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講 酸堿中和滴定(教師版)【暑假彎道超車】2024年新高二化學暑假講義+習題(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1頁
第17講 酸堿中和滴定(教師版)【暑假彎道超車】2024年新高二化學暑假講義+習題(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2頁
第17講 酸堿中和滴定(教師版)【暑假彎道超車】2024年新高二化學暑假講義+習題(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3頁
第17講 酸堿中和滴定(教師版)【暑假彎道超車】2024年新高二化學暑假講義+習題(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4頁
第17講 酸堿中和滴定(教師版)【暑假彎道超車】2024年新高二化學暑假講義+習題(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7講酸堿中和滴定1.理解中和滴定的原理。會選擇中和滴定的指示劑。2.熟悉中和滴定實驗儀器及使用。3.掌握中和滴定的實驗操作方法。4.能通過酸堿中和滴定測定酸或堿的濃度,掌握數據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培養(yǎng)定量研究的意識。一、酸堿中和滴定實驗1.滴定原理(1)概念依據中和反應,用已知濃度的酸(或堿)來測定未知濃度的堿(或酸)的方法。(2)原理在中和反應中,酸提供的H+與堿提供的OH-的物質的量相等,即:c(H+)·V酸=c(OH-)·V堿,則c(H+)=eq\f(cOH-·V堿,V酸)或c(OH-)=eq\f(cH+·V酸,V堿)。2.主要儀器及使用(1)儀器:滴定管,鐵架臺,滴定管夾,錐形瓶,燒杯。儀器a是酸式滴定管,儀器b是堿式滴定管。精確度:0.01mL。(2)滴定管的使用方法①檢查儀器:使用滴定管前,首先要檢查活塞是否漏水。②潤洗儀器:在加入酸、堿之前,潔凈的酸式滴定管和堿式滴定管要分別用所要盛裝的酸、堿潤洗2~3次。③加入反應液:分別將酸、堿加到相應酸式滴定管和堿式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0”刻度以上2~3mL處,并將滴定管垂直固定在滴定管夾上。④調節(jié)起始讀數:在滴定管下放一燒杯,調節(jié)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滿反應液,并使液面處于“0”刻度,準確記錄讀數。⑤放出反應液:根據實驗需要從滴定管中逐滴放出一定量的反應液。3.主要試劑(1)待測液;(2)標準液;(3)指示劑[一般用酚酞或甲基橙,不用石蕊(因為顏色改變不明顯)]。4.指示劑的選擇(1)原理:由曲線可以看出,在酸、堿中和滴定過程中,當接近滴定終點時,極少量的堿或酸就會引起溶液的pH突變。此時指示劑明顯的顏色變化表示反應已完全,即反應達到終點。所以即使酚酞、甲基橙的變色不在恰好中和的pH=7的點上,但體積差距很小,可以忽略不計。如圖所示為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1HCl溶液過程中pH變化曲線。(2)酸堿指示劑法(只能測定溶液的pH范圍)常見酸堿指示劑的變色范圍:指示劑變色范圍(顏色與pH的關系)石蕊<5.0紅色5.0~8.0紫色>8.0藍色酚酞<8.2無色8.2~10.0淺紅色>10.0紅色甲基橙<3.1紅色3.1~4.4橙色>4.4黃色【特別提醒】當滴定終點為堿性時,選擇酚酞;當滴定終點為酸性時,選擇甲基橙;當滴定終點為中性時,酚酞、甲基橙都行。一般不選擇石蕊,變色現象不明顯。5.