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學專業(yè)基礎綜合(中外教育史)模擬試卷1(共227題)_第1頁
考研教育學專業(yè)基礎綜合(中外教育史)模擬試卷1(共227題)_第2頁
考研教育學專業(yè)基礎綜合(中外教育史)模擬試卷1(共227題)_第3頁
考研教育學專業(yè)基礎綜合(中外教育史)模擬試卷1(共227題)_第4頁
考研教育學專業(yè)基礎綜合(中外教育史)模擬試卷1(共227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研教育學專業(yè)基礎綜合(中外教育史)模擬試卷1(共9套)(共227題)考研教育學專業(yè)基礎綜合(中外教育史)模擬試卷第1套一、單選題(本題共2題,每題1.0分,共2分。)1、20世紀30年代,一批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試圖對行為主義進行改造,于是產生了新行為主義。它的主要代表人物中,對現代歐美教育思潮影響最大的是A、托爾曼B、赫爾C、斯金納D、加涅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現代歐美教育思潮中的新行為主義教育。新行為主義教育思潮是從行為主義心理學發(fā)展而來的。在新行為主義思潮的代表人物托爾曼、赫爾、斯金納、加涅中,對現代歐美教育思潮影響最大的是斯金納。1938年,斯金納的《有機體的行為》一書出版后受到了所有行為主義者的熱烈歡迎;1954年的《學習的科學和教學藝術》被視為是新行為主義教育的宣言書:1958年、1968年又分別出版了《教學機器》和《教學技術學》,從操作性條件反射和積極強化的觀點出發(fā),提出了程序教學理論,設計了教學機器。斯金納被稱為“教學機器之父”。20世紀60年代是新行為主義教育的鼎盛時期。因此,本題的答案為C。2、強調“教育研究應該以教和學的行為作為研究的對象”的教育思潮是A、新行為主義B、新托馬斯主義C、永恒主義D、要素主義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現代歐美教育思潮中的新行為主義教育思潮。新行為主義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有托爾曼、赫爾、斯金納、加涅,其中以斯金納的影響最大。新行為主義教育的主要理論有:(1)教育就是塑造行為;(2)程序教學;(3)讓學生在學習中運用教學機器;(4)教育研究應該以教和學的行為作為研究對象。因此,本題的答案為A。二、辨析題(本題共5題,每題1.0分,共5分。)3、《哈多報告》第一次從國家的角度闡明了中等教育應當面向全體兒童的思想。標準答案:正確。1926年,以哈多為主席的英國調查委員會提交了一份關于英國中等教育的報告,該報告被稱為《哈多報告》。報告的主要內容有:(1)兒童在11歲以前所受到的教育被稱為初等教育;(2)兒童在11歲以后所受到的各種形式的教育均被稱為中等教育,中等教育階段設立四種類型的學校:文法學校、選擇性現代中學、非選擇性現代中學、公立小學高級班或高級小學;(3)為了使每個兒童進入最合適的學校,應當在11歲時進行選擇性考試?!豆鄨蟾妗返谝淮螐膰业慕嵌汝U明了中等教育應當面向全體兒童的思想,并從兒童發(fā)展的角度,明確提出了初等教育后分流的主張,以滿足不同階層人們的需要。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考生對《哈多報告》的理解和掌握情況?!豆鄨蟾妗返谝淮螐膰业慕嵌汝U明了中等教育應當面向全體兒童的思想,并從兒童發(fā)展的角度,明確提出了初等教育后分流的主張,以滿足不同階層人們的需要。4、《高等教育方向指導法》的重點是加強職業(yè)教育。標準答案:錯誤?!陡叩冉逃较蛑笇Хā罚址Q《富爾法案》,是1968年法國議會通過并頒布的。這部法律的主要精神是確立了法國高等教育的“自主自治、民主參與、多科性結構”的三條辦學原則。在法國的教育法案中旨在加強職業(yè)教育的是《法國學校體制現代化建議》(又稱《哈比改革》),由法國議會1975年通過。為加強職業(yè)教育,《法國學校體制現代化建議》對普通中小學學校教育管理體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都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因此,此命題錯誤。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考生對《高等教育方向指導法》(又稱《富爾法案》)和《法國學校體制現代化建議》(又稱《哈比改革》)的理解和掌握情況。考生切忌將各法案的內容混淆。5、杜威的“教育無目的說”指教育無目的。標準答案:錯誤。杜威的“教育無目的說”并不是說教育真的沒有什么目的,教育當然有它的目的。杜威的原意是教育除自身之外無目的,教育無目的就是這個縮略的說法。他區(qū)分了教育過程以內的目的和教育過程以外的目的。前者主要指由兒童的本能、沖動、天性和興趣等決定的教育歷程的目的;后者主要指家長或教師給予兒童以教育目的,從外面硬性插入教育歷程。所以,杜威所言的教育無目的說,主要是指教育歷程以外無目的,真正的教育目的內在于教育歷程。它和歷程合而為一。因此,杜威的教育無目的論是對于傳統(tǒng)教育目的論(即脫離兒童由成人決定教育目的)的一種糾正。在他心里,教育有內在的目的。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考生對杜威的“教育無目的”觀點的理解和掌握情況。需要注意的是杜威是從其教育即生活的理論中引出他的“教育無目的論”。杜威認為“生活就是發(fā)展,不斷發(fā)展;不斷生長,就是生活。用教育的術語來說就是:(1)教育的過程,在它自身以外沒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2)教育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改組、不斷改造和不斷轉化的過程”。這就是他的教育無目的說的主旨。6、結構主義思潮的理論基礎是皮亞杰的認知心理學和維果茨基的“社會建構主義”。標準答案:錯誤。結構主義思潮的理論基礎是皮亞杰的認知心理學,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國的心理學家布魯納。20世紀60年代起,布魯納把皮亞杰關于兒童認知結構發(fā)展理論應用到教學和課程改革上,創(chuàng)立了“結構主義教育”理論。結構主義教育的基本觀點:強調教育和教學應重視學生的智能發(fā)展,注重教授各門學科的基本結構,主張學科基礎的早期學習,提倡“發(fā)現法”,主張教師是結構教學中的主要輔助者。以維果茨基的“社會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的是贊可夫的發(fā)展性教學理論。因此,此命題錯誤。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考生對結構主義思潮的理論基礎的掌握情況。結構主義以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知心理學為理論基礎。7、德育論是凱洛夫《教育學》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標準答案:錯誤。教學論是凱洛夫《教育學》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主要討論了教學過程問題,以及教養(yǎng)和教學的內容、教學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對學生知識的檢查和評定等問題。根據教學過程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凱洛夫提出了五條指導教學工作的原則,即直觀性原則,自覺性與積極性原則、鞏固性原則、系統(tǒng)性與連貫性原則、通俗性與可接受性原則。凱洛夫提出的五項教學原則,主要是為了讓學生通過教師的講授和學習教材,牢固地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技能與技巧,以便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凱洛夫的《教育學》建構了較完整的“教學論”體系,代表了蘇聯教育理論建設的一個階段。他的教育學思想體系不僅對蘇聯教育的發(fā)展起到過重要的作用,對我國的教育學也產生過重大的影響。因此,此命題錯誤。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考生對凱洛夫《教育學》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三、簡答題(本題共8題,每題1.0分,共8分。)8、簡述蒙臺梭利的幼兒教育的內容。標準答案:(1)感官教育。重視幼兒的感官(或稱感覺)訓練和智力的培養(yǎng),這是“兒童之家”的重要特色,也是蒙臺梭利方法的一大特點。蒙臺梭利極為重視感官教育,她的感官教育主要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以及觸覺的訓練,其中以觸覺練習為主。(2)讀寫算的練習。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技能的練習;園藝活動;手工作業(yè);體操、節(jié)奏動作。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考生對蒙臺梭利幼兒教育內容觀的理解和掌握情況。蒙臺梭利要求手腦結合、身心和諧的幼兒活動的指導思想是可貴的。蒙臺梭利的幼教理論問世后,其感官訓練思想,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興趣并獲得了高度的評價。9、簡述法國《阿斯蒂埃法》的主要內容和意義。標準答案:1919年,法國議會通過了議員阿斯蒂埃提出的職業(yè)技術教育方案,該法案被稱為《阿斯蒂埃法》。主要內容為:(1)由國家代替?zhèn)€人來承擔職業(yè)教育的任務。(2)規(guī)定全國每一市鎮(zhèn)設立一所職業(yè)學校,經費由國家和雇主各負擔一半。私立職業(yè)技術學校如果想得到國家的承認和補助金,必須接受教育部的有關規(guī)定。(3)規(guī)定18歲以下的青年有接受免費職業(yè)教育的義務。雇主必須保證他們每周有四小時的工作時間接受職業(yè)技術教育。