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極世界的形成》課件_第1頁
《兩極世界的形成》課件_第2頁
《兩極世界的形成》課件_第3頁
《兩極世界的形成》課件_第4頁
《兩極世界的形成》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八單元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肥東縣撮鎮(zhèn)中學王榮萍單元引言分析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過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組合而形成的一種結構。這種結構在一定時期內處于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但又處在不斷開展變化之中.一、重要概念二、本單元主要知識1、兩級格局對峙:二戰(zhàn)后美蘇從戰(zhàn)時的盟友變成了對手。形成了“冷戰(zhàn)”格局。表現:在長期的“冷戰(zhàn)”過程中,美蘇兩國沒有生大規(guī)模的直接武裝沖突,但世界局部地區(qū)戰(zhàn)爭不斷。3、兩極格局瓦解〔蘇聯的解體〕2、多極化趨勢出現〔西歐、日本、中國的開展〕4、目前: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政治格局呈現“一超多強”的局面,并向多極化開展的趨勢加強。表現:〔1〕歐共體開展為歐盟?!?〕日本在美國的扶持和自身努力下,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并開始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中國在改革開放中也日益強大。(4)俄羅斯的地位〔5〕世界局部地區(qū)動亂不安,恐怖主義仍威脅著世界和平。第25課兩極世界的形成本節(jié)課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一、兩極格局形成的背景

二、兩極格局形成的過程三、兩極格局形成的影響四、兩極格局與我們今天還有關系嗎?兩極格局與我們個人有關系嗎?〔課后探究〕第25課兩極世界的形成閱讀以下材料材料一1943年的德黑蘭會議上,羅斯福和斯大林終于第一次坐在一張桌子前,羅斯福說:“堅冰已打破,我們像伙伴和兄弟那樣交談。”、“我可以說和斯大林元帥相處甚好,他是一個兼具堅決決心,愛好幽默的人------我也相信我們將和他以及俄國人民相處甚歡?!薄妒澜绗F代史》

據材料,你如何認識此時的美蘇關系?決定這一關系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合作關系

反法西斯為主要矛盾。

1946年,英國前首相丘吉爾訪問美國,在富爾敦發(fā)表演說,稱蘇聯進行擴張,“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降落下來。在這條線后面,座落著中歐和東歐古國的都城……所有這些名城及其居民無一不處在蘇聯的勢力范圍之內……”(二)鐵幕演說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變化?

西方國家和蘇聯的關系怎么變化?變化:從盟友到對手〔三〕斯大林《關于丘吉爾先生的演說和〈真理報〉記者的談話》一、從盟友到對手——兩極格局形成背景雅爾塔會議三巨頭丘吉爾、羅斯福、斯大林1、雅爾塔體系〔1〕概念:戰(zhàn)后世界大國按照雅爾塔等國際會議確立的根本原那么,重新劃分世界幅員和勢力范圍,形成的以美、蘇為主導的國際關系新體系。〔2〕實質:美蘇兩分天下〔劃分勢力范圍〕〔3〕作用:奠定了戰(zhàn)后世界兩極格局的框架?!?〕影響:標志著以歐洲為中心的傳統(tǒng)的國際格局被美蘇兩極格局所取代,國際關系進入了一個新時代。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使英國的國民財富減少了1/4,對外貿易削減了2/3。戰(zhàn)爭給法國經濟造成1.4萬億法郎的沉重損失,工業(yè)產值僅為戰(zhàn)前水平的20%,農業(yè)產量降至戰(zhàn)前的50%。鐵路運輸大部遭到破壞,約50萬建筑物被毀。戰(zhàn)爭結束時,西歐國家普遍存在財政危機,物資貧乏等問題,國民經濟呈現出一片衰微破敗的現象。西歐衰落原子彈爆炸過后,廣島市區(qū)已經變成一片廢墟。戰(zhàn)后美國力量介紹:武裝部隊300萬國防預算超800億美元

30艘航空母艦和1000多艘其他戰(zhàn)艦在全球有480多個軍事基地擁有原子彈控制操縱聯合國經濟工業(yè)產量占2/3出口貿易占1/3黃金儲藏占3/4軍事美國:獨占鰲頭戰(zhàn)后初期年均生產12萬門火炮。戰(zhàn)后初期年均生產19390萬發(fā)炮彈戰(zhàn)后初期年均生產3萬輛坦克戰(zhàn)后初期年均生產4萬架飛機軍隊人數到1945年5月接近1140萬,戰(zhàn)后仍保存三四百萬人。戰(zhàn)后蘇聯軍事實力蘇聯:世界一流美國成為

