北京市大興區(qū)三年(2020-2022)中考語文模擬題匯編-02古詩文閱讀_第1頁
北京市大興區(qū)三年(2020-2022)中考語文模擬題匯編-02古詩文閱讀_第2頁
北京市大興區(qū)三年(2020-2022)中考語文模擬題匯編-02古詩文閱讀_第3頁
北京市大興區(qū)三年(2020-2022)中考語文模擬題匯編-02古詩文閱讀_第4頁
北京市大興區(qū)三年(2020-2022)中考語文模擬題匯編-02古詩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京市大興區(qū)三年(2020-2022)中考語文模擬分題型分層匯

編-02古詩文閱讀

一、詩歌鑒賞

(2020?北京大興?統(tǒng)考一模)閱讀《江城子?密州出獵》,完成后面小題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

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

射天狼。

1.這首詞寫出了詞人雖仕途不順,但豪情不減。上片描繪了出獵時的場面,“千騎卷平

岡”一句展現(xiàn)了出獵的氣勢。下片敘述出獵后的開懷暢飲,傾訴了自己的雄心壯

志。“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寫出了詞人渴望能被委以重任,“西北望,射天狼”則表

達了詞人的決心。

2.辛棄疾在《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的“生子當如孫仲謀”,與本詞中的“親射

虎,看孫郎”都是借“孫權(quán)”抒發(fā)情感。請你結(jié)合詩句內(nèi)容,簡要分析兩位詞人各自抒發(fā)

的內(nèi)心情感。

(2020.北京?統(tǒng)考二模)閱讀《望月懷遠》和《水調(diào)歌頭》,完成下面小題。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水調(diào)歌頭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

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

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3.兩首詩詞都寫了與思念的人共享一輪明月的美好畫面。《望月懷遠》中,詩人因這畫

面而生發(fā)了濃濃的相思,在結(jié)尾表達了的愿望,情思纏綿;

《水調(diào)歌頭》中,詞人領悟了人生如月、圓滿難期的哲理后,以對此畫面的憧憬作結(jié),

體現(xiàn)了的人生態(tài)度,境界闊大。

4.下列對兩首詩詞語句的理解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通過動作和感受,具體描繪出“情人”因相思而深夜難眠

的情景。

B.“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借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詞人卻因憂愁思念而難

以入睡。

C.“情人怨遙夜”和“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看似是對自然景象的埋怨,實則是抒

寫詩人的思念之苦。

D.“還寢夢佳期”和“千里共嬋娟”都寫出了詩人對親人遠離的最終釋懷,有豪邁奔放的

風格。

(2021.北京大興?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面杜甫的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甲】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乙】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5.杜甫憂國憂民,心系天下。青年杜甫在【甲】詩中借“望”①(填一個四字詞

語)的泰山,流露出誓欲大展宏圖的豪情壯志;"白頭”的杜甫在【乙】詩中借“望''國破

城荒的悲涼景象,表達了②_____的復雜感情。

6.【甲】【乙】兩詩中都出現(xiàn)了“鳥”的意象,請分別結(jié)合兩首詩中畫線句的內(nèi)容,說說

詩人借意象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

(2022.北京大興.統(tǒng)考一模)閱讀《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完成各題。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試卷第2頁,共10頁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7.《破陣子?為陳同市甫賦壯詞以寄之》全詞虛實結(jié)合。首句寫實,似醉非醉中

“①”的行為展現(xiàn)了作者想要重返戰(zhàn)場的內(nèi)心世界;然后由實轉(zhuǎn)虛,先寫軍旅生

活和點兵盛況,接著以馬奔跑速度之快和弓弦聲音之響從形聲兩個方面寫出了

②_______,最后寫行軍用兵所取得的勝利成果;結(jié)句在寫實中與首句呼應,深刻揭示

了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全詞既表達了詞人的愛國激情和雄心壯志,也抒發(fā)了詞人

③。

8.本詞與《漁家傲?秋思》都對邊地樂聲進行了描寫,請結(jié)合兩首詞,說說你從畫線句

描寫的樂聲中各讀出了怎樣的情感。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北京大興.統(tǒng)考二模)閱讀《使至塞上》,完成下面小題。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9.本詩寫詩人出使途中的所見所感。詩中用動詞響”“過”“出”“入”,寫出詩

人出使的行蹤。言事中又有寫景,頷聯(lián)借“征蓬”和"歸雁”傳達出詩人的內(nèi)心感

受,頸聯(lián)以傳神的筆墨描繪塞外風光,個人的情緒在______的景象中已然消散,情感

也隨之升華。

10.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與畫線詩句

都勾勒出了大漠圖景,請簡要說明兩位詩人分別借大漠之景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二、課內(nèi)閱讀

(2020.北京大興.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

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炯住可辔宜?,所欲

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

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

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

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

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

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乙】此之謂

失其本心。

11.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

A.甚于死者重于泰山無濟于事毀于一旦

B.由愚則生自以為逑唯利曷圖實事求層

C.宮室之美莫逆々交不速之客緩兵之計

D.將我而為之得意洋洋彳號天獨厚適彳尋其反

12.翻譯文中兩處畫線語句,并依據(jù)上下文對其作出進一步理解,都正確的一項是

)

【甲】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

翻譯: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不做茍且偷生的事。

理解:孟子強調(diào)“義”比生命更重要,所以行道之人不受“嗟來之食”,即使做損人利己的

事就能避禍也不會去做。

【乙】此之謂失其本心。

翻譯:這就叫做喪失了人的本性(羞惡廉恥之心).

