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誦讀《春江花月夜》課件+2024-2025學(xué)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1頁
古詩詞誦讀《春江花月夜》課件+2024-2025學(xué)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2頁
古詩詞誦讀《春江花月夜》課件+2024-2025學(xué)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3頁
古詩詞誦讀《春江花月夜》課件+2024-2025學(xué)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4頁
古詩詞誦讀《春江花月夜》課件+2024-2025學(xué)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月亮是一首懸掛在天空的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張若虛

教學(xué)目標(biāo):1、賞析本詩的景、情、理,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2、提高學(xué)生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進(jìn)入詩歌意境。3、培養(yǎng)學(xué)生在誦讀中感受詩歌的能力。

教學(xué)目標(biāo):1、賞析本詩的景、情、理,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2、提高學(xué)生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進(jìn)入詩歌意境。3、培養(yǎng)學(xué)生在誦讀中感受詩歌的能力。教學(xué)重點: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進(jìn)入詩歌意境。教學(xué)難點:景、情、理如何有機地融合的。

一、知人論世張若虛(約660-約720),初盛唐之交詩人,揚州人,與賀知章、包融、張旭并稱“吳中四士”。他的詩僅《全唐詩》錄存《代答閨夢還》、《春江花月夜》兩首。他在詩風(fēng)上厭惡六朝以來的空洞艷體,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遠(yuǎn)意境。作者簡介“神龍中,知章與越州賀朝,萬齊融,揚州張若虛,刑巨,湖州包融,俱以吳越之士,文詞俊秀,名揚于上京。”這首詩被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聞一多《宮體詩的自贖》),千百年來,使無數(shù)讀者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千古名篇,“孤篇橫絕,竟為大家?!保ㄇ?/p>

王闿運)關(guān)于詩題“孤篇蓋全唐”

《春江花月夜》為樂府吳聲歌曲名,屬宮體詩。

宮體詩,指南朝齊梁與隋唐時期以陳后主、隋煬帝、唐太宗等為中心的宮廷艷情詩歌,其內(nèi)容多是宮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則追求詞藻靡麗。

“映戶凝嬌乍不進(jìn),出帷含態(tài)笑相迎?!薄惡笾鳌队駱浜笸セā逢P(guān)于詩題在王闿運的這篇評論當(dāng)中,他也提到了張若虛,原話是這樣說的: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西洲格調(diào),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宮體之巨瀾也。他說,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用的是《西洲》格調(diào),也就是南朝的樂府詩《西洲曲》。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風(fēng)知我意,吹夢到西洲,《春江花月夜》用的就是這種樂府民歌的調(diào)子。不過,原詞已經(jīng)沒了,只剩下這個舊題目,所以隋煬帝寫的《春江花月夜》是個短篇,張若虛的這個是個長篇,形式就不同了。王闿運說了關(guān)鍵的一句話,引出了后來孤篇蓋全唐的說法,他說張若虛這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后來的孤篇蓋全唐,很可能就是從他這句話中引出來了。其實這個是有誤解的,我們從前面的評論可以看出,他只是說明一下各個詩人風(fēng)格的來源,并沒有搞什么作品排名。孤篇橫絕也不能解釋為孤篇蓋全唐。橫絕這個詞的意思是橫空凌度的意思。他是說,這首詩突然展示在世人面前,張若虛就靠這么一篇作品,就可以被認(rèn)定為大家,他是這個意思。后來的李賀,李商隱都吸收了它的鮮潤風(fēng)格。后來宋詞元詩進(jìn)一步發(fā)揚這種風(fēng)格的特點,宋詞的婉約派就這樣的。他們的形式可以多變,風(fēng)格可以不同,但是他們都是從宮體詩而來的,有一個共同的源頭,是宮體詩中的重量級作品。宮體之巨瀾也。這個就是王闿運對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的評價,肯定了這首詩的質(zhì)量。又說李賀、李商隱、宋詞、元詩都受到了它的影響,是宮體詩的巨大成就。王闿運先生是1916年去世了,在他之前,這首詩都沒有太多人重視,其實他本人也沒有太重視。但是后來又有一個人評價過這首詩,所以才有人把王闿運的那句話,轉(zhuǎn)化成了孤篇蓋全唐。說起來這個應(yīng)該是距離現(xiàn)在非常近的事情,搞不好就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出現(xiàn)的,這之前確實是沒有這種說法,后來起了關(guān)鍵作用的這個人事是聞一多先,他寫了一篇文章《宮體詩的自贖》,他列舉了很多沒筋骨沒心肝的艷情流的宮體詩,他說在梁簡文帝之后,陳子昂沒出生之前,也就是陳朝到唐初的這段時間里,這段時間里沒有第一流的詩人。聞一多長篇寫了宮體詩發(fā)生質(zhì)變的過程,就是從奢靡低級情趣向高級文藝型的轉(zhuǎn)變,這期間他提到了盧照鄰,駱賓王,這個是轉(zhuǎn)變的開始,之后他特意提到了張若虛,當(dāng)然因為張若虛的生平史料確實不詳,聞一多先生這方面也說不出啥來,但是他重點說了作品《春江花月夜》。他認(rèn)為這首詩有大談的必要,他說在這首詩面前,一切的贊嘆是饒舌,幾乎是褻瀆。它超過了一切的宮體詩有多少路程的距離,讀者們自己也知道。注意哦,聞一多先生特意加了定語,它超越了一切的宮體詩。

