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問津教育聯合體2023-2024學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2F/2B/wKhkFmZaGKWAcPFsAAIU0ycV6sY419.jpg)
![湖北省問津教育聯合體2023-2024學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2F/2B/wKhkFmZaGKWAcPFsAAIU0ycV6sY4192.jpg)
![湖北省問津教育聯合體2023-2024學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2F/2B/wKhkFmZaGKWAcPFsAAIU0ycV6sY4193.jpg)
![湖北省問津教育聯合體2023-2024學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2F/2B/wKhkFmZaGKWAcPFsAAIU0ycV6sY4194.jpg)
![湖北省問津教育聯合體2023-2024學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2F/2B/wKhkFmZaGKWAcPFsAAIU0ycV6sY419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省問津教育聯合體2023-2024學年高二3月月考試題
(考試時間:2024年3月25日下午15:45-17:00試卷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8小題,每小題2分,共3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4個選項中,只
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下列對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及其調節(jié)的分析,
錯誤的是()
A.長跑時大量出汗有利于機體體溫的穩(wěn)定
B.某人常吃咸魚,但他內環(huán)境的滲透壓仍能保持相對穩(wěn)定
C.人體內環(huán)境pH值保持相對穩(wěn)定是酶正常發(fā)揮作用的前提之一
D.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指內環(huán)境的理化性質維持在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
K答案』D
K祥解》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指正常機體通過調節(jié)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tǒng)調節(jié)活動,共同維持
內環(huán)境得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叫做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內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包括內環(huán)境的化學成分及理化性
質的相對穩(wěn)定,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詳析】A、長跑時代謝增強,產熱增多,此時大量出汗增加散熱,有利于機體體溫的穩(wěn)
定,A正確;
B、正常人體可以通過自身調節(jié),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某正常人常吃咸魚、咸菜,他內環(huán)境的
滲透壓仍能保持相對穩(wěn)定,B正確;
C、酶活性的發(fā)揮需要適宜條件,人體內環(huán)境pH值保持相對穩(wěn)定是酶正常發(fā)揮作用的前提
之一,C正確;
D、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指內環(huán)境的理化性質和組成成分保持相對穩(wěn)定,D錯誤。
故選D。
2.2024年1月10日,中國女足現役國腳王霜獲得了“湖北省敬業(yè)奉獻模范”稱號。足球場上
運動員能完成一系列動作離不開各神經中樞的協調配合。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運動員射門時,自主神經系統(tǒng)參與了該過程
B.阻礙對手進攻時,大腦皮層可接受軀體感覺神經傳來的興奮
C.運動員傳球時,腦神經和脊神經都參與支配機體內臟器官
D.球員大腦皮層第一運動區(qū)的范圍大小與軀體相應部位的大小呈正相關
K答案XD
