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jīng)濟學(xué)課后習(xí)題答案_第1頁
西方經(jīng)濟學(xué)課后習(xí)題答案_第2頁
西方經(jīng)濟學(xué)課后習(xí)題答案_第3頁
西方經(jīng)濟學(xué)課后習(xí)題答案_第4頁
西方經(jīng)濟學(xué)課后習(xí)題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西方經(jīng)濟學(xué)部分章后習(xí)題參考答案

第一章

二、單項選擇

1.C2.B3.D4.B5.B6.C7.C8.D9.D10.C

第二章

二、單項選擇

1.D2.C3.C4.B5.B6.D7.D8.B9.A10.A11.C12.B

13.B14.B15.B16.B17.C18.C19.D20.D

第三章

二、單項選擇

1.D2.C3.A4.D5.A6.D7.C8.C9.B10.C11.B12.C

13.A14.A15.C16.C17.B18.C19.B

四、計算題

3.解:(1)由需求的價格彈性定義的=-筆卷得

整=-edQ—=-1.2X80X5%=-4.8

再由需求的收入彈性定義=再也

"Q

AO-eQ包=3x80x10%=24

M

.[△Q=—4.8+24=19.2

則預(yù)計銷量為80+19.2=992(萬單位)

(2)從以上計算過程可知價格調(diào)整時有

△PAM

△。/。=整//。+。/。=-瓦*+%獷

△P頌心%第

P

5%-3xlO%

=20.8%

-1.2

所以價格應(yīng)上調(diào)20.8%.

第四章

二、單項選擇

1.A2.B3.B4.B5.D6.A7.D8.B9.C10.B11.C12.A

13.C14.A15.A16.A17.C18.A19.B20.C

三、判斷題

1.x2.x3.x4.V5.x6.V7.x8.V9.x10.V

五、計算題

1.解:U=4x?+8=20=4xVZ+Y

則y=i2

MU*_MU〉,MUP2

2.解:時,即一

P~PMU~p3

xyy

設(shè)消費X1的量分別是,則

20x+30y=210

當(dāng)尤=3時,y=5,此時正好符合條件,總效用為2680

3.解:⑴由題意可知2X+4V=600①

MUP

.:MUx=Y,MUy=X,根據(jù)均衡條件一^=*且2*=2,尸丫=4得

MUYPY

Y2八

——=—②

X4

由①②聯(lián)立解方程得X=150,/=75

:.U=4XY=15y/2

⑵當(dāng)X的價格上升到4元時,達(dá)到新的均衡,此時有

4X+4K=600

<Y_4,解方程組得X=100,7=100,則總效應(yīng)為150-75=75

4

為了維持原來的效用水平75vl,且有:=J,于是可得X1=75痣泮=75痣

則替代效應(yīng)X;=7572-150,收入效應(yīng)Y;=75-75720

第五章

二、單項選擇

1.D2.D3.D4.B5.C6.D7.B8.D9.D10.D11.A12.A

13.C14.B15.C16.D17.A18.C19.C

三、判斷題

1.X2.X3.X4.V5.V6.77.78.x9.V10.x

五、計算題

.AP=K-0.5L-0.32K2/L

1.解:⑴zL

=10-0.5L-32/L

MP=K-L=\Q-L

MP=0

(2)當(dāng)總產(chǎn)量最大時「,則乙=io;

d(AP),

--------^=—0.5+32/73=。

平均產(chǎn)量最大時有dL,乙=8;

邊際產(chǎn)量最大值為10,此時L=°

也j、

MP~7

2.解:(1)根據(jù)企業(yè)實現(xiàn)既定成本條件下的產(chǎn)量最大化的均衡條件K/

2-1112.2

MP=-L3K3,MP=-l}K3

其中£3,3

將卬=2,r=1代入并整理得

L=K

另外約束條件為2L+K=3000

兩者聯(lián)立得出力=*=1000

于是。=1000

(2)根據(jù)企業(yè)實現(xiàn)既定產(chǎn)量條件下的成本最小化的均衡條件〈K)

