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S-145-2-2013海港水文規(guī)范_第1頁
JTS-145-2-2013海港水文規(guī)范_第2頁
JTS-145-2-2013海港水文規(guī)范_第3頁
JTS-145-2-2013海港水文規(guī)范_第4頁
JTS-145-2-2013海港水文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yè)標準JTS145-2-2013海港水文規(guī)范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發(fā)布本規(guī)范的主編單位為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參加編寫單位為交通一海港工程水文分析與計算的技術(shù)要求,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隨著我國港口工程建組織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等單位對《海港水文規(guī)范》進行修訂。本次計波浪標準;復合極值分布確定臺風多發(fā)海區(qū)不同重現(xiàn)期設計波高;JONSWAP風浪頻要求以及粉沙質(zhì)海岸泥沙分析和計算等。本規(guī)范的第1.0.3條、第3.1.2條、第3.1.3條、第3.1.4條、第3.2.1條、第4.1.2本規(guī)范共分10章和17個附錄,并附條文說明。本規(guī)范編寫人員分工如下:本規(guī)范2011年5月31日通過部審,于2013年1月21日發(fā)布,自2013年4月1日起本規(guī)范由交通運輸部水運局負責管理和解釋。請各有關(guān)單位在執(zhí)行過程中,將發(fā)現(xiàn)2的問題和意見及時函告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地址:北京市建國門內(nèi)大街11號,交通運輸部水運局技術(shù)管理處,郵政編碼:100736)和本規(guī)范管理組(地址:天津市河西區(qū)大沽南路1472號,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郵政編碼:300222),以便今后修訂時1 2術(shù)語 3.1設計潮位標準 3.2設計潮位的統(tǒng)計和計算方法 4設計波浪的確定 4.1設計波浪標準 4.2各種累積頻率波高間的換算 4.3不同重現(xiàn)期設計波浪的推算 5外海波浪要素的計算 5.1風場要素和水域平均深度的確定 5.2風浪和涌浪要素的計算 5.3風浪方向譜的計算 6近岸波浪要素的計算 6.1波浪折射的計算 6.2近岸波高的計算 6.3波浪在水流作用下的變形計算 6.4近岸波浪變形數(shù)學模型 7港內(nèi)波浪要素的計算 7.1一般規(guī)定 7.2不規(guī)則波繞射系數(shù) 8波浪對建筑物的作用 8.1波浪對直墻式建筑物的作用 8.2波浪對斜坡式建筑物的作用 8.3波浪對樁基和墩柱的作用 8.4波浪和水流對樁基和墩柱的作用 8.5離岸式高樁碼頭面板底部波浪浮托力 9海流 9.1一般規(guī)定 9.2海流觀測 9.3海流特征值計算 2 10.1一般規(guī)定 10.2海岸泥沙運動調(diào)查與分析 10.3港址選擇、建筑物布置與泥沙淤積的關(guān)系以及減淤整治措施 附錄A設計水位的近似計算方法 附錄C極端水位的近似計算方法 附錄D皮爾遜Ⅲ型頻率曲線的K,值表 附錄E泊松—岡貝爾復合極值分布表 附錄F短期測波資料的經(jīng)驗頻率分析方法 附錄G按水深分段計算風浪要素的方法 附錄H淺水波高、波速和波長與相對水深關(guān)系表 (120)附錄J規(guī)則波繞射系數(shù) 附錄K圓柱底面上波浪浮托力和波流浮托力的計算方法 附錄L方形或矩形柱體上波浪力的計算方法 附錄M近岸海區(qū)內(nèi)風海流的估算方法 附錄N沙質(zhì)海岸沿岸輸沙率的計算方法 附錄P淤泥質(zhì)海岸航道和港池的淤積計算 附錄Q粉沙質(zhì)海岸航道的淤積計算 附錄R沙質(zhì)海岸突堤式建筑物上游岸線演變預報計算 附錄S本規(guī)范用詞用語說明 附加說明本規(guī)范修訂主編單位、參編單位、主要起草人、總校人員和管理組人員名單 附條文說明 (163) 22.0.1設計潮位DesignTideLevel設計潮位包括設計水位和極端水位。設計水位是指港口或建筑物在正常使用條件下的高、低水位。極端水位是指港口或建筑物在極端條件下的校核高、低水位。2.0.2累積頻率AccumulativeFrequency將潮位、波高等水文變量按大小順序排列,劃分若干區(qū)間,分別求出各區(qū)間的頻率值,再逐區(qū)間加以累積,得到一系列的頻率累積值,稱為累積頻率。2.0.3乘潮水位NavigationWaterLevel可供設計船舶航行利用的某一高潮水位。風直接作用下產(chǎn)生的風成波。由風區(qū)中傳出的風成波。2.0.6混合浪MixedWave風浪與涌浪疊合形成的波浪。2.0.7風浪方向譜Wind-waveDirectionalSpectrum風浪能量相對于頻率和方向的分布。2.0.8風浪頻譜Wind-waveFrequencySpectrum風浪能量相對于頻率的分布。2.0.9規(guī)則波RegularWave波列中波形和波要素都相同的波浪。2.0.10不規(guī)則波IrregularWaves波列中波形不同、波要素呈隨機分布的波浪。2.0.11波浪折射WaveRefraction波浪傳播過程中因水深、地形變化而不斷改變傳播方向的現(xiàn)象。2.0.12波浪繞射WaveDiffraction波浪傳播過程中遇到防波堤或島嶼等障礙物時,繞過這些障礙物而傳播到它們幾何陰影區(qū)的現(xiàn)象。2.0.13波浪反射WaveReflection波浪傳播過程中遇障礙物產(chǎn)生反射傳播的現(xiàn)象。2.0.14近破波BreakingWave在堤前半個波長以內(nèi)破碎的波浪。 32.0.15遠破波BrokenWave在堤前半個波長以外破碎的波浪。在直立墻前由正向入射波和反射波疊加形成的波浪。2.0.17波浪爬高WaveRun-up建筑物上波浪上爬的最高點相對于靜止水面的高度。2.0.18風海流Wind-drivenCurrent風海流是由風的切應力作用于海面產(chǎn)生的水流。2.0.19中值粒徑MedianParticleDiam根據(jù)泥沙顆粒分析結(jié)果,小于某粒徑的泥沙質(zhì)量百分數(shù)為50%的粒徑,以D??