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題答題方法指導_第1頁
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題答題方法指導_第2頁
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題答題方法指導_第3頁
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題答題方法指導_第4頁
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題答題方法指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題答題方法

指導

角度一:比對人物

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來的性格特點故意說錯,造成對

題誤解

人物形象的錯誤理解。

設形象

張冠即把甲人物所為說成是乙人物所為,或者把甲事件結果

李戴說成是乙事件結果。

對要圍繞“是誰,在何時何地,說過什么話,做過什么事,有什么樣的品

方質”比對,要著重比對選項在這幾方面的表述與原文是否一致。

[遷移應用]

1.閱讀下面的原文與選項,認真比對,看選項分析概括是否有誤。

[原文](2016?全國乙卷)契丹縱人漁界河,又數(shù)通鹽舟,吏不敢禁,皆謂:

與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將奈何?雄州趙滋勇而有謀,可任

也?!笔怪I以指意,邊害訖息。

[選項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邊地事端。契丹違約在界河捕魚運鹽,

他認為萌芽不禁終將釀成大禍,派使者偕同雄州趙滋前往調解,邊地雙方得以

相安無事。

答:

分析:從張冠李戴的角度設誤,根據(jù)原文介紹契丹人的做法,官吏們怕生

事,曾公亮認為趙滋有勇有謀,并舉薦給朝廷,派遣使者下達旨意,應該是皇

上派遣趙滋去契丹傳達旨意,并非曾公亮“派使者偕同雄州趙滋前往”。故C

項與原文內容不符。

[參考譯文]

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魚,又多次開通鹽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說:和他們

較量,將要生事。曾公亮說:“剛開始時不禁止,以后將怎么辦呢?雄州趙滋

勇敢有計謀,能夠勝任?!迸哨w滋前去告諭旨意,邊境禍害終于平息了。

2.閱讀下面的原文與選項,認真比對,看選項分析概括是否有誤。

[原文](2014?廣東高考)敞侍英宗講讀,每指事?lián)?jīng),因以諷諫。時兩

宮方有小人間言,諫者或訐而過直。敞進讀《史記》,至堯授舜以天下,拱而言

曰:“舜至側微也,堯禪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

德,光于上下耳?!钡垴刁w改容,知其以義理諷也?;侍舐勚?,亦大喜。

[選項D]當皇帝不聽其他大臣進諫時,劉敞犯顏直諫,用一身正氣折服

了皇帝。

答:

分析:從誤解形象角度設誤,“劉敞犯顏直諫”對人物性格的概括與原文

不符,原文為“敞進讀《史記》,至堯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側微也,

堯禪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也就是說,劉敞是用典籍和歷史故事來“諷諫”,諷諫后“帝竦體改容”,并

非是“犯顏直諫”。

[參考譯文]

劉敞侍奉英宗擔任講讀,常常依據(jù)經(jīng)書談論事情,借此來諷諫。當時兩宮

正有小人說離間的話,進諫的人有揭發(fā)的卻過于直率。劉敞在皇帝面前講讀

《史記》,講到堯把天下交給舜時,劉敞拱手進言說:“舜,(出身)極其低微,

堯把帝位禪讓給了他,天地享有他,百姓愛戴他,不是有別的辦法,只是因為

舜有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的品德,光耀于天地罷了。”皇帝恭敬地站起身子表

情嚴肅起來,知道劉敞是用道理來諷喻。皇太后聽說了這件事,也非常高興。

角度二:比對時間、地點

命時序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時,命題者故意將事情發(fā)生的時間順序

題顛倒顛倒。

空間把不同空間地點的事件糅合起來表述,故意在地點方面顛倒

錯位位置關系。

對分析時特別注意選項中人物行為、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的詞語,并與原

方文比對,理清人物在何時、何地做了何事。

[遷移應用]

3.閱讀下面的原文與選項,認真比對,看選項分析概括是否有誤。

[原文](2016?天津高考)宗質乾道庚寅為洪伸,時予為奉新縣令,屢謁

之,不知其母子間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質造朝,除知臺州。朝士云:“李

臺州,曾覿姻家也。覿無子,子臺州之子。”予一見不敢再也,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臺州既沒,予與丞相京公同為宰掾。談間,公為予言李臺州母