《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相傳為南朝陳后主所作,原詞已不傳,后來隋煬帝又曾做過此曲。《樂府詩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

這首詩以春江花月夜為背景,春、江、花、月、夜五種事物集中體現(xiàn)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gòu)成了具有強烈吸引力的奇妙的藝術(shù)境界,寫得景物清麗,意境深遠(yuǎn),韻律和諧婉轉(zhuǎn),語言優(yōu)美流暢,極富音樂之美,細(xì)致、形象而有層次地描繪相思離別之苦,初步洗脫了六朝宮體詩的濃脂膩粉。

關(guān)于詩題“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聞一多先生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這樣的句子具有宇宙意識,而且還進(jìn)行了橫向評比,說相比之下,盧照鄰在《長安古意》中說的,昔時金階白玉堂,即今惟見青松在。寒山子在詩中說的:未必長如此,芙蓉不耐寒。他們這些詩的格局都太小。聞一多先生最后寫了一段評語,說春江花月夜,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他又說,梁陳隋唐四代遺留的黑暗罪孽,《春江花月夜》這首詩就足以洗凈了,向前替宮體詩贖了百年的罪,向后和另一座頂峰陳子昂會合,奠定了盛唐的路,張若虛的功績是無從估計的。聞一多先生雖然沒有直接說孤篇蓋全唐,但是聞一多先生說,在這首詩面前,劉希夷只是個過程,盧照鄰和駱賓王更是過程的過程,加上他說詩中的詩,頂峰的頂峰,有了他這樣的名人認(rèn)證,后來提孤篇蓋全唐這樣的說法,那就更加有底氣了。再翻出王闿運先生之前說的孤篇橫絕,于是形成了孤篇蓋全唐的說法。實際上,聞一多自始至終都是在說宮體詩。他說的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其實是有范圍限制的,宮體詩中的宮體詩,宮體詩頂峰上的頂峰,這就沒問題了。孤篇蓋全唐,那當(dāng)然是不可能的,就算是李白也蓋不住,我們翻一翻《李太白全集》,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張若虛連李白也蓋不住,那就更不要說蓋全唐了。非要蓋全唐的話,估計只有乾隆皇帝在數(shù)量上能拼一把。全唐詩兩千兩百個詩人,一共四萬八千首詩,乾隆先生一個人寫四萬五千首,稍微差點,但人家張若虛先生當(dāng)年也沒有這種想法,說自己要孤篇蓋全唐,人家就是單純的寫了一首好詩出來。我們對于某些說法能溯其本來面目的,盡量還是要冷靜思考一下,雖然蓋不住全唐,但是這首詩確實是好詩,尤其是在我們今天讀起來仍然感覺特別的好,證明它經(jīng)過了歷史的檢驗,也就是它具備了跨時代傳遞的特點。我們看大文豪韓愈寫的某些詩,在今天真的要在故紙堆里吃灰了。當(dāng)然我們對事不對人,韓愈的《師說》這樣的文章,永遠(yuǎn)都是經(jīng)典,是能夠跨世代來傳遞的,但是他的某些詩真的不能。這個就是孤篇蓋全唐這個事兒的大概情況,就是一種夸大的說法而已,我們還是關(guān)注詩的本身。這就是《春江花月夜》這首詩的背景和作者的問題的說明。二、整體感悟任務(wù)1:標(biāo)注生字詞讀音與詩歌的韻腳,總結(jié)韻律特點。朗讀指導(dǎo):在欣賞時,展開想象,把語言文字還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繪又帶有自己審美情趣的畫面。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ingianeniouaieniau

七言古體,全詩四句一韻,一共九韻。每一韻構(gòu)成一小段。音調(diào)變化豐富自由,受格律限制小。

思考1:詩題為“春江花月夜”,核心意象是哪個?

思考2:這首詩是按照什么線索展開的?

以月升月落的時間順序為線索

思考3:按照線索,這首詩可以分為哪幾部分?

月共潮生——孤月輪空——樓月徘徊——落月西斜

初讀思考討論:隨著月色的變化起落,詩歌所描寫的內(nèi)容有沒有發(fā)生變化?月共潮生——春江月夜(景)孤月輪空——人生思考(理)樓月徘徊——思婦相思(情)落月西斜——游子離愁(情)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

結(jié)構(gòu)上,此詩既以月亮從升起到墜落的過程作為全詩起止的外在線索,同時又以月亮為景物描寫的主體和引發(fā)感喟、抒寫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顧,情景交融,使全詩顯得渾然一體。三、深入研讀月下之景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滟滟:波光閃動的光彩。翻譯:

春天的江潮與海潮連在一起,壯闊無邊,明月伴著潮水而升;閃閃的月光,隨著波浪一泄千里,春江處處都有月光的照射。江潮連海,月共潮生,實乃一幅氣勢宏偉、景象壯麗的春江月夜圖。說這是一首獨立的七言詩,也是可以的,不管是寫景還是表意,都是很完整的,這個也是樂府詩靈活的一種特點,開頭就直接點題,出現(xiàn)了兩處春江,兩處大海,兩處明月,它沒有嚴(yán)格的格律限制,是相對自然的流水式的表達(dá)方式。春天的江水高漲,與大海相接,江水與海水發(fā)生碰撞而形成富有動感的畫面,而且潮水相互碰撞是有聲音的。春江潮水連海平,這是將江海兩種景物進(jìn)行了拼接,洶涌的潮水混合在一起,江海融為了一體,就是在翻騰激蕩的潮水匯成的海面之上,一輪明月漸漸現(xiàn)出輪廓,在永不停息的海浪聲中緩緩升起。海上明月共潮生,這是從無到有的實景描寫,我們就會想起張九齡在望月懷遠(yuǎn)的詩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和這里的海上明月共潮生,都使用了一個出生的生,而不是升起的升,側(cè)重于從無到有的漸漸發(fā)生的這種狀態(tài)。江海河流,海天相接,在聲勢浩大的潮水之上,月亮漸漸拂去云霧的面紗,皎白的光芒進(jìn)入人的視線之內(nèi),使人心曠神怡,所有人都看到這幅美麗的畫面。艷艷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艷艷,就是指水面波光粼粼的這個樣子,在這里更是對水面折射月光進(jìn)行特寫,這個詞是專門描寫水面蕩漾的。唐代的盧綸在詩中說:梢梢寒葉墜,艷艷月波流。都是具有一種流動的美感。艷艷隨波千萬里,更是將鏡頭推到了海面之上,這是無邊無際的范圍,放眼看去,都是水波蕩漾,大海漫無邊際,月光更是無所不在。何處春江無月明,又將鏡頭拉回到春江這個景物的主體,畢竟這首詩叫春江花月夜。月光籠罩在整個海面上,而海面與江水相接,月光伴著粼粼的波光,回溯到春天浩蕩的江水之上。艷艷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就是詩人站在奔流的春江之畔,望著浩蕩的江水與大海匯合,明月從海面上緩緩升起,漸漸露出皎白的真容。江海相接,水天一色,波光粼粼的水面,折射著無所不在的月光。每個在江邊的人都能欣賞到這幅江月風(fēng)光,就像佛家有一句著名的偈語:千山同一月,萬戶盡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這是從整體的感官來描寫的,接著就收回來描寫細(xì)節(jié)上的景物:月下之景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绽锪魉挥X飛,汀上白沙看不見。①芳甸:遍生花草的原野。②霰:雪珠。③流霜:古人以為霜和雪一樣,是從空中落下來的,所以叫流霜。這里比喻月光皎潔,所以不覺得有霜霰飛揚。④?。核械目盏?。翻譯:

彎曲宛轉(zhuǎn)的江流繞過芳香的草甸,明月照在花林上有如一層雪霰??罩胁挥X得“霜”飛,但汀洲上卻蓋著一層“濃霜”(月光),以致看不見白沙。這一段押的是仄韻,寫的是江邊的景物。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這是從前邊說的春江潮水連海平的大視角,沿著江水拉回到江岸邊的細(xì)節(jié)。甸,就是指郊外的原野,也是古人詩詞中的常用字。南朝的謝眺在詩中也說過: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張若虛,這首詩里的江流婉轉(zhuǎn)繞芳甸,就是說江水曲曲折折地流動,兜抱著芳草茂盛的原野,這是江河流動之美,是大自然的美。而天上的明月,把光芒灑在岸邊的花林之上,則呈現(xiàn)出另外的景象,月照花林皆似霰。他這里的花林是指有花朵開放的樹林,是木本的植物。月光灑在花林之上,由于樹林的枝葉花朵之間有空隙,產(chǎn)生了層次上的明暗關(guān)系,月光從這些空隙透出,又發(fā)生折射?;ǘ渖厦苊苈槁?,星星點點的光芒,看上去好像細(xì)微的小雪粒一樣,光潔中透著一點點寒冷的感覺。月照花林皆似霰,霰,這個字就是指雨水在下降的過程中,遇冷而凝結(jié)成的實心的小雪粒,非常堅硬而又非常小顆的。月光如霰,會給人帶來潔白耀眼的視覺效果,無論眼睛看上去還是站在月光中,都有一種空氣中流動著寒霜的體驗。古人因為霜是陰氣增長突然降下來,所以經(jīng)常稱為飛霜。是突然向寒涼轉(zhuǎn)變的意思,而且飛霜是動態(tài)的,而不是靜態(tài)的。張若虛在詩中說的空里流霜不覺飛,就是說月光灑在春江花林之上,就像白茫茫的寒霜一樣,但是整個人站在這猶如寒霜的月光之中,卻絲毫感覺不到霜氣的流動,皎白的月光無所不在,包圍著所有的景物,也包圍著整個人。你看到它的存在,但是你感覺不到它的運動??绽锪魉?,是天上灑下的月光,不是真正的寒霜,形似飛霜,但又能使整個畫面保持靜態(tài)美,并能將周圍的景色也融合到春江月色之中。汀上白沙看不見,汀,就是水邊的平地和水中的小洲,是說月光彌漫在天地之間,江水和月色融為一體,沙洲上的白沙完全融入到月色之中,根本分辨不出哪里是月光,哪里是白沙。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第一段是從海面升起的明月描寫,第二段是從春江岸邊沉浸在月色中的景物描寫。張若虛當(dāng)時的心情我們無從猜測,但是用樂府詩靈活的特點,將景物的層次處理的非常好,春江花月夜五種要素都說齊了,接著轉(zhuǎn)回到天上的明月進(jìn)行特寫,進(jìn)行文學(xué)與哲學(xué)這角度的描寫。月下之景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绽锪魉挥X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思考:春天的夜晚為何會出現(xiàn)“霰”“霜”?春天沒有白色的雪和霜,但是在月光照耀下的世界,是銀色的,所以作者在這里把月光比喻為雪和白霜,寫出了月色清涼,月夜朦朧。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绽锪魉挥X飛,汀上白沙看不見。詩歌解讀