表示。2.0.20沿岸輸沙LongshoreTransport在波浪和水流的作用下形成的沿岸泥沙運動。港池或航道短時間內(nèi)發(fā)生泥沙集中淤積的現(xiàn)象。2.0.22絮凝Flocculat由于靜電引力等作用而產(chǎn)生相鄰泥沙顆粒互相粘連的現(xiàn)象。43.1.2對于海岸港和潮汐作用明顯的河口港,設計高水位應采用高潮累積頻率10%的潮位或歷時累積頻率1%的潮位,設計低水位應采用低潮累積頻率90%的潮位或歷時累積頻率98%的潮位。歷時累積頻率1%和98%的潮位。3.2.2潮位累積頻率統(tǒng)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3.2.2.1高潮或低潮累積頻率應按下列步驟統(tǒng)計:(1)從潮位資料中摘取各次的高潮或低潮位值,統(tǒng)計其在不同潮位級內(nèi)的出現(xiàn)次數(shù),潮位級的劃分采用小于或等于10cm為一級;(2)由高至低逐級進行累積出現(xiàn)次數(shù)的統(tǒng)計;(3)各潮位級的累積頻率為年或多年的高潮或低潮總潮次除各潮位級相應的累積出限處,連繪成高潮或低潮累積頻率曲線,然后在曲線上摘取高潮10%或低潮90%的潮3.2.2.2歷時累積頻率應按下列步驟統(tǒng)或等于10cm為一級; 56式中P——經(jīng)驗頻率(%); 7hy——N年中出現(xiàn)過的特高潮位值或特低潮位值(m);h:——第i年的年最高潮位值或年最低潮位3.2.12特大值的經(jīng)驗頻率可按下式計算:式中P——特大值的經(jīng)驗頻率(%)3.2.14對于潮位實測資料年限不足的港口,極端高水位和極端低水位可按附錄C84設計波浪的確定15113或5注:在進行斜坡式建筑物的護面塊石、護面塊體穩(wěn)定性計算時,平均波高與水深的比值H/d≥0.3 9的累積頻率可采用4%;周期和波長應按第4.1.4條的規(guī)定計算。HH?H式中Hr——累積頻率為F的波高(m)Hdd式中H——累積頻率為1%的波高(m)Hs——累積頻率為5%的波高(m);H??——累積頻率為13%的波高(m); H,=1.13H式中H?oo——1/100大波的平均波高(m);H?o——1/10大波的平均波高(m);H??——1/3大波的平均波高(m);H——平均波高(m)。4.3不同重現(xiàn)期設計波浪的推算4.3.1海港工程所在位置或其附近有較長期的史天氣圖對當?shù)貧v史上大的臺風等情況和個別年份缺測大浪的情況進行波浪要素的計4.3.2某一重現(xiàn)期的設計波高相對應的波浪周期的推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4.3.2.1當?shù)卮蟮牟ɡ酥饕獮轱L浪時,可由風浪的234567894.3.3采用海港工程附近觀測臺站的波浪資料4.3.4進行波高或周期的頻率分析時,連續(xù)的資料年數(shù)不宜少于20年。需確定某一主波向不同重現(xiàn)期的設計波浪時,年最大波高及其對應周期的數(shù)據(jù),可在該方向左右各4.3.5波高和周期的頻率曲線,可采用皮爾遜Ⅲ型曲線。皮式中X——變量X;的平均值;(2)皮爾遜Ⅲ型曲線按附錄D中的K,值繪制,采用適線法確定不同重現(xiàn)期的設計波浪。按遞減次序排列的變量X,中,第m項經(jīng)驗頻率P按公式(3.2.10-1)計算。重現(xiàn)期4.3.6有條件時,可按與實測資料擬合最佳的原則,選配極值I型分布(岡貝爾分布)、4.3.7在原有n年的波浪資料以外,根據(jù)計算或調(diào)查得出歷史上N年中出現(xiàn)過特大波高值,其統(tǒng)計參數(shù)應按式(4.3.7-1)和式(4.3.7-2)計算。經(jīng)驗頻率應按第3.2.10條4.3.8海港工程所在位置及其附近均無較長期章的方法間接確定不同重現(xiàn)期的設計波浪。不同重現(xiàn)期的設計風速,可按第4.3.4條~第4.3.7條的方法計算。4.3.8.2對岸距離較長時,可在歷史天氣圖上選擇各方向每年第5章的方法計算波浪要素的年最大值,然后按第4.3.4條~第4.3.7條的規(guī)定進行頻4.3.9按第4.3.8條計算的結(jié)果應與短期測波資料推算的結(jié)果進行比較分析,確定設計4.3.11當有幾個實測或計算得出的某一累積頻率的臺風波高H;系列時,不同重現(xiàn)期的 式中Hp——與年頻率(%)對應的設計波高(m),P=100/T,T為重現(xiàn)期(年)P——年頻率(%);5外海波浪要素的計算5.1風場要素和水域平均深度的確定5.1.1計算風浪要素時,可將風速和風向比較一致的水域劃分為風區(qū)。風區(qū)內(nèi)的風速差不宜大于2~4m/s,高風速時取大值,風向差不宜大于±30°。在地面天氣圖上,可將等壓線的走向或密度有顯著改變處取為風區(qū)的邊界。風區(qū)長度可取計算點至風區(qū)上沿的距離。影響計算點的風場范圍較大時,可同時劃出一個以上的風區(qū)。5.1.2陸地附近的水域宜采用船舶及岸上臺站的測風資料,并根據(jù)觀測方法的特點、天氣形勢以及各觀測資料間的協(xié)調(diào)性等方面對測風資料進行檢驗,確定某一時刻風區(qū)內(nèi)的風速和風向。風區(qū)內(nèi)有較可靠的海上測風資料時,可由此資料或其平均值確定風區(qū)內(nèi)的風速和風向;無較可靠的海上測風資料時,可參照岸站測風資料及天氣形勢確定風區(qū)內(nèi)的5.1.3測風資料較少的外海地區(qū),可根據(jù)天氣圖上的等壓線按下述步驟確定某一時刻海(1)對風區(qū)附近的等壓線進行檢驗,并作必要的修整;(2)確定風區(qū)所在的平均緯度φ;(3)在風區(qū)內(nèi)有代表性的位置處量取相鄰兩等壓線間的間隔△n,風區(qū)內(nèi)相鄰幾條等壓線分布的密度很不均勻時,可以取幾條等壓線間的平均值,△n以當?shù)鼐暰啾硎荆?4)由表5.1.3和天氣圖確定風區(qū)內(nèi)海水與空氣間的溫度差△T,當氣溫大于水溫(5)根據(jù)△n、φ和△T由圖5.1.3查得海面風速U。海區(qū)經(jīng)緯度(°)東經(jīng)北緯12345678932498775外海波浪要素的計算續(xù)表5.1.3海區(qū)經(jīng)緯度(°)東經(jīng)北緯123456789東海臺灣海峽 海港水文規(guī)范(JTS145—2—2013)U——海面上10m高度處的平均風速(m/s);L波長(m)。圖5.2.2K,及K,圖5.2.3采用風場資料計算年極值波高時,求得某一重現(xiàn)期的波高后,其對應的周期宜按表4.3.2-1確定。 