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55頁試卷第=page44頁,共=sectionpages55頁中考化學專項復習之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判斷匯總(九)1.新冠病毒疫情爆發(fā)以來,中國采用科學的防疫措施,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優(yōu)異成果。下列有效的防疫措施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A.外出規(guī)范佩戴醫(yī)用口罩 B.重點區(qū)域使用消毒劑徹底消殺C.大型商場保障及時通風 D.進入景區(qū)掃安康碼記錄行程2.下列屬于化學變化的是A.紙張燃燒 B.瓷碗破裂C.酒精揮發(fā) D.水結成冰3.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陰珠。下列成語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學變化的是A.水落石出 B.木已成舟C.星火燎原 D.立竿見影4.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屬于化學變化的是A.燈管發(fā)光 B.米飯燒焦 C.鐵絲折彎 D.冰雪融化5.下列敘述屬于化學變化的是A.濃鹽酸稀釋 B.水力發(fā)電 C.鋼鐵生銹 D.碘的升華6.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A.加熱水變成水蒸氣B.白磷自燃C.低溫加壓使空氣液化D.石蠟熔化7.下列過程屬于物理變化的是A.光合作用 B.石油分餾C.鋼鐵生銹 D.高爐煉鐵8.在我們生活的物質世界里,物質總是在不斷地變化著,下列變化屬于物理變化的是A.鋼鐵生銹 B.食物腐爛 C.酒精燃燒 D.干冰升華9.下列變化中有一種與其它三種不同的是A.鋼鐵生銹 B.食物腐敗 C.分離液態(tài)空氣制氧氣 D.鎂條燃燒10.下列過程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的是A.動植物呼吸 B.食品充氮防腐C.糧食釀酒 D.鋼鐵生銹11.下列過程中,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的是A.牛奶酸敗 B.冰雪融化 C.青稞釀酒 D.木材燃燒12.以下事例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A.汽油揮發(fā) B.玉米釀酒 C.米飯變餿 D.植物呼吸13.下列試劑長期敞口放置在空氣中,溶液的質量因為發(fā)生化學變化而減少的是A.濃鹽酸 B.石灰水 C.濃硫酸 D.燒堿溶液14.鋅粒和稀鹽酸發(fā)生化學反應的本質是A.固體顆粒減小 B.有氣泡產生 C.有氫氣生成 D.放出熱量15.以下是一個完整的實驗過程,下列選項中序號所對應的現(xiàn)象的描述正確的是【實驗步驟】①取少量膽礬放在研缽內研碎;②在試管中放入少量研碎后的膽礬,并加入適量水,振蕩;③另取適量氫氧化鈉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④將②、③實驗得到的溶液混合。A.①:藍色塊狀固體變成白色粉末狀固體 B.②:得到無色透明的溶液C.③:酚酞溶液由無色變?yōu)榧t色 D.④:生成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淀16.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A.飽和石灰水加熱變渾濁 B.分離液態(tài)空氣制氧氣C.蠟燭燃燒 D.活性炭吸附水體中的異味17.物質的組成及其變化是化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有(
)①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保持不變②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質生成③化學變化過程中會同時發(fā)生物理變化④同種原子構成的分子一定是同種物質的分子⑤化學反應前后分子數(shù)目一定發(fā)生改變⑥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⑦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關系密切A.3個 B.4個 C.5個 D.6個18.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A.干冰升華 B.礦石粉碎 C.石油分餾 D.工業(yè)煉鐵19.金剛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物質,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都是無色固體 B.在氧氣中充分燃燒時都生成二氧化碳C.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的產物都不同 D.C60轉化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物理變化20.中華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成語、詩詞和諺語中蘊含著豐富的科學道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真金不怕火煉”說明黃金的化學性質非常穩(wěn)定B.“人要實,火要虛”中“火要虛”指氧氣濃度越高,可燃物燃燒得越旺C.“釜底抽薪”應用的滅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D.“百煉成鋼”與“鐵杵磨成針”蘊含的科學原理不同21.詩詞是民族燦爛文化的瑰寶.下列著名詩句中只含有物理變化的是()A.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B.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C.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D.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22.下列變化中,前者屬于物理變化,后者屬于化學變化的是()A.