賞析月下之景思考1:這一部分寫了哪些意象?營造了什么意境?明確:開篇就寫了春、江、花、月、夜,緊扣文題。畫面色澤柔和,意境幽美恬靜、清幽靜謐。詩歌解讀

思考2:“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生”是否可以換成“升?”明確:①不可以?!吧弊种皇菍懗隽嗽鲁跎臓顟B(tài),無任何情味。②“生”本義為“出生、誕生”,此處有“突然出現(xiàn)”之意。(釋含義)③一個“生”字運用了擬人手法,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的生命,使春潮涌動的景象更加壯觀。(明手法)④“生”字極富動態(tài)美,有強烈的表達(dá)效果:江潮浩瀚無垠,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恢弘。(析感情)月下之思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翻譯:

江邊什么人最初看見月亮?江月何年開始照亮人間?意在探求宇宙奧秘與人生哲理,超越時空,意蘊深沉。人生代代相傳,永無停止;江上的月亮年復(fù)一年,月復(fù)一月,毫無兩樣。把年年相似的江月,和代代無窮的人生對照,發(fā)出了宇宙無窮、人生短促的感嘆,但卻“哀而不傷”。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平實的詩句,才往往能傳為名句,沒有什么生僻字。前面說了,汀上白沙看不見,在這里就緊接了一句: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是說流動不息的春江水和天空融為一色,純凈得沒有一絲灰塵。抬頭向天空看去,只有一輪明月高懸在夜空之中,這種靜謐純潔的場景,總是會給人一種無聲的感覺,是特別簡約的畫面。如果畫水彩畫的話,鋪個底色,勾出一輪明月就好了。如果畫簡筆畫的話,只需要一條波浪線和一個正圓形。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這句詩讀第一遍的時候,其實非常簡單,就是說古往今來在這江邊賞月的人很多,那么第一個看到月亮的人究竟是誰呢?天上這輪明月又是在什么時候,把月光灑在人們的身上呢?其實也就是在問,看到月亮的第一個人是誰?他初次看到月亮的時間是在什么時候?這個追問啊,就比較有哲學(xué)的意味了,所以有些學(xué)者總說這首詩有宇宙意識。當(dāng)然這個宇宙啊,不是我們今天,天文學(xué)概念上的那個宇宙,而是一種哲學(xué)上的時空概念。屈原為什么是偉大的詩人,我們只要讀他的《天問》就可以知道,在兩千多年前能發(fā)出那樣的問句,是非常了不起的,更何況那些句子還非常富有美感。張若虛的這句詩,質(zhì)量同樣是非常高的。這是一個時間和空間概念的混合問題,哲學(xué)不是總要追問三個問題嗎?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如果不是佛家打機鋒告訴你,從來處來,到去處去,不這樣回答的話,這三個問題是很難回答的。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就是在向前追問一個起點,也許張若虛本人其實并沒有想追的多遠(yuǎn),后來我們有一些學(xué)者,給人家套到這個人類起源追問上,這個多少是有一點過分的。但是他問的這個問題啊,是非常有深度的,至少是值得人們進(jìn)行思考的問題,也就是宇宙間的萬事萬物,有變易的,也有不易的。當(dāng)年第一個看到月亮的人已經(jīng)不在了,但天上的這輪明月依然還是當(dāng)年的那輪明月,無所謂永恒,也無所謂失去。后來,盛唐大詩人李白有一句詩,可能就算回應(yīng)了張若虛的這句詩: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以人和天上的明月對比,就是恒常與變化的對比。接下來的第四段詩,就要描寫這種對比的關(guān)系,這段押韻押的又是仄韻?!洞航ㄔ乱埂饭灿芯哦卧姲?,前四段詩的平仄安排是,平韻,仄韻,平韻,仄韻,錯落分層,而且它的聲調(diào)也是不斷地在下降的。月下之思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翻譯: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一輪孤月徘徊中天,像是在等待什么人,卻永遠(yuǎn)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滾滾大江,急急奔騰遠(yuǎn)去。春江流水,隱含著離別相思的情懷和人生短暫的感慨。清麗婉轉(zhuǎn),意蘊深沉,向稱名句。詩歌解讀

思考1:面對如此空闊靜謐的江天美景,面對一輪皓月,作者提出了怎樣的問題?產(chǎn)生了怎樣的人生感慨?人代代無窮生命的短暫月年年相似宇宙的無窮明確:由“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可以看出作者沒有像前人那種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暫的消極思想,他認(rèn)為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生命長河則是綿延長久的。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并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于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diào)是“哀而不傷”,使我們得以聆聽到當(dāng)時時代強音的回響。延伸曹植:天地?zé)o終極,人命若朝露阮籍:人生若晨露,天道邈悠悠劉希夷: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蘇軾: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毛澤東:人生易老天難老本詩張若虛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強調(diào)個體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宇宙無窮,人類生生不息,使人跳出了個人生命意義的小圈子,用博大的情懷來關(guān)注人類,哀而不傷,表達(dá)了他對人生的熱愛。詩歌解讀

