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時跟蹤檢測測試題 中國地理概況_第1頁
課時跟蹤檢測測試題 中國地理概況_第2頁
課時跟蹤檢測測試題 中國地理概況_第3頁
課時跟蹤檢測測試題 中國地理概況_第4頁
課時跟蹤檢測測試題 中國地理概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跟蹤檢測(四十二)中國地理概況一、選擇題“中國人的景觀大道”是指從上海一直延伸到西藏樟木友誼橋的318國道,這條大致分布在如圖所示Q緯線附近的帶狀景觀長廊,幾乎整合了中國所有類型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讀圖,完成1~2題。1、Q緯線的緯度數(shù)是()A、20° B、30°C、40° D、50°2、318國道沿線很難見到的自然景觀是()A、海灘浴場 B、湖光山色C、大漠孤煙 D、險峰飛瀑解析:1.B2.C第1題,根據(jù)Q緯線沿線的地理事物位置可知其緯度數(shù)是30°。第2題,大漠孤煙常見于我國西北干旱半干旱區(qū),而318國道主要經(jīng)過青藏高寒區(qū)和東部季風區(qū),因而很難見到此景觀。(2019·桂林月考)下圖為根據(jù)雪季降雪頻數(shù)劃分出的我國降雪地帶分布圖。讀圖回答3~5題。3、圖中常年多雪帶的分布規(guī)律是()A、范圍由南向北逐漸擴大B、范圍由東南向西北增大C、由東部沿海向西部內陸逐漸減少D、主要分布在較高緯度地區(qū)、高山高原地帶4、我國不同地區(qū)降雪的主要影響因素對應正確的是()A、東北地區(qū)——水汽B、塔里木盆地——緯度C、山東半島——冬季風、地形D、青藏高原東部——太平洋水汽5、有數(shù)據(jù)表明,青藏地區(qū)的積雪日數(shù)呈減少趨勢,這種變化的最直接影響是()A、使巖石風化速度減慢B、使地表植被類型發(fā)生變化C、使凍土期延長D、短期內使河流徑流量增大解析:3.D4.C5.D第3題,結合圖例分布可知,常年多雪帶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qū)、新疆北部、青藏高原地區(qū)和其他一些高大山脈地區(qū),因此圖中常年多雪帶主要分布在較高緯度地區(qū)、高山高原地帶。第4題,東北地區(qū)降雪的形成主要與其緯度較高有關;塔里木盆地的永久無雪帶主要是受內陸封閉地形造成的水汽輸送阻隔的影響而形成的;山東半島北部的多雪帶的形成主要是因為位于冬季盛行風的迎風岸;青藏高原東部多雪帶的形成主要與海拔和來自印度洋的水汽輸送有關。第5題,積雪日數(shù)減少,地表巖石裸露日數(shù)增加,會加快巖石的風化;地表植被類型受多種因素影響;積雪日數(shù)減少,說明氣溫升高,會使凍土期縮短;青藏高原是長江、黃河、雅魯藏布江、瀾滄江等多條著名河流的發(fā)源地,氣溫上升,短期內會使冰雪融水增多,從而使河流徑流量增大。下圖為我國某地區(qū)示意圖?;卮?~7題。6、下列關于圖中序號表示的區(qū)域敘述正確的是()A、①降水稀少,河流均為內流河B、②光照充足,植被類型為荒漠C、③雨熱同期,主要為濕潤和半濕潤區(qū)D、④水熱充足,主要為熱帶和暖溫帶區(qū)7、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①到②地勢由第一級階梯到第二級階梯B、②到③由畜牧業(yè)過渡到種植業(yè)為主C、③到④人口密度逐漸遞增D、④到⑤的植被變化體現(xiàn)了經(jīng)度地帶性規(guī)律解析:6.C7.B第6題,據(jù)圖可知,①位于西北地區(qū),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少,屬于內流區(qū),但不全是內流河,A錯誤;②位于半干旱區(qū),植被類型是溫帶草原,B錯誤;③位于東北地區(qū),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主要為濕潤和半濕潤地區(qū),C正確;④水熱充足,主要為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D錯誤。第7題,據(jù)圖可知,①②同位于地勢第二級階梯,A錯誤;②到③由半干旱過渡到濕潤、半濕潤區(qū),農(nóng)業(yè)由畜牧業(yè)過渡到種植業(yè)為主,B正確;③到④人口密度都比較大,相差不大,分布不均勻,沒有遞增的特點,C錯誤;④到⑤的植被變化主要體現(xiàn)了垂直地帶性規(guī)律,D錯誤。