資本主義

世界霸主蘇聯實力

大大增強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西歐

衰落日本

衰落在社會主義國家中影響大增妄圖稱霸世界社會制度國家利益矛盾2、政治力量發(fā)生改變從戰(zhàn)時盟友變成戰(zhàn)后對手1二戰(zhàn)后期建立的雅爾塔體系,奠定了戰(zhàn)后世界兩極格局的根本框架。

2二戰(zhàn)極大地改變了世界主要國家政治力量的比照。一、從盟友到對手——兩極格局形成背景

3美蘇兩國在意識形態(tài)、社會制度和國家利益〔根本原因〕上的矛盾日益加劇〔主要原因〕。

4二戰(zhàn)后,蘇聯實力不斷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影響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的敵視。

二、兩極格局形成過程〔一〕初步形成:二戰(zhàn)后,世界大國按照雅爾塔等會議確立的根本原那么,重新劃分世界幅員和勢力范圍?!捕承纬伞捞K“冷戰(zhàn)”1、冷戰(zhàn)含義2、冷戰(zhàn)的表現2、“冷戰(zhàn)”的表現二戰(zhàn)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的除武裝進攻以外的一切敵對活動,來遏制共產主義〔本質〕,穩(wěn)定資本主義。〔1〕外表“冷”——沒有硝煙炮火,槍林彈雨的直接行動〔2〕實質“戰(zhàn)”——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進行劇烈的對抗和較量1、什么是“冷戰(zhàn)”?杜魯門總統(tǒng)在國會發(fā)表演說杜魯門主義1947年3月12日,杜魯門總統(tǒng)在國會發(fā)表咨文,要求美國援助“受到共產主義威脅的希臘和土耳其”,并公開宣稱,美國要在一切地方與蘇聯和共產主義對抗。這就是“杜魯門主義”。它的出臺,說明美國公開放棄同蘇聯合作的政策,標志著“冷戰(zhàn)”的正式開始美國之所以發(fā)起冷戰(zhàn),它的目的是什么?遏制蘇聯和共產主義,進而向全世界擴張它既是美國在擴張勢力的宣言書,也是對發(fā)動全面的宣言書,又是冷戰(zhàn)的標志。全球蘇聯“冷戰(zhàn)”全面開始針對“杜魯門主義”的提出,蘇聯有什么反響?扶植東歐國家的共產黨,在東歐成立社會主義國家。“杜魯門主義”的提出對美國的外交政策有什么影響?說明美國公開放棄同蘇聯合作轉向公開對抗,向全球擴張。馬歇爾方案

1947年6月5日,美國國務卿馬歇爾借出席哈佛大學畢業(yè)典禮并接受名譽學位的機會,提出美國幫助歐洲復興的建議,即“馬歇爾計劃”。討論馬歇爾計劃的經濟會議于7月12日至15日在巴黎舉行,除蘇聯及其東歐盟國以及西班牙外的16個歐洲國家參加了會議。

美國國務卿馬歇爾。從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個國家接受了美國130多億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贈予,10%是貸款。因此丘吉爾把“馬歇爾方案”稱為“人類歷史上最慷慨的舉動”。美國實行此方案想到達什么目的?其根本目的又是什么?針對“馬歇爾方案”的實施,蘇聯有什么反響?看一看想一想1949年經濟互助委員會打破經濟封鎖馬歇爾方案1948年美國實施馬歇爾方案西歐經濟援助

政治控制穩(wěn)定資本主義制度東

國拉攏拒絕小結1、關于“馬歇爾方案目的”的圖示:復興歐洲經濟穩(wěn)定資本主義秩序控制西歐遏制蘇聯推行霸權政策實現稱霸戰(zhàn)略2、“馬歇爾方案”和“杜魯門主義”有什么聯系和區(qū)別?馬歇爾方案是杜魯門主義的一次大規(guī)模運用,實質都是要遏制蘇聯,穩(wěn)定資本主義秩序,確立美國的霸權地位;但是杜魯門主義是公開的反共反蘇,而馬歇爾方案是采用隱蔽的經濟手段控制西歐,聯合西歐各國共同反共反蘇。3、針對馬歇爾方案的實施,蘇聯有什么反響?蘇聯針鋒相對,聯合東歐國家在1949年成立經互會

