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之文化常識對點訓(xùn)練2()_第1頁
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之文化常識對點訓(xùn)練2()_第2頁
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之文化常識對點訓(xùn)練2()_第3頁
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之文化常識對點訓(xùn)練2()_第4頁
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之文化常識對點訓(xùn)練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之文化常識對點訓(xùn)練2()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

文化常識對點專練(二)

(對點練+綜合練)

題組一對點練

1.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會試”是我國封建社會科舉測試的一種。由皇帝主持在京城舉行,因為在春天舉行,又稱春試或春闈。

B.“致仕”就是舊時官員交還官職,即今所謂退休。依照古制,官員在一般情況下七十歲致仕,有疾患的則可以請求提前。

C.“服闋”是指舊時官員三年守喪期滿除服。官員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離職回籍守喪,滿三年后朝廷再授予新的職務(wù)。

D.“尚書”是中國古代官名。始置于戰(zhàn)國時代,到了隋唐時確定為尚書省下設(shè)的六個部的最高行政長官。

解析A

A項,會試“由皇帝主持”錯誤,會試由禮部派官員主持。

2.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表,中國古代臣子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特殊文體,是封建社會臣下對皇帝有所陳述、請求、建議時用的一種文體。

B.擢,在原官職上提拔;出,離開京城外調(diào)(與“入”相對,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為榮)。

C.刺史制度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地方監(jiān)察制度。始于秦,完善于漢,東漢以后刺史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有時稱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蘇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D.有司,古代設(shè)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有司?!八尽奔础爸鞴堋薄肮芾怼薄?/p>

解析C

刺史,官職。西漢初年,文帝以御史多失職,命丞相另派人員出使各地,不常置。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檢核問事”之意。全國分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稱“刺史”??梢姶淌分贫仁加谖鳚h武帝時期。

3.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除,指任命官職,如“授”“拜”也是指任命官職。

B.弱冠,指男子20歲,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

C.丁內(nèi)艱,是古代喪制名,凡子遭母喪或?qū)O遭祖母喪稱“丁內(nèi)艱”。

D.至順,是元文宗的年號,帝王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jì)年的一種名號,如“元貞”“延祐”“仁宗”“至正”。

解析D

“仁宗”是廟號,而非年號。

4.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鴻門宴》中有“沛公奉卮酒為壽”一句,這句話中的“壽”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壽”含義有所不同,應(yīng)該是指“敬酒獻物,祝人長壽”的意思。

B.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中的“豆蔻”常用來指孩子,“豆蔻年華”指的是孩子未成年,十三四歲。

C.“三從四德”是封建社會奴役婦女的精神枷鎖,“三從”指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D.一個季度中的三個月可以分別用“孟、仲、季”來表示,如《古詩十九首》中“孟冬寒氣至,北風(fēng)何慘栗”中的“孟冬”指冬季的第一個月。

解析B

“常用來指孩子,‘豆蔻年華’指的是孩子未成年,十三四歲”錯,應(yīng)該是“常用來指少女,‘豆蔻年華’指女子十三四歲”。

5.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國風(fēng)”是《詩經(jīng)》中的一部分,主要是民歌,自《周南》至《豳風(fēng)》,共十五國風(fēng),一百六十篇。

B.“齊宣王”,春秋時齊國國君,與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合稱“春秋五霸”。

C.“齋戒”,指古人在祭祀或進行重大活動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葷,潔凈身心,以示虔誠。

D.“社稷”,古代帝王、諸侯所祭的土神為“社”,谷神叫“稷”。后來就以“社稷”代稱國家。

解析B

“齊宣王”應(yīng)改為“齊桓公”。

6.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稱“三元”,其中“上元”指農(nóng)歷的正月十五,舊俗在上元夜張燈游樂,所以又叫“燈節(jié)”。

B.“鼎”,形制多為圓腹三足兩耳,主要用于煮肉盛肉,腹下可燒火。后來常用“鐘鳴鼎食”形容貴族生活奢侈豪華。

C.在“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中,“親戚”指的是外親,也就是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或血統(tǒng)關(guān)系的人。

D.《陽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國的歌曲名,當(dāng)時被認(rèn)為是高雅的樂曲。后多用“陽春白雪”比喻高深典雅、不通俗的文學(xué)藝術(shù)作品。

解析C

“親戚”是一個古今異義詞,在此處指的是包括父母兄弟等在內(nèi)的內(nèi)外親屬,而不是“外親”。

7.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百越”,又作“百粵”“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閩、粵各地,統(tǒng)稱為“百越”。古文中常用其泛指南方地區(qū)。

B.“察舉”,是中國古代選拔官吏的制度。由官吏舉薦,經(jīng)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

C.“鄉(xiāng)試”,指明清兩代每三年由朝廷選派考官在各鄉(xiāng)舉行一次的選拔人才的測試。

D.“祭酒”,古代主管國子監(jiān)或太學(xué)的教育行政長官。戰(zhàn)國時荀子曾三任稷下學(xué)宮的祭酒,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大學(xué)校長。

解析C

“在各鄉(xiāng)舉行”錯,應(yīng)該是“在各省省城舉行”。

8.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四書”,即《大學(xué)》《中庸》《論語》《孟子》的合稱,是公認(rèn)的儒學(xué)經(jīng)典,也是中華文化的寶典。

B.“令”是“美好”的意思,可用于尊稱對方親屬。如令堂,是對對方的父親的尊稱;令尊,是對對方的母親的尊稱。

C.春秋時,秦晉兩國國君幾代都互相通婚,后稱兩姓聯(lián)姻為“秦晉之好”。

D.《鴻門宴》中“豎子不足與謀”一句中的“豎子”是罵人的話,相當(dāng)于今天的“小子”。

解析B

“令堂”是對對方母親的尊稱;“令尊”是對對方父親的尊稱。

9.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布衣”是對百姓的稱呼,與之類似的還有:黎民、庶民、蒼生等。

B.“士大夫”,舊時指官吏或較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如《師說》中有“士大夫之族”。

C.《昌黎先生文集》是韓愈的作品集,這是以籍貫命名其文集。

D.“江表”指長江以南的地區(qū)。如《赤壁之戰(zhàn)》中“江表英豪,咸歸附之”中的“江表”就是此意。

解析C

“以籍貫命名”錯,昌黎韓氏于唐是一時望族,韓愈自稱“郡望昌黎”,故世稱“昌黎先生”。

10.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五谷”是古代所指的五種谷物,泛指糧食。古代對其有多種說法。

B.“黃金臺”,相傳戰(zhàn)國時燕昭王在易水東南筑臺,上面放著千金用來招攬人才。

C.“刎頸之交”指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在《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廉頗與藺相如終成刎頸之交。

D.“國子監(jiān)”指國家的最高學(xué)府,入監(jiān)讀書的人稱監(jiān)生,掌管人員為祭酒、司業(yè)等;教學(xué)人員為博士、直講、助教等。

