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流體力學實驗莫乃榕編華中科技大學力學系2005.8.目錄流體力學根底實驗………………()§1-1流體靜力學實驗……………()§1-2明渠水流速度分布測量……………………()§1-3動量方程實驗………………()§1-4沿程水頭損失實驗…………()§1-5局部水頭損失實驗…………()§1-6文丘里流量計、孔板流量計的標定實驗…………………()§1-7孔口、管嘴實驗……………()§1-8雷諾實驗……………………()§1-9堰流實驗……………………()§1-10閘下自由出流實驗…………()§1-11水躍實驗……………………()第二章流體力學自綜合試實驗…………()§2-1壓力傳感器的標定實驗……………………()§2-2圓柱外表壓強分布的測量…………………()§2-3紊流射流速度分布測量……………………()§2-4熱線探頭的標定……………()§2-5圓柱體尾跡速度分布測量…………………()第一章流體力學根底實驗本章介紹流體力學的根底實驗。根底實驗是指用傳統(tǒng)的測試手段測量流體運動的壓強、速度、流量等根本參數(shù)。這些實驗都是教學大綱要求的必做實驗。§1-1流體靜力學實驗1.1.1實驗目的1.觀察測點的測壓管水頭(位置水頭與壓強水頭之和),加深對靜壓強公式的理解。2.求未知液體的密度1.1.2實驗裝置圖1.1.1靜壓強實驗儀圖1.1.1是一種靜水壓強實驗儀。管1為開口測壓管,管2和管3,管4和管5,管6和管7各組成一個U形管。管1、2、3均與水箱接通,構成一個連通器。其中,管1與密封水箱中部某點接通。管2、3與水箱底部某點接通。管4和管6與水箱上方的氣體壓強接通。管4、5和管6、7分別盛有兩種液體,其密度為和。水箱上方有密封閥,水箱液面上的氣體與大氣不相通,其壓強為p0。調(diào)壓箱通過軟管與水箱接通。上、下移動調(diào)壓管就可以改變水箱中的水位,也改變水箱中密封氣體的壓強p0。如果調(diào)壓筒水面高于水箱的水面,水將從調(diào)壓筒流入水箱,此時,水箱中的密封氣體的體積將減小,壓強增大。密封氣體壓強高于當?shù)卮髿鈮海琾0>pa。反之,那么p0<pa。1.1.3實驗原理流體靜力學的根本方程是常數(shù)(1.1.1)管1、管3、調(diào)壓筒、水箱互相連通,液面與大氣相通。雖然管1,管3與水箱的接點上下不同,但他們的液面高程相同,這就是說明靜止液體內(nèi)任意一點的位置水頭與壓強水頭之和〔稱為測壓管水頭〕是相同的。管2的液體與水箱的液體相通,液面氣體的壓強同為p0。因此管2的液面與水箱的液面高程相同。盛有兩種未知密度液體的U形管,其液柱高差是由于壓差p0-pa引起的,故有(1.1.2)(1.1.3)水的密度是的,只要讀取各管液面的高程讀數(shù),就可以求出未知密度和。1.1.4實驗步驟1.關閉密封閥,并檢查密封效果。其方法是,移動調(diào)壓筒至某一高程位置,這時各管的液面也隨之移動。如果密封效果良好,各管液面的升降的速度越來越慢,并最終停止在某一高程位置,不再變化。如果密封效果不好,各管的液面總是不停升降,直至各管液面與調(diào)壓筒以及水箱的液面平齊。這就說明水箱漏氣。2.將調(diào)壓筒形移至某高度,并用螺絲固定。待各管的液面穩(wěn)定后,讀取各管的液面高度讀數(shù),并填入數(shù)據(jù)表。本實驗測量4組數(shù)據(jù),其中,p0>pa〔調(diào)壓筒液面高于水箱液面〕和p0<pa〔調(diào)壓筒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情況分別測量2組數(shù)據(jù)。測量內(nèi)容:各測壓管的液柱高度。1.1.6思考題1.在什么情況下,管1,2,3的液面平齊?〔密封閥翻開〕圖1.1.2靜水壓強實驗數(shù)據(jù)表2.當管2,3的液面平齊時,管4,5以及管6,7的液面是否全分別平齊?為什么?〔是〕3.管1和管5都與大氣相通,其液面是否處在同一個等壓面上?〔否〕4.如果(z7-z6)>(z5-z4),那么和哪個較大?1.1.5數(shù)據(jù)整理及誤差分析流體力學實驗的數(shù)據(jù)整理是件復雜的工作,為此,可編制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供實驗課使用。圖1.1.2是編者研制的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的靜水壓強實驗數(shù)據(jù)表界面。實驗裝置中的未知液體的密度值分別為,。由數(shù)據(jù)表看出,測量誤差小于7%,引起誤差的主要原因是儀器的水柱高度讀數(shù)的精度不夠。水柱高度的刻度為mm,小數(shù)點后面的值是目估的,從而引起誤差。1.2明渠水流速度分布測量1.2.1實驗目的1.掌握畢托管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2.測量明渠斷面的流速分布,繪制流速分布圖。1.2.2實驗裝置及實驗原理圖1.2.1畢托管圖1.2.2測速裝置本實驗用畢托管測量明渠的水流速度分布。如圖1.2.1所示,畢托管由總壓管0和靜壓管1組成。設水流某點的速度為u。當水從上游流向管口0的時候,流體作減速運動,流至0處速度為零,此處壓強為p0〔稱為總壓〕。然后水流繞過畢托管繼續(xù)向下游運動,水流速度逐漸增加,當水流到達管口1的時候,速度值恢復至u,此處壓強為p〔稱為靜壓〕。利用沿流的伯努利方程,可得到畢托管的流速計算公式:(1.2.1)只要測出總壓與靜壓的差值p0-p,便可計算流速。本實驗利用傾斜式的比壓計測量壓差,參見圖1.2.2。設比壓計左、右液柱的液面高程分別為z3和z4,那么有(1.2.2)由于,z0=z1,因此(1.2.3)式中是比壓計左、右液柱長度之差,是比壓計的水平傾角。畢托管的流速公式為(1.2.4)式中稱為畢托管的流速系數(shù)。由于流體粘性、制造工藝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的值小于1。工藝精細的畢托管,=0.98~0.99。測量時,可將畢托管上、下移動,以便測出斷面上各點的水流速度,如圖1.2.2所示。在渠底附近,速度變化較快,測點應布置得密一些。水面上的流速無法測量,可以認為水面流速與水面下的鄰點的流速相等。1.2.3實驗步驟1.畢托管的注水及排氣。畢托管的總壓與靜壓之差是利用比壓計的水柱高差計算的,因此,在使用前應該將水注入畢托管、傳壓膠管、比壓計測壓管。注水時,應翻開比壓計上方的密封夾,并將畢托管的管口沒入明渠的水中〔也可以沒入防水盒的水中〕,然后將水注入比壓計的測壓管。注水后,如果發(fā)現(xiàn)傳壓膠管或比壓計的測壓管殘存氣泡,應設法排除。2.調(diào)節(jié)明渠流量控制閥門,調(diào)節(jié)明渠尾水閘門,將明渠水深控制在15cm左右。3.用水位探針測量渠底高程和水面高程,并計算水深。4.逐點測量水流速度u。渠底附近速度變化快,測點間距應為2mm,遠離渠底的測點間距可取2~3cm。測量內(nèi)容:畢托管高程讀數(shù),比壓計左、右液面讀數(shù)。1.2.4考前須知1.實驗前應先熟悉電源開關及起動水泵電機的操作方法,流量計的使用方法,并注意用電平安,實驗結束后立即關閉電源。2.注水、排氣工作比擬麻煩,自已應摸索最正確方法。3.畢托管的管口應正對來流。注意:不能將畢托管的管口露出水面。4.測量時,如果比壓計液面發(fā)生波動,液面讀數(shù)可取平均值。1.2.6思考題1.渠底附近的流速變化較大,這是為什么?2.明渠水流的速度大致符合什么樣的分布?3.你認為,影響畢托管速度系數(shù)的因素有哪些?4.測量時,通常調(diào)節(jié)比壓計的水平傾角小于直角,θ<90°,這樣做有什么好處?改變傾角θ的值,對速度u的計算值是否有影響?5.比壓計安放位置的上下,對測量結束是否有影響?6.如何判斷畢托管口是否正對來流方向?7.測量時,你是從水面開始逐點往下布置測點,還是從渠底開始往上布置測點,或者是隨意布置測點?為什么要這樣做?你認為測點總數(shù)應為多少才比擬適宜?8.根據(jù)各點流速的分布值用積分法可以計算斷面流量,并與流量計讀數(shù)比擬,請估算流量值的誤差是多少?1.2.5數(shù)據(jù)表圖1.2.3是流速測量數(shù)據(jù)表,圖1.2.4是流速分布圖。