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試題題庫_第1頁
瀝青試題題庫_第2頁
瀝青試題題庫_第3頁
瀝青試題題庫_第4頁
瀝青試題題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瀝青試題

瀝青

一.單選題注:總分36,每題2分,點擊選項中的選擇正確答案

1.SMA改性瀝青混合料的動穩(wěn)定度應(yīng)大于等于(D

(A)1000次/mm;

(B)1500次/mm;

(C)2800次/mm;

(D)3000次/mm。

2.瀝青混合料標準穩(wěn)定度試驗溫度是(B)o

(A)50℃;

(B)60℃;

(C)65℃;

(D)80℃o

密級配瀝青混合料馬歇爾試件兩面各擊

3.(D)o

(A)100次;

(B)125次;

(C)50次;

(D)75次。

4.評定細集料的潔凈程度,石屑或機制可用砂當量表示,其適用于

A)。

(A)0~4.75mm;

(B)0~2.36mm;

(C)0~0.15mm;

(D)0~1.18mm。

5.我國現(xiàn)行規(guī)范采用(A)等指標表示瀝青混合料的耐久性。

(A)空隙率、飽和度、殘留穩(wěn)定度;

(B)穩(wěn)定度、流值和馬廖爾模數(shù);

(C)空隙率、含蠟量和含水量;

(D)針入度。

6.檢驗最佳瀝青用量時的粉膠比,對常用的公稱最大粒徑為(13.2~19)

mm的密級配瀝青混合料,粉膠比宜控制在(C

(A)0.5~1.5;

(B)0.6~1.6;

(C)0.8~1.2;

(D)0.6~1.8。

7.在水煮法測定石料的粘附性試驗中,當瀝青剝落面積(C)時,

可將其粘附性的等級評定為4級。

(A)>10%;

(B)210%;

(C)<10%;

(D)<30%o

8.對水中重法、表干法、封蠟法、體積法的各自適用條件下述說法不

正確的是(

D)o

(A)水中重法適用于測定幾乎不吸水的密實混合料試件的表觀相對密

度或表觀密度;

(B)表干法適用于測定吸水率不大于2%的各種瀝青混合料試件的毛體

積相對密度或毛體積密度;

(C)封蠟法適合測定吸水率大于2%的瀝青混合料試件的毛體積相對密

度或毛

體積密度;

(D)體積法與封蠟法適用條件相同。

9.稱取堆積密度為1600g/m3的干碎石600g,浸水24h后稱其水中質(zhì)

量為381g,表干質(zhì)量為605g,則該集料的表觀密度和空隙率分別為(B)

(Pw取l)o

(A)2.740g/cm3x49.9%;

(B)2.740g/cm3、41.6%;

(C)2.740g/cm3、45.3%;

(D)2.740g/cm3、42.6%。

10.對空隙率大于10%的試件中,宜用(D)測定瀝青碎石的試件密

度。

(A)表干法;

(B)水中重法;

(C)蠟封法;

(D)體積法。

11.在瀝青混合料中,細集料是指粒徑小于(B)的天然砂、人工砂及

石屑。

(A)5mm;

(B)2.36mm;

(C)4.75mm;

(D)2.5mmn

12.集料與瀝青粘附性好壞主要取決于(B)成分含量。

(A)MgO;

(B)SiO2;

(C)CaO;

(D)S02o

13.殘留穩(wěn)定度表示瀝青混合料的水穩(wěn)性能。指在常溫常壓下馬歇爾

試件在(C)時保溫48h的穩(wěn)定度Msl與保溫40min的穩(wěn)定度Ms的百

分比。

(A)50℃;

(B)80℃;

(C)60℃;

(D)20℃o

14.瀝青混合料中摻加礦粉的目的是為了(B)o

(A)提高密實度;

(B)提高穩(wěn)定度;

(C)增加流值;

(D)改善工藝性。

15.稱取堆積密度為1500g/m3的干碎石600g,浸水24h后稱其水中

質(zhì)量為385g,表干質(zhì)量為605g,則集料的表觀相對密度和毛體積相對密

度分別為(B)o

(A)2.790,2.727;

(B)2.791.2.727;

(C)2.791,2.750;

(D)2.956,2.791o

16.測試延度時,當瀝青相對密度明顯小于1時,為避免瀝青浮上水

面,應(yīng)在水中加入(D)來調(diào)整水的密度。

(A)乙醛;

(B)食鹽;

(C)甘油;

(D)乙醇。

17.石油瀝青老化后,其軟化點較原瀝青將(B)。

(A)保持不變;

(B)升高;

(C)降低;

(D)先升高后降低。

18.對于密級配瀝青混合料AC-20的關(guān)鍵篩孔是指(C)o

(A)0.075mm;

(B)2.36mm;

(C)4.75mm;

(D)1.18mm。

二.多選題注:總分24,每題3分,點擊選項中的選擇正確答案

1.瀝青混合料抽提試驗的目的是檢查瀝青混合料(A、B)。

(A)瀝青用量;

(B)礦料級配;

(C)空隙率;

(D)礦料的間隙率。

2.瀝青混合料按其組成結(jié)構(gòu)分為(A、B、D)o

(A)懸浮一密實;

(B)骨架一空隙;

(C)空隙一密實;

