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名著導讀《資治通鑒》《夢溪筆談》_第1頁
202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名著導讀《資治通鑒》《夢溪筆談》_第2頁
202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名著導讀《資治通鑒》《夢溪筆談》_第3頁
202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名著導讀《資治通鑒》《夢溪筆談》_第4頁
202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名著導讀《資治通鑒》《夢溪筆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資治通鑒》

【作者介紹】

司馬光(1019—1086)宋史學家、文學家。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屬山

西)深水鄉(xiāng)人。故又稱"深水先生"。寶元二年(1039)進士,歷簽書蘇州判官、館閣校

勘、同知諫院等。神宗即位,為翰林學士,以反對王安石變法,乃求外任。熙寧三年(1070)

出知永興軍,后改判西京御史臺。居洛陽十余年,編修《資治通鑒》。元豐七年(1084)

書成,遷資政殿學士。哲宗即位,召為門下侍郎,進尚書左仆射,主持朝政,盡廢新法。不

久病逝,追封太師溫國公,謚文正。文多史著及章奏書狀。巨著《資治通鑒》不僅于史料"網(wǎng)

羅宏富",而且構思精密,語言簡潔洗練,"敘之井井,不漏不煩"(李慈銘《越緝堂讀書

記》);既對歷史作客觀記載,亦不乏文學情采。其中"赤壁之戰(zhàn)""泗水之戰(zhàn)""李想雪

夜入蔡州”等章節(jié),猶為世所傳誦。其他如《諫院題名記》《乞罷陜西義勇札子》《陳三德

上殿札子》等,內(nèi)容充實,感情執(zhí)著強烈?!端膸烊珪偰俊吩u其文"雖不以詞章為重,論

其氣象亦包括諸家,凌跨一代”。其詩質樸流暢,如《道傍田家》《又和夜雨村舍》《始至

洛中言懷》等。詞今存三首,亦清新疏淡。論詩專著《續(xù)詩話》,品第諸詩極精密,有獨到

之處。著述宏富,除主編《資治通鑒》二九四卷外,其他主要有《稽古錄》二十卷、《深水

紀聞》十六卷、《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八十卷等傳世。生平事跡見蘇軾《司馬溫公行狀》

《司馬溫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三六。明司馬露、馬巒編有《司馬溫公年譜》六卷,清顧

棟高編有《司馬溫公年譜》八卷、《遺事》一卷。

【內(nèi)容簡介】

《資治通鑒》全書共294卷,300多萬字,另有《目錄》《考異》各30卷。取材于

各種正史、野史、傳狀、文集、譜錄等200余種,經(jīng)過作者加工剪裁而成。記事上起周威

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前后共1362

年。

《資治通鑒》的內(nèi)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系為主,兼及經(jīng)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

書名用“資治通鑒",是表明編撰的目的為"鑒于往事,資于治道",提醒后世的統(tǒng)治者要

以歷史的得失為借鑒,更好地加強對國家的統(tǒng)治管理。其中如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冊水之

戰(zhàn)、淮西之戰(zhàn)等許多篇章,已成為膾炙人口的史學佳作。下面是一些經(jīng)典篇章的介紹。

赤壁之戰(zhàn):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zhàn)例之一,講述的是東漢獻帝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至次年,孫權、劉備聯(lián)軍在長江之赤壁(長江南岸,今湖北蒲