由圖看出,靠近壁面的1cm范圍內(nèi),流速變化比擬大,這與邊界層的對數(shù)分布比擬接近。但近壁附近的實驗點不夠密,因而不能得到對數(shù)分布。如要測量近壁的速度分布,應多布置一些測點。圖1.2..3明渠流速測量數(shù)據(jù)表圖1.2.4明渠流速分布曲線1.3動量方程實驗1.3.1實驗目的用杠桿法測量水流對檔板的沖擊力,并用動量方程計算水流對檔板的作用,兩者進行比擬,加深對動量方程的理解。1.3.2實驗裝置及實驗原理圖1.3.1動量方程實驗儀圖1.3.1是本實驗使用的實驗裝置示圖。水箱為實驗提供穩(wěn)壓水源,水箱的溢流板上開設假設干泄流孔。開、閉這些泄流孔可以控制水位的上下。水流從設在水箱下部的管嘴射擊,沖擊一個軸對稱曲面檔板,檔板將射流沖擊力傳遞給杠桿。移動砝碼到某一位置,可使杠桿保持平衡。本實驗用杠桿平衡原理測量射流的沖擊力。另外,再用流體力學的動量方程計算射流對檔板的作用力,并比擬這兩個沖周力的大小,以便進行誤差分析。設砝碼的重量為G,作用力臂為L1,射流的作用力為F,作用力臂為L。當杠桿平衡時,有〔1.3.1〕圖1.3.2動量方程用圖射流的沖擊力也可以由動量方程算出,圖1.3.2是計算用圖,設射流的偏轉(zhuǎn)角度為〔即入射速度矢量轉(zhuǎn)到出流速度矢量所旋轉(zhuǎn)的角度〕,射流的流量為Q,入射速度為V,那么有〔1.3.2〕本實驗的射流偏角有90°,135°,180°等3種。1.3.3實驗步驟1.實驗前,調(diào)節(jié)平衡錘的位置,使杠桿處于水平狀態(tài)。2.開啟水泵,向水箱充水。調(diào)節(jié)溢流檔板泄孔的開啟程度,使水箱的水位保持在某一高度位置。3.翻開出流孔口,使水流沖擊擋板。4.移動砝碼至適宜位置,使杠桿保持水平,記錄數(shù)據(jù)。5.改變水位,重復以上測量。另外,也可以更換另一種偏轉(zhuǎn)角的擋板,并進行相應的測量。6.實驗結束后,關閉水泵,取下砝碼,排空水箱。測量內(nèi)容:流量、砝碼力臂。1.3.4數(shù)據(jù)處理及誤差分析圖1.3.3是數(shù)據(jù)表的界面。沖擊力的實測值與計算值存在一定誤差。引起誤差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杠桿支座存在摩擦力,另一個原因是動量方程沒有考慮重力對水流的影響,認為射流的反射速度為軸對程分布。其實,在重力作用下,當板下部的反射水流速度大于上部的反射水流速度。1.1.5思考題請自己推導方程〔1.3.2〕實驗中如何確定砝碼的作用力臂?本實驗的流量是用什么方法調(diào)節(jié)的?圖1.3.3動量方程實驗數(shù)據(jù)表1.4沿程水頭損失實驗1.4.1實驗目的測量管流的沿程水頭損失系數(shù),繪制沿程損失系數(shù)與雷諾數(shù)的變化曲線,并與尼古拉茲曲相比擬。1.3.2實驗裝置圖1.4.1沿程損失實驗儀圖1.4.1是本實驗儀置,它由供水器、實驗管段、測壓計組成。流量的測量采用手工體積法,即將水接入量筒,用秒表記下接水時間,體積除以時間就得到流量?,F(xiàn)對各種裝置介紹如下:1.全自動高壓恒定供水器由離心泵,自動壓力開關,氣一水壓力罐式穩(wěn)壓器,旁通閥組成。離心式水泵將水輸入穩(wěn)壓罐,然后再輸入實驗管段。穩(wěn)壓罐的作用是控制水泵的出水壓強,使之保持恒定。當水泵的壓強超高時,穩(wěn)壓罐的自動控制裝置將切斷電源,使水泵關機。當壓強過低時,那么能自動開啟水泵。水泵的流量可利用實驗段尾部的閥門進行調(diào)節(jié)。此外,由于采用全自動裝置控制水泵的出水壓強,因此,當流量較小時,水泵可能時停時開,從而造成供水壓力的較大波動。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在水泵的供水管道上設有一個與回水管接通的管道,稱為旁通管。通過分流,使水泵和出水流量不至于過小,防止水泵時停時開。調(diào)節(jié)旁通管上的旁通閥,就可以改變水泵的分流量。旁通閥的開啟也會影響實驗管段水流量的變化。旁通閥開度大,那么水泵的分流量大,實驗管段的流量減小,旁通閥開度小,水泵的分流量小,實驗管段的流量就會增大??梢?,旁通閥也是調(diào)節(jié)實驗管段水流量的重要裝置。實驗時,要合理調(diào)節(jié)旁通閥和實驗段的尾閥,才能得到適宜的實驗水流量。2.實驗管段為金屬管道,管段的首、尾開設有測壓管,用以測量管流的壓差。3.測壓計有兩種:液柱式壓差計和電子測壓儀。液柱式壓差計由兩支玻璃測壓管組成,其上部相接通,因而這種壓差計實際上是Π形管壓差計。測壓管的高度只有400mm,只能測出低于400mm水柱的壓差,如果管段的壓差超過400mm〔最大壓差超過8m水柱〕,那么必須關閉液柱式壓差計,開啟電子測壓儀。電子測壓儀由壓力傳感器,壓強顯示表,壓力調(diào)壓筒組成。水壓先傳入調(diào)壓筒,再接入壓力傳感器。調(diào)壓筒由兩個密封容器組成,局部充水,水面上空是密封空氣,調(diào)壓筒的主要作用是排除導壓膠管內(nèi)的氣體。當導壓管出現(xiàn)氣泡時,在壓差的作用下氣泡會向調(diào)壓筒運動,并在筒內(nèi)逸出,進入水面上的密封空間。1.4.3實驗原理對于實驗管段的兩個斷面應用伯努利方程,那么有〔1.4.1〕hf由測壓計測量。當使用液柱式壓差計時,hf的值就是兩支測壓管水柱的高差。當使用電子測壓表時,壓差由顯示表直接顯示,其單位是mm水柱,這就是hf的值。管長l,管徑d的值標示在儀器的標牌上,重力的速度取值為g=9.807m/s2。速度V等于流量除以管道截面積,流量那么用手工體積法測量。1.4.4實驗步驟1.接通電源,全開旁通閥,翻開水泵的出水閥,水泵自動啟動。2.對管道、測量儀器進行排氣,具體做法如下。實驗管道:關閉旁通閥,全開水泵的供水閥。慢慢翻開實驗管理工作段尾閥,此時水在實驗管段中流動,水流速度足夠大時,管內(nèi)的氣泡將被水流帶走。液柱式壓差計:關閉實驗段尾閥,翻開旁通閥,松開連接測壓孔與測壓管的膠管上的止水夾,徐徐翻開水泵的供水閥。讓水進入測壓管,待測壓管水柱到達一定高度后,就關閉水泵供水閥,停止向測壓管供水。這時,測壓管內(nèi)的氣泡會慢慢向上運動,直至逸出,如果仍有氣泡滯留在管內(nèi),那么用吸氣球排氣。調(diào)壓筒:在無壓的情況下〔實驗段的水停止流動〕。調(diào)壓筒的水位不低于2/3筒高。如果水位達不到這個高度,那么先對調(diào)壓筒充水,其方法是:關閉實驗段尾閥,翻開水泵供水閥,這時水會流入調(diào)壓筒,倒置調(diào)壓筒,待水充滿4/5筒高時,將調(diào)壓筒復位放正。然后重復幾次,啟、閉實驗段尾閥,直至連通膠管內(nèi)的氣泡排凈為止。壓力傳感器:關閉實驗段尾閥,開啟水泵出水閥,擰松排氣旋鈕,待旋孔溢水后再擰緊旋鈕。排氣是一件較為復雜的工作,需反復操作才能完成,排氣工作完成后,連通膠管內(nèi)不再殘留氣泡,液柱式壓差計的兩支測壓管水柱在無壓情況下應高度一致。3.準備工作完成后,可進行實驗量測工作。本實驗旨在測出管流的尼古拉茲曲線。為了作出此曲線,實驗點不應少于10個,其中,層流段應有3-4個測點。一般來說,在層流情況下,管段的沿程水頭損失hf小于2cm,因而,在hf<2cm的情況下應布置3~4個測點。調(diào)節(jié)流量時,待水流穩(wěn)定2~3分鐘才能讀數(shù),流量愈小,穩(wěn)定時間愈長。4.記錄原始數(shù)據(jù),即將測量流量所需的充水體積和充水時間、水溫〔水循環(huán)使用,水泵電機的熱會傳入水流中,導至水溫增高〕,測壓管讀數(shù)填入數(shù)據(jù)表中,當使用電子測壓表測量壓差時,數(shù)據(jù)表中的右測壓管讀數(shù)可填寫0。實驗數(shù)據(jù)表由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給出。利用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可以及時計算實驗結果,如果實驗結果不理想,可對某些測點進行重新測量。測量內(nèi)容:量筒的充水體積、時間,測壓管液柱高度,水溫。