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14-1《故都的秋》活動設計教案_第1頁
2022-2023學年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14-1《故都的秋》活動設計教案_第2頁
2022-2023學年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14-1《故都的秋》活動設計教案_第3頁
2022-2023學年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14-1《故都的秋》活動設計教案_第4頁
2022-2023學年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14-1《故都的秋》活動設計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4-1《故都的秋》活動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2019)必修上冊

一、活動課標分析:

《故都的秋》在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教材的《必修(上冊)》第七單元,屬于“文

學閱讀與寫作”學習任務群。本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閱讀古今中外詩歌、散文、小說、劇本

等不同體裁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使學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體驗情感的過程中提升文學欣

賞能力,并嘗試文學寫作,撰寫文學評論,借以提高審美鑒賞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

學習目標與內(nèi)容:

(1)精讀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藝術形象,理解欣賞作品的語言表

達,把握作品的內(nèi)涵,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閱讀寫作經(jīng)歷,發(fā)揮想

象,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根據(jù)詩歌、散文、小說、劇本不同的藝術表現(xiàn)方式,從語言、構(gòu)思、形象、意蘊、

情感等多個角度欣賞作品,獲得審美體驗,認識作品的美學價值,發(fā)現(xiàn)作者獨特的藝術創(chuàng)造。

(3)結(jié)合所閱讀的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寫作的一般規(guī)律。捕捉創(chuàng)作靈

感,用自己喜歡的文體樣式和表達方式寫作,與同學交流寫作體會。嘗試續(xù)寫或改寫文學作

品。

(4)養(yǎng)成寫讀書提要和筆記的習慣。根據(jù)需要,可選用雜感、隨筆、評論、研究論文

等方式,寫出自己的閱讀感受和見解,與他人分享,積累、豐富、提升文學鑒賞經(jīng)驗。

二、活動依托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必修教材中唯一一個專門的散文單元,屬于學習任務群中的“文學閱讀與寫作”。

這一任務群的主要學習目標與內(nèi)容是:精讀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使學生在感受形象、

品味語言、體驗情感的過程中提升文學欣賞能力。能根據(jù)不同文學體裁不同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

從語言、構(gòu)思、形象、意蘊和情感等多個角度欣賞作品,獲得審美體驗,認識作品的美學價

值,發(fā)現(xiàn)作者獨特的藝術創(chuàng)造。本單元所選的都是散文名篇,內(nèi)容上以寫景抒情為主,兼及

敘事和議論。其中既有現(xiàn)當代散文,也有古代散文。

本單元核心任務為:學習本單元的寫景抒情散文,體會民族審美心理,提升文學欣賞品

位,培養(yǎng)對自然的熱愛之情。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關注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寫和人生思考,

體會作者觀察、欣賞和表現(xiàn)自然景物的角度,以及情景交融、情理結(jié)合的手法;反復涵泳咀

嚼,感受作品的文辭之美。本課是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故都的秋》是郁達夫先生的一篇

具有濃郁地域色彩的寫景抒情散文。本文通過對“秋晨的天空、秋蟬的殘鳴、秋雨的涼意”

等畫面描寫表現(xiàn)了故都的秋“清、靜、悲涼”的特點,抒發(fā)了作者眷念、熱愛故都的真摯感

情。學習本文可以逐漸提高學生鑒賞散文的能力,感受散文情景融合的藝術之美。

三、活動背景分析

本課教學面對的是高中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jīng)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習自主性

也不斷增強,具備一定的散文鑒賞能力。然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只停留在初讀和泛讀的

層面,對文本的學習,雖然能夠理解,但是對于文本的分析仍舊淺顯,不能剖析文本內(nèi)在的

深刻內(nèi)涵,流于表面,缺乏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的結(jié)合。在散文的學習中,雖然學生的學習熱情比文

言文要高,但是對于文本的把握上并不如人意。學生過多的關注景物本身的趣味性,只是在

“看”,缺少了自己的理解與思考,主動探究的積極性不高。在對散文景物本質(zhì)特點、作者

內(nèi)心情感的探究表達上,學生的思路仍舊狹窄、淺顯,思想深度不夠,需要教師的引導以及

同學之間的交流,在思想的碰撞中產(chǎn)生更多的思想火花。所以,在活動作業(yè)中應注重對學生

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讓學生多交流,多發(fā)言,在和諧的氛圍中有所提升。

四、活動目標:

