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 4715-2005 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_第1頁
(高清版)GB 4715-2005 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_第2頁
(高清版)GB 4715-2005 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_第3頁
(高清版)GB 4715-2005 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_第4頁
(高清版)GB 4715-2005 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代替GB4715—1993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前言 I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l3一般要求 4要求和試驗方法 35檢驗規(guī)則 6標志 附錄A(規(guī)范性附錄)閾值檢驗煙箱 附錄B(規(guī)范性附錄)試驗煙 附錄C(規(guī)范性附錄)閃光裝置 附錄D(資料性附錄)有關慢速發(fā)展火災的響應性能的評估方法 附錄E(規(guī)范性附錄)碰撞試驗設備 附錄F(規(guī)范性附錄)燃燒試驗室 附錄G(規(guī)范性附錄)試驗火SH1-木材熱解陰燃火 附錄H(規(guī)范性附錄)試驗火SH2-棉繩陰燃火 附錄I(規(guī)范性附錄)試驗火SH3-聚氨脂塑料火 附錄J(規(guī)范性附錄)試驗火SH4-正庚烷火 I本標準參考了ISO7240-7:2003(E)《火災探測報警系統(tǒng)第7部分:使用散射光、透射光工作原理的點型光電感煙火災探測器和電離原理的點型離子感煙火災探測器》和EN54-7《火災探測報警系統(tǒng)第7部分:使用散射光、透射光工作原理的點型光電感煙火災探測器和電離原理的點型離子感煙火災探本標準代替GB4715—1993《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與GB4715—1993相比較主要變化如下:1.本標準在技術要求方面引入了國際較先進的要求,修改了對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響應閾值、響應閾值的一致性、在試驗火條件下的響應性能以及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和耐受性的要求,與國際標準一致;2.本標準采用了最新版本的電磁兼容國際標準,選擇了適當?shù)膰揽岬燃?,便于與國際接軌;3.本標準增加了檢驗規(guī)則和使用說明書的要求,有利于產品的規(guī)?;a。本標準自實施之日起,同時代替GB4715—1993。本標準的附錄D為資料性附錄。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提出。本標準由全國消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第六分技術委員會歸口。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公安部沈陽消防研究所。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遼寧省消防局、西安盛賽爾電子有限公司。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fā)布情況為:——GB4715—1984;—GB4715—1993。1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1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的一般要求、要求和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和標志。本標準適用于一般工業(yè)與民用建筑中安裝的使用散射光、透射光工作原理的點型光電感煙火災探測器和電離原理的點型離子感煙火災探測器。其他環(huán)境中安裝的或使用其他工作原理的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除特殊技術要求應由有關標準另行規(guī)定外,亦應執(zhí)行本標準。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文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jù)本標準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GB9969.1工業(yè)產品使用說明書總則GB12978消防電子產品檢驗規(guī)則GB16838消防電子產品環(huán)境試驗方法及嚴酷等級CD/T17C2C2.1009由磁英容試驗和測是塊術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idtIEC61000-4-2:GB/T17626.3—1998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試驗(idtIEC61000-4-3:1995)GB/T17626.4—1998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試驗(idtIEC61000-4-4:1995)GB/T17626.5—1998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idtIEC61000-4-5GB/T17626.6—1998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抗擾度(idtIEC61000-4-6:1996)3一般要求3.1總則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以下稱探測器)若要符合本標準,應首先滿足本章要求,然后按第4章規(guī)定進3.2報警確認燈每個探測器上應有紅色報警確認燈。