圻西北)地區(qū),大敗曹操水軍的著名戰(zhàn)略性決戰(zhàn)。

曹操以強大的兵勢,不戰(zhàn)而使劉琮投降,企圖順江東下,一舉而并江東。但他對孫權

的實力估計過低,對孫、劉聯(lián)盟給自己帶來的危害認識不足,因而產(chǎn)生了驕傲輕敵的情緒。

在孫、劉方面,軍事力量雖遠不及曹操,但雙方都有遠見卓識的決策人物,如諸葛亮、魯肅、

周瑜,都力主抗操。在強敵面前,周瑜、黃蓋等人也能知己知彼,以己之長制敵之短,充分

發(fā)揮了南軍擅長水戰(zhàn)的優(yōu)點,利用曹操驕傲輕敵的情緒,采用詐降、火攻,一舉襲破操軍。

《資治通鑒》在記載這一戰(zhàn)役時,采用了獨特的敘述視角,不是從正面去描寫戰(zhàn)爭的

具體狀況,而是抓住了決定這一戰(zhàn)爭勝敗的關鍵點去分析透視,將魯肅如何與孫權定計、吳

蜀如何定交、諸葛亮如何智激孫權等事一一道來,于末尾再才交代戰(zhàn)爭的結果。

觀水之戰(zhàn):公元383年,前秦國主苻堅下詔大舉伐晉,在全國征兵。八月,苻堅從長

安啟程,秦軍步兵六十萬、騎兵二十七萬,"旗鼓相望,前后千里",從各地一齊向南進發(fā)。

這時的苻堅非常驕傲,出發(fā)前連東晉皇帝、宰相俘虜后的官號、公館都準備好了。

東晉宰相謝安派謝玄率水陸軍共八萬余人迎戰(zhàn)。苻堅聽說晉軍攻到,便與苻融登上壽

春城觀看形勢,見晉軍部伍嚴整,又望八公山(安徽壽春北)上的草木,以為皆是晉兵,不

免有些驚恐。謝玄派人要求苻堅把陣地后移,以便晉軍渡過觀水決戰(zhàn),苻堅企圖在晉軍半渡

時發(fā)動突然襲擊,便揮軍后撤。不料隊伍因此大亂,又有人在陣后連呼苻堅敗了,于是秦軍

一退不可復止。晉軍乘勝追擊,秦軍死者相枕于路。苻堅為流矢所中,單騎逃回淮北,及到

洛陽,檢點余眾,不過十余萬人。

【作品價值】

借鑒價值

《資治通鑒》在很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司馬光創(chuàng)作《資治通鑒》的目標極為

明確,就是鑒于往事,有資于正道,要為統(tǒng)治者總結歷史得失成敗,幫助宋代君主更好地繼

續(xù)統(tǒng)治。司馬光在編寫過程中強化了政治方面的內(nèi)容,總結政治管理經(jīng)驗,重視禮制和民生,

分析用人和用權,講究權變和平衡,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執(zhí)政參考書。歷代執(zhí)政者、名臣、學

者都非常重視這部書,從中汲取政治營養(yǎng)。對于普通人,我們可以從《資治通鑒》中學習做

人、處事的原則和方法。雖然時代不斷變遷,但像誠信、寬容等基本價值是永恒不變的?!顿Y

治通鑒》中的諸多歷史真實故事會使我們對于現(xiàn)實生活有更深刻的領悟。

學術價值

司馬光是一個集政治、思想、學術于一身的大家,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善于

選人用人,創(chuàng)作了學術巨著《資治通鑒》,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對史學來說,《資治通

鑒》含有豐富的史料價值,創(chuàng)造了「通鑒學」;對文獻學來說,司馬光等提出的制作叢目、

考異等方法,具有獨創(chuàng)性;對文學來說,《資治通鑒》敘事邏輯嚴謹,善于營造氣氛,遣詞

造句準確;對理學來說,《資治通鑒》中的重要思想推動宋明理學的發(fā)展;對政治學來說,

《資治通鑒》中的史論部分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和社會管理功能。

《夢溪筆談》

【作者介紹】

沈括(1031—1095)宋科學家、文學家。字存中。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刀ㄔ?/p>

年(1040)隨父至閩中。至和元年(1054)為沐陽縣主簿。嘉祐八年(1063)舉進士。治

平元年(1064)為揚州司理參軍,三年居京師,編校昭文館書籍。熙寧七年(1074)修起

居注,次年為回謝遼國使,頗壯國威。九年權三司使,次年為蔡碓誣劾罷。元豐五年(1082)