解析D

“指國家的最高學(xué)府”說法不嚴(yán)密,“國子監(jiān)”指的是中國封建時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機構(gòu),有的朝代兼為最高學(xué)府。

11.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優(yōu)”的本義指表演樂舞、雜戲的藝人。如《柳敬亭傳》中提到的“優(yōu)孟”,是指名叫“孟”的藝人。

B.“乞巧”,舊時風(fēng)俗,農(nóng)歷七月七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

C.“頓首”,古時的一種拜禮,為“九拜”之一,俗稱叩頭。行禮時,頭碰地即起。也常用于書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

D.“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牛、羊、豕三牲全備;“少牢”指祭祀用的羊,沒有豕、牛。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諸侯祭祀用“少牢”。

解析D

“少牢”指古代祭祀用的羊和豕,沒有牛。

12.(2022·吉林長春模擬)下列對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進士,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后一級中央政府朝廷測試者。舉進士,指參加進士測試。

B.對策,古時就政事、經(jīng)義等設(shè)問,由應(yīng)試者對答。自漢起為取士測試的一種形式。

C.勤王,盡力于王事,后多指君主的統(tǒng)治受到威脅而動搖時,臣子起兵援救。

D.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古時君主都祭祀社稷,后來用社稷代指國家。

解析D

D項,“‘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錯誤,應(yīng)該是“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

13.(2022·陜西西安模擬)下列對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一項是()(3分)

A.弘治,是中國明朝第九個皇帝明孝宗朱祐樘的年號。年號,是我國歷代封建王朝用來紀(jì)年的一種名號,始于漢武帝。

B.疏,又稱“奏議”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進言使用文書的統(tǒng)稱。疏的本意為“疏通”,這里引申為分條說明的文字。

C.父憂,為“丁父憂”的省寫?!岸n”,古代官員父母親去世后必須停職守制的制度,丁憂期間,丁憂的人不準(zhǔn)為官。

D.謚,謚號,是古代君主、諸侯這兩類地位顯貴者死去之后,根據(jù)他們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yǎng),給予的一個帶有評判性質(zhì)的稱號。

解析D

D項,“是古代君主、諸侯這兩類地位顯貴者”錯,大臣、后妃或名人名吏等也有謚號。

14.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鴻門宴》中有“沛公奉卮酒為壽”一句,這句話中的“壽”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壽”含義有所不同,應(yīng)該是指“敬酒獻物,祝人長壽”的意思。

B.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中的“豆蔻”常用來指孩子,“豆蔻年華”指的是孩子未成年,十三四歲。

C.“國風(fēng)”是《詩經(jīng)》中的一部分,主要是民歌,自《周南》至《豳風(fēng)》,共十五國風(fēng),一百六十篇。

D.一個季度中的三個月可以分別用“孟、仲、季”來表示,如《古詩十九首》中“孟冬寒氣至,北風(fēng)何慘栗”中的“孟冬”指冬季的第一個月。

解析B

B項,“常用來指孩子,‘豆蔻年華’指的是孩子未成年,十三四歲”錯,應(yīng)該是“常用來指少女,‘豆蔻年華’指女子十三四歲”。

15.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稱“三元”,其中“上元”指農(nóng)歷的正月十五,舊俗在上元夜張燈游樂,所以又叫“燈節(jié)”。

B.“鼎”,形制多為圓腹三足兩耳,主要用于煮肉盛肉,腹下可燒火。后來常用“鐘鳴鼎食”形容貴族生活奢侈豪華。

C.“百越”,又作“百粵”“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閩、粵各地,統(tǒng)稱為“百越”。古文中常用其泛指南方地區(qū)。

D.“國子監(jiān)”指國家的最高學(xué)府,入監(jiān)讀書的人稱監(jiān)生,掌管人員為祭酒、司業(yè)等;教學(xué)人員為博士、直講、助教等。

解析D

D項,“指國家的最高學(xué)府”說法不嚴(yán)密,“國子監(jiān)”指的是中國封建時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機構(gòu),有的朝代兼為最高學(xué)府。

16.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布衣”是對百姓的稱呼,與之類似的還有:黎民、庶民、蒼生等。

B.“士大夫”,舊時指官吏或較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如《師說》中有“士大夫之族”。

C.《昌黎先生文集》是韓愈的作品集,這是以籍貫命名其文集。

D.“江表”指長江以南的地區(qū)。如《赤壁之戰(zhàn)》中“江表英豪,咸歸附之”中的“江表”就是此意。

解析C

D項,“以籍貫命名”錯,昌黎韓氏在唐代是一時望族,韓愈自稱“郡望昌黎”,故世稱“昌黎先生”。

1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到彥之字道豫,彭城武原人。及文帝入奉大統(tǒng),以徐羨之等新有篡虐,懼,欲使彥之領(lǐng)兵前驅(qū)。彥之曰:“了彼不貳,便應(yīng)朝服順流;若使有虞,此師既不足恃,更開嫌隙之端,非所以副遠(yuǎn)邇之望也?!睍褐荽淌否沂宥茸?,乃遣彥之權(quán)鎮(zhèn)襄陽。元嘉三年,上于彥之恩厚,將加開府,欲先令立功。七年,遣彥之等北侵。及還,凡百蕩盡。文帝收彥之下獄,免官。九年,復(fù)封邑,固辭。

(節(jié)選自《南史·到彥之傳》)

A.篡虐,指徐羨之等人在文帝剛剛當(dāng)皇帝時有奪取君位和殘暴肆虐的思想行為。

B.朝服,指在重大典禮時所穿的禮服,主要用于朝會,是君臣百官的議政之服。

C.開府,古代指高級官吏建立府署并自選僚屬之意,漢朝三公等可以開府,后來開府資格有時會放寬。

D.封邑,指君主賜以領(lǐng)地或者食邑,并將封邑內(nèi)的所有權(quán)力轉(zhuǎn)讓給封君作為獎賞。

解析D

A項,“篡”,臣子奪取君位,“虐”,殘暴狠毒,“篡虐”即做事殘暴有奪權(quán)的言行。前文“入奉大統(tǒng)”即登上皇位。綜合分析,A項正確。B項,“朝”,有朝見、朝廷、拜見、聚會等意;“服”,服裝。據(jù)此可判斷“朝服”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把“朝服”狹隘地理解成上朝穿的衣服,從而縮小了它的意義。C項,拆分“開府”,“開”有開創(chuàng)、建立等意思;“府”有官府、府衙的意思。綜合分析,“開府”有建立府衙的意思。選項正確。D項,從“復(fù)封邑,固辭”可知,“封邑”表示的是一種封賞、賞賜。拆分“封邑”,“封”指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給予親屬或臣僚;“邑”指城鎮(zhèn)。由此判斷,“封邑”的意思是朝廷賜給領(lǐng)地等。再聯(lián)系封建中央集權(quán)的政權(quán)特點,可知選項中的“將封邑內(nèi)的所有權(quán)力轉(zhuǎn)讓給封君作為獎賞”中的“所有權(quán)力”錯誤。

