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操作平臺與運送設備組合系統(tǒng)技術規(guī)范_第1頁
建筑施工操作平臺與運送設備組合系統(tǒng)技術規(guī)范_第2頁
建筑施工操作平臺與運送設備組合系統(tǒng)技術規(guī)范_第3頁
建筑施工操作平臺與運送設備組合系統(tǒng)技術規(guī)范_第4頁
建筑施工操作平臺與運送設備組合系統(tǒng)技術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前言

為提高我省建筑施工機械化水平,促進我省建筑施工操作平

臺及平臺與運送設備組合系統(tǒng)的設計、生產和工程應用規(guī)范化、

科學化,根據山東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山東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

《關于印發(fā)2021年山東省工程建設標準制修訂計劃的通知》(魯

建標字〔2021〕19號)的要求,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與中鐵城建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組織對《建筑施工操作平臺與

運送設備組合系統(tǒng)技術規(guī)范》DB37/T5024-2014進行了修訂。編

制組會同有關部門,對省內外生產和工程應用情況進行了調研,

依據國家法律法規(guī),參考相關國內外標準、規(guī)范,結合本省實際

情況,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修訂了本規(guī)范。

本規(guī)范技術內容包括:1.總則;2.術語和符號;3.基本規(guī)定;4.

設計計算;5.主要結構件;6.工作機構與電氣系統(tǒng);7.安全裝置;8.

產品檢驗;9.工程應用;附圖A建筑施工操作平臺與運送設備示

意圖。

本規(guī)范修訂的主要內容是:

1.依據國家標準《導架爬升式工作平臺安全使用規(guī)程》GB/T

38552-2020,補充了對導架爬升式工作平臺的安全要求;

2.第3章增加了維護保養(yǎng)和驗收交接的要求;

3.第9章細化了工程應用專項方案等內容要求。

本規(guī)范由山東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負責管理,由山東省建筑

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負責解釋,在執(zhí)行過程中如有意見或建議,

請反饋給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便修訂時參考。山

目次

1總則……………………1

2術語和符號……………3

2.1術語………….……3

2.2符號………………5

3基本規(guī)定…………………6

3.1一般規(guī)定……………6

3.2分類和性能參數………………….…6

3.3工程應用安全管理…………8

3.4檢驗驗收……………………9

4設計計算………10

4.1一般規(guī)定……………………10

4.2操作平臺工作載荷…………10

4.3載荷組合及安全系數………15

4.4橋架式平臺設計計算………16

4.5整機穩(wěn)定性計算……………17

5主要結構件……………………19

5.1一般規(guī)定……………………19

5.2基礎、底架…………………19

5.3立柱…………20

5.4附著架………21

5.5爬升架(套架)………………21

5.6操作平臺……………………22

5.7運送設備……………………24

5.8人員物料轉運裝置…………24

6工作機構與電氣系統(tǒng)…………26

6.1一般規(guī)定……………………26

6.2橋架式平臺工作機構………26

6.3電氣系統(tǒng)……………………27

7安全裝置………………29

7.1一般規(guī)定……………………29

7.2工作載荷控制裝置…………30

7.3對接控制裝置………………31

7.4橋架式平臺防墜落裝置……32

7.5升降同步控制裝置…………32

8產品檢驗………34

8.1一般規(guī)定……………………34

8.2技術審核……………………34

8.3新產品和出廠檢驗…………35

9工程應用………38

9.1一般規(guī)定……………………38

9.2工程應用……………………39

9.3安裝拆卸……………………41

9.4升降及同步控制……………43

9.5建筑施工操作平臺和運送設備的對接轉運………………44

9.6工程應用檢驗……………44

附圖A建筑施工操作平臺與運送設備示意圖…………47

本規(guī)范用詞說明……….…50

引用標準名錄…………….51

1總則

1.0.1為推進我省建筑施工操作平臺,以及建筑施工操作平臺與

運送設備組合系統(tǒng)(以下簡稱平臺與設備系統(tǒng))的廣泛應用,提

高建筑施工機械化水平,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可靠,

特制定本規(guī)范。

1.0.1【條文說明】隨著建筑業(yè)的發(fā)展、特別是建筑產業(yè)化的興起,

對建筑施工中供施工人員站立操作用的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筑施工升降操作平臺,以及建筑施工操作平臺與運送設備的組

合系統(tǒng)是機械化程度高、多功能的建筑施工系統(tǒng)設施。

目前尚無涵蓋建筑施工操作平臺及其與運送設備的組合系

統(tǒng),以及包括其對接、轉運、安全裝置等內容的國家或行業(yè)標準,

其他省市也沒有類似的標準規(guī)范。國家推薦標準《升降工作平臺

導架爬升式工作平臺》GB/T27547-2011于2012年5月1日實施,

但此標準僅限于對導架爬升式工作平臺的產品技術要求,對與建

筑施工有關的成組工作型式、工作載荷、超重安全裝置、升降同

步控制等均未作要求,且從風載荷的取值為150N/m2上看,也未考

慮建筑主體施工中超出建筑物頂層高度工作的應用。另外,《升

降工作平臺導架爬升式工作平臺》GB/T27547-2011中關于導架

爬升式工作平臺的定義,規(guī)定了工作平臺也用于將工作人員、設

備及物料運送到某個施工位置;但建筑施工操作平臺還包括不具

備運送功能的、不帶載荷升降的橋架式建筑施工操作平臺。導架

爬升式工作平臺僅為建筑施工操作平臺的一種類型。

依據近期實施的《導架爬升式工作平臺安全使用規(guī)程》

GB/T38552-2020對本規(guī)范中導架爬升式工作平臺提出了補充安全

要求。除導架爬升式工作平臺以外的其他建筑施工操作平臺類型,

特別是建筑施工操作平臺與運送設備的組合系統(tǒng)的技術要求,以

及與建筑施工有關的成組使用技術、升降同步控制等是本規(guī)范要

求的重點。

1

1.0.2本規(guī)范適用于山東省行政區(qū)域內房屋建筑工程中,建筑施

工操作平臺,以及平臺與設備系統(tǒng)的設計、生產和工程應用。

1.0.2【條文說明】本規(guī)范既適用于建筑施工操作平臺與運送設備

的組合系統(tǒng),也適用于未組合運送設備的建筑施工操作平臺。

1.0.3建筑施工操作平臺,以及平臺與設備系統(tǒng)的設計、生產和

工程應用,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外,尚應符合國家和行業(yè)現行標準、

規(guī)范及法規(guī)的有關規(guī)定。

2術語和符號

2.1術語

2.1.1建筑施工操作平臺constructionoperatingplatforms

建筑施工中供施工人員站立并操作的設施,由垂直安裝的立

柱、連接立柱與建筑物的附著架、水平安裝的為操作人員提供作

業(yè)場所的操作平臺組成;操作平臺可在立柱上自行升降或利用配

套的工作機構分級升降。建筑施工操作平臺根據工作原理分為導

架爬升式工作平臺和橋架式建筑施工操作平臺。

2.1.2導架爬升式工作平臺mast-climbingworkplatforms

安裝在爬升架上,通過驅動機構自行提升或下降,并通過立

柱進行導向和移動的操作平臺。做豎直運動的部件(操作平臺)