理解:孟子認為人人都有“舍生取義之心”,只是有的人沒有抵擋住誘惑,不辨禮義而受

“萬鐘”,喪失了這種本性。

13.上文論述了“舍生取義”的觀點。閱讀【鏈接材料】,簡要說明“舍生取義'’在蘇武和

屈原身上分別是如何體現(xiàn)的,并結(jié)合社會熱點說說這種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

【鏈接材料一】

衛(wèi)律知武①終不可脅,白②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式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

武臥嚙雪與氈毛并咽之,數(shù)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派④,兼

試卷第4頁,共10頁

乳⑥乃得歸。別其官屬?;莸龋髦盟?。或既至海上,縻食⑥不至,掘野鼠弄⑦草實而

食之。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毛盡落。

(選自《漢書?蘇武傳》,有刪改)

【鏈接材料二】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

大夫與?何故而至此?"屈原目:“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p>

漁父日:“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

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醯⑨?"屈原日:“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

能以身之察察力受物之汶汶?者乎?”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

死。

(選自《屈原列傳》,有刪改)

注:①[武]蘇武。②[白]稟報。③[北海]今俄羅斯的貝加爾湖。④[軾(山)]

這里指公羊。⑤[軾乳]公羊生小羊。⑥[縻食]官方供給的糧食。⑦[弄(ju)]

收藏。⑧[杖漢節(jié)牧羊]拄著代表漢廷的節(jié)杖放羊。⑨[酸(11)]薄酒。⑩[察察]

清潔貌。?[汶汶]玷污。

(2020?北京?統(tǒng)考二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日:“吾

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日:“以君之力,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

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始就,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

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口:“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

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

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4.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

A.瞥山北之塞基前忠后震一儆百

B.圉不可徹圉若金湯根深蒂凰

C.曾不能毀山之一毛不毛之地輕于鴻韋

D.且焉罩土石本末倒置置之度外

15.結(jié)合上下文內(nèi)容,對下面語句的進一步理解,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甲】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理解:寒來暑往季節(jié)交替,愚公一家開始折返回家。這句話寫出了移山進程之快,表現(xiàn)

出愚公一家干勁十足。

【乙】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理解:這是智叟譏笑、阻止愚公移山的語句。智叟認為愚公不可能完成移山任務,他不

理解愚公的堅定執(zhí)著。

【丙】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理解:愚公認為自己的子孫繁衍不斷,但山不會加大增高,移山任務終將完成。這體現(xiàn)

了愚公超越一般人的見識。

16.愚公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結(jié)合下面兩則鏈接材料,談談這種精神是如

何被繼承和發(fā)揚光大的。

【鏈接材料一】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

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

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

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

則又請;?°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鏈接材料二】

一渠繞群山,精神動天下。十萬開山者,歷時十年,絕壁穿石,挖渠千里,在太行

之巔修建了紅旗渠。

20世紀60年代,河南省林縣人民為解決當?shù)馗珊等彼膯栴},在極其艱難的條件

下,開始修建紅旗渠這一水利工程。太行山綿延陡峭,在山腰修建溝渠本就十分困難,

加上每延伸8000米才允許垂直高度降低1米的施工要求,使得修建過程難上加難。修

渠民工從峭壁高聳的山頂,腰系大繩,下到山腰,再用蕩秋千的方法到達渠線,在堅硬

的石英巖構(gòu)成的懸崖上掄錘打軒,劈山鑿石。除此之外,他們還面臨糧食緊張、物資短

試卷第6頁,共10頁

缺、技術(shù)設備落后等困難。修渠民工憑著自強不已、奮斗不息的精神,最終削平了1250

座山頭,開鑿了211個隧洞,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最終完成了紅旗渠工程,結(jié)

束了林縣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

(2022.北京大興.統(tǒng)考二模)閱讀《桃花源記》,完成下面小題。

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

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

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

雞犬相聞?!炯住科渲型鶃矸N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

成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

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乙】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

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颈看酥腥苏Z云:“不足為外人道也?!?/p>

(取材于陶淵明《桃花源記》)

17.古代漢語中的有些詞語在現(xiàn)代漢語中仍然使用,但是意思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下列各

組語句中的加點詞語,在句中的含義與現(xiàn)代漢語常用義線有自別的一組是()

A.①阡陌父尊,雞犬相聞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B.①黃發(fā)垂髻,并惇券自樂②承磔亂賊而不作

C.①率萋于邑人來此絕境②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

D.①乃不知有漢,無迨魏晉②出則無故國外患者

18.下列對文中畫線句的翻譯和理解,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甲】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翻譯: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穿戴,都像人世間之外的人。

理解:桃花源里的人因為與人世隔絕已久,所以男女的穿戴都和人世間的人不一樣。

【乙】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翻譯:漁人把自己聽到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桃花源里的人,他們都很感嘆惋惜。