子事。予生八年,喪先太夫人,終身飲恨,聞之,泣不能止,感而為之傳。

[選項B]作者楊萬里素來仰慕李臺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臺州去世之后,

才寫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傳頌其事跡。

答:

分析:從時序顛倒的角度設誤,“作者楊萬里素來仰慕李臺州至孝之名”

錯,根據(jù)原文可知,作者最初并不知道李臺州與其母親的事,直到李臺州死后,

在與丞相京公交談中才知道李臺州母子之間的故事,才了解李臺州至孝之名。

[參考譯文]

宗質在乾道庚寅年擔任洪州副郡守,當時我做奉新縣的縣令,多次拜謁他,

不知道他們母子間的事情。第二年,我到京師做官,宗質入朝,被授予臺州知

府。朝中人士說:“李臺州,是曾覿的姻親。曾覿沒有兒子,把臺州的兒子當

作自己的兒子。”我見他一次,(從此)不敢再去見他,也不知道他的孝順。

十七年后,臺州已經(jīng)去世,我與丞相京公一同為宰相屬官。談論間,京公

給我說了李臺州母子的事。我出生八年,母親去世,終身遺憾。聽說了李臺州

母子的事,哭泣不止,被感動并為他作傳。

4.閱讀下面的原文與選項,認真比對,看選項分析概括是否有誤。

[原文]陳堯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堯佐進士及第,歷魏縣、中牟尉,

為《海喻》一篇,人奇其志。為兩浙轉運副使。錢塘江篝石為堤,堤再歲輒壞。

堯佐請下薪實土乃堅久,丁謂不以為是,徙京西轉運使,后卒如堯佐議。徙河

東路,以地寒民貧,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稅。又減澤州大廣冶鐵課數(shù)十萬。天

禧中,河決,起知滑州,造木龍以殺水怒,又筑長堤,人呼為“陳公堤”。徙并

州,每汾水暴漲,州民輒憂擾,堯佐為筑堤,植柳數(shù)萬本,作柳溪,民賴其利。

累遷右諫議大夫,為翰林學士,遂拜樞密副使。

[選項B]陳堯佐治水有方,功勞卓著。為治錢塘江水患,他建議用“下

薪實土”法,以保堤岸堅固持久;在滑州,創(chuàng)“木龍殺水”法,堵黃河決口,

又筑防護長堤,并沿汾水筑堤植柳,消除水災。

答:

分析:從空間錯位角度設誤,“并沿汾水筑堤植柳,消除水災”的地點不

是在“滑州”,而是在“并州”。

[參考譯文]

陳堯佐,字希元,他的先輩是河朔人。堯佐進士及第,歷任魏縣、中牟縣

尉,撰寫《海喻》一篇,人們驚奇他的志向。擔任兩浙轉運副使。錢塘江用竹

籠裝石筑堤,堤第二年就損壞了。陳堯佐請求放進柴薪裝滿泥土才堅固耐久,

丁謂不以為然,陳堯佐移任京西轉運使后,錢塘江的筑堤工程最終按陳堯佐的

建議實行。陳堯佐移任河東路轉運使,因為河東土地貧瘠,百姓貧困,依靠石

炭為生,陳堯佐奏請朝廷免除他們的賦稅。又減少澤州大廣冶鐵稅幾十萬。天

禧年間,黃河決口,起用陳堯佐任滑州知州,制造木龍來減輕水浪沖擊,又修

筑長堤,人們稱作“陳公堤”。移任并州,每次汾水暴漲,并州百姓往往憂慮

不安,陳堯佐為他們修筑堤防,栽植柳樹幾萬株,修造柳溪,百姓靠此受益。

多次升官至右諫議大夫,為翰林學士,于是授官樞密副使。

角度三:比對關鍵詞語

命曲解故意曲解文中某一關鍵詞語的意義,從而制造干擾項干擾考

題文意生,這種方式是命題的主要陷阱。

誤歸納不全概括主要信息不完整,故意遺漏關于人物、事件、觀點等方

面的內容。

要細心辨析選項中對人物的分析、文本道理的闡述等有無夸大、歪曲或偷

換概念的現(xiàn)象,要注意比對選項轉述時是否漏掉了某個起關鍵作用的詞

語。

[遷移應用]