也用于將工作人員、設備以及物料運送至或送離某個施工位置。

(以下簡稱導架式平臺)。

2.1.3橋架式建筑施工操作平臺(又名橋式腳手架)Bridge-type

constructionoperatingplatforms

由垂直安裝的立柱、連接立柱與建筑物的附著架、水平安裝

在立柱套架上的操作平臺(又名橋架)組成。

橋架式建筑施工操作平臺通過套架導向、沿立柱分級提升或

下降套架,帶動操作平臺分級升降,升降時不具備將操作人員、

設備以及物料運送至或送離某個施工位置的功能。(以下簡稱橋

架式平臺)

2.1.4主平臺mainplatform

由建筑施工操作平臺主要結構件構成的作業(yè)平臺的部分。

2.1.5延伸平臺platformextension

由輔結構件構成的附加部分作業(yè)平臺,它利用主平臺支撐與

定位,用于對主平臺進行延伸,形成與施工建筑外形一致的形狀。

3

2.1.6多層操作平臺multilayerplatform

在同一立柱上安裝或運行的兩個或多個操作平臺,或在一個

平臺上附加一個或多個完全由其支撐的操作平臺。

2.1.7運送設備transportingequipment

由地面運送人員、物料至建筑施工操作平臺的設備,分為運

送人員、物料的設備和僅運送物料的設備。

2.1.8建筑施工操作平臺與運送設備組合系統(tǒng)systemof

constructionoperatingplatformandtransportingequipment

建筑施工操作平臺和與之配套的物料或人員、物料運送設備

組合成的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具備運送設備與操作平臺相對運動過程中

自動減速、對接的安全裝置,以及人員、物料的轉運功能。

2.1.9操作平臺與運送設備的對接buttofplatformand

transportingequipment

運送設備在與操作平臺相對運動過程中自動減速、停車,達

到與操作平臺相接的狀態(tài)。

2.1.10運送設備與操作平臺間人員、物料的轉運transportingof

staffandmaterialsbetweentransportingequipmentandoperating

platform

運送設備與操作平臺達到對接狀態(tài)后,操作人員通過安全通

道進入操作平臺,以及物料通過轉運裝置運送至操作平臺的過程。

2.1.11安全裝置safetydevices

建筑施工操作平臺及其與運送設備組合系統(tǒng)的安全裝置總

稱,包括工作載荷控制裝置、對接控制裝置、防墜落裝置以及升

降同步控制裝置。

2.1.12工程應用專項方案projectapplicationsspecialscheme

根據建筑施工操作平臺定型產品的參數和工程應用建筑結構

的型式、承載能力及構造尺寸,制定的成組使用專項方案。包括

安拆人員、各方責任主體、地基、附著架,以及圍繞建筑物四周

布置,并通過延伸平臺,形成圍繞建筑物外形的操作平臺等內容。

2.2符號

m—集中工作載荷,(N);

2

pⅡ—工作狀態(tài)計算風壓,(N/m);

工作狀態(tài)風載荷,單位為();

PW—N

2

pⅢ—非工作狀態(tài)計算風壓,(N/m);

非工作狀態(tài)風載荷,單位為();

PW—N

q—均布工作載荷標準值,(kN/m2);

—構件的長細比。

5

3基本規(guī)定

3.1一般規(guī)定

3.1.1建筑施工操作平臺,以及平臺與設備系統(tǒng)應為有生產條件

的單位生產的定型產品,其工程應用必須符合產品說明書的要求。

3.1.2建筑施工操作平臺,以及平臺與設備系統(tǒng)的工程應用,必

須針對具體工程編制工程應用專項方案。

3.1.2【條文說明】建筑物的型式及構造尺寸差別很大,必須根據

平臺與設備系統(tǒng)定型產品的性能,針對施工要求,制定成組使用

的工程應用專項方案、圍繞建筑物四周布置,完成對建筑物外形

的圍護。

3.1.3建筑施工操作平臺應具備鎖止裝置,當爬升架(套架)不

升降時,應予以鎖緊,防止操作平臺下滑和(或)墜落。

3.2分類和性能參數

3.2.1建筑施工操作平臺根據成組工作型式及人員承載能力分

為:

1單立柱操作平臺,平臺操作人員不少于2人;

2雙立柱或多立柱操作平臺,平臺操作人員不少于4人。

3.2.2建筑施工操作平臺根據設計功能及承載能力分為:

1建筑外裝修施工用操作平臺;

2建筑主體和外裝修施工用操作平臺;

3建筑外裝修施工用操作平臺施工區(qū)的均布工作載荷不低于

0.5kN/m2、集中工作載荷不應低于3000N;獨立工作高度及最上一

道附著架以上懸臂高度不低于5.0m;

4建筑主體和外裝修施工用操作平臺施工區(qū)的均布工作載荷

不應低于1.0kN/m2、集中工作載荷不應低于3500N;獨立工作高度

及最上一道附著架以上懸臂高度不應低于10.0m。

3.2.2【條文說明】在建筑外裝飾施工階段,主體結構已經封頂,

操作平臺的立柱可以在任意一層與建筑物附著,對最上一個附著

點以上的立柱懸臂工作高度沒有特殊要求。而在建筑主體施工階

段、特別是常見的混凝土主體結構,為保證不需要等待安裝附墻

架位置主體結構完成養(yǎng)護周期達到設計強度而造成施工停頓,立

柱最上一個附著點以上的懸臂工作高度至少應超過建筑物的3個

層高,才能保證操作平臺在2個層高附著間距的情況下,主體施

工的正常進行。另外,在主體施工階段,操作平臺不但要承受較

大的均布載荷,還要承受操作人員及設備工具產生得較大的集中

載荷。

3.2.3平臺與設備系統(tǒng)根據功能分為:

1導架式平臺或橋架式平臺,組合物料運送設備;

2導架式平臺或橋架式平臺,組合人員、物料運送設備;

3物料運送設備規(guī)格:工作載荷400kg、600kg;人員、物料

運送設備規(guī)格:乘員3人、載荷合計400kg。

3.3工程應用安全管理

3.3.1不符合安全技術標準或制造商規(guī)定使用年限的建筑施工操

作平臺,以及平臺與設備系統(tǒng),不應安裝。

3.3.2建筑施工操作平臺,以及平臺與設備系統(tǒng)的安裝單位應協(xié)

同設計、生產單位,完成工程應用專項方案的編制。

3.3.3建筑施工操作平臺,以及平臺與設備系統(tǒng)的工程應用專項

方案,應得到工程監(jiān)理單位的確認,實行工程總承包的,應由總

包單位組織安裝、使用及監(jiān)理單位審查確認。當不能滿足施工要

求時,嚴禁使用。

3.3.3【條文說明】建筑施工操作平臺,以及平臺與設備系統(tǒng)的能

力不能滿足施工要求,一是承載能力不能滿足,二是建筑物外立

面進出尺寸變化較大,通過延伸平臺作用在主平臺上的扭矩超出

定型產品的承載能力。

7

3.3.4建筑施工操作平臺,以及平臺與設備系統(tǒng)的安拆單位應具

有起重設備安裝工程專業(yè)承包資質和安全生產許可證。從事安拆、

包括升降的作業(yè)人員,應持有相關的建筑起重機械安裝特種作業(yè)

