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博碩學校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帶答案】_第1頁
長春博碩學校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帶答案】_第2頁
長春博碩學校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帶答案】_第3頁
長春博碩學校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帶答案】_第4頁
長春博碩學校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帶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長春博碩學校2022-2023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期中檢測歷史試卷一、選擇題(共25題。每題1分)1.隋朝,猶如一顆流星劃過歷史的天空,時間雖然短暫,卻光芒四射。下列有關隋朝歷史貢獻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實現了南北重新統(tǒng)一 B.開通了縱貫南北的大運河C.創(chuàng)設了科舉制度 D.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的局面【答案】D【解析】【詳解】依據題干“不正確的”,結合課本所學,唐太宗統(tǒng)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D正確;隋文帝滅掉陳朝,實現了南北重新統(tǒng)一,A排除;605年隋煬帝開鑿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B排除;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chuàng)立,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C排除;故選D。2.唐太宗說,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說明唐太宗認識到()A.崇尚節(jié)儉的重要性 B.人民群眾的偉大C.重視人才的重要性 D.虛心納諫的重要性【答案】B【解析】【詳解】由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可知,唐太宗將君王比作船,將民眾比作水,水能夠載船行走,也能夠把船打翻,這說明唐太宗認識到人民群眾的偉大,B項正確;材料內容體現的是唐太宗重視民眾的觀點,崇尚節(jié)儉、重視人才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項、C項;材料內容體現的是唐太宗重視民眾的觀點,虛心納諫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3.唐朝的詩歌非常的繁榮,至今流傳下來的還有5萬多首,在眾多的詩人中,被稱為詩圣的是()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主要考查唐朝詩人杜甫。杜甫的詩語言精煉凝重,藝術技巧高超,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選B。4.“載初元二月,策問貢人于洛城殿……殿前試人自此始”?!暗钋霸嚾恕边@一考試形式的開創(chuàng)者是()A.隋煬帝 B.唐太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答案】C【解析】【詳解】隋文帝時開始采用分科的方法選拔官員。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標志著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唐太宗時大大擴充國學規(guī)模,增加學員;提高進士科的地位,進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稱為狀元。武則天大力提倡科舉,創(chuàng)設了殿試和武舉。唐玄宗把詩賦作為進士科的主要考試內容。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5.如下圖為某同學設計的唐朝政局的發(fā)展圖,圖中“?”處事件在唐詩中的描述是()A.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 B.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C.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D.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答案】C【解析】【分析】【詳解】由示意圖可知,“?”處時期位于武則天統(tǒng)治之后和安史之亂之前,因而該時期是唐玄宗統(tǒng)治時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玄宗統(tǒng)治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鼎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皯浳糸_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就是對這一盛世的描述。C選項符合題意;A對安史之亂的描述,不符題意,排除;B是北宋陸游的詩歌,所處時代不符合題意,排除;D是韓愈的作品,反映唐朝后期的情況,不符合題意,排除。6.歷史史實是指客觀發(fā)生歷史事實,歷史觀點是對歷史史實的認識。以下選項屬于歷史觀點的是()A.隋煬帝創(chuàng)立進士科B.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定都長安C.唐玄宗冊封南詔首領為云南王D.武則天為后來“開元盛世”局面的出現奠定基礎【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歷史觀點是對歷史史實的認識?!