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廣東省兩校高三年級上冊聯合模擬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5屆廣東省兩校高三年級上冊聯合模擬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5屆廣東省兩校高三年級上冊聯合模擬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5屆廣東省兩校高三年級上冊聯合模擬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5屆廣東省兩校高三年級上冊聯合模擬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絕密★啟用前

2024-2025學年度上學期

廣東省兩校高三年級兩校聯考

學校:碧海灣學校、博納實驗學校

學校:姓名:班級:考號: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請2B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

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

上,寫在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4.誠信考試,拒絕作弊。

一、現代文閱讀:本大題共9小題,共34分。

閱讀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中國古代以農立國,農業(yè)是人類最基本的衣食來源。中華飲食文化是以農業(yè)為基礎的,《黃帝內

經?素問》以“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說法,基本反映了中國古代食物資源的實

際情況,表現出鮮明的東方飲食結構特色。本文試圖以農業(yè)歷史為背景研究中國古代北方飲食文化所獨具

的歷史地位與文化特色,以祈方家指正。

材料一:

①中國古代北方文明的先期發(fā)展與農業(yè)生產的領先地位,決定了中國古代飲食文化基本上是以北方飲

食禮俗、習慣為基礎而形成的。以北方飲食文化為主體的中華飲食文化在古代社會發(fā)揮過重要作用,對現

代社會依然產生著重要影響,并成為文明時代的重要行為規(guī)范。后世南方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雖超越北

方,但在飲食文化傳統方面也只具豐富完善、揚棄繼承之功,并未從根本上否定中華傳統飲食文化。

②“夫禮之初,始諸飲食”,食禮是一切禮儀制度的基礎。北方地區(qū)長期是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比

較發(fā)達的地區(qū),文明初期的相關飲食禮俗與規(guī)定大多是首先在這一地區(qū)產生形成的。帶有濃郁流民習氣的

漢高祖劉邦在即位后曾遇到“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的混亂局面。賴叔孫通”采古禮與秦

儀雜就之”,以成朝儀禮法。“竟朝置酒,無敢喧嘩失禮者”,劉邦乃“知為皇帝之貴也”。叔孫通所參

考的古禮秦儀,包括先秦以來逐漸形成的飲食禮儀。《洪范》八政以食為先的思想以及《周禮》《儀禮》

《禮記》中有關飲食的規(guī)定與要求,因被奉為經典而為后世所遵從。先秦諸子學說雖異,然同受農業(yè)母體

文化之滋養(yǎng),都不同程度地重視或關心食事。老子有“治大國若烹小鮮”的名言,說明他精熟飲食理論。

“治身養(yǎng)性者,節(jié)寢處,適飲食”,明確提到飲食對人的修養(yǎng)的重要作用。墨家以饑不得食、寒不得衣、

勞不得息為“三患”,提倡“量腹而食,度身而衣”的節(jié)儉理論。注重禮儀禮教、講究藝術衛(wèi)生是儒家食

教的重要內容,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飲食思想與觀念構成了中國飲食文化的核心。

③中國在很早就出現了飲食生活方面的專題著作,這些飲饌類文獻稱為食經?!稘h書?藝文志》記有

《神農食經》七卷;《隋書?經籍志》記有相關食經十二種,七十一卷;《新唐書?藝文志》記食經類著作

五種,一百六十二卷。這些論著大致能反映先秦至魏晉南北朝間飲食文獻情形,遺憾的是這些可貴的文獻

大多已經散佚。《齊民要術》第八、九兩卷為現今所見隋唐以前最完整最有價值的烹飪著作,約占全書2%

的篇幅,徵引《食經》《食次》等文獻達144條之多?!妒辰洝纷髡呖赡苁谴藓疲瑸楹颖鼻搴用?;《食

次》撰者無考,有人認為乃《食饌次第法》省稱。由《要術》徵的引內容考索,《食次》亦為北地食饌之

法。賈思勰,山東益都人,曾任北魏高陽太守。從“采據經傳,爰及歌謠,詢之老成,驗之行事”判斷,

《要術》所載耕農、醯醯之事,當多為賈氏家鄉(xiāng)或任官之地的情形。唐以前飲饌著作基本上出現在黃河流

域,或能反映北方飲食文化的歷史地位。

④日本著名食物史專家田統先生曾撰《近世食經考》一文,他認為“宋代與前代比較,漢人的勢力明

顯的向南方擴展。但在日常的飲食生活方面,大體上仍然是唐代的延續(xù)”,近世化的影響并沒有明顯地反

應到廚房里面。南方飲食文化發(fā)展,大致與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逐漸南移同步。尤其是宋室南渡,促進了

京菜(河南菜)與江浙菜之融匯。至明清時期南方飲食文化反而后來居上超過了北方。

材料二:

①中國是世界公認的粟、稻起源中心,自新石器時代即顯現出北粟南稻的農業(yè)格局。粟、稻作為中國

古代最重要的糧食作物,或飯或粥基本上都是以“粒食”為主。故南方與北方在農業(yè)類型雖有水、旱作之

差異,但在主食餐飲方式上并無多大不同。北南餐飲方式的分異,在很大程度上與北方麥類作物的發(fā)展相

關。麥類作物,一般認為起源于西亞。大約商周時期出現“告麥”、“登麥”祭禮,《詩?周頌?思文》

有“貽我來牟”,被認為是天降嘉種。小麥種皮堅硬,“粒食”品質不佳,至漢時董仲舒仍謂“關中俗不

好種麥”。隨著糧食加工方法尤其是大型石磨的出現,出現了有別有“粒食”的小麥面食技術,小麥的食

用品質大大改善。麥子在中國的本土化經歷了一個自西向東、由北而南的歷程,黃河中下游流域是宿麥的

最佳適生區(qū)之一。中國北方地區(qū)隨著麥作的發(fā)展而逐漸過渡到以面食為主,而南方受氣候條件限制,或有

“種麥則苗而不實”者。宋清間江南麥作有了很大發(fā)展,但稻麥田的水旱轉換涉及復雜的工序與技術,需

要付出艱辛的勞動。由于麥類作物對稻米生產僅起輔助作用,故南方依舊保持了稻米的“粒食”傳統。

②北方真正的面食是從漢代開始興起的。劉熙《釋名》卷四說:“餅,并也,漫面使合并也。”時有

蒸餅、湯餅、蝎餅、髓餅、金餅、索餅之屬,大多是隨形而名。雖以餅統稱,其實可能包含多種面制食

品。王三聘《古今事物考》引《雜記》目:“凡以面為食具者皆謂之餅,故火燒而食者呼為燒餅;水渝而

食者呼為湯餅;籠蒸而食者呼為蒸餅”。唐代北方面食呈多樣化發(fā)展,遍及各地。胡餅、蒸餅成為貴賤通

食之物,尤以京師長安最為著稱。白居易有“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的詩句,甚至出現了專

