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部分地區(qū) 高一下學期三月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1頁
河北省部分地區(qū) 高一下學期三月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2頁
河北省部分地區(qū) 高一下學期三月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3頁
河北省部分地區(qū) 高一下學期三月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4頁
河北省部分地區(qū) 高一下學期三月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河北省邯鄲市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炯住繒x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o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節(jié)選自《燭之武退秦師》)【乙】楚王死,太子在齊質(zhì)。蘇秦謂薛公曰:“君何不留楚太子,以市其下東國。”薛公①曰:“不可。我留太子,郢中立王,然則是我抱空質(zhì)而行不義于天下也?!碧K秦曰:“不然。郢中立王,君因謂其新王曰:‘與我下東國,吾為王殺太子。不然,吾將與三國共立之?!粍t下東國必可得也?!碧K秦謂薛公曰:“臣聞謀泄者事無功,計不決者名不成,今君留太子者,以市下東國也,非亟得下東國者,則楚之計變,變則是君抱空質(zhì)而負名于天下也?!毖唬骸吧啤橹魏??”對曰:“臣請為君之楚,使亟入下東國之地。楚得成,則君無敗矣?!毖唬骸吧啤薄V^楚王曰:“齊欲奉太子而立之,臣觀薛公之留太子者,以市下東國也,今王不亟入下東國,則太子且倍王之割而使齊奉己。”楚王曰:“謹受命。”因獻下東國。謂薛公曰:“楚之勢可多割也?!毖唬骸澳魏危俊薄罢埜嫣悠涔?,使太子謁之君,以忠太子,使楚王聞之,可以益入地。”謂太子曰:“齊奉太子而立之,楚王請割地以留太子,齊少其地。太子何不倍楚之割地而資齊?齊必奉太子?!碧釉唬骸吧啤!北冻疃育R楚王聞之恐益割地而獻之尚恐事不成(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三》)【注】①薛公:即孟嘗君。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倍楚之割A而延齊B楚王聞之C恐益D割地E而獻之F尚恐G事不成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臣請為君之楚”中“之”與《齊桓晉文之事》“王見之,曰:‘牛何之?’”中“何之”的“之”含義相同,都是去、往的意思。B.甲文“因人之力而敝之”與乙文“因獻下東國”兩句中,“因”的含義相同,都是依靠的意思。C.“君何不留楚太子”中“何”指為什么,與《鴻門宴》“大王來何操”中“何”的含義不同。D.《戰(zhàn)國策》,西漢劉向編訂的國別體史書,以戰(zhàn)國時期策士的游說為中心內(nèi)容,是研究戰(zhàn)國歷史的重要典籍。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佚之狐舉薦燭之武,但燭之武推辭,鄭伯向燭之武道歉并闡述亡鄭的利害關(guān)系,燭之武答應(yīng)去勸說秦國。B.蘇秦建議孟嘗君扣留太子,以獲得下東國之地,孟嘗君擔心這樣做會讓自己落得不義之名。C.蘇秦建議孟嘗君親自去楚國,勸楚王盡快割讓下東國之地,孟嘗君采納了蘇秦的建議。D.蘇秦讓楚太子用更多的土地賄賂齊國,以獲得齊國的支持。最終楚王割讓更多的土地。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2)請告太子其故,使太子謁之君,以忠太子,使楚王聞之,可以益入地。14.燭之武和蘇秦游說成功的秘訣有哪些共同點?請簡要概括。(3分)BDF【解析】句意:“(太子)就把比楚王割讓的多出一倍的土地許諾給齊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甚是驚慌,便割讓更多的土地,還誠惶誠恐,害怕事情不能成功?!薄岸保B詞,連接“倍楚之割”和“延齊”,表示割地的目的,二者聯(lián)系緊密,中間不能斷開,聞聽太子割地延齊后,楚王“恐益”“割地獻之”,這兩個行為之間需要斷開。11.B兩句中“因”的含義不同。依靠/于是。句意: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于是獻出下東國之地。12.C“蘇秦建議孟嘗君親自去楚國”錯誤,由原文“對曰:‘臣請為君之楚,使亟入下東國之地’”可知,是蘇秦替孟嘗君去楚國。13.(1)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擴張它西邊的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它到哪里去奪取土地?(得分點:“封”,使……成為邊境;“肆”,擴張;“闕”,使……虧損;“焉”,哪里。)

