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塊五 學(xué)案48 理解文言實詞(二)-善于推斷代入比較-2025高中語文大一輪復(fù)習(xí)講義人教A版_第1頁
板塊五 學(xué)案48 理解文言實詞(二)-善于推斷代入比較-2025高中語文大一輪復(fù)習(xí)講義人教A版_第2頁
板塊五 學(xué)案48 理解文言實詞(二)-善于推斷代入比較-2025高中語文大一輪復(fù)習(xí)講義人教A版_第3頁
板塊五 學(xué)案48 理解文言實詞(二)-善于推斷代入比較-2025高中語文大一輪復(fù)習(xí)講義人教A版_第4頁
板塊五 學(xué)案48 理解文言實詞(二)-善于推斷代入比較-2025高中語文大一輪復(fù)習(xí)講義人教A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學(xué)案48理解文言實詞(二)——善于推斷,代入比較復(fù)習(xí)任務(wù)1.掌握推斷文言實詞含義的方法。2.掌握兩類實詞題型的答題方法??记槲⒂^見學(xué)案47活動一掌握推斷文言實詞含義的方法(一)語境推義語境推義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根據(jù)一個多義詞在句子中的上下文來確定該詞在這一特定語境中的含義。利用語境推義法推斷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1)(馬文升)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推心任之,諸大臣莫敢望也(《明史·馬文升傳》):朝官/望其項背(2)崔杼與慶封謀殺齊莊公。莊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慶封又欲殺崔杼而代之相……慶封相景公,景公苦之。慶封出獵,景公與陳無宇、公孫灶、公孫蠆誅封。封以其屬斗,不勝,走如魯(《呂氏春秋·慎行》):討伐(3)前守滕宗諒大興學(xué)校,費錢數(shù)十萬。宗諒去,通判、僚吏皆疑以為欺,不肯書歷。宿(指傳主胡宿)誚之曰:“君輩佐滕侯久矣,茍有過,盍不早正?乃陰拱以觀,俟其去而非之,豈昔人分謗之意乎?”(《宋史·胡宿傳》):責(zé)備解析(1)“班列”原指“朝班的行列”,又可指“朝廷”或“朝官”,這里根據(jù)上下文可譯為“朝官”。“望”作為動詞,有“看”“期望”等義,聯(lián)系前文“帝亦推心任之”,諸大臣是難以望其項背的,因此在這里“望”是“望其項背”義。(2)“誅”是“殺”義,單看它在這個句中很恰當(dāng),但結(jié)合大語境,尤其是結(jié)合下文看,解釋為“殺”講不通,因為慶封逃到魯國了,因此“誅”在這里應(yīng)解釋為“討伐”。(3)將“誚”解釋為“譏誚,諷刺”,仿佛順理成章。之所以給人這種感覺,一是因為“誚”的常用義為“譏誚”;二是因為將“譏誚”義代入句中,說通判、僚吏處事不當(dāng),使得胡宿“譏誚”他們,似乎也未嘗不可。但全面聯(lián)系語境,特別是準(zhǔn)確把握下文胡宿所說的一番話,就可以判定“誚”解釋為“譏誚,諷刺”是否正確了。揣摩胡宿話語的意思,是直接指出通判、僚吏的錯誤,這不是在“譏誚,諷刺”,而是在“責(zé)備”。因此,“誚”在這里應(yīng)解釋為“責(zé)備”。理解實詞含義要堅持“詞不離句,句不離段”的語境原則。需要強(qiáng)調(diào)的是,語境有小大之分。最小的語境即詞語所在的句子,稍大的語境就是詞語所在句子的上下句,最大的語境即詞語所在句子的所有相關(guān)文句。有時候,對詞語的解釋符合小語境,甚至符合上下句構(gòu)成的語境,但不一定符合完整的大語境。這種符合局部語境,但與整體語境不符的情況極具迷惑性。所以,結(jié)合語境來辨析詞語解釋時,絕不能只將解釋代入句中,看其在本句中是否恰當(dāng),也不能只滿足于推敲其是否符合上下句的意思,必須找到所有相關(guān)語句,在完整語境中進(jìn)行揣摩。(二)句法推義1.對稱推義充分利用句子中加“△”的字來推斷加點字的意思或用法。(1)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eq\o(彌,\s\do4(△))津,青雀黃龍之軸(《滕王閣序》):滿(2)則思eq\o(慎,\s\do4(△))始而敬終(《諫太宗十思疏》):慎重(3)忠不必eq\o(用,\s\do4(△))兮,賢不必以(《九章·涉江》):任用(4)人eq\o(眾,\s\do4(△))車輿,萬物殷富(《史記·南越列傳》):眾多(5)父未嘗笞,母未嘗eq\o(非,\s\do4(△)),閭里未嘗讓(《論衡·自紀(jì)篇》):責(zé)備(6)又況天地之無倪,陰陽之無eq\o(窮,\s\up6(,△))(《非國語》):邊際在文言文中,排比句、對偶句、并列詞句對舉的語言現(xiàn)象很多。在對舉句中,位置對稱的詞語一般詞性相同,詞義相近、相反或相對,因此,通過對已知詞語的詞性、詞義的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詞語的詞性、詞義。2.語法推義利用語法推義法推斷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1)徇鎮(zhèn)江、丹陽、丹徒、金壇,皆克之(《明史·花云傳》):掠取(2)太祖將取滁州,率數(shù)騎前行,云(指傳主花云)從。猝遇賊數(shù)千,云翼太祖,拔劍躍馬沖陣而進(jìn)(《明史·花云傳》):保護(hù)(3)諸山越(指偏遠(yuǎn)地方)不賓,有寇難之縣,輒用蓋(指傳主黃蓋)為守長(《吳書·黃蓋傳》):歸順,服從(4)天下之勢,譬猶病者,陛下既得良醫(yī)矣,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壽民(《宋史·蔡襄傳》):愈,使……痊愈;壽,使……長壽句子的結(jié)構(gòu)是固定的,組合是有規(guī)律的,詞在句中所處的語法位置為我們推斷詞義提供了依據(jù)。如主語、賓語常由名詞、代詞充當(dāng),謂語大多由動詞、形容詞充當(dāng),狀語大多由副詞充當(dāng)?shù)取?1)劃分句子成分法①信義著于四海(“信義”作主語,可判斷“信”是名詞,作“信用”講)②煙濤微茫信難求(狀語,確實)③楚王貪而信張儀(謂語,相信)(2)看搭配“輟耕之壟上”,“之”后接表地點的“壟上”,很明顯,“之”在這里只能譯成動詞“到”才能與之搭配?!白苑朋H,取樵炊爨”,“樵”前面有動詞“取”,后面有動詞“炊爨”,聯(lián)系上下文,不難推斷出它處于賓語的位置,是名詞,應(yīng)該是“木柴”的意思。(三)語匯推義1.