賣胡餅、蒸餅的商販和食店。面餅“以面作餅,投之沸湯煮之”。以“弱似春綿,白若秋練”形容面餅,

當屬今面條類食品。在光祿寺太官署供應的冬月常食中也出現“加造湯餅”的記載。煎餅,亦為太官署供

食之一。煎餅以稀面糊薄攤鰲釜溫火煎烙而成,可筒卷肉菜而食。石嗷餅,為同州貢品。石子拌油炒熱,

然后埋面餅于石中烤成,以香脆耐貯而著稱。餡餅以餅內增置餡料而名。唐時流行一種紅綾餡餅,是每年

科舉后皇帝特賜及第進士之物。餡餅類食物還有餛飩、畢羅等。餛鈍形如偃月,餡料各異,花形繁多,與

今日餃子頗為相似。畢羅為胡食之一,《酉陽雜俎》記唐長安至少有兩處畢羅店。畢羅形粗大、賣時以斤

計,顯然不是現代學者所考證的抓飯。

③“古來引進中國的物種很多,但麥子是最成功的一個。這不單是指麥子的種植面積大,食用人數

多,而且是指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乃至影響到整個中國歷史的進程”。目前,麥子

在中國各種農作物中成為僅次于水稻的糧食,特別是在北方更成了首屈一指的糧食作物。麥子在中國的本

土化過程,改變了既有的農作物結構,如麻由糧食作物降為纖維作物;菽由戰(zhàn)國時代僅次于粟的重要糧食

漸變?yōu)槎怪破吩?。磨漿乃豆腐制作之必備前提,漢代磨麥食面與豆腐發(fā)明幾乎同時見諸歷史記載,或是

決定麥、菽地位升降與角色轉換的契機之一。菽雖退出主糧系列,豆腐卻極大地豐富了中國菜肴的品類,

以至于有“國菜”之稱。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密縣打虎亭1號漢墓“庖廚圖”發(fā)現有關做豆腐書畫,

比較完整地反映了浸豆、磨豆、濾漿、點漿、榨擠諸工藝流程?!胞溩釉诟淖冎袊耸澄锝Y構的同時,也

在接受中國人對麥子的改變。以適應中國的風土人情:如冬小麥取代春小麥,粒食改面食等。結果是:我

們雖然接受了麥子,但沒有選擇面包”。

材料三:

①不同的飲食的文化首先是以物產這一自然條件為基礎的,在古代社會農業(yè)的地域性特點對飲食文化

具有決定性作用。不同農業(yè)類型與文化之間的交流與影響,豐富了飲食文化的內涵,促進了飲食文化的多

樣性發(fā)展?!敖z綢之路”是漢唐間中外社會、經濟、文化交流主要通道,北方游牧民族和西域傳來的物

種、飲食風俗深刻影響了北方漢民族的飲食文化,出現了明顯的飲食“胡化”傾向?!八^‘胡食',是

出自漢代的一種說法,主要指當時域外的食品,包括邊遠地區(qū)的一些少數民族的食品”。

②《素問》所謂的谷、畜、菜、果類四大類食物,在漢唐時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麥作發(fā)展與面食特色

已如上節(jié)所述。良馬、騾、驢、駱駝“銜尾入塞”,除服勞之利外亦兼養(yǎng)體之用。傳統的五菜中葵、麓、

斯逐漸淡出,僅馀蔥、韭而且已不占主要地位。由五果桃、李、杏、棗、栗發(fā)展為數十種。張騫通西域開

遠域引種先河,在中西交流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漢晉間引進物種,有黃瓜(胡瓜)、大蒜(葫)、芫荽

(胡荽)、芝麻(胡麻)、核桃(胡桃)、石榴(安石榴)、無花果(阿盟)、蠶豆(胡豆)、葡萄(蒲桃)、

苜蓿(木粟)等。南北朝至唐代引進的有茄子、葛苣、菠菜、洋蔥(渾提蔥)、蘋果(奈)等。宋清間引

進的有辣椒(番椒)、番茄、番薯、玉米、西瓜、筍瓜、西葫蘆、花生、胡蘿卜、馬鈴薯、向日葵、苦

瓜、菜豆、花菜、甘藍等。物種非中國原產而為引種者眾,很難想象沒有它們中國人的飲食生活將會是何

等情形。由于作物引種是一個“漸及東土”的緩慢過程,飲食雖已“胡化”而常人不察。

③人類"茹毛飲血”的時代當與一般動物無異,充其量只是在于對采獵目標的選擇而已。飲食文化之

萌芽,當自人類掌握用火技能的“火化”時代始。這個時代的“炮”、“烤”、“燔”、“煨”諸法在文

明時代仍孑遺,尤以游牧民族保留較多。與農業(yè)、定居同時出現的陶器,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粒食”部

族的飲食加工需求,適于“煮”、“蒸”諸法的陶器甚至可以說是為谷物烹飪而發(fā)明的。先秦時代雖然金

屬飲食加工器具逐步增多,然以粟、稻為主的作物格局決定了依舊以羹、粥之食為特色,只不過是金屬

鼎、鬲、釜取代陶器用于主副食的蒸、煮加工而已。中國北方由早期的農牧業(yè)交錯逐漸過渡到農牧域分

異,農業(yè)民族與游牧民族之間形成激烈的利益沖突,以至于兵戎相見。但農牧經濟間具有強烈的依賴與互

補性,我們在陜北、內蒙古等地出土的漢畫像磚石資料中見到的是墾田植谷、廚炊宴飲的場景;而在內地

農區(qū)的畫像磚石資料中,卻有較多畜牧畋獵、宰牲烤肉圖像,反映了彼此間比較密切的影響與交流關系。

炙烤是漢代一種比較流行的烹飪方式,在陜西綏德,河南密縣、山東諸城等地出土的烤肉串圖像與今天的

烤肉串幾乎相類。以上除陜北處于農牧交錯地帶外,其余皆為典型農區(qū)。漢唐時期由龍門碣石以北至長城

之間為廣袤的半農半牧區(qū),農牧兼營反映在飲食文化上也必然是漢胡兼?zhèn)?。尤其是魏晉南北朝少數民族人

主中原,對北方飲食文化影響更為巨大。有人曾統計過,在《齊民要術》中現有的烹調基本操作方法如

炒、炸、燒、煮、蒸、溜、嫻等基本上都全了。但從它們出現的頻率看,次數最多的是燒、烤,而用油

炒、炸的極少。至唐開元年間,“貴人御饌,盡供胡食”,詩人元稹曾有“自從胡騎起煙塵,毛羹膽膻滿

咸洛”之謂,或能見當時的崇尚西域風氣。

材料四:

①北方飲食文化的另一特色,在于比較厚重的飲食口味特徵的。史載齊魯之地“其民食魚而嗜咸”;

秦蜀之地“尚滋味”、“好辛香”。千百年來雖有變化,但大趨勢依舊如此。

②古代北方飲食緣何有“尚滋味”嗜好,目前尚難作出比較確切的回答。然細繹端緒,或與下列因素

相關:其一、“土地所生有飲食之異”,北方既有農牧業(yè)生產結構或是影響北人飲食嗜好的原因之一。史

稱“水居者腥,肉攫者臊,草食者膻”,北方畜牧產品較為豐富,肉食產品必厚滋味以克膻臊。張華《博

物志》曰“東南之人食水產,西北之人食陸畜。食水產者,龜蛤螺蚌以為珍味不覺其腥臊也;食陸畜者,

貍兔鼠雀以為珍味不覺其膻也”。食陸畜而不覺膻臊,多賴“五味調和”之功;其二、地氣使然。北方相

對比較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或是北人飲食“尚滋味”嗜好的另一原因。傳統的五菜中除葵、麓之外,蔥、

韭、迷皆以味辛著稱。以辛、麻諸味為飲食調料,具有升陽、益氣、發(fā)表、散寒之效,在中國北方的冬、

春、秋季功用尤為明顯。西晉文學家束皙曾作《湯餅賦》云:“元冬猛春,清晨之令,涕凍鼻中,霜凝口

外,充虛解戰(zhàn),湯餅為最”。從“氣勃”、“香飛”諸情形看,湯餅必多辛、麻佐料;其三、受飲食加工

手段與方法之制約。由于鐵器主要用于兵器和農具,“輕易輪不到用在廚房的炊具上面”,古代北方加工

菜肴普遍使用漬、醬、脯、臘諸法。查找《說文》與烹飪相關字部,“最顯眼的是釀造方面的字特別多,

如酒、醴、酢、漿、豉、醬、醯、范等;其次是脯、臘、修等肉干的和魚干。稍作增補的膾及類物??傊?/p>

占烹調、加工方法的八、九成是冷食”。由于習慣于冷食并且需要長期保存,故必重鹽、姜以使食物脫

水、抑腐;其四、“尚滋味”與飲食習慣相關?!笆澄镏曅裕鞯赜惺?。南喜肥鮮,北嗜生嚼,各得其

適,亦不可強求也”。鴻門宴有樊噲拔劍以生食“彘肩”的情節(jié),其實在當時王候庶民生食菜、肉之事并

不鮮見。后世肉食雖已以熟食為主,但仍有某些地區(qū)或某些民族依然“嗜生嚼(或半生不熟)”。生嚼

“必尚滋味”以殺腥膻,就象吃日本生魚片必備姜芥佐料一樣。

③巴蜀之地居江南而“尚滋味”,或為一特例。由于“秦之遷人皆居蜀”,項羽曾謂“巴蜀亦關中地

也”。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論及戰(zhàn)國秦漢間社會經濟發(fā)展時,將巴蜀與關中、隴西、北地、上

郡相提并論,共同劃歸山西(靖山以西)經濟區(qū)范圍以內,反映了巴蜀歸秦以后與北方保持著比較密切的

交流與聯系?!度A陽國志?蜀志》說:“秦惠文、始皇克定六國,輒徙其豪俠于蜀,資我豐土”。大量移

民入蜀,使當地“民始能秦言”,并且逐漸接受了北方地區(qū)的飲食風俗,這或是巴蜀飲食風俗后來有異于

南方的初始動因。

(節(jié)選自樊志民:《中國古代北方飲食文化特色研究》,《農業(yè)考古》2004年第1期)

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古代北方飲食文化的形成與農業(yè)生產的領先地位密切相關,其飲食禮俗和習慣對中華飲食文化產

生了深遠影響。

B.中國古代北方地區(qū)的政治經濟文化發(fā)達,因此其飲食禮俗和規(guī)定大多是首先在這一地區(qū)產生形成的。

C.中國古代北方飲食文化的發(fā)展并未因南方社會經濟文化的超越而受到根本性的否定。

D.材料中提到,中國古代北方飲食文化的特色主要體現在對食物的烹飪方法和食材選擇上。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古代北方飲食文化在古代社會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并繼續(xù)對現代社會產生影響。

B.中國古代北方飲食文化的發(fā)展與政治經濟文化的發(fā)達地區(qū)有著直接的聯系。

C.中國古代北方飲食文化的特色并未因南方飲食文化的發(fā)展而失去其歷史地位。

D.中國古代北方飲食文化完全是由北方地區(qū)的政治經濟文化發(fā)達所決定的。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第二段觀點的一項是()

A.材料中提到北方飲食文化對中華飲食文化的影響,以及其在現代社會的持續(xù)作用。

B.材料中對北方飲食文化在古代社會中的重要性和對現代社會的影響進行了闡述。

C.材料中指出,盡管南方飲食文化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北方,但并未從根本上否定北方飲食文化的傳統。

D.材料中強調了北方飲食文化在古代文明初期的領先地位和對后世的深遠影響。

4.中國古代北方飲食文化在歷史發(fā)展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并在哪些方面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5.請綜合考慮中國古代北方飲食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探討其特色是如何受到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技術發(fā)

展和文化交流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的。

【答案】1A2.D

3.C4.中國古代北方飲食文化在歷史發(fā)展中扮演了奠基者的角色。它在歷史發(fā)展中不斷演變,并對后世

飲食禮俗與習慣,食經與烹飪技術的發(fā)展,農作物與飲食結構的變化,物種引進與飲食文化的融合,飲食口

味與地方特色的形成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奠定了中華飲食文化的基石。

5.自然條件為其奠定基礎,塑造口味,社會經濟推動發(fā)展,豐富內涵,技術發(fā)展提供工具,改進工藝,文

化交流促進了其融合創(chuàng)新,豐富多樣。正是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造就了北方飲食文化獨具的魅力,使其成

為中華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中國古代北方飲食文化的形成與農業(yè)生產的領先地位密切相關”錯誤。根據材料一第①段“中國古代

