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蒙) 085-2024 自動分檢衡器校準規(guī)范_第1頁
JJF(蒙) 085-2024 自動分檢衡器校準規(guī)范_第2頁
JJF(蒙) 085-2024 自動分檢衡器校準規(guī)范_第3頁
JJF(蒙) 085-2024 自動分檢衡器校準規(guī)范_第4頁
JJF(蒙) 085-2024 自動分檢衡器校準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蒙古自治區(qū)地方計量技術規(guī)范JJF(蒙)085—2024自動分檢衡器校準規(guī)范CalibrationSpecificationforAutomaticCatchweighingInstruments2024-06-01發(fā)布 2024-09-01實施內蒙古自治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 發(fā)布JJF(蒙)085-2024JJF(蒙)085-2024JJF(蒙)085—JJF(蒙)085—2024CalibrationSpecificationforAutomaticCatchweighingInstruments歸 口 單 位: 內蒙古自治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主要起草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qū)計量測試研究院參加起草單位: 處內蒙古伊利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呼和浩特市永元衡器有限責任公司本規(guī)范委托內蒙古自治區(qū)計量測試研究院負責解釋本規(guī)范主要起草人:王一飛(內蒙古自治區(qū)計量測試研究院)蔣天睿(內蒙古自治區(qū)計量測試研究院)董 隱內蒙伊利業(yè)集有限任公)參加起草人:喬詩怡(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呼和浩特代辦處)茅劍峰(內蒙古自治區(qū)計量測試研究院)劉 洋內蒙伊利業(yè)集有限任公)權 衡呼和特市元衡有限任公)JJF(蒙)085-2024JJF(蒙)085-2024PAGE\*ROMANPAGE\*ROMANII目錄1 范圍 (1)引用文件 (1)術語和計量單位 (1)3.1 術語 (1)3.2 計量單位 (2)4 概述 (2)4.1 原理 (2)4.2 結構 (3)4.3 用途 (3)計量特性 (3)示值誤差 (3)載荷在不同位置的示值偏差 (3)校準條件 (3)環(huán)境條件 (3)校準用標準器 (3)6.3 載荷 (3)6.4 試驗載荷約定質量值 (4)校準項目和方法 (4)校準項目 (4)校準方法 (4)校準結果 (5)復校時間間隔 (6)附錄A校準記錄格式(推薦) (7)附錄B校準證書內頁格式(推薦) (10)附錄C自動分檢衡器示值誤差測量不確定度評定示例 (11)引 言本規(guī)范以JJF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guī)范編寫規(guī)則》、JJF1001-201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和JJF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為基礎和依據進行制定。X類自動分檢衡器。該計量器具的具體技術指標和校準方法進行了規(guī)定和解釋。本規(guī)范給出了校準條件、校準項目、校準方法及不確定度評定方法。本規(guī)范為首次發(fā)布。JJF(蒙)085-2024JJF(蒙)085-2024PAGEPAGE12自動分檢衡器校準規(guī)范范圍本規(guī)范適用于對預包裝的分立荷載的X類自動分檢衡器的校準。引用文件本規(guī)范引用下列文件:JJF1181《衡器計量名詞術語及定義》GB/T27739《自動分檢衡器》術語和計量單位術語本規(guī)范的術語采用JJF1181,為使用方便和便于理解,引用并增加了以下術語:AutomaticCatchweighingInstrument對預包裝的分立載荷或散狀物品單一載荷進行稱量的自動衡器。Checkweigher將不同質量的預包裝分立載荷(物品)按其質量與標稱設定點的差值細分成兩類或更多類的一種質量分類自動秤。檢重秤又稱為重量檢驗秤、分選秤、重量選別秤、檢驗秤、分檢秤。ControlInstrument用于確定被試衡器的試驗用被稱物質量的標準計量器具。在測試中,作為提供參考值的控制衡器可以是:——與被試衡器分開的另外的一臺獨立衡器,稱作分離式控制衡器?!獙⒈辉嚭馄髯鳛榭刂坪馄鳎Q作集成式控制衡器,提供靜態(tài)稱重模式。SortingDevice自動地按物品的實際載荷分離成多個分組的裝置運行速度RateOfOperation每個單位時間內自動稱量載荷的數目。自動運行 AutomaticOperation稱重,也可在自動運行過程中動態(tài)稱重。動態(tài)稱量衡器 InstrumentThatDynamically在測定重量期間,載荷輸送系統(tǒng)處于運行狀態(tài)下以指定時間進行稱量的衡器(即載荷輸送系統(tǒng)處于運行狀態(tài))。平均(系統(tǒng))示值x)Mean(Systematic)IndicatedReadings式中:xi

