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燕子磯中學2025屆高三一診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江蘇省南京市燕子磯中學2025屆高三一診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江蘇省南京市燕子磯中學2025屆高三一診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江蘇省南京市燕子磯中學2025屆高三一診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江蘇省南京市燕子磯中學2025屆高三一診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南京市燕子磯中學2025屆高三一診考試歷史試卷請考生注意: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qū)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guī)定答題。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公卿的族屬是商周政治建構的重要因素。下列商周異、同姓公卿的比例差異說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點是A.家國同構 B.等級森嚴 C.君主專制 D.官僚政治2.19世紀初,在世界擁有50萬以上居民的10個城市中,中國占據(jù)了6個。清代集市中心的總數(shù)則在4萬處左右。明中后期至清前期200多年間,世界白銀產量的一半流人中國。這反映明清時期A.對外政策的調整促進經濟繁榮 B.隱含向近代社會轉型的因素C.商品經濟的地位發(fā)生根本改變 D.受生產方式質變的影響較大3.史學家認為:“古代社會,尊祖敬宗祭祀祖先是生活中的兩件大事之一,不敬祖先是極其可恥可怕的。主祭祀權牢牢地不可分割地掌握在大宗手里,大宗的地位因主祭祀權被突出了,通過宗法系統(tǒng),血緣關系政治化、等級化了?!辈牧显噲D說明的是A.等級制通過血緣政治體現(xiàn) B.大小宗的地位反應等級制C.祭祀權力掌握在大宗手中 D.等級高低體現(xiàn)出宗法關系4.1954年12月,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總結到:“瑞金時代是最純潔、最清一色的了,但那時我們的事特別困難,結果是失敗了。所以真理不在乎是不是清一色?!逼湟庠趶娬{A.發(fā)揮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作用B.繼續(xù)堅持新民主主義政治路線C.學會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的矛盾D.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5.狄德羅《百科全書》說:“自由是天賜的東西,每一個同類的個體,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權利……不是國家屬于君主,而是君主屬于國家?!贝搜泽w現(xiàn)的主張有①個人自由②權利平等③聯(lián)邦共和④主權在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羅斯福新政后,“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國家正在為了保護沒有特權的人免受剝削而尋求方法;在另一種意義上說,政府正在與私營企業(yè)進行競爭,并且逐步去代替它們,但是,并沒有使公司與資本主義斷絕關系?!边@段話表明羅斯福()A.不代表資產階級利益B.認同社會主義思想C.仍堅持私有制與自由企業(yè)制度D.認為道義責任高于階級利益7.永樂朝有翰林院官員上奏:“朝廷歲令天下有司織錦緞、鑄銅錢,遣內官赍往外藩及西北買馬收貨,所出常數(shù)千萬,而所取曾不及其一二?!弊鄷u的是A.朝貢貿易 B.海禁政策 C.閉關政策 D.市舶貿易8.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2年),西漢政府開始了大規(guī)模反擊匈奴的戰(zhàn)役;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漢武帝為加強北方防御筑朔方城,“費數(shù)十百巨萬”;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衛(wèi)青受皇帝賞賜,得“黃金二十余萬斤”。漢武帝時期采取的這一系列舉措A.維護了邊疆穩(wěn)定 B.改善了道路交通C.加重了財政負擔 D.強化了中央集權9.從下面表格信息可以認定的歷史事實是材料出處“開元天寶之中,耕者益力,四海之內,高山絕壑,耒耜亦滿,人家糧儲,皆及數(shù)歲?!薄对紊轿募栠M士》“是時(指天寶五年)海內富實,米斗之價,錢十三,青、齊間(山東境內)斗才三錢?!薄缎绿茣な池浿尽贰皯浳糸_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充實?!薄抖派倭昙稟.開元年間南方經濟發(fā)展迅速B.開元至天寶初農業(yè)較為繁盛C.唐中期農業(yè)商品化趨勢加強D.安史之亂未對農業(yè)造成破壞10.1931年11月,英國議會通過一項為期六個月的《禁止不正當進口法》,規(guī)定貿易部有權決定對某些商品征收100%的保護關稅。同年又頒布《農產品法》,規(guī)定對水果、蔬菜和其他一些農產品征收進口稅。1932年2月4日,英國議會通過《進口關稅法》,規(guī)定除小麥、肉類和英國不生產或短缺的原材料外,所有的進口商品都要征收進口稅。這些法案的出臺A.維護了英國在世界市場上的中心地位B.