1.品味語言,感受故都的秋“清、靜、悲涼”的意境。

2.配樂誦讀,增強語言的感受和表達能力。

3.深層探究,感受作者特殊的審美趣味,體味作者的生命思索。

五、活動重難點

重點:感受景物特點,體味作者特殊的審美趣味。

難點:探究“作者喜歡悲涼”的多重因素。

六、活動過程

活動對象,高中一年級某班全體學生36人,分為6組,每組6人

活動時間:課下或自習,待定

活動地點:教室或?qū)W校會議室,待定

匯報方式:通過網(wǎng)絡,讓學生收集、整理、完成對作品、作者背景等知識的了解掌握

主持人組織好活動過程(課代表協(xié)助),尤其活動的銜接,過渡(課前查閱資料精心準備)

活動第一階段:知人論世,了解作者

一組展示:

郁達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達夫,幼名阿鳳,

浙江富陽人,中國現(xiàn)代作家、革命烈士。曾留學日本,畢業(yè)于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現(xiàn)名古

屋大學)和東京帝國大學(現(xiàn)東京大學)。

郁達夫是新文學團體“創(chuàng)造社”的發(fā)起人之一,一位為抗日救國而殉難的愛國主義作家。

在文學創(chuàng)作的同時,還積極參加各種反帝抗日組織,先后在上海、武漢、福州等地從事抗日

救國宣傳活動,其文學代表作有《沉淪》《故都的秋》《春風沉醉的晚上》《過去》《遲桂花》

《懷魯迅》等。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九月十七日,郁達夫被日軍殺害于蘇門答臘島叢林。195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追認郁達夫為革命烈士。1983年6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證書。

故都的秋的創(chuàng)作背景

《故都的秋》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革命烈士郁達夫于1934年8月

創(chuàng)作的散文。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郁達夫為躲避國民

黨的恐怖威脅,1933年4月,他由上海遷居到杭州。1934年7月,郁達夫從杭州經(jīng)青島去

北平(今北京),再次飽嘗了故都的“秋味”,并寫下該文。

《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運用了42個秋字來潤色北國之秋的“清”“靜”和“悲

涼”,也處處滲透著郁達夫消極與積極情緒在糾結(jié)與斗爭的痕跡。

故都的“秋”,其實是郁達夫的“秋”,是表現(xiàn)了他主觀感情、審美取向、文學氣質(zhì)和人

生態(tài)度的“秋”。本文的悲涼美感,跟傳統(tǒng)的悲秋情結(jié)有關,跟作者的身世性格有關,跟作

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也有關。

主持人:俗話說:入眼的是風景,入心的是人生。郁達夫先生的《故都的秋》為我們展現(xiàn)了

怎樣的一番風景,又為我們傳達出怎樣的人生?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欣賞那風景,體味那

人生。

活動第二階段整體感知

同學們已經(jīng)對文章進行了梳理,文章的結(jié)構(gòu)如果用一種圖形來代表,你覺得哪種最合適?

說明理由。

小組合作交流可以搶答并說明理由

某生:

等腰三角形最合適。

文章先從故都的秋的特點和對它的喜愛之情寫起,結(jié)尾也表達對它的熱愛之情,首尾呼

應,交于頂點。第二段和倒數(shù)第二段都寫了與江南秋的對比,也是呼應,相當于兩條對稱的

斜邊。中間主體部分是五幅場景和議論,是底邊。

第一段中所寫故都的秋的特點是什么?

某生:清、靜、悲涼。

五幅場景分別是什么?

某生:秋院、秋槐、秋蟬、秋雨、秋果。

活動第三階段品味秋景

市電視臺為迎接文化節(jié),要錄制展播著名作家系列電視散文。郁達夫的《故都的秋》為

其中之一。電視散文是結(jié)合畫面、音樂和朗誦再現(xiàn)文學作品中至純的真情,至美的意境和至

善的心靈的一種藝術形式。

各小組合作交流,共同策劃

任務活動一:現(xiàn)聘請同學們做創(chuàng)意策劃。

結(jié)合課文3-9段內(nèi)容,設計五幅場景.

要求:1.說明拍攝內(nèi)容、色調(diào)和拍攝手法。

2.進行技術解析(拍攝緣由)?