當被監(jiān)視區(qū)域煙參數(shù)符合報警條件時,探測器報警確認燈應點亮,并保持至被復位。通過報警確認燈顯示探測器其他工作狀態(tài)時,被顯示狀態(tài)應與火災報警狀態(tài)有明顯區(qū)別。可拆卸探測器的報警確認燈可安裝在探頭或其底座上。確認燈點亮時在其正前方6m處,在光照度不超過500lx的環(huán)境條件下,應清晰可見。3.3輔助設備連接探測器連接其他輔助設備(例如遠程確認燈,控制繼電器等)時,與輔助設備間連接線開路和短路不應影響探測器的正常工作。3.4可拆卸探測器可拆卸探測器在探頭與底座分離時,應為監(jiān)控裝置發(fā)出故障信號提供識別手段。23.5出廠設置除非使用特殊手段(如專用工具或密碼)或破壞封條,否則探測器的出廠設置不應被改變。3.6響應性能現(xiàn)場設置探測器的響應性能如果可在探測器或在與其相連的控制和指示設備上進行現(xiàn)場設置,則應滿足以a)當制造商聲明所有設置均滿足本標準的要求時,探測器在任意設置的條件下均應滿足本標準的要求,且只能通過專用工具、密碼或探頭與底座分離等手段實現(xiàn)現(xiàn)場設置。b)當制造商聲明某一設置不滿足本標準的要求時,該設置應只能通過專用工具、密碼手段實現(xiàn),且應在探測器上或有關文件中明確標明該項設置不能滿足標準的要求。3.7防止外界物體侵入性能探測器應能防止直徑為(1.3士0.05)mm的球形物體侵入探測室。3.8慢速發(fā)展火災響應性能3.8.1探測器的漂移補償功能不應使探測器對慢速發(fā)展火災的響應性能產生明顯影響。3.8.2當無法用模擬煙氣濃度緩慢增加的方法評估探測器對慢速發(fā)展火災響應性能時,可以通過物理試驗和模擬試驗對電路和/或軟件分析確定。3.8.3探測器評估應滿足以下要求:a)對于任意一種大于A/4h(A為探測器不加補償時的初始響應閾值)的升煙速率R,探測器發(fā)出報警的時間應小于(1.6×A/R+100)s;b)探測器的漂移補償設定在一定范圍內時,在該范圍內探測器的響應閾值與該只探測器不加補償時的初始響應閾值之比不應超過1.6。注:有關評估方法的進一步說明見附錄D。3.9使用說明書探測器應有相應的中文說明書。說明書的內容應滿足GB9969.1的要求。3.10控制軟件要求3.10.1總則對于依靠軟件控制而符合本標準要求的探測器,應滿足3.10.2、3.10.3和3.10.4的要求。3.10.2軟件文件3.10.2.1制造商應提交軟件設計資料,資料應有充分的內容證明軟件設計符合標準要求并應至少包括以下內容:a)主程序的功能描述(如流程圖或結構圖),包括:1)各模塊及其功能的主要描述;2)各模塊相互作用的方式;3)程序的全部層次;4)軟件與探測器硬件相互作用的方式;5)模塊調用的方式,包括中斷過程。b)存儲器地址分配情況(如程序、特定數(shù)據(jù)和運行數(shù)據(jù))。c)軟件及其版本唯一識別標識。3.10.2.2若檢驗需要,制造商應能提供至少包含以下內容的詳細設計文件:a)系統(tǒng)總體配置概況,包括所有軟件和硬件部分。b)程序中每個模塊的描述,包括:2)執(zhí)行任務的描述;3)接口的描述,包括數(shù)據(jù)傳輸方式、有效數(shù)據(jù)的范圍和驗證。3c)全部源代碼清單,包括全局變量和局部變量、常量和注釋、充分的程序流程說明。d)設計和執(zhí)行過程中使用的應用軟件。3.10.3軟件設計為確保探測器的可靠性,軟件設計應滿足下述要求:a)軟件應為模塊化結構;b)手動和自動產生數(shù)據(jù)接口的設計應禁止無效數(shù)據(jù)導致程序運行錯誤;c)軟件設計應避免產生程序鎖死。3.10.4程序和數(shù)據(jù)的存貯3.10.4.1滿足本標準要求的程序和出廠設置等預置數(shù)據(jù)應存貯在不易丟失信息的存儲器中。改變上述存儲器內容應通過特殊工具或密碼實現(xiàn),并且不允許在探測器正常運行時進行。3.10.4.2現(xiàn)場設置的數(shù)據(jù)應被存貯在探測器無外部供電情況下信息至少能保存14d的存儲器中,除非有措施在探測器電源恢復后1h內對該數(shù)據(jù)進行恢復。4要求和試驗方法4.1總則4.1.1試驗的大氣條件除有關條文另有說明外,各項試驗均在下述大氣條件下進行:—溫度:15℃~35℃;——濕度:25%RH~75%RH;——大氣壓力:86kPa~106kPa。4.1.2試驗的正常監(jiān)視狀態(tài)若試驗方法要求探測器在正常監(jiān)視狀態(tài)下工作,應將試樣與制造商提供的控制和指示設備連接;在有關條文中沒有特殊要求時,應保證探測器的工作電壓為額定工作電壓,并在試驗期間保持工作電壓穩(wěn)定。注:探測器的檢測報告應注明試驗期間探測器配接的控制和指示設備的型號、制造商等內容。4.1.3探測器安裝探測器應按制造商規(guī)定的正常安裝方式安裝。如果說明書給出多種安裝方式,試驗中應采用對探測器工作最不利的安裝方式。4.1.4容差除有關條文另有說明外,各項試驗數(shù)據(jù)的容差均為±5%;環(huán)境條件參數(shù)偏差應符合GB16838要求。4.1.5響應閾值的測量4.1.5.1探測器響應閾值的測量應在標準煙箱(以下簡稱煙箱)中進行,煙箱應符合附錄A的規(guī)定,并4.1.5.2探測器按正常監(jiān)視狀態(tài)安裝在煙箱中。在有關條文中沒有特殊要求時,探測器的方位應為最不利方位,探測器周圍的氣流應為(0.2±0.04)m/s,氣流溫度應為(23±5)℃。