5.2.4涌浪要素可按圖5.2.4確定,涌浪的傳播距離D可取天氣圖上風區(qū)下沿中點至圖5.2.4涌浪要素計算圖注:在左側(cè)縱軸上自給定的風浪有效波周期向右引水平線,與橫軸上自給定的傳播距離D向上引垂直線相交,由通過交點的H,線、T。線和t?線或其內(nèi)插值讀取涌浪的有效波高H,,有效波周期T。和傳播時間tp。5.2.5風浪與涌浪或涌浪與涌浪等兩系列波浪相遇形成混合浪時,其波高H可近似按式中H——混合浪的波高(m);5.2.6由臺風產(chǎn)生的波浪要素可按數(shù)值方法計算。式中S(f,φ)——風浪方向譜(m2·s/°);f——頻率(s-1);5.3.2風浪頻譜應按下列規(guī)定確定。H??——有效波高(m);(2)對于0.5≥H*>0.1的有限深度水域,以H?和T,為參數(shù)的風浪頻譜按下列公 f——頻率(s-1)。式中S,(f)——風浪頻譜(m2·s); 0.95<f/fp≤1.6時f——頻率(s-1);6近岸波浪要素的計算6.1.4.1涌浪折射計算的起始水深d可取L?/2,L?為深水波長。對于平均周期約為 6近岸波浪要素的計算H=K,K?H式中H——計算點的波高(m)6.2.2.2不規(guī)則波列中大于或等于有效波的波浪,圖6.2.2所得的破碎波高與破碎水深之比乘以0.88的系數(shù)。6.2.2.3海底坡度i≤1/200時,不規(guī)則波浪的破碎波高與破碎水深比值的最大值可按表6.2.2確定。海底坡度i據(jù)d/gT6和U?T?/d由圖6.3.2查得。6.3.2.2流水中波高與靜水中波高之比可按式(6.3.2-4)~式(6.3.2-6)計算,也可根據(jù)d/gT3和U?T?/d由圖6.3.2查得。 d——水深(m).d 6近岸波浪要素的計算d0.08HH?LL7港內(nèi)波浪要素的計算7.1.2.3港域風區(qū)長度超過1km時,應同時考慮繞射波與局部風浪的合成。式中H?——防波堤后某點的繞射波高(m);K?——防波堤后某點的繞射系數(shù),不規(guī)則波的繞射系數(shù)按第7.2節(jié)的有關(guān)規(guī)定確7.2.3島式防波堤后的不規(guī)則波繞射系數(shù)可按圖7.2.3確定,各圖之間繞射系數(shù)可7港內(nèi)波浪要素的計算——G(φ)=(2/π)cos2φ—G(φ)=(2/π)cos2φ海港水文規(guī)范(JTS145—2—2013)—G(φ)=(2/π)cos2φ—G(φ)=(2/π)cos2φ—G(φ)=(2/π)cos2qf)B/L=4,0'。=45°7港內(nèi)波浪要素的計算a)l/L=4,θ'?=90°7港內(nèi)波浪要素的計算 7.3.1.1對于規(guī)則波,可按下述步驟進行比小于等于1的雙突堤口門,港內(nèi)波峰線近似地(2)距堤頭3~4倍波長的波峰線PQ上,按附錄J確定各點的規(guī)則波繞射系數(shù);(4)港內(nèi)某計算點的波高與口門處入射波式中K'——港內(nèi)某計算點的波高與口門處K?、K?—分別為PQ線上b?位置處和計算點的淺水系數(shù)。式中H——港內(nèi)計算點波高(m);H?——計算點繞射波高(m);H——計算點反射波高(m),按第8.2.2條有關(guān)規(guī)定計算。7.3.3同時考慮港內(nèi)繞射波和局部風浪的影H=√H+HH?——計算點局部風浪的波高(m),按第5章有關(guān)規(guī)定計算。8波浪對建筑物的作用8.1波浪對直墻式建筑物的作用8.1.1作用于如圖8.1.1所示的直墻式建筑物上的波浪可分為立波、種波態(tài),波態(tài)的區(qū)分可按表8.1.1確定。直墻式建筑物立波的產(chǎn)生除符合表8.1.1的要直墻式建筑物前的波態(tài)表8.1.1暗基床和低基床中基床高基床 8.1.2d≥1.8H且d/L=0.05~0.139時,直墻式建筑物上的立波作用力可按下列規(guī)定圖8.1.2-1所示波峰作用下的立波作用力可按下列規(guī)定計算:(1)波面高程按式(8.1.2-1)~式(8.1.2-4)m=T/(0.00913T2+0.636T,+1.2515)(2)在靜水面以上h.處的墻面波壓力強度按式(8.1.2-5)~式(8.1.2-7)計算;n=max[0.636618+4.23264(H/d)1.6”,8.1.2-1確定,如p>P,取P=Po:(4)單位長度墻身上的水平總波浪力按式(8.1.2-9)計算(5)單位長度墻身上的水平總波浪力矩按式(8.1.2-10)計算(6)單位長度墻底面上的波浪浮托力按式(8.1.2-11)計算。式中d——建筑物前水深(m);H——建筑物所在處進行波的波高(m)L——波長(m)ηe——波面高程(m);g——重力加速度(m/s2);he——波壓力強度P在靜水面以上的作用點位置(m)n——靜水面以上波浪壓力強度分布曲線的指數(shù),其值取式中兩數(shù)的p——靜水面上的波壓力強度(kPa);P——與d/2水深對應的墻面波壓力強度(kPa)Pe——單位長度墻身上的水平總波浪力(kN/m);M——單位長度墻身上的水平總波浪力矩(kN·m/m)8.1.2.2d≥1.8H且d/L=0.05~0.12時,如圖8.1.2-2所示波谷作用下的立波作用(1)波谷波面高程按式(8.1.2-12)計算,系數(shù)A,、 取p=Po;8.1.2.3d≥1.8H、0.12≤d/LT.——實際波況時的無因次周期;X?.——代表波浪壓強和波面高程等各量值:X?.=g——取T。=8和實際波況的H/d,按第8.1.3條計算各量值;X?=g——取T。=9和實際波況的H/d,按第8.1.2.1和8.1.2.2款計算各量值;8.1.3.1如圖8.1.3-1所示波峰作用下的立波作用力可按下列規(guī)定計算(1)波浪中線超出靜水面的高度按式(8.1.3-1)計算,或按圖8.1.3-2確定(2)靜水面以上高度h。+H處的波浪壓力強度為零;(4)靜水面處波浪壓力強度按式(8.1.3-3)計算,或按圖8.1.3-4確定(5)墻底處波浪壓力強度按式(8.1.3-4)計算;(6)靜水面以上和以下的波浪壓力強度均按直線分布;8波浪對建筑物的作用、。H/LP,/YH(7)單位長度墻身上的總波浪力按式(8.1.3-5)計算;(8)墻底面上的波浪浮托力按式(8.1.3-6)計算。式中h,——波浪中線超出靜水面的高度(m)H——建筑物所在處進行波波高(m)d——建筑物前水深(m)P——水底處波浪壓力強度(kPa);p:—靜水面處波浪壓力強度(kPa);p?——墻底處波浪壓力強度(kPa);d?——基床上水深(m);P?——墻底面上的波浪浮托力(kN/m);8.1.3.2如圖8.1.3-5所示波谷作用下的立波作用力可按下列規(guī)定計算。