[祥解》人體的自主神經系統(tǒng)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部分組成,它們的作用通常是相
反的。當人體處于興奮狀態(tài)時,交感神經活動占據優(yōu)勢,心跳加快,支氣管擴張,但胃腸的
蠕動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動減弱;而當人處于安靜狀態(tài)時,副交感神經活動則占據優(yōu)勢,此時
心跳減慢,但胃腸的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會加強。
【詳析】A、自主神經系統(tǒng)參與內臟等調節(jié),運動員射門時,內臟等活動正常,自主神經
系統(tǒng)參與了該過程,A正確;
B、大腦皮層是最高級中樞,阻礙對手進攻時,主要通過眼、肢體接觸獲取信息,大腦皮層
接受感覺神經傳來的興奮,通過軀體運動神經做出反應,B正確;
C、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既有腦神經也有脊神經,當運動員傳球時,機體處于興奮狀態(tài),
此時交感神經占優(yōu)勢,但副交感神經也起作用,二者共同作用于同一器官,使機體對外界刺
激作出更精確的反應,因此腦神經和脊神經都參與支配機體內臟器官,C正確;
D、大腦皮層第一運動區(qū)的范圍大小與軀體相應部位的大小無關,而與軀體運動的精細程度
相關,D錯誤。
故選D。
3.血糖濃度升高時,機體啟動三條調節(jié)途徑:①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島B細胞;②血糖作用
于下丘腦,通過興奮迷走神經(參與內臟活動的調節(jié))支配胰島B細胞;③興奮的迷走神
經促進相關胃腸激素釋放,這些激素作用于胰島B細胞。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血糖平衡的調節(jié)存在負反饋調節(jié)機制
B.①和②均增強了胰島B細胞的分泌活動
C.①和③調節(jié)胰島素水平的方式均為體液調節(jié)
D.②和③均體現了神經細胞與內分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答案]]C
[祥解》分析題干,血糖濃度升高時的三條調節(jié)途徑,第一條是體液調節(jié),后兩條都是神
經-體液調節(jié)。
【詳析】A、在血糖調節(jié)過程中,胰島素的作用結果會使血糖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此時
血糖水平會反過來抑制胰島素的進一步分泌,防止血糖過度下降;胰高血糖素也是如此,故
在血糖調節(jié)過程中存在負反饋調節(jié),A正確;
B、①血糖濃度升高直接作用于胰島B細胞,促進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增多;②血糖濃度
升高作用于下丘腦,通過興奮迷走神經支配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增多,B正確;
C、①調節(jié)胰島素水平的方式是體液調節(jié),③調節(jié)胰島素水平的方式是神經-體液調節(jié),C錯
誤;
D、②是興奮迷走神經釋放的神經遞質與胰島B細胞上的受體結合支配胰島B細胞,③興
奮的迷走神經促進相關胃腸激素釋放,也是通過神經遞質與胃腸上的相應受體結合進行調節(jié)
的,二者都體現了神經細胞與內分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D正確。
故選C。
4.植物開花與光周期有關,在24h晝夜周期中,日照長度長于一定時數才能開花植物稱
為長日照植物,日照長度短于一定時數才能開花的植物稱為短日照植物。某研究性學習小組
將菊花頂部花芽附近的葉片去掉,并對頂部花芽和下部的葉片作以下4組不同處理,結果如
下圖所示。下列對此實驗的分析,錯誤的是()
A.實驗自變量是日照時間長短和菊花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
B.由上述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結論:菊花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是頂部花芽
C.菊花的開花從根本上看是基因組在一定時間和空間程序性表達的結果
D.為了增添節(jié)日氣氛,國慶前可以通過縮短光照時間使菊花提早開放
K答案]]B
K祥解』題圖分析,本實驗的自變量是光周期和光周期處理部位,因變量是植物是否開花,
實驗結果顯示,用短日照處理下部葉片,無論用長日照還是短日照處理菊花頂部花芽,均開
花,而用長日照處理下部葉片,無論用長日照還是短日照處理菊花頂部花芽,均不開花,據
此可知葉片是感受光周期的部位。
【詳析】A、本實驗的自變量是光周期(日照時間長短)和光周期處理部位(頂部花芽和