苯Y合題干可知,“武則天為后來‘開元盛世’局面的出現奠定基礎”是對武則天統(tǒng)治期間的成就進行的評價,屬于歷史觀點,D項正確;“隋煬帝創(chuàng)立進士科”、“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定都長安”、“唐玄宗冊封南詔首領為云南王”,均是客觀存在的歷史史實,沒有任何評價,不屬于歷史觀點,排除ABC項。故選D項。7.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如果你想了解7世紀印度的歷史,下列資料中最值得查閱的是()A.《史記》 B.《大唐西域記》C.《馬可·波羅行記》 D.《資治通鑒》【答案】B【解析】【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7世紀時中印交往的史實。貞觀初年,玄奘西行天竺(今印度),貞觀后期,玄奘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專心翻譯佛經,不以親身見聞寫成《大唐西域記》,這部書,成為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qū)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故答案選B。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繁榮與開放社會?對外友好往來8.使唐朝由盛而衰的標志性事件是()A.藩鎮(zhèn)割據 B.玄武門之變 C.安史之亂 D.宦官專權【答案】C【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可知,持續(xù)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qū)迥到浩劫,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C項正確;安史之亂后形成藩鎮(zhèn)割據局面,排除A項;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由當時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太極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fā)動的一次政變,排除B項;宦官專權屬于統(tǒng)治危機,不是使唐朝由盛而衰的標志性事件,排除D項。故選C項。9.如圖反映了我國古代哪一時期的農業(yè)發(fā)展成就A.西漢 B.唐朝 C.宋朝 D.明朝【答案】B【解析】【詳解】圖中反映的生產工具是曲轅犁和筒車,分別是耕地和灌溉工具,屬于唐朝時期的農業(yè)發(fā)展成就,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10.“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痹撛娛且晃粸榱朔纯固瞥嘟y(tǒng)治的農民起義領袖所作,此次農民起義指的是()A.大澤鄉(xiāng)起義 B.黃巾起義 C.義和團運動 D.黃巢起義【答案】D【解析】【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此詩是黃巢所作,黃巢是唐朝末年農民起義領袖,出身鹽商家庭,善于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成年之后,沒有通過科舉考試,關東大旱時,積極收攏難民,乾符二年六月,響應王仙芝起義,乾符四年,攻陷鄆州,殺死天平節(jié)度使薛崇,乾符五年,王仙芝戰(zhàn)死后,成為起義軍領袖,號稱"沖天大將軍",年號"王霸",乾符六年,圍攻廣州,廣明元年,進入洛陽,突破潼關,進入長安,即位于含元殿,國號"大齊",年號"金統(tǒng)",并大肆屠戮唐朝宗室百官,在唐朝將領李克用、王重榮等人的猛烈進攻下,退出長安,故D正確;大澤鄉(xiāng)起義是秦末農民起義,故A錯誤;黃巾起義是東漢晚期的農民戰(zhàn)爭,也是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故B錯誤;義和團運動是19世紀末中國發(fā)生的一場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農民運動,故C錯誤。綜上答案D。11.唐初,婦女騎馬出行以紗巾蔽罩全身。中唐初更改為“胡帽”,露出面容,不再有蔽首的東西。中唐以后,露頸袒胸。這樣的變化體現唐代()A.婦女地位的提高 B.社會經濟的繁榮 C.社會風氣的開放 D.民族政策的開明【答案】C【解析】【詳解】由題干材料“婦女騎馬”“中唐以后,露頸袒胸”可知,題干材料體現了唐朝開放的社會風氣,C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婦女地位,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社會經濟,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民族政策,排除D項。故選C項。12.五代十國是個大混亂、大破壞時期。這一時期的分裂割據局面,實質上是()A.統(tǒng)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斗爭 B.唐末藩鎮(zhèn)割據的繼續(xù)和擴大C.豪強地主勢力發(fā)展的結果 D.漢族政權和少數民族政權的并立【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五代十國是個大混亂、大破壞時期。這一時期的分裂割據局面”結合所學可知,五代十國(907-960年)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分裂時期,實質上是唐王朝藩鎮(zhèn)割據的繼續(xù),B項正確;其余三項都不屬于實質,只是表象,排除ACD項。故選B項。13.趙匡胤當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趙普提出“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的建議,這一建議有利于()A.杜絕官員貪腐 B.增強地方實力 C.加強中央集權 D.