理解:桃花源人的祖先為躲避戰(zhàn)亂來到這里,聽到漁人訴說外面的事情,為自己不知道

外界發(fā)生的變化而感嘆惋惜。

【丙】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p>

翻譯:村里人告訴(漁人)說:“(這里的事)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

理解:漁人離開時,桃花源里的人特意囑咐漁人不要把這里的事情對外面的人說,說明

桃花源的人不希望被外邊的人打擾。

三、對比閱讀

(2021?北京大興?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面三段文字,完成各題。

文段一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

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取材于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文段二

故彰縣東三十五里,有青山,絕壁干天,孤峰入漢;綠嶂百重,清川萬轉(zhuǎn)。歸飛之

鳥,千翼競來;企水①之猿,百臂相接。秋露為霜,春羅被徑②?!帮L雨如晦,雞鳴不

已?!靶抛闶幚垲U物③,悟衷散賞④。

(取材于吳均《與施從事書》)

文段三

潭西二十五步,當湍而浚者為魚梁⑤。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樹。其石之突怒偃蹇⑥,

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shù)。其斐然⑦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于溪;其沖然南

列而上者,若熊黑⑧之登于山。……噫!以茲丘之勝,致之鎬地⑨,則貴游之士爭買者,

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棄是州也,農(nóng)夫漁父過而陋之。而我獨喜得之,書于石,所以

⑩賀茲丘之遭?也。

(取材于柳宗元《鉆孤潭西小丘記》)

[注]①企水:口渴思飲。②春羅被徑:春草覆蓋著小路。③蕩累頤物:消除疲勞,怡

養(yǎng)性情。④悟衷散賞:心有所悟,自由欣賞。⑤魚梁:攔水的石堰,中留缺口,可供捕

魚。⑥突怒偃蹇(y&nji&n):驟然突起或兀然高聳的樣子。⑦嵌(qTn)然:山石高聳突

出的樣子。⑧黑(p?):棕熊。⑨鎘地:地名。在今西安市西南。⑩所以:用來……的。

?遭:遇合,運氣。

19.讀懂文言語句,要學會關照語境,善于“鄰里相推例如,文段二中“孤峰入漢”,

“漢''在這里指"天河”,即"銀河”,”入漢”就是直達天河的意思。據(jù)此,請你說說“絕壁干

天,,中“干天,,的意思。

20.閱讀文段一,從下列【甲】【乙】兩種說法中住造:處,先做出判斷,正確的畫y”

試卷第8頁,共10頁

錯誤的畫“X”,再結(jié)合原文語句說明理由。

【甲】作者在文章中描繪了朝與夕兩個特定時間段的生物活動,再現(xiàn)了山川美景,為畫

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出蓬勃的生命氣息。

判斷:

理由:

【乙】作者雖然向往和謝靈運這樣的林泉高士結(jié)交,但他也無法欣賞景物中的樂趣,因

而頗有遺憾之意。

判斷:

理由:

21.“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山水”在中國文人筆下頗有意蘊。閱讀三個文段,我們不

難發(fā)現(xiàn),景語多為相似,情語同中有異:三段文字通過描繪山水美景都抒發(fā)了①_

之情;而文段二②“,"兩句更禮贊了山水的作用;文段三則以山水自喻,

借助描述小丘這被遺棄的美好風景,凸顯了他③—的情趣。

(2022?北京大興?統(tǒng)考一模)閱讀《魚我所欲也》,完成各題。

魚我所欲也

《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

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令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

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

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多

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

甚于死者。[甲]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M人弗受;蹴爾而與之,

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乙】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

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

其本心。

22.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

A.畬生而取義難畬難分同畬生皆被綺繡屋畬儼然

B.何不為也俱為一體中軒敞者為艙鮮為人知

C.得之則生安轡廣廈千萬間賣炭隼錢何所營各得其所

D.行道之人何陋之有況才考過于余者乎不毛本地

23.下列對文中畫線句的翻譯和理解,不思州的一項是()

【甲】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翻譯:不僅賢者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它)罷了。

理解:這句話表明人人都有惻隱之心,而圣賢之人的修養(yǎng)是能保持這種善良的本性不喪

失。

【乙】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翻譯:是為了住所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熟識的窮人感激我嗎?

理解:這句話對“不辯禮義”而接受厚祿的人的心理作了幾種推測,這樣的做法,與他們

之前“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的態(tài)度相差甚遠。

24.閱讀鏈接材料,說說孟子在《魚我所欲也》中所論述的觀點在錢金玉身上是如何體

現(xiàn)的。

【鏈接材料】

錢金玉官松江千總,性剛果,尚廉節(jié)。道光壬寅鴉片釁起,錢方假歸省親,聞訊,

即束裝起行。其親友尼①之曰:“軍事方急,禍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

趣②君往,何急急為?”錢不聽。既至吳淞,從守西炮臺,與部卒同飲食臥起,以力戰(zhàn)

相勖③。及東炮臺陷,彈丸成集于西炮臺。錢奮勇督戰(zhàn),喋血數(shù)小時,左臂中三彈,曾

不少卻。其近卒泣陳:“公有老母在,不可死?!毙χx曰:“焉有食國之祿而逃其難者

乎?幸勿為吾母慮也!"未幾,中彈而亡。

注:①尼:阻止。②趣(ei?):同“促”,催促。③勖(xCi):勉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試卷第10頁,共10頁

