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yī)學系統(tǒng)解剖學復習重點總結_第1頁
臨床醫(yī)學系統(tǒng)解剖學復習重點總結_第2頁
臨床醫(yī)學系統(tǒng)解剖學復習重點總結_第3頁
臨床醫(yī)學系統(tǒng)解剖學復習重點總結_第4頁
臨床醫(yī)學系統(tǒng)解剖學復習重點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系統(tǒng)解剖學重點

運動系統(tǒng)

人體的標準解剖學姿勢:身體直立,雙眼平視正前方,上肢下垂于軀干兩側,手掌向前,下肢并

攏,足尖向前。

1.骨(bone)的結構、骨的理化組成

正常人共有206塊骨:中軸骨(顱骨、軀干骨),四肢骨

骨的結構:

骨質substantiaossea:骨密質、骨松質

骨膜periosteum:纖維結締組織構成,內層(含有成骨細胞、破骨細胞),外層(致密,膠原纖

維傳入骨質附著)

骨髓bonemarrow:填充于骨髓腔和送質間隙,紅骨髓(造血),黃骨髓(脂肪組織,無造血功能,

可轉化紅骨髓)

甑軟骨epiphysialcartilaga:長骨兩端膨大,稱為甑,骨干與肺相連稱干甑端,幼年保留軟骨,

軟骨細胞分裂繁殖和骨化,長骨加長。

骨的理化:

有機質(骨膠原纖維和粘多糖蛋白)——彈性韌性

無機質(堿性磷酸鈣)一堅硬。

幼兒有:無=1:1(青枝狀骨折),成年有:無=3:7

2.脊柱的組成彎曲

脊柱組成:

椎骨24塊(頸椎cervicalvertebrae7^胸椎12、腰椎5)、舐骨1、尾骨1

椎骨vertebrea:1體1弓7突起----錐體vertebralbody,椎弓vertebralarch(錐體和椎弓

形成椎孔,連成椎管),棘突spinousprocess,橫突2,關節(jié)突4(上下關節(jié)突).

第一頸椎——寰椎atlas:無錐體、棘突、關節(jié)突

第二頸椎——樞椎axis:有齒突與寰椎相關節(jié)

第七頸椎——隆椎:棘突特別長.

胸椎thoracicvertebrae:有肋凹和橫突肋凹,棘突向后下,呈覆瓦狀排列

腰椎lumbervertebrae:錐體大,棘突板狀水平向

脊柱彎曲:

頸(后凸),胸(前凸),腰(后凸),舐(前凸)。

彎曲作用:維持重心穩(wěn)定,減輕震蕩及維持人體直立姿勢和保護腦

3.腦顱和面顱骨名稱,顱中窩的孔裂名稱

腦顱骨(8塊)

成對:顆骨2,頂骨2

不成對:額骨,蝶骨,篩骨,枕骨

面顱骨(15塊)

成對:上頜骨,額骨,顆骨,鼻骨,淚骨,下鼻甲

不成對:下頜骨,犁骨,舌骨

頸動脈溝前外側有眶上裂,后端的孔稱破裂孔

在蝶鞍兩側,由前內向后外依次為:圓孔,卵圓孔和棘孔

4.關節(jié)(articulation)的構成

關節(jié)的基本結構

關節(jié)面:

關節(jié)囊:纖維膜,滑膜

關節(jié)腔:

1

關節(jié)的輔助結構

韌帶:

關節(jié)內軟骨:關節(jié)盤,關節(jié)唇憲1政3Allrightsreserved

滑膜嬖,滑膜囊:

5.椎骨的連結

椎體間的連結

椎間盤intervertebraldiscs

相鄰兩個椎體間借纖維軟骨盤牢固地連結。盤的中央部分是柔軟而富有彈性的膠狀物質,稱髓核,

是胚胎時脊索的遺跡;盤的周圍部分,是多層纖維軟骨呈同心圓排列組成的纖維環(huán),富于堅韌性,限

制髓核向周圍膨出。如果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脫出,突入椎管或椎間孔,產(chǎn)生脊髓壓迫癥狀。

關節(jié):關節(jié)突關節(jié),寰樞關節(jié),寰枕關節(jié)

椎弓間的連結

韌帶(三長三短):

三長:前縱韌帶an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后縱韌帶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

棘上韌帶supraspinalligaments;

三短:黃韌帶yellowligament、棘間韌帶interspinalligaments^橫突間韌帶intertransverse

ligament

關節(jié)

關節(jié)突關節(jié)zygapophysialjoints

寰枕關節(jié)atlantooccipitaljoint

寰樞關節(jié)atlantoaxialjoint

6.五大關節(jié)(下頷關節(jié)、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酸關節(jié)、膝關節(jié))組成、形態(tài)特點和運動(及其運

動關節(jié)的主要肌和神經(jīng)支配)

(顆)下頜關節(jié)(temporomandibular)mandibularjoint:

組成:由下頜頭與潁骨的下頜窩和關節(jié)結節(jié)構成。

形態(tài)特點:關節(jié)囊松弛,其外側有外側韌帶(潁下頜韌帶)增強。囊內有關節(jié)盤,分關節(jié)腔為上

下兩個腔。

運動:屬聯(lián)合關節(jié),雙側同時運動,可使下頜骨上提,下降,前移,后退及側方運動。

主要?。阂Ъ?,顆肌,翼內肌,翼外肌

神經(jīng):三叉神經(jīng)分支一下頜神經(jīng)一咀嚼肌神經(jīng)

