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學期7月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1C/1C/wKhkGWax4_mAHWbGAALTtimIcf0249.jpg)
![高一下學期7月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1C/1C/wKhkGWax4_mAHWbGAALTtimIcf02492.jpg)
![高一下學期7月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1C/1C/wKhkGWax4_mAHWbGAALTtimIcf02493.jpg)
![高一下學期7月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1C/1C/wKhkGWax4_mAHWbGAALTtimIcf02494.jpg)
![高一下學期7月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1C/1C/wKhkGWax4_mAHWbGAALTtimIcf0249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一下學期7月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語文試題(含答案)絕密★啟用前
滄州市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監(jiān)測
高一語文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和考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①文人士大夫在詩詞中常言向往寄身江海。但不同于歸隱田園的躬行實踐,詩人的江海余生,側重彰顯漂泊中的自由灑脫,是對“生活在別處"的浪漫想象。
②“江?!弊鳛槌R娨庀螅龑嵵附雍M?,也表心胸開闊、才情過人之意。當表退隱之志時,常與“魏闕"蓬萊閣”相對,詩人自稱“江海人"。如高適《酬岑二十主簿秋夜見贈之作》:“箕山別來久,魏闕誰不戀。獨有江海心,悠悠未嘗倦?!蓖瑫r為顯高潔不俗,常與“鷗盟"典故結合,如劉長卿《禪智寺上方懷演和尚寺即和尚所創(chuàng)》言:“平生江海意,惟共白鷗同。”
③當江海表隱逸時,最典型的表達是終老江海。如孔子就曾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因失意而欲退隱是文人常態(tài),但終老煙波中更重灑脫之意。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便非常典型,“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因遭遇挫折而想揚長而去。而蘇軾《臨江仙·夜歸臨皋》“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詩人的江海余生不僅意欲逃離塵勞,更期待寄身江海后的超脫。
④在這類想象中,“江海”常與“五湖"結合。越王復國后,因其“可與履危不可與安”,范蠡“乘輕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終極"(《國語·越語下》)。李白在《贈韋秘書子春》中“終與安社稷,功成去五湖”,翩然而去的范蠡,實現(xiàn)了李白“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俠客行》)的理想。王安石《世上》言:“范蠡五湖收遠跡,管寧滄海寄余生?!?/p>
⑤范蠡“乘輕舟"而去,故“小舟”“扁舟"也是高頻意象。駕扁舟于江海間,不再附著權力體系,也不留戀私人情感,正是“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游者也”(《莊子·列御寇》)。詩人想象“寄余生"的“江?!?,是一片風平浪靜的水域,不論人生失意還是功成身退,都能于其中徹底遠離塵世紛擾。
⑥將江海余生與歸隱田園相較,更能顯其差異。固然二者都意在脫離仕宦塵勞,不再被世俗和權力束縛,從而掌握人生自主性。且從可行性言,似乎都可付諸實踐。但江海余生中,不論是“江海"五湖”還是“扁舟”,都非具象所指,也非實際規(guī)劃。以蘇軾為例,他多次表示人生遠景是和蘇轍“歸田”,其《送竹幾與謝秀才》言“老去歸田只此身”,《除夜病中贈段屯田》又說“歸田計已決”,后來蘇軾也確實在宜興買地。所以歸田操作性強,也不乏陶潛般的踐行者。再看“江海寄余生”,則更像是江邊那個寂靜深夜里倏忽而至的念頭,只是暫時忘卻營營。
⑦即使“歸田”也處于想象或設想階段時,與想象江海也不盡相同。歸田想象中常言及農(nóng)事生產(chǎn)與鄉(xiāng)居日常。陸游《嘆老》言“寓世極知均醉夢,余生只合老耕桑";李白想象歸田時,也言“東皋多種黍,勸爾早耕田”(《贈崔秋浦三首》其二)。歸隱田園指向避世,但生活居所和行跡依然有跡可循。
⑧而想象江海余生時,生活氣息并不濃郁,多為用典或概括呈現(xiàn)。如環(huán)境書寫多關注煙波、日月等廣闊渺遠景象,行端《海翁》:“余生甘自老扁舟。四溟高臥月如晝,閑把漁蓑枕白頭。"即使涉及細節(jié),仍重在詩意化,如蘇軾《南歌子·湖景》:“余生寄葉舟。只將菱角與雞頭。更有月明千頃一時留。”蘇軾想象在小舟上食用菱角雞頭,感受明月相照??梢娊S嗌娜粘V皇窃娨庀胂蟮妮d體。江海與田園相較,二者一虛一實。
⑨同時詩人對歸隱田園與江海的歸屬感也有明顯差異。通常前者言“歸"田園或“歸隱”山林,而想象江海余生時,蘇軾等人言“寄”,更常見的動詞則是“去”。“寄"與“去”都表明“江海"給人距離感,以及自身面對江海時的客體狀態(tài)。“歸”與“去"之間,既是詩人現(xiàn)實遭際和詩思的流轉,也是對二者心理歸屬親疏的差異?!皻w”田是農(nóng)耕民族對土地和耕種的天然親近,當遭遇失意,便想退隱到純樸安心的山野鄉(xiāng)居生活。而“去"江海,則是去他方開啟新旅途,同時將現(xiàn)實困境及人世羈絆皆拋之腦后。田園作為可以回歸的撫慰身心的溫馨家園,是承接失意人生的最后歸宿,而江海余生則是舍棄一切決絕而去,從此棲居于隨心遫游的詩意遠方。如李谷《次延興島》云“書劍年來違素志,江湖此去寄余生”等,盡顯灑脫不羈之意。
⑩總體來看,江海余生是安土重遷的陸地生活者對充滿流動性的水上生活的詩意化想象,而剝去想象的外殼,實則是文人士大夫對自我心靈的開解和補償。在想象的過程中,詩人得以暫時抽離“長恨此身非我有”,忘卻“人生在世不稱意”,幻想在寄余生的“江海"里,擺脫塵勞纏縛,獲得身心的解脫與自由。
(摘編自《光明日報》劉俞廷《古代詩詞中“生活在別處”的浪漫想象》)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同樣表達歸隱,“歸隱田園"是詩人可以付諸實踐的生活,而“江海余生”多是浪漫想象。
B.“江海"作為常見意象,既指實際的江河湖海,也可表現(xiàn)詩人的心胸、才情與志向。
C.李白仰慕功成身退,泛舟五湖的范蠡,也隨之實現(xiàn)了“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理想。
D.詩人想象的“江海"是一片風平浪靜的水域,它可以寄托余生,讓人徹底遠離塵世紛擾。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魏闕”“鷗盟"江海”等意象都常被詩人直接用來表達對自由灑脫生活的向往。
B.孔子曾表示“道不行"時要寄身江海而非回歸田園,可見“江?!备苤袊娜说那嗖A。
C.文人士大夫向往“江海余生”,意在擺脫世俗和權力的束縛,從而掌握人生自主性。
D.正是因為“江海余生”只是詩人的想象,不能變?yōu)楝F(xiàn)實,所以詩人并不能獲得身心的自由。
3.下列對材料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采用總分總的結構,開頭提出“詩人的江海余生是一種浪漫想象"的觀點,觀點明確。
B.本文論證方法多樣,綜合運用了引用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等多種論證方法。
C.第③段引用李白的詩句是為了否定文人士大夫遭遇挫折就想揚長而去的做法。
D.第⑨段作者用“歸”與“去"所反映的不同心理狀態(tài)來論證“田園”和“江海"帶來的歸屬感的不同。
4.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江?!币庀蟮暮x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欲浮江海去,此別意蒼然?!鸥?/p>
B.淪老臥江海,再歡天地清?!畎?/p>
C.忘機厭塵喧,浪跡向江海?!瘏?/p>
D.故人江海別,幾度隔山川?!究帐?/p>
5.材料中作者認為“江海余生"和“歸隱田園”有明顯差異,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野豬林(京劇劇本節(jié)選)
(魯智深急上)
魯智深(唱)急急忙忙往前奔,只為林沖遭欺凌。
(白)灑家追趕多時,不見賢弟蹤跡,兀地不急煞我也!前面離野豬林不遠,看那里有一伙行人飛跑而進,急急趕上前去。
①倉皇趨路徑,趨路徑,心膽怦怦暗著驚、暗著驚,遠看煙霧鎖述景,安時已到野豬林、野豬林。
(魯智深下)
林沖(唱)千厄萬苦朝前進。
薛霸(白)林沖快走!
