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概論講稿15篇模版_第1頁
傳播學概論講稿15篇模版_第2頁
傳播學概論講稿15篇模版_第3頁
傳播學概論講稿15篇模版_第4頁
傳播學概論講稿15篇模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傳播學概論講稿1[5篇模版]第一篇:傳播學概論講稿1浙江警察學院備課紙第一章傳播學的研究對象和基本問題同學們:大家好!我們都是老熟人了,自我介紹就免了。不過,在上課之前,我先提幾點上課的要求。一是紀律。我希望同學們在課堂上能遵守最基本的課堂紀律,當然,和綜合大學的課堂比起來,同學們的紀律性絕對是杠杠的,不過,我還是希望同學們課堂上盡量不要和周公交朋友,當然,我也盡量不把課上成催眠曲,不給周公同志送資源。二是自由。大學課堂應當是自由的課堂,是不同思想不斷碰撞的課堂,我說的不一定是正確的,你的看法也不一定沒有道理,希望同學們能放開想象力,能積極提問交流,有任何問題,你隨時可以舉手打斷我,我不怕你們的問題為難我,我更怕連為難的機會同學們都不給我。三是勤快。我記得在你們剛進校的專業(yè)介紹會上,高主任送了你們幾個字,其中一個就是“勤”字,勤動手寫寫文章,勤動眼看看書籍,勤動腦思考問題,勤動嘴提問交流,勤上網(wǎng)關注信息??俗話說天道酬勤,換句話說,勤字和你的成績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接下來說說我們的課程。教材你們都拿到了,傳播學概論是我們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后面我們要上的新聞發(fā)言人、輿情引導等課程都會用上里面的一些理論。既然是概論就是偏理論的東西,一旦說到理論,就和枯燥、乏味、單調(diào)等等詞匯有所牽連了,當然,大家也別想得太難過,到底這門課好不好學,我們騎驢看唱本,走著瞧。留點懸念比較好,要不然這接下來的一學期也太難過了。我們的教材使用的是郭慶光的《傳播學教程》第二版,11年出版的,對于傳播無處不在的、時時翻新的傳播學而言,時間上算不得新鮮,但是,就傳播理論而言,已經(jīng)很久沒有更新的、更有權威的新的傳播理論誕生了,我們在實際的學習和工作中沿用的還是那些經(jīng)典的傳播學理論,所以單純從這方面來說,時間還是可以的。而且,這本書寫的還是很有水平的,應該說這本書剛出來的時候是國人編寫的教材里面最好的,當然,這話不是我說的,是浙大新聞系的一位教授說的,內(nèi)容比較全面,有系統(tǒng)性,有一定的深度,也有一定的可讀性,我建議大家還是抽時間好好看看。我上課一般挑重點的講,不可能把書上的內(nèi)容都給你們介紹了,大家都看的懂字,我純粹講教材就沒有意義了,但是考試還是要以教材為依據(jù)的。除教材之外,還給大家列了幾本參考文獻,邵培仁編的《傳播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方漢奇編的《中國新聞傳播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第二版;鄭保衛(wèi)編的《當代新聞理論》,新華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馬新明編著的《新聞的力量》,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龍力莉主編的《突發(fā)公共事件中媒體運用和輿論應對案例與啟示》,人民出版社2010年5月第一版。喻國明編的《變革傳媒——解析中國傳媒轉(zhuǎn)型問題》華夏出版社2005年版。大家如果仔細看的話,時間都不是很新鮮,最近的也是10年的,更早的都到02年了,都十幾年前的書了,而且最多也就出到第二版。這幾本參考讀物,建議大家都翻翻看,了解一下,當然,如果有野心的,就都仔細看看,特別是龍力莉的這本書,對于我們以后的工作還是有參考價值的。除此之外,我個人還想特別給大家推薦幾本書。作為大家的指導老師,我給過大家一個閱讀書目,但是那個閱讀書目包括了三個方向的內(nèi)容,不是很純粹。浙江警察學院備課紙所以今天特別給大家推薦幾本書。第一本是《麥奎爾大眾傳播理論》。同學們看過多少以人名命名的書?我相信是不多的,一般以作者的名字命名的書都是不錯的。這本書的英文版我有收入,當時還是在當當網(wǎng)上買的,并不是很厚,不過翻譯成中文以后,變得很厚,有近500頁,價格也要50來大洋,不便宜,當然,如果你們找得到電子版,那就省錢了。這本書最大的好處就在于幾乎把所有的傳播學理論最新的東西都揉進去了,有學者說,麥奎爾先生有個極大的強項,那就是他自己研究的東西沒有他編的這本教材有力量,這書都出到第五版了,而且被很多學新聞傳播的人閱讀。其實很多人寫教材很強,寫文章不行,比如說巴比的《社會研究方法》,僅這本書,這位老兄就賺得滿盆缽,大家知道他賺了多少嗎?三千萬美金。他一輩子就寫一本教材,不停地修訂,隔一兩年就出一個新的修訂版,所以我們就不停的買,現(xiàn)在這本書在當當上賣的已經(jīng)是第十一版了??梢哉f,全世界搞人文社科的差不多都會去買一本這本書,特別是在美國的高校里面特別普及。所以說,當你只專注一件事情的時候,就能將這件事情做到極致,不怕不成功,但是堅持和韌性剛好是我們的同學們,包括我們的很多老師所缺乏的。麥奎爾其實也是類似這樣的人物,他的理論不多,但是編的教材很強。抽象思考的能力是麥奎爾這本書最大的貢獻,他可以把很枯燥的理論、或者很長的文獻、或者很多人寫的東西糅合成一小塊,把最經(jīng)典的一部分呈現(xiàn)給大家,所以在這里推薦給大家。第二本書叫《世界大戰(zhàn)中的宣傳技巧》,這本書比較簡單,但是它是傳播學的四大奠基人之一拉斯韋爾的代表性著作,這本書我們應該好好讀讀。在世界大戰(zhàn)中間,你會發(fā)現(xiàn),敵對的國家各自會采取什么手段。有句話大家應該很熟悉,“謊言說上一千遍就會變成真理”,這是希特勒的宣傳部長戈培爾說的。這在戰(zhàn)時每個國家都會采取的措施。在美伊戰(zhàn)爭中就有一個著名的虛假宣傳,叫女兵林奇的故事。這個宣傳出來之前,美國國內(nèi)對于戰(zhàn)爭的反對聲浪正愈演愈烈,戰(zhàn)爭進行的并不是很順利,犧牲的人數(shù)也在不斷上升,國內(nèi)的家長們就想召回戰(zhàn)場上士兵,于是在這種情況下,女兵林奇的故事就橫空出世了,報道一出來,然后美國國內(nèi)的支持率達到一個峰值,但是后來被證實,女兵林奇的故事純屬虛構。如果大家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這種技巧其實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少見。第三本書是《人類傳播理論》,斯蒂芬李特約翰,凱倫福斯著。都說傳播彌漫了我們的生活,但是傳播的源頭從哪里開始的呢?我們都認為傳播學是從19世紀末開始萌芽,然后二戰(zhàn)開始繁榮,但是這本書把傳播的歷史溯源得更久遠,一直到蘇格拉底、柏拉圖那些思想大家那里。柏拉圖洞穴理論,蘇格拉底的對話,其實這也是傳播,沒有傳播,這些理論又緣何得以流傳。亞里斯多德談到修辭的問題,其實也是一樣,邏輯和修辭也是為說理服務的,說理難道不是傳播?這本書的強項就是把各個不同學科里面,尤其是哲學、宗教學里面那些與傳播有關的東西都梳理到了這本書里面。傳播學理論里面唯一對其他學科可能有貢獻的,大概就是《創(chuàng)新的擴散》這本書,其作者羅杰斯也是比較有名的傳播學家,以后說到傳播學的發(fā)展,必然是少不了這個人物的。其實,傳播學這個學科里面的大量理論都不是傳播學本身的,而是來自其他學科的,從人類學到動物學,大家去圖書館里面,里面的書不是都有編號么,從A到Z所有的理論都能在傳播學里面找到影子,其實有不同的人在那里挖掘。比如我們的群體傳播,你能很明顯的看到社會學和心理學的影子。我們在研究傳播學過程中使用的方法也越來越向理工科發(fā)展。我記得我的碩士畢業(yè)論文,當時就使用了數(shù)學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模型,然后得到了答辯教授的一致肯定。其浙江警察學院備課紙實傳播這門學科是一個無所不包的內(nèi)容,越是學到后面,越是有這樣的感受。其他學科也有這樣的野心,特別是人文學科,比如我們的哲學,就想一統(tǒng)天下,所有的學科都是哲學派生出來的。而我們的生命學科的學者們也叫囂著,所有的學科都是由生命學科決定的,當然,如果從物種的起源來看,的確是這樣,如果人都不在了,還談什么學科分類呢。我們傳播也是,人類,人類社會,離開了傳播怎么能行呢?杜威說“社會基于溝通而存在”,沒有溝通,沒有傳播就不叫社會。所以研究人的本身,或者研究基于人而構建的社會或社權,那必然是需要傳播來介紹或者解釋的。我們傳播學甚至還有更深的層次,哪怕你就一個人坐在一個荒島上,不能與外界交流,但你還有一個內(nèi)傳播,I-to-me的傳播,主我對客我的傳播。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一舉手一投足,說話、表演,這所有的東西都和傳播有關。創(chuàng)新擴散理論是一個實證研究。這里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其實很多同學應該也了解,人文社科類有幾種研究方法,一種是思辨型的,比如我們的哲學、美學、歷史等,以邏輯來支撐它的邏輯體系,當然,歷史還有史料。文章好不好,你去看推論嚴密不嚴密,符不符合邏輯。還有一種就是借用自然科學方法,就是借用研究物的方法來研究人,或者說量化研究。由于時間關系,閱讀書目暫時給大家介紹這四本,以后在課堂上我還會陸陸續(xù)續(xù)給大家介紹一些傳播學相關的經(jīng)典書目,這些書不僅是為學傳播學服務的,也是人文社科類的經(jīng)典書目,我們這個專業(yè)的學生,需要更多的去閱讀。開拓眼界,增長知識應該是我們不可停留的追求。這些書如果圖書館沒有,我這里基本上都有電子版,翻譯版本的、英文原版的,如果同學們有需要,可以到我這里來拷。不過大家都是電腦高手,找這些東西應該不在話下。