肩關節(jié)shoulderjoint

組成:由肱骨頭和肩胛骨的關節(jié)盂構成,關節(jié)盂的周圍鑲有關節(jié)唇,使關節(jié)窩略為加深。

形態(tài)特點:肩關節(jié)囊極為松弛,關節(jié)腔寬大,囊附著于關節(jié)盂的周圍和解剖頸。關節(jié)囊內有肱二

頭肌長頭腱通過,肩關節(jié)上方有連結喙突和肩峰的喙肩韌帶。此韌帶與喙突和肩峰共同構成喙肩弓,

防止肱骨頭向上脫位。

運動:肩關節(jié)是全身最靈活的關節(jié),可屈,伸,收,展,旋內,旋外及環(huán)轉運動。

主要?。盒卮蠹?/p>

神經(jīng):腋神經(jīng)(臂叢后束)

肘關節(jié)elbowjoint:

組成:一個復合關節(jié),由肱尺、肱樓、槎尺三個關節(jié)包在一個關節(jié)囊內形成。

形態(tài)特點:肘關節(jié)關節(jié)囊的纖維層在前后方薄弱,而兩側增厚形成側副韌帶。

運動:肱骨滑車與尺骨滑車切跡構成肱尺關節(jié),只能作屈伸運動;肱骨小頭和槎骨頭關節(jié)凹構成

肱槎關節(jié),運動受另兩關節(jié)的制約;尺骨的樓切跡與樓骨頭環(huán)狀關節(jié)面構成槎尺近側關節(jié),只能做旋

轉運動。

主要?。弘哦^肌,肱三頭肌,肱肌,肱樓肌

神經(jīng)支配:肌皮神經(jīng)(臂叢外側束)

2

髓關節(jié)hipjoint:

組成:由髓臼和股骨頭構成,為典型的杵臼關節(jié)。憲1政3AUrightsreserved

形態(tài)特點:頭大窩深關節(jié)囊厚而堅韌,股骨頸除后面的外側部之外都被包入囊中關節(jié)囊表面有韌

帶增強,囊內有股骨頭韌帶

運動:屈,伸,內收,外展,旋內,旋外和環(huán)轉運動,但幅度較肩關節(jié)小。

主要?。瑚姥 ㈤熃钅埣 ⑼未蠹?、臀中肌、臀小肌、梨狀肌

神經(jīng)支配:臀上神經(jīng)(舐叢),臀下神經(jīng)(舐叢)

膝關節(jié)kneejoint:

組成: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骸骨組成。

形態(tài)特點:膝關節(jié)的關節(jié)囊薄而松弛,附于各關節(jié)面的周緣,周圍有韌帶加固。囊的前壁有股四

頭肌腱,t賓骨和骸韌帶(起于骸骨下緣,止于脛骨粗隆)。囊的外側有索狀的腓側副韌帶,內側有脛

側副韌帶。關節(jié)腔內還有由滑膜襯覆的前交叉韌帶anteriorcruciateligament和后交叉韌帶

posteriorcruciateligament0在股骨內、外側踝與脛骨內、外側鐮的關節(jié)面之間,墊有兩塊由纖

維軟骨構成的內側半月板medialmeniscus和外側半月板lateralmeniscus

運動:膝關節(jié)主要作屈、伸運動,膝在半屈位時,小腿尚可作少許的旋轉運動

主要?。汗伤念^肌,縫匠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

神經(jīng)支配:股神經(jīng)(腰叢),坐骨神經(jīng)(舐叢).17塊?。盒狈郊?、背闊肌、豎脊肌、胸大肌、

肋間內外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胸鎖乳突肌、三角肌、膠二頭肌、肱三頭肌、

股四頭肌、臀大肌、小腿三頭?。ㄎ恢门c作用)。膈肌的位置與作用、形態(tài)結構以及裂孔名稱一通過

結構。重要的肌群(配布)與作用--肩部、雕部、臂前、后群、大腿前內、側群、小腿后、外側群

以及神經(jīng)支配等。

17塊肌

斜方肌trapezius:

位于項部和背上部的淺層,作用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攏;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肩

胛骨下降

背闊肌latissimusdorsi:

位于背下半部及胸的后外側,作用使肱骨內收,旋內和后伸

豎脊?。录。〆rectorspinae:

縱列于軀干的背面,脊柱兩側的溝內,使脊柱后伸和仰頭

胸大肌pectoralismajor:

覆蓋胸廓前壁的大部,呈扇形,寬而厚,作用是使肱骨內收

肋間外?。?/p>

位于各肋間隙的淺層,肌束斜向前下,收縮時,能提肋以助吸氣。

肋間內?。?/p>

位于肋間外肌的深面,肌束方向與肋間外肌相反,收縮時,可降肋以助呼氣。

腹夕卜斜肌obliquusexternusabdominis

為寬闊扁肌,位于腹前外側部的淺層,

腹內斜肌obliquusinternusabdominis

在腹外斜肌深面。

腹橫肌transversusabdominis

在腹內斜肌深面

腹直肌rectusabdominis憲1政3Allrightsreserved

位于腹前壁正中線的兩旁

三角肌deltoid

位于肩部,從前、夕卜、后3個方向包繞肩關節(jié)。全肌收縮時可使上臂外展;前部肌束收縮可協(xié)

助臂前屈及旋內;后部肌束收縮可協(xié)助臂后伸及旋外。

3

胸鎖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斜列于頸部兩側,大部分被頸闊肌覆蓋,作用是:一側肌收縮使頭向同側傾斜,臉轉向對側,兩

側同時收縮,頭后仰

股四頭肌quadricepsfemoris

是全身中體積最大的肌,有4個頭,即股直肌、股內側肌、股外側肌和股中間肌。作用:伸膝關

節(jié),其中股直肌有屈懿關節(jié)的作用

臀大肌gluteusmaximus

位于臀部淺層、大而肥厚,形成特有的臀部膨隆,覆蓋臀中肌下半部及其他小肌。作用是:使雕

關節(jié)后伸和外旋。下肢固定時,能伸直軀干,防止軀干前傾,以維持身體的平衡

肱二頭肌bicepsbrachii

肌腹為梭形,有長、短兩頭,兩頭在臂中部合為一個肌腹,此肌作用主要為屈肘關節(jié);當前臂處

于旋前位時,肱二頭肌能使前臂旋后

肱三頭肌tricepsbrachii

色于臂后部,其主要作用是伸肘關節(jié)