3.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細化豐富畫面內(nèi)容。

4.配樂誦讀,感受效果。

(-)共同品讀策劃

秋院的第一句描寫: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

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

青天下馴鴿的飛聲。

拍攝:

(1)展示:航拍鱗次櫛比的房子,然后往下推鏡頭,聚焦到一座破舊房屋上。從屋里

走出一人(代表作者),端著一碗濃茶。濃茶特寫。(想象)濃茶是紫黑色,用普通的粗糙的

碗盛著。最好是北平特色飲茶方式一一喝大碗茶所用的碗。

出示圖片:大碗茶

西

中石泥一

(2)學生思考:一坐(想象):怎么坐坐什么天空:

(想象)特點馴鴿的飛聲:(聯(lián)想)周圍環(huán)境的特點明確:應該是舒服放松的往后一靠,

坐的應該是比較簡單樸素而又舒服的坐具。天空是高遠而澄澈的。周圍環(huán)境是安靜的。整個

畫面是冷色調(diào)的。配樂誦讀。

(二)從秋院剩余部分和另外的四個場景中選擇喜歡的一幅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賞鑒、策

劃。交流分享。

重點拍攝:

1.秋院:

牽?;ǖ乃{朵要進行一個特寫,最好只有一朵,因為此時的“我”也是孤獨的一個人。

“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只有幾根秋草,葉子已經(jīng)有些許微黃,且是垂下來的,要

拍出它的衰敗之感。

2.秋蕊:落蕊要做一個特寫,拍出它的凄美。然后遠景拍攝滿地落蕊。俯拍一個人的腳

步,慢慢地,輕輕地踏在落蕊上。掃街的慢慢掃過,塵土落下之后,掃帚的絲紋來一個特寫。

這時要拍這個人的表情,應該有些落寞,有些感傷,而且神思悠遠,因為由落蕊他會想到很

多與此相關的詩句。這些詩句無一例外的跟生命的消逝有關。由花的凋謝想到了人的死亡,

由自然之秋想到人生之秋,這大概就是課文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吧!

3.秋蟬:特寫拍一只秋蟬的樣子和聲音,聲音應該是減弱的,因為文中說是“衰弱的殘

聲”。然后航拍繁多的樹和房子,周圍一片靜寂,只有一兩只蟬的單弱的叫聲,“蟬噪林逾

靜,鳥鳴山更幽”,以動襯靜?!昂s凄切”,要拍出秋意的凄涼。

4.秋雨:拍攝槐樹在搖擺,以表現(xiàn)風起。先拍大雨點滴在地上,因為文中形容雨的“息

列索羅”是擬聲詞,用聲音的錯落來表現(xiàn)雨點的大。拍急雨甩鏡頭切到天晴太陽出來,以表

現(xiàn)再來得急去得也急。特寫拍攝雨后落葉粘在地上,以表現(xiàn)濕涼的感受。鏡頭轉(zhuǎn)到都市閑人

一個在橋上,一個在樹下微嘆互答的對話。緩慢悠閑的語調(diào)中帶著一種面對秋涼順從接受的

達觀和淡然。

5.秋果:俯拍院子里各處的棗子樹,然后聚焦到一顆棗樹,對上面的棗子拍特寫“淡綠

微黃”的樣子。還要拍西北風起來,塵沙灰土飛揚的場景,以表現(xiàn)最后棗子隕落的悲涼境地。

配樂誦讀指導:應該朗讀得舒緩、深沉、優(yōu)美。

(三)、概括景物特點任務活動二:

為激發(fā)觀眾的觀看興趣,請大家發(fā)朋友圈宣傳。

格式:電視散文《故都的秋》帶你走進故都北平,欣賞的景物,感受作者的情感。

出示: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剝蝕了古殿檐頭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坍

圮了一段段高墻又散落了玉砌雕欄,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

得自在坦蕩?!皾M園子都是草木競相生長弄出的響動,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p>

這都是真實的記錄,園子荒蕪但并不衰敗。

——史鐵生《我與地壇》

明確:同樣是破舊的地壇,其中的景物:衰敗中孕育生機。故都的秋的景物特點卻剛好

相反:生機中走向衰敗。

情感:既悲涼又喜愛。

活動第四階段深層探究

主持人:看到生機中走向衰敗的景物,自然會產(chǎn)生悲涼之情,所以作者在第十段中說:

“足見有感覺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于秋,總是一樣的能特別引起深沉、幽遠、嚴厲、

蕭索的感觸來的?!比嗣鎸η锂a(chǎn)生悲涼之情,是人之常情。悲涼的這種感受人們并不喜歡,

英國哲學家杰里米?邊沁「'人是追求快樂、逃避痛苦的動物?!比繁芡词侨说谋灸堋?墒?/p>

-“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

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薄扒锾?,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意把壽命的三分

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作者為了體味悲涼,不遠千里來飽嘗,折損壽命來

挽留,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愫?作者為何這樣喜歡悲涼?