參考譯文

到彥之字道豫,是彭城武原人。等到宋文帝即位,認(rèn)為徐羨之等人有篡位謀反之意,(宋文帝)害怕,想派彥之帶兵擔(dān)任先鋒去攻打(他們)。彥之說:“如果對對方非常信任,便應(yīng)該放手讓對方發(fā)展;如果使對方有憂慮,這樣的軍隊是不值得依靠的,還開啟了對方心里的疑慮,這不符合遠(yuǎn)近之人的期望。”恰逢雍州刺史褚叔度死了,皇帝就派彥之暫時鎮(zhèn)守襄陽。元嘉三年,皇上對彥之非常恩待,將加封他為開府,想先讓他立功。七年,派彥之等人北伐,等到敗歸,各種物資蕩然無存。文帝抓彥之入獄,撤職。九年,又恢復(fù)他的封邑,彥之堅決推辭。

1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郭宗皋,字君弼。嘉靖八年進士。擢御史。宗皋勸帝惇崇寬厚,察納忠言,勿專以嚴(yán)明為治。帝大怒,下詔獄,杖四十釋之。坐奪俸兩月。尋進兵部右侍郎。隆慶改元,從戍所起刑部右侍郎,改兵部,協(xié)理戎政。旋進南京右都御史,就改兵部尚書參贊機務(wù)。宗皋亦自以年老求去,詔許之。萬歷中,再存問,歲給廩隸。

(節(jié)選自《明史·郭宗皋傳》,有刪改)

A.詔獄,指皇帝下令查辦的案件或關(guān)押欽犯的牢獄。文中指后者。

B.奪俸,官吏因過失而被罰扣其俸祿?!百骸奔促旱摚腹倮裘磕昊蛎吭滤I(lǐng)的薪金。

C.兵部,古代官署名,掌管選用武官及兵籍、兵械、軍令等,其長官為兵部尚書。

D.存問,指慰問并進行請教,在古代,多用于君主對臣下的一種關(guān)心和虛心納諫。

解析D

A項,①從“帝大怒,下詔獄,杖四十釋之”的整體意思和“下(到……去)”字分析,文中“詔獄”是監(jiān)獄的意思;②拆分“詔獄”,“詔”,皇帝下命令;“獄”有案件和監(jiān)獄的意思。選項正確。B項,①從“杖四十釋之。坐奪俸兩月”的語意分析,“奪俸”是一種處罰方式;②拆分“奪俸”,“奪”,剝奪,“俸”,俸祿。選項正確。C項,①“右侍郎”是職官名,“兵部”是古代的衙門,即官署;②拆分“兵部”,“兵”有兵器、軍隊、軍事等意思,故“兵部”是有關(guān)軍隊的部門。選項正確。D項,①拆分“存問”,“存”有慰問、省視的意思,“問”有問候、慰問的意思。②從前文郭宗皋以自己年老請求退休,并得到準(zhǔn)許判斷,朝廷只是通過慰問表示關(guān)心,所以選項中的“進行請教”“虛心納諫”的表述錯誤。

參考譯文

郭宗皋,字君弼。嘉靖八年的進士。提拔為御史。宗皋勸說皇帝推崇(崇尚)寬容敦厚,考察采納忠誠的言論,不要只是把嚴(yán)明作為治理的標(biāo)準(zhǔn)?;实鄞笈阉P(guān)進牢獄,打四十大板釋放了他。被判罰剝奪兩月俸祿。不久進封兵部右侍郎。隆慶改元,從戍衛(wèi)的地方起任刑部右侍郎,改任兵部,協(xié)助處理軍政。很快進封南京右都御史,就職改任兵部尚書參贊機務(wù)。宗皋也自認(rèn)為年老請求退休,(皇帝)下詔準(zhǔn)許他的請求。萬歷年間,(皇帝)兩次慰問(他),每年供給糧食、奴仆。

題組二綜合練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甘茂出關(guān),遇蘇代,曰:“君聞夫江上之處女乎?”蘇子曰:“不聞?!痹唬骸胺蚪现幣?,有家貧而無燭者,處女相與語,欲去之。家貧無燭者將去矣,謂處女曰:‘妾以無燭,故常先至,掃室布席,何愛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賜妾,何妨于處女?妾自以有益于處女,何為去我?’處女相語以為然而留之。今臣不肖,棄逐于秦而出關(guān),愿為足下掃室布席,幸無我逐也?!碧K子曰:“善。請重公于齊?!?/p>

甘羅者,甘茂孫也。茂既死后,甘羅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呂不韋。秦始皇帝使剛成君蔡澤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質(zhì)于秦。秦使張?zhí)仆嘌?,欲與燕共伐趙以廣河間之地。張?zhí)浦^文信侯曰:“臣嘗為秦昭王伐趙,趙怨臣,曰:‘得唐者與百里之地?!裰啾亟?jīng)趙,臣不可以行?!蔽男藕畈豢欤从幸詮娨?。甘羅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剛成君蔡澤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質(zhì)矣,吾自請張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羅曰:“臣請行之?!蔽男藕钸吃唬骸叭ィ∥疑碜哉堉豢?,女焉能行之?”甘羅曰:“項橐七歲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歲于茲矣,君其試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羅見張卿曰:“卿之功孰與武安君①?”卿曰:“武安君南挫強楚,北威燕、趙,戰(zhàn)勝攻取,破城墮邑,不知其數(shù),臣之功不如也?!备柿_曰:“應(yīng)侯②之用于秦也,孰與文信侯專?”張卿曰:“應(yīng)侯不如文信侯專。”甘羅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專與?”曰:“知之?!备柿_曰:“應(yīng)侯欲攻趙,武安君難之,去咸陽七里而立死于杜郵。今文信侯自請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處矣?!睆?zhí)圃唬骸罢堃蛉孀有??!绷钛b治行。行有日③,甘羅謂文信侯曰:“借臣車五乘,請為張?zhí)葡葓筅w?!蔽男藕钅巳胙灾谑蓟试唬骸拔羧彰畬O甘羅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孫諸侯皆聞之今者張?zhí)朴Q疾不肯行甘羅說而行之今愿先報趙請許遣之”始皇召見,使甘羅于趙。趙襄王郊迎甘羅。甘羅說趙王曰:“王聞燕太子丹入質(zhì)秦歟?”曰:“聞之?!痹唬骸奥剰?zhí)葡嘌鄽e?”曰:“聞之?!薄把嗵拥と肭卣?,燕不欺秦也。張?zhí)葡嘌嗾?,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趙,危矣。燕、秦不相欺無異故,欲攻趙而廣河間。王不如赍④臣五城以廣河間,請歸燕太子,與強趙攻弱燕。”趙王立自割五城以廣河間。秦歸燕太子。趙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羅還報秦,乃封甘羅以為上卿,復(fù)以始甘茂田宅賜之。

