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高考復習:散文訓練林語堂散文_第1頁
2023屆高考復習:散文訓練林語堂散文_第2頁
2023屆高考復習:散文訓練林語堂散文_第3頁
2023屆高考復習:散文訓練林語堂散文_第4頁
2023屆高考復習:散文訓練林語堂散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散文專題訓練?一林語堂散文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秋天的況味

林語堂

秋天的黃昏,一人獨坐在沙發(fā)上抽煙,看煙頭白灰之下露出紅光,微微透露出暖氣,

心頭的情緒便跟著那藍煙繚繞而上,一樣的輕松,一樣的自由。不轉(zhuǎn)眼,繚煙變成縷縷的

細絲,慢慢不見了,而那霎時,心上的情緒也跟著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講那時的情

緒,而只講那時的情緒的況味。待要再劃一根洋火,再點起那已點過三四次的雪茄,卻因

白灰已積得太多而點不著,乃輕輕一彈,煙灰靜悄悄的落在銅沖上,其靜寂如同我此時用

毛筆寫在紙上一樣,一點的聲息也沒有。于是再點起來,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霧,香氣撲鼻,

宛如偎紅倚翠溫香在抱的情調(diào)。于是想到煙,想到這煙一股溫煦的熱氣,想到室中繚繞暗

淡的煙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這時才憶起,向來詩文上秋的含義,并不是這樣的,使人聯(lián)想的是黃殺、是凄涼、是

秋扇、是紅葉、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確有另一意味,沒有春天的陽氣勃勃,也沒有夏

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愛的是秋林古氣磅礴氣象。有人以老

氣橫秋罵人,可見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時中,我于秋是有偏愛的,所以不妨說

說。

秋是代表成熟,對于春天之明媚嬌艷,夏日的茂密濃深,都是過來人,不足為奇了。

所以其色淡,葉多黃,有古色蒼蘢之概,不單以蔥翠爭榮了。這是我所謂秋天的意味。大

概我所愛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時暄氣初消,月正圓,蟹正肥,桂花皎潔,也未陷入凜

烈蕭瑟氣態(tài),這是最值得賞樂的,那時的溫和,如我煙上的紅灰,只是一股熏熱的溫香罷

了?;蛉缥娜艘褦[脫下筆驚人的格調(diào),而漸趨純熟練達,宏毅堅實,其文讀來有深長意味。

這就是莊子所謂“正得秋而萬寶成”結實的意義。在人生上最享樂的就是這一類的事。比

如酒以醇以老為佳。煙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遠勝于香煙,因其味較和。倘是燒得

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紅光炙發(fā),有無窮的意味。鴉片吾不知,然看見人在煙燈上

燒,聽那微微嘩剝的聲音,也覺得有一種詩意。

大概凡是古老、她熟、熏黃、熟練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樣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

鍋在烘爐上用慢火燉豬肉時所發(fā)出的鍋中徐吟的聲調(diào),使我感到同看人燒大煙一樣的興味。

或如一本用過二十年而尚未破爛的字典,或是一張用了半世的書桌,或如看見街上一熏黑

了老氣橫秋的招牌,或是看見書法大家蒼勁雄渾的筆跡,都令人有相同的快樂。

人生世上如歲月之有四時,必須要經(jīng)過這純熟時期,如女人發(fā)育健全遭遇安順的,亦

必有一時徐娘半老的風韻,為二八佳人所不及者。使我最佩服的是鄧肯的佳句:“世人只會

吟詠春天與戀愛,真無道理。須知秋天的景色,更華麗,更恢奇,而秋天的快樂有萬倍的

雄壯、驚奇、都麗。我真可憐那些婦女識見偏狹,使她們錯過愛之秋天的宏大的贈賜?!比?/p>

鄧肯者,可謂識趣之人。

1.下列對散文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此文開端寫秋卻從毫不相關的“抽煙”起筆,體現(xiàn)了林氏閑談體散文“隨興而起”的特點,

