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1_第1頁
2023年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1_第2頁
2023年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1_第3頁
2023年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1_第4頁
2023年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2023年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1【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沸騰是水受熱超過一定溫度時發(fā)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沸騰過程中水的溫度不再發(fā)生變化??茖W探究目標1.探究活動中,通過猜測、觀察、實驗、研討等發(fā)現事實,發(fā)展思維。利用文字、圖表、圖畫等方式描述觀察、實驗結果,并對結果進行分析。2.探究活動中,發(fā)展觀察能力、歸納能力和表達能力??茖W態(tài)度目標形成尊重事實、重視證據的科學態(tài)度??茖W、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認識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資源,形成保護水,珍愛生命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窘虒W重難點】重點:水加熱過程的變化。難點:實驗器材的組裝和使用?!窘虒W準備】教師準備:漏斗、塑料袋、教學課件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小組準備:三角架、石棉網、燒杯、酒精燈、溫度計、硬紙蓋、水、(計時器)?!窘虒W過程】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2分鐘)[材料準備:教學課件]1.課件出示圖片提問:如果我們不停地給水加熱,會出現什么現象?2.揭示課題:水沸騰了(板書)二、探索:給水杯里的水加熱(預設20分鐘)(一)預測活動(如果我們不停地給水加熱,會出現什么現象?)說一說或畫一畫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記錄在書本的記錄框里。(預設:①說:水里看見氣泡,水面上看見白色的氣體等;②用畫圖的形式。)(二)給燒杯里的水加熱[材料準備]教師準備:漏斗、塑料袋、教學課件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小組準備:三角架、石棉網、燒杯、酒精燈、溫度計、硬紙蓋、水。1.給水加熱的實驗,我們的需要安裝什么樣的裝置呢?2.ppt展示實驗裝置,認識實驗器材名稱及作用。3.結合微課或其他視頻了解酒精燈的使用。4.結合ppt,學生了解測量水溫的方法。(教師補充介紹。)5.實驗安全提示。6.分組組裝實驗裝置,開展實驗,在活動手冊上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屏幕出示電子計時器或分組提供計時器。)三、研討:實驗發(fā)現(預設18分鐘)1.提問水在加熱的過程中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水在加熱的過程中溫度不斷上升,沸騰后溫度不再上升。水在加熱的過程中,我們看見杯底有氣泡產生,氣泡上升并且不斷變大,到水面時氣泡破了,水面看見熱氣產生。2.提問:水在達到什么溫度時沸騰?正常壓強下是100℃。(同時讓學生明確溫度計的100℃就是以水沸騰時的溫度為基礎規(guī)定的。)提問:水在沸騰過程中我們看見了什么現象?水在沸騰過程中我們看見溫度保持不變。3.演示實驗:水變成水蒸氣的體積變化小結:水變成水蒸氣后體積會變大?!景鍟O計】2.水沸騰了水中:氣泡產生水加熱水面:氣泡破裂水面上:熱氣產生水沸騰:100℃水變成水蒸氣,體積大大增加。(響水不開,開水不響)2023年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2【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通過攪拌和提高水的溫度,能夠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速度。科學探究目標1.通過對比的方法研究同樣的水中溶解相同食鹽的速度。2.能用攪拌使水中的物體充分溶解??茖W態(tài)度目標學會使用對比的方法觀察實驗現象??茖W、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現象,知道可以利用各種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窘虒W重難點】重點:學生認識到通過攪拌和提高水的溫度,能夠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速度。難點:設計對比實驗進行探究?!窘虒W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實驗材料一套。小組準備:相同質量的'食鹽4份、四杯水(三杯自來水、一杯熱水)、玻璃棒1根、秒表1只、學生活動手冊等。【教學過程】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2分鐘)[材料準備:食鹽1份,一杯水]1.出示食鹽和水。提問:把食鹽放入水中會如何?(預設:食鹽會溶解在水里。)提問:這些食鹽完全溶解在水中大約需要多少時間?(預設:5分鐘、6分鐘、10分鐘)提問:誰有辦法使食鹽更快的溶解?(預設:用熱的水、用玻璃棒攪拌)2.揭示課題:加快溶解(板書)二、探索:加快溶解(預設30分鐘)活動一:如何進行實驗。1.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我們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用熱的水、用玻璃棒攪拌可以加快食鹽的溶解?2.組織學生匯報、交流。3.教師小結:我們可以用對比實驗的方法進行研究,做對比實驗時,只能改變其中的一個條件而保持其它條件不變?;顒佣禾骄繙囟扰c溶解快慢的關系。