滴定操作【注意事項】①滴速:先快后慢,當接近終點時,改為滴加半滴標準溶液(利用錐形瓶內壁承接尖嘴處懸掛的半滴溶液)。②終點的判斷:滴入最后半滴標準液,指示劑變色,且在半分鐘內不變色,視為滴定終點。6.數據處理為減少實驗誤差,重復實驗2~3次,根據每次所用標準溶液的體積計算待測液的物質的量濃度,最后求出待測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的平均值。二、中和滴定誤差分析1.分析依據c待測·V待測=c標準·V標準c待測=eq\f(c標準·V標準,V待測)c標準、V待測均為定值,誤差均體現在V標準的大小上。2.常見的誤差分析以用標準鹽酸滴定待測氫氧化鈉溶液為例:步驟操作V標準c待測洗滌酸式滴定管未用標準溶液潤洗變大偏高堿式滴定管未用標準溶液潤洗變小偏低錐形瓶用待測溶液潤洗變大偏高錐形瓶洗凈后還留有蒸餾水不變無影響取液放出堿液的滴定管開始有氣泡,放出液體后氣泡消失變小偏低滴定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氣泡,滴定終點時氣泡消失變大偏高振蕩錐形瓶時部分液體濺出變小偏低部分酸液滴出錐形瓶外變大偏高溶液顏色較淺時滴入酸液過快,停止滴定后再加一滴NaOH溶液無變化變大偏高讀數滴定前讀數正確,滴定后俯視讀數(或前仰后俯)變小偏低滴定前讀數正確,滴定后仰視讀數(或前俯后仰)變大偏高【歸納總結】滴定管讀數誤差分析滴定管正確的讀數方法是視線、刻度線、凹液面最低點在同一水平線上。試分析下列圖示讀數對滴定結果的影響:(1)如圖Ⅰ,開始仰視讀數,滴定完畢俯視讀數,滴定結果會偏小。(2)如圖Ⅱ,開始俯視讀數,滴定完畢仰視讀數,滴定結果會偏大。三、酸堿中和滴定曲線1.酸堿中和滴定曲線的繪制(1)滴定曲線概念以滴加酸(或堿)的量為橫坐標,以溶液pH為縱坐標繪出一條溶液pH隨酸(或堿)的滴加量而變化的曲線。(2)繪制曲線已知: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1HCl溶液過程中的相關數據如下:V[NaOH(aq)]/mL05.0010.0015.0018.0019.0019.5019.98pH1.001.221.481.843.123.603.904.30V[NaOH(aq)]/mL20.0020.0220.0820.1021.0025.0030.0035.00pH7.009.7010.3010.4011.3812.0512.3012.44在下列坐標紙中畫NaOH溶液滴定鹽酸的曲線2.酸堿中和滴定曲線的應用首先看縱坐標,搞清楚是酸加入堿中,還是堿加入酸中;其次看起點,起點可以看出酸性或堿性的強弱;再找滴定終點和pH=7的中性點,判斷滴定終點的酸堿性,然后確定中性點(pH=7)的位置;最后分析其他的特殊點(如滴定一半點,過量一半點等),分析酸、堿過量情況??键c01儀器的選擇與使用【例1】下列玻璃儀器在相應實驗中選用不合理的是A.蒸餾法分離和:③⑤⑥B.重結晶法提純苯甲酸:①②③C.萃取法提純溴水中的溴:⑥⑦D.酸堿滴定法測定溶液濃度:④⑥【答案】B【解析】A.蒸餾法需要用到溫度計以測量蒸汽溫度、蒸餾燒瓶用來盛裝混合溶液、錐形瓶用于盛裝收集到的餾分,蒸餾法分離和:③⑤⑥,故A正確;B.粗苯甲酸中含有少量氯化鈉和泥沙,需要利用重結晶來提純苯甲酸,具體操作為加熱溶解、趁熱過濾和冷卻結晶,此時利用的玻璃儀器有漏斗、燒杯、玻璃棒,不需要使用②③,故B錯誤;C.萃取法提純溴水中的溴用到錐形瓶和分液漏斗:⑥⑦,故C正確;D.酸堿滴定法測定NaOH溶液濃度需要使用滴定管和錐形瓶,酸堿滴定法測定溶液濃度:④⑥,故D正確;故選B?!咀兪?-1】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A.選用圖1滴定管量取17.60mLNaCl溶液B.如圖2所示,記錄滴定終點讀數為19.90mLC.中和滴定時,選用圖1滴定管盛裝NaOH標準溶液D.可用圖3裝置進行KMnO4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FeSO4溶液實驗【答案】A【解析】A.