參考答案:

1.盛大抗擊敵人2.示例:“親射虎,看孫郎”寫出蘇軾決心像孫權(quán)一樣親自射殺猛

虎,體現(xiàn)了作者的狂放和豪興?!吧赢斎鐚O仲謀“寫出辛棄疾對孫權(quán)的熱情贊頌,慨嘆當今

南宋無大智大勇之人執(zhí)掌乾坤,表達他對茍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撻。

【解析】1.本題考查詩句的賞析?!扒T卷平岡”一句,寫隨從之多,行走之快,可見出獵

者情緒高昂,精神抖擻,并以千騎飛馳的勇武氣勢來烘托親率獵隊的詞人自己。詞中“卷”

字極具表現(xiàn)力,既寫出了出獵時千騎奔騰的盛大場景,又表現(xiàn)了出獵者情緒高昂的豪邁氣概,

為凸顯“老夫”的狂放形象營造氛圍。“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是用典的名句,

作者想象了得到朝廷重用之后,會極盡全力,為國殺敵。作者用豪邁的語言表現(xiàn)了渴望抗擊

敵人、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

2.本題考查對詩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親射虎,看孫郎”運用典故,塑造了一個力挽雕弓射殺天狼的英雄形象,太守為回報百姓的

盛情要像孫權(quán)那樣挽弓射虎,直接表達了詞人要像孫權(quán)那樣建功立業(yè)的感情。

“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典故是:曹操有一次與孫權(quán)對壘,見孫權(quán)儀表堂堂,氣度不凡,于是感

嘆說:“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兒子,豚犬耳?!币馑际钦f,生兒子應該像孫權(quán)一樣,而

劉景升的兒子就像豬狗一樣。辛棄疾借用此典,意在說明只有像曹操、劉備那樣的英雄,才

能與孫權(quán)一決高低。其實,暗示了只有孫權(quán)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詞人贊賞孫權(quán),就是要此借

憑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嘆如今南宋當下沒有像孫權(quán)這樣的人來扭轉(zhuǎn)乾坤,也能看出作者對毫

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批判。

3.示例:①與思念的人(寫“情人”“愛人”“親人”等均可)夢里相見②樂觀豁達4.D

【解析】3.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分析。1)《望月懷遠》尾聯(lián)翻譯:不能手捧美麗銀光贈你,

不如快入夢與你共歡聚。故這首詩的結(jié)尾表達了作者希望在夢里和思念的人相見的愿望。2)

《水調(diào)歌頭》這首詞里,作者和弟弟分散兩地,非常思念,但是在詞的結(jié)尾,他理解了人的

悲歡離合是難免的道理,結(jié)合“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可知,結(jié)尾又祝福天下人能夠團圓、

長久,放下個人的痛苦,祝福天下人,也祝福了自己,看出他的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

4.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分析?!扒Ю锕矉染辍睂懗隽嗽娙藢τH人遠離的最終釋懷,有豪邁奔放

的風格,但是“還寢夢佳期”寫的是希望在夢里和思念的人見面,是一種悵惘和失意,并沒有

寫出詩人對親人遠離的最終釋懷和豪邁奔放的風格,故選D。

答案第1頁,共13頁

5.答案示例:①雄偉壯麗(巍峨神秀/雄奇壯觀)②憂傷國事、感時傷世、思念家人

和悲己6.答案示例:【甲】詩中"決眥入歸鳥”寫出了詩人使勁地睜大眼睛張望,看見飛鳥

歸林。這句詩蘊藏著詩人對雄偉壯麗的泰山(祖國山河)的熱愛?!疽摇吭娭小昂迍e鳥驚心”

寫出了詩人怨恨別離,聽到鳥鳴也覺得心驚不已。表達了詩人思念家人、感時傷世的深沉感

情。

【分析】5.本題考查詩歌情感的理解。

第一空:“泰山”又名東岳,為五岳之一,位于山東省中部,綿亙于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

間,總面積2.42萬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1532.7米。結(jié)合泰山的面積、海拔和題干要求可

知,應填一個形容泰山高大、壯麗的詞,如“雄偉壯麗、巍峨神秀、雄奇壯觀”等。

第二空:《春望》的“望”:是對春日長安凄慘破敗,飽含著興衰感慨,詩人掛念親人、心系

國事的情懷,充溢著凄苦哀思,蘊含著傷時、憂國、念家、悲己的復雜情感。

6.甲詩中“決眥”二字尤為傳神,生動地體現(xiàn)了詩人在這神奇縹緲的景觀而前像著了迷似的,

為了看夠,因而使勁地睜大眼睛張望,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現(xiàn)

得更為形象鮮明?!皻w鳥”是投林還巢的鳥,說明已是薄暮時分作者還未曾離去。其中蘊藏著

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對祖國山河的贊美之情。

乙詩中“恨別鳥驚心“鳥無恨而驚心,鳥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鳥兒應該歡呼雀躍,

唱著委婉悅耳的歌聲,給人以愉悅?!昂迍e”濃聚著杜甫因時傷懷,苦悶沉痛的憂愁。"驚'’體

現(xiàn)了詩歌語言的動態(tài)美,寄托了詩人強烈的情感。這句詩的含意可以這樣理解:我內(nèi)心惆悵

怨恨,聽到鳥鳴而心驚膽戰(zhàn)。詩人痛感國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會增添內(nèi)心的