4.1.5.3試驗煙應符合附錄B的規(guī)定。4.1.5.4試驗前,煙箱和探測器內部不應有試驗煙存在。在有關條文中沒有特殊要求時,探測器應在正常監(jiān)視狀態(tài)下穩(wěn)定工作15min。4.1.5.5試驗煙應按下述升煙速率要求注入煙箱: 光電探測器為0.015dBm-1min-1≤△m/△t≤0.1dBm-1min-1; 離子探測器為0.05min-1≤△y/△t≤0.3min-1注:m、y的計算公式和測量方法見附錄A。44.1.5.6離子探測器的響應閾值為探測器發(fā)出火災報警信號時煙濃度的y值,光電探測器的響應閾值為探測器發(fā)出火災報警信號時煙濃度的m值(dBm-1)。4.1.6試驗樣品試驗前,制造商應提供下列試驗樣品:a)對于可拆卸式探測器,應提供20只探頭和20只底座;b)對于不可拆卸探測器,應提供20只探測器。4.1.7試驗前檢查4.1.7.1探測器在試驗前進行外觀檢查,應符合下述要求:a)表面無腐蝕、涂覆層脫落和起泡現(xiàn)象,無明顯劃傷、裂痕、毛刺等機械損傷;b)緊固部位無松動。4.1.7.2探測器在試驗前應按第3章要求對試樣進行檢查,符合要求后方可進行試驗。4.1.8試驗程序探測器應按表1規(guī)定的程序進行試驗。一致性試驗后,響應閾值最大的四只探測器按17號~20號順序編號,其他探測器隨機按1號~16號編號。表1試驗程序探測器編號1重復性試驗隨機選一只2方位試驗隨機選一只3一致性試驗4電壓波動試驗15氣流試驗26環(huán)境光線試驗(適用于光電探測器)37高溫試驗48低溫(運行)試驗59恒定濕熱(運行)試驗6恒定濕熱(耐久)試驗7腐蝕試驗8沖擊試驗9碰撞試驗振動(正弦)(運行)試驗振動(正弦)(耐久)試驗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試驗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抗擾度試驗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試驗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火災靈敏度試驗4.2重復性試驗檢驗單只探測器多次報警時響應閾值的一致性。54.2.2試驗方法4.2.2.1按4.1.5的要求在試樣正常工作位置的任意一個方位上連續(xù)測量6次響應閾值。4.2.2.26個響應閾值中的最大值用ymx或mmax表示,最小值用ymin或mmin表示。4.2.3.1響應閾值的比值ymx:ymin或mmax:mmin不應大于1.6。4.2.3.2最小響應閾值ymin不應小于0.2或mmiu不應小于0.05dBm-1。4.3方位試驗4.3.1目的檢驗探測器在不同方位上的進煙性能,并確定探測器響應的最有利和最不利方位。4.3.2試驗方法4.3.2.1按4.1.5的要求測量響應閾值。每測完1次,試樣應按同一方向繞其垂直軸線旋轉45°,共測4.3.2.2記錄試樣最大響應閾值和最小響應閾值對應的方位。在以后的試驗中,這兩個方位分別稱為最不利和最有利方位。4.3.2.3最大響應閾值用ymx或mmux表示,最小響應閾值用ymin或mmin表示。4.3.3.1響應閾值的比值ymx:ymi或mm:mmin不應大于1.6。4.3.3.2最小響應閾值ymin不應小于0.2或mmin不應小于0.05dBm-1。4.4一致性試驗4.4.1目的檢驗多只探測器響應閾值的一致性。4.4.2試驗方法4.4.2.1按4.1.5的要求,依次測量20只試樣的響應閾值。4.4.2.2計算出20只試樣響應閾值的平均值,用y或m表示。4.4.3要求4.4.3.1ymx:y或mmax:mp的比值不應大于1.33,y:ymin或m:mmin的比值不應大于1.5。4.4.3.2最小響應閾值ymin不應小于0.2或mmin不應小于0.05dBm-1。4.5電源參數(shù)波動試驗4.5.1目的檢驗探測器在電源參數(shù)波動條件下響應閾值的穩(wěn)定性。4.5.2試驗方法4.5.2.1供電電源為直流恒壓的探測器按制造商規(guī)定的供電參數(shù)上、下限值(如未規(guī)定,則上、下限參數(shù)分別為額定參數(shù)110%和85%)給試樣供電,按4.1.5的要求分別測量響應閾值。與該試樣在一致性試驗中的響應閾值相比較,三者中最大響應閾值用ymx或mmax表示,最小響應閾值用ymin或mmin表示。4.5.2.2供電電源為脈動電壓的探測器將試樣通過長度為1000m,截面積為1.0mm2的銅質雙絞導線(或按照制造商提供的條件)與配套的控制和指示設備連接,使其處于正常監(jiān)視狀態(tài)。調節(jié)試驗裝置,使控制和指示設備的輸入電壓分別為187V(50Hz)、242V(50Hz),按4.1.5的要求分別測量試樣響應閾值。與該試樣在一致性試驗中的響應閾值相比較,三者中最大響應閾值用ymx或mmx表示,最小響應閾值用ymin或mmin表示。4.5.3要求4.5.3.1響應閾值的比值ymx:ymin或mmx:mmin不應大于1.6。64.5.3.2最小響應閾值ymin不應小于0.2或mmin不應小于0.05dBm-1。4.6氣流試驗檢驗探測器抗氣流干擾的能力和在氣流干擾條件下響應閾值的穩(wěn)定性。4.6.2試驗方法4.6.2.1響應性能檢驗在試樣周圍氣流速度為(0.2士0.04)m/s條件下,按4.1.5的要求,分別在試樣的最不利和最有利表示。在試樣周圍氣流速度為(1.0±0.2)m/s條件下,重做上述試驗,響應閾值分別用yu.o(2)和ya.o或ma.o和ma.omi表示。注1:下標0.2表示氣流速度為(0.2±0.04)m/s。注2:下標1.0表示氣流速度為(1.0±0.2)m/s。4.6.2.2離子探測器誤報檢驗試樣按4.1.3的要求安裝,取最有利方位,安裝在無試驗煙的煙箱中,按4.1.2的要求使試樣處于正常監(jiān)視狀態(tài),調節(jié)煙箱中氣流速度,使之為(5.0±0.5)m/s,持續(xù)5min~7min,觀察試樣工作狀態(tài);至少10min后,將氣流速度增大到(10.0±1.0)m/s,持續(xù)2s~4s,觀察試樣工作狀態(tài)。