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T 4003.2-2014民用航空通信導航監(jiān)視臺(站)設置場地規(guī)范 第2部分:監(jiān)視_第1頁
MH-T 4003.2-2014民用航空通信導航監(jiān)視臺(站)設置場地規(guī)范 第2部分:監(jiān)視_第2頁
MH-T 4003.2-2014民用航空通信導航監(jiān)視臺(站)設置場地規(guī)范 第2部分:監(jiān)視_第3頁
MH-T 4003.2-2014民用航空通信導航監(jiān)視臺(站)設置場地規(guī)范 第2部分:監(jiān)視_第4頁
MH-T 4003.2-2014民用航空通信導航監(jiān)視臺(站)設置場地規(guī)范 第2部分:監(jiān)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03.220.50

V54

MH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行業(yè)標準

MH/T4003.2—2014

代替MH/T4003-1996

民用航空通信導航監(jiān)視臺(站)設置場地規(guī)

范第2部分:監(jiān)視

Specificationforaeronauticalcommunication,navigationandsurveillancestationsiting

criteria-Part2:Surveillance

2014-02-08發(fā)布2014-05-01實施

中國民用航空局發(fā)布

MH/T4003.2—2014

前言

MH/T4003《民用航空通信導航監(jiān)視臺(站)設置場地規(guī)范》分為兩個部分:

——第1部分:導航;

——第2部分:監(jiān)視。

本部分為MH/T4003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

本部分與第1部分共同代替MH/T4003-1996《航空無線電導航臺和空中交通管制雷達站設置場地規(guī)

范》,與MH/T4003-1996相比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修訂標準中對監(jiān)視設備的整體要求內(nèi)容(見第3章,1996年版的第3章,);

——刪除空中交通管制雷達站的選址要求(1996年版的第4章);

——刪除對精密進近雷達站的場地設置要求(1996年版的第11章);

——修訂對空管近程一次監(jiān)視雷達站場地設置要求中部分文字描述,將“設置地點、場地及環(huán)境要

求”合并為“設置及環(huán)境要求”(見4.2,1996年版的12.2,12.3);

——修訂對空管遠程一次監(jiān)視雷達站場地設置要求中部分文字描述,將“設置地點、場地及環(huán)境要

求”合并為“設置及環(huán)境要求”(見5.2,1996年版的13.2,13.3);

——修訂對空管二次監(jiān)視雷達站場地設置要求中部分文字描述,將“設置地點、場地及環(huán)境要求”

合并為“設置及環(huán)境要求”(見6.2,1996年版的14.2,14.3);

——新增對機場場面監(jiān)視雷達站設置要求(見第7章);

——新增對廣播式自動相關監(jiān)視地面站設置要求(見第8章);

——新增對多點定位系統(tǒng)設置要求(見第9章);

——新增雷達臺站場地保護區(qū)遮蔽限制要求(見附錄C)。

本部分由中國民用航空局空管行業(yè)管理辦公室提出。

本部分由中國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適航審定司批準立項。

本部分由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歸口。

本部分起草單位:中國民用航空局空管行業(yè)管理辦公室、中國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郭靜、張衛(wèi)星、葉家全、李黎、楊曉嘉、潘捷、鄒杰。

MH/T4003于1996年8月首次發(fā)布。

II

MH/T4003.2—2014

民用航空通信導航監(jiān)視臺(站)設置場地規(guī)范

第2部分:監(jiān)視

1范圍

MH/T4003的本部分規(guī)定了民用航空監(jiān)視臺(站)包括空管近程一次監(jiān)視雷達站、空管遠程一次監(jiān)