(2)請讓我把內(nèi)情告訴太子,使他前來見您,您假意表示支持他回國執(zhí)政,然后故意讓楚王知道,就可以更多地得到土地。(得分點:“請”,請讓我;“謁”,拜見;“忠”,支持;“益”,更。)14.①站在對方立場,陳述對對方有利的事,引起對方好感;②抓住對方的心理,陳述利害關(guān)系。(寫出一點1分,兩點3分,意思對即可)【解析】①由原文“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太子何不倍楚之割地而資齊?齊必奉太子”可知,站在對方立場,陳述對對方有利的事,引起對方好感;②由原文“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齊欲奉太子而立之,臣觀薛公之留太子者,以市下東國也,今王不亟入下東國,則太子且倍王之割而使齊奉己”可知,抓住對方的心理,陳述利害關(guān)系。參考譯文:【甲】晉文公和秦穆公聯(lián)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并且從屬于晉的同時又從屬于楚。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對鄭文公說:“國家危險了,假如派燭之武去見秦穆公,秦國的軍隊一定會撤退。”鄭文公同意了。燭之武推辭說:“我壯年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現(xiàn)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為了。”鄭文公說:“我沒有及早重用您,現(xiàn)在由于情況危急因而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 睜T之武就答應(yīng)了這件事。在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樓放下去,見到秦穆公,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jīng)知道要滅亡了。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地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然而越過別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作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nèi)狈Φ臇|西,對您也沒有什么害處。而且您曾經(jīng)給予晉惠公恩惠,惠公曾經(jīng)答應(yīng)給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這是您所知道的。晉國,怎么會有滿足的時候呢?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擴張它西邊的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它到哪里去奪取土地?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一下!”秦伯非常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遣杞子、逢孫、楊孫戍守鄭國,秦伯就回國了。晉國大夫子犯請求出兵攻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如不是秦國國君的力量,就沒有我的今天。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用混亂相攻取代聯(lián)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就離開了鄭國?!疽摇砍淹跛涝谇貒鴷r,太子還在齊國充當人質(zhì)。蘇秦就對擔任齊相的孟嘗君田文說:“閣下何不扣留楚太子,用他與楚國交換下東國之地呢?”孟嘗君說:“不能這樣做,假如我扣留楚太子,而楚國另立新君,人質(zhì)便失去了挾持的價值,反而落得不義之名。”蘇秦說:“不對,楚國一旦另立新君,閣下大可以挾太子以逼新主:‘如果楚能割下東國之地與齊,我就為大王殺掉太子這個第一政敵,否則我將聯(lián)合秦、韓、魏三國共擁太子為君。’這樣下東國之地必能到手。”蘇秦對孟嘗君說:“我聽說,‘計謀泄露不會成功,遇事不決難以成名’。如今閣下扣留太子,是為了得到下東國之地,如果不盡快行動,恐怕楚人會另有算計,閣下便會處于空有人質(zhì)而身負不義之名的尷尬處境?!泵蠂L君:“先生說得很對,但是我該怎么辦?”蘇秦回答說:“我愿意為您出使楚國,游說它盡快割讓下東國之地。