4.6.3要求4.6.3.1離子探測器4.6.3.1.1試樣響應閾值應滿足以下要求:0.625≤(y(o.2)max+y(o.2)min))/(y?.o)max+y(1.0)min)≤1.64.6.3.1.2試樣在4.6.2.2規(guī)定的條件下均不應發(fā)出火災報警信號或故障信號。4.6.3.2光電探測器4.6.3.2.1試樣響應閾值應滿足以下要求:0.625≤(m(o.2)max+m(o.2)min)/(m(l.0max+m(1.0min)≤1.64.7環(huán)境光線試驗檢驗光電探測器抗環(huán)境光線干擾的能力。4.7.2試驗方法4.7.2.1試樣按4.1.3的要求并取最不利方位安裝在煙箱中,按4.1.2的要求使試樣處于正常監(jiān)視狀態(tài)。將閃光裝置按附錄C的規(guī)定安裝在煙箱內。4.7.2.2先使閃光裝置的每只燈依次按“通電(10s)一斷電(10s)”的固定程序,連續(xù)通斷10次。再使相對安裝的每對燈依次重復同樣過程。然后,使4只燈同時通電,至少持續(xù)時間1min。試驗期間,觀察并記錄試樣的工作狀態(tài)。然后,在此條件下按4.1.5的要求測量響應閾值。4.7.2.3將試樣繞其垂直軸線任一方向旋轉90°,重復上述試驗過程。4.7.2.4將測得的響應閾值與該試樣在一致性試驗中的響應閾值相比較,其中最大響應閾值用mm4.7.3要求4.7.3.1試樣在閃光裝置產生的環(huán)境光線作用下,不應發(fā)出火災報警信號或故障信號;4.7.3.2響應閾值的比值mmx:mmn不應大于1.6。4.8高溫試驗檢驗探測器在高溫環(huán)境下工作的適應性。4.8.2試驗方法4.8.2.1試樣按4.1.3的要求安裝,取最不利方位安裝在煙箱中,按4.1.2的要求使試樣處于正常監(jiān)7視狀態(tài),煙箱中的初始溫度為(23±5)℃。調節(jié)煙箱中的溫度,以不大于1℃/min的升溫速率使溫度升到(55±2)℃,保持2h,觀察并記錄試樣的工作狀態(tài)。然后,在此高溫下按4.1.5的要求測量響應閾值。4.8.2.2與該試樣在一致性試驗中的響應閾值相比較,其中大的響應閾值用ymx或mmx表示,小的響4.8.3要求4.8.3.1升溫和溫度保持期間,試樣不應發(fā)出火災報警信號或故障信號。4.8.3.2響應閾值的比值ymx:ymin或mmx:mmin不應大于1.6。4.9低溫(運行)試驗檢驗探測器在低溫環(huán)境下工作的適應性。4.9.2試驗方法4.9.2.1將試樣放置到低溫試驗箱內,按4.1.2條要求使試樣處于正常監(jiān)視狀態(tài)。在正常大氣條件下保持1h,然后以不大于1℃/min的降溫速率將溫度降到(-10±3)℃,在此條件下穩(wěn)定16h,觀察并記錄試樣的工作狀態(tài)。4.9.2.2低溫環(huán)境結束后,關斷控制和指示設備,以不大于1℃/min的升溫速率將溫度恢復到正常大氣溫度。取出試樣,在正常大氣條件下恢復1h以上。4.9.2.3按4.1.5的要求測量響應閾值,并與該試樣在一致性試驗中的響應閾值相比較,其中大的響應閾值用ymax或mmax表示,小的響應閾值用ymin或mmin表示。4.9.3要求4.9.3.1降溫及溫度保持期間,試樣不應發(fā)出火災報警信號或故障信號。4.9.3.2響應閾值的比值ymx:ymin或mmax:mmin不應大于1.6。4.9.4試驗設備試驗設備應滿足國家標準GB16838的要求。4.10恒定濕熱(運行)試驗檢驗探測器在高相對濕度(無凝露)環(huán)境下正常工作的能力。4.10.2試驗方法4.10.2.1將試樣在溫度為(40±2)℃的試驗箱中放置2h后,按4.1.2條要求使試樣處于正常監(jiān)視狀態(tài)。4.10.2.2調節(jié)試驗箱,使試樣在溫度為(40±2)℃、相對濕度為(93±3)%的條件下持續(xù)工作4d,觀察并記錄試樣工作狀態(tài)。4.10.2.3恒定濕熱環(huán)境后,將試樣由試驗箱內取出,在正常大氣條件下放置至少1h,然后按4.1.5的要求測量響應閾值。4.10.2.4將測得的響應閾值與該試樣在一致性試驗中的響應閾值相比較,其中大的響應閾值用ym4.10.3要求4.10.3.1恒定濕熱環(huán)境期間,試樣不應發(fā)出火災報警信號或故障信號。4.10.3.2響應閾值比值ymx:ymi或mmx:mmi不應大于1.6。4.10.4試驗設備試驗設備應滿足國家標準GB16838的要求。4.11恒定濕熱(耐久)試驗檢驗探測器在使用環(huán)境中承受濕度長期影響的能力。84.11.2試驗方法4.11.2.1將試樣在溫度為(40±5)℃的試樣箱內放置2h后。調節(jié)試驗箱,使試驗箱在溫度為(40士2)℃,相對濕度(93±3)%的條件下連續(xù)保持21d。濕熱環(huán)境期間,試樣不通電。4.11.2.2濕熱環(huán)境結束后,將試樣由濕熱試驗箱內取出,在正常大氣條件放置至少1h。然后接通控制和指示設備,觀察試樣工作情況。若試樣能處于正常監(jiān)視狀態(tài),按4.1.5的要求測量響應閾值。4.11.2.3將測得的響應閾值與該試樣在一致性試驗中的響應閾值相比較,其中大的響應閾值用ymx4.11.3要求4.11.3.1接通控制和指示設備后,試樣不應發(fā)出故障信號。4.11.3.2響應閾值的比值ymx:ymin或mmx:mmin不應大于1.6。4.11.4試驗設備試驗設備應滿足國家標準GB16838的要求。4.12腐蝕試驗檢驗探測器抗腐蝕的能力。4.12.2試驗方法4.12.2.1試樣連接足夠長的非鍍錫銅導線,以保證腐蝕環(huán)境后可直接測量響應閾值;腐蝕環(huán)境期間試樣不通電。4.12.2.2將試樣按4.1.3的要求安裝在溫度為(25±2)℃、SO?濃度為(25±5)×10-6(體積比)、相對濕度為(93±3)%的試驗箱內,保持21d。