足見其悠游的心境,以“煙”之暖牽引出秋之況味。

B.作者的情緒隨著煙氣的升騰而輕松自在,隨著煙氣的消失而消沉,人幻化為煙氣,出離

現(xiàn)實生活,進入另一審美的精神世界,謂之“出神”。

C.這篇文章的筆調(diào)是閑適的,由平淡而逐漸純厚,從沉靜而閑適的遐想中過渡到秋天的意

味,從靜態(tài)的寧靜中感到一種渾厚奔涌的秋天的氣質(zhì)。

D.同是寫秋,《故都的秋》善于借助典型物象來表現(xiàn)秋之意味,而《秋天的況味》不是借

助典型物象,而是借助聯(lián)想和比喻來表達對秋的感悟。

2.概括作者筆下秋天獨特的味道,并做簡要分析。

3.有人認為本文重在寫秋景,有人認為本文重在寫人生。你贊同哪種看法?請結合文章內(nèi)

容說明你的理由。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清算月亮

林語堂

左派文人反對風月的文章,竟“把月亮一筆勾銷因此我必須為月亮辯護。我生怕的

是,如果中國人全部失去了欣賞月亮與夏日清風的能力,那么中國之為國也必將變得更為

狹小、粗劣與物質(zhì)主義了?,F(xiàn)在竟有人把看中秋月與吃月餅,認為是“封建的”與“反革

命的”,由于月餅是中國的,所以也便是舊式的,而與一個女學生去吃瑞士的巧克力牛奶糖,

卻是“進步的”與“革命的”,因巧克力糖來自西方。讓他們?nèi)コ郧煽肆μ前?,這些聰明的

青年人。他們可以不去理,但是月光卻要照在他們身上,并且繼續(xù)不斷地照著他們,靜寂

無聲,不圖自衛(wèi),終有一天它會得到他們的心。除非他們確是迷失了靈魂!

因此想把月亮清算,不能像那些青年作家想得那樣容易。陶淵明、蘇東坡、李白、杜

甫雖為左傾分子所不容,也不能就把他們一筆勾銷。左傾分子稱之曰"毒”,但是只要中國

一日忠于自己,忠于它自己的天賦才智,那么陶淵明與蘇東坡就一日不會被人勾銷。據(jù)我

所知道的,那些左傾分子,就連陶淵明或蘇東坡的詩也沒有讀過。他們說這些作家是“封

建的”“有閑階級”“不面對現(xiàn)實的”士大夫。陶淵明歌日:“采菊東籬下”,“雞鳴桑樹顛

蘇東坡歌日:“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果也封建至極矣!江上清風與山頭明月只屬

資本家有閑階級所有乎?唯有資本家之雞方立于桑顛上乎?雄雞桑樹果不屬于“現(xiàn)實”之

世界乎?事實是如此的,陶淵明與蘇東坡已經(jīng)進一步,不再去談大眾平民——他們自己已

經(jīng)變成平民,思想行動與農(nóng)夫同感。

因此,不能把月亮一筆勾銷。還是讓我們把月亮這問題,去一勞永逸地勾銷了吧。中

國的詩文與浪漫人物,和月亮全有連帶關系。這派浪漫人物,西方尚未之聞。

中國的浪漫人物與西方的浪漫人物不同。西方的浪漫人物表示一種強烈沖動的情感,

中國的浪漫人物則表示一種恬淡幽靜的狀態(tài),不過他們是把內(nèi)在的熱烈情緒隱藏起來。中

文名之為風雅,意思含有藝術化的培養(yǎng),對詩歌的喜好,暢達無憂的人品,不貪錢財?shù)男?/p>

理,喜愛交游朋友,憎厭官場?!陡∩洝返淖髡呱驈团c他的朋友,在蕭爽樓中就是最合

風雅的人。沈復描寫他的朋友如下:

蕭爽樓友朋之間,有禁止四事:第一,談論他人之升官晉爵;第二,閑談訴訟與時事;