(選自《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

①武安君:即白起。②應(yīng)侯:即范睢。③行有日:行期已確定。④赍(jī):送物給人。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昔日茂之孫甘羅/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孫/諸侯皆聞之/今者張?zhí)朴Q疾不肯行甘羅/說而行之/今愿先報趙/請許遣之

B.昔日茂之孫甘羅/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孫/諸侯皆聞之/今者張?zhí)朴Q疾不肯行/甘羅說而行之/今愿先報趙/請許遣之

C.昔日茂之孫甘羅/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孫諸侯/皆聞之/今者張?zhí)朴Q疾不肯行/甘羅說而行之/今愿先報趙/請許遣之

D.昔日茂之孫甘羅/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孫諸侯/皆聞之/今者張?zhí)朴Q疾不肯行甘羅/說而行之/今愿先報趙/請許遣之

解析B

句中,“諸侯皆聞之”指的是諸侯們對甘羅都有聽聞。因而這中間不可停頓,據(jù)此分析可排除C、D兩項?!案柿_說而行之”意思是“甘羅說服了他(指張?zhí)?,使他毅然前往”。“甘羅”是此句的主語,與后面句子不能分開。據(jù)此分析,可排除A項。B項斷句正確。故選B。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侯,戰(zhàn)國時期,諸侯的王室宗支及對其國有大功的大臣,通常都被封為某侯某君,“侯”的權(quán)力比“君”大。

B.相,春秋及以前,相只是地位低下的禮賓官;戰(zhàn)國時,各國先后設(shè)相職,統(tǒng)領(lǐng)百官,成為最高行政長官。

C.邑,上為口,表疆域;下為跪著的人形,表人口。合起來表城邑。帝王賜諸侯、功臣的領(lǐng)地或食邑叫封邑。

D.上卿,按照周制,天子及諸侯皆有卿,分為上中下三等,最尊貴者謂“上卿”,授予貴族,相當(dāng)于丞相。

解析D

D項,“授予貴族”錯誤,應(yīng)為“授予勞苦功高的大臣或貴族”。故選D。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甘羅對相國呂不韋的反駁表現(xiàn)出一位少年政治家年少氣盛、敢想敢說敢做和非常自信的鮮明性格。

B.呂不韋想派張?zhí)瞥鍪寡鄧獾搅藦執(zhí)频木芙^,呂不韋很不高興,卻也無法,只得改派甘羅前往。

C.甘羅通過白起被殺的例子向張?zhí)品治隽诉`抗呂不韋命令的后果,使張?zhí)谱罱K同意了自己的建議。

D.甘羅年幼卻能洞察時局,利用人與人、國與國的矛盾,使秦不費一兵一卒便得到趙國五座城池。

解析B

B項,“只得改派甘羅前往”說法錯誤,呂不韋沒有改派甘羅,甘羅后來出使的是趙國。故選B。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去!我身自請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

(2)今文信侯自請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處矣。

解析(1)走開!我親自請他去他都不愿意,你怎么能讓他去?

(2)現(xiàn)在文信侯親自請您做燕國相國您卻不肯去,我不知道您將死在何處了。

5.比較甘茂與甘羅的勸說技巧的不同。(3分)

解析甘茂借江上處女之喻,使蘇代意識到幫助自己有益無害;甘羅以秦國歷史人物為例,啟發(fā)張?zhí)埔庾R到得罪當(dāng)權(quán)者的危險性。

甘茂出了函谷關(guān),遇見蘇代(蘇秦之兄),說:“您聽說江上女子的故事嗎?”蘇代說:“沒聽說過?!备拭f:“在江上的眾多女子中,有一個家貧無燭的女子,女子們在一起商量,要把家貧無燭的女子趕走。家貧無燭的女子準(zhǔn)備離去了,她對女子們說:‘我因為沒有燭,所以常常先到,一到便打掃屋子鋪席子,你們何必愛惜照在四壁上的那一點余光呢?如果賜一點余光給我,對你們又有什么妨礙呢?我自認(rèn)為對你們還是有用的,為什么一定要趕我走呢?’女子們商量以后,認(rèn)為她說得對,就把她留下來了?,F(xiàn)在我由于沒有才德,被秦國趕走,出了函谷關(guān),愿意為您打掃屋子,鋪席子,希望不要把我趕走?!碧K代說:“好。我將設(shè)法讓齊國重用您。”

甘羅是甘茂的孫子。甘茂死去的時候,甘羅才十二歲,侍奉秦國相國文信侯呂不韋。秦始皇派剛成君蔡澤到燕國,三年后燕國國君喜派太子丹到秦國作人質(zhì)。秦國準(zhǔn)備派張?zhí)迫パ鄧蜗鄧?,打算跟燕國一起進攻趙國來擴張河間一帶的領(lǐng)地。張?zhí)茖ξ男藕钫f:“我曾經(jīng)為昭王進攻過趙國,因此趙國怨恨我,曾稱言說:‘能夠逮住張?zhí)频娜?,就賞給他百里方圓的土地?!F(xiàn)在去燕國必定要經(jīng)過趙國,我不能前往?!蔽男藕盥犃蒜筲蟛粯?,可是沒有什么辦法勉強他去。甘羅說:“君侯您為什么悶悶不樂得這么厲害?”文信侯說:“我讓剛成君蔡澤侍奉燕國三年,燕太子丹已經(jīng)來秦國作人質(zhì)了,我親自請張卿去燕國任相國,可是他不愿意去?!备柿_說:“請允許我說服他去燕國。”文信侯呵叱說:“走開!我親自請他去他都不愿意,你怎么能讓他去?”甘羅說:“項橐七歲就作了孔子的老師。如今,我已經(jīng)滿十二歲了,您還是讓我試一試,何必這么急著呵叱我呢?”于是甘羅去拜見張卿說:“您的功勞與武安君白起相比,誰的功勞大?”張卿說:“武安君在南面挫敗強大的楚國,在北面施威震懾燕、趙兩國,戰(zhàn)而能勝,攻而必克,奪城取邑,不計其數(shù),我的功勞可比不上他?!备柿_又說:“應(yīng)侯范睢在秦國任相國時與現(xiàn)在的文信侯相比,誰的權(quán)力大?”張卿說:“應(yīng)侯不如文信侯的權(quán)力大?!备柿_進而說:“您確實明了應(yīng)侯不如文信侯的權(quán)力大嗎?”張卿說:“確實明了這一點?!备柿_接著說:“應(yīng)侯打算攻打趙國,武安君故意讓他為難,結(jié)果武安君剛離開咸陽七里地就死在杜郵?,F(xiàn)在文信侯親自請您做燕國相國您卻不肯去,我不知道您將死在何處了。”張?zhí)普f:“那就依著你這個童子的意見前往燕國吧?!庇谑亲屓苏涡醒b,準(zhǔn)備上路。行期已經(jīng)確定,甘羅便對文信侯說:“借給我五輛馬車,請允許我為張?zhí)聘把嘞鹊节w國打個招呼。”文信侯就進宮把甘羅的請求報告給秦始皇說:“過去的甘茂有個孫子甘羅,年紀(jì)很輕,然而是著名門第的子孫,所以諸侯們都有所聞。最近,張?zhí)葡胍仆杏胁〔辉敢馊パ鄧柿_說服了他,使他毅然前往。現(xiàn)在甘羅愿意先到趙國把張?zhí)频氖峦▓笠宦?,請答?yīng)派他去?!鼻厥蓟收僖娏烁柿_,就派他去趙國。趙襄王到郊外遠(yuǎn)迎甘羅。甘羅勸說趙王,問道:“大王聽說燕太子丹到秦國作人質(zhì)嗎?”趙王回答說:“聽說這件事了?!备柿_又問道:“聽說張?zhí)埔窖鄧蜗鄧鴨??”趙王回答說:“聽說了?!备柿_接著說:“燕太子丹到秦國來,說明燕國不欺騙秦國。張?zhí)频窖鄧蜗鄧?,表明秦國不欺騙燕國。燕、秦兩國互不相欺,顯然是要共同攻打趙國,趙國就危險了。燕、秦兩國互不相欺,沒有別的緣故,就是要攻打趙國來擴大自己在河間一帶的領(lǐng)地。大王不如先送給我五座城邑來擴大秦國在河間的領(lǐng)地,我請求秦王送回燕太子,再幫助強大的趙國攻打弱小的燕國?!壁w王立即親自劃出五座城邑來擴大秦國在河間的領(lǐng)地。秦國送回燕太子。趙國有恃無恐便進攻燕國,結(jié)果得到上谷三十座城邑,讓秦國占有其中的十一座。甘羅回來后把情況報告了秦王,秦王于是封賞甘羅讓他做了上卿,又把原來甘茂的田地房宅賜給了甘羅。

