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作業(yè)提升練十三辛亥革命含解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4/23/2D/wKhkGWa7DcyAQe9sAAIZkOPQ884856.jpg)
![通史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作業(yè)提升練十三辛亥革命含解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4/23/2D/wKhkGWa7DcyAQe9sAAIZkOPQ8848562.jpg)
![通史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作業(yè)提升練十三辛亥革命含解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4/23/2D/wKhkGWa7DcyAQe9sAAIZkOPQ8848563.jpg)
![通史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作業(yè)提升練十三辛亥革命含解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4/23/2D/wKhkGWa7DcyAQe9sAAIZkOPQ8848564.jpg)
![通史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作業(yè)提升練十三辛亥革命含解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4/23/2D/wKhkGWa7DcyAQe9sAAIZkOPQ884856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輪復習精品資料(高中)PAGE1-十三辛亥革命(40分鐘85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2021·云南師大附中模擬)1902年《申報》警告士子不要用“改良、基礎、目的、問題、二十世紀、四萬萬人等語”,否則自毀前程。1905年《申報》則提出“要知新法新政,在乎吾人之身體力行,見諸措施,征諸事業(yè)”。這一變化反映了 ()A.《申報》辦報思想趨向保守B.廢除科舉是社會發(fā)展的結果C.變革潮流被社會輿論認同D.維新思想成為社會主流思想〖解析〗選C。從時間信息聯(lián)系時代特征,材料信息反映的“變化”是指《申報》從維護封建專制到認為“新法新政”需要實踐活動,認同社會變革,故C正確,A錯誤;材料沒有涉及廢除科舉制度的問題,B錯誤;D與材料時間不符。2.(2021·黔南模擬)1911年6月,咨議局聯(lián)合會上奏:“以皇族組織內閣,不合君主立憲國公例,請另簡大員,組織內閣?!狈钪汲庖浴镑碲彀偎?系君上大權,議員不得妄行干涉”。這一事件產生的主要影響是 ()A.革命贏得了對改良的時間B.成為武昌起義的直接誘因C.推動國會請愿運動的深化D.滋長漢族官僚的反滿情緒〖解析〗選A。皇族內閣的出臺,使得立憲派的政治改良設想破產,革命形勢發(fā)展更快,影響日漸超過改良思潮,故A正確;鎮(zhèn)壓四川保路運動導致武昌城內空虛,成為武昌起義的直接誘因,故B錯誤;國會請愿運動出現(xiàn)在皇族內閣出臺之前,故C錯誤;皇族內閣的出臺使得立憲派中漢族官僚反滿情緒滋長,但不是主要影響,故D錯誤。3.辛亥革命期間,多數(shù)省份以“和平光復”的形式脫離清政府而成為革命政權,有學者稱之為“廉價革命”。這一革命形式 ()A.直接導致了清政府的覆滅B.增加了反封建斗爭的難度C.促成了南京臨時政府成立D.奠定了后來軍閥割據(jù)基礎〖解析〗選B?!懊撾x清政府而成為革命政權”的都是原先的舊式封建政權,帶有專制割據(jù)的色彩,這樣無形當中增加了后來反封建的難度,故B正確;袁世凱逼迫清帝退位,直接導致清政府覆滅,故A錯誤;C是孫中山的努力;D是袁世凱死后政權分立。4.1912年,英國《泰晤士報》評論辛亥革命:“天子已退位,清朝統(tǒng)治不復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國已經(jīng)成為共和國?!边@是因為辛亥革命后 ()A.社會性質發(fā)生根本變化B.資產階級共和國的建立C.三權分立原則有效實施D.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解析〗選B。材料指出辛亥革命后,“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國已經(jīng)成為共和國”,這個論斷與辛亥革命后建立中華民國密切相關,故〖答案〗為B。辛亥革命并未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A排除;三權分立原則并未得到有效實施,C排除;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的確是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但屬于思想層面,而材料主要側重政治體制層面,D排除。