為龍圖閣直學士,后貶均州團練副使。紹圣初復官,二年卒于潤州。"括博學善文,于天文

方志律歷音樂醫(yī)藥卜算無所不通"(《四庫全書總目》)。文章"典則",”有古作者之遺

范"(同上)。著《夢溪筆談》質樸無華,明快精當。游記文如《蒼梧臺記》等則清新俊秀。

詩亦清俊高邁,富于意境,如《夜登金山》《郎延凱歌》等皆是,《姑孰溪》等小詩則清新

明麗。沈括著述甚豐,《宋史?藝文志》曾著錄二十二種(今人胡道靜又補十八種)。惜亡

佚甚多,今存者僅《夢溪筆談》《長興集》等。生平事跡見《宋史》卷三三一。今人張蔭麟

有《沈括編年事輯》,又有胡道靜《沈括事跡年表》等傳記資料。

【內(nèi)容簡介】

《夢溪筆談》包括《筆談》《補筆談》《續(xù)筆談》三部分,收錄了沈括一生的所見所

聞和見解。《筆談》二十六卷,分為十七門,各卷依次為"故事(一、二)、辯證(一、二)、

樂律(一、二)、象數(shù)(一、二)、人事(一、二)、官政(一、二)、機智、藝文(一、

二、三)、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志(一、二、三)、藥議"。

《補筆談》三卷,包括上述內(nèi)容中十一門?!独m(xù)筆談》一卷,不分門。全書共六百零

九條(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內(nèi)容涉及天文、歷法、氣象、地質、地理、物理、化學、生物、

農(nóng)業(yè)、水利、建筑、醫(yī)藥、歷史、文學、藝術、人事、軍事、法律等諸多領域。在這些條目

中,屬于人文科學例如人類學、考古學、語言學、音樂等方面的,約占全部條目的18%;

屬于自然科學方面的,約占總數(shù)的36%,其余的則為人事資料、軍事、法律及雜聞軼事等

約占全書的46%。

【作品價值】

從內(nèi)容上說,《夢溪筆談》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記述并闡發(fā)自然科學知識,這在筆

記類著述中是少見的。如《技藝》正確而詳細記載了“布衣畢升"發(fā)明的泥活字印刷術,這

是世界上最早的關于活字印刷的可靠史料,深受國際文化史界重視。"辯證"門談韓愈畫像

條,使后人了解從北宋就產(chǎn)生并沿襲下來的一個錯誤把五代韓熙載的寫真當成韓愈的畫像。

此外,北宋其他一些重大科技發(fā)明和科技人物,也賴本書之記載而得以傳世。如記載

喻皓《木經(jīng)》及其建筑成就、水工高超的三節(jié)合龍巧封龍門的堵缺方法、淮南布衣衛(wèi)樸的精

通歷法、登州人孫思恭解釋虹及龍卷風、河北"團鋼""灌鋼"技術,羌人冷作冶煉中對"痕

子"的應用、"浸銅”的生產(chǎn)等,均屬科技史上珍貴史料。因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學素

養(yǎng),他所記述的科技知識,該書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學發(fā)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

相關練習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是時,上既躬修玄默,而將相皆舊功臣,少文多質。懲惡亡秦之政,論議務在寬厚,恥

言人之過失;化行天下,告訐之俗易。吏安其官,民樂其業(yè),畜積歲增,戶口濠息。六月,

詔曰:"農(nóng),天下之本,務莫大焉。今勤身從事而有租稅之賦,是為本末者無以異也,其于

勸農(nóng)之道未備。其除田之租稅。"九月,詔諸侯王、公卿、郡守舉賢良、能直言極諫者,上

親策之。太子家令晁錯對策高第,擢為中大夫。錯為人峭直刻深,以其辯得幸太子,太子家

號日"智囊"。錯又上言宜削諸侯及法令可更定者,書凡三十篇。上雖不盡聽,然奇其材。

詔日:"間者數(shù)年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災,朕甚憂之。愚而不明,未達其咎。夫度田非益

寡,而計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猶有馀;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無乃百姓之從