5.閱讀下面的原文與選項,認真比對,看選項分析概括是否有誤。

[原文](2016?山東高考)法其節(jié)儉則可;法其服,居其室,無益也。三

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諸侯也。誠于愛民,果于行善,天下懷其德而歸其義,

若其衣服節(jié)儉而眾說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務其飾;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務其

美。身服不雜彩,首服不鏤刻。古者常有處槽巢窟穴而不惡,予而不取,天下

不朝其室,而共歸其仁。及三代作服,為益敬也。服之輕重便于身,用財之費

順于民。其不為槽巢者,以避風也;其不為窟穴者,以避濕也。是故明堂之制,

下之濕潤,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鏤,示民知節(jié)

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過足以敬,宮室之美過避潤濕,用力甚多,用財甚費,

與民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節(jié)儉也,則雖未成治,庶其

有益也。

[選項B]晏子認為要想治理好國家,使天下歸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

過時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們的節(jié)儉風尚。

答:

分析:從曲解文義角度設誤,原文中晏子說效法圣賢之王的節(jié)儉,不效法

他們的服飾,并且舉例說明服飾用來修敬和御寒,不必要華美,所以最后說

“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意思是“效法古代圣王的服飾,不效法他們服飾

宮室的形制”,選項說“取法已過時的古圣王制度”,把關鍵詞“制”的意思

理解錯了,說成“制度”。故B項與原文內容不符。

[參考譯文]

效法古代圣賢之王的節(jié)儉就可以;效法圣賢之王穿的衣服,居住在圣賢之

王的宮室,沒有益處。夏商周三代的明君穿不同的衣服而都能統(tǒng)一天下,不是

憑借衣服招致諸侯。誠心地愛護人民,堅決地推行善事,天下百姓都感念他們

的德行而歸向他們的道義,如果他們的衣服節(jié)儉人民大眾也會喜歡他們。帽子

足夠用來培養(yǎng)恭敬,不必致力于裝飾;衣服足夠用來掩護身體抵御寒冷,不必

致力于華美。身上穿的衣服不要色彩雜陳,頭上的裝飾不要精雕細刻。古代曾

有居住在用柴薪搭建巢穴(的君王)不厭惡人,只施惠而不向百姓索取,天下人

不朝拜他們的宮室,而是共同歸附于他們的仁愛。到了三代制作衣服,是為了

增加莊重恭敬。衣服的輕重便于身體,使用錢財?shù)亩嗌夙樣诿褚?。他們不再?/p>

柴薪搭成的巢居住,是為了避風寒;不再造土穴居住,是為了避潮濕。因此明

堂的形制是,(只求)地下的潮濕,不能上來;天降的寒暑,不能侵入。土建筑

物不繪上紋飾,木建筑物不加鏤刻,這是向百姓顯示懂得節(jié)儉。等到他們衰敗

的時候,衣服的奢侈已超過足以培養(yǎng)恭敬的限度,宮室的華美已超過避開潮濕

的限度,使用人力太多,使用錢財非常浪費,這是與民結為仇敵。如今君主想

要效法古代圣王的服飾,不效法他們服飾宮室的形制,而是效法他們的節(jié)儉,

那么雖然未必能治理好,或許還是有益的。

6.閱讀下面的原文與選項,認真比對,看看選項分析概括是否有誤。

[原文](2014?安徽高考)先生(指傳主朱筠)為學使時,遇教官諸生賢者,

親若同輩,勸人為學先識字,語意殷勤,去而人愛思之。

[選項D]朱筠致力文教,獎掖后進。他督學地方,尊崇先賢,引領學風;

對寒門才俊極口稱善,待門下學子親若同輩。

答:

分析:歸納不完整。原文是“遇教官諸生賢者(遇到那些賢能的教官和諸

生),親若同輩”,并非選項中的只“待門下學子”。

[參考譯文]

(先生)當學政時,遇到賢能的老師和學生,跟他們說話談論就好像同輩人

一樣,勸別人為學要先從識字開始,語氣神情誠懇殷切,離開之后別人喜歡回

想他說的話。

角度四:比對添加或刪減內容

命無中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人物、事件或觀點等內容,致使

題生有選項的分析概括于文無據(jù)。

誤以偏將原文對某一方面的判斷通過增加或刪減表范圍或程度及其

概全他類的詞語,故意擴大或縮小判斷對象的范圍。

辨析時應將選項的內容與原文仔細比對,檢查是否有故意添加的而原材料

中未涉及的內容或詞語,或者篩查選項中有無漏掉原文關鍵詞(尤其是表

范圍或程度的副詞)的情況。

[遷移應用]