5.1912年2月12日,清帝頒布遜位詔書,宣布退位,有人因此認為辛亥革命是中國版的“光榮革命”。這一觀點認為兩國“光榮革命” ()A.都減少了社會動蕩,避免了更大流血犧牲B.都以溫和的方式改變了兩國的社會性質C.都保留了君主制,沒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務D.都以非暴力方式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政體〖解析〗選A?!肮鈽s革命”是指英國通過政變,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與舊貴族達成妥協(xié),避免了社會動蕩,故選A。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故B錯誤;英國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務,故C錯誤;英國建立的是君主立憲制,故D錯誤。6.(2021·貴陽模擬)“中國”是一個3000余年前形成且一直沿用至今的歷史概念(見下表)。“中國”一詞內涵的不斷發(fā)展變化反映了 ()時期“中國”的內涵西周最高統(tǒng)治者天子的居住之地戰(zhàn)國勢力強大的諸侯稱自己的國都為“中國”秦至清中原王朝的代名詞。分裂狀態(tài)下各分裂政權都認為自己是“中國”,都以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國”為目標1912年后“中國”成為國家正式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A.疆域的不斷擴大B.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發(fā)展C.文化認同的加強D.近代以來國家意識的產生〖解析〗選C。中國的內涵由“天子的居住之地”到“國都”再到“中原王朝”再到“國家”,反映了對一個國家的文化認同,故選C;材料信息無法體現(xiàn)“疆域的不斷擴大”,排除A;西周、戰(zhàn)國還沒有形成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排除B;D不符合史實,排除。7.1911年11月3日,清政府頒布的《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規(guī)定:大清帝國皇統(tǒng)萬世不易;皇帝神圣不可侵犯;皇帝之權,以憲法所規(guī)定者為限;皇族不得為總理大臣及其他國務大臣并各省行政長官。清政府此舉意在 ()A.獲得西方列強支持 B.維護專制統(tǒng)治C.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D.瓦解革命陣營〖解析〗選D。根據(jù)材料中“1911年11月3日”可知,此時武昌起義已經(jīng)爆發(fā),各省紛紛獨立,材料中皇權受憲法限制、皇族不得岀任總理大臣等職務的規(guī)定,意在瓦解革命陣營,故D正確。此時,清政府的主要目的是瓦解革命陣營,并不是獲得西方列強支持,更不是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故A、C排除;皇權受憲法限制、皇族不得岀任總理大臣等職務,這削弱了清朝專制統(tǒng)治,故B排除。8.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謠:“自從光緒二十八年把路辦,銀子湊了萬萬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憐的莊稼漢,一兩糧也出這項錢。要辦路因為哪一件?怕的是外國占路權?!迸c該民謠相關的歷史事件 ()A.導致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fā)B.加速清政府的垮臺C.促使五四愛國運動的發(fā)生D.推動國民革命的興起〖解析〗選B?!肮饩w二十八年”是1902年,“要辦路因為哪一件?怕的是外國占路權”指的是保路運動。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四川的保路運動為武昌起義提供了條件,從而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故B正確;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于1851年,故A錯誤;五四運動發(fā)生于1919年,故C錯誤;國民革命運動興起于1924年,故D錯誤。9.下表為不同時期國民黨官方史學對同一事件的歷史敘述。據(jù)此能夠認定 ()記述出處時間對堅持在湖北新軍和知識分子中發(fā)展革命力量者,許多著作籠統(tǒng)稱呼“黨人”“革命黨”《中國國民黨史略》等1927—1949年“同盟會之經(jīng)營湖北也最久”,湖北新軍征兵,同盟會乃利用此機,派黨員參加日至社(會),即同盟會鄂支部之一外圍組織也。