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綿陽市高中新高考仿真卷歷史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1頁
四川省綿陽市高中新高考仿真卷歷史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2頁
四川省綿陽市高中新高考仿真卷歷史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3頁
四川省綿陽市高中新高考仿真卷歷史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4頁
四川省綿陽市高中新高考仿真卷歷史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川省綿陽市高中新高考仿真卷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qū)。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某教材寫道“英國舊律,更定稅則必由民舉議員定之,因請立美洲議院,如英制。英廷不允,僑民大憤,不奉令,雖婦人孺子亦主持自立,起與英抗?!蔽闹小皟S民”是指A.歐洲移民 B.中國華僑 C.印第安人 D.非洲黑人2.北約建立時,政治協(xié)商制已成為北約成員國聯(lián)合與合作的重要紐帶。然而,在朝鮮戰(zhàn)爭的政治與軍事中,北約并沒有發(fā)揮作用。在古巴導彈危機中,大多數(shù)盟國只是在美國總統(tǒng)宣布對古巴實施封鎖前45分鐘被告知這一事件的進展。由此看出A.政治協(xié)商制受制于成員國力量對比B.北約成員國合作的基礎喪失C.美國與北約盟國之間既合作又斗爭D.西歐與美國之間的矛盾激化3.1979年,國家對農副產品收購牌價提高了21.19%,全國征購糧食基數(shù)減少到700億斤,減少了55億斤,并且規(guī)定水稻地區(qū)口糧不足400斤、雜糧地區(qū)口糧不足300斤的一律免購。這反映了當時政府A.加快調整產業(yè)結構 B.大力推行包產到戶C.給予農民政策優(yōu)惠 D.積極應對農業(yè)困境4.下表是根據(jù)《中國貨幣史》整理的晚明賦役折銀及影響進程表,這些進程有助于進程一農民從納糧當差到納銀不當差—從身份到契約—與土地分離、雇工和商幫群體形成—市場化進程進程二農業(yè)從單一到多元—經管權與所有權分離—農業(yè)商品化—商業(yè)化進程進程三農村從封閉、半封閉到開放—市鎮(zhèn)興起—城市化進程A.中國古代社會逐漸向近代社會轉型 B.中國白銀的儲備劇增C.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出現(xiàn) D.中國資本的原始積累5.布萊克在《二十世紀歐洲史》寫到:“這是一種苛刻的和平。各種和平條約總是由戰(zhàn)勝國擬訂,并且表現(xiàn)出戰(zhàn)時的激怒之情。懲罰敵人是和平條約中慣用的手段。和平條約很可能都是片面之詞的文件,這可以由人們總是假定只是戰(zhàn)敗國才犯了破壞作戰(zhàn)規(guī)則的罪行或犯了產生戰(zhàn)犯的罪行一點來表明。凡爾賽條約對這一切也不例外?!辈既R克的主要觀點是A.凡爾賽條約太過于苛刻 B.凡爾賽條約具有片面性C.只有德國犯了嚴重的罪行 D.德國不應承擔全部責任6.英國的行政權和立法權自“光榮革命”后便一直統(tǒng)一于議會之中,首相既是政府首腦又是議會執(zhí)政黨(多數(shù)黨)的領袖。因此,以首相為首的執(zhí)政黨推行的某項立法往往都能通過。故執(zhí)政黨在任期內往往具有“獨裁般的權力”,這一傳統(tǒng)A.延續(xù)了專制制度 B.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C.維護了議會主權 D.確立了君主立憲7.下圖是20世紀50~70年代大國關系圖。圖中“——”表示合作關系,“←→”表示對抗關系,閱讀下圖,甲、乙、丙所代表的國家正確的是A.甲是中國、乙是英國、丙是法國B.甲是日本、乙是蘇聯(lián)、丙是英國C.甲是美國、乙是中國、丙是蘇聯(lián)D.甲是法國、乙是日本、丙是美國8.先秦諸子百家爭鳴時間很長,問題很多,情況很復雜。但簡要一點,也可以概括為三場大辯論:第一場是儒墨之爭;第二場是儒道之爭;第三場是儒法之爭。對材料解讀正確的是A.儒家學說成為各派眾矢之的 B.爭鳴涉及人生和治國方面C.各家流派矛盾尖銳不能調和 D.儒法之爭實質是顯學之爭9.有學者對歐洲的一場思想解放運動評論道:“科學的探討與實證,代替了過去神學的教條與武斷:民約論及法律觀念也替代了君權。從此以后,一般平民嘗試用選票決定如何治理自己的國家?!边@場運動是A.智者運動B.文藝復興C.宗教改革D.啟蒙運動10.從1993年下半年開始,廣東南海市逐步在農村推廣土地股份制。即以村委會或村民小組為基礎,將集體所有的財產、土地和農民承包權折價入股,建立股份經濟合作社。這一做法A.否定了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 B.促進了農村城鎮(zhèn)化建設進程C.恢復了農業(yè)生產合作化道路 D.體現(xiàn)了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11.專制主義制度很容易使皇帝與丞相之間產生矛盾,從漢至明清,歷代皇帝曾經采取過的限制相權的措施不包括A.形成“中朝”“外朝”格局,使以丞相為首的中央官不能參與決策B.三省長官同為宰相,相互牽制和監(jiān)督C.增設參知政事為副相,設三司使管理財政D.