傷痛;表現(xiàn)了詩人憂傷國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點睛】譯文

望岳

五岳之首的泰山的怎么樣?在齊魯大地上,那蒼翠的美好山色沒有盡頭。

大自然把神奇秀麗的景象全都匯聚其中,山南山北陰陽分界,晨昏迥然不同。

望著那升騰的層層云氣,心胸搖蕩;睜大眼睛遠望歸鳥回旋入山,眼角好像要裂開一樣。

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顯得渺小的群山。

春望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于戰(zhàn)敗的時局,看到花開而潸然淚下,內(nèi)心惆悵怨恨,聽到鳥鳴而心驚膽戰(zhàn)。

答案第2頁,共13頁

連綿的戰(zhàn)火已經(jīng)延續(xù)了一個春天,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fā)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7.挑燈看劍行軍作戰(zhàn)的疾風迅雷之勢(戰(zhàn)爭的激烈)壯志難酬的感慨(悲

憤)8.“五十弦翻塞外聲”一句寫樂器演奏出的塞外歌曲,我從這樂聲中讀出了詞人渴望

在戰(zhàn)場上殺敵報國的悲壯之情?!扒脊苡朴扑獫M地”一句寫邊地傳來的悠悠羌笛之聲,我從這

樂聲中讀出了征人思鄉(xiāng)的愁情。

【解析】7.第一空:首句意為:醉夢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恍惚間又回到了當年。首句用

三個連續(xù)的、富有特征性的動作,塑造了一個壯士的形象?!疤魺簟钡膭幼饔贮c出了深夜情景。

夜深人靜,無法入睡,只好獨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靜,便繼之以“挑燈”,又繼

之以“看劍寶劍是作者征戰(zhàn)沙場時的武器。作者于醉中挑燈看劍,表現(xiàn)了作者強烈的重返

戰(zhàn)場,建功立業(yè)的愿望。故應填“挑燈看劍”。

第二空:下片中的“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寫戰(zhàn)斗的激烈場面,馬奔跑速度之快和弓

弦聲音之響。戰(zhàn)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前一句為形,后一句

為聲,將軍率領鐵騎,快馬加鞭,神速奔赴前線,弓弦雷鳴,萬箭齊發(fā)。表現(xiàn)了行軍作戰(zhàn)的

疾風迅雷之勢,體現(xiàn)了戰(zhàn)斗的激烈。

第三空:末句“可憐白發(fā)生“回到現(xiàn)實,從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來。原來,那壯闊盛大的軍

容,橫戈躍馬的戰(zhàn)斗,以及輝煌勝利,千秋功名,不過全是夢境?,F(xiàn)實中的作者已是臼發(fā)漸

生,再也無法重回疆場,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抱負了,從而抒發(fā)了自己壯志難酬的感慨(悲憤)。

8.考查比較閱讀。

五十弦翻塞外聲: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塞外聲:指悲壯粗狂的軍樂。聯(lián)系下片中

作者對戰(zhàn)斗場面的描寫“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和作者的人生抱負“了卻君王天下事,

贏得生前身后名”可知,從這悲壯粗狂的軍樂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渴望建功立業(yè),在戰(zhàn)場上

殺敵報國的悲壯之情。

羌管悠悠霜滿地:遠方傳來羌笛的悠悠之聲,天氣寒冷,霜雪滿地。悠悠:形容聲音飄忽不

定。聯(lián)系后句“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可知,將士們常年征戰(zhàn),久別家鄉(xiāng)。飲下

一杯濁酒,不由想到遠方的家鄉(xiāng)。再加此時的悠悠羌笛,遍地寒霜,這種思鄉(xiāng)之情就更加的

強烈。所以從悠悠的羌笛聲里,可以感受到將士們思鄉(xiāng)的愁情。

9.逢飄零雄渾壯闊10.《白》二句以夸張筆墨,氣勢磅礴地勾出瑰奇壯麗的沙

塞雪景,為“武判官歸京”安排了一個典型的送別環(huán)境,烘托出詩人的離愁別緒。本詩兩句通

答案第3頁,共13頁

過描繪了出使邊塞的雄奇壯觀的景色,抒發(fā)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壯情懷和內(nèi)心孤寂之情。

【解析】9.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nèi)容與情感。

結(jié)合全詩分析,詩中運用動詞響”“過”“出”“入'“‘逢”寫出了詩人的出使行蹤;

頷聯(lián)”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意為千里飛蓬也飄出漢塞,北歸大雁正翱翔云天;詩人以“征

蓬""歸雁''自比,說自己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像振翅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

天”,傳達出詩人內(nèi)心的飄零之感;

頸聯(lián)“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以傳神的筆墨描繪塞外風光,寫詩人進入邊塞后所看到的

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詩人把自己的飄零孤寂的情緒巧妙地消散在雄

偉壯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情感也隨之升華。

10.本題考查結(jié)合詩句賞析作者情感。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意為無邊沙漠結(jié)成百丈