(1)水底處波浪壓力強度按下式計算: p'=γ(H-h?)圖8.1.3-5波谷作用時立波波壓力分布圖8.1.4H/L≥1/30且0.2<d/L<0.5時,直墻式建筑物上的立波作用力可按下列規(guī)定海港水文規(guī)范(JTS145—2—2013)P?=yH d?——基床上水深(m);P——單位長度墻身上的總波浪力(kN/m)B——直墻底寬(m)c(8)繪制墻面上波壓力分布圖時,用不少于五個點的壓力強度值,其中包括壓力為0、(9)底面上的波浪浮托力P。按式(8.1.3-6)計算。8.1.4.2波谷作用時立波作用力可按第8.1.3條中公式計算。d/L≥0.5時,靜水面以下深度z=L/2處的波浪壓力強度可取零。波峰作用下式(8.1.4-2)和波谷作用下式(8.1.3-7)中的d應改用L/2。8.1.5如圖8.1.5所示波浪越頂時,可根據(jù)d/L的不同情況分別計算立波作用力,但應減去越頂部分的波浪力。8.1.6直墻式建筑物上遠破波作用力可按下列規(guī)定確定。8.1.6.1如圖8.1.6-1所示正向波波峰作用下的波浪力可按下列規(guī)定計算。(1)靜水面以上高度H處的波浪壓力強度為零;(2)靜水面處的波浪壓力強度按式(8.1.6-1)計算,系數(shù)K?和K?分別按表8.1.6-1和表8.1.6-2采用;(3)靜水面以上的波浪壓力強度按直線變化;(4)靜水面以下深度z=H/2處的波浪壓力強度按式(8.1.6-2)計算(5)水底處波浪壓力強度按式(8.1.6-3)和式(8.1.6-4)計算;d/L>1.7時Pa=0.5p,(6)墻底面上的波浪浮托力按式(8.1.6-5)計算。式中p:——靜水面處波浪壓力強度(kPa);y——水的重度(kN/m3);H——建筑物所在處進行波的波高(m);p:——靜水面以下深度x=H/2處的波浪壓力強度(kPa)d——建筑物前水深(m);p?——水底處波壓力強度(kPa);P?——單位長度墻底面上的波浪浮托力(kN/m);底坡i注:底坡i可取建筑物前一定距離內(nèi)的平均值。8.1.6.2遠破波波峰斜向作用在直立8.1.6.3如圖8.1.6-2所示正向波波谷作用下的波浪力可按下列規(guī)定計算。p=0.5yH 8波浪對建筑物的作用8.1.9.1d?≥0.6H時,如圖8.1.9(4)單位長度墻身上的總波浪力按下列公式計算:式中d?——基床上水深(m)H——建筑物所在處進行波的波高(m);d建筑物前水深(m);P——靜水面處波浪壓力強度(kPa);y——水的重度(kN/m3);p?——墻底處波浪壓力強度(kPa);P——單位長度墻身上的總波浪力(kN/m);P——墻底面上的波浪浮托力(kN/m); 8波浪對建筑物的作用近破波波峰斜向作用在直立式建筑物時,波浪力的折減系數(shù)可按式(8.1.6-8.2波浪對斜坡式建筑物的作用(2)斜坡坡度1:m,m為1~5;(3)建筑物前水深d為1.5H~5.0H;(4)建筑物前底坡i≤1/50。8.2.2斜坡式建筑物前經(jīng)過反射以后的波高和反射波高可按下列公式計算:式中H'——斜坡式建筑物前經(jīng)過反射以后的波高(m);H——反射波高(m);K?——與斜坡護面結(jié)構(gòu)型式有關(guān)的糙滲系數(shù),按表8.2.2采用;H——K?=1時的反射波高(m),與斜坡的m值和波陡H/L有關(guān);在不發(fā)生越浪糙滲系數(shù)K表8.2.2整片光滑不透水護面(瀝青混凝土)塊石(拋填2層)混凝土方塊(拋填2層)四腳錐體(安放2層)塊石(安放1層)扭工字塊體(安放2層)四腳空心方塊(安放1層)8.2.3斜坡式建筑物上的波浪爬高可按下列規(guī)定確定。8.2.3.1如圖8.2.3所示正向規(guī)則波在斜坡式建筑物上的波浪爬高,可按下列公式0aa0d 8波浪對建筑物的作用H——建筑物所在處進行波的波高(m)M-與斜坡的m值有關(guān)的函數(shù):(R?)m——相應于某一d/L時的爬高最大值(m)d——建筑物前水深(m)式中R——累積頻率為1%的爬高(m);K?——與斜坡護面結(jié)構(gòu)型式有關(guān)的糙滲系數(shù),按表8.2.2采用;K?——與風速U有關(guān)的系數(shù),按表8.2.3-2確定;R?——K?=1、H=1m時的爬高(m),按式(8.2.3-2)~式(8.2.3-5)計算;計算時H?——累積頻率為1%的波高(m);234245 d—-建筑物前水深(m);mAB護面結(jié)構(gòu)四腳空心方塊 8波浪對建筑物的作用8.2.4.3如圖8.2.4-2所示斜H'——胸墻墻頂在靜水面以上的高度(m);H??——有效波波高(m);b?——胸墻前肩寬(m);d——建筑物前水深(m);g——重力加速度(m/s2)。圖8.2.4-2有胸墻斜坡堤8.2.5波浪作用下斜坡式建筑物護面塊體的穩(wěn)定標準,宜以容許失穩(wěn)率面上下各一倍設計波高范圍內(nèi),容許被波浪打擊移動或滾落的塊體個數(shù)所占的百分比。各種塊體的容許失穩(wěn)率可按表8.2.5確定。各種塊體的容許失穩(wěn)率n和穩(wěn)定系數(shù)K。表8.2.5四腳空心方塊0四腳錐體安放1層(立放)008.2.6斜坡式建筑物護面單個塊體的重量可按下列規(guī)定確定。8.2.6.1波向線與斜坡堤縱軸線法線的夾角小于22.5°,且堤前波浪不破碎,斜坡堤堤身在計算水位上、下1.0倍設計波高之間的護面塊體,單個塊體的穩(wěn)定重量可按式(8.2.6-1)計算。對于設計波浪平均周期大于10s或設計波高與設計波長之比小于1/30式中W——單個護面塊體的重量(t);γe——塊體材料重度(kN/m3);H——建筑物所在處進行波的波高(m)K?——與護面型式和容許失穩(wěn)率n有關(guān)的穩(wěn)定系數(shù),按表8.2.5確定y——水的重度(kN/m3);8.2.6.2波浪斜向作用時,可在k——試驗系數(shù),按表8.2.6采用。試驗系數(shù)k表8.2.6四腳空心方塊塊石(拋填2層)k8.2.7斜坡式建筑物堤頭部分單個塊體的重量應加大,可按第8.2.6條的計算結(jié)果增加20%~30%,必要時應通過模型試驗確定。8.2.8位于破碎水深d,處的斜坡式建筑物,其單個塊體的重量應加大,可按第8.2.6條和第8.2.7條規(guī)定的重量增加10%~25%,必要時應通過模型試驗確定。d——建筑物前水深(m) h——護面厚度(m);γo——護面塊石重度(kN/m3);K與斜坡的m值和d/H值有關(guān)的系數(shù),按表8.2.9-1確定m23d——建筑物前水深(m);L——波長(m);h——干砌條石厚度(m);y——水的重度(kN/m3);γi——護面塊石的重度(kN/m3)A——系數(shù),斜縫干砌時取1.2;平縫干砌時取0.85。