1.4.5數(shù)據(jù)表及實驗結果分析圖1.4.2沿程損失數(shù)據(jù)表圖1.4.2是數(shù)據(jù)表界面,沿程損失系數(shù)的實測值標在圖1.4.3所示的λ~Re曲線中。由該曲線看出,層流的臨界雷諾數(shù)為2267。層流上出現(xiàn)5個測點,近似地分布在一條直線上,但有一定的偏差,引起偏差的主要原因是hf的值比擬小,用目測法判讀容易引起誤差。此外,流量較小時,通常需要4~5分鐘的穩(wěn)定時間,如果穩(wěn)定時間達不到這樣長,讀數(shù)就不能反映恒定流的情況。本實驗的雷諾數(shù)最大到達6.4×104,最大壓差達886cm水柱,而流態(tài)只到達水力光滑區(qū),一般來說,很難得到水力粗糙區(qū)的實驗值。1.4.5思考題1.為什么說液柱式壓差計的水柱高差就是沿程水頭損失hf?如果實驗管傾斜放置,此結論能否成立?2.試分析你的實驗結果,有哪些實驗點分布落在λ~Re曲線的層流區(qū),過渡區(qū),水力光滑區(qū)?3.一般工程中的管流,多為水力光滑,水力發(fā)電的水輪機引水管道,其管流多為水力粗糙,這是為什么?4.一般的實驗儀器,其管流很難到達水力粗糙,為了使流態(tài)能到達水力粗糙,你對實驗儀器的改良有什么建議?5.改變流量后,為什么要等水流穩(wěn)定后才能讀數(shù)?層流時,水流穩(wěn)定多長時間?圖1.4.3λ~Re的實驗曲線1.5局部水頭損失實驗1.5.1實驗目的測量管流中的5種局部水頭損失,并確定局部損失系數(shù)。1.5.2實驗裝置圖1.5.1所示的局部水頭損失實驗儀,由水泵、穩(wěn)壓水箱、實驗管段,局部損失〔截面實擴,截面突縮,90°彎管,180°彎管,90°折管〕管件、21支測壓管、回水箱組成。此外,本實驗用手工體積法和電子流量計兩種方法測量管流的流量。21支測壓管中,有些是用于測量局部水頭損失,有些那么用于演示管流中水流靜壓的變化情況。這里著重介紹電子流量計。這種流量計由量水筒,水位傳感器,單板機,顯示表組成。圖1.5.2a表示電子流量計的工作原理。量筒左側(cè)有玻璃水位指示管,右側(cè)有虹吸管。水位傳感器A、B用于記錄水位信息。當水面上升到B時,單板機開始計時,當水面上升到A時,單班機結束計時,兩個時間之差為充水時間,A、B之間的兩筒體積〔887cm3〕為充水體積。體積與時間之比為流量。當水面繼續(xù)上升,淹沒虹吸管之后,水流在虹吸作用下自動出流,直至放空,同時還發(fā)出一種排空聲響。這樣,每隔一段時間,量筒中的水就會自動排空,無需人為操作。測量流量時,將出水通過漏斗引入量筒。水面到達A、B的時間由單板機自動紀錄并顯示在流量計的面板上。流量儀表的板面上設有電源開關,控制電源的接通與斷開。參見圖1.5.3。板面上有“時間”、“體積”、“流量”、“測量”等四個命令按鈕。當按下“測量”按鈕時,儀器開始測量。如果按下“時間”、“體積”、“流量”,那么儀表上顯示時間、體積、流量的數(shù)值。板面上還有三個指示燈,顯示儀器的工作狀態(tài)。測量的指示燈點亮,表示正在測量。圖1.5.1局部損失實驗儀圖1.5.2電子流量計的量筒圖1.5.3電子流量計的面板測量之前,先按下板面上的“測量”按鈕,這時候儀表就開始工作,量筒充水時,儀表連續(xù)顯示充水時間〔秒〕。充水結束后,儀表立刻顯示出流量值〔單位:ml/s〕。如果要顯示充水時間和充水體積,可以分別按下“時間”、“體積”按鈕。電子流量計有時會發(fā)生故障。最常見的故障是虹吸管能夠排水,但沒有虹吸的抽水作用,參見圖1.5.2b。這種情況下,量筒以及水位器水位穩(wěn)定在某些方面某一高度,充水不能自動排空。排除故障的方法,是加大出水量,使虹吸管滿頂,充水就能排空。1.5.3實驗原理對局部損失管件的上、下游某斷面應用伯努利方程,就可以求得局部水頭損失,現(xiàn)分別予以說明。突擴管:使用測壓管3,8測量突擴管上、下游的壓差,相應的伯努利方程為(1.5.1)速度等于流量除以管道截面積,水柱高度可直接讀取,這樣,由上式很容易求出局部損失系數(shù)。由流體力學,的理論值為:〔1.5.2〕將理論值和實測值相比擬,就可以確定測量誤差。突縮管:使用測壓管11,12測量突縮管上、下游的壓差,相應的伯努利方程是〔1.5.3〕管流速度,可由流量算出,液柱高度可直接讀出,因而突縮管的局部損失系數(shù)不難算出。在流體力學中,實縮管的局部損失系數(shù)的經(jīng)驗公式為〔1.5.4〕比擬實測值和經(jīng)驗值,就可以計算測量誤差。90°彎管:計算90°彎管的局部水頭損失所用的伯努利方程為(1.5.5)由此得到90°彎管的局部損失系數(shù)〔1.5.6〕查閱有關手冊,90°彎管的局部損失系數(shù)的經(jīng)驗值為。180°彎管:與90°彎管的情況相似,180°彎管的局部損失系數(shù)可由下式計算:〔1.5.7〕很少有文獻提供180°彎管的經(jīng)驗公式。編者對本實驗裝置進行數(shù)次量測,得到局部損失系數(shù)的平均值為。90°折管:列出截面18、19的伯努利方程:〔1.5.8〕可見〔1.5.9〕有關手冊給出的90°折管的經(jīng)驗值為。1.5.4實驗步驟1.啟動水泵,向水箱充水,同時稍微翻開尾閥,讓水在管流中緩慢流動。2.觀察管道中,測壓管內(nèi)是否出現(xiàn)氣泡,假設有氣泡,應設法排除。3.調(diào)節(jié)尾閥,待水流穩(wěn)定后,記錄各測壓管的讀數(shù),管流的流量值。圖1.5.4局部損失數(shù)據(jù)表注意:對于實擴管,讀取測壓管3、8的水柱高度。對于突縮管,讀取測壓管11、12的水柱高度,管道流量那么用手工體積法和使用電子流量計分別測量,取其平均值作為流量值。4.實驗結束后,立刻切斷電源,關閉水泵。測量內(nèi)容:用手工和流量計分別測量流量,取平均值填入表格,記錄各種局部損失部件的上、下游的水柱高度。1.5.5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利用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計算各種數(shù)據(jù)。只要將流量,測壓管水柱高度填入表格,系統(tǒng)自動算出各種局部損失系數(shù),并給出誤差,詳見圖1.5.4。1.5.6思考題1.數(shù)據(jù)表中為什么沒有計算雷諾數(shù)?2.當測壓管、實驗管段出現(xiàn)氣泡時,你如何將其排除?3.如果用測壓管3、4計算實擴管的局部水頭損失,將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誤差?1.6文丘里流量計、孔板流量計的標定實驗1.6.1實驗目的測量文丘里流量計,孔板流量計的流量系數(shù)1.6.2實驗裝置圖1.6.1文丘里、孔板實驗儀圖1.6.1是文丘里管、孔板流量計的實驗儀。圖中,測壓管1,2用于測量文丘里流量計的壓差,孔板流量計的壓差比擬大,因而使用由4支測壓管組成的復合式測壓計。圖1.6.2文丘里流量計圖1.6.3孔板流量計文丘里流量計和孔板流量計都屬于節(jié)流式流量計。即在管流中接入文丘里管或安裝一塊孔板,強制地改變局部地方的管流速度和壓強,測量其壓差就可以計算管道流量。文丘里流量計由收縮段、喉部、擴散段組成〔參見圖1.6.2〕。收縮角為20°~25°,折角處應圓滑,盡量接近流線型。喉部是文丘里流量計的斷面最小的部位,此處的流線曲率半徑相當大,流動可視為緩變流,擴散角一般為5°~15°??装辶髁坑嬍且粔K外徑與管道內(nèi)徑相同的不銹鋼板,參見圖1.6.3??装迳祥_設一個內(nèi)孔,這個內(nèi)孔迫使過流斷面突然變小,流速變大,壓強降低。文丘里管和孔板都是測量流量的儀器,在使用之前,要預先測量它們的流量系數(shù),稱為流量計的標定。1.6.3實驗原理為了計算管道的流量,在管道中安裝一個文丘里流量計。對于圖1.6.2所示的斷面1.2應用的努利方程,那么有〔1.6.1〕利用連續(xù)性方程,上式可化為〔1.6.2〕利用測壓管直接測量壓差,那么有,于是〔1.6.3〕速度與截面積相乘就可以計算流量,上面的計算中沒有考慮粘性的影響,因此,流量的表達式可修正為〔1.6.4〕式中,稱為文丘里管的流量系數(shù),工藝精良的文丘里流量計的流量系數(shù)達0.99以上。利用孔板裝置也可以測量管道的流量。