②(董超、薛霸拉林沖同急跑上,林沖病足,董超用棍打介①,林沖跌翻介)
薛霸(白)走便快走,不走便將大棍打你!
林沖(白)哎呀!
(唱)可憐我兩足血淋淋。
(白)哎呀,這腳痛死我也!
薛霸(白)老爺們晦氣,不想撞著你這鳥魔頭!
董超(白)何苦費話,往荊棘塘里拉他。
(董超、薛霸同拉林沖介)
林沖(白)哎呀!哎呀!
(林沖蹉步倒退,薛霸用棍打介)
林沖(白)這,這,這……痛煞人也!
(唱)腳著荊棘如利刃,痛徹骨髓倒埃塵。
(白)哎呀二位公差呀!想我這兩腳,已被你等用滾水燙破,又被草鞋磨破,鮮血淋漓,疼痛難忍,一步也難挪動了。
薛霸(白)林沖啊林沖!你膽敢怨我用滾水將你雙足燙破?這便該打!
林沖(白)哎呦,打得俺這棒瘡也發(fā)了。
薛霸(白)住了吧!這做派讓誰瞧哪?
林沖(白)啊二位,可憐林沖遭此冤枉,懇求行個方便吧!
(唱)伏地悲鳴求憐憫,拜求大德降總心。
(林沖跪地)
薛霸(白)喂!伙計,你瞧前邊就是野豬林,不免將林沖扶到前邊林里結果于他,然后回復高太尉,一人領二百兩賞銀,你看如何?
董超(白)好。
啊林沖,你苦苦哀求,老爺們發(fā)了善心啦。得,我攙扶你前邊樹林歇息歇息。
林沖(白)林沖叩謝了。
薛霸(白)③不用謝,回頭還有好的哪。
林沖(唱)萬般無奈挨步進,好似亂箭攢在心。
薛霸(白)看他實難行走,你我將他扶進去。
(董超、薛霸、林沖同走圓場②)
薛霸(白)來此已是樹林深處,將他放在這里。
林沖(白)哎呦,痛煞我也!
董超(白)薛頭,我們一步等一步,倒走得困倦起來。
薛霸(白)你我何不在此地睡上一回?
董超(白)只是這里并無關隘,恐怕林沖逃走。
林沖(白)二位公差,林沖是個好漢子,官司已吃了,便死也不走。
薛霸(白)哪個信得及你!要我心穩(wěn),須將你縛在樹上。
林沖(白)二位要縛便縛,林沖敢道怎的!
董超(白)好,就縛起來。
(董超、薛霸同縛林沖介)
董超、薛霸(同白)呔!林沖啊林沖!你道我們縛你是好意還是歹意?
(林沖喘氣介)
林沖(白)這!自然是好意。
薛霸(白)呸!④你夢醒了吧!俺今奉了太尉鈞旨,前來結果你的性命,不是俺與你做對,你死后魂靈休來怨我。
林沖(白)哎呀!
董超(白)呔!俺是上命差遣,不由自己,你要仔細記住,明年今日就是你的周年!
林沖(白)唉,蒼天哪,天!想林沖命喪此地,我與二位往日無仇,近日無冤,你二人但能救得冤屈之命,俺是有生之日,皆報德之年哪!
董超(白)你說什么閑話,這是太尉派人殺你,救你不得,你是死定啦。
薛霸(白)呀,話言未了,太尉差人已到也!
(胡春、程子明、四軍卒同上)
胡春(白)林沖現(xiàn)在哪里?
薛霸(白)現(xiàn)縛樹上。
胡春(白)待俺劈頭打死??垂鳎。ù蛄譀_昏介)
魯智深(白)呔!好狗頭!
(魯智深飛禪杖打倒胡春介,跑上)
魯智深(白)哎呀!哎呀!
(魯智深撿禪杖打程子明死,胡春、四軍卒同跑下,董超、薛霸嚇倒介)
董超、薛霸(同白)爺爺饒命!爺爺饒命!
魯智深(白)呔!我把你兩個壞心的狗種,無端的要害我的兄弟,活活的將你等打死!
(魯智深舉禪杖欲打董超介,林沖醒介)
林沖(白)哎呀!師兄不可下手。
魯智深(白)威神天菩薩保佑吾弟,幸不曾死。待我與你割開繩索。(割斷林沖繩索介)
魯智深(白)啊賢弟,這兩個公差萬剮千刀,都難消俺惡氣,你還替他講什么情面哪?
林沖(白)哎呀仁兄,他二人乃是奉高俅老賊所差,冤有頭,債有主,你殺他兩個,豈不也有冤枉?
魯智深(白)灑家若不看兄弟面上,定把你們剁成肉醬。滾起來!
董超、薛霸(同白)是。(起介)
林沖(白)師兄,不是你救得快時,弟早做棒頭之鬼。
(林沖,魯智深同哭介)
魯智深(白)賢弟,不必悲傷,待為兄背你回轉汴梁,將那高俅剁為泥醬,與你報仇雪恨。
林沖(白)兄勿莽撞。汴梁乃天子腳下,豈是你我造反之地?
魯智深(白)賢弟,你既不去,倒不如落草為寇,日后也好報得此辱。
林沖(白)且慢!弟乃清白姓字,焉肯污了父母名聲?
魯智深(白)依你怎樣?
林沖(白)依弟之見,不如先到滄州,權耐一時。
魯智深(白)也罷!殺人須見血,救人須救徹。灑家放心不下,直送兄弟到滄州便了。
林沖(白)謝仁兄。哎呀,這腳痛又發(fā)也!
魯智深(白)呔!我把你們兩個狗頭!今既看在兄弟分上,饒爾等不死,快快倒換背負吾弟,去奔滄州,一路之上,若有延遲,俺便是一步一打,打到滄州也!
(唱)扶賢弟令狗子背負前往,
林沖(唱)謝仁兄承搭救感恩無疆。
魯智深(唱)催狗子莫遲延滄州路上,
林沖、魯智深(同唱)大丈夫要報仇十年何妨!
(林沖、魯智深、董超、薛霸同下)
(有刪改)
【注】①介:與“科"義同。原指表演動作,后用作劇本中對動作,表情和效果等的舞臺提示。②圓場:戲曲表現(xiàn)手法。劇中人在舞臺上按規(guī)定的圓形路線繞行。一般用以表示地點的轉換。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煙霧鎖迷景”突出了野豬林環(huán)境的迷霧重重,為后文欲在此殺害林沖營造了緊張氛圍。
B.董超、薛霸對林沖棍棒相加,用開水將其腳燙傷,還強拉他踩荊棘,可見二人心思歹毒。
C.林沖因腳傷行走緩慢,董超、薛霸走得困倦,欲在此休息,為防林沖逃跑才將他綁在樹上。
D.魯智深愛憎分明,他因林沖受冤屈想要將高俅剁成泥醬,還勸林沖落草為寇以求日后報仇。
7.下列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子①以反復的手法表現(xiàn)出魯智深趕去野豬林救林沖時的焦急和擔心。
B.句子②的舞臺說明寫出了林沖所遭受的虐待,“瘸足"與林沖腳被燙傷的情節(jié)呼應。
C.句子③運用反語,暗示了薛董二人的不懷好意,也為后文寫欲殺害林沖埋下伏筆。
D.句子④表明董超和薛霸殺害林沖沒有主觀惡意,二人只是奉命行事,實屬無奈。
8.戲劇沖突是戲劇的靈魂,請簡要分析文本中的戲劇沖突。
9.“忍”是林沖最主要的性格特點之一,文中是如何表現(xiàn)他的這一性格特點的?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光昔從介甫游,介甫于諸書無不觀,而特好孟子與老子之言,今得君得位而行其道,是宜先其所美,必不先其所不美也。孟子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今介甫為政,首建制置條例司,大講財利之事。又命薛向行均輸法于江、淮,欲盡奪商賈之利;又分遣使者散青苗錢于天下而收其息,使人人愁痛,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此豈孟子之志乎?今介甫為政,盡變更祖宗舊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毀之,棄者取之,矻矻①焉窮日力,繼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內起京師、外周四海,士吏兵農(nóng)、工商僧道,無一人得襲故而守常者,紛紛擾擾,莫安其居,此豈老氏之志乎!何介甫總角讀書、白頭秉政,乃盡棄其所學而從今世淺丈夫之謀乎?古者國有大事謀及卿士,謀及庶人?!对姟吩疲骸跋让裼醒?,詢于芻蕘②?!弊怨帕⒐χ拢从袑S`眾而能有濟者也。使《詩》《書》皆不可信則已,若猶可信,則豈得盡棄而不顧哉!今介甫獨信數(shù)人之言而棄先圣之道違天下人之心將以致治,不亦難乎?