這是我的聯(lián)系方式,包括手機、郵箱、qq和辦公室,歡迎大家以任何一種方式與我交流,其實我們已經(jīng)在網(wǎng)上交流了不少時間了,應該不陌生了,可以不用拘謹。關于考核方案,這個問題同學們都比較關心,這里就和大家說一下。這是一門考試課,考核分數(shù)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筆試,成績以期終考試卷面成績?yōu)闇?,占總成績?0%,綜合考查本課程的各個知識點以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二是平時成績,包括實訓作業(yè)和課堂表現(xiàn),占總成績的40%。其中實訓2次,包括兩次作業(yè),占總成績的20%,課堂表現(xiàn)占總成績的20%。希望大家認真對待課程的每個環(huán)節(jié)。說起傳播,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是,到底什么是傳播,它的定義是什么,這是我們這堂課將要解決的問題。不過在此之前,我想請同學們來談談你對傳播的理解。??同學們都說的很好,這些都是傳播。拿手機為例,手機已經(jīng)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按照麥克盧漢媒介-人的延伸理論,手機成了我們的手的延伸,眼睛的延伸。沒有手機,我們的生活就變得不習慣了,我知道有同學是博客達人,微信也玩得很多,好像一天不刷微博,不發(fā)微信,生活就不完整。的確是這樣,手機的誕生,不僅方便了我們的溝通,也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帶了了更多的樂趣。同時也有同學也說,沒有手機,我們的交流會變得更為純粹與真實,在那個以書信為主要溝通方式的年代,人們的感情更為真摯。這不無道理。不過,歷史總是往前發(fā)展的,當你習慣了iphone之后,你還想用只有電話短信功能的小手機嗎?生活總是在往前發(fā)展的,問題的存在不是否定事物本身,而是促進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出現(xiàn),正因如此,人類世界的科技才能不斷更新發(fā)展。比如核武器,不能因為核武器的破壞力巨大就不發(fā)展,君不見核反應堆現(xiàn)在幾乎遍布世界,為人類發(fā)展提供了多少能源?物本無罪,原罪在人。浙江警察學院備課紙給大家看幾張圖片,大家能說說這些圖片有什么共同點?有什么不同點???大家都說的對,但是也不完全對。他們的共同點就是都在進行傳播,關于這一點前面三張都沒有問題,第四張圖只有一個人,怎么也在傳播?大家應該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就是在做某個決定且不是很確定的時候感到很糾結(jié),當然,哪些暴恐分子不算,拿刀砍人都是很堅定的樣子,普通人正常人可做不到。誰來爆料一下,你在做什么決定的時候會比較糾結(jié)???看來大家的這種經(jīng)歷還是挺豐富的(插入個人經(jīng)歷)。其實,你的這種猶豫就是就好像是你內(nèi)心有兩個小人在打架,拉鋸戰(zhàn)中勝出的就體現(xiàn)在你最后的決定上,這個就是主我與客我的較量,當然,用到這里就是傳播,專業(yè)說法叫自我傳播。所以,我們的生活中傳播無處不在。再問同學們一個問題:最近一段時間里,讓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你是從哪里知道這件事情的???請你說出五個與美國有關的詞匯。這些印象是怎么得來的???很好,同學們說的這些都能貼上美國的標簽,我附帶問一句,有哪些同學去過美國?在那邊呆了多長時間?在你呆的這段時間里有沒有感覺到與同學們說的這些詞語想背的地方???看來親身去感受過這些詞匯的人很少。其實這種情況很正常,當我們的大眾傳播越來越發(fā)展的時候,擬態(tài)壞境——也就是媒介給我們構筑的一種對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反映-已經(jīng)變得越來越常見。我們對美國的這些印象幾乎都是從傳播中獲得的:比如電影,比如美劇。每年美國大片在中國撈金撈的厲害,基本上院線每上一部美國大片,票房都是過億的,過十億都是很正常的,幾乎占據(jù)了票房的大半江山,然后“自由女神像、民主、自由”等等價值觀念就被中國人,特別是中國的年輕人所熟知。中國是個大蛋糕,好萊塢也不是傻子,頻繁在片中啟用中國內(nèi)地的演員,以討好中國觀眾。當然,中國最近幾年的電影也有長足發(fā)展,很多部電影都創(chuàng)造了票房佳績,2013年電影市場數(shù)據(jù)顯示,全國總票房217.69億元,同比增長27.51%。全年內(nèi)地上映電影305部,其中60部電影票房過億,國產(chǎn)片占到了33部。國產(chǎn)影片票房127.67億元,同比增長54.32%,占比58.65%。相較2012年引進片票房以51.54%的占比壓倒國產(chǎn)片,國產(chǎn)片在2013年重新奪回市場主動權。你們看,沒有傳播又怎么可能有這些。說了這么多,到底什么是傳播呢。傳播學中的“傳播”一詞是英語Communication的對譯詞。源于拉丁語中的communication和communis。在中文里,傳播有傳達、傳染等含義。而Communication的含義包括了傳達、傳染、通信、交流、交通等。從詞意上來講,這兩個詞的含義并不完全對等。從學理上看,界定傳播的概念有兩種傳統(tǒng),一是社會學傳統(tǒng),一是符號學(語言學)傳統(tǒng)。社會學家?guī)炖诙x傳播的時候,強調(diào)的是傳播的社會關系性。他認為,傳播是人與人關系的用意成立和發(fā)展的機制。而符號學家皮爾士則強調(diào)符號作為精神內(nèi)容的載體在傳播中所起的作用。他認為,傳播即觀念或意義(精神內(nèi)容)的傳遞過程,只有通過“像”或者符號才能得到傳達。其實這都是傳播,只是不同的角度而已。從社會角度而言,沒有傳播,我們肯定不能好好的交流了,也不要想好好的談戀愛了,就算是動物,還還得依靠氣味來判斷呢。而在傳播過程中,如果沒有符號,沒有具有意義的符號的傳遞,那傳播也是不成立的。從古老的結(jié)繩記事到我們現(xiàn)在的網(wǎng)絡,聲音、文字、氣味、動作??這些都是符號。從這個層面上來講,傳播的實質(zhì):是一種社會互動行為,人們通過傳播保持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浙江警察學院備課紙其實關于傳播,不同的學派,也有不同的定義。我相信我們區(qū)隊沒有不玩微信的人吧,有一個動作我相信大家都做過,那就是看到自己喜歡的,或是有價值的,總喜歡做一個動作,分享到朋友圈。這其實就是共享說,施拉姆認為“我們在傳播的時候,是努力想同誰確立共同的東西,即我們想努力共享的信息,思想或態(tài)度?!逼鋵嵅浑y理解,就拿我們的分享到朋友圈來說,你選擇分享的動因是什么?就我個人而言,就是希望把我認為好的信息傳給朋友們,因為在我看來,這樣的信息或許對我的某一個朋友有用。前段時間,我在網(wǎng)上搜集資料的時候無意間找到了名家朗誦名篇的資料,我知道鄭正平老師和孟羽中老師都對這個感興趣,而且他們在教學中或許用得上,我就順手發(fā)連接給他們了。這就是共享。我的硬盤(500G+1T)里面有很多資料,同學們?nèi)绻信d趣也可以過來淘寶。分享其實是一種境界,常在群里面看到同學們在吼“寢室有楊梅、寢室有什么什么”,同學們都是高境界的人,不過現(xiàn)在的小孩,很多都養(yǎng)成了吃獨食的習慣,不好不好。不過,說起來共享說是很有道理,不過難道共享說就沒有缺陷了嗎?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很好,盡管施拉姆是我們傳播學之父,但大家的學說也不是都是完美的,要不然我們直接拿此定義傳播不就足夠了,何必再討論呢。所以說,不要偏信大家,不要迷信權威,我們需要個人思考?;剡^頭來,共享說的問題在哪里?小情侶鬧矛盾了,男生要解釋,但是女生不聽。這是什么狀況?拒絕!所以傳播是不成功的,信息沒有完成共享!再比如,我說一句日文,翻譯成中文是“好久不見,你好嗎?”但是日文沒有同學能聽懂。也就是說,我的傳播完成了,我和大家分享了我的信息,但是同學們并沒有理解內(nèi)容,這個分享是不成功的。(誤解、獨處)這就是共享說的局限性。在定義傳播的時候,還有一種是互動說,就是用語言進行思想的交流。這個我倒是不想多說,其缺點和優(yōu)點都是顯而易見的。人際交往,必然互動,但是我們的書籍、廣播、電視、廣告等大眾傳播,互動是占了很小的一部分的,但是在新媒體上,其實還是適用的,比如論壇,比如微博。學校規(guī)定,不準談戀愛,但是,事實如何同學們比我更清楚。這個例子其實和我們接下來要講的影響說有關系。影響說是指“傳播就是某個人傳遞刺激以影響另一些人的行為的過程”,不過大家要注意的是,影響說是針對宣傳效果來說的,就是說,這個宣傳有效果就是一種傳播,沒有效果就不是傳播。但是實際上,我們的很多傳播只是完成了傳播的過程,但是效果卻不一定有,就好像學校的不準談戀愛的規(guī)定一樣。在前面有提到,界定傳播的概念有兩種傳統(tǒng):社會學傳統(tǒng)和符號學(語言學)傳統(tǒng),在傳播的不同定義里面,有一種就是符號說,強調(diào)傳是符號的流動。B。貝雷爾森認為,“所謂的傳播就是通過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的媒介??所進行的符號的傳送?!狈栒f對于前面的定義而言,范圍是擴大了的,而且符號說里面符號的范圍是比較廣泛的。除了我們常用的文字意外,聲音、圖像、表情等等都是符號??纯创蠹沂稚洗鞯?,身上穿的,腳上蹬的,那個不是符號呢。我們說了這么多傳播的定義,我想請同學們來思考歸納一下,這些傳播的定義盡管偏向不同,但終有其本質(zhì),那他們的本質(zhì)共同點是什么(⊙o⊙)???很好,都存在“傳”、“收(受)”的行為,那具體傳受的是什么東西呢?浙江警察學院備課紙籠統(tǒng)來說就是信息。這里又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名詞——信息。