7.閱讀下面的原文與選項,認真比對,看選項分析概括是否有誤。

[原文](2015?安徽高考)舉順治三年鄉(xiāng)試,又十年成進士。出知西安之

咸寧,誓于神,不以一錢自污。視民如子,治行冠三輔。官咸寧半載,入為云

南道監(jiān)察御史。是時,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臺省官皆矯尾厲角,務毛摯搏擊

為名高。先生獨淡泊寧靜,下直輒焚香掃地,晏坐終日,如退院僧。

[選項B]梁熙任職時清正愛民,行事低調。他在任期間能夠廉潔自守,

視民如子,政績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沒有得到皇帝的賞識。

答:

分析:從無中生有的角度設誤,原文為“是時,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臺

省官皆矯尾厲角,務毛摯搏擊為名高。先生獨淡泊寧靜”,官吏為了名聲,都

在努力突顯自己,獨梁熙淡泊寧靜。但文章并沒有提到梁熙''因不愿突出自己

而沒有得到皇帝的賞識”這一信息,屬于無中生有。

[參考譯文]

先生通過了順治三年舉行的鄉(xiāng)試,又過了十年考中進士。(梁熙)出任西安

府咸寧知縣,向神靈發(fā)誓,不會因一文錢而玷污自己。他愛民如子,政績位居

西安第一。先生在咸寧做官半年,回朝后又做了云南道監(jiān)察御史。當時,世祖

章皇帝(順治帝)正重視廣開言路,御史臺和地方官員都逞強好勝、趾高氣揚,

以猛禽一樣的兇狠殘暴來博取名聲。只有先生淡泊寧靜,當值結束后就焚香掃

地,平靜地坐上一整天,就像脫離了寺院的閑僧一樣。

8.閱讀下面的原文與選項,認真比對,看看選項分析概括是否有誤。

[原文](2015?重慶高考)楚俗信巫不信醫(yī),自三代以來為然,今為甚。

凡疾不計久近淺深,藥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數(shù)不效,不悔,

且引咎痛自責,彈其財,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責之曰,是醫(yī)之誤,而

用巫之晚也。終不一語加咎巫。故功恒歸于巫,而敗恒歸于醫(yī)。效不效,巫恒

受上賞而醫(yī)輒后焉。故醫(yī)之稍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候以為容,雖

上智鮮不惑。甚而沅湘之間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厚罰而不怨恚,而

巫之禍盤錯深固不解矣。醫(yī)之道既久不勝于巫,雖有良醫(yī)且不得施其用,以成

其名,而學者日以怠,故或曠數(shù)郡求一良醫(yī)不可致。

[選項A]楚地的風俗是信巫不信醫(yī)。長久以來,巫禍橫行,巫師把人治

死也很少受到譴責,醫(yī)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裝神弄鬼,學者不愿行醫(yī),所以求

一良醫(yī)而不可得。

答:

分析:從以偏概全的角度設誤。選項“學者不愿行醫(yī),所以求一良醫(yī)而不

可得”錯,該句對應原文“而學者日以怠,故或曠數(shù)郡求一良醫(yī)不可致”有兩

個限制詞語“或”“數(shù)”,對時間和范圍進行了限制,而選項中去掉了這兩個

限制,變得絕對化了,故A項與原文不符。

[參考譯文]

楚國的風俗是相信巫術不相信醫(yī)學,從三代以來就是這樣,現(xiàn)在更為嚴重

了。一切疾病不考慮病的時間長短輕重,藥一旦入口不奏效,立即就摒棄不用。

至于巫術,反復試驗十幾次沒有效果,也不悔改,并且把過失歸在自己身上沉

痛自責,用盡他們的錢財,耗盡他們的精力,最終不見效,將要死了,反而相

互指責說,這是醫(yī)生的失誤,而找巫師太晚了。最終沒有一句話是歸罪于巫師

的。所以功勞永遠歸于巫師,而失敗永遠歸于醫(yī)生。奏效不奏效,巫師總是受

到上等的賞賜而醫(yī)生總是在他之后。所以醫(yī)生稍稍想要急于求利、取信于人,

就一定要借助邪氣魅惑的征兆來作為表象(迷惑人),即使是大智之人也很少不

被迷惑。更嚴重的是沅湘之地是用人來祭祀不該祭拜的鬼,求取好處,遭受嚴

重的刑罰卻不怨恨,因而巫術的禍害已盤根錯節(jié)、根深蒂固不能解決了。從醫(yī)