4.12.2.3腐蝕環(huán)境后,將試樣在溫度為(40±2)℃、相對濕度低于50%的試驗箱內放置16h。4.12.2.4將試樣取出,在正常大氣條件放置至少1h。接通控制和指示設備,觀察試樣工作情況。若試樣能處于正常監(jiān)視狀態(tài),按4.1.5的要求測量響應閾值。4.12.2.5將測得的響應閾值與該試樣在一致性試驗中的響應閾值相比較,其中大的響應閾值用ymx4.12.3要求4.12.3.1接通控制和指示設備后,試樣不應發(fā)出故障信號。4.12.3.2響應閾值的比值ymx:ymn或mmx:mmin不應大于1.6。4.12.4試驗設備試驗設備應滿足國家標準GB16838的要求。4.13沖擊試驗檢驗探測器經(jīng)受非多次重復性沖擊的適應性及其結構的完好性。4.13.2試驗方法4.13.2.1將試樣按4.1.3條要求剛性安裝在沖擊試驗臺上,按4.1.2的要求使試樣處于正常監(jiān)視狀態(tài),啟動沖擊試驗臺,對質量為M(kg)的試樣,以峰值加速度為(100-20×M)×10m/s2,脈沖持續(xù)時間為6ms的半正弦波脈沖,對試樣的3個相互垂直的軸線中的每個方向連續(xù)沖擊3次,總計18次。沖擊期間以及沖擊結束后的2min內,觀察并記錄試樣的工作狀態(tài)。4.13.2.2沖擊結束后,立即檢查試樣外觀及緊固部位。然后按4.1.5的要求測量響應閾值。將測得的響應閾值與該試樣在一致性試驗中的響應閾值相比較,其中大的響應閾值用ymax或mmx表示,小的響注:該項試驗僅適用于質量不大于4.75kg的探測器。94.13.3要求4.13.3.1沖擊期間及結束后2min內,試樣不應發(fā)出火災報警信號或故障信號。4.13.3.2沖擊結束后,試樣不應有機械損傷和緊固部位松動現(xiàn)象。4.13.3.3響應閾值的比值ymx:ymin或mmax:mmin不應大于1.6。4.13.4試驗設備試驗設備應滿足國家標準GB16838的要求。4.14碰撞試驗檢驗探測器承受機械碰撞的適應性。4.14.2試驗方法4.14.2.1將試樣按4.1.3的要求剛性安裝在碰撞試驗設備(見附錄E)的水平板上,按4.1.2的要求使試樣處于正常監(jiān)視狀態(tài)。4.14.2.2調整碰撞試驗設備,使錘頭碰撞面的中心能夠從水平方向碰撞試樣,并對準使試樣最易遭受破壞的部位。然后,以(1.5±0.125)m/s的錘頭速度、(1.9±0.1)J的碰撞動能碰撞試樣。碰撞期間以及碰撞結束后的2min內,觀察并記錄試樣的工作狀態(tài)。4.14.2.3碰撞結束后,立即檢查試樣外觀及緊固部位。然后按4.1.5的要求測量響應閾值。將測得的響應閾值與該試樣在一致性試驗中的響應閾值相比較,其中大的響應閾值用ymax或mmx表示,小的響4.14.3要求4.14.3.1碰撞期間以及碰撞結束后的2min內,試樣不應發(fā)出火災報警信號或故障信號。4.14.3.2碰撞結束后,試樣不應有機械損傷和緊固部位松動現(xiàn)象。4.14.3.3響應閾值的比值ymx:yn或m:mmin不應大于1.6。4.15振動(正弦)(運行)試驗檢驗探測器在使用環(huán)境中承受振動的能力。4.15.2試驗方法4.15.2.1將試樣按4.1.3的要求剛性安裝在振動臺上,按4.1.2的要求使試樣處于正常監(jiān)視狀態(tài)。依次在三個互相垂直的軸線上,在10Hz~150Hz的頻率循環(huán)范圍內,以4.905m/s2的加速度幅值、1倍頻程/分鐘的掃頻速率,分別在試樣三個互相垂直的軸線上進行1次掃頻循環(huán)。振動期間,觀察并記錄試樣的工作狀態(tài)。4.15.2.2振動結束后,立即檢查試樣外觀及緊固部位。然后按4.1.5的要求測量響應閾值。將測得的響應閾值與該試樣在一致性試驗中的響應閾值相比較,其中大的響應閾值用ymx或mmax表示,小的響應閾值用ymin或mmi表示。4.15.3要求4.15.3.1振動期間,試樣不應發(fā)出火災報警信號或故障信號。4.15.3.2振動結束后,試樣不應有機械損傷和緊固部位松動現(xiàn)象。4.15.3.3響應閾值的比值ymx:ymin或mmx:mmin不應大于1.6。4.15.4試驗設備試驗設備應滿足國家標準GB16838的要求。4.16振動(正弦)(耐久)試驗檢驗探測器長時間承受振動影響的能力。4.16.2試驗方法4.16.2.1將試樣按4.1.3的要求剛性安裝在振動臺上。試驗期間,試樣不通電。依次在三個互相垂直的軸線上,在10Hz~150Hz的頻率循環(huán)范圍內,以9.810m/s2的加速度幅值、1倍頻程/分鐘的掃頻速率,分別在試樣三個互相垂直的軸線上進行20次掃頻循環(huán)。4.16.2.2振動結束后,立即檢查試樣外觀及緊固部位。然后接通控制和指示設備,觀察并記錄試樣工作情況。若試樣恢復到正常監(jiān)視狀態(tài),按4.1.5的要求測量響應閾值。將測得的響應閾值與該試樣在一致性試驗中的響應閾值相比較,其中大的響應閾值用ymx或mmax表示,小的響應閾值用ymin或mmin表示。4.16.3.1接通控制和指示設備后,試樣不應發(fā)出故障信號。4.16.3.2振動結束后,試樣不應有機械損傷和緊固部位松動現(xiàn)象。4.16.3.3響應閾值的比值ymx:ymu或mmx:mmiu不應大于1.6。4.16.4試驗設備試驗設備應滿足國家標準GB16838的要求。4.17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試驗4.17.1目的檢驗探測器在射頻電磁場輻射環(huán)境下工作的適應性。4.17.2試驗方法4.17.2.1將試樣安放在不導電支座上,按4.1.2的要求使試樣處于正常監(jiān)視狀態(tài),保持15min。4.17.2.2按GB/T17626.3—1998的要求,對試樣施加以下條件的電磁干擾:——頻率范圍為80MHz~1000MHz;——電磁場場強為10V/m;——幅度調制為用1kHz的正弦波對信號進行80%調制。4.17.2.3干擾期間,觀察并記錄試樣工作狀態(tài)。4.17.2.4干擾環(huán)境結束后,按4.1.5的要求測量響應閾值。