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漢語文學院課件附件3課后習題答案_第1頁
現(xiàn)代漢語文學院課件附件3課后習題答案_第2頁
現(xiàn)代漢語文學院課件附件3課后習題答案_第3頁
現(xiàn)代漢語文學院課件附件3課后習題答案_第4頁
現(xiàn)代漢語文學院課件附件3課后習題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52第一章第一節(jié)1、為什么說語言是一種人類行為?為什么說語言又是最重要的人類行為方式之一?語言有哪些重要特性?語言是人類特有的一種音義結(jié)合的符號系統(tǒng),語言是用發(fā)音器官發(fā)出來的、成系統(tǒng)的人類行為的方式。語言與其他人類行為一樣,在長期的遺傳和變異中形成其行為的生理基礎。發(fā)達的大腦是語言和思維形成的物質(zhì)基礎。從腦的簡單反射、條件反射到使用工具和使用語言符號對外部世界進行控制,這是人類的心智經(jīng)過漫長的歷史時期發(fā)展起來的成果。言語信息的編碼和解碼過程,語言的習得和記憶都是高級神經(jīng)系統(tǒng)參加的十分復雜的心理活動。人類的發(fā)音器官有獨特的生理構(gòu)造,是形成語音分工的生理基礎。語言主要依靠聲波或文字符號傳播,言語信息的生成和感知要經(jīng)過發(fā)音器官、聽覺器官、視覺器官、肢體肌肉和各部神經(jīng)等一系列生理機制的合作才能完成。語言是最重要的人類行為方式之一。當作用于人與人的關(guān)系時,語言是表達相互反應的中介;當作用于人與客觀世界的關(guān)系時,語言是認知事物的工具;當作用于人自身時,語言是主要的思維活動的外殼;當作用于文化時,語言是文化信息的載體。語言的重要特性:第一,語言符號具有任意性。語言符號的最大特點是它的音與義的結(jié)合是任意的,由社會約定俗成。語言符號的任意性只是就創(chuàng)制符號時的情形說的。符號一旦進入交際,也就是某一語音形式與某一意義結(jié)合起來,表示某一特定的現(xiàn)實現(xiàn)象以后,它對使用的人來說就有強制性。第二,語言符號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它的線條性。語言符號的使用只能在時間的線條上綿延,一個符號跟著一個符號依次出現(xiàn)。語言符號的形式是由人的發(fā)音器官發(fā)出來的一個一個的聲音,這一連串的聲音,是一個挨一個順次發(fā)出來的,我們不能同時發(fā)出兩個聲音來,宛如一條聯(lián)綿不斷的線條,這就是語言的線條性。我們說話時,是將詞語按一定的語法規(guī)則串好發(fā)出來的,詞語是通過語法串在一起形成我們表達思想的基本單位句子的。語言的線條性說明,語言中的各個單位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lián)系的,每個單位都要受前后要素的影響和制約,哪個單位先出現(xiàn),哪個單位后出現(xiàn),哪些位置哪些單位不能出現(xiàn),都是有一定規(guī)則的,改變了它們的順序,表達的意思不但變了,而且還可能說出有語病的句子來。第三,語言符號具有系統(tǒng)性。語言的符號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盤散沙,而是有組織、有條理的系統(tǒng)。任何一種語言都是由有限的音位配列構(gòu)成的一個音位系統(tǒng)和有限的語素配列構(gòu)成的一個語法系統(tǒng)形成的信號系統(tǒng)。與動物的呼叫聲只限于幾個或幾十個封閉性的信號不同,人的語言系統(tǒng)是開放性的。依靠人的理智形成的一定規(guī)則,把音位和語素按層級和序列組裝起來,可以生成無限的句子。2、為什么說用科學的方法發(fā)現(xiàn)和研究現(xiàn)代漢語的特點可以加深對世界語言共性的認識?全世界各語言不但具有特殊的個性,還具有深刻的共性。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往往使用不同的語言,盡管各種語言都有自己的表現(xiàn)形式,然而,人類都有相似的大腦語言行為中樞。我們用科學的方法發(fā)現(xiàn)和研究現(xiàn)代漢語的特點,深入探索現(xiàn)代漢語的特性,可以幫助我們進而找出隱藏在許多表層特性背后的人類語言更普遍、更深刻的共性,加深對世界語言共性的認識。3、談談你為什么學習現(xiàn)代漢語。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思維工具、認知工具和文化信息的載體;現(xiàn)代漢語是現(xiàn)代漢民族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思維工具、認知工具和文化信息的載體。學習現(xiàn)代漢語意義非常重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我們工作和生活中須臾也離不開的語言文字。比如,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是現(xiàn)代漢民族共同語,是國家通用語言,學習研究普通話的結(jié)構(gòu)屬性特點,對于更好地推廣普通話、正確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無疑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的;學好漢語拼音,有助于我們準確地進行我國人名和地名的對外翻譯;掌握現(xiàn)代漢語語音、詞匯、語法方面的規(guī)范標準,有利于我們正確規(guī)范地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等等。7、下面兩段話分別摘自《老乞大》和《樸通事》。請你分別舉出幾條例子說明它們與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①甲:大哥,你如今到哪里去?乙:我也往北京去。甲:你既往北京去時,我是高麗人,漢兒的地面不慣行,你好歹拖帶我作伙伴去。乙:這門時,咱們一同去。甲:哥哥,你貴姓?乙:我姓王。甲:你家在那里住?乙:我在遼陽城里住。甲:你京里有什么勾當去?乙:我將這幾個馬賣去。甲:那般是最好,我也待賣這幾個馬去。這馬上拖著的些少毛施布,一就待賣去。乙:你既賣馬去時,咱們恰好做伙伴。②甲:我差使出去了,一夏里不曾好生收拾,把我的銀鼠皮背子,貂鼠皮丟袖,蟲蛀的無一根兒風毛,怎的好?咳可惜了。乙:這的是誰的不是?你臨去時節(jié),家里好生囑咐,著菖蒲末兒撒的勻了著,每日個日頭里曬,比及晌午剉正熱時分收拾。每日這般用心弄他時,蟲子怎么蛀的!這的是怪不的人,也怪不的蟲子,你的不是。甲:罷罷,休煩惱,身已安樂時有也,古人道,休道黃金貴,安樂直錢多。①相同:我是高麗人/咱們一同去/你貴姓/我姓王/你家在那里住/我在遼陽城里住不同:你既往北京去時/漢兒的地面不慣行/你京里有什么勾當去/我也待賣這幾個馬去②相同:家里好生囑咐不相同:我差使出去了/一夏里不曾好生收拾第二節(jié)1、現(xiàn)代漢語有哪些方言?你說的方言屬哪個區(qū)?記錄一段你的方言口語,看看它與普通話有什么不同?,F(xiàn)代漢語大致可分為七大方言區(qū),分別是:北方方言、吳、湘、贛、客、閩、粵。其中,北方方言區(qū)以北京話為代表,人口最多,占地最廣,分為八個次方言區(qū)為:東北官話、冀魯官話、膠遼官話、中原官話、秦晉官話、蘭銀官話、江淮官話、西南官話。我家鄉(xiāng)(河南武陟)方言屬于北方方言區(qū)的秦晉官話。夜個俺村有會,俺跟鄰居哩小三廝跟吃去趕會。會上人可多啦,東西也可多啦,吃哩穿哩耍哩啥都有。俺跟小三倆人轉(zhuǎn)了一大圈,俺跟俺大和俺媽各買了一雙拖鞋,俺自己買了一件小汗衫,還跟俺小侄女買了一個小耍貨——撥浪鼓,小三也買了不少東西,俺倆轉(zhuǎn)哩又饑又死慌,擱涼皮攤上吃了一碗涼皮就回家啦。由于我家鄉(xiāng)的方言屬于北方官話,從記錄的結(jié)果看,語法上的差別不是特別大,主要是語音和詞匯方面的差異,如夜個:昨天;廝跟吃:一起;趕會:趕集;汗衫:襯衣;耍貨:玩具。2、在你所說的方言中試舉10個與普通話說法不同的詞語,再舉10個與普通話相同的詞語。說法不同的那些詞語中有沒有在用法上或意義上與普通話略有差別的,試舉例說明之。十個不同的詞語:丁丁:蜻蜓長生:花生秦椒:辣椒長蟲:蛇葵花:向日葵煤火:煤爐胡好:隨便老耗:老鼠得勁:舒服火燒:燒餅十個相同的詞語:別針清楚牛黃葡萄別扭排場衣裳伏天結(jié)論木匠殺材:無用。河南武陟方言中既可以做名詞,又可以做形容詞。如:你真是一個殺材;他真殺材。與普通話“無用”有差別。查查你說的方言中,能不能也找出七八個有特別含義或在普通話中沒有同義詞的詞語。