下部的葉片),A正確;
B、從圖中可知,無論是長日照還是短日照處理頂部,只要用短日照處理下部葉片,植物都
開花,說明菊花開花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是植物體的下部葉片,B錯誤;
C、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從根本上看是基因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上程序性表達的結果,菊花的開花
亦是如此,C正確;
D、由圖中實驗結果可以推知,菊花是短日照植物,要使其提前開花,應該縮短光照時間,
D正確。
故選B。
5.科學家對某棄耕的農田進行多年的跟蹤調查,研究結果如下:(圖中x表示種群數量是上
一年種群數量的倍數)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草本優(yōu)勢種A在t2-t3段的年齡組成為增長型
B.灌木優(yōu)勢種B在t2—13段的年齡組成為增長型
C.草本優(yōu)勢種A在t3—t4段的年齡組成為增長型
D.灌木優(yōu)勢種B在t3—14段年齡組成為增長型
[答案]]C
K祥解X依據題干信息:入大于1,種群數量增加;入等于1,種群數量穩(wěn)定;入小于1,種
群數量減小。
【詳析】A、草本優(yōu)勢種A在t2—13段,入大于1,種群數量增加,年齡組成為增長型,A
正確;
B、灌木優(yōu)勢種B在t2—13段,大大于1,種群數量增加,年齡組成為增長型,B正確;
C、草本優(yōu)勢種A在t3—14段,入小于1,種群數量減少,年齡組成為衰退型,C錯誤;
D、灌木優(yōu)勢種B在t3—14段,入大于1,種群數量增加,的年齡組成為增長型,D正確。
故選C。
6.“狼狽為奸”、“鳩占鵲巢”、“鵡蚌相爭”等生物之間分別屬于哪種關系?()
A.互利共生、捕食、種間競爭
B.互利共生、種間競爭、捕食
C.種間互助、種間競爭、種間競爭
D.種間互助、種間競爭、捕食
[[答案]]D
K祥解》種間關系(不同種生物之間的關系):(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與
根瘤菌;人體中的有些細菌;地衣是真菌和藻類的共生體;(2)捕食(此長彼消、此消彼長):
如:兔以植物為食;狼以兔為食;(3)競爭(你死我活):如:大小草履蟲;水稻與稗草等;
(4)寄生(寄生者不勞而獲):①體內寄生:人與蛔蟲、豬與豬肉絳蟲;②體表寄生:小麥
線蟲寄生在小麥籽粒中、魴蟲寄生在綠色植物體表、虱和蚤寄生在動物的體表、菟絲子與大
豆;③胞內寄生:噬菌體與大腸桿菌等。
【詳析】“狼狽為奸”,狼狽這兩種動物經常合作偷襲禍害家畜,體現了種間互助,“鳩占鵲
巢”,鳩是指紅腳隼,鵲是指喜鵲,二者是種間競爭關系,“鶴蚌相爭”中鶴以蚌為食,體現
捕食關系,D正確。
故選D。
7.不同類型的生物群落,物種組成也不相同。下列相關表述錯誤的是()
A.生活在草原上的動物都不能生活在森林里
B.群落是一定時空條件下不同物種的天然群聚
C.在不同的森林群落中,生物適應環(huán)境的方式不盡相同
D.與草原相比,針葉林中的動物的分層現象一般更為復雜
K答案』A
[[祥解』生物群落是在同一時間內、占據一定空間的相互之間有直接或間接聯系的各種生
物種群的集合。群落是由一定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種群組成。
【詳析】A、部分生活在草原的生物也可能生活在森林里,A錯誤;
B、群落是一定時空條件下不同物種的天然群聚,B正確;
C、在不同的森林群落中,生物分別與它們各自生活的環(huán)境相適應,C正確;
D、與草原相比,針葉林中的動物的分層現象一般更為復雜,D正確。
故選Ao
8.人為砍伐樹木可形成林中空地即林窗,林窗面積對土壤動物的影響如下圖所示。下列分
析正確的是()
71.4X106
UI
?1.2X106
PG
Ul.OxlO6V
V)
U凝
)8.0X105
褪
慈
6.0X105
邂
款
驟4.0x10s
詳2.0X105
6O
對照10022540062590012251600
林窗面積(m?)
A.調查土壤動物豐富度可采用取樣器取樣法
B.土壤動物的平均密度和類群數呈正相關
C.林窗面積越大,土壤動物豐富度越大
D.林窗面積越大,土壤動物平均密度越大
K答案UA
[祥解》調查土壤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常用取樣器取樣法,其中計數小動物種類和數量
有記名計數法和目測估計法。
詳析】A、土壤小動物活動能力強、身體微小,調查土壤動物豐富度可采用取樣器取樣法,
A正確;
B、分析題圖可知,動物的平均密度(柱狀圖)和類群數(折線圖)不是呈正相關,B錯誤;
C、分析題圖數據可知,林窗面積在900~1225m2區(qū)間內林窗面積越大,土壤動物豐富度(類
群數)反而降低,C錯誤;
D、據圖可知,在900-1600范圍內,隨著林窗面積增大,土壤動物平均密度減小,D錯誤。
故選A?