一旦得地,閣下便成功了?!泵蠂L君說:“好主意?!睂π铝⒌某跽f:“齊人欲奉太子為王,我看孟嘗君是圖謀用太子交換貴國的下東國之地?,F(xiàn)今大王如果不盡快割讓下東國給齊,太子便會用比大王多出一倍的土地換取齊人對自己的支持。”楚王趕緊恭敬的回答:“寡人一切遵命照辦!”于是獻出下東國之地。蘇秦回來對孟嘗君說:“看楚王誠惶誠恐的樣子,還可以多割占些土地?!泵蠂L君問:“有何辦法?”蘇秦答道:“請讓我把內(nèi)情告訴太子,使他前來見您,您假意表示支持他回國執(zhí)政,然后故意讓楚王知道,就可以更多地得到土地。”對太子說:“齊國擁立太子為楚王,可是新立的楚王卻以土地賄賂齊國以扣留太子,齊國嫌得到土地太小,太子何不以更多倍數(shù)的土地許諾于齊呢?若能如此,齊人一定會支持您?!碧诱f:“好主意。”就把比楚王割讓的多出一倍的土地許諾給齊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甚是驚慌,便割讓更多的土地,還誠惶誠恐,害怕事情不能成功。河北省邢臺市翰林高級中學等校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睆埩汲觯棽?。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guān),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表棽S諾。(選自《史記·項羽本紀》,有刪改)材料二: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沛公之從雒陽①南出轘轅,良引兵從沛公。沛公欲以兵二萬人擊秦峣下軍,良說曰:“秦兵尚強未可輕臣聞其將屠者于賈堅易動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為五萬人具食,益為張旗幟諸山上,為疑兵,令酈食其②持重寶啖秦將?!鼻貙⒐息郏B和俱西襲咸陽,沛公欲聽之。良曰:“此獨其將欲叛耳,恐士卒不從。不從必危,不如因其解擊之。”沛公乃引兵擊秦軍,大破之。遂至咸陽,秦王子嬰降沛公。漢元年正月,沛公為漢王。漢王令良厚遺項伯,使請漢中地。項王乃許之,遂得漢中地。良說漢王曰:“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乃使良還。行,燒絕棧道。項王以此無西憂漢心,而發(fā)兵北擊齊。漢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绷荚唬骸笆汲计鹣纶c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蹦朔鈴埩紴榱艉睢#ㄟx自《史記·留侯世家》,有刪改)[注]①雒陽:洛陽。②酈食其:人名。③畔:同“叛”。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秦兵A尚強B未可C輕D臣聞E其將F屠者子G賈豎H易動以利。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素善留侯張良”與“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罚﹥删渲械摹吧啤弊衷~義不同。B.“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與“牛何之”(《齊桓晉文之事》)兩句中的“之”字詞義不同。C.“不從必?!敝械摹拔!弊峙c現(xiàn)代漢語的成語“正襟危坐”中的“?!弊衷~義不同。D.子房,張良字子房,西漢開國功臣,被封為“留侯”,與韓信、蕭何并稱為“漢初三杰”。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張良把項伯送來的消息告訴了劉邦,劉邦很吃驚。在張良的邀請下,項伯進來見劉邦,劉邦對項伯說日日夜夜盼望著項王的到來,不敢背叛項王。B.張良的祖先是韓國人,他的祖父、父親做過五代韓王相國。韓國滅亡了,張良的弟弟死后沒有以厚禮安葬,張良把全部家財用來為韓國報仇。C.沛公聽從張良的建議,使用疑兵之計并成功收買了秦軍將領(lǐng)。沛公又在張良的建議下襲擊秦軍并打敗他們。秦王子嬰請沛公來到咸陽,向其投降。D.在得到了漢中土地之后,張良建議漢王燒毀經(jīng)過的棧道,斷絕回去的道路。漢王前行,隨后燒毀斷絕經(jīng)過的棧道,項王因此沒有了西憂漢王之心。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4分)(2)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4分)14.兩則材料都涉及項伯,與項伯有關(guān)的主要有哪幾件事?請簡要說明。(3分)10.BDG[(原文標點)秦兵尚強,未可輕。臣聞其將屠者子,賈豎易動以利。]11.B(B項,兩句中的“之”字詞義相同,均為動詞,“往,到……去”。A項,兩句中的“善”字詞義不同,前者為“友善、交好”,后者為“揩拭”。C項,兩個“?!弊衷~義不同,前者為“危險”,后者為“端正”。