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尋烏縣第二中學新高考沖刺模擬歷史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1頁
江西省贛州尋烏縣第二中學新高考沖刺模擬歷史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2頁
江西省贛州尋烏縣第二中學新高考沖刺模擬歷史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3頁
江西省贛州尋烏縣第二中學新高考沖刺模擬歷史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4頁
江西省贛州尋烏縣第二中學新高考沖刺模擬歷史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西省贛州尋烏縣第二中學新高考沖刺模擬歷史試題請考生注意: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qū)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guī)定答題。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公元8世紀下半期,中國沿岸的交州、廣州、泉州、明州(今浙江寧波)揚州等城市,因與蕃舶互動頻繁,如雨后春筍般興盛越來,成為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唐朝還設置“市舶司”。用來管理蕃舶的進出以及征稅事由。由此可以推知當時A.經濟交流主導著中外關系發(fā)展 B.重農抑商政策已不合時宜C.城市發(fā)展依賴對外貿易的繁榮 D.政府的外貿政策較為開明2.由于中國的自然河流多由西部山脈流向東部平原地區(qū),因此對于政府而言促進商品流通的最大挑戰(zhàn)是安排南北向的水路運輸問題。隋朝挖掘的大運河成為元、明兩朝南北交通的核心。但在明朝前期,大運河的樞紐地位卻經歷了從喪失到重新確立的過程。這主要是由于A.元末農民戰(zhàn)爭的破壞B.明初政治中心的變遷C.東南地區(qū)市鎮(zhèn)的興盛D.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xiàn)3.1954年,同仁堂實行公私合營后,工人們干勁十足。他們的感受是:“以前再怎么樣也是給東家干活兒,公私合營后我們就是給自己干活兒了。”這是因為公私合營A.排除資本家的管理B.變私有制為公有制C.提高了生產效率D.變資本家所有為工人所有4.既是同時并存的三個部族集團,又是前后逐次更替的三個王朝。下列符合這一條件的是A.夏、商、周 B.魏、蜀、吳 C.遼、宋、金 D.遼、金、元5.“把統(tǒng)治權看做只是一種代辦權,從而證明把人民的合法權利歸還給擁有最高權力的人民這種革命是正當?shù)摹薄T撚^點見于A.《社會契約論》B.《論法的精神》C.《理想國》D.《純粹理性批判》6.《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捌)》中一篇簡文以虞、夏、商、周為例,論述其禮樂等各方面由樸素走向奢華,導致夏代“海外有不至(朝見、歸附)者”,商代“海內有不至者”,周代“海外之諸侯歸而不來”。這一論述反映A.奢靡導致三代滅亡的客觀事實B.時人倡導以儉治國的歷史認識C.戰(zhàn)國理性的政治倫理秩序確立D.先秦地方出現(xiàn)離心離德的傾向7.1842年后,英國的一所蠟像館里陳列了一尊林則徐的坐像,儀態(tài)莊嚴,膝上攤開一本用中英文寫的《禁煙條例》,這說明①禁煙運動得到英國政府的贊同②禁毒對人類文明有貢獻③林則徐的開明和愛國精神受到尊重④禁毒成為當時世界共識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8.凡須由參議院和眾議院一致同意的每項命令、決議或表決(關于休會問題除外),須送交合眾國總統(tǒng),該項命令、決議或表決生效前,須由總統(tǒng)批準,如總統(tǒng)不批準,則按照關于議案所規(guī)定的規(guī)則和限制,由參議院和眾議院三分之二議員重新通過。對材料理解準確的是A.凡總統(tǒng)不批準的命令、決議或表決均不生效B.該規(guī)定充分體現(xiàn)了美國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C.該規(guī)定起到了杜絕美國總統(tǒng)濫用職權的作用D.體現(xiàn)了總統(tǒng)與國會之間存在一定的權力制約9.某學者認為,萬民法不但授予外邦人公民權,以便緩和其他民族對羅馬政府的不滿,而且還在帝國后期改善和提高了奴隸的地位。據(jù)此可知,萬民法的推行A.有利于維護羅馬帝國的統(tǒng)治 B.