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與環(huán)境第4節(jié)地域文化與人口學業(yè)分層測評湘教版必修2_第1頁
2018-2019學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與環(huán)境第4節(jié)地域文化與人口學業(yè)分層測評湘教版必修2_第2頁
2018-2019學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與環(huán)境第4節(jié)地域文化與人口學業(yè)分層測評湘教版必修2_第3頁
2018-2019學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與環(huán)境第4節(jié)地域文化與人口學業(yè)分層測評湘教版必修2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人口與環(huán)境第4節(jié)地域文化與人口學業(yè)分層測評(建議用時:45分鐘)[學業(yè)達標]1.在婚俗方面導致許多西方國家人口出生率一般較低的原因是()A.早婚早育現(xiàn)象普遍B.宗教因素的影響C.婚姻關系不穩(wěn)定D.只生一個的國家政策【解析】歐美西方國家初婚年齡大多較高,降低了人口出生率;宗教與政策均不是婚俗的影響;由于婚姻關系不穩(wěn)定,離婚率較高,再婚現(xiàn)象較多,會導致人口出生率降低?!敬鸢浮緾下圖是美國本土、新西蘭、新加坡和科威特的輪廓圖(比例尺不同),據(jù)此回答2~3題?!緦W號:64490017】2.四國中,與其他三國相比人口地域文化差異最大的是()A.① B.②C.③ D.④3.四國中,人口增長較快的可能是()A.① B.②C.③ D.④【解析】第2題,①~④分別是美國、新西蘭、新加坡和科威特,科威特屬阿拉伯國家,其地域文化、生育婚姻觀念與其他三國具有明顯區(qū)別。第3題,科威特受宗教影響,早婚之風盛行,人口增長較快。其他三國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較高,人口增長較慢。【答案】2.D3.D丁克是英文DINK(DoubleIncomeNoKids)的音譯,意思是雙收入?yún)s主動不要孩子。近年來,丁克家庭在我國城市青年尤其是白領夫婦中的比例有逐漸增加之勢。丁克族不要孩子的主要理由是不愿意一輩子為子女操勞、奉獻一切,想盡情地享受二人世界。據(jù)此完成4~5題。4.丁克家庭的出現(xiàn)反映的現(xiàn)象有()①家庭觀念的轉變②生活態(tài)度的轉變③社會文明的退化④生育觀念的轉變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5.丁克家庭的出現(xiàn)造成的主要影響是()A.人口文化素質降低B.人口身體素質降低C.人口自然增長率有所下降D.社會財富積累增加【解析】第4題,由材料可以明顯地看出,丁克家庭的出現(xiàn)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和人們的教育有一定關系,不能說明是社會文明的退化,所以應排除含③的選項。第5題,丁克家庭不要孩子,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生育率的下降,從而降低人口自然增長率?!敬鸢浮?.B5.C閱讀下列材料,完成6~8題。【導學號:64490018】①俄政府將婦女每生育1個嬰兒得到的補貼提高到1萬盧布,對18個月以下的嬰兒每月的補貼也由500盧布增加到800~1000盧布。②宋代法定婚齡要求“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并聽婚嫁”。③日本國會在1948年通過了《優(yōu)生保護法》,以應對戰(zhàn)后嬰兒激增及有力的公共保健政策所致死亡率下降而帶來的人口快速增長的沖擊。④到20世紀70年代,由(印度)中央統(tǒng)一嚴密管理計劃生育工作,這種沒有緩沖帶的高壓政策不僅與婚姻法等碰撞,而且引起了政治騷亂,計劃生育工作成效甚微且被迫中斷。6.從各國政府關于婚育的政策看,政策制定時婦女生育率最低的是()A.① B.②C.③ D.④7.從各國的婚育政策看,政策制定時的親子年齡差距最小的是()A.① B.②C.③ D.④8.從各國的婚育政策看,政策制定時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是()A.① B.②C.③ D.④【解析】第6題,從各國的婚育政策看,俄羅斯政府鼓勵生育是因為出生率低,即婦女生育率低;宋代鼓勵早婚,加上沒有相應的節(jié)育政策,導致婦女生育率高;(日本)“人口快速增長”說明當時婦女的生育率較高;印度的計劃生育政策是限制生育,說明婦女的生育率較高。