(原創(chuàng))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題。(20分)

初,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連間為強國匈奴殺月氏王以其頭為飲器余眾遁逃遠(yuǎn)去怨匈奴無與共擊之。”元朔三年,上募能通使月氏者,漢中張騫以郎應(yīng)募,出隴西,徑匈奴中,單于得之,留騫十余歲。騫得間亡,至大宛。大宛聞漢之饒財,欲通不得,見騫,喜,為發(fā)導(dǎo)譯抵康居,傳致大月氏。大月氏太子為王,既擊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饒,少寇,殊無報胡之心。騫留歲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領(lǐng),乃還,欲從羌中歸,復(fù)為匈奴所得。留歲余,會匈奴國內(nèi)亂,騫乃與堂邑氏奴甘父逃歸。騫初行時百余人,去十三歲,唯二人得還。元鼎二年,渾邪王既降漢,漢兵擊逐匈奴于幕北,西域道可通。于是張騫建言:“烏孫王昆莫本為匈奴臣,后兵稍強,不肯復(fù)朝事匈奴,匈奴攻不勝而遠(yuǎn)之。今單于新困于漢,而故渾邪地空無人。今誠以此時厚幣賂烏孫,招以益東,居故渾邪之地,與漢結(jié)昆弟,其勢宜聽,聽則是斷匈奴右臂也。既連烏孫,自其西大夏之屬皆可招來而為外臣?!碧熳右詾槿?,拜騫為中郎將,將三百人,赍金幣帛直數(shù)千巨萬,多持節(jié)副使,道可便,遣之他旁國。騫既至烏孫,昆莫見騫,禮節(jié)甚倨。騫諭指曰:“烏孫能東居故地,則漢遣公主為夫人,結(jié)為兄弟,共距匈奴,匈奴不足破也?!睘鯇O自以遠(yuǎn)漢,未知其大??;素服屬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騫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于闐及諸旁國。是歲騫還,后歲余,騫所遣使通大夏之屬者皆頗與其人俱來,于是西域始通于漢矣。烏孫王既不肯東還,漢乃于渾邪王故地置酒泉郡,稍發(fā)徙民以充實之。后又分置武威郡,以絕匈奴與羌通之道。

(節(jié)選自《通鑒紀(jì)事本末·漢通西域》)

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月氏故居敦煌祁連間/為強國/匈奴殺月氏王/以其頭為飲器/余眾遁逃遠(yuǎn)去/怨匈奴無與/共擊之/

B.月氏故居敦煌祁連間/為強國匈奴殺/月氏王以其頭為飲器/余眾遁逃遠(yuǎn)去/怨匈奴/無與共擊之/

C.月氏故居敦煌/祁連間/為強國匈奴殺/月氏王以其頭為飲器/余眾遁逃遠(yuǎn)去/怨匈奴無與/共擊之/

D.月氏故居敦煌/祁連間/為強國/匈奴殺月氏王/以其頭為飲器/余眾遁逃遠(yuǎn)去/怨匈奴/無與共擊之/

解析D

D項,“月氏故居敦煌祁連間為強國匈奴殺月氏王以其頭為飲器”句中,“敦煌”“祁連”是兩個地理名詞,中間應(yīng)該斷開,排除A、B項;動詞“殺”的邏輯主語是“匈奴”,“以其頭為飲器”的邏輯主語也是“匈奴”,應(yīng)在前面斷開,排除C項;“余眾遁逃遠(yuǎn)去怨匈奴無與共擊之”句中,動詞“怨”的賓語是“匈奴”,“無與共擊之”單獨成句。故選D。

★7.下列對材料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年號是皇帝紀(jì)年的名號。漢武帝始建年號,元朔、元鼎均為其年號,一個皇帝在位期間可用幾個年號。

B.渾邪是西域諸國之一,渾邪王是其國王,即《蘇武傳》中的昆邪王,他因為匈奴進逼而內(nèi)附于漢朝。

C.“幕”同“漠”,即沙漠,幕北,即漠北,指的是蒙古高原戈壁沙漠以北的地方,是匈奴人活動的區(qū)域。

D.節(jié),旄節(jié),以竹為竿,上綴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有的信物。持節(jié)使是接受皇帝的命令出使他國的人。

解析B

B項,“渾邪是西域諸國之一,渾邪王是其國王”錯誤。渾邪是匈奴的部落名,渾邪王是該部落的最高統(tǒng)治者,他因為內(nèi)亂投降漢朝。故選B。

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漢中人張騫憑借郎的身份應(yīng)征出使月氏,曾被囚匈奴,但最終化險為夷,成功到達月氏,十余年后才返回長安。