(D)密實一骨架。

3.影響瀝青混合料高溫穩(wěn)定性的主要因素(ABCD)o

(A)瀝青用量;

(B)瀝青粘度;

(C)礦料級配;

(D)礦料尺寸。

4.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設(shè)計應(yīng)包括(ACD)三個階段。

(A)試拌試鋪驗證;

(B)礦料級配設(shè)計;

(C)目標配合比設(shè)計;

(D)生產(chǎn)配合比設(shè)計,

5.瀝青混合料密度試驗的方法有(ABCD)o

(A)表干法;

(B)水中重法;

(C)蠟封法;

(D)體積法c

6.在確定最佳瀝青用量的初始值OACI時,取三個瀝青用量的平均值,

它們分別是(ABC)。

(A)最大密度對應(yīng)的瀝青用量;

(B)最大穩(wěn)定度對應(yīng)的瀝青用量;

(C)空隙率中值對應(yīng)的瀝青用量;

(D)飽和度中值對應(yīng)的瀝青用量;

(E)最大留值對應(yīng)的瀝青用量。

7.密實一骨架結(jié)構(gòu)其特點是采用間斷集配,細料多和粗料也多()o

(A)粘聚力高;

(B)粘聚力低;

(C)內(nèi)摩擦角較小。

(D)內(nèi)摩擦角大;

8.瀝青混合料的礦料級配設(shè)計含有三個層次是(BCD)o

(A)目標配合比;

(B)工程級配設(shè)計;

(C)施工質(zhì)量檢驗;

(D)規(guī)范級配范圍。

三.判斷題注:總分22,每題2分,點擊選項中的選擇正確答案

1.瀝青薄膜加熱試驗適用于測定道路石油瀝青薄膜加熱后的質(zhì)量損

失,并根據(jù)需要,測定薄膜加熱后殘留物的針入度、粘度、軟化點、脆點

及延度等性質(zhì)的變化,以評定瀝青的耐老化性能。(A)

(A)對

(B)錯

2.瀝青混合料的理論密度隨瀝青用量的增加而增加。(B)

(A)對

(B)錯

3.瀝青混合料中殘留穩(wěn)定度越小,說明瀝青混合料的水穩(wěn)定性越好。

(B)

(A)對

(B)錯

4.進行瀝青軟化點試驗時,(當其不超過80c時),試驗的的起始溫

度為(5±0.5)℃o(A)

(A)對

(B)錯

5.瀝青與礦料的粘附性等級評定,應(yīng)由兩名以上經(jīng)驗豐富的試驗人員

分別目測評定后取平均等級表示結(jié)果。(A)

(A)對

(B)錯

6.從瀝青儲罐取樣可從罐頂隨機取規(guī)定數(shù)量作為試樣。(B)

(A)對

(B)錯

7.由于我省地處南方夏炎區(qū),在瀝青混合料水穩(wěn)定性能檢驗時,不必

做凍融劈裂試驗。(B)

(A)對

(B)錯

8.石油瀝青的標號是根據(jù)瀝青規(guī)定條件下的針入度、延度以及軟化點

值來確定的。(B)

(A)對

(B)錯

9.在用表干法測定壓實瀝青混合料密度試驗時,當水溫不是25c時,

瀝青芯樣密度應(yīng)進行水溫修正。(A)

(A)對

(B)錯

10.馬歇爾穩(wěn)定度試驗和浸水馬歇爾穩(wěn)定度試驗作為瀝青混合料的配

合比設(shè)計或瀝青路面施工質(zhì)量檢驗。(A)

(A)對

(B)錯

11.瀝青混合料礦料配比調(diào)整計算中通過量要盡量與級配范圍中值接

近的三個關(guān)鍵篩孔是0.075mm、2.36mm和4.75mmmm?:(A)

(A)對

(B)錯

四.計算題1注:總分10,每題10分,點擊選項中的選擇正確答案

1.某I型瀝青混合料礦料配合比比例為:碎石60%,砂子30%,礦粉

10%,碎石及砂子的表觀相對密度分別為2.70及2.60,礦粉的表觀相對密

度為2.75,瀝青相對密度為1.0,下圖表的計算結(jié)果為(A)o

(A)=2.424、=2.494、VV=2£1%、VA=10.44%;

(B)=2.424、=2.577、VV=2.81%、VA=10.44%;

(C)=2.424、=2.492、W=5.94%>VA=11.32%

(D)=2.424、=2.494、VV=5.94%>VA=11.32%o

五.計算題2注:總分8,每題8分,點擊選項中的選擇正確答案

1.在蠟質(zhì)量與含蠟量關(guān)系圖上,若三個點恰好在一斜率為正的直線上,

已知蠟質(zhì)量為0.05g和0.10g時,含蠟量依次為1.5%和2.5%,該瀝青含蠟

量為(B)。

(A)1.5%;

(B)2.0%;

(C)2.5%;

(D)無法確定。

一.單選題注:總分36,每題2分,點擊選項中的選擇正確答案

瀝青針入度的單位為

1.1°=(A)mmo

(A)0.1;

(B)0.01;

(C)1.0;

(D)10o

2.檢驗最佳瀝青用量時的粉膠比,宜符合(B)的要求。

(A)0.5-0.15;

(B)0.6~1.6;

(C)0.8~1.2;

(D)0.6~1.0c

3.對SMA瀝青混合料目標配合比設(shè)計,以估計瀝青用量為中值,常

按(A)間隔變化。

(A)0.2%;