如圖1.6.3所示,流體受到孔板的節(jié)制,在孔板的下游形成一股射流,圖中的斷面C是射流喉部,對斷面3和斷面C應用伯努利方程?!?.6.5〕利用連續(xù)性方程3,〔A3為管道面積A〕,那么得到射流喉部的流速(1.6.6)用A0表示孔板的孔口截面積,顯然,射流喉部面積AC小于孔口面積A0。即〔1.6.7〕稱為射流喉部的截面收縮系數(shù)。喉部的壓強不能直接測出,一般用管壁上的靜壓p6代替。壓差p3-p6很大,因而本實驗采用復合式測壓計測定壓差p3-p6。顯然?!?.6.8〕射流喉部的速度為〔1.6.9〕流量,式中A0是孔的面積〔1.6.10〕引入流量系數(shù),那么〔1.6.11〕顯示,流量系數(shù)的取值除了受到粘性的影響之外,也還取決于孔口面積與管道面積的比值。標定文丘里流量計或孔板流量計的流量系數(shù)的方法是:用體積法測出流量Q,讀取測壓管的液柱高度。利用式(1.6.4)或式(1.6.11)確定的值。1.6.4實驗步驟1.排除測壓管的氣體啟動水泵,向水箱充水,關閉尾閥。此時,管1,2的液面應該平齊。管3,4以及管5,6分別用膠管將其上部連接,拔開這些連接膠管,管3,6和管4,5的液面應該平齊。如果不能平齊,那么在測壓管內(nèi)存在氣泡,應設法將其排除。2.調(diào)節(jié)尾閥,依次增大流量,記錄各測壓管的液柱高度。用體積法以及用電子流量計分別測量管流的流量,取其平均值作為計算用。流量要求改變8次。改變流量時,要等待3~5分鐘,水流穩(wěn)定前方可讀數(shù)。圖1.6.4文丘里、孔板實驗數(shù)據(jù)表測量內(nèi)容:流量(分別用手工和流量計測量,取平均值),各測壓管讀數(shù)。1.6.5數(shù)據(jù)處理圖1.6.4是數(shù)據(jù)表的界面。由表中看出,文丘里流量計的流量系數(shù),=0.9446~0.995,實驗值變化較大。另外,孔板的流量系數(shù)可以進行估算。在式〔1.6.10〕中,取0.62,而,因而式(1.6.11)中的=0.6603。此外,還應考慮粘性的影響,用p6取代pC也影響的值。因此,再乘一個系數(shù)0.95,那么=0.6273??梢钥闯?,孔板的流量系數(shù)與實測值也有較大誤差。產(chǎn)生誤差的原因,主要是測壓管讀數(shù)不夠精確。一方面,高度讀數(shù)刻度只精確到mm,而且用人工判讀也產(chǎn)生誤差。此外,水柱液面常發(fā)生波動,其高度不易確定。1.6.6思考題1.的值可能大于1嗎?2.影響取值的因素有哪些?3.請推導式(1.6.8)4.請仔細觀察孔板流量計。在射流喉部處是否裝有測壓管?測壓管裝在喉部的上游還是下游?這樣做會對測量精度產(chǎn)生哪些影響?1.7孔口、管嘴實驗1.7.1實驗目的測量孔口,管嘴的流量系數(shù)1.7.2實驗裝置圖1.7.1孔口圖1.7.2管嘴圖1.7.1是孔口實驗裝置圖,水箱里有溢流擋板,用以保持水位恒定。水箱下部開設一個孔口??卓诤蟛坑幸粔K蓋板用以關閉。圖1.7.2是管嘴實驗裝置。管嘴與孔口開設在同一個水箱中。管嘴上有一個塞子,用于關閉。本實驗用體積法及電子流量計分別測量流量,取其平均值用作數(shù)據(jù)處理。管嘴內(nèi)部軸線方向的壓強變化很大,本裝置利用4支測壓管演示這種壓強變化。1.7.3實驗原理我們先推導孔口的流量公式。設水流從孔口流出,如圖1.7.1所示。射流的斷面C-C的面積最小,該斷面稱為射流的喉部。喉部截面積AC與孔口面積A之比為,即。在喉部附近,流線的曲率半徑很大,流動可視為漸變流,對于水箱液面和射流喉部斷面C-C應用伯努利方程,那么有〔1.7.1〕〔1.7.2〕式(1.7.2)中的H是孔口的作用水頭,稱為速度流量系數(shù),通常,=0.97~0.98。由此得到孔口的流量公式〔1.7.3〕稱為孔口的流量系數(shù)。測出流量Q和水頭H,按上式計算孔口的流量系數(shù)的實驗值。管嘴自由出流時(圖1.7.2),水流首先收縮,喉部位于管嘴內(nèi)部,喉部的流速大,壓強小。真空壓強有利于管嘴出流,對水箱液面和管嘴出口水流斷面應用伯努利方程,那么有〔1.7.4〕這里,V是管口的流速。其表達式可寫成〔1.7.5〕如果管嘴的截面積為A,那么流量為〔1.7.6〕稱為管嘴的流量系數(shù)。測出流量Q和水頭H,按上式計算管嘴的流量系數(shù)的實驗值。上面提到,管嘴內(nèi)部的真空壓強有利于管嘴出流,因而管嘴的流量系數(shù)大于孔口的流量系數(shù)。1.7.4實驗步驟1.關閉孔口和管嘴,開啟水泵,向水箱充水。待水位穩(wěn)定后,管嘴的4支測壓管的水位它與水箱水位平齊,如果情況不是這樣,說明測壓管內(nèi)有氣泡,應該設法排除。2.翻開管嘴,觀察測壓管的水柱高程,可以看出,沿管嘴軸線,壓強先減小,流速增大,喉部附近的壓強最低,流速最大。3.測量管嘴流量,記錄管嘴的作用水頭〔即水箱水面高程與管嘴軸線高程的差值〕。測量結果后關閉管嘴。4.翻開孔口,使其出流。水流穩(wěn)定后,測量流量,測量孔口的作用水頭〔即水箱水面對面高程與孔口中心高程的差值〕5.測量孔口射流喉部的直徑:將孔口中的活動銷移動,使之貼近射流喉部水流的外邊緣,關閉孔口,停止出流,用游標卡尺測量孔口射流最小斷面的直徑。5.測量結束,關閉水泵,關閉孔口管嘴。測量內(nèi)容:流量,水面高程。1.7.5數(shù)據(jù)表及實驗結果分析孔口、管嘴的實驗數(shù)據(jù)參見圖1.7.3??卓诘氖湛s系數(shù)按計算,而流速系數(shù)按計算。表中,的值缺乏0.96,偏小。這是因為,孔口射流喉部直徑dc不易測準,測量誤差較大,于是影響的值。1.7.6思考題1.孔口的流速系數(shù)不可能大于1.0,為什么?2.管嘴和孔口的截面積相同。管嘴的流量系數(shù)大于的孔口的流量系數(shù),為什么?圖1.7.3孔口、管嘴實驗數(shù)據(jù)1.8雷諾實驗1.8.1實驗目的測量管流的沿程水頭損失,繪制沿程水頭損失與管流速度的對數(shù)曲線,并確定管流臨界雷諾數(shù)。1.8.2實驗裝置圖1.8.1雷諾儀圖1.8.1的實驗裝置由穩(wěn)壓水箱,試驗管段,傾斜式比壓計組成。水箱向管道提供穩(wěn)壓水流。管段的壓強差用比壓計測量。本實驗用手工體積法測流量。1.8.3實驗原理對于圖1.8.1的管段的首、尾兩個斷面應用伯努利方程,那么有〔1.8.1〕管段水平放置,流速處相同,因而〔1.8.2〕用比壓計測量壓差p1-p2。設比壓計兩支測壓管的液柱長度之差為l,那么有〔1.8.3〕〔1.8.4〕式中,是比壓計的水平傾角。只要測出比壓計兩支液柱長度的差值,由式〔1.8.4〕便可以計算管段落水流的沿程水頭損失。管流速度等于流量除以截面積。流量用量筒、秒表測量。小流量的測量比擬費時。充水時間往往超過1分鐘。計算管流雷諾數(shù)時,需用到水的運動粘度。運動粘度與水溫有關。本實驗用溫度計測量水溫,水的運動粘度與溫度的經(jīng)驗公式可表示為〔1.8.5〕式中,大量水溫單位是℃,的單位是m2/s。程水頭損失與速度V的函數(shù)關系與流態(tài)有關,層流時,與V的一次方成正比,紊流時,與V的1.75~20次方成正比,將實測值標在對數(shù)坐標圖上。如果實驗曲線斜率為45°,那么說明流態(tài)為層流,否那么為紊流。值得注意的是,流量從小變大的曲線與流量從大變小的曲線是不重合的。1.8.4實驗步驟1.啟動水泵,向水箱流水,待水位穩(wěn)定后才全開尾閥,以便沖洗管道,排除管內(nèi)氣體。2.關閉尾閥,松開傾斜比壓計上端的止水夾,以使測壓管內(nèi)的殘留氣泡排出,氣泡全部排出后,用氣囊球向比壓計的測壓管打氣,壓迫測壓管水面下降至中部,再夾緊止水夾,防止液面上升。試驗管段的水不流動時,比壓計的兩支測壓管的液面應該平齊。假設不平,說明測壓管內(nèi)殘留有氣泡,應該設法排除。3.微微翻開尾閥,讓水流速度從小變大,流態(tài)從層流變?yōu)槲闪?。當流量到達最大值之后,慢慢關小尾閥,使流速從大變小,流態(tài)從紊流變?yōu)閷痈淖兞髁繒r,待水流穩(wěn)定后,測量流量,記錄比壓計液柱讀數(shù)。層流時,水流達穩(wěn)定狀態(tài)所用的時間往往比擬長,要耐心等待。對于本實驗裝置,可根據(jù)比壓計讀數(shù)大概地判斷流態(tài)。當流態(tài)為層流時,管段的沿程水頭損失≤0.006m。如果比壓計的水平傾角,那么比壓計液柱長度之差。一般來說,層流的實驗點應布置3-4個??