小腿三頭肌tricepssurae

它的兩個頭位于淺表,稱腓腸肌gastrocnemius,另一頭是位置較深的比目魚肌。3個頭會合,

在小腿的上部形成膨隆的小腿肚,向下續(xù)為人體最粗大的跟腱,止于跟骨。作用是:屈踝關節(jié)(跖屈)

和屈膝關節(jié)。在站立時,能固定踝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以防止身體向前傾斜。

膈肌diaphragm

位置:位于胸、腹腔之間,成為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頂。

形態(tài)結構:膈的外周是肌性部,而中央部分是腱膜。

作用:收縮時,膈穹窿下降,胸腔容積擴大,以助吸氣;松弛時,隔穹窿上升恢復原位,胸腔容

積減小,以助呼氣。膈與腹肌同時收縮,則能增加腹壓。

膈有3個裂孔:

主動脈裂孔,緊位于脊柱前方,通過主動脈和胸導管

食管裂孔,主動脈裂孔左前方,通過食管和迷走神經(jīng)

腔靜脈孔,食管裂孔右前方中心腱,通過下腔靜脈

重要的肌群(配布)與作用

臂肌的位置、起止點、作用及神經(jīng)支配

位置肌的名稱起點止點作用神經(jīng)支

酉己

淺層肱二頭肌長頭:肩胛骨盂上槎骨粗隆屈肘協(xié)助屈肩;當前臂肌皮神

結節(jié)處于旋前位時,能使前經(jīng)

短頭:肩胛骨喙突臂旋后

深層喙肱肌肩胛骨喙突肱骨中部屈肩及上臂內收

內側

肱肌肱骨下半前面尺骨粗隆屈肘

后肱三頭肌長頭:肩胛骨盂下尺骨鷹嘴伸肘槎神經(jīng)

群帖替后面的樓助肩關節(jié)后伸及內

夕吧裱經(jīng)溝外上及收(長頭)

項U琮K方的骨面

前臂肌的名稱、起止、作J用及神經(jīng)支配

位置肌的名稱起點止點作用神經(jīng)支配

刖第肱梯肌肱骨外上t果梯骨莖突屈肘槎神經(jīng)

臂層上方

4

前旋前圓肌肱骨內槎骨外側面中屈肘、前臂旋前正中神經(jīng)

上牌部

槎側腕屈肌前臂深第二掌骨底屈肘、屈腕、腕外

筋膜展

掌長肌掌腱膜屈腕、緊張掌腱膜

尺側腕屈肌豌豆骨屈腕、腕內收尺神經(jīng)

第二指淺屈肌肱骨內第2~5指的中屈肘、屈腕、屈掌正中神經(jīng)

層上鐮節(jié)指骨體的兩指關節(jié)和近側指

尺槎骨側間關節(jié)

前面

第三指深屈肌梯、尺骨上端第2~5指的遠屈腕,屈第2~5指正中神經(jīng)和尺

層的前面和骨節(jié)指骨底間關節(jié)、掌指關節(jié)神經(jīng)

拇長屈肌間膜拇指遠節(jié)指骨屈腕,屈拇指的掌正中神經(jīng)

底指和指間關節(jié)

第四旋前方肌尺骨遠側端樓骨遠端前臂旋前正中神經(jīng)

淺梯側腕長伸肱骨外上牌第2掌骨底背伸腕,腕外展梯神經(jīng)

層肌面

第掌骨底背

群梯側腕短伸3

肌面

指伸肌第2~5指的指伸肘,伸腕,伸指

背腱膜(中遠

節(jié)指骨底背

面)

小指伸肌小指指背腱膜伸小指

尺側腕伸肌第5掌骨底背伸腕,腕內收

深旋后肌肱骨外上醒梯骨前面上部前臂旋后,伸肘梯神經(jīng)

層和尺骨外側

緣的上部

拇長展肌樓、尺骨后面第一掌骨底外展拇指和手

拇短伸肌及骨間膜的拇指近節(jié)指骨伸拇指,助手外展

背面底

拇長伸肌拇指遠節(jié)指骨

示指伸肌示指的指背腱伸腕、伸食指掌指

膜關節(jié)及指間關節(jié)

大腿肌的名稱、起止、作用及神經(jīng)支配

位置肌的名起點止點作用神經(jīng)支配

刖縫匠肌骼前上棘脛骨上端的內屈髓關節(jié),屈膝關節(jié)股神經(jīng)

群側面使已屈的膝關節(jié)旋內

5

股四頭骼前下棘經(jīng)骸骨及骸韌伸膝,股直肌有屈懿

肌股骨粗線帶止于脛骨粗作用

內,外側唇,股隆

骨體的前面

內淺恥骨肌恥骨支和坐骨支股骨恥骨線主要使雕關節(jié)內收、股神經(jīng)及閉孔

側層長收肌前面股骨粗線大腿外旋神經(jīng)

群股薄肌脛骨上端內側閉孔神經(jīng)

深短收肌股骨粗線

層大收肌恥、坐骨支,坐股骨粗線、內上

骨結節(jié)牌及收肌結節(jié)

后股二頭長頭起于坐腓骨頭在屈膝時,可使小腿坐骨神經(jīng)

群肌骨結節(jié)旋外,伸一

短頭起于股

骨粗線

半腱肌坐骨結節(jié)脛骨上端內側屈膝,伸骸,使小腿

半膜肌脛骨內側鐮的旋內屈膝

后面

小小艮肌的名稱、起止、作用及神經(jīng)支配

位置肌的名稱起點止點作用神經(jīng)支

酉己

刖脛骨前肌脛腓骨上端和骨內側楔骨和第一跖背屈,足內翻腓深神

群間膜骨的足底面經(jīng)