(B)0.3%;

(C)0.4%;

(D)0.5%。

4.瀝青與礦料粘附性試驗是用于評定集料的(B)o

(A)吸附性;

(B)抗水剝離能力;

(C)抗拉能力;

(D)抗壓能力。

5.對水中重法、表干法、封蠟法、體積法的各自適用條件下述說法不

正確的是

①)。

(A)水中重法適用于測定幾乎不吸水的密實混合料試件的表觀相對密

度或表觀密度;

(B)表干法適用于測定吸水率不大于2%的各種瀝青混合料試件的毛體

積相對密度或毛體積密度;

(C)封蠟法適合測定吸水率大于2%的瀝青混合料試件的毛體積相對密

度或毛體積密度;

(D)體積法與封蠟法適用條件相同。

6.車轍試驗主要是用來評價瀝青混合料(B).

(A)低溫抗裂能;

(B)高溫穩(wěn)定性;

(C)水穩(wěn)定性;

(D)抗滑性。

7.對于密級配瀝青混合料AC-20的關(guān)鍵篩孔是指(C)o

(A)0.075mm;

(B)2.36mm;

(C)4.75mm;

(D)1.18mm。

8.石子的公稱粒徑通常比最大粒徑(A)。

(A)小一個粒級;

(B)大一個粒級;

(C)相等;

(D)無法確定。

9.下列溶劑中,能將瀝青中裂解出的油分完全溶解的溶劑是(B)o

(A)乙醇;

(B)乙醛;

(C)石油酸;

(D)乙醛和石油酸。

10.70號瀝青針入度試驗時,以3次平行試驗結(jié)果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之差的偏差范圍為(B)(O.lmm)o

(A)2:

(B)4;

(C)6;

(D)8o

IL測試延度時,當瀝青相對密度明顯小于1時,為避免瀝青浮上水

面,應(yīng)在水中加入(D)來調(diào)整水的密度。

(A)乙醛;

(B)食鹽;

(C)甘油;

(D)乙醇。

12.瀝青軟化點試驗中,對于試樣軟化點在80℃以下的,如果試驗時

實驗員為節(jié)省時間將恒溫水槽起始水溫調(diào)為25℃,則測出的瀝青軟化點

(C)o

(A)與真值相比偏大;

(B)與真值相同;

(C)與真值相比偏?。?/p>

(D)無法判斷。

13.標準馬歇爾穩(wěn)定度試驗時,其溫度應(yīng)為(C)o

(A)50℃;

(B)55℃;

(C)60℃;

(D)65℃o

14.DBJ13-69-2005標準規(guī)定,用于SMA瑪蹄脂碎石混合料的磨耗值應(yīng)

小于等于

(C)o

(A)26%;

(B)27%;

(C)28%;

(D)29%o

15.用于質(zhì)量仲裁檢驗的瀝青樣品,重復(fù)加熱的次數(shù)不得超過(A)次。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16.瀝青混合料生產(chǎn)配比設(shè)計以目標配比確定的最佳瀝青用量為中值,

以±0.3%為間隔做(C)組馬歇爾試驗,確定最佳瀝青用量。

(A)2?3;

(B)2;

(C)3?5;

(D)lo

17.道路石油瀝青按同一生產(chǎn)廠家、同一品種、同一標號、同一批號

連續(xù)進場的瀝青每批次抽檢1次,這里每批次是指(A)。

(A)每100t為1批;

(B)每60t為1批;

(C)每50t為1批:

(D)每30t為1批。

密級配瀝青混合料馬歇爾試件兩面各擊

18.(D)o

(A)100次;

(B)125次;

(C)50次;

(D)75次。

二.多選題注:總分24,每題3分,點擊選項中的選擇正確答案

1.軟化點試驗時,軟化點其可能加熱起始溫度有(AC)o

(A)5℃;

(B)22℃;

(C)32c;

(D)室溫。

2.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shè)計時,測定壓實瀝青混合料試件的毛體積相對

密度Yf

和吸水率,取平均值。測試方法應(yīng)遵照以下規(guī)定執(zhí)行()。

(A)采用水中重法測定的表觀相對密度作為標準密度;

(B)通常采用表干法測定毛體積相對密度;

(C)對吸水率大于2%的試件,宜改用蠟封法測定的毛體積相對密度;

(D)對吸水率小于0.5%的特別致密的瀝青混合料,允許采用水中重法

測定的表觀相對密度作為標準密度。

3.通過配合比設(shè)計,可以確定瀝青混合料的(ABC)。

(A)材料品種;

(B)礦料級配;

(C)瀝青用量;

(D)碾壓強度。

4.瀝青混合料的礦料級配設(shè)計含有三個層次是(BCD)O

(A)目標配合比;

(B)工程級配設(shè)計;

(C)施工質(zhì)量檢驗;

(D)規(guī)范級配范圍。

5.影響瀝青混合料高溫穩(wěn)定性的主要因素有(ABCD)O

(A)瀝青用量;

(B)礦料級配和尺寸;

(C)粘度;

(D)形狀。

6.瀝青按三組分分析法,其組分應(yīng)是(BCD)o

(A)塑性;

(B)油分;

(C)樹脂;