—載荷示值誤差;

nnxixi1 nx—平均誤差;n—稱量次數。標準偏差(s)StandardDeviationOf TheError(s)對于通過承載器的一個或多個載荷的若干次連續(xù)自動稱量的標準偏差(示值的),其數學表達式為:ii1 n1nxix2Load因受重力作用,對衡器的承載器施加力的被稱物品、車輛、散狀物料等實物,有時也直接指它們的作用力。本規(guī)范中所指的載荷指已知標準重量或質量值的穩(wěn)定物品。最大秤量(Max)MaximumCapacity不計添加皮重時的最大稱量能力。最小秤量(Min)MinimumCapacity小于該載荷值時,會使稱量結果產生過大的相對誤差,該載荷值稱為最小秤量。計量單位自動分檢衡器使用的計量單位應為法定計量單位,一般為:千克(kg)、克(g)。概述原理:自動分檢衡器(以下簡稱衡器),將被測預包裝的分立荷載輸送到衡器的承過數據處理裝置轉換,由顯示裝置提供稱重結果。結構:衡器通常由稱重模塊(即:承載器、載荷轉換裝置、稱重傳感器、模擬數據處理裝置或數字數據處理裝置組成。用途:X產品進行檢驗的檢驗衡器。計量特性示值誤差試驗載荷多次測量的示值與對應試驗載荷的約定質量值之差。載荷在不同位置的示值偏差最大值。校準條件環(huán)境條件溫度為(-10~40)℃,溫度變化率應不超過5℃/h。校準用標準器X1/3。在自動運行中,對于任意大于等于最小秤量(Min)和小于等于最大秤量(Max)載荷的最大允許平均(系統(tǒng))誤差應符合相關要求。載荷試驗載荷的物品類型應選擇接近實際使用的物品類型且符合下面條件的試驗載荷:尺寸大小基本相同;質量穩(wěn)定;固體、不吸水、無靜電、無磁性的材料;避免金屬間相接觸。試驗載荷約定質量值應通過控制衡器來確定各試驗載荷約定質量值。校準項目和方法校準項目稱量示值誤差載荷在不同位置的示值偏差校準方法校準前的準備工作30min;每次稱量試驗進行之前,衡器應預先加載到最大秤量。每項校準項目,衡器都應處于正常運行狀態(tài)。示值誤差選擇至少4個載荷稱量點,其中應包括最小秤量、最大秤量以及客戶要求的載荷點;在設置的運行速度下,按規(guī)定的次數對試驗載荷自動稱量,記錄每次稱量結果。試驗稱量次數應按照不同載荷大小選擇不同的次數,如客戶有特殊要求可按照客10次。對試驗載荷按規(guī)定的次數進行自動稱量,應按照下述公式計算稱量示值誤差,取其誤差中絕對值最大的差值。E=I-M (1)式中:E-示值誤差;I-示值;M-試驗載荷的約定質量值;載荷在不同位置的示值偏差偏載應在輸送帶的中心、輸送段1和輸送段2部位用相當于(1/3)Max(適用時,加上加皮重范圍)的載荷通過承載器:輸送段中心 ——是沿承載器的中心位置;輸送段1 ——是從承載器的中心到傳輸系統(tǒng)的位置;輸送段2 ——是從承載器的中心到傳輸系統(tǒng)相反的位置。載荷在承載器上通過的次數不應少于10次。輸送段中心

1/2WW載荷運行方向→1/2W輸送段1

W載荷運行方向→

W載荷運行方向→

1/2W圖2 偏載試驗區(qū)域示意記錄中心位置和2個輸送段位置的稱量示值,按照公式(2)計算載荷在不同位置和中心位置示值的差值。Ep=Pn-P中心 (2)式中:Ep-示值偏差;Pn-試驗荷載的不同位置分為輸送段1和輸送段2的示值,n=1、2;P中心-試驗荷載輸送段中心的示值;校準結果校準結果應在校準證書上反映。校準證書或報告應至少包括如下信息:標題,“校準證書”;實驗室名稱和地址;進行校準的地點(如果與實驗室的地址不同);證書或報告的唯一性標識(如編號),每頁及總頁數的標識;客戶的名稱和地址;被校對象的描述和明確標識;進行校準的日期,若與校準結果的有效性及應用有關時,應說明被校對象的接收日期;對校準所依據的技術規(guī)范的標識,包括名稱及代號;本次校準所用測量標準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說明;校準環(huán)境的描述;校準結果及其測量不確定度的說明;對校準規(guī)范的偏離的說明;校準證書或校準報告簽發(fā)人的簽名、職務或等效標識;校準結果僅是對被校對象有效的聲明;校準完成后按照本規(guī)范給出校準結果并出具相應校準證書;復校時間間隔1年。附錄A校準記錄格式(推薦)送校單位制造廠器具名稱型號/規(guī)格編號準確度等級最大秤量Max最小秤量Min分度值d環(huán)境溫度℃環(huán)境濕度%RH試驗載荷類型運行速度校準地點校準依據校準結果控制衡器信息名稱測量范圍不確定度/準確度等級/最大允許誤差檢定/校準證書編號有效期至試驗荷載的物品類別核查:□符合□不符合 載荷值: 運行速度:試驗次數示值I誤差E試驗次數示值I誤差E116217318419520621722823924102511261227132814291530稱量誤差標準偏差試驗載荷在自動分檢衡器上的位置輸送段中心