其實也不是新名詞,信息我們都司空見慣了,不過作為專業(yè)的同學而言,我們必須要了解其客觀的定義。我們之前的內(nèi)容換一種表達可以這樣說,傳播=信息的運動,信息=傳播的材料??梢哉f信息和傳播是密不可分的。信息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信息是物質(zhì)的普遍屬性,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物質(zhì)運動形式。一切“表述”(或反映)實物的內(nèi)部或外部互動狀態(tài)或關系的東西都是信息。極樂鳥跳舞是在求偶,烽火狼煙代表敵軍來犯,紅玫瑰代表愛情,等等。也就是說,廣義的信息包括自然界信息和人類信息,而作為傳播學而言,我們要學習的主要是人類信息,或者說換句話說,就是社會信息。社會信息:人類社會在生產(chǎn)和交往活動中所交流或交換的信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傳播學意義上的傳播就是社會信息的流動過程,即社會信息的傳遞或社會信息系統(tǒng)的運行。進一步來說,就是我們所研究的傳播可以冠名社會傳播,是人的傳播,不是動物的傳播,盡管我們?nèi)祟愐彩莿游锏囊环N。當然,動物傳播和自然傳播也是有專家在研究的,比如我們的生物學家和動物學家,他們通過研究蝙蝠的信息傳遞方式研究出了雷達,通過研究海豚的發(fā)聲方式研究超音波,等等。不過這些不在我們的學習范圍內(nèi)。根據(jù)傳播學意義上的傳播定義,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傳播有哪些基本特點(⊙_⊙)?我請兩個同學來回答一下。??很好,根據(jù)我們前面講的不同學派對傳播的定義,以及剛剛講解的內(nèi)容,傳播的基本特點可以歸納為五點:1)傳播是一種信息共享活動;2)傳播是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進行的,又是一定社會關系的體現(xiàn);3)它是一種雙向的社會互動行為;4)傳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傳受雙方必須要有共通的意義空間;關于這一點,我不知道同學們還記得應雨辰同學在上學期的讀書報告會上講的一個例子不,就是茶杯犬與雪橇犬的例子。這個例子就很好的解釋了共通的意義空間的含義。5)傳播是一種行為,是一種過程,也是一種系統(tǒng)。前面一部分我們解決了什么是傳播的問題,接下來我們要解決的是什么是傳播學的問題,傳播學究竟研究些什么問題?傳播學,從字面含義上講,就是研究傳播的學問,傳播又是社會信息的流動過程,即社會信息的傳遞或社會信息系統(tǒng)的運行,那么傳播學就是研究社會信息的流動過程,即社會信息的傳遞或社會信息系統(tǒng)的運行的學問。但是傳播究竟包含了哪些問題呢,等下我們一個個來講。社會傳播可以分為五大類,人內(nèi)傳播、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和大眾傳播。我之前給大家展示過幾張照片,大家說說看,那幾張照片分別代表了那類傳播???很好,看來大家都知道。應該說,社會傳播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所以說起來,大家都很熟悉??梢哉f任何的傳播活動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統(tǒng)中進行的,換句話說,社會傳播就是在社會信息系統(tǒng)中進行的。如果說社會傳播是一個大圓圈,那么我們可以用一個圖來表示這五種傳播的關系。每個人都是這個系統(tǒng)的個體,是構成其他四類傳播的基礎,人際傳播是最普遍的傳播類型,人是群居的動物,完全與世隔絕的人是不存在的,人類渴望交流,與其他人交流就構成了人際傳播。組織傳播和群體傳播范圍更大,但是組織傳播與群體傳播又有一定浙江警察學院備課紙的交叉。而大眾傳播是五類傳播中范圍最廣的??梢哉f傳播存在普遍的系統(tǒng)性。社會信息系統(tǒng)有這么幾個特點:1)社會信息系統(tǒng)是一個開放性系統(tǒng)2)社會信息系統(tǒng)是由各種子系統(tǒng)相互連結(jié)、相互交織而構成的整體3)社會信息系統(tǒng)是一個雙重偶然的系統(tǒng)4)社會信息系統(tǒng)是一個自我創(chuàng)造、自我完善的系統(tǒng)。說到這里,我們就可以有一個總結(jié),傳播學,研究的就是在社會信息系統(tǒng)中,幾類傳播的運行規(guī)律。這樣說比較籠統(tǒng),不夠詳細。我們換個思路。中泰群體事件大家都很熟悉。那你們有誰清楚中泰群體性事件是如何一步一步發(fā)生發(fā)展的呢(⊙_⊙)?在這個事件當中,逮捕了一批人,他們是如何接受信息的(⊙_⊙)?也就是說,在群體事件中,群體中的個體傳播又有什么樣的規(guī)律(⊙_⊙)?在群體事件中,往往伴隨著謠言的傳播,謠言是怎么傳播的,有什么規(guī)律,如何控制(⊙o⊙)?這些都是我們要去思考的問題。預防群體性事件是公安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如果我們能熟練掌握上面這些問題的答案,對群體性事件有一個清晰而完整的認識,那么我們工作開展起來會更輕松,不至于毫無頭緒。我們都知道傳銷危害嚴重,有同學能具體來說一說嗎(⊙_⊙)?那么多人深陷其中是主動還是被動的(⊙_⊙)?應該說現(xiàn)在的這些傳銷的組織人員實在是太低端了,用拘禁、暴力的方式發(fā)展下線,真是沒水平。有同學知道文鮮明統(tǒng)一教嗎,他居然能讓他的教徒接受他的指婚,有很多人在此之前是從來沒有見過的,厲害吧,但是他的這種權威是怎么產(chǎn)生的呢(⊙_⊙)?這也是我們傳播學要研究的問題。招遠麥當勞血案,讓邪教的身影再一次曝光于公眾的目光之下,邪教,披著宗教的外衣,卻是干著邪惡的、反人類的勾當,包括那些恐怖勢力,新疆棋牌室砍人案發(fā)生以后,新聞《1+1》披露了該事件當中唯一被生擒的犯罪分子被洗腦的過程。年輕、沖動、對伊斯蘭教義的無知、對天堂的向往,構成了恐怖分子的滲透的縫隙??植婪肿幼詺?、砍人等恐怖行為不是我們所能理解的,但是吉米。瓊斯,一個不知名于世的基督教牧師——說服教徒們作出不可思議的事情:毒死親子,自尋短命,殺害不從命的其他教徒。此慘案致使913人喪生,包括200多名兒童。這個令人震驚的數(shù)字在現(xiàn)代自殺史上沒有先例。這又是如何發(fā)生的,他真的就有那么強大的說服力(⊙_⊙)?這也是我們傳播學要研究的問題。給大家看一段視頻,BBC紀錄片《走進北朝鮮》,你們看,醫(yī)生治好了他們的白內(nèi)障,但是他們復明以后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感謝醫(yī)生,而是感謝金日成、金正日,表決心要好好工作,吧啦吧啦。朝鮮民眾對金日成的極度崇拜是如何形成的?這和組織傳播、大眾傳播密切相關,也是我們的傳播學要研究的問題。說到朝鮮,我這里再和大家普及兩個概念:傳播障礙——是指在傳播活動過程中,由于傳播系統(tǒng)本身存在的結(jié)構性和功能性障礙,如不合理的傳播制度、不暢通的傳播渠道而導致的傳播行為受到障礙。比如:語言障礙、經(jīng)驗障礙、知溝障礙、興趣障礙、環(huán)境障礙。傳播隔閡——由于社會信息系統(tǒng)的復雜性、不確定性以及系統(tǒng)的參與者具有不同的價值觀、利益和意識形態(tài),而產(chǎn)生的傳播上的無浙江警察學院備課紙意誤解或有意曲解。傳播隔閡包括個人之間的隔閡,個人與群體的隔閡,成員與組織的隔閡,群體與群體、組織與組織、世代與世代、文化與文化的隔閡等。我相信對于這兩個概念,同學們結(jié)合視頻會有很好的理解。我們現(xiàn)在講第三個問題:怎么學習傳播學(⊙_⊙)?要學好傳播學,其重要前提是必須從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的立場出發(fā),樹立科學的傳播觀。人類生產(chǎn)分為物質(zhì)生產(chǎn)和精神生產(chǎn),那人類的交往活動也分為物質(zhì)交往和精神交往。同學們在傳播的過程中,必須學會在人類交往活動的大系統(tǒng)中把握傳播,從物質(zhì)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辯證關系中把握傳播,還應當明白,學習傳播學,是為了國家建設和社會發(fā)展服務的。當觀念正確了,我們再來講行動。給大家講講海寧警車撞人事件(2014年4月29日),通過該事件的處置始末掌握學習傳播學的方法。4月29日早上8:57分,嘉興人論壇V在新浪微博上發(fā)帖,【今晨海寧一電瓶車駕駛員出車禍當場死亡,肇事車輛疑似警車】9:30分許,網(wǎng)名王叄囍的人微博發(fā)帖:1014年4月29號海寧市長安鎮(zhèn)鹽倉高速路口發(fā)生車禍交警撞死人逃逸事發(fā)到現(xiàn)在依舊沒有救護車到現(xiàn)場這就是所謂人民警察的態(tài)度和做法?讓我奶奶就這樣躺在馬路上距離我到現(xiàn)場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除了警察其他一概有關方面人員通通沒有到場這就是所謂你們所謂的人命警察?并附有圖片。該微博截止當天中午11:21分,有28人轉(zhuǎn)發(fā),4條評論,其中網(wǎng)名gao-yi-qing的發(fā)微博說早上7點50多分的時候經(jīng)過,有看過120的車在旁邊停著的,對原帖中沒有120的說法進行了駁斥。12:40分,海寧公安于在微博上發(fā)了“關于海寧涉警交通事故的情況說明”,對該事件的初步調(diào)查情況進行了公布。截至4月30日早上8:50,王叄囍的微博轉(zhuǎn)發(fā)130條,評論94條,明顯的情緒對比,對警察深惡痛絕的,毫不信任的,理智分析的,都有,但不信任的情緒更為突出。到下午14:40左右,嘉興萬事通轉(zhuǎn)帖了海寧公安的情況說明。有26條評論。在該事件的處置過程當中,有幾個焦點問題:一是警察撞了人然后脫了警服就跑。