為了與西方咄咄逼人的經濟封鎖和遏制政策相抗衡,1949年1月,蘇、保、匈、波、羅、捷六國代表在莫斯科舉行的經濟會議上協議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簡稱經互會)。同年4月,該組織正式宣布成立,總部設在莫斯科。經互會的宗旨是,通過經濟互助、技術合作和交流經驗,促進會員國的經濟發(fā)展。經互會

1949年,美國等12國的代表在華盛頓集會,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圖為12國代表集會簽約。

1955年,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在華沙簽訂《友好合作條約》,被通稱為“華沙條約”,根據這個條約建立了華沙條約組織。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建立華沙條約組織標志美蘇兩極格局正式形成各締約國同意對于歐洲或北美之一個或數個締約國之武裝攻擊,應視為對締約國全體之攻擊。因此,締約國同意如此種武裝攻擊發(fā)生,每一締約國按照聯合國憲章第五十一條所成認之單獨或集體自衛(wèi)權利之行使,應單獨并會同其他締約國采取視為必要之行動,包括武力之使用……《北大西洋公約》《友好合作互助條約》如果在歐洲發(fā)生了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對一個或幾個締約國的武裝進攻,第一締約國應……個別地或通過同其他締約國的協議,以一切它認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裝部隊,立即對遭受這種進攻的某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給予援助。思考這兩個條約的共同性質是什么,它們對歐洲產生了什么影響?國家政策表現政治經濟軍事美國冷戰(zhàn)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北約蘇聯對抗成立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經濟互助委員會華約2、美蘇“冷戰(zhàn)”的表現1948年8月,美國扶植朝鮮半島南部建立大韓民國。同年9月,蘇聯扶植朝鮮半島北部建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越南戰(zhàn)爭從1961年至1975年共歷時14年,是二戰(zhàn)后持續(xù)時間最長、最劇烈的大規(guī)模局部戰(zhàn)爭。美國在越戰(zhàn)期間先后投入250多萬部隊,動用了除核武器外的所有尖端武器,期間被擊落擊毀各種飛機7000余架,耗資2000多億美元,死亡5.6萬人,傷30萬人以上。五角大樓前的反越戰(zhàn)示威1966年美國飛機轟炸河內。美國u-2飛機拍攝到的蘇聯運送導彈的船只,這些導彈被大膽地成排放在甲板上u-2高空偵察機拍攝出的古巴一個裝備就緒的導彈基地冠軍亞軍三、兩級格局的影響1、積極影響〔1〕有利于緩解世界緊張局勢,在半個世紀里防止了新的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2〕客觀上兩強競爭促進了世界經濟和科技的開展。2、消極影響〔1〕使西歐依靠美國、東歐依賴蘇聯;〔2〕使世界處于核戰(zhàn)爭的威脅下;〔3〕破壞了世界的和平,爆發(fā)了局部的“熱戰(zhàn)”;〔4〕打上了濃厚的大國強權政治色彩,無視弱小國家利益,導致戰(zhàn)后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5〕擅劃國界,分裂國家的做法,種下了不穩(wěn)定的禍根,導致日后世界的紛爭和不安寧。〔二〕影響〔一〕具體事件:〔1〕德國分裂〔2〕朝鮮半島分裂〔3)越南戰(zhàn)爭〔4〕古巴導彈危機2.杜魯門曾說過:杜魯門主義與馬歇爾方案是“一個胡桃的兩半”其含義不包括〔〕

A都是美國冷戰(zhàn)政策的重要組成局部B都以經濟和軍事援助為主要形式C其目的都是反蘇反共D都是為了美國自身利益1、二戰(zhàn)后初期,美國“冷戰(zhàn)”政策的表現有:()〔1〕杜魯門主義的提出〔2〕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建立〔3〕馬歇爾方案的實施〔4〕丘吉爾的“鐵幕”演說A、〔1〕〔2〕B、〔1〕〔2〕〔3〕C、〔1〕〔2〕〔3〕〔4〕D、〔2〕〔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