北方文明的先期發(fā)展與農業(yè)生產的領先地位,決定了中國古代飲食文化基本上是以北方飲食禮俗、習慣為

基礎而形成的”可知,中國古代北方飲食文化的形成確實與農業(yè)生產的領先地位密切相關,但這并不是說

北方飲食文化的形成僅僅是因為農業(yè)生產的地位,而是因為北方文明的先期發(fā)展與農業(yè)生產的領先地位共

同影響了中國古代飲食文化。

故選A?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完全是由北方地區(qū)的政治經濟文化發(fā)達所決定的”錯誤。根據材料一第①段“中國古代北方文明的先

期發(fā)展與農業(yè)生產的領先地位,決定了中國古代飲食文化基本上是以北方飲食禮俗、習慣為基礎而形成

的”第②段“北方地區(qū)長期是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比較發(fā)達的地區(qū)”可知,中國古代北方飲食文化的形

成與發(fā)展確實與北方地區(qū)的政治經濟文化發(fā)達有著直接的聯系,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北方飲食文化完全是由

北方地區(qū)的政治經濟文化發(fā)達所決定的。實際上,飲食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除了

政治經濟文化因素外,還包括地理環(huán)境、民族交流、宗教信仰、科技發(fā)展等多個方面。選項中“完全

由……決定”表述過于絕對,與原文內容不符。

故選D。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理解和辨析論據的能力。

A.該選項提到了北方飲食文化對中華飲食文化的影響,以及其在現代社會的持續(xù)作用。但是只概括了第二

段的部分內容,僅僅是復述內容,并沒有提供可以支撐觀點“北方飲食文化是中華飲食文化的主體”成立

的論據。

B.該選項提到了北方飲食文化在古代社會中的重要性和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只是對第二段內容的總結,而

不是支撐觀點“北方飲食文化是中華飲食文化的主體”的論據。

C.根據材料一“后世南方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雖超越北方,但在飲食文化傳統方面也只具豐富完善、揚

棄繼承之功,并未從根本上否定中華傳統飲食文化”可知,即使在南方飲食文化發(fā)展超越北方的背景下,

南方飲食文化依然是對北方飲食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C選項恰好能夠有力地證明北方飲食文化是中華飲食

文化的主體,從而有力地支撐了第二段的觀點。

D.該選項強調了北方飲食文化在古代文明初期的領先地位和對后世的深遠影響,但與第二段強調的“主體

地位”關聯性不強,不足以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故選C。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文本產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的能力。

根據材料一第①段“中國古代北方文明的先期發(fā)展與農業(yè)生產的領先地位,決定了中國古代飲食文化基本

上是以北方飲食禮俗、習慣為基礎而形成的”可知,中國古代北方飲食文化在飲食禮俗與習慣方面奠定了

基礎,對后世飲食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

根據材料一第②段“北方地區(qū)長期是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比較發(fā)達的地區(qū),文明初期的相關飲食禮俗與

規(guī)定大多是首先在這一地區(qū)產生形成的”可知,北方飲食文化在飲食禮俗與規(guī)定方面起到了先導作用,影

響了后世的飲食禮俗與習慣。

根據材料一第③段“中國在很早就出現了飲食生活方面的專題著作,這些飲饌類文獻稱為食經”以及

“《齊民要術》第八、九兩卷為現今所見隋唐以前最完整最有價值的烹飪著作,約占全書2%的篇幅,徵

引《食經》《食次》等文獻達144條之多”等可知,北方飲食文化在食經與烹飪技術的發(fā)展方面貢獻巨

大,對后世烹飪技術與食譜編纂有著深遠影響。

根據材料二第①段“中國是世界公認的粟、稻起源中心,自新石器時代即顯現出北粟南稻的農業(yè)格局”以

及第②段“北方真正的面食是從漢代開始興起的”可知,北方飲食文化在農作物與飲食結構變化方面起到

了推動作用,如麥類作物的引入與發(fā)展,改變了原有的農作物結構,對面食文化的興起有著重要影響。

根據材料三第②段“物種非中國原產而為引種者眾,很難想象沒有它們中國人的飲食生活將會是何等情

形”等可知,北方飲食文化在物種引進與飲食文化的融合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引進的物種豐富了飲食結

構,促進了飲食文化的多樣性發(fā)展。

根據材料四第①段“北方飲食文化的另一特色,在于比較厚重的飲食口味特征”以及第②段''古代北方飲

食緣何有‘尚滋味’嗜好,目前尚難作出比較確切的回答”等可知,北方飲食文化在飲食口味與地方特色

形成方面具有獨特性,這種“尚滋味”的飲食習慣對后世地方特色飲食文化的形成有著深遠影響。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根據材料三第①段“不同的飲食的文化首先是以物產這一自然條件為基礎的,在古代社會農業(yè)的地域性特

點對飲食文化具有決定性作用”“北方游牧民族和西域傳來的物種、飲食風俗深刻影響了北方漢民族的飲

食文化,出現了明顯的飲食'胡化’傾向"等可知,自然條件為北方飲食文化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比

如北方適宜種植的粟、稻、麥等作物,直接影響了其飲食結構和口味特征。

根據材料三第③段“漢唐時期由龍門碣石以北至長城之間為廣袤的半農半牧區(qū),農牧兼營反映在飲食文化

上也必然是漢胡兼?zhèn)洹币约安牧纤牡冖俣巍氨狈斤嬍澄幕牧硪惶厣?,在于比較厚重的飲食口味特

征”“史載齊魯之地'其民食魚而嗜咸’;秦蜀之地'尚滋味'、'好辛香’”等可知,社會經濟結構,

如北方的農牧業(yè)交錯,影響了飲食文化的特色,形成了北方飲食文化“尚滋味”的獨特風格。

根據材料二第①段“隨著糧食加工方法尤其是大型石磨的出現,出現了有別有‘粒食’的小麥面食技術,

小麥的食用品質大大改善”“宋清間江南麥作有了很大發(fā)展,但稻麥田的水旱轉換涉及復雜的工序與技

術,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等可知,技術發(fā)展,特別是糧食加工技術的進步,如石磨的使用,極大地改進

了飲食工藝,使面食得以興起和發(fā)展,豐富了北方飲食文化的內容。

根據材料三第②段“物種非中國原產而為引種者眾,很難想象沒有它們中國人的飲食生活將會是何等情

形”以及第①段“'絲綢之路’是漢唐間中外社會、經濟、文化交流主要通道,北方游牧民族和西域傳來

的物種、飲食風俗深刻影響了北方漢民族的飲食文化”等可知,文化交流,特別是通過“絲綢之路”與周

邊民族和國家的交流,引進了大量新的物種和烹飪技法,促進了北方飲食文化的融合與創(chuàng)新,使其更加豐

富多彩。

閱讀下面文本,回答問題。

敲門

【美】弗雷德里克?布朗

地球上最后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里,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

品質

【英】高爾斯華綏

我很小的時候就認識他了,因為他承做我父親的靴子。

格斯拉先生的鞋店樸素安靜,櫥窗里陳列著幾雙靴子。只有親眼看過靴子靈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樣的靴

子——這些靴子體現了各種靴子的本質,確實是模范品。

有一天,我把幼小的腳伸到他跟前,羞怯地問:“先生,做靴子是不是很難的事呢?”

