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中學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含解析)蕪湖市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
語文試卷
本試卷總分150分,考試時間為150分鐘。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兩則材料,完成小題。
材料一:
林庚先生的《說“木葉"》開頭引用屈原《九歌》的名句,說明“木葉”已成為詩人筆下頗受鐘愛的形象。對于為什么會造成這種詩歌語言現(xiàn)象,林先生認為關鍵在于一個“木"字,“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這正是‘木’的第一個藝術特征?!?/p>
林先生認為要說明“木"何以有這個特征,就涉及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問題:“木”在作為樹的概念的同時,具有一般“木頭"木料”等的影子,這潛在的形象使我們更多地想到了樹干。林先生還談到了“木"的第二個藝術特征:“木”所暗示的顏色。“木"可能是透著黃色,而且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于是“木葉”就自然而然有了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它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
但筆者認為這樣說并不恰當。人們看到“木"首先想到的是一棵樹。人們看到“樹”首先想到的也是一棵樹。由“木"想到“木頭”“木料"等,是現(xiàn)代人的聯(lián)想方式,古代詩人寫詩時恐怕不是如此,至于由“木”想到門閂、棍子、桅桿等,并由此產生一種“微黃與干燥之感”,也顯得同樣牽強。
那么,是不是像林先生所說“木”“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呢?大量的古詩證明并非如此簡單?!澳?與秋天并無必然聯(lián)系。比如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中描述的“木欣欣以向榮”,就是指春夏季枝葉繁茂的樹。
另一方面,是不是像林先生所說,“樹"就是“具有繁茂的枝葉的”,“與‘葉’都帶有密密層層濃蔭的聯(lián)想"呢?事實證明不是這樣。詩中寫秋天的情景,并不乏用“樹”的,比如杜甫寫深秋景色的詩句“黃牛峽靜灘聲轉,白馬江寒樹影稀"(《送韓十四江東覲省》),用的就是“樹影”而非“木影"。
可見“木”也可以是充滿活力,枝繁葉茂的,而“樹"也可能是葉落飄零,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干的。如劉禹錫的名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此詩“樹"木”對舉,和林先生的說法恰恰相反,行將枯萎的樹不用“木"而用“樹”,生機勃勃的樹不用“樹"卻用“木”。
因此,古人詩句詠及樹的形象,或用“木”,或用“樹”,而不大可能有林先生所說的那么多差別和講究,本來并不復雜的道理,我們不必想那么深奧,“木葉"和“樹葉”在形象上并沒有什么差別。
至于古人喜歡用“木葉"或“落木”而不用“樹葉”,筆者認為可以這樣解釋。首先,“木”“落"葉”在古代漢語中都是入聲字,入聲是一個短促的調子,“木葉"或“落木”讀起來朗朗上口,有種擲地有聲的鏗鏘的韻律美。其次,可能是因為“木"字在書面語中用得較多,“樹”字在口語中用得多,“木葉"就比“樹葉”莊重些。更為重要的是,“木葉"最初出現(xiàn)于屈原作品中,“詩騷”向來被奉為經典,加上“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這一句,優(yōu)美動人,意境渾然,被譽為“千古言秋之祖”(胡應麟語),“木葉"也便成為一個意味深厚的意象原型了。后人寫詩文用“木葉”不僅顯得古雅,而且增添了詩歌的文化內涵。
(摘編自李?!兑舱f“木葉"》)
材料二: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保ā毒鸥琛罚┳詮那璩鲞@動人的詩句,它的鮮明的形象,影響了此后歷代的詩人們,許多為人傳誦的詩篇正是從這里得到了啟發(fā)?!澳救~"是那么突出地成為詩人們筆下鐘愛的形象。
“木葉”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釋,“木"就是“樹”,“木葉"也就是“樹葉”,可是我們在古代的詩歌中為什么很少看見用“樹葉"呢?“樹葉”為什么從來就無人過問呢?至少從來就沒有產生過精彩的詩句。這里關鍵顯然在“木"這一字。
首先我們似乎應該研究一下,古代的詩人們都在什么場合才用“木”字呢?自屈原開始把它準確地用在一個秋風葉落的季節(jié)之中,此后的詩人們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鮮明的形象,這就不是偶然的了。例如“秋月照層嶺,寒風掃高木"(吳均《答柳惲》)和“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曹植《野田黃雀行》),這里的“高樹多悲風"卻并沒有落葉的形象,而“寒風掃高木”則顯然是落葉的景況了。前者正要借滿樹葉子的吹動,表達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這里葉子越多,感情才越飽滿;而后者卻是一個葉子越來越少的局面,所謂“掃高木"者豈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闊嗎?然則“高樹"則飽滿,“高木”則空闊,這就是“木"與“樹”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這里要比“樹”更顯得單純,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這正是“木"的第一個藝術特征。
要說明“木”字何以會有這個特征,就不能不觸及詩歌語言中暗示性的問題。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們不留心就不會察覺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養(yǎng)的詩人們正在于能認識語言形象中一切潛在的力量,把這些潛在的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組合起來,于是成為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澳?作為“樹”的概念的同時,卻正是具有著一般“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這潛在的形象常常影響著我們會更多地想起了樹干,而很少會想到了葉子。而“樹”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葉的,它與“葉"都帶有密密層層濃蔭的聯(lián)想。然則“樹”與“葉"的形象之間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為它們之間太多的一致,“樹葉”也就不會比一個單獨的“葉"字多帶來一些什么,在習于用單音詞的古典詩歌中,因此也就從來很少見“樹葉”這個詞匯了。至于“木葉"呢,則全然不同。這里又還需要說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個藝術特征。
“木"不但讓我們容易想起樹干,而且還會帶來“木”所暗示的顏色性。樹的顏色,即就樹干而論,一般乃是褐綠色,這與葉也還是比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說不定,它可能是透著黃色,而且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于是“木葉”就自然而然有了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它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它是屬于風的而不是屬于雨的,是一個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木葉"之與“樹葉”,不過是一字之差?!澳?與“樹”在概念上原是相去無幾的,然而到了藝術形象的領域,這里的差別就幾乎是一字千金。
(摘編自林庚《說“木葉"》,有刪改)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認為人們見到“木”一般想到的是樹,由“木"想到“木頭”,是現(xiàn)代人的聯(lián)想,古代詩人寫詩時不是如此。
B.材料一是一篇駁論文,文章先立后破,破立結合,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論證結構條理清楚,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C.材料二認為“高樹"和“高木”的形象不同,“高樹"飽滿,“高木”空闊,這就是“木"與“樹”的不同之處。
D.材料二是一篇學術性的隨筆,有些論述不夠科學嚴謹,但這不能抹殺這篇文章的價值以及帶給讀者的豐富啟示。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引用屈原《九歌》的“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但是二者的作用卻并不相同。
B.詩歌語言具有暗示性,優(yōu)秀的詩人能把語言潛在的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組合起來,成就富有詩味的言說。
C.材料二的寫作目的是闡述“木葉”與“樹葉"在概念上相去無幾,在藝術形象上卻有一字千金的差別。
D.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論述“木葉”時,觀點不同,這啟發(fā)我們鑒賞詩歌可從相同意象的不同角度進行思考。
3.下列各項中,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B.“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保ㄖ灸稀督^句·古木陰中系短篷》)
C.“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小池》)
D.“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保o名氏《庭中有奇樹》)
4.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觀點。
5.材料二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雷雨
曹禺
前情介紹:
侍萍和魯大海來到周公館找四鳳,侍萍要帶四鳳回家,四鳳不得已向侍萍說出真相,她已經懷了周萍的孩子,侍萍如聞晴天霹靂。在四鳳苦苦哀求下,侍萍答應讓周萍帶四鳳走。繁漪偷聽了周萍、四鳳、魯侍萍等人的對話后,先是叫來周沖,意欲阻攔周萍和四鳳的出走,然后喊來周樸園。
[繁漪跑到書房門口,喊周樸園。]
魯侍萍(慌)四鳳,我們出去。
繁漪不,他來了!