偟膶嶒烖c數(shù)可自行控制,本實驗的目的之一是繪制形如下圖的對數(shù)曲線,實驗點數(shù)在10個以上,并且盡量均勻地分布。4.測量結束后,關閉水泵,繪制曲線圖。測量內(nèi)容:流量〔流量有小變大,大最大值后再有大變小〕、比壓力計液面讀數(shù)。1.8.5實驗結果及其分析圖1.8.2是本實驗的數(shù)據(jù)表,圖1.8.3是曲線圖。由圖看出,實驗結果不圖1.8.2雷諾實驗數(shù)據(jù)表夠理想,層流區(qū)的曲線斜率近似等于1,但并非直線,有略微彎曲。上臨界雷諾數(shù)缺乏4000。下臨界雷諾數(shù)2000左右。與權威實驗比擬,本實驗結果存在一定的誤差。主要原因是實驗裝置不夠精細,尤其是實驗管段長段不滿足要求。例如,為了避開管流入口、出口的影響,實驗段的兩端應遠離入口或出口的距離為管徑的120倍。本實驗的管徑d=8mm,與進口段、出口段落的長放應超過1m。而本裝置的進口段,出口段長度缺乏0.5m。此外,小流量時,比壓計流柱長度差很少,讀數(shù)誤差很大,要想提高實驗精度,就要提高流量測量、壓差測量的精度。1.8.6思考題1.層流時,本實驗的沿程水頭損失的值的變化范圍是多少?2.比壓計的刻度2:1表示什么含義?3.如何判斷比壓計的刻度〔例如2:1〕與實際情況是否相符?4.實驗要求流量首先從小變大,再從大變小,如果使流量時而變大,時而變小,實驗圖1.8.3曲線點能連成一條光滑曲線嗎?5.小流量時,水流到達穩(wěn)定所需的時間為什么很長?6.大流量時,比壓計液面波動比擬明顯,這種情況下應如何讀取液面讀數(shù)?1.9堰流實驗1.9.1實驗目的測量寬頂堰流量系數(shù)m。1.9.2實驗裝置實驗在有機玻璃的水槽中進行,〔見圖1.9.1a〕實驗模型為寬頂堰,用水位測針測量水面高強,水槽的流量用電子渦輪流量計測量。圖1.9.1堰流實驗1.9.3實驗原理水流漫過寬頂堰時,水面下降〔見圖)。設寬頂上的水深為h,上游水面與堰頂?shù)母卟顬镠〔稱為作用水頭〕,那么有伯努利方程〔1.9.1〕通常稱為行近總水頭。上式可改寫為〔1.9.2〕式中稱為堰流的流速系數(shù)。由此得到堰流的流量公式〔1.9.3〕通常,H0是數(shù)。而h值與H0以及許多因素有關。很難找出h的計算公式。為簡化起見,令,那么式〔1.9.3〕變成〔1.9.4〕式中,稱為堰流的流量系數(shù)。本實驗就是要測量m。由式〔1.9.4〕看出,堰寬b〔也是水槽寬度〕,只測量流量Q,H0就可以確定m。H0是行近總水頭,它等于堰流的作用水頭H與束流速度水頭的和。值得注意的是,作用水頭等于水面高程與濕底高程的差值。寬頂堰流量系數(shù)m經(jīng)驗公式是〔1.9.5〕式中,hp是堰高,H是作用水頭。一般地m=0.35~0.38。式(1.9.5)是俄國學者別列津斯基根據(jù)眾多實驗得出的一個經(jīng)驗公式,這些實驗點本身比擬分散,不能連成光滑曲線。別列津斯基使用最小二乘法得列式(1.9.5),只能反映實驗點的變化趨勢。它不是很精確的經(jīng)驗公式。1.9.3實驗步驟1.放水之前,用活動的水位測針測量槽底高程和堰頂高程。2.關閉水槽底部的進水閘閥。然后按通電源,啟動水泵。3.翻開進水閘閥,調(diào)節(jié)流量,一般來說,流量由小變大,調(diào)節(jié)進水閥門后,要等待1~2分鐘,水流穩(wěn)定后才開始測量,流量要改變6~8次。4.測量堰的上游水面高程〔測點位于堰上游與堰頂相距5H,〕記錄流量值。5.量測結束后,觀察堰流的水面曲線,如果水槽尾部的平板閘門完全翻開,下游水位較低,這時我們就會看到,水漫過寬頂堰時,水位下降,流速加大,越過寬頂堰后,水位進一步下降。直至與下游水位平齊。逐漸關小平板閘門,那么下游水位逐漸抬高。當下游水位高于堰頂水位時,堰頂水深逐漸增加,水流逐漸緩慢,這時,堰頂水位與上游水位相差越來越小。測量內(nèi)容:流量、作用水頭。1.9.5數(shù)據(jù)表及實驗結果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表,m~hp/H關系曲線參見圖1.9.2。實驗值與經(jīng)驗公式(1.9.5)具有相同的變化趨勢。但實驗點不能連成光滑曲線。這是因為堰流很不穩(wěn)定,水面有波浪,這給準確測量水面高程帶來一定的困難。況且,式〔1.9.5〕也不是很精確的經(jīng)驗公式。圖1.9.2堰流實驗數(shù)據(jù)表1.9.6思考題1.在堰頂處水面為什么下降?2.水面有波浪,你用什么方法判斷水位測針已經(jīng)抵達水面?3.堰前水流速度V0如何計算?1.9.4考前須知1.實驗前一定要關閉水槽的進水閥門,否那么,接通電源后,管中水流會比擬大速度沖擊流量計的渦輪葉片,造成損失。2.堰上游水位一定要在寬頂堰上游3~5倍水頭以上的地方量測。3.每次調(diào)節(jié)流量時,要得水流穩(wěn)定〔時間大約5~6分鐘〕才能測量。4.時刻注意,不要水流溢出槽外。1.10閘下自由出流實驗1.10.1實驗目的1.測量平板閘門自由出流的流量系數(shù)。2.繪制閘門流量系數(shù)與相對開啟度的實驗曲線。1.10.2實驗裝置圖1.10.1a是實驗裝置,在水槽上安裝有機玻璃的平板閘門。水槽尾部有尾水閘,用以調(diào)節(jié)下游水位,安裝在水池中的潛水泵將水輸入管道,管道上裝有高精度的流量計。管道的流量由進水閥控制。水流由管道進入蓄水箱,然后進入水槽。平板閘門將水位提高,高水位的水流從閘下泄出,并在下游不遠處形成收縮斷面,然后流向水槽尾端。1.10.1實驗原理如圖1.10.1b所示,對上游斷面和收縮斷面c-c應用伯努利方程,那么有圖1.10.1閘下出流〔1.10.1〕通常,稱為行近總水頭,由上式得到〔1.10.2〕稱為流速系數(shù),一般地,。收縮斷面的水深hc可以用收縮系數(shù)與閘門開啟度e的乘積來表示,于是,〔1.10.3〕為簡單化起見,將上式改寫為〔1.10.4〕稱為閘門的流量系數(shù),由實驗確定。根據(jù)眾多的實驗資料統(tǒng)計分析,的經(jīng)驗公式為〔1.10.5〕式(1.10.5)說明,流量系數(shù)μ與閘門的相對開啟度e/H有關。當下游水位高于收縮斷面的水位時,閘門的流量將變小,這時,式〔1.10.4〕應該乘以一個淹沒系數(shù)。1.10.4實驗步驟1.水槽放水之前,用測針測量水槽底面的高度讀數(shù)。2.全開平板閘門和尾水閘,以防止放水時閘門過低而使水溢出。3.關閉進水閥,啟動水泵。這樣做可以防止水泵起動時,輸水管路的水流速度過大而引起意外事故。4.轉(zhuǎn)動進水閥,調(diào)節(jié)流量,待水流穩(wěn)定〔一般需要3-5分鐘〕后,測量流量。在整個測量過程中,流量值不再改變。5.調(diào)節(jié)閥門開啟度,用尺子量測平板閘門最低點至槽底的高度e,本實驗開啟度e改變不少于8次。6.改變開啟度e之后,等待2-3分鐘,水流穩(wěn)定后,用水位測針測量閘前水面高程。7.測量結束后,關閉輸水管的進水閥,然后關閉水泵。測量內(nèi)容:流量、閘門上游水面高程、閘門開啟高度。1.10.5考前須知1.本實驗測量在同一流量下,不同開啟度的流量系數(shù),并繪制其相應的關系曲線,因此實驗點不應少于8個。開啟度e從最小值變至最大值,變化間隔力求均勻。2.閘門開啟度較小時,注意觀察閘前水位,防止水流漫溢。3.在實驗過程中,使水槽尾水閥保持全開,保證閘下出流為自由出流。4.改變閘門開啟度后,務必等待數(shù)分鐘,水流穩(wěn)定前方可測量,否那么,測量結果將不可靠,實驗點會分散、凌亂。1.10.6實驗結果及其分析數(shù)據(jù)表、實驗曲線如圖1.10.2和圖1.10.3所示。由圖看出,流量系數(shù)u的實測值與計算值、經(jīng)驗公式都相差較遠。誤差原因是計算公式(1.10.4)把水流速度看作緩變流,而實際情況卻是急變流,流線彎曲較大,過流斷面的速度分布不均勻,因此式(1.10.4)只是一個子近似式。此外,水面波動較大,水而高程不易測量。1.10.7思考題1.你認為影響閘下自由出流的因素有哪些?2.水面波動較大,如何測量水面高程?圖1.10.2閘下出流數(shù)據(jù)表圖1.10.3閘下出流實驗曲線1.11水躍實驗1.11.1實驗目的測量水躍的躍前水深和躍后水深,繪制躍前、躍后的水深比h2/h1與躍前水流弗勞德數(shù)Fr1的關系曲線。1.11.2實驗裝置圖1.11.1水躍實驗圖1.11.1a是水躍實驗裝置。