蹲長伸肌蹲趾遠節(jié)趾骨底背屈,伸蹲指

趾長伸第2~5趾背腱背屈,伸第2~5趾

肌膜

(第三第5跖骨底

腓骨?。?/p>

外腓骨長肌腓骨外側面內側楔骨,第1跖骨背屈,足外翻腓淺神

側底經(jīng)

群腓骨短肌第5跖骨粗隆

淺腓腸肌股骨內、外側鐮會合成跟腱止于跟足外翻,跖屈維持足脛神經(jīng)

層后面骨結節(jié)橫弓

比目魚肌脛骨比目魚肌線屈膝,跖屈站立時固

和腓骨后面定膝踝關節(jié),防止身

體前傾

深胭肌股骨外側鐮的外脛骨比目魚肌線以屈膝及內旋小腿

層側份上的骨面

趾長屈肌脛腓骨后面及骨第2~5趾的遠節(jié)趾跖屈和屈第2~5趾

間膜骨底

蹲長屈肌第2~5趾的遠節(jié)趾跖屈和屈蹲趾

骨底

脛骨后肌舟骨粗隆,內、中跖屈及足內翻

間和外側楔骨

6

8.腹直肌鞘、腹股溝管

腹直肌鞘

腹外斜肌,腹內斜肌和腹橫肌的腱膜在腹直肌外側緣融合并包繞該肌形成腹直肌鞘

腹股溝管

腹外斜肌、腹內斜肌和腹橫?。ɑ螂炷ぃ┫虏垦馗构蓽享g帶內側半的上方,形成一管裂狀隙,

\

十二指腸以上為上消化道,空腸以下為下消化道

.口腔腺位置和導管開口

三大唾液腺:腮腺,下頜下腺,舌下腺

腮腺parotidgland:

位于外耳道前下方、咬肌后表面和下頜后窩。

腮腺管開口于平對上頜第2磨牙牙冠的頰粘膜上的腮腺管乳頭。

下頜下腺submandibulargland:

位于下頜骨下緣與二腹肌前、后腹所圍成的下頜下三角內。

下頜下腺管開口與舌下阜。

舌下腺sublingualgland:

位于口底粘膜深面。

舌下腺管開口于舌下阜和舌下嬖。

.食管三個狹窄

第1狹窄:食管起始處,距中切牙15cm

第2狹窄:食管與左主支氣管后方與其相交處,據(jù)中切牙25cm

第3狹窄:食管穿膈的食管裂孔處,據(jù)中切牙40cm

食管分三部

食管起始至胸骨頸靜脈切跡為頸部

頸靜脈切跡至食管裂孔為胸部

食管裂孔以下為腹部

11.牙teeth的形態(tài),構造,牙式

牙的形態(tài)

牙嵌于上下頜骨的牙槽內,是人體最堅硬的器官,具有咬切、撕裂、和磨碎食物以及輔助發(fā)音的

功能。牙分為牙冠、牙頸和牙根,牙根管和牙冠腔合稱為牙腔或牙髓腔。

牙的構造

牙由牙質、釉質、牙骨質、和牙髓組成。牙的中央的空腔稱為牙腔或牙髓腔。牙髓通過根尖孔與

牙槽相通。牙髓發(fā)炎,炎性滲出物壓迫神經(jīng)產(chǎn)生劇烈疼痛。

牙式

牙分為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

乳牙dueiduousteeth:

20個一乳中切牙I,乳側切牙n,乳尖牙m(xù),第一乳磨牙IV,第二乳磨牙V

恒牙permanentteeth:

32個一中切牙1,側切牙2,尖牙3,第一前磨牙4,第二前磨牙5,第一磨牙6,第二磨牙7,

第三磨牙8

舌乳頭:絲狀乳頭,菌狀乳頭,葉狀乳頭,輪廓乳頭

12、咽pharynx的分部、交通;胃stomach的形態(tài)、分部與位置;十二指腸分部

位置:漏斗狀肌性管道,顱底至C6下緣

咽的分部

咽以軟腭與會厭上緣為界,分為鼻咽、口咽、喉咽。

7

鼻咽nasopharynx

介于顱底和軟腭之間。經(jīng)鼻后孔與鼻腔相通。

經(jīng)咽鼓管咽口(pharyngealopeningofauditorytube)通向中耳的鼓室

口咽oropharynx

介于軟腭至會厭軟骨上緣平面之間,向前經(jīng)咽峽與口腔相通

喉咽laryngopharynx

位于會厭上緣至環(huán)狀軟骨下緣平面之間

向下與食管相續(xù),向前經(jīng)喉口與喉腔相通

胃的形態(tài)與分部

入口----賁門cardia,出口----幽門pylorus,上緣----胃小彎,下緣----胃大彎,

兩壁一前、后壁

分4部

賁門部cardiacpart,胃底fundusofstomach,胃體bodyofstomach,幽門部pyloricpart

胃的位置

大部位于——左季肋區(qū),小部分位于——腹上區(qū)。賁門位T11左側,幽門位L1右側

十二指腸分部

上部,降部,水平部,升部

空腸回腸比較:空腸:全長2/5,位于腹腔左上部,環(huán)狀裳及絨毛低而高而密;

回腸:全長3/5,位于腹腔右下部,環(huán)狀裳及絨毛低而疏

大腸分部:盲腸、闌尾、結腸、直腸和肛管

體表投影:臍與右骼前上棘連線的中、外1/3交點處

13.直腸rectum彎曲和構造

兩個生理彎曲:

直腸舐曲sacralflexureofrectum,直腸會陰曲perinealflexureofrectum

構造

直腸下段腸腔膨大為直腸壺腹ampullaofrectum。腔內常有由環(huán)行肌和粘膜形成的3個半月形

皺嬖,稱為直腸橫嬖或

14、肝liver的形態(tài)與位置

肝的形態(tài)。

肝呈不規(guī)則的楔形,活體呈紅褐色,質軟而脆。肝可分為上、下兩面,前、后、左、右4緣。肝

上面與膈相接,又稱膈面diaphragmaticsurface,肝下面朝向下后方,鄰接許多臟器,又稱臟面,

中部有一“H”形的溝,由左、右縱溝和中間的一條橫溝組成,橫溝為肝門,有肝固有A、V,肝門V,

肝左、右管,及淋巴管神經(jīng)