2_1112_2

3

MP=-LK\MP=-VK3

其中£3*3,

將卬=2,r=1代入并整理得

L=K

2j

另外約束條件為0K3=800,兩者聯(lián)立得出L=K=800

于是C=2x800+lx800=2400

3.填制表:解:

總資本數(shù)K總勞動數(shù)L總產(chǎn)量Q勞動平均產(chǎn)量勞動邊際產(chǎn)量

1200--

121757575

122200100125

123300100100

1243809580

1254308650

1264507520

第八早

二、單項選擇

1.D2.B3.A4.B5.A6.B7.A8.A9.B10.B11.C12.A

13.A14.B15.D16.C17.C18.D19.B20.B

三、判斷題

1.X2.V3.V4.X5.X6.V7.V8.V9.V10.V

五、計算題

2

1.解:⑴AP/=-0.1L+6L+12,當(dāng)L=30時,4笈最大。

2

(2)MPt=-0.3L+12L+12,當(dāng)L=20時,最大。

(3)平均可變成本極小時A弓最大,所以當(dāng)L=30時,Q=3060。

(4)利潤4=P。一WL

=30(-0.1L3+6L2+l2L)-360L

=-3Z?+360L

當(dāng)萬=0時,利潤最大,即-9L2+360=0

4=40,L,=0(舍去)。

2

2.解:當(dāng)57。(。)=0.04。3—0.8。2+10。+5時,SAVC=0.04Q-0.82+10o求

其一階導(dǎo)數(shù)并令其為零:0.08Q-0.8=0,得。=10。

當(dāng)Q=10時,SAVC=6。此即該短期成本函數(shù)的最小平均可變成本值。

3.解:⑴丫。=。3-10。2+17。

FC=66FFC

(2)7VC=Q3-10Q2+17Q

AC=TC/Q=Q2-lOQ+H+

AVC=TVC/Q=Q2-\0Q+l7

AFC=FC/Q琮

MC=TC'=3Q2-20Q+17

4.解:

產(chǎn)量QTFCTVCTCMCAFCAVCATC

110050150-10050150

21008018030504090

310012022040100/34040220/3

4100170270502542.567.5

510025035080205070

第七章

二、單項選擇

1.B2.C3.C4.A5.C6.B7.D8.A9.A10.B11.B12.C

13.B14.A15.A16.C17.C18.C19.B20.A

三、判斷題

1.V2.V3.V4.x5.V6.V7.V8.x9.x10.x11.x12.x

13.V14.x15.V16.V17.V18.V19.V20.x21.x22.x23.V

24.x

五、計算題

L解答:因為SMC=-^Q-=0.3Q2-12Q+140,且由TR=P(Q)?Q=(150-

2

3.25Q)Q=150Q-3.25Q,得MR=喏=150-6.5QO

于是,根據(jù)壟斷廠商短期利潤最大化的原則MR=SMC,有

0.3Q2-12Q+140=150-6.5Q

整理得3Q2-55Q-100=0

解得Q=20(已舍去負(fù)值)