[樸園由書房進,大家俱不動,靜寂若死。]
周樸園(在門口)你叫什么?你還不上樓去睡?
繁漪(倨傲地)我請你見見你的好親戚。
周樸園(見魯媽、四鳳在一起,驚)啊,你,你,——你們這是做什么?
繁漪(拉四鳳向樸園)這是你的兒媳婦,你見見。(指著樸園向四鳳)叫他爸爸?。ㄖ钢攱屜驑銏@)你也認識認識這位老太太。
魯侍萍太太!
繁漪萍,過來!當著你父親,過來,跟這個媽叩頭。
周萍(難堪)爸爸,我,我——
周樸園(明白地)怎么——(向魯媽)侍萍,你到底還是回來了。
繁漪(驚)什么?
魯侍萍(慌)不,不,您弄錯了。
周樸園(悔恨地)侍萍,我想你也會回來的。
魯侍萍不,不?。ǖ皖^)??!天!
繁漪(驚愕地)侍萍?什么,她是侍萍?
周樸園嗯。(煩厭地)繁漪,你不必再故意地問我,她就是萍兒的母親,三十年前死了的。
繁漪天哪!
[半晌。四鳳苦悶地叫了一聲,看著她的母親,魯媽苦痛地低著頭。周萍腦筋昏亂,迷惑地望著父親同魯媽。這時繁漪漸漸移到周沖身邊,現(xiàn)在她突然發(fā)現(xiàn)一個更悲慘的命運,逐漸地使她同情萍,她覺出自己方才的瘋狂,這使她很快地恢復原來平常母親的情感。她不自主地望著自己的沖兒]。
周樸園(沉痛地)萍兒,你過來。你的生母并沒有死,她還在世上。
周萍(半狂地)不是她!爸,您告訴我,不是她!
周樸園(嚴厲地)混帳!萍兒,不許胡說。她沒有什么好身世,也是你的母親。
周萍(痛苦萬分)哦,爸!
周樸園(尊嚴地)不要以為你跟四鳳同母,覺得臉上不好看,你就忘了人倫天性。
四鳳(向母)哦,媽?。ㄍ纯嗟兀?/p>
周樸園(沉重地)萍兒,你原諒我。我一生就做錯了這一件事。我萬沒有想到她今天還在,今天找到這兒。我想這只能說是天命。(向魯媽嘆口氣)我老了,剛才我叫你走,我很后悔,我預備寄給你兩萬塊錢?,F(xiàn)在你既然來了,我想萍兒是個孝順孩子,他會好好地侍奉你。我對不起你的地方,他會補上的。
周萍(向魯媽)您——您是我的——
魯侍萍(不自主地)萍——(回頭抽咽)
周樸園跪下,萍兒!不要以為自己是在做夢,這是你的生母。
四鳳(昏亂地)媽,這不會是真的。
魯侍萍(不語,抽咽)
繁漪(轉向周萍,悔恨地)萍,我,我萬想不到是——是這樣,萍——
周萍(怪笑,向樸園)父親?。ü中?,向魯媽)母親?。此镍P,指她)你——
四鳳(與周萍相視怪笑,忽然忍不?。┌?,天?。ㄓ芍虚T跑下,周萍撲在沙發(fā)上,魯媽死氣沉沉地立著。)
繁漪(急喊)四鳳!四鳳!(轉向沖)沖兒,她的樣子不大對,你趕快出去看她。
[沖由中門下,喊四鳳。]
周樸園(至周萍前)萍兒,這是怎么回事?
周萍(突然)爸,你不該生我!(跑,由飯廳下)。
[遠處聽見四鳳的慘叫聲,沖狂呼四鳳,過后沖也發(fā)出慘叫。]
魯侍萍四鳳,你怎么啦!
(同時叫)
繁漪我的孩子,我的沖兒!
[二人同由中門跑出。]
周樸園(急走至窗前拉開窗幕,顫聲)怎么?怎么?
[仆由中門跑上。]
仆人(喘)老爺!
周樸園快說,怎么啦?
仆人(急不成聲)四鳳……死了……
周樸園(急)二少爺呢?
仆人也……也死了。
周樸園(顫聲)不,不,怎……么?
仆人四鳳碰著那條走電的電線。二少爺不知道,趕緊拉了一把,兩個人一塊兒中電死了。
周樸園(幾暈)這不會。這,這,——這不能夠,這不能夠!
[樸園與仆人跑下。]
[萍由飯廳出,顏色蒼白,但是神氣沉靜的。他走到那張放著魯大海的手槍的桌前,抽開抽屜,取出手槍,手微顫,慢慢走進右邊書房。]
[外面人聲嘈亂,哭聲,吵聲,混成一片。魯媽由中門上,臉更呆滯,如石膏人像。老仆人跟在后面,拿著電筒。]
[魯媽一聲不響地立在臺中。]
老仆(安慰地)老太太,您別發(fā)呆!這不成,您得哭,您得好好哭一場。
魯侍萍(無神地)我哭不出來!
老仆這是天意,沒有法子。——可是您自己得哭。
魯侍萍不,我想靜一靜。(呆立)
[中門大開,許多仆人圍著繁漪,繁漪不知是在哭在笑。]
仆人(在外面)進去吧,太太,別看哪。
繁漪(為人擁至中門,倚門怪笑)沖兒,你這么張著嘴?你的樣子怎么直對我笑?——沖兒,你這個糊涂孩子。
周樸園(走在中門中,眼淚在面上)繁漪,進來!我的手發(fā)木,你也別看了。
老仆太太,進來吧。人已經叫電火燒焦了,沒有法子辦了。
繁漪(進來,干哭)沖兒,我的好孩子。剛才還是好好的,你怎么會死,你怎么會死得這樣慘?(呆立)
周樸園(已進來)你要靜一靜。(擦眼淚)
繁漪(狂笑)沖兒,你該死,該死!你有了這樣的母親,你該死。
[外面仆人與魯大海打架聲。]
周樸園這是誰?誰在這時候打架。
[老仆下問,立時令一仆人上。]
周樸園外面是怎么回事?
仆人今天早上那個魯大海,他這時又來了,跟我們打架。
周樸園叫他進來!
仆人老爺,他連踢帶打地傷了我們好幾個,他已經從小門跑了。
周樸園跑了?
仆人是,老爺。
周樸園(略頓,忽然)追他去,跟我追他去。
周樸園(哀傷地)我丟了一個兒子,不能再丟第二個了。(三人都坐下來)
魯侍萍都去吧!讓他去了也好,我知道這孩子。他恨你,我知道他不會回來見你的。
周樸園(寂靜,自己覺得奇怪)年輕的反而走到我們前頭了,現(xiàn)在就剩下我們這些老——(忽然)萍兒呢?大少爺呢?萍兒,萍兒?。o人應)來人呀!來人!(無人應)你們跟我找呀,我的大兒子呢?
