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明清民窯瓷畫賞析-寫意著百姓的人生追求_第1頁
論明清民窯瓷畫賞析-寫意著百姓的人生追求_第2頁
論明清民窯瓷畫賞析-寫意著百姓的人生追求_第3頁
論明清民窯瓷畫賞析-寫意著百姓的人生追求_第4頁
論明清民窯瓷畫賞析-寫意著百姓的人生追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論明清民窯瓷畫賞析寫意著百姓的人生追求

趙峰生/文中國寫意畫具有獨特的民族審美和藝術(shù)特征。它不同于照相機拍照式的再現(xiàn),而是依據(jù)作者對人生、社會、自然和宇宙的主觀審美認識,在“形與神”、“主觀與客觀”間進行藝術(shù)的提煉和概括,通過傳統(tǒng)筆墨符號與創(chuàng)作者特有的藝術(shù)語言組合搭配,賦予其筆情墨趣,再現(xiàn)事物的特征和本質(zhì),揭示本源的深層意境。景德鎮(zhèn)明清民窯瓷器畫片在含蓄內(nèi)斂的傳統(tǒng)文人雅士參與之下,畫片代表著社會思潮,展現(xiàn)了多元化文化色彩。他們借助客觀的“景”,營造和抒發(fā)著“情”,創(chuàng)造出寓意深刻、富于藝術(shù)感染力的“境”。此三者交融、和諧遞進,以此實現(xiàn)民窯瓷器畫:景+情+意=妙境!科舉制是歷朝歷代選拔人才的一種基本制度,源于漢、創(chuàng)于隋、立于唐、完善于宋、盛于明清、終于清光緒三十年。據(jù)史籍記載,1000多年間經(jīng)文考或武比,共計脫穎而出文狀元654名、武狀元185名;從民間選拔優(yōu)秀者入仕為官,為寒門學子們進入仕途提供了途徑;猶如《琵琶記》“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踏莎行》:“足躡云梯,手攀仙桂,姓名高掛登科記。馬前喝到(道)狀元來,金鞍玉勒成行對?!敝T多耳熟能詳?shù)姆独钪鵁o數(shù)學子們自強不息、勵志登科;在這種社會大背景下積極向上、鍥而不舍的讀書之風長盛不衰,有力地推動著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文化教育和精神文明的發(fā)展;此類留存較多的神形俱佳的讀書郎(圖1)畫片紋飾,以簡潔流暢的筆墨,豪放樸厚地直抒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意蘊。中國龍文化經(jīng)過圖騰和宗教藝術(shù)轉(zhuǎn)化為審美藝術(shù),其演進歷史已超過五千年,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華龍文化。自古以來多元化的龍紋與魚紋有著很深的淵源關(guān)系,魚化龍(圖2)、鯉魚跳龍門都具有逆流前進、人生轉(zhuǎn)折、奮發(fā)向上等吉祥寓意,成為人生追求的標志。于是,科舉考場的正門也被稱為“龍門”。要想在科舉中成為幸運的佼佼者絕非易事。于是,不愿讓子女輸在起跑線的古人在加倍教育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對子女進行著多方位引導式教育。即便在兒童嬉戲的游戲中也蘊含著人生轉(zhuǎn)變的魚化龍課訓。此塊構(gòu)圖舒朗、勾線填涂較為認真、兒童身著里外一件衣、頭頂翹起“天菩薩”、頭圓面圓,天真活潑的“孩童持蓮戲魚圖(圖3)”就是在演練“魚化龍”;異曲同工的“五子奪盔(圖4)”或稱“五子奪冠”(“冠”諧“官”)亦是同類題材。畫片中充滿活力的五個童子嬉戲于庭院,戴冠大童手持盔(“盔”諧“魁”)帽,四孩童爭奪。