從旁主之者如居正、劉公等,參加內部主持者如孫武、蔣翊武、張振武、蔡濟民等《武昌起義的因由》1941年“在武昌有文學社,蔣翊武為領袖,社員大都是同盟會的人?!薄拔膶W社是同盟會的分支?!薄斗辞暹\動史》1942年A.國民黨突出同盟會在武昌起義中的作用B.官方史著客觀地反映了武昌起義的歷史C.歷史真相因為年代久遠而變得模糊不清D.同盟會是國內革命階級的反滿聯(lián)合戰(zhàn)線〖解析〗選A。從材料內容可知,反映的是不同時期國民黨官方史學對武昌起義的表述,三個時期都突出強調了在湖北新軍和知識分子中發(fā)展革命力量者即同盟會的作用,故A正確。10.到1912年3月,幾百個社團,幾十個黨派群起紛立,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xiàn)在中國大地。全國報紙總數(shù)達5000種,銷售數(shù)量達4200萬份。不僅擁袁的報刊,而且制袁反袁的報刊也都可以公開出版發(fā)行,各種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及馬克思的學說,亦允許見諸報端或公開演講宣傳。這反映了 ()A.袁世凱實現(xiàn)假民主真獨裁B.當時政治環(huán)境較為寬松C.馬克思主義已經(jīng)成為近代中國主流思想D.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解析〗選B。辛亥革命之后,由于政治環(huán)境較為寬松,出現(xiàn)了眾多的社團和黨派,他們創(chuàng)辦報刊,評說時政,進行公開的政治性演說,故B正確?!纪卣寡由臁叫梁ジ锩?民國初年)的社會狀況(1)軍事: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派系林立,割據(jù)混戰(zhàn)。(2)政治:辛亥革命后,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建立專制統(tǒng)治,民主力量與之進行了不懈的斗爭。這說明清朝遺舊、北洋軍閥、南方軍閥官僚、國民黨、進步黨等幾種社會政治勢力的消長興衰。(3)經(jīng)濟:由于辛亥革命的推動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使得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得到較大發(fā)展。(4)思想:“實業(yè)救國”與“民主共和”并立;尊孔復古思想泛濫,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發(fā)起新文化運動,前期提倡民主與科學,推崇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技庸逃柧殹絺鹘y(tǒng)的中國家庭如同一個微型王國,政府承認家庭的全能作用,不干涉家庭內部的關系。但民國時期,“家長的權力邏輯上隸屬于國家,個人擁有不可剝奪的、不受家長控制的權利”等觀念廣泛流行。這種轉變一定程度上得益于()A.辛亥革命的社會影響B(tài).宗法觀念的漸趨瓦解C.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D.封建制度的逐步廢除〖解析〗選A。結合材料所給時間“民國時期”并聯(lián)系辛亥革命時期革命政府的措施可知材料所示的變化跟辛亥革命的社會影響有密切關系,所以〖答案〗是A;“宗法觀念的漸趨瓦解”說法太過籠統(tǒng),B錯誤;C、D材料不能體現(xiàn)。11.費孝通認為:正因為被禮治慣了,所以在鄉(xiāng)土社會里,一說起訟師,大家會聯(lián)想到挑撥是非之類的惡行。(辛亥革命后)訟師改稱律師,打官司改稱起訴,包攬是非改稱法律顧問——這套名詞的改變代表了社會性質的改變。這里所說的“社會性質的改變”是指 ()A.從人治社會到法治社會B.從宗法社會到官僚社會C.從舊民主主義社會到新民主主義社會D.從農業(yè)社會到工業(yè)社會〖解析〗選A。材料中文字“(辛亥革命后)訟師改稱律師,打官司改稱起訴,包攬是非改稱法律顧問”能夠說明辛亥革命推動了由封建社會的人治向資本主義法治過渡,尤其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更是中國近代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性文獻,所以材料中的“社會性質的改變”強調的是從人治社會到法治社會,故A正確;B出現(xiàn)在秦代,故B錯誤;C開始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故C錯誤;D與題意明顯無關,故D錯誤。12.1912年至1916年6月的袁世凱統(tǒng)治時期,各派為爭奪內閣展開了激烈爭斗,先后竟有八屆內閣走馬燈似的更替,成為民國初年政治的縮影。這一現(xiàn)象說明當時 ()A.民主政治建設進程艱難B.立憲與共和斗爭激烈C.國民政治參與熱情高漲D.民主形式已蕩然無存〖解析〗選A。