(4)職業(yè)技術教育的內容包括三個部分,即補充初等教育的普通教育、作為職業(yè)技術的各門學科、獲得勞動技能的勞動學習?!栋⑺沟侔7ā返念C布,是法國職業(yè)技術教育成為一種國家管理的事業(yè)。該法在歷史上有法國“技術教育憲章”之稱。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考生對有法國“技術教育憲章”之稱的《阿斯蒂埃法》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對當前我國的職業(yè)教育也有重要的啟示意義。10、簡述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標準答案:蘇霍姆林斯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蘇聯著名的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他的作品有《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帕夫雷什中學》《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校教育的理想是培養(yǎng)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人。針對當時蘇聯學校教育的弊端,他提出了和諧教育的思想。和諧教育要求不要以分數取人,不要只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學生,不要讓上課、評分成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內容。為了培養(yǎng)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人,就必須深入地改善整個教育過程。學校不能只讓兒童學習知識,真正的教育在于使每個兒童都有一種豐富而充實的精神生活,使他們得到智力、健康、情感、興趣、勞動能力的全面和諧的發(fā)展。他認為,精神生活對學生在校期間個性的形成和發(fā)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一個人如果沒有豐富的精神需要,就會將注意力轉移到物質財富和尋歡作樂,這對青少年的發(fā)展是十分危險的。豐富學生精神的根本方法是培養(yǎng)和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培養(yǎng)每一個學生對某個學科、某種科技和某種藝術的愛好。另外,蘇霍姆林斯基還指出,真正的教育者一定要和兒童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意愿。教師在兒童的個性發(fā)展過程中,不僅僅是教導者,同時也是學生的朋友,并要求自己為教師們做出深入了解兒童的精神世界,和他們進行精神交往的榜樣。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考生對蘇霍姆林斯基的和諧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情況。盡管主張和諧教育思想的教育思想家很多,但是蘇霍姆林斯基將其和諧教育思想付諸實踐,針對當時學校的弊端提出并實踐和諧教育思想,對我們解決現在的教育現實問題很具有啟示意義。11、簡述“八年研究”。標準答案:美國的進步教育廣泛地影響了小學和初中。從20世紀30年代起,進步教育也開始關注高中的發(fā)展及其存在的問題。如何處理學生的升學和就業(yè)之間的矛盾,特別是其中大學入學考試要求的限制問題,一直是困擾美國高中發(fā)展的重要因素。1930年美國進步教育協會成立“大學和中學關系委員會”,試圖通過加強中學與大學的合作關系來解決高中長期存在的問題。該委員會制定了一項為期八年的大規(guī)模的高中教育改革實驗研究計劃,即“八年研究”計劃。參加實驗研究的是從美國全國推薦200所中學中選出的30所中學,故也稱為“三十校實驗”。“八年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①關于教育目的。在一個民主社會中,中學教育的目的除升學外,還應有其他的目的,即實現個人的發(fā)展,為走向社會做準備。②關于教育管理。大學與中學委員會下設專門的咨詢機構,負責課程設計,教育評估以即實驗研究人員的培訓。③關于課程、方法的選擇。設計新的課程和新的教學方法。如,按單元組織課程;在教學方法上,強調學生的思考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合作等。④關于評估工作。實驗指導委員會下設的一個評估委員會設計了兩百多種用于各種過程和目的的標準測驗,并提出了一整套新量表以及評估的理論。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考生對“八年研究”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八年研究試圖解決的是如何處理學生的升學和就業(yè)之間的矛盾,特別是其中大學入學考試要求的限制問題,對我國的教育實踐也有巨大的啟示意義。12、簡述美國《國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的內容。標準答案:進入到20世紀80年代后,美國又掀起了戰(zhàn)后第三次教育改革運動。這次改革運動是以1983年4月國家教育優(yōu)異委員會發(fā)表的著名報告——《國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為開端的?!秶以谖<敝校航逃母飫菰诒匦小分赋?,由于教育水平及教育質量的下降已經嚴重地威脅到美國整個國家和人民的未來,因而,教育改革勢在必行。該報告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提高教育質量的建議和實施意見,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幾點:(1)加強中學五門“新基礎課”的教學,即要求中學加強英語、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及計算機課程的教學。(2)提高小學、中學和大學的教育標準和要求,推行標準化測試。(3)通過加強課堂管理等措施,有效利用在校的學習時間。(4)改進師資的培養(yǎng),提高師資就業(yè)前應達到的教育專業(yè)訓練標準。同時,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和物質待遇。(5)聯邦政府、州和地方的官員都必須發(fā)揮領導作用,負責領導教改的實施。各級政府、學生家長以及全體公民都要為實現教改的目標提供必要的財政資助。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考生對美國的《國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的理解和掌握情況。該報告對美國的教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第一,恢復和確立了學術型學科在中學課程結構中的主體地位。第二,加強了課程結構的統(tǒng)一性,對所有學生提出了嚴格的共同要求。第三,增強了公眾對教育的信心,重新激發(fā)了公眾對教育的關注和資助。但是也引發(fā)了一些新問題,如因為過分強調標準化的測驗成績,導致忽視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因教學要求過于統(tǒng)一,導致缺乏靈活性;因強調提高教育標準和要求,使?jié)撛诘妮z學人數迅速增加。13、簡述終身教育思潮。標準答案:自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大力推行和各國學者的積極倡導下,終身教育在世界范圍內迅速得到發(fā)展,并逐步形成為一種重要的教育發(fā)展和改革思潮。代表人物有法國的保羅.朗格朗,其代表作為《終身教育導論》。另外,終身教育思想方面較有影響的作品還有:《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終身教育思想的主要觀點是:將教育貫穿于人的一生的各個的階段;主張教育的社會整體性。即打破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之間的彼此隔離狀態(tài),把人生各個階段影響人的發(fā)展的各種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終身教育思想自20世紀六七十年代確立后,經歷了一個不斷發(fā)展、豐富和完善的過程。其中,《學會生存》提出“每一個人必須終身不斷地學習”,并把終身教育確定為“學習化社會的基石”。另外,《學會生存》又提出了“終身學習”的概念?!敖K身學習”著重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fā),強調個人的持續(xù)學習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因而,終身學習這一概念的提出,彌補了終身教育的不充分性,使終身學習理論的內涵進一步得到充實和完善。《教育一財富蘊藏其中》主張教育必須圍繞以下四種基本學習加以安排:(1)學會認知;(2)學會做事;(3)學會共同生活;(4)學會生存。認為終身教育應建立在這四個支柱的基礎之上。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考生對終身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情況。終身教育思想是當今國際教育思潮中影響比較大的教育思潮。終身教育思想沖破了傳統(tǒng)教育思想對教育的定義,擴大了人們對教育的研究視野。同時拓展和豐富了教育的內涵和外延,實現了傳統(tǒng)教育的超越和變革。14、簡述美國的《國防教育法》的內容。標準答案:1958年美國頒布了《國防教育法》。該法規(guī)定了聯邦政府對教育事業(yè)撥款資助的有關事項,其基本精神是要求重視科技教育,以提高教育水平,加速培養(yǎng)人才,并為此提出了許多重要的“緊急措施”:①加強普通學校的自然科學、數學和現代外語的教學。②為提高教學水平,要求大力更新教學內容,設置實驗室、視聽設備、計算機等現代教學手段,充實教學參考資料,加強外語教學中心,提高師資的質量。③加強職業(yè)技術教育。④強調“天才教育”。