將Q=20代入反需求函數(shù),得

P=150-3.25Q=150-3.25x20=85

所以,該壟斷廠商的短期均衡產(chǎn)量為Q=20,均衡價格為P=85。

2答:由題設(shè)尸=50-3。得TR=PQ=50Q—3Q2MR=50—6。

又TC=2Q,得MC=2

利潤極大時要求MR=MC,gp50-6Q=2,得均衡產(chǎn)量Q=8

于是,價格P=50-3Q=50-3x8=26

利潤Tl=TR-TC=26x8-2x8=192

3.答:(1)直接利用在兩個市場上實行差別價格的廠商利潤極大化條件

MR=MR2=CMR=MC來求解。

由需求函數(shù)1=32-0.4耳,得片=80-2.51,進(jìn)而=80-51

由需求函數(shù)%=18-0.%,得8=180-10%,進(jìn)而M&=180-20%

由成本函數(shù)*=行+10。,得MC=2。+10

這樣,由,即80-5/=2。+10,得名=14一0.4Q

由M&=A/C即180-20%=2Q+10得%=8.5—01。

將%=14—0.4Q和%=8.5—0.1Q代入Q=q+%,得

2=(14-0.42)+(8.5-0.10

解得2=15

將〈=15代入41=14-0.40得名二14.0.4x15=8

將<=15代入%=8.5-0.1。得%=8.5-0.1x15=7

再將外=8代入需求函數(shù)6=80-2.5%,得[=60

將%=7代入需求函數(shù)£=180-10%,得6=110

將所得結(jié)果代入利潤函數(shù),得

乃=片d+6%-(。2+10。)=60x8+110x7—(152+10x15)=875

(2)若兩個市場沒有被分割即沒有實行差別定價,則兩市場價格相同,即4=巴二0

由9=32-0.4耳,%=18-0.16及。=4+%得

0=(32-0.46)+(18-0.1£)=(32-0.4尸)+(18-0.1尸)=50-0.5尸

即P=100-2Q于是得MR=100-4Q

又由成本函數(shù)7C=Q2+1°Q,得MC=2Q+10

根據(jù)利潤極大化條件MR=例J即10°-4Q=2Q+10,得Q=15

將Q=15代入P=100-2Q,得p=70

將所得結(jié)果代入利潤函數(shù),得

%=TR-TC=PQ—(Q2+IOQ)=70x15+110x7-(152+10x15)=675

4.答:①由市場需求函數(shù)Q=4000-10尸及。=。|+。2

得P=400-0.1<2=400-0.1(2,+22)

于是廠商1的利潤函數(shù)為

%=77?1—TC、=PQ、-TC[

=(400-0.1(2,+。2))2-9IQ;+20。+100000)

=400Q1-0.1Q;一o.IQ??一o.10;_20Q-100000

=3802)-0.2。:-0.12102-100000

四=380-0.4g-0.1Q,=0

對。求導(dǎo)并令其為零,有

解得廠商1的反應(yīng)函數(shù)2=950-0.25Q

類似地,廠商2的利潤函數(shù)為

TT2=TR2-TC2=PQ2-TC2

=(400-0.1(01+e2))e2-(0.402+32Q2+20000)

=4002,-0.122-0.12|22-04Q;-322,-20000

=368Q50;-0.1Qi。?一20000

-=368-。2-01。1二0

對必求導(dǎo)并令其為零,有

解得廠商2的反應(yīng)函數(shù)&=368-0.12,

②將廠商1和廠商2的反應(yīng)函數(shù)Q'=950一62502、。2=368-0.10,聯(lián)立求解

得2,=880,Q2=280

將上述結(jié)果代入需求函數(shù)Q=4000—10。

得尸=400-0.12=400-0.1x(880+280)=284

③廠商1的利潤為

%=TR-股-TG

=284x880-(0.1x8802+20x880+100000)

=54880

廠商2的利潤為

冬—TR2—TC2=PQ2—TC2

=284x280-(0.4x2802+32x280+20000)

=19200

5.答:①在卡特爾中,為使總利潤極大,必須使卡特爾(即兩廠商加總)的邊際成本等

于其邊際收益,并且各成員廠商根據(jù)各自的邊際成本等于卡特爾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

的原則分配產(chǎn)量,即要滿足MR=CMC=MC)=MC2。

由廠商1成本函版本TC、=012,+202,+100000,得MG=0.2Q,+20

由廠商2成本函數(shù)%0.4Q;+32Q?+20000,得MC2=0,8Q2+32

由市場需求函數(shù)Q=4000-10P,得P=400-0.1Q,進(jìn)而MR=400-0.2Q

由前述利潤極大化條件,有“G=MG;gp0,22,+20=°.8Q+32

簡化,得2=4。2+60(I)

同時亦有"R=,即400-0.2Q=0.2Q|+20,結(jié)合。=。|+。2,則

簡化,得Qi=950-0.50⑵

聯(lián)立(1)(2),解得Q=198,0—851

于是,總產(chǎn)量為+&=851+198=1049

將上述結(jié)果代入需求函數(shù)2=400-0」。,得P=400-0.1x1049=295

②于是,成立卡特爾后,廠商1的利潤為

%=TRrTC\=PQrTC1

=295x851-(0.1x8512+20x851+100000)

?61605

廠商2的利潤為

兀?—

TR2-TC2=PQ2—TC2

=295x198-(0.4x1982+32xl98+20000)