設立宣政院管理宗教、民族等事務12.18世紀的法國哲學家狄德羅講述了一件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一天,朋友送給他一件精美的睡袍,為了能使書房中的家具與睡袍相稱,最后他把書房中的家具全部換掉了,但他卻感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脅迫了!”狄德羅意在A.指明國家政治要順應民主潮流 B.批判人們對于財富的無限追求C.揭露封建神學束縛了人們精神 D.告誡人們應該理性地對待生活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早期(1500~1750年),英國海外貿易由弱到強不斷得到發(fā)展。16世紀30年代,從諾里奇、布里斯托爾等地出口的呢絨,成功地在歐洲市場與意大利的紡織品競爭。16世紀中后期,低地國家在英國呢絨貿易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英國海外貿易的倫敦一安特衛(wèi)普模式逐漸形成。從1585年到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后,英國在北美相繼建立了6個殖民地,以新英格蘭為代表的北方殖民地發(fā)展起來的漁業(yè)、造船業(yè)和運輸業(yè),對英國、西印度和北美的三方貿易起到了平衡作用,英國建立了廣闊的大西洋商業(yè)貿易體系。18世紀中期開始,英國對歐洲的進口貿易比重下降到44%,殖民地貿易則在17世紀中期后的一個世紀里增長了近5倍,殖民地開始在英國經濟活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幾詫O燕《近代早期英國海外貿易的興起》材料二清代前期海外貿易政策的演變是由當時的政治、經濟環(huán)境所造成的。順治十三年(年),清廷頒布禁海令,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確定以廣州、漳州、寧波、云臺山為對外貿易港口。據(jù)統(tǒng)計,乾隆十八年(1753年),即使海關收入達95萬兩,但是與田賦收入相比,無論從商業(yè)還是財政需要來說,均對朝廷沒有太大的吸引力。隨著工業(yè)革命的進行,西方殖民者所表現(xiàn)出的海盜侵擾,極大地加劇了清廷對“外夷”的防范心理。18世紀后半葉起,陷入封建統(tǒng)治危機之中的乾隆皇帝,把四口通商改為一口通商的原因之一,就是為了保證“小人不得勾串滋事”。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廷出臺《防夷五事》,禁止外國商人在廣州過冬,嚴格意義上的閉關政策就此開始。正如馬克思所說:“與外界完全隔絕,這曾是保存舊中國的首要條件。”——摘編自王超《清代海外貿易政策的演變》材料三從新中國對外貿易60多年的發(fā)展歷程來看,變革與增長是中國對外貿易60年前后一貫的歷史實踐。2012年.2013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全球出口的平均增長僅為1.5%,但中國同期增速接近8%。2008年后,中國商品進口經歷了從以工業(yè)品為主到農產品和高技術類商品并重的變化,糧食、飛機和汽車的進口分別增加1.18倍、1.8倍和2.95倍。在推行新型城市化過程中,近年來中國進口大豆、玉米等農產品數(shù)量均大幅增加,整體糧食進口量占產量比重達14%,相比2008年上升了6個百分點。對外貿易格局的變化是對內促進消費升級、產業(yè)結構調整,以及對外推進經濟外交戰(zhàn)略中的重要一環(huán),對未來經濟、政治的意義無疑也將是深遠的。——摘編自曹陽《中國對外貿易的新格局》(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早期英國海外貿易所處的歷史階段。(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清代前期海外貿易政策的演變過程,并分析18世紀后半期清廷海外貿易政策發(fā)生變化的原因。(3)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結構變化的深遠影響。14.(20分)工業(yè)文明“我們發(fā)覺自己處于這樣一個世界中:在這世界里,有著迅速的運動和不平穩(wěn)的退卻;在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擠滿了人——人們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擠,人們不自在地隱居在高大公寓的小房間內沉思或空想;在這世界里,充滿了汽車、有軌電車和飛機;這世界充滿了來自傳聲筒的噪聲干擾。這世界是有史以來唯一的一種經濟統(tǒng)治——工業(yè)文明統(tǒng)治的一部分;它不但為西歐諸民族所分享,也為俄國人、美國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還在某種程度上為中國人和印度人所分享?!薄s翰·尤內夫《近代西方的崛起——工業(yè)革命》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哪一個國家首先出現(xiàn)材料中的這種社會狀態(tài)?最先出現(xiàn)這種社會狀態(tài)的原因是什么?(2)俄國人和日本人在分享工業(yè)文明的過程中遇到過什么障礙?后又是通過什么方式排除其障礙的?(3)如何理解“這世界是有史以來唯一的一種經濟統(tǒng)治——工業(yè)文明統(tǒng)治的一部分……甚至還在某種程度上為中國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根據(jù)題干可知材料反映了英國殖民當局通過實施新稅則壓制北美殖民地發(fā)展,引發(fā)北美殖民地民眾的反抗獨立斗爭,“僑民”指移居美洲的歐洲白人,此時已經形成美利堅民族,故A項正確;BCD均不符合題意,排除。2、A【解析】