D項,解說正確)12.C(“秦王子嬰請沛公來到咸陽,向其投降”曲解文意,根據(jù)原文可知,應(yīng)是“沛公率軍來到咸陽,秦王子嬰投降了沛公”)13.(1)(我)派遣將領(lǐng)把守函谷關(guān)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的進入和意外的變故。(“所以”“非常”“者……也”翻譯正確各1分,句意1分。所以,……的原因;非常,意外的變故;者……也,表判斷)(2)陛下采用我的計策,僥幸時常有效,我希望受封在留縣也就滿足了,不敢接受三萬戶(的封地)。(“幸”“封”“當”翻譯正確各1分,句意1分。幸,僥幸;封,受封,被封;當,承擔,接受)14.①項伯私下會見張良,把有關(guān)消息告訴了張良。②項伯見到劉邦,二人約定為親家,項伯答應(yīng)劉邦向項王傳話。③漢王讓張良多贈送項伯財物,讓項伯代替請求漢中土地。(每點1分,意思答對即可)【參考譯文】材料一:楚國的左尹項伯,是項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張良交好。張良這時正跟隨著劉邦,項伯就連夜騎馬跑到劉邦的軍營,私下會見張良,把事情詳細地告訴了他。張良就進去,(把情況)詳細告訴了劉邦。劉邦大吃一驚,說:“對這件事怎么辦?”張良說:“請讓我親自去告訴項伯,說劉邦不敢背叛項王。”劉邦說:“你替我(把他)請進來,我得用對待兄長的禮節(jié)待他?!睆埩汲鋈ィ堩棽?。項伯隨即進來見劉邦。劉邦就奉上一杯酒為項伯祝福,(并)約定為親家,說:“我進入關(guān)中,極小的財物都不敢沾染,登記官吏和百姓,封閉了(收藏財物的)府庫,以等待將軍(的到來)。(我)派遣將領(lǐng)把守函谷關(guān)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的進入和意外的變故。日日夜夜盼望著將軍的到來,怎么敢反叛呢!希望你(對項王)詳細地說明,我是不敢忘恩負義的?!表棽饝?yīng)了。材料二:留侯張良,他的祖先是韓國人。韓國滅亡時,張良家有仆僮三百人。他的弟弟死后沒有(以厚禮)安葬,而是把全部家財用來尋求刺殺秦王的刺客,為韓國報仇,因為他的祖父、父親做過五代韓王相國。沛公從洛陽向南穿過輾轅山時,張良領(lǐng)兵跟隨沛公。沛公打算用兩萬軍隊去攻擊秦朝曉關(guān)下的軍隊,張良游說說:“秦軍還很強大,不可以輕敵。我聽說那位守關(guān)的將領(lǐng)是屠戶的兒子,這種商人之類的人是可以用利益收買他的心的。希望沛公暫且留守軍營,派人先行,為五萬人準備吃的東西,在各個山頭多張掛旗幟,作為疑兵,派酈食其帶著貴重財寶去收買秦軍將領(lǐng)?!鼻剀妼㈩I(lǐng)果然背叛秦朝,想與沛公軍隊聯(lián)合,一起西去襲擊咸陽,沛公想采納他的意見。張良說:“這只是秦將準備反叛罷了,恐怕士兵不順從。(如果)士兵不順從(就)一定危險,不如趁他們懈怠而攻打他們。”沛公于是率軍襲擊秦軍,把他們打得大敗。沛公于是率軍來到咸陽,秦王子嬰投降了沛公。漢元年正月,沛公做了漢王。漢王讓張良多贈送項伯財物,讓項伯代替請求漢中土地。項王就答應(yīng)了項伯的請求,(漢王)于是得到了漢中土地。張良勸告漢王說:“大王何不燒毀經(jīng)過的棧道,向天下表示您沒有東回的心思了,以此穩(wěn)固項王的心?!保h王)于是讓張良回去。(漢王)前行,隨后燒毀斷絕經(jīng)過的棧道。項王因此沒有了西憂漢王之心,而向北發(fā)兵去攻打齊國。漢王六年正月,封賞功臣。高帝說:“運籌謀劃于帷帳之中,決戰(zhàn)取勝在千里之外,這是子房的功勞。你自己在齊地選擇三萬戶(作為封地)吧?!睆埩颊f:“當初我在下邳起事,與皇上在留地相會,這是上天把我交給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計策,僥幸時常有效,我希望受封在留縣也就滿足了,不敢接受三萬戶(的封地)?!庇谑欠鈴埩紴榱艉睢:颖笔”6ㄊ懈弑晔谐绲聦嶒炛袑W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考試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一)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眴韬?!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ü?jié)選自韓愈《師說》)(二)愈白:愈少駑怯,于他藝能,自度無可努力。又不通時事,而與世多齟齬,念終無以樹立,遂發(fā)憤篤專于文學。學不得其術(shù),凡所辛苦而僅有之者,皆符于空言而不適于實用,又重以自廢。是固學成而道益窮,年老而智愈困。今又以罪黜于朝廷,遠宰蠻縣,愁憂無聊,瘴癘侵加,惴惴焉無以冀朝夕。足下年少才俊,辭雅而氣銳。當朝廷求賢如不及之時,當?shù)勒哂纸粤加兴?,操?shù)寸之管,書盈尺之紙,高可以釣爵位,循次而進,亦不失萬一于甲科。今乃乘不測之舟,入無人之地,以相從問文章為事。身勤而事左,辭重而請約,非計之得也。