圖1為酸式滴定管,滴定管的精度為0.01mL,用酸式滴定管可量取17.60mLNaCl溶液,A項正確;B.滴定管起始讀書為0,滴定終點讀書為18.10mL,定終點讀數為18.10mL,B項錯誤;C.中和滴定時NaOH溶液盛裝在堿式滴定管中,圖1為酸式滴定管,C項錯誤;D.標準液KMnO4溶液具有強氧化性會腐蝕橡膠,應該盛裝在酸式滴定管,圖3為堿式滴定管,D項錯誤;答案選A。【變式1-2】要精確量取20.00mL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可選用的儀器是A.100mL容量瓶 B.100mL燒杯 C.25mL堿式滴定管 D.25mL酸式滴定管【答案】D【解析】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具有強氧化性,會腐蝕堿式滴定管中的橡膠管,所以應用25mL酸式滴定管確量取20.00mL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故選D??键c02滴定操作及數據處理【例2】實驗室用標準鹽酸滴定某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實驗中,可用右圖所示的裝置量取50mL待測液B.錐形瓶用蒸餾水洗凈后,再用待測液潤洗2-3次C.該實驗過程中,眼睛應注視錐形瓶中溶液顏色的變化情況D.如果標準液在空氣中久置后再用于滴定,則會使測定結果偏低【答案】C【解析】A.待測液為NaOH,故應使用酸式滴定管,A錯誤;B.錐形瓶用蒸餾水洗凈后即可,B錯誤;C.該實驗過程中,眼睛應注視錐形瓶中溶液顏色的變化情況,C正確;D.如果標準液在空氣中久置后再用于滴定,則HCl揮發(fā),會使用更多標準液,使測定結果偏高,D錯誤;故選C。【變式2-1】某實驗小組用稀鹽酸標準液滴定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符合實驗規(guī)范的是A.用堿式滴定管盛裝標準液 B.用量筒準確量取NaOH溶液后注入錐形瓶中C.選用紫色石蕊溶液作指示劑 D.滴定過程中時刻注視錐形瓶中溶液的變化【答案】D【解析】A.標準液為稀鹽酸,呈酸性,應該用酸式滴定管盛放,不能用堿式滴定管盛裝標準液,A項錯誤;B.中和滴定時,應該用堿式滴定管或移液管量取NaOH溶液后注入錐形瓶中,不使用準確度較低的量筒量取NaOH溶液,B項錯誤;C.紫色石蕊溶液的顏色變化不明顯,中和滴定時通常不用紫色石蕊作指示劑,該實驗滴定終點時溶液呈中性,可選用酚酞作指示劑,C項錯誤;D.中和滴定時,眼睛要時刻注視錐形瓶中溶液的變化,便于及時判斷滴定終點,D項正確;答案選D。【變式2-2】水果中維生素(摩爾質量為)的含量可用化學實驗方法測定。酸性條件下,向含維生素的淀粉溶液中加入溶液,當溶液剛剛加入時,會與迅速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然后生成的會與維生素發(fā)生反應(二者以物質的量之比反應),被迅速消耗;當溶液中的維生素全部反應后,與繼續(xù)反應生成的會使淀粉變藍色。實驗步驟如下:(1)稱取水果樣品,切碎研磨,取其汁配成溶液待用;(2)取該溶液于錐形瓶中,向其中加入適量鹽酸和過量淀粉溶液;(3)向滴定管中裝入標準溶液,記錄滴定管讀數為;(4)用滴定管向錐形瓶中逐滴加入標準溶液至終點,記錄滴定管讀數為。水果樣品中維生素的含量為A. B.C. D.【答案】B【解析】與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的會與維生素以物質的量之比反應,結合滴定管0刻線在上部,消耗體積,則mg樣品中維生素的含量為=,故選B。考點03滴定誤差分析【例3】用標準鹽酸滴定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不會引起實驗誤差的是A.