[書房槍聲,屋內死一般的靜默。]
繁漪(忽然)萍兒啊?。ㄅ芟聲?,樸園呆立不動,立時繁漪狂喊跑出)他……他……
周樸園他……他……
[樸園與繁漪一同跑下,進書房。]
[魯媽立起,向書房顫躓了兩步,至臺中,漸向下倒,跪在地上,如序幕結尾老婦人倒下的樣子。]
(節(jié)選自《雷雨》第四幕)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課文部分寫周樸園不愿侍萍與周萍相認,選文又寫他逼周萍認母,兩者對比,塑造了一個既冷酷無情又良知未泯的形象。
B.周萍不愿與魯侍萍這個生母相認,這主要是因為自己和戀人魯四鳳是同母異父的兄妹,他無法接受這個異常殘酷的現(xiàn)實。
C.巧合是戲劇中常用手段,比如繁漪對周萍說“跟這個媽叩頭"中的“媽”是岳母的意思,而侍萍恰好又是周萍的生母。
D.戲劇臺詞有強烈的動作性,能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繁漪讓周樸園認親的臺詞使矛盾趨向尖銳,也是造成悲劇式結尾的根本原因。
7.下列對文中畫橫線處舞臺說明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樸園由書房進,大家俱不動,靜寂若死。"渲染了死寂、沉悶的氛圍,預示了激烈的矛盾沖突將要到來。
B.“倨傲地”,寫出繁漪不以自己與周萍的亂倫為恥,卻拿周萍與四鳳的兄妹亂倫來羞辱周樸園的得意心態(tài)。
C.“半晌"兩字,突出靜默時間之長,充分表現(xiàn)了四鳳、侍萍、周萍、繁漪等人物急劇而復雜內心活動。
D.侍萍和繁漪得知四鳳和周沖觸電身亡時“呆立”,說明突然的變故給兩人的精神帶來了巨大的打擊。
8.“發(fā)現(xiàn)"與“突轉”是西方戲劇美學理論中的兩個重要概念?!鞍l(fā)現(xiàn)"主要是指劇中人物從不知轉變到知;“突轉”是指劇情向相反方向的突然變化。請結合節(jié)選部分簡要分析“發(fā)現(xiàn)"與“突轉”的運用。
9.《雷雨》1959年改編本與原劇在結局處理上有很大不同。當仆人提及魯大海在周家門口,周樸園叫大海進來時,作者接著這樣寫魯侍萍的終場:
魯侍萍(阻止)不用了。
(立起,向中門走去,至門口,返身,向周樸園)他不會來的,他恨你!
(昂首返身走出。)
你認為原本與改編本哪一個設計更好?請簡要說明理由。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一)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潔,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于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學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國皆弱,無可為建功者,欲西入秦。辭于荀卿曰:“斯聞得時無怠,今萬乘方爭時,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稱帝而治,此布衣馳騖之時而游說者之秋也。處卑賤之位而計不為者,此禽鹿視肉,人面而能強行者耳。故詬莫大于卑賤,而悲莫甚于窮困。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惡利,自托于無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將西說秦王矣。”
至秦,會莊襄王卒,李斯乃求為秦相文信侯呂不韋舍人;不韋賢之,任以為郎。李斯因以得說秦王。秦王乃拜斯為長史聽其計陰遣謀士赍持金玉以游說諸侯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利劍刺之離其君臣之計,秦王乃使其良將隨其后。秦王拜斯為客卿。
會韓人鄭國來間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覺。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主游間于秦耳,請一切逐客。"李斯議亦在逐中。斯乃上書勸諫。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復李斯官,卒用其計謀。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為皇帝,以斯為丞相。
(節(jié)選自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
(二)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yè)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
夫物不產于秦,可寶者多;士不產于秦,而愿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節(jié)選自李斯《諫逐客書》)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秦王乃拜斯為長史/聽其計陰遣謀士/赍持金玉以游說諸侯/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利劍刺之/
B.秦王乃拜斯為長史/聽其計/陰遣謀士赍持金玉以游說諸侯/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利劍刺之/
C.秦王乃拜斯為長史/聽其計/陰遣謀士赍持金玉以游說諸侯/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利劍刺之/
D.秦王乃拜斯為長史/聽其計陰遣謀士/赍持金玉以游說諸侯/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利劍刺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萬乘:古代時指天子。依照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車萬乘。文中的“萬乘"指的是擁有萬輛兵車的周天子。
B.“會韓人鄭國來間秦”的“間"意思是“做間諜”,這與《鴻門宴》中“間至軍中"的“間”意思不同。
C.書:文體名。文中指李斯的《諫逐客書》,其為古代臣子向君主進呈的公文,和《與妻書》是不同的文體。
D.黔首:指平民、老百姓,與《侍坐》中的“可使足民"的“民”意同。平民百姓以黑巾覆頭,故稱“黔首"。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斯是楚國上蔡人,早年跟隨荀子學習治理天下的帝王之術。學成之后,西行前去游說秦王,后成為秦國相國文信侯呂不韋的門客。
B.韓國人鄭國以修筑灌溉水渠名義,來到秦國做間諜,不久被發(fā)覺。秦國的王公貴族以及大臣們請求秦王將這些客卿全部驅逐出境。
C.因李斯上書勸諫,秦王于是下令廢除了驅逐客卿的詔令,重新恢復了李斯廷尉的官職。秦國經過二十多年的戰(zhàn)爭,終于并了天下。
D.李斯認為將客卿驅逐出秦國,實際上就是資助敵對國家,會減少本國的人口而增加仇敵的實力,這樣會使國家陷于危險的境地。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每小題4分,共8分)
(1)今秦王欲吞天下,稱帝而治,此布衣馳騖之時而游說者之秋也。
(2)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14.李斯為何要離楚事秦?請根據文本一概括。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岳陽樓
(南宋)黃公度
后樂先憂記飽觀,茲樓今始得憑欄。
吐吞五水波濤闊,出納三光境界寬。
黃帝樂聲喧廣宙①,湘君山影浸晴瀾。
江山何獨助張說②,收拾清暉上筆端。
【注】①傳說黃帝南巡時在洞庭湖之野演奏《咸池》之樂,廣施教化于百姓。②張說:唐朝宰相,詩文兼擅,有“大手筆”之稱,曾任岳州刺史,期間建造岳陽樓。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通過引用范仲淹的名言,不僅點出自己登岳陽樓的緣由,也隱含著這首詩的主題。
B.頷聯(lián)描繪出洞庭湖吞吐五江之水,融入日月星三光的壯闊景色,呈現(xiàn)出高遠遼闊的境界。
C.頸聯(lián)展開聯(lián)想,采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寫出了岳陽樓歷史文化的厚重以及山光水色之美。
D.“收拾清暉上筆端"一句,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寫作才華的自信,也暗含對張說的輕視。
16.本詩與杜甫的《登岳陽樓》都是吟詠岳陽樓的佳作,但兩詩抒發(fā)的感情有同有異,請簡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________,_________”描寫曾皙彈奏音樂,從而塑造了曾皙優(yōu)雅從容的形象。
(2)古代文人常摘句為聯(lián),請你從《念奴嬌·過洞庭》下闋中摘出兩句“________,_________”,與上闋“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集成一副對聯(lián),送給你的摯友。
(3)《游園【皂羅袍】》開頭兩句“________,_________"寫園中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情波瀾,蘊含著無限的感嘆和惋惜。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近幾年,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以往扁平化、低互動的展覽形式已經不足以激發(fā)大眾興趣,因而“新媒體藝術”在短短幾年之內,就形成一種別具一格的時尚風潮。沉浸式展覽、沉浸式演出等活動①,給生活增添了豐富的情趣。沉浸就是讓人專注到當前的目標情境中并感到愉悅和滿足,甚至忘記真實世界;而沉浸式體驗,②,就是通過集成大量技術、智慧和創(chuàng)意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高價值經歷。它一方面集成了大量前沿科技成果,如3D全息投影、虛擬現(xiàn)實、混合現(xiàn)實等技術,搭建了沉浸式體驗的結構和形態(tài);另一方面圍繞主題性的空間造境為關鍵,通過交互式空間和敘事性空間,讓人們沉浸在特定情境、氛圍與主題之中。沉浸式體驗提供感官(以視覺、聽覺等為主)、情感(敘事性和故事性)、精神(追求價值認同)等體驗,是一次集多種媒介和各種視聽效果于一體、全方位作用于身心的難忘經歷。事實證明,這種令人傾情投入的心理狀態(tài),恰恰是沉浸式體驗正在努力追求的科技與人文③的完美效果。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
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20.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改為幾個連貫的短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2023年12月4日,《咬文嚼字》編輯部正式發(fā)布2023年十大流行語榜單,“顯眼包"赫然在列。
顯眼包,也可以稱為現(xiàn)眼包,在很多地方的方言里,都有該詞,意為“丟人現(xiàn)眼”,是個貶義詞。顯眼包愛出風頭,行為夸張搞笑,不怕出洋相,讓人不禁多看兩眼。隨著時間的推移,現(xiàn)在顯眼包的貶義之味轉向積極一面,甚至成了明星、素人們爆火的“秘密武器"。
顯眼包為什么討人喜歡?心理學上有一個“仰巴腳效應”,①_____________,有小缺點反而會讓人產生親和力。顯眼包就是這樣,他們真實直接,有一顆“大心臟”,積極樂觀。
②?他們是接受集體主義教育成長起來的一群人,習慣了被內卷,習慣了墨守成規(guī)。成為一個拒絕內耗、拒絕隨大流、活出自我的顯眼包,其實是年輕人對簡單真實、輕松自我的生活的向往。當下,不論是經濟大環(huán)境的壓抑,還是工作日常小世界的躁動不安,被束縛在現(xiàn)實世界的年輕人都急需一個喘息的出口。成為回歸自我、特立獨行的顯眼包就是那個出口。
如果你在生活中面臨著較大壓力,③!