事于末以害農(nóng)者蕃,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眾與?細大之義,吾未得其中。其與

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議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遠思,無有所隱!"錯言于上曰:

"圣王在上而民不凍饑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也,為開其資財之道也。故堯有九年之

水,湯有七年之旱,而國亡捐瘠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今海內(nèi)為一,土地人民之眾不減

湯、禹,加以無天災數(shù)年之水旱,而畜積未及者,何也?地有遺利,民有馀力;生谷之土未

盡墾,山澤之利未盡出,游食之民未盡農(nóng)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輕暖;饑之于食,不待甘旨;

饑寒至身,不顧廉恥。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饑,終歲不制衣則寒。夫腹饑不得食,膚寒不得

衣,雖慈父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務民于農(nóng)桑,薄賦斂,廣畜

積,以實倉)1,備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民者,在上所以牧之。民之趨利,如水走下,四

方無擇也。夫珠、玉、金、銀,饑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眾貴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為

物輕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內(nèi)而無饑寒之患。此令臣輕背其主而民易去其鄉(xiāng),盜賊有

所勸,亡逃者得輕資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長于時,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數(shù)石

之重,中人弗勝,不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饑寒至。是故明君貴五谷而賤金玉。方今之務,

莫若使民務農(nóng)而已矣。欲民務農(nóng),在于貴粟;貴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為賞罰。"帝從之。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第十五卷)

下列對選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漢文帝認同無為政治思想,與民休養(yǎng)生息,使得西漢初期社會呈現(xiàn)出經(jīng)濟發(fā)展、人

口繁衍生息的好局面。

B.漢文帝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根本大業(yè),他認為農(nóng)民辛勤勞作還要繳租稅,就和商販沒有區(qū)

別了,提議免除租稅。

C.漢文帝治國善于反思自己,當他了解百姓嚴重缺乏糧食,就反思出現(xiàn)這些失誤的根

源是自己愚蠢。

D.漢文帝明于用人納言,對晁錯的進言他并沒有照單全收,對于自己的困惑他敢于交

給朝廷要員廣泛議論。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是時,巴、蜀四郡鑿山通西南夷,干馀里戌轉相餉。數(shù)歲,道不通,士罷餓、離暑濕死

者甚眾。西南夷又數(shù)反,發(fā)兵興擊,費以巨萬計而無功。上患之,詔使公孫弘視焉。還奏事,

盛毀西南夷無所用,上不聽。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十》)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3.用斜線(/)給下面畫橫線的部分文字斷句(限6處)

《莊子》言"野馬也,塵埃也",乃是兩物。古人即謂野馬為塵埃,如吳融云"動梁間

之野馬“,又韓健云“窗里日光飛野馬“,皆以塵為野馬恐不然也野馬乃田野間浮氣耳遠望

如群馬又如水波佛書謂如熱時野馬陽焰即此物也。

(節(jié)選自《夢溪筆談》)

皆以塵為野馬恐不然也野馬乃田野間浮氣耳遠望如群馬又如水波佛書謂如熱時野馬陽

焰即此物也。

答案與解到

1.c【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能力。C項"就反思出現(xiàn)這些失誤的

根源是自己愚蠢"錯誤。"愚而不明,未達其咎"意思是:朕愚蠢而不聰明,不知道出現(xiàn)這

些災害的禍根是什么。

參考譯文:

這一時期,文帝自身謙遜自守,而將相大臣都是老功臣,少文采而多質樸。君臣以導致

秦滅亡的弊政為鑒誡,論議國政講究以寬厚為本,恥于議論別人的過失,這種風氣影響到全

國,改變了那種互相檢舉、攻訐的風俗。官吏安于自己的官位,百姓樂于自己的生業(yè),府庫

儲蓄每年都有增加,人口繁衍。六月,文帝下詔書說:"農(nóng)業(yè),是天下的根本,沒有什么事

情比農(nóng)業(yè)更為重要?,F(xiàn)在那些辛苦勤勞的農(nóng)民,還要繳納租稅,這樣做,使從事農(nóng)耕本業(yè)和

從事工商末業(yè)的人沒有區(qū)別,說明鼓勵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政策不完備,應當免除農(nóng)田的租稅。"