堅冰,憂愁的陰云凝結(jié)在長空;詩人用浪漫夸張的手法,描繪雪中天地的整體形象,反襯下

文的歡樂場面,體現(xiàn)將士們歌舞的積極意義,也為下文送武判官歸京展現(xiàn)了一個典型的送別

環(huán)境,烘托出送別友人的離愁別緒;

本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意為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無盡黃河上落日渾圓,詩人以

傳神的筆墨描繪塞外風光,寫詩人進入邊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

境雄渾,表現(xiàn)了詩人內(nèi)心的孤寂情緒與天涯飄零的悲壯情懷。據(jù)此作答。

H.C12.乙13.示例:蘇武被流放,仍手持節(jié)杖,不背叛漢朝,他的不屈正是“舍生取

義”的體現(xiàn);屈原被放逐,投江而死,保持清白,他的高潔正是“舍生取義”的體現(xiàn)。這種思

想在當今仍有意義,緊要關頭,需要我們顧全大局、舍己為人。如“新冠”疫情來臨,醫(yī)護人

員不顧安危,勇于奉獻,馳援武漢就是對“舍生取義”最好的詮釋。

【分析】11.A.比/比/對/在;

B.代詞,某種辦法/對/起強調(diào)作用,賓語前置的標志/真實的,正確的;

C.助詞,的;

D.同“德”恩惠,感激/稱心如意/得到,具有/得到;

故選C。

12.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甲“即使做損人利己的事就能避禍也不會去做''是對"所惡有甚于死

者,故患有所不辟也''的理解,所以甲項理解有誤;故選乙。

答案第4頁,共13頁

13.本題考查綜合理解表達。

蘇武:“終不可脅”“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毛盡落”,蘇武堅決不投降,被流放,仍手持

節(jié)杖,不背叛漢朝,他的“義”是對國家的忠誠,即使面對死亡,也堅守這份忠誠,這是他“舍

生取義”的表現(xiàn);

屈原:“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的“義'’是對清白和高潔品質(zhì)的堅守,“于

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為了保持這份清白與高潔,他不惜舍棄生命,正是“舍生取義”

的體現(xiàn)。

結(jié)合社會熱點談,觀點扣住文本,表述清楚即可。如,"新冠”疫情中,鐘南山院士,廣大醫(yī)

護人員等置個人生死而不顧,選擇勇敢逆行,他們的行動就是“舍生取義’'的體現(xiàn)。

【點睛】《魚我所欲也》參考譯文: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

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所想

要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道義了。生命是

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

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因此有災禍我也不躲避。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

西沒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采用呢?如果

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禍患的辦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

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

不肯采用。由此可見,他們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

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賢能的人

不喪失罷了。

一碗食物,一碗湯,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會餓死。如果盛氣凌人地呼喝著

給他吃,饑餓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腳踢給別人吃,就連乞丐也會因輕視而不肯接受。高官

厚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它。這樣,高官厚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

麗、妻妾的侍奉和認識的窮人感激我嗎?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卻為了住

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它;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卻為了妻妾的侍奉卻接受了

它;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為了認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它。這種行

為難道不可以停止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鏈接材料一參考譯文:衛(wèi)律知道蘇武終究不愿意投降,報告了單于。單于于是越發(fā)想要

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臥著嚼雪,

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饑,幾日不死。匈奴人認為這很神奇,就把蘇武流放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

答案第5頁,共13頁

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歸漢。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莸确?/p>

別安置到別的地方。蘇武被流放到北海后,糧食運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

吃。他拄著漢廷的符節(jié)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于系在節(jié)上的耗牛尾毛全部掉落了。

鏈接材料二參考譯文: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湘江一帶游蕩。他沿著水邊邊走邊唱,臉色

憔悴,形體容貌枯瘦。漁父看到屈原便問他說:“您不就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會落到這種

地步?”屈原說:"世上全都骯臟只有我干凈,個個都醉了唯獨我清醒,因此被放逐?!皾O父

說:“通達事理的人對客觀時勢不拘泥執(zhí)著,而能隨著世道變化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骯臟

齷齪,您為什么不也為攪渾泥水而推波助瀾?既然個個都沉醉不醒,您為什么不也跟著吃那

酒糟喝那酒汁?”屈原說:“我聽過這種說法:剛洗頭的人一定要彈去帽子上的塵土,剛洗澡

的人一定要抖凈衣服上的泥灰。哪里能讓潔白的身體去接觸污濁的外物?”于是他寫了《懷

沙》賦。因此抱著石頭,就自投汨羅江而死。

14.D15.甲16.示例一:宋濂面對讀書難、從師難、請教難等諸多困難,借書抄書天

寒不怠計日以還,百里從師色恭禮至,最終學有所獲,體現(xiàn)了迎難而上、堅持不懈的精神;

林縣人民面臨施工困難、糧食不足、物資短缺、技術(shù)落后等諸多困難,自強不已,奮斗不息,

建成紅旗渠工程,結(jié)束了林縣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也是克服困難、堅持不懈的

愚公精神的體現(xiàn)。

示例二:宋濂面對讀書難、從師難、請教難等諸多困難,借書抄書天寒不怠計日以還,百里

從師色恭禮至,最終學有所獲;林縣人民面臨施工困難、糧食不足、物資短缺、技術(shù)落后等

諸多困難,自強不已,奮斗不息,建成紅旗渠工程,結(jié)束了林縣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苦難