用蒸餾水洗凈酸式滴定管后,裝入標準鹽酸進行滴定B.用蒸餾水洗凈錐形瓶后,再用NaOH溶液潤洗,后裝入NaOH溶液進行滴定C.將NaOH溶液放入用蒸餾水洗凈的錐形瓶中,加入少量的蒸餾水后進行滴定D.用酚酞作指示劑滴至紅色剛變無色時即停止加鹽酸【答案】C【解析】A.用蒸餾水洗凈滴定管后,必須再用標準鹽酸潤洗滴定管,避免滴定管內的水分將標準液稀釋,標準液濃度減小,滴定時消耗體積增大,測定結果偏大,A錯誤;B.用蒸餾水洗后的錐形瓶,不能再用待測液潤洗,避免潤洗后待測液物質的量增加,測定結果偏大,B錯誤;C.錐形瓶內多些水不影響滴定結果,因為待測液的物質的量沒有變化,測定結果不會受到影響,C正確;D.紅色變無色時即停止加鹽酸,沒有達到滴定終點,應30s不變色再停止加鹽酸,否則消耗的標準酸偏少,導致c(NaOH)偏低,D錯誤;故選:C?!咀兪?-1】用標準NaOH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鹽酸,若測定結果偏低,則原因可能是A.用滴定管量取標準液時,先俯視后仰視B.錐形瓶洗凈后瓶內殘留有少量蒸餾水C.滴定到終點讀數時,發(fā)現滴定管尖嘴處懸掛了一滴溶液D.配制標準溶液的固體NaOH中混有Na2O雜質【答案】D【分析】根據c(酸)=判斷不當操作對相關物理量的影響?!窘馕觥緼.仰視使讀數偏大,俯視讀數偏小,先仰視后俯視,量取的標準液體積偏大,則測定結果偏高,故A錯誤;B.錐形瓶洗凈后瓶內殘留有少量蒸餾水,盛裝的是位置濃度的鹽酸,操作正確,對測定結果不產生影響,故B錯誤;C.滴定到終點讀數時,發(fā)現滴定管尖嘴處懸掛了一滴溶液,占了標準液體積但未參加反應,所以NaOH溶液體積偏大,使測定結果偏高,故C錯誤;D.配制標準溶液的固體NaOH中混有Na2O雜質,Na2O與水反應生成NaOH,使NaOH濃度增大,消耗的體積少,則使測定濃度偏小,故D正確;故答案選D。【變式3-2】下列滴定實驗中儀器或指示劑選擇正確,但操作造成測定值偏大的是A.用標準NaOH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鹽酸時,用石蕊作指示劑B.兩次所取的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的體積不相同,都用同濃度的鹽酸滴定,用甲基橙作指示劑C.用標準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讀數如圖ⅠD.用標準酸性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稀溶液,讀數如圖Ⅱ【答案】D【解析】A.用標準氫氧化鈉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鹽酸時,石蕊試劑的變色范圍不在中和滴定的pH突躍范圍內,誤差較大,所以不能用石蕊試劑作指示劑,故A錯誤;B.用已知濃度的鹽酸滴定未知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時,應做平行試驗,兩次所取的未知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應相同,且最好選用酚酞做指示劑,否則會誤差較大,故B錯誤;C.標準硫酸溶液呈酸性會腐蝕橡膠管,應用酸式滴定管盛放,不能用堿式滴定管,故C錯誤;D.標準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會腐蝕橡膠管,應用酸式滴定管盛放,若滴定前平視滴定管刻度,滴定終點仰視刻度會使標準溶液的體積偏大,導致測定值偏大,故D正確;故選D。考點04中和滴定圖像(曲線)【例4】實驗小組用的NaOH溶液滴定20.00mL未知濃度的溶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可以用如圖甲所示裝置和操作進行滴定B.