他回答說:“這是一種手藝?!睆乃暮S帶刺的紅胡子根上,突然露出了一絲的微笑。

他像皮革制成的人。面孔僵硬而遲鈍,只有藍灰眼睛含蓄著樸實嚴肅的風度,好像迷戀著理想。

人們不用常到他那里去,因為他所做的靴子非常經穿。人們走進他的店堂,像走進教堂那樣。來客坐

在那張僅有的木椅上等候。過了一會兒,他終于站在來客面前,上身沒有穿外衣,背有點兒彎,腰間圍著

皮圍裙,袖子往上卷起,眼睛眨動著——像剛從靴子夢中驚醒過來。

我說:“格斯拉先生,你可以給我做一雙皮靴嗎?”

他會一聲不響地離開我。我坐在木椅上休息,欣賞皮革的香味。不久,他回來了,細瘦多筋的手里拿

著一張黃褐色皮革。他眼睛盯著皮革說:“多么美的皮?。 钡任乙操澝酪环院?,他告訴我半個月以后

拿貨。他一邊跟我說“再見”,一邊繼續(xù)注視手里的皮革。我向門口走去的時候,就又聽到他跋拉著木皮

拖鞋的踢踏聲把他送回到樓上做他的靴子的夢了。

有一天,我對他說:"格斯拉先生,在城里散步時靴子咯吱咯吱地響了?!?/p>

他看了我一下,沒有做聲,蹙蹙眉頭,好像在搜尋對那雙靴子的回憶?!鞍蜒プ铀突貋恚 彼f,

“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這雙靴子的工錢。”

有一次,我穿著因為急需才在大公司買的靴子,走進他的店鋪。他的眼睛在細看我腳上的次等皮革。

他最后說:“那不是我做的靴子?!彼恼Z調里沒有憤怒,也沒有悲哀。

他把手伸下去,用手指在一塊地方壓了一下?!斑@里痛吧?”他說,“這些大公司真不顧體面。他們

把一切壟斷了。我熱愛靴子,但是他們搶去了生意,我很快就要失業(yè)了。"我看看他滿是褶皺的面孔,他

的紅胡子好像突然添上好多花白須毛了!

這次我定了許多靴子。它們比以前的更經穿。差不多兩年,我也沒想起要到他那里去。等我再去的時

候,他店鋪外邊的兩個櫥窗中的一個漆上了另外一個人的名字——也是個靴匠的名字。那幾雙常見的舊靴

子已經失去了孤高的氣派,擠縮在單獨的櫥窗里了。

“??!格斯拉先生,"我說,“你做的靴子好極啦!我一直穿著。”

他細看我這雙皮靴,把手放在我的靴面上說:“這里還合腳嗎?我記得,費了很大勁才把這雙靴子做

好?!蔽蚁蛩f明靴子非常合腳,并定了幾雙靴子。他說:“我很快就可以做好;現在我的生意很清

淡?!彼浅_t緩地照我的腳形畫了樣子,又摸摸我的腳趾。

一星期以后,我走進他的店鋪。兩間門面又合二為一了,店里只有一個年輕人。

“格斯拉先生在店里嗎?"我問道。

他詫異地同時討好地看了我一眼?!鞍?!”他回答說,“死掉了!”

他說:“可憐的老頭是餓死的。醫(yī)生說是慢性饑餓。他想把店鋪撐下去;但是除了自己以外,他不讓

任何人碰他的靴子。他接了一份定貨后,要費好長時間去做它。顧客可不愿等待呀。結果,他失去了所有

的顧客。這就是他的下場。

“但是餓死——”

“我看見,他從早到晚坐在那里做靴子,一直做到最后的時刻。他從不讓自己有吃飯的時間;店里從

來不存一個便士。所有的錢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是個怪人。但是他做了頂好的靴子?!?/p>

“是的,”我說,“他做了頂好的靴子?!?/p>

(選自《高爾斯華綏短篇小說集》,有刪改)

6.下列對《敲門》這篇小說結尾情節(ji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以地球上最后一個人的孤獨狀態(tài)開頭,營造了一種荒涼和絕望的氛圍。

B.結尾的敲門聲打破了主人公的孤獨,給他帶來了希望和驚喜。

C.敲門聲的出現暗示了可能還有其他幸存者的存在。

D.小說通過這個出人意料的結尾,引發(fā)讀者對生命、孤獨和希望的深刻思考。

7,下列對《品質》這篇小說中格斯拉先生的描寫,不正確的一項是()

A.格斯拉先生的鞋店被描述為樸素安靜,反映了他作為工匠的專注和對工藝的尊重。

B.格斯拉先生的面孔被比作皮革,這強調了他的職業(yè)特征和與皮革的緊密聯系。

C.格斯拉先生對靴子的熱愛和對工作的執(zhí)著,體現在他對皮革的贊美和對靴子制作的專注上。

D.格斯拉先生的去世揭示了他對靴子制作的極端執(zhí)著,以至于忽視了自身的生存需求。

8.有同學覺得下面句子的朗讀重音處理比較難,請幫他完成下面的朗讀設計。

語句朗讀設計

地球上最后一個人獨自

坐在房間里,這時,忽

然響起了敲門聲……

“突然”一詞需重讀。看似“突然”的笑,

從他的含諷帶刺的紅胡

實則是格斯拉先生將制靴子視作生命一般的

子根上,突然露出了一

手藝而感到自豪與欣喜。重讀可以突顯這種

絲的微笑。

意味。

9.上面兩篇小說選用了不同視角,《敲門》用第三人稱、《品質》用第一人稱敘述故事。請分析作者所選視

角的效果。

【答案】6.B7.D

8.需要重讀的詞語是“突然”和“一絲”,以突出情節(jié)的轉折和人物的情感變化。

9.《敲門》使用第三人稱敘述,使故事更客觀、神秘;《品質》使用第一人稱敘述,增加親切感和真實感。

【解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情節(jié)、語段的作用,探究文章意蘊的能力。

B.“給他帶來了希望和驚喜”說法有誤?!肚瞄T》這篇小說的結尾并沒有給主人公帶來希望和驚喜,而是

留下了一個懸念。

故選B。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人物形象的描寫手法的能力。

D.“揭示了他對靴子制作的極端執(zhí)著”說法有誤。格斯拉先生的去世并不是因為他對靴子制作的極端執(zhí)