⑤增撥大量的教育經費,以便加強普通學校的“新三藝”教學。⑥資助高等學校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⑦發(fā)放大學生學習貸款,建立“國防獎學金”,以鼓勵清寒子弟努力學習和優(yōu)秀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考生對《國防教育法》的理解和掌握情況。自20世紀50年代起,美國社會各界對美國教育問題的批評越來越多,批評的焦點是美國教育質量差。1957年蘇聯衛(wèi)星上天后,美國朝野極為震驚,改革教育的呼聲更加高漲?!秶澜逃ā返念C布和實施,對美國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教育發(fā)展產生了重大影響。15、簡述結構主義教育思潮。標準答案:結構主義教育是一種在現代歐美廣泛流行、影響很大的教育理論。它是以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知心理學為基礎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國的心理學家布魯納。20世紀60年代起,布魯納把皮亞杰關于兒童認知結構發(fā)展理論應用到教學和課程改革上,創(chuàng)立了“結構主義教育”理論。結構主義教育的基本觀點:強調教育和教學應重視學生的智能發(fā)展;注重教授各門學科的基本結構,主張學科基礎的早期學習,提倡“發(fā)現法”,主張教師是結構教學中的主要輔助者。結構主義教育思想把認知發(fā)展與教育統(tǒng)一起來,為心理學研究和教育研究互相協作提供了一個范例,對現代西方課程論的影響很大。由于結構主義教育思想力圖從課程和教材的改革著手尋找教育對策,因此,它成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但結構主義教育的某些觀點具有片面性,其編制的課程與教材偏難等,也不斷招致了人們的責難。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考生對結構主義教育思潮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四、分析論述題(必答題)(本題共7題,每題1.0分,共7分。)16、有人說進步教育實驗深刻地影響了我國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的教育,請依據實例對這種觀點進行分析。標準答案:(1)進步教育的實驗有:①昆西教學法。美國進步教育運動的先驅者帕克在擔任馬薩諸塞州昆西市教育局長時,領導和主持了昆西學校實驗。帕克的教育革新措施以“昆西教學法”或“昆西制度”著稱。其主要特征是“強調兒童應處于學校教育的中心;重視學校的社會功能;主張學校課程應盡可能與實踐活動相聯系;強調培養(yǎng)兒童自我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精神”。②有機教育學校。1907年,美國教育家約翰遜在亞拉巴馬州的費爾霍普創(chuàng)辦了費爾霍普學校,該校以“有機教育學?!倍劽<s翰遜稱她的教育方法是“有機的”,因為它們遵循學生的自然生長。有機教育學校的整個課程計劃以活動為主。她設計體育活動、自然研究、音樂、手工等活動代替一般課程。學校的目的在于為兒童提供每個發(fā)展階段所必需的作業(yè)和活動。她主張以一般的發(fā)展而不是以獲得知識的分量來作為教育的目標。③葛雷制。美國教育家沃特于1907年被印第安納州葛雷市教育委員會聘為公立學校的督學,推行一種以“葛雷制”著稱的教學制度,亦稱“雙校制”“二部制”或“分團學制”。沃特以具有社會性質的作業(yè)作為學校的課程。他把學校分成四個部分:體育運動場、教室、工廠和商店、禮堂。課程也分成四個方面:學術工作、科學、工藝和家政,團體活動以及體育和游戲。葛雷學校以其獨特的教學制度而聞名。為了減少學校經費開支,充分利用現有的設施以提高辦學效率,沃特在教學中采用二重編法,即將全校學生一分為二,一部分在教室上課,另一部分則在體育場、圖書館、工廠、商店以及其他場所活動,上下午對調,解決了葛雷地區(qū)學校少、供不應求的矛盾。相對當時一般公立學校組織中的驚人的浪費來說,沃特的措施是有積極意義的。沃特的葛雷制曾被認為是美國進步教育思想的最卓越的例子。它的課程設置能保持兒童的天然興趣和熱情,管理方式經濟而有較高的效率。④道爾頓制。美國教育家帕克赫斯特是道爾頓制的創(chuàng)始人。1920年,她應邀去馬薩諸塞州道爾頓市的道爾頓中學實施一項名為“道爾頓實驗室計劃”的教育革新計劃(一般簡稱“道爾頓制”或“道爾頓計劃”)?!暗罓栴D制”是一種個別教學制度。帕克赫斯特提出以下主張:廢除課堂教學,廢除課程表和年級制,代之以“公約”或合同式的學習;將各教室改為各科作業(yè)室或實驗室,按學科的性質陳列參考用書和實驗儀器,供學生使用,各作業(yè)室配有該科教師一人,負責指導學生;用“表格法”來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既可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也可使學生管理簡單化。⑤文納特卡制。美國教育家華虛朋在1919—1945年任伊利諾伊州文納特卡教育官員期間,從事以“文納特卡計劃”著稱的教育實驗。華虛朋教育實驗的具體做法是將課程分為兩部分,即共同知識或技能(包括讀、寫、算等工具性學科)與創(chuàng)造性的、社會性的作業(yè)(如木工、織布、繪畫、雕刻等)。前者主要按學科進行,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適當進行個別輔導。學習按計劃進行,平時有進度記錄,最后以考試來檢驗學習結果;后者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活動或施教,不考試。⑥設計教學法。美國教育家克伯屈被稱為設計教學法之父??瞬鼜娬{兒童自動的、自發(fā)的有目的的學習是設計教學法的本質。他主張放棄固定的課程體制,取消分科教學,取消教科書,把學生有目的的活動作為所設計的學習單元。一個具體的學習單元經??梢园瑑蓚€或兩個以上的設計。以學生為主,由他們自己找材料,自己研究。設計教學法充分發(fā)揮了兒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兒童成為學習的主人;力求使教學符合兒童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以提高學習效率;注重培養(yǎng)兒童的合作精神,加強了教學與兒童實際生活的聯系。但設計教學法由于強調根據兒童的經驗組織教學,其實施的結果必然會削弱系統(tǒng)知識的學習。(2)五四新文化運動后,受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影響,在學制和課程與教材改革的推動下,一場改革教學法的運動在20世紀20年代逐漸形成高潮。當時西方正在流行的以反傳統(tǒng)為旗號,以兒童為中心的各種教學法相繼傳入我國,如設計教學法、道爾頓制、文納特卡制、葛雷制、德克樂利教學法。其中對我國影響較大的有道爾頓制、設計教學法和文納特卡制。①1919年,俞子夷主持的南京高師附小首先正式開始研究和試驗。1922—1933年設計教學法試驗在全國進入高潮,在上海、南京、蘇州、北京等城市推行,有關出版物也大量涌現。試驗在1924年以后沉寂。但直至1949年,設計教學法始終是我國教育理論界和師范院校中小學教學法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②道爾頓制。1922年被介紹到我國,同年10月,舒新城率先在上海吳淞中國公學中學部實驗。1925年,帕克赫斯特訪問中國,將道爾頓制的宣傳和試行推向高潮。1924年<東大附中道爾頓制實驗報告》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在比較優(yōu)劣后,得出“兩種制度、實難分出上下”的結論。到20年代后期,實驗逐漸停止。③文納特卡制1928年傳入中國,1933—1935年間,在廈門、福州、開封、上海等地做過實驗。(3)這些實驗在我國并不能說影響深刻。在實驗的過程中,我國學者和實踐者提出了“不應作趨時論調”,隨著實行中的困難的增大,人們對其教學效益也越來越失去信心。因為這些實驗的共同的特點就是削弱了知識的系統(tǒng)傳授,導致了教育質量的下降。因此,“進步教育實驗”深刻地影響了我國20世紀20一40年代的教育的說法不是特別恰當。知識點解析:進步主義教育是20世紀上半期較有影響的一種教育哲學思潮。在進步教育運動過程中,先后涌現的各種教學法,對當時的學校教育以及后世的學校教育,對當時的美國以及其他國家都有過深遠的影響。本題考查的是考生對于進步教育實驗的各種實驗學校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忌U述進步教育的實踐具體有哪些外,還要詳細闡述這些實驗對我國的影響。進步教育實驗對我國的影響考生需要辯證地看,考生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學習和實踐這些做法的同時我國學者形成的基本態(tài)度和認識,如“不應作趨時論調”等。17、論述凱洛夫《教育學》的理論體系及其對我國教育學的影響。標準答案:(1)凱洛夫教育學的理論體系:①凱洛夫是20世紀四五十年代蘇聯教育界最有影響的一位教育家,他的教育代表作是《教育學》。凱洛夫的教育思想是在20世紀30年代后期開始形成的。教學論是凱洛夫《教育學》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主要討論了教學過程問題,以及教養(yǎng)和教學的內容、教學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對學生知識的檢查和評定等問題。②根據教學過程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凱洛夫提出了五條指導教學工作的原則,即直觀性原則,自覺性與積極性原則、鞏固性原則、系統(tǒng)性與連貫性原則、通俗性與可接受性原則。凱洛夫提出的五項教學原則,主要是為了讓學生通過教師的講授和學習教材,牢固地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技能與技巧,以便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2)凱洛夫教育學的價值、影響:①凱洛夫的《教育學》建構了較完整的“教學論”體系,代表了蘇聯教育理論建設的一個階段。