視雷達站、空管二次監(jiān)視雷達站、機場場面監(jiān)視雷達站、廣播式自動相關監(jiān)視地面站、多點定位系統(tǒng)的

設置要求。

本部分適用于民用航空監(jiān)視臺(站)的設置。

2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2.1

障礙物obstacle

在監(jiān)視設備無線電信號收發(fā)作用區(qū)域內(nèi),可能對無線電信號引起遮擋、反射和干擾的物體。

注:障礙物包括建筑物、高壓輸電線、公路、鐵路、金屬柵欄、鐵塔、堤壩、樹木、山丘等。

2.2

空中定位點airfixpoint

為保證航空器的正常航行而規(guī)定的空中位置點。

2.3

遮蔽角screenangle

以監(jiān)視設備天線中心點和該點所在水平面為基準,在該監(jiān)視設備無線電信號收發(fā)作用區(qū)域內(nèi)受障礙

物遮蔽所形成的水平和垂直張角,即水平遮蔽角和垂直遮蔽角。

2.4

頂空盲區(qū)overheadskipzone

監(jiān)視設備天線頂部空間天線波束不能探測到的區(qū)域。

3要求

3.1監(jiān)視臺(站)場地的設置應有利于設備工作性能的充分發(fā)揮,滿足空中交通管制的需求。

3.2監(jiān)視臺(站)場地的設置應遠離化工及其他易燃易爆設施,在100m范圍內(nèi)不應有加油站、油庫

等。

1

MH/T4003.2—2014

3.3監(jiān)視臺(站)場地環(huán)境分析及覆蓋計算見附錄A。

3.4監(jiān)視臺(站)場地應劃定場地保護區(qū),滿足管制監(jiān)視覆蓋需求對監(jiān)視設備臺站干擾的防護要求見

附錄B,對遮蔽的防護要求見附錄C。

4空管近程一次監(jiān)視雷達站設置

4.1空管近程一次監(jiān)視雷達

空管近程一次監(jiān)視雷達工作頻段為2700MHz~2900MHz,可在有效覆蓋范圍內(nèi)測定和顯示航空器

方位、距離信息,監(jiān)視終端和(或)進近管制空域內(nèi)航空器的運行。其探測范圍受視距、發(fā)射功率和地

形地物等因素限制,地形地物對無線電信號的反射和遮擋,將直接影響雷達的空域覆蓋能力。

4.2設置及環(huán)境要求

4.2.1空管近程一次監(jiān)視雷達站通常設置在機場及周邊地帶,以實現(xiàn)對所在終端和(或)進近管制空

域包括主要空中定位點和進離場運行及其他必須區(qū)域的探測和覆蓋。

4.2.2空管近程一次監(jiān)視雷達的頂空盲區(qū)宜避開進離場航線。

4.2.3空管近程一次監(jiān)視雷達站應設置在平坦、開闊、地勢較高的地帶,周邊應無嚴重的地形地物遮

擋,地物雜波干擾和鏡面反射小,以獲得足夠的中低空覆蓋。

平原地區(qū)雷達站周邊不應有造成地物雜波干擾的成片低矮植物或低矮建筑群。在山地或丘陵地區(qū)雷

達站應選在地勢較高、周圍無嚴重遮擋的山頂上,并適當利用低仰角的地形遮蔽作用,以減少地物雜波

干擾。

4.2.4在空管近程一次監(jiān)視雷達的通視探測范圍內(nèi)不應有影響雷達正常工作的大型旋轉(zhuǎn)反射物體,如

風力渦輪發(fā)電機等。

5空管遠程一次監(jiān)視雷達站設置

5.1空管遠程一次監(jiān)視雷達

空管遠程一次監(jiān)視雷達工作頻段為1250MHz~1350MHz,可在有效覆蓋范圍內(nèi)測定和顯示航空器

方位、距離信息,監(jiān)視管制空域內(nèi)航空器的運行。其探測范圍受視距、發(fā)射功率和地形地物等因素限制,

地形地物對無線電信號的反射和遮擋,將直接影響雷達的空域覆蓋能力。

5.2設置及環(huán)境要求

5.2.1空管遠程一次監(jiān)視雷達站通常設置在地勢較高的地點,以實現(xiàn)對所在管制空域包括主要航路航

線的有效探測和覆蓋。

5.2.2空管遠程一次監(jiān)視雷達站的頂空盲區(qū)宜避開主要航路航線。

5.2.3空管遠程一次監(jiān)視雷達站應設置在平坦、開闊、地勢較高的地帶,周邊應無嚴重的地形地物遮

擋,地物雜波干擾和鏡面反射小,以獲得足夠的高空覆蓋。

平原地區(qū)雷達站周邊不應有造成地物雜波干擾的成片低矮植物或低矮建筑群。在山地或丘陵地區(qū)雷

達站應選在地勢較高、周圍無嚴重遮擋的山頂上,并適當利用低仰角的地形遮蔽作用,以減少地物雜波

干擾。

5.2.4在空管遠程一次監(jiān)視雷達的通視探測范圍內(nèi)不應有影響雷達正常工作的大型旋轉(zhuǎn)反射物體,如

風力渦輪發(fā)電機等。

2

MH/T4003.2—2014

6空管二次監(jiān)視雷達站設置

6.1空管二次監(jiān)視雷達

空管二次監(jiān)視雷達詢問發(fā)射機工作頻率為1030MHz,接收機工作頻率為1090MHz,可在有效覆蓋