雖使古之君子,積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膠其口而不傳者,遇足下之請懇懇,猶將倒廩傾困,羅列而進也;若愈之愚不肖,又安敢有愛于左右哉!顧足下之能足以自奮愈之所有如前所陳。是以臨愧恥而不敢答也。錢財不足以賄左右之匱急,文章不足以發(fā)足下之事業(yè),稛載而往,垂橐而歸,足下亮之而已。愈白。(節(jié)選自韓愈《答竇秀才書》)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顧足下A之能B足以C自奮D愈之E所有F如前G所陳。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圣人,是對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贊譽,有時專指孔子,也表示對古代帝王的尊稱。B.句讀,指斷開句子的知識,一句話中間短暫的停頓為“句”,句末的停頓為“讀”。C.道,有思想、方法等義項,此處的“道”與“師道之不傳也久矣”中“道”義不同。D.足下,古代常用的交際用語,表示對對方的敬稱,文中指“竇秀才”,可譯為“您”。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士大夫之族不愿相師,是因為他們擔心向地位低或身份高的人學習而受到眾人恥笑。B.《師說》通過多重對比,闡述從師學習的重要性,批評了當時恥學于師的社會風氣。C.韓愈認為竇秀才年輕氣盛,才智出眾,言辭高雅,憑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獲得功名。D.韓愈在《師說》與《答竇秀才書》中都直擊社會弊病,表達了不敢為師的憤激之情。13.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2)又不通時事,而與世多齟齬,念終無以樹立,遂發(fā)憤篤專于文學。14.韓愈認為自身難以勝任竇秀才的老師的原因有哪些,請簡要概括。(3分)10.【答案】BDF【解析】這句話的意思是:我看您的才能,足以用來自己發(fā)奮而起;我所擁有的能力,就如我前面陳說的那樣。11.【答案】B【解析】“一句話中間短暫的停頓為‘句’,句末的停頓為‘讀’”錯誤,應(yīng)是“一句話中間短暫的停頓為‘讀’,句末的停頓為‘句’”。12.【答案】D【解析】“都直擊社會弊病,表達了不敢為師的憤激之情”錯誤?!稁熣f》表達的是要敢為人師,提倡從師學習的風尚;《答竇秀才書》中并沒有直擊社會弊病。13.【答案】(1)巫醫(yī)、樂師、各種工匠這類人,士大夫們(君子)不屑一提,現(xiàn)在他們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y道值得奇怪嗎)!注意:“不齒”,不屑一提(并列);“乃”,竟然;“可怪”,令人奇怪。(一點1分,句意1分)(2)又不通曉世事,而與世人常常意見不合,想到最終無法樹立身名,于是發(fā)憤學習,專心致志于文學。注意:“通”,通曉;“齟齬”,意見不合;“篤?!?,專心致志。(一點1分,句意1分)14.【答案】①沒有其他才能且不通曉世事;②學術(shù)不得法且不實用;③年老道窮且能力不足;④被黜遠地且自身難保。(答對3點即可)【解析】根據(jù)材料二概括得出?!緟⒖甲g文】(一)唉!古代從師學習的風尚不流傳已經(jīng)很久了,要人沒有疑惑難了!古代的圣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尚且要跟從老師請教(他,焉為代詞);現(xiàn)在的一般人,他們才智不及圣人也很遠,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成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為愚人的原因,大概就是出于這個緣故吧?愛自己的孩子,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于他自己,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真是糊涂??!那些兒童的老師,教他讀書,學習書中的文句的停頓,并不是我所說的傳授道理,解答疑難問題的老師。不知句子停頓要問老師,有疑惑不能解決卻不愿問老師;學習了小的卻丟了大的。我沒有看到他的明達。巫醫(yī)、樂師、各種工匠這些人,不以互相學習為恥。士大夫這一類人,聽到稱“老師”稱“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們。問他們,就說:“他和他年齡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覺得羞恥,(以)官職高(的人為師),就近乎諂媚了?!卑ィ∏髱煹娘L尚難以恢復由此可以知道了!巫醫(yī)、樂師、各種工匠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現(xiàn)在他們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這些人了,這真是奇怪啊?。