=16392

這樣總利潤為4=%+%2=61605+16392=77997

而原來總利潤為54880+19200=74080

因此利潤共增加了77997-74080=3917

③根據(jù)協(xié)議,增加利潤要在兩家廠商中平分,即各得3917/2=1958.5。而原來廠商1的

利潤為54880,現(xiàn)在應(yīng)當(dāng)為54880+1958.5=56838.5。原來廠商2的利潤為19200,現(xiàn)在

應(yīng)當(dāng)為19200+1958.5=21158.5,而現(xiàn)在廠商1的利潤為61605,因此,廠商1應(yīng)當(dāng)給廠

商2支付61605-(54880+1958.5)=4766.5O

第八章

二、單項選擇

1.A2.B3.B4.D5.A6.B7.A8.D9.C10.A11.C12.C

13.D14.B15.D

三、判斷題

1.x2,x3.V4.x5.x6.x7.V8.x9.V10.x11.x12.V

13.x

五、計算題

32

解答:W=5,勞動的邊際產(chǎn)品價值VMPL=PXMPL=PxdQ/dL=0.10x(-0.01L+£+

38L)'=0.10x(-0.03Z,2+2L+38)

完全競爭廠商的利潤最大化要求邊際產(chǎn)品價值等于工資,即

0.10x(-0.03L2+2L+38)=5

或0.03Z?-2L+12=0

解之得乙=20/3,360。

當(dāng)。=20/3時,利潤為最小(因為dMP/./dZ,=1.6>0),故略去。

當(dāng)心=60時,利潤為最大(dMP/dL=-1.6<0)o故廠商每天要雇用60小時的勞動。

2.解答:因產(chǎn)品市場是完全競爭的,故根據(jù)

X

W=VMPL-PMPPL-P^dQ/dL

即W=px(iO-10L)=10P-10P£

可得廠商對勞動的需求函數(shù)為L=\-W/(lOP)

第九章

二、單項選擇

1.C2.D3.D4.D5.A6.C7.D8.C9.B10.A

三、判斷題

1.V2.x3.V4.V5.V

第十章

二、單項選擇

1.D2.D3.D4.D5.D6.C7.C8.A9.B10.B11.C12.D

13.D14.C15.D16.D17.A18.B19.C20.B

三、判斷題

1.V2.x3.x4.x5.76.V7.V8.x9.V10.x

五、計算題

1.答:(1)牧場凈收益最大的養(yǎng)牛數(shù)將由P=MC給出,即1800=1Ox,得x=180。

⑵該牧場有5戶牧民時,每戶牧民分?jǐn)偟某杀緸槿时?2000)+5=丁+400。于是養(yǎng)

牛數(shù)將是1800=2x,得x=900。

該牧場有10戶牧民時,每戶牧民分?jǐn)偟某杀緸?5/+20°0)+10=65丁+200。于是

養(yǎng)牛數(shù)將是1800=0.5-2x,得x=1800。

(3)顯然,從中引起的問題是牧場因放牧過度,數(shù)年后一片荒蕪,這就是所謂公地的悲

劇。

第十一章

二、單項選擇

1.B2.B3.B4.C5.A6.E7.C8.D9.A10.B11.B12.C

13.C14.A15.A16.B17.D18.D19.A20.B

三、判斷題

1.x2.V3.V4.x5.V6.x7.x8.x9.V10.V

四、簡答題

1為什么人們從公司債券中得到的利息應(yīng)計入GDP,而從政府公債中得到的利息不計

入GDP?

解答:購買公司債券實際上是借錢給公司用,公司將從人們手中借到的錢用作生產(chǎn)經(jīng)

營,比方說購買機器設(shè)備,這樣這筆錢就提供了生產(chǎn)性服務(wù),可被認(rèn)為創(chuàng)造了價值,

因而公司債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資本這一要素提供生產(chǎn)性服務(wù)的報酬或收入,因此要計

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債利息被看作是轉(zhuǎn)移支付,因為政府借的債不一定用于生產(chǎn)經(jīng)

營,而往往是用于彌補財政赤字。政府公債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從納稅人身上取得的

收入來加以支付的,因而習(xí)慣上被看作是轉(zhuǎn)移支付。

2.為什么政府給公務(wù)員發(fā)工資要計入GDP,而給災(zāi)區(qū)或困難人群發(fā)的救濟金不計入

GDP?