范圍內(nèi)測定和顯示裝有機載應答機的航空器方位、距離、高度、二次代碼以及特殊編碼、緊急編碼等信

息,監(jiān)視所在管制空域內(nèi)航空器的運行。其探測范圍受視距、發(fā)射功率和地形地物等因素限制,地形地

物對無線電信號的反射和遮擋,將會直接影響雷達的空域覆蓋能力。

6.2設置及環(huán)境要求

6.2.1空管二次監(jiān)視雷達站的場地設置,以實現(xiàn)對所在管制空域包括航路航線、主要空中定位點和進

離場運行及其他必須區(qū)域的探測和覆蓋??展芏伪O(jiān)視雷達用于終端和進近管制時,通常設置于機場或

周邊地帶;用于區(qū)域管制時,通常設置于航路沿線地勢較高的地帶。

6.2.2空管二次監(jiān)視雷達的頂空盲區(qū)宜避開進離場航線或所在管制空域的主要航路航線。

6.2.3空管二次監(jiān)視雷達站應設置在開闊、地勢較高的地帶,周邊應無嚴重的地形地物遮擋。

6.2.4空管二次監(jiān)視雷達站的場地設置應考慮測試應答機的安裝位置,測試應答機天線應與雷達天線

通視,直線距離通常不小于1km。

6.2.5在空管二次監(jiān)視雷達16km范圍內(nèi)不應有影響雷達正常工作的大型旋轉(zhuǎn)反射物體,如風力渦輪

發(fā)電機等。

7機場場面監(jiān)視雷達站設置

7.1機場場面監(jiān)視雷達

機場場面監(jiān)視雷達一般工作在X或Ku波段,通過檢測地面物體對自主輻射電磁波的反射信號,實現(xiàn)

對地面目標的定位。機場場面監(jiān)視雷達運行在下視角方式,探測范圍受視距、發(fā)射功率和地形地物等因

素限制,地形地物對無線電信號的反射和遮擋,將會直接影響其機場場面覆蓋能力。

7.2設置及環(huán)境要求

7.2.1機場場面監(jiān)視雷達站的場地設置,應實現(xiàn)對所在機場跑道、滑行道、聯(lián)絡道及跑道端延長線等

航空器運行區(qū)域的探測和覆蓋。

7.2.2對于多跑道或場面分布復雜的機場,可設置多個臺站,形成合成覆蓋,滿足管制需求。

7.2.3機場場面監(jiān)視雷達探測范圍與雷達天線的高度、位置以及周邊地形地物有關,應綜合分析評估,

以獲得足夠的機場場面覆蓋。

7.2.4機場場面監(jiān)視雷達場地設置應考慮機場建筑物對雷達信號的反射影響。

8廣播式自動相關監(jiān)視地面站設置

8.1廣播式自動相關監(jiān)視設備

廣播式自動相關監(jiān)視,由機載星基導航和定位系統(tǒng)生成精確的航空器及其他移動目標自身定位信

息,通過特定數(shù)據(jù)鏈和格式進行周期性自動監(jiān)視信息廣播,并由特定地面站設備和(或)其他航空器進行

接收和處理,以實現(xiàn)監(jiān)視功能。

3

MH/T4003.2—2014

廣播式自動相關監(jiān)視地面站探測范圍受視距和地形地物等因素限制,地形地物對無線電信號的反射

和遮擋,將會直接影響其覆蓋能力。

8.2設置及環(huán)境要求

8.2.1廣播式自動相關監(jiān)視地面站的場地設置,應實現(xiàn)對所在管制空域的覆蓋。

8.2.2廣播式自動相關監(jiān)視地面站應設置在開闊地帶,四周應無嚴重的地形地物遮擋。

8.2.3廣播式自動相關監(jiān)視地面站應考慮測試信標的設置,測試信標天線應與廣播式自動相關監(jiān)視設

備天線通視。

8.2.4廣播式自動相關監(jiān)視地面站與通信導航監(jiān)視臺站或其他臺站合裝時,應不受合裝臺站設備的電

磁輻射影響。

9多點定位系統(tǒng)設置

9.1多點定位系統(tǒng)

多點定位系統(tǒng)采用到達時間差定位技術,通過測量、處理目標發(fā)射(應答)信號到達多個基站的時

間差參數(shù)來實現(xiàn)目標定位,滿足管制監(jiān)視需求。

多點定位系統(tǒng)的探測范圍受視距和地形地物等因素限制,地面站的布局以及地形地物對無線電信號

的反射和遮擋,將會直接影響多點定位系統(tǒng)的覆蓋能力。

9.2設置及環(huán)境條件

9.2.1多點定位系統(tǒng)地面站的設置,應滿足對監(jiān)視區(qū)域的精度和覆蓋要求。

9.2.2多點定位系統(tǒng)地面站作用區(qū)域內(nèi)應無嚴重的地形地物遮擋。

9.2.3多點定位系統(tǒng)地面站的設置應考慮發(fā)射天線的安裝位置,用于詢問航空器的發(fā)射天線應滿足監(jiān)

視區(qū)域覆蓋要求,用于接收機同步的發(fā)射天線應與接收機天線通視。

9.2.4多點定位系統(tǒng)地面站與通信導航監(jiān)視臺站或其他臺站合裝時,應不受合裝臺站設備的電磁輻射

影響。

4

MH/T4003.2—2014

AA

附錄A

(規(guī)范性附錄)