人員(塔式起重機或施工升降機)資格證書,導架爬升式工作平

臺的司機應持有施工升降機特種作業(yè)人員資格證書,并經建筑施

工操作平臺生產單位培訓合格。應嚴格按照生產單位出具的產品

說明書,以及經過審批的專項方案進行安裝、拆卸及使用操作。

3.3.4【條文說明】建筑施工操作平臺,以及平臺與設備系統(tǒng)作為

新出現的建筑施工設備,目前尚沒有與之對應的安裝單位資質和

人員資格,但是應具備相近的資質和資格并經生產單位培訓合格。

3.3.5導架爬升式工作平臺安拆人員的培訓、安拆和改動、使用、

維護和檢查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導架爬升式工作平臺安全使用

規(guī)程》GB/T38552相關章節(jié)的要求。

3.4檢驗驗收

3.5.1建筑施工操作平臺,以及平臺與設備系統(tǒng)的檢驗、驗收包

括新產品的檢驗、出廠檢驗和工程應用的檢驗、驗收。

3.5.2建筑施工操作平臺,以及平臺與設備系統(tǒng)新產品的檢驗,

應由具備塔式起重機和施工升降機資質認定的檢驗機構完成。

3.5.3工程應用首次安裝檢驗應由生產和安裝單位共同完成或委

托有資質的第三方完成。

3.5.3【條文說明】批量生產額定載重量大于或者等于0.5t的施工

升降機時,其檢驗機構應有相應的特種設備檢驗機構核準。

3.5.4使用單位組織產權、安拆、監(jiān)理等單位進行驗收后,安拆

單位的安拆負責人與使用單位的負責人應履行交接手續(xù)。

4設計計算

4.1一般規(guī)定

4.1.1導架式平臺的設計計算,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外,尚應符合現

行國家標準《升降工作平臺導架爬升式工作平臺》GB/T27547

第5.1節(jié)結構和穩(wěn)定性計算。

4.1.2運送設備中人貨兩用施工升降機的設計計算,除應符合本

規(guī)范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吊籠有垂直導向的人貨兩用施

工升降機》GB26557第5.2節(jié)載荷組合及計算;運送設備中卷揚

機的設計計算,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

筑卷揚機》GB/T1955第5章技術要求。

4.1.3橋架式平臺的設計計算,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外,參照現行國

家標準《起重機設計規(guī)范》GB3811執(zhí)行。

4.1.1~4.1.3【條文說明】除4.1.1~4.1.2條應符合相對應的現行

標準外,橋架式平臺尚沒有產品標準和設計規(guī)范,考慮到其主要

結構件和工作機構以及使用工況均與塔式起重機相近,所以本規(guī)

范設計計算的風載荷及強度計算等,參照了《起重機設計規(guī)范》

GB3811。

4.2操作平臺工作載荷

4.2.1自重載荷

1建筑施工操作平臺非運動部件的自重視為靜載荷;

2建筑施工操作平臺的運動部件,在升降過程中,其自重視

為動載荷。

4.2.1【條文說明】自重載荷包括踏板、欄桿、踢腳板所有零部件

的自重。

4.2.2均布工作載荷

1建筑施工操作平臺的均布工作載荷,為物料的重量;

9

2應在操作平臺靠近立柱的部位設置儲物區(qū)存放物料;在遠

離立柱的施工區(qū),僅放置施工操作用的物料;延伸平臺不應放置

物料,只承受施工人員、人員手持的物料及施工機具產生的集中

工作載荷;

3根據建筑施工操作平臺的設計功能,均布工作載荷的標準

值q不應小于表4.2.2的規(guī)定;

4物料的存放應均勻、對稱,但設計計算時,應考慮均布工

作載荷布置不平衡導致的不利影響;

5操作平臺的儲物區(qū)、施工區(qū)范圍,以及均布工作載荷的標

準值,應符合設計要求并在操作平臺做出明顯標識。

表4.2.2均布工作載荷標準值

均布工作載荷標準值q(kN/m2)

使用工況

儲物區(qū)施工區(qū)延伸平臺

主體施工3.01.00.0

外裝修施工2.00.50.0

4.2.2【條文說明】《升降工作平臺導架爬升式工作平臺》

GB/T27547中對工作載荷的標準值未作規(guī)定。雙層或多層操作平臺

的均布工作載荷、集中工作載荷及水平操作力的作用層數應根據

設計計算和試驗確定,并在產品說明書中作出規(guī)定。運送設備的

工作載荷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吊籠有垂直導向的人貨兩用施工

升降機》GB26557第5.2節(jié)載荷組合及計算。操作平臺為單立柱

的懸臂梁或雙立柱的固結梁,為使載荷分布合理、減輕操作平臺

結構受力以及避免采取安全措施時產生大的沖擊,應將大重量的

物料存放在靠近立柱的區(qū)域,并應分散和對稱布置。另外,操作

平臺組合運送設備后,操作平臺主要用于提供操作人員站立的施

工場所,存放的物料沒有必要太多。

4.2.3集中工作載荷

1建筑施工操作平臺集中工作載荷應按下式計算:

m=(n·mp)+mm+(2me)(4.2.3)

式中:

mp=800N,每個人的重量;

me=400N,每個人攜帶設備的重量(僅考慮兩人攜帶);

mm—2名操作人員所能搬動的施工安裝的物料的重量(不包括人員攜帶

設備),按1000N計算;

n—操作平臺上的人員數量。

操作平臺上最少的人數:對于單立柱操作平臺為2人,對于雙立柱操作

平臺為4人。

假定人員攜帶設備的重量me及搬動物料的重量mm作用點與兩個人的重

量產生最大應力的作用點相一致。

2人員的重量和設備與物料的重量應考慮同時作用,集中工

作載荷作用點的標準值按3500N計算。

3集中工作載荷作用點的處數,應與操作平臺上允許的人員

數量相適應;集中工作載荷作用點的位置與間距,應分散和對稱

并符合設計要求。

4.2.3【條文說明】集中工作載荷標準值的設定,考慮2名操作人

員且兩人攜帶設備,加上所能搬動的施工安裝的物料的質量;超

過100kg的質量,應考慮采用其他設備吊裝,并且其重力不應作

用在操作平臺上。為使載荷分布合理、減輕操作平臺結構受力,

集中工作載荷作用點的位置,應分散和對稱。

4.2.4水平操作力

1施工人員操作力的最小值為:前2個人每人200N,之后每

增加1人以100N計算;

2水平操作力的作用位置在距操作平臺底板高度為1.1m,沿

水平方向施加;