1/2WW載荷運行方向→1/2W輸送段1

W載荷運行方向→

W載荷運行方向→

1/2W載荷: 運行速度:位置輸送段中心試驗12345678910示值偏差標準偏差s示值I試驗11121314151617181920示值I位置輸送段1試驗12345678910示值偏差Ep標準偏差s示值I試驗11121314151617181920位置輸送段2試驗12345678910示值標準偏差偏差Eps示值I試驗11121314151617181920示值I示值I3校準結果示值誤差: 示值誤差的測量不確定度U(k=2): 示值偏差Ep: 校準員: 核驗員: 校準日期: 附錄B

校準證書內頁格式(推薦)校準證書編號: 最大秤量: 最小秤量: 分度值: 運行速度校準結果:示值誤差: 示值誤差的測量不確定度U(k=2): 示值偏差Ep: 附錄C概述C.1.1

自動分檢衡器示值誤差測量不確定度評定示例JJF(蒙)xxx-2023《自動分檢衡器》JJF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C.1.2測量環(huán)境條件測量時的環(huán)境溫度為26.4℃,濕度為38%RH。C.1.3測量標準通過控制衡器確定的試驗載荷,控制衡器使用Ⅱ級電子天平,Max=5100g,d=0.01g,e=0.1g。C.1.4被測對象自動分檢衡器,Max=4000g,d=0.1g。測量模型E=I-M (1)式式中:E-示值誤差;I-示值;M-試驗載荷的約定質量值。方差和靈敏度系數cu2=u2E=c2Iu2I+c2Mu2M (2)式c因為 cI&E=1I&EcL =?1c&Lc所以(2)式可簡化為式中:uc-合成標準不確定度;

u2=u2I+u2M (3)式u(I)-測量過程引起的不確定度分量;u(M)-標準載荷引起的不確定度分量。稱量不確定度分析(100g點為例)各輸入量的標準不確定度評定u(I)用控制衡器對試驗荷載進行稱量得到試驗荷載值100.08g,使用此荷載在自動分檢衡器上進行60次連續(xù)測量,得到實測值的測量列:單位:g試驗次數示值I誤差E試驗次數示值I誤差E1100.70.6231100.70.622100.70.6232100.70.623100.60.5233100.60.524100.80.7234100.50.425100.80.7235100.90.826100.80.7236100.80.727100.70.6237100.80.728100.60.5238100.80.729100.60.5239100.60.5210100.60.5240100.60.5211100.70.6241100.80.7212100.80.7242100.80.7213100.80.7243100.70.6214100.70.6244100.60.5215100.80.7245100.50.4216100.80.7246100.90.8217100.70.6247100.60.5218100.60.5248100.60.5219100.60.5249100.60.5220100.80.7250100.60.5221100.70.6251100.50.4222100.80.7252100.60.5223100.80.7253100.80.7224100.70.6254100.80.7225100.60.5255100.80.7226100.80.7256100.80.7227100.70.6257100.90.8228100.80.7258100.60.5229100.80.7259100.70.6230100.60.5260100.80.72該不確定度分量u(I)采用A類方法進行評定:s(x)nuI=s(ˉ)=nu()=

0.10gsxn60sxn60

=0.013gC.3.1.2由試驗載荷的約定質量值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分量u(M)C.3.1.2.1由控制衡器的分辨力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u13控制衡器的檢定分度值為0.1g,半寬為0.05g,服從均勻分布,包含因子k=3,因此:0.05g3u1(M)=

=0.029gC.3.1.2.2由控制衡器的示值誤差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u2若控制衡器是在自動運行試驗前立即檢定的,控制衡器的最大允許誤差為±0.5dc,允差分布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