解答:政府給公務(wù)員發(fā)工資要計入GDP是因為公務(wù)員提供了為社會工作的服務(wù),政府

給他們的工資就是購買他們的服務(wù),因此屬于政府購買,而政府給災(zāi)區(qū)或困難人群發(fā)

的救濟金不計入GDP,并不是因為災(zāi)區(qū)或困難人群提供了服務(wù),創(chuàng)造了收入,相反,

是因為他們發(fā)生了經(jīng)濟困難,喪失了生活來源才給予其救濟的,因此這部分救濟金屬

于政府轉(zhuǎn)移支付。政府轉(zhuǎn)移支付只是簡單地通過稅收(包括社會保險稅)把收入從一個人

或一個組織手中轉(zhuǎn)移到另一個人或另一個組織手中,并沒有相應(yīng)的貨物或勞務(wù)的交換

發(fā)生。所以政府轉(zhuǎn)移支付和政府購買雖都屬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計入GDP而后者計入

GDPO

3.下列項目是否計入GDP,為什么?

(1)政府轉(zhuǎn)移支付;(2)購買一輛用過的卡車;

(3)購買普通股票;(4)購買一塊地產(chǎn)。

解答:(1)政府轉(zhuǎn)移支付不計入GDP,因為政府轉(zhuǎn)移支付只是簡單地通過稅收(包括社會

保險稅才巴收入從一個人或一個組織手中轉(zhuǎn)移到另一個人或另一個組織手中,并沒有相

應(yīng)的貨物或勞務(wù)的交換發(fā)生。例如,政府給殘疾人發(fā)放救濟金,并不是因為殘疾人創(chuàng)

造了收入;相反,是因為他喪失了創(chuàng)造收入的能力從而失去了生活來源才給予其救濟

的。

(2)購買用過的卡車不計入GDP,因為卡車生產(chǎn)時已經(jīng)計入GDP了,當(dāng)然買賣這輛卡

車的交易手續(xù)費是計入GDP的。

(3)買賣股票的價值不計入GDP,例如我買賣了一萬元某股票,這僅是財產(chǎn)權(quán)的轉(zhuǎn)移,

并不是價值的生產(chǎn)。

(4)購買一塊地產(chǎn)也只是財產(chǎn)權(quán)的轉(zhuǎn)移,因而也不計入GDP。

4.在統(tǒng)計中,社會保險稅增加對GDP、NDP、NI、PI和DPI這五個總量中哪個總量有

影響?為什么?

解答:社會保險稅實質(zhì)上是企業(yè)和職工為得到社會保障而支付的保險金,它由政府有

關(guān)部門(一般是社會保險局)按一定比率以稅收的形式征收。社會保險稅是從國民收入中

扣除的,因此,社會保險稅的增加并不影響GDP、NDP和NI,但影響個人收入PL

社會保險稅增加會減少個人收入,從而也從某種意義上會影響個人可支配收入。然而,

應(yīng)當(dāng)認(rèn)為社會保險稅的增加并不直接影響個人可支配收入,因為一旦個人收入確定以

后,只有個人所得稅的變動才會影響個人可支配收入DPI。

5.如果甲乙兩國合并成一個國家,對GDP總和會有什么影響(假定兩國產(chǎn)出不變)?