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2.下列四句都出自原文,其中引號的用法與例句中引號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咬文嚼字》編輯部正式發(fā)布2023年十大流行語榜單,“顯眼包”赫然在列。
A.在很多地方的方言里,都有該詞,意為“丟人現(xiàn)眼"。
B.甚至成了明星、素人們爆火的“秘密武器”。
C.心理學上有一個“仰巴腳效應"。
D.他們真實直接,有一顆“大心臟”,積極樂觀。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作。
儒家和道家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個流派。你認為,哪家思想更適用于當前高中生的學習生活?
請據此寫一篇班會演講稿。要求:選擇合適的角度,自擬標題;不少于800字。
蕪湖市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
語文試卷解析版
本試卷總分150分,考試時間為150分鐘。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兩則材料,完成小題。
材料一:
林庚先生的《說“木葉"》開頭引用屈原《九歌》的名句,說明“木葉”已成為詩人筆下頗受鐘愛的形象。對于為什么會造成這種詩歌語言現(xiàn)象,林先生認為關鍵在于一個“木"字,“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這正是‘木’的第一個藝術特征?!?/p>
林先生認為要說明“木"何以有這個特征,就涉及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問題:“木”在作為樹的概念的同時,具有一般“木頭"木料”等的影子,這潛在的形象使我們更多地想到了樹干。林先生還談到了“木"的第二個藝術特征:“木”所暗示的顏色?!澳?可能是透著黃色,而且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于是“木葉”就自然而然有了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它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
但筆者認為這樣說并不恰當。人們看到“木"首先想到的是一棵樹。人們看到“樹”首先想到的也是一棵樹。由“木"想到“木頭”“木料"等,是現(xiàn)代人的聯(lián)想方式,古代詩人寫詩時恐怕不是如此,至于由“木”想到門閂、棍子、桅桿等,并由此產生一種“微黃與干燥之感”,也顯得同樣牽強。
那么,是不是像林先生所說“木”“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呢?大量的古詩證明并非如此簡單?!澳?與秋天并無必然聯(lián)系。比如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中描述的“木欣欣以向榮”,就是指春夏季枝葉繁茂的樹。
另一方面,是不是像林先生所說,“樹"就是“具有繁茂的枝葉的”,“與‘葉’都帶有密密層層濃蔭的聯(lián)想"呢?事實證明不是這樣。詩中寫秋天的情景,并不乏用“樹”的,比如杜甫寫深秋景色的詩句“黃牛峽靜灘聲轉,白馬江寒樹影稀"(《送韓十四江東覲省》),用的就是“樹影”而非“木影"。
可見“木”也可以是充滿活力,枝繁葉茂的,而“樹"也可能是葉落飄零,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干的。如劉禹錫的名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保ā冻陿诽鞊P州初逢席上見贈》),此詩“樹"木”對舉,和林先生的說法恰恰相反,行將枯萎的樹不用“木"而用“樹”,生機勃勃的樹不用“樹"卻用“木”。
因此,古人詩句詠及樹的形象,或用“木”,或用“樹”,而不大可能有林先生所說的那么多差別和講究,本來并不復雜的道理,我們不必想那么深奧,“木葉"和“樹葉”在形象上并沒有什么差別。
至于古人喜歡用“木葉"或“落木”而不用“樹葉”,筆者認為可以這樣解釋。首先,“木”“落"葉”在古代漢語中都是入聲字,入聲是一個短促的調子,“木葉"或“落木”讀起來朗朗上口,有種擲地有聲的鏗鏘的韻律美。其次,可能是因為“木"字在書面語中用得較多,“樹”字在口語中用得多,“木葉"就比“樹葉”莊重些。更為重要的是,“木葉"最初出現(xiàn)于屈原作品中,“詩騷”向來被奉為經典,加上“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這一句,優(yōu)美動人,意境渾然,被譽為“千古言秋之祖”(胡應麟語),“木葉"也便成為一個意味深厚的意象原型了。后人寫詩文用“木葉”不僅顯得古雅,而且增添了詩歌的文化內涵。
(摘編自李?!兑舱f“木葉"》)
材料二: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保ā毒鸥琛罚┳詮那璩鲞@動人的詩句,它的鮮明的形象,影響了此后歷代的詩人們,許多為人傳誦的詩篇正是從這里得到了啟發(fā)?!澳救~"是那么突出地成為詩人們筆下鐘愛的形象。
“木葉”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釋,“木"就是“樹”,“木葉"也就是“樹葉”,可是我們在古代的詩歌中為什么很少看見用“樹葉"呢?“樹葉”為什么從來就無人過問呢?至少從來就沒有產生過精彩的詩句。這里關鍵顯然在“木"這一字。
首先我們似乎應該研究一下,古代的詩人們都在什么場合才用“木”字呢?自屈原開始把它準確地用在一個秋風葉落的季節(jié)之中,此后的詩人們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鮮明的形象,這就不是偶然的了。例如“秋月照層嶺,寒風掃高木"(吳均《答柳惲》)和“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曹植《野田黃雀行》),這里的“高樹多悲風"卻并沒有落葉的形象,而“寒風掃高木”則顯然是落葉的景況了。前者正要借滿樹葉子的吹動,表達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這里葉子越多,感情才越飽滿;而后者卻是一個葉子越來越少的局面,所謂“掃高木"者豈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闊嗎?然則“高樹"則飽滿,“高木”則空闊,這就是“木"與“樹”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這里要比“樹”更顯得單純,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這正是“木"的第一個藝術特征。
要說明“木”字何以會有這個特征,就不能不觸及詩歌語言中暗示性的問題。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們不留心就不會察覺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養(yǎng)的詩人們正在于能認識語言形象中一切潛在的力量,把這些潛在的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組合起來,于是成為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澳?作為“樹”的概念的同時,卻正是具有著一般“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這潛在的形象常常影響著我們會更多地想起了樹干,而很少會想到了葉子。而“樹”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葉的,它與“葉"都帶有密密層層濃蔭的聯(lián)想。然則“樹”與“葉"的形象之間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為它們之間太多的一致,“樹葉”也就不會比一個單獨的“葉"字多帶來一些什么,在習于用單音詞的古典詩歌中,因此也就從來很少見“樹葉”這個詞匯了。至于“木葉"呢,則全然不同。這里又還需要說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個藝術特征。
“木"不但讓我們容易想起樹干,而且還會帶來“木”所暗示的顏色性。樹的顏色,即就樹干而論,一般乃是褐綠色,這與葉也還是比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說不定,它可能是透著黃色,而且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于是“木葉”就自然而然有了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它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它是屬于風的而不是屬于雨的,是一個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木葉"之與“樹葉”,不過是一字之差?!澳?與“樹”在概念上原是相去無幾的,然而到了藝術形象的領域,這里的差別就幾乎是一字千金。