有利于二戰(zhàn)后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C.緩解了英國國內日益嚴重的供銷矛盾D.違背了英國一貫堅持的自由貿易政策11.公元前6世紀,雅典城邦的陪審法庭在原告的指控、被告的辯護、證人的證詞和判決結果等方面采用口頭陳述的方式,而到公元前4世紀,訴訟雙方的辯詞和證據(jù)都要以書面形式提交。這一變化A.立法程序趨于嚴密 B.注重維護公共利益C.公民權利逐漸擴大 D.體現(xiàn)了公平與效率12.1949年9月,美國墨西哥灣所產的石油實際離岸價格為每桶2.71美元,而波斯灣產地石油價格每桶0.39美元,運到美國后交貨價格每桶也只有1.60美元。這-狀況A.引發(fā)了第三世界反霸斗爭 B.阻礙了世界經濟增長趨勢C.刺激了產油國家走向聯(lián)合 D.造成了南北經濟差距擴大13.17世紀50年代,蔗糖開始頻頻出現(xiàn)在藥品、文學想象以及身份的炫耀等方面。1800年前后,蔗糖已經為英國人的日常飲食提供了近五分之一的熱量。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等級觀念明顯淡化 B.貧富差距日益縮小C.高效便利的交通網絡提供了條件 D.工業(yè)革命促進生產力的迅猛增長14.下表是對漢代部分畫像磚石主旨內容的歸納。據(jù)表格內容可得出的結論是漢代A.個體小農經濟耕作方式簡單 B.牛耕技術得到普遍推廣C.注重在實踐中傳習農業(yè)技能 D.小農經營模式正式形成15.當1929年美國華爾街股市狂漲之時,美國減少了向歐洲的投資,歐洲的經濟立即就陷入了危機之中,國際經濟所賴以進行的資金循環(huán)也就中斷了。該現(xiàn)象表明A.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中心發(fā)生轉移B.歐洲受經濟危機的打擊更嚴重C.美國缺乏對經濟危機的防范意識D.經濟大危機弱化了經濟全球化16.羅斯福說:“我們必須有這樣一條原則,我們將不允許失業(yè)大軍存在……我不愿設想任何美國人永遠靠救濟為生?!毕铝斜硎鲶w現(xiàn)這一思想的是A.整頓財政金融B.通過《全國工業(yè)復興法》C.調節(jié)農業(yè)生產D.舉辦公共工程17.據(jù)《上海電信史》記載:“1879年9月,大北公司向……申請德律風專營權,條件是向租界提供一整套電話通訊網?!蔽闹惺÷缘臋C構應是A.英國議會 B.總理衙門 C.“工部局” D.上海道臺18.甲午戰(zhàn)后,列強在中國獲得了大量礦產資源開采權,而日本在這場瓜分中國市場的爭奪中幾乎一直處于被動狀態(tài),直到1899年方才開始有機會染指中國內陸的礦產資源。這是因為A.列強眼紅日本的巨額戰(zhàn)爭收益B.日本開礦技術沒有優(yōu)勢C.甲午戰(zhàn)爭激起中國的民族憤恨D.中國內陸礦產十分有限19.在某公報中,一方重申:“問題是阻礙兩國關系正?;年P鍵;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是中國的一個省”;另一方則表示;“它認識到在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是中國的一部分.它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問題的關心。這一公報的發(fā)表A.加快了中國恢復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的進程B.推動了中日邦交的正?;疌.宣布了采用和平方式統(tǒng)一祖國的方針D.實現(xiàn)了中美兩國關系的正?;?0.下表記錄的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正確運用歷史學習基本方法、論證過程較為科學準確的是A.A B.B C.C D.D21.“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具豐實?!保ǘ鸥Γ骸稇浳簟罚Υ嗽娫u述較為恰當?shù)氖茿.客觀真實,無需考證B.文學家言,尚待求證C.背離實際,不足為信D.溢美之辭,不足為信22.1913年,袁世凱派人暗殺了國民黨領袖宋教仁。此案件從本質上反映了A.帝國主義爭奪中國的矛盾 B.民主共和與封建專制之爭C.國民黨與北洋軍閥的矛盾 D.革命黨與袁世凱的權力之爭23.下表為20世紀60—70年代國際限制核武器部分條約年份條約1963年《控制核武器試驗的協(xié)定》1967年《禁止外空核武器的協(xié)定》、《拉美無核區(qū)的協(xié)定》1968年《在現(xiàn)有核國家以外不擴散核武器的條約》1971年《海底禁止核武器協(xié)定》1972年《西方—蘇聯(lián)限制核戰(zhàn)略武器條約》據(jù)此表可以得出的結論是A.和平與發(fā)展已經成為時代的主題B.冷戰(zhàn)中理性外交有利于世界和平C.美蘇爭霸的雙方處于均勢的狀態(tài)D.美蘇雙方意識形態(tài)對抗逐漸消失24.有學者指出:“西周的各地諸侯國是周室分封的,一開始即與周王維持著從屬關系、君臣不平等的關系。周王對各諸侯有巡狩等權力,諸侯對周王有貢賦、朝聘等義務,這種聯(lián)系一直不斷。所以,后來才產生一個地大物博的、統(tǒng)一的東方中華大國?!痹搶W者意在說明①分封制體現(xiàn)了等級差別②西周時代蘊含著大一統(tǒng)因子③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礎④分封制遏止了分裂割據(jù)勢力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25.自秦以后,隨著皇權的不斷加強,古代中樞權力機構也不斷發(fā)生變化,其中為分割宰相權力而設立的機構是A.刺史 B.中書省 C.內閣 D.參知政事26.“中國古代地方行政體系不是簡單的修補,而是在不斷創(chuàng)新與完善”。以下能體現(xiàn)這一觀點的是①商方國聯(lián)盟②秦郡縣制③漢刺史制④唐三省六部制⑤元行省制A.