[材料準備:每組相同質量的食鹽2份、兩杯水(一杯自來水、一杯熱水)、秒表、學生活動手冊等。]1.提問:要研究溫度與溶解快慢的關系,需要哪些材料?(預設:食鹽、燒杯、冷水、熱水)2.出示實驗記錄表3.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上面的實驗記錄表。4.組織學生匯報、交流。5.介紹實驗要求以及學生活動手冊的填寫方法。(1.小組合作;2.分步進行;3.及時記錄。)6.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并完成學生活動手冊?;顒尤禾骄繑嚢枧c溶解快慢的關系。[材料準備:每組相同質量的食鹽2份、兩杯水、玻璃棒1根、秒表、學生活動手冊等。]1.提問:要研究攪拌與溶解快慢的關系,又需要哪些材料?(預設:食鹽、燒杯、水、玻璃棒、秒表)2.出示實驗記錄表3.組織學生結合上一個實驗,完成上面的實驗記錄表。4.組織學生匯報、交流。5.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并完成學生活動手冊。三、研討:實驗發(fā)現(預設6分鐘)[材料準備:學生活動手冊]1.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影響食鹽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2.學生反饋交流。小結:通過提高水的溫度和攪拌,能夠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速度。3.提問:如果要讓食鹽更快地溶解在水里,還可以怎樣做?四、拓展:請在生活中繼續(xù)尋找加快溶解的方法。(預設2分鐘)1.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加快食鹽溶解的方法有哪些?2.影響食鹽溶解快慢的因素不止兩個,你們還想做實驗研究其它影響食鹽溶解快慢的因素嗎?【板書設計】6.加快溶解對比實驗:只能改變一個條件加快溶解的方法:用熱水攪拌2023年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3【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當環(huán)境溫度高于0℃,冰開始融化。2.冰在融化過程中,要從周圍吸收熱量,熱量是使水的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的重要因素??茖W探究目標1.給冰塊加熱,觀察冰塊的變化。2.觀察并記錄冰融化成水的變化過程??茖W態(tài)度目標1.初步感受、體驗物質狀態(tài)變化的可逆性。2.養(yǎng)成在實驗觀察活動中保持認真、細致的態(tài)度,意識到細致的觀察能獲得更多的發(fā)現??茖W、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在自然環(huán)境里,水蒸氣、水、冰三態(tài)共存,水的三態(tài)之間可以互相轉化?!窘虒W重難點】重點:經歷冰融化成水的過程中現象的觀察。難點:感知水的狀態(tài)變化與熱量有關,水的三種狀態(tài)之間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教學準備】小組準備:冰塊、吸管、蒸發(fā)皿、結冰的試管(或碎碎冰)、燒杯、熱水、記號筆、學生活動手冊等?!窘虒W過程】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2分鐘)1.這是一塊冰,如果我們給冰加熱,會看到什么現象呢?2.揭示課題:冰融化了(板書)二、科學探索:觀察冰融化成水(預設18分鐘)[材料準備:冰塊、吸管、蒸發(fā)皿]1.吸管吹冰塊(預設8分鐘)(1)科學家研究表明當環(huán)境溫度高于0℃,冰就會開始融化。我們可以怎樣加快冰塊的融化?如果給你一臺吹風機,你可以怎么做?如果給你一根吸管,可以怎么做?(預設:讓每一位學生體驗用吸管吹熱氣讓冰融化)(2)學生用吸管朝冰塊一個部位吹氣。(3)交流現象:被吹熱氣的部位冰融化的快。(4)這個現象說明了什么?小結:這個實驗說明了熱量增加,可以加快冰塊的融化速度。[材料準備:結冰的試管、燒杯、熱水、記號筆、學生活動手冊]2.將結冰的試管放入熱水中(預設10分鐘)(1)討論:你知道冰融化成水的過程中有哪些變化?我們可以怎么做實驗?(2)教師出示實驗材料:結冰的試管、燒杯、熱水、記號筆、學生活動手冊(3)提問:怎么利用以上材料做這個實驗?(4)教師在學生的基礎上補充、完善后實驗方法。提示:a.用記號筆在冰面位置做好記號,再把試管放入有熱水的燒杯里。b.冰在融化過程中用眼睛觀察,不能動手觸摸移動試管和燒杯。c.冰完全融化后再在水面做好記號。d.討論補充完成學生活動手冊。3.討論比較水、水蒸氣和冰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完成學生活動手冊三、研討:實驗發(fā)現(預設15分鐘)[材料準備:學生活動手冊]1.學生匯報實驗現象:(1)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冰為什么會融化成水?(預設:吸收熱量)(板書:吸收熱量)(2)冰融化前是什么狀態(tài)的?(預設:固態(tài))(3)冰融化一半是什么狀態(tài)的?(預設:一半水一半冰的冰水混合物)(4)冰完全融化后是什么狀態(tài)的?冰在融化過程中形態(tài)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預設:液態(tài);固態(tài)轉化成液態(tài))(5)除此之外你還觀察到其它什么現象?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預設:試管外面有小水珠,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水珠)(6)冰完全融化成水體積有什么變化嗎?(預設:體積變小)2.學生補充。3.學生觀察水狀態(tài)的各種圖片。它們之間能不能相互轉化?4.水、水蒸氣、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它們是同一種物質嗎?(預設:冰是固態(tài)的水,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水是液態(tài),沒有固定的形狀,有一定的體積;水蒸氣是氣態(tài)的水,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存在于空氣中。所以它們是同一種物質。)(板書:冰固態(tài)水液態(tài)水蒸氣氣態(tài))5.