鄰字推義利用鄰字推義法推斷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1)百姓怨望而海內(nèi)叛矣(《過秦論》):與“怨”同義,怨恨(2)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陳情表》):與“拔”同義,提拔(3)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蘭亭集序》):與“短”反義,長(4)雖蒙寬宥,猶執(zhí)謙退(《后漢書·王梁傳》):與“寬”同義,寬恕(5)議治亂之本根,求祖宗之故事(《潤州謝上表》):與“亂”反義,安定(6)消息盈虛,終則有始(《莊子·秋水》):與“消”反義,生長(7)今主上幼沖,賊臣虎據(jù),華夏震慄,雄才奮用之秋也(《三國志·常林傳》):與“幼”同義,年幼(8)益跅(tuò)弛,不問生產(chǎn),遂大困,尋死富陽(《周維城傳》):與“弛”同義,放縱(9)至乃尚書郎乘馬,則糾劾之(《顏氏家訓(xùn)》):與“劾”同義,檢舉、告發(fā)在文言文中,兩個詞連用往往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鄰字連用表達(dá)同一個意思,這時可以借助其中一個實詞的意義來推斷另一個較為生疏的實詞的意義。如“前代圣君,博思咨諏”(《后漢書·章帝紀(jì)》),“諏”與“咨”同義,意為“咨詢”。另一種是鄰字連用表達(dá)相反或相對的意思,這時可以借助其中一個實詞的意義來推斷另一個實詞的意義。如“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陟”與“罰”反義,意為“提拔”;“臧”與“否”反義,意為“善”。鄰字推義法在翻譯中運用較廣。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文言文閱讀中,“乖謬已多”中的“乖”“謬”為鄰字,“乖”字不易理解,那么可由熟悉的“謬”推知“乖”意為“錯誤”,該句譯為“犯的錯誤已經(jīng)很多了”。同義復(fù)詞(同義組合)儕(chái)輩:同輩 褫(chǐ)奪:剝奪蠲(juān)免:免除 畋(tián)獵:打獵央浼(měi):央求,請求2.成語推義借助成語推斷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1)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詩經(jīng)·氓》):接近、到。聯(lián)系成語“若即若離”(2)趙奢之倫制其兵(《過秦論》):類。聯(lián)系成語“不倫不類”(3)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九章·涉江》):迫近、接近。聯(lián)系成語“日薄西山”(4)每責(zé)一頭,輒傾數(shù)家之產(chǎn)(《促織》):要求。聯(lián)系成語“求全責(zé)備”成語是人們長期以來使用的、簡潔精辟的固定短語。成語,被深深地打上了古漢語的烙印,是古漢語留給現(xiàn)代漢語的“活化石”。一些成語的含義并未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改變,這就為我們推斷文言實詞含義提供了方便,我們可以根據(jù)已掌握的成語的意義和用法來推求文言實詞的含義。實詞推斷常常聯(lián)想到的成語干名采譽(求取)形影相吊(慰問)嚴(yán)懲不貸(寬恕)亟來問訊(屢次)既往不咎(責(zé)備)細(xì)大不捐(拋棄)披荊斬棘(撥開)不期而遇(約定)不速之客(邀請)毀家紓難(解救)冠蓋相屬(連接)屢試不爽(差錯)不贊一詞(佐助)垂簾聽政(管理)求全責(zé)備(要求)口誅筆伐(討伐)(四)音形推義利用音形推義法推斷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1)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歸去來兮辭并序》):看(2)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歸去來兮辭并序》):田地(3)生而眇者不識日(《眇者識日》):眼盲(4)平民雖平價不能糴(《徐九思傳》):買進(jìn)糧食漢字是一種表意性質(zhì)的文字,從字形可以推知字義。雖歷經(jīng)演變,但漢字表意的功能并沒有喪失,漢字本身即為理解詞義的已知條件之一。因此,分析漢字的字形結(jié)構(gòu)(主要是象形字、會意字和形聲字)可以幫助我們探求字的意義。如2020年全國Ⅰ卷譯句“又減價糶常平米,多作粥藥劑,遣使挾醫(y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其中“糶”是個疑難詞語,我們可以根據(jù)其形旁“出”“米”推測它可能與“賣出糧食”有關(guān),再結(jié)合后文,就可以翻譯為“出售”。字音推義法也叫通假推義法,針對文言字詞,有時還可以從語音上著眼,選擇文意翻得通的同音字進(jìn)行替換。參見學(xué)案47活動一“Ⅱ.(一)通假字”部分。常見形旁的詞義指向钅(金)、木、氵(水)、(火)、土:與五行有關(guān)。刂(刀)、弓、矛、戈、斤(斧)、殳:與兵器有關(guān)。馬、牛、羊、犭、鳥、蟲、隹:與動物有關(guān)。讠(言)、辶、忄(心)、彳(行):與行為有關(guān)。纟:與絲麻有關(guān)。 貝:與金錢有關(guān)。尸:與身體有關(guān)。 女:與婦人有關(guān)。冖:與籠罩有關(guān)。 系:與捆綁有關(guān)。求:與毛皮有關(guān)。 旨:與美味有關(guān)。頁:與首有關(guān)。 目:與眼有關(guān)。皿:與器具有關(guān)。 宀、戶:與房舍有關(guān)。攴:與敲擊有關(guān)。 辛:與刑具有關(guān)。歹:與死亡有關(guān)。 片:與文書、文件有關(guān)。做題時要按照“語境推義→句法推義→語匯推義→音形推義”的順序來進(jìn)行,注意綜合運用?;顒佣莆諆深悓嵲~題型的答題方法(一)比較詞義異同題這種題型是指2022、2023兩年新高考卷所采用的實詞考查題,即把考試材料中的一個實詞與教材內(nèi)的同一個實詞進(jìn)行詞義異同比較,進(jìn)而形成正確判斷。這種題型重視與教材的聯(lián)系,考點設(shè)置直接關(guān)聯(lián)教材內(nèi)容,突出了“以考促學(xué)”的理念,加大了教考銜接的力度。答題的主要方法是以熟推生法:把教材內(nèi)實詞的詞義代入所給例句中去,再把該例句代入上下文中,看是否合適。因此,在備考時要注意以下兩點:1.