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歌唱技巧的訓練策略研究_第1頁
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歌唱技巧的訓練策略研究_第2頁
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歌唱技巧的訓練策略研究_第3頁
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歌唱技巧的訓練策略研究_第4頁
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歌唱技巧的訓練策略研究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小學音樂教師在合唱教學中開展歌唱技巧訓練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加扎實地掌握基本的發(fā)聲方法、呼吸方法等基本技巧,讓他們靈活運用重音唱法、連音唱法、跳音唱法等合唱唱法,還能提高學生的合唱水平,使學生形成較強的協(xié)調統(tǒng)一意識和協(xié)同合作意識,更好地提高其合唱質量。文章從基本技巧和合唱唱法兩方面出發(fā),闡述教師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開展歌唱技巧訓練的具體策略。【關鍵詞】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歌唱技巧小學音樂教師在合唱教學中開展歌唱技巧訓練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還能使學生形成較強的團隊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默契,使學生能夠演唱高度統(tǒng)一、和諧的合唱作品。為了進一步增強合唱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需要開展有效的合唱技巧訓練,結合不同的音樂作品進行多種合唱唱法的練習,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一、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意義(一)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合唱關注的是所有演唱者在合唱過程中的綜合表現(xiàn)。如果合唱隊伍中有一個人出現(xiàn)失誤,就會影響整個團隊的合唱效果。保障合唱質量的主要方式是讓演唱者能夠輕易察覺自身演唱節(jié)奏、聲音、氣息等與他人的不同之處,從而及時糾正錯誤,確保合唱的聲音協(xié)調統(tǒng)一。小學音樂教師開展合唱技巧訓練活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旋律、節(jié)奏、音調、音色、節(jié)拍等各種音樂要素的感知能力,提高其合唱水平與合唱質量。(二)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合唱指多名演唱者共同演繹同一首歌曲的演唱形式,強調所有演唱者聲音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教師需要教授學生正確的合唱技巧,讓他們確保自己的聲音能夠與同聲部的聲音保持一致,確保演唱的節(jié)奏、聲調、音色等主次分明、協(xié)調統(tǒng)一。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合唱的水平,還能增強其協(xié)同合作的意識,培養(yǎng)其團隊合作精神。二、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開展歌唱技巧訓練的具體措施(一)針對基本歌唱技巧開展訓練在合唱教學中,小學音樂教師應當先教授學生基本的歌唱技巧,如呼吸技巧、發(fā)聲技巧、站姿技巧等,使其掌握基礎的歌唱方法,為之后的合唱唱法練習奠定良好的基礎。1.訓練呼吸技巧呼吸技巧是演唱的基本技巧之一,也是學生進行合唱必須具備的技能。學生掌握合理的、正確的、有規(guī)律的呼吸方式后,不僅可以精準掌控自身的嗓音,還能更好地保存歌唱體力,從而提升合唱的效果。由此可見,音樂教師若想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改善合唱教學效果,需要針對呼吸技巧開展有效的訓練。教師要教授學生如何用口鼻同時吸氣,如何把氣息匯聚到腹部,如何平穩(wěn)緩慢地呼氣,如何在唱歌過程中均勻呼吸,等等。另外,教師還應當教授學生如何根據(jù)歌曲的節(jié)奏或旋律調整呼吸的節(jié)奏,使呼吸的頻率與歌曲節(jié)奏保持一致[1]。以蘇少版音樂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星空”中的《閃爍的小星》的合唱教學為例。在呼吸技巧訓練活動中,教師先教授學生唱歌時的正確呼吸方法,讓他們通過吹羽毛進行自由練習。然后,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合唱訓練,引導他們在合唱的過程中,通過呼氣和吸氣的方式體現(xiàn)樂句的節(jié)奏。