9.荒漠分布在極度干旱區(qū),荒漠中生物具有耐旱特性,下列不屬于耐旱特性的表現為()
A.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質莖,葉呈針狀
B,駱駝刺植株才幾厘米高,但根可長達15m
C.蜥蜴和蛇表皮外有角質鱗片、蛋殼堅硬,體溫是變化的
D.貂熊耳小、尾短、毛長、四肢短,足掌像熊掌、掌面較大
K答案XD
K祥解U環(huán)境對生物有影響,生物為了適應缺水環(huán)境,會出現相應的結構。
【詳析】A、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質莖,可以儲水,葉呈針狀,減少水分散失,A正確;
B、駱駝刺植株才幾厘米高,但根可長達15m,根系發(fā)達,利于水分的吸收,B正確;
C、蜥蜴和蛇表皮外有角質鱗片、蛋殼堅硬,體溫是變化的,有助于減少水分蒸發(fā),C正確;
D、貂熊耳小、尾短、毛長、四肢短,足掌像熊掌、掌面較大,適應冰雪環(huán)境,與耐干旱環(huán)
境無關,D錯誤。
故選D。
10.立體農業(yè)是利用群落的空間結構原理,為充分利用空間和資源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農業(yè)生
產模式。下列關于立體農業(yè)的敘述,正確的是()
A.果樹林中環(huán)境條件充裕,各種群的數量增長曲線都會呈現“J”型
B.果樹林環(huán)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條件下,各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量是相同的
C.果樹林中的鳥類有垂直分層現象,主要與食物種類和棲息空間有關
D.果樹林下種植草菇形成群落的水平結構,提高群落利用陽光的能力
[答案XC
K祥解》群落是指在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qū)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如果樹林中的所
有生物。群落的空間結構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
【詳析】A、果樹林中環(huán)境條件充裕,但資源依然是有限的,在各種生態(tài)因素的綜合作用
下,各種群的數量增長曲線都會呈現“S"型,A錯誤;
B、環(huán)境容納量是指在環(huán)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
不同生物生存所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和空間是不一樣的,同一環(huán)境為不同生物種群提供的營養(yǎng)物
質的量和生存空間的體積也不同,所以各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量是不相同的,B錯誤;
C、鳥類的垂直分層的現象與植物垂直分層的現象密切相關,因為植物可以為鳥類提供食物
和棲息空間,C正確;
D、群落的垂直結構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數群落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果樹林下種植草
菇,是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層現象,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植物的分層現象可以提高利用陽光
等環(huán)境資源的能力,D錯誤。
故選C。
11.生物種群在群落中的生活方式和它們在時間和空間上占有的地位稱為生態(tài)位。下列敘述
錯誤的是()
A.生態(tài)位屬于種群的空間特征
B.不同種群的生態(tài)位不會完全相同
C.生態(tài)位重疊越多的物種種間競爭也就越激烈
D.生態(tài)位的形成是物種之間及生物與環(huán)境間協同進化的結果
K答案』A
K祥解》生態(tài)位: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
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稱為這個物種的生態(tài)位。群落中的每種生物都占據著相對穩(wěn)
定的生態(tài)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環(huán)境資源,是群落中物種之間及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協同
進化的結果。
【詳析】A、根據題意可知:生物種群在群落中的生活方式和它們在時間和空間上占有的
地位稱為生態(tài)位,不屬于種群的空間特征,A錯誤;
B、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
物種的關系等,稱為這個物種的生態(tài)位,不同種群的生態(tài)位不會完全相同,B正確;
C、生物群落中,多個物種取食相同食物的現象就是生態(tài)位重疊的一種表現,生態(tài)位重疊越
多的物種競爭也就越激烈,C正確;
D、生態(tài)位的形成是物種之間及生物與環(huán)境間協同進化的結果,有利于提高對環(huán)境的充分利
用,D正確。
故選A?
12.下列關于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生物成分的敘述,錯誤的是()
A.動物的食性越復雜其種群數量波動幅度越大
B.分解者通過細胞呼吸來分解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有機物
C.生產者制造有機物時,所利用的能量類型可能不同
D.各種消費者的存在促進了物質循環(huán)并使生態(tài)系統(tǒng)更加穩(wěn)定
K答案UA
[祥解X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無機環(huán)境);(2)生產者(自養(yǎng)
型):主要是綠色植物,還有少數化能合成型生物;(3)消費者(異養(yǎng)型):主要是動物,還
有營寄生生活的微生物;(4)分解者(異養(yǎng)型):主要是指營腐生生活細菌和真菌,還有少
數動物。
【詳析】A、動物的食性越復雜,其種群數量波動幅度越小,某種食物的變化對其影響不
是太大,A錯誤;
B、分解者通過細胞呼吸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B正確;
C、生產者制造有機物主要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前者利用的是太陽能,后者利用的
是物質氧化時釋放的化學能,C正確;
D、消費者具有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物質循環(huán),并維持生態(tài)平衡的作用,使生態(tài)系統(tǒng)更加穩(wěn)定,D
正確。
故選A?