袁世凱統(tǒng)治時期,內閣更迭頻繁,說明民國初年政治不穩(wěn)定,側面反映了民主政治建設進程艱難,故A正確;各派為爭奪內閣而斗爭,不能等同于立憲與共和的斗爭,故B錯誤;各派爭奪內閣的斗爭與普通國民無關,故C錯誤;各派為爭奪內閣而斗爭,說明內閣這種民主形式仍然存在,故D錯誤。二、非選擇題(37分)13.(2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為了維護滿洲貴族的利益和特權,清初、中期推行高度中央集權體制,清廷注重提高地方督撫中滿員的比例,出任總督的旗員比例尤高。以1837年為例,先后任總督者共10人,其中有7位旗人,占70%。同年任巡撫者共20人,其中有8位旗人,占40%。1860年后,湘淮軍取代八旗、綠營兵成為清軍主力,各地的軍政大權多落入湘淮系勢力手中。據(jù)統(tǒng)計,僅湘系集團,官至總督、巡撫、尚書、侍郎、提督者即有數(shù)十人之多;官至道員、總兵以上者又有100多人。而在1864年,在10名總督中,旗員只有3人,占30%,在擔任過巡撫的19人中,則是清一色的漢員。其勢力從長江中下游各省擴展至華南、西南及直隸、山東、河南、陜西等北方省份。自湘軍起,兵歸國有一變而為兵為將有,同時湘淮軍的餉需也由將帥“就地籌劃”得來,而非由清廷戶部調撥,總督、巡撫就利用手中的兵權,獨攬地方上的民政、財政、司法諸大權。——摘編自鄭師渠《中國近代史》材料二清王朝的覆滅,固然因革命的沖擊所致,但需要進一步追問的是,清王朝何以在武昌起義后迅速土崩瓦解?宣統(tǒng)年間,攝政王載灃極力集權于皇族親貴,將中央集權推至極致。然而,清廷的實際主政者攝政王載灃與隆裕太后都不是強有力的核心人物,通過新政所企求的中央集權,并沒有真正地強化中央政權,同時還失去了對地方的實際控制力。在清廷中央集權的過程中,地方督撫權力相應地大為削弱,實際上是一種“內外皆輕”的權力格局。清廷把各省新軍的指揮權、調遣權統(tǒng)歸軍諮府、陸軍部,削去地方督撫的兵權,是最為致命的。地方督撫面對革命,除少數(shù)順應世變潮流以外,多數(shù)督撫想效忠清王朝,但大都有心無力而已。當清廷中央與地方督撫權力一并衰落之時,軍人勢力乘勢而起,出現(xiàn)軍人干政的現(xiàn)象,袁世凱正是依靠其北洋系軍人的支持,而順利地逼清帝退位,并攫取了民國大總統(tǒng)職位?!幾岳罴氈椤缎梁ザΩ镏H地方督撫的出處抉擇》(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1860年前后清朝政局的重大變化,并分析其原因及影響。(12分)(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王朝迅速垮臺的原因。綜上所述,談談晚清政府處理中央與地方關系的教訓。(13分)〖解析〗第(1)題,第一問根據(jù)材料一得出漢族官員比例迅速攀升;第二問根據(jù)材料一得出湘淮軍崛起,成為清軍主力;結合所學,政治上,太平天國運動對清政府的沖擊;清政府調整政策,不得不起用漢族官僚地主;經(jīng)濟上,洋務運動興起,增強了漢族官僚的實力;第三問影響,根據(jù)材料一得出漢族地主的興起,極大地削弱了清中央政府的權力;結合所學,漢族地主的崛起,在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維護清政府統(tǒng)治方面也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第(2)題,第一問根據(jù)材料二得出辛亥革命的沖擊、皇族內閣并未實現(xiàn)國家集權,反而失去對地方控制出現(xiàn)“內外皆輕”的權力格局、軍人干預政治的局面;第二問根據(jù)材料一得出地方權力過大,威脅中央權威、改革不能有效控制地方,進一步削弱了對地方控制,影響了社會的穩(wěn)定、中央失去了對軍隊的絕對控制,最終導致清政府垮臺?!即鸢浮?(1)變化:在地方權力結構中,滿漢勢力出現(xiàn)了根本性的變化,滿洲官員的比例大幅度下降,漢族官員的比例迅速上升。(2分)原因:太平天國運動沉重地打擊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湘淮軍成為清軍主力;清廷政策調整,重用漢族地主階級;洋務運動興起。(6分,任答三點即可)影響:短期來看有助于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維護清王朝統(tǒng)治;長期來說,漢族地方勢力的興起,出現(xiàn)了內輕外重、“督、撫專政”的權力局面,削弱了清王朝的中央集權。(4分)(2)原因:辛亥革命的沖擊;皇族內閣導致統(tǒng)治集團內部分裂;“內外皆輕”權力格局;北洋軍閥勢力崛起,軍人干政。(8分)教訓:地方權力過大,造成中央政府政令不行,嚴重威脅了中央的權威與統(tǒng)治;新政及“預備立憲”影響了地方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喪失了對軍隊的控制。(5分)14.(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9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湘江評論》連載毛澤東的《民眾的大聯(lián)合》一文。