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重慶市九龍坡區(qū)高三下學期二診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1頁
2024屆重慶市九龍坡區(qū)高三下學期二診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2頁
2024屆重慶市九龍坡區(qū)高三下學期二診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3頁
2024屆重慶市九龍坡區(qū)高三下學期二診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4頁
2024屆重慶市九龍坡區(qū)高三下學期二診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九龍坡二診歷史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目前已發(fā)現的三星堆八個器物坑中的六個大坑,在分布位置上組成一個“門”字形態(tài)。在殷墟墓地中,有一種特殊的門字形墓位形態(tài),據學者研究,門字形墓位形態(tài)是商系族群的特質因素,是商禮的體現。這一現象表明()A.古蜀文明影響了商朝文化的發(fā)展進程 B.蜀地與中原之間已存在區(qū)域文明交流C.商代已經對巴蜀地區(qū)實行了有效治理 D.三星堆文明是商代禮制的翻版與再現2.錢穆在《國史大綱》中寫道:“此項制度之演進,一面使布衣下吏皆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獎勵人才,鼓舞風氣;一面使全國郡縣常得平均參加中央政局,對大一統(tǒng)政府之維系,必為有效,則在朝廷用人,漸漸走上了客觀的標準,使政府性質確然超乎王室之上而獨立?!贝隧椫贫龋ǎ〢.適應了社會階級關系的變化 B.發(fā)展為維護士族特權的工具C.為兩漢政權選拔了大批人才 D.解決了中央與王國之間矛盾3.圖1、圖2分別是漢武帝時期和南北朝時期農牧分界線。兩個時期農牧分界線的變化說明()A.政局變化影響經濟格局 B.民族遷徙促進江南開發(fā)C.傳統(tǒng)農耕經濟漸趨衰退 D.氣候變遷導致牧強農弱4.隨著蒙古軍隊西征,大批漢人進入中亞、西亞以致歐洲各地而隨著蒙古軍隊東歸,又有大批西亞人、中亞人、俄羅斯人和欽察人東來,被分置于蒙、漢各地。這一現象()A.加劇了中原地區(qū)的人地矛盾 B.引發(fā)了歐亞大陸的人口遷徙C.推動了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 D.促進了東西方文化技術交流5.《東軒筆錄》記載,北宋時汜縣有百余家佃戶,因租種的田地“河貫其中,尤為膏腴”,逐漸致富,不少戶“皆建大第高廩,更為豪民”。黃庭堅在《家戒》中告誡子弟:“諦見潤屋封君、巨姓豪右……不數年間復過之,特見廢田不耕,空困不給。又數年復見之,有嫘維于公庭者,有荷擔而倦于行路者”。這反映出,宋代()A.租佃關系十分普遍 B.貧富差距日益擴大C.社會階層的流動性 D.土地兼并現象嚴重6.如表是明洪武四年至萬歷四十四年狀元、榜眼、探花分布表,這反映了,明代()地區(qū)北直隸南直隸山東河南陜西浙江江西福建人數766729484831A.科舉取士實行南北卷制度 B.南方已成為全國人文淵藪C.政治與文化中心的同步性 D.南方開始成為其經濟重心7.有學者指出:在西方手下第二次失敗后,中國少數有遠見的知識分子認為,“中國應獲得西方在武器和機械方面的優(yōu)勢,但仍保持中國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這一運動注定要失敗,因為西方化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盤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導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該學者()A.正確地揭示了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源 B.對中國近代化帶有西方中心論偏見C.客觀地指出了中體西用思想的局限 D.認識到中國近代化與西方的一致性8.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勝利的征途中,在如圖所示各地留下了光輝的足跡。其中,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人民革命政權的偉大嘗試的地點位于圖中()A.甲 B.乙 C.丙 D.丁9.1942年6月,英國駐華大使發(fā)表演說:“……日機故意轟炸各大學,……中國學生繼續(xù)攻讀不輟……重慶城,到處斷垣殘壁,然附近山丘與河流,均經開發(fā),市民亦孜孜不倦,使一切生活照常進行?!痹撗菡f的主旨是()A.譴責日本對重慶的無差別轟炸侵略暴行B.肯定重慶在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的重要地位C.呼吁英國放棄綏靖政策以加強對華援助D.贊譽中國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堅強意志10.英國牛津大學出版《國際事務概覽》評論道:“(這)年是中國人民政府威望增強的一年,更是共產主義世界和非共產主義世界一致認為中國是東亞大國和世界五強之一的一年?!