削弱皇帝權力【答案】C【解析】【詳解】趙匡胤當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趙普針對“方鎮(zhèn)太重,君弱臣強”的狀況,提出:“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狈从车氖撬翁娌扇≮w普的計策削弱地方節(jié)度使的權力,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C項正確;A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材料內容是削弱地方實力,排除B項;材料內容加強了中央集權,增強了皇帝的權力,排除D項。故選C項。14.宋太祖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后又在州級機構中另設一官職,與州長官同簽文書,以分散長官權力。當時另設的官職是A.轉運使 B.刺史 C.按察使 D.通判【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宋太祖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為防止知州的權力過大難以控制,實施三年一換的制度,頻繁調動州縣長官;還在各州府設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權力,D項正確;轉運使主管運輸事務的中央或地方官職,排除A項;漢武帝時期設立刺史,排除B項;按察使是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排除C項。故選D項。15.實施“保甲法”,保丁“平時種田,閑時練兵,戰(zhàn)時出征”,這是()A.商鞅變法 B.王安石變法 C.慶歷新政 D.康乾盛世【答案】B【解析】【詳解】保甲法是王安石變法的內容,把農村人戶編制起來,有兩個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戶,出一人為保丁,保丁平時種田,農閑練兵。保甲法有利于增強軍隊戰(zhàn)斗力,加強對百姓的管理,B項正確;ACD項與“保甲法”無關,排除ACD項。故選B項。16.宋朝的海外貿易超過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下面是宋代海外貿易未完善的思維導圖,方框“?”處應填的內容是()A.西域都護 B.市舶司 C.澎湖巡檢司 D.宣政院【答案】B【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朝的海外貿易超過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設立了專門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叫市舶司,B項正確;西域都護是西漢設置的管理西域的機構,排除A項;澎湖巡檢司,是元時期設置于澎湖列島的官署。在中國歷史上,這是中央政權最早管理臺、澎的行政機構,排除C項;宣政院是元朝時期設置的管理西藏的機構,排除D項。故選B項。17.在當今影視作品中經常會出現一些不符合歷史事實的場景、物品、情節(jié)等“穿幫”鏡頭。電視劇《大唐榮耀》攝制組布置了一個書房場景,會導致“穿幫”的道具是()A.椅子上放著一件蜀錦質地的衣服 B.桌子上有一首沒有抄完的李白的詩C.墻上掛有一幅畫《送子天王圖》 D.書架上放著一部文天祥的詩歌總集【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所學可知,文天祥是宋元之交的人物,不應出現在《大唐榮耀》,D項正確;唐代蜀錦很出名,排除A項;李白的詩是唐代詩詞中成就最杰出的,排除B項;《送子天王圖》是唐代吳道子根據佛典《瑞應本起經》創(chuàng)作紙本墨筆畫,排除C項。故選D項。18.兩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宋金對峙局面形成的標志是()A.澶淵之盟 B.遼宋和議 C.宋金和議 D.宋夏和議【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所學可知,岳飛班師后,南宋與金最終達成和議,南宋向金稱臣,并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C項正確;澶淵之盟是北宋與遼之間簽訂,排除A項;遼宋和議、宋夏和議“宋金對峙局面形成”無關,排除BD項。故選C項。19.貨幣是經濟發(fā)展重要標志。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出現在北宋,反映了當時()A.市民生活豐富 B.商業(yè)貿易繁榮C.手工業(yè)的興旺 D.農業(yè)發(fā)展迅速【答案】B【解析】【詳解】宋代商品經濟發(fā)展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貨幣,而當時銅錢短缺,滿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所以紙幣出現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會政治經濟發(fā)展的必然產物,反映了宋朝商貿繁榮,B項正確;宋代市民生活豐富的原因是城市經濟的繁榮,市民階層的興起,與紙幣的出現無關,排除A項;宋代手工業(yè)的興旺的原因是商品經濟高度發(fā)達,人民對手工產品需求量高與紙幣的出現無關,排除C項;宋朝時期農業(yè)發(fā)展迅速的原因是南方戰(zhàn)亂較少,社會安定,宋朝的皇帝實行“戒奢從簡”的政策,南方自然條件優(yōu)越,北方人口南遷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而與紙幣的出現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20.宋代經濟繁榮,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均取得輝煌的成就,其中江南有一個鎮(zhèn)被譽為“瓷都”,它是()A.廣州 B.長安 C.泉州 D.景德鎮(zhèn)【答案】D【解析】【詳解】宋代是中國瓷器史上的輝煌時代,南宋時,江南地區(qū)已成為我國制瓷業(yè)重心。浙江哥窯燒制的冰裂紋瓷器,給人以別致的美感。北宋興起的景德鎮(zhèn),后來發(fā)展成為著名的瓷都。D項正確;廣州是對外貿易的港口城市,排除A項;北宋初期,長安和關中地區(qū)一片蕭條。