②④ B.②⑤ C.③④⑤ D.①②⑤27.馬丁·路德指出,只要受洗入教,心存信仰,人人都是教士,人人都可以成為祭司,都享有與主教同等的權力。據(jù)此可知,馬丁·路德A.倡導信仰自由 B.否定宗教權威 C.主張權利平等 D.具有人文精神28.“他是烏魯克國王,他非人非神。眾神創(chuàng)造了他完美的身軀,并賦予他美貌、智慧、勇敢,使他具有世人無法具有的完美品質?!痹搨髡f出現(xiàn)在A.古代埃及 B.古代兩河流域 C.古代中國 D.古代印度29.馬克思曾說:“自然科學正在準備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紀中翻轉了整個世界,現(xiàn)在它的統(tǒng)治已到末日,另外一個大得無比的革命力量……將取而代之?!辈牧戏从吵鲴R克思觀察社會的視角是A.階級斗爭 B.全球聯(lián)系 C.技術革新 D.生態(tài)變遷30.《十二銅表法》第六表第五條有如下規(guī)定:“如有人在出庭辯論時親手保護自己的物品?!本唧w做法就是與對方興訟時,興訟雙方以手抓住所爭辯的物品并以嚴肅的言辭來維護對該物之權利,把手放在物品上要在一定的地方并在最高審判官在場時進行。這表明《十二銅表法》A.具有形式主義的特征 B.保護奴隸主貴族的利益C.已經發(fā)展到成熟階段 D.法庭辯論決定物品歸屬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材料倉儲建設是明朝社會保障體系中一項重要的內容,明朝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對糧食倉儲制度加以完善,設立了種類眾多的糧倉,其中比較重要的是預備倉、濟農倉、常平倉。洪武元年,朱元璋“令天下立預備倉,糴谷收貯以備賑濟?!鳖A備倉設置在居民聚集的地方,任用當?shù)氐赂咄?、家境殷實的人進行管理,每年戶部掏出來兩百萬貫從老百姓手里買糧,然后儲存在這些預備倉里面,如果碰上災年的話,就開倉放糧賑災。濟農倉是用來救濟農民的,“各州縣以官鈔糴米入倉,倉米供興修水利、荒年賑濟及抵補漕運拖欠之用。皆為借支,秋成抵數(shù)歸倉?!背F絺},古代為調節(jié)米價而設置的一種倉廩,《明實錄》記載:“今后宜令各府州縣設常平倉。每遇秋成,官出錢鈔收糴入倉。如遇歉歲,平價出糶。蓋米價不踴則物價自平,如此則官不失得,民受其惠矣?!泵鞒种匾晝Ψe,曾多次下達整頓倉儲詔令,“命遣官巡視州縣儲備倉,有慢令及欺蔽者罪之”;又規(guī)定地方存糧的數(shù)量,并作為考核地方官政績的指標。正是得益于這些種類不同的糧倉的建設,明朝在救災方面都取得了很不錯的效果?!幾源拶棥睹鞔膫浠膫}儲》(1)根據(jù)材料,概括明朝備荒倉儲建設的特點。(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明朝備荒倉儲制度的作用。32.(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東漢末年,豪強地主的武裝兼并與混戰(zhàn)使北方的社會經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疤餆o常主、民無常居”的現(xiàn)象不僅導致百姓饑餓,就連軍隊也無糧可以充饑。此種狀況致使?jié)h朝以人口為基礎,以貨幣納稅的稅收制度形同虛設,“錢賤物貴”的局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扭轉。204年,曹操進行稅收制度改革。規(guī)定稅收內容分為田租和戶調。曹操下令,賦稅的承擔者不僅包括一般的普通老百姓,一般豪強地主也要按照土地的多少和戶口分別繳納田租和戶調,不允許有游離于稅收征納之外的優(yōu)惠階層存在,不允許豪強者轉嫁稅收負擔?!幾圆滩秳邮帟r期的創(chuàng)新與沖突——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賦稅制度變遷》(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曹操稅制改革的背景。(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曹操稅制改革的意義。33.材料張伯行,清初理學名臣,生長于黃河下游的儀封縣。他從小耳聞目睹黃河水患帶來的災害,萌發(fā)了治理黃河的念頭??贾羞M士后,他繼續(xù)系統(tǒng)學習歷代治河著作,關注黃河堤防建設,康熙三十八年,黃河決堤,張伯行組織儀封縣城百姓采用沙土袋填筑決口,保住了全城百姓的生命財產。隨后在督修黃河南岸二百余里長堤和多處河務工程時,他提出《治河議十條》,其中有“黃水本強,宜分其勢而使其弱”、“黃河兩岸之遙堤宜出堅筑”、“運河之下流宜疏”等建議,康熙四十五年,他在任山東濟寧道期間。采用蓄水放船之法,解決漕運運行的難題,并結合實地考察結果,著述《運河備議》一書,康照六十年,黃河又發(fā)生險情,張伯行主張在沁、黃兩河交匯處修建一座河閘,以避免兩河河水匯集,導致水勢增大,引發(fā)水災;還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引沁河之水,以濟山東之漕運”,從而“成萬事之利”?!幾酝蹒妗稄埐兄魏臃铰允稣摗返龋?)根據(jù)材料,概括張伯行在治河方面的成就。(2)結合材料與所學知識,簡析張伯行取得治河成就的主要因素。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根據(jù)材料,從商到周,異姓公卿減少同姓公卿增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體現(xiàn)出通過宗法制和分封制的配合,西周的政治管理加強,具有家國同構的特點,A選項符合題意;公卿比例中同姓和異姓數(shù)據(jù)的升降,沒有體現(xiàn)出等級森嚴的特色,B選項錯誤;君主專制制度和官僚政治在西周時期尚未形成,CD兩項錯誤。2、B【解析】