他的教育學思想體系對蘇聯教育的發(fā)展起到過重要的作用。②凱洛夫的教育思想是蘇聯特定歷史時代的實踐經驗。他力圖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闡述教育這一社會現象,全面、系統(tǒng)地反映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蘇聯普通教育的實踐經驗。(3)凱洛夫教育學的不足:他未能根據蘇聯當時已有很大變化的文化教育狀況、教育自身特點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提出和解決新的教育理論與實踐問題,而是仍然堅持20世紀30年代形成的全部結論,從而使他的教育思想帶有濃厚的滯后性和封閉性,缺少創(chuàng)造性。另外,他的嚴重不足還表現在對一系列教育教學理論問題的處理過于絕對化和機械化,不夠辯證。(4)對中國的影響:凱洛夫的《教育學》建構了較完整的“教學論”體系,對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教育理論的重建和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的初建也產生過很大的影響。但是由于凱洛夫的主要思想是全面、系統(tǒng)地反映20世紀三四十年代蘇聯普通教育的實踐經驗,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未能根據我國五六十年代的教育文化教育狀況、教育自身特點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提出和解決新的教育理論與實際問題,從而給新中國教育學的發(fā)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作用。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考生對凱洛夫《教育學》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忌枰⒁獾氖寝q證地看待凱洛夫《教育學》對我國的影響,需要考生具有很強的前沿意識和對前沿文獻的閱讀,才能將凱洛夫《教育學》對中國的影響分析得鞭辟入里。考生可以從貢獻與局限兩個方面做出回答:(1)貢獻。①凱洛夫《教育學》在闡述和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教育基本原理方面做出了貢獻。②教學論是凱洛夫《教育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探討了教學過程的本質、教學原則、教養(yǎng)和教學的內容、教學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教學方法等,構建了較為完整的教學論體系。③教養(yǎng)的內容具體表現在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中?!督逃龑W》強調教學計劃應授予學生基本知識,教學大綱應體現出教學的教育性、科學性、系統(tǒng)性和可接受性原則,教科書應是學生知識的主要源泉之一。④提出了共產主義道德方面的見解。(2)不足。凱洛夫《教育學》對教育學的歷史遺產和歷史經驗的批判繼承,以及對待蘇聯20世紀二三十年代教育經驗的取舍,完全是以聯共中央所頒布的各項決定的基本觀點為準繩的。為論證這些觀點的正確性,還牽強附會地闡釋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有關論述西方現代教育理論的觀點,蘇聯20世紀20年代教育改革的經驗也未能吸收。18、論述美國1918年《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則》對我國1922年新學制的影響。標準答案:(1)1913年,美國教育協會成立了“中等教育改組委員會”,重新研究中等教育的職能和目的的問題,以提高中等教育的社會效益。該委員會于1918年提出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則》的報告,指出美國教育的指導原則應當是民主的原則,應當使每一個成員通過為他人和為社會服務的活動來發(fā)展他的個性。中等教育的主要目標可以概括為:①健康;②掌握基本的方法;③高尚的家庭成員;④職業(yè);⑤公民資格;⑥適宜地閑暇;⑦道德品格?!吨械冉逃幕驹瓌t》在美國教育史上是一份很有影響的報告。它不僅肯定了六三三制和綜合中學的地位,而且提出了中學是面向所有學生并為社會服務的機構之思想。這一時期,美國中學的改革對美國教育乃至其他國家的教育,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2)新學制提出以下七項標準作為改革的指導思想:①適應社會進化之需要;②發(fā)揚平民教育精神;③謀個性之發(fā)展;④注意國民經濟力;⑤注重生活教育;⑥使教育易于普及;⑦多留各地伸縮余地。新學制的學制體系從縱向看,小學6年,初小和高小四二分段;中學6年,初中和高中三三分段;大學4~6年。小學之下有幼稚園,大學之上有大學院。從橫向看,與中學校平行的有師范學校和職業(yè)學校?!靶聦W制”的特點:仿照美國的六三三學制;中學實行選課制,在高中階段實行分科制,兼顧到了升學和就業(yè)的雙重任務,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3)共同點:①背景相似。②學制體系相似:六三三。③都照顧到升學與就業(yè)。④都采用了學分制、選課制。⑤影響相似:都對其所在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尤其是1922年新學制,我國現行學制基本框架仍采用1922年學制的基本框架。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考生對1918年《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則》對1922年新學制的影響這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更重要的是考查的是考生的比較的思維能力。除闡述《中學教育的基本原則》和1922年學制的各自特點外,更重要的是二者的比較。關于二者的比較,考生可以從背景、學制體系、影響等方面的共同特征的角度進行回答。19、閱讀下述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直到本世紀初(20世紀),社會對兒童一直毫不關心。沒有兒科專家,也沒有兒童醫(yī)院。兒童成了犧牲品。大批兒童由于無知或缺乏正當的教養(yǎng)而死亡。……因此,整個社會必須關心兒童,注意兒童的重要性,必須迅速救治社會所處的極度空虛的危險,必須為兒童建設世界,并承認兒童的社會權利。材料二:道德的營養(yǎng)不良和精神的中毒對人心靈的危害,正如身體的營養(yǎng)不良對于身體健康的危害一樣……必須注意為兒童設置一個適當的世界和一個適當的環(huán)境,這是絕對迫切需要的。(1)材料中反映的是哪位教育家的觀點?其核心觀點是什么?(2)評析這位教育家的思想。標準答案:(1)材料反映了蒙臺梭利的觀點。蒙臺梭利的核心觀點有三個方面:①關于幼兒發(fā)展。認為兒童心理的發(fā)展具有節(jié)律性、階段性、規(guī)律性、強調生命力的沖動是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原動力,同時又強調兒童心理的正常發(fā)展必須依靠環(huán)境和教育的及時、合理的安排。②關于自由、紀律與工作。真正科學的教育學之基本原則應是給學生以自由,即允許兒童按其本性個別地、自發(fā)地表現。為了有利于兒童的自由活動,蒙臺梭利在“兒童之家”精心布置了一個給兒童以充分、自由便利的活動場所。她認為,允許兒童自由活動,這是實施新教育的第一步?!皟和摇笔怯屑o律的,而且在“兒童之家”里,兒童也是守紀律的。她將傳統(tǒng)教育中根本獨立的兩個概念——“自由”“紀律”有機地聯系與統(tǒng)一起來。③兒童教育的內容。包括重視幼兒感官教育、讀寫算的練習、實際生活的練習。其中實際生活的練習包括:日常生活技能的練習以培養(yǎng)兒童獨立性;園藝活動;手工作業(yè)以練習手的動作并提供兒童自我表現的途徑;體操、節(jié)奏動作以促進兒童動作的協調,培養(yǎng)節(jié)奏感。(2)評析:蒙臺梭利關于手腦結合、身心和諧的幼兒活動的指導思想是可貴的。蒙臺梭利的幼教理論問世后,褒貶不一。20世紀50年代以后,人們開始重新評價她的思想,其重視早期教育的思想,對于兒童智力及心理發(fā)展的觀點,有關敏感期及兒童心理發(fā)展的階段的理論,乃至感官訓練思想,又重新引起人們的興趣并獲得高度的評價。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考生對蒙臺梭利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尤其是對蒙臺梭利思想的評析。蒙臺梭利的思想對當前我國的幼兒教育影響很大,如果考生對蒙臺梭利的評析能更加結合當前我國幼兒教育實際就會更好。20、閱讀下述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在我們的學校實踐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成為主要的輔助者?!辈牧隙骸敖處熞彩墙逃^程中的直接個人象征,是學生可以視為同自己一樣,并拿來同自己做比較的人物。”材料三:“很清楚,機器不是將要代替教師——實在,如果教學中比較麻煩的工作能夠交給自動機器去做,可能會產生更多和更好的教師的需要。”(1)材料中反映的是哪個現代歐美教育思潮?其核心觀點有哪些?(2)對此思潮進行評析。標準答案:(1)材料中反映的是結構主義教育流派的教育思想。這是流行于20世紀前期美國的一種現代教育思潮,主要側重于研究教學改革問題。這一思潮的核心觀點有:①強調教育和教學應重視學生的智能發(fā)展。②注重教授各門學科的基本結構。③主張學科基礎的早期學習。④提倡“發(fā)現學習法”。⑤教師是結構教學中的主要輔助者。材料中的觀點即反映了教師是結構教學中的主要輔助者。(2)評析。結構主義教育思潮是一種現代歐美國家廣泛流行、影響很大的教育理論。結構主義強調將認知發(fā)展與教育統(tǒng)一起來,為心理學研究和教育研究互相協作提供了一個范例,對現代西方課程論影響很大。