長安處于北方而非江南,排除B項;泉州是宋元時期為“東方第一大港”,被馬可·波羅譽為“光明之城”,排除C項。故選D項。21.“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痹撛姺从车臅r代背景應該是()A.南宋偏安一隅 B.宋遼對抗 C.宋夏議和 D.北宋與金對峙【答案】A【解析】【詳解】“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敝背饽纤萎斁滞藝藜页?,統(tǒng)治者不思收復失地,只想偏安一隅,不思進取,把臨時茍安杭州簡直當作了故都汴州。A項正確;詩歌反映的是南宋,遼在北宋時期就滅亡,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南宋,宋夏議和是在北宋,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南宋,排除D項。故選A項。22.《遼史》評價:“遼之先,出自炎帝……徙潢河之濱……始興板筑,置城邑,教民種桑麻,習織組,已有廣土眾民之志。而太祖受可汗之禪,遂建國……東自海,西至于流沙,北絕大漠,信威萬里,歷年二百?!辈牧现械倪|太祖是()A.耶律阿保機 B.元昊 C.努爾哈赤 D.完顏阿骨打【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10世紀初,耶律阿保機(遼太祖)統(tǒng)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有時稱遼),都城在上京臨潢府,A項正確;元昊建立西夏,排除B項;努爾哈赤建立后金政權,排除C項;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排除D項。故選A項。23.某同學在學習蒙古族先后滅亡其它政權的歷史時畫了如圖的簡易圖,方框內的事件應是()A.元朝建立 B.蒙古滅北宋 C.南宋建立 D.蒙古滅金【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蒙古和南宋結盟,南北夾擊金朝,1234年,蒙古滅金,D項正確;元朝建立于1271年,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北宋是被金所滅,并非被蒙古所滅,B項表述錯誤,排除B項;南宋建立的時間是1127年,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24.成吉思汗被毛澤東稱為“一代天驕”,下列屬于他的歷史功績的是()A.建立元朝 B.設置行省 C.統(tǒng)一蒙古 D.統(tǒng)一全國【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鐵木真統(tǒng)一蒙古,建立大蒙古國,被尊為成吉思汗,C項正確;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統(tǒng)一全國,設置行省,排除ABD項。故選C項。25.《元史·百官志七》記載:“行中書省……掌國庶務,統(tǒng)郡縣,鎮(zhèn)邊鄙,與都省為表里?!庇刹牧峡梢耘袛喑鲂惺≈频闹饕饔迷谟?)A.加速了民族交融 B.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C.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管轄的行政區(qū) D.促進了邊疆開發(fā)【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題干信息“行中書省……掌國庶務,統(tǒng)郡縣,鎮(zhèn)邊鄙,與都省為表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主要敘述的是行省制在行政事務和維護地區(qū)穩(wěn)定方面的作用,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選項B符合題意;民族交融、促進了邊疆開發(fā),在題干中沒有體現,AD排除;元朝設宣政院直接統(tǒng)轄西藏,標志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qū)域,C排除;故選B。二、非選擇題(共2題,總35分)26.隋唐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強盛時期,她的各種制度和政策,對于我們今天建設和諧社會、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依然有借鑒意義。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制度創(chuàng)新】材料一:公務員考試是中國國家行政機關選拔錄用公務員的一種特定的人才甄別方式,我國自隋唐時期就有類似的“公務員考試”制度。(隋唐時期)考試是選官的基本途徑,考試的內容是儒家經籍與詩賦文章,普通人士只有通過寒窗苦讀,才能實現躋身于社會上層的愿望,因此與考試相銜接的學校教育,在古代被看作是選拔人才的預備場所。(1)請根據提示完成隋唐“公務員考試”形成的過程。即寫出①②③的內容人物作為①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隋煬帝設置②,科舉制度正式確立③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治世出現】材料二: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統(tǒng)治唐太宗唐玄宗政治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虛心納諫重用賢能,整頓吏治經濟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發(fā)展經濟,改革稅制(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唐太宗和唐玄宗統(tǒng)治時期分別出現了什么盛世局面?歸納唐朝能夠出現這兩個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答出兩點)【合同為一家】材料三:“自古皆貴(認為…尊責)中華,賤(輕視)夷狄,朕獨愛之如一。”——唐太宗(3)材料三唐太宗為做到“愛之如一”,實行何種民族政策?