另外,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用呼吸發(fā)聲的方式,發(fā)出輕重、強弱不同的音色,讓他們更加真切地感受呼吸與發(fā)聲之間的關系,使其進一步認識到掌握正確呼吸方法的重要性。這一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靈活運用呼吸技巧,使其能夠跟隨歌曲旋律調整自身的呼吸節(jié)奏,從而提高合唱的協(xié)調性。2.訓練發(fā)聲技巧發(fā)聲技巧包括咬字是否清晰、音調是否精準、音量是否適中、音色是否飽滿等。掌握正確的發(fā)聲技巧是學生提升合唱效果的重要前提條件。小學音樂教師若想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合唱水平,使其能夠唱出音調和諧、音色飽滿、吐字清晰的合唱作品,需要針對上述要素開展發(fā)聲技巧訓練。教師要讓學生掌握漢字聲母、韻母的正確發(fā)音方法,如聲母發(fā)聲應精準緊湊,韻母發(fā)聲要潤滑綿長,使其了解“說聲母、唱韻母”的發(fā)聲規(guī)律。教師也要教授學生基本的樂理知識,讓他們了解音調、音準、音色等重要的音樂元素,使其掌握每個音調的發(fā)聲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準,提高他們的發(fā)聲水平。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結合歌曲開展合唱訓練活動,讓學生掌握調節(jié)音量的方法,使其能夠根據(jù)伴奏和其他聲部的音量,靈活調節(jié)自身的音量,進而使合唱的聲音更加和諧[2]。以蘇少版音樂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愉快的夢”中《蒲公英》的合唱教學為例。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用自然、柔和的聲音合唱《蒲公英》,能夠精準唱出do、re、mi、sol、la的音高,了解三拍子音樂和二拍子音樂所帶來的不同韻律感受。對此,在歌唱技巧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蒲公英》開展合唱發(fā)聲訓練活動。首先,教師帶領學生朗讀歌詞,使其掌握漢字的正確發(fā)音,并帶領學生進行慢速齊唱,使其初步了解聲母和韻母在歌唱中的發(fā)聲方法。其次,教師與學生一同跟隨伴奏進行合唱練習,讓學生掌握do、re、mi、sol、la五個音的音高,使其了解二拍子和三拍子的節(jié)奏特點。最后,教師鼓勵學生分聲部進行《蒲公英》合唱練習,讓他們在合唱過程中掌握調節(jié)自身音量的方法,從而增強合唱的和諧性。3.訓練合唱站姿在合唱過程中,站姿影響著學生發(fā)聲的準確性和氣息的平穩(wěn)度。對此,教師需要圍繞站姿開展有效的訓練活動。在合唱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自然松弛地站立,然后逐步糾正他們的站姿,如讓他們兩腳前后分開站立,雙臂自然垂在兩側,抬頭挺胸,小腹收緊,使他們能夠保持正確的唱歌站姿。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讓學生在合唱中適當增加一些肢體動作,如抬手、轉頭、揮臂、握拳等,在增強合唱靈動性的同時,表現(xiàn)出更強的藝術美感[3]。以蘇少版音樂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春來了”中《春天的小河》的合唱教學為例。這節(jié)課要求教師通過開展聲勢訓練活動,提高學生多聲部合唱的能力,使其表現(xiàn)歌曲中豐富的情感。對此,教師可以圍繞站姿技巧設計合唱律動訓練活動。教師先讓學生展示唱歌的標準站姿。在合唱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歌詞內容和歌曲旋律,自由擺動肢體,鼓勵他們適當增加一些簡單的肢體動作。在唱到“春天的小河,春天的小河,沙啦沙啦流淌”時,學生右手從右到左畫一條弧線,表示流淌的河水;唱到“紫色的小花,白色的小花,齊在岸邊開放”時,學生雙手合攏并張開,表示花朵開放。教師指導學生合唱時運用肢體動作,能夠增強合唱的豐富性,突出合唱的藝術美感。(二)針對多種合唱唱法進行訓練在教授基本的歌唱技巧后,音樂教師需要圍繞各種合唱唱法開展訓練,讓學生掌握重音唱法、連音唱法、跳音唱法等合唱唱法,真正提高他們的合唱能力,使他們能夠靈活運用各種唱法進行合唱。1.重音唱法訓練重音唱法指用語法重音、邏輯重音、情感重音等三種不同的輕、重音處理方式進行演唱的演唱方法。這種唱法能夠更加精準地傳達音樂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和邏輯,使歌曲聽起來更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合唱的能力和質量,音樂教師需要在合唱教學中開展重音唱法訓練活動。教師需要教授學生正確的重音處理方式,讓他們了解如何用重音表現(xiàn)歌曲的情感變化,如何體現(xiàn)歌曲中的邏輯關系,從而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4]。以蘇少版音樂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鈴兒響叮當”中《踏雪尋梅》的合唱教學為例。