回歸教材,有的放矢對教材中的每一個篇章,都要做到字字落實,句句落實,用心體會,舉一反三。尤其是對多義詞、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特殊句式等,要列出詳盡實用的知識清單,確保重點突破,不留盲區(qū)。熟練掌握了課本知識,在備考或應(yīng)試中無論遇到什么樣的考題,都能夠通過知識遷移和合理聯(lián)想,游刃有余,輕松解答。2.深入語境,善于遷移將課內(nèi)掌握、積累的知識和方法,靈活、巧妙地運用到練習(xí)和考試中去。特別是對實詞含義的理解,要善于運用知識遷移,在明了詞語不同義項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句內(nèi)語境、上下文語境),進(jìn)行精準(zhǔn)理解和判斷,做到字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將課內(nèi)積累和課外運用有機(jī)聯(lián)系起來,既鞏固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2023·全國甲)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周堯卿,字子余。執(zhí)母喪,倚廬三年,席薪枕塊,雖疾病不飲酒食肉。(居官)所至稱治,民有去思。嘗知汀州寧化縣,提點刑獄楊纮入境,微伺刺史善否。有被刑而耘苗者,纮就詢其故。對曰:“貧以利故,為人直其枉,令不可欺,而我欺之,我又何怨?”其學(xué)《詩》,以孔子所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孟子所謂“說《詩》者,以意逆志,是謂得之”,考經(jīng)指歸,而見毛、鄭之得失。(節(jié)選自《隆平集·儒學(xué)行義》)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席薪枕塊,文中指居喪時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塊上,以表示悲傷哀苦之意。B.何怨,怨恨什么,“多歧路,今安在”中“安在”表示在哪里,兩者結(jié)構(gòu)相同。C.蔽,有涵蓋、概括之義,文中“一言以蔽之”意思是用一句話來概括《詩經(jīng)》。D.逆,意為揣度、預(yù)料,與《送東陽馬生序》中“寓逆旅”的“逆”意義相同。答案D解析D項要求理解“逆”的意義?!澳妗?,《漢語大詞典》列有“預(yù)測;揣度”義項。文章中的“以意逆志”引自《孟子》?!睹献印とf章上》:“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睏畈睹献幼g注》:“逆,揣測之意?!币虼?,選項說“逆,意為揣度、預(yù)料”是正確的?!端蜄|陽馬生序》中的“寓逆旅”,九年級下冊的注釋是:“寄居在旅店。逆旅,旅店?!薄稘h語大詞典》“逆旅”的釋義是“客舍;旅館”。很明顯,“以意逆志”“寓逆旅”中的兩個“逆”字意義不同,而D項表述為“意義相同”,是錯誤的。參考譯文周堯卿,字子余。操持完母親的喪事,居廬守喪三年,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塊上,即使生病也不喝酒吃肉。他所赴任的地方都說治理得好,百姓有前去(投奔)的想法。曾經(jīng)做汀州寧化縣知縣,提點刑獄楊纮進(jìn)入縣境,暗中窺伺刺史是否仁厚。(看到)有人戴著刑具給莊稼鋤草,楊纮走過去詢問他原因。那人回答說:“我因為家貧貪利,給別人作假證,縣令是不能欺騙的,可我欺騙了他,我又能怨恨什么呢?”他學(xué)習(xí)《詩經(jīng)》,按照孔子所說的“《詩經(jīng)》三百篇,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思想沒有邪念”,孟子所說的“解說《詩經(jīng)》的人,要用自己的心思來揣測作者的心志,這才叫有所收獲”,來推求《詩經(jīng)》的主旨,從而發(fā)現(xiàn)了毛氏、鄭玄的得失。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齊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齊,齊、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謂張儀曰:“吾欲伐齊,齊、楚方歡,子為寡人慮之,奈何?”張儀曰:“王其為臣約車并幣,臣請試之?!睆垉x南見楚王,曰:“今齊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國與之歡。大王茍能閉關(guān)絕齊,臣請使秦王獻(xiàn)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則是北弱齊,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為利也,則此一計而三利俱至?!背醮笳f,宣言之于朝廷曰:“不穀得商於之田,方六百里?!比撼悸勔娬弋呝R,陳軫后見,獨不賀。楚王曰:“不穀不煩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於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為智矣,諸士大夫皆賀,子獨不賀,何也?”陳軫對曰:“臣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蓖踉唬骸昂我??”對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齊也。今地未可得而齊先絕,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國?且先絕齊,后責(zé)地,必受欺于張儀。是西生秦患,北絕齊交,則兩國兵必至矣?!背醪宦?,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無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絕齊。張儀反,秦使人使齊,齊、秦之交陰合。楚因使一將軍受地于秦。張儀知楚絕齊也,乃出見使者曰:“從某至某,廣從六里?!笔拐叻磮蟪?,楚王大怒,欲興師伐秦。陳軫曰:“伐秦,非計也。王不如因而賂之一名都,與之伐齊,是我亡于秦而取償于齊也?!背醪宦?,遂舉兵伐秦。秦與齊合,楚兵大敗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僅以救亡者,計失于陳軫,過聽于張儀。