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鳥的詩句_第1頁
描寫鳥的詩句_第2頁
描寫鳥的詩句_第3頁
描寫鳥的詩句_第4頁
描寫鳥的詩句_第5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后可任意編輯和復(fù)制第第頁描寫鳥的詩句

描寫鳥的詩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原文: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釋文:

兩只黃鸝在柳枝上鳴叫,

一行白鷺在天空中飛行。

窗口可以觀察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

門口??恐鴱臇|吳萬里迢迢開來的船只。

(1),西嶺:西嶺雪山。

(2),千秋雪:指西嶺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

(3),泊:停靠。

(4),東吳:古時候吳國的領(lǐng)地。

(5),萬里船:不遠萬里開來的船只。

6,“絕句”是詩的名稱,并不直接表示詩的內(nèi)容。這種形式便于用來寫一景一物,抒發(fā)一瞬間的感受。詩人偶有所見,觸發(fā)了內(nèi)心的激情,信手把詩人自己的感受寫下來,一時不去擬題,便用詩的格律“絕句”作為題目。杜甫用這一形式寫了一組詩,共四首,用“絕句”為總題?!督^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是其中的一首。詩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種清爽輕松的情調(diào)氛圍。前兩句,以“黃”襯“翠”,以“白”襯“青”,顏色鮮亮,更托出早春的生氣初發(fā)的氣息。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行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按昂鲙X千秋雪”上兩句已點明,當(dāng)時正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這就給讀者一種潮濕的感受。末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當(dāng)時的簡單心情——說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zhàn)亂平定,交通恢復(fù),詩人睹物生情,惦念家鄉(xiāng)。

作品譯文

兩只黃鸝在柳枝上鳴叫,

一行白鷺在天空中飛行。

窗口可以觀察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

門口??恐鴱臇|吳萬里迢迢開來的船只。

1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武入朝,當(dāng)時由于“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zhèn)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dāng)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氣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

作品賞析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兩個黃鸝在鳴,這就有聲音了?!耙恍邪樕锨嗵臁保@就有一個行為、一個行動。一橫一縱,“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就綻開了一個特別明媚的自然景色。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那么接下來杜甫又講到“窗含西嶺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萬年累積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積雪的一個岷山?!伴T泊東吳萬里船”我的門口停著長萬里的船只。這樣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這個積雪的山頭來進入你的視野,送這個船到下游去。那么這個“萬里船”能夠通行,也說明這個“安史之亂”已經(jīng)進入了尾聲了,已經(jīng)接近要平定了,這個時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這條江上來來往往了。那么這么一首詩,它本身是特別有修飾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對仗的。從六朝開頭就有絕句,到了唐代以后絕句就形成了特別圓熟的一種藝術(shù),我們許多聞名的詩都用絕句。絕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對仗,或者四句前面兩句寫景對仗后面兩句抒情不對仗,或者是前面兩句不對仗后面兩句對仗,那么現(xiàn)在他這首詩四句都對仗,可以說是一首特別工整的、寫得特別仔細的一首詩。杜甫有一個寫詩的時候讓人“語不驚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這首詩千錘百煉。[2]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陽(今湖北襄樊),誕生于鞏縣(今屬河南),被今人譽為“詩圣”。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早年南游吳越,北游齊趙,因科場失利,未能考中進士。后入長安,過了十年困頓的生活,最終當(dāng)上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亂爆發(fā),為叛軍所俘,脫險后赴靈武見唐肅宗,被任命為左拾遺,又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后來棄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嚴武任成都府尹時,授杜甫檢校工部員外郎的官職。一年后嚴武去世,杜甫移居夔州。后來出三峽,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帶,最終死于舟中。杜甫歷經(jīng)盛衰離亂,飽受困難困苦,寫出了很多反映現(xiàn)實、憂國憂民的詩篇,詩作被稱為“詩史”;他集詩歌藝術(shù)之大成,是繼往開來的宏大現(xiàn)實主義詩人。[3]

漁歌子[yúgēzǐ]

《漁歌子》,詞牌名,此調(diào)最早見于唐朝詩人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后來李珣、孫光憲等詞人用過此調(diào)。

《漁歌子》,又名《漁歌曲》《漁父》《漁父樂》《漁夫辭》,原唐教坊曲名,后來人們依據(jù)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原為單調(diào)廿七字,四平韻。中間三言兩句,例用對偶。后來此調(diào)多用為雙調(diào)?!白印奔础扒保稘O歌子》即《漁歌曲》。

2

正文

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fēng)細雨不須歸。

詩意

在漂亮的西塞山前,幾只白鷺飛上天空。河邊粉紅色的桃花正在盛開,清亮見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鱖魚在游動。只見一位老翁頭戴青色的箬笠,身穿綠色的蓑衣,沐浴著斜風(fēng)細雨,沉醉在垂釣的歡快和漂亮的春景之中,久久不愿離去。

詞義解釋

1.漁歌子:原是曲調(diào)名,后來人們依據(jù)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

2.西塞山:在今湖北省黃石市西塞山區(qū)。

3.白鷺:一種水鳥,頭頸和腿都很長,羽毛白色。

4.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jié)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5.

箬笠:用竹葉、竹篾編的寬邊帽子,常作雨具,又稱斗笠。箬是一種竹子。

6.蓑衣:用茅草或是棕絲編織成的、披在身上的、用來遮風(fēng)擋雨的衣服。

7:鱖魚:江南魚類的一種,肉質(zhì)鮮美,非??煽?。

1.歸:在文中是指回朝廷,字面解釋為回。

2.不須:在文中指不需要

白話譯文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飛翔。嬌艷的桃花隨著流水漂去,水中玩耍的鱖魚又大又肥。江岸上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身披著綠色的蓑衣,坐在船上沐浴著斜風(fēng)細雨。他沉醉在垂釣的歡快和漂亮的春景之中,不愿回到那現(xiàn)實生活中去。

【唐】·魏承班《漁歌子·柳如眉》

柳如眉,云似發(fā),鮫綃霧縠籠香雪。夢魂驚,鐘漏歇,窗外曉鶯殘月。

幾多情,無處說,落花飛絮清明節(jié)。少年郎,簡單別,一去音書斷絕。

【唐】·李珣《漁歌子·荻花秋》

荻花秋,瀟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畫。碧煙中,明月下,小艇垂綸初罷。

水為鄉(xiāng),篷作舍,魚羹稻飯常餐也。酒盈杯,書滿架,名利不將心掛。

3

【五代】·李煜《漁歌子·浪花有意千重雪》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

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

【五代】·李煜《漁歌子·一棹春風(fēng)一葉舟》

一棹春風(fēng)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

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五代】·孫光憲《漁歌子·泛流螢》

泛流螢,明又滅。夜涼水冷東灣闊。風(fēng)浩浩,笛寥寥,萬頃金波清澈。杜若洲,香郁烈。一聲宿雁霜季節(jié)。經(jīng)霅水,過松江,盡屬儂家風(fēng)月。

【明】·劉基《漁歌子·釣得鳊魚不賣錢》

釣得鳊魚不賣錢,瓷甌引滿看青天。

芳樹下,夕陽邊,睡覺蘆花雪滿船。

【漁歌子】五首·張志和

(一)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雨不須歸。(二)

釣臺漁父褐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