3在操作平臺上使用動力工具時,動力工具的水平方向最大

反力不應超過設計和產品說明書的規(guī)定,且力的作用點假定在離

作業(yè)平臺底板高度為1.1m。

4.2.5工作狀態(tài)風載荷

1工作狀態(tài)計算風壓pⅡ,不應小于表4.2.5的規(guī)定。

11

表4.2.5工作狀態(tài)風速和風壓

2

工程應用工況風速(m/s)風壓pⅡ(N/m)

安裝和拆卸12.7100

外裝修施工15.5150

主體施工20.0250

2假定風載荷沿水平方向作用在建筑施工操作平臺暴露部件

迎風面積的中心;工作狀態(tài)風載荷應按下式計算:

PWCPA(4.2.5-1)

式中:

—作用在建筑施工操作平臺上的工作狀態(tài)風載荷,單位為();

PWN

C—風力系數;

2

pⅡ—工作狀態(tài)計算風壓,單位為(N/m);

A—建筑施工操作平臺垂直于風向的迎風面積,單位為(m2)。

12

AA(4.2.5-2)

101

式中:

η—擋風折減系數;

—第一片結構的迎風面積充實率;

2

A01—第一片結構的外形輪廓面積,單位為(m)。

3風力系數、擋風折減系數及充實率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起

重機設計規(guī)范》GB3811第4.2.2.3.5條風力系數和第4.2.2.3.6條

擋風折減系數的規(guī)定。暴露在風中的人員,風力系數為1.0;

4每個人的迎風面積為0.7m2(平均寬度0.4m×平均高度

1.75m),面積中心在距作業(yè)平臺底板1.0m高處。操作平臺上的

人數不應大于設計和產品說明書的規(guī)定;

5操作平臺上暴露于風中的設備和物料的風力計算,應符合

公式4.2.5-1和4.2.5-2的規(guī)定;

6應考慮工作狀態(tài)風載荷最不利方向的作用;當風沿正方形

立柱對角線方向作用時,風載荷取正向迎風面積風載荷的1.2倍。

4.2.5【條文說明】主體施工時,操作平臺及立柱需要超出建筑物

的頂部工作,承受風壓要大于在建筑物頂部以下的部件。

4.2.6非工作狀態(tài)風載荷

1非工作狀態(tài)計算風壓pⅢ,不應小于表4.2.6的規(guī)定。

表4.2.6非工作狀態(tài)風速和風壓

2

工程應用工況風速(m/s)風壓pⅢ(N/m)

高度低于建筑物頂部的部位31.0600

高度超出建筑物頂部的部位35.5800

2非工作狀態(tài)風載荷應按下式計算:

PWCKhPA(4.2.6)

式中:

—作用在建筑施工操作平臺上的非工作狀態(tài)風載荷,單位為();

PWN

C—風力系數,同式4.2.5-1;

Kh—風壓高度變化系數,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起重機設計規(guī)范》GB3811

第4.2.3.1條表19的規(guī)定;

2

pⅢ—非工作狀態(tài)計算風壓,單位為(N/m);

A—建筑施工操作平臺垂直于風向的迎風面積,同式4.2.5-2。

3應考慮非工作狀態(tài)風載荷最不利方向的作用。

4.2.6【條文說明】非工作狀態(tài)風載荷的計算采用了《起重機設計

規(guī)范》GB3811計算風壓考慮高度變化系數的方法,高度劃分更細

致,計算更合理。風壓的取值考慮在山東省內使用,在其他地區(qū)

使用,應參考《起重機設計規(guī)范》GB3811表18的規(guī)定。

4.2.7應考慮建筑施工操作平臺安裝拆卸過程中的設計載荷。

4.2.8載荷系數

1計算動載荷時,應將建筑施工操作平臺的運動部件的質量,

乘以動載系數1.15;

2導架爬升式工作平臺運行中采取防墜落安全措施時的載荷

13

系數,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升降工作平臺導架爬升式工作平

臺》GB/T27547中第5.1.2.10條的規(guī)定;橋架式建筑施工操作平臺

的升降過程中采取防墜落安全措施時的載荷系數,應根據采用的

工作機構以及安全器的工作形式,經試驗驗證選取,但不得小于

1.2。

4.3載荷組合及安全系數

4.3.1建筑施工操作平臺應考慮以下幾種載荷的最不利組合:

1A1:工作狀態(tài),無風,靜態(tài);

2A2:工作狀態(tài),無風,動態(tài);

3B1:工作狀態(tài),有風,靜態(tài);

4B2:工作狀態(tài),有風,動態(tài);

5B3:在安裝或拆卸過程中;

6C1:工作狀態(tài),安全裝置起作用時;

7C2:非工作狀態(tài)。

4.3.2在各個載荷組合中,作用于建筑施工操作平臺上的載荷和

力,應符合表4.3.2的規(guī)定。

表4.3.2載荷組合

載荷組合

載荷

A1A2B1B2B3C1C2

自重載荷xxxxxxx

均布工作載荷xxxxx

集中工作載荷xxxxx

水平操作力xxxx

動載荷系數xxx

工作狀態(tài)風載xx

安裝和拆卸時的載荷x

非工作狀態(tài)風載x

采取安全措施時的載荷

x

系數

4.3.2【條文說明】建筑施工操作平臺載荷組合應考慮組合運送設

備后,升降機、卷揚機及抱桿等,對立柱、操作平臺等部件產生

的作用。

4.3.3鋼結構的安全系數見表4.3.3:

表4.3.3鋼結構的安全系數

載荷狀況安全系數

A1,A21.5

B1,B2,B31.33

C1,C21.25

4.3.3【條文說明】建筑施工操作平臺及其組合的升降機等,一般

采用鋼結構,因此本規(guī)范僅給出了鋼結構的安全系數。

4.4橋架式平臺設計計算

4.4.1設計計算可采用許用應力設計法或極限狀態(tài)設計法。當結

構在外載荷作用下產生了較大變形,以致內力與載荷呈非線性關

系時,宜采用極限狀態(tài)設計法。

4.4.1【條文說明】第4.4節(jié)主要依據《起重機設計規(guī)范》GB3811

給出了橋架式平臺的設計計算。導架式平臺組合運送設備后,立

柱等部件的計算,參照執(zhí)行。

4.4.2主要結構件材料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起重機設計規(guī)范》

GB3811第5.3.1條結構件鋼材及其許用應力的要求。

4.4.3主要連接件材料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起重機設計規(guī)范》

GB3811第5.3.2條連接材料及其許用應力的要求。

4.4.4應計算在載荷最不利組合下,部件及其連接的強度、剛度

和穩(wěn)定性。計算內容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起重機設計規(guī)范》

GB3811第5.2.2條計算內容和有關規(guī)定的要求。

4.4.5結構構件的強度計算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起重機設計規(guī)

范》GB3811第5.4.1條的規(guī)定。

4.4.6焊縫及螺栓的計算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起重機設計規(guī)范》

GB3811第5.4.2條連接的強度計算的規(guī)定。

15

4.4.7結構件的剛性

結構件的剛性應滿足

[](4.4.7)

式中:

——構件的長細比;

[]——構件的許用長細比,見表4.4.7

表4.4.7構件的許用長細比[]

構件名稱受拉構件受壓構件

主要承載桁架的弦桿180150

構件整個結構200180

次要承載構件(如主桁架的其他

桿、輔助桁架的弦桿等)250200

其他構件350300

4.4.7【條文說明】建筑施工操作平臺的剛度在《升降工作平臺導

架爬升式工作平臺》GB/T27547中未作要求,本規(guī)范參照《起重機

設計規(guī)范》GB3811第5.5.1條給出了要求。

4.4.8受彎構件抗失穩(wěn)的計算,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起重機設

計規(guī)范》GB3811第5.6.2條受彎構件的整體穩(wěn)定性的規(guī)定。

4.4.9壓彎構件抗失穩(wěn)的計算,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起重機設

計規(guī)范》GB3811第5.6.3條壓彎構件的整體穩(wěn)定性的規(guī)定。

4.5整機穩(wěn)定性計算

4.5.1建筑施工操作平臺采用帶支腿的底盤時,其整機穩(wěn)定性計

算,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升降工作平臺導架爬升式工作平臺》

GB/T27547第5.1.5條穩(wěn)定性計算的要求。

4.5.2固定在混凝土基礎上的建筑施工操作平臺的整機穩(wěn)定性計

算,其載荷組合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4.3節(jié)的要求,混凝土基礎的地基

承載力、地基變形和地基穩(wěn)定性的計算,應符合《塔式起重機混

凝土基礎工程技術規(guī)程》JGJ/T189第4章地基計算的要求。

5主要結構件

5.1一般規(guī)定

5.1.1導架式平臺的結構件,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外,尚應符合現行

國家標準《升降工作平臺導架爬升式工作平臺》GB/T27547第5

章安全要求和/或措施的要求。

5.1.2運送設備中人貨兩用施工升降機的結構件,除應符合本規(guī)

范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吊籠有垂直導向的人貨兩用施工

升降機》GB26557第5章安全要求和/或措施的要求。

5.1.3建筑施工操作平臺主要結構件的制造與檢驗,除應符合本

規(guī)范外,尚應符合《塔式起重機鋼結構制造與檢驗》JB/T11157

中第5~10章的規(guī)定。

5.1.3【條文說明】橋架式平臺尚沒有相應標準,本章提出了其主

要結構件的要求。另外,建筑施工操作平臺與運送設備組合系統(tǒng)

中對基礎、底架、立柱及附著架的技術要求,包括平臺與設備系

統(tǒng)對接、轉運等屬5.1.1、5.1.2條規(guī)定以外的對接平臺、轉運裝

置等部件,也是本規(guī)范所要表述的內容。

5.2基礎、底架

5.2.1建筑施工操作平臺在建筑工程中應用,需要與建筑物附著

時,宜采用固定式底架與基礎。

5.2.2底架應能承受建筑施工操作平臺,以及組合運送設備以后

作用在其上的所有載荷,并能有效地將載荷傳遞到基礎上。

5.2.3固定式基礎的設計應滿足建筑施工操作平臺,以及組合運

送設備以后工作狀態(tài)和非平臺工作狀態(tài)的穩(wěn)定性及地基承載力的

要求。

17

5.2.4固定式基礎的構造要求、配筋及強度計算,應符合《塔式

起重機混凝土基礎工程技術規(guī)程》JGJ/T189第5章板式和十字形

基礎的規(guī)定。

5.2.5固定式底架與基礎安裝時,應采取調節(jié)措施保證底架的水

平度允差≤1/1000。

5.2.6建筑施工操作平臺采用帶支腿的底盤時,支腿處的地耐力

應符合產品說明書的要求。

5.2.6【條文說明】當僅用于臨時性的外裝修時,采用帶支腿的底

盤。

5.3立柱

5.3.1立柱應能承受建筑施工操作平臺,以及組合運送設備以后

作用在其上的所有載荷,立柱標準節(jié)的設計和制作應確保在相鄰

標準節(jié)之間可以進行有效的載荷傳遞,并能確保互換性。

5.3.2立柱軸線的直線度允差應≤1/1000,安裝垂直度允差應≤

2/1000,當立柱組合安裝人貨兩用施工升降機時,安裝垂直度允差

應≤1/1000。

5.3.2【條文說明】《升降工作平臺導架爬升式工作平臺》GB/T27547

第5.1.2.11條安裝誤差給出的要求是0.5°,約合8.7/1000;

《塔式起重機》GB/T5031第5.2.3條,塔身側向垂直度允差為

4/1000;《施工升降機》GB/T10054-2005第5.2.2.1條,導軌架

安裝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1000。

5.3.3立柱安裝后在承受各種載荷時,其水平靜位移與獨立高度

或最上一個附著架以上懸臂高度的比值應≤1/100。

5.3.3【條文說明】《起重機設計規(guī)范》GB/T3811第5.5.2.2條,

塔機水平靜位移與自由高度的比值,推薦為≤1.34/100,本規(guī)范

要求≤1.0/100。

5.3.4當建筑施工操作平臺與人貨兩用施工升降機組合時,齒條

應牢靠地裝在標準節(jié)上。相鄰齒條的結合點應定位準確,以防止

齒條錯位對齒輪或類似部件造成損傷。相鄰標準節(jié)的接合點應保

持連續(xù)。

5.3.5橋架式平臺的立柱標準節(jié),應設置采用液壓系統(tǒng)或環(huán)鏈電

動葫蘆升降時的支承或懸掛裝置。

5.4附著架

5.4.1在建筑施工操作平臺安裝高度超過設計規(guī)定的最大獨立高

度時,要求由相鄰的結構(一般為建筑物)對其提供側向支撐,

在立柱與支撐結構間每隔一定距離采用附著架連接。

5.4.2附著架的設計要便于人工操作,且在進行裝配時使用手動

工具即可操作,同時能夠進行一定量的調節(jié)以適應立柱和支撐結

構間的偏差。

5.4.3附著架應能為立柱提供足夠的抗扭剛度。附著架應能承受

立柱傳遞的工作狀態(tài)和非工作狀態(tài)的所有載荷。

5.4.4生產單位應在產品說明書中提供附著架傳遞到支撐結構的

載荷值。

5.4.5附著架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

1立柱與建筑物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超出產品說明書中的

許可范圍;

2附著架的垂直間距應符合產品說明書中的許可范圍;

3最上一道附著架以上立柱的懸臂高度不得超出產品說明書

中的許可范圍。

5.5爬升架(套架)

