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2章 第1節(jié)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課后強化作業(yè)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頁
高中生物 第2章 第1節(jié)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課后強化作業(yè)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頁
高中生物 第2章 第1節(jié)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課后強化作業(yè)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頁
高中生物 第2章 第1節(jié)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課后強化作業(yè)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頁
高中生物 第2章 第1節(jié)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課后強化作業(yè)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成才之路】-高中生物第2章第1節(jié)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課后強化作業(yè)新人教版必修1一、選擇題1.在鑒定還原糖的實驗中,加入斐林試劑時必須要()A.先加入斐林試劑甲液,后加入乙液B.先加入斐林試劑乙液,后加入甲液C.將斐林試劑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勻后再加D.以上A、B、C三項操作方法都正確[答案]C[解析]斐林試劑的甲液是質量濃度為0.1g/mL的氫氧化鈉溶液;乙液是質量濃度為0.05g/mL的硫酸銅溶液。只有將甲液和乙液混合后,才能生成淺藍色的Cu(OH)2沉淀。而還原性糖就是與Cu(OH)2在加熱條件下,才能生成磚紅色的Cu2O沉淀,起到鑒定還原性糖的作用,因此應選C。2.在鑒定還原性糖和蛋白質的實驗中,制備生物組織樣液時,都要加入石英砂進行研磨,加入石英砂的目的是()A.研磨充分 B.防止有機物受到破壞C.提取有機物 D.有利于研磨液的過濾[答案]A[解析]在制備生物組織樣液時加入石英砂研磨的目的就是為了充分破壞組織細胞,使細胞中的還原性糖或蛋白質出來進入研磨液中,以便得到含還原性糖或蛋白質較高的組織樣液,而與B、C、D三項沒有關系。3.下列健康人的四種液體樣本中,能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紫色顏色反應的是()①尿液 ②胃液③汗液 ④唾液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能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紫色反應,證明其中含有蛋白質,而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4.用斐林試劑檢測生物組織中還原糖的過程中,溶液的顏色變化過程是()A.淺藍色→棕色→磚紅色 B.無色→淺藍色→棕色C.棕色→綠色→無色 D.磚紅色→淺藍色→棕色[答案]A[解析]在還原糖的檢測過程中,斐林試劑是將0.05g/mLCuSO4溶液與0.1g/mLNaOH溶液等量混合后發(fā)生反應生成淺藍色的Cu(OH)2絮狀沉淀,將新配制的斐林試劑倒入組織樣液中,此時呈現出Cu(OH)2的顏色——淺藍色,隨著加熱溫度升高,Cu(OH)2被還原糖中的醛基還原形成Cu2O,呈現棕色(藍色與磚紅色的混合色),隨反應的繼續(xù)進行Cu2O的量增多,最后呈現磚紅色。5.如圖表示細胞中各種化合物或主要元素占細胞鮮重的含量,以下按①②③④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蛋白質、水、脂質、糖類,C、O、H、NB.蛋白質、糖類、脂質、水,N、H、O、CC.水、蛋白質、脂質、糖類,H、O、N、CD.水、蛋白質、糖類、脂質,N、H、C、O[答案]A[解析]本題的解題突破口在②上,若表示化合物,則②表示水;若②表示元素,則為氧。二、非選擇題6.某小組對大豆種子萌發(fā)過程中蛋白質含量變化進行了研究(如下圖),請?zhí)畛鋵嶒炘?;判斷實驗步驟中畫線部分是否正確,并更正錯誤之處;寫出實驗結果。(1)實驗原理:蛋白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顏色深淺與蛋白質含量成正比。(2)實驗步驟:①將三份等量大豆種子分別萌發(fā)1、5、9天后取出,各加入適量蒸餾水,研碎、提取、定容后離心得到蛋白質制備液。②取3支試管,編號1、2、3,分別加入等量的萌發(fā)1、5、9天的蛋白質制備液。③在上述試管中加入等量的雙縮脲試劑A和B(按比例配制)的混合eq\o(液,\s\do4(a)),振蕩均勻后,在沸水浴中加熱觀察顏色變eq\o(化,\s\do4(b))。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實驗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與雙縮脲試劑作用產生紫色反應(2)a錯。更正:雙縮脲試劑A液1mL搖勻后,再加入雙縮脲試劑B液4滴b錯。