痹撛u論基于,中國()A.正式倡議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國際關系準則B.參加了戰(zhàn)后首次沒有西方殖民國家參與的國際會議C.參加日內瓦會議并努力促成印度支那問題成功解決D.取得抗美援朝戰(zhàn)爭偉大勝利,從而提高了國際地位11.在古代印度,婆羅門教認為神是世界的主宰,人可以通過祭祀向神祈福。釋迦牟尼則認識到世間一切都處于運動變化之中,人應該依靠自己的覺悟來求福。這反映了,古代印度()A.人與自然關系上的精神覺醒 B.婆羅門教義不斷豐富與發(fā)展C.政權逐漸擺脫了神權的控制 D.種姓制度理論的思辨化趨勢12.如圖反映了近代某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制度。有關該國政治制度的敘述,正確的是()A.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而確立 B.經歷政體多次反復最終確立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勢力 D.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政治原則13.一戰(zhàn)后,在英國,茶葉搭上“購買英國貨”便車,獲得了帝國市場要員會、保守派理論家、政治家、新聞記者的支持,保守派女性對其尤為支持,將消費英國茶葉視為一種帝國責任。在美國,高水平消費主義逐漸被視為正義與權力的一個決定性特征,這一現象()A.說明了國際貿易全球化加強 B.彰顯歐美女性政治地位的提高C.表明戰(zhàn)后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D.反映了經濟上的民族主義理念14.如表是1967年前后坦桑尼亞中學歷史試卷主要問題設計,這一變化()1967年前1967年后許多歐洲國家是非常成功的殖民勢力。你對此如何解釋?我們可以從古代非洲帝國學到什么?人們普遍認為古希臘文明為現代文明做出了偉大貢獻,解釋為什么這樣?(1962年)討論1957年加納獨立對其他非洲國家的影響。(1967年)簡短描述如下各項在世界歷史上的重要性:雅典、游牧民族、新石器時代、神圣羅馬帝國、伽利略。(1962年)“津巴布韋”是非洲人的成就,評價該說法。(1969年)A.有利于增強國民的民族自信心 B.否定了西方的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C.表明非洲大陸民族意識的覺醒 D.動員了民眾支持非洲獨立運動15.1969年,尼克松在關島發(fā)表談話時指出:美國將以“伙伴關系、實力和談判”為三大支柱的新和平戰(zhàn)略,尋求在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調整與盟友、與蘇聯、與中國的關系。該戰(zhàn)略提出的背景是()A.美蘇關系逐步走向緩和 B.中美關系已實現正常化C.蘇聯推行積極進攻戰(zhàn)略 D.美國經濟進入滯脹階段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5分。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明中后期,由于商品經濟的發(fā)達,江南出現一個顯著的消費群體一商人。他們“精食饌,鮮衣服,麗車棟,婚喪嫁娶下至燕集務以華縟相高。”經濟富裕的士紳更是鋪張浪費,不僅居室“城中富室之家多高堂廣廈雜用諸色植木周圍繞以磚墻。”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普通民眾“男子服錦綺;女子飾金珠皆僭擬無涯,逾國家之禁?!薄幾詺W磊《明代中后期奢侈風氣差異特征論》材料二中國被迫卷入西方經濟體系后,外國商品就開始大量進口,引發(fā)了民眾抵制外國商品、保護本國經濟的國貨運動。一戰(zhàn)前,各大民間商業(yè)行會成立各種推動國貨運動的團體,提出“……多一份呢絨,即少用一份國貨,少用一份國貨即損我國家一份利源?!币粦?zhàn)后,國民政府也開始重視國貨運動,1928年,孔祥熙提出“征集全國出品,陳列展覽。以示獎勵而資觀摩”的設想,得到商業(yè)領導人、學生及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國貨運動通過區(qū)分“國貨”與“洋貨”,將民族觀念與消費文化聯系起來,最終塑造了近代民族國家。——摘編自孫燕《從國貨運動探究消費主義文化發(fā)展》材料三“一五”計劃時期,黨中央多次發(fā)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深入、全面的節(jié)約運動。短短5年,全國完成基本建設投資總額達550億元,工業(yè)總產值超過原定指標的17%以上,平均每年以18%的速度向前發(fā)展,積累資金909.2億元,并把它全部用到生產和建設事業(yè)中。而且,節(jié)約運動還向人民群眾進行勤儉建國、勤儉持家的教育,也要求黨政軍群負責人員視察、休養(yǎng)、旅行時,地方不許接送、宴會和送禮,鼓勵各級干部脫鞋下田,參加勞動生產。同時,節(jié)約運動要求工業(yè)企業(yè)訂立各種技術規(guī)程與操作規(guī)程,不僅要完成計劃數量指標,還要完成質量指標;企業(yè)領導必須把節(jié)約的任務擺上重要日程,在學習生產管理的同時,必須學會財務管理。