文中對辛亥革命作了生動的描述并指出:辛亥革命使人們有了“一層覺悟”,這就是“知道圣文神武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設的”。人們應該有話敢說,有事敢做。同時又指出,雖然辛亥革命所持之“主義”,是為一般民眾所贊成的,但革命行動本身,卻缺乏廣大民眾的參與,沒有建立起“民眾的大聯(lián)合”?!幾贼斦裣椤秾O中山·辛亥革命·三民主義:毛澤東半個世紀論說述要》結合材料與所學中國近代史的相關知識,圍繞“辛亥革命的社會價值”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簡述須有史實依據(jù))〖解析〗首先,根據(jù)題目要求,自行擬定一個論題。根據(jù)材料“辛亥革命使人們有了‘一層覺悟’”“知道圣文神武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設的”可知,辛亥革命在實現(xiàn)推翻封建政體的同時,也實現(xiàn)了人們思想的解放。其次,就擬定的論題,進行簡要闡述??梢詮男梁ジ锩鼘φ嗡枷搿⒔?jīng)濟思想、社會風俗等方面進行論述;最后,對所論述觀點作簡要總結。辛亥革命雖然沒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務,但是它影響了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有力地推動了社會的發(fā)展?!即鸢浮?示例:論題:辛亥革命不僅是一場政治革命,也是一場深刻的思想啟蒙運動。(2分)闡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為中國人民斗爭的發(fā)展開辟了道路;辛亥革命結束了統(tǒng)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并在中國形成了“敢有帝制者,天下共擊之”的民主主義觀念;辛亥革命給人們帶來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發(fā)了人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覺醒;促使社會經(jīng)濟、思想習慣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fā)生了積極的變化。(言之有理即可,10分)十三辛亥革命(40分鐘85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2021·云南師大附中模擬)1902年《申報》警告士子不要用“改良、基礎、目的、問題、二十世紀、四萬萬人等語”,否則自毀前程。1905年《申報》則提出“要知新法新政,在乎吾人之身體力行,見諸措施,征諸事業(yè)”。這一變化反映了 ()A.《申報》辦報思想趨向保守B.廢除科舉是社會發(fā)展的結果C.變革潮流被社會輿論認同D.維新思想成為社會主流思想〖解析〗選C。從時間信息聯(lián)系時代特征,材料信息反映的“變化”是指《申報》從維護封建專制到認為“新法新政”需要實踐活動,認同社會變革,故C正確,A錯誤;材料沒有涉及廢除科舉制度的問題,B錯誤;D與材料時間不符。2.(2021·黔南模擬)1911年6月,咨議局聯(lián)合會上奏:“以皇族組織內閣,不合君主立憲國公例,請另簡大員,組織內閣?!狈钪汲庖浴镑碲彀偎?系君上大權,議員不得妄行干涉”。這一事件產生的主要影響是 ()A.革命贏得了對改良的時間B.成為武昌起義的直接誘因C.推動國會請愿運動的深化D.滋長漢族官僚的反滿情緒〖解析〗選A?;首鍍乳w的出臺,使得立憲派的政治改良設想破產,革命形勢發(fā)展更快,影響日漸超過改良思潮,故A正確;鎮(zhèn)壓四川保路運動導致武昌城內空虛,成為武昌起義的直接誘因,故B錯誤;國會請愿運動出現(xiàn)在皇族內閣出臺之前,故C錯誤;皇族內閣的出臺使得立憲派中漢族官僚反滿情緒滋長,但不是主要影響,故D錯誤。3.辛亥革命期間,多數(shù)省份以“和平光復”的形式脫離清政府而成為革命政權,有學者稱之為“廉價革命”。這一革命形式 ()A.直接導致了清政府的覆滅B.增加了反封建斗爭的難度C.促成了南京臨時政府成立D.奠定了后來軍閥割據(jù)基礎〖解析〗選B?!懊撾x清政府而成為革命政權”的都是原先的舊式封建政權,帶有專制割據(jù)的色彩,這樣無形當中增加了后來反封建的難度,故B正確;袁世凱逼迫清帝退位,直接導致清政府覆滅,故A錯誤;C是孫中山的努力;D是袁世凱死后政權分立。4.1912年,英國《泰晤士報》評論辛亥革命:“天子已退位,清朝統(tǒng)治不復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國已經(jīng)成為共和國?!边@是因為辛亥革命后 ()A.社會性質發(fā)生根本變化B.資產階級共和國的建立C.三權分立原則有效實施D.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解析〗選B。