歷史。他們都是克服困難、堅持不懈的愚公精神的體現(xiàn)。

【解析】14.考查常見詞語的含義。

A.懲,苦于/警戒/懲罰;

B.固,頑固/堅固/穩(wěn)固;

C.毛,草木/草木/大雁的毛;

D.置,放/放/放;

故選D。

15.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把握。

甲.“愚公一家開始折返回家”翻譯有誤,應譯為:才往返一次;“這句話寫出了移山進程之快,

答案第6頁,共13頁

表現(xiàn)出愚公一家干勁十足”理解有誤,應為:這句話說明運土石路程遙遠,費時費力,從側(cè)

面寫出移山之難0

16.考查對文章主旨的把握。

示例一:宋濂面對求書難,用借書和抄書的方法來克服。即使天氣嚴寒,仍不放松抄書。面

對求師難,他不惜跑遠路,拜名師,虛心求教。面對求教難,他用求知的虔誠和恭敬的態(tài)度,

獲得了老師的認可。宋濂遇到困難,不退縮,堅持學習終有所獲;林縣人民不僅僅面臨山勢

陡峭,施工艱難的情況,還面臨糧食緊張、物資短缺、技術(shù)設備落后等困難,他們沒有向困

難低頭,而是干勁十足,憑著自強不已、奮斗不息的精神,終于修成紅旗渠。他們不怕困難

的態(tài)度,迎難而上的勇氣,攻堅克難的實干,正是愚公精神的體現(xiàn)。

參考翻譯: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的南邊,黃河

的北邊。

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紀將近九十歲,面對著山居住。他苦于山的北面交通堵塞,出

來進去都要繞路,就聚集全家來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全力鏟除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

向豫州的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可以嗎?“大家紛紛表示贊成。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借

您的力量,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鏟平,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怎么樣呢?況且把土石

放到哪里去呢?“眾人紛紛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去,隱土的北面?!庇谑怯薰暑I子孫

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掘土,用箕畚裝了土石運到渤海的邊上,鄰居姓京城的寡

婦有個孤兒,才七八歲,也跳跳蹦蹦前去幫助他們。冬夏換季,他們才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知道這件事后嘲笑并阻止愚公,說:“你太不聰明了!就憑你殘余的年歲和剩

下的力量,甚至不能毀掉山上的一棵草木,又能把山上的泥土、石頭怎么樣呢?"北山愚公

長嘆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還不如寡婦、孤兒。即使我死了,我還

有兒子在;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

盡,然而山卻不會增加高度,何必擔憂挖不平?”河曲智叟沒有話來回答。

手里拿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他

的誠心所感動,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負著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東,一座放在雍南。

從此,冀州的南部,到漢水南岸,沒有高山阻隔了。

《送東陽馬生序》我年幼時就非常愛好讀書。家里貧窮,無法得到書來看,常常向藏書

的人家求借,親手抄錄,計算著日期按時送還。冬天非常寒冷,硯臺里的墨汁都結(jié)了冰,手

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放松讀書。抄寫完畢后,便馬上跑去還書,不敢超過約定的期

答案第7頁,共13頁

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書借給我,于是我能夠遍觀群書。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

賢的學說,又苦于不能與學識淵博的老師和名人交往,曾經(jīng)趕到數(shù)百里以外,拿著經(jīng)書向鄉(xiāng)

里有道德學問的前輩請教。前輩道德高望重,門人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辭和態(tài)度從

未稍有委婉。我站著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俯下身子,側(cè)著耳朵恭敬地請教;

有時遇到他大聲斥責,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jié)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個字反駁;等到他高興

了,則又去請教。所以我雖然愚笨,但最終獲得不少教益。

17.B18.丙

【解析】17.A.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各種運輸事業(yè)的總稱。卑鄙:古義,身份

低微,見識短淺;今義,行為惡劣;

B.怡然:古今意思相同,愉快的樣子。盜竊,古今意思相同,偷盜;

C.妻子:古義,妻子兒女;今義,男子的配偶??梢裕汗帕x,可以憑借;今義,表示允許;

D.無論:古義,不必說,更不用說;今義,表示條件關系的連詞。敵國:古義,勢力、地

位相當?shù)膰遥唤窳x,敵對的國家;

故選B。

18.【甲】翻譯:悉如外人:都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理解:“男女的穿戴都和人世間的人不一樣”錯誤。應是男女的穿戴都和人世間的人一樣;

【乙】理解:“為自己不知道外界發(fā)生的變化而感嘆惋惜”錯誤。是為時代變遷,桃花源外社

會黑暗動蕩,人民生活痛苦而嘆惋;

故選【丙

【點睛】參考譯文: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漁為生。一天,他順著溪水行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

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水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嫩美麗,落

花紛紛地散在地上。漁人對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詫異,繼續(xù)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

盡頭。

桃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發(fā)源地,于是便出現(xiàn)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仿佛有點光亮。

于是他下了船,從洞口進去了。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

開闊明亮了。(呈現(xiàn)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

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的。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到處可以聽到。人們在

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樣。老人和小孩們個個都

答案第8頁,共13頁

安適愉快,自得其樂。

村里的人看到漁人,感到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

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設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里的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就

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zhàn)亂,領著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來到這個

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漁人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

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詳盡地告訴了他

們,聽完以后,他們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

他。漁人停留了幾天,向村里人告辭離開。村里的人對他說:“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面

的人說??!”