思考2:“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在結(jié)構(gòu)上有什么作用?明確: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一輪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著什么人似的,卻又永遠(yuǎn)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騰遠(yuǎn)去。隨著江水的流動,詩篇遂生波瀾,將詩情推向更深遠(yuǎn)的境界。承上啟下。江月有恨,流水無情,詩人自然地把筆觸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轉(zhuǎn)到了人生圖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這段詩和前面的一段是有連續(xù)性的啊,江月年年望相似,也有的版本是江月年年只相似,就是前邊兒追問了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這段直接就做了一個回應(yīng),但是他不是直接回答那個問題,那個問題沒有人能回答。他是以人的生命和月亮進(jìn)行對比,人的生命是短暫而往復(fù)不息的,人生代代無窮已。是說不知道經(jīng)過了多少歲月,人的生命周期往復(fù)生滅,雖然短暫,但循環(huán)不窮。也就是《愚公移山》里面說的,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月亮的生命是永恒的,江月年年只相似。無論兩千多年前的屈原,一千多年前的張若虛,還是兩千多年后的我們,人早已經(jīng)不是同一批人,但我們看到的月亮仍然是同一輪月亮,逝去的還在逝去,來著的也還在來著,這是世界萬物的生存規(guī)律,需要每一個人都能夠有正確的認(rèn)識。坐対新花忘顧我,行看古月照今人。張若虛自己提了一個問題,把自己的詩扯到了哲學(xué)的問題上,他在詩中感慨的人生代代無窮已,并沒有說是消極低落的意思。我們冷靜下來看這首詩,其實是非常平和穩(wěn)定的表現(xiàn),不能因為說人生短暫而月亮恒長,就覺得這個是消極思想,然后把張若虛先生的生平扣上那種郁郁不得志的標(biāo)簽。人家的生平記載只有六個字,人家還當(dāng)著官呢,所以我們還是不要過度的聯(lián)想。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這只是客觀陳述一個問題,不能輕言消極與積極,劉希夷在《代悲白頭翁》里面寫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其實也是差不多的意思,何況這種人與自然的對比感嘆,屬于寫詩文時的自然感悟,那你再積極你也活不過月亮啊,人家四十六億歲呢,我們自己心里得有點數(shù)啊。人家張若虛先生心里其實就是有數(shù)的,在后面的句子里說了,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他說,天空中這輪恒久不變的名月,在這春江潮水中生輝躍起,從來不會失約,也許它是在等待著什么人吧,不知江月待何人。我們無法知道它究竟等的是誰?它就孤懸在夜空之中,照亮了春江兩岸,我們只看見長江日復(fù)一日地輸送著江水,浩浩蕩蕩,奔流不止,但見長江送流水。天上孤懸的明月,是靜態(tài)的,地上奔流的長江水是動態(tài)的,明月與江水又繞回來,扣住了前面的句子,艷艷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張若虛把月亮擬人化了,覺得天上皎潔的月亮在等著什么人,就跟我們正常人一樣啊,它也是有感情的。后面他說了,但見長江送流水。長江這個詞或許能夠說明這首詩的寫作地點,就是在揚州或者杭州這種地方。前面說的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是人的生命和月亮進(jìn)行對比,這里又把月亮擬人化和長江進(jìn)行對比,月亮的恒常不變,長江的奔流不息,而人的生命更迭太快,人的生老病死,對于自然來說,只是轉(zhuǎn)瞬間的事情,和月亮對比,和長江對比,這不是人生的消極態(tài)度,而是要知道自己的渺小。只要我們能夠在有限的生命里做有意義的事情,渺小同樣會變得偉大。人的感情是無比豐富的,從第五段開始就要轉(zhuǎn)到情感的描寫,五六七八這四段詩,押的都是平韻,描寫的都是感情和愛情,讀起來也是非常順滑的感覺,入口即化。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蓱z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蛞归e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詩歌解讀

賞析月下之情思考1:這一部分描繪了哪幾幅畫面?請概括出相應(yīng)的畫面。游子思婦圖思婦懷遠(yuǎn)圖游子思?xì)w圖月下之情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悠悠:渺茫、深遠(yuǎn)。青楓浦:地名,今湖南瀏陽縣境內(nèi)有青楓浦。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扁舟:孤舟。翻譯:天空中一片片白云飄飄悠悠,在青楓浦的游子有無限憂愁。不知誰家還有泛舟在外的游子,也不知那家的婦女在明月樓上苦苦相思!詩歌解讀