第三,討論科舉之八股文章;第四,賭博。凡有犯此一條者,得罰酒五斤。但尚有四事不

禁止:寬宏、浪漫、自由不拘和安靜。

這些朋友們都耽于詩賦、繪畫、飲酒,但不行之過度,并且喜歡郊游談話。他們最喜

歡在月下小酌晚餐。他們雖然貧窮,不以錯過為懷,但都是快樂的,并沒有去做資本家的

走狗。中國的浪漫人物對于財勢,向來都感到強烈的厭惡,他們飽經(jīng)世態(tài)炎涼,就連一個

勢利的和尚也不齒的。

但是這種中國歷史中的浪漫人物在國家危急之時,都是勇敢不屈出名的好漢。蘇東坡、

白居易、袁枚、鄭板橋(那個怪才子),還有袁中郎——不一而同的,他們遺留下來史跡,

比滿口仁義的孔教徒要清白得多。他們執(zhí)政為縣吏之時,乃是人民的真正''父母",離任之

時,農(nóng)民夾道跪,感激涕零?!昂?,你寫的歌女詩賦如此之多,而人民詩賦則如此之少!”

一個標榜孔教的人嘲笑著白居易這樣說。在表面上看來,孔教徒關心于人民的福利,但是

白居易為官清廉,孔教之徒則并不如此。十七世紀著名的批評家金圣嘆、袁枚、鄭板橋,

犯有瀆君之罪名。但是不能忍受貧民之被壓迫者乃為金氏,當朝廷征收苛捐之時,鼓動農(nóng)

民造反與他的朋友在孔廟相對而哭者亦為金氏,是以終于就義就死。協(xié)助貧民反抗朝廷者

為金氏,而非之“侮君之罪”置他于死地為高官。那個高官的靈魂征收苛捐,得以安然,

皇帝死后之靈魂,亦得安然。不論在什么時候,我喜愛月亮而憎惡這種偽裝憂國的孔教徒。

文本二:

文學革命以后,既以說話行文,自然要演出以閑談說理筆調(diào)一派,在談話之中夾入閑

情及個人思感,此即吾所謂個人筆調(diào)。但吾不大與時人同意,唯有西洋祖宗才算祖宗,唯

有哈爾濱小品才算小品。于是此小品文遺緒之問題便發(fā)生了。中國古文中雖少好散文,卻

也有不少個人筆調(diào)之著作。若用另眼搜集,倒也有趣。在提倡小品文筆調(diào)時,不應專談西

洋散文,也須尋出中國祖宗來,此文體才會生根。其搜集標準,亦不盡以古時所謂小品為

標準(如柳宗元之諷喻小品《三戒》等),而當先以文筆之閑散自在,有閑談意味為準。如

屠隆《冥寥子游》一類,與十八世紀之Sterne相同,敘事夾入閑情,說理不妨抒懷,便悲

涕與笑聲齊作,憂憤與幽逸和鳴。總之,我所要搜集的理想散文,乃得語言自然節(jié)奏之散

文,如在風雨之夕圍爐談天,善拉扯,帶情感,亦莊亦諧,深入淺出,如與高僧談禪,如

與名士談心,似連貫而未嘗有痕跡,似散漫而未嘗無伏線,欲罷不能,欲刪不得,讀其文

如聞其聲,聽其語如見其人。此量吾所謂理想散文。

(有刪改)

[注]林語堂(1895-1976),中國現(xiàn)代著名學者、文學家、翻譯家。他兼通中西文化,擅長幽

默散文。文本一、二均選自他的散文集《給思想一個高度》。

4.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必須為月亮辯護”的原因,是擔心中國人如果缺少浪漫情懷,中國社會將變得更為

物質(zhì)和粗劣。

B.月亮是中國詩文中常見的經(jīng)典意象,既有自然之美,又與人民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并