5.5.1導架式平臺的爬升架安裝有驅動機構,驅動齒輪沿立柱上

的齒條升降。爬升架采用滾輪導向沿立柱升降,滾輪與立柱之間

的間隙應可調整。

19

5.5.2橋架式平臺的套架采用滾輪導向沿立柱升降,滾輪與立柱

之間的間隙應可調整。橋架式平臺的套架在標準節(jié)每個主肢的兩

個方向均應設置滾輪,并采用上下兩層布置、每層設置8個滾輪。

5.5.2【條文說明】導架式平臺采用爬升架,一般采用齒輪齒條傳

動,驅動齒輪沿立柱上的齒條升降。橋架式平臺一般采用液壓系

統(tǒng)或電動葫蘆,通過套架導向、沿立柱分級提升或下降套架。

5.5.3爬升架(套架)通過滾輪,將操作平臺上的彎矩、扭矩產

生的水平力傳遞到立柱上。應采取措施防止在正常運行過程中最

上端的導向滾輪滑出導軌。

5.5.4應采取措施使得當任何導向滾輪發(fā)生失效時爬升架(套架)

及操作平臺仍能夠保持穩(wěn)定。

5.5.5套架應設置傳遞垂直力的支撐點,將操作平臺上的工作和

升降時的垂直力傳遞到立柱上;應設置套架分級升降時工作機構

換步的支撐裝置。

5.5.6套架及其滾輪、支撐點等,均應能承受平臺升、降、工作

各種工況的不利載荷。

5.5.7套架直線度允差應≤1/1000,橫截面對角線長度允差應≤

1/800。

5.6操作平臺

5.6.1橋架式平臺的橋架為安裝于套架上的水平構件,提供施工

人員的操作平臺及延伸平臺的支撐結構;橋架應能承受最不利組

合下的各種載荷。

5.6.1【條文說明】第5.6節(jié)主要指橋架式平臺,導架式平臺與運

送設備組合后,人員、物料的轉運要求,也應參照執(zhí)行。

5.6.2當建筑施工操作平臺與人員、物料運送設備組合時,操作

平臺的入口應配備對接平臺、爬梯等轉運裝置,并符合本規(guī)范第

5.8節(jié)的規(guī)定。

5.6.3當橋架式平臺不與人員、物料運送設備組合時,應在建筑

主體結構與操作平臺的臨近立柱的位置設置人員、物料入口。

1操作平臺的入口不得向外打開,所有入口的結構應使其能

自動關閉或用電控的方式進行互鎖,以防止平臺在入口門處于開

啟狀態(tài)時升降。入口門應不能被意外打開。其余要求應符合現行

國家標準《升降工作平臺導架爬升式工作平臺》GB/T27547第

5.3.3條入口的規(guī)定。

2建筑主體結構上設置的層站入口,層門不得向外打開,層

門結構應使其能自動關閉或用電控的方式進行互鎖,以防止平臺

不在入口處時,層門被意外打開。其余要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

《吊籠有垂直導向的人貨兩用施工升降機》GB26557第5.5.3條層

站入口和第5.5.5條層門門鎖裝置的規(guī)定。

5.6.4操作平臺的直線度允差應≤1/1000。操作平臺安裝后的水平

度,與設計值相比,誤差應≤3/1000。

5.6.4【條文說明】操作平臺在設計上不是水平的,一般有上翹。

5.6.5操作平臺安裝后在承受各種載荷時,與初始狀態(tài)的水平靜

位移允差應≤20/1000。操作平臺的底板及延伸平臺,應符合現行

國家標準《升降工作平臺導架爬升式工作平臺》GB/T27547第

5.3.1條總則的要求。

5.6.5【條文說明】根據《升降工作平臺導架爬升式工作平臺》

GB/T27547第5.3.1.1條,平臺正常運行及操作過程中,當承受額

定載荷和其他力時,作業(yè)平臺應保持水平狀態(tài),允差為±2.0°,

約合35/1000,本規(guī)范要求≤20/1000。

5.6.6操作平臺的防護,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升降工作平臺導

架爬升式工作平臺》GB/T27547第5.3.2條防護的要求;操作平臺

的多級平臺,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升降工作平臺導架爬升式工

作平臺》GB/T27547第5.3.4條多級作業(yè)平臺的要求。

21

5.7運送設備

5.7.1運送設備采用人貨兩用施工升降機時,應設置地面防護圍

欄,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吊籠有垂直導向的人貨兩用施工升

降機》GB26557第5.5.2條升降機地面防護圍欄的要求。

5.7.2人貨兩用施工升降機吊籠四周應完全圍封。人員站立區(qū)域

應封頂、凈高度不應小于2.0m??奢d人數應根據有封頂區(qū)域的面

積,按照人均占用吊籠底板面積0.2m2計算,并不得超過操作平

臺允許的人數,每個人的質量按80kg計算;可載物料的質量不應

超過設計要求,超載保護裝置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7.2節(jié)的相關規(guī)定。

吊籠其余要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吊籠有垂直導向的人貨兩用

施工升降機》GB26557第5.6.1條總則的規(guī)定。

5.7.3運送設備采用抱桿卷揚機時,抱桿及其與操作平臺的連接

固定應能承受設計吊重的最大載荷,超載保護裝置應符合本規(guī)范

第7.2節(jié)的規(guī)定。抱桿的設計計算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4.4節(jié)的規(guī)定。

5.7.4安裝于操作平臺上的抱桿及卷揚機的質量,應視為操作平

臺的集中載荷。

5.8人員物料轉運裝置

5.8.1當建筑施工操作平臺與人貨兩用施工升降機組合時,操作

平臺應設置與升降機對接的平臺,對接平臺應滿足人員及物料轉

運的功能需要,并能承受設計規(guī)定的載荷。對接平臺的入口門不

得向外打開,所有入口的結構應使其能自動關閉或用電控的方式

進行互鎖,以防止平臺在入口門處于開啟狀態(tài)時升降。入口門應

不能被意外打開。其余要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升降工作平臺

導架爬升式工作平臺》GB/T27547第5.3.3條入口的規(guī)定。

5.8.2當建筑施工操作平臺與人貨兩用施工升降機組合時,操作

平臺應設置通道或爬梯,當升降機達到與操作平臺的轉運狀態(tài)時,

滿足人員由升降機進出操作平臺的功能需要。通道或爬梯應位于

升降機吊籠區(qū)域的正上方。

5.8.3當建筑施工操作平臺與人貨兩用施工升降機或物料提升機

組合時,宜設置吊運物料的轉運架,將裝載物料的轉運架由升降

機吊運至對接平臺的過程中,應設置導向的軌道或采取措施防止

物料在吊運過程中旋轉和散落。

5.8.4當建筑施工操作平臺采用抱桿卷揚機吊運物料時,應采取

措施防止物料在吊運過程中散落和旋轉。

23

6工作機構與電氣系統(tǒng)

6.1一般規(guī)定

6.1.1導架式平臺的工作機構,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升降工作

平臺導架爬升式工作平臺》GB/T27547第5.4節(jié)提升驅動系統(tǒng)的

要求。

6.1.2導架式平臺應保證齒輪齒條的正確嚙合,接觸長度沿齒高

應≥40%、沿齒長應≥50%;齒面?zhèn)认?.2mm~0.5mm。

6.1.3運送設備中人貨兩用施工升降機的工作機構,應符合現行

國家標準《吊籠有垂直導向的人貨兩用施工升降機》GB26557第

5.7節(jié)傳動系統(tǒng)的要求。

6.1.4運送設備中的卷揚機,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卷揚機》

GB/T1955第5章技術要求。

6.1.5工作機構的實測工作速度與設計值的允差應≤5%,實測功

率應小于額定功率,在距工作機構邊緣1m處測得的噪聲值應≤

85dB(A)。

6.2橋架式平臺工作機構

6.2.1液壓系統(tǒng)應符合下列要求:

1液壓系統(tǒng)及相關元件的性能設計應滿足橋架升降的行程、

頂升力等參數及功能的需要,并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液壓系統(tǒng)通

用技術條件》GB/T3766的要求;

2液壓系統(tǒng)應有防止過載和液壓沖擊的安全裝置。安全溢流

閥的調定壓力不應大于系統(tǒng)額定工作壓力的110%。系統(tǒng)的額定工

作壓力不宜大于25Mpa,并不應大于液壓泵的額定壓力;

3頂升油缸應具有可靠的平衡閥或液壓鎖,平衡閥或液壓鎖

與液壓缸之間不應用軟管連接;

4頂升油缸的長細比不應大于150,且應進行抗失穩(wěn)校核;

5液壓系統(tǒng)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塔

式起重機》GB/T5031第5.4.1.5條液壓系統(tǒng)的要求。

6.2.2環(huán)鏈電動葫蘆應符合現行行業(yè)標準《環(huán)鏈電動葫蘆技術條

件》JB5317.2第3章技術要求的規(guī)定,且應滿足橋架升降的行程、

載荷等參數及功能的需要。

6.3電氣系統(tǒng)

6.3.1在正常工作條件下,供電系統(tǒng)在饋電線接入處的電壓波動

應不超過額定值的±10%。電源的容量及壓降應滿足建筑施工操作

平臺和運送設備組合系統(tǒng)工作的要求。

6.3.2應采用TN-S接零保護系統(tǒng)供電。

6.3.3電氣保護應符合下列要求:

1電機應具有如下一種或一種以上保護,具體選用應按電機

及其控制方式確定:

1)短路保護;

2)在電機內設置熱傳感元件;

3)熱過載保護。

2所有外部線路都應具有短路或接地引起的過電流保護功

能,在線路發(fā)生短路或接地時,瞬時保護裝置應能分斷線路。

3應設有錯相與缺相、欠壓、過壓保護。

4控制回路應設有零位保護。運行中因故障或失壓停止運行

后,重新恢復供電時,機構不得自行動作,必須人為將控制器置

零位后,機構才能重新啟動。

5司機操作位應設置緊急停止按鈕,在緊急情況下能方便切

斷控制系統(tǒng)電源。緊急停止按鈕應為紅色非自動復位式。

6為避免雷擊,主要結構件、電機機座和所有電氣設備的金

屬外殼、導線的金屬保護管均應可靠接地,其接地電阻應≤4Ω。

采用多處重復接地時,其接地電阻應≤10Ω。

25

6.3.4當施工現場沒有塔式起重機、施工升降機等其他起重機械

且立柱高于30m時,其最高點應安裝紅色障礙指示燈,指示燈的

供電應不受停機影響。

6.3.4【條文說明】參照《塔式起重機》GB/T5031的要求。

6.3.5導架式平臺的電氣系統(tǒng),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外,尚應符合現

行國家標準《升降工作平臺導架爬升式工作平臺》GB/T27547第

5.8節(jié)電氣系統(tǒng)的要求。

6.3.6運送設備中人貨兩用施工升降機的電氣系統(tǒng),除應符合本

規(guī)范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吊籠有垂直導向的人貨兩用施

工升降機》GB26557第5.9節(jié)電氣安裝與電氣設備的要求。

7安全裝置

7.1一般規(guī)定

7.1.1導架式平臺超載/超力矩的安全控制,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外,

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升降工作平臺導架爬升式工作平臺》

GB/T27547第5.7節(jié)超載/超力矩保護裝置的要求。

7.1.2導架式平臺行程的安全控制,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外,尚應符

合現行國家標準《升降工作平臺導架爬升式工作平臺》GB/T27547

第5.12節(jié)限位開關的要求。

7.1.3導架式平臺防墜落的安全控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升

降工作平臺導架爬升式工作平臺》GB/T27547第5.5節(jié)防止作業(yè)

平臺超速下降的措施的要求。

7.1.4運送設備中人貨兩用施工升降機超載的安全控制,除應符

合本規(guī)范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吊籠有垂直導向的人貨兩

用施工升降機》GB26557第5.6.3節(jié)超載檢測裝置的要求。

7.1.5運送設備中人貨兩用施工升降機行程的安全控制,除應符

合本規(guī)范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吊籠有垂直導向的人貨兩

用施工升降機》GB26557第5.10.2節(jié)行程限位開關的要求。

7.1.6運送設備中人貨兩用施工升降機防墜落的安全控制,應符

合現行國家標準《吊籠有垂直導向的人貨兩用施工升降機》

GB26557第5.6.2節(jié)吊籠防墜落安全裝置的要求。

7.1.7建筑施工操作平臺的鎖止裝置,應具備自動或手動的單向

鎖止機構并應有明顯標識;當爬升架(套架)不升降時,應采取

自動或手動方式予以鎖緊,防止平臺下滑和墜落;爬升架(套架)

升降前,應采取自動或手動方式將單向鎖止機構予以解除。

7.1.8建筑施工操作平臺的頂部應設風速儀。

7.1.9應對安全裝置加以防護,以避免未經授權的人員接觸。

27

7.2工作載荷控制裝置

7.2.1載重量

1控制裝置應能檢測出由人員、設備及物料產生的、作用在

操作平臺上的載重量??煞謩e檢測立柱兩側平臺上的載重量、也

可檢測或計算出作用在立柱上的總載重量;

2運送設備采用人貨兩用施工升降機時,應對吊籠內人員、

設備及物料產生的載重量進行檢測控制,或控制吊籠允許乘載的

人數、每個人的重量按80kg計算,然后單獨檢測運載設備及物料

的重量;

3運送設備采用抱桿卷揚機時,應能檢測出所吊運物料的重

量。

7.2.1【條文說明】《升降工作平臺導架爬升式工作平臺》GB/T27547

第5.7節(jié)超載/超力矩保護裝置中,沒有要求檢測操作平臺的載重

量,但為了消除在彎矩和扭矩沒有超載的情況下,載重量超出設

計要求,同時也為了保護升降工作機構,本規(guī)范增加了檢測載重

量的要求。

7.2.2彎矩

1控制裝置應能檢測出由人員、設備及物料產生的、作用在

操作平臺主平臺上的彎矩,立柱兩側平臺上的彎矩應分別檢測;

2應能檢測或計算出作用在立柱上的彎矩。

7.2.3扭矩

1控制裝置應能檢測出由人員、設備及物料產生的、作用在

操作平臺主平臺上的扭矩,立柱兩側平臺上的扭矩應分別檢測;