好腿空:喜歡到處跑趕趁:由于忙而很累吃干飯:只吃飯不干活門市部:大商店緊嘴:食物沒做好而著急吃幫黑:天接近黑的時候勻?qū)崳褐复笮 ㈤L短都差不多順耳朵:說的話入耳打擦腳:一條腿跳起來,另一條前踢,同時用手拍打腳面。4、下面這些詞語的讀音,哪一個讀音是規(guī)范的普通話讀音?飛躍:fēiyuè疾病:jíbìng給予:jǐyǔ教室:jiàoshì索性:suǒxìng曝光:bàoguāng5、有些話在現(xiàn)代漢語中規(guī)范的說法與近代漢語不同。下面幾句話是從近代漢語小說中摘出的,請你用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最常用的形式改寫一下。①雷橫娘道:“哥哥救得孩兒,卻是重生父母,若孩兒有些好歹,老身性命也便休了!”(《水滸傳》)②“提轄,端的熱了走不得,休見他罪過?!?《水滸傳》)③西門慶說道:“俺吳家的這個拙荊,他到是好性兒哩。不然,手下怎生容得這些人?明日,這邊與那邊一樣,蓋三間樓與你居住,安兩個角門出入,心下如何?”(《金瓶梅》)④雪娥便往廚下倒了一盞茶,與他吃。因問:“你吃飯不曾吃?”來旺道:“我且不吃飯,見了娘,往房里洗洗臉著。”(《金瓶梅》)①雷橫娘說道:“哥哥救了孩兒,就是重生父母,若孩兒有什么三長兩短,我也不活了!”②“提轄,的確是熱了走不動,不要責罰他?!雹畚鏖T慶說道:“我從吳家娶來的這個老婆,她倒是好性子哩。不然,手下怎么容得下這些人?明天,這邊與那邊一樣,蓋三間樓給你居住,安兩個角門出入,意下如何?”④雪娥于是從廚房倒了一杯茶,給他喝。順便問:“你吃過飯沒有?”來旺說:“我暫且不吃飯,見了娘,我去房里洗洗臉?!?、談談正確使用語言文字,大力推廣普通話的必要性和可能性?,F(xiàn)代漢語普通話是我們國家的語言,它是我國漢族各方言地區(qū)和我國各民族之間的共同交際用語,它還是聯(lián)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之一,是一種國際交際語,在國際交往中日益發(fā)揮著它的重要作用。正確使用語言文字,大力推廣普通話在維護國家主權(quán)和促進祖國統(tǒng)一、增強民族凝聚力方面意義重大。法律的制定,政府方針政策的頒行,全國報刊雜志的用語,日趨頻繁的社會交往,都需要我們大力推廣普通話,正確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建立市場經(jīng)濟,擴大商品流通和經(jīng)濟聯(lián)系,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節(jié)奏也需要規(guī)范的標準語。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科學技術(shù)的推廣和發(fā)展,傳聲技術(shù)的現(xiàn)代化,計算機語言輸入和語言識別的研究,信息化自動化的技術(shù)處理,也都需要標準的語言文字。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要求,改革開放和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高新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文化教育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發(fā)展,都給推廣普通話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機遇和動力,因此正確使用語言文字,大力推廣普通話工作的前景一定是美好的。7、下面是一段口語記錄,如果改成正規(guī)的書面語,你看需作哪些調(diào)整?請你把它改成書面匯報文體,再與口語記錄比較一下有什么不同。我們呀,是在1974年吧,接到天津萬德莊王淑英老大娘來信。她說呢要查找她女兒,查找女兒線索就是這些,別的沒有,就是她說天津發(fā)大水那一年沒有的,孩子當時給了人,給的人呢,就是一只胳臂,介紹人呢,是三多奶奶,條件就是這個,可是我們收到信以后,這可上哪兒找去,發(fā)大水那年,和三多奶奶介紹人,再有一個呢,就是呢,一只胳臂,一只胳臂呢,后來才知道姓黃,可是姓黃是誰,是男的姓黃還是女的姓黃,不知道。這時候呢,咱們就找她來信,說她,王大媽有個二弟,她二弟呢是個木匠,在北京。她弟弟叫王什么來的,現(xiàn)在想不起來。這樣通過她弟弟姓什么叫什么,查戶口資料,找到她弟弟地址,咱跟她弟弟聯(lián)系?!覀兪窃?974年接到天津萬德莊王淑英老大娘的來信的。她說要查找她失散的女兒,提供的線索就只這些:天津發(fā)大水那一年,她通過三多奶奶的介紹把孩子送給了一個只有一只胳臂的人(后來我們才了解到此人姓黃,但是男是女不知道)。線索這么少,我們收到信以后很為難,不知上哪兒找去。這時候我們就和王大媽寫信聯(lián)系,得知她還有個二弟在北京,是個木匠。我現(xiàn)在已想不起來她弟弟叫王什么了。這樣我們通過她弟弟的姓名查戶口資料,找到她弟弟的地址,跟她弟弟聯(lián)系?!煌幹饕袃牲c:一是口語體句子短而簡單,而書面語的句子長且復雜;二是口語體經(jīng)常使用“呢”、“呀”和“吧”等語氣詞來停頓;個別詞匯不一樣,如口語體用“就是”,而書面語體多用“只”。第三節(jié)1、請談談你對海外華人的語言問題和語言教育問題的看法。在看待海外華人的語言問題和語言教育問題的時候,雖然不可能不涉及政治、道德和文化傳統(tǒng)教育。但語言教育的核心還是語言,在考慮對海外華人的語言教育的性質(zhì)的時候,必須以語言作為出發(fā)點。不應把海外華人社會漢語教學模式簡單化。海外華人社會不是一個劃一的社會,不能籠統(tǒng)地用一個單一的模式來概括。不同的國家情況不同,例如新加坡不同于馬來西亞,也不同于菲律賓,更不同于加拿大和美國。同時,即使是同一個國家內(nèi)部,情況也不一樣。因為在同一族群里,各自的背景、追求、社會地位等又分化成各種各樣的群體。討論海外華人社會的漢語教學,必須考慮到不同的群體的差異。不同的語言背景、教育目標和教育環(huán)境決定了華社不同群體不可能采用同樣的教學和教育模式。因此,對海外華人的漢語教學的教學大綱、教材、教學內(nèi)容、考試方式、教育方式都要多樣化,如教育方式上,除了要重視學校的正規(guī)教育以外,還要重視非正規(guī)的語文教育。社會為人們學習語言提供了多元的語言教育環(huán)境。社會上的來自各種媒體的多姿多彩的言語作品(例如文學作品、電影電視等)的語言本身就又成為新的語言教材,它正成為當今“語言教育”的一個渠道。我們要充分發(fā)揮這些媒體的作用,例如鼓勵學生多讀報紙,多看新聞。學會新鮮的語言,更富有時代性。3、在海外華人社團里,“內(nèi)聚社會”和“外附社會”的語言狀況是怎樣的?如何在雙重語言或多重語言的背景下有效地減輕孩子學習語言的負擔,維護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在“內(nèi)聚社會”中,各類不同的漢語方言使用者綜合為一個社會語言的等級體系,至少一種方言出現(xiàn)為較大社區(qū)的主要“共通語”。典型的現(xiàn)象是:以這個共通語為母語的人就不懂其他的方言,但其他人可能兼說共通語和自己的方言,甚至其他的方言。共通語的選擇通常取決于各種社會因素,如人口數(shù)目、社會地位、文化程度以及經(jīng)濟實力等等?;浾Z在吉隆坡和越南大部分地區(qū),廈門話在檳榔嶼,潮州話在柔佛州的許多市鎮(zhèn),都是這種共通語選擇的例證。而在“外附社會”中,各種不同的方言使用者彼此之間沒有共通方言,因此他們唯一共同使用的是一種外來語言,或當?shù)氐墓俜秸Z言,或采自當?shù)卣純?yōu)勢的土語。在泰國華僑之間用泰語,在特立尼達、新加坡用英語,在塔希提、留尼汪用法語,都是極好的例證。華人社會演變成為內(nèi)聚社會或外附社會,有各種復雜的原因,最值得注意的是華僑社會里的語言復雜情況并不能與原居地的社會語言情況相提并論。在華人內(nèi)聚社會里長大的小孩需要學會多種語言,包括家里用的母語,當?shù)厝A人社會里的共通語,當?shù)氐恼Z言,甚至包括有國際地位的外來語(如英語),和很多華文學校教授的普通話。在華人外附社會里長大的小孩,語言的重擔應該比較輕,但是在認同方面,對象已縮小到自己方言社群,他們往往較早走上同化的道路。為減輕內(nèi)聚社會里孩子學習語言的負擔和維護外附社會里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可以規(guī)定人們的“共通語”使用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第四節(jié)1、為什么要提倡用現(xiàn)代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來學習和研究現(xiàn)代漢語?