潛水泵將水從水池輸入水槽,輸水管上安裝有流量計和進水閥。水槽上有前閘和尾水閘。水從前閘門泄出時,流態(tài)為急流。如果下降水槽尾閘,使水位升至適宜高度,那么水流就會從急流變?yōu)榫徚?,從而產(chǎn)生水躍??刂莆菜坏母叨?,可以觀察到遠驅(qū)水躍,臨界水躍,淹沒水躍。1.11.3實驗原理參閱圖1.11.1b,水從平板閥門泄出,過流斷面先收縮、后擴張。最小斷面的水深為hc。當下游水深調(diào)節(jié)至某一值時,水躍就會發(fā)生。水躍前,后的水深分別為h1和h2。描述水躍特征的方程是連續(xù)性方程和動量方程?!?.11.1〕(1.11.2)利用式〔1.11.1〕,可將式〔1.11.2〕變?yōu)椤?.11.3〕容易解得〔1.11.4〕式(1.11.4)稱為水躍方程,它說明,共輪水深的比值h2/h1與躍前水流弗勞德數(shù)Fr1有關。本實驗將用實驗方法確定h2/h1與Fr1的關系。1.11.4實驗步驟1.測量之前,先了解實驗裝置,記錄水槽寬度和水槽底面高程。2.全開水槽的前閘和尾閘,全關輸水管的進水閥。3.開啟水泵,翻開進水閥,慢慢調(diào)節(jié)水槽前閘和尾閘,使閘后的水流形成遠驅(qū)水躍。4.記錄流量,躍前水面高程、躍后水面高程。5.改變流量,升〔降〕前閘和后閘,直至出現(xiàn)一個新的水躍,并記錄數(shù)據(jù)??梢酝瑫r改變流量、前閘高度、尾閘高度。也可以只改變其中的1~2個因素,都可以形成新的水躍。為了繪制實驗曲線,測量次數(shù)不應少于8次,而且設法使實驗點均勻分布。6.量測結束后,全開水槽前閘、尾閘,全關輸水管道的進水閥,然后關閉水泵。測量內(nèi)容:流量、躍前和躍后水面高程。1.11.5考前須知1.時刻觀察水槽水位,防止水流溢漫,如發(fā)現(xiàn)水槽水位過高,有溢漫的危險,應立即全開水槽的前閘和尾閘,使水位迅速下降。2.水躍屬于極不穩(wěn)定的水流。為了得到比擬穩(wěn)定的遠驅(qū)水躍,可以慢慢地調(diào)節(jié)尾閘的開啟度。使水躍出現(xiàn)在前閘、后閘之間的中部位置。1.11.6實驗數(shù)據(jù)圖1.11.2為水躍實驗數(shù)據(jù)表,圖1.11.3為水躍曲線。曲圖1.11.3看出,實驗值與理論值接近,這說明,水躍方程(1.11.4)是正確的。1.11.7思考題1.為了得到穩(wěn)定的遠驅(qū)水躍,通常只需調(diào)節(jié)水槽尾閘,這是為什么?2.從原那么上講,尾閘開啟應保持不變,改變流量或者前閘的開啟度,同樣可以出現(xiàn)穩(wěn)定的遠驅(qū)水躍,但這樣做會遇到一些實驗困難,這些困維是什么?請試驗一下。3.出現(xiàn)水躍時,躍前水流為什么一定是急流?4.躍后的水面上波浪起伏,應該如何測量躍后水位?圖1.10.2水躍測量數(shù)據(jù)圖1.10.3水躍實驗曲線第二章流體力學綜合實驗上一章介紹的流體力學實驗,使用傳統(tǒng)的方法進行測試。本章介紹的實驗,一般使用壓力傳感器測壓差,用熱線風速測量速度,用計算機采集和處理數(shù)據(jù)。這些實驗除了涉及流體力學的知識外,還涉及到電學、傳熱學、計算機技術。同一個實驗裝置,我們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對流場展開研究,開設不同的實驗工程。我們將這類實驗稱為綜合實驗。2.1壓力傳感器的標定實驗2.1.1實驗目的測量壓力傳感器的輸出電壓E與被測量的壓差的關系,并繪制的關系曲線。2.1.2壓力傳感器壓力傳感器是能夠感受被測量的壓強,并能將壓強轉(zhuǎn)換成輸出信號的器件。壓力傳感器的種類很多,主要有三種類型:壓電式、壓容式、壓阻式。壓阻式壓力傳感器使用較廣,下面將作重點介紹。壓阻式壓力傳感器的承壓元件是一塊半徑為2r0,厚度為h的單晶硅彈性膜片。其周邊固接。如圖2.1.1所示。如果膜片上部壓強大于下部壓強,那么在均布荷載作用下,彈性膜片將發(fā)生變形。由彈性力學知,膜片下外表的中心和邊緣處的徑向應變?yōu)椋骸?.1.1〕式中,E為膜片的彈性摸量,為泊松比。為了測量應變,在膜片下外表用集成電路工藝制成4個擴散電阻應變絲,其電阻值為R1=R2=R3=R4。其中,應變絲1,4粘貼在圓心,應變絲2,3粘貼在邊緣。并且各沿徑向。將這4條應變絲作為電臂,組成電橋,如圖2.1.2示。當荷載=0時,彈性摸片不變形,電橋輸出電壓為零當電臂電阻變化時,電橋輸出電壓E為(2.1.2)應變絲受到拉伸時,其電阻變化率與伸長率〔應變〕的關系為〔2.1.3〕應變絲1,4〔在圓心〕和電阻絲2,3〔在邊緣〕的應變?yōu)椤?.1.4〕因此,電橋的輸出電壓為〔2.1.5〕既輸出電壓與壓強差成正比。壓阻式壓力傳感器利用應變來反映壓強量,因此壓阻式又稱為應變式。壓電式壓力傳感器的主要工作元件是一種稱為壓電材料的電介質(zhì)。壓電單晶體材料如〔石英,鈮酸鋰〕和壓電多晶體材料〔如壓電陶瓷〕在外力〔壓力或拉力〕的作用下,不僅幾何尺寸變化而產(chǎn)生變形,而且在其兩個相對外表產(chǎn)生等值反號的電荷,外力消失后,它們圖2.1.3壓電式和壓容式壓力傳感器又恢復到不帶電狀態(tài),這種現(xiàn)象稱為壓電效應。利用晶體的壓電效應,可以制成如圖2.1.3a所示的壓電式壓力傳感器,當壓力傳感器上、下兩邊承受大氣壓強時,壓電晶體不發(fā)生變形,外表沒有電荷。如果壓強有一個增值,那么壓電晶體將受壓,在其外表產(chǎn)生電荷,接入電路后就得到電流或電壓,晶體外表的電荷重與外界壓強成正比,電路的電流或電壓因而也與成正比。用2.1.3b是壓容式壓力傳感器的構造圖。當壓強P1和P2相等時,兩個可移動極板〔彈性膜片〕之間的距離是相等的,因而它們的電容是相等的,如果,那么與固定極板A,兩個電容的值不相等。壓強差越大,那么兩個電容的差值就越大。壓力傳感器將壓強信號轉(zhuǎn)換成電信號,檢測這種電信號就可以得到壓強值。電信號可以用儀表〔如電壓表〕或計算機檢測。本實驗模數(shù)轉(zhuǎn)換器〔即A/D卡〕實現(xiàn)數(shù)據(jù)自動采集。壓力傳感器把外界壓強用輸出電壓E表示出。在壓力傳感器的量程范圍內(nèi),電壓值E與壓強成線性變化關系。用實驗方法求出這種線性關系的工作稱為壓力傳感器的標定。2.1.3數(shù)據(jù)采集卡在現(xiàn)代測試技術中,廣泛用計算機來采集實驗信號。被測量的物理信號稱為模擬信號,例如,溫度計的讀數(shù),壓力傳感器的輸出電壓,都是模擬信號,這種信號子在時間上呈連續(xù)分布的,如果隔一定時間讀取模擬信號,這種操作稱為采集信號。計算機只能識別0,1的數(shù)字,不能識別模擬信號,如果能把模擬信號表示成計算機能夠接受的形式“0”,“1”,那么這種信號稱為數(shù)字信號,實現(xiàn)這種轉(zhuǎn)換的電子電路稱為數(shù)模轉(zhuǎn)換器〔AnalogtoDigitalConverter〕,又稱為數(shù)據(jù)采集卡,簡稱A/D卡。數(shù)據(jù)采集卡的主要部件是電子多路開關,采樣保持器,數(shù)據(jù)轉(zhuǎn)換器,下面分別作介紹。2.1.3.1電子多路開關數(shù)據(jù)采集卡一次只能采集一個信號。如果有假設干個信號需要采集,就要使用電子多路開關依次切換,逐個將每個信號輸入A/D卡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圖2.1.4開關控制圖2.1.5采樣保持器圖2.1.4是晶體管開關電路圖。其工作原理是,如果令通道1的控制信號為低電平,,那么晶體管T’截止,其集電極輸出為高電平。這時,晶體管T1導通,輸入信號U1被選中,輸入A/D板的信號U0就是信號U1。U0=U1,反之,如果通道1的控制信號為高電平,那么晶體管T’導通,其集電極輸出為低電平,晶體管T1截止。這時,輸入信號U1不能進入A/D板。2.1.3.2采樣保持電路對模擬信號進行A/D轉(zhuǎn)換時,需要一定的轉(zhuǎn)換時間,在這個轉(zhuǎn)換時間內(nèi),要求模擬信號保持不變值,采樣保持電路可以滿足這種要求。圖2.1.5是一種采樣保持電路。采樣時,電子開關S合上,模擬電壓Ua向電容C充電,輸出電壓U0等于所輸入的模擬電壓〔采樣階段〕。當開關S斷開時,輸出的電壓U0等于電容C的電壓〔轉(zhuǎn)換階段〕。