(群眾要打他,然后跑了,打了110和120)二是很多警察圍在哪里,但是沒有對尸體進行相應的處置,一直讓尸體躺在地上。(120判斷人死亡了,就叫殯儀館,程序正確,但是死者為大,警察應該有一定的處置,為避免搶尸體的傳言出現(xiàn),應該讓家屬或是周圍群眾見證整個過程。)三是1818黃金眼到現(xiàn)場采訪,主要針對的是家屬,警察沒有做出更正面的回應,盡管在當天中午的時候發(fā)出了情況說明,但是沒有積極的應對媒體。致使視頻大量轉(zhuǎn)載。車禍是早上7:30分發(fā)生的,120十幾分鐘后就抵達,1818黃金眼是上午10點左右抵達現(xiàn)場的,而視頻是第二日播出的,播出的內(nèi)容偏向于家屬,并未出現(xiàn)公安的信息。關于當天中午12:40公安局發(fā)出的聲明并未提及。在這個過程中,公安局公關辦的反映是比較慢的,在當天采訪到第二天播出這段時間,完全是可浙江警察學院備課紙以召開信息發(fā)布的。而且在事情的調(diào)查處理方面,也是較慢的,公關辦要以基層的調(diào)查取證為依據(jù),所以,在調(diào)查取證的過程中要快。不能在媒體采訪之前處置好,就在內(nèi)容播出前搶占有利時機。四是事件以賠償家屬70萬告終。但是影響遠遠未止。輿情引導是我們今后的一項重要工作,學習傳播學是為了更好地為我們的工作服務的。因此,在學習過程中,除了樹立正確的觀念外,還應當從各類事件中總結(jié)經(jīng)驗,多看,多聽,多練,多學,提升自身能力。第二篇:傳播學概論講稿3(最終版)浙江警察學院備課紙第三章人類傳播的符號和意義同學們:大家早上好!首先請兩位同學來回顧一下上一堂課的內(nèi)容。……很好,看來大家還沒有把上堂課的東西全部忘光光,我應該說我很榮幸嗎?人類傳播的歷史與發(fā)展,有同學說歷史這東西很枯燥,很沒有意義,但是,其實歷史是個好東西,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知道傳播的歷史,你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傳播,學習傳播。沒有歷史的人是沒有根的,就找不到歸屬,就是隨波逐流的飄萍,不知道來自哪里,也不知道去向哪里。中國是有歷史的,而且是有據(jù)可查的歷史,文明古國總是讓我們感到自豪無比,這是精神的寄托和歸屬。為什么有魅力的男人年紀都不會小?因為年輕人缺乏歷史感,老男人才有故事。有故事的人才能引發(fā)人們的好奇心,去關注,去尋找。曾經(jīng)我不喜歡歷史,因為歷史總是殘酷的,而我個人不喜歡悲劇。但是歷史就在那里,不會因為你不去了解就改變分毫,還有可能因為你不去了解歷史而認不清歷史發(fā)展的方向。所以直面歷史,了解歷史才是應該有的選擇。就好像人們對于美國的態(tài)度一樣,有很多年輕的學子迫不及待地投入美國的懷抱,以為民主、自由、公平在那里才能得到。但是,事實呢。如果去讀讀美國的歷史,那些民族的、宗教的、殖民主義的、霸權的,你還會如此迷戀美國嗎?應該說,這些人,有享受的欲望,沒有奮斗的勇氣。有歷史的積淀才能有長足的發(fā)展,學習人類傳播的歷史,你才會知道你應該往哪個方向前進。希望你們已經(jīng)找到了那個方向。我們今天將學習的,是人類傳播的符號與意義。最近幾年,關于520(我愛你)、1314(愛你一生一世)的數(shù)字玩法很多,在這樣的日子里,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都扎堆去領證結(jié)婚。當然,也有上午領結(jié)婚證,下午領離婚證的。類似的數(shù)字游戲,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常見,比如車牌。一般001的車牌是很牛的,那代表了權利,如果全是8的,或者全是6的車牌,也很牛,那代表的是金錢,也可能是金錢與權利的結(jié)合,比如這幾張圖。同學們注意到了沒,這些車都是什么車?賓利,豪車。好馬配好鞍,這樣的車配上這么牛掰的車牌,相得益彰。你能想象一個人開著QQ,卻掛著一個價值四五十萬的車牌的情形嗎?大家再來看看這些照片,都是汽車標志,我相信男同學肯定都認識,女同學不一定。那么問題來了。關于這些所謂的幸運數(shù)字,1、它真的有意義嗎?2、是由誰賦予的?3、怎么就賦予了呢?4、怎樣獲得認同的?5、還有類似的案例嗎?請同學們思考一下,等下我抽幾個同學來回答一下?!芎?。講了這么多,什么是符號,我想大家也有一個大概的概念,但是到底什么是符號?人類傳播是一種交流和交換信息的行為。信息是符號和意義的統(tǒng)一體,符號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質(zhì)載體,而意義則是信息的精神內(nèi)容。符號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質(zhì)載體,是信息表達和傳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基本要素。聲音語言是人類掌握的第一套完整的聽覺符號體系,文字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第一套完整的視覺符號體系。并稱為語言符號體系。語言是人類傳播的基本符號體系。符號可分為信號和象征符。信號具有物理性質(zhì),象征符則具人類語義性質(zhì)。信號是對象事物的代替物,象征符是對象事物之表象的載體。信號具有兩個主要的特點:一是信號與其表示的對象事物之間具有自然的因果性。一切自然符號都是信號。如冒煙是著火的信號,這種對應關系是客觀的、具有因果性的聯(lián)系。二是信號與其表示的事物之間通常具有一對一的固定對應關系。比如極樂鳥跳舞,就是在求偶。象征符與信號不同,其區(qū)別主要表現(xiàn)在幾個方面:首先,象征符必須是人工符號,是人類社會的創(chuàng)造物。其次,象征符不僅能夠表示具體的事物,還能表達觀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第三,象征符不是遺傳的,而是通過傳統(tǒng)、通過學習來繼承的。第四,象征符可以自由創(chuàng)造,象征符與其指代的對象事物之間不需要有必然的聯(lián)系,它們的關系具有隨意性。象征符的作用已經(jīng)超出了知覺的層次,浙江警察學院備課紙而具有表象和概念的功能。一種對象事物可以用多種象征符表示,而一種象征符也可以表達多種事物。語言就是一種典型的象征符體系。象征符是一種社會文化現(xiàn)象,同一個象征符在不同社會里會有不同的解釋。人類使用的符號分為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語言符號大家都很熟悉,我們今天主要講講非語言符號,非語言符號的幾種類型:一是語言符號的伴生符,如聲音的高低、大小、速度的快慢,文字的字體、大小、工整度等。也稱為副語言。不僅對語言起著輔助作用,本身也具有自己的意義。加強語言符號的作用或傳遞著語言符號以外的信息。二是體態(tài)符號,如手勢、動作、表情、視線、姿勢等。在形成語境(傳播情景)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比如卓別林,比如憨豆先生,這兩位都是體態(tài)符號使用的高手。三是物化、活動化、程式化的符號。更具有獨立性和能動性。如儀式和習慣、服裝惡和飲食、音樂和舞蹈等。象征性和體系性是這一類符號的特點。今年的畢業(yè)典禮,就有學校穿漢服,而非現(xiàn)代的學士服等。符號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三種:一是表述和理解功能。傳播的目的是交流意義,需借助可感的物質(zhì)形式。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活動首先表現(xiàn)為符號化和符號解讀的過程。傳播者,傳播對象。反饋的過程也伴隨著在符號解讀基礎上的再次符號化活動。二是傳達功能。意義具有了一定的物質(zhì)形式,由符號承載,才能在時間和空間中得到傳播和保存。三是思考功能。思考是內(nèi)在意識活動,是內(nèi)在的信息處理過程。思考本身就是一個操作符號、在各種符號之間建立聯(lián)系的過程。在選擇車牌的過程中,人們對于某些數(shù)字的追崇,他們看中的到底是什么呢?……當然不是數(shù)字本身,二是數(shù)字所代表的含義。中國人喜歡成雙的數(shù)字,成雙成對一般寓意圓滿,兒8與發(fā)字類同,6與順字類同,所以中國人喜歡8和6,但是作為雙數(shù)的4,因與死字類同,就不是那么的招人待見,不過也不是那么絕對,因為有一個詞叫四季發(fā)財,所以有時候,四也挺招人喜歡。這里就牽涉到了一個概念,意義。意義是人對自然事物或社會事物的認識,是人給對象事物賦予的含義,是人類以符號形式傳遞和交流的精神內(nèi)容。在與自然和社會打交道的過程中,人不斷地認識和把握對象事物的性質(zhì)和規(guī)律,并從中抽象出意義。意義本身是抽象和無形的,但可以通過語言及其他符號得到表達和傳遞。符號的意義也有不同的分類:一是明示性意義和暗示性意義。前者是符號的字面意義,是意義的核心部分。后者是符號的引申意義,屬于意義的外圍部分。前者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后者較容易發(fā)生變化。二是外延意義和內(nèi)涵意義。外延是概念符號所指示的事物的集合,內(nèi)涵則是對所指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質(zhì)屬性的概括。春秋戰(zhàn)國時代公孫龍“白馬非馬”的命題二千多年來一直成為詭辯的著名例子廣泛為人們所引述。普遍常識告訴我們白馬明明是馬,說它不是馬肯定錯誤,沒有什么可爭辯的。誠然,公孫龍在論證“白馬非馬”命題時,犯上了把“馬”與“白”,“白馬”與“馬”截然分離,絕對對立的錯誤。例如,他回答“有白馬不可謂無馬者”時說:“離白之謂也;不離者有白馬不可謂有馬也?!憋@然,他已經(jīng)走極端,不承認白馬是馬,而陷入詭辯??