材料指出辛亥革命后,“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國已經(jīng)成為共和國”,這個論斷與辛亥革命后建立中華民國密切相關,故〖答案〗為B。辛亥革命并未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A排除;三權分立原則并未得到有效實施,C排除;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的確是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但屬于思想層面,而材料主要側重政治體制層面,D排除。5.1912年2月12日,清帝頒布遜位詔書,宣布退位,有人因此認為辛亥革命是中國版的“光榮革命”。這一觀點認為兩國“光榮革命” ()A.都減少了社會動蕩,避免了更大流血犧牲B.都以溫和的方式改變了兩國的社會性質C.都保留了君主制,沒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務D.都以非暴力方式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政體〖解析〗選A?!肮鈽s革命”是指英國通過政變,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與舊貴族達成妥協(xié),避免了社會動蕩,故選A。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故B錯誤;英國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務,故C錯誤;英國建立的是君主立憲制,故D錯誤。6.(2021·貴陽模擬)“中國”是一個3000余年前形成且一直沿用至今的歷史概念(見下表)。“中國”一詞內涵的不斷發(fā)展變化反映了 ()時期“中國”的內涵西周最高統(tǒng)治者天子的居住之地戰(zhàn)國勢力強大的諸侯稱自己的國都為“中國”秦至清中原王朝的代名詞。分裂狀態(tài)下各分裂政權都認為自己是“中國”,都以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國”為目標1912年后“中國”成為國家正式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A.疆域的不斷擴大B.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發(fā)展C.文化認同的加強D.近代以來國家意識的產生〖解析〗選C。中國的內涵由“天子的居住之地”到“國都”再到“中原王朝”再到“國家”,反映了對一個國家的文化認同,故選C;材料信息無法體現(xiàn)“疆域的不斷擴大”,排除A;西周、戰(zhàn)國還沒有形成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排除B;D不符合史實,排除。7.1911年11月3日,清政府頒布的《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規(guī)定:大清帝國皇統(tǒng)萬世不易;皇帝神圣不可侵犯;皇帝之權,以憲法所規(guī)定者為限;皇族不得為總理大臣及其他國務大臣并各省行政長官。清政府此舉意在 ()A.獲得西方列強支持 B.維護專制統(tǒng)治C.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D.瓦解革命陣營〖解析〗選D。根據(jù)材料中“1911年11月3日”可知,此時武昌起義已經(jīng)爆發(fā),各省紛紛獨立,材料中皇權受憲法限制、皇族不得岀任總理大臣等職務的規(guī)定,意在瓦解革命陣營,故D正確。此時,清政府的主要目的是瓦解革命陣營,并不是獲得西方列強支持,更不是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故A、C排除;皇權受憲法限制、皇族不得岀任總理大臣等職務,這削弱了清朝專制統(tǒng)治,故B排除。8.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謠:“自從光緒二十八年把路辦,銀子湊了萬萬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憐的莊稼漢,一兩糧也出這項錢。要辦路因為哪一件?怕的是外國占路權。”與該民謠相關的歷史事件 ()A.導致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fā)B.加速清政府的垮臺C.促使五四愛國運動的發(fā)生D.推動國民革命的興起〖解析〗選B。“光緒二十八年”是1902年,“要辦路因為哪一件?怕的是外國占路權”指的是保路運動。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四川的保路運動為武昌起義提供了條件,從而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故B正確;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于1851年,故A錯誤;五四運動發(fā)生于1919年,故C錯誤;國民革命運動興起于1924年,故D錯誤。