依據(jù)材料“清代集市中心的總數(shù)則在4萬處左右”“世界白銀產量的一半流人中國”反映了中國商品經濟發(fā)展比較繁榮,有向近代化轉變的因素。B正確;材料未涉及對外政策的調整,A排除;此時重農抑商的政策沒有改變,C排除;中國此時仍然是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生產方式沒有發(fā)生質變,D排除。故選B。3、D【解析】

根據(jù)題干可知,大宗地位通過主祭祀權而體現(xiàn),以祭祀權的大小高低形成政治化、等級化的血緣宗法關系,故D項符合題意;A項,題干并未強調血緣政治對等級劃分的影響,排隊;B項,題干中以祭祀權體現(xiàn)大小宗地位,并非以大小宗地位反映等級制度,排隊;C項,題干強調的是大宗掌握主祭祀權,并非所有祭祀權都在大宗手中,排除。4、A【解析】

從材料中的時間信息“1954年”和“所以真理不在乎是不是清一色”等信息來看,毛澤東意在強調發(fā)揮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作用。1954年一屆全國人大召開后,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不再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但作為統(tǒng)一戰(zhàn)線組織繼續(xù)存在。故答案為A項。1954年已開始向社會主義過渡,排除B項;1957年《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的講話是強調學會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的矛盾,排除C項;“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的提出是在1956年,排除D項?!军c睛】解放戰(zhàn)爭時期,為了打敗蔣介石,建立新中國,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起了包括全體中國人民在內的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在推翻蔣介石國民黨反動政權的斗爭中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共產黨繼續(xù)走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道路,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就是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組織形式。在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新歷史時期,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在恢復國民經濟、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等方面發(fā)揮了重大作用。5、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歐洲啟蒙思想。根據(jù)材料信息“自由是天賜的東西,每一個同類的個體,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權利”,即可體現(xiàn)①、②;根據(jù)“不是國家屬于君主,而是君主屬于國家”,即可體現(xiàn)④。而③聯(lián)邦共和,材料無從體現(xiàn),排除③。綜上,本題正確答案選B??键c:西方人文精神的發(fā)展·歐洲啟蒙運動·狄德羅的《百科全書》及其認識6、C【解析】試題分析:羅斯福新政后,雖然國家加強了經濟的干預,形成了國家資本主義的新形式。但根據(jù)材料中的“并沒有使公司與資本主義斷絕關系”可知,羅斯福仍舊堅持私有制與自由企業(yè)制度。所以本題選C。A、B、D表述錯誤??键c:羅斯福新政和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羅斯福新政·對經濟政策的調整7、A【解析】