——摘編自孫欽梅《“勤儉建國”:節(jié)約運動與一五計劃的實施》(1)根據材料一、指出明中后期社會消費領域出現的新現象,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20世紀初期中國國貨運動日益高漲的原因。(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一五計劃時期大力開展節(jié)約運動的意義。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26年,桑地諾帶領游擊隊,以玻利瓦爾為“精神之父”,以“把美國侵略者趕出國土”為目標,高舉象征“自由或死亡”的紅黑雙色戰(zhàn)旗,與美國扶植的反動獨裁政權展開武裝斗爭。桑地諾的部隊與美軍及政府軍戰(zhàn)斗近兩百次,迫使美軍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次年,桑地諾遭當局刺殺。桑地諾被譽為“人民的良心”和“美洲自由的標志”。——摘自晏紹祥、張順洪主編的《中外歷史綱要(下)》材料二西方國家50余年對非援助強調“福利服務”而非“經濟發(fā)展”的援助,無法從根本上彌補非洲國家面臨的發(fā)展起點滯后及國際秩序不公正問題;一些脫離非洲發(fā)展實際的附加條件進一步惡化了非洲國家原本存在的發(fā)展危機?!迨嗄陙?,中國對非援助緊密結合非洲國家的歷史發(fā)展任務,尊重非洲國家的發(fā)展需要和意愿。2000年以來,中國對非援助逐步納入中非合作論壇機制,始終堅持對非援助平等、尊重與合作的理念.強調中非合作中的互助與共同發(fā)展,從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絕不把外援作為干涉他國內政的手段,向世界展示著一個崛起的東方大國應有的政治風度和全球責任?!幾粤_建波《西方對非援助效果及中非經濟合作》材料三新殖民主義是在戰(zhàn)后舊殖民主義體系瓦解后,帝國主義為維護其既得利益,對已經獲得政治獨立的發(fā)展中國家推行的一種新的剝削與掠奪形式。它像面承認原殖民地、附屬國人民的獨立權利,實際上采取種種欺騙手段,從政治、經濟和軍事各方面。對已獲得政治獨立的國家實行控制和滲透,為它們爭奪世界霸權和勢力范圍服務。老殖民主義是赤裸裸的。新殖民主義是有裂磷藥。——摘編自孫迎輝《新殖民主義問題線析》(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桑地諾革命意義。(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在援助非洲問題上與西方國家的主要不同之處。(3)根據材料三、歸納當今新殖民主義體系的主要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怎樣有效應對殖民主義。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幾岳铎凇吨袊浆F代化的歷史演進與理論創(chuàng)新》從圖中任選兩個時間點,指出這兩個時間點之間的歷史時期,根據材料并結合中國近現代史,對該時期中國現代化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系進行闡釋。(要求:明確列出兩個時間點,正確寫出歷史時期,闡釋的觀點正確,史實準確,論述充分,表述清晰)

九龍坡二診歷史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目前已發(fā)現的三星堆八個器物坑中的六個大坑,在分布位置上組成一個“門”字形態(tài)。在殷墟墓地中,有一種特殊的門字形墓位形態(tài),據學者研究,門字形墓位形態(tài)是商系族群的特質因素,是商禮的體現。這一現象表明()A.古蜀文明影響了商朝文化的發(fā)展進程 B.蜀地與中原之間已存在區(qū)域文明交流C.商代已經對巴蜀地區(qū)實行了有效治理 D.三星堆文明是商代禮制的翻版與再現【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題干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商朝(中國)。依據材料“目前已發(fā)現的三星堆八個器物坑中的六個大坑,在分布位置上組成一個“門”字形態(tài)……門字形墓位形態(tài)是商系族群的特質因素,是商禮的體現”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位于四川的三星堆有代表商系族群的特質因素的門字形態(tài),證明蜀地與中原之間已存在區(qū)域文明交流,B項正確;題干表述的是蜀地和中原文明有交流,不是說古蜀文明影響了商朝文化的發(fā)展進程,排除A項;商代時期蜀地和中原文明有交流,不代表對巴蜀地區(qū)進行了有效治理,排除C項;只能證明商代禮制對三星堆文明有影響,無法證明三星堆文明是商代禮制的翻版與再現,排除D項。故選B項。2.錢穆在《國史大綱》中寫道:“此項制度之演進,一面使布衣下吏皆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獎勵人才,鼓舞風氣;一面使全國郡縣常得平均參加中央政局,對大一統(tǒng)政府之維系,必為有效,則在朝廷用人,漸漸走上了客觀的標準,使政府性質確然超乎王室之上而獨立?!贝隧椫贫龋ǎ〢.適應了社會階級關系的變化 B.發(fā)展為維護士族特權的工具C.為兩漢政權選拔了大批人才 D.解決了中央與王國之間矛盾【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代中國。