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移動第一課時高二地理湘教版(2024)選擇性必修一_第1頁
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移動第一課時高二地理湘教版(2024)選擇性必修一_第2頁
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移動第一課時高二地理湘教版(2024)選擇性必修一_第3頁
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移動第一課時高二地理湘教版(2024)選擇性必修一_第4頁
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移動第一課時高二地理湘教版(2024)選擇性必修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Formationandmovementofairpressurebeltandwindbelt第三章大氣的運動

課標解讀運用示意圖,說明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并分析氣壓帶、風帶對氣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氣候對自然地理景觀形成的影響。【課標呈現】1.運用示意圖,說明氣壓帶的形成與分布特征。2.運用示意圖,說明風帶的形成與分布特征。3.運用等壓線分布圖和實例、說明海陸分布對氣壓帶、風帶的影響?!緦W習目標】

核心素養(yǎng)【區(qū)域認知】運用示意圖,識別著名氣壓中心分布,理解亞洲季風環(huán)流的形成原因,以及季風環(huán)流對區(qū)域自然環(huán)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揪C合思維】運用示意圖,說明大氣水平運動的狀況,判斷氣壓帶和風帶、季風環(huán)流的分布及成因,提升地理綜合思維能力?!镜乩韺嵺`力】通過小組合作探究,運用所學的風、氣壓帶和風帶、季風環(huán)流等原理解決發(fā)生在大氣環(huán)境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救说貐f(xié)調觀】結合具體案例,對大氣環(huán)境中出現的一些實際問題進行探究,培養(yǎng)科學精神,樹立正確的人地協(xié)調觀。探究-日本的氫氣球炸彈Columbusflagshipship1942年秋,日本軍事氣象學家提出了用氫氣球把炸彈輸送到美國去的建議。日本官方采用了這一建議,利用氫氣球炸彈越過太平洋到達美國,引起美國西部森林大火。開始,美國不知道“火源”從何而來,經過氣象部門的研究后發(fā)現真相。為什么日本的氫氣球炸彈能夠越過太平洋成功引起美國的森林火災?目錄|CONTENTS01-大氣的水平運動01-horizontalmovementoftheatmosphere02-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分布02-formationanddistributionofairpressurezoneandwindzone03-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移動與季風環(huán)流03-seasonalmovementofbarotropiczoneandwindzoneandmonsooncirculation大氣的水平運動HorizontalmotionoftheatmosphereO1熱力環(huán)流ABC地面高空1000hpa800hpa600hpa受熱冷卻冷卻低低高高高低01-風的形成水平氣壓梯度力水平氣壓梯度力:促使大氣由高壓區(qū)流向低壓區(qū)的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單位距離內的氣壓差氣壓梯度:10101008100610041002(百帕)水平氣壓梯度力與氣壓梯度成正比垂直等壓線、指向低壓線越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風力越大方向:大?。禾攸c:現實中存在這樣的風嗎?01-風的形成結果: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平行考慮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地轉偏向力方向:垂直于風向,偏向:北右南左大小:緯度越高,偏轉越大(30-45°)特點:只改變方向,不改變大小現實中存在這樣的風嗎?01-風的形成存在于高空中(北半球為例)近地面高空500498496494492490488486484地轉偏向力水平氣壓梯度力風向01-風的形成結果:在三個力作用下,風向最終與等壓線斜交考慮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現實中存在這樣的風嗎?摩擦力方向:與風向相反大?。号c下墊面狀況有關例如:陸地>海洋山區(qū)>平原等特點:既改變風向又改變大小摩擦力越大風速越小01-風的形成存在于近地面高空近地面10201016101210081004地轉偏向力水平氣壓梯度力風向摩擦力01-風的形成高空近地面10241020101610121008地轉偏向力水平氣壓梯度力風向摩擦力560556552548544地面風和高空風01-風的形成風向:甲地西北風乙地東南風風速:甲地大于乙地風向的判斷:①定氣壓梯度力。過該點做等壓線的切線,垂直于切線,由高壓指向低壓畫出等壓梯度力。②定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根據地轉偏向規(guī)律畫出實際風向。風速的判斷:哪里等壓線密集(梯度力大),哪里風速就大。@圖3-5北半球某地同一水平面上氣壓分布說出圖3-5中①②③④四處,風力最大的是哪一處,再歸納等壓線分布疏密與風力大小的關系,并繪出風力最大處的風向。活動探究-氣壓分布讀圖3-5、圖3-6,完成相關任務。Readfigure3-5andfigure3-6tocompleterelevanttasks.答案:②處風力最大,等壓線越密集,風力越大。@圖3-6北半球某地海平面氣壓分布圖3-6中A、B、C、D四處,風力最大的是哪一處?繪出該處的風向?;顒犹骄?氣壓分布讀圖3-5、圖3-6,完成相關任務。Readfigure3-5andfigure3-6tocompleterelevanttasks.InFigure3-6,a,B,CandD,whichisthemostwindyplace?Drawthewinddirectionthere.答案:C處風力最大。01-風的形成作用力方向大小對風的影響風速風向水平氣壓梯度力始終與等壓線垂直,由高壓指向低壓等壓線越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風速越大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地轉偏向力始終與風向垂直隨緯度升高而增大不影響風速北半球風向右偏,南半球風向左偏摩擦力始終與風向相反下墊面越粗糙,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使風速減小與其他兩個力共同作用,使風向斜穿等壓線01-風的形成風向的呈現方式