【包容開放】材料四:《唐蕃關系示意圖》材料五:唐朝時期交通路線圖(4)材料四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間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5)材料五反映的是唐朝對外交往路線,指出A(唐朝)與B(日本)友好交往的史實。你從他們身上感悟到最深的精神品質是什么?【答案】(1)①隋文帝②進士科③唐太宗(2)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善于用人、重視經濟發(fā)展、完善科舉制。(3)開明的民族政策。(4)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會盟等。(5)鑒真東渡;不畏艱險、勇于實踐、堅持不懈等精神。【解析】【小問1詳解】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的是隋文帝,所以①是隋文帝;隋煬帝設立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度正式確立,所以②是進士科;唐太宗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所以③是唐太宗?!拘?詳解】盛世局面:結合所學知識,唐太宗統(tǒng)治時期的盛世局面被稱作“貞觀之治”,唐玄宗統(tǒng)治時期的盛世局面被稱作“開元盛世”。共同原因:根據材料二,在政治上唐太宗“善于用人、虛心納諫”,唐玄宗“重用賢能,整頓吏治”,可以得出唐朝能夠出現這兩個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有善于用人。在經濟上唐太宗“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唐玄宗“發(fā)展經濟,改革稅制”可以得出唐朝能夠出現這兩個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有重視經濟發(fā)展?!拘?詳解】民族政策:結合所學知識,唐太宗即位之后,推行開明的民族政策?!拘?詳解】主要形式:根據材料四可以得到唐朝和吐蕃之間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是和親與會盟。其中和親包括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會盟包括唐蕃會盟?!拘?詳解】史實:結合所學知識,唐朝與日本交往的史實有遣唐使來華、鑒真東渡等。精神品質:結合所學知識,高僧鑒真為了弘揚佛法,六次東渡,最終到達日本,體現了不畏艱險、勇于實踐、堅持不懈等精神。27.遼宋夏金元時期,我國各民族進一步交融,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fā)展。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與此同時,周邊民族先后建立政權,與宋朝并立。材料二:遼宋之間的和好關系延續(xù)了近120年……宋遼榷場貿易亦隨南北通好而發(fā)展……宋方輸出的商品有香、藥、茶、瓷器、漆器、繕帛、麻布……遼方輸出的商品有鹽、布、羊、馬、駝、北珠、玉器等。——摘編自田相林《古代少數民族與漢族長期和好的范例》材料三兩宋時期,“國家的財政收入約80%來自淮河以南地區(qū)”“國家根本,仰給東南”“絲、棉紡織業(yè)、造紙業(yè)中心及對外貿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蘇湖熟,天下足”。材料四元朝在實現全國統(tǒng)一后,對于邊遠少數民族地區(qū),元朝采取了有效的管理方式。掌管全國佛教事務并統(tǒng)籍吐蕃地區(qū);在漠北地區(qū),改設宜慰司都元帥府,后升為嶺北行?。涸诿褡尻P系復雜的東北地區(qū),設置近陽行省:在云南地區(qū),設置行省,多用土官制度進行管轄。元朝的遼闊疆域與王朝統(tǒng)治相始相終,鞏固了大一統(tǒng)成果。一摘編自張帆《中國古代簡史》材料五:遼宋夏金元時期,統(tǒng)治者實施的民族政策和文化政策……出現了很多新的氣象……儒家經典著作被翻譯成蒙古文出版……中國首次出現了由中央政府批準成立的、全國性的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教育機構……藏傳佛教在中原得以傳播,海南黎族的木棉種植和紡織技術推動了中國棉紡業(yè)的發(fā)展?!懿柘伞吨袊褡迨吩挕罚?)根據材料一,指出圖示中①處是(政權);②處是(政權)宋在與其他民族政權交往的過程中,屢屢處于被動挨打的地位,這與宋朝實行的什么國策有關?(2)材料二反映的歷史現象與哪一歷史事件直接相關?有何積極作用?(3)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國古代經濟重心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這一現象形成的原因有哪些?(4)根據材料四,元朝臺灣由哪個機構管轄?在西藏地區(qū)設立的宣慰使司都元府,由哪個機構直接統(tǒng)轄?(5)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各民族誰也離不開誰”。綜合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談談促進民族交融在我國的現實意義。【答案】(1)①遼②金;重文輕武。(2)澶淵之盟;影響:此后宋遼之間保持了長期的和平關系,有利于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3)經濟重心南移;原因:①江南地區(qū)自然條件優(yōu)越②北方戰(zhàn)亂頻繁,南方相對穩(wěn)定,為江南經濟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穩(wěn)定的環(huán)境③北方人民大批南遷,增加了大量勞動力,并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工具④南方統(tǒng)治者為發(fā)展實力,重視發(fā)展經濟⑤新的農作物在江南引種,推動了農業(yè)生產發(fā)展;海外貿易的發(fā)展,促進了江南商品經濟的繁榮⑥江南地區(qū)各族人民的共同勞動。(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