9.下表為不同時期國民黨官方史學對同一事件的歷史敘述。據(jù)此能夠認定 ()記述出處時間對堅持在湖北新軍和知識分子中發(fā)展革命力量者,許多著作籠統(tǒng)稱呼“黨人”“革命黨”《中國國民黨史略》等1927—1949年“同盟會之經(jīng)營湖北也最久”,湖北新軍征兵,同盟會乃利用此機,派黨員參加日至社(會),即同盟會鄂支部之一外圍組織也。從旁主之者如居正、劉公等,參加內部主持者如孫武、蔣翊武、張振武、蔡濟民等《武昌起義的因由》1941年“在武昌有文學社,蔣翊武為領袖,社員大都是同盟會的人?!薄拔膶W社是同盟會的分支。”《反清運動史》1942年A.國民黨突出同盟會在武昌起義中的作用B.官方史著客觀地反映了武昌起義的歷史C.歷史真相因為年代久遠而變得模糊不清D.同盟會是國內革命階級的反滿聯(lián)合戰(zhàn)線〖解析〗選A。從材料內容可知,反映的是不同時期國民黨官方史學對武昌起義的表述,三個時期都突出強調了在湖北新軍和知識分子中發(fā)展革命力量者即同盟會的作用,故A正確。10.到1912年3月,幾百個社團,幾十個黨派群起紛立,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xiàn)在中國大地。全國報紙總數(shù)達5000種,銷售數(shù)量達4200萬份。不僅擁袁的報刊,而且制袁反袁的報刊也都可以公開出版發(fā)行,各種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及馬克思的學說,亦允許見諸報端或公開演講宣傳。這反映了 ()A.袁世凱實現(xiàn)假民主真獨裁B.當時政治環(huán)境較為寬松C.馬克思主義已經(jīng)成為近代中國主流思想D.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解析〗選B。辛亥革命之后,由于政治環(huán)境較為寬松,出現(xiàn)了眾多的社團和黨派,他們創(chuàng)辦報刊,評說時政,進行公開的政治性演說,故B正確?!纪卣寡由臁叫梁ジ锩?民國初年)的社會狀況(1)軍事: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派系林立,割據(jù)混戰(zhàn)。(2)政治:辛亥革命后,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建立專制統(tǒng)治,民主力量與之進行了不懈的斗爭。這說明清朝遺舊、北洋軍閥、南方軍閥官僚、國民黨、進步黨等幾種社會政治勢力的消長興衰。(3)經(jīng)濟:由于辛亥革命的推動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使得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得到較大發(fā)展。(4)思想:“實業(yè)救國”與“民主共和”并立;尊孔復古思想泛濫,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發(fā)起新文化運動,前期提倡民主與科學,推崇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加固訓練〗傳統(tǒng)的中國家庭如同一個微型王國,政府承認家庭的全能作用,不干涉家庭內部的關系。但民國時期,“家長的權力邏輯上隸屬于國家,個人擁有不可剝奪的、不受家長控制的權利”等觀念廣泛流行。這種轉變一定程度上得益于()A.辛亥革命的社會影響B(tài).宗法觀念的漸趨瓦解C.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D.封建制度的逐步廢除〖解析〗選A。結合材料所給時間“民國時期”并聯(lián)系辛亥革命時期革命政府的措施可知材料所示的變化跟辛亥革命的社會影響有密切關系,所以〖答案〗是A;“宗法觀念的漸趨瓦解”說法太過籠統(tǒng),B錯誤;C、D材料不能體現(xiàn)。11.費孝通認為:正因為被禮治慣了,所以在鄉(xiāng)土社會里,一說起訟師,大家會聯(lián)想到挑撥是非之類的惡行。(辛亥革命后)訟師改稱律師,打官司改稱起訴,包攬是非改稱法律顧問——這套名詞的改變代表了社會性質的改變。這里所說的“社會性質的改變”是指 ()A.從人治社會到法治社會B.從宗法社會到官僚社會C.從舊民主主義社會到新民主主義社會D.從農業(yè)社會到工業(yè)社會〖解析〗選A。材料中文字“(辛亥革命后)訟師改稱律師,打官司改稱起訴,包攬是非改稱法律顧問”能夠說明辛亥革命推動了由封建社會的人治向資本主義法治過渡,尤其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更是中國近代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性文獻,所以材料中的“社會性質的改變”強調的是從人治社會到法治社會,故A正確;B出現(xiàn)在秦代,故B錯誤;C開始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故C錯誤;D與題意明顯無關,故D錯誤。