2延伸平臺的長度和寬度不應超出產品說明書的規(guī)定。

7.2.4載荷控制裝置應能夠在達到1.1倍額定載荷或力矩前觸發(fā),

并且一旦觸發(fā),能持續(xù)將有關控制分隔開,直到超載狀況消除。

7.2.5當載荷控制裝置啟動后,超載指示應持續(xù)地發(fā)出視頻和音

頻信號,對操作人員和其他在作業(yè)平臺附近的人員發(fā)出警告。在

沒有許可的情況下,不得取消警告。可視的警告應安置在作業(yè)平

臺上所有人員的視力范圍內。

7.2.6載荷控制裝置的設計與安裝應考慮,無須進行拆卸并且不

會影響檢測器或顯示器的性能的情況下,可對操作平臺進行超載

測試。

7.2.7載荷控制裝置應具備記錄存儲功能,記錄應至少存儲一個

工作日的工作載荷和對應的時間點,并可以方便地將存儲數據導

出。

7.3對接控制裝置

7.3.1當建筑施工操作平臺和人員、物料運送設備組合時,該系

統(tǒng)應具備在運送設備與操作平臺相對運動過程中自動減速、停車

的對接控制裝置。

7.3.2運送設備應安裝有減速開關,在接近操作平臺時,安裝在

立柱或操作平臺上向下伸出的碰塊,與運送設備的減速開關接觸,

運送設備自動轉換為低速運行。

7.3.3運送設備應安裝有限位開關,低速運行后,安裝在立柱或

操作平臺上向下伸出的碰塊,與限位開關接觸,切斷其工作機構

電源。當電氣系統(tǒng)發(fā)生故障無法實現時,碰塊再與極限開關接觸,

強制切斷運送設備的總電源,防止與操作平臺碰撞。

7.3.4運送設備減速開關與限位開關之間的距離應≥0.35m,限位

開關與極限開關之間的越程距離為0.15m。

7.3.4【條文說明】當采用導架爬升式工作平臺與升降機組合時,

升降機允許不具備低速運行的功能,可利用平臺低速下降。此時,

升降機限位開關碰塊與導架爬升式工作平臺之間的距離應

≥0.5m,限位開關與極限開關之間的越程距離為0.15m。

29

7.3.5操作平臺與運送設備達到對接狀態(tài)后,應留有≥0.35m的防

碰撞距離。

7.4橋架式平臺防墜落裝置

7.4.1橋架式平臺采用液壓系統(tǒng)升降時,液壓系統(tǒng)應具備防止其

頂升裝置從立柱標準節(jié)的支承裝置中自行(非人為操作)脫出的

功能。

7.4.1【條文說明】橋架式平臺采用液壓系統(tǒng)升降時,液壓缸按照

要求應配置液壓鎖或平衡閥;但需要防止其頂升裝置從立柱標準

節(jié)的支承裝置中自行脫出造成的沖擊。

7.4.2橋架式平臺采用環(huán)鏈電動葫蘆升降時,應設置機械式的自

動防墜落裝置,并符合以下要求:

1應滿足承載及墜落時的沖擊要求;

2應具有防塵、防污染的措施,并應靈敏可靠;

3動作后制動距離應≤80mm。

7.5升降同步控制裝置

7.5.1雙立柱或多立柱建筑施工操作平臺應設置升降同步控制裝

置。

7.5.2升降同步控制裝置可以選擇行程控制和載荷控制其中之一

或兩種兼?zhèn)洹?/p>

7.5.3升降同步行程控制裝置應包括各立柱上操作平臺的高程檢

測裝置、顯示控制裝置。當各立柱上操作平臺的高差與立柱間距

的比值≥3/1000時,應能自動停止升降。

7.5.4升降同步載荷控制裝置應包括各立柱上操作平臺的升降載

荷檢測裝置、顯示控制裝置。升降過程中,應檢測各立柱上爬升

架的升降載荷,當有超出設計值15%的異常情況出現時,應能自

動停止升降。

7.5.5開始升降前,應保證操作平臺對各立柱上爬升架的載荷平

衡;升降過程中,嚴禁調整或增加操作平臺上的載重量。

31

8產品檢驗

8.1一般規(guī)定

8.1.1建筑施工操作平臺,以及平臺與設備系統(tǒng)的定型產品,應

經過技術審核和新產品檢驗后投入使用。

8.1.2導架式平臺的新產品檢驗,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外,尚應符合

現行國家標準《升降工作平臺導架爬升式工作平臺》GB/T27547

第6章新型MCWP的安全驗證的要求和/或措施的要求。

8.1.3運送設備中人貨兩用施工升降機的新產品檢驗,除應符合

本規(guī)范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吊籠有垂直導向的人貨兩用

施工升降機》GB26557第6章驗證的要求。

8.1.4運送設備中的卷揚機,應有生產許可證和出廠合格證。

8.1.5平臺與設備系統(tǒng)工程應用的檢驗,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9.6節(jié)的

要求。

8.2技術審核

8.2.1應對建筑施工操作平臺,以及平臺與設備系統(tǒng)定型產品的

技術資料進行審核,審核應包括以下技術資料:

1設計圖樣;

2工藝文件;

3設計計算書

1)工作機構的選型計算;

2)主要結構的強度、剛度和抗失穩(wěn)計算;

3)整機穩(wěn)定性計算。

4產品安裝使用說明書

1)必要的性能參數等信息說明;

2)安裝說明;

3)使用說明。

5原材料信息及質量證明;

6生產過程及成品檢驗記錄。

8.2.2審核應以技術鑒定或專家評議的方式完成。

8.2.2【條文說明】建筑施工操作平臺,以及平臺與設備系統(tǒng)應為

有能力的單位設計、生產的定型產品,不應輕易改動,所以技術

審核應以技術鑒定或專家評議的方式完成。

8.3新產品和出廠檢驗

8.3.1試驗樣機

1建筑施工操作平臺,安裝到最大獨立高度;如組合運送設

備后運行需要附著,則安裝一道附著架,附著架到地面的距離為

允許的附著架的最大間距,且附著架以上安裝有允許的最大懸臂

高度的立柱標準節(jié);

2建筑施工操作平臺與運送設備組合時,應配套安裝運送設

備及其對接轉運裝置。

8.3.2試驗條件

1環(huán)境溫度-15℃~40℃;

2現場風速不應超過8.3m/s;檢測速度和側向垂直度時,風

速不應超過3m/s;

3電源電壓值偏差為±5%。

8.3.3空載試驗

1檢測底架的水平度、立柱的垂直度及操作平臺的水平度等

安裝誤差;

2對導架式平臺,應進行空載運行,并檢測空載運行的速度、

噪聲及功率;

3對橋架式平臺,應進行升、降及加節(jié)、降節(jié)操作,并檢查

液壓系統(tǒng)或環(huán)鏈電動葫蘆,及升降同步控制裝置;

4對組合的運送設備,應進行空載運行,并檢測空載運行的

33

速度、噪聲及功率;

5當建筑施工操作平臺與人貨兩用施工升降機組合時,應進行

空載的對接運行,并檢驗對接平臺和人員、物料轉運裝置,檢驗

對接控制裝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