(節(jié)選自《與王介甫書》)
材料二:
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謂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
(節(jié)選自《答司馬諫議書》)
【注】①矻矻(kūkū);緊張忙碌的樣子。②芻蕘:割草打柴的人。
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今介甫獨信A數(shù)人之言B而棄C先圣之道D違天下E人之心F將以致治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游,交往、交際,與《諫太宗十思疏》“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中的“游”意思不同。
B.與,和、及,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吾與點也"中的“與”意思相同。
C.舉,施行,與《諫逐客書》“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中的“舉”意思不同。
D.固,本來,與《阿房宮賦》“獨夫之心,日益驕固"中的“固”意思不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司馬光認為既然王安石特別喜歡孟子和老子的言論,那么他就必須完全按照孟子和老子的思想來做事。
B.司馬光認為王安石追求財利之事,不守祖宗舊法,行事顛倒,導致社會混亂,分別違背了孟子和老子的思想。
C.司馬光認為遇到國家大事,應與不同階層的人商議;要想成就功業(yè),就不能一意孤行,違反眾意。
D.王安石針對司馬光的批評,逐一進行了反駁,并表示他早已預料到這次變法必然會招來很多怨恨非議。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無一人得襲故而守常者,紛紛擾擾,莫安其居,此豈老氏之志乎!
(2)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
14.司馬光認為王安石新法存在“征利"弊病,他的事實依據(jù)有哪些?請結合材料一簡要分析。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望金陵行闕①
范成大
圣代規(guī)??缌?,行宮臺殿壓金鰲。
三山落日青鸞近,雙闕清風紫鳳②高。
石虎蹲江蟠王氣,玉麟涌地鎮(zhèn)神皋③。
太平不用千尋鎖,靜聽西城打夜?jié)?/p>
【注】①這首詩是針對宋高宗南渡后,在金陵大興土木,建造行宮一事而作。②“紫鳳”,與前一句中的“青鸞"均是帝王御用旗幟的裝飾圖案。③神皋,即神州大地。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首聯(lián)著一“跨”字、一“壓"字夸張地寫出了皇帝行宮規(guī)模的宏大。
B.“壓金鰲”運用借喻手法,生動地寫出了南宋行宮的氣勢超過了前朝。
C.頷聯(lián)描寫了帝王旗幟在落日清風的襯托下高高聳立的景象,突顯皇家氣派。
D.“石虎"寫出了金陵王者之氣,“鎮(zhèn)神皋”則體現(xiàn)其地理位置的重要。
16.本詩與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都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擔憂,但側重點有所不同,請簡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從言談,動作、神態(tài)可以看出四個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冉有比較謙虛,謹慎,從他述志時說的“_____,_____"兩句中可以看出。
(2)《六國論》中的“____,_____”兩句引用了古人的譬喻,準確形象地說明了賂秦的嚴重危害。
(3)在古詩文中,詩人常常借自己的頭發(fā)來抒發(fā)情感,如“____,____。"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短視頻已成為這個時代極為醒目的媒介景觀。它捕捉著日常色彩斑斕的瞬間,是市井煙火的一瞥,是人文風情的剪影,是社會百態(tài)的速覽。不分職業(yè),無論長幼,只要手機在手,就有“停不下來”的樂趣。但火爆的另一面,①_____________,例如信息傳播的速度與質量、碎片式表達與知識連貫性、淺表化盛行與深思考退場等問題。
許多人未曾料到,②:幾分鐘甚至數(shù)十秒,一個完整的表述單位業(yè)已完成。我們時常可以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看到,兩個小時左右的電影被壓縮成八九分鐘的短視頻介紹,故事的來龍去脈已然清晰浮現(xiàn)。
許多專家對此作出解釋:生活的節(jié)奏愈來愈快,人們沒有時間也沒有耐心對付那些大型作品。作為這種生活節(jié)奏的呼應,從新聞即景、寵物逗樂、健身小知識到一段舞蹈、一曲演唱、一場球賽片段,各種短視頻的內容如同一張簡明表,沒有什么微言大義需要沉吟再三,反復推敲,象征意象或者原型的破譯成為畫蛇添足。
令人擔憂的是,短視頻正在訓練一種浮淺的閱讀方式,它使人們的眼睛和思想只能適應若干文化碎片,厚厚的文化典籍與深奧的辭句不堪重負,形式陌生的電影、音樂、繪畫果斷被棄。如果③_____________,那么,民族的精神質量就可能從經(jīng)典文化設置的標高迅速下滑。
18.提高媒介素養(yǎng),首先要了解媒介的特點。請根據(jù)文本內容簡要概括“短視頻"的特點。
19.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①“春未央。畫中開更長。錦奩曾疊處,似聞香?!毕胂笠粋€古代的女子,春日遲遲,坐到窗下梳妝,一件一件打開她的化妝用具,漆奩玉匣、銅鏡金梳、瓶瓶罐罐,琳瑯滿目擺滿幾案,幽香暗暗傳來,別是一般旖旎,令人有太平盛世之想。
“奩"是“古代婦女用的鏡匣”,比如鏡奩、妝奩;妝奩同時也借指嫁妝?!都t樓夢》里“奩"字總計出現(xiàn)22次,明確指向嫁妝的②“妝奩”和梳妝用具的“妝奩"約略各占一半。關于后者,比如第七十四回抄檢大觀園時,性格爽利的三姑娘A“命丫頭們把箱柜一齊打開,將鏡奩,妝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齊打開,請鳳姐去抄閱”,此處鏡奩與妝盒是分開說的。再如第一回里中秋佳節(jié)甄士隱聽到B在高吟“玉在櫝中求善價,釵于奩內待時飛”,“奩”解釋為婦女梳妝所用的精美盒子,頗為允當。但《紅樓夢》還出現(xiàn)過一次“茶奩"——第四十回寫賈母帶著劉姥姥等人來到蘅蕪苑C的閨房,“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無,案上只有一個土定瓶中供著數(shù)枝菊花,并兩部書,茶奩茶杯而已”。文人雅士的小玩意兒里,的確還有墨奩、香奩、印奩、書奩、詩奩、棋奩,所以“奩"從使用上說,并非只有妝奩一途。
20.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寫對應的《紅樓夢》人物的名字。
2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別”與文中加點的“別”,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聽他說的話著三不著兩,絲毫沒有解決問題的意思,她把頭別了過去。