13.在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物質是能量的載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能量可驅動物質循環(huán)
B,物質和能量可循環(huán)利用
C,能量只能在食物鏈中流動
D.能量金字塔和數量金字塔均可倒置
[答案RA
[祥解》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動、物質循環(huán)和信息傳遞,三者缺一不可;物質循環(huán)
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基礎,能量流動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動力,信息傳遞則決定著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huán)的
方向和狀態(tài);信息傳遞是雙向的,能量流動是單向的,物質循環(huán)具有全球性。
【詳析】A、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中的能量流動是隨物質循環(huán)而進行的,能量是物質循環(huán)的動力,
物質是能量的載體,A正確;
B、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所以能量是不循環(huán)的,B錯誤;
C、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流動包括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不僅在食物鏈中流動,C錯誤;
D、生物數量金字塔可能是倒置的,如一棵樹上可能會有很多昆蟲;由于能量流動的特點是
單向流動,逐級遞減,則能量金字塔不可能是倒置的,D錯誤。
故選A?
14.如圖表示某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食物網,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頭表示能量流動的方向。
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該食物網包含5條食物鏈,但缺少分解者
B.圖中a和f之間既有捕食關系,又有種間競爭關系
C.若e由于某種原因大量減少,則d的數量在短期內大量減少
D.圖中a、b是生產者,d是植食性動物,e是肉食動物,c、f是雜食動物
[答案XD
[[祥解』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包括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和營養(yǎng)結構,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
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營養(yǎng)結構是指食物鏈和食物網。生產者主要指綠色植
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費者主要指動物,分解者指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動物。
【詳析】A、A、食物鏈從生產者開始,只有出去箭頭的是生產者,a和b是生產者,共有
6條食物鏈,分別為:a-f、a—<、a—>d-e—<、a-d-e->f、b-c、b—f,缺少分解者和非
生物的物質和能量,A錯誤;
B、據圖所示,圖中a和f之間只有捕食關系,沒有種間競爭關系,B錯誤;
C、e是d的天敵,若e由于某種原因大量減少,則d的數量在短期內會增多,C錯誤;
D、圖中a、b是多條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者,d以a為食物,是植食性動物,e以d為食,
是肉食動物,c、f既攝食植物,又攝食動物,所以是雜食動物,D正確。
故選D。
15.在一定時間內,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全部生產者固定的能量值為x,全部消費者所獲得的能量
值為y,全部分解者所獲得的能量值為z,則x、y、z之間的關系是()
A.x=y+zB.z=x+yC.x>y+zD.x<y+z
[答案Xc
K祥解》流入一個營養(yǎng)級的能量是指被這個營養(yǎng)級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生產者同化
的能量有四個去路:①通過呼吸作用以熱能形式散失,②傳遞到下一營養(yǎng)級,③流向分解者,
④未利用。
【詳析】流經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生產者固定的能量包括三個
去路:自身呼吸、流入消費者、流入分解者,另外還有生產者體內未利用的能量,即x>y+z,
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16.膠州灣是我國傳統(tǒng)漁業(yè)捕撈區(qū),現今該海域的經濟魚種已形不成漁汛,有些甚至枯竭。
為了恢復膠州灣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促進海洋漁業(yè)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人員對膠州灣生態(tài)系
統(tǒng)的營養(yǎng)關系進行了初步分析,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同化量未利用分解者分解呼吸量
營養(yǎng)級
(t-km^-y1)(t-km^-y1)(t-km2-y1)
IV14.20.420.190.81
III67.6715.0011.9439.31
II?1986.70547.001224.00
I23804.423252.002877.0013850.05
A.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產者固定太陽能的總量為23804.42t-km-2-y1
B.第二營養(yǎng)級的同化量表中數據不足,計算不出來
C.從第三營養(yǎng)級到第四營養(yǎng)級的能量傳遞效率大約為2%
D.該生態(tài)系統(tǒng)需要不斷得到來自系統(tǒng)外的能量補充
(答案XB
[祥解》1、能量的輸入:能量流動的起點是從生產者經光合作用所固定太陽能開始的。生
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流經這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而流入到各級消費者的總能量是