賞析游子思婦圖。“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思考1:這一部分寫了哪些意象來表達(dá)感情?①白云:喻游子離家遠(yuǎn)去,白云飄忽,象征行蹤不定?!案≡朴巫右?,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②青楓浦:指送別之地,類似“長亭”。南浦凄凄別,西風(fēng)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拙右住赌掀謩e》③扁舟子:指漂泊江湖的游子。扁舟從此去,鷗鳥自為群。——張九齡《初發(fā)江陵有懷》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這四句總寫游子與思婦的深情,請結(jié)合具體意象,談?wù)勀阕x出了哪些情感?“白云”飄忽,“扁舟子”漂泊,象征的游子行蹤不定;“楓”“浦”在詩中又常用為離別的景物;“明月樓”寓意著無限相思。總之: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一往一復(fù),詩情蕩漾,曲折有致。這段詩一開頭就用白云作為場景轉(zhuǎn)換,白云一片去悠悠,這是移動式的一種描寫,就像我們錄制視頻時搖動鏡頭,從天上飄動的朵朵白云,逐步轉(zhuǎn)動鏡頭到下一個新的場景。青楓浦,也就是春江岸邊,不光是場景換了,而且還帶有生動的人物情緒,青楓浦上不勝愁,有愁字。這其實就是引出了人物。這首詩前面的句子里雖然也有提到人,但是那都是泛指,此處才是真正的人物出場,這句是虛實相結(jié)合的一種謝法,沒有直接寫人,但是很明確,他就是在寫人,中文很多意會的地方都非常神奇。白云一片去悠悠,看起來是寫景色的,但是去悠悠這個詞也是用來形容人的離去。正因為有人離去,所以后面才是青楓浦上不勝愁。有人佇立在春江岸邊遙望遠(yuǎn)方,種種憂思愁緒浮上心頭,古代社會的生存模式是非常艱難的。不管哪個朝代,服徭役和兵役是致使人分離的重要因素,而且古人的離別跟我們今天非常不一樣,很多離別可能就再也難以相見了,危險系數(shù)非常高的。張若虛這首詩把畫面從春江明月拉回到了思婦離愁這個主題,自然也就要向愛情的角度進(jìn)行一些轉(zhuǎn)。有人覺得這個是落俗套的一種轉(zhuǎn)化,對這首詩頗有微詞。但我們也要知道,這個是在當(dāng)時時代非常沉重的話題,跟今天那些無病呻吟的愛情口水歌曲,還是有非常大的區(qū)別的。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寫的是一位女子站在江邊遠(yuǎn)望,思念自己的丈夫能夠歸來,但是她只能看到悠悠飄動的白云。張若虛在后面直接給了一句同情的句子: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這是將分離兩處的人的不同狀態(tài),用一句詩進(jìn)行了流暢的表達(dá)。是說就在今天這個靜謐的夜晚,江面上漂浮不定的小船里,為了生計而奔波的是誰家的丈夫?同樣是在今天這個夜晚,皎白的月光照映著無數(shù)的閣樓,思念他回家團(tuán)圓的娘子究竟在哪一座樓上呢?每一個奔波在外的人,都會有一個思念他回家的人在等他。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這是描寫梨花離思的句子。雖然確實是有閨怨的風(fēng)格,但是也符合當(dāng)時的情況,且不說是一千多年前的古代,就是我們今天其實也仍有很多,因為工作而分離的夫妻,也有很多人為了生存,遠(yuǎn)離家鄉(xiāng)和親人。我們的條件固然是比古代要更好,但是在感情方面是一樣的。宋朝有首民歌: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憂,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個飄零在外頭,不是什么文學(xué)質(zhì)量多高的詩,但是十分接地氣,這才是大多數(shù)普通人的生活。張若虛把場景轉(zhuǎn)移到這里之后,后面就是對這個愛情主題進(jìn)行刻畫,等于說前面描寫緊扣主題的春江花月夜的元素,后面就是對春江花月夜這個場景中的人進(jìn)行描寫,從景物向感情、從實物向精神進(jìn)行詩的內(nèi)涵升華。點出了情人離思的故事之后,他又來了一次隔空運鏡,把鏡頭對準(zhǔn)了閣樓和梳妝臺。月下之情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①月徘徊:指月光移動。妝鏡臺:梳妝臺。②玉戶:形容樓閣華麗,以玉石鑲嵌。③搗衣砧:搗衣石、捶布石。翻譯:可愛的月光正在樓上徘徊,它本應(yīng)照亮那閨房里人兒的梳妝臺。它似乎對思婦產(chǎn)生了憐憫之心,卷起門簾卻卷不走月光,搗衣石上也無法把月光拂開。詩歌解讀

賞析思婦懷遠(yuǎn)圖。思考1:賞析“裴回”的表達(dá)效果。明確:①“裴回”即“徘徊”,運用擬人手法,寫出月游移不定的動態(tài)。②賦予月亮人的靈性,它似乎也未思婦而傷心,對她憐憫,不忍離去。③情景交融:表面寫月光,實際上是渲染思婦心中揮遣不去的離愁,把苦苦相思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意味深長??蓱z樓上月裴回,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詩歌解讀