B.張騫的到來讓久欲與漢通使的大宛非常高興,他們積極地為張騫提供幫助,派遣使者直接將他們送到月氏國。

C.匈奴被追趕到幕北,張騫就進言說服烏孫內(nèi)遷,共同抗擊匈奴,這一建議得到武帝的認(rèn)可,并再次被派遣出使。

D.張騫在烏孫分派副使們攜帶著厚重的禮物到其他各國去,很多國家派使臣跟隨他們一起返回,開始與漢朝往來。

解析B

B項,“派遣使者直接將他們送到的月氏國”錯。由原文“為發(fā)導(dǎo)譯抵康居,傳致大月氏”可知,大宛國先將張騫等人送到康居,再輾轉(zhuǎn)到達月氏。故選B。

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后兵稍強,不肯復(fù)朝事匈奴,匈奴攻不勝而遠(yuǎn)之。

(2)后又分置武威郡,以絕匈奴與羌通之道。

解析(1)烏孫王后來兵力逐漸增強,不肯再臣服匈奴,匈奴攻打他不能取勝而遠(yuǎn)離了烏孫。

(2)后來又從酒泉郡分出部分地區(qū)設(shè)置武威郡,以此隔絕匈奴與羌人聯(lián)系的通道。

(1)稍:逐漸,慢慢地。朝事:臣服,事奉。(2)分:分出,分開。通:交往,往來。

10.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達到了嗎?為什么?請簡要說明。(3分)

解析①勸說烏孫的目的沒有達到,因為烏孫王不愿意返回故地;②與西域國家建立聯(lián)系的目的達到了,因為張騫所派遣的使者和西域國家的使臣一起到了漢朝。

當(dāng)初,投降的匈奴人說:“月氏原來居住在敦煌與祁連山之間,是強大的國家,匈奴殺死了月氏國王,用他的頭骨做飲酒的器具,其余的月氏人逃到遠(yuǎn)方,怨恨匈奴,卻沒人愿意和他們共同攻打匈奴?!睗h武帝元朔三年,皇上招募能出使月氏國的使者,漢中人張騫以郎官身份應(yīng)募出使,他從隴西郡出發(fā),經(jīng)過匈奴所控制的地方,匈奴單于俘獲了他,扣留他十多年。張騫得到機會偷偷逃跑,到達大宛王國。大宛人聽說漢朝物產(chǎn)豐富,想通使結(jié)好卻一直未能實現(xiàn),見到張騫,非常高興,為他安排向?qū)Ш头g抵達康居國,又轉(zhuǎn)送到大月氏國。月氏國的太子做了國王,進攻大夏國后,占領(lǐng)了它的土地定居下來,這里土地肥沃富饒,很少有外來侵?jǐn)_,沒有一點報復(fù)匈奴的想法。張騫停留一年多,終究不知月氏人的打算,就回國,他打算從羌人的居住區(qū)返回,又被匈奴俘獲。拘留了一年多,正趕上匈奴國內(nèi)混亂,張騫與堂邑氏的奴仆甘父逃回長安。張騫剛出發(fā)時有一百多人,一去十三年,只有他們兩人活著回來。元鼎二年,匈奴渾邪王歸降漢朝之后,漢軍追擊驅(qū)逐匈奴到了沙漠以北,去往西域的道路可以暢通了。于是張騫向武帝建議說:“烏孫王昆莫本來臣服于匈奴,后來兵力逐漸增強,不肯再臣服匈奴,匈奴攻打他不能取勝而遠(yuǎn)離了烏孫。現(xiàn)在匈奴單于剛剛被我軍擊敗,而過去的渾邪王轄地又沒有人煙。現(xiàn)在如果用豐厚的財物賄賂烏孫,招引他們增加?xùn)|面的土地,居住在以前渾邪王所轄地區(qū),與我國結(jié)為兄弟,依據(jù)形勢他們應(yīng)當(dāng)會聽從,如果聽從就如同斬斷了匈奴的右臂。聯(lián)合烏孫之后,它西面的大夏這些國家都可以招引來成為我國的藩臣?!睗h武帝認(rèn)為他說得對,就任命張騫為中郎將,率領(lǐng)三百人,攜帶價值數(shù)千萬錢的黃金與布帛,又任命多名持符節(jié)的副使,只要路途方便,就派他們出使其他各國。張騫到達烏孫國后,烏孫王昆莫接見了他,禮數(shù)儀節(jié)非常傲慢。張騫向他轉(zhuǎn)達漢武帝的諭旨說:“烏孫如果向東居住在原來的地方,漢朝就許配公主作昆莫夫人,并結(jié)為兄弟之國,共同抗拒匈奴,匈奴不難打敗?!睘鯇O自認(rèn)為遠(yuǎn)離漢朝,不知漢朝疆域大??;向來臣服隸屬于匈奴,且又靠近匈奴,朝中大臣都畏懼匈奴,不想遷徙到東面去。張騫就分派副使到大宛、康居、大月氏、于闐等各個附近的國家。這一年年末張騫回到長安,之后一年多,張騫所派遣出使大夏等國的副使都與很多國家的使臣一起回來,于是西域各國開始與漢朝聯(lián)系往來。既然烏孫王不肯回到東方的故地,漢朝便在匈奴渾邪王統(tǒng)轄的故地設(shè)置酒泉郡,逐漸遷徙內(nèi)地的百姓充實這個地區(qū)。后來又從酒泉郡分出部分地區(qū)設(shè)置武威郡,以此隔絕匈奴與羌人聯(lián)系的通道。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

文化常識對點專練(二)

(對點練+綜合練)

題組一對點練

1.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會試”是我國封建社會科舉測試的一種。由皇帝主持在京城舉行,因為在春天舉行,又稱春試或春闈。

B.“致仕”就是舊時官員交還官職,即今所謂退休。依照古制,官員在一般情況下七十歲致仕,有疾患的則可以請求提前。

C.“服闋”是指舊時官員三年守喪期滿除服。官員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離職回籍守喪,滿三年后朝廷再授予新的職務(wù)。

D.“尚書”是中國古代官名。始置于戰(zhàn)國時代,到了隋唐時確定為尚書省下設(shè)的六個部的最高行政長官。

2.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表,中國古代臣子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特殊文體,是封建社會臣下對皇帝有所陳述、請求、建議時用的一種文體。

B.擢,在原官職上提拔;出,離開京城外調(diào)(與“入”相對,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為榮)。

C.刺史制度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地方監(jiān)察制度。始于秦,完善于漢,東漢以后刺史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有時稱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蘇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D.有司,古代設(shè)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有司。“司”即“主管”“管理”。

3.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除,指任命官職,如“授”“拜”也是指任命官職。

B.弱冠,指男子20歲,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

C.丁內(nèi)艱,是古代喪制名,凡子遭母喪或?qū)O遭祖母喪稱“丁內(nèi)艱”。

D.至順,是元文宗的年號,帝王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jì)年的一種名號,如“元貞”“延祐”“仁宗”“至正”。