指各級消費者所同化的能量,排出的糞便中的能量不計入排便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中。
2、能量的傳遞:(1)傳遞的渠道:食物鏈和食物網。(2)傳遞的形式:以有機物的形式傳
遞??梢哉J為,一個營養(yǎng)級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營養(yǎng)級同化的能量+分解
者釋放的能量+未被利用部分。但對于最高營養(yǎng)級的情況有所不同,它所同化的能量=呼吸
散失的能量+分解者分解釋放的能量+未被利用部分。
【詳析】A、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是輸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即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第一
營養(yǎng)級生物的同化量,即為23804.42t-km-2-y-1,A正確;
B、一個營養(yǎng)級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營養(yǎng)級同化的能量+分解者釋放的能
量+未被利用部分,第二營養(yǎng)級的同化量=1224+1986.7+547+67.67=3825.37t-km2y”,B錯誤;
C、從第三營養(yǎng)級到第四營養(yǎng)級的能量傳遞效率=1.42+67.67xl00%u2%,C正確;
D、該生態(tài)系統(tǒng)需要不斷得到來自系統(tǒng)外的能量補充,以維持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D正確。
故選B。
17.如圖表示能量流經第二營養(yǎng)級的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分
解
者
利
用
⑴
散失:
A.能量流動沿食物鏈流動是單向的
B.圖中糞便中能量c可以看作生產者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C.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初級消費者越多,次級消費者獲得的能量越少
D.圖中d表示初級消費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熱能形式散失的能量
1答案】C
K祥解可能量流動的特點:
(1)單向流動:指能量只能從前一營養(yǎng)級流向后一營養(yǎng)級,而不能反向流動。原因:①食
物鏈中各營養(yǎng)級的順序是不可逆轉的,這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②各營養(yǎng)級的能量大部分
以呼吸作用產生的熱能形式散失掉,這些能量是生物無法利用的。
(2)逐級遞減:指輸入到一個營養(yǎng)級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營養(yǎng)級,能量在沿食
物鏈流動過程中逐級減少的。傳遞效率:一個營養(yǎng)級的總能量大約只有10%?20%傳遞到下
一個營養(yǎng)級。原因:①各營養(yǎng)級的生物都因呼吸消耗了大部分能量;②各營養(yǎng)級總有一部分
生物未被下一營養(yǎng)級利用,如:枯枝敗葉。
【詳析】A、食物鏈中各營養(yǎng)級的順序是不可逆轉的,故能量沿食物鏈流動是單向的,A
正確;
B、初級消費者糞便中的能量是攝入食物中未同化的能量,屬于其上一營養(yǎng)級生產者中的能
量,B正確;
C、一般情況下,食物鏈中相鄰兩營養(yǎng)級之間能量的傳遞效率為10%~20%,故初級消費者越
多,次級消費者獲得的能量越多,C錯誤;
D、由圖可知,d表示初級消費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D正確。
故選C。
18.低碳生活、綠色經濟已成為人類共識。近期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了“碳達峰”
的目標,并制定碳排放達峰的行動方案,其中包括植樹造林、節(jié)能減排、利用新能源等形式。
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生產者將大氣中的CO2轉化為含碳有機物
B.碳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huán)境之間主要是以含碳有機物形式進行循環(huán)
C.碳循環(huán)具有全球性,因此碳循環(huán)失衡影響的是整個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D.人類活動大量利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環(huán)的平衡
[答案XB
K祥解》碳在無機環(huán)境中的存在形式:二氧化碳(主要)、碳酸鹽;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
式:含碳有機物。物質循環(huán)具有全球性和循環(huán)性的特點。
【詳析】A、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大氣中的COZ轉化為含碳有機物,A
正確;
B、碳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huán)境之間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進行循環(huán),B錯誤;
C、碳循環(huán)具有全球性,因此碳循環(huán)失衡影響的是整個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C正確;
D、人類活動大量利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造成大量二氧化碳排放,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
環(huán)的平衡,D正確。
故選B。
二、非選擇題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16分,共64分。)
19.如圖1表示將抗原注射到人體內后,體內抗體產生量的變化。請回答下列問題。
圖2
(I)人體首次接觸抗原X,免疫系統(tǒng)協調配合抵御抗原X的攻擊,實現了免疫系統(tǒng)的
功能?!毎置诘目贵w和抗原X結合后,能抑制抗原X的增殖或對人體細胞
的黏附,進而被其它免疫細胞=
(2)若人體再次接觸抗原X,分泌抗體的細胞來源有o
(3)圖1中曲線A表示將抗原X注射到人體后,體內抗體產生量的變化,若第8天,再同
時注射抗原X和Y,圖1中表示對抗原X、Y免疫的抗體產生量變化的曲線分別是,
作出此判斷的依據是。若第8天不再注射任何抗原,曲線A最可能會如何變化?