(D)瀝青質(zhì)。

7.采用表干法進行壓實瀝青混合料密度試驗,可使用(AC)浸水天

平。

(A)最大稱量在3kg以下的,感量不大于0.1g;

(B)最大稱量在3kg以下的.感量不大于0.5g;

(C)最大稱量在3kg以上的,感量不大于0.5g;

(D)最大稱量在10kg以上的,感量10g。

8.瀝青混合料取樣方法正確的是(BCD)。

(A)瀝青混合料取樣應(yīng)是隨機的,并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從拌和機一次

放料的下方或提升斗中取樣,多次取樣混合后使用;

(B)在瀝青混合料拌和廠取樣在拌和機卸料斗下方,每次一次料取一次

樣,連續(xù)幾次取樣,混合均勻,按四分法取樣至足夠數(shù)量;

(C)在瀝青混合料運料車上取樣從不同方向的3個不同高度處取樣。宜

從3輛不同的車上取樣混合使用;

(D)在道路施工現(xiàn)場取樣應(yīng)在攤鋪后未碾壓前于攤鋪寬度的兩側(cè)1/2?

1/3位置處取樣。

三.判斷題注:總分22,每題2分,點擊選項中的選擇正確答案

1.道路石油瀝青的標號是按針入度指數(shù)劃分的。(B)

(A)對

(B)錯

2.對于所有的瀝青在進行針入度試驗時,對同一試樣均應(yīng)平行試驗至

少3次,每次試驗應(yīng)換干凈標準針且每次試驗后可將針取出不要一直留在

試樣中。(B)

(A)對

⑻錯

3.道路石油瀝青標號的劃分是根據(jù)25c時針入度的大小來確定的。

(A)

(A)對

⑻錯

4.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shè)計要完成的兩項任務(wù)是礦料的組成設(shè)計和確

定最佳瀝青用量。(A)

(A)對

⑻錯

5.油石比和瀝青含量都是來表示瀝青混合料的瀝青用量,對同一混合

料,當瀝青含量為4.7%時,油石比為5%。(A)

(A)對

(B)錯

6.瀝青混合料中的剩余空隙率,其作用是以備高溫季節(jié)瀝青材料膨脹。

(A)

(A)對

⑻錯

7.進行瀝青粘附性試驗的礦料,首先用潔凈水洗凈;然后置于溫度為

(105±5)℃的烘箱中烘干,最后置于(163±5)℃的烘箱內(nèi)lh,再進行

粘附性試驗。(B)

(A)對

⑻錯

8.當?shù)V料比例不變時,隨著瀝青含量的增加,瀝青混合料試件的空隙

率將增大。

(B)

(A)對

(B)錯

9.瀝青混合料試件高度變化并不影響檢測流值,僅對穩(wěn)定度的試驗結(jié)

果有影響。

(B)

(A)對

(B)錯

10.瀝青路面芯樣馬歇爾試驗若地面凹凸不平嚴重,則應(yīng)用鋸石機將

芯樣鋸平。

(A)

(A)對

(B)錯

11.瀝青軟化點試驗時,當升溫速度超過規(guī)定的升溫速度時,試驗結(jié)

果將偏小。(B)

(A)對

(B)錯

四.計算題1注:總分10,每題10分,點擊選項中的選擇正確答案

1.瀝青混合料試件質(zhì)量為1200g,高度為65.5mm,成型標準高度

的試件混合料的用量為(

(63.5mm)B)go

(A)1152;

(B)1163;

(C)1171:

(D)1182o

五.計算題2注:總分8,每題8分,點擊選項中的選擇正確答案

1.在蠟質(zhì)量與含蠟量關(guān)系圖上,若三個點恰好在一斜率為正的直線上,

已知蠟質(zhì)量為0.05g和0.10g時,含蠟量依次為1.5%和2.5%,該瀝青含蠟

量為(

B)o

(A)1.5%;

(B)2.0%;

(C)2.5%;

(D)無法確定。

一,單選題注:總分36,每題2分,點擊選項中的選擇正確答案

1.油石比是指(A)比值。

(A)瀝青與礦料的質(zhì)量;

(B)瀝青與礦料的體積;

(C)瀝青與混合料總質(zhì)量;

(D)瀝青與混合料總體積。

2.評定細集料的潔凈程度,石屑或機制可用砂當量表示,其適用于

(A)o

(A)0~4.75mm;

(B)0~2.36mm;

(C)0~0.15mm;

(D)0~1.18mmo

3.在水煮法測定石料的粘附性試驗中.當瀝青剝落面積(C)時,可

將其粘附性的等級評定為4級。

(A)>10%:

(B)210%;

(C)<10%;

(D)<30%o

4.當?shù)V料比例不變時,隨著瀝青含量的增加,瀝青混合料試件空隙率

將(B)o

(A)增加;

(B)減少;

(C)不變;

(D)出現(xiàn)峰值。

5.瀝青混合料車轍試驗的溫度條件是(C)o

(A)50℃;

(B)55℃;

(C)60℃;

(D)65℃o

6.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shè)計時,均采用(C),故無需進行密度水溫修

正。

(A)有效相對密度;

(B)表觀相對密度;

(C)毛體積相對密度;

(D)理論相對密度.