據材料“一方面使布衣下吏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獎拔人才,鼓舞風氣;一方面使全國各郡縣常得平均參加中央政局,對大一統(tǒng)政府之維系尤為有效”并結合所學可得出漢代實行察舉制有利于選拔人才,維護大一統(tǒng)局面,鞏固封建王朝統(tǒng)治,C項正確;漢代階級關系沒有明顯變化,排除A項;九品中正制是維護士族特權的工具,排除B項;察舉制無法解決中央與王國之間矛盾,排除D項。故選C項。3.圖1、圖2分別是漢武帝時期和南北朝時期農牧分界線。兩個時期農牧分界線的變化說明()A.政局變化影響經濟格局 B.民族遷徙促進江南開發(fā)C.傳統(tǒng)農耕經濟漸趨衰退 D.氣候變遷導致牧強農弱【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據圖片信息“對比漢武帝時期,南北朝時期農牧分界線向中原地區(qū)內移”并結合所學知識,南北朝時期游牧民族南下,北方戰(zhàn)亂,北民南遷,促進南方的發(fā)展,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礎,所以,政局變化影響經濟格局,A項正確;“民族遷徙促進江南開發(fā)”的說法正確,但是如果南方經濟發(fā)展,那么農牧分界線向北方擴展,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項;魏晉時期,傳統(tǒng)農耕經濟進一步發(fā)展,不是“漸趨衰退”,排除C項;魏晉時期的牧強農弱不是氣候變遷導致,而是游牧民族內遷造成的,排除D項。故選A項。4.隨著蒙古軍隊西征,大批漢人進入中亞、西亞以致歐洲各地。而隨著蒙古軍隊東歸,又有大批西亞人、中亞人、俄羅斯人和欽察人東來,被分置于蒙、漢各地。這一現象()A.加劇了中原地區(qū)的人地矛盾 B.引發(fā)了歐亞大陸的人口遷徙C.推動了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 D.促進了東西方文化技術交流【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歐亞)。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蒙古西征引發(fā)了較大規(guī)模的民族遷徙,大批漢人進入中亞、西亞以致歐洲各地,又有大批西亞人、中亞人、俄羅斯人和欽察人進入到蒙、漢各地,B項正確;這一現象引發(fā)了歐亞大陸的人口遷徙,未涉及人地矛盾,排除A項;這一現象引發(fā)了歐亞大陸的人口遷徙,但與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無關,排除C項;這一現象引發(fā)了歐亞大陸的人口遷徙,未體現東西方文化技術交流,排除D項。故選B項。5.《東軒筆錄》記載,北宋時汜縣有百余家佃戶,因租種田地“河貫其中,尤為膏腴”,逐漸致富,不少戶“皆建大第高廩,更為豪民”。黃庭堅在《家戒》中告誡子弟:“諦見潤屋封君、巨姓豪右……不數年間復過之,特見廢田不耕,空困不給。又數年復見之,有嫘維于公庭者,有荷擔而倦于行路者”。這反映出,宋代()A.租佃關系十分普遍 B.貧富差距日益擴大C.社會階層的流動性 D.土地兼并現象嚴重【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北宋時期。根據材料可知,北宋時期,許多豪門大姓、高官顯貴之家,開始往往金玉滿堂、家業(yè)豐厚,可是不過數年就變成了“特見廢田不耕,空困不給”,由此可見,宋代社會呈現出貧富無定勢,社會流動性增強,C項正確;租佃關系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A項;材料主旨是社會流動性強,沒有體現貧富差距日益擴大,排除B項;材料中有土地流轉頻繁,沒有反映兼并,排除D項。故選C項。6.如表是明洪武四年至萬歷四十四年狀元、榜眼、探花分布表,這反映了,明代()地區(qū)北直隸南直隸山東河南陜西浙江江西福建人數766729484831A.科舉取士實行南北卷制度 B.南方已成為全國人文淵藪C.政治與文化中心的同步性 D.南方開始成為其經濟重心【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題干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依據圖表信息可知,明洪武四年至萬歷四十四年狀元、榜眼、探花大部分出自于南方,表明了南方成為人才聚集地,B項正確;依據圖表信息無法得出科舉取士實行南北卷制度,排除A項;北方是政治中心,政治與文化中心的同步性說法錯誤,排除C項;南方在南宋時期成為全國的經濟重心,排除D項。故選B項。7.有學者指出:在西方手下第二次失敗后,中國少數有遠見的知識分子認為,“中國應獲得西方在武器和機械方面的優(yōu)勢,但仍保持中國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這一運動注定要失敗,因為西方化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盤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導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該學者()A.正確地揭示了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源 B.對中國近代化帶有西方中心論偏見C.客觀地指出了中體西用思想的局限 D.