解答:如果甲乙兩國合并成一個國家,對GDP總和會有影響。因為甲乙兩國未合并成

一個國家時,雙方可能有貿(mào)易往來,但這種貿(mào)易只會影響甲國或乙國的GDP,對兩國

GDP總和不會有影響。舉例說,甲國向乙國出口10臺機器,價值10萬美元,乙國向

甲國出口800套服裝,價值8萬美元,從甲國看,計入GDP的有凈出口2萬美元,從

乙國看,計入GDP的有凈出口-2萬美元;從兩國GDP總和看,計入GDP的價值為

零。如果這兩國并成一個國家,兩國貿(mào)易就變成兩地區(qū)間的貿(mào)易。甲地區(qū)出售給乙地

區(qū)10臺機器,從收入看,甲地區(qū)增加10萬美元;從支出看,乙地區(qū)增加10萬美元。

相反,乙地區(qū)出售給甲地區(qū)800套服裝,從收入看,乙地區(qū)增加8萬美元;從支出看,

甲地區(qū)增加8萬美元。由于甲乙兩地屬于同一個國家,因此,該國共收入18萬美元,

而投資加消費的支出也是18萬美元,因此,無論從收入還是從支出看,計入GDP的

價值都是18萬美元。

五、計算題

1.解:①用S代表儲蓄,用Yd代表個人可支配收入,則S=GNP-Yd

=4100-3800=300

②用1代表投資,用Sp、Sg、Sr分別代表私人部門、政府部門、國外部門的儲蓄,則

為Sg=T-G=BS,在這里,T代表政府稅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預(yù)算盈余,

在本題中,Sg=BS=-200

Sr表示外國部門的儲蓄,則外國的出口減去進(jìn)口,對本國來說,則是進(jìn)口減出口,在

本題中為100,因此:I=Sp+Sg+Sr=300+(-200)+100=200

③從GNP=C+I+G+(X-M)中可知,政府支出=4800-3000-800+100=1100

2.解:①GNP=消費+總投資+政府購買+凈出口=500+(125+50)+200+15=890(億美元)

②NNP=GNP-資本折舊=890-50=840(億美元)

③NI=NNP-企業(yè)間接稅=840-75=765(億美元)

④PI=NI-公司未分配利潤-公司所得稅-社會保險金+政府轉(zhuǎn)移支付

=765-100-50-130+120=605(億美元)

⑤DPI=PI-個人所得稅=605-80=525(億美元)

3.解:①2010年的名義國民生產(chǎn)總值=1.5x25+7.5x50+6x40+5x30+2x60=922.5

2011年的名義國民生產(chǎn)總值=1.6x30+8x60+7x50+5.5x35+2.5x70=1245.5

(2)2011年的實際國民生產(chǎn)總值=1.5x30+7.5x60+6x50+5x35+2x70=1110

③2010—2011年的國民生產(chǎn)總值價格指數(shù)=1245.5+1110=112.2%

可見2011年價格比2010年價格上升了12.2%.

第十二章

二、單項選擇

1-5ABBDC6-10CBCDB11-15DBBBB16-18DAC

四、計算題

1.解:(1)均衡收入y=(100+50)/(1-0.8)=750c=700s=50

投資增至100,均衡收入y2=(100+100)/(1-0.8)=10007=250

(2)均衡收入y=(100+50)/(1-0.9)=1500s=50

投資增至100,均衡收入及=(100+100)/(1-0.9)=2000^y=500

(3)初始k1=l/(l-0.8)=5消費函數(shù)變動后ki=l/(1-0.9)=10

2.Ay=ki*^i=200xl/(l-0.75)=800

若本期消費是上期收入的函數(shù),則投資從300增至500過程中,第1、2、3、4期收入分

別為:

YI-1000+0.75X5200+500=5400;

Y2-1000+0.75X5400+500=5550;

Y產(chǎn)1000+0.75X5550+500=5662.5;

Y,=+1000+0.75X5662.5500=5746.875.

3.解:(1)土勻衡收入Y=C+I+G=100+0.8(Y-250+62.5)+200+100,即Y=1250;

(2)根據(jù)三部門經(jīng)濟中的乘數(shù)公式,可得:

投資乘數(shù)K產(chǎn)政府購買乘數(shù)K,;==l/(l-0.8)=5;

稅收乘數(shù)KT=-0.8/(1-0.8)=-4;

轉(zhuǎn)移支付乘數(shù)除=0.8/(1-0.8)=4;

平衡預(yù)算乘數(shù)K“=l;