這首歌的演唱難點在于清晰表現(xiàn)樂句中兩處弱起和弱起前半拍的休止符,以及清楚表達歌曲中輕松歡樂的情緒。對此,教師可以開展重音唱法練習活動,讓學生用輕音、重音處理方式表現(xiàn)歌曲中的情感變化和力度變化。教師把學生分為一聲部和二聲部兩個聲部,先由一聲部學生合唱“雪霽天晴朗,蠟梅處處香”這句,再由二聲部學生合唱“騎驢灞橋過,鈴兒響叮當”這句,最后由兩個聲部學生共同合唱其余樂句。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個“響叮當”前有個休止符,教師可以讓學生用抬手或拍手的方式替代這個休止符,從而使他們能夠精準掌握此樂句的節(jié)拍。另外,教師需要指導學生以輕音弱起的方式低聲合唱第一個“響叮當”,之后逐漸增強聲音力度,最后一個“響叮當”則要用重音方法演唱,以此引出后一個樂句興奮歡樂的情緒。教師通過開展重音唱法訓練活動,既可以讓學生熟練掌握重音唱法,又能讓他們更有感情地合唱歌曲,提高他們的合唱水平。2.連音唱法訓練連音唱法是一種比較基礎的歌唱方法,此方法更加注重演唱過程中聲音的連貫性,使歌曲聽起來行云流水。這種唱法主要依靠演唱時調整氣息。對此,音樂教師需要在連音唱法訓練活動中,教授學生在合唱時保持氣息穩(wěn)定的方法,讓他們拓寬自己的音域,使他們通過合理的呼吸發(fā)聲練習,唱出更加連貫的音節(jié),進而提升合唱的效果[5]。以蘇少版音樂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甜甜江南”中《楊柳青》的合唱教學為例。這節(jié)課要求學生能夠用自然流暢的氣息、輕快活潑的情緒演唱《楊柳青》。對此,音樂教師可以針對這首歌開展連音唱法訓練活動,先指導學生學習正確的連音發(fā)聲方法,再讓他們采用此方法進行合唱練習,從而提高其合唱能力。首先,教師向學生介紹《楊柳青》的歌詞和音樂風格,使其了解江蘇民歌的特點,以及揚州方言正確的咬字、發(fā)音方法。其次,教師教授學生如何在唱歌過程中保持自然流暢的氣息。比如,用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方法,讓胸部與腹部共同管理呼氣和吸氣,以保持發(fā)聲時氣息的穩(wěn)定。又如,在唱到下行音階時,用嘆氣式方法發(fā)聲,以降低發(fā)聲時的力度輸出,從而使氣息更加穩(wěn)定。最后,教師鼓勵學生運用連音唱法進行合唱練習,使其平穩(wěn)地合唱每一個樂句,讓聲音更加自然流暢、和諧統(tǒng)一。教師通過開展連音唱法練習活動,既可以讓學生掌握自然流暢地運用氣息的方法,又能有效增強其合唱的平穩(wěn)性和連貫性,進而更好地提升合唱效果。3.跳音唱法訓練跳音唱法對學生歌唱技巧的運用能力要求較高,需要學生通過靈活轉換音調、靈活把握呼吸節(jié)奏、靈活轉換真假聲、科學閉合聲帶等方式,唱出清晰、干凈、短促的聲音,同時營造活潑、歡樂的氛圍。跳音唱法與我國傳統(tǒng)戲曲藝術中的發(fā)聲技巧十分相似,對此,音樂教師可以結合傳統(tǒng)戲曲曲目開展跳音唱法訓練活動。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快掌握跳音唱法,還能使他們進一步了解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戲曲藝術文化,提高其合唱能力。以蘇少版音樂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梨園英秀”中《誰說女子不如男》的合唱教學為例。這首戲曲是豫劇劇種中流傳最為廣泛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劇目之一,充分體現(xiàn)了豫劇激昂奔放的特點。在戲曲合唱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教授學生真假聲轉換技巧,讓他們能夠用假聲唱出音高較高的樂句,用真聲唱出渾厚奔放的樂句。其次,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發(fā)聲練習,使其能夠用清晰、短促的聲音唱出“白天去種地……有這吃和穿”這一樂句中“種地”“紡綿”“晝夜”“辛勤”“干”等字詞,塑造勤快、干練的女子形象。再次,教師講述《誰說女子不如男》的創(chuàng)作背景、風格特點、唱腔特點等,讓學生深入了解與豫劇劇種相關的知識,使其進一步感受這首戲曲所蘊含的內在情感。最后,教師開展合唱練習活動,讓學生用豫劇唱腔和跳音唱法合唱《誰說女子不如男》,使其能夠用短促的發(fā)聲方法,展現(xiàn)這首戲曲的風格特點,表達此曲的激昂情感,同時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豫劇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對我國戲曲文化的喜愛之情。結語綜上所述,若想進一步增強合唱教學的效果,小學音樂教師需要開展有效的歌唱技巧傳授與訓練活動,讓學生扎實掌握各種基本的歌唱技巧,如發(fā)聲技巧、呼吸技巧、站姿技巧等。同時,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多種合唱方法的指導與訓練,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各種唱法,進而提高學生的合唱水平,改善學生的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