墒?,從概念的“內(nèi)涵”與“外延”的論域來說,“白馬非馬”的命題是十分合邏輯的。因此,當孔夫子的六世孫,大名鼎鼎的孔穿為了這事找上門去與公孫龍辯論上述命題時,結(jié)果被公孫龍駁得無話可說,吃了敗仗。公孫龍對孔穿講了一個故事:當年楚王曾經(jīng)開繁弱弓,裝上亡歸箭,在云夢的場圃打獵,結(jié)果把弓弄丟了。隨從請求去尋找。楚王說:“不用了,楚國人丟了弓,楚國人拾了去,又何必尋找呢?”仲尼聽了說:“楚王的仁義還沒有做到家,應該說人丟了弓,人拾了去就是了,何必要說楚國呢?”公孫龍評論道:照這樣說,仲尼是把“楚人”和“人”區(qū)別開來的。人們肯定仲尼把“楚人”和“人”區(qū)別開來的說法,卻否定我把“白馬”和“馬”區(qū)別開來的說法,這是不對的。上述故事說明,公孫龍“白馬非馬”的命題,是指嚴格邏輯意義上“白馬”的概念不是“馬”的概念,即白馬不等于馬。從內(nèi)涵來說,公孫龍認為,“馬”只揭示了馬形,“白馬”不僅有“馬之形”的內(nèi)涵,而且還有“白之色”的內(nèi)涵。所有的馬固然都有顏色,但“馬”的顏色是不確定的,而“白馬”、“黃馬”、“黑馬”等的浙江警察學院備課紙顏色則是確定的。因此,公孫龍揭示了“馬”與“白馬”的不同內(nèi)涵,前者“不取其色”,后者“取其色”。從外延方面看,公孫龍指出,你要一匹“馬”,給你牽一匹黃馬或黑馬都可以算數(shù);但若你要的是一匹“白馬”,那就不能用黃馬、黑馬來頂數(shù)?!榜R”是包括了黃馬、黑馬的,而“白馬”卻不包括黃馬、黑馬?!鞍遵R非馬”的命題區(qū)分了“馬”與“白馬”的外延是不等的。從以上例子中知道,概念的內(nèi)涵是反映事物的內(nèi)容或質(zhì)的規(guī)定性,而外延則是指事物的適用范圍或量的規(guī)定性。三是指示性意義和區(qū)別性意義。指示性意義是將符號與現(xiàn)實世界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進行思考之際的意義。區(qū)別性意義是表示兩個符號的含義之異同的意義。區(qū)別性意義是通過分析符號間的關系來顯示的。但是,我們在傳播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語言符號的意義也不是那么的明晰。這就是語言符號的曖昧性,其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語言符號本身意義的模糊性。如“水果”一詞,包容范圍很大,西紅柿、西瓜等屬于“水果”還是“蔬菜”,一般人很難分清。二是語言符號的多義性。指一種符號具有兩種以上的意義。在傳播過程中,意義也不是完全傳達的,這是因為傳播過程牽涉到傳播者、受傳者和傳播的情境。傳播者的意義。傳播者通過符號來傳達他所要表達的意義,但符號有時并不能正確傳達我們的意圖或本意。符號本體的意義與傳播者的意義未必是一回事。受傳者的意義。對同一組符號構成的訊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釋。符號本身的意義與受傳者接受到的意義也未必是一回事。每個受傳者都是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經(jīng)歷等社會背景來理解和解釋符號的意義的。受傳者的意義既不等于傳播者的意義,也不等于符號本身的意義。情境意義。傳播情境指的是對特定的傳播行為直接或間接產(chǎn)生影響的外部事物、條件或因素的總稱。包括具體的傳播活動進行的場景。廣義上還包括傳播行為的參與人所處的群體、組織、制度、規(guī)范、語言、文化等較大的環(huán)境。傳播情境會形成符號本身所不具有的新意義,并對符號本身的意義產(chǎn)生制約。總之,意義不僅存在于符號本身,而是存在于人類傳播的全部過程和環(huán)節(jié)當中。象征行為,指的是用具體事物來表示某種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為。是人類特有的。象征符具有雙層意義,第一層是符號的字面意義,第二層是符號的類比或聯(lián)想意義。兩層意義之間必須要有某種類似性。這種類似性基于社會生活的聯(lián)想或想象。象征性互動理論,倡始人是米德《精神、社會與自我》。象征性社會理論把人看作是具有象征行為的社會動物,把人類的象征活動看作是一個積極的、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是人類創(chuàng)造出廣泛的文化的一種活力。核心問題是考察以象征符為媒介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系。三個基本前提:認識根據(jù)“意義”(關于對象事物的認識)來從事行動的;意義是在“社會互動”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意義是由人來“解釋”的。象征性社會互動,指的是人與人之間通過傳遞象征符和意義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過程。也稱為符號互動,意義互動。象征性社會互動,首先是一個互動雙方通過象征符來交流或交換意義的活動。被交流或交換的意義,對傳播者是,為發(fā)出的符號賦予的含義和對符號可能引起的反應的預想。對受傳者而言,是對傳來的符號的理解、解釋和反應。通常具有賦予行為動機和確定行為取向的功能。意義交換有一個前提,即交換的雙方必須要有共通的意義空間。兩層含義:一是對傳播中所使用的語言、文字等符號含義的共通的理解,二是大體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經(jīng)驗或文化背景。意義的交換或互動只能通過共通的部分來進行。作為社會互動過程的傳播,其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擴大傳播雙方共通的意義空間,加深雙方的了解和互相理解。米德認為,人的“自我”意識就是伴隨著意義的傳播活動而形成的。自我是“主我”和“客我”的統(tǒng)一,前者是個人的主體意識,后者是從周圍觀察到的他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評價、和角色期待?!翱臀摇币庾R只有通過與他人的意義交換(即傳播)才能得到?!翱臀摇焙汀爸魑摇钡膶υ捄突有纬山y(tǒng)一的社會自我。自我的形成是個人的社會化過程?!拔幕保喝祟悶榱藗鬟_關于生活的知識和態(tài)度,使之得到傳承和發(fā)展而使用的、以象征符形式來表現(xiàn)的繼承性的觀念體系。這個定義,強調(diào)文化的符號性和象征性。人類創(chuàng)造出以語言為代表的象征符體系,又通過形成文化秩序反過來制約社會生活和人的行為。文化符號浙江警察學院備課紙體系的內(nèi)容和含義是以社會合約的方式形成的,而它們一旦具有了這種共同性和統(tǒng)一性,就會對社會成員的行為產(chǎn)生約束作用,這種約束有時甚至是強制性的?,F(xiàn)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到處充滿了象征符,街頭的、路邊的、建筑物上的,報刊、廣播、電視以及互聯(lián)網(wǎng)中的等。我們的生活空間正在成為一個符號空間或意義空間?,F(xiàn)代消費文化:現(xiàn)代社會的消費由物質(zhì)消費變成了精神消費,變成了符號化的物品、符號化的服務中所蘊含的“意義”消費。購買商品或服務主要不是為了它的實用價值,而是為了尋找某種“感覺”體驗某種“意境”,追求某種“意義”。消費傳播體現(xiàn)出“差異化”特點,追求個性和與眾不同,“風格傳播”突出。流行性越來越強,流行周期越來越短。大眾傳播不斷創(chuàng)造出新的流行語和流行話題,各種廣告、公關和營銷活動不斷策劃出新的符號和新的意義,把提供新的“概念”(消費意境)作為打開商品市場的主要手段。消費的符號化和象征化成了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大特色。象征符過濫也會造成意義、價值和規(guī)范的流動化和無序化,使社會成員的認知、判斷和行動產(chǎn)生混亂。文化有兩個特點:1、文化具有象征性和符號性;2、文化是以象征符來作為表現(xiàn)的繼承性的觀念體系,并通過形成文化秩序反過來制約社會生活和人的行為。了解了這些概念之后,我們來看看消費文化。中國人到國外旅游,目的之一,就是購物,也有專門去購物,特別是被世人稱之為奢侈品的物品。為什么那么多中國人去購買奢侈品?他們購買的不是奢侈品本身,而是這些奢侈品所宣揚的理念,比如地位、比如權利,比如高貴,比如品味,都是些很吸引人的概念。所以說,法國學者J.鮑德里亞指出:現(xiàn)代社會的消費已經(jīng)超出實際需求的滿足,變成了符號化的物品、符號化的服務中所蘊涵的意義消費。消費文化的實質(zhì)是:由物質(zhì)消費變成了精神消費。我調(diào)查一下,班上有多少同學是不用蘋果手機的,舉手示意一下。找個同學來說說,你問什么不用蘋果手機?……關鍵詞,個性化選擇。給大家看個數(shù)據(jù)啊,這是2011國內(nèi)的年蘋果手機用戶的年齡分布,大家可以看出,蘋果手機用戶基本集中在青年群體當中?,F(xiàn)在的青年人,都非常有個性,求異心理很突出。我先不說,給大家看看蘋果的幾個廣告,大家看看蘋果所宣傳的理念,是不是打中了你的心理?請幾個同學來談談你看了這些廣告后的感受。好了,我就講到這里,給大家留了三道思考題,回去之后好好思考思考。有不懂的地方隨時與我聯(lián)系。思考題:1、符號的基本功能是什么?2、在傳播過程中,除符號本身的意義之外還有哪些意義在起作用?3、談談共通的意義空間在傳播中的作用。第三篇:傳播學概論讀后感傳播學概論(一)《傳播學概論》這本書"集中探討了人類社會的傳播現(xiàn)象及其規(guī)律"。其中包括傳播學。傳播功能。信息。傳播媒介。受傳者。及傳播效果的研究。包羅萬象的,如果靜下心來看這本書,基本上還是能讀進去的。但是它并沒有向書中所講的那樣,運用n多技巧來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果。首先它的書皮兒就很爛,像80年代的出版物。