認識到中國近代化與西方的一致性【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該學者認為洋務運動注定要失敗,因為西方化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盤否定。客觀地指出了中體西用思想的局限,C項正確;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不改變封建制度,對封建制度進行小修小補,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其西方中心論偏見,排除B項;中國近代化與西方并不一致,排除D項。故選C項。8.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勝利的征途中,在如圖所示各地留下了光輝的足跡。其中,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人民革命政權的偉大嘗試的地點位于圖中()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并據圖判斷可知,甲地是瑞金,創(chuàng)建了蘇維埃政權,是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人民革命政權的偉大嘗試,A項正確;乙地是遵義,確立了毛澤東領導地位,排除B項;丙地是延安,中共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排除C項;丁地是西柏坡,召開七屆二中全會,確定工作重心轉移,排除D項。故選A項。9.1942年6月,英國駐華大使發(fā)表演說:“……日機故意轟炸各大學,……中國學生繼續(xù)攻讀不輟……重慶城,到處斷垣殘壁,然附近山丘與河流,均經開發(fā),市民亦孜孜不倦,使一切生活照常進行?!痹撗菡f的主旨是()A.譴責日本對重慶的無差別轟炸侵略暴行B.肯定重慶在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的重要地位C.呼吁英國放棄綏靖政策以加強對華援助D.贊譽中國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堅強意志【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2年(中國)。根據材料可知,中國學生及市民在經歷日本轟炸后,仍然一切照常學習與生活,這體現了中國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堅強意志,D項正確;雖然該演講有譴責日本對重慶的無差別轟炸侵略暴行,但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重慶在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的重要地位,排除B項;應該此時已經放棄綏靖政策,加入反法西斯同盟了,排除C項。故選D項。10.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的《國際事務概覽》評論道:“(這)年是中國人民政府威望增強的一年,更是共產主義世界和非共產主義世界一致認為中國是東亞大國和世界五強之一的一年?!痹撛u論基于,中國()A.正式倡議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國際關系的準則B.參加了戰(zhàn)后首次沒有西方殖民國家參與的國際會議C.參加日內瓦會議并努力促成印度支那問題成功解決D.取得抗美援朝戰(zhàn)爭偉大勝利,從而提高了國際地位【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題干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4年。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日內瓦會議是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討論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的國際會議,是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身份參加的國際會議,C項正確;正式倡議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國際關系的準則的時間是1953年12月31日周恩來總理在接見印度政府代表團時提出的,排除A項;參加了戰(zhàn)后首次沒有西方殖民國家參與的國際會議是1955年的萬隆會議,排除B項;抗美援朝戰(zhàn)爭勝利的時間是1953年7月,排除D項。故選C項。11.在古代印度,婆羅門教認為神是世界的主宰,人可以通過祭祀向神祈福。釋迦牟尼則認識到世間一切都處于運動變化之中,人應該依靠自己的覺悟來求福。這反映了,古代印度()A.人與自然關系上的精神覺醒 B.婆羅門教義不斷豐富與發(fā)展C.政權逐漸擺脫了神權的控制 D.種姓制度理論的思辨化趨勢【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選題,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古代印度。