材料體現(xiàn)的是政府將司織錦緞、鑄銅錢派官員送到外國及西北,支出多,收入少,這是中國朝貢貿易的特征,故A正確;海禁政策、閉關鎖國政策都是嚴格限制對外貿易,故B、C與材料無關;市舶貿易是專指海上貿易,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D錯誤。8、C【解析】

根據(jù)材料“漢武帝為加強北方防御筑朔方城,‘費數(shù)十百巨萬’”“衛(wèi)青受皇帝賞賜,得‘黃金二十余萬斤’”可知西漢為了反擊匈奴不但要花費大筆的錢進行修筑工事,進行戰(zhàn)爭,同時對于功臣的賞賜也花費巨大,說明對匈奴的戰(zhàn)爭加劇了漢朝的財政負擔,故選C;材料沒有反映維護邊疆穩(wěn)定,A錯誤;B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對匈奴的戰(zhàn)爭,沒有明確在匈奴地加強統(tǒng)治,故D錯誤。9、B【解析】

依據(jù)材料中“開元天寶之中……耒耜亦滿,人家糧儲,皆及數(shù)歲”、“(指天寶五年)海內富實”、“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充實”等信息可知開元至天寶初農業(yè)較為繁盛,因此B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糧食豐實,沒有體現(xiàn)是南方還是北方;C選項錯誤,材料并未體現(xiàn)商品化趨勢加強的信息;D選項錯誤,安史之亂發(fā)生于天寶十四年,材料并未體現(xiàn)安史之亂的影響,該表述不符合史實。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10、D【解析】

依據(jù)材料中信息可知,此時英國實行貿易保護主義,這違背了其一貫堅持的自由貿易政策,因此D選項正確;A選項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這些措施不利于世界經濟的恢復和持續(xù)發(fā)展,B選項錯誤;這些措施不能真正緩解供銷矛盾,C選項錯誤。故選D。11、D【解析】

依據(jù)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以書面形式取代口頭陳述,不僅可以防止訴訟人篡改證據(jù),還可以保證法律在運用時的準確性,也節(jié)省了法庭審判的時間,因此D選項正確;材料體現(xiàn)的是司法程序,不是立法程序,A選項錯誤;材料并未涉及公共利益的維護和公民權利范圍的變化,B、C選項錯誤。故選D。12、C【解析】

波斯灣產地石油價格明顯低于美國墨西哥灣所產石油的價格,在差價的刺激下為了牟取更多利益,產油國必然走向聯(lián)合以提高石油價格,故選C;不同產地石油價格的差異與第三世界反霸斗爭無關,也沒有阻礙世界經濟的增長趨勢,排除AB;美國和波斯灣產油國同屬于北半球,造成南北經濟差距擴大的說法無從體現(xiàn),排除D。故選C。13、D【解析】

17世紀50年代,蔗糖開始頻頻出現(xiàn)在藥品、文學想象以及身份的炫耀等方面,這說明蔗糖是奢侈品;1800年前后,蔗糖已經為英國人的日常飲食提供了近五分之一的熱量,這說明蔗糖已經普及。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這一變化根源于工業(yè)革命促進生產力的迅猛增長,故D正確;等級觀念明顯淡化、貧富差距日益縮小不是材料表達的主旨,故AB錯誤;高效便利的交通網絡不是主要原因,故C錯誤。14、A【解析】