緩和了貴族與平民矛盾C.形成了完整的羅馬法律體系 D.廢除了羅馬的奴隸制度10.中國共產黨在20世紀30年代的農村革命,與20年代的農民運動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是在根據(jù)地“打土豪分田地”,進行群眾運動”;后者則是成立農民協(xié)會……并配合北伐。這一變化折射出A.共產黨在革命中的地位改變 B.中國革命性質逐漸轉變C.農民問題是革命的中心問題 D.中國革命形勢不斷高漲11.錢穆先生說,“始皇既卒.天下解體,怨望日甚。封建之殘念,戰(zhàn)國之余影,尚留存于人民之腦際。于是戍卒一呼,山東響應,為古代封建政體作反動,而秦遂以亡?!弊髡哒J為秦滅亡的原因是()A.用人不當,政治腐敗 B.統(tǒng)治殘虐,民心思變C.強推郡縣,地方離心 D.刑法嚴苛,文化專制12.1970~1978年英國社會福利支出增長率變化表(單位:%)由上表可知,英國A.經濟狀況制約政策實施 B.逐步向非福利國家轉型C.政府放棄對經濟的干預 D.社會保障對象顯著縮減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法國成就法國歷史上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經歷了經典意義上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并在這個過程中創(chuàng)造了許多對整個人類社會影響至為深遠的文化成就?!浴稄妵b》問題(1)法國歷史上所經歷的經典奴隸社會大約是指什么時期?(2)法國是怎樣進入封建社會的?(3)法國在歷史創(chuàng)造了哪些對整個人類社會影響至為深遠的文化成就?14.(2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國是較早注意人口問題的古代國家,公元前八世紀初,周宣王曾“料民于太原”。秦國商鞅變法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推行全國人口登記和招徠鄰國農民的方式來快速增加人口,從漢至唐,絕大多數(shù)思想家也呼吁人口增殖,如漢代的貢禹,國時的曹操,唐代的劉晏等。時至宋代,地廣人稀的現(xiàn)象早己不復存在,人口壓力漸大,一些敏感的知識分子開始提出適度人口或者減少人口的思想。但是,人口增殖的主流思想仍使得中國人口不斷增加,如明初在全國推行“黃冊”制度,以加強戶口管理,還把最低婚齡降至男16歲,女14歲。到了清初,統(tǒng)治者更是廢除了單獨的人口稅,實行“攤丁入畝”稅制,即把原來征收的丁銀全部攤入土地稅內,這使得農民人身束縛逐漸削弱,增人不增稅,刺激了人口的增長。到清末人口突破4億,控制人口增長的理論才開始受到重視.——摘編自王孝俊著《中國歷史人口政策變遷》等材料二:在新中國建立初期,無計劃生育促成第一次人口生育高潮的到來,面對生育高潮,政府逐步轉向節(jié)制生育。但后來對馬寅初控制人口理論的錯誤批判使得全國人口迅速增長,出現(xiàn)了新的生育高峰,導致國家正式把計劃生育作為國策提出并全面闡述。1964年,國務院成立了計劃生育委員會。l980年9月,中共中央在《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中公開提出了“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的號召,由此在全國掀起了計劃生育工作的高潮,計劃生育由地方城市全面鋪開到城鄉(xiāng)全體。1982年,黨的十二大把計劃生育確定為中國長期實行的一項基本國策,同年11月寫入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01年12月,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以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有了國家基本法律的保障。——摘編自《中國計劃生育活動史》等(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我國古代人口問題的特點。(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指出新中國成立后人口政策的主要變化及啟示。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唐代交州、廣州、泉州、明州、揚州等城市,因與蕃舶互動頻繁而興盛越來,唐朝還設置“市舶司”來管理蕃舶的進出以及征稅事由。由此可知,唐代的對外政策較為開明和開放,故D正確;A項錯在“主導著”,敘述錯誤;重農抑商政策依然是國策,故B錯誤;對外貿易對沿海城市發(fā)展有較大影響,但不能說依賴,故C錯誤。2、B【解析】