7.瀝青旋轉(zhuǎn)薄膜加熱試驗后的瀝青性質(zhì)試驗應(yīng)在(A)內(nèi)完成。

(A)72h;

(B)90h;

(C)63h;

(D)3do

8.道路石油瀝青按同一生產(chǎn)廠家、同一品種、同一標號、同一批號連

續(xù)進場的瀝青每批次抽檢1次,這里每批次是指(A)。

(A)每100t為1批;

(B)每60t為1批;

(C)每50t為1批;

(D)每30t為1批。

9.瀝青混合料技術(shù)指標中,飽和度是用來評價瀝青混合料(C)o

(A)高溫穩(wěn)定性;

(B)低溫抗裂能;

(C)耐久性;

(D)抗滑性。

10.瀝青混合料中瀝青含量試驗(離心分離法)取混合料試樣質(zhì)量(A)

左右。

(A)1000—1500g;

(B)1000—2000g;

(C)2000?2500g;

(D)15OO?2000g。

11.我國現(xiàn)行規(guī)范采用(A)等指標表示瀝青混合料的耐久性。

(A)空隙率、飽和度、殘留穩(wěn)定度;

(B)穩(wěn)定度、流值和馬椽:爾模數(shù);

(C)空隙率、含蠟量和含水量;

(D)針入度。

12.針入度指數(shù)是瀝青混合料的溫度感應(yīng)性指標,反映針入度隨溫度

而變化的程度,由不同溫度的(A)按規(guī)定方法計算得到。

(A)針入度;

(B)軟化點;

(C)延度;

(D)密度。

13.瀝青混合料的細集料采用優(yōu)質(zhì)的天然砂或機制砂,但天然砂的用

量不宜超過集料總數(shù)量的(C

(A)15%;

(B)16%;

(C)20%;

(D)25%o

14.對密級配瀝青混合料目標配合比設(shè)計,以估計瀝青用量為中值,

通常按

(D)間隔變化。

(A)0.2%;

(B)0.3%:

(C)0.4%;

(D)0.5%o

15.對吸水率大于2%的試件,宜用(C)測定密度。

(A)表干法;

(B)水中重法;

(C)蠟封法;

(D)體積法。

16.蠟含量檢測時下列溶劑中,能將瀝青中裂解出的油分完全溶解的

溶劑是

(B)。

(A)乙醇;

(B)乙醛;

(C)石油酸;

(D)乙醛和石油酸。

17.隨著瀝青含量增加,瀝青混合料試件飽和度將(D)。

(A)保持不變;

(B)先出現(xiàn)峰值后出現(xiàn)谷值;

(C)減少;

(D)增大。

18.評價粗集料力學(xué)性能的指標是(B)o

(A)磨光值;

(B)壓碎值:

(C)磨耗值;

(D)堅固性。

二,多選題注:總分24,每題3分,點擊選項中的選擇正確答案

1.瀝青混合料按其組成結(jié)構(gòu)分為(ABD)。

(A)懸浮一密實;

(B)骨架一空隙;

(C)空隙一密實;

(D)密實一骨架。

2.瀝青混合料施工檢測項目主要有(ACD)o

(A)瀝青含量;

(B)空隙率;

(C)礦料級配;

(D)穩(wěn)定度。

3.瀝青混合料標準密度的確定方法有(BCD)o

(A)計算最大理論密度法;

(B)實測最大理論密度法;

(C)馬歇爾法;

(D)試驗驗證法。

4.瀝青拌和廠檢查瀝青混合料產(chǎn)品的質(zhì)量,取樣成型試件進行馬歇爾

試驗,測定(ABD),計算合格率。對VMA、VFA指標可只作記錄。

(A)空隙率;

(B)流值;

(C)壓實度;

(D)穩(wěn)定度。

5.瀝青結(jié)合料熱老化試驗有以下幾種方法,即(ABC)。

(A)薄膜烘箱試驗;

(B)蒸發(fā)損失試驗;

(C)旋轉(zhuǎn)薄膜烘箱試驗;

(D)質(zhì)量變化試驗。

6.通過配合比設(shè)計,可以確定瀝青混合料的(ABC)o

(A)材料品種;

(B)礦料級配;

(C)瀝青用量;

(D)碾壓強度。

7.瀝青混合料的礦料級配檢驗方法試驗方法與步驟描述正確的是

(ABD)o

(A)將抽提后的全部礦料試樣稱量,準確至0.1g;

(B)將標準篩帶篩底置搖篩機并將礦質(zhì)混合料置于篩內(nèi),改好篩蓋后,

扣緊搖篩機,開動搖篩機篩分lOmin;

(C)向裝有試樣的燒杯中注入三氯乙烯溶劑,將其浸沒,浸泡30min;

(D)稱量各篩上篩余顆粒的質(zhì)量,準確至0.1g。

8.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shè)計時,測定壓實瀝青混合料試件的毛體積相對

密度yf和吸水率,取平均值。測試方法應(yīng)遵照以下規(guī)定執(zhí)行()。

(A)采用水中重法測定的表觀相對密度作為標準密度;

(B)通常采用表干法測定毛體積相對密度;

(C)對吸水率大于2%的試件,宜改用蠟封法測定的毛體積相對密度;

(D)對吸水率小于0.5%的特別致密的瀝青混合料,允許采用水中重法

測定的表觀相對密度作為標準密度。

三.判斷題注:總分22,每題2分,點擊選項中的選擇正確答案

1.測定瀝青閃點的加熱速率為14?17°C/min,而測定燃點的升溫速

率為

5.5±0.5℃/mino(B)