B.她一身黑絲絨長裙,只在衣襟上別了一朵百合花,高貴中透著清雅。
C.各處盡是畫棟雕梁,珠簾綺戶,那派艷麗光景,竟是別有洞天。
D.昨天聚會時就看他很疲憊的樣子,不大活潑,今天就沒來上班,別是生病了。
22.文中兩處畫波浪線詞句都用了引號,它們的作用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2024年4月8日,《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年度人物的故事被娓娓道來,是感動,更是感召。從古至今,我們的生活中從不缺少感動,它可以是魏征正直為國的犯顏直諫,可以是王安石力主變法的一腔孤勇,可以是科研人員為祖國的強大而做出的卓越貢獻,可以是普通人遭遇困難時的相互救助;可以是平淡生活中的堅守……
關于感動,有人認為應著眼于“大”,那些為國為民的感動最值得稱頌和銘記;有人認為應關注“小”,那些來自普通人的“感動”給這個世界帶來溫暖和善良,給了人們“愛"和堅持下去的理由。
對于以上材料,你有怎樣的感悟和思考?請結合自己的閱讀和生活經(jīng)歷寫一篇文章,寫出你的真情實感。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絕密★啟用前
滄州市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監(jiān)測
高一語文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和考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①文人士大夫在詩詞中常言向往寄身江海。但不同于歸隱田園的躬行實踐,詩人的江海余生,側重彰顯漂泊中的自由灑脫,是對“生活在別處”的浪漫想象。
②“江海"作為常見意象,除實指江河湖海外,也表心胸開闊、才情過人之意。當表退隱之志時,常與“魏闕”“蓬萊閣"相對,詩人自稱“江海人”。如高適《酬岑二十主簿秋夜見贈之作》:“箕山別來久,魏闕誰不戀。獨有江海心,悠悠未嘗倦。"同時為顯高潔不俗,常與“鷗盟”典故結合,如劉長卿《禪智寺上方懷演和尚寺即和尚所創(chuàng)》言:“平生江海意,惟共白鷗同。"
③當江海表隱逸時,最典型的表達是終老江海。如孔子就曾言“道不行,乘桴浮于?!?。因失意而欲退隱是文人常態(tài),但終老煙波中更重灑脫之意。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便非常典型,“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因遭遇挫折而想揚長而去。而蘇軾《臨江仙·夜歸臨皋》“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痹娙说慕S嗌粌H意欲逃離塵勞,更期待寄身江海后的超脫。
④在這類想象中,“江海"常與“五湖”結合。越王復國后,因其“可與履危不可與安”,范蠡“乘輕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終極”(《國語·越語下》)。李白在《贈韋秘書子春》中“終與安社稷,功成去五湖”,翩然而去的范蠡,實現(xiàn)了李白“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俠客行》)的理想。王安石《世上》言:“范蠡五湖收遠跡,管寧滄海寄余生。"
⑤范蠡“乘輕舟”而去,故“小舟"扁舟”也是高頻意象。駕扁舟于江海間,不再附著權力體系,也不留戀私人情感,正是“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游者也"(《莊子·列御寇》)。詩人想象“寄余生”的“江海”,是一片風平浪靜的水域,不論人生失意還是功成身退,都能于其中徹底遠離塵世紛擾。
⑥將江海余生與歸隱田園相較,更能顯其差異。固然二者都意在脫離仕宦塵勞,不再被世俗和權力束縛,從而掌握人生自主性。且從可行性言,似乎都可付諸實踐。但江海余生中,不論是“江?!薄拔搴?還是“扁舟”,都非具象所指,也非實際規(guī)劃。以蘇軾為例,他多次表示人生遠景是和蘇轍“歸田”,其《送竹幾與謝秀才》言“老去歸田只此身”,《除夜病中贈段屯田》又說“歸田計已決”,后來蘇軾也確實在宜興買地。所以歸田操作性強,也不乏陶潛般的踐行者。再看“江海寄余生”,則更像是江邊那個寂靜深夜里倏忽而至的念頭,只是暫時忘卻營營。
⑦即使“歸田"也處于想象或設想階段時,與想象江海也不盡相同。歸田想象中常言及農(nóng)事生產(chǎn)與鄉(xiāng)居日常。陸游《嘆老》言“寓世極知均醉夢,余生只合老耕桑”;李白想象歸田時,也言“東皋多種黍,勸爾早耕田"(《贈崔秋浦三首》其二)。歸隱田園指向避世,但生活居所和行跡依然有跡可循。
⑧而想象江海余生時,生活氣息并不濃郁,多為用典或概括呈現(xiàn)。如環(huán)境書寫多關注煙波、日月等廣闊渺遠景象,行端《海翁》:“余生甘自老扁舟。四溟高臥月如晝,閑把漁蓑枕白頭?!奔词股婕凹毠?jié),仍重在詩意化,如蘇軾《南歌子·湖景》:“余生寄葉舟。只將菱角與雞頭。更有月明千頃一時留。"蘇軾想象在小舟上食用菱角雞頭,感受明月相照??梢娊S嗌娜粘V皇窃娨庀胂蟮妮d體。江海與田園相較,二者一虛一實。
⑨同時詩人對歸隱田園與江海的歸屬感也有明顯差異。通常前者言“歸”田園或“歸隱"山林,而想象江海余生時,蘇軾等人言“寄”,更常見的動詞則是“去"。“寄”與“去"都表明“江?!苯o人距離感,以及自身面對江海時的客體狀態(tài)?!皻w"與“去”之間,既是詩人現(xiàn)實遭際和詩思的流轉,也是對二者心理歸屬親疏的差異?!皻w"田是農(nóng)耕民族對土地和耕種的天然親近,當遭遇失意,便想退隱到純樸安心的山野鄉(xiāng)居生活。而“去”江海,則是去他方開啟新旅途,同時將現(xiàn)實困境及人世羈絆皆拋之腦后。田園作為可以回歸的撫慰身心的溫馨家園,是承接失意人生的最后歸宿,而江海余生則是舍棄一切決絕而去,從此棲居于隨心遫游的詩意遠方。如李谷《次延興島》云“書劍年來違素志,江湖此去寄余生"等,盡顯灑脫不羈之意。
⑩總體來看,江海余生是安土重遷的陸地生活者對充滿流動性的水上生活的詩意化想象,而剝去想象的外殼,實則是文人士大夫對自我心靈的開解和補償。在想象的過程中,詩人得以暫時抽離“長恨此身非我有”,忘卻“人生在世不稱意”,幻想在寄余生的“江?!崩?,擺脫塵勞纏縛,獲得身心的解脫與自由。
(摘編自《光明日報》劉俞廷《古代詩詞中“生活在別處"的浪漫想象》)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同樣表達歸隱,“歸隱田園”是詩人可以付諸實踐的生活,而“江海余生"多是浪漫想象。
B.“江海”作為常見意象,既指實際江河湖海,也可表現(xiàn)詩人的心胸、才情與志向。
C.李白仰慕功成身退,泛舟五湖的范蠡,也隨之實現(xiàn)了“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理想。
D.詩人想象的“江?!笔且黄L平浪靜的水域,它可以寄托余生,讓人徹底遠離塵世紛擾。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魏闕"鷗盟”“江海"等意象都常被詩人直接用來表達對自由灑脫生活的向往。
B.孔子曾表示“道不行”時要寄身江海而非回歸田園,可見“江海"更受中國文人的青睞。
C.文人士大夫向往“江海余生”,意在擺脫世俗和權力的束縛,從而掌握人生自主性。
D.正是因為“江海余生"只是詩人的想象,不能變?yōu)楝F(xiàn)實,所以詩人并不能獲得身心的自由。
3.下列對材料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采用總分總的結構,開頭提出“詩人的江海余生是一種浪漫想象”的觀點,觀點明確。