請在圖2中畫出來。
K答案U(1)①.免疫防御②.漿③.吞噬消化
(2)B細胞和記憶細胞
(3)①.B、C②.針對抗原X的免疫為二次免疫,與針對抗原Y的免疫相比,抗體的
產生速度更快、產生量更大。
D
在時間(夫)
K祥解》1、分析題圖:圖示表示將抗原注射到兔體內后抗體產生量的變化,初次注射抗原
x時,機體發(fā)生免疫反應,產生抗體,將抗原消滅后,抗體數量逐漸減少;再次注射抗原x
和Y時,對于抗原X是第二次免疫反應,機體會迅速產生大量的抗體,因此對應于曲線B;
對于抗原Y是初次免疫,因此產生抗體數量少且速度慢,對應于曲線C;
2、免疫系統(tǒng)的組成: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結、扁桃體等)、免疫細胞(抗原呈
遞細胞和淋巴細胞)和免疫活性物質(抗體、細胞因子、溶菌酶)。
(1)人體首次接觸抗原X,免疫系統(tǒng)協調配合抵御抗原X的攻擊,實現了免疫系統(tǒng)的免疫
防御功能;唯一產生抗體的細胞是漿細胞,漿細胞分泌的抗體和抗原X結合后,能抑制抗
原X的增殖或對人體細胞的黏附,進而被其它免疫細胞(如吞噬細胞)吞噬消化;
(2)若人體首次接觸抗原X,會刺激B細胞增殖分化形成記憶細胞,若人體再次接觸抗原
X,B細胞和記憶細胞就會迅速增殖分化產生抗體,與抗原X結合,形成沉淀或細胞集團,
將其消滅,所以若人體再次接觸抗原X,分泌抗體的細胞來源有B細胞和記憶細胞;
(3)將抗原注射到兔體內后,會刺激B細胞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和記憶B細胞,當抗原X
再次進入機體后,記憶B細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漿細胞并分泌大量的抗體,即
二次免疫應答反應快且強烈,因此同時注射抗原X和抗原Y,針對抗原X的抗體的產生量
的曲線是圖1中B,針對抗原Y的抗體的產生量的曲線是C;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則隨
著時間的推移,體內抗體水平可能會逐漸下降,因此針對抗原X的抗體的產生量變化曲線
可能如圖D所示:
20.林場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種山鼠的危害。通常,對于鼠害較為嚴重的林場,僅在林場的局
部區(qū)域(苗圃)進行藥物滅鼠,對鼠害的控制很難持久有效?;卮鹣铝袉栴}:
(1)在資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條件下,山鼠種群的增長曲線呈_____型;在自然界,山鼠種
群的特征直接決定種群密度,種群數量不可能無限增長。
(2)在苗圃進行了藥物滅鼠后,苗圃中山鼠種群數量出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藥物
滅鼠對鼠害的控制很難持久有效,最好在藥物滅鼠控制害鼠的種群數量,同時通過減少其獲
得食物的機會等方法降低,才能使鼠害得到有效防治。
(3)調查山鼠的種群密度(不考慮山鼠的遷入和遷出):在2hm2范圍內,第一次捕獲100
只,標記并放歸;幾天后第二次捕獲了90只,其中有25只帶有標記,則該種群密度約是
只/bn?,若被標記的山鼠不容易被捕獲,則山鼠種群密度估算值比種群密度實際值______(填
“偏大”或“偏小”)。
(4)從生態(tài)系統(tǒng)能量流動的角度分析,進行鼠害防治的意義是。
K答案X(1)①.J②.出生率、死亡率、遷入率、遷出率
(2)①.藥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和苗圃中山鼠種群中個體的遷出②.環(huán)境容納量
(3)①.180②.偏大
(4)合理地調整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流動的關系,使能量持續(xù)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祥解》種群數量變化的兩種曲線:(1)"J”型。形)曲線:指數增長函數,描述在食物
充足,無限空間,無天敵的理想條件下生物無限增長的情況。(2)“S”型(S形)曲線:是
受限制的指數增長函數,描述食物、空間都有限,有天敵捕食的真實生物數量增長情況,存
在環(huán)境容納的最大值K。
(1)在資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條件下,山鼠種群的增長曲線呈J型(J形),即指數增長;山
鼠種群的出生率、死亡率、遷入率、遷出率直接決定種群密度,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或遷入率
大于遷出率使種群數量上升。
(2)在苗圃進行了藥物滅鼠后,藥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和苗圃中山鼠種群中個體的遷出,
使得苗圃中山鼠種群數量出現下降;減少其獲得食物的機會等方法會降低環(huán)境容納量,使其
更難在環(huán)境中生存。
(3)標記重捕法是根據標記數占比不變來計算,第一次標記占比為100/總數,第二次標記