采樣時間很短,〔通常為〕,電容C的電壓可視為常值。2.1.3.3模數(shù)轉(zhuǎn)換器〔A/D〕模數(shù)轉(zhuǎn)換器〔簡稱A/D轉(zhuǎn)換器〕將模擬量轉(zhuǎn)換成二進制的數(shù)字。模數(shù)轉(zhuǎn)換器的核心元件是數(shù)模轉(zhuǎn)換器。這是一種能將二進制數(shù)字轉(zhuǎn)換成電壓〔模擬信號〕的電子電路。顯然,數(shù)模轉(zhuǎn)換器實現(xiàn)的轉(zhuǎn)換正好與模數(shù)轉(zhuǎn)換器的轉(zhuǎn)換相反。下面我們首先介紹數(shù)模轉(zhuǎn)換器〔D/A〕,二進制數(shù)字是計算機能夠識別的唯一的一種數(shù)字表示方式。例如,01011是一個5位二進制數(shù),如果將它表示為十進制的形式,那么等于一個n位的二進制數(shù)換成十進制數(shù)的表達式為〔2.1.6〕數(shù)模轉(zhuǎn)換器的輸出電壓與二進制數(shù)字D的大小成正比。圖2.1.6是一種5位數(shù)模轉(zhuǎn)換電路。這是一種T型的電阻網(wǎng)絡電路,其電阻元件只有R和2R兩種。如果只有d4=1,其余各位均為0,那么只有開關S4合上,其余斷開,其等效電路如圖2.1.7所示。容易求得〔2.1.7〕圖2.1.6數(shù)模轉(zhuǎn)換電路圖2.1.7d4=1的等效電路圖2.1.8d3=1的等效電路如果只有d3=1,其余各位均為0,那么只有開關S3合上,其余斷開。其等效電路如圖2.1.8所示。顯然,流向a點的電流為〔2.1.8〕由此可見,di=1的支路的電流恒為,相當于一個穩(wěn)流源,而流向a點的電流Ii那么是這個恒流的等比例分流,。根據(jù)疊加原理,流向a點的總電源為輸出的電壓為〔2.1.9〕同理可知,n位D/A轉(zhuǎn)換器的輸出電壓為〔2.1.10〕式中,。由此可知,D/A轉(zhuǎn)換器的輸出電壓與數(shù)字D成正比。利用數(shù)模轉(zhuǎn)換器,就能容易地將模擬信號〔電壓〕轉(zhuǎn)換成數(shù)字。一般的A/D轉(zhuǎn)換器利用逐級比擬法,將模擬信號轉(zhuǎn)換成二進制數(shù)字。其工作過程簡介如下。對于由外界輸入的一個模擬電壓U,數(shù)模轉(zhuǎn)換器〔D/A〕先將最高位設為,其余位皆為0,。接著,D/A轉(zhuǎn)換器輸出一個電壓U0,其值由式〔2.1.10〕確定。將U0與模擬電壓U比擬,如果,說明最高位不能設為1,只能設為0,如果,那么就保持為1。接著,令次最高位,即。D/A輸出電壓U0也由式〔2.1.10〕算出。如果,那么保持;如果,那么令。以下各位均換此順序進行比擬,直至最未位為止。這時,就得到了模擬信號對應的二進制數(shù)字輸出數(shù)字D,即完成模數(shù)〔A/D〕轉(zhuǎn)換。圖2.1.9是A/D轉(zhuǎn)換器的工作流程圖。圖2.1.9A/D轉(zhuǎn)換器圖2.1.10壓力傳感器標定裝置2.1.4實驗裝置及實驗原理圖2.1.10所示的壓力傳感器標定實驗裝置,由U形壓差計,壓力傳感器,電腦〔內(nèi)置A/D板〕組成。U形壓差計膠管連通兩支玻璃直管而成,內(nèi)盛工作液體——水。U形壓差計的兩個管口由分別膠管連接壓力傳感器的高壓端〔H〕和低壓端〔L〕。兩支玻璃管可上、下移動,以便得到不同的水柱高差h,顯然,液面上的氣體的壓強差為(2.1.11)式中,是水的密度。高壓p2引至壓力傳感器的高壓端H,低壓p1那么引至低壓端L,壓力傳感器的工作元件是單晶硅膜片,其外表布置4個電阻。當壓力傳感器的兩端壓強不相等時,膜片發(fā)生變形。電阻受到拉伸或縮短,于是電橋就輸出一個模擬電壓E。將這個模擬電壓輸入計算機的A/D板,就得到模擬電壓E的值。本實驗就是測定壓差與壓力傳感器的輸出電壓E的函數(shù)關系。一個良好的壓力傳感器,其標定曲線應該是直線,即是線性關系。2.1.5實驗步驟1.實驗準備。上、下移動U形壓差計的兩支玻璃管,使其液面平齊,確認壓力傳感器上下壓端的膠管已接好,將壓力傳感器的輸出電纜插入A/D板的1通道,確認壓力傳感器已通電,等待測試。啟動“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調(diào)出“壓力傳感器標定實驗”界面。2.第1次測量調(diào)節(jié)U形壓差計兩邊水柱液面同高,使,并將此0值填入數(shù)據(jù)表的第2列,點擊界面的“測量”按鈕,系統(tǒng)自動測出壓力傳感器的電壓,并記錄在數(shù)據(jù)表中。3.繼續(xù)測量從第2次測量開始,每次測量時,使U形壓差計的兩邊水柱高差增加一個值〔約為1cm〕,根據(jù)式(2.1.11)計算,并填入數(shù)據(jù)表中。填畢,點擊“測定電壓”按鈕,讓系統(tǒng)自動讀取、記錄相應的電壓E。依次測量,直至達1000Pa〔大約為10cm水柱〕為止。4.測定完畢后,點擊“作圖”按鈕。觀察所持實驗點是否在一條直線上〔或其鄰近〕,確認后,點擊“計算常數(shù)”,系統(tǒng)就會自動算出線性關系式中的常數(shù)a,b。通常,線性關系式表示為〔2.1.12〕式中,表示零壓差對應的電壓。在計算程序中,由輸出電壓E計算壓差時所用的公式就是式〔2.1.12〕。數(shù)據(jù)表圖2.1.11是數(shù)據(jù)界面。圖2.1.11壓力傳感器標定數(shù)據(jù)2.1.6考前須知1.壓力傳感器有高壓端、低壓端,連接測點壓強時,不要錯接。2.調(diào)整壓差計兩支管的水柱高度時,要使水柱穩(wěn)定后才能讀數(shù)。2.2圓柱外表壓強分布的測量2.2.1實驗目的用壓力傳感器、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測量繞流圓柱外表的壓強分布,繪制壓強分布圖,并計算圖柱體的阻力系數(shù)。2.2.2實驗裝置及實驗原理圖2.2.1圓柱外表壓強分布實驗裝置本實驗使用種實驗裝置。圖2.2.1a是空氣動力學實驗臺的實驗段。氣流經(jīng)過穩(wěn)壓箱,收縮段,進入實驗段。圓柱體安裝在實驗段的中部。穩(wěn)壓箱的氣流速度近似為零,其壓強可認為是駐點壓強p0。當氣流經(jīng)收縮段進入實驗段后,氣流速度分布比擬均勻,速度為V∞,壓強為p∞。氣流繞圓柱體流動時,流動變得復雜起來。本實驗測量圓柱體外表各點的壓強分布。為了測量壓強,在圓柱體外表開設一個測壓孔,然后用導管將此壓強引出。導管的出口在圓柱體的軸線上,再用軟管將測點壓強引至壓力傳感器。圓柱體可以繞其軸線轉(zhuǎn)動,借此就能夠測出圓柱體外表各點的壓強分布。圖2.2.1b是風洞試驗段,為了使氣流速度分布盡量均勻,也為了降低氣流的湍流度,氣流首先流經(jīng)的網(wǎng)格柵,然后才經(jīng)收縮段進入實驗段。實驗段的氣流速度V∞可認為均勻分布,其壓強為p∞。在實驗段安裝一個L型的總壓管,用以測量氣流的總壓p0。圓柱體安裝在實驗段的中部,它可繞其軸線轉(zhuǎn)動。圓柱體外表開設一個測壓孔,用導管將測孔的壓強引出。導管的出口位于圓柱體的轉(zhuǎn)動軸線上。在流體力學中,一般將壓強用無量綱的參數(shù)——壓強系數(shù)CP來表示?!?.2.1〕式中,分別是測點壓強,來流壓強,駐點壓強〔總壓〕。式(2.2.1)使用了伯努利方程。本實驗將測量圓柱外表壓強系數(shù)的分布。在圖柱外表上圓周角的范圍內(nèi)布置假設干測點,分別測,按式(2.2.1)計算壓強系數(shù)。利用壓強系數(shù),可以求出圓柱體的阻力系數(shù)CD.物體的阻力包括粘性阻力和壓差阻力,粘性阻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計,因此阻力FD和阻力系數(shù)CD可以表示為〔2.2.2〕〔2.2.3〕式中,是測點位置的圓周角度,從前駐點起算。本實驗在的范圍內(nèi)布置N個測點,于是〔2.2.4〕通常,N=37,,但也可以不受此限制,實驗者可以自己選定N和Δθ。本實驗用壓力傳感器測量壓差。圖2.2.2a是本實驗使用的壓力傳感器的外形圖。此壓力傳感器屬于壓阻型。承壓元件是一塊單晶硅膜片。膜片上臺階有4個應變電阻絲〔是用集成電路工藝的擴散法制成的〕。膜片受壓面發(fā)生變形時,電阻絲也也隨之變形,電阻值發(fā)生改變。