明朝政治中心在南京,后來搬遷到北京,這一政治中心的轉移是導致大運河的樞紐地位卻經歷了從喪失到重新確立的原因,B正確;元末農民戰(zhàn)爭的破壞不是主要原因,A錯誤;東南地區(qū)市鎮(zhèn)的興盛與材料中信息無關,C錯誤;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xiàn)是明朝中后期出現(xiàn),D錯誤。3、B【解析】

公私合營是三大改造時期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改造的高級形式,經過這種形式的改造,私有制轉變?yōu)楣兄?,“給自己干活兒”表明工人成為國家的主人,提高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故B項符合;公私合營后資本家轉變成為企業(yè)管理人員,并沒有被排斥,故A排除;生產效率的提高是生產積極性提高的結果,而題干是詢問原因,故C排除;公私合營后的企業(yè)是集體所有制或全民所有制,不是僅僅歸企業(yè)工人所有,故D排除。4、A【解析】

夏朝時期已經存在商和周的部族集團,后來商周又依次代替,故答案為A項;魏、蜀、吳是并存的三個政權,排除B項;遼被金代替,但都曾與宋并存,排除C項;遼、金、元不是并存的王朝,只是逐次更替的王朝,排除D項。5、A【解析】

材料強調在統(tǒng)治者和人民之間形成了一種契約關系。結合所學可知,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倡導人民主權,主張以暴力革命,推翻專制政權,符合題意,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錯誤,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主要論述了三權分立的學說;C選項錯誤,柏拉圖的《理想國》主要涉及柏拉圖思想體系的各個方面,包括哲學、倫理、教育、文藝、政治等內容,主要是探討理想國家的問題,并未提出材料觀點;D選項錯誤,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并未提出材料中觀點。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6、B【解析】

簡文認為當時社會存在奢侈之風,而且認為夏商周都存在因奢華導致歸附者減少,這是一種勸誡的口吻,說明當時人倡導以儉治國的歷史認識,B正確;奢靡并未導致三代滅亡,A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C與題無關,脫離了題干提倡節(jié)儉主旨,排除;歸附者不至不等同于地方離心離德,排除D。7、A【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材料解析能力。禁煙在當時損害了以英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利益,故①④不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從材料中“儀態(tài)莊嚴”等信息可知,禁毒對人類文明有貢獻,林則徐的開明和愛國精神受到尊重,②③正確,故選A項??键c:虎門銷煙點評:虎門銷煙是林則徐領導的禁煙運動,銷毀了繳獲的鴉片100多萬斤,打擊了鴉片販子的囂張氣焰,反映了中華民族反侵略的精神。林則徐是中華民族英雄,其愛國精神也得到英國的認可。與此相關的有鴉片戰(zhàn)爭、鴉片戰(zhàn)爭的原因、影響等,需要掌握。【詳解】請在此輸入詳解!8、D【解析】

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材料反映了總統(tǒng)和國會之間的相互制約,故選D項;A項表述不符合美國三權分立的內容,故排除;材料只反映了總統(tǒng)和國會之間的制衡,“充分體現(xiàn)”表述過于絕對,故排除B項;“杜絕”的表述過于絕對,也不符合史實,故排除C項。9、A【解析】

根據(jù)材料可知萬民法不但授予外邦人公民權,而且改善和提高了奴隸的地位,說明萬民法緩和了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有利于維護羅馬帝國的統(tǒng)治,故選A;材料沒有體現(xiàn)緩和貴族和平民矛盾,排除B;《查士丁尼法典》形成了完整的羅馬法律體系,C錯誤;D不符合史實,排除。10、A【解析】

20世紀30年代的農村革命是中共領導下的根據(jù)地建設內容之一,而20年代的農運更多的是配合北伐軍事行動,說明中共在不斷成長,其在革命中的地位發(fā)生了改變,A正確;中國革命性質在五四運動后就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排除B;革命的中心問題是無產階級通過武裝斗爭奪取國家政權,排除C;國民大革命失敗后中國革命陷入低潮,排除D。11、C【解析】