上海的小華利用暑假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他設計了如下的游覽線路圖。據(jù)此回答8~9題。8、四條游覽線路中,能得到圖示地形剖面草圖的是()A、甲 B、乙C、丙 D、丁9、小華沿丙線路到延安旅游時,有時看到景點近在眼前,卻要繞道行駛,原因是該地地形特征為()A、溝壑縱橫 B、一望無際C、丘陵廣布 D、山河相間解析:8.B9.A第8題,根據(jù)地形剖面特征即可判斷該地形剖面經(jīng)過我國的地勢三級階梯,故判斷為乙線路。第9題,延安位于陜北黃土高原地區(qū),該地區(qū)由于水土流失嚴重,故地貌特征:千溝萬壑,從而“有時看到景點近在眼前,卻要繞道行駛”。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地形多種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據(jù)此回答10~11題。10、能正確表示我國地形分布的是()11、位于地勢第二級階梯,內有丘陵分布,并且沒有綠洲的盆地是()A、塔里木盆地 B、柴達木盆地C、四川盆地 D、準噶爾盆地解析:10.B11.C第10題,云貴高原不鄰秦嶺;天山北部為準噶爾盆地;橫斷山脈的西部不是四川盆地而是青藏高原;太行山的西側不是內蒙古高原而是黃土高原。第11題,柴達木盆地位于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內沙漠廣布,而盆地的邊緣受高山冰川融水補給形成綠洲;而四川盆地既位于地勢第二級階梯,內有丘陵分布,且受亞熱帶季風氣候影響,為濕潤地區(qū),沒有綠洲。二、非選擇題12、(2019·昆明調研)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歷史上,茶馬互市主要在甘南地區(qū),易馬的茶葉取于川蜀。茶樹具有喜溫暖、好雨霧,怕積澇,耐酸怯堿的特性。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中國茶葉以茶馬交易的方式,經(jīng)西域等地向中亞、西亞等國輸送。下圖為甘肅及其周邊地區(qū)示意圖。(1)簡析四川盛產(chǎn)優(yōu)質茶葉的自然原因。(2)試從地理位置的角度簡析歷史上甘南地區(qū)茶馬交易興盛的原因。(3)分析祁連山北側城市分布較多的原因。(4)簡要分析黑河下游徑流量較小的原因。解析:第(1)題,結合四川自然特征和茶樹生長需要的條件回答即可。第(2)題,注意圖中甘南北方為內蒙古高原、南部為四川;兩地分別出產(chǎn)馬匹和茶葉;則在此交易距離都較近。第(3)題,城市分布受自然和社會經(jīng)濟條件影響,注意西部干旱區(qū),水資源對城市的影響很大;還有材料中提及絲綢之路的影響。第(4)題,黑河發(fā)源于祁連山,以冰川融水補給為主,河流下游為沙漠區(qū),氣候干旱,蒸發(fā)、下滲多,使之水量逐漸減少。答案:(1)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盆地地形,多云霧天氣;多低山丘陵,利于排水;酸性紅壤,利于茶樹生長。(2)位于亞熱帶與溫帶、濕潤區(qū)與干旱區(qū)交界地帶;為農(nóng)耕區(qū)與牧區(qū)交界處;其以南產(chǎn)茶葉,以西以北產(chǎn)馬匹。(3)海拔較低,氣候較為溫暖;多冰川融水(北多河流),水源較充足;古絲綢之路經(jīng)過,發(fā)展歷史悠久;交通便利。(4)冰川融水補給為主,徑流量?。涣鹘?jīng)干旱區(qū),蒸發(fā)量大;沙質土壤,下滲強;中上游地區(qū)引水截留。13、(2018·貴陽檢測)下圖示意我國某地區(qū)河流與某月均溫分布,讀圖完成下列要求。(1)說出沿26°N緯線從甲點到乙點氣溫的變化特點。(2)丙地、丁地何處年降水量較多?并說明原因。(3)簡析A河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解析:第(1)題,首先從圖中找出沿26°N緯線從甲點到乙點所穿越的等溫線,然后描述氣溫變化特點即可。第(2)題,從圖中可以看出,圖示區(qū)域位于我國東南地區(qū),夏季盛行東南風,丙地位于東南季風的迎風坡,而丁地位于背風地帶,故丙地降水量較多。第(3)題,分析A河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應主要從氣候類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