B.本文論證方法多樣,綜合運用了引用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等多種論證方法。
C.第③段引用李白的詩句是為了否定文人士大夫遭遇挫折就想揚長而去的做法。
D.第⑨段作者用“歸"與“去”所反映的不同心理狀態(tài)來論證“田園"和“江?!睅淼臍w屬感的不同。
4.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江海"意象的含義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欲浮江海去,此別意蒼然。——杜甫
B.淪老臥江海,再歡天地清?!畎?/p>
C.忘機厭塵喧,浪跡向江海?!瘏?/p>
D.故人江海別,幾度隔山川。——司空曙
5.材料中作者認為“江海余生”和“歸隱田園"有明顯差異,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
【答案】1.C2.C3.C4.D
5.①“江海余生”多為可讓人暫時忘卻世俗紛擾的念頭,而“歸隱田園"卻是可讓人付諸實踐的具體行為。②“江海余生"多關注日月,煙波等廣闊渺遠的景象,生活氣息并不濃郁,多為詩意想象的載體;“歸隱田園”則多言及農(nóng)事生產(chǎn)與鄉(xiāng)居日常,生活居所和行跡有跡可循,更貼近生活。③“江海余生"是可以隨心遨游的詩意遠方,“歸隱田園”歸向的是可以撫慰心靈的家園。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C.張冠李戴。原文是“翩然而去的范蠡,實現(xiàn)了李白‘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理想"。
故選C。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推理能力。
A.原文說的是“魏闕”“江海"意思相對,所以“魏闕”并不能用來直接表達對自由灑脫生活的向往。
B.“可見‘江海'更受中國文人的青睞"于文無據(jù)。原文是說“因失意而欲退隱是文人常態(tài),但終老煙波中更重灑脫之意”。
D.“所以詩人并不能獲得身心的自由"錯誤,原文中說在想象中可以暫時獲得身心的解脫與自由。
故選C。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C.“是為了否定文人士大夫遭遇挫折就想揚長而去的做法”錯,第③段引用李白的詩句是為了證明“失意而欲退隱是文人常態(tài),但終老煙波中更重灑脫之意"的觀點。
故選C。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
D.“江?!敝傅氖瞧浔疽猓磳嶋H的江河湖海。
故選D。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①結合“江海余生中,不論是‘江海’‘五湖’還是‘扁舟’,都非具象所指,也非實際規(guī)劃"歸田操作性強,也不乏陶潛般的踐行者”可知,“江海余生"多為可讓人暫時忘卻世俗紛擾的念頭,而“歸隱田園"卻是可讓人付諸實踐的具體行為。
②結合“歸田想象中常言及農(nóng)事生產(chǎn)與鄉(xiāng)居日?!薄跋胂蠼S嗌鷷r,生活氣息并不濃郁,多為用典或概括呈現(xiàn)。如環(huán)境書寫多關注煙波、日月等廣闊渺遠景象"可知,“江海余生”多關注日月,煙波等廣闊渺遠的景象,生活氣息并不濃郁,多為詩意想象的載體;“歸隱田園"則多言及農(nóng)事生產(chǎn)與鄉(xiāng)居日常,生活居所和行跡有跡可循,更貼近生活。
③結合“田園作為可以回歸的撫慰身心的溫馨家園,是承接失意人生的最后歸宿,而江海余生則是舍棄一切決絕而去,從此棲居于隨心遫游的詩意遠方”可知,“江海余生"是可以隨心遨游的詩意遠方,“歸隱田園”歸向的是可以撫慰心靈的家園。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野豬林(京劇劇本節(jié)選)
(魯智深急上)
魯智深(唱)急急忙忙往前奔,只為林沖遭欺凌。
(白)灑家追趕多時,不見賢弟蹤跡,兀地不急煞我也!前面離野豬林不遠,看那里有一伙行人飛跑而進,急急趕上前去。
①倉皇趨路徑,趨路徑,心膽怦怦暗著驚、暗著驚,遠看煙霧鎖述景,安時已到野豬林、野豬林。
(魯智深下)
林沖(唱)千厄萬苦朝前進。
薛霸(白)林沖快走!
②(董超、薛霸拉林沖同急跑上,林沖病足,董超用棍打介①,林沖跌翻介)
薛霸(白)走便快走,不走便將大棍打你!
林沖(白)哎呀!
(唱)可憐我兩足血淋淋。
(白)哎呀,這腳痛死我也!
薛霸(白)老爺們晦氣,不想撞著你這鳥魔頭!
董超(白)何苦費話,往荊棘塘里拉他。
(董超、薛霸同拉林沖介)
林沖(白)哎呀!哎呀!
(林沖蹉步倒退,薛霸用棍打介)
林沖(白)這,這,這……痛煞人也!
(唱)腳著荊棘如利刃,痛徹骨髓倒埃塵。
(白)哎呀二位公差呀!想我這兩腳,已被你等用滾水燙破,又被草鞋磨破,鮮血淋漓,疼痛難忍,一步也難挪動了。
薛霸(白)林沖啊林沖!你膽敢怨我用滾水將你雙足燙破?這便該打!
林沖(白)哎呦,打得俺這棒瘡也發(fā)了。
薛霸(白)住了吧!這做派讓誰瞧哪?
林沖(白)啊二位,可憐林沖遭此冤枉,懇求行個方便吧!
(唱)伏地悲鳴求憐憫,拜求大德降總心。
(林沖跪地)
薛霸(白)喂!伙計,你瞧前邊就是野豬林,不免將林沖扶到前邊林里結果于他,然后回復高太尉,一人領二百兩賞銀,你看如何?
董超(白)好。
啊林沖,你苦苦哀求,老爺們發(fā)了善心啦。得,我攙扶你前邊樹林歇息歇息。
林沖(白)林沖叩謝了。
薛霸(白)③不用謝,回頭還有好的哪。
林沖(唱)萬般無奈挨步進,好似亂箭攢在心。
薛霸(白)看他實難行走,你我將他扶進去。
(董超、薛霸、林沖同走圓場②)
薛霸(白)來此已是樹林深處,將他放在這里。
林沖(白)哎呦,痛煞我也!
董超(白)薛頭,我們一步等一步,倒走得困倦起來。
薛霸(白)你我何不在此地睡上一回?
董超(白)只是這里并無關隘,恐怕林沖逃走。
林沖(白)二位公差,林沖是個好漢子,官司已吃了,便死也不走。
薛霸(白)哪個信得及你!要我心穩(wěn),須將你縛在樹上。
林沖(白)二位要縛便縛,林沖敢道怎的!
董超(白)好,就縛起來。
(董超、薛霸同縛林沖介)
董超、薛霸(同白)呔!林沖啊林沖!你道我們縛你是好意還是歹意?
(林沖喘氣介)
林沖(白)這!自然是好意。
薛霸(白)呸?、苣銐粜蚜税桑“辰穹盍颂锯x旨,前來結果你的性命,不是俺與你做對,你死后魂靈休來怨我。
林沖(白)哎呀!
董超(白)呔!俺是上命差遣,不由自己,你要仔細記住,明年今日就是你的周年!
林沖(白)唉,蒼天哪,天!想林沖命喪此地,我與二位往日無仇,近日無冤,你二人但能救得冤屈之命,俺是有生之日,皆報德之年哪!
董超(白)你說什么閑話,這是太尉派人殺你,救你不得,你是死定啦。
薛霸(白)呀,話言未了,太尉差人已到也!
(胡春、程子明、四軍卒同上)
胡春(白)林沖現(xiàn)在哪里?
薛霸(白)現(xiàn)縛樹上。
胡春(白)待俺劈頭打死??垂鳎。ù蛄譀_昏介)
魯智深(白)呔!好狗頭!
(魯智深飛禪杖打倒胡春介,跑上)
魯智深(白)哎呀!哎呀!
(魯智深撿禪杖打程子明死,胡春、四軍卒同跑下,董超、薛霸嚇倒介)
董超、薛霸(同白)爺爺饒命!爺爺饒命!
魯智深(白)呔!我把你兩個壞心的狗種,無端的要害我的兄弟,活活的將你等打死!
(魯智深舉禪杖欲打董超介,林沖醒介)
林沖(白)哎呀!師兄不可下手。
魯智深(白)威神天菩薩保佑吾弟,幸不曾死。待我與你割開繩索。(割斷林沖繩索介)
魯智深(白)啊賢弟,這兩個公差萬剮千刀,都難消俺惡氣,你還替他講什么情面哪?
林沖(白)哎呀仁兄,他二人乃是奉高俅老賊所差,冤有頭,債有主,你殺他兩個,豈不也有冤枉?
魯智深(白)灑家若不看兄弟面上,定把你們剁成肉醬。滾起來!