(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二》)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幣,指禮物,與我國法定貨幣“人民幣”中的“幣”含義不同。B.“惠王患之”中的“患”指擔(dān)憂,與文中“而患必至也”中的“患”含義相同。C.茍,指如果,與“茍以天下之大”(《六國論》)中的“茍”含義相同。D.畢,指都,與“六王畢,四海一”(《阿房宮賦》)中的“畢”含義不同。答案B解析B項二者含義不同,擔(dān)憂/禍患。A項禮物/錢幣。D項都/完結(jié)。3.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敝,指謙辭,與“因人之力而敝之”(《燭之武退秦師》)中的“敝”含義相同。B.伐,指攻打,與“平伐其功”(《屈原列傳》)中的“伐”含義不同。C.“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中的“土壤”指國土,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土壤”含義不同。D.從,同“縱”,與“約從離衡”(《過秦論》)中的“從”含義不同。答案A解析A項二者含義不同,謙辭/損害。B項攻打/自夸、炫耀。D項同“縱”,南北方向/同“縱”,指合縱,戰(zhàn)國時六國聯(lián)合對抗秦國的同盟。4.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楚王大說”與“秦伯說”(《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說”字含義相同。B.責(zé),指要求,與成語“求全責(zé)備”中的“責(zé)”字含義相同。C.“今地未可得而齊先絕”與“而絕江河”(《荀子·勸學(xué)》)兩句中的“絕”字含義相同。D.“則兩國兵必至矣”與“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六國論》)兩句中的“兵”字含義不同。答案C解析C項二者含義不同,斷絕/橫渡。A項均同“悅”,高興。D項軍隊/兵器。5.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是我亡于秦而取償于齊也”與“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過秦論》)兩句中的“亡”字含義相同。B.“吾事善矣”與“素善留侯張良”(《鴻門宴》)兩句中的“善”字含義不同。C.“子其弭口無言”與“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傳序》)兩句中的“其”字含義不同。D.“與之伐齊”與“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六國論》)兩句中的“與”字含義不同。答案A解析A項二者含義不同,丟失/使……滅亡。B項好、完美/友善、交好。C項還是/副詞,表示祈使語氣,一定、千萬。D項和/親附、親近。參考譯文齊國幫助楚國進(jìn)攻秦國,攻下了(秦地)曲沃。后來秦想要進(jìn)攻齊國,由于齊、楚友好,秦惠王為此憂慮,對張儀說:“我想要發(fā)兵攻齊,無奈齊、楚兩國關(guān)系正密切,請你為我考慮一下,怎么辦呢?”張儀說:“請大王為我準(zhǔn)備車馬和金錢,讓我試試看?!庇谑菑垉x去南方楚國見到楚懷王,說:“現(xiàn)在對于秦王來說齊王的罪惡是最嚴(yán)重的,秦國準(zhǔn)備征討齊國,然而楚國跟齊國交好。如果大王能關(guān)起國門跟齊斷絕邦交,讓我勸說秦王獻(xiàn)上商於的土地,方圓六百里。如果這樣,楚國就在北面削弱了齊國的勢力,又在西面對秦國施有恩惠,且獲得了商於六百里土地,這就是一舉三得的上策?!背淹醴浅8吲d,在朝堂上宣布說:“我已經(jīng)得到商於六百里土地?!甭犚娺@話的群臣都向懷王道賀,陳軫最后晉見,唯獨他不向懷王道賀。懷王說:“我不派遣一個士兵,不傷亡一名將士,就得到商於六百里土地,我自認(rèn)為這是非常明智的,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賀,只有你一個人不道賀,這是為什么?”陳軫回答說:“我認(rèn)為大王不但得不到商於六百里土地,反而一定會招來禍患?!睉淹鯁枺骸盀槭裁??”陳軫回答說:“秦王之所以重視大王,是因為有齊國這樣一個強(qiáng)大的盟邦。如今還沒有得到秦國的割地卻先和齊國斷絕邦交,是讓楚國陷于孤立狀態(tài)啊,秦國又怎會重視一個孤立無援的國家呢?何況楚國如果先跟齊國斷交,然后再向秦要求割讓土地,那么必然遭到張儀欺騙。結(jié)果是西面惹出秦國的禍患,北面切斷了齊國的后援,這樣秦、齊兩國的兵都一定會進(jìn)攻楚國?!背醪宦爮?,說:“我的計劃已經(jīng)妥當(dāng)了,你就閉口不要多說,就等待看我(得到割地)吧?!睉淹跖墒拐吒R國斷絕邦交。張儀回到秦國之后,秦王就派使者前往齊國,秦、齊的盟約暗中締結(jié)成功。楚國于是派遣一名將軍去秦國接收土地。張儀在證實楚、齊確實斷交以后,才出來接見楚國的(索土)使臣說:“從這里到那里,縱橫總共是六里土地?!背钩蓟貒鴪蟾娉淹?,懷王大怒,準(zhǔn)備發(fā)兵去攻打秦國。陳軫說:“攻打秦國,不是一個好辦法。大王不如趁此機(jī)會將一個大都市送給秦國,跟秦連兵伐齊,這樣可以把損失在秦國手里的土地再從齊國補償回來?!背淹鯖]有采納,于是發(fā)兵(北去)攻打秦國。秦、齊兩國合兵,楚軍在杜陵慘敗??梢?,楚國的土地并非不大,人民也并非軟弱,之所以會幾乎亡國,是由于懷王沒有采納陳軫的忠告,而過于聽信張儀。(二)實詞釋義題這種題型是指過去考查實詞所用的傳統(tǒng)題型,即從四個釋義選項中選出解釋不正確或正確的一項。答這種題,要注意兩點:1.了解設(shè)誤手法(1)不辨詞義:主要是針對一詞多義現(xiàn)象,命題者常用甲義項代替乙義項的方式來設(shè)置錯誤選項。(2)忽略活用:命題者有意忽略某一詞的活用現(xiàn)象,用活用現(xiàn)象前的詞義解釋它,設(shè)置答題陷阱。(3)以今釋古:命題者常用以今義釋古義的方式來考查考生對實詞的掌握情況,這種設(shè)誤角度多針對古今異義詞。(4)不看語法:命題者會通過故意忽略詞間搭配,造成詞性錯誤的方式來命題。(5)不明單雙:命題者常把兩個連用的單音節(jié)詞當(dāng)成現(xiàn)代漢語中的一個雙音節(jié)詞來解釋,設(shè)置錯誤選項。2.兩次代入法理解文言實詞時,要讓詞回原句,句回原文。首先把所給釋義放回原句中,再把整個句子翻譯一下,一般情況下,句意通順,說明該釋義是正確的,反之就是錯誤的。