牛奶變酸、水利發(fā)電 B.干冰升華、鋼鐵生銹C.酒精揮發(fā)、蠟燭熔化 D.光合作用、木炭燃燒23.鎂帶在空氣中燃燒是化學變化.這一判斷的主要依據(jù)是A.鎂帶燃燒后最終消失 B.燃燒時放出大量熱C.燃燒時發(fā)出耀眼的白光 D.燃燒后變成白色固體24.南通市擁有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下列過程涉及化學變化的是A.啟東蘆編工藝 B.海安剪紙藝術C.如皋紅木雕刻 D.南通藍印花布25.某種即熱飯盒用混有少量鐵粉的鎂粉與水反應提供熱量?,F(xiàn)將該混合物分成四等份,進行如下實驗,其中所得實驗結論正確的是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實驗結論A用磁鐵充分接觸該混合物,磁鐵上吸附有少量黑色粉末用化學方法可以分離鎂和鐵B向該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水,劇烈反應放出大量熱,有氣泡產生該氣體一定是氧氣C將該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有氣泡產生,反應結束后有固體剩余剩余固體中一定有鐵D將該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的硫酸銅溶液中,反應結束后有固體剩余剩余固體中一定有銅,一定沒有鎂A.A B.B C.C D.D26.海洋是一個巨大的寶藏,期待著人們的開發(fā)和利用。下列物質不經過化學變化就能從海水中獲得的是A.純堿 B.單質鎂 C.燒堿 D.粗鹽27.是一種紅棕色氣體,在一定條件下每兩個分子會聚合成一個新分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轉化為屬于物理變化 B.兩者中的N元素化合價不同C.每個分子里含有兩個分子 D.等質量的和,所含氮原子的個數(shù)相同28.化學上把“生成新物質的變化稱為化學變化”,下面對化學變化中“新物質”的解釋正確的是A.“新物質”是指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質B.“新物質”就是與變化前的物質顏色,狀態(tài)有所不同的物質C.凡是變化過程中有明顯現(xiàn)象產生,說明此變化過程中一定有新物質生成D.“新物質”就是與變化前的物質在組成或結構上不同的物質29.春節(jié)即將來臨,下列生活中的變化不包含化學變化的是A.鞭炮爆炸 B.咀嚼饅頭時感到有甜味C.布藝剪裁成新衣服 D.使用煤氣作燃料燒菜30.邏輯推理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以下推理正確的是()A.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化合物B.單質都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所以,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質C.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屬于化學變化,所以,化學變化一定有新物質生成D.金屬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一般少于四個,最外層電子數(shù)少于四個的原子一定是金屬元素答案第=page99頁,共=sectionpages99頁答案第=page88頁,共=sectionpages88頁考答案:1.B【詳解】A、外出規(guī)范佩戴醫(yī)用口罩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B、重點區(qū)域使用消毒劑徹底消殺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C、大型商場保障及時通風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D、進入景區(qū)掃安康碼記錄行程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B。2.A【詳解】A、燃燒過程中有二氧化碳等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符合題意;B、瓷碗破裂過程中只是物質的形狀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C、酒精揮發(fā)過程中只是物質的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D、水結成冰過程中只是物質的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故選A。3.C【詳解】A、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是化學變化,無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是物理變化。水落石出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此選項不符合題意;B、木已成舟,形狀改變,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此選項不符合題意;C、星火燎原涉及燃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此選項符合題意;D、立竿見影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此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4.B【詳解】A、燈管發(fā)光,只是能量的轉化,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B、米飯燒焦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符合題意;C、鐵絲折彎,只是形狀發(fā)生了改變,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D、冰雪融化,只是狀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故選B。5.C【分析】本題考查化學變化?!