(3)為了達(dá)到1350的充分就業(yè)收入,收入必須增加100。為此可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a.增加政府購買△G泮Y/KLIOO/SUZO;

b.減少稅收AT=AY/KF100/4=25;

c.增加等量的政府支出和稅收:砥或AT=AY/KB=100/1=100。

4.解:(1)Yp=6000,c=5600

(2)第三年:收入Yn=6700c=6230

第四年及以后每年:收入YP=7000c=6500

第十三章

二、單項選擇

1-5BBCDA6-10CADCC11-12CD

四、計算題

1.解:(1)i=95,97.5,98.5(2)i=92,96,97.6

⑶r越大,i越?。籨越大,i越小。

2.解:(l)a:y=450-50rb:y=450-100rc:y=300-33.3r

(2)d越大,IS曲線的斜率的絕對值越小,IS曲線越平緩

(3邛越大,IS曲線的斜率的絕對值越小,IS曲線越平緩

3.解:(1)由貨幣總需求=交易性需求+投機性需求可得貨幣需求函數(shù)為

L=0.25Y+200-800r.

(2)r=0.1,Y=1000時,L=0.25x1000+200-800x0.1=370;

(3)500-0.25x1200=200,止匕時投機貨幣性需求為200.

⑷令M=LEP410=0.25x1000+200-800r得r=0.05即均衡利率為5%0

4.解:(1)若實際貨幣供給量為200,可得LM曲線為:0.2Y-5r=200

即:r=-40+(1/25)Y

(2)當(dāng)r=10,Y=1100時,貨幣需求量為L=0.2x1100-5x10=170,若貨幣供給為200,此

時貨幣需求小于貨幣供給,貨幣市場處于非均衡狀態(tài),存在利率下降的壓力。

5.解:(1)由Y=C+I可知IS曲線為:y=100+0.8Y+150-6ro即:y=1250-30r;

由M=L可得LM曲線為:0.2y-4r=150,即:y=750+20r;

(2)通過求解IS和LM方程,即:y=1250-30r和y=750+20r;可得商品市場與貨幣市

場同時均衡時的收入y=950,利率r=10o

6.解:⑴由M=L,所以150=0.2y-4r,LM方程為:r=0.05Y-37.5又由IS曲線方程:

y=1250-30r時,聯(lián)合LM方程和IS曲線方程得:r=10,y=950

⑵當(dāng)貨幣供給從150增加到170時,在貨幣需求為L=0.2Y-4r情況下,由方程組:

170=0.2Y-4rY=1250-30r

得r=8,y=1010

可見隨著貨幣供給增加,均衡利率下降,均衡收入增加。這說明貨幣公開增加會導(dǎo)致

LM曲線向右移動,可以通過調(diào)節(jié)貨幣供給量來調(diào)控經(jīng)濟。

7.解:政府支出乘數(shù)=l/(l-b)=1/(-0.5)=2

當(dāng)政府支出增加100億元時,收入應(yīng)該增加100x2=200億元。

設(shè)M為貨幣供給量,所以應(yīng)該由M=L=kY-hr=0.5Y-hr,若保證利率不變,則有:⑷=0.5

x^Y=100(億元)即貨幣供給需要增加100億元來維持利率不變。

第十四章

一、單項選擇

1-5DDDBC6-10BDCCC11-12AD

四、計算題

1.解:

a.由Y=C+I+G,即Y=90+0.8Yd+140-5r+50=90+0.8(Y-50)+140-5r+50=

240+0.8Y-5r,可得IS曲線Y=1200—25入由L=M可得LM曲線Y=1000。

b.IS與LM曲線方程聯(lián)立,即Y=1000=1200-25r。得均衡利率r=8,均衡收入Y=1000,

投資I=100o

c.政府支出增加20,IS曲線發(fā)生移動。由Y=C+I+G可得新的IS曲線Y=1300—25r。

與LM曲線Y=1000聯(lián)立,即1300—25r=1000。得均衡利率r=12,均衡收入Y=1000,

投資1=80。

d.由于LM曲線垂直,當(dāng)政府支出增加20時,私人投資相應(yīng)減少20.擠出效應(yīng)等于政

府支出量。

2.解:

a.由Y=C+I+G,即Y=C+I+G=60+0.8Yd+150+100=60+0.8(Y-100)+150+

100=230+0.8Yo得IS曲線Y=1150。由L=M,即0.2Y-10r=200,得LM曲線Y=1000

+50r,聯(lián)立IS和LM方程,即Y=1000+50r=1150?得均衡收入Y=1150,均衡利率r=

3.投資1=150。

b.若政府支出增加到120,可得新的IS曲線Y=1250。IS與LM方程聯(lián)立,即Y=1000+

50r=1250,得均衡收入Y=1250,均衡利率r=5,投資1=150.