寓意五子皆須勤奮努力、積極向上,爭取各自都有所作為;此類望女成鳳、望子成龍、庭院教子的題材歷史遺存頗多,無不折射出古人渴望子孫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愿望。相對以上較為含蓄的畫片,還有一種用文字坦率表述人生追求和祝頌的紋樣,即“狀元及第(圖5)”、“金榜題名”等吉語;眾所周知,在學而優(yōu)則仕的科舉中,殿試前三名分別為:狀元、榜眼和探花,合稱“三鼎甲”。一般新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之職,翰林素有“儲相”之譽,而翰林院修撰易接近皇帝,高升的幾率自然較多,亦不排除被召駙馬或為權(quán)臣女婿的可能性。顯赫的“狀元及第”是古代讀書人最高的榮譽,也是躋身仕途、光宗耀祖最炫之首。故,民間有“天上麒麟子,人間狀元郎”之譽;雖然一甲第一名最為顯赫,但退而求其次,只要能金榜題名,同樣是學子們夢寐以求的夙愿。金殿隆重的科舉唱名亦稱傳臚(“臚”諧“蘆”)。明代二三甲第一為傳臚,至清代專稱二甲第一名為傳臚。在明清瓷器及[來自W]藝術(shù)品遺存中,常見一只殼硬如甲的螃蟹銜蘆葦畫片,其寓意即為“一甲傳臚(圖6)”,兩只銜蘆葦則寓意“二甲傳臚”。均含有金榜題名的美好祝愿,為科舉中第之吉兆;科舉制即便在內(nèi)憂外患、政權(quán)岌岌可危的朝代,世人仍然熱衷于仕途的功名利祿、富貴榮華,其人生追求和社會價值取向可見一斑。林林總總、或明或暗地寓意著幼教、讀書、科考、升官的步驟,是不少舊時學子們的必經(jīng)之路。在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背景下,有一類嬰戲畫片是純粹的游戲?還是長輩處心積慮地暗喻催子奮進?則屬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例如:對弈圖(圖7)、庭院放紙鳶(圖8)……周圍有藏友見之,聯(lián)想科舉背景,分別解讀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和“對未來的憧憬,寓意期盼高升”。此解讀確有一定道理,但我以為:下棋、放風箏等活動既然是民間游戲,不妨就讓它定格在無憂無慮的童年,成為不朽的快樂縮影,豈不更好!在古人的思維中,萬事萬物皆有禪機妙理。要想成為狀元,除了自身的發(fā)奮努力,往往還需要得到相關(guān)神靈的佑護。舊時考生在臨考前必定會做三件事:燒香、問卜、拜神靈(時代、地域及信仰不同,公認考神為:文昌帝君、孔子、魁星);其中,北斗七星中第一顆星,即“奎星”。“奎”諧“魁”、鬼+斗=魁,魁星又有“魁首”、“魁元”之稱;而傳說中的魁星(圖9)金身青面、赤發(fā)環(huán)眼,頭上還長有兩只角。雖然世俗化的魁星體貌特征不入世俗,舉手投足間也沒有雅致和貴氣,但他卻掌管著文章興衰、主金榜題名、主文運功名。故而,在科考定終生的考生心目中,魁星地位很高,被尊奉為點取狀元之神,備受舊時學子們的崇敬和頂禮膜拜。古人特別熱衷于以物喻事。科舉奪魁相伴而生的自然是高官厚祿(圖10)(“鹿”諧“祿”),即使是大明王朝僅有六年歷史的隆慶朝,民窯也不會忘記以那清逸的寥寥數(shù)筆,祝愿學子們殿試奪魁、光宗耀祖……;同樣的題材在不同的繪制者筆下往往具有雙面效應。高官厚祿的畫片至明萬歷尤為盛產(chǎn),但因諸多原因常見腦滿腸肥、比例失調(diào)的高官,有的甚至連五官的點畫都已舍去。如排除繪畫者功力欠佳等原因,則無疑是民眾對朝廷的不滿、對高官的憂憤,具有強烈的諷刺寓意。