驹斀狻緼、濃鹽酸稀釋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故A不符合題意;B、水力發(fā)電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故B不符合題意;C、鋼鐵生銹有新物質鐵銹生成,是化學變化,故C符合題意;D、碘的升華是從固態(tài)變成氣態(tài),是物理變化,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军c睛】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是化學變化。6.B【分析】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根本區(qū)別在于是否有新物質生成,如果有新物質生成,則屬于化學變化;反之,則是物理變化?!驹斀狻緼、加熱水變成水蒸氣是物質狀態(tài)的改變,沒有生成新的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故A錯誤;B、白磷自燃生成新的物質五氧化二磷,屬于化學變化,故B正確;C、低溫加壓使空氣液化是物質狀態(tài)的改變,沒有生成新的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故C錯誤;D、石蠟熔化是物質狀態(tài)的改變,沒有生成新的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故D錯誤;故選B。7.B【詳解】A、光合作用是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有機物和氧氣,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錯誤;B、石油分餾是指通過石油中含有的物質的沸點不同而使各種物質分離開的一種方法,該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正確;C、鐵與水、氧氣充分接觸時容易生銹,生成氧化鐵,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錯誤;D、高爐煉鐵是利用一氧化碳還原鐵的氧化物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錯誤。綜上所述:選擇B。8.D【詳解】A、鋼鐵生銹,有鐵銹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B、食物腐爛,有微生物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C、酒精燃燒,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D、干冰升華,只是狀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D。9.C【詳解】A、鋼鐵生銹過程中有新物質鐵銹生成,屬于化學變化;B、食物腐敗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C、分離液態(tài)空氣制氧氣是利用沸點不同進行的混合物的分離,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D、鎂條燃燒的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故是化學變化。四種變化中,只有C選項是物理變化,其余三種是化學變化。故選C?!军c睛】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是化學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是物理變化。10.B【詳解】A、動植物呼吸有新物質二氧化碳生成,發(fā)生了化學變化。B、食品充氮防腐利用氮氣化學性質穩(wěn)定,沒有新物質生成,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C、糧食釀酒有新物質酒精生成,發(fā)生了化學變化。D、鋼鐵生銹有新物質鐵銹生成,發(fā)生了化學變化。故選B。11.B【詳解】A.牛奶酸敗過程是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發(fā)生了化學變化,故A錯誤;B.冰雪融化過程是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只是物質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是物理變化,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故B正確;C.青稞釀酒過程是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發(fā)生了化學變化,故C錯誤;D.木材燃燒過程是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發(fā)生了化學變化,故D錯誤。故選:B。12.A【詳解】A、汽油揮發(fā),只是狀態(tài)的改變,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B、玉米釀酒,有酒精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C、米飯變餿,有酸性物質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D、植物呼吸,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選A。13.B【分析】根據(jù)所給四種物質的性質進行分析,看哪一種物質可與空氣中的成分反應,發(fā)生沉淀而使溶液質量減少即可?!驹斀狻緼、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使溶液質量減小,但未發(fā)生化學變化,故選項錯誤;B、石灰水可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每44份質量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100份質量的碳酸鈣,從溶液中析出的沉淀質量大于進入溶液的氣體質量,故溶液質量減少,故選項正確;C、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使溶液質量增大,但未發(fā)生化學變化,故選項錯誤;D、燒堿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的碳酸鈉溶解在溶液中,溶液的質量會增加,故選項錯誤。