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 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2023-2024學年高二歷史同步教學課件(選必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1頁
第2課 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2023-2024學年高二歷史同步教學課件(選必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2頁
第2課 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2023-2024學年高二歷史同步教學課件(選必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3頁
第2課 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2023-2024學年高二歷史同步教學課件(選必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4頁
第2課 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2023-2024學年高二歷史同步教學課件(選必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化的交流與互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第2課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材料一

中國文化發(fā)生過三次歷史性融合。漢代學者對先秦文化進行了整理和發(fā)揮,這屬于本土文化內部的綜合提升。這是中國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國文化與佛教文化的融合,屬于東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隨著佛教文化的滲入,特別是唐代玄奘大師從印度帶回佛教經(jīng)典,開辟了傳統(tǒng)秦漢文化與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時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國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學,并對宋代理學和明代心學以深刻影響。這是中國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來,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在傳播西方宗教的同時,也帶來了某些科學工藝。這是中國文化第三次融合的開始。

——摘編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一、在交流中發(fā)展據(jù)材料一,從文化區(qū)域的角度,指出中國文化三次融合的對象有何不同。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內部的融合;第二次:與東方局部地區(qū)文化的融合;第三次:與西方文化的融合,明末的西學東漸。你知道哪些日常用語來源于佛教剎那、解脫、大徹大悟、三生有幸、執(zhí)著、癡心妄想、一絲不掛、一塵不染、女大十八變、佛系等(一)東方文化的局部交流——融合佛教文化1、歷程(2015·海南高考·5)北宋僧人契嵩說:儒教“大有為”而“治世”,佛教“大無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雖不同,而同歸于治”。這反映了(

)A.佛教主動適應社會現(xiàn)實

B.儒、佛開始出現(xiàn)合流C.佛教成為社會主流思想

D.儒學統(tǒng)治地位發(fā)生動搖A材料一

第二次是中國文化與佛教文化的融合,屬于東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隨著佛教文化的滲入,特別是唐代玄奘大師從印度帶回佛教經(jīng)典,開辟了傳統(tǒng)秦漢文化與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時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國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學,并對宋代理學和明代心學以深刻影響。這是中國文化的第二次融合。

——摘編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我國有什么影響?(1)積極:對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哲學觀念、邏輯思維、語言詞匯、文學藝術、禮儀習俗等方面都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中國傳統(tǒng)藝術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達;中國建筑藝術受佛教影響。(2)消極:8到10世紀,印度佛教開始衰微,13世紀回教入侵,印度佛教文化遭到毀滅。但中國恰在7、8世紀,佛教得到長足發(fā)展。大量佛教譯著和論著輸出到東北亞、東南亞”。

——馮天喻《中華文化史》說明: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生命力(二)東西方文化的交流1、明末以來的西學東漸(初始)(1)閱讀第9頁史料閱讀,你能獲取什么信息?明末西方傳教士來華;西方的科學知識傳到中國;西方的歷法比中國歷法先進;順治帝十分欽佩湯若望的學識;湯若望為大清主持制定了歷法;湯若望受到重用。(2)根據(jù)史料并結合所學,西學東漸出現(xiàn)的原因?國際:新航路開辟;西方殖民擴張;宗教改革的沖擊;歐洲近代自然科學的興起;傳教士的推動;國內:上層人士的支持和推廣。(3)根據(jù)史料并結合所學,西學東漸對中國有何影響?影響:引入西方的某些自然科學技術,豐富了中國的傳統(tǒng)科技;促進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與融合;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局限:影響僅僅局限于部分開明的知識精英;B(2012·海南高考·8)康熙因西洋歷與中國傳統(tǒng)歷法之爭,命欽天監(jiān)官員與西洋歷代表、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辯論。經(jīng)驗證,證明西洋歷法更為準確,遂“復用西洋歷法”,并任命南懷仁為欽天監(jiān)副監(jiān)。這一事件表明,康熙(

)A.全面接受外來文化

B.審慎地接受外來事物C.改變閉關鎖國政策

D.承認西方文化超越中國2、近代以來的西學東漸(重新開始)(1)背景內憂外患;仁人志士探索救國救民的道理(2)過程侵略與沖擊抗爭與探索(3)特點器物→制度→思想;由表及里、由淺入深(4)影響沖擊了傳統(tǒng)文化;推動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近代化轉型和文化的發(fā)展(2015·江蘇高考·7)1876年,郭嵩燾出使海外期間常寫信給李鴻章,報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學生不限于機械一門,學政治、經(jīng)濟的都有,勸其擴大留學范圍。他的這些言論引起了士大夫們的謾罵,有人說他是“漢奸”。結果,出使不到兩年他就回國了。這說明(

)

A.李鴻章的洋務思想日趨保守

B.郭嵩燾對西方體制過于推崇

C.郭嵩燾的主張超越主流思想D.清廷的對外政策發(fā)生了變化C(2019·江蘇高考·6)清末,江蘇某師范學校的校歌唱道:“經(jīng)義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遺風,體用貴兼通。舊學沉淪,新知潮涌,兩端執(zhí)乎中?!备柙~體現(xiàn)的理念是(

)A全面復興舊學B排斥西方新學C.新學消解舊學D.崇尚中體西用D(2014·上海高考·35)在中西文化論戰(zhàn)中杜亞泉稱:中國固有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濟西洋文明之窮?!标惇毿銊t稱:“若是決計革新,一切都應該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國粹、什么國情的鬼話來搗亂。”兩者的共同之處在于(