水的狀態(tài)變化與什么有關?水的三種狀態(tài)之間是否可以互相轉化?(預設:水的狀態(tài)變化與熱量有關,水的三種狀態(tài)之間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如水遇冷轉化成冰,冰加熱轉化成水……)6.教師小結:水在自然界有氣態(tài)、液態(tài)、固態(tài)三種存在狀態(tài),水的狀態(tài)變化與熱量有關,水的三種狀態(tài)之間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板書:互相轉化熱量)四、課后拓展(預設4分鐘)你們喜歡吃冰激凌嗎?我們課后如果要研究“在相同的條件下,冰和冰激凌哪一個融化得更塊一些?”應該怎么做?需要注意什么問題?請同學們回家后認真準備,完成實驗。2023年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4【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水能溶解食鹽和小蘇打。2、同樣多的水能夠溶解的食鹽和小蘇打的質量是不同的??茖W探究目標1、通過對比的方法研究同樣多的水中溶解的食鹽和小蘇打的質量。2、能用攪拌使水中的物體充分溶解。科學態(tài)度目標學會使用對比的方法觀察實驗現象。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現象,知道可以利用這種變化為生活服務?!窘虒W重難點】重點:通過對比實驗探究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難點:設計對比實驗來說明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窘虒W準備】為學生準備:食鹽20g,平均分成8份;小蘇打20g,平均分成8份;裝有水的燒杯2個、玻璃棒2根、學生活動手冊等。教師準備:學生實驗材料一套、課件等?!窘虒W過程】一、聚焦1、出示圖片:紅糖在水中慢慢溶解。提問: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把食鹽和紅糖放入水中,食鹽和紅糖會溶解在水中。還有哪些物質也能溶解在水中?2、引出小蘇打并簡單介紹。3、出示一杯清水和若干食鹽、小蘇打。提問:如果我們把它們不斷地加入這杯水中,它們能一直溶解下去嗎?設計意圖:通過問題引入,喚起學生的前概念“水能溶解一些物質”,并進一步引發(fā)學生思考: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無限的嗎?激起學生對“比較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探究興趣。二、探索活動一:設計對比實驗1、教師提問:猜一猜,食鹽和小蘇打哪一種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強?我們可以怎樣做這個實驗?2、引入對比實驗。通過向兩杯等量的水中,分別加入食鹽和小蘇打并比較它們的溶解能力。3、實驗設計,小組討論。(1)對比實驗應該設置哪些實驗條件?(2)怎樣取同樣多的水?(3)食鹽和小蘇打每次放多少?4、明確實驗方法。(1)在兩個相同的透明杯中分別倒入50毫升冷水;(2)分別往兩個水杯中加入1份食鹽和1份小蘇打;(3)用攪拌棒攪拌至完全溶解;(4)重復第二步,直到食鹽、小蘇打不能溶解為止。5、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在做實驗時,為什么要一份一份地加入?若某一份沒有全部溶解,份數如何計算?6、出示實驗記錄單?;顒佣禾骄咳芙饽芰?、出示實驗材料。2、出示實驗提示。(1)明確分工,相互合作。(2)輕輕攪拌,不要溢水。(3)沒有溶解,不算一份。3、分發(fā)材料,小組觀察,教師指導。4、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鹽?多少份小蘇打?食鹽和小蘇打的溶解能力相同嗎?設計意圖:對于剛上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讓他們直接設計對比實驗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設計實驗時,教師要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怎樣做可以使對比更有效。明白了對比實驗的重點和難點,可以為學生后續(xù)規(guī)范地進行對比實驗打好基礎。三、拓展1、拓展資料。不同的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在溫度等條件發(fā)生變化時,同一物質的溶解能力也有變化。2、課后實驗。廚房中有許多物質都能在水中溶解,比如白糖、味精、食鹽、小蘇打等。哪一種物質的溶解能力比較強?如果想在家里做實驗,我們可以怎么做呢?設計意圖:讓學生從課堂的實驗延伸,課后尋找生活中溶解的例子并繼續(xù)研究,促進學生進一步了解溶解在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2023年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5【學情分析】通過本單元前面七課的學習,對水的有了進一步的全面的認知,知道水結冰和融化需要什么條件等。學生對生活中的一些物質的變化也已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已經了解很多物體在顏色、大小、形狀等方面的變化,也知道有些物質雖然大小、形狀發(fā)生了變化,但是原本的物質沒有發(fā)生變化也有了一定的認識,但還沒有形成科學概念。本節(jié)課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清楚知道物質的狀態(tài)雖然發(fā)生了變化,但一般說來物質本身的組成成分卻沒有改變,以及氣態(tài)、液態(tài)、固態(tài)間相互轉化等。但水的三態(tài)變化的原因還是缺乏概念。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本節(jié)課旨在從生活中常見的折紙等活動出發(fā),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學生了解物體是大小、形態(tài)變化但本質沒有變化,并利用這些特點去聯系生活實際?!究茖W概念目標】一些物質的狀態(tài)雖然發(fā)生了變化,但一般說來物質本身的組成成分卻沒有改變。