“H”形溝可將肝分為4葉:

左縱溝的左側為肝左葉,右縱溝的右側為肝右葉,橫溝的前方為方葉quadratelobe,橫溝的后

方為尾狀葉caudatelobe。

肝的位置

大部右季肋區(qū)和腹上區(qū)

小部左季肋區(qū)

15.輸膽管道組成和膽汁排出途徑

膽囊gallbladder

長梨形,40?60ml

膽囊底,膽囊體,膽囊頸,膽囊管。

肝外膽道

肝左管、肝右管、肝總管、膽囊、膽囊管、膽總管

8

膽汁排除途徑

由肝臟分泌膽汁,肝左、右管一肝總管一膽囊管一膽囊儲存一膽囊管一膽總管一十二指腸(開口

于大乳頭)

胰的位置:胃的后方,腹后壁,平腰椎1?2。分為胰頭、胰體、胰尾

胰管和膽總管匯合成肝胰壺腹開口于十二指腸大乳頭

6.鼻旁竇名稱、位置及開口部位

鼻旁竇paranasalsinuses(又稱副鼻竇,位于同名的顱骨內)

額竇,

開口于中鼻道

篩竇,

前篩竇,開口于中鼻道

中篩竇,開口于中鼻道

后篩竇,開口于上鼻道

蝶竇,

開口于蝶篩隱窩

上頜竇,

開口于中鼻道

17.喉larynx的構成、軟骨及喉腔

喉的構成

由喉軟骨借連結構成支架,附有后肌,內襯黏膜而成。

喉軟骨:包括甲狀軟骨,環(huán)狀軟骨,會厭軟骨(不成對:);杓狀軟骨(成對):

不成對:甲狀軟骨,環(huán)狀軟骨,會厭軟骨

甲狀軟骨thyroidcartilage:左右軟骨板融合,前凸形成前角,上端凸向體表形成喉結laryngeal

prominence

環(huán)狀軟骨:由后方的環(huán)狀軟骨板和前方的環(huán)狀軟骨弓構成,環(huán)狀軟骨弓平對C6。

會厭軟骨:會厭軟骨被黏膜覆蓋構成會厭epiglottis

成對:杓狀軟骨

杓狀軟骨:由底向前伸出的突起,有聲韌帶附著,稱聲帶突。

喉腔laryngealcavity

由喉軟骨、韌帶和纖維膜、喉肌和喉黏膜圍成的官腔。

構成:前庭嬖和聲嬖將其分為三腔:前庭嬖以上為喉前庭,前庭嬖和聲嬖之間為喉中間腔,聲嬖

以下為聲門下腔。(聲門裂是喉腔最狹窄的部分)

18.左右支氣管、左右肺的區(qū)別

支氣管bronchi

左主支氣管leftprincipalbronchi:細而長,較傾斜

右主支氣管reight:短而粗,較陡直

肺lung

右肺較粗短,左肺較狹長

右肺被水平裂和斜裂分為上、中、下三葉;左肺被斜裂分為上、下頁

19.壁胸膜分部,胸膜腔概念、縱膈的概念與分部

胸膜pieura

壁胸膜parietalpleura

肋胸膜

膈胸膜

縱隔胸膜

胸膜頂

9

胸膜腔pleuralcavity

臟胸膜與壁胸膜在肺根處互相移行,共同存在的潛在性密閉腔隙

縱隔mediastinum

是左右縱隔胸膜間的全部器官、結構與結締組織的總稱

20.腎的形態(tài)、構造、位置和被膜

腎kidney

腎的形態(tài)

腎是成對的實質性器官,形似蠶豆,左右個一。正常人的腎表面光滑,質地柔軟,呈紅褐色。腎

具有前、后兩面,上、下兩端、內、外側兩緣

腎的構造

腎實質由腎皮質renalcortex和腎髓質renalmedulla兩部分構成,腎髓質位于腎皮質的深部,

色淡紅,含有許多小管道。腎髓質是由15?20個腎錐體renalpyramids組成,皮質延伸至腎錐體之

間的部分稱腎柱renalcolumns,腎生成的尿液由此孔流入腎小盞minorrenalcalices內,2~3個

腎小盞合成一個膜管狀結構,即腎大盞majorrenalcalices,他們彼此匯合成前后扁平的漏斗樣囊

狀結構為腎盂renalpelvis

腎的位置:

腎位于脊柱的兩側,腹膜后間隙內。

左腎:T11下緣?L2下緣,第12肋斜過左腎后方中部。

右腎:T12上緣?L3上緣,第12肋過右腎后方上部(比左腎低半個椎體)

腎的被膜

腎的表面有3層被膜,自內向外分別為纖維囊fibrouscapsule,脂肪囊(腎床)adipose?,

腎筋膜renalfascia

21.輸尿管分部和狹窄

輸尿管ureter

腹部、盆部、壁內部

輸尿管狹窄

腎盂與輸尿管移行處,輸尿管與骼血管交叉處,輸尿管的膀胱壁內段

22.膀胱urinarybladder形態(tài)分部、位置關系。

形態(tài):