其次,是它的印刷,就算做不到80克雙銅板紙,也不好這樣粗制濫造吧,跟賣藥廣告差不多。好吧,我就當是為我們學生省錢得了。下來它的瓤。有關傳播過程的理論,傳播模式以及傳播控制研究這幾處的抽象概念很多,比較不容易理解。相反的介紹傳播的社會功能,信息,受傳者的文章通俗易懂,可讀性高。而且了解傳播的作用及受傳者的心里對學習新聞傳播很有幫助。書中的第六章向我們介紹了"把關與把關人"的概念。把關的實際含義是對信息的篩選和過濾。當人們自以為通過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傳播媒介看到了生活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時,其實只不過是看到了經(jīng)過記者與編輯選擇加工,層層把關之后所給出的現(xiàn)實畫面。正如臺灣傳播學學者李金銓所言:"大眾媒介中的大部分音訊從來源到目的地,都是經(jīng)歷滄桑,而失去本來面目的。任何一個大眾傳播組織,都沒有辦法守門人的干擾,所以,沒有一家大眾傳播媒介,不管報道網(wǎng)如何普遍,設備如何完美,態(tài)度如何真誠有辦法把世界的本來面目十分真確地表現(xiàn)出來。"在網(wǎng)上,無數(shù)的在線信息網(wǎng)站及上千的小廣播臺和電視臺都依賴google所提供的新聞來獲取信息,google對4600個出版物進行搜索,發(fā)現(xiàn)新聞,而且對這些新聞從高到低進行排位。專家擔心google會成為信息的把關人,決定人們對信息的取舍。google擔心那些有偏見和不正確的新聞會排在質(zhì)量新聞之上,作為一種修補,google提出了項新聞技術的專利申請,即根據(jù)來源質(zhì)量排列先后。新聞網(wǎng)絡topix的總裁ct有著不同看法,他認為google這樣做是強調(diào)新聞來源和權威。網(wǎng)絡雜志webpronews的作家dm則說"網(wǎng)絡上不需要任何把關人,一切由計算機所產(chǎn)生的客觀性來決定。"美國技術研究分析專家de也認為,現(xiàn)在搜索引擎成了把關人。確實,搜索引擎公司的"把關人"作用越來越突出,它具體潛在的控制大量在線活動的能力。在我看來,要不要把關這是個問題,是不是客觀這根本不是問題。我希望看到信息的本來面目,但我知道這不大可能,因為我與信息之間始終隔著那個該死的把關人。大眾傳播與分眾傳播在第八章"傳播媒介與有關理論"中,主要介紹了大眾傳播與大眾傳播媒介。大眾傳播出現(xiàn)于印刷媒介的誕生,準確的說是現(xiàn)代印刷媒介——書籍和報刊的先后問世。大眾傳播在人們生產(chǎn)活動中產(chǎn)生了日益巨大的影響。而現(xiàn)在除了大眾傳播外出現(xiàn)了另一種傳播方式——分眾傳播,即從滿足大眾需求轉(zhuǎn)向滿足部分人、滿足某方面需求的轉(zhuǎn)變,也就是從“大眾”向“分眾”的轉(zhuǎn)變。比較而言,大眾傳播的特點是信息傳遞一點到多點,體現(xiàn)的是集體的、社會的、國家的意志,分眾傳播的特點則是信息傳遞多點到多點,體現(xiàn)的是承認差異、尊重個體,從必須“求同”,到允許“存異”是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以后出現(xiàn)的重大變化,這種轉(zhuǎn)變是技術的進步,是文化的進步,也是社會的進步。轉(zhuǎn)變的主要動因是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推動了生產(chǎn)關系的變革,“從大眾傳播到分眾傳播的轉(zhuǎn)化,就是社會和媒體發(fā)展的第二次進步”。最后還要說說我認為的生活中那些方面可以用到傳播學的理論和知識。這樣說吧,傳播無處不在。傳播學概論讀后感(二)通過這本書我學到了傳播學的起源和傳播過程的理論和模式。傳播學是一門多科性邊緣學科。行為科學、信息科學等各個相關學科都從自己的立場出發(fā),在傳播學的形成過程中分別作出了獨特的貢獻。在這本書中我最感興趣的是傳播效果研究。所謂“學以致用”,研究傳播學的目的之一我想就是找到最正確的傳播方法達到最好的傳播效果。而傳播效果研究是與之匹配的。傳播主體、傳播技巧、傳播對象都對傳播效果有影響?,F(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都利用了這些,比如廣告就是利用畫面對視覺的沖擊力,配之聲音或者投消費者的喜好,用廣告中的場景是消費者有接近心里或者趣味心理,因而對它所介紹的產(chǎn)品產(chǎn)生興趣。而利用名人或權威人士來做廣告也使廣告的可信度大大增加,從而消費者愿意去購買商家所宣傳的商品。在新聞傳播中也有這種情況。新聞工作者會對同一件事實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做多方面報道,以使受眾引起對這件事實的關注和興趣,達到理想的傳播效果。傳播的效果并不是無窮的,而是有限的。譬如會有“休眠效果”。向家長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都會很不耐煩,對家長的教育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甚至根本就不放在心上,這種傳播顯然是沒有效果的。我希望老師在今后的課上能更多的教一些如何更好地進行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應利用怎樣的方式賀技巧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還有,在現(xiàn)代社會中那些活動是利用了傳播學的知識來向人們傳播思想或事物的。譬如政治選舉時研究民眾心理,進而宣傳自己的思想主張。我覺得這些更能對我們今后有幫助,使我們更能看清一些東西。傳播學概論讀后感(三)這是一本介紹傳播學這門新興的多科性的邊緣學科的書,在理論上對傳播學進行分析、歸納、總結(jié)。語言簡潔,內(nèi)容豐富。《傳播學概論》主要介紹了傳播學的歷史、現(xiàn)狀,傳播過程的理論、模式,傳播功能,對傳播的控制、受傳者及傳播效果的研究,以及高新科技對傳播的影響。我認為第九章《受傳者研究》為重要章節(jié)。受傳者是信息傳播的對象,是傳播過程的要素之一,是傳播活動存在的前提,是傳播過程的積極參與者。對受傳者的研究是傳播學的重要研究范疇,如果沒有受傳者,傳播學的存在就毫無意義!傳播的宗旨就是為受傳者服務。對受眾的構成、影響手中信息接受行為及受眾、媒介、效果三者之間關系等進行深入研究,將會對傳播學的發(fā)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我比較感興趣的是《高新科技對傳播的影響》。()21世紀的世界已進入信息時代、知識經(jīng)濟時代和數(shù)字化時代。信息革命、科技進步和社會發(fā)展的關系密不可分。廣播—黑白電視—彩電—等離子純屏電視以及各種高配置的電腦,時代在發(fā)展,科技在進步,它一點一點融入人們的生活直至密不可分。當然,信息的傳播也受到高科技的沖擊。報紙—廣播—電勢—網(wǎng)絡,數(shù)字化在傳播中日益明顯。網(wǎng)絡的產(chǎn)生是人們真正感受到“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隨著“信息高速路”建設的發(fā)展,人們接受信息不只局限于傳統(tǒng)的大眾傳播媒介,網(wǎng)絡已成為時代的寵兒。人么可以通過電腦網(wǎng)上沖浪,還可以使用手機上網(wǎng),隨時隨地接收新信息,從而促使傳播者提高新聞時效性。不僅如此,網(wǎng)絡的飛速發(fā)展給傳統(tǒng)傳播媒介帶來一定壓力,促使其改進自身的工作、謀求自身的發(fā)展。通過《傳播學概論》,我初步了解了傳播學。但書上的知識是基礎的、理論的,要向更好掌握,就必須不斷實踐。理論結(jié)合實際才能理解傳播學的真諦!第四篇:傳播學概論重點傳播學概論1、信息(1)廣義的信息概念:信息科學認為信息是物質(zhì)的普遍屬性,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物質(zhì)運動形式。在這個概念下,一切“表述”(或反映)事物內(nèi)部或外部互動狀態(tài)或關心的東西都是信息。(2)信息的構成:社會信息是物質(zhì)載體和精神內(nèi)容的統(tǒng)一,主體和客體的統(tǒng)一,符號和意義的統(tǒng)一。(傳播學所關注的是人類的社會信息。社會信息指的是人類社會在生產(chǎn)和交往活動中所交流或交換的信息。c.香農(nóng)認為,所謂信息就是在人們需要進行決策之際影響他們可能的行為選擇之概率的物質(zhì)—能量的型式。從功能角度看,信息是具有幫助我們消除對事物不確定性的功能并影響著我們選擇或不選擇某種行為概率的一種度量。)2、傳播(1)概念:所謂傳播即社會信息的傳遞或社會信息系統(tǒng)的運行。人類傳播是一種交流和交換信息并由此發(fā)生社會聯(lián)系和社會互動的行為。(2)庫利的傳播觀:傳播指的是人與人的關系賴以成立和發(fā)展的機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間中得到傳遞,在時間上得到保存的手段。(3)傳播的實質(zhì):所謂傳播,實質(zhì)上是一種社會互動行為,人們通過傳播保持著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4)傳播學是研究社會信息系統(tǒng)及其運行規(guī)律的科學。(5)人類傳播是一種交流和交換信息并由此發(fā)生社會聯(lián)系和社會互動的行為。3、符號(1)符號是信息意義的外在形式或物化載體,是事物表述和傳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基本要素,其功能是攜帶和傳達意義。(2)符號的構成:符號分為信號和象征符兩大類。(3)符號的基本功能:一是表述和理解功能;二是傳達功能;三是思考功能。4、意義(1)概念:意義就是人對自然事物或社會事物的認識,是人為對象事物賦予的含義,是人類以符號形式傳遞和交流的精神內(nèi)容。