從材料“在朝鮮戰(zhàn)爭的政治與軍事中,北約并沒有發(fā)揮作用”和“在古巴導彈危機中,大多數(shù)盟國只是在美國總統(tǒng)宣布對古巴實施封鎖前45分鐘被告知這一事件的進展”中可知,在朝鮮戰(zhàn)爭和古巴導彈危機中政治協(xié)商制充斥著不對等的力量對比,發(fā)展不平衡,故選A。北約政治協(xié)商制的形成是個動態(tài)過程,在北約建立后不斷發(fā)展、完善,故B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B。材料沒有體現(xiàn)“既合作又斗爭”的信息,故排除C。D顯然是對材料的誤讀,材料沒有提到雙方矛盾激化的信息,排除D。3、C【解析】

根據(jù)材料可知,國家提高了農副產品收購牌價,同時降低了征購糧食基數(shù),又對口糧和雜糧不足地區(qū)進行了免購的規(guī)定,這些措施都有利于減輕農民的負擔,反映了當時政府對農民政策的優(yōu)惠,故C項符合題意;材料未涉及產業(yè)結構調整,A項錯誤;材料未涉及土地的問題,B項錯誤;材料是對農民優(yōu)惠,不是應對農業(yè)困境,D項錯誤。故選C。4、A【解析】

晚明賦役折銀對農民、對農業(yè)、對農村的影響巨大,為古代經濟帶來新的影響,進而推動古代社會逐漸向近代社會轉型。故答案為A。表格內容不能體現(xiàn)當時白銀的儲備情況,排除B項;表格內容沒有反映雇傭關系,無法說明資本主義萌芽出現(xiàn),排除C項;表格內容看不出中國資本的原始積累,排除D項。故選A。5、D【解析】

布萊克指出,凡爾賽條約由戰(zhàn)勝國制訂,把戰(zhàn)爭罪行推給德國是片面的等,說明其認為德國不應承擔一戰(zhàn)的全部責任,D項正確;材料不能說明凡爾賽和約“太過于”苛刻,也不是對凡爾賽條約具有片面性的單純論證,AB兩項錯誤;“只有德國犯了嚴重的罪行”與材料內容不符,C項錯誤。6、B【解析】

英國的行政權和立法權自“光榮革命”后便一直統(tǒng)一于議會之中,以首相為首的執(zhí)政黨推行的某項立法往往都能通過,這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故選B;英國“光榮革命”后已經確立民主政治,并非專制制度,排除A;C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排除;《權利法案》的頒布標志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D不符合題意,排除。7、C【解析】試題分析:此題需要對國際關系有著比較準確的定位。從圖示可以看出,在50年代,甲與乙丙均是對抗的關系,但是乙丙是合作的關系,而到了60年代則是沒有了合作,全是對抗,到了七十年代,乙丙還是對抗,可是甲丙之間進行了合作。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看出,甲乙丙依次是美國、中國和蘇聯(lián)。關系C。其它各項均不正確。考點:戰(zhàn)后國際關系點評:戰(zhàn)后蘇聯(lián)和中國建立了盟友關系,但是在50年代后期關系不斷地惡化,到了60年代分裂;中美關系在戰(zhàn)后是出于對抗狀態(tài),但是到了70年代中美關系則是緩和化,79年建立了外交關系。8、B【解析】