如水的三態(tài)變化?!究茖W探究目標】1、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2、探究活動中,通過猜測、觀察、實驗、研討等發(fā)現事實、做出判斷、發(fā)展思維。3、利用文字、圖表、圖畫等方式描述觀察、實驗的結果,并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科學態(tài)度目標】1、形成尊重事實、重視證據的科學態(tài)度。2、發(fā)展愿意與他人合作,樂于交流的學習態(tài)度?!究茖W、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認識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資源,形成保護水和空氣,珍愛生命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重點與難點】觀察并記錄水的三態(tài)的變化與紙、橡皮泥發(fā)生的變化;討論交流它們之間的異同點【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水的三態(tài)變化視頻、教學課件小組準備:橡皮泥、圓頭剪刀、白紙、學生活動手冊【教學過程】一、聚集:揭示課題(預設7分鐘)[教師準備:出示課件中水的三態(tài)變化的圖片]冬天河里的水結冰,天熱了冰化成水的故事情節(jié)圖片導入,加入水三態(tài)變化相關的圖片。1、提問:冰融化成水了,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冬天河里的水結冰時,水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學生根據已有經驗進行預設:學生回答水融化時變成冰、變成了液態(tài)的水了。結冰時水從液體變成了固體了。)2、提問:思考:媽媽在晾衣服時,衣服慢慢的曬干了。衣服上的水變成了什么?(預設:衣服上的水消失了、水不見了、衣服上的水變成水蒸氣跑的空氣中)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補充小結:水真的不見了嗎?其實衣服上的水經過太陽的暴曬(加熱)后液體的水變成水蒸氣跑到空氣中了。3、提問:水的哪些特點發(fā)生了變化?那么它還是水嗎?[課件出示學生活動手冊。說明要求:把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到活動手冊的表格上]4、課件出示紙和橡皮泥等物品的圖片,生活中的變化有很多,比如說紙、橡皮泥的變化,此時呈現紙制品和橡皮泥制品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提問:圖片中的物品發(fā)生了哪些變化?(預設:紙的形狀改變、氣球大小改變、木棒顏色改變等)5、揭示課題:《它們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二、探索:紙和橡皮泥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預設20分鐘)[材料準備:各種紙6張、橡皮泥若干、剪刀、刮刀、活動手冊等]活動前課件出示:活動要求:①學生能把活動手冊上的表格邊實驗邊記錄下來,②能在分析中得出實驗結論?;顒訂栴}:問題1:我們做了什么使紙(橡皮泥)發(fā)生了變化?問題2:請同學們說一說它們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問題3:它們變化后與還是原來的物質嗎?活動一:1、教師拿出一張紙折出一個折紙模型,進行簡單的制作。(注意時間安排以及剪刀使用安全提醒)2、學生在制作過程中根據上述問題完成對活動手冊的填寫(對學生手冊填寫預設1:把紙折起來、剪一剪、撕一撕等。預設2:學生根據實驗能描述實驗現象。預設3:學生能根據自身的能力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結論。)3、交流展示環(huán)節(jié):請學生講解自己完成的活動手冊(預設:學生根據自己的數據分析結論,紙改變了形狀但是都還是原來的紙。)(展示環(huán)節(jié)結束后將材料整理完畢放回材料桌上以免干擾后續(xù)研討。)活動二:1、提供橡皮泥和刮刀,讓學生用這塊橡皮泥制作一件自己喜歡的物品(注意時間安排以及剪刀使用安全提醒)。2、學生制作時認真思考三個問題并按要求填寫到活動手冊上。3、完成后安排以小組上臺展示交流形式,分享成品的喜悅。(預設1:把橡皮泥捏一捏、刮一刮、揉一揉等。預設2:顏色改變、形狀改變等。預設3:學生根據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結論,橡皮泥形狀預設改變但是還是橡皮泥。)(展示環(huán)節(jié)結束后將材料整理完畢放回材料桌上以免干擾后續(xù)研討。)教師提問:想一想,大家完成的橡皮泥作品還是橡皮泥嗎?紙變化后還是紙嗎?(引出下一環(huán)節(jié))三、研討:(預設5分鐘)1、提問:這節(jié)課我們觀察了很多變化,有沒有相同點?(預設:大小改變、形狀改變等)教師引導:水結冰后還是誰嗎?(預設:學生:是。)制作泥人后還是橡皮泥?(預設:是)其實我們還有一個最相似的相同點請同學們說一說。(預設:它們都還是原來的物質。)2、在分析小結中得出結論:一些物質的狀態(tài)雖然發(fā)生了變化,但一般說來物質本身的成分卻沒有改變。然后對比橡皮泥、水、紙變化的相同處:發(fā)現物質的大小、形狀等特征的改變不影響物質的本質變化。四:回顧和拓展(預設8分鐘)1、生活中的變化隨時隨地都在發(fā)生,大家還知道你們周圍有哪些事物發(fā)生了變化?(預設:酒精的揮發(fā)、劈柴等生活中的例子。)2、回顧溶解。教師準備溶解小實驗,請學生觀察并結合第4、5兩課的所學說一說相關?的要點(預設:100毫升水能溶解36克食鹽、溫度越高溶解越快、顆粒小溶解快等)。3、回顧混合與分離。提問1:我們要怎樣把沙和食鹽分離?(預設:篩子、溶解和過濾等)提問2:食鹽和水又是怎樣分離的?(預設:曬太陽、加熱、蒸發(fā)等)4、了解熱脹冷縮的現象:壓癟的乒乓球放熱水中的變化?!景鍟O計】8、它們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材料看到了什么現象紙形狀變化大小變化橡皮泥形狀變化大小變化顏色變化水形態(tài)變化相同點:還是原來的物質2023年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6【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水能溶解食鹽和小蘇打。