ǘ╉n愈稟述:我年輕時平庸而怯懦,自己估計在其他方面沒有值得去下工夫的能力,又不通曉當今的時務(wù),而與世人還常常意見不合。想到最終無法立身樹名,于是就發(fā)憤深入鉆研經(jīng)學文章。我在學術(shù)上不能夠得到它的正確方法,所有那些辛苦研究后僅有的成果,全與空談一樣,而不適用于實際,于是又再次自己廢棄。因此即使學業(yè)稍有成,但自己思想?yún)s越來越貧乏,年紀越來越大,智慧卻越來越困弱。現(xiàn)在又因犯罪而被朝廷貶逐,遠遠地來到這南方邊遠地區(qū)擔任縣令,愁悶憂慮,無以聊賴,又受到瘴癘之病的侵擾,整天在惴惴不安中度過,無法希冀朝夕相保。您年輕而且才智出眾,談吐高雅,氣度不凡,正值朝廷求賢若渴的時候,而掌權(quán)者又都是賢良的官員,拿起筆桿,給他們寫上一封信,從高處就可借以獲得爵位,即使不這樣,依次一級一級地往上考試,也能在科舉考試中不出差錯。如今您卻乘上這前途未卜的船,進入荒無人煙之地,把隨我學習文章作為當務(wù)之事。你身雖勤勉,但與您應(yīng)該從事的職分卻不相符合,言辭雖鄭重,而提出的要求卻不夠周全,這是不得當?shù)目紤]。即使讓古代道德修養(yǎng)深厚,而想掩隱起他們的光彩不炫耀于世、牢牢封住嘴巴不傳揚名聲的君子,遇到您如此懇求也傾囊相授,一一指教。像我這么愚鈍不賢的人,又哪里敢受您的仰慕呢!我看您的才能,足以用來自己發(fā)奮而起;我所擁有的能力,就如我前面陳說的那樣。因此面對此事,我感到羞愧而不敢應(yīng)允。我的錢財不夠送給您解決生活上的匱乏和急需之用,我的文章不足以啟發(fā)您去開創(chuàng)您的事業(yè),您滿載而來,卻只會空囊而歸,請您明白就是了。韓愈稟述。河北省保定市唐縣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顏闔將傅①衛(wèi)靈公太子,而問于蘧伯玉曰:“有人于此,其德天殺②。與之為無方,則危吾國;與之為有方,則危吾身。其知適足以知人之過而不知其所以過若然者吾奈之何?”蘧伯玉曰:“善哉問乎!戒之,慎之,正女身也哉!形莫若就,心莫若和。雖然,之二者有患。就不欲入③,和不欲出④。形就而入,且為顛為滅,為崩為蹶。心和而出,且為聲為名,為妖為孽。彼且為嬰兒,亦與之為嬰兒;彼且為無町畦⑤,亦與之為無町畦;彼且為無崖,亦與之為無崖。達之,入于無疵?!叭瓴恢蝮牒??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積伐而美者以犯之,危矣?!叭瓴恢蝠B(yǎng)虎者乎?不敢以生物與之,為其殺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與之,為其決之之怒也。伺其饑飽,達其怒心?;⒅c人異類,而媚養(yǎng)己者,順也;故其殺者,逆也?!胺驉垴R者,以筐盛屎,以娠盛溺⑥。適有蚊虻仆緣,而拊之不時,則缺銜、毀首、碎胸。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可不慎邪!”(選自《莊子·人間世》,有刪改)材料二: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⑦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莫如之何也已矣。”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痹佑屑?,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背矣。筠豆⑧之事,則有司存?!笨鬃佑卩l(xiāng)黨,恂恂⑨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選自《論語》,有刪改)[注]①傅:師傅,老師。②天殺:天性刻薄、兇殘。③入:陷入,茍同。④出:顯露,顯示。⑤町畦:田界。⑥溺:馬尿。⑦巽:恭順。⑧筠豆:古代用于祭祀的兩種禮器。⑨恂恂:溫和恭順的樣子。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其知A適足B以知C人之過D而不知E其所以過F若然者G吾奈之H何?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則危吾國”中的“?!迸c成語“正襟危坐”中的“?!痹~義相同。B.伐,自夸,炫耀,與《屈原列傳》“平伐其功”中的“伐”詞義相同。C.“巽與之言”與“欲與亞父”(《鴻門宴》)兩句中的“與”詞義不同。D.有司,指有具體職務(wù)、做具體工作的官吏,也泛指官吏,這里指前者。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顏闔將要去做衛(wèi)靈公太子的師傅,便去請教蘧伯玉。蘧伯玉告訴他,他問得很好,要警惕,要謹慎,要端正自己的行為。B.蘧伯玉說,外表將就順從他而不能過分陷入,內(nèi)心調(diào)劑誘導他而不能有所顯露,外表過分將就順從和內(nèi)心調(diào)劑誘導太顯露都不好。C.