膀胱空虛時呈三棱錐體形

膀胱三角trigoneofbladder在膀胱底的內面,兩輸尿管口與尿道內口之間的三角形區(qū)域,由

于缺少粘膜下層,粘膜與肌層緊密相連,無論在膀胱充盈或空虛時,都保持平滑狀,不形成皺嬖。

分部

分為尖、體、底和頸4部分。膀胱尖apexofbladder端朝向前上。底部呈三角形,朝向后下,

稱膀胱底fundusofbladdero尖與底之間的大部分稱膀胱體bodyofbladder。膀胱的最下部,稱

膀胱頸neckofbladder,其下端有尿道內口通尿道。

位置

成人的膀胱位于小骨盆的前部,前方為恥骨聯(lián)合,后方:男性為直腸、精囊腺、輸精管壺腹

女性:子宮和陰道

膀胱空虛時,膀胱尖不超過恥骨聯(lián)合上緣。膀胱充盈時,膀胱尖即上升至恥骨聯(lián)合以上,這時腹

前壁折向膀胱的腹膜也隨之上移,使膀胱的前下壁直接與腹前壁相貼。新生兒膀胱的位置比成人的高,

大部分位于腹腔內。

23.生殖器組成

生殖系統(tǒng)genitalsystem包括生殖腺、輸送管道、附屬腺、外生殖器

包括男性生殖系統(tǒng)和女性生殖系統(tǒng),具有產(chǎn)生生殖細胞、繁殖后代和分泌性激素等功能。一般都

由4個部分組成:

10

①產(chǎn)生生殖細胞和性激素的生殖腺;]

②輸送生殖細胞的輸送管道(女性的子宮和陰道又是孕育和娩出胎兒的由官);內生殖器

③生殖管道的附屬腺(男性為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女性為前庭對泉);

④外生殖器。

24.射精管合成,男尿道分部狹窄及彎曲

射精管ejaculatoryduct

由輸精管的末端與精囊的排泄管匯合成,長約2cm,向前下方穿過前列腺實質,開口于尿道前列

腺部

男性尿道m(xù)aleurethra分部狹窄及彎曲

男性尿道依據(jù)其行程分為前列腺部prostaticpart、膜部membranouspart和海綿體部cavernous

part3部。臨床上常將前列腺部和膜部合稱為后尿道posteriorurethra,將海綿體部稱為前尿道

anteriorurethra。

男性尿道行徑中管徑粗細不等,有3處狹窄(尿道內口、膜部和尿道外口)、3處擴大(前列腺部、

尿道球部和尿道舟狀窩)和2個彎曲(恥骨下彎和恥骨前彎)。

25,輸卵管uterinetube分部

輸卵管由內側向外側分為4部:(背大標題)

輸卵管子宮部:uterinepart為位于子宮壁內的一段,管徑最細,以輸卵管子宮口通子宮腔;

輸卵管峽:isthmusofuterinetube短而狹窄,壁較厚,輸卵管結扎術常在此進行;

輸卵管壺腹:ampullaofuterine較粗而長,壁薄而管腔較大,血供較豐富,約占輸卵管全長的

外側2/3,為精卵會合、受精部位。若受精卵未能移入子宮,而在輸卵管內發(fā)育,即為宮外孕;

輸卵管漏斗:infundibulumofuterinetube為輸卵管末端膨大的部分。漏斗末端的中央有輸卵

管腹腔口,開口于腹膜腔。卵巢排出的卵即由此進入輸卵管。

26.子宮uterus形態(tài)、位置、固定裝置林憲政Allrightsreserved

子宮的形態(tài)

成人的子宮猶如前后稍扁、倒置的梨形,長約7?8cm,最寬直徑約4cm,厚約2?3cm。子宮自上

而下分為底、體、頸3部。

子宮的位置

子宮位于盆腔的中央,在膀胱與直腸之間,下接陰道,兩側有輸卵管和卵巢。當膀胱空虛時,成

年女性子宮呈輕度的前傾前屈位。

子宮的固定裝置

子宮借韌帶,陰道,尿生殖膈及盆底肌保持其正常位置。

子宮的韌帶有:子宮闊韌帶。子宮圓韌帶。子宮主韌帶和子宮舐韌帶。

27.腹膜peritoneum與臟器關系三種類型

根據(jù)臟器被腹膜覆蓋范圍的大小不同,可分為3類,即腹膜內位器官、腹膜間位器官和腹膜外位

器官。

1.腹膜內位器官

是指器官全部突向腹膜腔,各面均被腹膜所覆蓋的器官,如胃、十二指腸上部、空腸、回腸、盲

腸、闌尾、橫結腸、乙狀結腸、脾、卵巢、輸卵管等。

2.腹膜間位器官

是指大部分被腹膜覆蓋,僅少部分未被腹膜覆蓋的器官,如肝、膽囊、升結腸、降結腸、直腸上

段、子宮、充盈的膀胱等。

3.腹膜外位器官

是指僅一面被腹膜覆蓋,其余面均不覆蓋腹膜的器官,如十二指腸降部和下部、直腸中下部、胰、

腎、腎上腺、輸尿管、空虛的膀胱等。

脈管系統(tǒng)

11

心臟位置、形態(tài)、各腔結構、傳導系、血管、心包。

心的位置

位于胸腔的中縱隔內,約2/3在身體正中線的左側,1/3在正中線的右側,前平對胸骨體和第2?

6肋軟骨,后平對5?8胸椎,兩側緊貼胸膜腔和肺,上有出入心的大血管,下有膈

心的外形

一底(心底cardiacbase),一尖(心尖cardiacapex),兩面(前面為胸肋面,下面為膈面),

三緣(左、右、下緣),四溝(冠狀溝coronarysulcus,房間溝interatrialgroove,前室間溝anterior

interventriculargroove,后室間溝posteriorinterventriculargroove,)

心腔結構

右心房rightatrium:是心腔中最靠右側的部分。3入口,1出口,卵圓窩ovalfossa

右心室rightventricle:位于右心房的左前下方,為心腔最靠前的部分。入口(右房室口,三

尖瓣復合體tricuspidcomplex)、流入道、流出道、出口(肺動脈瓣pulmonaryvalve)

左心房leftatrium:左心耳leftauricle(左心耳覆蓋于肺動脈干根部左側及冠狀溝前部,因

其與二尖瓣鄰近,故為心外科最常用的手術入路之一),4入口(左右上下肺靜脈口)、1出口(左心房

前下部有左房室口)