第7題,宋朝的法定婚齡很小,將導致親子年齡差距小。第8題,俄羅斯鼓勵生育是因為出生率長期偏低導致老齡化嚴重。【答案】6.A7.B8.A9.根據(jù)各大洲人口狀況和下表資料,回答下列問題。地區(qū)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非洲歐洲北美人口自然增長率19‰12‰22‰28‰3‰7‰注:北美指不含墨西哥的北美洲。(1)世界新增人口最多的大洲是________,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至少是北美的________倍。(2)歐洲人口自然增長率最________,造成這種狀況的地域文化方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造成亞洲人口自然增長率較高的地域文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亞洲人口基數(shù)大,新增人口必然多;拉丁美洲人口自然增長率約是北美的3倍,考慮在人口基數(shù)相差不大的前提條件下,不難得出正確結論;歐洲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其文化因素主要是初婚年齡大,加之婚姻不穩(wěn)定;導致亞洲人口自然增長率較高的地域文化因素與歐洲地區(qū)大致相反?!敬鸢浮?1)亞洲3(2)低婚姻關系不夠穩(wěn)定,離婚率高,再婚現(xiàn)象較多;晚婚乃至不婚(3)早婚之風盛行,人口出生率高;婚姻較穩(wěn)定,多育多子[能力提升]10.從“安土重遷”到“四海為家”的變化對我國人口的影響是()①人口流動的數(shù)量增加②人口總數(shù)減少③人口素質提高④初婚年齡提高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從“安土重遷”到“四海為家”這一觀念的變化,可促進人口流動和文化融和,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質?!敬鸢浮緾生育率是指一定年齡內每千名育齡婦女所生子女數(shù)。下圖是“我國各省不同年代生育率分布的盒形圖”,盒內的分隔線為中位數(shù),線段向上至最大值,向下至最小值。讀后回答11~12題?!緦W號:64490019】11.該圖可說明的是()A.我國人口增長率有加快的趨勢B.我國人口總量有減少的趨勢C.我國人口出生率有下降的趨勢D.我國人口生育率的省際差異有增大的趨勢12.影響我國生育率變化特點的主要原因是()A.生育觀念 B.人口受教育水平C.人口老齡化 D.國家人口政策【解析】第11題,生育率決定出生率的大小,由圖可知,從1965~2019年,生育率降低,人口出生率也呈下降趨勢,但人口總量還呈增加趨勢。第12題,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堅定不移地執(zhí)行了計劃生育政策,使生育率降低。【答案】11.C12.D13.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小紅隨媽媽參加了29歲表哥表嫂的婚禮,婚禮主持人發(fā)言時祝賀新人“……相伴一生,早生貴子,多子多福”,單位上的證婚人發(fā)言時卻說“……恩愛的同時,要注意計劃生育啊”。材料二小紅在上網(wǎng)時發(fā)現(xiàn)了兩組有關我國婚姻狀況的數(shù)據(jù):甲:2019年上海平均結婚年齡全國最高,男性31.1歲,女性28.4歲。乙:香港統(tǒng)計年刊載:1991年至2019年香港的離婚判令數(shù)與粗離婚率統(tǒng)計圖(粗離婚率指一年內每1000名15~64歲人的離婚人數(shù))。(1)材料一反映了現(xiàn)階段影響我國出生率大小的因素有(多選)()A.初婚年齡 B.婚姻穩(wěn)定關系C.國家政策 D.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2)試分析近年來上海市人均結婚年齡推遲對人口的影響。(3)由材料二圖可知,1991年至2019年香港離婚率的變化特點是________,分析這種變化使香港產(chǎn)生的人口問題有哪些?【解析】第(1)題,材料一中體現(xiàn)了初婚年齡、婚姻關系、國家政策對出生率的影響,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雖是影響我國出生率的因素,但材料中并未體現(xiàn)。第(2)題,人口結婚年齡推遲,會延長親子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