c.當(dāng)政府支出增加IS曲線右移時,利率提高了,但是本題中投資是一個常量,因此擠出

效應(yīng)等于零。

3.解:

a.貨幣創(chuàng)造乘數(shù)=(1+現(xiàn)金存款比率)/(現(xiàn)金存款比率+法定準(zhǔn)備金率+超額準(zhǔn)備金

率)=1.38/(0.38+0.18)=2.46。

b.增加基礎(chǔ)貨幣100億元,貨幣供給增加AM=246億元。

4.解:

a.由Y=C+I,即Y=150+0.5Y+200—10r。得IS方程Y=700—20r。由M=L+Lz,即

180=0.25Y+50-10r?得LM方程Y=520+40r。聯(lián)立IS和LM方程,即Y=700-20r=

520+40r,得均衡利率r=3,均衡收入Y=640。求得投資1=170。

b.c=0.6時,由Y=C+I,即Y=150+0.6Y+200—10r。得IS方程Y=875—25r。維持

投資量不變,即r=3不變,可得Y=800。由此,Li=200,L2=20,M=L,+U=220o貨幣

供給增量為220-180=40。

5.解:

a.貨幣供給M=1000+400/0.12=4333億元。

b.準(zhǔn)備率提高到0.2時,貨幣供給變?yōu)镸=1000+400/0.2=3000億元。貨幣供給的變動

量AM=3000—4333=-1333億元,即貨幣供給減少了1333億元。

c.中央銀行買進(jìn)10億元債券,貨幣供給變動量4卜1=10/0.12=83.3億元。

第十五章

二、單項選擇

1-5DDABC6-10AAADD11-15DABBB

四、計算題

1.解:對于社會生產(chǎn)函數(shù)Y=F(K,L),由于規(guī)模報酬不變,則有

f=F(K-l/L,L-l/L)

即夫F(與)。顯然人均產(chǎn)量Y/L唯一地取決于人均資本量K/L。

2.解:(1)在總需求與總供給均衡時有:600-50P=500,則P=20故供求均衡點的收入

和價格組合為:(2,500)。

(2)如果總需求上升10%,即YD,=YD(1+10%)=(600-50P)(1+10%)=660-55P

總供求均衡時,660-55P=500,則P=32/11O故新的供求均衡點的價格和產(chǎn)量組合為:

(32/11,500)o

3.解:由產(chǎn)品市場均衡條件Y=C+I得:r=250-0.2Y;

由貨幣市場的均衡條件L=M得:平=0.2Y-4r;

由上兩式得到罌=丫-1000,即總需求函數(shù)為丫=罌+1000。

4.解:⑴P=1時,把N的值代入勞動供給方程除140+5號,則有:W=4時,

N=160;W=3時,N=155;W=2時,N=150;W=1時,N=145。

⑵同理若P=2,則:W=4時,N=150;W=3時,N=147.5;W=2時,N=145;W=1

時,N=142.5O

5.解:(1)由產(chǎn)品市場均衡條件Y=C+I+G得:r=0.158-0.0000625Y,

由貨幣市場均衡條件M=L得:r=0.00025Y-0.232,則

產(chǎn)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均衡時有:r=0.08,Y=1248,

計算結(jié)果顯示,產(chǎn)品市場與貨幣市場同時均衡時的收入恰好等于充分就業(yè)時的收入,

這說明勞動市場也同時實現(xiàn)了均衡,即三大市場都實現(xiàn)了均衡。

(2)由生產(chǎn)函數(shù)Y=l.664N得:N=Y/1.664,由已知充分就業(yè)產(chǎn)量Y*=1248,可以解得

充分就業(yè)量為:N*=1248/l.664=750

6.解:(1)當(dāng)價格水平P=1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