賞析思婦懷遠(yuǎn)圖。思考1:“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找出其中的兩個細(xì)節(jié)描寫并簡析表現(xiàn)了思婦怎樣的感情。明確:月光照在閨房的門簾上,卷也卷不走;照在曾為丈夫搗過衣服的衣砧上,拂去了卻又回來?!熬怼焙汀胺鳌北砻魉紜D的思念之苦,她想趕走惱人的月光,可月光卻卷不去,拂還來,正如她對游子的思念,想忘卻卻做不到?!熬聿蝗ァ?、“拂還來”這兩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細(xì)節(jié)描寫生動地表現(xiàn)了思婦內(nèi)心的惆悵和迷惘。還是從月光入手,是說月亮從海上升起,在中天運行,在不同的時段,從不同的角度,照進(jìn)了女子居住的閣樓。因為閣樓是建筑物,有的角度會遮擋住月光,但是不久之后,隨著月亮的運行,月光又從另一個位置照了進(jìn)來,去而復(fù)來,猶如人的徘徊反側(cè),可憐樓上月徘徊。閣樓中的女子能夠從每個角度感受到這種皎白的月光,自己的梳妝臺上也被月光鋪滿,天上的明月就出現(xiàn)在自己的梳妝鏡里,月光照映著鏡子,鏡子反射著月光,但自己思念的人也像這鏡中月,清晰無比,卻又終成虛幻。這就是分離的人,所經(jīng)歷的思念之苦,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這惱人的月光穿堂入戶,無所不在,沒有辦法可以回避它。月光灑在閣樓的門簾上,縱使卷起門簾也無法將它驅(qū)散。月光灑在搗衣砧上,縱使用力拂拭,也無法將它趕走。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搗衣砧,是用棒槌捶打洗滌衣物的時候,墊在下面的那塊石頭。張若虛用這句詩里的月光代表了相思,說它悄無聲息地來到了人的面前,撩動人的思念之情,想回避她卻又回避不掉。它在門簾上,它在搗衣砧上,它在人的內(nèi)心深處,思念生根,揮之不去,越是想要趕走它,它反而越來越強烈。后來李白也有一句詩: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張若虛作為李白的前輩,風(fēng)格跟李白還是有一些差異的。他用兩段詩描寫了分離的人的內(nèi)心憂愁,從外面的扁舟游子,再到女子居住的閣樓,細(xì)節(jié)甚至推到了梳妝臺上。接著他又用了一段詩,描寫了樓中女子的心理活動。月下之情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熬聿蝗ァ?、“拂還來”的是什么?為什么要這么寫?

是無處不在的月光。玉戶簾上是月,搗衣砧上是月,那一輪可愛的明月總是照在她的妝鏡臺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婦見月,更增加了悲苦,欲使月影無存,最好莫過于卷簾,卷簾則影隨之而逝。豈料無簾幕遮攔,月光反直射室中,亮度更強,因此愁思更烈,不僅月色卷不去,愁亦“卷不去”、“拂還來”。思考:詩人是如何通過寫“月光”來巧妙地表達(dá)這份相思之情的?月光傳情(1)“徘徊”二字把“月”擬人化,極其傳神,月光懷著對思婦的憐憫之情,在樓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婦作伴,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輝灑在妝鏡臺上、玉戶簾上、搗衣砧上。(2)思婦觸景生情,反而思念更甚。她想趕走這惱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還來”,真誠地依戀著她。這里“卷”和“拂”兩個癡情的動作,生動地表現(xiàn)出思婦內(nèi)心的惆悵和迷惘。月光傳情(3)共望月光而無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遙寄相思之情。(4)望長空:鴻雁遠(yuǎn)飛,飛不出月的光影,飛也徒勞;看江面,魚兒在深水里躍動,只是激起陣陣波紋,躍也無用。向來以傳信為任的魚雁,如今也無法傳遞音訊——該又平添幾重愁苦!情景交融:表面寫月光,實際上是渲染思婦心中揮遣不去的離愁,把苦苦相思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意味深長。月下之情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①文:同紋。翻譯:

廣袤的天空里,遠(yuǎn)飛的鴻雁尚且飛不出月光;悠長的流水中,翻騰的魚兒也只能泛起粼粼波紋。向以傳信為任的魚雁,如今也無法傳遞音訊,憑添幾重愁悶。詩歌解讀

賞析思婦懷遠(yuǎn)圖。思考2:賞析“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泵鞔_:①用典:此處是用典?!俺咚卦隰~腸,寸心憑雁足”,魚龍、鴻雁是古代用于互傳音訊的載體。②思婦因思念而惆悵,遙望長空,鴻雁遠(yuǎn)飛,永遠(yuǎn)飛不出月的光影,飛也徒勞;看江面,魚兒在深水躍動,只是能激起陣陣波紋,躍也無用,在永恒廣闊的宇宙中人類是多么的渺小和無奈。③此處暗含有魚雁不能傳音訊之意??梢姸艘粲崝嘟^,相思無著落。擴(kuò)展鴻雁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xì)w》)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曹丕《燕歌行》)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戲答元稹》)見雁思鄉(xiāng)信,聞猿積淚痕。(岑參《巴南舟中夜市》)鴻雁:代指書信、信使//