的風尚已經(jīng)很久不能勝過巫術了,即使有好的醫(yī)生也不能施展他的才能,來成

就他的威名,而且學醫(yī)的人一天天地懈怠,所以有時在幾個郡的廣大地區(qū)求取

一個好醫(yī)生都不能得到。

角度五:比對關系

改變命題人將原因說成結果,或將結果說成原因,或給句子強加

命因果因果關系,或將因果關系改變成了其他關系。

設事件將文段敘述的幾件事情或事情的細節(jié)進行雜糅混編,或把多

誤雜糅個人做的事說成一個人做的,故意制造事實的混亂狀態(tài)。

對辨析時理清人物與事件的關系,事件的產(chǎn)生的原因、結果及其內在的邏輯

方關系,將選項與原文仔細比對,檢查關系是否恰當。

[應用體驗]

9.閱讀下面的原文與選項,認真比對,看選項分析概括是否有誤。

[原文](2015?山東高考)將已受命,拜而報君曰:“臣聞國不可從外治,

軍不可從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應敵。臣既受命與斧鉞之威,臣

不敢生還,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許臣,臣不敢將。”君許之,乃辭而

行。軍中之事,不聞君命,皆由將出,臨敵決戰(zhàn),無有二心。是故智者為之謀,

勇者為之斗,氣厲青云,疾若馳鷲,兵不接刃而敵降服。

[選項B]將軍接受任命后,將再次請求君王給予充分信任,并表明戰(zhàn)勝

敵人還需要智者出謀劃策、勇士英勇戰(zhàn)斗。

答:

分析:從因果關系的角度設誤考查對文章內容的把握。原文中將軍接受任

命后,將再次請求君王給予充分信任,這樣才能臨敵作戰(zhàn),專心一意。因此,

智謀之士都愿意為他出謀劃策,勇武之人都愿意為他殊死戰(zhàn)斗。原文是因果關

系,B項變成了并列關系。

[參考譯文]

主將已經(jīng)接受任命,參拜并向國君報告說:“我聽說國事不可受外部的干

預,軍隊作戰(zhàn)不能由君主在朝廷遙控指揮;臣子有異心就不能忠心侍奉君主,

疑慮重重,意志不堅定就不能迎敵應戰(zhàn)。我既已奉命執(zhí)掌軍事大權,不獲勝不

敢活著回來,希望您也垂示一句賜予我行使權力的話。國君如果不答應我的要

求,我不敢接受擔任主將的任命。”國君應允之后,主將就辭別國君率軍出征。

從此軍中一切事務,不聽命于國君而全部聽命于主將,臨敵作戰(zhàn),專心一意。

這樣,就能使智謀之士都愿出謀劃策,勇武之人都愿殊死戰(zhàn)斗,士氣昂揚直沖

霄漢,行動迅速如快馬奔馳,兵未交鋒而敵人就已降服。

10.閱讀下面的原文與選項,認真比對,看選項分析概括是否有誤。

[原文](2014?福建高考)洪武改元,閩中法令嚴核,繩吏之法尤峻。憚

應役者邀祖斬右大指以自黜。祖疑之,入白母。母曰:“法可避也,指斬不可

復續(xù),盍去諸?”遂避匿。未幾,斬指事覺,詔逮捕戍邊。犯者言張某始與某

輩約如此。逮久弗獲。會天變肆赦,乃歸。室中空虛,至系馬檻牛,毀斗桶為

薪。念非力學無以樹門戶,于是決意習儒業(yè)。

[選項A]張祖為逃避服役而斷指出走,遇赦后見家境衰敗,于是決定發(fā)

憤讀書以振興家門。

答:

分析:從事件混亂的角度設誤。選項中“張祖為逃避服役而斷指出走”說

法混亂,原文中的“憚應役者邀祖斬右大指以自黜”,意思是“害怕服勞役的

人邀張祖斬斷右手大拇指來消除自己的徭役”,回家告訴母親后,張祖才逃避

躲藏了起來,內容涉及多個事件,說法混亂。故A項與原文不符。

[參考譯文]

洪武帝元年,閩中一帶的法令嚴厲,約束官吏的法令尤其嚴刻。害怕服勞

役的人邀張祖斬斷右手大拇指來消除自己的徭役。張祖對此感到疑惑,回家告

訴母親。母親說:“法令可以規(guī)避,手指斷了不能再接,為什么不離開這里

呢?”于是逃避躲藏了起來。沒過多久,斬指事件被發(fā)覺,朝廷下詔逮捕(這些

人)戍守邊疆。犯事者說張某剛開始時也和某人有此約定。追捕了許久沒有抓獲。

恰逢天顯異象,朝廷大赦天下,(張祖)才回到家中。家中空無一物,到了拴馬

攔牛,砸毀斗與木桶當柴燒的地步??紤]到若不用功學習就無以樹立門戶,于

是下決心學習儒家經(jīng)典。

跟蹤訓練

(一)比對人物,看是否誤解形象或張冠李戴

1.比對下面的原文與選項,看選項分析概括有無“張冠李戴或顛倒事實”

的錯誤。

原文:危稹,字逢吉,撫州臨川人,淳熙十四年舉進士。時洪邁得稹文,

為之賞激。調南康軍教授。轉運使楊萬里按部,驟見嘆獎,偕游廬山,相與酬

倡。調廣東帳司,未上,服父喪,免,調臨安府教授。倪思薦之,且語人日:

“吾得此一士,可以報國矣。”丁母憂,兔,干辦京西安撫司公事。入為武學

諭,改太學錄。

選項:危稹文采高妙,受到高官贊嘆。危稹有很高的文學才華,洪邁看到

他的文章時十分贊賞,楊萬里也對他夸贊不已,倪思認為危稹這樣的儒學之士

將來一定能夠報效國家。

比對:

參考答案:張冠李戴?!澳咚颊J為危稹這樣的儒學之士將來一定能夠報效

國家”錯,倪思的意思是能夠得到危稹這樣的人,自己就可以報效國家了。

參考譯文:

危稹,字逢吉,撫州臨川人。淳熙十四年(1187)中舉為進士。當時洪邁得

到危稹的文章,為之贊賞激動不已。調至南康軍擔任教授。轉運使楊萬里到南

康軍巡視,與他相見聚會,對他夸獎、嘆服不已,同他一起游覽廬山,互相酬

唱應對。調至廣南東路擔任帳司,沒有到任,因為父親去世免去職務,調至臨

安府擔任教授。倪思推薦他,又對別人說:“我得到這樣的一個儒學之士,可

以報效國家了?!蔽p∫蚍竼识饴?,(不久,)又主管辦京西安撫司公事。

入朝為武學諭,改任太學錄。

(二)比對時間地點,看有無時序顛倒或空間錯位

2.比對下面的原文與選項,看選項分析概括有無時序顛倒或空間錯位的錯

誤。

(1)原文:高睿幼孤,聰慧夙成,特為神武所愛,養(yǎng)于宮中。睿讀《孝經(jīng)》,

至“資于事父”,輒流涕噓欷。十歲喪母,神武親送至領軍府。為發(fā)哀,舉聲

殞絕,三日水漿不入口。居喪長齋,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崩,哭泣嘔血。

選項:高睿自幼教人撫養(yǎng),為人十分孝順。讀《孝經(jīng)》思念父親淚流滿面,

母親病逝數(shù)次哭暈,為神武帝守孝期間長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

比對:

參考答案:從時序顛倒角度設誤,“長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指的是為

母親守孝期間的事。

參考譯文:

高睿從小喪父,聰慧早熟,特別受到北齊神武帝的鐘愛,將他撫養(yǎng)在后宮

中。高睿閱讀《孝經(jīng)》,每當讀到“幫助并侍奉父親”時,就會流淚感慨。高睿

十歲時母親去世,神武帝親自把他送到領軍府,高睿為此而深哀痛絕,三天不

吃不喝。高睿在居喪期間長期吃素,骨瘦如柴,用拐杖支撐才能起身。神武帝

去世后,高??薜猛卵?。

(2)原文:(孫長卿)通判河南府。秋,大雨,軍營壞,或言某眾將叛,洛中

嘩然。長卿馳諭之曰:“天雨敗屋廬,未能葺,汝輩豈有欲叛意,得無有乘此

動吾軍者邪?”推首惡一人誅之,留宿其所,眾遂定。知和州,民訴人殺弟,

長卿察所言無理,問其資,曰:“上等也?!薄凹?guī)兹??”曰:“惟此弟爾?!?/p>

曰:“然則汝殺弟也。"鞫之,服,郡人神明之。

選項:孫長卿臨危不亂,又善于斷案。擔任河南府通判期間,孫長卿果斷

制止了一場兵變,并審理了一樁命案,最終將黑心哥哥捉拿歸案,他因此而名

響一方。

比對:

參考答案:從空間錯位的角度設題。審理案件是在擔任和州知州時,非任

“河南府通判”時。

參考譯文:

(孫長卿)擔任河南府通判。秋天,下大雨,軍營房屋被毀壞,有人說某些

士兵要叛亂,洛陽城中一片嘩然。孫長卿趕去曉諭他們說:“下雨毀壞房屋,

還沒有來得及修葺,你們怎么就有想反叛的意思,恐怕是有人想趁機動搖我們

的軍心吧?"(孫長卿)將一個首惡分子正法,并且當夜留宿在軍營中,眾人的

心才安定下來。任和州知州(時),有個平民上訴說別人殺了他弟弟,孫長卿考

慮這個人所講的不合情理,問他家產(chǎn)情況,回答說:“家產(chǎn)屬上等?!眴枺?/p>

“家中幾人?”回答說:“僅有這個弟弟而已?!睂O長卿說:“那么是你殺了

弟弟?!苯?jīng)審問,此人服了罪,郡中的人把孫長卿視若神明。

(三)比對關鍵詞語,看有無曲解文意或歸納不全

3.比對下面的原文與選項,看選項分析概括有無曲解文意或歸納不全之處。

原文:后所生長樂公主,太宗特所鐘愛,及將出降,敕所司資送倍于長公

主。魏征諫曰:“昔漢明帝時,將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于先帝子乎!'

然謂長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情雖有差,義無等別。若令公主之禮有過長主,

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后,后嘆曰:“嘗聞陛下重魏征,

殊未知其故。今聞其諫,實乃能以義制主之情,可謂正直社稷之臣矣。忠言逆

于耳而利于行,納之則俗寧,杜之則政亂,誠愿陛下詳之,則天下幸甚?!焙?/p>

因請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詣征宅以賜之。

選項:長孫皇后為人大度,贊賞愛護正直的大臣。魏征建議減少皇后女兒

的嫁妝,皇后不僅不生氣,還私下派遣使者賞賜給魏征財物,表彰他的正直。

比對:

參考答案:曲解文意?!边€私下派遣使者賞賜給魏征財物”表述不正確,

原文為“后因請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詣征宅以賜之?!被屎笳埵具^皇帝,才派

人送禮物給魏征,并不是“私下派遣”。

參考譯文:

皇后所生的長樂公主是太宗特別喜愛的,到公主將要出嫁時,太宗下令有

關部門置辦的財物嫁妝比長公主(太宗妹妹)的嫁妝翻倍。魏征進諫說:“昔日

漢明帝時,將要封賞皇子,漢明帝說:'我的兒子怎能和先帝的兒子一樣

呢!'(自己的兒子應少一些)稱為長公主,確實是因為長公主比公主尊榮,感

情雖有差別遠近,但義理上不能有差別。如果讓公主的嫁妝超過長公主,恐怕

不合禮制,希望陛下(慎重)考慮這件事?!碧谕顺蟀盐赫鞯脑捀嬖V皇后,

皇后感嘆說:“曾經(jīng)聽聞陛下看重魏征,一點也不知道其中的緣故?,F(xiàn)在聽了

他的勸諫,實在是個能通過義限制主上的私情的大臣,他可以稱得上是正直社

稷之臣。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如果皇帝采納忠言,那么世間百姓就會安寧;

如果皇帝拒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