根據(jù)題干結合所學可知,儒墨道法的爭論實質反映了不同流派基于本階層的利益,對宇宙人生、社會現(xiàn)實,闡述自己的主張,故B項正確;“各派”一說過于絕對,排除A項;材料不能反映各派思想不能調和且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項;儒法之爭實質上是治國策略之爭,排除D項。故選B。9、D【解析】

根據(jù)“代替了過去神學的教條與武斷”“民約論及法律觀念也替代了君權”等信息可知這場運動是啟蒙運動,啟蒙運動崇尚理性,反對君主專制,構建資產資產階級的理性王國,與材料“一般平民嘗試用選票決定如何治理自己的國家”這一信息主旨也是相符的,故D正確;ABC三項的運動中并沒有涉及到反對君主專制,“如何治理自己的國家”這些主張,故排除。10、D【解析】

南海市將集體所有的財產、土地和農民承包權折價入股,建立股份經濟合作社,這一做法順應了市場經濟,體現(xiàn)了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D正確;這一做法并未否定農民對土地承包權,只是在形式上進行了調整,不是對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否定,排除A;建立股份經濟合作社和農村城鎮(zhèn)化建設兩者并沒有直接聯(lián)系,排除B;股份經濟合作社與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農業(yè)生產合作化不同,后者不利用市場,因此不能簡單認為前者是對后者的恢復,排除C。11、D【解析】

元朝設立宣政院管理宗教、民族等事務和西藏軍政事務,與限制相權無關,符合題意,故選D;漢代漢武帝時期形成“中朝”“外朝”格局,使以丞相為首的中央官僚不能參與決策;唐代三省長官同為宰相,相互牽制和監(jiān)督;宋代增設參知政事為副相,設三司使管理財政;ABC都是限制丞相權力的措施,不符合題意,排除。12、D【解析】

材料中那件睡袍引起狄德羅生活不斷改變,這是生活過于感性化的結果,狄德羅感覺“被脅迫了”,故材料意在告誠人們要理性對待生活故D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政治問題,且狄德羅的態(tài)度不是順應,而是不能盲目追隨,排除A項;材料體現(xiàn)的不是對財富的追求,而是對生活環(huán)境不做判斷的改變,排除B項;材料信息沒有體現(xiàn)封建神學,更不能說明其對人們精神的束縛,排除C項。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以呢絨出口為主的倫敦—安特衛(wèi)普模式階段;大西洋貿易體系構建階段;全球殖民地貿易發(fā)展階段。(2)演變過程:由海禁到開放再到閉關。原因:中國傳統(tǒng)經濟的自給自足性;清廷對外夷的防范心理;封建統(tǒng)治危機的加??;海關稅收較低;“天朝上國”觀念濃厚。(3)促進國內消費升級;推動產業(yè)結構調整;改變對外經濟外交戰(zhàn)略;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打造民族品牌,提升外貿競爭力;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推動中國融入全球化進程。【解析】

(1)近代早期英國海外貿易所處的歷史階段,可以根據(jù)材料中的“16世紀中后期,低地國家在英國呢絨貿易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英國海外貿易的倫敦一安特衛(wèi)普模式逐漸形成”“從1585年到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后……英國建立了廣闊的大西洋商業(yè)貿易體系”“殖民地貿易則在17世紀中期后的一個世紀里增長了近5倍”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2)清代前期海外貿易政策的演變過程,可以根據(jù)材料中的“順治十三年(年),清廷頒布禁海令,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確定以廣州、漳州、寧波、云臺山為對外貿易港口”“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廷出臺《防夷五事》,禁止外國商人在廣州過冬,嚴格意義上的閉關政策就此開始”分析得出,是由海禁到開放再到閉關。18世紀后半期清廷海外貿易政策發(fā)生變化的原因,可以根據(jù)“無論從商業(yè)還是財政需要來說,均對朝廷沒有太大的吸引力”“隨著工業(yè)革命的進行,西方殖民者所表現(xiàn)出的海盜侵擾,極大地加劇了清廷對‘外夷’的防范心理”,并結合所學從自然經濟的自給自足性、清廷對外夷的防范心理、封建統(tǒng)治危機加劇、海關稅收較低、“天朝上國”觀念濃厚等方面來回答。(3)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結構變化的深遠影響,可以根據(jù)材料中的“對外貿易格局的變化是對內促進消費升級、產業(yè)結構調整,以及對外推進經濟外交戰(zhàn)略中的重要一環(huán),對未來經濟、政治的意義無疑也將是深遠的”等信息,并結合所學從促進國內消費升級、推動產業(yè)結構調整、改變對外經濟外交戰(zhàn)略、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打造民族品牌提升外貿競爭力、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和推動中國融入全球化進程等方面來回答。14、(1)英國。原因:首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