滴定結束時俯視滴定管讀數,測量結果偏低C.圖乙所示滴定管中液面的讀數為18.20mLD.圖丙可以表示滴定過程中溶液的pH與滴加NaOH溶液體積的關系【答案】B【解析】A.盛裝氫氧化鈉溶液應該為堿式滴定管,A錯誤;B.滴定結束時俯視滴定管讀數,導致最后體積消耗偏小,因此濃度偏低,B正確;C.滴定管從上到下,讀書依次變大,因此讀數為19.80mL,C錯誤;D.氫氧化鈉溶液滴定醋酸,滴定終點溶液呈堿性,D錯誤;故選B?!咀兪?-1】常溫下,向溶液和溶液中滴加溶液的過程中,pH和導電能力的變化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B.C.導電能力圖是向鹽酸中滴加 D.和對應的溶液中水的電離能力相同【答案】C【分析】等濃度、等體積的NaOH和HCl溶液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的pH值為7,故圖中V1的體積為20mL;等濃度、等體積的NaOH和CH3COOH溶液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的pH值大于7,故溶液pH=7時消耗的CH3COOH溶液的體積V2<20mL?!窘馕觥緼.根據分析,,A正確;B.根據分析,,B正確;C.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氯化鈉為強電解質,但由于溶液體積變大,電解質濃度降低,溶液的導電能力有所下降,C錯誤;D.等濃度、等體積的NaOH和HCl溶液恰好完全中和時溶液的pH值為7,溶液呈中性,水的電離程度與純水的電離程度相同;NaOH和CH3COOH溶液反應得到溶液的pH=7時,此時氫離子和氫氧根濃度相同,水的電離程度與純水相同,D正確;故選C。【變式4-2】已知HX、HY均為一元酸,室溫下用NaOH溶液分別滴定20.00mL等物質的量濃度的HX、HY溶液時的滴定曲線如下。已知強堿弱酸鹽呈堿性,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a>20B.NaOH溶液滴定HY溶液時,選用甲基橙比選用酚酞作指示劑,實驗誤差更小C.圖中B、D兩點對應的溶液中存在D.HY的電離平衡常數【答案】D【分析】室溫下用NaOH溶液分別滴定20.00mL等物質的量濃度的HX、HY溶液,當加入20mLNaOH時,達到HX的滴定終點,得NaX溶液pH=7,可知HX為強酸,且此時n(HX)=n(NaOH),求出c(HX)=0.1000mol/L,則c(HY)=0.1000mol/L,HY溶液的起始pH=3,可知HY為弱酸?!窘馕觥緼.根據分析可知HY為弱酸,當向HY中加入20mLNaOH時,恰好完全中和,得NaY溶液,NaY為強堿弱酸鹽呈堿性,故可知a<20,A項錯誤;B.NaOH滴定HY,當達到滴定終點時,溶液顯堿性,故需要選擇在堿性條件下能夠變色的指示劑,選用酚酞比選用甲基橙作指示劑,實驗誤差更小,B項錯誤;C.已知a<20mL,故B、D兩點溶液的體積及不相等,故兩溶液中不可能相等,C項錯誤;D.經分析可知HY的起始濃度為0.1000mol/L,pH=3,可知溶液中c(H+)=1.0×10-3mol/L,故HY的電離平衡常數,D項正確;故選D。1.HR為一種弱酸,常溫下,用0.10mol/LNaOH標準溶液滴定一定體積未知濃度的HR酸溶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裝NaOH標準液時,用如圖所示方法排除滴定管內的氣泡B.滴定過程中,眼睛一直注視滴定管內液面變化C.若用酚酞做指示劑,終點時溶液紅色恰好褪去D.滴定終點時混合溶液的pH=7【答案】A【解析】A.裝NaOH標準液時,采用堿式滴定管,可用圖中所示方法排除滴定管內的氣泡,故A正確;B.滴定過程中,眼睛注視錐形瓶中溶液顏色變化,兼顧滴定管液面變化,故B錯誤;C.