如果把詞放回原句還不能斷定釋義正誤,就要把整個句子放到原文中,結(jié)合上下句,根據(jù)語境來判斷。這樣,基本就能做出正確的選擇了。(2023·北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漢)武帝始臨天下,尊賢用士,辟地廣境數(shù)千里。自見功大威行,遂從嗜欲。用度不足,乃行一切之變,使犯法者贖罪,入谷者補吏。是以天下奢侈,官亂民貧,盜賊并起,亡命者眾??制湔D,則擇便巧史書、習(xí)于計簿、能欺上府者,以為右職;奸宄不勝,則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以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故亡義而有財者顯于世,欺謾而善書者尊于朝,悖逆而勇猛者貴于官?!瓎韬?,今日之變,有甚于此!自(明)神宗以來,黷貨之風(fēng)日甚一日。國維不張,而人心大壞,數(shù)十年于此矣。(取材于顧炎武《日知錄》)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辟地廣境數(shù)千里 廣:寬廣B.遂從嗜欲 從:放縱C.則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 操切:脅迫D.黷貨之風(fēng)日甚一日 黷:貪求答案A解析廣:使……廣,開拓。參考譯文漢武帝即位之初,尊重賢才,任用士人,開拓疆域數(shù)千里。他認(rèn)為自己功績盛大,威望很高,于是開始奢侈縱欲。費用不足,就變更各種舊有規(guī)制,使犯法者可以用錢物來贖罪,交納一定的谷物就可以補為官吏。因此,天下奢侈之風(fēng)盛行,吏治混亂,百姓貧困,盜賊蜂起,亡命之徒眾多。各郡國害怕禍殃及身,就選擇精通掌故、長于為文、熟悉賦稅簿籍、善于巧言蒙騙上級官府的人為高官;奸邪之事層出不窮,便舉用兇狠而能控制百姓、能以苛刻暴虐手段脅迫人屈服的人,讓他們身居要職。因此無義而有財者顯赫于世間,欺詐而善書者尊貴于朝廷,逆亂狂妄而兇狠無畏者位居高職?!?!當(dāng)今的社會形勢比漢武帝時期還要嚴(yán)峻。從明神宗皇帝以來,社會上貪財好利的風(fēng)氣越來越嚴(yán)重。國家綱紀(jì)制度形同虛設(shè),社會風(fēng)氣徹底變壞,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數(shù)十年了。對點練案20一、名句默寫1.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離騷》中,屈原對投機(jī)取巧、違背規(guī)矩的世風(fēng)痛心疾首,對自己懷才不遇的處境嘆息不已,但他依然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體現(xiàn)出自己信念之堅定。(2)《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直接指出古代有很多帝王都不能做到善始善終這一普遍現(xiàn)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管弦”本是中國傳統(tǒng)樂器中的管樂和弦樂的統(tǒng)稱,古代詩文中常以“管弦”代指音樂,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2)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3)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二、專項訓(xùn)練2.綜合運用各種推斷實詞的方法,推斷下面文段中加點字的意思。張廷珪,河南濟(jì)源人。第進(jìn)士,補白水尉。累遷監(jiān)察御史,按劾平直。武后稅天下浮屠錢,營佛祠于白司馬坂,廷珪諫,后善之。召見長生殿,賞慰良厚,因是罷役。神龍初,詔白司馬坂復(fù)營佛祠。廷珪方奉詔抵河北,道出其所,見營筑勞亟,懷不能已。上書切爭,且言:“今土木復(fù)興,不稱前詔。愿罷之,以紓窮乏?!钡鄄皇?。(節(jié)選自《新唐書·張廷珪傳》)(1)武后稅天下浮屠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營佛祠于白司馬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后善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稱前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以紓窮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稅”可運用語法推義法,“稅”處于謂語動詞位置,應(yīng)該是名詞作動詞,征收。(2)“營”可運用語法推義法,“營”處于動詞位置,應(yīng)譯為動詞“營建”。(3)“善”可運用語境推義法和語法推義法,前句“廷珪諫”,后句是結(jié)果,“善”應(yīng)該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rèn)為……說得好。(4)“稱”可運用語境推義法,結(jié)合上文張廷珪勸諫后“因是罷役”,這次又要重建,明顯和以前的詔令不符合,所以“稱”應(yīng)是“符合,相符”“和……相符”。(5)“紓”可運用成語推義法,聯(lián)系成語“毀家紓難”,“紓”是“解除”的意思。參考譯文張廷珪,河南濟(jì)源人。考中進(jìn)士科,補任白水尉。幾經(jīng)升官后任監(jiān)察御史,按察糾舉公正。武后征收天下僧人的錢,在白司馬坂營建佛寺,張廷珪上書勸諫,武后認(rèn)為他說得好。在長生殿召見他,賞賜慰勉很豐厚,建佛寺之事也就因此停止。神龍初年,詔令在白司馬坂再次營建佛寺。張廷珪正好奉詔令到達(dá)河北,路經(jīng)那里,見百姓營造勞役十分辛苦,心中不能平靜。上書懇切諫諍,并且說:“如今又興起土木,和前詔不相符。希望能停止這些做法,以解除百姓的窮困?!被实鄄焕頃?。3.綜合運用各種推斷實詞的方法,推斷下面文段中加點字的意思。漢明帝永平三年春二月甲子,立貴人馬氏為皇后。后既正位宮闈,愈自謙肅,好讀書,常衣大練,裙不加緣。朔望諸姬朝請,望見后袍衣疏粗,以為綺縠,就視,乃笑。后曰:“此繒特宜染色,故用之耳?!彼哪晗乃脑?,有司連據(jù)舊典,請封諸舅。帝以天下豐稔,方垂無事,癸卯,遂封衛(wèi)尉廖為順陽侯,車騎將軍防為潁陽侯,執(zhí)金吾光為許侯。太后聞之,曰:“吾少壯時,但慕竹帛,志不顧命。