8.2.11作用于如圖8.2.11-1所示的斜坡式建筑物頂部胸墻上的波浪力,無因次參數(shù)(1)波峰作用時胸墻上的平均壓力強度按下式計算P=p(d?+z) 8.3波浪對樁基和墩柱的作用0.35時,作用于水底面以上高度z處(圖8.3.1)柱體全斷面上與波向平行的正向力由速H——建筑物所在處進行波波高(m);d——建筑物前水深(m);y——水的重度(kN/m3);g——重力加速度(m/s2);C,——速度力系數(shù),對圓形斷面取1.2,對方形或a/b≤1.5的矩形斷面取2.0;u——水質(zhì)點軌道運動的水平速度(m/s)p?——波浪力的慣性分力(kN/m);C慣性力系數(shù),對圓形斷面取2.0,對方形或a/b≤1.5的矩形斷面取2.2;水質(zhì)點軌道運動的水平加速度(m/s2);8.3.2小尺度樁(柱),作用于整個柱體高度上的最大速度分力Pom和最大慣性分力(1)沿柱體高度選取不同z值,按式(8.3.1-1)和式(8.3.1-2)分別計算wt=0°和 和P對z?斷面的力矩Mpm和M分別按下列公式計算:式中H——建筑物所在處進行波波高(m)d——建筑物前水深(m);w——波浪運動的圓頻率(s-')海港水文規(guī)范(JTS145—2—2013)t——時間(s),當波峰通過柱體中心線時t=0;Pm——作用于柱體計算高度上的最大慣性力(kN)ηms——波峰在靜水面以上的高度(m);C,——速度力系數(shù),對圓形斷面取1.2,對方形或a/b≤1.5的矩形斷面取2.0;y——水的重度(kN/m3);波向的寬度(m);8.3.2-2和圖8.3.2-3確定,K?和K?根據(jù)z?/L、z/L和d/L分別按圖8.3.2-4、圖8.3.2-5和圖8.3.2-6、圖8.3Cy——慣性力系數(shù),對圓形斷面取2.0,對方形或a/b≤1.5的矩形斷面M——作用于柱體計算高度上的最大慣性力矩(kN·m)。8波浪對建筑物的作用√√V 8波浪對建筑物的作用8.3.2.2H/d≤0.2且d/L<0.2或H/d>0.2且d/L<0.35時,可按第8.3.2.1款的α和β可分別按圖8.3.2-8和圖8.3.2-9確定。8.3.2.30.04≤d/L≤0.2時,除應按第8.3.2.2款的規(guī)定外,尚應對P乘以系數(shù)γp,對M,乘以系數(shù)γw。系數(shù)γp和γ可按圖8.3.2-10確定。8.3.3對于小尺度樁(柱),作用于整個柱體高度上任何相位時的正向水平總波浪力P,式中P——作用于整個柱體高度上的正向水平總波浪力(kN)Pomx——作用于整個柱體高度上的最大速度力(kN)Pm——作用于整個柱體高度上的最大慣性力(kN)t——時間(s),當波峰通過柱體中心線時t=0。海港水文規(guī)范(JTS145—2—2013)8.3.4對于小尺度樁(柱),作用于整個柱體高度上的最大總波浪力和最大總波浪力矩總波浪力矩按式(8.3.4-4)計算,此時相位式中Pomx——作用于整個柱體高度上的最大速度力(kN);Pm——作用于整個柱體高度上的正向水平最大總波浪力(kN)Mmax——作用于整個柱體高度上的最大慣性力矩(kN·m);Momx——作用于整個柱體高度上的最大速度力矩(kN.m);8.3.5由小直徑樁(柱)組成的群樁結(jié)構(gòu),應根據(jù)設計波浪的計算剖面確定同一時刻各樁上的正向水平總波浪力P。當樁的中心距l(xiāng)小于4倍樁的直徑D時,應乘以群樁系數(shù)K,K值可按表8.3.5采用。群樁系數(shù)K表8.3.5234樁列方向垂直于波向8.3.6較大水深處波浪作用于D/L或b/L>0.2大尺度柱體上的波浪力,應按下述方法8.3.6.1作用于圓形柱體的波浪力可按下列規(guī)定計算。(1)最大水平總波浪力P按式(8.3.6-1)計算,最大慣性力Pmax及其對水底面的最大慣性力矩M分別按式(8.3.2-2)和式(8.3.2-6)計算,但慣性力系數(shù)C按圖8.3.6-1 式中H——建筑物所在處進行波的波高(m)d——建筑物前水深(m);D——圓形柱體直徑(m);g——重力加速度(m/s2);R——圓形柱體半徑(m)。8αβ8.3.7.2圓形柱體上的最大水平總波浪力和最大水平總波力矩出現(xiàn)在同一時刻,可按式中P——作用于整個圓形柱體上的最大水平總波浪力(kN)Mmx——作用于整個圓形柱體上的最大總波浪力矩(kN·m)Mx——作用于整個圓形柱體上的最大慣性力矩(kN·m),按第8.3.6.1款計算。 8.3.7.3相對周期T√g/a<8時,可按式(8.3.7-2)和式(8.3.7-3)計算作用于圓形表8.3.7-2Hdyd8 88.3.8較大水深處由D/L>0.2的大直徑圓柱組成的群墩結(jié)構(gòu),墩的中心距l(xiāng)≤4D時,作用于墩群中某個墩上的水平總波浪力P。可按下式計算:P?——作用于墩群中某個墩上的水平總波浪力(kN)K群墩系數(shù),分別由圖8.3.8-1~圖8.3.8-10確定。圖中的參數(shù)為kD,Lp定義的波數(shù)(k=2π/Lp),Lp為與譜峰周期T,對應的波長,T。為平均周期T的1.21倍;海港水文規(guī)范(JTS145—2—2013)KkD8波浪對建筑物的作用kD圖8.3.8-7三墩并列時邊墩的群墩系數(shù)圖圖8.3.8-8三墩并列時中墩的群墩系數(shù)圖kD圖8.3.8-9四墩時前墩的群墩系數(shù)圖 8波浪對建筑物的作用8.3.9位于淺水破波區(qū)且D/L≤0.2的直立圓形柱體上,最大破波作用力應按下列方法8.3.9.1水底坡度i≤1/15時,作用在n,n可按表8.3.10采用。附著生物程度n中等 (3)圖8.4.1中的KC數(shù)按下列公式計算:(8.4.1-9)長度斜樁上垂直于yoz平面的力p?和在yoz平面內(nèi)垂直于樁(柱)的力p按下列公式 (4)yoz平面內(nèi)垂直于樁的速度V和yoz平面內(nèi)的合速度V'按下列公式計算:(5)沿X軸和Y軸方向的加速度按下列公式計算:(6)波浪水質(zhì)點速度和流速的關(guān)系見圖8.4.2-2,沿波浪傳播方向的質(zhì)點水平運動速度u和加速度i及其垂直運動速度u,按下列公式計算:圖8.4.2-2波浪水質(zhì)點速度和流速的關(guān)系圖(7)波浪圓頻率w,和w。按下列公式計算:(8)斜樁的速度力系數(shù)C'。和慣性力系數(shù)C',按下列公式計算:海港水文規(guī)范(JTS145—2—2013)p(z?,x?,t)=[p2(z,xi,t)+p2(z,*,p(z?,x?,t)=[p2(z,xi,t)+p2(z,*, 8.5離岸式高樁碼頭面板底部波浪浮托力8.5.1本節(jié)中關(guān)于離岸式高樁碼頭面4)面板底部超高△h與波峰在靜水面以上的高度η關(guān)系滿足,C頭波浪反射影響系數(shù),計算均布壓強和總浮托力時取C=1.1,計算沖擊壓強和沖擊總力時 H——入射波波高(m),采用累積頻率1%值:Pp=K?P?