九月,下詔令各位侯王公卿郡守推舉賢良能直言極諫的人,皇上親自問策。太子家令晁錯對

策得到高等,升任中大夫。晁錯為人剛直而又嚴峻苛刻,因辯才而得到太子的寵信,太子家

里稱他為"智囊"。晁錯又上書文帝,談論應該削減諸侯王的實力以及應該改的法令,上書

共計三十篇。文帝雖然沒有完全采用他的意見,卻對他的才能另眼相看。文帝下詔說:"近

來連續(xù)幾年歉收,又有旱澇和疾病的災害,朕十分擔憂。朕愚蠢而不聰明,不知道出現(xiàn)這些

災害的禍根是什么。估計土地沒有比以前減少,而統(tǒng)計百姓的人口也沒有比以前增加,按平

均每人占有的耕地來計算,現(xiàn)在比古代還要多,但百姓的糧食卻嚴重缺乏,造成這種失誤的

根源在哪里?莫非是由于百姓之中從事工商末業(yè)而損害農(nóng)耕本業(yè)的人多,造酒大量耗費了糧

食,六畜吃得太多了嗎?這些大大小小的原因,我不知道哪個是最主要的??梢杂韶┫?、列

侯、二千石官員、博士共同議論這個問題,有能夠幫助百姓的意見,可按照各自的思路,去

做深遠的探討,無所隱瞞地全都告訴我!"晁錯向皇上進言說:"在圣明的君王統(tǒng)治下,百

姓不挨餓受凍,這并非是因為君王能親自種糧食給他們吃,織布匹給他們穿,而是由于他能

給人民開辟財源。所以盡管唐堯、夏禹之時有過九年的水災,商湯之時有過七年的旱災,但

國內(nèi)沒有因饑餓而死的人,這是因為貯藏積蓄的東西多,事先早已作好了準備?,F(xiàn)在全國統(tǒng)

-,土地之大,人口之多,不亞于湯、禹之時,又沒有連年的水旱災害,但積蓄卻不如湯、

禹之時,這是什么道理呢?原因在于土地還有潛力,百姓還有余力;能長谷物的土地還沒全

部開墾,山林湖沼的資源尚未完全開發(fā),游手好閑之徒還沒全都回鄉(xiāng)務農(nóng)。受凍的人對衣服,

不要求輕暖;挨餓的人對于食物,不要求香甜可口;饑寒到了身上,就顧不上廉恥了。人之

常情是:一天不吃兩頓飯就要挨餓,整年不做衣服穿就會受凍。那么,肚子餓了沒飯吃,身

上冷了無衣穿,即使是慈母也不能留住她的兒子,國君又怎能保有他的百姓呢!賢明的君主

懂得這個道理,所以讓人民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減輕他們的賦稅,大量貯備糧食,以便充實倉庫,

防備水旱災荒,因此也就能夠擁有人民。百姓呢,在于君主用什么辦法來管理他們;他們追

逐利益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不管東南西北。珠玉金銀這些東西,餓了不能當飯吃,冷了不

能當衣穿,然而人們還是看重它,是君主使用它們的緣故。珠玉金銀這些物品,輕便小巧,

容易收藏,拿在手里,可以周游全國而無饑寒的威脅。這就會使臣子輕易地背棄他的君主,

而百姓也隨便地離開家鄉(xiāng),盜賊受到了鼓勵,犯法逃亡的人有了便于攜帶的財物。粟米和布

帛的原料生在地里,在一定的季節(jié)里成長,收獲也需要人力,并非短時間內(nèi)可以成事;幾石

重的糧食,一般人拿不動它,也不為奸邪的人所貪圖;可是這些東西一天得不到就要挨餓受

凍。因此,賢明的君主重視五谷而輕視金玉。當今的迫切任務,沒有比使人民務農(nóng)更為重要

的了。而要想使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