今雖已老,猶戒之在得,故日夜惕厲,思自降損,冀乘此道,不負(fù)先帝。所以化導(dǎo)兄弟,共同斯志,欲令瞑目之日,無所復(fù)恨,何意老志復(fù)不從哉,萬年之日長恨矣!”(節(jié)選自《通鑒紀(jì)事本末·馬后抑外家》)(1)常衣大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裙不加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為綺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此繒特宜染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帝以天下豐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方垂無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故日夜惕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萬年之日長恨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衣”可運用語法推義法,“衣”作謂語,在此處是名詞作動詞,穿。(2)“緣”可運用字形推義法,由“纟”可知“緣”的意思為“衣服的邊飾”,即“包住衣服邊的狹長布帛”。(3)“綺縠”可先運用字形推義法,由“綺”字偏旁“纟”及“縠”字結(jié)構(gòu)要素“系”推知,“綺縠”應(yīng)指帶有精細(xì)花紋的縐紗;再運用鄰字推義法,可以推知“縠”義同“綺”,意思是細(xì)紗或絲織品。(4)“繒”可先運用字形推義法,由偏旁“纟”可知,“繒”與紡織品有關(guān);再運用語境推義法,由前文“以為綺縠”和句中“染色”可知,“繒”是“衣料”的意思。(5)“稔”可先運用字形推義法,由偏旁“禾”可知,“稔”與“莊稼”有關(guān);再運用鄰字推義法,可知“稔”義同“豐”,指“莊稼成熟”。(6)“垂”可運用字音推義法,“垂”在此處為通假字,同“陲”,意為“邊陲,邊境”。(7)“厲”可先運用鄰字推義法,“厲”應(yīng)與“惕”同義;再運用語境推義法,由前句“猶戒之在得”可推知“厲”是“警惕”的意思。(8)“恨”可運用語境推義法,前句是“何意老志復(fù)不從哉”,意為“沒想到我這一愿望卻難以遂從”,故根據(jù)語境,這里的“恨”不應(yīng)是“仇恨”“憤恨”“記恨”等義,而是“遺憾”義。還可運用聯(lián)想推義法,聯(lián)系課文《五代史伶官傳序》中的“此三者,吾遺恨也”加以印證。參考譯文漢明帝永平三年春天二月甲子這一天,明帝立貴人馬氏為皇后。馬皇后正式做了皇后之后,更加謙謹(jǐn)恭敬,她喜歡讀書,經(jīng)常穿粗帛制的裙子,裙子不加邊飾。每月初一、十五,各位嬪妃朝見,看見皇后穿的袍子織法稀疏、粗糙,以為是帶精細(xì)花紋的縐紗,走近后看了才知道是粗帛所制,于是相視而笑。馬皇后說:“這種絲綢衣料最適合染色,因此才用它?!闭碌劢ǔ跛哪晗乃脑?,有關(guān)部門接連根據(jù)舊典,請求封章帝諸位舅父侯爵爵位。章帝因天下豐收,邊疆無戰(zhàn)爭,在癸卯(十九日),封衛(wèi)尉馬廖為順陽侯,車騎將軍馬防為潁陽侯,執(zhí)金吾馬光為許侯。太后聽聞此事,說:“我年輕的時候,只羨慕古人能夠在史冊上留名,不顧惜性命?,F(xiàn)在雖已年老,還警惕自己不要貪得無厭,因此日夜警惕,并自我貶損,是希望能夠堅持此道,不辜負(fù)先帝。因此,我勸導(dǎo)兄弟們,共同堅守此志,想在我死去之日,沒有遺憾,沒想到我這一愿望卻難以遂從,讓我在九泉之下長懷遺憾!”4.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魯哀公問于孔子曰:“吾聞古者有夔一足,其果信有一足乎?”孔子對曰:“不也,夔非一足也。夔者忿戾惡心,人多不說喜也。雖然,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以其信也。人皆曰:‘獨此一,足矣。’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哀公曰:“審而是,固足矣。”一曰:哀公問于孔子曰:“吾聞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無他異,而獨通于聲。堯曰:‘夔一而足矣。’使為樂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節(jié)選自《韓非子·說二》)A.惡,指令人厭惡,與“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諫太宗十思疏》)中的“惡”字含義不同。B.審,指真實、確實,與“審容膝之易安”(《歸去來兮辭并序》)中的“審”字含義不同。C.信,指真實,與“一人飛升,仙及雞犬。信夫”(《促織》)中的“信”字含義相同。D.通,指精通,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師說》)中的“通”字含義不同。答案A解析A項“指令人厭惡”錯,形容詞,兇狠、兇猛/形容詞作名詞,奸惡小人。B項“審容膝之易安”的“審”指深知。D項“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的“通”指全面。參考譯文魯哀公問孔子說:“我聽說古代有個叫夔的(樂官)只有一只腳,他果真只有一只腳嗎?”孔子回答:“不是的,夔并不是只有一只腳。夔這個人殘暴狠心,人們多半不喜歡他。雖然如此,他之所以能夠避免被別人傷害,是因為他守信用。人們都說:‘只要有這一點,也就足夠了?!再绮⒉皇侵挥幸恢荒_,而是說他只要有這一個優(yōu)點就足夠了。”魯哀公說:“確實是這樣的話,自然足夠了。”另一種說法,魯哀公向孔子詢問:“我聽說夔僅一足,可信嗎?”孔子說:“夔是人,怎么會僅有一只腳呢?他和別人沒有什么差別,唯獨能精通音律。堯說:‘這種人有一個就足夠了?!谑桥伤鲋鞴芤魳返墓?。所以君子說‘夔有一個就足夠了’,并不是只有一只腳。”5.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高)從誨既襲位,謂僚佐曰:“唐近而吳遠(yuǎn),舍近臣遠(yuǎn),非計也。”乃因楚王殷以謝罪于唐,帝許之。四年秋七月甲申,以從誨為荊南節(jié)度使兼侍中。高從誨性明達(dá),親禮賢士,委任梁震,以兄事之。梁震曰:“先王待我如布衣交,以嗣王屬我。今嗣王能自立,不墜其業(yè),吾老矣,不復(fù)事人矣?!彼旃陶埻司印恼d不能留,乃為之筑室于土洲,從誨時過其家,四時賜與甚厚。(節(jié)選自《通鑒紀(jì)事本末·高氏據(jù)荊南》)A.