若用酚酞做指示劑,滴入最后半滴NaOH標準液,溶液恰好變紅,且半分鐘不變色,到達滴定終點,故C錯誤;D.滴定終點時生成強堿弱酸鹽,溶液的pH>7,故D錯誤;答案選A。2.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和酸堿中和滴定是中學化學中兩個典型的定量實驗。若要配制的標準溶液,用其滴定某未知濃度的稀硫酸。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實驗中用到的滴定管和容量瓶使用前都需要檢漏B.如果實驗需用的標準溶液,配制時可選用容量瓶C.用甲基橙作指示劑,滴定終點時,溶液顏色由黃色變?yōu)槌壬獶.錐形瓶用蒸餾水洗滌后,再用待裝稀硫酸潤洗,使測定濃度偏大【答案】C【解析】A.容量瓶有瓶塞,配制時需要搖勻,所以使用前必須檢查是否漏水;滴定管有旋塞或者橡膠管,使用前必須檢查是否漏液,故A正確;B.由于實驗室中沒有490mL容量瓶,所以需要選用500mL容量瓶配制1mol/L的溶液,故B正確;C.甲基橙變色范圍為3.1~4.4,顏色變化為:紅→橙→黃,用標準氫氧化鈉溶液滴定某未知濃度的稀硫酸,滴定前溶液為紅色,當甲基橙由紅色變成橙色,且半分鐘不褪色時,說明達到了滴定終點,故C錯誤;D.錐形瓶用蒸餾水洗滌后,不需要再用待裝稀硫酸潤洗,若潤洗,造成被滴定的硫酸的物質的量增大,所以標準液用量偏大,則使測定濃度偏大,故D正確;故選C。3.食醋是日常飲食中的一種調味劑,國家標準規(guī)定釀造食醋中醋酸含量不得低于0.035g/mL。某研究小組用標準NaOH溶液測定食醋中醋酸的濃度,以檢測食醋是否符合國家標準,某品牌白醋的醋酸濃度測定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量取10.00mL白醋可選用上圖中的儀器乙B.稀釋時需使用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和100mL容量瓶C.滴定前錐形瓶需要用待測液(白醋稀釋液)潤洗2~3次D.滴定過程中眼睛要注視堿式滴定管內溶液的刻度變化【答案】B【解析】A.白醋顯酸性,需要用酸式滴定管量取,選用上圖中的儀器甲,A錯誤;B.稀釋時需用到的玻璃儀器主要是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和100mL容量瓶,B正確;C.滴定前錐形瓶不需要用待測液(白醋稀釋液)潤洗,否則引起誤差,C錯誤;D.滴定過程中眼睛要注視錐形瓶內溶液的顏色變化,及時控制滴定管溶液的滴加,D錯誤;故選B。4.已知常溫常壓下,飽和的水溶液的,則可推斷出用標準鹽酸滴定溶液時,選擇的指示劑及滴定終點顏色變化的情況是A.石蕊,由藍變紅 B.甲基橙,由黃變橙C.酚酞,由紅變淺紅 D.甲基橙,由橙變黃【答案】B【解析】飽和的水溶液的,滴定終點溶液顯酸性,甲基橙的變色范圍是pH<3.1變紅,pH>4.4變黃,3.1~4.4呈橙色,所以選甲基橙作指示劑;滴定前溶液呈堿性,滴定終點溶液呈酸性,所以滴定終點顏色變化是由黃變橙,故選B。5.下列有關實驗操作的敘述正確的是A.中和滴定實驗中指示劑不宜加入過多,通??刂圃?~2mLB.用50mL酸式滴定管可準確量取25.00mLKMnO4溶液C.用量筒量取5.00mL1.00mol·L-1鹽酸于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可配制0.100mol·L-1鹽酸D.酸堿中和滴定時,錐形瓶需用待測液潤洗2次,再加入待測液【答案】B【解析】A.酸堿指示劑(如酚酞、石蕊、甲基橙等)本身就有一定的酸堿性,過多必將帶來較大的誤差,因此通常控制在幾滴的范圍內,故A錯誤;B.酸式滴定管用來量取酸或氧化性試劑,高錳酸鉀具有強氧化性,則只能用酸式滴定管來量取,故B正確;C.量筒是粗略量取液體的儀器,只能精確到0.1mL,不能精確到0.01mL,此外不能在容量瓶里進行溶質的溶解或溶液的稀釋,應將溶質在燒杯中溶解或稀釋后轉移到容量瓶中,故C錯誤;D.