由于結構主義教育思想力圖從課程和教材的改革著手尋找教育對策,因此,它成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但結構主義也有一些缺點,如某些觀點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其編制的課程與教材偏難等。知識點解析:本題旨在通過對結構主義教育思潮,考查考生對現代歐美教育思潮的掌握程度。如何評價結構主義教育思潮,考生可以從其基本主張和評價兩個方面做出回答:(1)基本主張。(2)評價:①進步意義。②局限性。21、論述終身教育思潮的發(fā)展歷程、核心觀點及意義。標準答案:(1)終身教育思想溯源。①英國成人教育家巴茲爾.耶克斯利是最早的提出終身教育概念的人。他在《1919年成人教育報告》中斷言“成人教育是一種‘永久的國民需要’,‘應當是普遍的和終身的’”。1929年,耶克斯利的《終身教育》出版,進一步闡述了他的終身教育思想。②杜威的終身教育思想。杜威認為“一個人離開學校之后,教育不應停止”。③現代終身教育思想的興起。1965年,保羅.朗格朗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國際成人教育促進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做了題為“終身教育”的總結報告。朗格朗認為,“終身教育是一系列很具體的思想、實驗和成就。換言之,是完全意義上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的各個方面、各項內容,從一個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終結時為止的不間斷發(fā)展,包括了教育各發(fā)展階段各個關頭之間的有機聯系?!苯K身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新人和實現教育的民主化。終身教育的原則是要保證教育的連續(xù)性;使教育計劃和方法適應每個社會的具體要求;在各個階段努力培養(yǎng)新人等。(2)終身教育思想的發(fā)展:從終身教育到終身學習。①“學習化社會”概念的提出。有赫欽斯在1968年發(fā)表的《學習化社會》中首次提出。赫欽斯認為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國家的繁榮,而是為了個人能力的最大發(fā)展和人格的日臻完美。為此,必須對人的價值觀和學習觀進行變革,這一變革的目標就是創(chuàng)建“學習化社會”。學習化社會“是以學習和完善人為目的,以所有的制度指向于該目的的實現而成功地完成了其價值的轉換的社會”,即整個社會要從“學?;鐣鞭D向“學習化社會”。②《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由埃德加.富爾于1972年執(zhí)筆完成,報告中進一步確認了“學習化社會”的概念。認為要實現培養(yǎng)“完人”的目標必須促成學習化社會的形成,一個所有部門都參與教育工作的社會,一個把教育放在最優(yōu)先地位的社會,一個人們自覺主動地學習的社會,就是“學習化社會”。③《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由雅克.德洛爾向聯合國提交報告。報告強調“學習社會”是建立在獲得知識、更新知識和應用知識這三個,并建議終身教育應“建立在四個之柱的基礎上:即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3)終身學習的提出。1997年,第五屆成人教育大會,主題是“成人學習——通向21世紀的鍵鈕”。大會的目標是進一步明確成人學習的重要性,并從終身學習的觀點來提高國際社會對成人繼續(xù)教育的關心。會議通過了《漢堡宣言》和《為了成人學習的未來》。其明確提出:為了構筑起一個面向21世紀的學習社會,必須建立終身學習體系,必須把正規(guī)教育和非正規(guī)教育的功能和效果結合起來。終身學習的內涵包括:第一,學習是貫穿人的一生自覺行動和主動訴求;第二,社會要確保社會成員有適時參與學習的條件和機會:第三,社會的一切組織和機關都是學習的場所。(4)終身教育思想的意義。①預示著社會結構將朝著有利于個性發(fā)展的方向變化,終身教育模式的確立有助于沖破傳統(tǒng)學校的僵化體制。②學校將成為整個社會服務的教育和文化中心。即學校不是學習的終結,而是新教育的開始,終身教育將有助于社會為每一個人的受教育權利提供終身保障。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終身教育思潮。終身教育思潮經歷了源起、終身教育思想的廣泛傳播、學習化社會思想的提出以及終身學習思想的提出四個階段??忌枰⒁獾氖切枰獙⒚恳粋€階段的代表觀點,以及對終身教育的豐富和發(fā)展的最核心觀點明確答出。另外,考生不能忽略終身學教育思想的意義。22、論述1957年“人造衛(wèi)星”事件對冷戰(zhàn)雙方的教育改革的影響。標準答案:(1)美國。①《國防教育法》的頒布。主要內容有:第一,加強自然科學、數學、現代外語和其他重要科目的教學,國家為此將提供財政援助。第二,加強天才教育。第三,積極發(fā)展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大批高級技術人才。第四,為低收入家庭的兒童提供必要的援助。②課程改革。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課程改革運動的核心思想是布魯納的結構課程論。認為學習的準備主要取決于教材和呈現教材內容的方式,所有學科的基本概念都可以以某種有效的方式教給任何年齡階段的兒童。并在課程編制上采用“螺旋形課程”,因其具有連續(xù)性和發(fā)展性的特點,既有利于知識的掌握和鞏固,又符合人的認識發(fā)展能力。在學習論上提倡“發(fā)現學習”,在教學上采取“發(fā)現教學”,以保障結構課程的有效實施。③科南特的主張。第一,能人統(tǒng)治。教育的重要目標是幫助社會實現能人統(tǒng)治。第二,普通教育??颇咸卦凇督袢彰绹袑W》中提出加強文理并重的普通教育,并設計了一個面向全體中學生的必修計劃。④促進教育機會平等的改革。爭取平等是美國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赫勒報告中對貧困與教育關系的認識,揭示了“由于缺乏足夠的教育,貧困繁育出了貧困”因此出臺了《經濟機會法》《初等與中等教育法》以及《高等教育法》等。⑤生計教育計劃。⑥回復基礎運動。⑦《國家處在危險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美國的上述7項教育改革的意義在于:第一,在冷戰(zhàn)的背景下,受國內外形勢的影響下進行。第二,是對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的延續(xù),將進步主義教育的傳統(tǒng)保留了下來。第三,使美國上下認識到教育是影響國家成長和安全的重要因素。(2)英國。①《克勞瑟報告》。1959年,英國政府提出了《克勞瑟報告》,報告針對15~18歲青少年的教育問題,認為“需要比今天更堅固的教育基礎”,因此教改建議有:第一,延長學生離校的年齡至16歲。第二,推行部分時間制的技術教育。第三,采取分散實踐的連續(xù)性間斷方式對青年人進行技術教育。②20世紀60年代。第一,針對13—16歲一般能力和中下能力水平兒童教育問題的《約瑟姆報告》。第二,討論高等教育擴展問題的《羅賓斯報告》。③《1988年教育法》。第一,推行全國統(tǒng)一的國家課程。第二,引進直接撥款公立學校。第三,擴大家長選擇學校的權利,引進選擇要素;第四,引進地方學校管理。第五,學校引進“關鍵階段”。在每個階段必須達到規(guī)定的教育目標。第六,引進成績名次表,發(fā)布考試成績。英國教育改革的意義在于:第一,使教育的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第二,使各級教育都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尤其是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推進了教育的民主化進程。第三,推進了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加強了中央對教育的控制。第四,提出了一些具有市場化傾向的教育革新措施。(3)法國。①1959年,《教育改革法》。此法案改變中學教育雙軌制的局面,向單軌制發(fā)展,所有學生在中學的前兩年接受同樣的教育,兩年后再進入不同類型的學校,即短期職業(yè)型、短期普通型、長期職業(yè)型、長期普通型等。②1968年11月,《高等教育方向指導法》。明確高等教育的任務是“發(fā)展與傳播知識、促進科學研究和培養(yǎng)人”,大學的辦學原則是自治、多學科和民主參與,同時還特別強調大學要適應工業(yè)和技術革命的要求,向國家輸送符合社會和經濟發(fā)展需要的人才。③1975年7月,《法國學校體制現代化建議》。重點在于加強法國的職業(yè)教育。④1984年《高等教育法》。法案明確提出公共高等教育的四方面任務是:進行起始教育和繼續(xù)教育;從事科學技術研究;促進研究成果的利用;傳播文化和科學技術信息;加強國際合作。(4)聯邦德國。①1953年《改組和統(tǒng)一公立普通學校教育的總綱計劃》,提出要讓所有的兒童先接受4年的基礎學校教育,然后再給2年時間充分促進其能力和特長的發(fā)展,之后再決定其進入不同類型的中學。②1964年《漢堡協定》(全稱為《聯邦共和國各州之間統(tǒng)一學校制度的修正協定》)。該協定的兩個特色在于:第一,提高了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年限,規(guī)定兒童應普遍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第二是有意識地甄別和選拔人才,兒童在4年基礎教育和2年促進階段或觀察階段的教育基礎上,選擇進入不同類型的中學,各類中學的名稱統(tǒng)一為主體中學。③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的教育。重點在于提升職業(yè)教育和師范教育。如:德國的職業(yè)基礎教育劃分為13個職業(yè)領域。開辦的職業(yè)學校主要有:職業(yè)學校、職業(yè)??茖W校、職業(yè)補習學校、??聘咧小?茖W校等。建立了“雙元制職業(yè)教育”模式。德國學校改革的意義在于不斷地促進教育適應社會變革,使其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5)蘇聯的變革。