“乃因楚王殷以謝罪于唐”與“因擊沛公于坐”(《鴻門宴》)兩句中的“因”字意思不同。B.布衣,古代“布”指麻葛之類的織物,“帛”指絲織品。后也以“布衣”稱沒做官的平民。C.“以嗣王屬我”與“屈平屬草稿未定”(《屈原列傳》)兩句中的“屬”字意思相同。D.“遂固請退居”與“遂而雞豚”(《種樹郭橐駝傳》)兩句中的“遂”字意思不同。答案C解析C項二者意思不同,托付/撰寫。A項通過/趁機(jī)。D項于是/成、養(yǎng)好。參考譯文高從誨繼位后,對僚佐們說:“后唐離我們近而吳國離我們遠(yuǎn),舍棄近的國家而臣服于遠(yuǎn)的國家,這不是好計策?!庇谑峭ㄟ^楚王馬殷向后唐謝罪,后唐明宗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天成四年秋季七月甲申日,后唐朝廷任命高從誨為荊南節(jié)度使兼侍中。高從誨性情通達(dá),禮賢下士,重用梁震,把他當(dāng)作兄長來對待。梁震說:“先王待我如同貧賤之交,他將您托付給我?,F(xiàn)在您已經(jīng)能夠自立,沒有荒廢先王遺業(yè),我已年老,不能再侍奉人了?!庇谑菆詻Q請求告老還鄉(xiāng)。高從誨沒能留住他,于是為他在土洲修建府舍,高從誨時常到梁震家里去探望,一年四季的賞賜極為豐厚。6.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貞觀初,(唐)太宗從容謂侍臣曰:“周武平紂之亂,以有天下;秦皇因周之衰,遂吞六國。其得天下不殊,祚運長短若此之相懸也?”尚書右仆射蕭瑀進(jìn)曰:“紂為無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諸侯不期而會。周室微,六國無罪,秦氏專任智力,蠶食諸侯。平定雖同,人情則異。”太宗曰:“不然,周既克殷,務(wù)弘仁義;秦既得志,專行詐力。非但取之有異,抑亦守之不同。祚之修短,意在茲乎!”(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辯興亡》)A.從容,即隨口,與《屈原列傳》中“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的“從容”意思不同。B.相懸,指彼此差距大,其中“懸”與成語“懸而未決”的“懸”意思相同。C.期,指約定,與《歸去來兮辭并序》中“帝鄉(xiāng)不可期”的“期”意思不同。D.智力,指智謀和力量,與《六國論》中“可謂智力孤?!钡摹爸橇Α币馑枷嗤?。答案B解析A項“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的“從容”指委婉得體。B項二者意思不同,“懸而未決”的“懸”意為“無著落,沒結(jié)果”。C項“帝鄉(xiāng)不可期”的“期”意為“期求”。參考譯文貞觀初年,唐太宗隨口問身邊的大臣說:“周武王平定了商紂王的亂局,才取得了天下;秦始皇趁著周王室衰微,就吞并了六國。他們?nèi)〉锰煜聸]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國運長短卻如此懸殊呢?”尚書右仆射蕭瑀進(jìn)言說:“商紂王暴虐無道,天下的人都痛恨他,所以八百諸侯不約而同地來與周武王會師,討伐紂王。雖然周王室衰微,但是六國沒有罪過,秦始皇是全靠智謀和武力,像蠶吃桑葉一樣逐漸吞并諸侯的。雖然同是平定天下,人們對待他們的態(tài)度卻不一樣?!碧谡f:“這樣的說法不對,周滅殷以后,努力推行仁義;秦國達(dá)到目的以后,卻一味地施行欺詐和暴力。它們不僅在取得天下的方式上有差別,而且守護(hù)天下的方式也不相同。國運之所以有長有短,道理大概就在這里吧!”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題目。建安四年,揚州賊帥鄭寶欲略居民以赴江表,以淮南劉曄,高族名人,欲劫之使唱此謀,曄患之。會曹操遺使詣州,有所案問,曄要與歸家。寶來候使者,曄留與宴飲,手刃殺之,斬其首以令寶軍,其眾數(shù)千人皆服,推曄為主。曄以其眾與廬江太守劉勛,勛怪其故。曄曰:“寶無法制,其眾素以鈔略為利。仆宿無資,而整齊之,必懷怨難久,故以相與耳!”(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jì)》)7.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劫之”指脅迫劉曄,“劫”與《紅樓夢》第一回中“又不知過了幾世幾劫”的“劫”字含義不同。B.“患之”指對此憂慮,“患”與《六國論》中“諸侯之所大患”的“患”字含義相同。C.“遺使”指派遣使者,“遺”與《蘇武傳》中“置幣遺單于”的“遺”字含義相同。D.“案問”指查辦審問,“案”與《促織》中“成妻納錢案上”的“案”字含義不同。答案C解析A項“又不知過了幾世幾劫”的“劫”是梵語“劫波”的省稱。C項二者含義不同,“置幣遺單于”的“遺”指贈送。D項“成妻納錢案上”的“案”指桌子。8.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曄要與歸家”與“便要還家”(《桃花源記》)兩句中的“要”字含義相同。B.“曄以其眾與廬江太守劉勛”與“則與一生彘肩”(《鴻門宴》)兩句中的“與”字含義相同。C.“仆宿無資”與“謝公宿處今尚在”(《夢游天姥吟留別》)兩句中的“宿”字含義不同。D.“故以相與耳”與“會不相從許”(《孔雀東南飛并序》)兩句中的“相”字含義不同。答案D解析D項二者含義相同,均表示動作偏指一方,可譯為“你”。A項均為“約請、邀請”。B項均為“給”。C項平素、一向/住宿。參考譯文建安四年,揚州地區(qū)叛匪首領(lǐng)鄭寶打算裹脅百姓到長江以南,因為淮南人劉曄出身皇族,本人名望又高,他準(zhǔn)備脅迫劉曄,以劉曄的名義來發(fā)動此事,劉曄對此很憂慮。正好曹操派遣使者到揚州查辦審問一件事情,劉曄就邀請使者同自己一道回家。鄭寶前來拜見使者,劉曄留他參加宴會,親手用刀殺死鄭寶,砍下他的頭顱來命令鄭寶的部下,鄭寶幾千個部下都被鎮(zhèn)服,推舉劉曄做首領(lǐng)。劉曄把鄭寶的部下交給廬江郡太守劉勛,劉勛對他這樣做的原因感到奇怪。劉曄說:“鄭寶軍中沒有紀(jì)律,部眾向來靠搶掠百姓取利。我一向沒有資才,而又要對他們進(jìn)行整編,必然會引起怨恨,局面難以持久,所以把這些人交給你管理!”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題目。安磐,字公石。弘治十八年進(jìn)士。嘉靖元年,主事霍韜言,科道官褻服受詔,大不敬。磐偕同官論韜先以議禮得罪名教,恐言官發(fā)其奸,故摭拾細(xì)事,意在傾排。帝置不問。錦衣千戶張儀以附中官張銳黜革,御史楊百之忽為訟冤,言:“儀當(dāng)宸濠逆謀時,首倡大義,勸銳卻其饋遺。