占比為25/90,100/總數=25/90,則總數為100x90+25=360,則該種群密度約是360+2=180
只/hn?;若被標記的山鼠不容易被捕獲,會導致第二次捕獲的個體中標記的個體減少,導致
估算值偏大。,
(4)進行鼠害防治可以合理地調整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流動的關系,使能量持續(xù)高效地流向對
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21.某棄耕農田中的植物種類40年間的變化情況見下表o
年數14152540
喬木0001423
灌木0341219
草本植物2827263034
總計2830305676
回答下列問題:
(1)棄耕的農田閑置后基本保留了原有的,進而發(fā)生_______演替。
(2)棄耕農田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富度將(填“增大”或“減小”或“保持不變”)。
⑶該地草本植物的演替速度(填“快”或“慢”),木本植物的演替速度(填“快”
或慢')。
(4)演替過程中喬木代替灌木成為優(yōu)勢物種的原因是;若該棄耕農田位于半干旱地
區(qū),群落演替最可能發(fā)展到階段。
K答案]1(1)①.土壤條件或土壤中的植物種子、其他繁殖體②.次生
⑵增大(3)①.快②.慢
(4)①.喬木與灌木在爭奪陽光、空間等資源中處于優(yōu)勢②.草本植物或(稀疏的)灌
木
[祥解》群落演替是指一個群落替代另一個群落的過程,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
替,初生演替是指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蒲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是被徹底消
滅了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來有的植被雖然已經不存在,但是原來有的土壤基
本保留,甚至還保留有植物的種子和其他繁殖體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人類活動往往使群落按
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
(1)棄耕的農田閑置后基本保留了原有的土壤條件或土壤中的植物種子、其他繁殖體,故
發(fā)生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級數學上冊第三章實數課題無理數用計算器求平方根聽評課記錄
- 新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1.2.4《 絕對值》(第2課時)聽評課記錄1
-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三單元明清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fā)展20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聽課評課記錄(新人教版)
- 蘇科版數學八年級上冊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聽評課記錄6
- 八年級數學上冊 14.1 整式的乘法 14.1.4 整式的乘法 第3課時 多項式乘以多項式聽評課記錄 新人教版
- 湘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4.4《平行線的判定方法1》聽評課記錄
- 五年級上冊數學聽評課記錄《1.1 精打細算》(2)-北師大版
- 湘教版數學九年級上冊《小結練習》聽評課記錄6
- 人民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下冊第一課第1課時《“地球村”形成了》聽課評課記錄
- 人教部編版歷史八年級下冊:第19課《社會生活的變遷》聽課評課記錄4
- 2025年湖南中醫(yī)藥高等??茖W校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寧波2025年浙江寧波市鄞州區(qū)衛(wèi)健系統(tǒng)其他事業(yè)單位招聘事業(yè)編制46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JT-T-1180.1-2018交通運輸企業(yè)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基本規(guī)范第1部分:總體要求
- 節(jié)后復工吊籃驗收表格
- 基于振動信號的齒輪故障診斷方法研究
- 醫(yī)療器械分類目錄2002版
- DB11_T1713-2020 城市綜合管廊工程資料管理規(guī)程
- 氣管套管滑脫急救知識分享
- 壓縮空氣系統(tǒng)管道阻力計算
- 特種設備自檢自查表
- 省政府審批單獨選址項目用地市級審查報告文本格式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