(A)對

(B)錯

2.進行粘稠瀝青性質(zhì)常規(guī)檢驗時,瀝青的取樣數(shù)量應(yīng)不少于L5kgo

(A)

(A)對

⑻錯

3.油石比和瀝青含量都是來表示瀝青混合料的瀝青用量,對同一混合

料,當瀝青含量為5%時,油石比為4.7%。(B)

(A)對

(B)錯

4.瀝青混合料中的粗集料是指粒徑大于2.36mm以上篩孔,但SMA.10

的混合料是以4.75mm以上的顆粒作為粗集料。(B)

(A)對

(B)錯

5.測定瀝青閃點的加熱速率為(14?17)℃/min,而測定燃點的升溫

速率為

(5.5±0.5)℃/minc(B)

(A)對

(B)錯

6.瀝青混合料礦料配比調(diào)整計算中通過量要盡量與級配范圍中值接

近的三個關(guān)鍵篩孔是、和

0.075mm2.36mm4.75mmmmc(A)

(A)對

⑻錯

7.進行瀝青軟化點試驗時,(當其不超過80c時),試驗的的起始溫

度為(5±0.5)C。(A)

(A)對

(B)錯

8.中粒式和粗料式瀝青混合料所用礦料與瀝青的粘附性評價方法以

水浸法

試驗為標準;細粒式瀝青混合料用礦料以水煮法試驗為標準。(B)

(A)對

(B)錯

9.瀝青針入度越大,其溫度穩(wěn)定性越好。(B)

(A)對

⑻錯

10.當?shù)V料比例不變時,隨著瀝青含量的增加,瀝青混合料試件的飽

和度將增大c(A)

(A)對

(B)錯

11.瀝青混合料中的粗集料是指粒徑大于2.36mm以上篩孔,但

SMA-16的混合料是以4.75mm以上的顆粒作為粗集料。(A)

(A)對

(B)錯

四.計算題1注:總分10,每題10分,點擊選項中的選擇正確答案

1.若瀝青混合料的油石比為5.0%,則瀝青含量為(A)。

(A)4.76%;

(B)4.56%;

(C)5.0%;

(D)5.26%O

五.計算題2注:總分8,每題8分,點擊選項中的選擇正確答案

1.甲瀝青經(jīng)檢測技術(shù)指標如下圖表,該瀝青質(zhì)量的評判結(jié)果為(D)o

(A)PI-0.99,甲瀝青具有較好的路用性能;

(B)PI=0.99,甲瀝青具有較差的路用性能;

(C)PI=0.79,甲瀝青具有較差的路用性能;

(D)PI=-0.79,甲瀝青具有較好的路用性能。

一,單選題注:總分36,每題2分,點擊選項中的選擇正確答案

1.SMA瀝青瑪蹄脂碎石車轍試驗時,其試件應(yīng)在60℃保溫(B)。

(A)4h;

(B)5h;

(C)6h;

(D)7ho

2.對于密級配瀝青混合料AC-16的關(guān)鍵篩孔是指(B)。

(A)0.075mm;

(B)2.36mm;

(C)4.75mm;

(D)1.18mm。

3.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shè)計時,均采用(C),故無需進行密度水溫修

正。

(A)有效相對密度;

(B)表觀相對密度;

(C)毛體積相對密度;

(D)理論相對密度。

4.車轍試驗主要是用來評價瀝青混合料(B)o

(A)低溫抗裂能;

(B)高溫穩(wěn)定性;

(C)水穩(wěn)定性;

(D)抗滑性。

5.密級配瀝青混合料馬歇爾試驗時,其試件應(yīng)在60℃的恒溫水中保

(B)o

(A)20min~30min:

(B)30min~40min;

(C)40min~50min;

(D)60mino

6.評定細集料的潔凈程度機制砂可用亞甲藍值表示,其適用于(B)o

(A)0~2.36mm或0~1.18mm;

(B)0~2.36mm或0~0.15mm;

(C)0~1.18mm或0~0.15mm;

(D)0~0.3mm或0~0.15mm;

7.當?shù)V料比例不變時,隨著瀝青含量的增加,瀝青混合料試件空隙率

將(

B)o

(A)增加;

(B)減少;

(C)不變;

(D)出現(xiàn)峰值。

8.在瀝青混合料中,細集料是指粒徑小于(B)的天然砂、人工砂及

石屑。

(A)5mm;

(B)2.36mm;

(C)4.75mm;

(D)2.5mmo

9.對水中重法、表干法、封蠟法、體積法的各自適用條件下述說法不

正確的是(D)c

(A)水中重法適用于測定幾乎不吸水的密實混合料試件的表觀相對密

度或表觀密度;

(B)表干法適用于測定吸水率不大于2%的各種瀝青混合料試件的毛體

積相對密度或毛體積密度;

(C)封蠟法適合測定吸水率大于2%的瀝青混合料試件的毛體積相對密

度或毛體積密度;

(D)體積法與封蠟法適用條件相同。

10.瀝青混合料車轍試驗的溫度條件是(C)。

(A)50℃;

(B)55℃;

(C)60℃;

(D)65℃o

11.某集料,100%通過26.5mm篩,在19mm篩上的篩余小于10%,

則此集料的最大公稱粒徑應(yīng)為(C)o

(A)31.5mm;