根據材料,釋迦摩尼認識到人應該依靠自己的覺悟來求福,可見當時的人的主觀意識的覺醒,A項正確;釋迦摩尼是佛教代表,排除B項;C項“擺脫了”說法錯誤,排除C項;材料和種姓制度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12.如圖反映了近代某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制度。有關該國政治制度的敘述,正確的是()A.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而確立 B.經歷政體多次反復最終確立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勢力 D.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政治原則【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法國)。根據圖片可知,總統(tǒng)由議會選舉產生,內閣對參議院負責等信息可知,這是法國1875年憲法規(guī)定的法國政體,法國經歷政體多次反復最終確立,B項正確;法國是通過大革命確立政體的,排除A項;德國保留大量封建殘余,排除C項;美國確立三權分立政治原則,排除D項。故選B項。13.一戰(zhàn)后,在英國,茶葉搭上“購買英國貨”的便車,獲得了帝國市場要員會、保守派理論家、政治家、新聞記者的支持,保守派女性對其尤為支持,將消費英國茶葉視為一種帝國責任。在美國,高水平消費主義逐漸被視為正義與權力的一個決定性特征,這一現象()A.說明了國際貿易全球化加強 B.彰顯歐美女性政治地位的提高C.表明戰(zhàn)后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D.反映了經濟上的民族主義理念【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一戰(zhàn)后(中國)。根據材料可知,一戰(zhàn)后,茶葉消費被很多人視為一種帝國責任。在美國,高水平消費主義逐漸被視為正義與權力的一個決定性特征,這說明戰(zhàn)后各國為了恢復發(fā)展經濟提倡經濟上的民族主義,把消費視為愛國與責任,D項正確;這種經濟上的民族主義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經濟全球化,排除A項;彰顯歐美女性政治地位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項;貿易保護主義是指在對外貿易中實行限制進口以保護本國商品在國內市場免受外國商品競爭,并向本國商品提供各種優(yōu)惠以增強其國際競爭力的主張和政策。排除C項。故選D項。14.如表是1967年前后坦桑尼亞中學歷史試卷主要問題設計,這一變化()1967年前1967年后許多歐洲國家是非常成功的殖民勢力。你對此如何解釋?我們可以從古代非洲帝國學到什么?人們普遍認為古希臘文明為現代文明做出了偉大貢獻,解釋為什么這樣?(1962年)討論1957年加納獨立對其他非洲國家的影響。(1967年)簡短描述如下各項在世界歷史上的重要性:雅典、游牧民族、新石器時代、神圣羅馬帝國、伽利略。(1962年)“津巴布韋”是非洲人的成就,評價該說法。(1969年)A.有利于增強國民的民族自信心 B.否定了西方的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C.表明非洲大陸民族意識的覺醒 D.動員了民眾支持非洲獨立運動【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67年前后(坦桑尼亞)。根據表格1967年前后坦桑尼亞中學歷史試卷主要問題設計,可知坦桑尼亞中學歷史試卷的問題1967年前側重考查歐洲文明,問題設計的視角以歐洲為主,1967年后側重考查非洲文明,問題設計的視角以非洲為主。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60年代非洲許多國家,包括坦桑尼亞獨立后,努力發(fā)展經濟,民族意識增強。歷史試卷問題設計的視角變化表明坦桑尼亞國民的民族自信心增強了,A項正確;材料并未否定西方文化,只是減少了西方知識的考察,排除B項;一戰(zhàn)后非洲大陸民族意識就已經逐步覺醒,排除C項;材料僅為坦桑尼亞中學歷史試卷的問題設計,無法說明動員了民眾支持非洲獨立運動,排除D項。故選A項。15.1969年,尼克松在關島發(fā)表談話時指出:美國將以“伙伴關系、實力和談判”為三大支柱的新和平戰(zhàn)略,尋求在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調整與盟友、與蘇聯、與中國的關系。該戰(zhàn)略提出的背景是()A.美蘇關系逐步走向緩和 B.中美關系已實現正?;疌.蘇聯推行積極進攻戰(zhàn)略 D.美國經濟進入滯脹階段【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69年(美國)。依據材料時間“1969年”并結合冷戰(zhàn)的過程可知,這一時期蘇聯采取積極進攻的戰(zhàn)略,美國試圖利用亞洲的盟友來牽制蘇聯,C項正確;此時美蘇關系處于對峙階段,且蘇聯處于上風,排除A項;中美關系正?;l(fā)生在1972年,排除B項;美國70年代才發(fā)生經濟滯脹,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5分。