式中P——累積頻率為1%的波高作用下面板底部縱向單位長度上的最大總浮托力x?——面板底部的波浪作用寬度(m),即均布壓強分布寬度,當xig>B時取為B;H?——累積頻率為1%的入射波波高(m)ηw—H波高對應的波峰在靜水面以上的高度(m);B——沿波浪傳播方向的面板寬度(m);d——碼頭前沿水深(m)g——重力加速度(m/s2);P累積頻率為F的波高作用下面板底部縱向單位長度上的最大總浮托力Kp——高樁碼頭面板底部不同累積頻率F的波浪總浮托力換算系數(shù),按表8.5.5pp——累積頻率為F的波高作用下面板底部均布壓強(kPa)。 1245P=PPXoH——累積頻率為1%的入射波波高(m);K?——高樁碼頭面板底部不同累積頻率F的沖擊壓強換算系數(shù),按表8.5.612458.5.7面板底部超高與波峰面最大高度之比 建筑物上的水流力和船舶系靠力以及泥沙的淤積和沖刷等問題,均應考慮當?shù)氐暮A髁骱碗x岸流等。河口區(qū)的水流分析應以潮流和徑流為主。按附錄M估算。建筑物建成后的海流狀況,根據(jù)工程需要可用數(shù)值模擬或物理模型試驗9.2.3海流觀測工作可根據(jù)工程的要求主要選用下列觀測方法:(1)單站或單船定點連續(xù)觀測;潮日期進行。每次海流觀測的連續(xù)時間不應少于25h。采用長期資料進行調(diào)和分析時,海流連續(xù)觀測天數(shù)不宜少于15d;分析風海流或波流等其他類型的海流時,應在不同季節(jié)和不同氣象條件下進行觀測;分析河口區(qū)的徑流影響時,應在洪水期和枯水期分別進行(2)用斷面測點實測海流資料計算斷面流9.3.1.2潮差、潮流相關(guān)性較好的半日潮流海區(qū),海流觀測資料可采用潮汐—潮流比9.3.3潮流按以下判別標準可分為規(guī)則的式中Wo,——主太陰日分潮流的橢圓長半軸長度(cm/s)Wk?——太陰太陽赤緯日分潮流的橢圓長半軸長度(cm/s);9.3.4.1根據(jù)潮汐—潮流比較法分析的結(jié)果,確定觀測日期的潮流平均最大流速矢 9.3.5.2對規(guī)則全日潮流海區(qū)可按下式計算:9.3.5.3不規(guī)則半日潮流海區(qū)和不規(guī)則全日潮流海區(qū),應采用式(9.3.5-1)和式離的合成矢量圖,從圖中求得觀測地點在觀測日期內(nèi)的潮流水質(zhì)點平均最大運移距離矢R?——觀測日期的潮差(m); (3)不規(guī)則半日潮流海區(qū)和不規(guī)則全日潮流海區(qū),采用式(9.3.7-1)和式(9.3.7-2) 10.1.1按照海岸帶的海床物質(zhì)組成和泥沙運動的一般規(guī)律,海岸可劃分為沙質(zhì)海岸、粉沙質(zhì)海岸和淤泥質(zhì)海岸三種基本類型。三種海岸類型基本特征的劃分宜滿足表10.1.1沙質(zhì)海岸 移質(zhì)、底部高濃度含沙層和推移質(zhì)附近常出現(xiàn)一條或幾條平行于海1/1000,水下地形無明顯起10.1.2海岸的泥沙來源應考慮河流來沙、當?shù)睾0肚治g來沙、海向來沙和鄰近海域灘面來沙。10.1.3沙質(zhì)海岸的泥沙運動應主要考慮破波帶以內(nèi)懸移和推移兩種運動形式;淤泥質(zhì)海岸的泥沙運動應主要考慮懸移運動形式;粉沙質(zhì)海岸的泥沙運動應主要考慮懸移和推移兩種運動形式,在波浪和潮流強動力作用下,宜考慮底部高濃度含沙水體層的運移現(xiàn)象。泥沙的運動方向應考慮與海岸線垂直的橫向運動和平行海岸線的縱向運動。10.1.4海岸泥沙運動的動力應考慮波浪、海流以及由局部地形造成的副流。有河流入10.1.5進行海岸泥沙運動調(diào)查與分析時,對搜集和調(diào)查的資料應分析其可靠性及其對10.1.6港口選址、航道選線和海工建筑物的布置應充分考慮港口工程與海床及海區(qū)泥移方式與途徑、沉積物水動力特性以及沉積環(huán)境等基礎上,根據(jù)工程建設規(guī)模和不同階10.1.8對港址選擇和建筑物布置提出的要求,應結(jié)合總體設計中其他因素全面考慮貌等進行調(diào)查與分析,掌握工程水域海床長期演變趨勢和泥沙運動規(guī)律。調(diào)查的具體內(nèi)10.2.2.2氣象資料應搜集具有工程海域代表性的氣象站的長期觀測資料,統(tǒng)計分析10.2.2.3氣象資料宜重點調(diào)查和搜集海區(qū)的臺風、寒潮等大風資料。粉沙質(zhì)海岸無位、波浪資料,并通過與相鄰海區(qū)長期資料的相關(guān)分析,推算工程海區(qū)的潮位、波浪特10.2.3.4水文泥沙資料應重點搜集臺風、寒潮期間大風過程中的波浪觀測資料和同 10.2.4.1表層沉積物資料宜搜集和調(diào)查工程海域已有的海底沉積物泥沙粒徑等底質(zhì)10.2.5.2當工程海域缺乏近期水深圖時,應進行海域的水深測量。測量范圍向海宜測至距工程區(qū)外約5km;在沿岸輸沙較大的海岸,左右兩側(cè)測圖范圍應進一步擴大。測圖比尺宜采用1:10000;測區(qū)較大、地形變化平緩時,測圖比尺可采用1:25000;工程區(qū)水域測圖比尺宜采用1:5000。在工程區(qū)及地形變化較快的海區(qū),宜布設垂直岸線的固定斷面崖等與海岸泥沙運動有關(guān)的地貌類型應實測其形態(tài)和沉積結(jié)構(gòu),按其平面分布繪入地形10.2.6.2海岸動力地貌圖應根據(jù)沉積物和動力因素調(diào)查資料繪制,并在圖上標明巖不同時段,特別是大風情況下的遙感圖片。衛(wèi)星遙感圖像的搜集應與該工程海域的水文淤形態(tài)與沖淤速率,進港航道淤積情況,判斷海岸沖淤趨勢,沿岸輸沙方向和輸沙量的(6)根據(jù)波浪觀測資料采用附錄N中的公式或其他方法,估算沙質(zhì)海岸的輸沙量和試驗和經(jīng)驗公式估算。經(jīng)驗公式估算可分別采用附錄P和附錄Q中的公式或其他方法。10.2.8.3沙質(zhì)海岸上修建突堤式或離岸式建筑物引起岸灘演變的預測,可采用數(shù)值10.3.1.1港址不宜選擇在有泥沙流交匯的地段。10.3.1.5河口港港址宜選在穩(wěn)定的微彎曲河道凹岸或過水斷面較窄、流態(tài)平順的順直河段,不宜在河道的凸岸和未經(jīng)整治的攔門沙河段建港。港址選擇在上游有大量來沙穩(wěn)定或發(fā)展階段的漢道河段內(nèi)。淺灘呈周期性強烈移動的河段不宜建港。