2.同樣的水能夠溶解的食鹽和小蘇打的數量是不同的??茖W探究目標1.通過對比的方法研究同樣的水中溶解的食鹽和小蘇打的數量。2.能用攪拌使水中的物體充分溶解。科學態(tài)度目標學會使用對比的方法觀察實驗現象。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現象,知道可以利用這種變化為生活服務?!窘虒W重難點】重點:發(fā)現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難點:學會采用對比實驗的方法研究相應的問題?!窘虒W準備】為學生準備:食鹽20g,平均分成8份、小蘇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鹽、小蘇打、2克的勺子、尺子)、裝有50毫升水的燒杯2個、玻璃棒2根、白糖、味精、紅糖各一份、學生活動手冊、全班數據匯總表等。教師準備:學生實驗材料一套【教學過程】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5分鐘)[材料準備:1小包食鹽,一小包小蘇打,一小包堿,裝有水的燒杯1個,玻璃棒1根]1.出示食鹽,提問:把它放到水里,會怎么樣?(學生根據之前的生活經驗進行預測。預設:消失了,不見了,溶解了。)2.老師將食鹽放入水中,攪拌使之溶解。3.提問:除了食鹽,你還知道哪些東西能夠溶解在水中?(學生交流,教師板書。預設:白糖,味精,紅糖等。)4.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進行補充說明小蘇打和堿,并出示小蘇打和堿。(板書:小蘇打,堿。)5.提問:如果我在這杯水里不斷加入食鹽,一直加一直加,食鹽能夠不斷溶解嗎?那小蘇打呢?能一直溶解下去嗎?(學生進行猜測。)6.提問:那么,同樣多的水中,不同物質的溶解能力一樣嗎?(學生猜測。)7.揭示課題:水能溶解多少物質。(板書)二、探索:水能溶解多少食鹽和小蘇打(預設25分鐘)材料準備:每組準備食鹽20g,平均分成8份、小蘇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鹽、小蘇打、2克的勺子、尺子),裝有50毫升水的燒杯2個、玻璃棒2根、學生活動手冊、全班數據匯總表。(實驗時可以采用書本上的先取20克食鹽和小蘇打然后平分成8份;也可以采用平勺定量法,即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食鹽或小蘇打,用尺子刮去多余的。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1.提問:那么,我們怎樣才能知道同樣多的水中,不同物質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如果這節(jié)課我們就用食鹽和小蘇打來研究這個問題,怎么研究?(預設:學生提出進行實驗設想。)2.根據學生意見,適時出示小組討論的提示:要知道同樣多的水中,能溶解多少食鹽和小蘇打,我們打算怎么做?我們還應注意什么?(學生小組交流,討論實驗方法和注意點,教師巡視。)3.全班交流實驗設計方案,教師選擇關鍵詞進行板書。(預設:水量一樣多;食鹽和小蘇打每次加入的量要相同,并且要等前面一份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板書:水量統(tǒng)一,每次加入量相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為止)4.閱讀科學書13和14頁,思考并交流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水為什么要一樣多?怎樣加入食鹽?什么時候加入第二份、第三份?什么時候停止加食鹽和小蘇打?怎樣知道食鹽和小蘇打完全溶解了?5.教師進行相應的指導,并演示。(采用平勺定量法時要演示如何獲取2克一份的食鹽——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鹽,用尺子刮去多余的鹽,攪拌的操作規(guī)范——攪拌時玻璃棒不能碰到燒杯的底和壁,什么時候加入第二份食鹽、第三份食鹽,要將食鹽溶解的份數及時記錄下來,如何判斷食鹽是否完全溶解等。)6.出示活動手冊第3頁,指導學生實驗要求及記錄:先完成食鹽的溶解實驗,再完成小蘇打的溶解實驗,并根據食鹽和小蘇打溶解的情況,進行記錄。當一份食鹽或小蘇打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時候,在表格中打一個,在實驗結束時,通過統(tǒng)計的數量,來表示食鹽或小蘇打溶解的份數。7.學生分組實驗并記錄食鹽和小蘇打溶解的量。教師進行巡視和指導,巡視的注意點:(1)是否按照流程進行實驗;(2)小組內是否人人參與;(3)是否對實驗仔細觀察并及時記錄。8.學生完成實驗后整理器材,匯總全班的數據到黑板上或者課件上。三、研討:實驗發(fā)現(預設5分鐘)[材料準備:數據匯總表]1.學生觀察黑板上的實驗數據匯總表,進行交流: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份食鹽?多少份小蘇打?(引導學生從黑板上的數據得出“大多數小組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鹽和小蘇打”)小結我們的發(fā)現: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鹽溶解的份數多,小蘇打溶解的份數少。2.組織討論:為什么我們在做上面實驗的時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這樣加,有什么好處?(學生交流想法。達成共識:這樣一份一份地加入,能夠清楚地知道,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能夠溶解的份數。)四、拓展:其他東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樣嗎?(預設5分鐘)[材料準備:白糖、味精、紅糖各一份]1.教師出示白糖、味精、紅糖,提問:如果想知道這幾種東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我們可以怎樣研究?(學生交流實驗方法。)2.回家后同學們可以利用今天課堂上的實驗方法,探究這些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景鍟O計】5.水能溶解多少物質食鹽、小蘇打、白糖、紅糖、味精、堿……2023年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7【教學目的】1.