根據(jù)材料“江蘇省睢寧縣出土的牛耕畫像石”“四川省德陽縣出土的芟草播種畫像磚”“山東省藤縣出土的耕耱畫像石”的內容可以看出當時的小農耕作是牛耕技術、用鐮刀割草、用鋤頭耕地等,都是使用最簡單的工具進行耕作,從而說明漢代的個體小農經濟耕作方式簡單,故選A;單從陜西和江蘇省出土的牛耕畫像石不能表明牛耕技術得到普遍推廣,B錯誤;表格中反映的不是農業(yè)技能,C錯誤;材料沒有體現(xiàn)小農經營模式,D錯誤。15、A【解析】

材料“美國減少了向歐洲的投資,歐洲的經濟立即就陷入了危機之中”說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中心已由歐洲轉移到美國,故A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比較歐洲和美國受經濟危機打擊的程度,故B不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美國對經濟危機的防范意識,故C不符合題意;材料“國減少了向歐洲的投資,歐洲的經濟立即就陷入了危機之中,國際經濟所賴以進行的資金循環(huán)也就中斷了”反映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密切聯(lián)系,佐證了經濟全球化的存在,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16、D【解析】

材料“我們將不允許失業(yè)大軍存在……我不愿設想任何美國人永遠靠救濟為生”反映了羅斯福新政舉辦公共工程,以工代賑,促進就業(yè),故D正確;整頓財政金融與促進就業(yè)無關,故A錯誤;《全國工業(yè)復興法》與材料無關,故B錯誤;調節(jié)農業(yè)生產屬于農業(yè)方面,不符合題意,故C錯誤。17、C【解析】

題干中的“德律風”是電話的音譯,而當時電話的專營權由租界的工部局掌握,選項C正確;英國議會并不直接管理中國事務,排除A;總理衙門負責的是外交事務,并不管理電信用營,選項B排除;題干中的附加條件是為租界提供電話通訊網絡,可見這一機構位于租界,因此選項D排除。18、C【解析】

根據(jù)材料信息可以判斷出日本在甲午戰(zhàn)爭中后攫取大量的侵略權益,激起了民族憤怒,C項說法正確。A項說法不符合材料信息“直到1899年方才開始有機會染指中國內陸的礦產資源”,可以排除。BD項說法不符合史實,可以排除。19、B【解析】

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該公報是1972年的中美上?!堵?lián)合公報》,這一公報的發(fā)表標志著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推動了中日邦交的正?;?,故B正確;1971年,中國恢復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故A錯誤;1979年的《告同胞書》宣布了采用和平方式統(tǒng)一祖國的方針,故C錯誤;1979年中美兩國實現(xiàn)了關系的正?;?,故D錯誤。20、B【解析】

德國通過三次王朝戰(zhàn)爭實現(xiàn)了國家的統(tǒng)一,通過頒布《德意志帝國憲法》使德國確立了君主制立憲制和聯(lián)邦制體制,促進了德國的資本主義發(fā)展,B正確;土地私有制的確立最早可以追溯到戰(zhàn)國時期的商鞅變法,A錯在時間和普遍的說法,排除;蘇聯(lián)在1928年后就廢止了新經濟政策,推行工業(yè)化和農業(yè)集體化道路,C排除;僅從衣食住行的變化是無法推出改革開放創(chuàng)造經濟增長的奇跡的結論,D排除。故選B。21、B【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史學考證的方法之一就是以詩證史,但是詩歌本身屬于文學作品,真實性有待考證,B選項符合題意,A選項排除;文學是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反映當時的社會情況的,CD選項說法錯誤。22、B【解析】

袁世凱屬于北洋軍閥,是封建主義的代表;宋教仁是資產階級革命派,主張在中國實現(xiàn)民主共和,所以宋教仁案從本質上體現(xiàn)了民主共和與封建專制的矛盾,故選B項;宋教仁不代表帝國主義,排除A項;C項流于表面,未能體現(xiàn)實質,排除;“權力之爭”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23、B【解析】