任務活動三:結(jié)合課文和助讀資料,小組合作探究:作者為什么喜歡悲涼?

明確:

1.性格因素:作者幼年喪父,從小就體驗了生活的艱辛,養(yǎng)成了憂郁、沉寂、敏感的性

格。這種性格導致他不喜歡明艷的事物,更喜歡素淡枯敗的秋景。

2.心境因素:首先,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后,東北淪陷。1933年日軍進犯并攻陷了熱

河省會承德,古都北平受到威脅,,國事危急。郁達夫作為一個愛國者為國事惆悵擔憂。其次,

1933年由于國民黨白色恐怖的威脅等原因,郁達夫從上海遷居杭州,撤退到隱逸恬適的山

水之間,思想苦悶,創(chuàng)作枯淡。再次,八年前,長子龍兒在北平病逝,北平是他的傷心地,當

他再次來到北平,觸景生情,心生悲涼。這諸多的因素影響了的心境,所以更喜歡悲涼的景

物。

3.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郁達夫自幼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中國古詩中有悲秋情結(jié)“自古逢

秋悲寂寥”,所以他可能受其影響。

4.日本物哀文化的影響:日本物哀文化認為悲與美是相通的,認為落花、殘月中潛藏著

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這會增加美感。郁達夫曾經(jīng)留學日本十年,因此也會受到這種文

化的影響。

5.自然觀課文第二段中寫到與江南的秋相比,故都的秋秋味更濃,所謂秋味就是悲涼衰

敗的意味,而這種悲涼衰敗的意味恰是作者所喜歡的。換句話說,作者更喜歡故都的秋是因

為它更像秋天,秋天就應該是這樣。春天就應該春暖花開,秋天就應該蕭瑟衰敗,這是自然

規(guī)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人應該坦然接受。這是作者的自然觀。

6.生命觀

從生活經(jīng)驗上來說,人們對悲劇的感受比喜劇要深,觀看悲劇時更能受到震撼,有代入

感,感同身受。郁達夫也說:“悲哀的感染,比快樂當然更來得速而且切?!?/p>

(《爐邊獨語》)亞里士多德也認為,悲劇能激起人的惻隱之心,從而達到心靈的凈化。

由此看來,悲劇更能感染人,更能觸動心靈,激發(fā)心靈的生命感受力,這是作者對人的生命

狀態(tài)的關注,是他的生命觀。能夠觸動心靈,激活生命感受力的,就是美。

書寫體悟任務活動四:電視散文《故都的秋》一經(jīng)播出獲得觀眾極大好評,大家紛紛

在你的朋友圈評論留言,點贊。

請你也在評論區(qū)寫一則短評,談談“故都的秋景美”嗎?

可以是這樣的句式:

它是美的。因為它觸動了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感受到。它是美的。因

為別人筆下是美,故都的秋__________也是一種美。

《故都的秋》..../郁達夫先生.......

學生展示交流。

某生:它是美的。因為它觸動了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感受到生命的可貴。它是美的。因

為別人筆下生機勃勃是美,故都的秋生命消逝也是一種美?!豆识嫉那铩纷屛覀冾I略到立體

的詩意的美。

某生:它是美的。因為它觸動了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感受到自古逢秋悲寂寥的哀傷。它

是美的。因為別人筆下百花齊放是美,故都的物哀之美也是一種美。《故都的秋》讓我們領

略到“悲涼美”的喜愛與享受。

某生:它是美的。因為它觸動了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感受到時光易逝。它是美的。因為

別人筆下生機勃勃是美,故都的生命凋零之美也是一種美?!豆识嫉那铩纷屛覀兏惺艿綇纳?/p>

機到哀敗的秋景圖,帶來了一種不同流俗的秋之美。

小結(jié):《故都的秋》從別樣的視角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種不同流俗的秋之美。郁達夫先生用

詩意的心靈,化衰敗為優(yōu)雅,豐富了我們的審美體驗,這是他的審美觀。

七、評價與反饋

課堂思路清晰而流暢,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提升,整堂課效果不錯。她的整體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