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隔淋巴結分組及臨床淋_第1頁
縱隔淋巴結分組及臨床淋_第2頁
縱隔淋巴結分組及臨床淋_第3頁
縱隔淋巴結分組及臨床淋_第4頁
縱隔淋巴結分組及臨床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在過去的10年里,肺癌分期的區(qū)域淋巴結分組標準一直是兩套系統(tǒng)共用:

AJCC(美國癌癥協(xié)會)標準

ATS(美國胸科學會)標準

一、縱隔淋巴結分組

——前言1精品PPT|借鑒參考第一頁,共三十一頁。(一)、AJCC分類法

上縱隔區(qū)包括:1、最上縱隔組2、上氣管旁組3、血管前氣管后組4、下氣管旁組5、主動脈窗組6、主動脈旁組(升主動脈、主動脈弓、膈神經)1978年,Naruke按照胸部淋巴引流將淋巴結分為13組,并繪制了淋巴結群位置圖。1979年的AJCC采納了該分類法,并進一步將其分為上縱隔區(qū)和下縱隔區(qū)。2精品PPT|借鑒參考第二頁,共三十一頁。AJCC分類法下縱隔區(qū)包括:7、隆突下組8、食管旁組9、肺韌帶組(包括雙側肺靜脈)10、肺門組11、葉間組12、肺葉組13、肺段組3精品PPT|借鑒參考第三頁,共三十一頁。(二)、ATS分類法1983年,ATS在AJCC分類法的基礎上作了改進,提出新的胸內淋巴結分類法,即ATS標準。4精品PPT|借鑒參考第四頁,共三十一頁。(三)、1996JACC-UICC標準的誕生長期以來,JACC和ATS標準同時使用,在影像學及臨床診斷中有時不免會產生混亂。1996年,AJCC參照ATS標準,對原來的JACC標準進行修改,提出胸內淋巴結的14組新分類法,該標準同年在國際抗癌聯(lián)盟(UICC)大會通過,此即1996JACC-UICC分類標準。1997年,獲得國際TNM分期委員會正式確認,成為國際權威標準。5精品PPT|借鑒參考第五頁,共三十一頁。二、1996JACC-UICC

胸部淋巴結分組標準6精品PPT|借鑒參考第六頁,共三十一頁。(一)1996AJCC-UICC淋巴結分組上縱隔淋巴結1最上縱隔2上氣管旁3血管前和氣管后4下氣管旁(包括奇靜脈淋巴結)主動脈淋巴結

5主動脈下(主-肺動脈窗)6主動脈旁(升主動脈或膈神經旁)下縱隔淋巴結7隆突下8食道旁(隆突水平以下)9肺韌帶N1淋巴結10肺門11葉間12葉13段14亞段7精品PPT|借鑒參考第七頁,共三十一頁。上述淋巴結中,上縱隔淋巴結(第1-4組)、下縱隔淋巴結(第7-9組)和主動脈淋巴結(第5-6組)屬N2淋巴結第10-14組屬N1淋巴結以縱隔胸膜反折點作為N1淋巴結、N2淋巴結的分界8精品PPT|借鑒參考第八頁,共三十一頁。PPT內容概述在過去的10年里,肺癌分期的區(qū)域淋巴結分組標準一直是兩套系統(tǒng)共用:

AJCC(美國癌癥協(xié)會)標準

ATS(美國胸科學會)標準。在過去的10年里,肺癌分期的區(qū)域淋巴結分組標準一直是兩套系統(tǒng)共用:

AJCC(美國癌癥協(xié)會)標準

ATS(美國胸科學會)標準。精品PPT|借鑒參考。6、主動脈旁組(升主動脈、主動脈弓、膈神經)。1978年,Naruke按照胸部淋巴引流將淋巴結分為13組,并繪制了淋巴結群位置圖。1979年的AJCC采納了該分類法,并進一步將其分為上縱隔區(qū)和下縱隔區(qū)。1983年,ATS在AJCC分類法的基礎上作了改進,提出新的胸內淋巴結分類法,即ATS標準。長期以來,JACC和ATS標準同時使用,在影像學及臨床診斷中有時不免會產生混亂。1997年,獲得國際TNM分期委員會正式確認,成為國際權威標準。6主動脈旁(升主動脈或膈神經旁)。以縱隔胸膜反折點作為N1淋巴結、N2淋巴結的分界。左下段氣管氣管旁第九頁,共三十一頁。(二)、1996標準淋巴結分組示意圖10精品PPT|借鑒參考第十頁,共三十一頁。最上縱膈淋巴結

右上氣管旁淋巴結

左上氣管旁淋巴結

右下段氣管氣管旁左下段氣管氣管旁右肺門淋巴結肺內淋巴結隆突下淋巴結食管旁淋巴結右肺韌帶淋巴結主肺動脈窗淋巴結

主動脈旁淋巴結11精品PPT|借鑒參考第十一頁,共三十一頁。1區(qū),最上縱膈淋巴結:包括下頸部、鎖骨上、胸鎖頸靜脈切跡區(qū)域。上界:環(huán)狀軟骨下緣,下界:鎖骨與胸骨柄上緣。氣管中線是1R與1L的分界線。右下段氣管旁淋巴結右上氣管旁淋巴結