根據(jù)材料“封建之殘念,戰(zhàn)國之余影,尚留存于人民之腦際。于是戍卒一呼,山東響應,為古代封建政體作反動,而秦遂以亡”的意思是說人民對于分封制的觀念還是根深蒂固的,強推郡縣制導致人民的不滿,最終秦朝滅亡。故答案為C;材料未提及用人不當,排除A;材料沒有體現(xiàn)統(tǒng)治殘虐和刑法嚴苛,排除BD。12、A【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方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經濟出現(xiàn)“滯脹”,影響了政府的福利支出,故才有材料各項福利開支大體呈縮減的態(tài)勢,故選A項;各項福利開支的縮減,是迫于無奈的現(xiàn)實,而非向非福利國家轉型,排除B項;政府縮小福利開支,并不代表政府放棄了對經濟的干預,故C項錯誤,排除;支出的縮減有可能是福利額度的縮減,不一定是對象的減少,故無法得出D項結論,排除。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羅馬帝國時期。(2)在羅馬帝國的廢墟上,入侵的日耳曼人建立了諸多王國(法蘭克王國),羅馬的隸奴制和日耳曼人的氏族制度相互影響和作用,催生出法國的封建制度。原先的羅馬貴族和日耳曼征服者上層,變成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5世紀末基督教會也成為封建國家機器的一部分。8世紀的采邑改革,加速了自由農民的農奴化進程,促進了封建等級制度的形成,11世紀前后,封建制度基本確立。(3)較早開辦世俗教育,創(chuàng)辦大學,為日后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準備了條件;18世紀法國的啟蒙運動,從根本上動搖了封建統(tǒng)治的思想基礎,為資產階級革命和資本主義國家提供了系統(tǒng)的政治構想;法國大革命以及革命期間頒布的《人權宣言》、《法國民法典》,使自由、民主和平等思想得以廣泛傳播,對世界政治民主化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其它言之有據(jù),言之有理的也可)【解析】

(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法國歷史上所經歷的經典奴隸制社會大約指的是羅馬帝國時期,其中羅馬帝國的存在時間是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法國是進入封建社會的經過需要從蠻族入侵羅馬帝國、基督教影響和采邑制改革等方面進行分析法國的封建化過程。(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法國在歷史創(chuàng)造對整個人類社會影響至為深遠的文化成就需要從世俗教育發(fā)展、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中的《人權宣言》和《民法典》的影響等方面進行分析即可。14、(1)特點:較早注意人口問題(或公元前八世紀初,周宣王曾“料民于太原”);通過加強戶口管理和推行早婚等方式增加國家人口(或秦國商鞍變法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推行全國人口登記和以招徠鄰國農民的方式來快速增加人口;或初在全國推行“黃冊”制度,以加強戶口管理,還把最低婚齡降至男16歲,女14歲);人口增殖的思想是主流即是對傳統(tǒng)人口政策的繼承(或從漢至唐,絕大多數(shù)思想家也呼吁人口增殖);控制人口的思想開始出現(xiàn)并逐漸受到重視,(或一些敏感的知識分子開始提出適度人口或者減少人口的思想;或控制人口增長的理論才開始受到重視);人口不斷增長(或到清末人口突破4億)。(2)變化:人口壓力使人口增殖思想轉變,政府轉向控制人口(或面對生育高潮,政府逐步轉向節(jié)制生育);人口管理機構逐步建立,試圖建立有效的人口管理制度(或國務院成立計劃生育委員會領導全國計劃生育工作);人口控制由局部到整體,由松散到嚴格(或計劃生育由地方城市全面鋪開到城鄉(xiāng)全體);控制人口成為一項基本國策(或黨的十二大把計劃生育確定為中國長期實行的一項基本國策);對人口問題重要性的認識逐步深入;強調法律法規(guī)在人口控制問題上的重要性(或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有了國家基本法律的保障);將人口控制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