著,而是因為堅持自己的工藝標準。

故選D。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準確朗讀語句,探究文章的思想意蘊的能力。

朗讀需要重音涉及的情況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按照語法結構的特點而重讀的,叫語法重音;一種是為了突

出句中的主要思想或強調句中的特殊情感而重讀的,叫邏輯重音。而此處重音的設計,顯然是為了更好地

表現文章的思想內容。

本文中,“地球上最后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里”是前置條件,“最后一個人”說明除他之外地球上已無其

他智慧生命,也就是說按常理來說,除了他之外,不可能有人再敲門了。但此時突然又想起了敲門聲,就

顯得很突兀,所以,“突然”可以重讀,以突出情節(jié)的轉折。而對于敲門聲的形容詞“一絲”,若有若無

的感覺更容易引發(fā)人的猜想。因此,這里對于“一絲”重讀,也能夠更好地表現人物的情感變化。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敘述人稱和視角的能力。

《敲門》一文是微型科幻小說,“地球上最后一個人”這一背景條件本就充滿故事,而此時再以第三人稱全

知視角的敘述引出門外突然響起的敲門聲,卻又不予以揭示,這樣子敘述使得文章更為神秘。同時,第三人

稱的敘事視角本身就帶有相對客觀真實的特點。此處以這一視角展開敘述,也使得這個科幻故事更具有客

觀性。

《品質》中,作者以第一人稱“我”的角度敘事,通過“我”串聯起了小說的所有情節(jié),“我”是故事的見

證人,增強了小說的真實性。同時,“我”見證了格斯拉先生的鞋店逐步衰落的過程,“只有他的藍灰眼睛

含蓄著樸實嚴肅的風度,好像在迷戀著理想”“我離去時,他是個六十歲的人,我回來時,他仿佛己經七十

五歲了,顯得衰老、瘦弱,不斷地發(fā)抖”對格斯拉先生的遭遇有關切,有同情,有思考,更具有親切感。

二、文言文閱讀:本大題共5小題,共21分。

閱讀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襄子?印于晉陽中,出圍,賞有功者五人,高赫為賞首。張孟談日:“晉陽之事,赫無大功,今為賞

首,何也?”襄子曰:“晉陽之事,寡人國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

之禮,是以先之?!奔崧勚?曰:“善賞哉,襄子!賞一人而天下為人臣者莫敢失禮矣。"或日:仲尼

不知善賞矣。夫善賞罰者,百官不敢侵職,群臣不敢失禮。上設其法,而下無奸詐之心。如此,則可謂善

賞罰矣。襄子有君臣親之澤,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猶有驕侮之臣,是襄子失罰也。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

則賞。今赫僅不驕侮,而襄子賞之,是失賞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賞。

(節(jié)選自《韓非子?難一》)

材料二:

陳人有武臣,謂子附②曰:“韓子立法,其所以異夫子之論者紛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歷

遠,遏奸勸善,韓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韓非者,亦當世之圣人也。"子射日:“今世人有言高者

必以極天為稱,言下者必以深淵為名。好事而穿鑿者,必言經以自輔,援圣以自賢,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

其說也。若諸子之書,其義皆然。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信否焉。”武臣曰:“諾?!弊由淠浚骸澳苏?/p>

趙、韓共并知氏,趙襄子之行賞,先加多與而后有功。韓非書云夫于善之引以張本然后難之豈有不似哉?.

然實詐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瑤與韓、趙、魏伐鄭,遇

陳恒而還,是時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晉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遠,而韓非公

稱之,曾無作意。是則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

以度天,植寸指以測淵,陵大道而不悟,信呼洋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節(jié)選自《孔叢子?答問》)

[注]①襄子:趙襄子。春秋末年,知、趙、韓、魏四家把持晉國國政,稱“晉四卿”。晉陽之戰(zhàn),知

氏(荀瑤)聯合韓、魏攻趙,反被趙襄子聯合韓、魏滅殺。②子射:即孔射,孔子八世孫。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韓非書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張本E然F后難之G豈有H不似哉?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圍,指被圍困,“傅說舉于版筑之間”的“舉”表示被選拔,兩者用法相同。

B.勸,指鼓勵、勸勉,與《兼愛》“不可以不勸愛人”中的“勸”詞義不相同。

C.具臣,文中與“有功”相對,是指沒有功勞的一般人臣,具體就是指高赫。

D.誣說,指沒有事實依據的胡說妄言,與現在所說的“誣蔑之辭”并不一樣。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主上設置有關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職侵權,也沒有了奸詐之心,他們履職行事,有了功勞就

能得到賞賜,韓非認為這樣才叫"善賞罰

B.在武臣看來,韓非與孔子觀點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勸善等方面,韓非不一定就不對,孔子也不一

定就合理,韓非也可以稱得上是當世圣人。

C.世人說到高必定會以上天作比,說到低必定會以深淵作比,他們常通過引經據典、援用圣賢來成就自

己,使自己更加賢能,以爭取民眾的信任。

D.子船對韓非之類的諸子學說閉口不言,充耳不聞,而武臣卻深信不疑,進而懷疑圣人,子舶對此深感

失望,認為武臣是見識短淺,不明大道。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禮,是以先之。

(2)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信否焉。

14.結合材料一分析,襄子的賞罰觀與韓非子的賞罰觀之間的差異。

【答案】10.CEG

11.B12.C

13.(1)我的所有臣子都有驕傲和侮辱的行為,只有高赫保持了君臣應有的禮節(jié),因此我首先獎賞他。

(2)請簡要說明一方面,讓君子判斷其真實性。

14.襄子的賞罰觀與韓非子的賞罰觀之間的主要差異在于襄子更注重君臣之間的禮節(jié)和忠誠,而韓非子更強

調法令的嚴格執(zhí)行和對功勞的明確獎賞。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韓非子在他的書中說,孔子贊賞趙襄子的做法,以此來強調“禮”的根本,然后在書中批駁孔子的

看法,難道不像是真的嗎?