在現(xiàn)代社會里學習現(xiàn)代漢語,我們提倡科學的精神和科學的方法。在當代世界各種科學理論突飛猛進的形勢下,學習現(xiàn)代漢語應該注重理論分析,善于吸取國內(nèi)外語言學者研究現(xiàn)代漢語的新成果。現(xiàn)代語言學是在現(xiàn)代科學的突飛猛進的大背景下逐步發(fā)展起來的。在當代社會里,我們必須聯(lián)系現(xiàn)代科學的一些必要的知識來學習和研究現(xiàn)代漢語。正因為語言本質(zhì)上既具有人文性,又具有自然性,所以我們可以從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兩方面對現(xiàn)代漢語進行多角度的觀察和分析,我們應了解,既可以用聲學、生理實驗的手段來分析學習作為符號系統(tǒng)的語言,又可以用社會調(diào)查的方法聯(lián)系社會許多文化現(xiàn)象的方法來分析學習作為人類文化載體的語言。在運用現(xiàn)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一些方法考察語言的同時,我們應進一步應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基本思路去分析現(xiàn)代漢語,更好地說明和揭示語言的規(guī)律。在學習現(xiàn)代漢語時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思維,掌握“設驗法(假設—演繹—驗證)”這種科學的方法。現(xiàn)代漢語的學習不應只停留在學一個現(xiàn)成的框框后去解答或區(qū)分一切語言事實?,F(xiàn)代漢語是無窮的集合,是一個開放性的系統(tǒng),語言事實列舉不盡。要證明一條語言規(guī)則,不只靠多增加一些例句,而更需要的是敏銳的預見和嚴密的驗證,應該由小見大地從有限的有價值的語言事實中,努力揭示它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規(guī)則,指出現(xiàn)代漢語現(xiàn)實運用中的規(guī)范。在現(xiàn)代漢語的領域中沒有終極的結(jié)論,任何問題都可以討論,各種類型的理論都可以借鑒,各式各樣的研究方法都可以采用。主要目的是對可能的解釋進行驗證。任何一種假設的理論都要經(jīng)過不斷的正反驗證,因此必須提倡科學的精神,論辯和競爭、研究和突破,以這樣的學習精神來對待我們這本教材上的一切知識理論,進而學習一種獨立做學問的方法,觀察世界、人類行為的基本方法。這樣我們學到的便不只是“現(xiàn)代漢語”。2、談談學習現(xiàn)代漢語在實際應用方面有哪些用武之地。學習現(xiàn)代漢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我們工作和生活中須臾也離不開的語言文字。比如,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是現(xiàn)代漢民族共同語,是國家通用語言,學習研究普通話的結(jié)構(gòu)屬性特點,對于更好地推廣普通話、正確地使用普通話進行交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學好漢語拼音,有助于我們正確地拼寫我國人名、地名、中文書刊名等,有助于我們準確地進行我國人名和地名等的對外翻譯;掌握現(xiàn)代漢語語音、詞匯、語法方面的規(guī)范標準,有利于我們正確規(guī)范地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等等。3、語言有其人文性的一面,因此可以用社會科學的一些方法來研究和分析語言;語言又有其自然性的一面,因此又可以用自然科學的一些方法來研究和分析它。請你分別舉例說明之。我們可以用社會科學的一些方法來研究和分析語言,比如在社會環(huán)境中研究現(xiàn)代漢語就需要用現(xiàn)代社會學的調(diào)查工作方法,從原始語言事實到語言調(diào)查報告之間,要經(jīng)過設計、考察、記錄、選擇、解釋等等程序,從制定表格、現(xiàn)場錄音到抽樣統(tǒng)計等都要借鑒社會學和統(tǒng)計學的成果。我們又可以用自然科學實驗方法研究語言,比如:①從分析發(fā)音器官、聽覺器官和大腦皮層語言區(qū)的解剖和觀測方法著手,這是語言—生理途徑;②從分析聽力、語感、語音理解可懂度和語言反應等方面著手,這是語言—心理途徑;③從分析語言聲波的頻率、強度、波譜、語圖等方面著手,這是語言—物理途徑。4、一種完備的語法規(guī)則應該只允許在某種語言中產(chǎn)生能被說這種話的人所接受的句子,我們也應能根據(jù)它造成所有可以接受的句子?,F(xiàn)代漢語有一條語法規(guī)則是:句子由“主語+動詞+賓語”構(gòu)成。現(xiàn)在給你5個名詞“書、狼、肉、小雞、人”,4個動詞“吃、害怕、了解、懷疑”,運用這條規(guī)則和9個詞,可以造成成百個句子。(1)有一些是可接受的,如“人吃雞”。請你造10個這種句子。(2)有一些在某種特定環(huán)境中是可以接受的,例如“人吃人”。請造5個這種句子。(3)有一些句子是不合格即不能接受的,如“書害怕狼”。請造5個這種句子。(4)為了保證按語法規(guī)則只生成能夠接受的句子,就必須加上一些限制,如為了避免生成“書害怕狼”這類句子,但能夠生成“人害怕狼”這類句子,我們可以在規(guī)則里增加一個條件:“害怕”的主語必須是生命體。試據(jù)語義特征提出幾個條件以保證按語法規(guī)則不致產(chǎn)生類似下面的句子:肉了解人人吃書書害怕小雞(1)人吃肉狼吃小雞狼吃肉狼吃人小雞害怕狼人害怕狼狼害怕人人了解狼人了解小雞人懷疑狼(2)狼害怕小雞小雞了解人狼了解人狼懷疑人小雞懷疑人(3)書吃狼書吃肉書害怕肉書害怕小雞書懷疑人(4)吃[主語:+生命;賓語:+食物]害怕[主語:+生命]了解[主語:+生命]第六章第一節(jié)1.試比較下列方言句子與普通話在結(jié)構(gòu)上的不同(括號中的內(nèi)容是對前面方言詞的解釋或注音)。(1)與普通話相比,雙賓語的位置不同。普通話的語序是:給我本書。(2)兼語式中第二個賓語提前至第一個動詞后。普通話是:他給我吃藥。(3)廣州話中用“有”表示到現(xiàn)在完成的體,普通話中用體助詞“了”:我讀了大學。廣州話中的“有”還可表示明確肯定,而普通話中用“是”來表示:我是讀了大學。(4)海南話中的比較句與普通話相比,句式中謂詞所比的對象位置不同,普通話為:北京比海南冷。(5)蘇州話里,疑問句中表示是非問的助詞位置在動詞前面,即:阿+V。普通話中用V+……+嗎?或者V不V:你要買錄音機嗎?你要不要買錄音機?(6)謂詞所帶的賓語插在了謂詞與補語的當中,而普通話則是賓語在補語之后:我打不過他。(7)黃巖話中用“有也無”放在句尾,來表示完成體的是非問,普通話為:我不知道他有沒有書。(8)修飾語后置,普通話中的修飾語前置:你先走。2.有些唐詩現(xiàn)在用普通話念起來并不押韻,請分析一下原因?!傲选?、“折”、“雪”這三個字在唐代的時候都是有塞音韻尾的,屬于入聲韻,在當時,這三個字是同韻?,F(xiàn)代漢語北京話中入聲已經(jīng)消失了,塞音韻尾失落后,這三個字就變得不押韻了。3.古代漢語里有偏義復詞,現(xiàn)代漢語也有類似情況。比如,說“比個高低”,實際是說“比高”;說“不知好歹”,實際是說“不知好”。請你再舉幾個例子說明一下。偏義復詞指的是由兩個意義相對、相反或相近的語素構(gòu)成的復合詞,意義偏重于其中的一個語素,另一個語素的意義消失或者只起到陪襯的作用。相比于古代漢語,現(xiàn)代漢語中偏義復詞的兩個語素,結(jié)合得更為緊密,一般不能拆開使用,也不能在中間加入其他成分?,F(xiàn)代漢語里的偏義復詞有的可以以獨立的方式來表示偏義的概念,不需要依賴語境,即詞義是固定的,這些詞占了整個偏義復詞的絕大部分,如“國家、睡覺、異同、賢惠”;有的則需要通過上下文,來辨別究竟偏重于前一個語素還是后一個語素,如“那個女孩是獨生子女(主要指‘獨生女’)”。偏義復詞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由兩個意義相對、相反的語素構(gòu)成的,包含正反兩個方面,如“比個高低”中的“高低”、“不知好歹”中的“好歹”,再如“兄弟(指弟,一般稱呼比自己年紀小的人)、忘記(指‘忘’)、動靜(指‘動’)、質(zhì)量(指‘質(zhì)’)、死活(指‘死’)、離合(指‘離’)”等。有時,使用意義相對、相反的語素構(gòu)成的偏義復詞,可以表示委婉的語氣,既有正的、好的意義,又有反的、壞的意義,容易讓人接受,如“萬一有個好歹”中的“好歹”主要指“歹”。