今銳以是免死,儀功不錄,無以示報?!迸褪柩裕骸鞍僦樾?,陽為儀游說,而陰與銳交關(guān),為銳再起地?!卑僦榈?,乃誣磐因請屬不行,挾私行謗。吏部尚書喬宇等議黜百之,刑部謂情狀未明,宜俱逮治。帝兩宥之,奪百之俸三月,磐一月。(節(jié)選自《明史·安磐傳》)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張儀以附中官張銳黜革 黜:罷免B.御史楊百之忽為訟冤 訟:申訴C.而陰與銳交關(guān) 交關(guān):串通勾結(jié)D.帝兩宥之 宥:責(zé)罰答案D解析宥:寬恕。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科道官褻服受詔B.勸銳卻其饋遺C.陽為儀游說D.宜俱逮治答案D解析D項一般實詞,無活用現(xiàn)象。A項名詞作動詞。B項動詞作名詞。C項名詞作狀語。參考譯文安磐,字公石。弘治十八年考中進(jìn)士。嘉靖元年,主事霍韜進(jìn)言,科道官穿著便服接受詔書,是對皇上的大不敬。安磐與同僚們認(rèn)為霍韜之前因為議論禮儀而冒犯了禮教,擔(dān)心諫官揭發(fā)他干的壞事,所以拾取一些小事,意圖排擠(科道官)?;噬蠑R置沒有過問。錦衣千戶張儀因為依附宦官張銳而被免除職務(wù),御史楊百之忽然替他申冤,說:“張儀在朱宸濠謀反的時候,首先倡導(dǎo)大義,勸張銳拒絕朱宸濠的禮物?,F(xiàn)在張銳因此免死,張儀的功勞不被記錄,無法顯示出恩報?!卑才蜕蠒f:“楊百之狡猾,表面上替張儀游說,卻暗中與張銳串通勾結(jié),為張銳東山再起做鋪墊?!睏畎僦@悉,就誣蔑安磐因為請求托付沒被應(yīng)允,挾私憤施行誹謗。吏部尚書喬宇等人建議罷免楊百之,刑部認(rèn)為情況不明,應(yīng)該都抓起來治罪?;实蹖捤×怂麄儌z,罰楊百之三個月俸祿,罰安磐一個月俸祿。三、綜合訓(xùn)練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材料一:(晉)文公出亡,(晉)獻(xiàn)公使寺人披①攻之蒲城,披斬其祛②,文公奔翟。(晉)惠公即位,又使攻之惠竇,不得也。及文公反國,披求見。(文)公曰:“蒲城之役,君令一宿,而汝即至;惠竇之難,君令三宿,而汝一宿,何其速也!”披對曰:“君令不二。除君之惡,惟恐不堪。蒲人、翟人,余何有焉?今公即位,其無蒲、翟乎?且桓公置射鉤而相管仲?!本艘娭??;蛟唬糊R、晉絕祀,不亦宜乎?桓公能用管仲之功而忘射鉤之怨,文公能聽寺人之言而棄斬祛之罪,桓公、文公能容二子者也。后世之君,明不及二公;后世之臣,賢不如二子。以不忠之臣事不明之君,君不知,則有燕操、子罕、田常之賊;知之,則以管仲、寺人自解。君必不誅而自以為有桓、文之德,是臣仇而明不能燭,多假之資自以為賢而不戒則雖無后嗣不亦可乎?且寺人之言也,直飾君令而不貳者,則是貞于君也。死君后生,臣不愧,而后為貞。今惠公朝卒而暮事文公,寺人之不貳何如?(節(jié)選自《韓非子·難三》)材料二:馮立,武德中為東宮率,甚被隱太子親遇。太子之死也,左右多逃散,立嘆曰:“豈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難!”于是率兵犯玄武門,苦戰(zhàn),殺屯營將軍敬君弘。謂其徒曰:“微以報太子矣?!彼旖獗萦谝?。俄而來請罪,太宗數(shù)之曰:“汝昨者出兵來戰(zhàn),大殺傷吾兵,將何以逃死?”立飲泣而對曰:“立出身事主,期之效命,當(dāng)戰(zhàn)之日,無所顧憚?!币驓[欷悲不自勝,太宗慰勉之,授左屯衛(wèi)中郎將。立謂所親曰:“逢莫大之恩幸而獲免,終當(dāng)以死奉答?!蔽磶?,突厥至便橋,率數(shù)百騎與虜戰(zhàn)于咸陽,殺獲甚眾,所向皆披靡。太宗聞而嘉嘆之。時有齊王元吉府左車騎謝叔方率府兵與立合軍拒戰(zhàn),及殺敬君弘、中郎將呂衡,王師不振,秦府護(hù)軍尉遲敬德乃持元吉首以示之,叔方下馬號泣,拜辭而遁。明日出首,太宗曰:“義士也?!泵屩?。(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忠義》)注①寺人:宮廷內(nèi)的近侍。披:人名。②祛:袖口,文中指衣袖。11.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下面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多假之eq\x(A)資eq\x(B)自eq\x(C)以為賢eq\x(D)而不戒eq\x(E)則雖無eq\x(F)后嗣eq\x(G)不亦eq\x(H)可乎?答案BEG解析“多假之資”,“假”為謂語,“之資”為雙賓語,動賓結(jié)構(gòu),省略主語,句意完整,應(yīng)單獨成句,故在B處斷開;“自以為賢而不戒”,主語相同,“而”連接前后兩句,中間不應(yīng)斷開,應(yīng)在E處斷開;“不亦可乎”,“不亦……乎”固定句式,單獨成句,故在G處斷開。1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何有,指有什么,與《曹劌論戰(zhàn)》中“又何間焉”的“何間”結(jié)構(gòu)相同。B.直,指只是、僅僅是,與《荀子·勸學(xué)》中“木直中繩”的“直”字意思不同。C.東宮,封建時代太子居住的地方,因位于皇宮東部而得名。亦用來代指太子。D.“太宗數(shù)之曰”與“范增數(shù)目項王”(《鴻門宴》)兩句中的“數(shù)”字意思不同。答案A解析A項二者結(jié)構(gòu)不同,“何有”為賓語前置,即“有何”;“何間”,“何”是副詞,何必,“何間”意為“何必參與”。B項“木直中繩”的“直”跟“曲”相對,意為“不彎曲”。D項數(shù)落/屢次、多次。13.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獻(xiàn)公派寺人披到蒲城攻打文公,文公差點被寺人披殺害;后來惠公登上君位后,又派寺人披去惠竇攻打文公,但是也沒有抓獲文公。B.文公返回晉國后,寺人披來求見;文公先是拒絕召見寺人披,但考慮到自己下達(dá)的命令不能隨意更改,文公還是召見了寺人披。C.馮立為了感謝唐太宗的不殺之恩,在與突厥的戰(zhàn)斗中英勇奮戰(zhàn),殺死了許多突厥兵,所到之處無人能敵,受到了唐太宗的贊揚。D.謝叔方擔(dān)任齊王李元吉府上左車騎,在玄武門戰(zhàn)斗中率府兵與馮立一同作戰(zhàn),直到看到李元吉被殺后,謝叔方才離開軍隊逃走了。答案B解析“但考慮到自己下達(dá)的命令不能隨意更改”說法有誤。應(yīng)是晉文公接受了寺人披的辯解,然后接見了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