10.3.2.1淤泥質(zhì)海岸港口、粉沙質(zhì)海岸港口及兩個方向均有較強泥沙運動的沙質(zhì)海 (1)淤泥質(zhì)海岸港口的雙突堤圈圍足夠水域后,逐漸縮窄兩堤間的寬度或以大致平(3)粉沙質(zhì)海岸港口近岸環(huán)抱式雙堤的布置形式與淤泥質(zhì)海岸相同,突堤采用出水(4)淤泥質(zhì)、沙質(zhì)海岸港口兩突堤的堤頭位置布置在常見較大波浪的破碎帶以外海(5)突堤口門處含沙量較高的港口,雙堤環(huán)抱的港區(qū)水域面積在滿足使用要求和考10.3.2.2只有一個方向有較強泥沙來源的沙質(zhì)海岸港,可在沙源來向的一側(cè)布置單10.3.5進港航道的布置宜順直,并充分利用天然深槽。航道軸線的布置宜與漲落潮潮地泥沙運移的主要方向基本一致。淤泥質(zhì)和粉沙質(zhì)海岸港口航道軸線布置應主要考慮漲10.3.6疏浚廢棄物傾倒區(qū)應選擇在對港口航道影響較小的水域。通常宜選擇在水深較法減輕泥沙回淤。整治措施可采用建設防沙導流堤等。防沙堤的布置宜符合第10.3.2條10.3.9河口攔門沙航道的治理可采用整治與疏浚相結(jié)合的方法。要求增加水深較小附錄A設計水位的近似計算方法A.0.2有短期驗潮資料時,設計h=Ax±(0.6R+K)(A.0.2-1)Ax=A+△AR——一個月以上短期驗潮資料中的平均潮差(m),對北方港口不應用冬季潮差;A—-短期驗潮資料的月平均海平面(m)h=Av±[0.90(R-A?)+K](A.0.3)Ay——按當?shù)仳灣绷泓c起算的年平均海平面(R半日潮港和不規(guī)則半日潮港用平均大潮升(m),日潮港和不規(guī)則日潮港用A?——與大潮升或回歸潮平均高高潮同一潮高起算面起算的平均海平面(m);K——常數(shù)(m),設計高水位時可采用0.45m,設計低水位時可采用0.4m。n124589附錄B極值|型分布律的λp表續(xù)表B.0.1n89附錄C極端水位的近似計算方法C.0.1有不少于連續(xù)5年的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資料的港口,極端高水位和極端低水位可用“極值同步差比法”與附近有不少于連續(xù)20年資料的港口或驗潮站進行同步相關(guān)C.0.2進行差比計算的兩港口之間,應符合第3.2.4條中三個條件,還應符合受增減水Ax、Aw——分別為原有港口和擬建港口的平均海平面(m);Rx、Ry——分別為原有港口和擬建港口的同期各年年最高潮位和年最低潮位的平C.0.4不具備用極值同步差比法進行計算的港口,極端高水位和極端低水位可近似按水影響都較相似的附近港口相應的數(shù)值,高水位時用“+”,低水位時用高水位(m)低水位(m)高水位(m)低水位(m)海洋島龍口煙臺鲅魚圈*乳山口營口葫蘆島青島秦皇島附錄C極端水位的近似計算方法高水位(m)低水位(m)高水位(m)低水位(m)東山汕頭高橋*中浚赤灣大戟山綠華山燈籠山長涂*黃沖”西澤海門(浙江)閘坡*大陳坎門硒洲龍灣(福建)梅花"馬尾瀾洲廈門白龍尾附錄D皮爾遜Ⅲ型頻率曲線的K。值表125125附錄D皮爾遜Ⅲ型頻率曲線的K。值表Kp值表(Cs=3Cy)表D.0.2125125125125附錄D皮爾遜Ⅲ型頻率曲線的K。值表Kp值表(Cs=6Cv)125125海港水文規(guī)范(JTS145—2—2013)附錄E泊松—岡貝爾復合極值分布表泊松—岡貝爾復合極值分布y、σ表表E.0.1nnσ89o附錄E泊松—岡貝爾復合極值分布表泊松—岡貝爾復合極值分布X,表表E.0.2PλG.0.1風區(qū)內(nèi)的水深沿風向變化較大時,宜將水域分成幾段計算風浪要素。水深逐漸變淺或變深且風速U≥15m/s時,每一段水域兩端的深度差△d可按表G.0.1確定。水深(m)532G.0.2按水深分段計算風浪要素的方法,可適用于由風區(qū)長度F決定風浪要素的情況。分段后的平均水深為d,、d?,分段長為1、1?等。首先用整個風區(qū)的平均風速U、第一段的水深d?和風區(qū)長度F?=l?,按圖5.2.1和圖5.2.2計算第一段下沿的波高H?;其次計算同一風速U作用于水深d?時,為產(chǎn)生波高H?所需等效風區(qū)長度F;然后取風區(qū)長度為F?=F?+l?計算第二段下沿的風浪要素;以下類推。G.0.3應用上述方法計算風浪要素時,尚應符合條件H<(H?)m,(H?)為風速U在水深d?中可能產(chǎn)生的最大波高。C/C?及L/L?C/C?及L/L?0000續(xù)表H.0.1C/C?及L/L?C/C?及L/L?續(xù)表H.0.1C/C?及L/L?C/C?及L/L?C/C?及L/L?C/C?及L/L?C/C?及L/L?C/C?及L/L?C/C?及L/L?C/C?及L/Lo續(xù)表H.0.1C/C?及L/LC/C?及L/Lo續(xù)表H.0.1C/C?及L/L?C/C?及L/L?續(xù)表H.0.1C/C?及L/L?C/C?及L/Lo附錄J規(guī)則波繞射系數(shù)J.0.1單突堤后規(guī)則波的繞射系數(shù),分斜坡堤和直立堤兩種情況,可分別按下述方法J.0.1.1斜坡堤后的繞射系數(shù)可按下列公式計算:式中K?——規(guī)則波的繞射系數(shù);r——堤后計算點與堤頭間的距離(m)L——波長(m);θ?——入射波向線與單突堤軸線間的夾角(rad);0——堤后計算點與堤頭的連線同堤軸線之間的內(nèi)角(rad)。J.0.1.2直立堤后的繞射系數(shù)可按下列公式計算:式中K?——規(guī)則波的繞射系數(shù);r——堤后計算點與堤頭間的距離(m);海港水文規(guī)范(JTS145—2—2013)θ?——入射波向線與單突堤軸線間的夾角(rad);0——堤后計算點與堤頭的連線同堤軸線之間的內(nèi)角(rad)。J.0.245?≤θ≤135°且B'/L≤5時,可按圖J.0.2查出雙突堤后的規(guī)則波繞射系數(shù),K?>1時取K?=1;B'/L>5時,可對左右兩堤分別按單突堤計算。圖J.0.2雙突堤后規(guī)則波繞射系數(shù)K?注:圖中θ為入射波向線與雙突堤中任一堤軸線間的夾角(°);B為口門寬度(m),當θ≠90°時,采用與波向線垂直方向的口門投影,寬度B'(m);p為堤后某計算點與口門的中點間的距離(m);α為堤后某計算點與口門中點的連線同通過口門中點的波向線間的夾角(°)。J.0.3島式防波堤后規(guī)則波繞射系數(shù)可按圖J.0.3-1~圖J.0.3-6確定,圖中l(wèi)為島堤長XX亡波向0波波向X工圖J.0.3-2波向波向附錄J規(guī)則波繞射系數(shù)¥多附錄K圓柱底面上波浪浮托力和波流浮托力的計算方法K.0.1以慣性力為主的小尺度圓柱和D/L≤0.3的K.0.2任何相位時圓柱底面上波浪浮托力及其對圓柱中軸線的浮托力矩,可按下列公z——計算點在水底面以上的高度(m);L——波長(m)d——計算水深(m);圖K.0.3最大水平總波浪力時的相位附錄K圓柱底面上波浪浮托力和波流浮托力的計算方法K.0.3與圓柱上最大水平總波浪力相應的圓柱底面上的總波浪浮托力和浮托力矩可按式(K.0.2-1)和式(K.0.2-2)計算,最大水平總波浪力時的相位可按圖K.0.3確定。