雷達站場地環(huán)境影響的計算

A.1遮蔽測量和記錄

A.1.1遮蔽測量和記錄的目的是繪制遮蔽角圖,進行遮蔽分析,以確定雷達天線的高度,確保各個空

中定位點均在雷達覆蓋范圍內(nèi)。

A.1.2應首先設置雷達天線的初始高度。用光學經(jīng)緯儀測出擬選雷達站場地周圍各方位上有特征的地

形地物視線遮蔽角os。通常每隔2°~5°測一點,也可通過在適當比例的等高線地圖上進行計算獲得。

A.1.3估計或測量視線遮蔽角和雷達站至地形地物的水平距離ds。

A.1.4按公式(A.1)計算出雷達遮蔽角rs:

d

s..................................(A.1)

rsos34.57

式中:

rs——雷達遮蔽角,單位為分(′);

os——光學經(jīng)緯儀測出的地形地物視線遮蔽角(或地圖測量計算得出),單位為分(′);

ds——雷達站至地形地物的距離,單位為千米(km)。

A.1.5在表A.l中記錄遮蔽方位角、視線遮蔽角os和雷達遮蔽角rs等數(shù)據(jù)。

5

MH/T4003.2—2014

表A.1遮蔽角測量數(shù)據(jù)表

臺站識別近場/低角度遮蔽標識:

經(jīng)度遠距遮蔽標識:

臺站位置

緯度

測量高度記錄人

臺站高度日期

(磁北)方位(真北)方位遮蔽物距離

雷達

視線

°°km遮蔽物說明

遮蔽角

遮蔽角

自至自至估計值測量值

′′

A.2遮蔽角圖繪制

A.2.1空中定位點仰角公式

空中定位點仰角的計算公式見公式(A.2):

hh)(d

tana...............................(A.2)

1000d16970

式中:

——空中定位點的仰角,單位為度(°);

h——空中定位點距地面的高度,單位為米(m);

6

MH/T4003.2—2014

ha——雷達天線高度,單位為米(m);

d——空中定位點距天線水平距離,單位為千米(km)。

A.2.2空中定位點仰角修正

考慮到計量單位變換、測量、繪制誤差以及評估范圍等方面的不確定性,計算出的空中定位點仰角

值要減去一個安全系數(shù)角度:5ˊ。

A.2.3遮蔽角圖的繪制

遮蔽角圖(圖A.1)是關于雷達站近場和遠距遮蔽角輪廓以及空中定位點的方位-仰角的圖。繪制

時按照遮蔽角測量數(shù)據(jù)表A.1記錄的數(shù)據(jù)繪制,并將各空中定位點的方位角和其仰角修正值,逐個標繪

在遮蔽角圖上。

A.3遮蔽角圖分析和雷達天線高度調(diào)整

A.3.1遮蔽角圖的分析步驟

A.3.1.1從選擇的雷達天線初始高度位置看,是否全部空中定位點不被地形地物遮擋(遮蔽角圖中,

空中定位點在遮蔽角輪廓線之上為視線可見;反之,在遮蔽角輪廓線之下的空中定位點被遮擋)。

A.3.1.2如果全部空中定位點不被遮擋,應當考慮雷達天線高度降低多少,仍能滿足全部定位點的視

線可見度(在遮蔽角圖中,這將由仰角點最靠近遮蔽角輪廓線的空中定位點來決定,如圖A.1中的定位

點10)。

A.3.1.3如果有部分定位點被遮擋(定位點仰角不大于遮蔽角),應考慮升高雷達天線的高度,確保全

部空中定位點的視線可見度。

A.3.1.4當某一方位上存在近場遮蔽角和遠距遮蔽角時,對該方位上的空中定位點(如圖A.1中定位點

6),需要判別其與雷達站的距離是否在近場遮蔽物與遠距遮蔽物之間,并以此判定對其有遮蔽影響且遮

蔽角最大(如果有多個)的障礙物是否影響雷達對其的視線可見度。

7

MH/T4003.2—2014

圖A.1遮蔽角圖

A.3.2雷達天線高度調(diào)整

A.3.2.1應根據(jù)各空中定位點視線可見度,進行雷達天線高度調(diào)整(以具有最大遮蔽物-空中定位點仰

角差(絕對值)的定位點為典型值進行調(diào)整)。

A.3.2.2當全部空中定位點都在遮蔽角輪廓線之上時,則空中定位點與遮蔽物之間的最小仰角差記作

1,如果雷達到該空中定位點的距離比到遮蔽物體的距離大,則降低天線高度會使1減小,其計算公

式見公式(A.3):

0.3dd

hhfs||,(dd)...........................(A.3)

21dd1fs

fs

式中:

h2——雷達天線降低后的高度,單位為米(m);

8

MH/T4003.2—2014

h1——實測的天線高度,單位為米(m);

df——雷達天線至空中定位點的距離,單位為千米(km);

ds——雷達天線至遮蔽物體的距離,單位為千米(km);