使學生知道科學這門學科的學習內容和自己平時所經歷的科學過程。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推理歸納能力。3.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窘虒W重難點】1.重點是使學生知道科學就是研究事物的規(guī)律的。2.推理歸納事物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的是難點【教學準備】1.實驗材料。按課文要求準備。2.掛圖【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要點】1.讓學生懂得要進入科學領域必須從自己開始。2.讓學生對自己的外表、特征有所了解。3.學會使用測量工具和記錄數字?!窘虒W過程】一、引入活動1.通過插圖提出問題,產生好奇心。圖片與插圖相結合;口頭與教材相結合。2.通過演示提出問題,產生好奇心。簡單易做的小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提問題,不解釋為什么。3.參考實驗:掛物體吸盤、空氣占據空間。4.通過觀察提出問題,產生好奇心。5.關于電視提問題,可安排小組討論。注意:讓學生提問題,首先讓學生有問題,其次能夠提出問題,要給出時間、機會。本活動的重點是提出問題的訓練,而不是問題的訓練。二、體驗活動1.提現成問題“向兩片紙中間吹氣,猜一猜會發(fā)生什么現象?”2.讓學生自己填寫“我認為”。3.兩人一組體驗,交換角色體驗。4.填寫觀察到的現象。5.填寫我的解釋。6.交流我的解釋。三、小結:同學們所提出的問題就是我們科學上要解釋清楚的問題。這些問題也是我們今后要研究的課題。只要我們努力學習積極探索,科學這一門學科將會學得更好,同學們一定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性。注意:重點是喚起學生的探究興趣,不要糾纏學生答案的對與錯。2023年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8教學目的:1、使學生認識到“人、動物、植物的生存都離不開水”。2、探究“水到哪里去了”,引導學生經歷科學的探究過程。3、意識到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能做到節(jié)約用水。重點難點:1、通過實驗,總結水的性質。2、清晰,完整的表達觀察的現象。教學準備:課件,一些植物的莖、葉、果實(分組),一盆植物,等。熟悉學生,和學生一起做“葉的蒸騰作用”的實驗。教學過程:一、通過觀察與討論,初步感受“人、動物、植物的生存離不開水”1、師:同學們,今天我為大家準備了幾張跟水有關的照片,請注意觀察。課件出示幾幅“水與生命”的照片。問:這些照片反映的是什么?2、師:同學們觀察的很認真,講的也好。觀看了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嗎?3、師:講的真好,人、動物、植物是地球上有生命的物體,它們的生存離不開水。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討“水與生命”相關的問題。4、師:像這樣關于“水與生命”的例子,你平時還見過哪些?能不能再舉出一些來?生討論后任意例舉,當學生只是談到人要喝水時,可問:如果把我們不喝水,能不能從別的食物中獲取水分呢?師:同學們平時很注意觀察生活,看來,我們人類,許多動物、植物都需要“喝”水。沒有水,我們將無法生存。二、探究“水到哪里去了”,深入體會生命離不開水1、提出問題師:通過以上的討論,我們知道了人類,動物,植物都需要喝水,對于這件事情,同學們還想研究什么嗎?生:他們?yōu)槭裁葱枰人??生:怎樣喝水?生:水最后到哪里去了?師:人、動物、植物怎樣喝水,誰知道?植物怎樣喝水,教師引導學生談,并講解植物的身體構造。師:余下的兩個問題,我們先研究哪一個好呢?現在我們一起來研究“水到哪里去了”。2、探究研討“水到哪里去了”(1)探究“人和動物喝水后,水到哪里去了”師:我們先來討論人類,人喝的水到哪去了?有誰知道?生:尿、血液、汗、眼淚……師:我們喝的水是不是都被排除到體外了呢?問:動物喝的水到哪去了?能舉例說明嗎?生:尿……問:動物體內是否也保留了一些水分呢,有沒有例子證明一下?生:殺雞時,有血,肉里面也有水分。師:你們說說,人和動物喝水后,水到哪去了呢?生答課件出示:一部分保留在人、動物體內,一部分排除體外。(2)探究“水到植物身體的哪些地方了”A、提出猜想師:猜一猜,水從根部進入植物的身體后,跑到哪兒去了?生:到葉子、莖里了。師:如果這棵植物結了果實,比如蘋果樹,水會不會到蘋果里面去呢?或者啟發(fā):還會不會到其它的地方呢?B、設計方案,實驗探究師:怎樣才能知道植物的身體里哪有水,有多少水,你們有辦法嗎?生談師小結:我們可以用剛才大家談的方法,用切,擠,壓等方法,研究一下植物,看里面有沒有水,有多少水。師為生分發(fā)植物,生分組實驗。匯報:談一談你的做法和發(fā)現吧。師:通過實驗,我們知道植物的身體里藏有許多水份。我現在有一個問題不明白,我們每天給植物澆水,植物怎么沒有被脹壞呢?昨天我在家里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師出示一株植物,上面罩有袋子。)這株植物在太陽光下曬了一天,現在請大家觀察一下,袋子里面有什么現象呢?師在教室走動,讓生觀察問:知道這些水珠從哪里來的嗎?師:這是植物被太陽照射后,從葉子的小孔里冒出來的。那我現在問你,植物喝水后,水都到哪里去了???生談課件出示:一部分水保留在植物體內,一部分跑到空氣里去了。3、了解水對生命活動的意義師:同學們,我們知道水在生物體內,一部分會留在他們的身體內,一部分會排放到身體之外,為什么會這樣呢?這對于生物來說,有什么好處呢?請大家看電腦小博士是怎樣講的。課件出示:水是人類、動植物身體的主要組成部分。水在植物的根、莖、葉里流動,可以幫助植物運輸營養(yǎng),一部分水從葉子的小孔里跑出去,能調節(jié)植物身體的溫度,還能使空氣變的濕潤。人和動物的血液絕大部分是由水組成的。血液能將氧氣和營養(yǎng)運輸到全身各個地方。一部分水排除體外,能帶走身體里的廢物。問:通過前面的學習,你認為“水與生命”有怎樣的關系呢?三、了解地球上水資源的現狀,意識到節(jié)約用水師:同學們,現在地球上有近60億的人口,有數不清的動植物,每天都要喝水,用水,那么,我們地球上的水資源到底是什么情況呢?我這里有一段話,請大家注意聽。課件出示有關地球上缺水的現狀。問:看到這些,你又有什么想法?要節(jié)約水,保護水,我們可以想出那些好辦法?課后制訂一份家庭節(jié)約用水的計劃書,和家長一起努力,節(jié)約用水。