董超、薛霸(同白)是。(起介)
林沖(白)師兄,不是你救得快時,弟早做棒頭之鬼。
(林沖,魯智深同哭介)
魯智深(白)賢弟,不必悲傷,待為兄背你回轉汴梁,將那高俅剁為泥醬,與你報仇雪恨。
林沖(白)兄勿莽撞。汴梁乃天子腳下,豈是你我造反之地?
魯智深(白)賢弟,你既不去,倒不如落草為寇,日后也好報得此辱。
林沖(白)且慢!弟乃清白姓字,焉肯污了父母名聲?
魯智深(白)依你怎樣?
林沖(白)依弟之見,不如先到滄州,權耐一時。
魯智深(白)也罷!殺人須見血,救人須救徹。灑家放心不下,直送兄弟到滄州便了。
林沖(白)謝仁兄。哎呀,這腳痛又發(fā)也!
魯智深(白)呔!我把你們兩個狗頭!今既看在兄弟分上,饒爾等不死,快快倒換背負吾弟,去奔滄州,一路之上,若有延遲,俺便是一步一打,打到滄州也!
(唱)扶賢弟令狗子背負前往,
林沖(唱)謝仁兄承搭救感恩無疆。
魯智深(唱)催狗子莫遲延滄州路上,
林沖、魯智深(同唱)大丈夫要報仇十年何妨!
(林沖、魯智深、董超、薛霸同下)
(有刪改)
【注】①介:與“科"義同。原指表演動作,后用作劇本中對動作,表情和效果等的舞臺提示。②圓場:戲曲表現(xiàn)手法。劇中人在舞臺上按規(guī)定的圓形路線繞行。一般用以表示地點的轉換。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煙霧鎖迷景”突出了野豬林環(huán)境的迷霧重重,為后文欲在此殺害林沖營造了緊張氛圍。
B.董超、薛霸對林沖棍棒相加,用開水將其腳燙傷,還強拉他踩荊棘,可見二人心思歹毒。
C.林沖因腳傷行走緩慢,董超、薛霸走得困倦,欲在此休息,為防林沖逃跑才將他綁在樹上。
D.魯智深愛憎分明,他因林沖受冤屈想要將高俅剁成泥醬,還勸林沖落草為寇以求日后報仇。
7.下列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子①以反復的手法表現(xiàn)出魯智深趕去野豬林救林沖時的焦急和擔心。
B.句子②的舞臺說明寫出了林沖所遭受的虐待,“瘸足"與林沖腳被燙傷的情節(jié)呼應。
C.句子③運用反語,暗示了薛董二人的不懷好意,也為后文寫欲殺害林沖埋下伏筆。
D.句子④表明董超和薛霸殺害林沖沒有主觀惡意,二人只是奉命行事,實屬無奈。
8.戲劇沖突是戲劇的靈魂,請簡要分析文本中的戲劇沖突。
9.“忍”是林沖最主要的性格特點之一,文中是如何表現(xiàn)他的這一性格特點的?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答案】6.C7.D
8.①高俅、董超、薛霸與林沖之間的沖突:高俅等人想要加害林沖,林沖想要求生。②魯智深和林沖之間的沖突:魯智深希望林沖反抗,林沖選擇一再忍讓。③林沖自身的沖突:林沖也想反抗,但卻顧慮重重。
9.①語言描寫:魯智深想要打死董超、薛霸,林沖說“師兄不可下手";魯智深問及他今后的打算,林沖說不如“先到滄州,權耐一時”,這些語言描寫都體現(xiàn)了他的“忍"。②動作描寫:董超、薛霸折磨林沖,林沖“跪地”的動作體現(xiàn)了他的“忍"。③對比襯托:魯智深的性烈如火、有仇必報反襯了林沖“忍”的性格特點。
【解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理解、分析的能力。
C.“董超、薛霸走得困倦,欲在此休息,為防林沖逃跑才將他綁在樹上"分析錯誤,這是董超、薛霸的計策,是為了他們殺害林沖時方便動手。
故選C。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
D.“沒有主觀惡意”“實屬無奈"分析錯誤。二人殺害林沖一方面是高太尉授意,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二百兩賞銀。
故選D。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戲劇沖突及對文本的理解能力。
①高俅、董超、薛霸與林沖之間的沖突:“不免將林沖扶到前邊林里結果于他,然后回復高太尉,一人領二百兩賞銀”高俅等人想要加害林沖,“可憐林沖遭此冤枉,懇求行個方便吧"林沖懇求他們行個方便,饒了他,想要求生。
②魯智深和林沖之間的沖突:“這兩個公差萬剮千刀,都難消俺惡氣,你還替他講什么情面哪?”魯智深不愿忍氣吞聲,希望林沖反抗,“懇求行個方便"林沖跪地”林沖跪地求饒,“師兄不可下手"不讓魯智深殺人,他選擇一再忍讓。
③林沖自身的沖突:“汴梁乃天子腳下,豈是你我造反之地?”“弟乃清白姓字,焉肯污了父母名聲?"林沖受到高俅的陷害,也想反抗,但他顧慮重重,不想造反,害怕污了父母名聲。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的鑒賞、分析能力。
①語言描寫:魯智深想要打死董超、薛霸,林沖說“師兄不可下手”,他認為冤有頭,債有主,怕冤枉了他人;魯智深問及他今后的打算,林沖說不如“先到滄州,權耐一時”,這就是他想忍一時是一時。這些語言描寫都體現(xiàn)了他的“忍”。
②動作描寫:董超、薛霸折磨林沖,“林沖跪地”,林沖“跪地”求饒,這一動作描寫體現(xiàn)了他的“忍"。
③對比襯托:“我把你兩個壞心的狗種,無端的要害我的兄弟,活活的將你等打死”魯智深性烈如火、有仇必報,林沖被高俅追殺,一路遭受迫害和虐待,但他骨子里是“忍"性格特點。這樣用魯智深襯托林沖,使人物形象個性鮮明。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光昔從介甫游,介甫于諸書無不觀,而特好孟子與老子之言,今得君得位而行其道,是宜先其所美,必不先其所不美也。孟子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今介甫為政,首建制置條例司,大講財利之事。又命薛向行均輸法于江、淮,欲盡奪商賈之利;又分遣使者散青苗錢于天下而收其息,使人人愁痛,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此豈孟子之志乎?今介甫為政,盡變更祖宗舊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毀之,棄者取之,矻矻①焉窮日力,繼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內起京師、外周四海,士吏兵農(nóng)、工商僧道,無一人得襲故而守常者,紛紛擾擾,莫安其居,此豈老氏之志乎!何介甫總角讀書、白頭秉政,乃盡棄其所學而從今世淺丈夫之謀乎?古者國有大事謀及卿士,謀及庶人?!对姟吩疲骸跋让裼醒裕冇谄c蕘②。"自古立功之事,未有專欲違眾而能有濟者也。使《詩》《書》皆不可信則已,若猶可信,則豈得盡棄而不顧哉!今介甫獨信數(shù)人之言而棄先圣之道違天下人之心將以致治,不亦難乎?
(節(jié)選自《與王介甫書》)
材料二:
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謂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
(節(jié)選自《答司馬諫議書》)
【注】①矻矻(kūkū);緊張忙碌的樣子。②芻蕘:割草打柴的人。
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今介甫獨信A數(shù)人之言B而棄C先圣之道D違天下E人之心F將以致治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游,交往、交際,與《諫太宗十思疏》“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中的“游"意思不同。
B.與,和、及,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吾與點也”中的“與"意思相同。
C.舉,施行,與《諫逐客書》“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中的“舉"意思不同。
D.固,本來,與《阿房宮賦》“獨夫之心,日益驕固”中的“固"意思不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司馬光認為既然王安石特別喜歡孟子和老子的言論,那么他就必須完全按照孟子和老子的思想來做事。
B.司馬光認為王安石追求財利之事,不守祖宗舊法,行事顛倒,導致社會混亂,分別違背了孟子和老子的思想。
C.司馬光認為遇到國家大事,應與不同階層的人商議;要想成就功業(yè),就不能一意孤行,違反眾意。
D.王安石針對司馬光的批評,逐一進行了反駁,并表示他早已預料到這次變法必然會招來很多怨恨非議。
13.把材料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無一人得襲故而守常者,紛紛擾擾,莫安其居,此豈老氏之志乎!