最上縱膈淋巴結左上氣管旁淋巴結12精品PPT|借鑒參考第十二頁,共三十一頁。2區(qū):

右上氣管旁淋巴結

2R區(qū)淋巴結延伸至氣管左側旁。上界:胸骨柄上緣,下界:無名靜脈與氣管交匯處。

2L區(qū).左上氣管旁。上界:胸骨柄上緣,下界:主動脈弓上緣。血管前淋巴結右上氣管旁淋巴結13精品PPT|借鑒參考第十三頁,共三十一頁。3區(qū).血管前氣管后淋巴結,第三區(qū)淋巴結不像第二區(qū)淋巴結那樣靠近氣管,它們位于血管前或食管后??v隔鏡對第三區(qū)淋巴結的發(fā)現(xiàn)無幫助,食管超聲可以發(fā)現(xiàn)3P淋巴結。氣管后淋巴結血管前淋巴結14精品PPT|借鑒參考第十四頁,共三十一頁。血管前淋巴結主動脈旁淋巴結氣管后淋巴結左下段氣管旁淋巴結右下段氣管旁淋巴結15精品PPT|借鑒參考第十五頁,共三十一頁。右上氣管旁淋巴結主動脈旁淋巴結左下段氣管旁淋巴結左上氣管旁淋巴結右下段氣管旁淋巴結主肺動脈窗淋巴結左支氣管淋巴結4R區(qū).右側下部氣管旁。上界:無名靜脈足側與氣管交界區(qū),下界:奇靜脈。4R淋巴結可以延伸至氣管左側。

右支氣管淋巴結16精品PPT|借鑒參考第十六頁,共三十一頁。4R區(qū),氣管旁淋巴結,主動脈弓外側淋巴結,即第六區(qū)淋巴結。主動脈旁淋巴結右下段氣管旁淋巴結17精品PPT|借鑒參考第十七頁,共三十一頁。4L區(qū).左側下部氣管旁。4L淋巴結位于下部氣管左側緣,水平上界為主動脈弓上緣,在左上葉支氣管上緣延伸至左側主支氣管。包括位于動脈韌帶內側氣管旁淋巴結。主動脈旁淋巴結主肺動脈窗淋巴結右下段氣管旁淋巴結右支氣管淋巴結左下段氣管旁淋巴結18精品PPT|借鑒參考第十八頁,共三十一頁。4R、4L區(qū):肺動脈主干上方層面顯示下部氣管旁多發(fā)淋巴結,此外還有第三、五區(qū)淋巴結。主肺動脈窗淋巴結右下段氣管旁淋巴結左下段氣管旁淋巴結血管前淋巴結19精品PPT|借鑒參考第十九頁,共三十一頁。氣管下部隆突上層面,氣管左側4L淋巴結,位于肺動脈主干與降主動脈之間,由于是位于動脈韌帶內側,不算主肺動脈窗內淋巴結,肺動脈干外側的屬于第五區(qū)淋巴結。

血管前淋巴結右下段氣管旁淋巴結左下段氣管旁淋巴結主肺動脈窗淋巴結20精品PPT|借鑒參考第二十頁,共三十一頁。5區(qū),主動脈弓下淋巴結,位于縱隔胸膜內,主動脈弓下或主肺動脈窗淋巴結位于動脈韌帶或主動脈、左肺動脈外側,并且接近左肺動脈第一分支。6區(qū).主動脈旁淋巴結,位于升主動脈前方或側面,主動脈弓上下緣之間。

主肺動脈窗淋巴結主動脈旁淋巴結21精品PPT|借鑒參考第二十一頁,共三十一頁。7區(qū).隆突下淋巴結,位于氣管隆突下,與肺內下葉支氣管、動脈無關。在右側向下延伸至中間段支氣管,左側延伸至下葉上界。圖示第七區(qū)淋巴結位于食管右側。右肺門淋巴結隆突下淋巴結左肺門淋巴結22精品PPT|借鑒參考第二十二頁,共三十一頁。8區(qū).食管旁淋巴結位于隆突下延伸至橫膈。食道旁淋巴結左肺門淋巴結右肺門淋巴結23精品PPT|借鑒參考第二十三頁,共三十一頁。9區(qū).肺韌帶淋巴結,肺韌帶淋巴結位于肺韌帶內,包括下肺靜脈后壁及下方淋巴結。肺韌帶是縱隔胸膜在肺門部反折向下延伸所致。

右肺韌帶淋巴結24精品PPT|借鑒參考第二十四頁,共三十一頁。10區(qū).肺門淋巴結,肺門淋巴結臨近肺葉淋巴結及縱隔胸膜反折,在右側臨近中間段支氣管。10-14區(qū)淋巴結不位于縱隔內,因此均為N1期淋巴結。

隆突下淋巴結左肺門淋巴結右肺門淋巴結25精品PPT|借鑒參考第二十五頁,共三十一頁。血管前淋巴結右上氣管旁淋巴結左上氣管旁淋巴結氣管后淋巴結26精品PPT|借鑒參考第二十六頁,共三十一頁。主動脈旁淋巴結血管前淋巴結右下段氣管旁淋巴結左下段氣管旁淋巴結氣管后淋巴結27精品PPT|借鑒參考第二十七頁,共三十一頁。血管前淋巴結氣管后淋巴結右下段氣管旁淋巴結左下段氣管旁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