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明中后期,由于商品經濟的發(fā)達,江南出現一個顯著的消費群體一商人。他們“精食饌,鮮衣服,麗車棟,婚喪嫁娶下至燕集務以華縟相高?!苯洕辉5氖考澑卿亸埨速M,不僅居室“城中富室之家多高堂廣廈雜用諸色植木周圍繞以磚墻?!彪S著經濟條件的改善,普通民眾“男子服錦綺;女子飾金珠皆僭擬無涯,逾國家之禁。”——摘編自歐磊《明代中后期奢侈風氣差異特征論》材料二中國被迫卷入西方經濟體系后,外國商品就開始大量進口,引發(fā)了民眾抵制外國商品、保護本國經濟的國貨運動。一戰(zhàn)前,各大民間商業(yè)行會成立各種推動國貨運動的團體,提出“……多一份呢絨,即少用一份國貨,少用一份國貨即損我國家一份利源?!币粦?zhàn)后,國民政府也開始重視國貨運動,1928年,孔祥熙提出“征集全國出品,陳列展覽。以示獎勵而資觀摩”的設想,得到商業(yè)領導人、學生及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國貨運動通過區(qū)分“國貨”與“洋貨”,將民族觀念與消費文化聯系起來,最終塑造了近代民族國家?!幾詫O燕《從國貨運動探究消費主義文化發(fā)展》材料三“一五”計劃時期,黨中央多次發(fā)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深入、全面的節(jié)約運動。短短5年,全國完成基本建設投資總額達550億元,工業(yè)總產值超過原定指標的17%以上,平均每年以18%的速度向前發(fā)展,積累資金909.2億元,并把它全部用到生產和建設事業(yè)中。而且,節(jié)約運動還向人民群眾進行勤儉建國、勤儉持家的教育,也要求黨政軍群負責人員視察、休養(yǎng)、旅行時,地方不許接送、宴會和送禮,鼓勵各級干部脫鞋下田,參加勞動生產。同時,節(jié)約運動要求工業(yè)企業(yè)訂立各種技術規(guī)程與操作規(guī)程,不僅要完成計劃數量指標,還要完成質量指標;企業(yè)領導必須把節(jié)約的任務擺上重要日程,在學習生產管理的同時,必須學會財務管理。——摘編自孫欽梅《“勤儉建國”:節(jié)約運動與一五計劃的實施》(1)根據材料一、指出明中后期社會消費領域出現的新現象,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20世紀初期中國國貨運動日益高漲的原因。(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一五計劃時期大力開展節(jié)約運動的意義?!敬鸢浮浚?)變化:商人成為顯著的消費群體;追崇奢侈的消費觀念;普通民眾的消費能力上升評價:這些現象是明代中后期商品經濟的發(fā)展的結果,有利于促進市場的擴大與商業(yè)活動的頻繁,然而,這種過度的消費和奢侈風氣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如貧富差距的擴大、社會道德的淪喪等,與當時儒家倡導的節(jié)儉美德背道而馳,對社會風氣和價值觀念產生了一定的沖擊。(2)原因: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政府政策的鼓勵;民族工業(yè)發(fā)展;一戰(zhàn)期間,帝國主義放松對于中國的經濟侵略。(3)意義:節(jié)約資源,推進經濟快速發(fā)展;傳播節(jié)約文化,增強了全社會的節(jié)約意識和資源保護觀念;改善了黨政機關的作風;促進了企業(yè)工業(yè)管理水平的提升?!窘馕觥俊拘?詳解】本題是特點類與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明朝的中國。第一小問新現象,根據材料一“江南出現一個顯著的消費群體一商人”可知,商人成為顯著的消費群體;根據材料一“城中富室之家多高堂廣廈雜用諸色植木周圍繞以磚墻?!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追崇奢侈的消費觀念;根據材料一“普通民眾‘男子服錦綺;女子飾金珠皆僭擬無涯,逾國家之禁?!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普通民眾的消費能力上升。第二小問評價,根據材料一“明中后期,由于商品經濟的發(fā)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些現象是明代中后期商品經濟的發(fā)展的結果;根據材料一“江南出現一個顯著的消費群體一商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有利于促進市場的擴大與商業(yè)活動的頻繁;根據材料一“子服錦綺;女子飾金珠皆僭擬無涯,逾國家之禁”與“經濟富裕的士紳更是鋪張浪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種過度的消費和奢侈風氣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如貧富差距的擴大、社會道德的淪喪等,與當時儒家倡導的節(jié)儉美德背道而馳,對社會風氣和價值觀念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小問2詳解】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20世紀初期的中國。根據材料二“多一份呢絨,即少用一份國貨,少用一份國貨即損我國家一份利源?!