蘧伯玉舉養(yǎng)虎者等例子來闡釋道理,蘧伯玉說虎喜歡喂養(yǎng)它的人,因為人們順從了虎的性子;虎傷害人,因為人們違逆了虎的性情。D.孔子認為要與可以談話的人談,不要與不可談話的人談,聰明的人不錯失人,也不白費言語;孔子在宗廟朝廷,謹慎而不善言辭。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2)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莫如之何也已矣。14.兩則材料都談?wù)摿嗽鯓哟颂幨?,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概述。(3分)10.DFG【解析】句意:他的智力剛夠得上知道別人的過錯,卻不知別人為什么犯這樣的過錯。像這種情況,我該怎么辦呢?“其知適足以知人之過”中“其知”是主語,“知人之過”的“知”是謂語,“人之過”是賓語,句子結(jié)構(gòu)完整,從“人之過”其后斷開,選D;“而不知其所以過”的結(jié)構(gòu)與“知人之過”一致,句意相對,中間不能斷開,從其后斷開,選F;“吾奈之何”中“吾”是主語,“奈之何”固定結(jié)構(gòu),句子完整,中間不能斷開,從其前斷開,選G。11.A【解析】A.錯誤。兩個“?!痹~義不同,意思分別是:危害/端正。句意:勢必要危害國家。/整理好衣服,端正地坐著。B.正確。句意:經(jīng)??湟约旱牟拍苋ビ|犯他,這就危險了。/屈平就夸耀自己的功勞和才能。C.正確。與,稱贊/給、給予。句意:謙恭贊許的話。/想獻給亞父。12.D【解析】D.“孔子在宗廟朝廷,謹慎而不善言辭”理解錯誤,根據(jù)原文材料二“孔子于鄉(xiāng)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可知,應(yīng)是“孔子在本土鄉(xiāng)里顯得溫和恭順,好像不善言辭一樣。他在宗廟朝廷,說話明白流暢,只是很謹慎”。13.(1)你不知道那螳螂嗎?奮力舉起雙臂去阻擋車輪,卻不知道自己(的力量)根本就不能勝任。(2)高興卻不分析,聽從卻不改正,這種人我就對他沒辦法了。【解析】(1)“怒”,奮力舉起;“當”,阻擋;“其”,代詞,自己。(2)“說”,通“悅”,高興;“繹”,分析;“如之何”,怎么辦,對待的辦法。14.①材料一認為待人處事要保持謹慎的態(tài)度,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應(yīng)該警惕和慎重,先端正自己的行為;②材料二認為要修養(yǎng)品格,端正待人,學會因地制宜和因人而異,注重采用適宜而不同的言行舉止和處事方法?!窘馕觥竣俨牧弦欢巍敖渲髦?,正女身也哉!”“戒之,慎之!積伐而美者以犯之,危矣”兩次談到“戒之,慎之”,可見,材料一認為待人處事要保持謹慎的態(tài)度,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應(yīng)該警惕和慎重;“正女身也哉”意思是要時刻端正你的行為!“積伐而美者以犯之,危矣”意思是經(jīng)??湟约旱牟拍苋ビ|犯他,這就危險了??梢姴牧弦贿€認為待人處事要先端正自己的行為。②材料二從孔子的話“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和曾子的話“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背矣。筠豆之事,則有司存”都可得出材料二認為待人處事要修養(yǎng)品格,端正待人,學會因地制宜和因人而異;根據(jù)材料二最后一段“孔子于鄉(xiāng)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即孔子在不同場合的言行可知,材料二還認為待人處事要注重采用適宜而不同的言行舉止和處事方法。參考譯文:材料一:顏闔將要去做衛(wèi)靈公太子的師傅,便去請教蘧伯玉說:“現(xiàn)在有一個人,他的天性很兇殘。如果不用法度去勸導他,勢必要危害國家;如果用法度去規(guī)勸他,勢必要危害到我自己。他的智力剛夠得上知道別人的過錯,卻不知別人為什么犯這樣的過錯。像這種情況,我該怎么辦呢?”蘧伯玉說:“你問得很好!要警惕啊,要謹慎啊,要端正你的行為!外表不如表現(xiàn)成將就順從的樣子,內(nèi)心不如抱著調(diào)劑的態(tài)度。雖然如此,這兩者仍免不了有災患。外表將就順從他而不能過分陷入,內(nèi)心調(diào)劑誘導他而不能有所顯露。外表過分將就順從他,難免招來墮落、毀滅、垮臺和失敗。內(nèi)心調(diào)劑誘導他太顯露,就會招致聲名之禍、妖孽之災。他如果像嬰兒那樣天真無知,你也姑且和他一樣像嬰兒那樣天真無知;他如果沒有界限的約束,你姑且也像他一樣沒有界限的約束;他如果放蕩不羈,你姑且也像他一樣放蕩不羈。這樣委婉地引導他,使他漸漸地達到無過失的境地?!澳悴恢滥求雴幔繆^力舉起雙臂去阻擋車輪,卻不知道自己(的力量)根本就不能勝任,這是它把自己的才能看得太了不起的緣故。要警惕啊,要謹慎?。〗?jīng)??湟约旱牟拍苋ビ|犯他,這就危險了。“你不知道那養(yǎng)虎的人嗎?