將測得的響應閾值與該試樣在一致性試驗中的響應閾值相比較,其中大的響應閾值用ym或mm表示,小的響應閾值用yi或mmi表示。4.17.3要求4.17.3.1干擾期間,試樣不應發(fā)出火災報警信號或故障信號。4.17.3.2響應閾值的比值ymx:ymin或mmx:mmin不應大于1.6。4.17.4試驗設備試驗設備應滿足國家標準GB/T17626.3—1998的要求。4.18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抗擾度試驗4.18.1目的檢驗探測器在來自射頻發(fā)射機產生的電磁騷擾環(huán)境下工作的適應性。4.18.2試驗方法4.18.2.1將試樣安放在絕緣臺上,按4.1.2的要求使試樣處于正常監(jiān)視狀態(tài),保持15min。4.18.2.2按GB/T17626.6—1998的要求,對試樣施加以下條件的電磁干擾:—頻率范圍為150kHz~100MHz;——試驗電壓為140dBμV;—幅度調制為用1kHz的正弦波對信號進行80%調制。4.18.2.3干擾期間,觀察并記錄試樣工作狀態(tài)。4.18.2.4干擾環(huán)境結束后,按4.1.5的要求測量響應閾值。將測得的響應閾值與該試樣在一致性試驗中的響應閾值相比較,其中大的響應閾值用ymx或mmx表示,小的響應閾值用ymin或mmi表示。4.18.3要求4.18.3.1干擾期間,試樣不應發(fā)出火災報警信號或故障信號。4.18.3.2響應閾值的比值ymx:ymin或mmx:mmin不應大于1.6。4.18.4試驗設備試驗設備應滿足GB/T17626.6—1998的規(guī)定。4.19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檢驗探測器對帶靜電人員、物體造成的靜電放電的適應性。4.19.2試驗方法4.19.2.1將試樣放在距接地參考平面0.8m的支架上。按4.1.2的要求使試樣處于正常監(jiān)視狀態(tài),保持15min。4.19.2.2對絕緣體外殼的試樣,實施空氣放電;對導體外殼的試樣,實施接觸放電。4.19.2.3按GB/T17626.2—1998的要求,對試樣施加以下條件的電磁干擾:——空氣放電電壓為8kV;——接觸放電電壓為6kV;——極性為正、負。4.19.2.4干擾期間,觀察并記錄試樣工作狀態(tài)。4.19.2.5干擾結束后,按4.1.5的要求測量響應閾值。將測得的響應閾值與該試樣在一致性試驗中的響應閾值相比較,其中大的響應閾值用ymx或4.19.3要求4.19.3.1干擾期間,試樣不應發(fā)出火災報警信號或故障信號。4.19.3.2響應閾值的比值ymx:ymin或mmx:mmin不應大于1.6。4.19.4試驗設備試驗設備應滿足GB/T17626.2—1998的規(guī)定。4.20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試驗檢驗探測器抗電快速瞬變脈沖群干擾的能力。4.20.2試驗方法4.20.2.1將試樣安放在絕緣臺上,按4.1.2的要求使試樣處于正常監(jiān)視狀態(tài),保持15min。4.20.2.2按GB/T17626.4—1998的要求,對試樣的外接連線施加以下條件的電磁干擾:——電壓1×(1±0.1)kV;——頻率5×(1±0.2)kHz;——極性正、負。4.20.2.3干擾期間,觀察并記錄試樣工作狀態(tài)。4.20.2.4干擾結束后,按4.1.5的要求測量響應閾值。將測得的響應閾值與該試樣在一致性試驗中的響應閾值相比較,其中大的響應閾值用ymx或mmax表示,小的響應閾值用4.20.3要求4.20.3.1干擾期間,試樣不應發(fā)出火災報警信號或故障信號。4.20.3.2響應閾值的比值ymx:ymin或mx:mmin不應大于1.6。4.20.4試驗設備試驗設備應滿足國家標準GB/T17626.4—1998的要求。4.21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檢驗探測器對附近閃電或供電系統(tǒng)的電源切換及低電壓網(wǎng)絡、包括大容性負載切換等產生的電壓瞬變(電浪涌)干擾的適應性。4.21.2試驗方法4.21.2.1將試樣安放在絕緣臺上,按4.1.2的要求使試樣處于正常監(jiān)視狀態(tài),保持15min。4.21.2.2按GB/T17626.5—1998的要求,對試樣的外接連線按線一地的方式施加以下條件的電磁——電壓1×(1±0.1)kV;——極性正、負;——在正極性和負極性各施加5次。4.21.2.3干擾期間,觀察并記錄試樣工作狀態(tài)。干擾結束后,按4.1.5的要求測量響應閾值。將測得的響應閾值與該試樣在一致性試驗中的響應閾值相比較,其中大的響應閾值用ymx或mmx表示,小的響4.21.3要求4.21.3.1干擾環(huán)境期間,試樣不應發(fā)出火災報警信號或故障信號。4.21.3.2響應閾值的比值ymx:ymin或mmx:mmin不應大于1.6。4.21.4試驗設備試驗設備應滿足國家標準GB/T17626.5—1998的要求。4.22火災靈敏度試驗檢驗探測器在模擬真實火災條件下的響應性能。4.22.2試驗方法4.22.2.1按附錄F要求將4只試樣安裝在燃燒試驗室的頂棚表面上,按4.1.2的要求使試樣處于正常監(jiān)視狀態(tài)。應依據(jù)制造商的說明對試樣進行安裝和調試,對具有可變響應閾值的試樣,應將其閾值設在最大極限值上。4.22.2.2對于附錄G~J要求的每種試驗火,在試驗前,應使試樣穩(wěn)定工作15min,試驗室內應通風換氣,直至熱電偶、光學煙密度計和離子煙濃度計分別指示溫度為(23±5)℃、煙濃度m值小于0.02dB/m和y值小于0.05為止。4.22.2.3按附錄G~J的要求對每種試驗火進行點火。點火后,試驗人員應立即離開試驗室,并要注意防止空氣流動影響試驗火。所有門、窗或其他開口均應關閉。試驗期間應隨時測量△T、m、y等火災參數(shù)。