)A.都主張全盤接受西方文明

B.都通過文明比較重新定位傳統(tǒng)文化C.都對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D.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帶來的沖擊(2013·海南高考·16)從鴉片戰(zhàn)爭到新文化運動,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經(jīng)歷了曲折的歷程。整個過程體現(xiàn)了近代中國(

)A.學習西方就是對封建制度的不斷否定

B.學習西方是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動力

C.內憂外患交織促進了學習西方的深化

D.發(fā)展資本主義是學習西方的主要目的C(2018·天津高考·6)據(jù)學者研究,晚清成冊的小說至少在一千種以上,其中翻譯多于創(chuàng)作,翻譯的數(shù)量占總數(shù)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國翻譯的外國小說僅7部,這主要是因為當時(

)A.閉關鎖國狀態(tài)剛剛被打破B.西方文化的傳播遭到頑強抵制C.國人更關注西學中的器物與制度D.中國古典小說具有強大影響力C(2018·全國Ⅲ卷高考·28)英國科學家赫胥黎的《進化論與倫理學及其他》認為不能將自然的進化論與人類社會的倫理學混為一談。但嚴復將該書翻譯成《天演論》時,“煞費苦心”地將二者聯(lián)系起來,提出自然界進化規(guī)律同樣適用于人類社會。嚴復意在(

)A.糾正生物進化論的錯誤

B.為反清革命提供理論依據(jù)C.傳播“中體西用”思想

D.促進國人救亡意識的覺醒D二、在互鑒中豐富(一)中學東傳——形成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文化圈東亞文化圈的地理范圍,東邊是朝鮮、日本,東南是越南及其以南、以東的東南亞國家,太平洋構成它的海洋界限;西南越過內、外蒙古大草原直達西伯利亞大森林,東北到達外興安嶺內外,高山大漠構成它的陸地界線。

——復旦大學吳松弟

日本韓國越南漢字制度儒學佛教其他其他:1.14世紀末,中國人進入琉球,中國先進的生產(chǎn)技術和思想文化逐漸在琉球傳播。2.15世紀,伴隨經(jīng)貿往來,大批華僑移居東南亞,在當?shù)剞D播中華文化。鄭和下西洋的壯舉,擴大并加深了中華文化的影響。3.東亞和東南亞地區(qū)在律令、歷法、建筑、繪畫、音樂、飲食、服飾、節(jié)日習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響。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王昌齡自古以來,韓國就在中國文化的絕對影響之下,這種影響波及到日本,形成了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文化圈。這一文化圈最大特征是漢字的使用;儒教和佛教普及是共同點。這種表征一直延續(xù)到今天。

——1992年韓國政府《同中國文化再相逢》二、在互鑒中豐富(二)中學西傳——形成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文化圈1、閱讀12頁史料,你如理解馬克思的話?中國的造紙術對當時歐洲的教育、政治及商業(yè)等活動的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火藥推動了歐洲火藥武器的發(fā)展,使騎士階層日漸衰落;指南針的使用,促進了遠洋航行,推動了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新航路開辟);印刷術后大大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總之,推動了西方從封建中世紀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轉型。

材料一

16-18世紀是中國和西方兩大文明之間基本上進行平等交往和交流的世紀,雙方都從這些交流和交往中獲益多多。盡管法國啟蒙思想家沒有到過中國,但通過閱讀來華傳教士、商人、使節(jié)的著述,以及與漢學家和中國留學生的直接交往,他們對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在啟蒙思想家看來,中國儒教是人類最好、最合人類理性的哲學。

—摘編自陳超《明末清初的“東學西漸”和中國文化對法國啟蒙思想的影響》材料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超過基督教義的最純粹的道德?!鼱柼墩摽鬃印?、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啟蒙學者為何對中國的儒家思想青睞有加?歐洲資本主義發(fā)展,啟蒙運動興起;借助儒學來抨擊歐洲的封建專制和天主教會,呼喚資產(chǎn)階級民主和理性;儒家文化的優(yōu)秀成分(2016·北京高考·16)17世紀來華傳教士曾將《論語》《大學》等譯為拉丁文在歐洲出版,19世紀中期傳教士理雅各又將多部儒家經(jīng)典譯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轟動。這表明(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學者普遍接受

B.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西方引起關注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傳教士之間

D.儒家思想推動了西方政治革命B瑞典首都的中國宮飲茶成為英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xiàn)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順應時代前進潮流促進世界和平發(fā)展——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完成下列要求:(1)據(jù)材料一,從文化區(qū)域的角度,指出中國文化三次融合的對象有何不同。(3分)(2)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以宋明理學為例,就中國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寫一篇小論文。(9分)(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通暢;280字左右)材料二

佛教的禪宗一支,是儒學演進到宋明理學真正的階梯。宋明理學的出現(xiàn),說明中國學術思想發(fā)展到空前成熟的時期。它極大地深化了傳統(tǒng)的儒學,進一步鞏固和凸顯了它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主體地位。儒、釋(佛教)、道的界分變得不那樣重要了。它們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學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華,并進入了人們的精神世界,進入了社會生活……王陽明的學說雖然沒有像朱熹那樣得到官方的認可,但在士林的影響卻是很大的,特別在晚明幾成籠罩之勢?!幾詣粝吨袊F(xiàn)代學術經(jīng)典·總序》等【答案】(1)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內部的融合;第二次:東方文化內部的融合(與東方局部地區(qū)文化的融合);第三次:東西方文化的融合(與西方文化的融合)。(2)略。思考:根據(jù)所學知識對比明末清初和近代以來的西學東漸的不同背景:

內容不同:

主體和目的不同:前者是在國力較強的情況下主動進行的后者則是在中國落后于西方被迫向西方學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