你現在想對水說些什么呢?2023年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9教學目的: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質。2、通過觀察砂糖、高錳酸鉀等物品在水中的溶解過程,知道什么叫“溶解現象”。3、養(yǎng)成實驗中仔細、耐心觀察的習慣。教學準備:學生每小組一份:燒杯4只,玻璃棒4支;砂糖、高錳酸鉀、砂子、粉筆、食鹽、面粉、味精和五香粉各一小包;方糖一塊。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板書課題。二、研究“溶解現象”。1、觀察現象,提出問題。(1)觀察砂糖是什么樣子的?(2)觀察砂糖在水中的變化情況,把砂糖放入水中,漸漸地砂糖的小顆粒就不見了。(當學生使用各種感官時,提醒學生:當你不知道是什么物質時,千萬不要去嘗?。?)根據現象提出問題:砂糖在水中發(fā)生了什么變化?2、對問題作出推測(估計學生有以下幾種說法)。(1)化了;(2)到水里去了;(3)變得很小了,到水里去了;(4)變得很小很小,分散到水里去了。3、設計實驗:學生仍然會設計用砂糖放入水里觀察;教師建議改用高錳酸鉀代替砂糖進行實驗。4、實驗操作:把一小顆的高錳酸鉀晶體輕輕地放入一杯水中,不要攪拌,靜靜地觀察一分鐘,觀察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大約一分鐘后,將會看見水中高錳酸鉀顆粒的周圍有紫紅色的像云霧一樣的物體向外擴散;這時再輕輕地攪動一下,就可以看見紫紅色的云霧向水的四面八方擴散開去,最后,這一杯水全部變成了均勻的紫紅色。5、得出結論:高錳酸鉀的顆粒在水中變得很小很小,并且均勻地分散在水中。像砂糖、高錳酸鉀在水中發(fā)生的現象是溶解現象。6、運用知識。將砂子、粉筆、食鹽、面粉、方糖果、味精和五香粉等物品放入水中觀察,哪些物品溶解了,哪些物品沒有溶解。并在課本42頁下面的表格中記錄下來。三、研究如何加快物品在水中的溶解。1、使一塊方糖在水中盡快溶解。學生會想出很多的辦法做實驗,比如:用熱水來溶解,先將方糖研碎,然后再加入水中溶解;不停地用玻璃棒進行攪拌;以上三種方法一起使用等。2、交流實驗情況,將實驗方法記錄在書上表格中。教學反思這節(jié)課的目標讓學生觀察糖在水中溶解的過程及所發(fā)生的變化,并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對溶解的現象產生好奇,并愿意思考“糖怎么不見了”的問題。首先我創(chuàng)設情境,以一杯不知名水導入,引起學生的思考,“這是一杯什么水,我們怎樣知道它是一杯什么水呢?”通過運用一些感觀,在嘗的基礎上知道了它是一杯糖水。再我揭示課題,學生都知道糖是透明的顆粒狀的固體,而杯里并看不到糖,這時已經引起了它們的思考和猜測“糖到哪里去了”學生猜測。讓學生驗證猜測,小組合作完成以黃砂糖代替白砂糖完成這個實驗,看糖到底到哪里去了。實驗證明糖顆粒變得很小很小,并且均勻的分散在水中。提出“溶解的現象”這一概念。然后深入探究,知道了糖能在水中溶解以外,還有哪些能溶解呢?是不是所有的物品都能在水中溶解呢?以問題引入,加深學生對溶解概念的理解。小組合作實驗,培訓每一個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合作精神。證實實驗結果是否和自己的猜測想符合。實驗證明,食鹽、味精能溶解,粉筆、砂不能溶解。聯系生產、生活實際,擴展視野。水能溶解的物體很多,這是水的一個重要作用,人們利用這個作用在生產、生活中做了很多事情。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到了“水的溶解”,認識到水對人們的重要性和科學其實就是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最后,讓學生討論怎樣可以加快溶解,課后延伸。2023年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10一.教學目標:1.過程與方法:(1)初步學會用科學思維的方法開展調查,并對各種現象進行解釋。(2)初步運用圖畫、圖表、書面報告等形式,交流調查研究活動的方案和結果。(3)能初步運用實驗方法,說明水污染的危害。2.知識與技能:(1)了解家鄉(xiāng)水資源缺乏,及有限的水資源已被污染的情況。(2)知道水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通過小魚在污水中的表現,體驗水污染對生命的危害。(2)通過查閱資料,感受水污染對人類生存環(huán)境、人體健康所造成有破壞和影響。(3)經歷考察家鄉(xiāng)水的過程,積極提出保護水源,減少污染的建議。二.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準備學校附近一些水資源的圖片資料。準備一些污水。2.學生準備:自帶一些洗滌用品。三.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復習。上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2.引入新課。(二)自主學習:1.說說周圍的水資源情況:(1)在你家或我們學校附近,你觀察到的這些水資源,你對他們有什么了解?或者說你對這些水有想說些什么?(2)學生回答。2.提出研究性的問題:(1)教師根據回答列出幾個小專題:A.家鄉(xiāng)水資源狀況;B.污水對動物的影響;C.污水給工農業(yè)生產、人們生活帶來的危害;D.水污染的原因。3.4人小組選擇研究課題并制定研究計劃:(1)根據以上的幾個問題,選擇一個,4人小組共同研究。要求先制定研究計劃。4.外出考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外出考察并完成考察報告。5.整理階段。課后把自己考察的情況,做認真的分析,可以查閱一些書籍等資料,結合自己的研究寫出自己的研究性報告。報告中可以包括考察情況分析、各種建議等。6.完成后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各組將研究報告貼在班級黑板報中。(三)課后延伸:完成自己沒有完成的考察項目,繼續(xù)查閱有關資料,完善自己的研究報告。2023年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11一.教學目標:1.過程與方法:(1)能從適當的情景中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2)能向大家表達自己的發(fā)現和感受。2.知識與技能:(1)了解自然界水資源的分布。