4.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鴻門宴》中有“沛公奉卮酒為壽”一句,這句話中的“壽”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壽”含義有所不同,應(yīng)該是指“敬酒獻物,祝人長壽”的意思。

B.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中的“豆蔻”常用來指孩子,“豆蔻年華”指的是孩子未成年,十三四歲。

C.“三從四德”是封建社會奴役婦女的精神枷鎖,“三從”指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D.一個季度中的三個月可以分別用“孟、仲、季”來表示,如《古詩十九首》中“孟冬寒氣至,北風(fēng)何慘栗”中的“孟冬”指冬季的第一個月。

5.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國風(fēng)”是《詩經(jīng)》中的一部分,主要是民歌,自《周南》至《豳風(fēng)》,共十五國風(fēng),一百六十篇。

B.“齊宣王”,春秋時齊國國君,與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合稱“春秋五霸”。

C.“齋戒”,指古人在祭祀或進行重大活動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葷,潔凈身心,以示虔誠。

D.“社稷”,古代帝王、諸侯所祭的土神為“社”,谷神叫“稷”。后來就以“社稷”代稱國家。

6.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稱“三元”,其中“上元”指農(nóng)歷的正月十五,舊俗在上元夜張燈游樂,所以又叫“燈節(jié)”。

B.“鼎”,形制多為圓腹三足兩耳,主要用于煮肉盛肉,腹下可燒火。后來常用“鐘鳴鼎食”形容貴族生活奢侈豪華。

C.在“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中,“親戚”指的是外親,也就是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或血統(tǒng)關(guān)系的人。

D.《陽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國的歌曲名,當(dāng)時被認(rèn)為是高雅的樂曲。后多用“陽春白雪”比喻高深典雅、不通俗的文學(xué)藝術(shù)作品。

7.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百越”,又作“百粵”“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閩、粵各地,統(tǒng)稱為“百越”。古文中常用其泛指南方地區(qū)。

B.“察舉”,是中國古代選拔官吏的制度。由官吏舉薦,經(jīng)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

C.“鄉(xiāng)試”,指明清兩代每三年由朝廷選派考官在各鄉(xiāng)舉行一次的選拔人才的測試。

D.“祭酒”,古代主管國子監(jiān)或太學(xué)的教育行政長官。戰(zhàn)國時荀子曾三任稷下學(xué)宮的祭酒,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大學(xué)校長。

8.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四書”,即《大學(xué)》《中庸》《論語》《孟子》的合稱,是公認(rèn)的儒學(xué)經(jīng)典,也是中華文化的寶典。

B.“令”是“美好”的意思,可用于尊稱對方親屬。如令堂,是對對方的父親的尊稱;令尊,是對對方的母親的尊稱。

C.春秋時,秦晉兩國國君幾代都互相通婚,后稱兩姓聯(lián)姻為“秦晉之好”。

D.《鴻門宴》中“豎子不足與謀”一句中的“豎子”是罵人的話,相當(dāng)于今天的“小子”。

9.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布衣”是對百姓的稱呼,與之類似的還有:黎民、庶民、蒼生等。

B.“士大夫”,舊時指官吏或較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如《師說》中有“士大夫之族”。

C.《昌黎先生文集》是韓愈的作品集,這是以籍貫命名其文集。

D.“江表”指長江以南的地區(qū)。如《赤壁之戰(zhàn)》中“江表英豪,咸歸附之”中的“江表”就是此意。

10.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五谷”是古代所指的五種谷物,泛指糧食。古代對其有多種說法。

B.“黃金臺”,相傳戰(zhàn)國時燕昭王在易水東南筑臺,上面放著千金用來招攬人才。

C.“刎頸之交”指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在《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廉頗與藺相如終成刎頸之交。

D.“國子監(jiān)”指國家的最高學(xué)府,入監(jiān)讀書的人稱監(jiān)生,掌管人員為祭酒、司業(yè)等;教學(xué)人員為博士、直講、助教等。

11.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優(yōu)”的本義指表演樂舞、雜戲的藝人。如《柳敬亭傳》中提到的“優(yōu)孟”,是指名叫“孟”的藝人。

B.“乞巧”,舊時風(fēng)俗,農(nóng)歷七月七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

C.“頓首”,古時的一種拜禮,為“九拜”之一,俗稱叩頭。行禮時,頭碰地即起。也常用于書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

D.“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牛、羊、豕三牲全備;“少牢”指祭祀用的羊,沒有豕、牛。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諸侯祭祀用“少牢”。

12.(2022·吉林長春模擬)下列對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進士,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后一級中央政府朝廷測試者。舉進士,指參加進士測試。

B.對策,古時就政事、經(jīng)義等設(shè)問,由應(yīng)試者對答。自漢起為取士測試的一種形式。

C.勤王,盡力于王事,后多指君主的統(tǒng)治受到威脅而動搖時,臣子起兵援救。

D.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古時君主都祭祀社稷,后來用社稷代指國家。

13.(2022·陜西西安模擬)下列對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一項是()(3分)

A.弘治,是中國明朝第九個皇帝明孝宗朱祐樘的年號。年號,是我國歷代封建王朝用來紀(jì)年的一種名號,始于漢武帝。

B.疏,又稱“奏議”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進言使用文書的統(tǒng)稱。疏的本意為“疏通”,這里引申為分條說明的文字。

C.父憂,為“丁父憂”的省寫?!岸n”,古代官員父母親去世后必須停職守制的制度,丁憂期間,丁憂的人不準(zhǔn)為官。

D.謚,謚號,是古代君主、諸侯這兩類地位顯貴者死去之后,根據(jù)他們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yǎng),給予的一個帶有評判性質(zhì)的稱號。

14.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鴻門宴》中有“沛公奉卮酒為壽”一句,這句話中的“壽”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壽”含義有所不同,應(yīng)該是指“敬酒獻物,祝人長壽”的意思。

B.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中的“豆蔻”常用來指孩子,“豆蔻年華”指的是孩子未成年,十三四歲。

C.“國風(fēng)”是《詩經(jīng)》中的一部分,主要是民歌,自《周南》至《豳風(fēng)》,共十五國風(fēng),一百六十篇。

D.一個季度中的三個月可以分別用“孟、仲、季”來表示,如《古詩十九首》中“孟冬寒氣至,北風(fēng)何慘栗”中的“孟冬”指冬季的第一個月。

15.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稱“三元”,其中“上元”指農(nóng)歷的正月十五,舊俗在上元夜張燈游樂,所以又叫“燈節(jié)”。

B.“鼎”,形制多為圓腹三足兩耳,主要用于煮肉盛肉,腹下可燒火。后來常用“鐘鳴鼎食”形容貴族生活奢侈豪華。

C.“百越”,又作“百粵”“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閩、粵各地,統(tǒng)稱為“百越”。古文中常用其泛指南方地區(qū)。