不是專供“有閑階級”欣賞的風雅之物。

C.作者用對比的寫法指出中西方浪漫人物的情感差異。西方的浪漫人物情感強烈沖動,中

國的浪漫人物情感則恬淡幽靜,不強烈。

D.作者《論幽默》一文指出幽默廣義上包括一切使人發(fā)笑的文字,狹義上與諷刺、揶揄有

別。本文幽默中有酸辣諷刺、無情揶揄。

5.下列與文本有關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文本一引用陶淵明、蘇軾的名句并進行連續(xù)追問,是要指出兩人在遠離官場后已經(jīng)成為

大眾平民,所寫詩歌與平民無異。

B.沈復《浮生六記》記載了與友交往“四禁止”和“四不禁止”,說明中國浪漫之土淡泊名利,

清高自守,追求個性自由。

C.白居易、袁枚、金圣嘆等人詩文中所反映的清廉為官、挺身為民的行為令人敬佩,而“孔

教徒”口頭上假裝憂國憂民,令人憤慨。

D.屠隆《冥寥子游》將敘事、說理和抒情自然融為一體,悲涕與笑聲齊作,憂憤與幽逸和

鳴,是古代最佳小品文。

6.作者以“清算月亮”為題,有何深意?請簡要分析。

7.如欲以“林語堂散文的,個人筆調(diào)”,為題寫一篇文學短評,請結合文本,列出評論要點。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悼劉和珍楊德群女士

林語堂

今日是星期日,稍得閑暇,很想拿起筆來,寫我這三天內(nèi)心里的沉痛,但只不知從何

說起。因為三天以來,每日總是昏頭昏腦的,表面上奔走辦公,少有靜默之暇,思索一下,

但是暗地里已覺得是經(jīng)過我有生以來最哀慟的一種經(jīng)驗;或者一部分是因為我覺得劉楊二

女士之死,是在我們最痛恨之敵人手下,是代表我們死的,一部分是因為我暗中已感覺亡

國之隱痛,女士為亡國遭難,自秋瑾以來,這回算是第一次,而一部分是因為自我到女師

大教書及辦事以來,劉女士是我最熟識而最佩服嘉許的學生之一(楊女士雖比較不深知,

也記得見過幾回面),合此種種理由使我覺得二女士之死不盡像單純的本校的損失,而像是

個人的損失。

三月十八日即她死的早晨八時許,我還得了劉女士的電話,以學生自治會名義請我準

停課一天,因為她說恐怕開會須十一時才能開成,此后又恐怕還有游行,下午一時大家趕

不回來。我知道愛國運動,女子師范大學的學生素來是最熱烈參加的,并非一般思想茅塞

之女界所可比,而且此回國民大會,納為對外,絕無危險,自應照準,還告訴她以后凡有

請停課事件,請從早接洽,以便通知教員,不知道這就是同她說話的末一次了。到下午二

時我因要開會到校,一聞耗即刻同許季弗[即許壽裳(1883—1948年),字季弗,浙江紹興

人,教育家]先生到國務院,而進門開棺頭一個已是劉女士之尸身,計前后相距不過三數(shù)小

時。閉目一想,聲影猶存,早晨她熱心國事的神情猶可涌現(xiàn)吾想象間,但是她已經(jīng)棄我們

而長逝了。

劉女士是全校同學欽愛的領袖,因為她的為人之和順,及對于校事之熱心,是全校同

學異口同聲所稱贊的。功課上面,是很用功,是很想自求進益的一個人,看見她的筆記的

人大都可以贊同,而且關于公益事宜尤其是克己耐苦,能干有為,足稱為中國新女子而無

愧。我本知她是很有希望的一個人才,但是還不十分知道底細,到許季弟先生對我詳述,

才知道她是十分精干辦事靈敏的女子。上回女師大被章劉毀殘,之所以能堅持抵抗,百折

不撓而有今日者,實一大部分是劉女士之功,可稱為全學革命之領袖。處我們現(xiàn)今昏天黑

地,國亡無日,政治社會思想都須根本改造的時期,這種熱心有為,能為女權運動領袖的

才干,是何等的稀少,何等的寶貴!