K.0.4波浪和水流共同作用時圓柱底面波流浮托力,可按第6.3節(jié)的方法確定水流影P?——基床面水深為d?處的波浪力(kN/m);折減系數(shù)μμL.0.3b/L=0.2~0.9、d?/d>附錄M近岸海區(qū)內(nèi)風海流的估算方法M.0.1海流實測資料不足時,風海流的流速可按下式估算:式中V?——風海流的流速(m/s);U——平均海面上10m處的10min平均風速(m/s)。M.0.2近岸的風海流流向可近似與等深線方向一致。附錄N沙質(zhì)海岸沿岸輸沙率的計算方法N.0.2海岸線比較平直時,沙質(zhì)海岸沿岸輸沙率可采用波能法按下q=0.64×10-2K'δ?HC?n?sin2a?H?=K,K,H?(N.0.2-4)C?——破碎波速(m/s);H?——深水波高(m);L?——破碎波長(m);d?——破碎水深(m)。均周期。N.0.3破碎水深d?可按第6.2.2條規(guī)定確定。破碎波長L??筛鶕?jù)破碎時的相對水深d?/L?按附錄H確定。N.0.4.1沿岸流平均流速V的橫向分布可按下列公式計算:v——離海岸線x距離處的沿岸流平均流速(m/s);v?——沿岸流平均流速參考值(m/s);x——垂直于海岸線的橫向坐標(m);rμ——破碎波高H,與破碎水深d?之比; H——破碎波高(m),可取H?o,或由現(xiàn)場沿岸流資料的調(diào)試結(jié)果來確定其特d?——破碎水深(m);g——重力加速度(m/s2);(3)單寬懸移質(zhì)輸沙率計算公式為式中q——沿岸輸沙率(m3/s);式中q;——單寬懸移質(zhì)輸沙率(m3/s·m);qo——單寬底沙輸沙率(m3/s·m)u,——水流的摩阻流速(m/s);C?——床面層上的含沙量(相對體積比)C——垂線上高度z處的含沙量(相對體積比);u——垂線上高度z處的流速(m/s)按圖N.0.4-2確定。(6)式(N.0.4.13)和式(N.0.4.14確定。按圖N.0.4-6確定。AAK年或某一時間內(nèi)各個方位的不同周期和波高的出現(xiàn)次數(shù)和出現(xiàn)頻率p,離岸浪不計入。波向和周期的波浪分別進行近岸波浪變形計算,求得破碎水深d、破碎波高H。和破碎角N.0.4.5總輸沙量和凈輸沙量可按式(N.0.4-26)和式(N.0.4-27)計算。每級波浪的沿岸輸沙率q可按式(N.0.2-1)或式(N.0.4-13)計算,qpt代表每級波浪在統(tǒng)計期內(nèi)的Qs=≥(+)qpt+Z(-)qptQx=Z(+)qpt-∑(-)qptP.0.1淤泥質(zhì)海岸懸移質(zhì)泥沙運動造成的航道和港池淤積,可按本附錄的方法進行估P.0.2基本處于沖淤平衡狀態(tài)下的淤泥質(zhì)淺灘水域中開挖的進港航道,其年淤積強度式中P?——航道底面的淤積強度(m/a)w——細顆粒泥沙的絮凝沉降速度(m/s);S?相應于平均水深d?的淺灘水域的平均含沙量(kg/m3);t——淤積歷時(s);γo——淤積物的干容重(kg/m3);為0.13;O——航道走向與水流流向之間的夾角(°);P.0.3基本處于沖淤平衡狀態(tài)下的淤泥質(zhì)淺灘水域中開挖的港池,其年淤積強度可按w——細顆粒泥沙的絮凝沉降速度(m/s);S'——相應于口門處平均水深d’范圍內(nèi)水域的平均含沙量(kg/m3);P.0.4式(P.0.3)可用于有掩護港口的港池、碼頭前沿停泊水域、回旋水域和P.0.5雙堤掩護環(huán)抱式淤泥質(zhì)或粉沙質(zhì)港口,港內(nèi)淺灘水域沖淤平衡狀態(tài)下港內(nèi)開挖式中Q——計算時段開挖水域的淤積總量(m3);P?——計算時段開挖水域的平均淤積強度(m)A'——港內(nèi)開挖水域面積(m2),A'=A?-A;A——港內(nèi)水下淺灘的水域面積(m2)。P.0.6海床沖淤平衡的淤泥質(zhì)海岸,水流式中P?——港池底面的淤積強度(m)P.0.7第P.0.2條、第P.0.3條、第P.0.5條、第P.0.6條中平均含沙量S;或S',可按v,——潮流的時段平均流速(m/s);P.0.9式(P.0.2)、式(P.0.3)、式(P.0.5)和式(P.0.6)中淤積物的干容重可按下式P.0.11確定航道走向與水流流向之間的夾角θ時,近岸淺水地區(qū)可分別對潮流向且歷時相等的代表流速;潮流近于往復流時,可概化成同等歷時的兩個方向的代表P.0.12.2風吹流概化應將風的資料按風向和風速分成適當?shù)募墑e,并統(tǒng)計包括無風天的每一級別在一年內(nèi)的歷時t,按式(P.0.7-3)計算與各個風向和風速對應的風吹流P.0.12.3合成流速時,應將每個風吹流流速都與概化的4個或2個方向的潮流流速P.0.13航道很長、淺灘水深d,在沿航道方向變化較大時,應將航道分段并確定各計算段淺灘的平均水深d、平均含沙量S,以及該段航道走向與合成流速方向的夾角0,分段計算航道的淤積。航道年淤積強度超過1m時,宜將一年時間劃分成若干時段分別計算后一計算時段的航道水深d?應是前一時段的航道水深減去前一段的淤積強度。P.0.14.1d′,可取港口口門外一定范圍內(nèi)淺灘水域的平均水深,該淺灘水域范圍宜P.0.14.2S′宜按上述范圍內(nèi)觀測資料或式(P.0.7-1)確定。P.0.15式(P.0.3)和式(P.0.5)中A?和A可按下列方法確定:(2)無防波堤掩護的港口,以港池的中心點為圓心、R為半徑作圓來確定A?,R按第式(P.0.3)計算淤積強度。第I區(qū)采用入港水體的含沙量,可根據(jù)第P.0.14條中的方法確深)和開挖后的港池平均水深(m)o?——基準泥沙沉降速度(m/s),取0.0005m/s;w?——計算海區(qū)懸移質(zhì)泥沙沉降速度(m/s)A——港內(nèi)水下淺灘的水域面積(m2)A'——港內(nèi)開挖水域面積(m2),A'=A?-A。附錄Q粉沙質(zhì)海岸航道的淤積計算Q.0.1粉沙質(zhì)海岸泥沙運動造成的航道年淤積量,可分為正常天氣的淤積量和大風作用下的驟淤量。正常天氣的淤積量可按附錄P計算,大風作用下的驟淤量可按本附錄的式中Q航道年淤積量(萬m3);Q?——正常天氣下航道年淤積量(萬m3);Q?——年內(nèi)第i次大風航道的驟淤量(萬m3);Q.0.2基本處于沖淤平衡狀態(tài)下的粉沙質(zhì)淺灘水域中開挖的進港航道,其大風作用下P=P?+P?+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