酸堿中和滴定時,錐形瓶不需用待測液潤洗,潤洗后待測物質的物質的量偏大,故D錯誤;答案選B。6.用一定濃度的鹽酸標準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若選用酚酞作指示劑,滴定終點的顏色變化為無色變?yōu)闇\紅色B.錐形瓶應用待裝NaOH溶液潤洗C.堿式滴定管滴定前尖嘴有氣泡,滴定后氣泡消失,測得的NaOH濃度偏大D.酸式滴定管讀數時滴定前仰視,滴定后俯視,測得的NaOH濃度偏小【答案】D【解析】A.用一定濃度的鹽酸標準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若選用酚酞作指示劑,滴定終點的顏色由淺紅色褪為無色,A錯誤;B.錐形瓶不能潤洗,否則會使待測液濃度偏高,B錯誤;C.堿式滴定管滴定前尖嘴有氣泡,滴定后氣泡消失,會使所取待測液偏少,標準液體積用得偏少,測得的NaOH濃度偏小,C錯誤;D.酸式滴定管讀數時滴定前仰視,滴定后俯視,使標準液體積讀數偏小,測得的NaOH濃度偏小,D正確;所以選D。7.下列對幾種滴定分析(待測液置于錐形瓶內)中所用指示劑及滴定終點時溶液顏色的判斷錯誤的是選項滴定實驗指示劑終點時溶液顏色A用酸性標準溶液測量溶液的濃度溶液淺紅色B用KSCN標準溶液測量溶液的濃度溶液紅色C用NaOH標準溶液測量某鹽酸的濃度酚酞淺紅色D用標準溶液測量KI樣品的濃度淀粉藍色【答案】D【解析】A.用酸性標準溶液滴定溶液,反應完全后,再加入酸性標準溶液,溶液變淺紅色,A正確;B.用KSCN標準溶液滴定溶液,反應完全后,再加入KSCN標準溶液和鐵離子反應,溶液呈紅色,B正確;C.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鹽酸,酚酞作指示劑,到達滴定終點,溶液由無色變淺紅色,C正確;D.標準溶液和KI樣品反應生成碘單質,只要加入就生成碘單質,遇淀粉變藍色,無法判斷滴定終點,D錯誤;故選D。8.下列有關滴定操作的說法正確的是A.用25mL滴定管進行中和滴定時,用去標準液的體積為21.7mLB.用標準KOH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鹽酸,先用蒸餾水洗凈錐形瓶,后用未知濃度的鹽酸潤洗2~3次C.用標準KOH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鹽酸,配制標準溶液的固體KOH中含NaOH,則測定結果偏高D.用標準鹽酸溶液滴定未知KOH溶液時,取待測液的滴定管,滴定前尖嘴處有氣泡,滴定后氣泡消失,會導致測定結果偏低【答案】D【解析】A.滴定管的最小度數為0.01mL,故用去標準液的體積為21.70mL,A錯誤;B.錐形瓶不能用未知濃度的鹽酸潤洗,否則造成待測溶液的量增大,B錯誤;C.氫氧化鈉的摩爾質量偏小,根據可知,配制的標準液中氫氧根離子的濃度偏大,滴定時消耗標準液體積偏小,測定結果偏低,C錯誤;D.用標準鹽酸溶液滴定未知KOH溶液時,取待測液的滴定管,滴定前尖嘴處有氣泡,滴定后氣泡消失,導致待測液體積減少,標準液體積減少,會導致測定結果偏低,D正確;故選D。9.用標準鹽酸滴定未知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甲基橙作指示劑)的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使用新滴定管無需檢查活塞是否漏水B.滴定管、錐形瓶用蒸餾水洗滌后,都要用所裝溶液潤洗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氣泡,滴定后氣泡消失,會造成待測溶液濃度偏高D.滴入最后半滴標準鹽酸,錐形瓶中溶液由黃色變?yōu)槌壬珪r,立即停止滴定【答案】C【解析】A.無論滴定管新舊,在使用前,都要檢查活塞是否漏水,在確保不漏水后方可使用,A錯誤;B.