笨芍?,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根據材料二“一戰(zhàn)后,國民政府也開始重視國貨運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政府政策的鼓勵;根據材料二“一戰(zhàn)前,各大民間商業(yè)行會成立各種推動國貨運動的團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戰(zhàn)期間,帝國主義放松對于中國的經濟侵略以及民族工業(yè)發(fā)展?!拘?詳解】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現代的中國。根據材料三“平均每年以18%的速度向前發(fā)展,積累資金 909.2 億元,并把它全部用到生產和建設事業(yè)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節(jié)約資源,推進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根據材料三“而且,節(jié)約運動還向人民群眾進行勤儉建國、勤儉持家的教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傳播節(jié)約文化,增強了全社會的節(jié)約意識和資源保護觀念;根據材料三“要求黨政軍群負責人員視察、休養(yǎng)、旅行時,地方不許接送、宴會和送禮,鼓勵各級干部脫鞋下田,參加勞動生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改善了黨政機關的作風;根據材料三“ 企業(yè)領導必須把節(jié)約的任務擺上重要日程,在學習生產管理的同時,必須學會財務管理”可知,促進了企業(yè)工業(yè)管理水平的提升。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26年,桑地諾帶領游擊隊,以玻利瓦爾為“精神之父”,以“把美國侵略者趕出國土”為目標,高舉象征“自由或死亡”的紅黑雙色戰(zhàn)旗,與美國扶植的反動獨裁政權展開武裝斗爭。桑地諾的部隊與美軍及政府軍戰(zhàn)斗近兩百次,迫使美軍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次年,桑地諾遭當局刺殺。桑地諾被譽為“人民的良心”和“美洲自由的標志”。——摘自晏紹祥、張順洪主編的《中外歷史綱要(下)》材料二西方國家50余年對非援助強調“福利服務”而非“經濟發(fā)展”的援助,無法從根本上彌補非洲國家面臨的發(fā)展起點滯后及國際秩序不公正問題;一些脫離非洲發(fā)展實際的附加條件進一步惡化了非洲國家原本存在的發(fā)展危機?!迨嗄陙?,中國對非援助緊密結合非洲國家的歷史發(fā)展任務,尊重非洲國家的發(fā)展需要和意愿。2000年以來,中國對非援助逐步納入中非合作論壇機制,始終堅持對非援助平等、尊重與合作的理念.強調中非合作中的互助與共同發(fā)展,從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絕不把外援作為干涉他國內政的手段,向世界展示著一個崛起的東方大國應有的政治風度和全球責任?!幾粤_建波《西方對非援助效果及中非經濟合作》材料三新殖民主義是在戰(zhàn)后舊殖民主義體系瓦解后,帝國主義為維護其既得利益,對已經獲得政治獨立的發(fā)展中國家推行的一種新的剝削與掠奪形式。它像面承認原殖民地、附屬國人民的獨立權利,實際上采取種種欺騙手段,從政治、經濟和軍事各方面。對已獲得政治獨立的國家實行控制和滲透,為它們爭奪世界霸權和勢力范圍服務。老殖民主義是赤裸裸的。新殖民主義是有裂磷藥。——摘編自孫迎輝《新殖民主義問題線析》(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桑地諾革命的意義。(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在援助非洲問題上與西方國家的主要不同之處。(3)根據材料三、歸納當今新殖民主義體系的主要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怎樣有效應對殖民主義?!敬鸢浮浚?)意義:桑地諾革命是人民反帝愛國戰(zhàn)爭,迫使美國撤出尼加拉瓜,沉重打擊分殖民主義勢力,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的斗爭,桑地諾的愛國民族主義精神和堅持斗爭的思想始終激勵著拉美人民繼續(xù)斗爭。(2)不同:中國尊重被援助國家的意愿;注重對非援助承諾的落實;強調平等互利。(3)主要特點:打援助旗號對發(fā)展中國家控制、剝削。應對: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發(fā)展中國家要團結合作;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增強經濟實力等?!窘馕觥俊痉治觥俊拘?詳解】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20世紀前期(尼加拉瓜)。根據材料一“與美國扶植的反動獨裁政權展開武裝斗爭。桑地諾的部隊與美軍及政府軍戰(zhàn)斗近兩百次,迫使美軍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焙退鶎W知識可知,桑地諾革命是人民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