游子的思鄉(xiāng)懷親之情//飄泊無依,羈旅傷感//人生遭遇的孤獨凄苦(孤鴻、孤雁)這段詩寫得還是非常柔美的。前面的詩中說了,艷艷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就是說所有的人都可以看到天上的月亮,分離在兩地的情人自然也不例外,同樣的月光照映著兩個分離的人,兩個人在同一個夜晚抬頭望著同一輪明月,但是卻無法進(jìn)行溝通,聽不到彼此的訴說,此時相望不相聞。這種因分離而造成的憂愁導(dǎo),致人的心理是非常焦急的,所以閣樓上的女子心中有一個理想,愿自己能夠化作一片皎白的月光,隨著明月的光華流轉(zhuǎn),來到自己心愛的人身邊,愿逐月華流照君。這是描寫相思之情,也是對分離的兩個人期望見面的一種心理刻畫,提出了愿逐月華流照君這樣的愿望。在古代那種條件下,兩個人分離之后的溝通是極為困難的。張若虛用了一句非常婉轉(zhuǎn)的詩來說明了這種情況: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借助兩種傳說中通靈傳信的動物,也就是古代傳說中的魚雁傳書,傳說漢朝的使節(jié)蘇武被匈奴扣住,他用鴻雁捎托書信到漢朝,這就是鴻雁傳書的成語來源。漢代的樂府詩中說: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也就是鯉魚也被用來傳書,這就是魚傳尺素,尺素就是書信。傳說道教靈寶派的祖師葛玄,也曾經(jīng)用鯉魚傳書給河伯,這是一個傳說,所以鴻雁和鯉魚后來都作為書信的代稱,王昌齡在詩中說:手?jǐn)y雙鯉魚,目送千里雁。杜甫也在詩中說:天上多鴻雁,池中足鯉魚。這些詩中的魚和雁都是指書信,包括后來李清照詞中寫的: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張若虛就是用這個魚雁的典故。鴻雁長飛光不度,就是說負(fù)責(zé)傳書的鴻雁飛行千里,仍然無法穿越時光傳遞我的思念,所以我愿意化作一片月光,跟隨著明月的光華,流轉(zhuǎn)來到你的身邊。魚龍潛躍水成文,這里的魚龍就是指鯉魚,鯉魚可以化為龍,就是說傳遞書信的鯉魚在江水中跳躍浮潛,奔流的長江變成了傳遞熟悉的通道,里魚帶著我思念你的書信,順著江水游到你的身邊。注意這里的魚龍潛躍水成文,這里的文字,很多注釋解釋為波紋的紋的通用字,解釋為魚在水面跳躍所形成的水波紋。但綜合前文來看,這里的文,應(yīng)該是文字的文,就是指書信的傳遞,但這個說法稍有爭議,大家自己斟酌。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依然是描寫閣樓中女子的相思之情,依然還是她的一個美好愿望,是接著前面那句愿逐月華流照君,是更加細(xì)致的一個愿景。描寫了閣樓中泛起相思之情的女子,把她的心理和愿望刻畫到極致之后,張若虛先生再次轉(zhuǎn)換了場景,這次從女主角切換到了男主角。從閣樓中的相似女子,切換到了遠(yuǎn)在天涯的孤獨男人。也就是前面詩中說的誰家今夜扁舟子。家中有人思念他,那么身在千里之外的他,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態(tài)呢?月下之情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翻譯:昨夜夢見花落江潭,感到一番春事又將過去;可嘆的是,現(xiàn)已春半還不得回家。花落幽潭,春光將老,人還遠(yuǎn)隔天涯,游子在夢中都想著要回家,思?xì)w之情真是難耐??!晝夜不停東去的流水,又把春天送來了;今晚江潭上的落月也已西斜?!敖鞔骸?,流去的不僅是自然的春天,也流去了游子的青春以及他對幸福的憧憬。這四句詩里面,春江花月夜五種元素都有,而且這句詩的方向跟前面的是相反的,全詩的最開頭,春江潮水連海平,是從春江連到大海,再從大海轉(zhuǎn)回春江,都是給人一種江水向我們奔涌而來的視角,天上的明月也是給人一種緩緩升起的感覺,但是這四句就完全不同了,它是相反的寫法,前面的是上揚,在這里就要下落。為了生存而在外面流浪打拼的人,心中的孤苦一點都不比家里的人少,可能每個午夜夢回,他都會發(fā)現(xiàn)自己恍惚回到了家中,夢總是由人的思緒引起的。這位奔波在遠(yuǎn)方的人,夢到了水潭邊落花飄零,這種孤寂可怕的場景使他驚醒,定下神來才想起春天已經(jīng)過去大半的時間,可是自己回家的日子還是遙遙無期,心中的愁苦和對家人的思念一起涌上心頭,使人窒息。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這是對離家在外的男人的描寫,非常簡單的描寫,只是做了一個落花飄零四散的夢,繼而被夢中的破敗孤寂所驚醒,回過神來發(fā)現(xiàn)自己仍然漂泊在異鄉(xiāng)。眼前看到的景象并不比夢中的景象更加好,是什么樣的狀態(tài)呢?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這就有一點凄涼色彩的描寫了。江水流春去欲盡,整句都是流逝的意思,向下走的,生機盎然的春天就隨著滿江春水流淌而去,就像他夢中飄零四散的落花一樣。南唐后主李煜在亡國之后,被俘到了北宋的汴梁,他寫過一首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這個詞的調(diào)子,就和張若虛的江水流春去欲盡是相同的。其實帝王也好,普通百姓也罷,身不由己,漂泊在異鄉(xiāng),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時,又不知道自己何時才能夠回家,都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除了流逝的春江水,天上的明月也隨著時間的變化漸漸向西方偏移,眼看就落入到深潭之中,江潭落月復(fù)西斜。這四句詩主要是用景物的變化來襯托人的心情,寫的都是走向消極狀態(tài)的景物,落花飄零,春天將去,江水流逝,明月西沉。在這種亦真亦幻,夢與現(xiàn)實交替的場景中,漂泊在異鄉(xiāng)的人,他的心情會極度的低落,接下來就把個人的境遇進(jìn)行放大。從詩中描寫的這個漂泊者,擴(kuò)大到全天下所有漂泊在外的人。一個人的痛苦成為痛苦,如果很多人都有同樣的痛苦,痛苦就會被分擔(dān),低沉的氛圍也會稍有緩和。詩歌解讀

賞析游子思?xì)w圖。思考1:這一部分是如何表達(dá)游子的思?xì)w之情的?明確:用“落花”“流水”“殘月”等傷情的意象表現(xiàn)游子的思?xì)w之情,這些意象既是寫自然界美好春光的流逝,也是青春、幸福和憧憬的流逝,表現(xiàn)了游子青春逝去、有家難回的凄苦和落寞。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