①1958年蘇聯進行了一次重要的教育變革,這次改革的目的是要解決中學畢業(yè)生升學與就業(yè)的矛盾。蘇聯的中等教育偏重于為學生升學做準備,另一部分面臨就業(yè)的學生缺乏必要的職業(yè)準備。為此,1958年12月提出了《關于加強學校同生活的聯系和進一步發(fā)展蘇聯國民教育制度的法律》,改革的重點是義務教育階段之后的中學教育,要求“所有青年從15~16歲起,必須參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并且必須使他們的全部后續(xù)教學同國民經濟部門的生產勞動結合起來”。此次改革涉及了普通中等學校、職業(yè)技術學校、中等專業(yè)學校和高等學校,還強調從蘇聯技術和經濟的遠景來看需要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技術教育,應在城市和農村普遍設立職業(yè)技術學校,為結束八年義務教育后直接就業(yè)的青年提供職業(yè)技術教育?!斗?gt;對高等學校也提出了要求,認為高等學校應接近生活、接近生產、教學要反映最新的科技成就。②1966年《關于進一步改進中等普通學校工作的措施的決議》。強調學校的主要任務是要使學生獲得牢固的科學基礎知識。③1984年4月《改革普通教育學校和職業(yè)學校的基本方針》,明確了教育改革任務是:提高每門學科的教學水平,改進教學方法,改進普通教育學校的勞動教育、勞動教學和職業(yè)指導工作;加強學生的學習紀律和勞動紀律;提高教師和生產教學及技師的社會地位;普通教育學校由10年制變成11年制。綜上:一顆衛(wèi)星引發(fā)的是一場全世界范圍內的教育革命。蘇聯的教育雖幾經波折,但水平還是比較高,《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都曾對蘇聯的教育做出了肯定的評價。一個衛(wèi)星引發(fā)的全世界范圍的教育變革說明了教育已經成為國家機器上的一個輪子,其運作必然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利益和社會整體發(fā)展的需要。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戰(zhàn)后主要發(fā)達國家的主要教育改革。一個衛(wèi)星引發(fā)的全世界主要發(fā)達國家的教育改革,說明了教育在國民經濟發(fā)展過程中,在國家競爭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在回答這個問題的過程中,考生務必要把主要發(fā)達國家的主要教育改革法案、文件一一答出,以及這些教育改革對該國的發(fā)展的意義??忌赡軙雎蕴K聯自身,切忌在回答的過程中只回答冷戰(zhàn)雙方中的一方的教育改革,而忽視蘇聯的教育改革??佳薪逃龑W專業(yè)基礎綜合(中外教育史)模擬試卷第2套一、單選題(本題共25題,每題1.0分,共25分。)1、在《周禮.春官宗伯》中有“大司樂掌成均之法”。另據說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認為“成均,為五帝之學?!薄俺删边@個場所是A、實施樂教之地B、實施生活教育之地C、實施德育之地D、實施禮儀教育之地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成均的教學任務。關于成均的教學任務,鄭玄認為“均,調也。樂師主調其音?!薄俺删ㄕ?,其遺禮可法者?!庇纱丝梢钥闯觯删慕虒W內容不是簡單的生產生活經驗,而是獨立于日常的生產生活經驗的樂教,是在生產過程之外的活動。成均可以被視為古代學校的萌芽。因此,本題的答案為A。2、孟軻認為“庠者,養(yǎng)也?!币虼?,庠有兩個功能:養(yǎng)老和教育。由此可見,庠的主要教育任務是A、德教B、樂教C、禮教D、生活教育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庠的教育功能?!抖Y記·明堂位》中的“米廩,有虞氏之庠也”。鄭玄認為“米廩為藏養(yǎng)人之物”。孟軻認為“庠者,養(yǎng)也?!扁?,體現的是對年輕一代的教育任務由老人來完成,在養(yǎng)老的地方進行。因此,庠有兩個功能:養(yǎng)老和教育。教育的任務是德教。因此,本題的答案為A。3、根據文獻記載,夏代已經有了學校的設置——序、校。其中關于“序”的說法錯誤的是A、孔子認為“序者,射也”B、序是奴隸主貴族一切公共活動的場所C、非獨立的教育機構D、教育是序的重要職能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夏代學校“序”的功能?!靶颉弊畛跏墙躺涞膱鏊??!睹献?滕文公上》中有“序者,射也”的說法。后來,序發(fā)展成為奴隸主貴族一切公共活動,如議政、祭祀、養(yǎng)老的場所,也是奴隸主貴族教育子弟的場所。所以,“序”非獨立的教育機構,但教育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職能。因此,本題的答案為A。4、根據文獻記載,夏代已經有了學校的設置——序、校。下列關于“?!钡恼f法錯誤的是A、校是習武的場所B、校是鄉(xiāng)學C、校的教育對象是平民甚至是奴隸D、校的教育任務是德育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钡墓δ堋8鶕墨I記載,夏代已經有了學校的設置——序、校?!睹献?滕文公上》有“夏日校”“校者,教也”的記載?!墩f文解字》中認為:校,從木,交聲。原義為木囚,即用木材圍成的圍欄,是養(yǎng)馬馴馬的地方,后來利用這種寬廣的場所來進行軍事訓練,成為習武的場所。也有觀點認為“?!笔青l(xiāng)學。證據有:《史記.儒林傳》中有“鄉(xiāng)里有教,夏日?!保凰沃祆錇椤睹献印纷髯⑨屢舱J為校是鄉(xiāng)學??梢?,“序”和“校”是兩種面向不同對象層次的教育機構。前者設置于國都,面向奴隸主貴族子弟進行教育;后者分布于鄉(xiāng)里,面向平民甚至奴隸進行教育。因此,本題的答案為D。5、瞽宗是商代大學特有的名稱。瞽宗的教育功能是A、實施樂教之地B、實施生活教育之地C、實施德育之地D、實施禮儀教育之地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瞽宗的功能?!抖Y記.明堂位》中有“殷人設右學為大學,左學為小學,作樂于瞽宗。”再如《禮記.王制》中有“殷人養(yǎng)國老于右學,養(yǎng)庶老于左學”。鄭玄作注有“右學,大學,在西郊;左學,小學,在國中王宮之東。”瞽宗是商代大學特有的名稱。當時大學的教育以樂教為重,樂教的教師就是樂師。樂師在學中祀其先師為樂祖,學也就成為樂師的宗廟,故稱瞽宗。瞽宗是奴隸主貴族子弟學習禮樂的學校。因此,本題的答案為A。6、西周的國學分為小學和大學兩級。其中天子之地的小學設在“公宮南之左”,即王宮的東南。小學教育的主要內容不包括A、三德B、六藝C、六儀D、六行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西周時期小學的教育內容。國學分為小學和大學兩級。西周有小學的設置,在周康王時期的《大盂鼎》的銘文以及其他銘文中皆有記載。天子之地的小學設在“公宮南之左”,即王宮的東南。入小學的年齡說法不一,最早的為10歲,最晚的為15歲。小學教育是強調德行的教育:三德、六藝、六儀。六行是西周時期鄉(xiāng)學教育的內容之一。因此,本題的答案為D。7、下列選項中屬于西周的小學和鄉(xiāng)學共同的學習內容的是A、六行B、六藝C、六儀D、六德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西周的小學和鄉(xiāng)學的教育內容。西周的小學的教育內容是三德、六藝、六儀。西周的鄉(xiāng)學的教育內容被稱為“鄉(xiāng)三物”:“一曰六德,知、仁、圣、義、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币虼?,小學和鄉(xiāng)學共同的教育內容為六藝。因此,本題的答案為B。8、《禮記-內則》記載了貴族家庭教育的逐步要求:“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絲。六年,教之數與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門戶,及即席飲食,必后長者,始教之讓。九年,教之數日?!边@種貴族教育所處的時代是A、夏B、商C、西周D、東周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西周時期貴族的家庭教育。西周時期,貴族奴隸主子弟在未入正式學校之前一般都要接受相當嚴格和規(guī)范的家庭教育。《禮記.內則》記載了貴族家庭教育的逐步要求:“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絲。六年,教之數與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門戶,及即席飲食,必后長者,始教之讓。九年,教之數日?!币虼?,本題的答案為C。9、西周在鞏固政權的過程中,極重視武力建設,要成為“執(zhí)干戈以衛(wèi)社稷”的武士的人是A、貴族子弟B、平民子弟C、奴隸子弟D、貴族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六藝中的射、御。射,指射箭的技術;御,指駕馭馬拉戰(zhàn)車的技術。西周在鞏固政權的過程中,極重視武力建設,貴族子弟要成為“執(zhí)干戈以衛(wèi)社稷”的武士,因此,射、御是必不可少的軍事訓練項目。因此,本題的答案為A。10、“春夏學干戈,秋冬學羽龠”是西周時期的A、小學B、大學C、鄉(xiāng)學D、社學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西周時期大學學習的季節(jié)性和計劃性。如春夏學干戈,秋冬學羽龠。再如春誦、夏弦、秋學禮,冬讀書。因此,本題的答案為B。11、《禮記.王制》所記載的“春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實施這一教學內容的是西周時期的A、小學B、大學C、鄉(xiāng)學D、社學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西周時期大學學習的季節(jié)性和計劃性。書、數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小藝,在小學完成。大學的學習內容則發(fā)生變化,加入了《詩》《書》。如《禮記.