(2)符號與意義的關系:符號是意義的載體和表現(xiàn)形態(tài)。5、象征性社會互動(1)象征行為①含義:指的是用具體事物來表示某種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為。這種象征行為通常通過使用象征符來傳達象征意義實現(xiàn)。象征符是具有雙層意義的符號,第一層是符號的字面意義,第二層則是符號的類比或聯(lián)想意義。②特點:就是使象征符的第一層意義向第二層意義發(fā)生轉(zhuǎn)化,這種轉(zhuǎn)化取決于兩者之間的類比關系,即它們之間必須具有某種類似性。這種類似性并不是直接的和絕對的,而是基于社會生活的聯(lián)想和想象。③特性:a.智慧性。需要在某一事物和另一事物之間巧妙地建立聯(lián)想關系。b.社會性和約定性??偸且欢ㄉ鐣嵺`和社會文化的產(chǎn)物,并且需要得到較多社會成員的認同。c.價值性、動機性和行為取向性。象征行為包含了人們對“真善美”和“假惡丑”的判斷,包含著肯定或否定、稱頌或批判的成分。(2)*象征性互動理論①創(chuàng)始人是20世紀初的美國社會心理學家G·H·米德。②基本觀點:象征性互動理論把人看作是具有象征行為的社會動物,把人類的象征活動看做是一個積極的、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是人類創(chuàng)造出廣泛的文化的一種活力,認為研究象征行為不僅對揭示人的本質(zhì),而且對理解現(xiàn)實的社會生活都具有重要意義。③核心問題時考察以象征符(尤其是語言)為媒介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系,它有三個基本前提:a.人是根據(jù)“意義”(關于對象事物的認識)來從事行動的b.意義是在“社會互動”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c.意義是由人來“解釋”的。因此,意義、社會互動、解釋,是象征性互動理論的三個主要概念。(3)象征性社會互動指的是人與人之間通過傳遞象征符和意義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過程。首先是一個互動雙方通過象征符來交流或交換意義的活動。傳播過程中的意義,在本質(zhì)上只有通過交換才能成立,才能產(chǎn)生社會互動的效應。象征性社會互動通常具有賦予行為動機和確定行為取向的功能。意義的交換有一個前提,即交換的雙方必須要有共通的意義空間。共通的意義空間有兩層含義,一是對傳播中所使用的語言、文字等符號意義的共通的理解;二是大體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經(jīng)驗和文化背景。作為社會互動過程的傳播,其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擴大傳播雙方共通的意義空間,加深雙方的相互理解。意義交換作為互動性傳播活動,在社會生活中起重要作用。Eg,“客我”和“主我”的對話和互動形成統(tǒng)一的社會自我;個人與社會的相互制約關系。從唯物主義觀點來看,象征性社會互動雖然交換的是精神內(nèi)容,但它是建立在人類豐富的社會實踐基礎之上的。象征活動歸根到底也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社會互動。6、傳播過程的基本要素:傳播者、受傳者、訊息、媒介、反饋。7、“5W”模式(P50)傳播過程模式之一——線性模式(直線模式)。美國學者H?拉斯韋爾第一位提出傳播過程模式,人們稱之為“5W”模式。誰傳播者→說什么信息→通過什么渠道媒介→對誰說受傳者→有什么效果效果8、傳播關系:社會成員之間的精神交往關系9、人內(nèi)傳播(1)概念:人內(nèi)傳播,也稱內(nèi)向傳播、內(nèi)在傳播或自我傳播,指的是個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體內(nèi)部進行信息處理的活動。(2)作為社會心理過程的人內(nèi)傳播米德提出“主我與客我理論”,他把自我分解成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兩個方面:一方是作為意愿和行為主體的“主我”(I),它通過個人圍繞對象事物從事的行為和反應具體體現(xiàn)出來;另一方是作為他人的社會評價和社會期待之代表的“客我”(me),它是自我意識的社會關系性的體現(xiàn)。個人必須適應社會,同時個人又是參與社會創(chuàng)造的主體,這一點體現(xiàn)了個人與社會的相互制約關系。10、人際傳播(1)人際傳播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信息傳播活動,也是由兩個個體系統(tǒng)相互連接組成的信息傳播系統(tǒng)。(2)人際傳播的動機:①獲得信息②建立與他人的社會協(xié)作關系③自我認知和相互認知④滿足基于人的社會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11、群體傳播(1)群體的概念:所謂群體,指的是“具有共同的目標和共同歸屬感、存在著互動關系的復數(shù)個人的集合體”。(2)群體的社會功能和意義群體具有重要的社會功能,這種功能簡言之即群體是將個人與社會相聯(lián)接的橋梁和中間紐帶。群體是社會的組成部分,幫助個人完成社會化過程,訓練和分配社會角色,形成社會規(guī)范和準則。群體對社會的一個主要貢獻就是它有助于社會秩序的維持,使社會秩序的連續(xù)性得到保證。不僅如此,群體還通過社會分工與協(xié)作,將分散的個人力量集結(jié)起來,能夠完成個人所不能完成的社會工作和事業(yè)。因此,群體同樣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群體對個人成員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群體是滿足個人需求的重要手段。②群體是個人的信息來源和社會安全感的提供者。③群體是個人表現(xiàn)和實現(xiàn)自我的場所與手段。綜上所述,群體無論對個人還是社會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當然,群體的社會功能并不都是正面的。,某些群體為實現(xiàn)一己目的而拒絕承擔正當?shù)纳鐣止?,給社會秩序和社會生活帶來混亂的情況也是常見的。對個人來說,群體在為個人帶來利益的同時,又具有束縛和壓抑個性的負面作用。(3)群體規(guī)范在群體傳播中的作用群體意識的核心內(nèi)容是群體規(guī)范,對說服產(chǎn)生影響。群體規(guī)范指的是成員個人在群體活動中必須遵守的規(guī)則,在廣義上也包括群體價值,即群體成員關于是非好壞的判斷標準。群體規(guī)范的功能:①協(xié)調(diào)成員的活動、規(guī)定成員角色和職責以促進群體目標的達成。②通過規(guī)范的共有來保證群體的整體合作。③通過指示共同的行為方式以維持群體的自我同一性。④為成員個人提供安全的決策依據(jù)。P190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看起來似乎完全出于個人決定的行為實際上很大程度上受到內(nèi)在化的“群體”即群體規(guī)范的影響。同樣,群體歸屬關系和群體規(guī)范對大眾傳播效果也具有同等重要的制約作用,它不僅影響著受眾對媒介和內(nèi)容的“選擇性接觸”,并影響著他們對觀點的接受。這一點已經(jīng)為拉扎斯菲爾德等人的IPP指數(shù)分析以及凱利和沃卡爾等人的心理學實驗所證實。信息社會概念:所謂信息社會指的是“信息成為與物質(zhì)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資源,整個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以信息為核心價值而得到發(fā)展的社會”。12、組織傳播組織傳播指的是組織所從事的信息活動。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組織內(nèi)傳播,二是組織外傳播。組織傳播的功能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內(nèi)部協(xié)調(diào)、指揮管理、決策應變、達成共識。綜上所述,傳播是組織的一個基本屬性。(筆記P27)13、大眾傳播(1)概念:所謂大眾傳播,就是專業(yè)化的媒介組織運用先進的傳播技術和產(chǎn)業(yè)化手段,以社會上一般大眾為對象而進行的大規(guī)模的信息生成和傳播活動。(2)大眾傳播的特點:①傳播者的職業(yè)化——大眾傳播中的傳播者是從事信息生產(chǎn)和傳播的專業(yè)化媒介組織。(組織性、專業(yè)群體)②媒介的機械化——大眾傳播是運用先進的傳播技術和產(chǎn)業(yè)化手段大量生產(chǎn)、復制和傳播信息的活動。(克服時間、空間限制)③訊息的大量化④受眾的大眾化——大眾傳播的對象是社會上的一般大眾,即“受眾”。(一般個體非特定)⑤傳播信息商品屬性——大眾傳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屬性又具有文化屬性。⑥反饋的弱化——從傳播過程的性質(zhì)來看,大眾傳播特別是以報刊、廣播、電視為代表的傳統(tǒng)大眾傳播,屬于單向性很強的傳播活動。(反饋較難)⑦社會化傳播——大眾傳播是一種制度化的社會傳播。(3)大眾傳播的社會功能①拉斯韋爾的“三功能說”環(huán)境監(jiān)視功能;社會聯(lián)系與協(xié)調(diào)功能;社會遺產(chǎn)傳承功能。②賴特的“四功能說”環(huán)境監(jiān)測;解釋與規(guī);社會化功能;提供娛樂。③施拉姆對大眾傳播社會功能的概括(書P102)政治功能、經(jīng)濟功能、一般社會功能④拉扎斯菲爾德和默頌的功能觀社會地位賦予功能;社會規(guī)范強制功能;作為負面功能的“麻醉作用”。