(2)知道水資源在工農業(yè)生產、人類中的應用。(3)知道常用的節(jié)水措施。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欣賞大自然中美麗的水體,產生喜愛祖國河山的感情。(2)意識到水資源的缺乏,我們應該保護它。(3)體驗缺水的痛苦和節(jié)水好處。(4)養(yǎng)成節(jié)水的行為習慣。二.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復習引入。(二)自主學習:1.欣賞自然界美麗的水體。(1)觀察地球儀,認識地球上水的分布。(2)師生共同欣賞自然界中美麗的水景,感受大大自然的美麗。2.指導學生親身感受淡水資源的缺乏。(1)盡管地球表面上大多數被水覆蓋著,但這些水中絕大部分是海水,真正與我們生產、生活關系最為密切的淡水卻很少、很少。(2)模擬感知地球上的水資源之間的相互關系。P32頁。學生分組操作。3.引導學生討論淡水的用途。(1)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充分發(fā)表意見。(2)教師介紹工農業(yè)生產、人們的生活都需要水。(3)師生小結:工農業(yè)生產、人們的生活都需要水。采用“頭腦風暴”的方式:先分組討論發(fā)言,形成一個小組意見,寫在紙上,然后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向全班發(fā)言,最后把各小組的內容張貼在教室內的墻上。4.引導學生尋找身邊的浪費水現象,提出節(jié)水措施。(1)師生討論。(2)老師補充介紹農業(yè)、工業(yè)等高科技節(jié)水技術。(三)作業(yè):想象,如果沒有水了,將會怎么樣?2023年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12一.教學目標;1.過程與方法:(1)會觀察比較與描述陶瓷與玻璃的相同與不同。(2)會觀察比較與描述陶和瓷的相同與不同,如硬度不同,表面光滑程度不同,顆粒的粗細不同等。2.知識與技能:(1)認識玻璃和陶瓷特點的相同點,如不會生銹、腐爛,不容易深化,容易清洗,都容易被打碎等。它們的不同點是玻璃可再生,而陶瓷不可再生等。(2)了解玻璃與陶瓷的用途。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意識到制造陶瓷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一項偉大發(fā)明創(chuàng)造。(2)體會到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陶瓷的應用還相當普遍。二.教學準備;1.學生自帶一些玻璃、陶瓷用品,變色眼鏡玻璃片、陶片、瓷片、放大鏡、簡易顯微鏡等。三.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檢查學生帶來的物品。2.復習引入。(二)自主學習:1.讓學生說說自己帶來的物品是什么做的,干什么用的。(1)學生匯報。哪些物品是用玻璃做的,哪些物品是用陶瓷做的。在些什么用途?(2)師生小結。2.研究玻璃和陶瓷。(1)用放大鏡觀察、鉛筆敲、互相刻劃以及其他工具,研究比較玻璃和陶瓷的不同點與相同點。還可以用到其他的方法。(2)學生研究后匯報。(3)教師演示用其它的方法比較玻璃和陶瓷的不同點和相同點。用酒精燈加熱玻璃管后會變軟,而陶瓷不會變軟;玻璃可以再加工,而陶瓷不能再加工。它們都可以作為盛東西的容器,而且保存效果好,因為他們不會生銹、腐爛。(4)師生共同小結小結玻璃和陶瓷的不同點和相同點。3.比較陶片和瓷片有什么不同??梢杂没ハ嗫虅澅容^軟硬,放大鏡觀察顆粒的大小。從而區(qū)別陶與瓷。4.古代人是怎樣發(fā)明陶瓷的。(1)介紹中國的陶瓷技術。中國是陶瓷的發(fā)源地。在英文中“陶瓷”與“中國”是一個詞,“ahina”。(2)學生閱讀P56的圖,想象古代人是怎樣發(fā)明陶瓷的。(3)小組交流。(4)個別同學匯報交流。5.介紹陶瓷和玻璃的廣泛用途。(三)課后作業(yè)。用泥土制作一個陶瓷模型。2023年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13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學生通過食鹽能溶解于水,又能從水中析出來,明白這個變化過程是一個可逆的過程??茖W探究目標學生通過使用過濾裝置來達到分離沙子和鹽水的目標。通過進行蒸發(fā)操作來達到分離食鹽和水的目的,最終達到分離食鹽和沙子的目的??茖W態(tài)度目標學生通過觀察溶解前的食鹽和析出后的食鹽的特點來多角度的認識物體,從而形成細致、客觀地觀察的態(tài)度??茖W、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1.學生通過分離食鹽和沙子來意識到溶解在人們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2.對于一些混合的物體,我們可以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分離,從而避免丟棄和浪費。教學準備為學生準備:學習單。小組準備:1份食鹽、1份清洗干凈的細沙、1份食鹽與沙混合物、1根玻璃棒、一個酒精燈、一個三腳架、一盒火柴、一個過濾杯、一個燒杯。教師準備:教學課件。教學過程一、聚焦任務,揭示課題(預設3-5分鐘)1.學生觀看視頻,你有辦法幫助叔叔們把食鹽和沙子分離嗎?2.揭示課題,混合與分離二、引導探索,科學實驗(預設25-30分鐘)1.ppt出示圖片,學生自由想象并回答。生:把他們按顏色一粒一粒分。學生上臺分離并讓大家一起判斷可行性。生:把他們按顆粒大小分,篩網篩一下學生上臺分離并讓大家一起判斷可行性。生:把他們放在水中。學生上臺把食鹽和沙子倒入燒杯中,用玻璃棒攪拌使他們溶解在水中師:那怎樣把沙子從鹽水中取出來呢?展示過濾裝置師:那怎樣把食鹽水中的水除去呢?展示蒸發(fā)裝置2、任務一:分離鹽水和沙子a.展示過濾裝置b.ppt出示溶解、過濾流程c.學生領取材料做溶解和過濾實驗。d.交流匯報。師:在這個過程中,水起到了什么作用?生:溶解。(板書:溶解、貼畫)師:紗布又起到了什么作用?生:把沙子從食鹽水中分離出來師:那就是過濾(板書:過濾、貼)3、任務二:分離食鹽和水a.認識蒸發(fā)裝置。b.學生微視頻學習蒸發(fā)操作。c.Ppt展示流程圖。d.教師提醒注意事項:①戴上護目鏡可以防止在蒸發(fā)過程中食鹽水飛濺入眼睛②千萬不要用手去碰蒸發(fā)皿,整理過程中手拿三腳架,防止燙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