另一類偏義復詞由意義相近的語素構(gòu)成,兩個語素的意義或多或少總有些聯(lián)系,如“國家(指‘國’)、干凈(指‘凈’)、窗戶(指‘窗’)、車馬費(指車費)、人物(指‘人’)、妻子(指‘妻’)、狐貍(指‘狐’)”。4.古代漢語的動賓結(jié)構(gòu)比較復雜,不完全和現(xiàn)代一樣。請分析一下“死之”“肘之”“能之”的動賓關(guān)系。(1)“死之”是使動式,即“使之死”的意思。(2)這里的“肘”是名詞用作動詞,“肘之”就是“用肘撞他”的意思。(3)“能之”中的“能”是形容詞,“有能力”的意思,這里形容詞用作動詞。5.近代漢語“被”字句有自己的特點,說說這三個例句哪些方面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的“被”字句。(1)近代漢語的“被”字句中,受事者的位置可以出現(xiàn)在動詞的后面(“被一個抱住劉知遠”),而現(xiàn)代漢語中的“被”字句要求受事者必須在“被”字之前,即:劉知遠被一人抱住。(2)這句話中,是“把字句”(“卻將主人家新婦”)和“被字句”(“被猴行者作法”)的連用,這樣的連用在近代漢語中出現(xiàn)得很多,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是不能這樣連用的,只能分開使用,如只能說成“主人家新婦被猴行者作法”。(3)這句“被”字句中的動詞“道”還帶上了引句作為賓語,但現(xiàn)代漢語中一般是不能這樣用的,因為賓語已經(jīng)變換而提到了動詞的前面,“被”字句中的動詞后面往往不再有其他賓語。只有少數(shù)表示心理活動或關(guān)系的動詞,如“認為”“叫作”等,才可以帶上賓語,例如:“這個人被大家看作笨蛋?!薄八蝗私凶鳜F(xiàn)代阿Q?!钡诙?jié)1.試以北京話和你熟悉的一種方言為例,說明漢藏語系的共同特點。漢藏語系的語言雖然分布很廣,各自的文化、風俗、歷史等差異較大,但是,由于這些語言都有著發(fā)生學上的共同來源,同屬一個語系,因此,還是有著共同的特點的。下面,我們將以普通話、一些方言,以及其他的屬于該語系的少數(shù)民族語言為例,來說明漢藏語系的共同特點。(1)音節(jié)是音韻單位,也是構(gòu)詞單位。一個漢字就是一個音節(jié),往往擔負一定的語音信息,即一個字一個音節(jié)一個語素,這是漢語最基本的特點。雖然漢藏語系中有些語言還沒有自己的文字,但是,一個音節(jié)常常就是一個語素,與漢語的“字”相當。例:普通話:我uo214天thian55上海方言(吳語區(qū)):書s53走ts34福州方言(閩語區(qū)):牛u31瓜ua44湘潭方言(湘語區(qū)):屋u24頭d12臉nie42廣州方言(粵語區(qū)):街kai55三sam55梅縣方言(客語區(qū)):白phak5大thai53坐tsho44鄭州方言(中原官話):天tian24晚uan55南昌方言(贛語區(qū)):姐tia213凍tu35飯fan11常德方言(西南官話):講ka21眼an21平遙方言(晉語區(qū)):高k13開kh13壯語:人vun31他te24這nei42拉珈語(侗水語):手鐲tsi:m214錢ti:n231傣語:天fa53風lom55火fai55瑤語:蛇na:33船dza:52喜德彝語:學習zo33見mo33臘乙坪苗語:三pu35我we33有me31獨龍語:湖:55雞k:55漢藏語系中也有些語素并不是單音節(jié)的,可能是雙音節(jié)的,或者是多音節(jié)的,雙音節(jié)的單純詞有很多表現(xiàn)為雙聲疊韻的聯(lián)綿詞。但是非單音節(jié)的語素只占很小的一部分,絕大部分常用的語素都是單音節(jié)的。例:普通話:蜘蛛t?55t?u55仿佛fa214fu35蜻蜓thi55thi35上海方言:蜻蜓thi53di13邋遢l25廣州方言:保持健美khip55fit55膠卷fei55lm21/35邋遢lat22that22客家方言:拐杖ton31tat1e南昌方言:麒麟thi24lin35蝙蝠pin213fu5武鳴壯語:蝴蝶bu35ba55蜻蜓pi:31pei33恰巧ti55li31拉珈語(侗水語):玉米kou24lou11蜻蜓tam11tu24仫佬語:打噎laklut陀螺tsnln大坪江勉話(瑤語):忘記lu21khu55蟋蟀dzje21ai52臘乙坪苗話:(黃)澄澄3535薄貌p35p35濃貌nto44nto44自己pa44tu44彝語:道路gu21ga33布谷鳥ko55pu33翻譯ko55fa55豌豆va33tu55l(u)55傣語:細致tse2ne2兔子tha3la3星星lau2lau2一切sa4pa4tha4獨龍語:鈴si:55si:55布谷鳥kp55pm55(2)特有的韻尾系統(tǒng)①漢藏語的韻尾輔音一般都是單輔音,比較常見的形式有:-m、-n、-、-p、-t、-k。例:北京方言(北方方言):安an停thi上海方言(吳語區(qū)):聽thi分fn六lo廣州方言(粵語區(qū)):十a(chǎn)p八pa:t六luk藍la:m雁a:n硬a:廈門方言(閩語區(qū)):十sip八pat六lik藍lam雁gan硬gi梅縣方言(客語區(qū)):南nam兵pin病phia立lip八pat拍phok長沙方言(湘語區(qū)):班pan兄io南昌方言(贛語區(qū)):班pan剪khat扔fa平phia平遙方言(晉語區(qū)):門m白pi鄭州方言(中原官話):天tian明mi常德方言(西南官話):幫pa棍kun黃岡方言(江淮官話):聽thin江ka藏語:八brgjad六drug藍靛ram硬mkhra緬語:十kjip六khrauk鵝an硬ra壯語:肝tap口pa:k答應ha:n拿kam貴pe鴨pit侗水語:接ti:p錫fik割ka:t穿(鞋)t:m鈴l:脖子n瑤語:鐮刀lim接tsip房間ti:n鍋tsh:緊tsjet高興lak獨龍語:草i:n石頭lu:梯子x?e:m睡ip關(guān)pi:t我們的ik蒸pu②現(xiàn)代的塞音韻尾都是唯閉音,只有成阻、持阻階段,不爆破,這一點與印歐語系的塞音尾很不相同。③韻尾系統(tǒng)不斷簡化,表現(xiàn)為輔音韻尾的合并、失落,因此,開音節(jié)大量增加。中古漢語有-m、-n、-、-p、-t、-k這六個輔音韻尾,但是在現(xiàn)代的漢語中,只有一些南方方言,比如粵方言還有所保留外,大多數(shù)方言的輔音韻尾都合并或者失落了。一般而言,-m合并到了-n中,-p、-t、-k合并成了-。如普通話和長沙方言只有-和-n兩個輔音韻尾;滬方言;藏語;苗語一般只有一個韻尾,在前元音后面時讀作n,在后元音后面時讀作;傣語武定土語里的-m并入了-n,-p并入了-t,綠春土語中所有的輔音韻尾只保留了一個-尾;而彝語支的輔音韻尾已經(jīng)全部失落了,只剩下了開音節(jié);屬瑤語支的大坪江勉話中,雖然仍有-m、-n、-、-p、-t、-k六個韻尾,但是-k尾的韻母已接近消失,目前只有幾個字了。(3)聲母系統(tǒng)簡化古代漢藏語系的語言有著一套復雜的聲母系統(tǒng),但在發(fā)展過程中,變得越來越簡單,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①濁音清化古代漢語中的塞音和塞擦音分清不送氣、清送氣和濁三套,現(xiàn)代的吳語和湘語還保留了濁聲母,比如在滬方言中,到(t)≠道(d),飽(p)≠抱(b)。但是,大多數(shù)方言的濁聲母都已經(jīng)清化了,比如在北京方言中,“到”(t)和“道”(t),“飽”(p)和“抱”(p),它們的聲母沒有區(qū)別,都是清塞音。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保留了濁聲母的湘語和吳語,也有濁音清化的現(xiàn)象。如古代全濁聲母在老派的湘潭方言中仍讀為濁音,新派的塞音仍保留濁音,但是塞擦音已經(jīng)清化了。試比較:自曹床老派:dz2112dn12新派:t2112t?n12再如吳語的一些地區(qū),丹陽、溧水、慶元、金華、浦城等方言中,也已經(jīng)開始清化或完成清化的過程。拉薩方言中的“兒子”讀為phu,藏文卻寫作bu,說明這個詞在古代是一個濁塞音的詞,而現(xiàn)代已經(jīng)讀成清音了。水語中古代漢語全濁聲母借詞,隨著水語的清化規(guī)律而清化,現(xiàn)在都讀作不送氣清聲母。屬藏緬語族的彝語也發(fā)生了有條件的清化,濁鼻音、濁邊音有時在鄰近音節(jié)的緊元音影響下清化。其他如仡佬語、侗語、德宏傣語等,已經(jīng)沒有濁的塞音和塞擦音了。②復輔音聲母單輔音化很多學者認為,上古漢語是有復輔音聲母的,比如“洛”[l-]以“各”[k-]為聲符,“隔”以“鬲”為聲符,“祼”以“果”為聲符,這就說明在諧聲時代存在過kl-之類的復輔音。比如太原方言中,“攪”讀作klau;廣州方言中的“角”讀作kl:kthu,這些都是復輔音聲母kl-留下來的痕跡。再如“八”在古代藏語中讀作brgjad,但是現(xiàn)代的藏語讀作c。