(4)大眾傳播的起點以19世紀30年代的《紐約太陽報》和《先驅(qū)報》的報刊為標志?!叭巳硕伎吹膱蠹垺薄畠r“便士報”的出現(xiàn)14、擬態(tài)環(huán)境(書P113P121P195P204)(1)概念:所謂“擬態(tài)環(huán)境”就是我們所說的信息環(huán)境,也有學者稱之為“似而非環(huán)境”。“擬態(tài)環(huán)境”并不是現(xiàn)實環(huán)境鏡子式的再現(xiàn),而是傳播媒介通過對象征性事件或信息進行選擇和加工、重新加以結(jié)構化以后向人們提示的環(huán)境。(2)不少學者主要考察媒介內(nèi)容的影響,如李普曼對“擬態(tài)環(huán)境“的分析。(3)關于大眾傳播對社會成員的環(huán)境認知活動的影響問題,并不是“議程設置公能”理論提出的一個新觀點。早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著名新聞學家李普曼就認為,大眾傳媒的報道活動是一種營造“擬態(tài)環(huán)境”活動,它形成人們頭腦中“關于外部世界的圖像”,并由此營造“擬態(tài)環(huán)境”活動。(4)按照李普曼的觀點,在大眾傳播高度發(fā)達的現(xiàn)代社會,人們的行為與三種意義上的“現(xiàn)實”發(fā)生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一是實際存在的“客觀現(xiàn)實”;而是傳播媒介有選擇的提示著“象征性現(xiàn)實”,即擬態(tài)環(huán)境;三是人們在自己的頭腦中描繪的“關于外部世界的圖像”,即“主觀事實”?!芭囵B(yǎng)”理論*(5)李普曼有一個重要觀點是:大眾傳播形成的信息環(huán)境(擬態(tài)環(huán)境),不僅制約人的認知行為,而且通過制約人的認知行為來對客觀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產(chǎn)生影響。這樣一種機制不僅使得現(xiàn)代環(huán)境越來越信息化,而且信息環(huán)境也越來越環(huán)境化。也就是說,大眾傳播提示的信息環(huán)境越來越有了演化為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趨勢。15、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1)四個著名的觀點:(書P118-120,筆記P41-42)①“媒介即訊息”②“媒介即人的延伸”③“熱媒介”“冷媒介”④“電子媒介—地球村”(這個課本上沒有,但是陳鵬老師講過)(2)麥克盧漢理論的意義與局限性(書P120-121,筆記P42-43)16、大眾傳媒擁有自己的經(jīng)營目標和宣傳目標,即二元產(chǎn)品市場。大眾傳媒的活動在更大程度上收到公共性和公益性的制約,這種公共性和公益性的依據(jù)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大眾傳媒是現(xiàn)代社會不必可少的信息生產(chǎn)者和提供者,在滿足社會的普遍信息需求方面起著一種公共服務的作用。第二,大眾傳媒的信息生產(chǎn)和傳播活動對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道德具有廣泛而強大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涉及普遍的社會秩序和社會生活。第三,大眾傳媒是某些“稀有”公共傳播資源(如廣播電視使用的電波頻率)的受托使用者,作為公共財產(chǎn)的使用人,它們必須對社會和公眾承擔相應的義務和責任。(*制約和影響傳媒組織活動的各種因素:大眾傳媒的經(jīng)營目標、大眾傳媒的宣傳目標、公共性與公益性)17、盧因?qū)Α鞍殃P人”的研究(1)“把關人”概念:盧因認為在群體傳播過程中存在著一些“把關人”,只有符合群體規(guī)范或“把關人”價值標準的信息內(nèi)容才能進入傳播的渠道。(2)懷特的新聞選擇“把關”模式(書P131)(3)“把關過程”的實質(zhì)(P131P134)18、傳播制度(書P135)傳播制度也就是社會制度中對大眾傳播活動直接或間接地起著制約和控制作用的部分。傳播制度中既包括媒介與政府的關系問題,也包括媒介與社會群體以及廣大受眾的關系問題;既包括言論出版的自由與權利問題,也包括言論出版者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問題。一句話,傳播制度體現(xiàn)了全部社會結(jié)構和社會關系的復雜性。19、社會責任理論(1)社會責任理論是繼自由主義理論之后出現(xiàn)的又一種媒介規(guī)范理論。社會責任理論是強調(diào)大眾傳播媒介對社會和公眾應該承擔一定責任和義務的理論,它是對自由主義理論的一種修正。(2)*自由主義理論提出的背景(P142143)(3)現(xiàn)代社會責任理論大體包括的原理原則(P143)(4)*以美國為例,當媒介的壟斷和集中引起普遍的社會不滿時,政府和法律機構利用社會責任理論對媒介大眾媒介的活動加以某種制約,防止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20、“選擇性接觸假說”&IPP指數(shù)(P157)21、傳播效果的三個層面(P172-P173)(1)環(huán)境認知效果(2)價值形成與維護效果(3)社會行為示范效果22、“兩級傳播”(P178)大眾傳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眾,而是要經(jīng)過意見領袖這個中間環(huán)節(jié),即“大眾傳播意見領袖一般受眾”。這就是兩級傳播概念的產(chǎn)生。23、大眾傳播效果類型研究人員把大眾傳播可能產(chǎn)生的效果分為“無變化”、“小變化”、“強化”、“結(jié)晶”和“改變”五種。“強化”效果指大眾傳播對受眾既有態(tài)度的鞏固和加強效果?!敖Y(jié)晶”效果是使原來意向未明、態(tài)度未定者的態(tài)度明確起來的效果。“改變”效果指的是使受傳者的立場和態(tài)度發(fā)生逆轉(zhuǎn)性的結(jié)果。24、信源的可信性效果關系霍夫蘭等人提出了“可信性效果”的概念:一般來說,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說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說服效果越小。25、“休眠”效果(1)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信源與內(nèi)容的聯(lián)系的記憶逐漸淡漠下去,由信源居主導地位的可信性效果趨于減弱或消失,內(nèi)容本身的說服力才能較完全的發(fā)揮出來。(2)低可信度信源發(fā)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負影響,其內(nèi)容本身的說服力并不能得以馬上發(fā)揮,處于一種“睡眠”狀態(tài),經(jīng)過一段時間,可信性的負影響減弱或消失以后,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現(xiàn)出來。這種現(xiàn)象,霍夫蘭等人稱為“休眠”效果。(3)說明了一個重要道理,即信源的可信性對信息的短期效果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但從長期效果來說,最終起決定作用的是內(nèi)容本身的說服力。26、傳播技巧的五個方面(書P184-188)(這個題要求舉例說明)(1)“一面提示”與“兩面提示”(2)“兩面提示”的“免疫”效果(3)“明示結(jié)論”與“寓觀點于材料之中”(4)“訴諸理性”與“訴諸感情”(5)“警鐘效果”(恐懼訴求),這個比如說陳鵬老師說了,如果不好好復習期末可能掛科,這就是“警鐘效果”的典型例子。27、意見領袖(1)概念:對人們施加個人影響的人物。在傳播學中,活躍在人際傳播網(wǎng)絡中,經(jīng)常為他人提供信息、觀點或建議并對他人施加個人影響的人物,稱為“意見領袖”。(2)意見領袖的作用:(P189-190)28、“議程設置功能”理論(1)概要及特點(P194-195)(2)研究(P196、筆記P58)(3)意義與不足(P198)29、“沉默的螺旋”理論(P199-204)(什么是“沉默的螺旋”以及輿論的觀點這是重點?。。?)概要(2)特點輿論觀(3)意義與缺陷30、“知溝”理論(P214-220)(1)產(chǎn)生背景(2)“知溝”理論及其反命題A.“知溝”假說B.“上限效果”假說(3)應用研究及其意義A.“信息溝”和“數(shù)字鴻溝”“知溝”從更廣泛的意義上來說也是“信息溝”??ù穆闹饕^點包括:a.新傳播技術的采用將帶來整個社會的信息流通量和信息接觸量的增大,這對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是如此;b.新技術的采用所帶來的利益并非對所有社會成員都是均等的。c.與人的能力相比,電腦等機器的信息處理和積蓄能力要強大得多;既有的信息富裕階層通過早期采用和熟練使用這些先進機器,能夠比其他人更擁有信息優(yōu)勢。d.新媒介技術層出不窮,更新?lián)Q代周期越來越短,其趨勢更可能是“老溝”未能填平而“新溝”又不斷出現(xiàn)。B.應用研究領域31、國際傳播(1)國際傳播是以國家社會為基本單位,以大眾傳播為支柱的國與國之間的傳播。(2)國際傳播的基本主體是國家,此外還包括:國際機構、超國家機構、同盟或地區(qū)集團、跨國組織或運動、國內(nèi)各種集團或組織、個人。32、信息主權所謂信息主權,簡言之,即一個國家對本國的信息傳播系統(tǒng)進行自主管理的權利,這廝信息時代的國家主權的重要組成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