(摘編自林庚《說“木葉"》,有刪改)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認為人們見到“木”一般想到是樹,由“木"想到“木頭”,是現(xiàn)代人的聯(lián)想,古代詩人寫詩時不是如此。
B.材料一是一篇駁論文,文章先立后破,破立結合,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論證結構條理清楚,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C.材料二認為“高樹"和“高木”的形象不同,“高樹"飽滿,“高木”空闊,這就是“木"與“樹”的不同之處。
D.材料二是一篇學術性的隨筆,有些論述不夠科學嚴謹,但這不能抹殺這篇文章的價值以及帶給讀者的豐富啟示。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引用屈原《九歌》的“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但是二者的作用卻并不相同。
B.詩歌語言具有暗示性,優(yōu)秀的詩人能把語言潛在的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組合起來,成就富有詩味的言說。
C.材料二的寫作目的是闡述“木葉”與“樹葉"在概念上相去無幾,在藝術形象上卻有一字千金的差別。
D.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論述“木葉”時,觀點不同,這啟發(fā)我們鑒賞詩歌可從相同意象的不同角度進行思考。
3.下列各項中,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B.“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保ㄖ灸稀督^句·古木陰中系短篷》)
C.“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小池》)
D.“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保o名氏《庭中有奇樹》)
4.概括材料一主要觀點。
5.材料二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
【答案】1.D2.C
3.B4.①林庚先生《說“木葉"》一文對“木”這個意象的解析實際上有很大的片面性,因為有些含“木"的詩句還給人郁郁蒼蒼和蔭濃茂盛的景象的感覺。②古人喜歡用“木葉”或“落木"而不用“樹葉”的原因是:“木"落”“葉"都是入聲字,讀起來朗朗上口,有韻律美。②“木葉”在語體上比“樹葉"莊重些。③“木葉”是意味深厚的意象原型,可以使詩歌古雅,具有文化內涵。
5.①文章引用屈原的詩句引出話題:“木葉"成為詩人們筆下鐘愛的形象。②結構上采用遞進式結構,主體部分論證“木”的藝術特征及其原因,層次清晰,層層深入。③論證方法上運用了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列舉含“木葉"的例子,在“木葉”和“樹葉"的對比中把論證推向深入。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古代詩人寫詩時不是如此”錯誤,說法絕對,原文“古代詩人寫詩時恐怕不是如此"帶有推測語氣;
B.“文章先立后破”錯誤,文章先引述林庚觀點,接著批駁,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屬于先破后立;
C.“認為‘高樹’和‘高木’的形象不同……這就是‘木’與‘樹’的不同之處"錯誤,以偏概全,原文“‘木’就是‘樹’”“這就是‘木’與‘樹’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強調二者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故選D。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C.“材料二的寫作目的是闡述‘木葉’與‘樹葉’在概念上相去無幾,在藝術形象上卻有一字千里的差別”錯誤,材料二的寫作目的是闡述詩歌語言的暗示性。
故選C。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A.“木落雁南度"的“木”寫木葉漸脫,北雁南飛的秋季景象,與“木"帶有落葉因素和疏朗的清秋氣息相同,適用于材料二;
B.“古木陰中系短篷”中的“木"寫春季的高大古樹,枝繁葉茂,綠樹成蔭,說明“木”與秋天并無必然聯(lián)系,也表明“樹"和“木”沒有大的差別,可以反駁林庚的觀點,適用于材料一;
C.“樹陰照水愛晴柔"中“樹”寫初夏水面上的柔枝婆娑,樹蔭深綠,與“木"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帶來疏朗的清秋的氣息不同,適用于材料二;
D.“庭中有奇樹”中的“樹"寫春天庭院嘉美的樹,滿樹綠葉,茂密花朵,生氣勃勃,沒有“木”的微黃與干燥之感,也沒有“木葉"的疏朗的清秋氣息,適用于材料二。
故選B。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材料一首先批駁了林庚的觀點:“林庚先生《說‘木葉’》一文實際上有很大的片面性”“林庚先生抓住屈原九歌中‘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這一句,便擴大到全面……便得出結論"從這些都用了‘木’字的有名的詩句中我體會不出一點……相反地,他們在用了“木”字的詩句中恰巧描繪了郁郁蒼蒼和蔭濃茂盛的景象,每一句中似乎都有綠化之美,絕對沒有黃色的給人以光禿禿的樹干的感覺”,得出答案①。
然后分析了古人喜歡用“木葉”或“落木"而不用“樹葉”的原因,如“‘木葉’或‘落木’讀起來朗朗上口,有種擲地有聲的鏗鏘的韻律美"可能是因為‘木’字在書面語中用得較多,‘樹’字在口語中用得多,‘木葉’就比‘樹葉’莊重些”“‘木葉’也便成為一個意味深厚的意象原型了。后人寫詩文用‘木葉’不僅顯得古雅,而且增添了詩歌的文化內涵"。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論證特點的能力。
從引出話題的方式來看,由材料二第一段“‘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毒鸥琛罚救~’是那么突出地成為詩人們筆下鐘愛的形象”來看,文章引用屈原的詩句引出話題:“木葉"成為詩人們筆下鐘愛的形象。
從論證結構上看,材料二采用了遞進式的結構,第一二段為第一部分,列舉我國古代詩歌史上的一個現(xiàn)象,就是“木葉”成為詩人筆下鐘愛的形象,而“木葉"形象的關鍵在一個“木”字;第三至五段為第二部分,也是主體部分,說明了“木"的兩個藝術特征,以及為什么有這些特征;最后一段是小結,強調理解“木”的藝術形象的重要性:一字之差,差別千里。層次分明,層層深入,條理清晰。
從論證方法來看,運用舉例論證,如“例如‘秋月照層嶺,寒風掃高木’(吳均《答柳惲》)和‘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曹植《野田黃雀行》),……則顯然是落葉的景況了”,論證“木”的第一個藝術特征。運用對比論證,如“樹的顏色,即就樹干而論,一般乃是褐綠色,這與葉也還是比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說不定,它可能是透著黃色,而且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將“樹”與“木"從顏色和質地上作了對比,來論證“木”的第二個藝術特征。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雷雨
曹禺
前情介紹:
侍萍和魯大海來到周公館找四鳳,侍萍要帶四鳳回家,四鳳不得已向侍萍說出真相,她已經懷了周萍的孩子,侍萍如聞晴天霹靂。在四鳳苦苦哀求下,侍萍答應讓周萍帶四鳳走。繁漪偷聽了周萍、四鳳、魯侍萍等人的對話后,先是叫來周沖,意欲阻攔周萍和四鳳的出走,然后喊來周樸園。
[繁漪跑到書房門口,喊周樸園。]
魯侍萍(慌)四鳳,我們出去。
繁漪不,他來了!
[樸園由書房進,大家俱不動,靜寂若死。]
周樸園(在門口)你叫什么?你還不上樓去睡?
繁漪(倨傲地)我請你見見你的好親戚。
周樸園(見魯媽、四鳳在一起,驚)啊,你,你,——你們這是做什么?
繁漪(拉四鳳向樸園)這是你的兒媳婦,你見見。(指著樸園向四鳳)叫他爸爸?。ㄖ钢攱屜驑銏@)你也認識認識這位老太太。
魯侍萍太太!
繁漪萍,過來!當著你父親,過來,跟這個媽叩頭。
周萍(難堪)爸爸,我,我——
周樸園(明白地)怎么——(向魯媽)侍萍,你到底還是回來了。
繁漪(驚)什么?
魯侍萍(慌)不,不,您弄錯了。
周樸園(悔恨地)侍萍,我想你也會回來的。
魯侍萍不,不?。ǖ皖^)??!天!
繁漪(驚愕地)侍萍?什么,她是侍萍?
周樸園嗯。(煩厭地)繁漪,你不必再故意地問我,她就是萍兒的母親,三十年前死了的。
繁漪天哪!