(B)26.5mm;

(C)19mm;

(D)16mm。

12.試驗室對瀝青針入度標準針進行自校,測定標準針及針桿總質(zhì)量

分別為:①2.46g、②2.51g、③2.56,則下面選項(B)中標準針可以用

于試驗檢測。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13.集料與瀝青粘附性好壞主要取決于(B)成分含量。

(A)MgO;

(B)Si02;

(C)CaO;

(D)SO2o

14.密級配瀝青混合料馬歇爾試件成型時,其擊實次數(shù)為(D)o

(A)50次;

(B)60次;

(C)70次;

(D)75次。

15.蒸儲法蠟含量試驗用于析出蠟的溶劑為(A)o

(A)乙酸-無水乙醇混合液;

(B)甲醇;

(C)丙烷;

(D)苯。

16.測試延度時,當瀝青相對密度明顯小于1時,為避免瀝青浮上水

而,應(yīng)在水中加入(D)來調(diào)整水的密度。

(A)乙醛;

(B)食鹽;

(C)甘油;

(D)乙醇。

17.SMA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設(shè)計用的最大理論密度或最大理論相對

密度宜采用(C)o

(A)真空法實測;

(B)溶劑法實測;

(C)計算法;

(D)馬歇爾法。

18.瀝青混合料穩(wěn)定度試驗的試件加載速度是(D)。

(A)0.5mm/min;

(B)O.lmm/min;

(C)10mm/min;

(D)50mm/min。

二.多選題注;總分24,每題3

分,點擊選項中的選擇正確答案

1.試驗室采用擊實法制作瀝青混合料標準試件,制作的試件高度測量

如下:①62.0mm、②64.5mm、③64.8mm、④64.9mm,下列說法正確

的(BC)o

(A)試件①高度滿足標準規(guī)范要求;

(B)試件②高度不滿足標準規(guī)范要求;

(C)試件③高度不滿足標準規(guī)范要求;

(D)需再擊賣些試樣°

2.(AB)是瀝青混合料的水穩(wěn)性評價指標。

(A)殘留穩(wěn)定度;

(B)凍融劈裂強度比;

(C)動穩(wěn)定度;

(D)高溫穩(wěn)定度。

3.瀝青混合料抽提試驗的目的是檢查瀝青混合料的(AB)。

(A)瀝青用量;

(B)礦料級配;

(C)瀝青的標號;

(D)礦料與瀝青的粘附性。

4.根據(jù)試驗曲線走勢,最佳瀝青用量0AC1的確定取決于(ABCD)。

(A)密度;

(B)穩(wěn)定度;

(C)飽和度;

(D)空隙率。

5.以下(BCD)是瀝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質(zhì)量技術(shù)要求指標。

(A)砂壓碎值;

(B)洛杉磯磨耗損失;

(C)針片狀顆粒含量;

(D)吸水率。

6.瀝青混合料中瀝青含量試驗方法有(AB)o

(A)離心分離法;

(B)回流式抽提儀法;

(C)蠟封法;

(D)高溫燃燒法。

7.瀝青混合料抽提試驗的目的是檢查瀝青混合料(AB)。

(A)瀝青用量;

(B)礦料級配;

(C)空隙率;

(D)礦料的間隙率。

8.以下石油瀝青的主要技術(shù)性質(zhì)指標是(ABOo

(A)針入度;

(B)延度;

(C)軟化點;

(D)流動性。

三.判斷題注;總分22,每題2分,點擊選項中的選擇正確答案

1.瀝青混合料中殘留穩(wěn)定度越小,說明瀝青混合料的水穩(wěn)定性越好。

(B)

(A)對

(B)錯

2.瀝青針入度越大,其溫度穩(wěn)定性越好。(B)

(A)對

(B)錯

3.油石比和瀝青含量都是來表示瀝青混合料的瀝青用量,對同一混合

料,當瀝青含量為5%時,油石比為4.7%。(B)

(A)對

(B)錯

4.測定瀝青混合料密度時,由于水中重法要求試件的吸水率小于0.5%,

故水中重法是配合比中最常用的方法。(B)

(A)對

(B)錯

5.瀝青混合料車轍試驗,要調(diào)整試驗輪在規(guī)定溫度為60℃和500N荷

載作用下試驗輪與試件接觸壓強為(0.7±0.05)MPa。(B)

(A)對

⑻錯

6.根據(jù)由于我省地處夏炎區(qū)、冬溫區(qū)、多雨,氣候劃區(qū)屬于1?3-1區(qū)。

(B)

(A)對

(B)錯

7.馬歇爾穩(wěn)定度試驗時的溫度越高,則穩(wěn)定度愈大,流值愈小。(B)

(A)對

(B)錯

8.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shè)計要完成的兩項任務(wù)是礦料的組成設(shè)計和確

定最佳瀝青用量。(A)

(A)對

(B)錯

9.在測定瀝青相對密度試驗時,一般溫度應(yīng)為25℃。(B)

(A)對

(B)錯

10.車轍試驗主要是用來評價瀝青混合料的低溫抗裂性。(B)

(A)對

⑻錯

進行粘稠瀝青性質(zhì)常規(guī)檢驗時,瀝青的取樣數(shù)量應(yīng)不少于

11.1.5kgo

(A)