1——測量得到遮蔽輪廓線之上的空中定位點與遮蔽物間的仰角差,單位為分(′)。

A.3.2.3當空中定位點在遮蔽角輪廓線以下時,由空中定位點與遮蔽物具有的最大仰角差記作2,提

高天線高度可以減小2,其計算公式見公式(A.4):

0.3dd

hh+fs||,(dd)

21dd2fs

fs..........................(A.4)

式中:

h2——雷達天線升高的高度,單位為米(m);

h1——實測的天線高度,單位為米(m);

df——雷達天線至空中定位點的距離,單位為千米(km);

ds——雷達天線至遮蔽物體的距離,單位為千米(km);

2——測量得到遮蔽輪廓線下方的空中定位點與遮蔽物間的仰角差,單位為分(′)。

A.3.2.4使用公式(A.3)或公式(A.4),即可得出調(diào)高或降低雷達天線的調(diào)整高度值,確保已統(tǒng)計的

各空中定位點均在雷達覆蓋范圍內(nèi)。

A.3.2.5由公式(A.3)式公式(A.4)得出的天線高度,由下述兩個因素決定:

注:仰角差△的影響已用5ˊ的安全系數(shù)角度補償。

a)雷達到定位點的距離與到遮蔽物距離的比率df/ds;

b)df和ds的測量精確度(無論是地圖測量或用測距儀測量)。

d

A.3.2.6如果f和ds的距離精確度用百分率表示(如1.5%表示X=1.5),公式(A.5)給出天線高度最大

的誤差百分率:

(/)1ddfs

max%errorX2,(dd).....................(A.5)

(/)1ddfs

fs

式中:

max%error——最大誤差百分率。

9

MH/T4003.2—2014

A.3.2.7由以上分析計算,可以在擬選臺址上得到確保空中全部定位點均滿足雷達視線(LOS)可見度

的最低雷達天線高度計算值。當然,考慮土建等方面的因素,不必一定使用計算值,實際的雷達天線高

度可以取一個相近但不低于計算值的高度。

A.4雷達視線(LOS)覆蓋范圍分析

雷達視線覆蓋圖是分析雷達作用距離界線的圖,通過引用表A.1中的雷達遮蔽角數(shù)據(jù),確定雷達天

線的水平高度,進行指定飛行高度的雷達視線覆蓋距離計算和雷達視線覆蓋圖繪制(包括標明區(qū)域內(nèi)的

空中目標軌跡)。它為評估雷達視線可見度提供了與遮蔽角圖不同的方法。

利用雷達視線覆蓋圖,能方便地評估雷達站在相關管制區(qū)域內(nèi)全方位的雷達視線覆蓋范圍。對今后

研究正常航線以外的目標監(jiān)視問題也有指導意義。

A.4.1雷達視線覆蓋計算

因雷達場地周圍地形地物的遮蔽作用,不同雷達天線高度、不同方位和不同飛行高度上的雷達視線

距離也不同。當確定了雷達天線的高度(海平面高度)和場地各方位的地形地物遮蔽角后,其雷達視線距

離按公式(A.6)計算:

d2hhtan8496)(17)tan8496(....................(A.6)

rsars

式中:

d——雷達視線距離,單位為千米(km);

rs——扇區(qū)內(nèi)最大的雷達遮蔽角,單位為度(°);

H——相對于雷達站的飛行高度,單位為米(m);

ha——雷達天線高度,單位為米(m)。

A.4.2雷達視線覆蓋圖繪制

A.4.2.1在極坐標紙上進行雷達視線覆蓋格式底圖的繪制(樣式見圖A.2),根據(jù)雷達設備的作用距離

性能設置雷達視線覆蓋圖距離增量,以滿足分析的需要。

A.4.2.2根據(jù)表A.1的實測雷達遮蔽角數(shù)據(jù),按方位順序,將遮蔽角按大小量值劃分成若干個扇區(qū),并

使同一扇區(qū)內(nèi)的雷達遮蔽角相差不超過10′,選同一扇區(qū)內(nèi)的最大雷達遮蔽角為該扇區(qū)雷達視線覆蓋距

離計算的參數(shù)。

10

MH/T4003.2—2014

20406080100120140160km

B雷達視線覆蓋格式底圖

圖A.2雷達視線覆蓋格式底圖

A.4.2.3在雷達視線覆蓋格式底圖上,按遮蔽角扇區(qū)分類進行方位扇區(qū)劃設,并按以下步驟進行雷達

視線距離輪廓弧線的繪制:

a)設定雷達天線高度,并設定關注的目標飛行高度;

b)按公式(A.6)進行一個扇區(qū)的雷達視線距離計算,得出該扇區(qū)雷達視線距離計算值(雷達在

此高度的視線距離);

c)以雷達視線距離計算值作為半徑,以雷達天線為圓心,在該扇區(qū)畫一圓弧線段;

d)依次按方位順序,對相鄰的扇區(qū)進行b)和c)步驟操作,完成一個飛行高度層360°方位的

雷達視線距離輪廓弧線繪制;