據(jù)所學可知,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引發(fā)了美蘇兩國間的嚴重對峙,甚至造成了世界動蕩,所以包括古巴導彈危機在內,軍備競賽回歸理性和各方面力量的積極推動,都是催生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一系列限制核武器擴散協(xié)定的原因,B正確;20世紀80年代后,和平與發(fā)展已經成為時代的主題,A與材料不符;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初,美蘇爭霸中美國處于優(yōu)勢,而不是雙方均勢,C錯誤;1991年蘇聯(lián)解體,冷戰(zhàn)結束,兩大格局對峙局面結束,故D說法違背史實。24、A【解析】

各地諸侯國與周王維持著君臣不平等的關系說明分封制體現(xiàn)了等級差別,周王與諸侯之間的權利、義務聯(lián)系“一直不斷”才有了后來“統(tǒng)一的東方中華大國”說明西周時代蘊含著大一統(tǒng)因子,①②正確,A項符合題意;材料不能說明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礎,分封制并不能遏止分裂割據(jù),③④錯誤,與之組合的BCD三項錯誤。25、D【解析】

宋代把宰相的權力一分為三。其中參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權,樞密院分割宰相的軍事權,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財權。故D正確;刺史是監(jiān)察機構,排除A;中書省不是分割宰相權力的機構,排除B;內閣設立時,宰相制度已經被廢除,排除C。故選D。26、D【解析】

夏朝建立我國第一國家政權,但這個政權還有許多氏族社會的特點。商朝采取方國聯(lián)盟形式的內服外服制度是對夏代制度的創(chuàng)新,同時是地方行政制度,故①符合題意;為加強對地方的管理,秦朝推廣郡縣制,郡縣的主要長官由朝廷直接任命,故②符合題意;漢武帝實行刺史制度以加強對地方的監(jiān)察,東漢末年,刺史發(fā)展成州牧,成為最高地方行政長官,故③錯誤。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制度,不是地方管理制度,故④不符合題意;為了在空前遼闊的疆域中實行有效統(tǒng)治,元代創(chuàng)設行省制度,故⑤符合題意,故選①②⑤組合,故排除ABC,D符合題意。故選D。27、D【解析】

材料顯示,馬丁·路德認為凡是受過洗禮的人都可擔任神職,有信仰者在上帝面前權力平等,這是其人文精神的體現(xiàn),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馬丁·路德關于信仰虔誠問題的理論,而非信仰自由問題,排除A;馬丁·路德并不否認宗教權威,其強調的是信仰平等,排除B;只要虔誠信仰,人人平等,這是宗教信仰領域的平等,權利平等強調的是政治方面的平等,排除C。28、B【解析】

依據(jù)材料“他是烏魯克國王,他非人非神。眾神創(chuàng)造了他完美的身軀,并賦予他美貌、智慧、勇敢,使他具有世人無法具有的完美品質”并結合所學可知,這是史詩《吉爾伽美什》的內容,《吉爾伽美什》是西亞兩河流域的上古人民創(chuàng)造的一部優(yōu)秀文學作品。B正確;古代埃及、古代中國、古代印度不符合題意,ACD錯誤。故選B。29、C【解析】

材料中馬克思從技術的革新來觀察社會的變化。C正確;ABD三項材料未體現(xiàn),排除。故選C。30、A【解析】

從材料信息可知,《十二銅表法》第六表第五條的相關要求具備形式主義的特征,故答案為A項;這一規(guī)定不是保護奴隸主利益,排除B項;羅馬法在《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編纂時發(fā)展到成熟階段,排除C項;這一規(guī)定不是決定物品歸屬的法律方式,排除D項?!军c睛】羅馬法注重形式,注重法律程序。如《十二銅表法》規(guī)定:買賣不動產和奴隸等,除當事人親自到場外,還必須邀請5個證人和1名司秤參加,要講規(guī)定的語言,做一定的動作才能生效。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讓當事人慎重考慮,防止錯誤、欺詐、脅迫或無端反悔,也為了避免法官在司法中徇情偏袒。公民法基本上保留了注重形式、程序繁瑣的特色。發(fā)展到萬民法后,為了適應商品經濟發(fā)展的要求,才逐漸變得簡易、靈活。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特點:在前代的基礎上既有繼承也有發(fā)展;政府主導,民間參與(官督民辦);倉儲的種類眾多、功能細化;政府重視,定期考核;備荒倉儲體系較為完備,成效顯著。(2)作用:推動明朝社會保障體系走向完善;有利于賑災備荒,安民固本:有利于恢復和發(fā)展農業(yè)生產;有利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