[半晌。四鳳苦悶地叫了一聲,看著她的母親,魯媽苦痛地低著頭。周萍腦筋昏亂,迷惑地望著父親同魯媽。這時繁漪漸漸移到周沖身邊,現(xiàn)在她突然發(fā)現(xiàn)一個更悲慘的命運,逐漸地使她同情萍,她覺出自己方才的瘋狂,這使她很快地恢復原來平常母親的情感。她不自主地望著自己的沖兒]。
周樸園(沉痛地)萍兒,你過來。你的生母并沒有死,她還在世上。
周萍(半狂地)不是她!爸,您告訴我,不是她!
周樸園(嚴厲地)混帳!萍兒,不許胡說。她沒有什么好身世,也是你的母親。
周萍(痛苦萬分)哦,爸!
周樸園(尊嚴地)不要以為你跟四鳳同母,覺得臉上不好看,你就忘了人倫天性。
四鳳(向母)哦,媽!(痛苦地)
周樸園(沉重地)萍兒,你原諒我。我一生就做錯了這一件事。我萬沒有想到她今天還在,今天找到這兒。我想這只能說是天命。(向魯媽嘆口氣)我老了,剛才我叫你走,我很后悔,我預備寄給你兩萬塊錢?,F(xiàn)在你既然來了,我想萍兒是個孝順孩子,他會好好地侍奉你。我對不起你的地方,他會補上的。
周萍(向魯媽)您——您是我的——
魯侍萍(不自主地)萍——(回頭抽咽)
周樸園跪下,萍兒!不要以為自己是在做夢,這是你的生母。
四鳳(昏亂地)媽,這不會是真的。
魯侍萍(不語,抽咽)
繁漪(轉向周萍,悔恨地)萍,我,我萬想不到是——是這樣,萍——
周萍(怪笑,向樸園)父親!(怪笑,向魯媽)母親?。此镍P,指她)你——
四鳳(與周萍相視怪笑,忽然忍不?。┌?,天!(由中門跑下,周萍撲在沙發(fā)上,魯媽死氣沉沉地立著。)
繁漪(急喊)四鳳!四鳳!(轉向沖)沖兒,她的樣子不大對,你趕快出去看她。
[沖由中門下,喊四鳳。]
周樸園(至周萍前)萍兒,這是怎么回事?
周萍(突然)爸,你不該生我?。ㄅ埽娠垙d下)。
[遠處聽見四鳳的慘叫聲,沖狂呼四鳳,過后沖也發(fā)出慘叫。]
魯侍萍四鳳,你怎么啦!
(同時叫)
繁漪我的孩子,我的沖兒!
[二人同由中門跑出。]
周樸園(急走至窗前拉開窗幕,顫聲)怎么?怎么?
[仆由中門跑上。]
仆人(喘)老爺!
周樸園快說,怎么啦?
仆人(急不成聲)四鳳……死了……
周樸園(急)二少爺呢?
仆人也……也死了。
周樸園(顫聲)不,不,怎……么?
仆人四鳳碰著那條走電的電線。二少爺不知道,趕緊拉了一把,兩個人一塊兒中電死了。
周樸園(幾暈)這不會。這,這,——這不能夠,這不能夠!
[樸園與仆人跑下。]
[萍由飯廳出,顏色蒼白,但是神氣沉靜的。他走到那張放著魯大海的手槍的桌前,抽開抽屜,取出手槍,手微顫,慢慢走進右邊書房。]
[外面人聲嘈亂,哭聲,吵聲,混成一片。魯媽由中門上,臉更呆滯,如石膏人像。老仆人跟在后面,拿著電筒。]
[魯媽一聲不響地立在臺中。]
老仆(安慰地)老太太,您別發(fā)呆!這不成,您得哭,您得好好哭一場。
魯侍萍(無神地)我哭不出來!
老仆這是天意,沒有法子?!墒悄约旱每?。
魯侍萍不,我想靜一靜。(呆立)
[中門大開,許多仆人圍著繁漪,繁漪不知是在哭在笑。]
仆人(在外面)進去吧,太太,別看哪。
繁漪(為人擁至中門,倚門怪笑)沖兒,你這么張著嘴?你的樣子怎么直對我笑?——沖兒,你這個糊涂孩子。
周樸園(走在中門中,眼淚在面上)繁漪,進來!我的手發(fā)木,你也別看了。
老仆太太,進來吧。人已經叫電火燒焦了,沒有法子辦了。
繁漪(進來,干哭)沖兒,我的好孩子。剛才還是好好的,你怎么會死,你怎么會死得這樣慘?(呆立)
周樸園(已進來)你要靜一靜。(擦眼淚)
繁漪(狂笑)沖兒,你該死,該死!你有了這樣的母親,你該死。
[外面仆人與魯大海打架聲。]
周樸園這是誰?誰在這時候打架。
[老仆下問,立時令一仆人上。]
周樸園外面是怎么回事?
仆人今天早上那個魯大海,他這時又來了,跟我們打架。
周樸園叫他進來!
仆人老爺,他連踢帶打地傷了我們好幾個,他已經從小門跑了。
周樸園跑了?
仆人是,老爺。
周樸園(略頓,忽然)追他去,跟我追他去。
周樸園(哀傷地)我丟了一個兒子,不能再丟第二個了。(三人都坐下來)
魯侍萍都去吧!讓他去了也好,我知道這孩子。他恨你,我知道他不會回來見你的。
周樸園(寂靜,自己覺得奇怪)年輕的反而走到我們前頭了,現(xiàn)在就剩下我們這些老——(忽然)萍兒呢?大少爺呢?萍兒,萍兒?。o人應)來人呀!來人?。o人應)你們跟我找呀,我的大兒子呢?
[書房槍聲,屋內死一般的靜默。]
繁漪(忽然)萍兒啊?。ㄅ芟聲?,樸園呆立不動,立時繁漪狂喊跑出)他……他……
周樸園他……他……
[樸園與繁漪一同跑下,進書房。]
[魯媽立起,向書房顫躓了兩步,至臺中,漸向下倒,跪在地上,如序幕結尾老婦人倒下的樣子。]
(節(jié)選自《雷雨》第四幕)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課文部分寫周樸園不愿侍萍與周萍相認,選文又寫他逼周萍認母,兩者對比,塑造了一個既冷酷無情又良知未泯的形象。
B.周萍不愿與魯侍萍這個生母相認,這主要是因為自己和戀人魯四鳳是同母異父的兄妹,他無法接受這個異常殘酷的現(xiàn)實。
C.巧合是戲劇中常用的手段,比如繁漪對周萍說“跟這個媽叩頭"中的“媽”是岳母的意思,而侍萍恰好又是周萍的生母。
D.戲劇臺詞有強烈的動作性,能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繁漪讓周樸園認親的臺詞使矛盾趨向尖銳,也是造成悲劇式結尾的根本原因。
7.下列對文中畫橫線處舞臺說明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樸園由書房進,大家俱不動,靜寂若死。"渲染了死寂、沉悶的氛圍,預示了激烈的矛盾沖突將要到來。
B.“倨傲地”,寫出繁漪不以自己與周萍的亂倫為恥,卻拿周萍與四鳳的兄妹亂倫來羞辱周樸園的得意心態(tài)。
C.“半晌"兩字,突出靜默時間之長,充分表現(xiàn)了四鳳、侍萍、周萍、繁漪等人物急劇而復雜的內心活動。
D.侍萍和繁漪得知四鳳和周沖觸電身亡時的“呆立”,說明突然的變故給兩人的精神帶來了巨大的打擊。
8.“發(fā)現(xiàn)"與“突轉”是西方戲劇美學理論中的兩個重要概念?!鞍l(fā)現(xiàn)"主要是指劇中人物從不知轉變到知;“突轉”是指劇情向相反方向的突然變化。請結合節(jié)選部分簡要分析“發(fā)現(xiàn)"與“突轉”的運用。
9.《雷雨》1959年改編本與原劇在結局處理上有很大不同。當仆人提及魯大海在周家門口,周樸園叫大海進來時,作者接著這樣寫魯侍萍的終場:
魯侍萍(阻止)不用了。
(立起,向中門走去,至門口,返身,向周樸園)他不會來的,他恨你!