原始復輔音聲母在西雙版納傣文中有所反映,但是在現(xiàn)代口語中,多數(shù)地區(qū)已經(jīng)變?yōu)榱藛屋o音,如舌根音加流音的復輔音,元江方言中變?yōu)榱藅s:怕鼓秧(稼)中間泰語kluaklklakla:傣文klokloklakla:元江傣語tsotsotsatsa:(4)有聲調(diào)系統(tǒng)大部分的漢藏語系的語言是有聲調(diào)的。普通話有4個聲調(diào):陰平55陽平35上聲214去聲51滬方言有5個聲調(diào):陰平53陰去34陽去13陰入5陽入2湘潭方言有6個聲調(diào):陰平33陽平12上聲42陰去55陽去21入聲24福州方言有7個聲調(diào):陰平44陽平53上聲31陰去213陽去242陰入23陽入5廣州方言有9個聲調(diào):陰平55或53陽平21或11陰上35陽上13陰去33陽去22陰入55中入33陽入22梅縣方言有6個聲調(diào):陰平44陽平11上聲31去聲53陰入1陽入5南昌方言有7個聲調(diào):陰平42陽平24上聲213陰去35陽去11陰入5陽入2平遙方言有5個聲調(diào):平聲13上聲53去聲35陰入23陽入54鄭州方言有4個聲調(diào):陰平24陽平53上聲55去聲31常德方言有4個聲調(diào):陰平55陽平13上聲21去聲35黃岡方言有6個聲調(diào):陰平33陽平31上聲54陰去35陽去34入聲213臘乙坪苗話有6個聲調(diào):陰平35陽平31陰上或陰入44陽上或陽入33陰去53陽去42壯語有8個聲調(diào):陰平24陽平31陰上55陽上42陰去35陽去33陰入35陽入33德宏芒市傣語有9個聲調(diào):陰平35陽平55陰上31陽上53陰去11陽去33陰入35陽入53陰入11三洞水語有8個聲調(diào):陰平13陽平31陰上33陽上52陰去35陽去55陰入短元音55陰入長元音35陽入短元音32陽入長元音42拉珈語(侗水語)有8個聲調(diào):陰平51陽平231陰上24陽上11陰去55陽去214陰入短元音55陰入長元音24陽入短元音24陽入長元音11大坪江勉話(瑤語)有8個聲調(diào):陰平33陽平21陰上52陽上231陰去24陽去12陰入55陽入12獨龍語有3個聲調(diào):高平調(diào)55高降調(diào)53低降調(diào)31學者普遍認為,古代的漢藏語可能是沒有聲調(diào)的,聲調(diào)是后來發(fā)展而來的,比如韻尾、復輔音和聲母清濁對立的消失可以促使聲調(diào)的產(chǎn)生作為補償。①聲母清濁影響聲調(diào)的調(diào)層一般而言,清聲母產(chǎn)生高調(diào)層,即陰調(diào)類;濁聲母產(chǎn)生低調(diào)層,即陽調(diào)類。由于吳語中還保留著清濁對立,因此我們可以從中看出聲母清濁對聲調(diào)的影響,如上海松江方言,中古平、上、去、入四個調(diào)受聲母清濁的影響分化為八個聲調(diào):平上去入陰調(diào)類(清聲母):5344355陽調(diào)類(濁聲母):3122133其他語族也有類似的情況,如龍州壯語:平上去入陰調(diào)類(清聲母):33245555陽調(diào)類(濁聲母):31211131再如拉薩方言,一共有4個聲調(diào),分為高低兩類,凡古代清聲母的音節(jié)讀作53和55,凡古代濁聲母的音節(jié)讀作12和14。②韻尾影響聲調(diào)的發(fā)展韻尾的失落會導致聲調(diào)的產(chǎn)生,如上古漢語的韻尾-s失落后,產(chǎn)生了中古的去聲;上古漢語的韻尾-失落后,產(chǎn)生了中古的上聲。在海南、浙江的某些現(xiàn)代方言中,上聲字還保存著喉塞韻尾的痕跡。古代藏語的韻尾,有些已經(jīng)失落了,但可以從保存著韻尾的文字中看出不同的韻尾產(chǎn)生不同的聲調(diào)。韻尾-m、-n、-、-r、-l、-s失落后,產(chǎn)生了長元音,聲調(diào)變?yōu)?5、14兩個調(diào),如:藏文拉薩話天gnamna:m55酥油marma:14漢語族、侗臺語族、苗瑤語族有四個原始調(diào)類,后來受聲母清濁的影響分化成8個調(diào)類,如苗語,現(xiàn)在除個別地區(qū)還保留古時的四個聲調(diào)外,其他方言的聲調(diào)都因為聲母的清濁分化,變?yōu)殛幤?、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陽?個聲調(diào)。而在濁音清化以后,有些語言出現(xiàn)了調(diào)類合并的現(xiàn)象。入聲調(diào)在北京方言中并入陰平、陽平、上、去四個調(diào),如原為入聲調(diào)的“白”并入了陽平,“六”并入了去聲;全濁上聲變?yōu)槿ヂ?。中古的全濁上聲在福州方言中歸入了陽去調(diào),在湘潭方言中歸入陰去。③出現(xiàn)連續(xù)變調(diào)的現(xiàn)象由于語音、語義和語法等方面的原因,幾個相鄰的語素組成了一個連調(diào)組,組內(nèi)某些語素的調(diào)值就會發(fā)生變化,與單用時的聲調(diào)調(diào)值變得不一致。如北京方言中,兩個上聲字相連時,前一個上聲的調(diào)值變?yōu)殛柶剑好罎Mmei214man214-mei35man214。南昌方言的連讀變調(diào),只有當兩個上聲字相連時,變成陽平,而且這種變調(diào)一般只出現(xiàn)在前輕后重的兩個字相連時,其他的情況下都不變。湘潭方言中,當三個上聲組成一個連調(diào)組的時候,中間的上聲變調(diào)為陰去:“展覽館”tye42nan42-55kn42。再如福州方言,如果上聲、陰入(原-k尾)與陰平、陽平或陽入字相鄰時,前者讀為21;與上聲、陰去、陽去或陰入相鄰時,前者讀為24或44。廣州方言中的變調(diào)形式主要有兩個,一個是55調(diào),一個是35調(diào),變調(diào)可以用來表示詞匯或語法意義,如表示“小、少”、親屬稱謂、詞性等,也有的變調(diào)不引起詞義、語法的變化。平遙方言兩字組的連讀變調(diào)與語法結(jié)構(gòu)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比如,平聲字單說的時候不分陰陽平;作為兩字組的前一個字時,在述賓式、主謂式的結(jié)構(gòu)時不分陰陽平,但在偏正式、并列式、謂補式等結(jié)構(gòu)中要分陰陽平。鄭州方言中的變調(diào)主要表現(xiàn)在陰平和去聲這兩調(diào)上。陰平與陽平、上聲及輕聲連讀時,調(diào)值變?yōu)?3,如“桌子”t?uo24ts中前一個字變?yōu)?uo33。去聲與去聲相連時,前一個去聲的調(diào)值變?yōu)椋鐟?zhàn)斗?an31tou31中前一個字變?yōu)閠?an13。黃岡方言中的連讀變調(diào)現(xiàn)象比較簡單,比較明顯的是入聲容易變?yōu)殛柶秸{(diào)。如果入聲在陰去、陽去、入聲字前,讀作陽平31調(diào),如“復習”fu213i213中的“復”讀作fu31;如果兩個入聲字在陰去、陽去、入聲字前形成三字組時,第一個入聲字變?yōu)殛柶?,第二個入聲字可變可不變,如“吃喝困”thi213xo213khun35中前兩個入聲字都變?yōu)殛柶絫hi31xo31,“積極性”ti213ti213in35中第一個入聲字變?yōu)殛柶絫i31,第二個入聲字不變。黃岡方言的變調(diào)還可以構(gòu)成新詞,即利用聲調(diào)的轉(zhuǎn)換構(gòu)造意義有聯(lián)系的新詞,如“光”kua33表示“光線、明亮、光彩”等意思,“光”kua35表示“光滑、露著(頭皮)”的意思。獨龍語中,當兩個高平調(diào)相連的時候,其中的一個音節(jié)要異化作中平調(diào),如“黑蛇”b:55n55中前一個音節(jié)變?yōu)閎:33,“雞年”k55lu55中后一個音節(jié)變?yōu)閘u33。當兩個高降調(diào)相連的時候,其中的一個音節(jié)要異化作半降調(diào)32,如“茅屋”di:53cm53中前一個音節(jié)變?yōu)閐i:32,“鐵橋”m53dzm53中后一個音節(jié)變?yōu)閐zm32。當高平調(diào)和高降調(diào)相連時,前一個音節(jié)的高平調(diào)變?yōu)橹衅秸{(diào),后一音節(jié)不變,如“雞蛋”k:55lm53中前一個音節(jié)變?yōu)閗33,而當高降調(diào)和高平調(diào)相連時,前一音節(jié)的高降調(diào)變?yōu)?2,后一音節(jié)不變。低降調(diào)如果出現(xiàn)在構(gòu)詞的前加成分中,當詞根為高降調(diào)時,低降調(diào)變?yōu)?4調(diào),如“靈魂”p31l53,前一音節(jié)變?yōu)閜54。