(2022年1月浙江高考真題)下圖為某地近地面等壓線圖,圖中箭頭表示甲地風向及受力情況。完成下面小題。

15.表示摩擦力的箭頭是()A.a B.b C.c D.d隨堂鞏固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分布FormationanddistributionofpressurezoneandwindzoneO201-大氣環(huán)流及其影響地球上大范圍、有規(guī)律的大氣運動,稱為大氣環(huán)流大氣環(huán)流把熱量和水汽從某一地區(qū)輸送到其他地區(qū),調節(jié)了高低緯度之間、海陸之間的水熱分布,對各地的天氣和氣候具有重要影響我們通過假設一系列條件,由簡單到復雜逐步得出大氣運動狀況。(1)情景一①太陽直射赤道(不移動);②地表性質均一;

③地球不自轉。氣壓帶、風帶的形成熱冷單圈環(huán)流Unicycliccirculation思考:赤道與極地間的閉合環(huán)流能否維持?不能。因為地球不是靜止的,地球的表面也不是均勻的,單圈環(huán)流是不存在的。(2)情景二:假設地表物質均勻、太陽直射赤道,以北半球為例考慮地球自轉(地轉偏向力)。赤道30°N赤道受熱,空氣膨脹上升,形成低壓高空氣流北上右轉成西南風30度附近偏轉成西風不再北上并在此堆積氣壓帶、風帶的形成60°60°30°0°30°60°60°30°0°30°下沉上升近地面形成高壓低緯環(huán)流近地面右轉形成東北風被迫下沉02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分布30°N副熱帶高壓帶0°赤道低氣壓帶到北緯30度上空偏轉成西風,氣流無法北上在此堆積高空北上氣流右偏成西南風赤道受熱,空氣膨脹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壓近地面氣流右偏成東北風北緯30度形成高壓被迫下沉遇熱抬升低緯、中緯和高緯環(huán)流組成三圈環(huán)流,南北半球各有一個。氣壓帶、風帶的形成60°60°30°0°30°60°60°30°0°30°下沉上升低緯環(huán)流下沉爬升90°N60°N30°N極地受冷空氣收縮下沉形成高壓近地面向低緯形成東北風與北緯30度北上氣流在此相遇被迫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壓高空氣流一支北上一支南下高緯環(huán)流(2)情景二:假設地表物質均勻、太陽直射赤道,以北半球為例考慮地球自轉(地轉偏向力)。中緯環(huán)流02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分布90°N60°N被迫下沉遇冷下沉30°N極地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被迫抬升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講解三圈環(huán)流的形成過程0°90°N60°N30°N赤道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東北信風帶盛行西風帶極地高氣壓帶極地東風帶副極地低氣壓帶極鋒七個氣壓帶六個風帶圖極地高氣壓帶極地東風盛行西風東北信風東南信風盛行西風極地東風極地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赤道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60°60°30°0°30°60°60°30°0°30°90°90°下沉下沉下沉下沉上升爬升爬升極鋒極鋒冷空氣下沉極地高氣壓帶90°N南南赤道北副熱帶高氣壓帶30°N熱空氣上升赤道低氣壓帶赤道南北演示一遍讓理解更清晰演示一遍讓理解更清晰規(guī)律60°60°30°0°30°60°60°30°0°30°赤道低壓帶副熱帶高壓帶副熱帶高壓帶副極地低壓帶副極地低壓帶極地高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東北信風盛行西風極地東風(東北風)東南信風盛行西風極地東風(東南風)找規(guī)律、巧記憶(西南風)(東南風)(西北風)(東北風)氣壓帶、風帶南北對稱,相間分布高低氣壓帶相間分布同一半球信風帶風向與極地東風帶一樣,與西風帶風向相反風帶整體北撇南捺三圈環(huán)流涉及的知識點較多,而且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為突破這個難點,經緯設計了下圖所示的知識整理圖。讀圖,完成相關任務。(