(A)對

(B)錯

四.計算題1注:總分10,每題10分,點擊選項中的選擇正確答案

1.若瀝青混合料的油石比為5.0%,則瀝青含量為(A)o

(A)4.76%;

(B)4.56%;

(C)5.00%;

(D)5.26%O

五.計算題2注:總分8,每題8分,點擊選項中的選擇正確答案

1.在蠟質(zhì)量與含蠟量關(guān)系圖上,若三個點恰好在一斜率為正的直線上,

已知蠟質(zhì)量為0.05g和0.10g時,含蠟量依次為1.5%和2.5%,該瀝青含蠟

量為

(B)o

(A)1.5%;

(B)2.0%;

(C)2.5%;

(D)無法確定。

一.單選題注:總分36,每題2分,點擊選項中的選擇正確答案

1.SMA混合料馬歇爾試件成型時,其擊實次數(shù)為(A)。

(A)50次;

(B)60次;

(C)70次;

(D)75次。

2.瀝青混合料中摻加礦粉的目的是為了(B)。

(A)提高密實度;

(B)提高穩(wěn)定度;

(C)增加流值;

(D)改善工藝性。

3.對進入集塵系統(tǒng)粉料,確定其可利用后,回收粉用量不得超過填料

總量的(C)o

(A)20%;

(B)23%;

(C)25%;

(D)27%o

4.目前,國內(nèi)外測定瀝青蠟含量方法很多,但我國標準規(guī)定是(B)o

(A)化學(xué)分析法;

(B)蒸播法;

(C)硫酸法;

(D)組合分析法。

5.DBJ13?69?2005標準,當熱料瀝青混合料缺乏粘溫曲線時,瀝青混合

料應(yīng)采用普通石油瀝青,其加熱溫度應(yīng)為(D)o

(A)165℃~180℃;

(B)145℃~155℃;

(C)165℃~170℃;

(D)150℃~160℃o

6.道路石油瀝青按同一生產(chǎn)廠家、同一品種、同一標號、同一批號連

續(xù)進場的瀝青每批次抽檢1次,這里每批次是指(A)。

(A)每100t為1批;

(B)每60t為1批;

(C)每50t為1批;

(D)每30t為1批。

7.對于密級配瀝青混合料AC-20的關(guān)鍵篩孔是指(C)o

(A)0.075mm;

(B)2.36mm;

(C)4.75mm;

(D)1.18mm。

8.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shè)計中,瀝青含量為以下(A)質(zhì)量比的百分率。

(A)瀝青質(zhì)量與瀝青混合料的質(zhì)量;

(B)瀝青質(zhì)量與礦料質(zhì)量;

(C)瀝青質(zhì)量與集料質(zhì)量;

(D)瀝青混合料質(zhì)量與瀝青質(zhì)量。

9.稱取堆積密度為1500g/m3的干碎石600g,浸水24h后稱其水中質(zhì)

量為385g,表干質(zhì)量為605g,則集料的表觀相對密度和毛體積相對密度

分別為(B)。

(A)2.790,2.727;

(B)2.791,2.727;

(C)2.791,2.750;

(D)2,956,2.791o

10.瀝青混合料的細集料采用優(yōu)質(zhì)的天然砂或機制砂,但天然砂的用

量不宜超過集料總數(shù)量的(C)。

(A)15%;

(B)16%;

(C)20%;

(D)25%o

11.瀝青與礦料的粘附性等級的評定,應(yīng)由(B)以上經(jīng)驗豐富的試

驗人員分別目測評定取平均等級表示結(jié)果。

(A)1名;

(B)2名;

(C)3名;

(D)4名0

12.針入度指數(shù)越大,表示瀝青的感溫性(A)o

(A)越?。?/p>

(B)越大;

(C)不變;

(D)無相關(guān)聯(lián)系。

13.對吸水率大于2%的試件,宜用(C)測定密度。

(A)表干法;

(B)水中重法;

(C)蠟封法;

(D)體積法。

14.密級配瀝青混合料馬歇爾試件兩面各擊(D)o

(A)100次;

(B)125次;

(C)50次;

(D)75次。

15.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shè)計時,均采用(C),故無需進行密度水溫修

正。

(A)有效相對密度;

(B)表觀相對密度;

(C)毛體積相對密度;

(D)理論相對密度。

16.檢驗最佳瀝青用量時的粉膠比,宜符合(B)的要求C

(A)0.5~0.15;

(B)0.6~L6;

(C)0.8~1.2;

(D)0.6~1.0。

17.稱取堆積密度為1600g/m3的干碎石600g,浸水24h后稱其水中

質(zhì)量為381g,表干質(zhì)量為605g,則該集料的表觀密度和空隙率分別為(B)

(Pw取1)。

(A)2.740g/cm3、49.9%;

(B)2.740g/cm3>41.6%;

(C)2.740g/cm3、45.3%;

(D)2.740g/cm3、42.6%。

18.評定細集料的潔凈程度,石屑或機制可用砂當量表示,其適用于

(A)o

(A)0~4.75mm;

(B)0~2.36mm;

(C)0~0.15mm;

(D)0~1.18mmo

二.多選題注:總分24,每題3

分,點擊選項中的選擇正確答案

.通過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shè)計,可以決定瀝青混合料的(

1ABC)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