(昂首返身走出。)
你認為原本與改編本哪一個設計更好?請簡要說明理由。
【答案】6.D7.B
8.①繁漪發(fā)現(xiàn)周萍與四鳳要逃走,為報負周萍,喊來周樸園;周樸園發(fā)現(xiàn)侍萍又來到周公館,誤以為她是來認兒子的,于是命令周萍認自己的生母;繁漪發(fā)現(xiàn)周萍和四鳳原來是兄妹關系,開始同情周萍并為先前自己的發(fā)瘋狂行為而愧疚;周萍與四鳳發(fā)現(xiàn)是兄妹亂倫關系,劇情發(fā)生突轉,四鳳急忙跑出,觸電身亡,周萍驚愕不已,羞愧難當,在四鳳觸電后周萍開槍自殺。②“發(fā)現(xiàn)"既為情節(jié)急速發(fā)展提供了動力,又使情節(jié)突轉符合人物心理發(fā)展的邏輯;“突轉”使情節(jié)發(fā)展出人意料,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9.示例(一)改編本更好。理由:①改編后的臺詞語句更短,語氣斬釘截鐵,表現(xiàn)了侍萍要與周樸園劃清界限的決絕;②改編本中的舞臺說明“昂首返身走出”,凸顯了侍萍的剛強,使全劇的結局顯得更加有力;③暗示了魯大海和侍萍對周樸園的仇恨愈來愈深,斗爭還將繼續(xù)發(fā)展,強化了階級對立,深化了小說主題。示例(二)原本更好。理由:①人物臺詞較改編本略顯柔和溫婉,更符合魯侍萍善良、柔弱的母親形象;②原本末尾的舞臺說明,表現(xiàn)了侍萍心理所遭受巨大的創(chuàng)痛,暗示了她變成瘋子的結局,為全劇增添了悲劇意味;③改編本突出了階級斗爭主題,原本則更符合全劇所表現(xiàn)出來的人道、人性與命運主題。
【解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
D.“也是造成悲劇式結尾的根本原因”是錯誤的。僅就節(jié)選部分,從第四幕的矛盾沖突看,是繁漪使矛盾趨向尖銳,直接引起了矛盾的集中爆發(fā)。但周樸園才是家族罪惡的制造者,是造成悲劇的根本原因。
故選D。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語段的作用的能力。
B.“卻拿周萍與四鳳的兄妹亂倫來羞辱周樸園的得意心態(tài)"錯誤,選文中繁漪在說這句臺詞的時候并不知道周萍與四鳳的兄妹關系。
故選B。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的體裁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
由原文“(倨傲地)我請你見見你的好親戚”可知,繁漪發(fā)現(xiàn)周萍與四鳳要逃走,為報負周萍,喊來周樸園;
原文“(明白地)怎么——(向魯媽)侍萍,你到底還是回來了"(悔恨地)侍萍,我想你也會回來的”,周樸園發(fā)現(xiàn)侍萍又來到周公館,誤以為她是來認兒子的,于是叫周萍認母,“(沉痛地)萍兒,你過來,你的生母并沒有死,她還在世上";
繁漪發(fā)現(xiàn)周萍和四鳳是兄妹,感到自己犯了大錯,“這時繁漪漸漸移到周沖身邊,現(xiàn)在她突然發(fā)現(xiàn)一個更悲慘的命運,逐漸地使她同情萍,她覺出自己方才的瘋狂”可知,繁漪發(fā)現(xiàn)周萍和四鳳原來是兄妹關系,開始同情周萍并為先前自己的發(fā)瘋狂行為而愧疚;
原文四鳳發(fā)現(xiàn)她和周萍是兄妹,“(昏亂地)媽,這不會是真的”,然后跑出去,最后觸電身亡;而周萍“(怪笑,向樸園)父親?。ü中?,向魯媽)母親?。ㄋ镍P,指她)你——”“(突然)爸,你不該生我?。ㄅ埽娠垙d下)”,最后在書房中開槍自殺,周萍與四鳳發(fā)現(xiàn)是兄妹亂倫關系,劇情發(fā)生突轉,四鳳急忙跑出,觸電身亡,周萍驚愕不已,羞愧難當,在四鳳觸電后周萍開槍自殺。
“發(fā)現(xiàn)”既為情節(jié)急速發(fā)展提供了動力,又使情節(jié)突轉符合人物心理發(fā)展的邏輯;“突轉"使情節(jié)發(fā)展出人意料,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的能力。
認為改編本更好:
理由:題干“不用了”“他不會來的,他恨你!"可知,改編后的臺詞語句更短,語氣斬釘截鐵,表現(xiàn)了侍萍要與周樸園劃清界限的決絕;
改編本中的舞臺說明“昂首返身走出”,凸顯了侍萍的剛強,使全劇的結局顯得更加有力;
題干“(阻止)不用了。(立起,向中門走去,至門口,返身,向周樸園)他不會來的,他恨你?。ò菏追瞪碜叱?。)"結合1959年的時代背景,可知這樣改編暗示了魯大海和侍萍對周樸園的仇恨愈來愈深,斗爭還將繼續(xù)發(fā)展,強化了階級對立,深化了小說主題。
認為原本更好:
理由:原文“都去吧!讓他去了也好,我知道這孩子。他恨你,我知道他不會回來見你的”可知,人物臺詞較改編本略顯柔和溫婉,更符合魯侍萍善良、柔弱的母親形象;
原文“魯媽立起,向書房顫躓了兩步,至臺中,漸向下倒,跪在地上,如序幕結尾老婦人倒下的樣子"可知,原本末尾的舞臺說明,表現(xiàn)了侍萍心理所遭受巨大的創(chuàng)痛,暗示了她變成瘋子的結局,為全劇增添了悲劇意味;
原文“年輕的反而走到我們前頭了,現(xiàn)在就剩下我們這些老”“我的大兒子呢"樸園呆立不動,立時繁漪狂喊跑出”和題干“不用了"昂首返身走出”可知,改編本突出了階級斗爭主題,原本則更符合全劇所表現(xiàn)出來的人道、人性與命運主題。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一)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潔,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于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學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國皆弱,無可為建功者,欲西入秦。辭于荀卿曰:“斯聞得時無怠,今萬乘方爭時,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稱帝而治,此布衣馳騖之時而游說者之秋也。處卑賤之位而計不為者,此禽鹿視肉,人面而能強行者耳。故詬莫大于卑賤,而悲莫甚于窮困。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惡利,自托于無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將西說秦王矣?!?/p>
至秦,會莊襄王卒,李斯乃求為秦相文信侯呂不韋舍人;不韋賢之,任以為郎。李斯因以得說秦王。秦王乃拜斯為長史聽其計陰遣謀士赍持金玉以游說諸侯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利劍刺之離其君臣之計,秦王乃使其良將隨其后。秦王拜斯為客卿。
會韓人鄭國來間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覺。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主游間于秦耳,請一切逐客。"李斯議亦在逐中。斯乃上書勸諫。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復李斯官,卒用其計謀。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為皇帝,以斯為丞相。
(節(jié)選自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
(二)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yè)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
夫物不產于秦,可寶者多;士不產于秦,而愿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節(jié)選自李斯《諫逐客書》)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秦王乃拜斯為長史/聽其計陰遣謀士/赍持金玉以游說諸侯/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利劍刺之/
B.秦王乃拜斯為長史/聽其計/陰遣謀士赍持金玉以游說諸侯/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利劍刺之/