王制》所記載的“春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因此,本題的答案為B。12、在六藝中,被稱之為小藝的是A、射、御B、禮、樂C、書、數D、樂、射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小藝。在西周時期,“六藝”是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基本學科?!傲嚒本唧w指:禮、樂、射、御、書、數,按其學科性質分為以下三個方面:禮樂、射御、書數。其中書、數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小藝,在小學完成。因此,本題的答案為C。13、西周時期,教師不是專門的職業(yè),而是政府的官吏擔當。下列選項中沒有體現這一特點的是A、學在官府B、學在官守C、官師合一D、學在四夷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西周時期的教師。西周時期,教師還沒有成為專門職業(yè)。教師都是由政府官員擔任的。其特點是:學在官府、學在官守、官師合一。因此,本題的答案為D。14、戰(zhàn)國時期,在各家私學之中,儒、墨、道、法四家的私學影響最大。其中與儒并稱為“顯學”的是A、墨B、道C、法D、明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戰(zhàn)國時期,各家各派都重視教育活動,都不同程度地開展教育活動。在各家之中,儒、墨、道、法四家的私學影響最大。這四家之中,儒、墨更被稱為“顯學”。因此,本題的答案為A。15、據《中論.亡國》記載“……立稷下之宮,設大夫之長,招致賢人而尊寵之”。創(chuàng)立稷下學宮的國家是A、齊B、楚C、秦D、韓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稷下學宮。稷下學宮是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著名學府。由于它設立于齊國都城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的稷門(西南門)附近,故稱為稷下學宮。據《中論.亡國》記載“齊桓公立稷下之宮,設大夫之長,招致賢人而尊寵之?!饼R桓公當政時期(前375一前357),據此判斷稷下學宮創(chuàng)建于公元前4世紀60年代左右。后來經過幾度盛衰,歷時150年左右,直到齊被秦所滅才停辦。因此,本題的答案為A。16、下列選項中,為私學的產生提供了條件的是A、政治下移B、經濟下移C、學術下移D、生產力發(fā)展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私人講學的興起。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促進了春秋時期的“經濟下移”和“政治下移”,王權衰落,禮制破壞。促使官學失去了政權的依托,也促使貴族壟斷的文化學術向下層擴散,出現了“學術下移”的現象?!皩W術下移”進一步加速了官學衰廢,也為適應新經濟、新政治的新的教育組織形式——私學的產生提供了條件。因此,本題的答案為C。17、學術自由、待遇優(yōu)厚是稷下學宮的特點。下列選項中,不是稷下學宮的“學術自由”的特點的是A、容納百家B、來去自由C、爭鳴、辯駁D、物質待遇豐厚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稷下學宮的特點。稷下學宮的特點有:學術自由、待遇優(yōu)厚。其中學術自由的具體表現有:第一,容納百家;第二,來去自由;第三,各派待遇平等:第四,爭鳴與辯駁。待遇優(yōu)厚的具體表現為:第一,物質待遇豐厚;第二,人格上的尊重。如齊宣王承認“士貴”并“愿請為弟子”。因此,本題的答案為D。18、在孔子的思想體系中,反映的是教育與社會的作用的是A、“庶、富、教”B、“性相近也,習相遠也”C、“有教無類”D、“學而優(yōu)則仕”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孔子的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的思想。在孔子的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的思想中,既有教育與社會的關系思想,也有教育與人的關系思想。其中教育與社會的關系思想是“庶、富、教”,即“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唬骸雀灰?,又何加焉?’曰:‘教之’?!苯逃c人的思想的具體體現是“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币虼?,本題的答案是A。19、在教育與“人性”的基本觀點中,孔子主張“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下列選項中,符合“習”的是A、后天的習染B、練習C、后天的教育D、人的主觀能動性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孔子的教育對個體發(fā)展的作用的思想?!靶韵嘟?,習相遠也?!逼渲小靶浴笔窍忍焖刭|;“習”是后天的習染。因此,本題的答案是A。20、下列選項中,是“有教無類”思想的社會成因的是A、學在四夷B、學在官府C、百家爭鳴D、官師合一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有教無類”的思想。有教無類的思想其歷史背景是:春秋時期,“天子失官,學在四夷”,文化下移??鬃犹岢觥坝薪虩o類”的主張,并付諸實踐,把教育擴大到平民,適應了時代潮流,打破了奴隸貴族的教育壟斷,擴大了教育的基礎和人才的來源。因此,本題的答案為A。21、下列選項不屬于孔子的教學內容的是A、禮、樂B、詩、書C、射、御D、書、數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孔子的教育內容體系。孔子私學主要是以西周的“六藝”作為基本教育內容,尤其是《詩》《禮》《樂》的學習尤為孔子所重視?!白釉唬号d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由于孔子所招的學生主要為成年人,昕以“六藝”中的兒童學習的小藝——書、數教學不為孔子私學所注重。因此,本題的答案為D。22、在孔子的教學思想體系中,處于“學、思、行”思想中的主導思想的是A、學而知之B、學、思結合C、學以致用D、啟發(fā)誘導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孔子的教學思想??鬃拥慕虒W思想體系包括學思行思想的結合和啟發(fā)誘導、因材施教、實事求是?!皩W、思、行”思想體系包括學、學思結合、學以致用。其中處于主導地位的是“學而知之”。因此,本題的答案是A。23、下列選項中與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思想不相關的是A、“聽其言,觀其行”B、“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C、“聞斯行諸“案例D、舉一反三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孔子的教學思想體系中的“因材施教”的思想。在四個選項中,“舉一反三”思想反映的是啟發(fā)誘導這一教學思想。因此,本題的答案是D。24、孔子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思想,反映的孔子的教學思想是A、“學、思、行”思想B、啟發(fā)誘導C、因材施教D、好學、實事求是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孔子教學思想體系中的“好學、實事求是”的思想??鬃拥摹昂脤W、實事求是”的思想包括:“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和“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因此,本題的答案為D。25、孔子的道德修養(yǎng)的方法包括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內省、改過。下列選項不屬于“克己”的方法的是A、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B、躬自厚而薄責于人C、隱惡揚善D、言必信,行必果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孔子的道德修養(yǎng)體系??思菏窃谔幚碜约号c他人的關系上,主張“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和“躬自厚而薄責于人”。也就是說,主張以同理心待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進而能“隱惡揚善”。而“言必信,行必果”則是力行。因此,本題的答案為D。考研教育學專業(yè)基礎綜合(中外教育史)模擬試卷第3套一、單選題(本題共25題,每題1.0分,共25分。)1、被黃濟等學者認為是我國第一部教育哲學著作的典籍是A、《大學》B、《中庸》C、《學記》D、《樂記》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庸》的思想。司馬遷認為《中庸》是孔子之孫子思所作?!吨杏埂芬彩恰抖Y記》中的一篇,共33章,主要闡述了先秦儒家人生哲學和修養(yǎng)問題,提出了“中庸之道”,與《大學》互為闡發(fā)?!吨杏埂废鄬τ凇洞髮W》來說,更富于哲理意味,可以說是一篇教育哲學論文。也有學者認為《中庸》是我國最早的教育哲學著作,如大陸的黃濟、臺灣的賈馥茗。因此,本題的答案為B。2、認為道德修養(yǎng)有”自誠明,謂之性”和“自明誠,謂之教”兩種途徑的典籍是A、《大學》B、《中庸》C、《學記》D、《樂記》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庸》中倡導的修養(yǎng)的途徑?!吨杏埂氛J為修養(yǎng)的途徑有兩條:一是自內而外地對世界的體認,即“自誠明,謂之性”或“尊德性”;二是自外而內地對人的本性的發(fā)揚,即“自明誠,謂之教”或“道問學”。因此,本題的答案是B。3、秦統(tǒng)一六國后,實行了文化教育改革。