)氣壓帶(

)氣壓帶(

)氣壓帶赤道低氣壓帶(

)風帶(

)風帶東北信風帶(

)氣壓()氣壓(

)氣壓低氣壓東北風(

)風(

)風90°60°30°0°受熱膨脹上升堆積(

)暖而輕氣流爬升到冷而重氣流之上,形成(

)氣流冷卻收縮(

)(

)環(huán)流(

)環(huán)流(

)環(huán)流近地面高空(1)結合課文關于三圈環(huán)流的描述,將圖中內容填寫完整。極地高副極地低副熱帶高盛行西極地東高高低東北西南下沉下沉上升高緯中緯低緯活動北半球三圈環(huán)流知識整理北半球三圈環(huán)流知識整理三圈環(huán)流涉及的知識點較多,而且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為突破這個難點,經緯設計了下圖所示的知識整理圖。讀圖,完成相關任務。(

)氣壓帶(

)氣壓帶(

)氣壓帶赤道低氣壓帶(

)風帶(

)風帶東北信風帶(

)氣壓()氣壓(

)氣壓低氣壓東北風(

)風(

)風90°60°30°0°受熱膨脹上升堆積(

)暖而輕氣流爬升到冷而重氣流之上,形成(

)氣流冷卻收縮(

)(

)環(huán)流(

)環(huán)流(

)環(huán)流近地面高空(1)結合課文關于三圈環(huán)流的描述,將圖中內容填寫完整。極地高副極地低副熱帶高盛行西極地東高高低東北西南下沉下沉上升高緯中緯低緯活動北半球三圈環(huán)流知識整理北半球三圈環(huán)流知識整理1)氣流運動方向低壓帶:氣流上升高壓帶:氣流下沉風帶:北撇南捺氣壓帶、風帶的特點極地高氣壓帶極地東風盛行西風東北信風東南信風盛行西風極地東風極地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赤道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60°60°30°0°30°60°60°30°0°30°90°90°下沉下沉下沉上升爬升爬升極鋒極鋒下沉2)氣壓帶、風帶成因熱力原因:由于冷熱原因導致氣流上升或下沉動力原因:由于其他原因導致空氣被迫上升或下沉風帶都在氣壓梯度、地轉偏向力、摩擦力作用下形成的。赤道低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氣壓帶、風帶的特點極地高氣壓帶極地東風盛行西風東北信風東南信風盛行西風極地東風極地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赤道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60°60°30°0°30°60°60°30°0°30°90°90°下沉下沉下沉上升爬升爬升極鋒極鋒下沉3)氣壓帶、風帶性質(溫度與濕度)溫度取決于緯度:低緯炎熱,中緯溫暖,高緯寒冷氣壓帶、風帶的特點極地高氣壓帶極地東風盛行西風東北信風東南信風盛行西風極地東風極地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赤道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60°60°30°0°30°60°60°30°0°30°90°90°下沉下沉下沉上升爬升爬升極鋒極鋒下沉高氣壓帶空氣下沉,水汽受熱難以凝結,氣候比較干燥。

空氣下沉高氣壓地面低氣壓帶空氣上升,水汽冷卻容易凝結,氣候比較濕潤。空氣上升低氣壓地面風從高緯吹向低緯,水汽受熱難以凝結,氣候比較干燥。30°N赤道風從低緯吹向高緯,水汽冷卻容易凝結,氣候比較濕潤。

60°N30°N氣壓帶、風帶的特點極地高氣壓帶極地東風盛行西風東北信風東南信風盛行西風極地東風極地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赤道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60°60°30°0°30°60°60°30°0°30°90°90°下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