4.22.3要求試樣在每種試驗火結束前均應發(fā)出火災報警信號。5檢驗規(guī)則5.1產品出廠檢驗企業(yè)在產品出廠前應對探測器進行下述試驗項目的檢驗:a)一致性試驗;b)重復性試驗;c)碰撞試驗:d)低溫(運行)試驗;e)恒定濕熱(運行)試驗;f)電壓波動試驗。制造商應規(guī)定抽樣方法、檢驗和判定規(guī)則。5.2型式檢驗5.2.1型式檢驗項目為本標準4.2~4.22規(guī)定的試驗項目。檢驗樣品在出廠檢驗合格的產品中抽取。5.2.2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進行型式檢驗:a)新產品或老產品轉廠生產時的試制定型鑒定;b)正式生產后,產品的結構、主要部件或元器件、生產工藝等有較大的改變可能影響產品性能或正式投產滿5年;c)產品停產一年以上,恢復生產;d)出廠檢驗結果與上次型式檢驗結果差異較大;e)發(fā)生重大質量事故。5.2.3檢驗結果按GB12978中規(guī)定的型式檢驗結果判定方法進行判定。6.1總則6.1.1產品標志應在探測器安裝維護過程中清晰可見。6.1.2產品標志不應貼在螺絲或其他易被拆卸的部件上,6.2產品標志6.2.1每只探測器均應清晰地標注下列信息:a)產品名稱:b)本標準標準號;c)制造商名稱或商標;e)接線柱標注;f)制造日期、產品編號、產地和探測器內軟件版本號。對于可拆卸探測器,探頭上的標志應包括上述a)、b)、c)、d)和f),底座上的標志應至少包括d)和6.2.2產品標志信息中如使用不常用符號或縮寫時,應在探測器說明書中說明。6.3質量檢驗標志每只探測器均應有質量檢驗合格標志。(規(guī)范性附錄)閾值檢驗煙箱A.1試驗設備A.1.1測量區(qū)、試驗儀器及探測器的布置見圖A.1和圖A.2:1——測量工作區(qū);2——測量平臺;4——溫度傳感器;5——整流柵;6——控制和指示設備連接處;7——煙箱控制指示設備連接處;8——氣流;9——離子濃度計;10——離子濃度計抽氣裝置連接處;1——測量工作區(qū);2——測量平臺;3——探測器;4——溫度傳感器;5——光學密度計;6—-離子濃度計;7——光學密度計的反射器。圖A.2測量區(qū)、試驗儀器及探測器的布置圖A.1.2測量工作區(qū)應能容下環(huán)境光線試驗的專用閃光裝置(見附錄C)。探測器的邊緣離測量平臺的邊緣尺寸不應小于20mm。A.1.3煙箱應能保證測量工作區(qū)內的氣流速度滿足試驗要求。A.1.4煙箱應能以不大于1℃/min的升溫速率將測量工作區(qū)內的溫度升到(55±2)℃。A.2光學方法測量響應閾值A.2.1工作原理光電探測器的響應閾值,即用減光系數(shù)m值(單位為dB/m)表示的探測器報警時刻的煙濃度,用光學密度計測量。光學密度計利用光束受煙粒子作用后,光輻射能按指數(shù)規(guī)律衰減的原理測量煙濃度。減光系數(shù)用下式表示:m=(10/d)lg(P?/P)A.2.2技術要求A.2.2.1光學測量長度不大于1.1m。A.2.2.2光學系統(tǒng)的安裝,要使光電接收器不能接收到被試驗煙粒子散射的散射角大于3°的光線。A.2.2.3光束波長在800nm~950nm的范圍內,其有效輻射功率應大于50%,波長低于800nm的范圍內,其有效輻射功率應小于10%,波長高于1050nm范圍內,其有效輻射功率亦應小于10%。A.2.2.4測量誤差:在0~2dB/m之間的煙濃度,測量誤差不應大于(m×5%+0.02)dB/m。每次測量前,測量儀器的讀數(shù)須與潔凈空氣中的讀數(shù)(零點)相比較,測量偏差不應大于0.02dB/m。A.3離子方法測量響應閾值A.3.1工作原理離子探測器的響應閾值,即用y值(無量綱)表示的探測器報警時刻的煙濃度,用離子煙濃度計測量。離子煙濃度計利用抽氣方法連續(xù)地采樣并連續(xù)地測量煙濃度。離子煙濃度計是由電離室、電流放大器及抽氣泵組成。圖A.3是離子煙濃度計電離室工作原理圖。如圖所示,通過抽氣泵使含有煙粒子的空氣擴散到電離室內的“測量體積”中?!皽y量體積”中的空氣被α射線電離。因此,當兩電極間加上電壓時,便產生電離電流,電離電流受煙粒子作用發(fā)生變化。電離電流的相對變化作為衡量煙濃度的一離子煙濃度計的電離室測得的y值,符合下列關系式:d×z=η×yy=(I?/I)-(I/I?)式中:I?——空氣中無煙粒子時的電離電流;I——空氣中含煙粒子時的電離電流;d——煙粒子的平均粒徑,m;x——煙粒子數(shù)濃度,1/m3;A.3.2結構電離室的機械結構如圖A.4所示,其零件名稱、規(guī)格特征等見表A.1。其主要尺寸標出公差,未標注公差的是建議尺寸,不作硬性規(guī)定。1——抽氣嘴;2——裝配盤;3——絕緣圈;4——空氣和煙;5——外柵網(wǎng);6——內柵網(wǎng);8——α發(fā)射源;9——測量體積;10——測量電極;11——保護環(huán);13——擋風罩;14——電子裝置。圖A.3離子煙濃度計電離室工作原理單位為毫米圖A.4電離室結構圖表A.1零件名稱和規(guī)格特征零件序號規(guī)格特征材料數(shù)量1絕緣環(huán)聚酰胺12多腳插座10個腳13測量電極端子接電離室電源14測量電極端子接放大器或電流測量裝置15抽氣嘴黃銅6導座聚酰胺17殼體鋁18絕緣板聚四氟乙烯19保護環(huán)不銹鋼1測量電極不銹鋼1裝配板鋁1帶周緣滾花螺母的固定螺絲M3鍍鎳黃銅3蓋板有6個氣孔不銹鋼1外柵網(wǎng)金屬絲直徑0.2mm內眼寬0.8mm不銹鋼1內柵網(wǎng)金屬絲直徑0.4mm不銹鋼1擋風罩內眼寬1.6mm不銹鋼1零件序號規(guī)格特征材料數(shù)量中間體周邊上有72個直徑2mm的孔套螺紋的環(huán)鍍鎳黃銅1放射源底座鍍鎳黃銅1放射源直徑27mm密封見A3.3.1A.3.3.1放射源—活度:130×(1±5%)kBq(3.5μci);——α射線平均能量:4.5×(1±5%)MeV;——放射源的切割斷面應當用源座包嚴,源的表面應有貴金屬層保護;——電離室阻抗應為1.9×1011×(1±5%)Ω,其測量條件為:——氣壓:(101.3±1)kPa(760mmHg);—溫度:25℃±2℃;——相對濕度:35%~75%;——電源電壓應保證測量電極上流過100pA的靜態(tài)電流。