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泰國的文教政策的是A、統(tǒng)一文字B、嚴禁私學C、吏師制度D、獨尊儒術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秦國的文教政策。在秦統(tǒng)一六國后,其文教政策包括:統(tǒng)一文字、嚴禁私學、吏師制度。獨尊儒術是漢武帝時期的文教政策。因此,本題的答案為D。4、“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反映了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中的A、推明孔氏,罷黜百家B、興太學以養(yǎng)士C、重視選舉,任賢使能D、實行察舉制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漢代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是:推明孔氏,罷黜百家;興太學以養(yǎng)士;重視選舉,任賢使能。因此,本題的答案為A。5、下列選項不屬于在董仲舒的《對賢良策》之后,漢武帝采取的文教政策的措施的是A、專立五經博士B、開設太學C、確立察舉制D、開設鴻都門學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漢武帝在《對賢良策》之后的具體措施。在董仲舒的建議下,漢武帝的措施有:第一,專立五經博士。武帝建元5年(前136年)“置五經博士”,至此,儒家的《詩》《書》《禮》《易》《春秋》“五經”皆置博士。第二,開設太學。第三,確立察舉制。因此,本題的答案為D。6、下列教育機構,標志著我國以經學教育為基本內容的教育制度的建立的是A、稷下學宮B、太學C、鴻都門學D、國子學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太學。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等人的建議,于元朔五年(前124年)下詔在長安設立太學,為博士置弟子。這標志著太學的正式設立。太學的正式設立,意味著以經學教育為基本內容的我國的教育制度的確立,是我國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以后各代王朝都依例設立太學。因此,本題的答案為B。7、下列教學形式中,在漢代太學中不存在的是A、個別教學B、大都授C、討論D、自己拜師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漢代太學的教學形式。太學最初采用個別教學或小組教學的形式進行教學,后來太學生人數增多,出現了“大都授”的集體上課形式,主講的博士稱為“都講”,也有次第相傳(高業(yè)生教授低業(yè)生)的教學形式。除聽博士說經外,太學生可以自學,也可以討論,還可以向校外大師求教。因此,本題的答案為D。8、下列選項中,以尺牘、辭賦、字畫為教學和研究內容的學校是A、稷下學宮B、太學C、鴻都門學D、國子學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東漢的鴻都門學。鴻都門學是東漢靈帝光和元年(178年)時設立的,因校址在洛陽鴻都門而取此名。鴻都門學是一種研究文學藝術的專門學校,以尺牘、辭賦、字畫為教學和研究內容。鴻都門學打破了漢代儒學獨尊的傳統(tǒng),以詩、賦、書畫為教育內容,是教育的一次變革;同時作為一種儒學之外的專門學校,太學之外的一種新的辦學形式,為后代學校的發(fā)展提供了經驗;也成為世界上最早的文學藝術專門學校。因此,本題的答案為C。9、漢代,有“文翁興學”。此后,地方官學慢慢發(fā)展起來?!八暮V畠龋瑢W校如林,庠序盈門”描述的學校是A、太學B、郡國學C、鄉(xiāng)學D、國子學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郡國學。兩漢郡國學的辦學目的主要有:一是培養(yǎng)本郡縣的官吏和向朝廷推薦優(yōu)秀學生;二是定期舉行“鄉(xiāng)飲酒”和“鄉(xiāng)射”等傳統(tǒng)活動,推行地方教化。到東漢時期,發(fā)展極盛,達到了“四海之內,學校如林,庠序盈門”的繁榮景象。因此,本題的答案為B。10、提出“善如米,性如禾。禾雖出米,而禾未可謂米也。性雖出善,而性未可謂善也。”的人物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董仲舒的人性觀。人性與善的關系是可能性與現實性、根據與結果的關系。董仲舒認為:“善如米,性如禾。禾雖出米,而禾未可謂米也。性雖出善,而性未可謂善也?!笨梢?,人性只有在教育的條件下才可能向道德之善和現實人格轉化。董仲舒由此提出了封建社會的倫理道德體系。因此,本題的答案是D。11、提出“教,政之本也;獄,政之末也”的人物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董仲舒的道德教育思想。在董仲舒看來,德教是立政之本。由此,在董仲舒的社會政治思想中,雖主張教化與刑罰并用,但強調以道德教化為本為主,刑罰為末為輔。即“教,政之本也;獄,政之末也?!闭J為教化是比刑罰更有效的駕馭人民的手段。因此,本題的答案為D。12、“六經皆大,而各有所長”……《春秋》正是非,故長于治人。強調《春秋》既是政治哲學教材,又是歷史教科書,還是倫理道德讀本的人物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董仲舒的教育內容思想。董仲舒重視教學,并由教學培養(yǎng)德行。董仲舒主張“六經皆大,而各有所長。”如《詩》道志,故長于質;《禮》制節(jié),故長于文;《樂》詠德,故長于風;《易》本天地,故長于數:《春秋》正是非,故長于治人。董仲舒尤其強調《春秋》的教育意義,因為在董仲舒看來,《春秋》既是政治哲學教材,又是歷史教科書,還是倫理道德讀本。因此,本題的答案是D。13、認為人性決定人性的因素有三等:正性、隨性、遭性,人性也有三等:性善、性惡以及難分善惡的中間狀態(tài)的人物是A、孟子B、荀子C、董仲舒D、王充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王充的思想。王充認為決定人性的因素有三等:正性、隨性、遭性。第一,正性。人區(qū)別于動物的標志?!罢?,稟五常之性也。”但“五常之性”不等于“五?!保恰拔宄V畾狻?。第二,隨性?!半S者,隨父母之性也。”第三,遭性。“遭者,遭得惡物象之故也?!比诵砸灿腥龋盒陨?、性惡以及難分善惡的中間狀態(tài)。因此,本題的答案為D。14、提出教育的目標是“精思著文”“興論立說”的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鴻儒的思想家是A、孟子B、荀子C、董仲舒D、王充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王充的教育目標思想。王充將人才分為五個級別:文吏、儒生、通人、文人、鴻儒。教育的目標是文人和鴻儒,尤其是后者。在中國教育史上,王充首次明確地將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學術理論人才作為教育的最高理想。因此,本題的答案為D。15、主張“學問之法,不唯無才,難于距師,核道實義,證定是非也?!钡娜宋锸茿、孟子B、荀子C、董仲舒D、王充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王充的“論學習”的思想。關于學習方法,王充主張:學知與聞見、思考與求是、問難與距師。王充主張要獲得真正的知識,就需要打破唯師是從、唯書是從的心理。“學問之法,不唯無才,難于距師,核道實義,證定是非也?!薄疤鲭y孔子,何傷于義?!绷硪环矫?,為使學生能深入理解學習內容,師生雙方必須創(chuàng)設充分激發(fā)思維的學習情境,即“師弟子相訶難”的學風,學術會因此而“激而深切,觸而著明?!币虼?,本題的答案為D。16、西晉專門創(chuàng)辦培養(yǎng)貴族子弟的學校是A、太學B、國子學C、鴻都門學D、國子監(jiān)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西晉時期的國子學。國子學是西晉專門創(chuàng)辦培養(yǎng)貴族子弟的學校。西晉成寧二年(276年),晉武帝下令立國子學。后又逐步確立國子學的學官制度、入學資格制度(官品第五以上的子弟方能入學)等,使國子學制度漸趨發(fā)展。“太學之國子學,斯是晉世殊其士庶,異其貴賤耳?!币虼?,本題的答案為B。17、在我國古代的教育制度史上,打破了西漢的經學獨霸官學的局面,興辦了玄學館、史學館、文學館等專門學館。這一時期是A、東漢B、西晉C、南朝宋D、隋朝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南朝宋時期的四館。南朝宋文帝當政時期,由于社會的安定和經濟的發(fā)展,官學教育也出現了暫時的繁榮,史稱“元嘉之治”。438年,文帝征召名儒、學官等先后設立儒學館、玄學館(研究老莊學說)、史學館(研究古今歷史)和文學館(研究辭章)。四館并列,各就其專業(yè)招收學生,進行教學、研究活動。自漢以來,經學教育獨霸官學,而此時興辦的玄學館、史學館、文學館等專門學館,是學制上的一大改革,也反映了當時思想文化領域的實際變化。因此,本題的答案是C。18、南朝宋時期,集藏書、研究、教學三位一體,且教學任務實際上已退居次要地位的機構是A、太學B、國子學C、四館D、總明觀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南朝宋時期的教育機構——總明觀。470年,南朝宋明帝以國學既廢,詔立總明觀(亦稱東觀),置祭酒,設儒、道、文、史四科,每科置學士10人,其他還置正令史、書令史、門吏等吏員數人??偯饔^設置后,到南齊485年國學興建方廢。在劉宋后期,總明觀雖是由于國學的荒廢而出現,但它并不是純粹的教學機構,而是藏書、研究、教學三位一體的機關,而且教學任務實際上已退居次要地位。因此,本題的答案為D。19、隋唐時期的文教政策不包括A、崇儒興學B、兼用佛道C、發(fā)展察舉D、任立私學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隋唐的文教政策。隋唐的文教政策有:崇儒興學、兼用佛道、發(fā)展科舉、任立私學。因此,本題的答案為C。20、唐代出現了完備的官學體系——六學二館,由國子監(jiān)管理。其中六學的入學制度是A、平等入學B、考試入學C、等級入學D、推薦入學標準答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