D.“國子監(jiān)”指國家的最高學(xué)府,入監(jiān)讀書的人稱監(jiān)生,掌管人員為祭酒、司業(yè)等;教學(xué)人員為博士、直講、助教等。

16.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布衣”是對百姓的稱呼,與之類似的還有:黎民、庶民、蒼生等。

B.“士大夫”,舊時指官吏或較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如《師說》中有“士大夫之族”。

C.《昌黎先生文集》是韓愈的作品集,這是以籍貫命名其文集。

D.“江表”指長江以南的地區(qū)。如《赤壁之戰(zhàn)》中“江表英豪,咸歸附之”中的“江表”就是此意。

1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到彥之字道豫,彭城武原人。及文帝入奉大統(tǒng),以徐羨之等新有篡虐,懼,欲使彥之領(lǐng)兵前驅(qū)。彥之曰:“了彼不貳,便應(yīng)朝服順流;若使有虞,此師既不足恃,更開嫌隙之端,非所以副遠(yuǎn)邇之望也?!睍褐荽淌否沂宥茸洌饲矎┲畽?quán)鎮(zhèn)襄陽。元嘉三年,上于彥之恩厚,將加開府,欲先令立功。七年,遣彥之等北侵。及還,凡百蕩盡。文帝收彥之下獄,免官。九年,復(fù)封邑,固辭。

(節(jié)選自《南史·到彥之傳》)

A.篡虐,指徐羨之等人在文帝剛剛當(dāng)皇帝時有奪取君位和殘暴肆虐的思想行為。

B.朝服,指在重大典禮時所穿的禮服,主要用于朝會,是君臣百官的議政之服。

C.開府,古代指高級官吏建立府署并自選僚屬之意,漢朝三公等可以開府,后來開府資格有時會放寬。

D.封邑,指君主賜以領(lǐng)地或者食邑,并將封邑內(nèi)的所有權(quán)力轉(zhuǎn)讓給封君作為獎賞。

1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郭宗皋,字君弼。嘉靖八年進士。擢御史。宗皋勸帝惇崇寬厚,察納忠言,勿專以嚴(yán)明為治。帝大怒,下詔獄,杖四十釋之。坐奪俸兩月。尋進兵部右侍郎。隆慶改元,從戍所起刑部右侍郎,改兵部,協(xié)理戎政。旋進南京右都御史,就改兵部尚書參贊機務(wù)。宗皋亦自以年老求去,詔許之。萬歷中,再存問,歲給廩隸。

(節(jié)選自《明史·郭宗皋傳》,有刪改)

A.詔獄,指皇帝下令查辦的案件或關(guān)押欽犯的牢獄。文中指后者。

B.奪俸,官吏因過失而被罰扣其俸祿。“俸”即俸祿,指官吏每年或每月所領(lǐng)的薪金。

C.兵部,古代官署名,掌管選用武官及兵籍、兵械、軍令等,其長官為兵部尚書。

D.存問,指慰問并進行請教,在古代,多用于君主對臣下的一種關(guān)心和虛心納諫。

題組二綜合練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甘茂出關(guān),遇蘇代,曰:“君聞夫江上之處女乎?”蘇子曰:“不聞?!痹唬骸胺蚪现幣?,有家貧而無燭者,處女相與語,欲去之。家貧無燭者將去矣,謂處女曰:‘妾以無燭,故常先至,掃室布席,何愛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賜妾,何妨于處女?妾自以有益于處女,何為去我?’處女相語以為然而留之。今臣不肖,棄逐于秦而出關(guān),愿為足下掃室布席,幸無我逐也?!碧K子曰:“善。請重公于齊。”

甘羅者,甘茂孫也。茂既死后,甘羅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呂不韋。秦始皇帝使剛成君蔡澤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質(zhì)于秦。秦使張?zhí)仆嘌?,欲與燕共伐趙以廣河間之地。張?zhí)浦^文信侯曰:“臣嘗為秦昭王伐趙,趙怨臣,曰:‘得唐者與百里之地?!裰啾亟?jīng)趙,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強也。甘羅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剛成君蔡澤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質(zhì)矣,吾自請張卿相燕而不肯行?!备柿_曰:“臣請行之?!蔽男藕钸吃唬骸叭?!我身自請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羅曰:“項橐七歲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歲于茲矣,君其試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羅見張卿曰:“卿之功孰與武安君①?”卿曰:“武安君南挫強楚,北威燕、趙,戰(zhàn)勝攻取,破城墮邑,不知其數(shù),臣之功不如也。”甘羅曰:“應(yīng)侯②之用于秦也,孰與文信侯專?”張卿曰:“應(yīng)侯不如文信侯專?!备柿_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專與?”曰:“知之?!备柿_曰:“應(yīng)侯欲攻趙,武安君難之,去咸陽七里而立死于杜郵。今文信侯自請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處矣。”張?zhí)圃唬骸罢堃蛉孀有??!绷钛b治行。行有日③,甘羅謂文信侯曰:“借臣車五乘,請為張?zhí)葡葓筅w?!蔽男藕钅巳胙灾谑蓟试唬骸拔羧彰畬O甘羅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孫諸侯皆聞之今者張?zhí)朴Q疾不肯行甘羅說而行之今愿先報趙請許遣之”始皇召見,使甘羅于趙。趙襄王郊迎甘羅。甘羅說趙王曰:“王聞燕太子丹入質(zhì)秦歟?”曰:“聞之?!痹唬骸奥剰?zhí)葡嘌鄽e?”曰:“聞之?!薄把嗵拥と肭卣?,燕不欺秦也。張?zhí)葡嘌嗾?,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趙,危矣。燕、秦不相欺無異故,欲攻趙而廣河間。王不如赍④臣五城以廣河間,請歸燕太子,與強趙攻弱燕?!壁w王立自割五城以廣河間。秦歸燕太子。趙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羅還報秦,乃封甘羅以為上卿,復(fù)以始甘茂田宅賜之。

(選自《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

①武安君:即白起。②應(yīng)侯:即范睢。③行有日:行期已確定。④赍(jī):送物給人。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昔日茂之孫甘羅/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孫/諸侯皆聞之/今者張?zhí)朴Q疾不肯行甘羅/說而行之/今愿先報趙/請許遣之

B.昔日茂之孫甘羅/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孫/諸侯皆聞之/今者張?zhí)朴Q疾不肯行/甘羅說而行之/今愿先報趙/請許遣之

C.昔日茂之孫甘羅/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孫諸侯/皆聞之/今者張?zhí)朴Q疾不肯行/甘羅說而行之/今愿先報趙/請許遣之

D.昔日茂之孫甘羅/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孫諸侯/皆聞之/今者張?zhí)朴Q疾不肯行甘羅/說而行之/今愿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