瑤語支的大坪江勉話中,一般在詞或詞組中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音節(jié)結(jié)合時,最后一個音節(jié)保持本調(diào),前面的音節(jié)若為陰平、陰上、陽上、陰去或陽去調(diào),均讀作陽平調(diào)的調(diào)值,陰入調(diào)讀作陽入調(diào)的調(diào)值。如“木盆”dja24pjet55,前一個字讀作dja21。狀詞重疊,或是疊音形式的狀詞,第一個音節(jié)往往要變調(diào),舒聲調(diào)變?yōu)殛幧?,促聲調(diào)變?yōu)殛幦搿H纭鞍装}皚”tsa:i33tsa:i33p12,第一個音節(jié)變調(diào)為tsa:i52。再如“自言自語”bj12bj12,第一個音節(jié)變調(diào)為bj55。臘乙坪苗話在合成詞或四音格中的前加成分往往讀作輕聲,特別是前加成分q35、t35、te35常常不以本調(diào)出現(xiàn)而讀作輕聲,詞根如果是31調(diào)的,要變?yōu)?5調(diào)。彝語中的21調(diào)單音能愿動詞或單音形容詞出現(xiàn)在33調(diào)單音動詞之后時,21調(diào)變?yōu)?4調(diào);33調(diào)單音量詞前面出現(xiàn)33調(diào)單音詞時,單音詞的33調(diào)變?yōu)?4調(diào)。屬壯侗語族侗水語支的拉珈語的變調(diào)比較有規(guī)律。在合成詞、修飾詞組或疊音詞中,陽平調(diào)和陽去調(diào)在任何調(diào)前面都變?yōu)殛柹希鏱lau231blau231(夜夜)中的前一個字變?yōu)閎lau11,tou214na:m214(花生)中的前一個字變?yōu)閠ou11;陰平調(diào)和陰去調(diào)在任何調(diào)前面變?yōu)?3調(diào),如kj:51pla51(眉毛)中的前一個字變?yōu)閗j:33,nam55tsho:t24(刷子)中的前一個字變?yōu)閚am33。(5)音義相近的詞構(gòu)成詞族詞族指的是包含有一組意義相同或相關(guān)的詞。漢語中一個詞族的詞,其古代語音形式或者相同,或者有某種語音交替關(guān)系。漢語典型的詞族例子有:句*ko(曲),鉤*ko(曲鉤),枸*ko(曲木),鉤*ko(曲刀),軥*go(曲軛),拘*kǒ(曲礙),痀*kǒ(曲脊),朐*gǒ(曲肉),曲*khǒk,局*gǒk,跼*gǒk,屈khǔt。(*號表示古代語音。)它們的語音形式相近,且都有表示“彎曲”的含義。再比如都有“缺口”義的“缺、決、訣”,都有“小”義的“淺、錢、線”等。其他親屬語言中同樣有這種詞族范疇。例如,跟漢語“句”詞族相對應的古代藏語詞族包括以下一些詞:kug(鉤),dgu(屈曲),gug(屈身),dgur(屈曲),sgur(屈曲),bskum(彎屈)。(6)復合法是主要的、能產(chǎn)的構(gòu)詞手段古代的漢藏語大量利用語音屈折、詞綴附加等手段來構(gòu)造新詞,現(xiàn)代各種漢藏系語言不同程度上還有采用內(nèi)部屈折派生法來構(gòu)成新詞的,但主要還是附加詞頭、詞尾等手段。普通話有“老、小、第、初”等詞頭,“子、兒”等詞尾,如“老虎、老師、阿姨、阿哥、第一、初三、小王、椅子、孩子、木頭、石頭”等。滬方言中前綴“阿、老”構(gòu)成的名詞特別多,常用于表示稱謂和指人,如“阿哥、阿舅、阿鄉(xiāng)(農(nóng)村人)、老蟲(老鼠)、老酒(酒)”等。后綴如“頭”:“肉頭、因頭(原因,借口)、阿三頭(阿三)、花頭(花樣)”;“子”也很豐富,如“翎子(暗示)、昨日子(昨天)、學生子(學生)、上趟子(上次)”等。閩東方言中有“囝、依、阿、頭”等詞綴,如“茄囝、后生囝、糖囝、依爹、阿叔、飯頭、日頭、水頭”等。湘潭方言中的后綴“法、相”常與動詞性語素和形容詞性語素組合,如“走法、小氣法、走相、福相”等。廣州方言中有名詞標志“頭”,如“熱頭、膊頭、鋪頭”等;表小稱意義的“仔”,如“腳仔、薯仔、銀仔、狗仔”等;表比較熟悉的人的“老”,如“老豆(父親)、老表(表親)、老母(母親)”等。常德方言中后加成分有“子”,構(gòu)成名詞,帶“子”尾的名詞既可以是事物、動物的名稱,也可以是人以及與人有關(guān)的東西,如“衣架子(曬衣架)、酒杯子(酒杯)、哈雀子(小偷)”。“頭”主要用在動詞后面,特別是表示具體行為動作的動詞后面,表示“有……價值、有……作用”等意思,如“搞頭、看頭、讀頭”等。前加成分有“老”,如“老庚(同庚)、老華(同名者)、老倌子(老頭子、父親、丈夫)”等??图曳窖灾杏杏糜谟H屬稱謂、姓或名及排行前的“阿”,使用很普遍,如“阿公、阿叔、阿沈”等;“老”除了可用于姓氏之前構(gòu)成略帶尊敬的稱呼外,還可以用在平輩甚至晚輩稱呼前,如“老公、老弟、老侄”等。后綴“頭”常常用于無生物及時間名詞之后,如“鑊頭(鍋)、上晝頭(上午)、節(jié)日頭(節(jié)日里)”等。梅縣方言中還有中綴詞“打”,多位于兩個相同的數(shù)目或量詞之間,形成“A打A”的結(jié)構(gòu),表示數(shù)量大,如“斤打斤、萬打萬、畝打畝、年打年、陣打陣”等。“兒”尾在梅縣方言中也很常見,動詞加上“兒”可以構(gòu)成名詞,如“夾兒(鑷子)、遮兒(傘)”。南昌方言中的詞綴有“子”,使用很普遍,如“金環(huán)子(金耳環(huán))、手套子(手套)、切糕子(一種食品)、肚兜子(肚兜)”等;加在數(shù)量結(jié)構(gòu)后面的話,表示主觀上認為數(shù)量小,如“幾日子、三四只子”;加在受“箇、許、幾”修飾的形容詞后面,表示程度輕,如“箇高子、許遠子、幾高子”;如果用在單音節(jié)形容詞重疊形式后面,常表示程度令人滿意,如“胖胖子、圓圓子”。后綴“里”加在指人名詞后面常帶貶義,如“老媽里、禪婆里(傻婆子)”。前綴有“阿”,如“阿公、阿婆”等。平遙方言中的“兒”尾自成音節(jié),讀作13,是平遙方言的一大特點?!皟骸蔽驳闹饕Z法作用是表示“……里頭”的意思,如“手兒(手里頭)、心兒(心里頭)、柜柜兒(柜子里頭)、耳朵兒(耳朵里頭)”等;少數(shù)表示方位“上”,如“脊背兒(脊背上)、玻璃兒(玻璃上)、簾子兒(簾子上)”;有些形容詞也可以加“兒”尾,構(gòu)成名詞,如“長兒(長度)、高兒(高度)”。“圪”作為動詞的前綴,可以表示動作的短暫、輕微,如“圪升(稍微抬起)、圪挑(挑撥)”。后綴“子”是名詞的標志,少數(shù)動詞加上“子”后可以構(gòu)成名詞,如“椅子、扳子、棍子”等。中原官話中有“子”,如“豆芽子(豆芽)”;“嘚”,如“面條嘚(面條兒)”;“兒”尾比較多,可以表示細小、喜愛的色彩,有些沒有細小、喜愛的意思,也可以用“兒”,如“大路兒(大路)、屋兒(屋子)”。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表音詞綴,如前綴“的簾(用竹子或蘆葦編織的簾子)、的漏(解、放)”;中綴“吥”,如“圓吥周兒周兒(又圓又小,令人喜愛)、活吥拉兒拉兒(指動物相當活躍,令人喜愛)”。黃岡方言中的“佬兒、佬”含有貶義,表示具有某種特征的人,如“莊稼佬(農(nóng)民)、山巴佬兒(山里人)”。后綴“頭兒”表小稱,如“瘟神頭兒(愛惹事的小孩)、馬骨頭兒(小石頭)”?!鞍汀蛢骸北硎揪哂心撤N特征的人,如“缺巴兒(豁嘴)、哈巴兒(傻瓜)”。成都方言中名詞的前綴有“老”,如“老人公(公公)、老表(表兄弟)”等。形容詞的前綴有“幫、滂、撈”等,有“極、很、最”意思,如“幫硬、滂臭、撈輕”等。后綴有“子”,如“羊子、樹子”;“巴”,如“鹽巴、泥巴”等。后綴“些”用在人或事物名詞后面,表示復數(shù)或類別,如“先生些、桌子些”;“家”用在人物名詞后面,表示某一類人,如“先生家、學生家、娃娃家”等。臘乙坪苗語中的詞綴te35用來指比自己年幼的親屬稱謂和青年男女,少數(shù)表示無生物,如te35ca44(孫子)、te35ntshei44(小伙子)、te35nts53(雜糧);詞綴qa33用以表示人倫、植物的部位和與植物有關(guān)的事物、人體和動物體的部位、用具、自然物、抽象事物,如qa33pu11(朋友)、qa33tsen35(果子)、qa33ljen55(鐮刀)。彝語中的詞綴ko33表示存現(xiàn)和消失,如ko33tsi44(正在)、ko33?44(經(jīng)常)、ko44?a33(掉);其他如a-、i-、li-(le-)等,都有表示事物、現(xiàn)象的“靜的類別”的痕跡。傣語中的前綴nam53-原義為“水”,但當它與一些動詞、形容詞及詞組結(jié)合時,就失去了原來的意義,只起到構(gòu)詞的作用,成為名詞的標志,如nam53nak35(重量)、nam53hu53(知識)、nam53kt11(出生率)等;后綴-kan35用在動詞后表示相互或一起行動,用在形容詞后面表示性質(zhì)程度相同,如hak53kan35(相愛)、t33kan35(相等,相同)等。拉珈語(侗水語)中的前加成分kan24或lak24可以構(gòu)成名詞,如kan24n51(脖子)、lak24kjei51(丈夫)、lak24fai55(年輕人)。獨龍語中有豐富的構(gòu)詞前加成分,用添加前加成分構(gòu)成的詞幾乎占到了三成,這些前加成分如p:31、?i:31、等。