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類詩歌完_第1頁
音樂類詩歌完_第2頁
音樂類詩歌完_第3頁
音樂類詩歌完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描寫音樂類《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元和十年,余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shù)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于江湖間。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綠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鈿頭云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緦忣}點撥】

1關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樂曲的意思。白居易還有《長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后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三者的名稱雖不同,其實并無嚴格區(qū)別。其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

【導讀突破口】敘事詩敘事詩是一種詩歌體裁,它用詩的形式刻畫人物,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通過寫人敘事來抒發(fā)情感,與小說戲劇相比,它的情節(jié)一般較為簡單。這種體裁,用詩的形式和體裁,又有故事、人物等小說的內容,而且情景交融,兼有抒情詩和小說的特點。這種詩情節(jié)完整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有濃厚的詩意,又有簡練的敘事,有層次清晰的生活場面?!緦ёx探究題組(一)】1.《琵琶行》是一首敘事詩,敘了什么事?

2.小序有什么作用?找出詩歌中和序呼應的地方。

3.分別用一句話概括各節(jié)詩的內容。【導讀提示】1.詩人謫居江州,月夜送客江邊,巧遇琵琶女之事。2.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經(jīng)過;概述琵琶女的身世;點明寫作動機;奠定全詩的感情基調:凄切傷懷。詩歌中和序呼應的地方:a.“明年秋…錚錚然有京都聲”→第一段

b.“問其人…轉徙于江湖間”→第二、三段c.“予出官二年…是夕始覺有遷謫意”→第四段3.江頭送客思管弦;江上聆聽琵琶曲;傾聽歌女苦身世;同病相憐傷遷謫;重聞琵琶濕青衫。.【導讀探究題組(二)】1.本詩通過敘事塑造了琵琶女和詩人自己這兩個形象。試比較他們的異同點。

2.說說這首詩歌的線索。

【導讀提示】1.共同點——同是天涯淪落人。同:A出自京城

;

異:

琵琶女:自言本是京城女/

詩人自己:

我從去年辭帝京

同:B才華出眾

;異:

琵琶女:名揚京都女藝人/

詩人自己:

才華橫溢大詩人

同:C

落魄失意

異:

琵琶女:年長色衰嫁商人/

詩人自己:犯顏直諫貶江州2.全詩以人物為線索,共有明暗兩條:一是以琵琶女的身世為線索,一是以詩人的感受為線索。然后兩線交織,匯合在“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一主題上。琵琶女的身世是一條明線,詩人的感受是一條暗線。明線從具體形象上反映主題,暗線則從事物本質上揭示主題。一個反映民間的變化,一個反映朝政的變化?!緦ёx探究題組(三)】1詩人運用了哪些手法來直接表現(xiàn)琵琶女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2說說琵琶女所演奏的樂曲有一個怎樣的發(fā)展變化過程,并指出樂曲高潮之所在。