C.秦王乃拜斯為長史/聽其計/陰遣謀士赍持金玉以游說諸侯/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利劍刺之/
D.秦王乃拜斯為長史/聽其計陰遣謀士/赍持金玉以游說諸侯/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利劍刺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萬乘:古代時指天子。依照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車萬乘。文中的“萬乘"指的是擁有萬輛兵車的周天子。
B.“會韓人鄭國來間秦”的“間"意思是“做間諜”,這與《鴻門宴》中“間至軍中"的“間”意思不同。
C.書:文體名。文中指李斯的《諫逐客書》,其為古代臣子向君主進呈的公文,和《與妻書》是不同的文體。
D.黔首:指平民、老百姓,與《侍坐》中的“可使足民"的“民”意同。平民百姓以黑巾覆頭,故稱“黔首"。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斯是楚國上蔡人,早年跟隨荀子學習治理天下的帝王之術。學成之后,西行前去游說秦王,后成為秦國相國文信侯呂不韋的門客。
B.韓國人鄭國以修筑灌溉水渠的名義,來到秦國做間諜,不久被發(fā)覺。秦國的王公貴族以及大臣們請求秦王將這些客卿全部驅逐出境。
C.因李斯上書勸諫,秦王于是下令廢除了驅逐客卿的詔令,重新恢復了李斯廷尉的官職。秦國經過二十多年的戰(zhàn)爭,終于并了天下。
D.李斯認為將客卿驅逐出秦國,實際上就是資助敵對國家,會減少本國的人口而增加仇敵的實力,這樣會使國家陷于危險的境地。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每小題4分,共8分)
(1)今秦王欲吞天下,稱帝而治,此布衣馳騖之時而游說者之秋也。
(2)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14.李斯為何要離楚事秦?請根據文本一概括。
【答案】10.B11.A12.C
13.(1)秦王想要吞并天下,稱帝治理天下,這正是平民百姓奔走四方、游說之士施展才華的大好時機。(2)因此泰山不拒絕泥土,所以形成了它的高大;河海不舍棄細流,所以成就了它的深廣。
14.①留在楚國沒有建功立業(yè)的機會。②秦王有雄心壯志,要把握事秦時機。③想改變自己卑賤貧苦的處境。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秦王委任李斯為長史,聽從他的計謀,暗中派遣謀士攜帶金玉珍寶前去各國進行游說。對各諸侯國里的名士能用禮物進行收買的,就多送禮物加以收買;如果不能收買,就用利劍將他們殺掉。
“聽”的賓語為“其計”,主語承前省略,賓語“計”后面需要斷開,并且“陰"是修飾“遣”的,不能斷開,排除AD。
“下以財"是狀語后置,“以財”是“下"的狀語,中間不可斷開,排除C。
故選B。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A.“文中的‘萬乘’指的是擁有萬輛車馬的周天子”錯誤。文中的“萬乘"指的是擁有萬輛車馬的諸侯國,而非“周天子”。
B.正確。做間諜;從小路。句意:剛好在這個時候,韓國人鄭國以修筑灌溉水渠的名義,來到秦國做間諜。/從小路走,回到了軍營。
C.正確。《與妻書》的“書"是“書信”。
D.正確。
故選A。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C.“重新恢復了李斯廷尉的官職"錯誤。結合“秦王遂除逐客之令,復李斯官,卒用其計謀。官遷廷尉”分析,廷尉是李斯之后升遷擔任的官職。
故選C。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治”,治理;“馳騖”,為疾馳,奔騰,奔走;“秋”,指某個時期,時機。
(2)“讓”,拒絕;“擇”,同“釋”,舍棄;“就”,成就。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結合“學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國皆弱,無可為建功者,欲西入秦”,學成之后,李斯估計楚王不值得自己侍奉,而六個諸侯國的國勢都已經衰弱,沒有為它們建功立業(yè)的機會,就想向西進入秦國??傻贸觯毫粼诔鴽]有建功立業(yè)的機會。
結合“今秦王欲吞天下,稱帝而治,此布衣馳騖之時而游說者之秋也"分析,現(xiàn)在秦王想要吞并六國,稱帝治理天下,這恰好是平民百姓奔走四方、游說之士施展拳腳的大好時機??傻贸觯喊盐帐虑貢r機。
結合“處卑賤之位而計不為者,此禽鹿視肉……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將西說秦王矣”分析,地位卑賤之人沒有想著去求取功名利祿,這類人就好像禽獸看到肉才想去吃……因此我將要西行前去游說秦王??傻贸觯合敫淖冏约旱奶幘?。
參考譯文:
(一)
李斯,是楚國上蔡人。他年少時,曾經在郡里當過小吏,看見辦公處所附近廁所里的老鼠吃不干凈的東西,每當有人或者狗走近的時候,老鼠多次受驚逃跑。李斯又走進糧倉,看見糧倉中的老鼠正在吃囤積在糧倉中的粟米,它們居住在大屋子里,沒有受到人或狗的驚擾。看到這種情形,李斯感慨嘆息說:“一個人有才還是沒有才,同這些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在的環(huán)境決定的??!"
于是李斯跟隨荀子學習治理天下的帝王之術。學成之后,李斯估計楚王不值得自己侍奉,而六個諸侯國的國勢都已經衰弱,沒有為它們建功立業(yè)的機會,就想向西進入秦國。在臨行之前,李斯向荀子告辭說:“我聽說如果得到了機會,就一定不要松懈怠慢,現(xiàn)在擁有萬輛車馬的諸侯國正在爭取時機,游說之士掌握朝政?,F(xiàn)在秦王想要吞并六國,稱帝治理天下,這恰好是平民百姓奔走四方、游說之士施展拳腳的大好時機。地位卑賤之人沒有想著去求取功名利祿,這類人就好像禽獸看到肉才想去吃,空長了一副人的面孔只是勉強可以直立行走罷了。因此最大的恥辱莫過于身份卑賤,最大的悲哀莫過于貧窮。長期處在卑賤的地位和貧苦的環(huán)境之中,還要憤世嫉俗,厭惡功名利祿,假托自己與世無爭,這并不是士子原本的性情。因此我將要西行前去游說秦王?!?/p>
李斯到達秦國以后,剛好趕上秦莊襄王去世,于是李斯請求擔任秦國相國文信侯呂不韋的門客;呂不韋十分欣賞他,于是保舉他為郎官。李斯因此得到游說秦王的機會。于是,秦王委任李斯為長史,聽從他的計謀,暗中派遣謀士攜帶金玉珍寶前去各國進行游說。對各諸侯國里的名士能用禮物進行收買的,就多送禮物加以收買;如果不能收買,就用利劍將他們殺掉。這些方法都是為了離間諸侯國君臣之間的關系,然后秦王就派遣秦國的良將出兵攻打。秦王委任李斯為客卿。
剛好在這個時候,韓國人鄭國以修筑灌溉水渠的名義,來到秦國做間諜,不久被發(fā)覺。秦國的王公貴族以及大臣們都對秦王說:“從諸侯國前來侍奉秦王的人,大多數只是為了他們的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25936.4-2024橡膠塑料粉碎機械第4部分:團粒機安全要求
- 2024年適用企業(yè)分期貸款協(xié)議樣式版B版
- 6-3《文氏外孫入村收麥》說課稿及反思 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
- 2024年跨區(qū)域企業(yè)展期還款協(xié)議書及稅務影響分析3篇
- 2024年貨物運輸合同詳細條款與標的說明
- 2024影視作品制作合同與分成協(xié)議
- 個人投資合伙經營合同范本2024版版B版
- 針灸治療帶狀皰疹經驗總結報告
- 福建省南平市太平中學2022年高一英語模擬試題含解析
- 2025殘疾人冰雪項目專項基金管理合同3篇
- 項目法人(建設單位)質量管理違規(guī)行為分類標準
- 足球比賽專用表格
- 危重癥患者的血糖管理
- 全面設備管理(TPM)培訓資料-課件
- 高中地理《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優(yōu)質課教案、教學設計
- 車間生產管理流程圖模板
- 河北省邢臺市各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行政村村莊村名居民村民委員會明細
- 市場部績效考核表
- 電纜采購技術要求
- 風電場防地震災害專項應急預案
- 績效結果運用辦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