e)將相鄰扇區(qū)的雷達視線距離圓弧線段用徑向直線進行連接,形成閉合的雷達視線覆蓋圖形。

應根據(jù)雷達覆蓋需求,分別繪制相應飛行高度(如500m、1000m、2000m、3000m、4500m、

7400m、10000m等)的雷達視線覆蓋圖(不同飛行高度雷達視線覆蓋圖示例,如圖A.3中所示),同時

也要有繪制其他飛行高度、其他雷達天線高度(高于或低于雷達天線高度計算值)的雷達視線覆蓋圖的

方案,以便評估雷達的最低視線可見高度。

A.4.2.4繪制雷達視線覆蓋圖后,應將管制區(qū)域內(nèi)統(tǒng)計的空中定位點標在圖上(方位角和空中定位點

的距離能從遮蔽角圖中得到),在各定位點間用直線畫出相關的空中航線并標出名稱。應在每段航線的

旁邊標明航線飛行的最低高度(海平面高度)。

11

MH/T4003.2—2014

日期位置

記錄者

圖A.3不同飛行高度雷達視線覆蓋示例圖

A.4.3雷達視線覆蓋圖的分析和結(jié)論

A.4.3.1從雷達視線覆蓋圖(已標記航線),可以得到:

a)區(qū)域內(nèi),雷達對各航線上航空器以最小高度飛行時的雷達視線可見度(滿足或不滿足空域監(jiān)視);

b)雷達對航空器在圖中標明的航線上飛行時,偏離航線情況的分辨、監(jiān)視能力。

A.4.3.2為了確定各航線的雷達視線可見度,應對航空器在每條航線上以最低飛行高度運行時的雷達

視線覆蓋能力進行判定。

A.4.3.3雷達視線覆蓋航線(空中定位點)的判定標準是:各航線上的空中定位點均處在相關飛行高

度(低于航線或空中定位點高度)的雷達視線距離輪廓弧線內(nèi)(無論是空中定位點的方位還是高度)。

A.4.3.4當一段航線被雷達視線覆蓋時,該航線上的全部空中定位點是有雷達視線可見度的。如果某

一空中定位點不具備雷達視線覆蓋,則應在圖上該點位置標上十字叉符號,以便表明其缺少雷達視線可

見度。

B

12

MH/T4003.2—2014

附錄B

(規(guī)范性附錄)

雷達臺站對干擾源和障礙物的防護間距

B.1間距

雷達臺站(近/遠程一次監(jiān)視雷達、二次監(jiān)視雷達)對干擾源和障礙物的防護間距要求見表B.1。表

B.1中的平面防護間距為典型值,實際情況按照表B.2進行測算。

表B.1干擾源和障礙物的防護間距

干擾源和障礙物平面防護間距

500kV不小于1.0km

高壓架空輸電線路220kV~330kV不小于0.8km

110kV不小于0.7km

500kV不小于1.2km

高壓變電站220kV~330kV不小于0.8km

110kV不小于0.7km

電氣化鐵路不小于0.7km

非電氣化鐵路不小于0.5km

公路高速、一級、二級不小于0.7km

高頻熱合機不小于1.2km

高頻爐P不大于100kW不小于0.5km

工業(yè)電焊P不大于10kW不小于0.5km

超高頻理療機P不大于1kW不小于1.0km

農(nóng)用電力設備P不大于1kW不小于0.5km

氣象雷達站不小于0.93km

廣播電臺不小于0.80km

機庫等大型金屬構(gòu)建物不小于1.61km

金屬圍欄、構(gòu)建物、高塔、航站樓不小于0.46km,宜大于1.61km

有無線電輻射的工業(yè)設施不小于0.80km

13

MH/T4003.2—2014

B.2計算

B.2.1臺站對有源干擾防護的要求

空中交通管制雷達在有源干擾不可避免的條件下,允許有不大于5%的探測距離損失。

對于不同性質(zhì)的隨機高頻脈沖干擾,雷達接收機輸入端的最大允許干擾電壓按公式(B.1)進行計算:

Ujfmax=0.48CUnf................(B.1)

式中:

Ujfmax——最大允許干擾電壓有效值,單位為微伏(μV);

C——相對于白噪聲最大允許干擾電壓的增量系數(shù),取值見表B.2;

Unf——等效到接收機輸入端的系統(tǒng)噪聲電壓有效值,單位為微伏(μV),300MHz~3000MHz

時取0.85μV。

表B.2不同性質(zhì)隨機高頻脈沖干擾的增量系數(shù)

干擾源增量系數(shù)C

高壓架空輸電線路、變電所3

電氣化鐵路4

汽車公路4

高頻熱合機4

工業(yè)電焊5.4

高頻理療機5.4

高頻爐5.4

B.2.2空中交通管制雷達對高壓架空輸電線路、變電站、鐵路、汽車公路、工科醫(yī)射頻設備等最大允

許干擾場強

按公式(B.2)計算:

EU20lgfGZEL10lg9.8............(B.2)

jpmaxjfmaxgp

式中:

E

jpmax——最大允許干擾場強,單位為分貝微伏每米(dBμV/m);

U

jfmax——最大允許干擾電壓有效值,單位為分貝微伏(dBμV);

f——工作頻率,單位為兆赫茲(MHz);

G——天線增益,單位為分貝(dB);

Z——接收機輸入阻抗,單位為歐姆(Ω);

E

gp——準峰值場強與峰值場強之差,單位為分貝(dB),其值見表B.3;

L——為天饋系統(tǒng)損耗,單位為分貝(dB)。

14

MH/T4003.2—2014

表B.3準峰值場強與峰值場強的差值

單位為分貝

干擾源ΔΕgp

高壓架空輸電線路、變電站-14

電氣化鐵路-13

工科醫(yī)射頻設備-12

汽車公路-10

B.2.3臺站對高壓架空輸電線路、變電站的有源干擾防護間距

按公式(B.3)計算:

D10(20lg20lgEfBE0maxnjq)/20

min......................(B.3)

式中:

Dmin——防護間距,單位為千米(km);

Bn——接收機等效噪聲帶寬,單位為千赫(kHz);

E

jpmax——最大允許干擾場強,單位為分貝微伏每米(dBμV/m)。

B.2.4臺站對鐵路有源干擾防護間距

按公式(B.4)計算:

D10(16.796.02lgfBE20lgnjqmax)/22.11.........................(B.4)

min

式中:

Dmin——防護間距,單位為千米(km);

Bn——接收機等效噪聲帶寬,單位為千赫(kHz);

E

jpmax——最大允許干擾場強,單位為分貝微伏每米(dBμV/m)。

B.2.5臺站對公路干擾防護間距

按公式(B.5)計算:

D10(14.3320lgBEnjqmax)/24.31...........................(B.5)

min

式中:

Dmin——防護間距,單位為千米(km);

Bn——接收機等效噪聲帶寬,單位為千赫(kHz);

E

jpmax——最大允許干擾場強,單位為分貝微伏每米(dBμV/m)。

B.2.6臺站對高頻熱合機干擾防護間距

按公式(B.6)計算:

15

MH/T4003.2—2014

D10(143.1133.96lgfBE20lgnjqmax)/40.51..........................(B.6)

min

式中:

Dmin——防護間距,單位為千米(km);

Bn——接收機等效噪聲帶寬,單位為千赫(kHz);

E

jpmax——最大允許干擾場強,單位為分貝微伏每米(dBμV/m)。

B.2.7臺站對超高頻理療機干擾防護間距

按公式(B.7)計算:

D10(85.113.28lgfBE20lgnjqmax)/37.41.........................(B.7)

min

式中:

Dmin——防護間距,單位為千米(km);

Bn——接收機等效噪聲帶寬,單位為千赫(kHz);

E

jpmax——最大允許干擾場強,單位為分貝微伏每米(dBμV/m)。

B.2.8臺站對高頻爐干擾防護間距

按公式(B.8)計算:

D10(47.1310lgPEjqmax)/25.............................(B.8)

min

式中:

Dmin——防護間距,單位為千米(km);

E

jpmax——最大允許干擾場強,單位為分貝微伏每米(dBμV/m)。

P——高頻爐額定功率,單位為千瓦(kW)。

16

MH/T4003.2—2014

CC

附錄C

(規(guī)范性附錄)

雷達臺站場地保護區(qū)遮蔽限制要求

雷達臺站(近/遠程一次監(jiān)視雷達、二次監(jiān)視雷達)的場地保護區(qū)遮蔽限制要求見表C.1,當垂直遮

蔽角和水平遮蔽角同時超過允許范圍時,不滿足雷達臺站的場地保護要求。

表C.1雷達臺站場地保護區(qū)遮蔽限制要求

障礙物允許值要求

θ垂直≤0.25°

凈高度=(B-T)

BTD

(即tan0.25)

垂直遮蔽角1000D169701km處b,凈高度不大于4.4m

B--障礙物海拔高,單位為米(m);

b

θ垂直2km處,凈高度不大于8.9m

單體(或密集)障T--天線海拔高,單位為米(m);

4km處b,凈高度不大于18.4m

礙物aD--障礙物距臺站距離c,單位為千米(km)。

對臺站的遮蔽角θ水平≤1.5°

b

W1km處,障礙物寬度不大于26m

水平遮蔽角(即tan1.5)

1000D2km處b,障礙物寬度不大于52m

θ水平W--障礙物水平寬度,單位為米(m);

4km處b,障礙物寬度不大于104m

D--障礙物距臺站距離c,單位為千米(km)