圖A.5示出離子煙濃度計工作電路。A.3.3.3電流放大器A.3.3.4抽氣泵——氣流量:30×(1±10%)L/min。1——對地電壓;2——測量電極;3——保護環(huán);4——電流測量放大器;5——電壓輸出與電離室電流成正比;6——輸入電阻。(規(guī)范性附錄)始終使用。(規(guī)范性附錄)C.1試驗設備是一種形如正六面體的專用閃光裝置(見圖C.1)。4個閉合面的內側襯有光潔的鋁箔。4只環(huán)形熒光燈分別固定在4個閉合面內側,每只熒光燈功率為30W,色溫為3200K~4200K,直徑約為380mm。熒光燈管的安裝位置不得影響響應閾值的測量。探測器裝在正六面體頂面的中心部位,使光線能從上下及兩側照射到探測器上。熒光燈的電氣線路不得對探測器產生干擾。為使輸出光線穩(wěn)定,燈管應老化100h,使用2000h后燈管應報廢。燈管探測器插孔底面ABTC頂面DCGiII用于安裝燈具側面AEI[D側而BFGC:(資料性附錄)有關慢速發(fā)展火災的響應性能的評估方法D.1探測器的“漂移補償”D.1.1普通探測器在正常監(jiān)視狀態(tài)下,將傳感器上的信號與一個固定的響應閾值不斷比較來判斷是否應該報警。當傳感器信號達到響應閾值時,探測器就會發(fā)出火災報警信號。報警時的煙氣濃度就是該只探測器的響應閾值。因此,普通探測器的響應閾值是固定的,不能隨著傳感器信號和時間的變化速率而進行漂移補償。D.1.2通常,潔凈空氣中的傳感器信號在探測器的壽命周期中會不斷變化。例如探測室中的灰塵或元器件的老化都會影響傳感器的信號變化,從而使探測器的靈敏度提高,容易產生誤報警。D.1.3為了保證探測器靈敏度的穩(wěn)定,減少上述因素對其的影響,有必要對上述受影響的傳感器信號進行補償。本附錄討論的前提就是該補償已經(jīng)實現(xiàn),并已經(jīng)部分或全部抵消傳感器信號所受的上述D.1.4任何“漂移補償”都會降低探測器對傳感器信號緩慢變化的敏感度。若這些變化是真實的,卻是緩慢發(fā)展的火災時,探測器的靈敏度就會降低。本標準3.8條規(guī)定,就是要求探測器的“漂移補償”使探測器對緩慢發(fā)展的火災的靈敏度降低的范圍不能超出標準的規(guī)定。D.1.5本標準認為任何對生命或財產構成危險的火災發(fā)展的速率,至少要大于每小時A/4,其中A為探測器在沒有實現(xiàn)補償條件下的正常響應閾值。因此本標準未規(guī)定小于每小時A/4的傳感器信號變化速率,也就是說本標準不要求探測器對低于該變化速率響應。器不加補償?shù)某跏柬憫撝?的升煙速率R,探測器發(fā)出的報警的時間應大于100s且不應超出1.6×A/R;且探測器的漂移補償應設定在一定范圍內,且在該范圍內不應導致探測器的響應閾值與該只探測器不加補償時的初始響應閾值之比超過1.6。D.2線性“漂移補償”D.2.1若探測器的補償線性的,也就是探測器信號的增加隨時間而線性變化,而且對補償范圍不加限定。則要求補償速率最大不能大于每小時0.094×A的變化速率(見圖D.1),且在該補償速率下,探測器應在6.4h內達到火災報警狀態(tài)。注1:補償?shù)捻憫撝?。圖D.1線性“漂移補償”D.3階梯式的“漂移補償”D.3.1若探測器的補償為階梯式變化,傳感器信號應在6.4h內達到響應閾值。例如圖D.2所示的曲線,傳感器應在6h達到響應閾值。注1:補償?shù)捻憫撝?。?:實際探測的閾值變化。D.4高速率但有限定值的“漂移補償”D.4.1若探測器的補償速率不限于每小時0.094×A,但補償?shù)南薅ㄖ挡淮笥?.6×A。如圖D.3所示,探測器應在6.4h內達到火災報警狀態(tài)。該類型探測器的最大補償速率可根據(jù)試驗火的具體條件限定。響應閾值響應閾值注1:補償?shù)捻憫撝?。?:實際探測的閾值變化。D.5非線性的響應特性D.5.1本標準3.8中的a)條未明確規(guī)定對緩慢變化補償?shù)膶崿F(xiàn)方式。然而通常的探測器對煙塵的線性響應特性的區(qū)域是有限的。若補償使探測器的響應特性進入非線性響應特性的區(qū)域時,探測器的靈敏度就有可能不滿足標準的要求。D.5.2如圖D.4所示,圖中的兩個坐標軸線的單位均為響應閾值A,非線性響應特性使靈敏度提高,從而大大增加響應的輸出。此時,有必要將補償限定在不大于1.1×A的范圍內。因為本標準3.8中的b)條規(guī)定,補償不應導致探測器的響應閾值與該只探測器不加補償時的初始響應閾值之比超過1.6;而外界的煙塵濃度必須在1.1×A~2.7×A的范圍內增加到一定值,才能響應輸出變化增加到A。GB4715—2005(規(guī)范性附錄)碰撞試驗設備E.1試驗設備(見圖E.1)主體是一個擺錘機構。擺錘的錘頭由硬質鋁合金AlCu4SiMg(經(jīng)固溶、時效處理)制成,外形為具有一個斜的碰撞面的六面體。錘頭的擺桿固定在帶球軸承的鋼輪轂上,球軸承裝在硬鋼架的固定鋼軸上。硬鋼架的結構應保證在未安裝探測器時能夠使擺錘自由旋轉。E.2錘頭的外形尺寸為長94mm、寬76mm、高50mm。錘頭斜切面與錘頭縱軸之間的夾角為(60±1)°,錘頭的擺桿外徑為25mm±0.1mm,壁厚為1.6mm±0.1mm。 b——探測器;c——錘頭;d——擺桿;e——鋼輪轂;f——球軸承;h——工作重錘;j——配重塊:k——配重臂;1——滑輪。圖E.1碰撞試驗設備圖E.3錘頭的縱軸距旋轉軸線的徑向距離為305mm,錘頭的擺桿軸線要保證與旋轉軸線垂直。外徑為102mm,長為200mm的鋼輪轂同心組裝在直徑為25mm的鋼軸上。鋼軸直徑的精度取決于所用的軸承尺寸公差。在鋼輪轂與擺桿相對的方向上裝有兩個外徑為20mm、長為185mm的鋼質配重臂,其伸出長度為150mm。在兩個配重臂上裝一個位置可調的配重塊,以便使錘頭與配重臂平衡。在鋼輪轂的一端上裝一個厚12m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