(2)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
14.司馬光認為王安石新法存在“征利”的弊病,他的事實依據(jù)有哪些?請結合材料一簡要分析。
【答案】10.BDF11.B12.A
13.(1)沒有一人能夠因襲故典、固守常法,(天下)紛繁混亂,沒有人可以安居,這難道符合老子的意愿嗎?
(2)現(xiàn)在您指教我的,認為我侵奪官吏職權、生事擾民、與民爭利、拒絕接受不同的意見,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非議。
14.①建立制置條例司,大肆宣講財利之事;②派薛向在江、淮地區(qū)推行均輸法,剝奪商人的利益;③派遣使者派發(fā)青苗錢并收取利息,讓百姓更困苦。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現(xiàn)今您僅僅相信幾個人的話,而拋棄古代圣人的道理,違背天下人的心愿,準備依靠它來治理好國家。
“介甫獨信數(shù)人之言"主謂賓結構完整,其后B處斷開;
“棄先圣之道”是動賓結構,其后D處斷開;
“違天下人之心"是動賓結構,其后F處斷開。
故選BDF。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
A.正確?!皹繁P游則思三驅以為度”中的“游"意思是游樂。句意:我從前跟從您交往。/喜愛狩獵,就想到網(wǎng)三面留一面。
B錯誤?!拔崤c點也”中的“與"意思是贊同。句意:并且特別喜歡孟子和老子的學說。/我贊成曾點的觀點。
C.正確?!矮@楚、魏之師,舉地千里”中的“舉"是“攻占、攻取”的意思。句意:施行先王的政治主張。/戰(zhàn)勝楚國、魏國的軍隊,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社會安定,國力強盛。
D.正確?!叭找骝湽?中的“固”意思是頑固。句意:那是我本來預料到會這樣的。/秦始皇這暴君的心卻日益驕橫頑固。
故選B。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A.“必須完全按照孟子和老子的思想來做事"錯誤,由原文“而特好孟子與老子之言,今得君得位而行其道,是宜先其所美,必不先其所不美也”可知,表述過于絕對。
故選A。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能夠;“襲”,因襲;“豈”,難道。
(2)“見教”,指教我;“致”,招致;“怨”,怨恨。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
①由原文“首建制置條例司,大講財利之事"可知,建立制置條例司,大肆宣講財利之事;
②由原文“又命薛向行均輸法于江、淮,欲盡奪商賈之利”可知,派薛向在江、淮地區(qū)推行均輸法,剝奪商人的利益;
③由原文“又分遣使者散青苗錢于天下而收其息,使人人愁痛,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可知,派遣使者派發(fā)青苗錢并收取利息,讓百姓更困苦。
參考譯文:
材料一:
我從前跟從您交往,您對于各種書籍沒有不閱讀的,并且特別喜歡孟子和老子的學說(言論),現(xiàn)在您得到了君主的信任和宰相的職位,來實行您的政治主張,這就應當首先推行您認為是好的,必然不會首先推行您認為不好的。孟子說:“只要講仁義就行了,為什么一定要說到利益?”當前您執(zhí)掌朝政,首先建立制置條例司,大肆宣講財貨利益的事,又委派薛向在江、淮一帶推行均輸法,想要全部剝奪商賈的利益;又分派使者向各地發(fā)放青苗錢并征收其利息,致使人人感到憂愁、痛苦,父子不能相見,兄弟妻子流離失散,這難道符合孟子的意愿嗎?現(xiàn)今您治理國家,完全改變祖宗以前的法律,該在前邊的放在后面,該在上面的放在下面,該在右面的放在左面,已經(jīng)建成的就毀壞它,已經(jīng)廢棄的反而采取任用它,整天忙忙碌碌,盡心竭力,夜以繼日不得休息,使上自朝廷、下到田野、內起京都、外至四海,士人、官吏、兵卒、農(nóng)夫、工匠、商賈、僧徒、道士,沒有一人能夠因襲故典、固守常法,(天下)紛繁混亂,沒有人可以安居,這難道符合老子的意愿嗎!您束發(fā)讀書,白頭執(zhí)政,為什么反而要全部丟掉自己學到的東西而去聽從當今淺薄之徒的主意呢?古時候國家有大事常常同執(zhí)政士臣商議,同平民百姓商議?!对娊?jīng)》說:“古時賢人說過,(有了疑難問題)應該找拾柴的平民百姓商量。"從古以來建立功業(yè)的事,沒有一意孤行、違反眾議而能成功的。假使《詩經(jīng)》《尚書》都不能相信就算了,如果還可以相信,怎么能完全拋棄而不顧呢!現(xiàn)今您僅僅相信幾個人的話,而拋棄古代圣人的道理,違背天下人的心愿,準備依靠它來治理好國家,不是很困難嗎?
材料二:
現(xiàn)在您指教我的,認為我侵奪官吏職權、生事擾民、與民爭利、拒絕接受不同的意見,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非議。我卻認為從皇上那里接受命令,商議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把它交給負有專責的官吏去執(zhí)行,這不是侵奪官吏職權;施行先王的政治主張,用來興辦好事、革除弊端,這不是生事擾民;為天下治理整頓財政,這不是與民爭利;批駁荒謬有害的言論,排斥巧辯的佞人,這不是拒絕接受他人的規(guī)勸。至于天下對我那么多的怨恨和非議,那是我本來預料到會這樣的。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望金陵行闕①
范成大
圣代規(guī)模跨六朝,行宮臺殿壓金鰲。
三山落日青鸞近,雙闕清風紫鳳②高。
石虎蹲江蟠王氣,玉麟涌地鎮(zhèn)神皋③。
太平不用千尋鎖,靜聽西城打夜?jié)?/p>
【注】①這首詩是針對宋高宗南渡后,在金陵大興土木,建造行宮一事而作。②“紫鳳”,與前一句中的“青鸞"均是帝王御用旗幟的裝飾圖案。③神皋,即神州大地。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首聯(lián)著一“跨”字、一“壓"字夸張地寫出了皇帝行宮規(guī)模的宏大。
B.“壓金鰲”運用借喻手法,生動地寫出了南宋行宮的氣勢超過了前朝。
C.頷聯(lián)描寫了帝王旗幟在落日清風的襯托下高高聳立的景象,突顯皇家氣派。
D.“石虎"寫出了金陵的王者之氣,“鎮(zhèn)神皋”則體現(xiàn)其地理位置的重要。
16.本詩與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都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擔憂,但側重點有所不同,請簡要分析。
【答案】15.B16.①本詩通過寫統(tǒng)治者粉飾太平,在金陵所建行宮規(guī)模之大、氣勢之盛,重在表達對當朝統(tǒng)治者南渡后不思收復、安于享樂行為的諷刺。②《桂枝香·金陵懷古》通過對六朝統(tǒng)治者因“繁華競逐"的奢侈生活而亡國的歷史教訓的認識,重在諷喻(警示)當朝統(tǒng)治者不要重蹈歷史覆轍,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及藝術手法的能力。
B.“‘壓金鰲’運用借喻手法”判斷錯誤,應為借代的手法。金鰲是中國神話中的一種神龜,通常是權利和財富的象征。
故選B。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
①首聯(lián)“圣代規(guī)模跨六朝,行宮臺殿壓金鰲”,一“跨”字、一“壓"字夸張地寫出了皇帝行宮規(guī)模的宏大;“壓金鰲”生動地寫出了南宋行宮的氣勢超過了前朝。頷聯(lián)“三山落日青鸞近,雙闕清風紫鳳高"描寫了帝王旗幟在落日清風的襯托下高高聳立的景象,突顯皇家氣派。頸聯(lián)“石虎蹲江蟠王氣,玉麟涌地鎮(zhèn)神皋”“石虎蹲江"玉麟涌地”寫出了金陵的王者之氣。再結合注釋“這首詩是針對宋高宗南渡后,在金陵大興土木,建造行宮一事而作”,通過寫統(tǒng)治者金陵所建行宮規(guī)模之大、氣勢之盛,表達對當朝統(tǒng)治者南渡后不思收復、安于享樂行為的諷刺。