19.直插云霄20.答案示例一:

【甲】

判斷:√

理由:原文中“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一句,描繪了清晨的薄霧將要消

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

出水面。作者選取有代表性的景物,由靜景轉(zhuǎn)入動景的描寫,突顯了有生命氣息的山川美景。

與【甲】句表述相符,所以【甲】正確。

答案不例二:

【乙】

判斷:X

理由:原文中“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一句,不但流露出對謝靈運的欽慕之情,而

且表達出自謝靈運之后,不再有人“與其奇”,惋惜于世人對秀美山水的無動于衷,更傳達出

“我”是繼謝靈運之后又一“與其奇者”,為自己的審美情趣而自許,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

表。與【乙】句中“他無法欣賞景物中的樂趣,因而頗有遺憾之意”意思不同。所以【乙】句

表達錯誤。21.對自然美景(祖國山河)的贊美與熱愛信足蕩累頤物悟衷散

賞高潔、清雅

【分析】19.本題考查詞語含義?!敖^壁干天,孤峰入漢”的意思是山峰直插云霄,高峰直達

天河。據(jù)此分析,“干天”是“直插云霄”的意思。

20.本題考查對文本內(nèi)容的分析。兩題任選一個,在理解的基礎上分析。首先判斷正誤,然

后寫出理由。

答案第9頁,共13頁

甲根據(jù)“朝與夕兩個特定時間段的生物活動”分析,應該是“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

沉鱗競躍”,其意思是“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

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兩句由靜景轉(zhuǎn)入對動景的描寫。猿鳥的

鳴叫聲穿越了清晨即將消散的薄霧,傳入耳際;夕陽的余暉中,魚兒在水中競相嬉戲。這四

句通過朝與夕兩個特定時間段的生物的活動,又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了生命氣息。與

甲句表述相符,所以甲正確。

乙根據(jù)“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的意思“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

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分析,作者能夠從中發(fā)現(xiàn)無盡的樂趣,

帶有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表達了作者要像謝靈運那樣,陶情怡樂于這美

妙的山水之中,抒發(fā)了歸隱林泉的終身志趣。與乙句中“他無法欣賞景物中的樂趣,因而頗

有遺憾之意''意思不同。所以乙句表達錯誤。

21.本題考查對文本內(nèi)容及情感的把握。

第一空考查抒發(fā)的情感。文段一:作者從欣賞景物中發(fā)現(xiàn)無窮的樂趣,同時能與謝靈運這樣

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處,生發(fā)出無比的自豪感,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喜愛之情。

文段二: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喜愛和贊美,同時對名利鄙棄淡漠的心境,心中愉悅,

消除煩惱。文段三:借山水之題,發(fā)胸中之氣,洗滌天地間萬物,囊括大自然的百態(tài),在用

筆贊賞山水美的同時,把自己和山水融化在一起,借以尋求人生真諦,聊以自慰。據(jù)此概括

為:三段文字通過描繪山水美景都抒發(fā)了對自然美景(祖國山河)的贊美與熱愛之情。

第二、三空:根據(jù)“更禮贊了山水的作用”分析,應是“信足蕩累頤物,悟衷散賞(我深信這

些景物可使人消除疲勞,恰養(yǎng)性情,使人心胸開闊,得到慰藉)“,兩句話告訴人們在清純

奇麗的大自然面前,人們內(nèi)心中的憂愁苦累都會被洗滌一清,陶冶了性情,舒展了心胸。尤

其當終日為俗務雜念所纏繞時,一旦面對自然的山水,就更能感受到心靈的凈化。

第四空:根據(jù)“今棄是州也,農(nóng)夫漁父過而陋之。而我獨喜得之,書于石,所以賀茲丘之遭

也(如今它被拋棄在這荒僻的永州,連農(nóng)民、漁夫走過也鄙視它,而唯獨我得到它了而高興,

我把這篇文章寫在石碑上,用來祝賀我和這小丘的遇合)”分析,文段三借山水之題,發(fā)胸

中之氣,洗滌天地間萬物,囊括大自然的百態(tài),在用筆贊賞山水美的同時,把自己和山水融

化在一起,借以尋求人生真諦,這山水便不僅僅是一種視覺、聽覺的客觀對象,而是投射了

作者心境的活生生的親切的自然。所以,他筆下的山水,都具有他所向往的高潔、幽靜、清

雅的情趣,也有他詩中孤寂、凄清、幽怨的格調(diào)。據(jù)此得出:高潔、清雅、幽靜等。

【點睛】參考譯文:

答案第10頁,共13頁

文段一: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賞贊嘆的。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

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

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

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

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文段二:故郡縣往東三十五里,有座青山,山峰直插云霄,高峰直達天河;綠色的屏障千重

百疊,清清的河水千回萬轉(zhuǎn)。歸來的鳥,比翼競飛;喝水的猿猴,手臂相接,探頭水面。秋

露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