故選:B。14.C【詳解】化學反應的本質是有新物質生成,則鋅粒和稀鹽酸發(fā)生化學反應的本質是有氫氣生成,而固體顆粒減小、有氣泡產生、放出熱量均為化學變化中伴隨的現(xiàn)象,無法確定發(fā)生化學反應,故答案為C。15.C【詳解】A、步驟①:發(fā)生的是物理變化,藍色塊狀固體變成藍色粉末狀固體,錯誤;B、步驟②中溶解得到藍色透明的溶液,錯誤;C、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步驟③中酚酞溶液由無色變?yōu)榧t色,正確;D、步驟④硫酸銅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但是氫氧化銅不屬于現(xiàn)象,屬于實驗結論,錯誤。故選C。16.C【詳解】A、飽和石灰水加熱變渾濁,是由于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所以析出,沒有新物質生成,故選項錯誤;B、分離液態(tài)空氣制氧氣,是將空氣中原有的氧氣分理出來,沒有新物質生成,故選項錯誤;C、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質生成,是化學變化.故選項正確;D、活性炭吸附水體中的異味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點睛: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有無新物質生成,一般地,物理變化有物質的固、液、氣三態(tài)變化和物質形狀的變化。17.C【詳解】①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反應物的分子破裂,所含各原子重新組合生成新的分子,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保持不變,說法正確;②變化時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變化時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故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質生成,說法正確;③化學變化過程中會同時發(fā)生物理變化,比如蠟燭燃燒過程中同時發(fā)生蠟燭熔化,說法正確;④同種原子構成的分子不一定是同種物質的分子,比如氧原子構成的氧分子和氧原子構成的臭氧分子就是兩種不同物質的分子,說法不正確;⑤化學反應前后分子數(shù)目不一定發(fā)生改變,有的反應中反應前后分子數(shù)目不變,如氫氣和氯氣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氯化氫氣體,有的反應中反應前后分子的數(shù)目發(fā)生改變,如水在通電條件下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說法不正確;⑥大量實驗證明,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說法正確;⑦稀有氣體的原子最外層都有8個電子(氦為2個),這樣的結構是一種相對穩(wěn)定結構,因此稀有氣體不易與其他物質發(fā)生反應;鈉、鎂等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一般都少于4個,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氯、氧等非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一般多于4個,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電子。因此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關系密切,說法正確。故選C。18.D【詳解】A、干冰是固態(tài)二氧化碳,干冰升華是固態(tài)二氧化碳直接變?yōu)闅鈶B(tài)二氧化碳,沒有生成新物質,是物理變化。B、礦石粉碎是大塊變成小塊或粉末,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C、石油分餾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點不同,將它們分離,可得到不同的產品,使石油得到綜合利用。過程中沒有生成新物質,是物理變化。D、工業(yè)煉鐵是將鐵礦石中的氧化鐵與一氧化碳反應生成鐵的過程,生成了新物質,是化學變化。綜上所述:選擇D。19.B【詳解】A、金剛石為無色固體,但石墨為深灰色,木炭為黑色,該選項敘述不正確;B、金剛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碳單質,在氧氣中充分燃燒時都生成二氧化碳,該選項敘述正確;C、它們充分燃燒的產物相同,該選項敘述不正確;D、C60轉化金剛石和石墨的過成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該選項敘述不正確。故選B。20.B【詳解】A、“真金不怕火煉”是說黃金的化學性質非常穩(wěn)定,即使在高溫環(huán)境下也不與氧氣反應,選項正確,不符合題意;B、“人要實,火要虛”是指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可燃物燃燒更旺,選項錯誤,符合題意;C、“釜底抽薪”是指拿掉柴火使火熄滅,滅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選項正確,不符合題意;D、“百煉成鋼”是生鐵經過高溫處理后變成鋼,是化學變化,“鐵杵磨成針”是利用打磨改變物體的大小、形狀,是物理變化,二者的科學原理不同,選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21.C【詳解】A、野火燃燒的過程中發(fā)生了燃料的燃燒,有新物質二氧化碳等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A錯誤;B、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過程中發(fā)生了生石灰與水、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的反應,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B錯誤C、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形成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C正確;D、蠟燭燃燒的過程中有新物質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D錯誤。