后加成分有表示人物的?:31,如tm55?:31(小孩);構(gòu)成動詞的w:53,如blu:55w:53(商量);相當于“者、子”的:31ts53,如ti:55:31ts53(瘦子)?,F(xiàn)代漢藏語中大量使用的、最具有生命力的構(gòu)詞方法是復合法,即“詞根+詞根”的組合方式。如漢語中的詞根“口”可以跟其他詞根合成大量新詞:“口語、口頭、口水、口角”等,藏語的詞根kha(口)同樣也能跟其他詞根組合生成許多合成詞:khakhop(掩口)、khageb(蓋子)、khala(飲食)等。值得注意的是,詞根合成新詞的方式,在漢藏系各語言中也是高度一致的,漢語復合詞的聯(lián)合式、主謂式、動賓式、偏正式等,也同樣見于其他的語族。聯(lián)合式主謂式動賓式偏正式北京方言語言年輕動員四季上海方言兄弟心虛落雨(下雨)夜飯(晚飯)長沙方言姊妹(姐妹)龍虎斗(一種面食)擺矮(示弱)陰處(陰涼的地方)福州方言堤壩雷公響(打雷)拍風(刮風)暗溝(陰溝)廣州方言蠢鈍天光(天亮)行雷(打雷)拖友(戀人)梅縣方言壯勇(舊時稱兵)天門開(天晴)發(fā)風(起風)夜霞(晚霞)南昌方言姊妹(姐妹)天陰(陰天)打雷年貨長治方言買賣月明(月亮)打閃(閃電)香炭(無煙煤)藏語tecinamlasot?humei安樂(幸福)天起(黎明)牙洗(牙刷)火木(柴)獨龍語?53ti:53me:55b55li:55g:i:53k:?55k55m53長短(長短)眼睛爆裂(瞎子)脖子圍(領子)雞蛋(雞蛋)傣語na31ta35na31la:i55kin35ho35tho35xeu35臉眼(面子)臉花(麻子)吃頭(貪污)豆綠(綠豆)苗語n35k44sa53nts53mua13teu44兄弟(弟兄)討米(乞丐)眼腳(踝子骨)壯語sa:u35pat55ho31da:t35bat55hei35mou24me33掃拂(笤帚)喉熱(氣憤)息氣(屏息)豬母(母豬)拉珈語puk55mie231puk55po:231pa:u51kju51腳手(手藝)腳脹(腿肚子)包頭(頭帕)彝語vi21si33du55va33ha33ndi44客主(主與客)腰纏繞(腰帶)舌根(舌根)瑤語du33lja52mwei12te55(妒忌)tsiu33la:21(贅婿)e21top12(天花)深淺眼黑招郞野豆一些漢藏語還有著很特別的構(gòu)詞形式,最引人注意的是四字格,這種結(jié)構(gòu)在非漢藏語系的語言中是很少見的。比如普通話中的“酸不溜秋、七上八下、嚕哩嚕蘇”。長沙方言中的形容詞四字格有多種方式,表示強調(diào)程度的有“很A八A”式,如“很多八多”(很多);“XA子A”式,多含貶義,如“漚熱子熱”(熱得透不過氣);“XAYA”式,如“擠密砑密”(密密麻麻);表示對事物狀態(tài)描寫的,如“烏黢麻黑”(很黑,很暗),“扭頭砑頸”(扭來扭去,形容一種輕薄的姿態(tài))。平遙方言中,四字格的俗語使用非常多,如“硬圪巴巴(形容東西很硬)、圪里圪搗(形容事情麻煩)、七長二短(形容長短不齊)”。上海方言中的擬聲詞常常用四字格來表示,如“劈哩啪啦(鞭炮聲)、咪哩麻啦(吹喇叭聲)”等。藏語的acopaco(彎彎曲曲)、charechore(搖搖晃晃),彝語的do21thi33ha33thi33(問候,傳達)、la21hi33la44hi33(東倒西歪),苗語的qo11tso11qo11nen13(跳得慢且難看的樣子)、qa55ma55qa44ta44(羅里羅唆),瑤語的mi:21mi:21ta:i21ta:i21(來來去去)、ku24ku24lun24lun24(老老少少),拉珈語的uk55uk55ou11ou11(出出進進)、mi11mi11lei11lei11(上上下下)等。漢藏語系中很多語言的詞是可以重疊的,且多表示一定的語法意義。北京方言中動詞重疊可以表示嘗試義,如“看看、試試”。形容詞的重疊表示一種狀態(tài),有“AABB”式,如“干干凈凈、仔仔細細”;“ABAB”式,如“雪白雪白、冰涼冰涼”;“ABB”式,如“濕淋淋”等。量詞的重疊表示“每一”的意思,如“個個(每個)、張張(每張)”等。湘潭方言的形容詞重疊有“AABB式(圓圓范范)、ABB(白生生)式、ABAB(貢黃貢黃)式、ABAC(行情行市)式”四種方式,都表示程度的加深。名詞重疊AA式的后面可以加上“唧”尾,表示細小喜愛的意思,相當于普通話中的兒化詞,如“它它(唧)”(小球)、“票票(唧)”(鈔票);ABB式可以表示語調(diào)柔和舒緩的意思,如“紙筒筒”“鐵框框”,也可以用來擬聲,如“雞咯咯”“羊咪咪”。常德方言中,名詞的重疊比較常見,很多單音節(jié)名詞以及少數(shù)復音節(jié)名詞都能重疊。單音節(jié)名詞的重疊可以表示“小稱”義,如“叉叉(借指錯誤)、挑挑(吃飯用的小勺子)、丁丁兒(小四方塊)”;復音節(jié)名詞的重疊一般只重疊后一個語素,多用于口語,如“樹枝枝(樹枝)、灰面坨坨(面粉疙瘩)、鞋帶帶(鞋帶)”等。動詞一般不能重疊,但是表同類意義的兩個單音節(jié)動詞重疊后可以組成四字格,重疊后動詞的意義有所加強,帶有一定的動態(tài)感,可以表示“動作反復進行或持續(xù)”的意思,如“挨挨擦擦(貼近、緊靠)、擠擠軋軋(在人堆中擠來擠去)”等;還有一些動詞重疊以后,能產(chǎn)生引申意義,如“叩叩碰碰(碰撞,引申為鬧矛盾)、掐掐捻捻(用手指掐、捏,常比喻儉省、小氣)”。形容詞多為多音節(jié)的重疊,單音節(jié)形容詞一般不重疊,如“寧寧醒醒(整潔、干凈)、迂里迂腐(迂腐)、蠢里蠢氣(愚蠢)”;有些單音節(jié)形容詞重疊后要帶上“家家(兒)”的格式,表示程度的減弱,意思為“有點兒、稍微”,如“甜甜家家(兒)(有點兒甜)、小小家家(兒)(有點兒?。?。上海方言中動詞的重疊方式有“BBA”式,重疊的部分表示動作的方式,或者表示程度的最高級,如“排排坐(坐成一排)、團團轉(zhuǎn)(著急的樣子)、刮刮抖(因寒冷或緊張而劇烈抖動)”;“ABB”式,表示動作一般的程度,如“笑咪咪、嚇咾咾(害怕)”。形容詞的重疊方式有“AABB”式,如“交交關(guān)關(guān)(很多)、長長遠遠(時間長久)、密密稝稝(很密)”;“ABAB”式,如“煞白煞白(很白)”;“ABB”式,這種形式最豐富,表示一定的程度,如“濕溚溚(潮濕)、癟塌塌(比較癟)”;“BBA”式是普通話沒有的,表示程度的最高級,如“冰冰冷(非常冷)、锃锃亮(非常亮)”。廣州方言中名詞重疊后可以表示“逐一”的意思,如“日日”(每一日)。形容詞的重疊有ABB式,如“面圓圓、手大大”;AABB式,如“穩(wěn)穩(wěn)陣陣、立立亂亂”;AAB式,如“矮矮細(很矮?。⒌玫闷荩ê艿靡猓?。梅縣方言中有極為豐富的“ABB”式,其中的A可以名詞、動詞,也可以是形容詞,如“眼橫橫哩”(形容一種蠻橫無理的眼神),“硬秉秉哩”(原指硬而有彈性之物,多用來比喻倔強之人)。還有一種“BBA”式,一般不帶后綴“哩”,如“橫橫伽,筆筆直”(形容人蠻橫不講理的態(tài)度)。閩東方言中的某些單音詞可以通過重疊形式來改變詞性、詞義或感情色彩。部分單音名詞重疊后可以表小稱,如“簍簍lu31lu31”“槽槽so31so31”,有的轉(zhuǎn)變?yōu)榱吭~,表示“每一”的意思,如“簍簍lu24lu31”(每一簍)、“槽槽so44so53”(每一槽),其中的區(qū)別通過前一音節(jié)聲調(diào)的變調(diào)形式來實現(xiàn)。單音動詞重疊后表示“短暫、嘗試”的意思,如“鉤鉤”(鉤一鉤)、“扒扒”(扒一扒),有些地方的部分單音動詞重疊后轉(zhuǎn)變?yōu)槊~,前兩例分別為“鉤子”和“扒子”的意思。南昌方言中形容詞的重疊有“AABB”式,如“大大概概、高高低低、歡歡喜喜”等;也有“ABB”式,如“火辣辣”。有些單音節(jié)形容詞重疊后再帶上“子”尾,可以用作狀語,如“乖乖子、慢慢子、輕輕子、偷偷子”等:“慢慢子走,不要跑”(慢點走,不要跑)。平遙方言中的重疊式非常豐富,名詞、量詞、動詞、形容詞、副詞、象聲詞,甚至個別數(shù)詞,都可以重疊。單音名詞或帶“子”尾的名詞重疊,多表示小稱或?qū)V?,如“刀刀(小刀)、河河(小河)、泡泡(肥皂泡)”。單音?jié)動詞重疊后可以構(gòu)成名詞,如“塞塞(小塞子)、開開(主意)、擦擦(小擦子)”。單音節(jié)形容詞重疊也可以構(gòu)成名詞,重疊后詞義也有了擴展,如“紅紅(胭脂)、大大(排行每一的孩子)”。量詞重疊后不表示“每”的意思,保持原義,如“一把把面(一把面)”。黃岡方言形容詞的重疊有多種形式,“AA勢兒”表示“稍微有點兒”,如“長長勢兒”(稍微有點兒長)、“冷冷勢兒”(稍微有點兒冷);“AAN(兒)”表示程度不深,并且具有喜愛或不討厭的色彩,如“細細鞋兒”(表示鞋不大而小巧,有喜愛的色彩);“AA(子)B”表示程度極深且具有夸張色彩,如“冰冰(子)冷”(特別冷)。量詞重疊的形式有“A是A兒的”,表示逐指,如“個是個兒的下數(shù)了”(個個都數(shù)過了)。