電阻的變化用電橋測量,電橋的輸出電壓E與膜片上、下外表的壓強差成線性關系。2.1已經(jīng)測出這種線性關系,電壓E就容易求得壓差。圖2.2.2cy2000壓力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的輸出電壓E由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自動讀取。本實驗使用PCI7422型12位32路A/D轉(zhuǎn)換板卡。A/D轉(zhuǎn)換器采用高性能轉(zhuǎn)換芯片AD1674,地址譯碼電路采用GAL芯片,板卡工作時,能按PCI協(xié)議自動分配基地址。A/D轉(zhuǎn)換時間為10μs?!?00kHz〕。壓力傳感器有兩個接口,一個接高壓〔H〕,另一個接低壓〔L〕。在本實驗中,總壓p0最高,因此將其引至高壓接口,壓力傳感器的低壓接口上連接一個三通〔見圖2.2.2b〕,開關,可以輪流切換至或P的接口。圖2.2.2c表示切換的方法,當閥門把手與氣管軸線同向時,閥門開啟。當閥門把手與氣管軸成垂直時,閥門關閉。壓力傳感器在穩(wěn)壓直線電源下工作。本裝置使用一種袖珍型穩(wěn)壓電源。測量壓差時,需關閉P管即可。測量時,可先測量〔開通p管,關閉管〕,再測〔開通管,關閉p管〕。系統(tǒng)根據(jù)算式,就可得到式(2.2.1)的值。2.2.3實驗步驟1.啟動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將界面轉(zhuǎn)到“圓柱外表壓強系數(shù)測量”。2.填寫實驗常數(shù),其中,氣壓的默認值是760mmHg,如果有氣壓表,請將實測氣壓值填入。通道號的默認值是1。請檢查壓力的傳感器的電壓是否輸入A/D板的1通道,如有改變,請?zhí)顚憣嶋H使用的通道號。3.檢查壓力傳感器是否通電。如已通電,穩(wěn)壓電源的工作指示燈發(fā)亮。4.將測點的圓角度調(diào)至0,點擊“測量”按鈕,按照提示操作,完成第1個測點的測量。5.改變測點的角度,進行新測點的測量。本實驗要測量圓柱外表的壓強分布,并計算阻力系數(shù),這要求第1個測點的角度為0°,最后一個測點的角度為180°,在0°-180°之間布設假設干個測點,通常,每隔5°布置一個測點,但也可不受此限制,任意布置測點角度。不過,0°-90°之間的壓強變化比擬大,宜多布置測點??倻y點數(shù)不應少于30。另外,角度應從小變大,不能忽大忽小。6.測量結束后,將界面轉(zhuǎn)到下頁。點擊“畫實驗點”、“繪理論曲線”,那么系統(tǒng)自動將實驗值標在CP-θ關系圖中,同時給出無粘繞流時圓柱外表的壓強系數(shù)CP=1-4sinθ的理論曲線,點擊“計算阻力系數(shù)”,系統(tǒng)將算出氣流速度,雷諾數(shù),圓柱的阻力系數(shù)。2.2.4考前須知1.本實驗使用多種電氣元件,實驗時應小心操作,防止觸電,不要隨意撥動電子設備的開關,不要隨意更改電子元件的接線。2.實驗段的氣流速度一般地,因此。請檢查數(shù)據(jù)表第3列的實測值是否在此范圍中。另外,的測點的Cp應讀接近1。根據(jù)這兩項判斷系統(tǒng)是否正常工作。2.2.5數(shù)據(jù)表、實驗曲線、誤差分析圖2.2.3是實驗數(shù)據(jù),圖2.2.4是實驗曲線的界面。從理論上說,的測點的壓強系數(shù)CP應為1。但實測值僅為0.914。一般來說,在大雷諾流動時,的測點的CP值小于-1.2,而圖中顯示的CPIJ–1,實驗值偏大,引起誤差的原因,可能是測點壓強P的接口不好,導致漏氣,這時,應試檢查軟〔膠〕管接口是否漏氣。圖2.2.3圓柱外表壓強分布實驗數(shù)據(jù)表界面圖2.3.4圓柱體外表壓強系數(shù)實驗曲線2.3紊流射流速度分布測量2.3.1實驗目的測量案流射流主體段的速度分布,繪制射流速度分布圖。2.3.2紊流射流一般流體以很大的速度從出口射入同種靜止流體,這種流動稱為射流。工程上所見的射流均為紊流。當射流發(fā)生時,射流軸線附近的流體會發(fā)生運動,遠離射流軸線的流體保持靜止,靜止流體與運動流體的分界稱為射流邊界。如果2.3.1所示,射流從一個半徑為r0的出口流出,出口處的流速u0均勻分布,在出口附近有一個區(qū)域,流體的速度仍保持為u0,稱為射流核心區(qū),在核心區(qū)的外側(cè),速度逐漸衰減。射流核心區(qū)的范圍沿流程是逐漸變小的。到C處,核心區(qū)的截面積縮小為零,從射流出口至C截面的局部稱為射流初始段,C的下游稱為主體段。從射流出口到C的距離約等于4倍圖2.3.1射流射流出口半徑。從多實驗說明,紊流射流主體段的速度分布具有相似性,例如,高斯相似性速度分布:(2.3.1)式中,um是射流截面中心的速度,r是點到射流軸線的距離,R是射流截面半徑。r=R處是射流外邊界,如果射流出口是圓形,那么射流外邊界是一個圓錐曲面。圓錐頂點就是射流極點,圖2.3.1中的Ox是射流軸線坐標。為簡單起見,可以認為射流極點就在射流出口中心,x坐標從出口中心起算。射流邊界r=R可由式(2.3.1)定義,即:當r=R時,,可見,這樣定義的射流邊界處的流體速度并不為零。射流半徑R沿流程是逐漸變化的,它是x的函數(shù),R=R(x),射流截面中心的速度um沿流程是逐漸變小的,。測點的速度u是r和x的函數(shù),。本實驗將測量射流主體段假設干各截面(x的不同值)上的速度分布。將各截面的實測值標在一個坐標圖上,就得到射流速度分布圖。2.3.3實驗裝置本實驗的設備儀器如圖2.3.2所示,實驗在空氣動力學多功能實驗臺上進行。風機將氣流壓入穩(wěn)壓箱,經(jīng)孔口射出,形成射流,用畢托管測出速度,此畢托管安裝在千分尺支架上,此支架可沿水平方向移動,用以確定畢托管的管口到射流軸線的距離r。實驗時,先將畢托管的管口移到射流軸線上,記下千分尺的讀數(shù)s0。水平移動畢托管后,記下千分尺讀數(shù)s,那么有r=s-s0。千分尺支坐安裝在一條豎直標尺桿上,用以確定坐標x值。在實驗中,需測出射流截面至射流出口的距了。再由系統(tǒng)自動算出x的值。測量前,先將畢托管管口移至射流出口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四年級數(shù)學幾百幾十數(shù)乘以一位數(shù)過關考核訓練題帶答案
- Unit 5 Drinks and fruits Lesson 1(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精通版(2024)英語三年級上冊
- 2025年酒店業(yè)民宿項目合作計劃書
- 中國軸流泵行業(yè)發(fā)展趨勢預測及投資規(guī)劃研究報告
- 流體力學模擬練習題(含參考答案)
- 有關蘇北計劃招募協(xié)議書5篇
- 2025年猴頭菇茶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2025年電動開顱設備項目合作計劃書
- 廢鐵、廢鋼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可編輯)
- 貴陽油泵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模板
- 齊魯書社四年級傳統(tǒng)文化教案第三單元 交友之道
- JTT 680.1-2016 船用通信導航設備的安裝、使用、維護、修理技術要求 第1部分:總則
- 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機構社會實踐報告
- 2024年湖南高速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附答案
- 電力系統(tǒng)動態(tài)仿真與建模
- 五年級口算1000題(打印版)
- 投標技術服務和質(zhì)保期服務計劃
- 2024年西安亮麗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音樂欣賞與實踐(中職音樂)全套教學課件
- 博物館布展項目施工組織設計(完整模板)
- 粵語活動策劃方案模板范文相關7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