更正:不加熱或直接觀察(3)1、2、3號試管中顏色依次加深[解析](1)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作用產生紫色反應,紫色越深說明蛋白質含量越多。(2)雙縮脲試劑A液和B液不能同時加入,因為先加NaOH溶液(A液)可以為Cu2+(B液)與蛋白質反應提供一個堿性環(huán)境。若A、B液同時加入,會導致Cu2+變成Cu(OH)2沉淀而失效。(3)結合圖中曲線可以看出,隨著萌發(fā)天數的增加,蛋白質含量增多。一、選擇題1.組成小麥的主要元素是()A.C、H、Ca、K、Mg、B B.N、P、S、Zn、Cu、MnC.C、H、O、P、S、N D.H、O、Fe、B、Zn、Mg[答案]C[解析]“小麥”是一個具體實例,實際上本題考查的是組成生物體的主要元素。2.在生物組織中還原性糖、脂肪、蛋白質的鑒定實驗中,對實驗材料的選擇敘述中,錯誤的是()A.甘蔗莖的薄壁組織、甜菜的塊根等,都含有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進行還原性糖的鑒定B.花生種子含脂肪多且子葉肥厚,是用于脂肪鑒定的理想材料C.大豆種子蛋白質含量高,是進行蛋白質鑒定的理想植物組織材料D.雞蛋清含蛋白質多,是進行蛋白質鑒定的動物組織材料[答案]A[解析]甘蔗、甜菜中的蔗糖是非還原性糖。3.鑒定蘋果白色果肉中含有葡萄糖或果糖等還原性糖,是將其與某一試劑作用,產生特定的顏色反應。能證明還原性糖存在情況是()A.與斐林試劑發(fā)生作用,生成磚紅色沉淀B.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C.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作用,可以產生紫色反應D.被蘇丹Ⅳ染液染成紅色[答案]A[解析]還原糖的鑒定要用斐林試劑。4.(·濟南一中)C、H、N三種化學元素在組成人體的化學成分中,質量分數共占73%左右,而在組成巖石圈的化學成分中,質量分數還不到1%,這一事實說明了()A.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相似性B.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tǒng)一性C.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差異性D.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元素組成是不同的[答案]C[解析]據題意分析,同種元素在生物體和非生物體含量差異很大,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差異性,故C正確。5.(·濟南一中)下列化學元素中屬于組成生物體的微量元素的是()A.Mg B.PC.B D.N[答案]C[解析]微量元素是B、Zn、Cu、Cl、Fe、Mo、Mn,故C正確。其他都是大量元素。6.下列各項作為鑒定生物組織中還原性糖的理想材料是()A.韭菜B.鳶尾C.菠菜D.梨[答案]D[解析]鑒定生物組織中還原性糖的實驗,最理想的實驗材料是含還原糖量較高的生物組織(或器官),而且組織的顏色較淺或近于白色。因此韭菜、鳶尾、菠菜的葉片中葉綠素的含量較多,顏色較深,對于鑒定時的顏色反應起著掩蓋作用,導致實驗現象不明顯,不是理想的實驗材料。而只有梨符合條件。7.在新榨取的梨汁中,加入斐林試劑,加熱后出現磚紅色沉淀;將成熟的花生種子的子葉做成臨時切片,用蘇丹Ⅲ染液染色后在顯微鏡下觀察,可看到橘黃色的顆粒;向新鮮豆?jié){中加入雙縮脲試劑后,豆?jié){呈紫色;向馬鈴薯勻漿中滴加碘液呈現藍色。上述實驗現象證明梨汁、花生種子的子葉、豆?jié){和馬鈴薯中主要含有的有機物依次是()A.葡萄糖、蛋白質、脂肪、淀粉B.糖類、蛋白質、淀粉、脂肪C.淀粉、脂肪、蛋白質、淀粉D.還原糖、脂肪、蛋白質、淀粉[答案]D[解析]根據題意可推知上述實驗現象證明梨汁、花生種子的子葉、豆?jié){和馬鈴薯中主要含有的有機物依次是:還原糖、脂肪、蛋白質、淀粉。二、非選擇題8.請根據你已經學過的知識,設計一個實驗證明生物體的主要組成元素中含有C、H、O三種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實驗原理:C、H、O三種元素的組成,就無機物而言,可組成CO2和H2O,因此,在實驗過程中,只要能檢測到CO2和H2O即可證明。實驗過程:將某一生物體,如種子(黃豆)等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加熱,可發(fā)現有黑色的含碳化合物形成(即碳化現象);同時,可在試管壁上觀察到水珠的出現,說明有水,即可證明有C、H、O三種元素。9.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有人認為細菌細胞壁中含有糖類和蛋白質。為探究其化學成分,某課題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已知糖類加硫酸水解后用堿中和,再加斐林試劑后加熱有磚紅色沉淀生成,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作用,生成紫色物質,且二者單獨檢驗時互不干擾)請補充完整實驗。(1)實驗步驟:①將細菌細胞粉碎后,用高速離心機分離得到細菌細胞壁。②將細菌細胞壁分成兩等分,編號為A、B。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預測實驗現象及結論實驗現象實驗結論a.若A出現磚紅色沉淀,B出現紫色a.細菌細胞壁中含有糖類和蛋白質b.b.c.c.[答案](1)③向A組加硫酸水解后用堿中和,再加斐林試劑加熱,向B組加雙縮脲試劑(2)實驗現象實驗結論b.若A出現磚紅色沉淀,B不出現紫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