12.1912年至1916年6月的袁世凱統(tǒng)治時期,各派為爭奪內閣展開了激烈爭斗,先后竟有八屆內閣走馬燈似的更替,成為民國初年政治的縮影。這一現(xiàn)象說明當時 ()A.民主政治建設進程艱難B.立憲與共和斗爭激烈C.國民政治參與熱情高漲D.民主形式已蕩然無存〖解析〗選A。袁世凱統(tǒng)治時期,內閣更迭頻繁,說明民國初年政治不穩(wěn)定,側面反映了民主政治建設進程艱難,故A正確;各派為爭奪內閣而斗爭,不能等同于立憲與共和的斗爭,故B錯誤;各派爭奪內閣的斗爭與普通國民無關,故C錯誤;各派為爭奪內閣而斗爭,說明內閣這種民主形式仍然存在,故D錯誤。二、非選擇題(37分)13.(2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為了維護滿洲貴族的利益和特權,清初、中期推行高度中央集權體制,清廷注重提高地方督撫中滿員的比例,出任總督的旗員比例尤高。以1837年為例,先后任總督者共10人,其中有7位旗人,占70%。同年任巡撫者共20人,其中有8位旗人,占40%。1860年后,湘淮軍取代八旗、綠營兵成為清軍主力,各地的軍政大權多落入湘淮系勢力手中。據(jù)統(tǒng)計,僅湘系集團,官至總督、巡撫、尚書、侍郎、提督者即有數(shù)十人之多;官至道員、總兵以上者又有100多人。而在1864年,在10名總督中,旗員只有3人,占30%,在擔任過巡撫的19人中,則是清一色的漢員。其勢力從長江中下游各省擴展至華南、西南及直隸、山東、河南、陜西等北方省份。自湘軍起,兵歸國有一變而為兵為將有,同時湘淮軍的餉需也由將帥“就地籌劃”得來,而非由清廷戶部調撥,總督、巡撫就利用手中的兵權,獨攬地方上的民政、財政、司法諸大權?!幾脏崕熐吨袊贰凡牧隙逋醭母矞?固然因革命的沖擊所致,但需要進一步追問的是,清王朝何以在武昌起義后迅速土崩瓦解?宣統(tǒng)年間,攝政王載灃極力集權于皇族親貴,將中央集權推至極致。然而,清廷的實際主政者攝政王載灃與隆裕太后都不是強有力的核心人物,通過新政所企求的中央集權,并沒有真正地強化中央政權,同時還失去了對地方的實際控制力。在清廷中央集權的過程中,地方督撫權力相應地大為削弱,實際上是一種“內外皆輕”的權力格局。清廷把各省新軍的指揮權、調遣權統(tǒng)歸軍諮府、陸軍部,削去地方督撫的兵權,是最為致命的。地方督撫面對革命,除少數(shù)順應世變潮流以外,多數(shù)督撫想效忠清王朝,但大都有心無力而已。當清廷中央與地方督撫權力一并衰落之時,軍人勢力乘勢而起,出現(xiàn)軍人干政的現(xiàn)象,袁世凱正是依靠其北洋系軍人的支持,而順利地逼清帝退位,并攫取了民國大總統(tǒng)職位?!幾岳罴氈椤缎梁ザΩ镏H地方督撫的出處抉擇》(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1860年前后清朝政局的重大變化,并分析其原因及影響。(12分)(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王朝迅速垮臺的原因。綜上所述,談談晚清政府處理中央與地方關系的教訓。(13分)〖解析〗第(1)題,第一問根據(jù)材料一得出漢族官員比例迅速攀升;第二問根據(jù)材料一得出湘淮軍崛起,成為清軍主力;結合所學,政治上,太平天國運動對清政府的沖擊;清政府調整政策,不得不起用漢族官僚地主;經(jīng)濟上,洋務運動興起,增強了漢族官僚的實力;第三問影響,根據(jù)材料一得出漢族地主的興起,極大地削弱了清中央政府的權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版物流企業(yè)市場調研與分析合同3篇
- 娛樂行業(yè)安全工作總結制藥行業(yè)安全工作總結
-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語文學習態(tài)度
- 電子產品客服工作總結
- 網(wǎng)頁設計美工工作總結
- 音樂行業(yè)演出場地衛(wèi)生消毒計劃
- 二零二五年度鋼結構建筑拆除與安裝一體化合同
- 2025版消防安全設施安裝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環(huán)保節(jié)能設備銷售、安裝、能效評估服務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珍貴樹木銷售合作協(xié)議3篇
- 《人工智能發(fā)展史》課件
- 《UL線材培訓資識》課件
- 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20以內的口算題(可直接打印A4)
- 《精密板料矯平機 第1部分:型式和基本參數(shù)》
- 舞蹈課家長會
- 自來水質量提升技術方案
- 工業(yè)自動化生產線操作手冊
- 《走進神奇》說課稿
- 房地產銷售任務及激勵制度
- 2024年內蒙古中考語文試卷五套合卷附答案
- 并購指南(如何發(fā)現(xiàn)好公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