左心室leftventricle:位于右心室的左后下方。入口(二尖瓣復合體mitralcomplex),流入

道(竇部),流出道(主動脈前庭aorticvestibule),出口(主動脈口aorticorifice,主動脈瓣

aorticvalve)

傳導系

心傳導系位于心壁內,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細胞所組成,包括竇房結sinoatrialnode、結間束、

房室結atrioventricularnode、房室束atrioventricularbundle>左右束支left/rightbundle

branch以及Purkinje纖維網(wǎng)。其功能是產(chǎn)生并傳導沖動,起搏或控制心的節(jié)律性活動,使心房肌和

心室肌的收縮互相協(xié)調。

血管

動脈

右冠狀動脈Rightcoronaryartery:右冠狀動脈發(fā)生阻塞,可發(fā)生后壁心肌梗塞和房室傳導阻

塞。

左冠狀動脈leftcoronaryartery:前室間支、旋支circumflexbranch

靜脈

冠狀竇coronarysinus:①心大靜脈;②心中靜脈;③心小靜脈。

心前靜脈,心最小靜脈

心包pericardium

是包裹心及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的錐形囊,包括外層的纖維心包和內層的漿膜心包兩部分

心包橫竇:升主動脈和肺主動脈的后方與覆蓋左心房前壁和上腔靜脈前部的臟層之間

29、人體各部動脈分支(大支)、腹主動脈臟支、腹腔干分支與分布

肺動脈pulmonarytrunk

左肺動脈,右肺動脈

動脈韌帶arterialligament,是胚胎時期動脈導管閉鎖后的遺跡。

主動脈Aorta

是體循環(huán)的主干

循環(huán)路徑:左心室leftventricle-*升主動脈ascendingaorta-主動脈弓aortaarch->胸主

動脈thoracicaorta-*腹主動脈abdominalaorta-*左、右骼總動脈leftandrightcommoniliac

一骼內動脈&骼外動脈

主動脈弓凸側由右向左依次為:頭臂干brachiocephalictrunk、左頸總動脈leftcommoncarotid

artery和左鎖骨下動脈leftsubclavianartery

12

腹主動脈臟支

成對臟支有腎上腺中動脈、腎動脈、睪丸動脈(男性)或卵巢動脈(女性);

不成對臟支有腹腔干、腸系膜上動脈和腸系膜下動脈。

(1)腹腔干celiactrunk為一粗短動脈干,在主動脈裂孔稍下方起自腹主動脈前壁,迅即分為胃

左動脈、肝總動脈和脾動脈。①胃左動脈leftgastricartery:向左上方走行,至胃賁門附近轉向

右,沿胃小彎走行于小網(wǎng)膜兩層之間,沿途分支至食管腹段、賁門和胃小彎附近的胃壁;②肝總動脈

commonhepaticartery:沿胰頭上緣行向右前方,至十二指腸上部的上緣進入肝十二指腸韌帶,分

為肝固有動脈和胃十二指腸動脈,分支分布于肝、膽囊、胰頭、十二指腸和胃;③脾動脈splenic

artery:沿胰上緣蜿蜒左行至脾門,除分為數(shù)條脾支入脾外,還分支至胰體和胰尾、胃和大網(wǎng)膜。

(2)腸系膜上動脈superiormesentericartery

(3)腸系膜下動脈inferiormesentericartery

掌淺弓:尺A末端和繞動脈掌淺支吻合而成

掌深弓:繞動脈末端和尺A的掌深支吻合而成。

30.人體各部淺靜脈,(上肢、下肢)和注入部位

上肢淺靜脈:

頭靜脈cephalicvein、貴要靜脈basilicvein分別起于手背靜脈網(wǎng)的橫側和尺側,向上沿前臂兩

側上行;經(jīng)自外下斜向內上的肘正中靜脈mediancubitalvein構成吻合,而相互交通。此后,兩者繼

續(xù)上行分別注入腋靜脈(或鎖骨下靜脈)和肱靜脈(或腋靜脈)。最終注入鎖骨下靜脈。

下肢淺靜脈

在跖骨遠端皮下相互吻合形成足背靜脈弓,其兩端沿足內、外側緣上行,分別匯成大、小隱靜脈。

1)大隱靜脈greatsaphenousvein是全身最長的淺靜脈,起自足背靜脈弓的內側端,經(jīng)內踝前方,

沿小腿內側、大腿內側轉至大腿前面上行,于恥骨結節(jié)下外方3?4cm處,穿過大腿闊筋膜注入股靜脈。

2)小隱靜脈smallsaphenousvein起自足背靜脈弓的外側端,經(jīng)外踝后方,沿小腿后面上行,

至胴窩下角處穿深筋膜,注入胴靜脈。

31.門靜脈的組成,屬支,門腔靜脈吻合途徑。

肝門靜脈系

由肝門靜脈及其屬支所組成。

肝門靜脈hepaticportalvein的屬支主要有腸系膜上靜脈superiormesentericvein、腸系膜

下靜脈inferiormesentericvein、脾靜脈splenicvein、胃左靜脈、胃右靜脈、膽囊靜脈和附臍

靜脈。

肝門靜脈由腸系膜上靜脈和脾靜脈在胰頭和胰體交界處匯合。

肝門靜脈系與上、下腔靜脈系之間存在著豐富的吻合:

(1)通過食管靜脈叢形成肝門靜脈與上腔靜脈之間的吻合;

(2)通過直腸靜脈叢形成肝門靜脈與下腔靜脈之間的吻合;