②《桂枝香·金陵懷古》通過對金陵景物的贊美和歷史興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對國家政治大事的關心以及對當時朝政的擔憂。上闋寫登臨金陵故都之所見,下闋寫作者在金陵之所想,今昔對比,重在諷喻(警示)當朝統(tǒng)治者不要重蹈歷史覆轍,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從言談,動作、神態(tài)可以看出四個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冉有比較謙虛,謹慎,從他述志時說的“_____,_____”兩句中可以看出。
(2)《六國論》中的“____,_____"兩句引用了古人的譬喻,準確形象地說明了賂秦的嚴重危害。
(3)在古詩文中,詩人常常借自己的頭發(fā)來抒發(fā)情感,如“____,____?!?/p>
【答案】①.如其禮樂②.以俟君子③.以地事秦④.猶抱薪救火⑤.短發(fā)蕭騷襟袖冷⑥.穩(wěn)泛滄浪空闊(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錯字詞:俟、蕭騷、襟、搔、渾、簪、緣。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短視頻已成為這個時代極為醒目的媒介景觀。它捕捉著日常色彩斑斕的瞬間,是市井煙火的一瞥,是人文風情的剪影,是社會百態(tài)的速覽。不分職業(yè),無論長幼,只要手機在手,就有“停不下來"的樂趣。但火爆的另一面,①_____________,例如信息傳播的速度與質量、碎片式表達與知識連貫性、淺表化盛行與深思考退場等問題。
許多人未曾料到,②:幾分鐘甚至數(shù)十秒,一個完整的表述單位業(yè)已完成。我們時??梢栽诨ヂ?lián)網(wǎng)上看到,兩個小時左右的電影被壓縮成八九分鐘的短視頻介紹,故事的來龍去脈已然清晰浮現(xiàn)。
許多專家對此作出解釋:生活的節(jié)奏愈來愈快,人們沒有時間也沒有耐心對付那些大型作品。作為這種生活節(jié)奏的呼應,從新聞即景、寵物逗樂、健身小知識到一段舞蹈、一曲演唱、一場球賽片段,各種短視頻的內容如同一張簡明表,沒有什么微言大義需要沉吟再三,反復推敲,象征意象或者原型的破譯成為畫蛇添足。
令人擔憂的是,短視頻正在訓練一種浮淺的閱讀方式,它使人們的眼睛和思想只能適應若干文化碎片,厚厚的文化典籍與深奧的辭句不堪重負,形式陌生的電影、音樂、繪畫果斷被棄。如果③_____________,那么,民族的精神質量就可能從經(jīng)典文化設置的標高迅速下滑。
18.提高媒介素養(yǎng),首先要了解媒介的特點。請根據(jù)文本內容簡要概括“短視頻”的特點。
19.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答案】18.特點:①內容豐富且貼近日常生活;②受眾廣;③時間短,只有幾分鐘甚至數(shù)十秒;④內容簡明,無須深思
19.①有些問題也不容忽視(也帶來了一些問題)②短視頻竟然這么短③浮淺的閱讀方式變?yōu)槌B(tài)
【解析】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①由“它捕捉著日常色彩斑斕的瞬間,是市井煙火的一瞥,是人文風情的剪影,是社會百態(tài)的速覽"概括出:內容豐富且貼近日常生活。
②由“不分職業(yè),無論長幼”概括出:受眾廣。
③由“幾分鐘甚至數(shù)十秒,一個完整的表述單位業(yè)已完成"概括出:時間短,只有幾分鐘甚至數(shù)十秒。
④由“各種短視頻的內容如同一張簡明表,沒有什么微言大義需要沉吟再三,反復推敲”概括出:內容簡明,無須深思。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①短視頻火爆的另一面,指帶來的問題,下文舉例列舉的是短視頻存在的問題,應填:有些問題也不容忽視(也帶來了一些問題)。
②“幾分鐘甚至數(shù)十秒"強調短視頻時間之短,“未曾料到”有出乎意料之意,應填:短視頻竟然這么短。
③前面說“短視頻正在訓練一種浮淺的閱讀方式”,這是令人擔憂的,“如果”后就是針對這種情況的假設,應填:浮淺的閱讀方式變?yōu)槌B(tài)。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①“春未央。畫中開更長。錦奩曾疊處,似聞香。"想象一個古代的女子,春日遲遲,坐到窗下梳妝,一件一件打開她的化妝用具,漆奩玉匣、銅鏡金梳、瓶瓶罐罐,琳瑯滿目擺滿幾案,幽香暗暗傳來,別是一般旖旎,令人有太平盛世之想。
“奩”是“古代婦女用的鏡匣”,比如鏡奩、妝奩;妝奩同時也借指嫁妝?!都t樓夢》里“奩”字總計出現(xiàn)22次,明確指向嫁妝的②“妝奩"和梳妝用具的“妝奩”約略各占一半。關于后者,比如第七十四回抄檢大觀園時,性格爽利的三姑娘A“命丫頭們把箱柜一齊打開,將鏡奩,妝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齊打開,請鳳姐去抄閱”,此處鏡奩與妝盒是分開說的。再如第一回里中秋佳節(jié)甄士隱聽到B在高吟“玉在櫝中求善價,釵于奩內待時飛”,“奩"解釋為婦女梳妝所用的精美盒子,頗為允當。但《紅樓夢》還出現(xiàn)過一次“茶奩”——第四十回寫賈母帶著劉姥姥等人來到蘅蕪苑C的閨房,“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無,案上只有一個土定瓶中供著數(shù)枝菊花,并兩部書,茶奩茶杯而已"。文人雅士的小玩意兒里,的確還有墨奩、香奩、印奩、書奩、詩奩、棋奩,所以“奩”從使用上說,并非只有妝奩一途。
20.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寫對應的《紅樓夢》人物的名字。
2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別"與文中加點的“別”,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聽他說的話著三不著兩,絲毫沒有解決問題的意思,她把頭別了過去。
B.她一身黑絲絨長裙,只在衣襟上別了一朵百合花,高貴中透著清雅。
C.各處盡是畫棟雕梁,珠簾綺戶,那派艷麗光景,竟是別有洞天。
D.昨天聚會時就看他很疲憊的樣子,不大活潑,今天就沒來上班,別是生病了。
22.文中兩處畫波浪線的詞句都用了引號,它們的作用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答案】20.A賈探春B賈雨村C薛寶釵21.C
22.第①處的引號表直接引用,對古詩詞的引用增添了文章的文采,引出后文的內容;第②處的引號表強調,指出作為嫁妝的“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其他計算機信息服務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聚氧乙烯醚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谷胱甘肽及酵母提取物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中外合資經(jīng)營員工企業(yè)勞動合同(2篇)
- 2025年中學一年級班主任工作小結模版(三篇)
- 2025年二手房出租合同簡單版(2篇)
- 2025年個人租房合租協(xié)議(2篇)
- 2025年個人承租房屋協(xié)議范文(2篇)
- 2025年代理商項目合作協(xié)議范文(2篇)
- 2025年交通事故賠償諒解協(xié)議(2篇)
- 鎖骨遠端骨折伴肩鎖關節(jié)脫位的治療
- 2015年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è)分類大典》
- 新概念英語第二冊單詞默寫表
- 教育心理學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jié)測試2023年浙江師范大學
- 共板法蘭風管制作安裝
- 理論力學-運動學課件
- 計算機輔助工藝設計課件
- 汽車銷售流程與技巧培訓課件
- 管理學專業(yè):管理基礎知識試題庫(附含答案)
- 外周血細胞形態(tài)課件
- 2022年三級安全教育塔吊司機類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