3.第二段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結尾,有什么作用?【導讀提示】1運用了多種手法來直接表現(xiàn)音樂。第一種,用摹聲的手法。如“嘈嘈”“切切”等象聲詞和“間關”“幽咽”等雙聲詞。第二種,用比喻的手法。以聲喻聲,如用“急雨”之聲、“私語”之聲、“鶯語”之聲等;以形喻聲,如“銀瓶乍破”、“刀槍鳴”、“鐵騎突出”、“裂帛”等。第三種,直接描寫。如“未成曲調先有情”、“此時無聲勝有聲”等。2.詩人從寫琵琶女的調弦動作入手,用“未成曲調先有情”說明她此時已進入樂曲中的境界。然后分兩個階段寫她的演奏內容。開始演奏的大概是她根據(jù)當時的心緒選定的一支曲子,因為詩人從那“掩抑”的琴聲中聽出了愁苦和“平生不得志”的訴說。與此同時,詩人又描寫了她的演奏姿態(tài),從“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中看到了她技藝的嫻熟。接著寫她演奏琵琶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幺》,這原是一件難事,但詩人寫得很巧妙:他只寫了三個有代表性的樂段,并運用生動的比喻同時訴諸讀者的視覺和聽覺,使讀者在想象中親聆琵琶的美妙樂音和旋律的發(fā)展變化。第一樂段兼用比喻和摹聲分寫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錯進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聲,表現(xiàn)了急切而愉悅的情調。第二樂段用花底鶯語的間關之聲作比,再著一個“滑”字,使讀者覺察到旋律變得輕快流暢了;接著又逐漸緩慢下來,仿佛進入了半終止狀態(tài)——這“無聲”的音樂又使讀者去尋味“幽愁暗恨”,并期待著變化的到來。果然,第三樂段一開始就是“銀瓶乍破水漿迸”,這是高潮到來的信號;它發(fā)展得很快,接著就出現(xiàn)了“鐵騎突出刀槍鳴”的熱烈而緊張的場面。讀了這一段文字,掩卷沉思,會有“余音繞梁”之感!3.用悄寂無聲的環(huán)境來襯托演奏的效果,樂聲已停,然而余音饒梁,經(jīng)久不息,人們還久久沉醉在音樂創(chuàng)造的氛圍中。“悄無言”的寂靜,實則是充滿了感情的時刻,聽眾的忘情和如癡如醉的神情,從側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藝的高超絕妙?!就卣归喿x訓練】1.熟記下面關于描寫音樂的古詩詞名句。余音繞梁,三日不絕。(《列子?湯問》)

其曲彌高,其和彌寡。(戰(zhàn)國?宋玉)

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晉?陶淵明)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唐?李白)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唐?杜甫)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唐?錢起)

如怨如慕,如訴如泣,余音裊裊,不絕如縷。(宋?蘇軾)2.閱讀下面這首詩歌,比較它與《琵琶行》在思想內容和表現(xiàn)手法上的異同。夜聞歌者,時自京城謫潯陽宿于鄂州白居易夜泊鸚鵡洲,秋江月澄澈。鄰船有歌者,發(fā)調堪愁絕。歌罷繼以泣,泣聲通復咽。尋聲見其人,有婦顏如雪。獨倚帆檣立,娉婷十七八。夜淚似真珠,雙雙墮明月。借問誰家婦,歌泣何凄切?一問一沾襟,低眉終不說。

3閱讀下面這段描寫音樂的文字,回答下面的問題。王小玉(白妞)便啟朱唇,發(fā)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唱了十數(shù)句之后,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那知他于那極高的地方,尚能回環(huán)轉折。幾囀之后,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jié)節(jié)高起。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干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做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后,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shù)遍。從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細,那聲音漸漸的就聽不見了。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約有兩三分鐘之久,仿佛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fā)出。這一出之后,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這一聲飛起,即有無限聲音俱來并發(fā)。那彈弦子的亦全用輪指,忽大忽小,同他那聲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耳朵忙不過來,不曉得聽那一聲的為是。正在撩亂之際,忽聽霍然一聲,人弦俱寂。這時臺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jié)選自《明湖居聽書》(1)哪些句子寫的特別好?它抓住白妞說書的什么特點?用了什么修辭手法?(2)白妞在說書過程中聲音有哪些變化?

【參考答案2】思想內容:相同點:兩詩都反映的是歌女的悲慘命運,都寄予了作者對她們的深切同情。不同點:《夜》只是較客觀地敘述描繪,沒有具體交待歌女的身世;《琵》中不僅詳細地敘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而且也寫了詩人自身因坎坷遭遇而帶來的深切感受,反映社會現(xiàn)實更為廣闊。表現(xiàn)手法:相同點:都善用“秋月”渲染氣氛,兩詩的基調都是凄涼壓抑的。不同點:《琵》詳細描述了音樂的演奏過程,而《夜》只概括地寫出歌者的“愁絕”、“凄切”;《琵》對琵琶女外貌的描寫是概括性的,而《夜》對歌女的外貌描寫卻很細膩。【參考答案3】好的句子有:

a“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帖,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寫出聽小玉初唱時感受到的妙境,處處伏帖,處處暢快

b“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尖細高亢、剛勁有力

c“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婉轉回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