故選C。22.B【詳解】A、牛奶變酸有新物質酸性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水力發(fā)電是通過水的流動做功發(fā)電,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錯誤;B、干冰升華過程中只是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鋼鐵生銹過程中有新物質鐵銹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正確;C、酒精揮發(fā)過程中只是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蠟燭熔化只是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錯誤;D、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吸入二氧化碳和水,釋放出氧氣和有機物,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錯誤。故選B。點睛:搞清楚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解答本類習題的關鍵。判斷的標準是看在變化中有沒有生成其他物質。一般地,物理變化有物質的固、液、氣三態(tài)變化和物質形狀的變化。23.D【詳解】A、判斷鎂條在空氣中燃燒是化學變化需抓住其本質特征產生新物質,鎂帶消失不能說明產生了新物質;A錯。B、判斷鎂條在空氣中燃燒是化學變化需抓住其本質特征產生新物質,放出大量熱不能說明產生了新物質;B錯。C、判斷鎂條在空氣中燃燒是化學變化需抓住其本質特征產生新物質,發(fā)出耀眼的白光不能說明產生了新物質;C錯。D、判斷鎂條在空氣中燃燒是化學變化需抓住其本質特征產生新物質,生成白色固體說明有新物質生成,是判斷發(fā)生化學變化的依據(jù)。D正確。綜上所述:選擇D。24.D【詳解】蘆編工藝、剪紙藝術、紅木雕刻都是物質形狀的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藍印花布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選D。25.C【詳解】A、利用鐵能被磁鐵吸引的性質,可把鐵、鎂混合物分離,此過程中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選項A不正確;B、鐵在潮濕空氣中生銹屬緩慢氧化,變化中放出熱量但不產生氣體,實驗中觀察到的氣泡應為鎂與水反應的結果,金屬鎂的活動性較強,不但能與酸反應置換出氫氣,還能與水反應放出氫氣,但不能放出氧氣,選項B不正確;C、鎂、鐵均能與酸發(fā)生反應,但鎂的活動性大于鐵,在與稀硫酸反應時,鎂先與酸發(fā)生反應,當硫酸量不足時,金屬鐵因活動性小于鎂而剩余,因此剩余固體中一定含鐵,選項C正確;D、金屬鎂活動性大于鐵,當把金屬鎂與鐵的混合粉末放入硫酸銅溶液時,鎂、鐵都可以與硫酸銅反應生成銅,但鎂的活動性大于鐵,在與硫酸銅反應時,鎂先與硫酸銅反應,當鎂完全反應后,若有硫酸銅剩余,鐵才能發(fā)生反應。因此鎂若未完全反應則剩余固體中含有鎂粉和鐵粉,若鎂完全反應則剩余固體中沒有鎂粉,所以剩余固體物質中一定含銅,鎂可能有剩余,選項D不正確。故選C。26.D【詳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根本區(qū)別在于是否有新物質生成,如果有新物質生成,則屬于化學變化;反之,則是物理變化。A、把從海水中獲得的氯化鈉配制成飽和食鹽水,然后電解,即得燒堿、氫氣和氯氣,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得到碳酸鈉,屬化學變化;B、通過電解熔融的氯化鎂得到鎂,是化學變化;C、把從海水中獲得的氯化鈉配制成飽和食鹽水,然后電解,即得燒堿、氫氣和氯氣,是化學變化;D、把海水經太陽暴曬,蒸發(fā)水分后即得食鹽,不需要化學變化就能夠從海水中獲得。故選D。27.D【詳解】A、二氧化氮轉化為四氧化二氮,生成了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故不正確;B、根據(jù)化合價一般規(guī)律可知,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中氧元素顯+2價,則氮元素顯+4價,兩種物質中化合價相同,故不正確;C、每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寫字樓租賃合同范本圖片
- 家庭健康咨詢服務協(xié)議書范本
- 圖書報刊贈與合同
- 私人土地流轉合同
- 2025光伏發(fā)電采購安裝合同范本
- 2025年上海房屋租賃合同的范本
- 2025電子產品購銷合同(批發(fā))
- 福州房屋合購協(xié)議書
- 2025年03月寧波市鄞州區(qū)事業(yè)單位公開招聘15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03月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直屬事業(yè)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5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活字印刷課件
- 消防安全隱患排查投標方案(技術標)
- 報價單(報價單模板)
- 提高患者口服藥服用的準確率品管圈成果匯報ppt模板
- 22S803 圓形鋼筋混凝土蓄水池
- 能源中國學習通章節(jié)答案期末考試題庫2023年
- GB/T 28712.5-2023熱交換器型式與基本參數(shù)第5部分:螺旋板式熱交換器
- 無人機航拍技術理論考試題庫(附答案)
-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全冊教案及反思
- 《照明線路的安裝與檢修》課程標準
- 設備人員三級安全教育考試題與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