(3)通過臍周靜脈網(wǎng)形成肝門靜脈與上、下腔靜脈之間的吻合。

32、人胸導管收集淋巴范圍

胸導管thoracicduct

直接收納:左頸干,左鎖骨下干,左支氣管縱隔干

經(jīng)乳糜池:腸干,左右腰干

書后習題

匯入右心房的靜脈為下腔靜脈、上腔靜脈、冠狀竇;左心房的5個開口左右上下肺靜脈、二尖瓣

開口

1、主動脈弓自右向左的分支為頭臂干、左頸部總動脈、左鎖骨下A

2、心傳導系統(tǒng)包括竇房結、房室結、房室傳導束、左右束支、普肯也纖維

3、淋巴系統(tǒng)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淋巴組織。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結,脾,胸腺。

4、胸導管收集的淋巴干包括左右腰干、腸干、左支氣管縱膈干、左鎖骨下干、左頸干

13

5、淋巴管道包括:毛細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導管

1、參與心底構成的有:左心房,右心房

2、左心室流入道與流出道的分界為:二尖瓣前瓣

3、心的正常起搏點位:竇房結

4、淋巴管:DA.是均勻一致的管道,結構與靜脈相似。B.均與血管伴行

C.數(shù)目多余動脈,少于靜脈D.有大量瓣膜E,遍布全身

5、淋巴結:A.凹側稱為門,是淋巴輸入管進入處B.多沿血管排列,群居于身體較隱蔽

處C.凸側與淋巴輸入管相連D.輸入管與輸出管數(shù)量相等E.功能是濾過淋巴

6、胸導管:A.由左右腰干涸左右腸干匯合而成B.起始部位于腹主動脈前方和膈腳之間

C.經(jīng)主動脈裂孔入胸腔,沿脊柱左前方上行D.行于胸主動脈后方E.收集下半身與左上半身淋

感官系統(tǒng)

眼球壁各層組成特點、分部、作用

眼球壁由外向內可分為纖維膜、血管膜和視網(wǎng)膜3層。

(-)纖維膜(外膜):包括1.角膜2.鞏膜

(二)血管膜(中膜):包括1虹膜2睫狀體3脈絡膜

(三)視網(wǎng)膜retina(內膜)

盲部:虹膜部,睫狀體部

視部:脈絡膜部

分部:由三層神經(jīng)細胞組成:最外層是緊鄰色素上皮的感光細胞--一視錐和視桿細胞;中層為雙

極細胞,將來自感光細胞的神經(jīng)沖動傳導至最內層的神經(jīng)節(jié)細胞。節(jié)細胞的軸突向神經(jīng)盤處集中,穿

過脈絡膜和鞏膜后構成視神經(jīng)。

眼球內容物:晶狀體、玻璃體、房水

眼屈光系統(tǒng):角膜,晶狀體、玻璃體、房水

眼副器:眼瞼、結膜、淚器、眼球外肌

34、眼的房水a(chǎn)queoushumor循環(huán)

循環(huán)途徑:房水(睫狀體)一眼球后房一瞳孔一眼球前房一虹膜角膜角一鞏膜靜脈竇一眼靜脈

35.眼外肌名稱、作用及神經(jīng)支配

眼球夕卜肌extraocularmuscles

配布在眼球周圍,均為骨骼肌,共7條(記住肌肉名稱)

上瞼提肌levatorpalpebraesuperior止于上瞼,提上瞼、開大眼裂,動眼神經(jīng)

上直肌rectussuperior使瞳孔轉向上內方,動眼神經(jīng)

下直肌rectusinferior使瞳孔轉向下內方,動眼神經(jīng)

內直肌rectusmedials使瞳孔轉向內側,動眼神經(jīng)

外直肌rectuslateralis使瞳孔轉向外側,展神經(jīng)

上斜肌obliquussuperior使瞳孔轉向下外方,滑車神經(jīng)

下斜肌obliquusinferior使瞳孔轉向上外方,動眼神經(jīng)

36.鼓室的六壁與聽小骨的名稱

鼓室的壁

上壁,鼓室蓋壁,是分隔鼓室與顱中窩的薄骨板。

下壁,頸靜脈壁,是分隔鼓室與頸靜脈窩的薄層骨板。

前壁,頸動脈壁,即頸動脈管的后壁,其上方有咽鼓管的開口。

后壁,乳突壁,其上部有大而不規(guī)則的乳突竇開口。

外側壁,鼓膜壁,大部分由鼓膜構成。鼓膜tympanicmembrane,位于外耳道與鼓室之間,外側

面向前、向下、向外傾斜,其前下方有一三角形反光區(qū),稱光錐,中耳的一些病變會導致光錐改變或

消失。

14

內側壁,也稱迷路壁,即內耳前庭部的外側壁。

聽小骨:

錘骨malleus、砧骨uncus和鐐骨stapes。

骨迷路:耳蝸,前庭,骨半規(guī)管

膜迷路:橢圓囊和球囊、蝸管膜、半規(guī)管

37.前庭蝸器感受器名稱林1憲2政3Alirightsreserved

橢圓囊斑和球囊斑:位覺感受器,能感受頭部靜止的位置及直線加速或減速運動的刺激。

壺腹崎:位覺感受器,能感受旋轉運動的刺激。

螺旋器(Corti器):聽覺感受器

神經(jīng)系統(tǒng)

38.9大神經(jīng)主要作用(隔神經(jīng)、正中神經(jīng)、尺神經(jīng)、模神經(jīng)、肌皮神經(jīng)、腋神經(jīng)、股神經(jīng)、閉

孔神經(jīng)、坐骨神經(jīng))

名稱起源分布作用

膈神經(jīng)頸叢運動纖維一膈??;感覺纖維一胸膜、心包、部分腹膜

(C3-5)

腋神經(jīng)肌支一三角肌、小圓肌;皮支一肩、臂外側上部皮膚

(C5、6)叢

肌皮神肌支一臂前群肌;皮支一前臂外側皮膚

經(jīng)叢

(C5?夕

7)側束

正中神臂叢肌支一除肱槎肌、尺側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側半的前臂屈肌,除拇收

經(jīng)內、肌的魚際肌,第1、2蚓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