單體(或密集)障礙物a即任意15°方位范圍內(nèi),允許

不大于1/10

對臺站15°方位范圍單體(或密集)障礙物(垂直遮蔽角

(任意15°方位范圍內(nèi))

遮蔽間隔比超限)的水平遮蔽角不大于1.5°

單體(或密集)障礙物a即任意45°方位范圍內(nèi),允許

不大于1/15

對臺站45°方位范圍累計障礙物(垂直遮蔽角超限)的水

(任意45°方位范圍內(nèi))

累計遮蔽間隔比平遮蔽角不大于3.0°

a在水平方位角度上的單個障礙物或障礙物群。

b障礙物距臺站的距離。

cD的最大值為30k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MH/T4003.2—2014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術語和定義........................................................................1

3要求..............................................................................1

4空管近程一次監(jiān)視雷達站設置........................................................2

5空管遠程一次監(jiān)視雷達站設置........................................................2

6空管二次監(jiān)視雷達站設置............................................................2

7機場場面監(jiān)視雷達站設置............................................................3

8廣播式自動相關監(jiān)視地面站設置......................................................3

9多點定位系統(tǒng)設置..................................................................4

附錄A(規(guī)范性附錄)雷達站場地環(huán)境影響的計算........................................5

附錄B(規(guī)范性附錄)雷達臺站對干擾源和障礙物的防護間距.............................13

附錄C(規(guī)范性附錄)雷達臺站場地保護區(qū)遮蔽限制要求.................................17

I

MH/T4003.2—2014

民用航空通信導航監(jiān)視臺(站)設置場地規(guī)范

第2部分:監(jiān)視

1范圍

MH/T4003的本部分規(guī)定了民用航空監(jiān)視臺(站)包括空管近程一次監(jiān)視雷達站、空管遠程一次監(jiān)

視雷達站、空管二次監(jiān)視雷達站、機場場面監(jiān)視雷達站、廣播式自動相關監(jiān)視地面站、多點定位系統(tǒng)的

設置要求。

本部分適用于民用航空監(jiān)視臺(站)的設置。

2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2.1

障礙物obstacle

在監(jiān)視設備無線電信號收發(fā)作用區(qū)域內(nèi),可能對無線電信號引起遮擋、反射和干擾的物體。

注:障礙物包括建筑物、高壓輸電線、公路、鐵路、金屬柵欄、鐵塔、堤壩、樹木、山丘等。

2.2

空中定位點airfixpoint

為保證航空器的正常航行而規(guī)定的空中位置點。

2.3

遮蔽角screenangle

以監(jiān)視設備天線中心點和該點所在水平面為基準,在該監(jiān)視設備無線電信號收發(fā)作用區(qū)域內(nèi)受障礙

物遮蔽所形成的水平和垂直張角,即水平遮蔽角和垂直遮蔽角。

2.4

頂空盲區(qū)overheadskipzone

監(jiān)視設備天線頂部空間天線波束不能探測到的區(qū)域。

3要求

3.1監(jiān)視臺(站)場地的設置應有利于設備工作性能的充分發(fā)揮,滿足空中交通管制的需求。

3.2監(jiān)視臺(站)場地的設置應遠離化工及其他易燃易爆設施,在100m范圍內(nèi)不應有加油站、油庫

等。

1

MH/T4003.2—2014

3.3監(jiān)視臺(站)場地環(huán)境分析及覆蓋計算見附錄A。

3.4監(jiān)視臺(站)場地應劃定場地保護區(qū),滿足管制監(jiān)視覆蓋需求對監(jiān)視設備臺站干擾的防護要求見

附錄B,對遮蔽的防護要求見附錄C。

4空管近程一次監(jiān)視雷達站設置

4.1空管近程一次監(jiān)視雷達

空管近程一次監(jiān)視雷達工作頻段為2700MHz~2900MHz,可在有效覆蓋范圍內(nèi)測定和顯示航空器

方位、距離信息,監(jiān)視終端和(或)進近管制空域內(nèi)航空器的運行。其探測范圍受視距、發(fā)射功率和地

形地物等因素限制,地形地物對無線電信號的反射和遮擋,將直接影響雷達的空域覆蓋能力。

4.2設置及環(huán)境要求

4.2.1空管近程一次監(jiān)視雷達站通常設置在機場及周邊地帶,以實現(xiàn)對所在終端和(或)進近管制空

域包括主要空中定位點和進離場運行及其他必須區(qū)域的探測和覆蓋。

4.2.2空管近程一次監(jiān)視雷達的頂空盲區(qū)宜避開進離場航線。

4.2.3空管近程一次監(jiān)視雷達站應設置在平坦、開闊、地勢較高的地帶,周邊應無嚴重的地形地物遮

擋,地物雜波干擾和鏡面反射小,以獲得足夠的中低空覆蓋。

平原地區(qū)雷達站周邊不應有造成地物雜波干擾的成片低矮植物或低矮建筑群。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