錐形瓶不能用所裝溶液潤洗,否則導致滴定管中所用試劑體積偏大,測定結果不準確,B錯誤;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氣泡,滴定后氣泡消失,導致記錄的標準液體積包含氣泡的體積,體積偏大,會造成待測溶液濃度偏高,C正確;D.溶液由黃色變?yōu)槌壬?,要立即停止滴定,再搖動半分鐘后不變色,才認為達到滴定終點,若變色,還要繼續(xù)滴定,D錯誤;綜上所述,答案為C。10.25℃時,以0.10mol?L?1鹽酸滴定0.10mol?L?1一元堿YOH的滴定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A.YOH的電離方程式為YOH=Y++OH- B.此實驗可選用甲基橙作指示劑C.YOH的電離平衡常數Kb≈1×10?5 D.滴定時鹽酸盛放在帶活塞的滴定管中【答案】A【解析】A.由圖可看出YOH的pH介于10~12,介于,而YOH的濃度為,所以YOH為弱堿,電離方程式為,故A錯誤;B.酚酞的變色范圍是8.0~10.0,甲基橙的變色范圍是3.1~4.4,選取指示劑變色范圍與滴定終點突變范圍盡量重合,選甲基橙作指示劑,故B正確;C.由圖象分析可知,,YOH的起始濃度為,平衡常數,故C正確;D.帶活塞的滴定管為酸式滴定管,鹽酸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故D正確。綜上所述,答案為A。11.25℃時,向20mL0.1mol/L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NaOH溶液,滴入NaOH溶液的體積與溶液pH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a點的pH>1B.c點時,V(NaOH)=20mLC.反應過程中的值逐漸增大D.a、b、c點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逐漸增大【答案】B【分析】a為起始點。B點加入NaOH為10mL主要成分為n(CH3COONa):n(CH3COOH)=1:1。加入20mL時為反應終點物質為CH3COONa,pH>7。所以pH=7的成分有CH3COONa和CH3COOH?!窘馕觥緼.CH3COOH為弱電解質則0.1mol/LCH3COOH電離出的H+少于0.1mol/L即pH>1,A項正確;B.加入20mL時為反應終點物質為CH3COONa,pH>7。所以pH=7的成分有CH3COONa和CH3COOH即加入NaOH少于20mL,B項錯誤;C.,加入NaOH后c(H+)被消耗而降低,則該值的隨著反應的進行而增大,C項正確;D.a→b→c加入NaOH產生了CH3COONa能促進水的電離,因此a→b→c水的電離程度增大,D項正確;故選B。12.室溫下,向鹽酸中滴加溶液,溶液的隨溶液體積的變化如圖。已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當接近終點時,應加快滴定速度便于觀察顏色突變B.從過程中鹽酸中水的電離程度先增大后減小C.選擇甲基紅指示反應終點,誤差比甲基橙的大D.時,【答案】B【解析】A.如果滴定速率加快,會導致NaOH溶液過量,所以當接近終點時,需減慢滴定速度便于觀察顏色突變,A項錯誤;B.酸或堿都抑制水電離,酸中c(H+)或堿中c(OH-)越大,水電離程度越小,隨著NaOH溶液的滴加,溶液酸性減弱,然后至中性,當二者恰好完全反應后,繼續(xù)滴加NaOH溶液堿性逐漸增強,所以水電離程度先增大后減小,B項正確;C.由圖可知,甲基橙的變色范圍在pH突變范圍之外,誤差比甲基紅更大,C項錯誤;D.當V(NaOH)=30.00mL時,溶液中的溶質為氯化鈉和氫氧化鈉,且混合溶液中c(NaOH)=,即溶液中c(OH?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