“韓非書”是主語,“云”是謂語,“夫子善之”是“云”的賓語,語意完整,其后C處應斷開。

“引以張本”是兩個謂語動詞連用的謂語句,結構獨立,其后停頓,故E處應斷開;

“難之”是動賓結構,語意完整,其后停頓;“豈……哉”為反問句式,其前應斷開,故G處應斷開。

故選CEGo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以及一詞多義的能力。

A.正確。句意:趙襄子被圍在晉陽城中。/傅說從筑墻的勞作之中被選拔。

B.錯誤。詞義相同。都是“鼓勵”的意思。句意:制止惡行鼓勵善行。/不能不鼓勵關愛他人。

C.正確。

D.正確。句意:相信胡說妄言而懷疑圣人。/捏造事實毀壞他人名譽的言論。

故選B。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C.“世人”“常通過引經據典……使自己更加賢能,以爭取民眾的信任”說法錯誤。根據材料二中的“好

事而穿鑿者,必言經以自輔,援圣以自賢,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說也”可知,在言談中一定引經據典來

自我修飾,援引圣賢的事例來標榜自我賢能,想要獲得民眾的信任從而傳播他的說辭的人是“好事而穿鑿

者”而非“世人”,選項的說法擴大范圍。

故選Co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驕侮”,高傲輕慢;“唯”,副詞,只有;“先”,動詞,以……為先、放在前面。

(2)“一隅”,一小部分、一個方面;“審”,仔細考察;“信”,真實。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

根據“寡人國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禮,是以先之”可知,襄子

的賞罰觀更注重君臣之間的禮節(jié)和忠誠;

根據“善賞罰者,百官不敢侵職,群臣不敢失禮。上設其法,而下無奸詐之心……今赫僅不驕侮,而襄子

賞之,是失賞也”可知,韓非子的賞罰觀強調法令的嚴格執(zhí)行和對功勞的明確獎賞。

參考譯文:

材料一:

趙襄子被圍在晉陽城中,晉陽解圍后,他獎賞有功的五個人,高赫是受賞的首位。張孟談說:“晉陽

的戰(zhàn)事,高赫并沒有大功,現在成了第一個受賞的,這是為什么?”趙襄子說:“晉陽的戰(zhàn)事,讓我的國

家宗廟都陷入了危機。我的大臣們都對我有高傲輕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沒有失掉君臣之間的禮節(jié),所以先

獎賞他?!笨鬃勇牭胶笳f:“這是懂得正確行賞啊,襄子!獎賞一個人而能使天下做臣子的沒有敢失禮的

了。”有人說:孔子不懂得正確行賞的道理。善于賞罰的人,能使百官不敢越權,群臣不敢失禮。君主設

立法令,而臣下沒有奸詐之心。這樣的話,就可以算是善于賞罰了。襄子有君臣關系密切的恩澤,掌握著

令行禁止的法令,這樣尚且還有驕傲輕慢的臣子,這是襄子不善于懲罰的原因。做臣子的人,謀事有功才

應該獎賞?,F在高赫僅僅是不驕傲輕慢,而襄子卻獎賞他,這是不善于獎賞。所以說,孔子不懂得正確行

賞。

材料二:

陳國有個武將,對子射說:“韓非子制定的法律,有太多和夫子的理論截然不同之處。我經常探索他

們的意圖并比對他們的行為,經過長時間的觀察,我發(fā)現他們在制止惡鼓勵善這方面,韓氏未必是錯的,

孔氏也未必完全正確。像韓非這樣的人,也是當世的圣人?!弊由浠卮鹫f:“世人說到高必定會以上天作

比,說到低必定會以深淵作比。好事而喜歡穿鑿附會的人,在言談中一定引經據典來自我修飾,援引圣賢

的事例來標榜自我賢能,想要獲得民眾的信任從而傳播他的說辭。像諸子的著作,其中的義理都是這樣。

請允許我簡略地說其中的一小部分,您來仔細考察它真實與否?!蔽鋵⒋饝?。子笫說:“最近趙國和韓

國一起攻打知氏,趙襄子先獎賞臣子然后才有戰(zhàn)果。韓非子在他的書中說,孔子贊賞趙襄子的做法,以此

來強調“禮”的根本,然后在書中批駁孔子的看法,難道不像是真的嗎?然而這其實是欺騙。如何能夠證

明這一點呢?早年我的先君孔子在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去世,直到哀公二十七年時荀瑤與韓國、趙國、

魏國攻打鄭國,遇到了陳恒而返回,而這時夫子已經去世了十一年,而晉四卿都還活著。后來在悼公十四

年,知氏才滅亡。這兩個事件之間相隔很久,韓非子竟然提到了它們,沒有一點慚愧之意。所以世上有很

多無事生非的人,這都是韓非的罪過。因此我對這些旁門左道的道理保持沉默、不去聽取諸子的言說已經

很久了。而你卻使用以測日影的儀器來測量天空,用手指來測量深淵,失明于大道而不覺悟,相信胡說妄

言而懷疑圣人,恐怕不是我所期望的。”

三、詩歌鑒賞:本大題共2小題,共9分。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

如夢令?答友人論學

何靖鵬

逐字箋來學轉難,逢人每說曾顏。剝落皮毛處,非口耳流傳間。

禪參自求印,仙煉待丹還。賣花擔上,桃李競春顏。鶴山此語憶,花語共禪仙。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逐字箋來學轉難”反映了作者認為學習過程需深入細致,不能浮于表面。

B.“逢人每說曾顏”揭示了一種現象,即人們常常宣稱自己理解了圣賢之學,卻未必真正領悟其深意。

C.“剝落皮毛處,非口耳流傳間”運用比喻,指出學問的真諦不在于外在形式,而在于內在實質。

D.“禪參自求印,仙煉待丹還”表明禪宗與道教修行都需依賴于外在的印證和物質的轉變。

16.詞中“賣花擔上,桃李競春顏”這兩句,如何體現了作者對學問和修行的深層認識?請結合全詞內容

進行分析。

【答案】15.D16.①“賣花擔上,桃李競春顏”是通過市井賣花的常見畫面,生動形象地表現作者對學

問和修行的理解。

②“桃李競春顏”暗喻了學問和修行如同春天里盛開的桃花和李花,內容豐富,各有其美。

③桃李離開枝頭,雖也看似美麗,但其實已經失去生命本源,結合全詞“學轉難”“說曾顏”“皮毛

處”“自求印”等強調內在和領悟;可見,暗喻出真正的學問和修行不應追求表面的繁華和熱鬧,而應注

重內在的深度和品質;不應局限于形式,而應追求內在的豐富和生命力,才能領悟真諦。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D.“表明禪宗與道教修行都需依賴于外在的印證和物質的轉變”錯誤,這兩句大意是禪理要自己親身參悟