動詞重疊的形式“AA搞兒搞兒的”表示動作行為的隨意和漫不經(jīng)心,如“說說搞兒搞兒的,半天就過去了”(隨意地說著,半天就過去了)。表示動作行為的單音節(jié)動詞也可以構(gòu)成“AA勢兒”,表示“稍微有點兒像A的樣子”,如“玩玩勢兒”(稍微有點兒像玩的樣子)。少數(shù)單音節(jié)不及物動詞構(gòu)成“AAN(兒)”表示“有點像A的N兒”,有“不討厭”的色彩,如“病病像兒”(有點像病的像兒)。成都方言中的名詞重疊豐富,如“氣氣(不好聞的氣味)、抽抽(抽屜)、子子(顆粒狀的、小疙瘩)”。形容詞的重疊有“ABB”式,如“嘴喳喳(喳喳乎乎)、肉嘟嘟(肉多,豐滿)”;“BBA”式,如“蜜蜜甜、幫幫硬(十分硬)”;“AABB”式,如“巴巴適適(巴適的重疊,好、合適、得體)、蘇蘇氣氣(蘇氣的重疊,美麗、漂亮)”;“ABAB”式,如“生乍生乍(半生不熟)、澀格澀格(味澀)”。個別量詞可以構(gòu)成“AA兒”式,如“丁丁兒(一點兒)、滴滴兒(一點兒)”。鄭州方言中的名詞、動詞、形容詞和副詞都可以重疊。名詞中主要是親屬稱謂的可以重疊,其他的比較少見,如“爺爺、姑姑、蛛蛛(蜘蛛)”等。單音節(jié)動詞重疊表示時量短或動量小,含有“嘗試”的意思,如“猜猜、哄哄”;雙音節(jié)動詞重疊有“反復”的意思,如“商量商量、研究研究”。形容詞的重疊形式“AA兒”表示程度的減輕,如“輕輕兒、甜甜兒”;“ABB”表示程度的加深,如“黑丁丁、白生生”,兒化后程度稍輕,帶有親昵的色彩。苗語中的量詞重疊后表示“每”的意思,如l33l33(每個)、t11t11(每只);普通名詞除借作量詞用以外,一般也是不能重疊的,但是有時兩個意義相近的普通名詞兩兩重疊,可以構(gòu)成四字格,如ta55ta55ta53ta53(桌椅板凳)、a55a55tu35tu35(酒肉)?,幷Z大坪江勉話中的名詞一般不能重疊,只有一部分兼作量詞的單音節(jié)名詞可以重疊,表示“每一”的意思,其中第一個音節(jié)還需變調(diào),如jwen52jwen52(每碗)、tsau24tsau24(每腳)等。量詞重疊后也表示“每一”的意思,如la:n21la:n21(每個)、ta:n33ta:n33(每斤)。重疊后的單音節(jié)形容詞中間可以加hai12(很)表示程度加深,如ton12hai12ton12(很慢);也可以在中間加n24tu55(不得)來表示程度相當深,如p12n24tu55p12(相當白)。大部分表示行為動作的動詞可以重疊,表示“嘗試、短暫”的意思,如ka:t55ka:t55(割一割)、?en12?en12(吃一吃)。一些單音節(jié)的狀詞重疊后表示加強的含義,如djom21(甜)djom21ka:m33(甜津津)。彝語在形容詞詞干上加特殊的重疊后綴,可以用來表示特征的加強和說話者的各種愛憎褒貶的態(tài)度,如l()21ti21ti21(重甸甸)、o44so33so33(輕飄飄)。壯語的量詞多能重疊,表示“每一”或“任一”的意思,如tu31tu31(每只)、keu24keu24(每件);單音節(jié)的形容詞能夠以AA式重疊,用來表示強調(diào),如dei24dei24(好好)、han24han24(緊緊)。侗水語支的拉珈語中,一部分兼作量詞的單音節(jié)名詞可以重疊,表示“每一”的意思,如wan231wan231(每天)、lie:k11lie:k11(每家)。量詞重疊后同樣表示“每一”的意思,如lak24lak24(每個)、tu231tu231(每只)。重疊后的形容詞與pai51結(jié)合充當謂語的補語,如“上得高高的”mi11(上)khja:51(高)khja:51pai51。個別形容詞重疊以后,還可以放在形容詞前面來修飾形容詞,如“這頭牛很大”tu231nau11ni231lou11(老)lou11bok55(大)。表示行為動作的動詞重疊后,也如同漢語一樣表示“嘗試、短暫”的意思,如kwa44kwa44(摸一下),mo24mo24(看一下)。獨龍語中量詞重疊后需要在量詞后面加m:l55,如“每件”ti:55(一)mi:55(件)mi:55m:l55。疑問代詞:31mi55(誰)和:31?:55(哪兒)的詞根重疊后表示多數(shù),意思為“哪些人”:31mi:55mi:55、“哪些”:31?:55?:55。(7)語序是表達語法意義的重要手段漢藏語與印歐語不同,缺乏形態(tài)的變化,主要靠語序和虛詞來表達不同的語法意義。古代的漢藏語也是用詞形變化來表達語法意義的,例如上古漢語依靠聲母的清濁交替、后綴-s(后來失落變?nèi)ヂ?的有無,表示自動和使動的語法范疇;上古漢語和藏文都用后綴-s使動詞變成名詞。但在后來的發(fā)展過程中,漢藏語的形態(tài)逐漸失去了,從綜合型向分析型的轉(zhuǎn)變,是漢藏語發(fā)展的總趨勢?,F(xiàn)代的漢藏語,句子的各個成分之間、短語的各個詞之間、詞的各個語素之間,都有較固定的排列次序。漢語族、侗臺語族、苗瑤語族的基本語序是主—謂—賓,藏緬語族的基本語序則是主—賓—謂。如:漢語我看書。苗語mo55tha33ko33,vi11tsa13?hu33.你刨溝我撒種子(你刨行,我撒種。)瑤語jwa21to21tsei24tsei231sai33tje24.黃同志是師傅(黃同志是師傅。)壯語te24so:n24sou24lk33?e31.他教你們小孩(他教你們這些小孩。)侗水語lak24wak24na:11.他洗衣服彝語a33bu33ma33bu33.我字寫(我寫字。)傣語tu53pu11up11phai35ha55?佛爺說誰呀(佛爺說誰呀?)藏語khokpethiatpare他助詞(施事)書看表示體的成分(他看書。)獨龍語am53t55d:31:55m:55l53?鍋(助詞)水(前加)有(鍋里有水嗎?)一般來說,漢語族的形容詞定語都在中心詞之前,如漢語中的“藍藍的天、美麗的風景”。但在一些方言中,也有“正偏”的結(jié)構(gòu)形式,即修飾語在中心語之后。在閩東一帶,表示動物性別的語素,主要置于表示動物的詞素之后,如“牛母”“鴨雄”等。長沙方言和南昌方言中也有,如“鴨公”“鴨婆”。滬方言中,也有一些“正偏”式的詞,如“人客”等。廣州方言中有“人客”“水膠”“風臺”等。梅縣方言中表示動物性別的“牯、嫲”,都用于動物名詞的后面,如“牛嫲(母牛)、馬牯(公馬)”等,其他如“雨毛(毛毛雨)、人客、菜干”等。其他三個語族的修飾詞大體上在中心詞之后,但也有修飾成分出現(xiàn)在中心詞之前的情況。傣語中的修飾式,前一個詞素是中心成分,后一詞素是修飾成分,修飾成分可以是名詞、形容詞和動詞,如“淚水”nam53(水)la35(眼)、“綠豆”tho35(豆)xeu35(綠)。苗語的修飾式,中心成分多在修飾成分的前面,只有少數(shù)是中心成分在修飾成分的后面。形容詞、指示詞作定語時在中心語后面,如“新衣服”u55(衣)xhi33(新);名詞作定語時,表示領屬關(guān)系的在中心語的前面,如“我家”vi11(我)ts35(家),表示限定關(guān)系的一般在中心語的后面,如“瓦房”ts35(房)i11(瓦)?,幷Z中的修飾有在前和在后兩種情形,修飾在中心語后面的,如“笑話”wa12(話)tat55(笑)、“嬰兒”ku21231(小孩)si55(紅)。動賓式作修飾成分時,也可以在中心語的后面,如“獵狗”tu52(狗)tsun12o52(趕肉)、“啄木鳥”no12(鳥)?:52dja24(啄樹)。壯語中的體詞性修飾詞組的語序一般是中心成分在前面,修飾成分在后面,如“水田”na31(田)am42(水);數(shù)詞做量詞中心語的定語時,一般都是放在中心成分的前面,如“六位”ok55(六)pou42(位),但如果是用“一”做的定語和用十以上的表示次第的基數(shù)詞做的定語,就要放在中心成分的后面,如“一個”an24(個)deu24(一),“第十六只”tu31(只)ip33(十)ok55(六)。侗水語中的修飾成分多在中心成分之后,如“大房子”lie:k11(房子)lou11(老),“死貓”m:u11(貓)plei51(死)。但也有修飾成分出現(xiàn)在名詞后的情形,如“自己家”tie231(自己)lie:k11(家)、“你的孩子”ma231(你)nu11(孩子)。彝語中以名詞為中心成分的修飾詞組,修飾中心詞的形容詞、量詞在中心詞之后,如“一朵花”ve44ve33(花)pu33(朵),修飾中心詞的代詞和名詞在中心詞之前,如“我的書”a55(我的)th2133(書);以量詞為中心詞的修飾詞組,修飾中心詞的形容詞、數(shù)詞、代詞在中心詞之前,如“這些”tsh44(這)g33(些);以動詞為中心詞的修飾詞組,修飾中心詞的形容詞、動詞在中心詞之前,如“努力地勞動”33ka33(努力)ta33(地)?o21bo21(勞動)。獨龍語中名詞詞根與形容詞詞根構(gòu)成新詞時,中心詞在前面,如“青椒”b?:55ci:55(辣椒)t55(青);名詞詞根與量詞詞根構(gòu)成新詞時,中心詞也在前面,如“火把”t:31mi55(火)tsu55(把)、雨滴m53(雨)kl53(滴)。而其他當名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