他不敢拿活的小動物去喂養(yǎng),因為怕它在搏殺活物時引發(fā)它兇殘的天性;也不敢把整個小動物丟給它,因為怕它在撕裂的過程中激起殘忍的天性。要伺候著它的饑飽來喂食,疏導它的喜怒之情?;⑴c人不同類別,而虎卻喜歡喂養(yǎng)它的人,這是因為人們順從了虎的性子;之所以虎傷害人,那是因為人們違逆了虎的性情?!坝心菒垴R的人,用精美的竹筐盛馬糞,用珍貴的大蛤殼接馬尿。一旦有蚊虻叮咬在馬身上,那愛馬的人如若拍打不及時,馬就會怒氣沖天,咬斷勒口,掙斷轡頭,損壞胸絡(luò)。本意是愛馬而結(jié)果適得其反,這可以不謹慎嗎!”材料二:孔子說:“正言相告的話,能不聽從嗎?但聽后改正錯誤才可貴。謙恭贊許的話,聽了能不高興嗎?但聽后要分析才可貴。高興卻不分析,聽從卻不改正,這種人我就對他沒辦法了。”孔子說:“可以與他談話的人而不與他談,這是錯失了人;不可與他談話的人而與他談了,這是白費了言語。聰明的人既不錯失人,也不白費言語?!痹硬×耍暇醋尤ヌ酵?。曾子對他說:“鳥快死了,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說的話是善意的。君子所重視的事有三個方面:使自己容貌嚴肅,就可遠離粗暴懈怠;使自己神色端莊,就近于真誠可信;使自己言辭和順,就可遠離粗蠻無理。至于儀禮的具體事宜,自有主管人員去承擔?!笨鬃釉诒就拎l(xiāng)里顯得溫和恭順,好像不善言辭一樣。他在宗廟朝廷,說話明白流暢,只是很謹慎。河北省棗強中學2023-2024學年下學期高一年級3月檢測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孫韶字公禮。伯父河,字伯海,本姓俞氏,亦吳人也。孫策愛之,賜姓為孫,列之屬籍。后為將軍,屯京城。初,孫權(quán)殺吳郡太守盛憲,憲故孝廉媯覽、戴員亡匿山中,孫翊為丹楊,皆禮致之。覽為大都督督兵,員為郡丞。及翊遇害,河馳赴宛陵,責怒覽、員,以不能全權(quán),令使奸變得施。二人議曰:“伯海與將軍疏遠,而責我乃耳。討虜若來,吾屬無遺矣?!彼鞖⒑邮谷吮庇瓝P州刺史劉馥令住歷陽以丹楊應(yīng)之。會翊帳下徐元、孫高、傅嬰等殺覽、員。韶為邊將數(shù)十年,善養(yǎng)士卒,得其死力。常以警疆場遠斥候為務(wù),先知動靜而為之,備故鮮有負敗。青、徐、汝、沛頗來歸附,淮南濱江屯候皆徹兵遠徙,徐、泗、江、淮之地,不居者各數(shù)百里。自權(quán)西征,還都武昌,韶不進見者十馀年。權(quán)還建業(yè),乃得朝覲。權(quán)問青、徐諸屯要害,遠近人馬眾寡,魏將帥姓名,盡具識之,有問咸對。身長八尺,儀貌都雅。權(quán)歡悅曰:“吾久不見公禮,不圖進益乃爾?!奔宇I(lǐng)幽州牧、假節(jié)。赤烏四年卒。子越嗣,至右將軍。越兄楷武衛(wèi)大將軍、臨成侯,代越為京下督。楷弟異至領(lǐng)軍將軍,奕宗正卿,恢武陵太守。天璽元年,征楷為宮下鎮(zhèn)驃騎將軍。初,永安賊施但等劫皓弟謙,襲建業(yè),或白楷二端不即赴討者,皓數(shù)遣詰楷??;滩?,而卒被召,遂將妻子親兵數(shù)百人歸晉,晉以為車騎將軍,封丹楊侯。(節(jié)選自《三國志·吳書·宗室傳》)文本二韶年十七,收河馀眾,繕治京城,起樓櫓,脩器備以御敵。孫權(quán)聞亂,從椒丘還,引軍發(fā)吳,夜至京城下營,試攻驚之;兵皆乘城,傳檄備警,歡聲動地,頗射外人。權(quán)使曉諭,乃止。明日見韶,拜承列校尉,統(tǒng)河部曲,自置長吏,一如河舊。(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注]孫權(quán):三國時期孫吳開國皇帝、政治家、軍事統(tǒng)帥。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quán)繼之掌事。上書交好曹操,被漢廷任為討虜將軍、會稽太守。10.文中畫橫線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遂殺河A使人北迎B揚州C刺史劉馥D令住E歷陽F以G丹楊H應(yīng)之11.下列對文中畫橫線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善,指善于、擅長,與《庖丁解?!分小吧频抖刂钡摹吧啤币馑疾煌?。B.斥候,指偵察兵,與“?;莸饶际砍夂虬儆嗳司恪敝械摹俺夂颉币馑枷嗤.歡,指歡喜、喜樂,與《屈原列傳》中“奈何絕秦歡”的“歡”意思相同。D.引,指率領(lǐng),與《出師表》中“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的“引”意思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孫翊遇害,孫河飛馬疾赴宛陵,憤怒地指責媯覽、戴員,責備他們未能盡心職守,致使奸邪事變發(fā)生,媯覽、戴員于是合謀殺死孫河。B.孫權(quán)回到建業(yè),孫韶朝見孫權(quán),孫權(quán)問及青、徐地方各處軍營要害之處,遠近人馬布置多少,魏軍將領(lǐn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