和尋求印證,仙丹須親自燒煉,強調的是自我領悟和修煉。

故選D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作者觀點態(tài)度,鑒賞表達技巧的能力。

①“賣花擔上,桃李競春顏”兩句意思是,賣花擔上的桃李競相開放,絢爛艷麗,這是生活張常見的景

象,用來表現對學問和修行的認識,生動形象。

②“桃李競春顏”說明春天百花齊放,各有其美,暗喻了學問和修行如同春天里盛開桃花和李花,內容

豐富。

③在全詞中,詩人認為“逐字箋來學轉難”,學習過程需深入細致,不能浮于表面;“逢人每說曾顏”指

摘人們常常宣稱自己理解了圣賢之學,卻未必真正領悟其深意;”剝落皮毛處,非口耳流傳間”指出學問

的真諦不在于外在形式,而在于內在實質;可見,離開枝頭的桃李雖看似美麗,但只能在擔上爭春,徒有

短暫形式,暗喻真正的學問和修行不應追求表面的繁華和熱鬧,而應注重內在的品質和深度;不應局限于

形式,而應追求內在的豐富和生命力,方能獲得真諦。

四、默寫:本大題共1小題,共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自己編寫《史記》“",便遭遇了李陵之禍,因痛惜

這部書不能完成,所以“”。

(2)《舊唐書?音樂志》記載豎箜篌“體曲而長,二十有二弦”,而李賀《李憑箜篌引》中

“,”兩句,說明豎箜篌弦數還有另一種可能。

(3)小剛臨摹了一幅李白的畫像,想在上面題兩句詩,卻一直沒想好。老師認為不妨直接用古人成

句,比如“,”就很好。

【答案】①.草創(chuàng)未就②.就極刑而無慍色③.十二門前融冷光④.二十三絲動紫皇

⑤.俱懷逸興壯思飛⑥.欲上青天攬明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錯字詞:慍、融、逸、攬、材、還。

五、語言表達:本大題共5小題,共20分。

閱讀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因為上火而感到不適,幻想著要是能完全避免該多好啊!其實,我們更應該

慶幸A—,因為適度的上火可以提醒我們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使身體能夠更加健康地運作。而過度

的避免上火可能會導致我們忽視身體的其他需求。從下面例子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有一位朋友,①因

為飲食習慣不當經常上火。②他雖然能通過吃涼性食物來緩解上火,③卻發(fā)現不了上火背后的真正原因;

④他身體里充滿了各種不適感,⑤卻不能找出根本原因將它們解決。⑥這促使他不能理解上火與身體健康

的聯系,⑦甚至忽視了身體的其他信號。⑧中醫(yī)大師李時中曾多次強調,⑨雖然適度的上火可以提醒我

們,⑩但過度的避免上火可能會讓我們忽視身體的其他需求。也許正是適度的上火,我們才有了調整飲食

和生活習慣的意識。

網絡時代,我們沒有辦法也沒有必要B_,畢竟互聯網隨時可以幫我們查詢上火的原因和解決方

法。不過我們也不能過于依賴互聯網,像互聯網可以解決所有上火問題似的。通過一些傳統方法和生活習

慣的調整來預防上火,也一直是我們孜孜以求的目標。

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

個字。

19.文中第二段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

后、O

【答案】18.A能夠適度上火

B遠離互聯網19.

④“他身體里充滿了各種不適感”改為“他身體里充滿了各種不適”。

⑤“卻不能找出根本原因將它們解決”改為“卻不能找出根本問題并將它們解決”。

⑥“這促使他不能理解上火與身體健康的聯系”改為“這促使他不能理解身體不適與上火的聯系”。

【解析】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情境補寫句子的能力。

A處,前文提到“我們常常會因為上火而感到不適……”,后文又說“因為適度的上火可以……”,所以

A處既要承接了上文對上火的態(tài)度轉變,又引出了下文適度上火的好處,故應填“能夠適度上火”。

B處,前文說“網絡時代,我們沒有辦法也沒有必要”,后文說“畢竟互聯網隨時可以幫我們查詢上火的

原因和解決方法……”,可知B處是強調在網絡時代我們對網絡的態(tài)度,故應填“遠離互聯網”。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④“他身體里充滿了各種不適感”中“身體”和“不適感”搭配不當,可以將“不適感”改為“不適”。

⑤“卻不能找出根本原因將它們解決”中“原因”和“解決”搭配不當,應將“原因”改為“問題”。

⑥“這促使他不能理解上火與身體健康的聯系”主客顛倒,應該將“上火”和“身體健康”順序互換。而

且“身體健康”和“上火”沒有聯系,應將“身體健康”改為“身體不適”。

閱讀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夏天是陽氣最旺盛的季節(jié),但人們往往因為炎熱而忽視了養(yǎng)陽的重要性。其實,我們應該慶幸

?,因為適度的陽氣可以幫助我們調節(jié)身體,增強抵抗力。而過度的避免陽光或過度依賴空調,可

能會導致身體的陽氣不足。從下面例子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有一位朋友,因為工作忙碌,經常忽視了夏天

養(yǎng)陽的重要性。他雖然能通過空調來緩解炎熱,卻發(fā)現不了夏天養(yǎng)陽的真正好處;他身體里缺乏了陽氣的滋

養(yǎng),卻不能感受到夏天的活力和生機。這促使他不能理解夏天養(yǎng)陽與身體健康的聯系,甚至忽視了身體的其

他需求。中醫(yī)大師李時中曾多次強調,雖然夏天炎熱,但適度的陽氣可以增強我們的體質,但過度的避免陽

光或依賴空調可能會讓我們忽視身體的其他需求。像適度的養(yǎng)陽似的,我們才有了健康的身體和充沛的活

網絡時代,我們沒有辦法也沒有必要②,畢竟互聯網隨時可以幫我們查詢養(yǎng)陽的方法

和注意事項。不過我們也不能過于依賴互聯網,像互聯網可以解決所有養(yǎng)陽問題似的。通過一些傳統方法和

生活習慣的調整來養(yǎng)陽,也一直是我們孜孜以求的目標。

20.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

個字。

21.請指出語言文字運用I和II兩處畫橫線部分的逗號是怎樣增強表現力的。

22.語言文字運用I和II中畫波浪線部分,都有“像……似的",說說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答案】20.①能夠適度接受陽光

②完全避開網絡資源21.

①逗號分開兩個句子,起到了停頓的作用,使讀者在閱讀時產生預期的短暫停留;

②加強了后面句子的語氣,突出了對過度依賴互聯網的批評。

22.①在“像互聯網可以解決所有上火問題似的”中,“像……似的”用于表達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或錯

誤的認知,有否定意味。

②在“像適度的養(yǎng)陽似的,我們才有了健康的身體和充沛的活力”中,“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