記得有一天很冰冷的晚上,到十時,劉女士才獨自一人提了一個極大的皮箱來我家里。

這是兩月前女師大演劇的第二天,是為還借用的衣服來的。因為到各家去分還,所以跑到

這里來已經(jīng)時候很晚而十分疲倦了,但是她還是說“不累”,仍舊滿面笑容的談到前夜演劇

的情況,個人的勁勞,好像全不在心上。我方明白女師大之所以能有奮斗到底的成績,是

因為有這種人才。

在我的書桌上,有一本劉女士的英文作文簿,是她死的前一日交來的,一直到現(xiàn)在總

是不忍翻開看。今天毅然打開看,最后一篇的題目是:"SocialLifeintheCoIIegen,

后記Mar,16,1926,就是她死前二天做的。劉女士總是懊惱自己的英文程度太差,以前曠

課太多,其實一看她的英文倒是很流暢通順的。這一篇文中有很多可以引起我們感嘆之語,

很可以使我們知道她求學的心切,及上回因受摧殘而曠學是如何逼不得已之事。里頭有一

段說(盡依原文,未改只字):[篇幅所限,以下三段英文原文刪去,只保留本文作者的漢

語譯文---編者注]

(“人常說,學生時期為最快樂之日,但是我不敢贊同。我相信世上永無快樂之日,而

學生時期,亦多紛擾?!逼┤缥嵝?,北京女子師范大學,自從我進校以來即永未見寧日。我

不敢回憶我在校過去的生活?!艾F(xiàn)吾校已比較安靜,我正預備稱心求學。但是又風聞新教育

總長馬君武氏又正在陰圖擾亂教育界。若今日之安寧,我們又不能享受了。啊,這是何等

可怕!”)

從這一篇中就可知道劉女士求學的熱心及她受章士釗摧殘的困苦感覺。同時也可以看

見她對于政治的識見,遠在一般喪家狗之文妖與名流之上。本學期創(chuàng)辦英文自修室,她就

很高興的來預備努力研究,屢次來問我如何可以進步英文。我所說應買的書如Ox-ford

PocketDictionary,她都很快就買來,果真如她所預料,自章士釗馬君武再講整頓學風,

“若今日之安寧情況,我們又不能享受了。啊,這是何等可怕

楊女士我雖然不深知,不能夠詳細表述,總也是女師大革命先烈之一。我希望有女師

大同學能把她的生活較詳細地敘述出來。

劉楊二女士之死,同她們一生一樣,是死于與亡國官僚瘟國大夫奮斗之下,為全國女

革命之先烈。所以她們的死,于我們雖然不甘心,總是死的光榮,因此覺得她們雖然死得

可惜,卻也死的可愛。我們于傷心淚下之余,應以此自慰,并繼續(xù)她們的工作。總不應在

這亡國時期過一種糊涂生活。

一九二六,三,廿一日。(二女士被難后之第三日)

(《剪拂集?大荒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年版,有刪改)

8.本文與《記念劉和珍君》是同一時期、針對同一事件的兩篇紀念性文章,作者在文中流

露出的思想情感與《記念劉和珍君》有哪些異同?

9.本文與《記念劉和珍君》從寫法上有哪些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答案:

1.D”而《秋天的況味》不是借助典型物象”錯誤。本文也借助典型物象的,如又老又醇

的酒,溫香的雪茄,用過二十年的爛字典、用過半世紀的書桌、一塊老氣橫秋的招牌,甚

至一只熏黑的陶鍋在烘爐上用慢火燉豬肉時所發(fā)出的徐吟的聲調(diào)等。

2.①成熟。不再追求亮麗的色澤、華美的外表,色淡多黃,古色蒼蘢,顯得寧靜而沉穩(wěn)。

②溫和。不過于濃烈與驚艷,色澤清淡,味道溫醇,意味淡遠深長。③厚重。有一種歷經(jīng)

歲月沉淀后的古老、純熟的韻味。

3.我認為重在寫人生。理由:①本文名為寫秋,實則在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