從繪畫風格的角度賞析以上兩塊(魁星、高官)無背景渲染、線條簡略的畫片,以虛襯實的手法突出了主體,藝術(shù)形式具有一目了然的簡筆漫畫效果;此類畫片構(gòu)建在社會大基調(diào)之上,筆墨情趣孕育在情感之中、融入作者對生活的感悟,他們以樸實的筆法表述著社會思潮和思想內(nèi)涵,這種從情境到意境的提升,往往給人較深的印象。從考生走到官員,免不了出現(xiàn)一些只顧“冠上加冠(“冠”諧“官”)”、“榮華富貴”,而將“清政廉潔”置若罔聞,最終淪為貪官污吏,或變成為官不作為的庸官。而善良的民窯不會因為個體官員的瑕疵而摒棄對整體美好事物的向往,他們一如既往地對學子和官員給予美好的祝頌。最常見的畫片以象征圣潔、出塵離染的蓮(“蓮”諧“廉”、“連”)與鷺鷥(“鷺”諧“祿”、“路”)相配,通過寫意藝術(shù)語言祝頌:一鷺蓮升(圖11)、一品清廉,以寓仕途順利、廉潔清政。此類蘊含:平步青云、馬上封侯、指日高升、加官進爵的吉祥紋飾存量龐大,其美好寓意自不用多說。景德鎮(zhèn)明清民窯瓷器集陶瓷制作工藝、中國繪畫藝術(shù)、社會人文思想于大成。其美學藝術(shù)具有民族繪畫的底蘊,通過動植物、仙道故事、科舉等題材紋飾,傳承著氣韻生動的中國寫意畫筆墨意趣,傳遞著社會意識形態(tài)和人文思想。其厚重的歷史文化成為解讀、賞析明清瓷器最直接的閱讀器;此塊描寫唐朝宰相王允之女王寶釧為愛情入寒窯、薛平貴為求上進投軍別窯(圖12)畫片,雖然不是民窯細路精品力作,但可稱其為民窯瓷畫“意象”與“意境”的代表作之一:薛平貴身背寶劍,在武家坡寒窯前辭別王寶釧。王寶釧溫婉的神情和身旁的窯洞、薛平貴離別的無奈和身后曲折的道路交代清晰。襯景配以柳樹、山石和流云,烘托新婚離別之情。而高低錯落的站位,反映出男尊女卑的社會倫理狀態(tài);智勇雙全的功夫書生薛平貴西征,平定邊關(guān)屢建戰(zhàn)功、番民懾服。傳奇式人物薛平貴一別寒窯十八載,凱旋回朝后攜王寶釧和春花公主重返邊關(guān)……換個角度審視此塊生活化情景交融的畫片。透過京劇、秦腔、越劇、川劇、二人轉(zhuǎn)等多劇種大同小異的劇情,不難看出:文學、戲曲等藝術(shù)將流傳于民間的“貴釧戀”融入到情理合一的傳統(tǒng)理念之中,不僅講述了不畏強權(quán)、可歌可泣的堅貞愛情故事,而且蘊含著古人社會道德和人格品行標準,同時也飽含著百姓多層次的人生追求。尤其在時局不穩(wěn)、戰(zhàn)亂頻發(fā)的社會,人們對“小者隱于野,獨善其身;中者隱于市,全家保族;大者隱于朝,全身全家全社會。”有著本意和多版本的理解。在此不能不說:無論是品行高尚、超脫世俗的高士(圖13)選擇隱逸不仕,還是樂于追尋“琴高乘鯉”(圖14)似的仙道神話;無論是善于游戲于繁華的市井社會,還是在喧鬧的都市中尋求著心靈凈土;無論是游刃有余地游走于官場,還是實現(xiàn)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志向……這都是社會百態(tài)的真實寫照,均無可厚非!社會提倡的“漁樵耕讀(圖15)”以及“耕讀人家”是社會主流群體,他們無所謂更多地面對仕途的誘惑、官場的勾心斗角、商戰(zhàn)的爾虞我詐,隨遇而安地過著淳樸而散淡的民趣生活,在知足常樂中遵循著平安是福;他們閑適時吟詩作畫、攜琴訪友(圖16)、踏雪尋梅,享受著屬于自己的愉悅,頗為愜意;閑來約幾位好友暢論古今,痛快淋漓地猜拳豪飲(圖17),任酒充填一份興奮的快意。這樣灑脫豪放的生活也不失為一種境界……通過以上舉例大體可以看出:在西方現(xiàn)代繪畫概念和技法進入中國之前,明清民窯瓷器在文人雅士的參與下,瓷畫融入了更多的文人藝術(shù)與民間美術(shù),其精神內(nèi)涵、審美取向等方面相互影響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