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網絡服務提供者注意義務的具體認定探析綜述5500字】_第1頁
【美國網絡服務提供者注意義務的具體認定探析綜述5500字】_第2頁
【美國網絡服務提供者注意義務的具體認定探析綜述5500字】_第3頁
【美國網絡服務提供者注意義務的具體認定探析綜述5500字】_第4頁
【美國網絡服務提供者注意義務的具體認定探析綜述5500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美國網絡服務提供者注意義務的具體認定分析綜述目錄TOC\o"1-2"\h\u8161美國網絡服務提供者注意義務的具體認定分析綜述 145361.1“通知-反通知規(guī)則”注意義務的具體認定 1254241.2“紅旗規(guī)則”的中注意義務的具體認定 3116111.3“制止侵權必要措施規(guī)則”中注意義務的具體認定 5美國對網絡服務提供者的注意義務主要體現在《數字千年版權法》第512條中See17U.S.C.§512.,該條款首創(chuàng)了“避風港規(guī)則”,為網絡服務提供者的注意義務認定提供了較為清晰的思路,后為各個國家所借鑒。See17U.S.C.§512.1.1“通知-反通知規(guī)則”注意義務的具體認定美國為了更加合理的認定網絡服務提供者對侵權行為是否“明知”,開始進行立法上的探索,一開始規(guī)定的是“通知-移除規(guī)則”,后來出于多方利益平衡的考量,將該規(guī)則完善為“通知-反通知規(guī)則”,司法實踐中以此規(guī)則來判定網絡服務提供者的“明知”狀態(tài)。對該規(guī)則的完善提升了該規(guī)則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惡意、錯誤通知和權利濫用的情況大大減少。美國在《數字千年版權法》的第512條中對“通知-反通知規(guī)則”進行了詳細的規(guī)定,若網絡服務提供者想適用“免責條款”,得以避風港的庇護,就要承擔注意義務,該義務要求網絡服務提供者一旦收到版權人發(fā)出的侵權通知,就應當毫不遲疑的刪除侵權內容或斷開鏈接,同時將收到的侵權通知轉送給涉嫌侵權的網絡用戶,如果該網絡用戶認為自己不存在侵權行為,希望網絡服務提供者恢復其上傳的作品,就需向網絡服務提供者發(fā)送一份反通知,聲明該作品并未侵權,網絡服務提供者接到該聲明后,應將其轉發(fā)給版權人,如果在10到14個工作日內版權人并未就該侵權行為向法院起訴,那么網絡服務提供者應恢復該作品的展示。王遷王遷:《網絡版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162頁。該規(guī)則的設立不僅能夠對網絡服務提供者的主觀狀態(tài)進行合理的判定,同時也為權利人、網絡服務提供者和侵權人搭建起了溝通協商的橋梁,能有效的平衡三方之間的利益關系。該規(guī)則明確規(guī)定了只有權利人發(fā)送“適格通知”時,才能認定網絡服務提供者為“明知”,也就是說由權利人承擔對侵權內容的發(fā)現和審查義務,網絡服務提供者無需對用戶上傳的內容進行主動審查,而網絡服務提供者在接到“適格通知”時,就有義務立即采取措施制止通知中的侵權行為,并將該通知轉送給涉嫌侵權的網絡用戶。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通知-反通知規(guī)則”的具體認定中,網絡服務提供者的法定注意義務與我國基本是一樣的,都是在收到適格通知后即被認定為“明知”狀態(tài),此時若是未采取必要措施制止侵權行為,就應當承擔責任。那么同樣,該規(guī)則適用的焦點就在于判定何為“適格通知”上?!稊底智臧鏅喾ā分袑Α斑m格通知”不僅規(guī)定了“形式要件”,也對“實質要件”有所規(guī)定,雖然版權人發(fā)出的通知可能不符合“形式要件”,但是只要該通知中的內容足夠使網絡服務提供者定位到侵權內容,即符合“實質要件”,那么這份通知雖然存在瑕疵也依然有效,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當毫不猶豫的根據通知內容采取必要措施,否則無法進入避風港?!稊底智臧鏅喾ā凡捎昧肆信e的方法對通知的“形式要件”做出了規(guī)定,具體列舉了六條:(1)版權人的簽名,(2)被侵害權利的基本情況說明,(3)侵權內容及其位置,(4)版權人的聯系方式,(5)版權人認為侵權的理由,(6)版權人的善意承諾。雖然美國對通知的形式要件做了上述的規(guī)定,但同時也對實質要件做出了規(guī)定,一份通知只要“實質符合”(complysubstantially)上述要求即可熊文聰:《避風港中的通知與反通知規(guī)則——中美比較研究》,載《比較法研究》2014年第4期,第126頁。,也就是說只要通知中提供了能夠使網絡服務提供者定位到侵權內容的信息,就是有效通知。美國參議院報告中也對此有所提及,“實質符合”是判定一份通知是否適格的標準,假設某一平臺上存在大量的侵權信息,要求通知將這些信息的位置和基本情況進行枚舉顯然是不現實的,這份通知只需要有這些侵權信息的代表名單即可,畢竟通知的目的在于讓網絡服務提供者定位到侵權信息SeeS.Rep.105-190,p46.。也就是說,在同時面對數百個侵權內容的時候,如果要求版權人一一列出每個侵權內容的網絡地址和基本信息,這顯然有失公平,因此只要權利發(fā)送了能夠使網絡服務提供者找到侵權內容的信息的實質要件的通知,那么網絡服務者便被認定為“明知”狀態(tài),如果不采取措施制止侵權行為,就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熊文聰:《避風港中的通知與反通知規(guī)則——中美比較研究》,載《比較法研究》2014年第4期,第126頁。SeeS.Rep.105-190,p46.《數字千年版權法》同時規(guī)定“形式要件”和“實質要件”是因為“通知”的最主要目的是讓網絡服務提供者根據通知中的內容定位到該侵權信息并及時采取措施制止侵權行為,如果能夠達到這一目的,那這份通知就可以發(fā)揮作用,是一份“適格通知”。對“實質要件”的規(guī)定能夠為版權人減負,使其不再糾結于嚴格的形式要求,因為如果以嚴格的形式要求通知規(guī)范,那么網絡服務提供者就可以以通知不適格,拒絕承擔注意義務,“實質符合”能夠降低版權人維權成本,有利于對版權人的權益保護。在2001年ALSScan,Inc.v.RemarQCommunities,Inc.一案中ALSScan,Inc.v.RemarQCommunities,Inc.,239F.3d619(4thCir.2001).,ALSScan對其拍攝和擁有的照片享有版權保護,其通過網絡將這些照片提供給付費用戶觀看和使用,并將其制售成CD和錄像帶出售。RemarQCommunities是一家在線網絡服務提供商,其在自己的平臺中按主題劃分了很多新聞組,平臺的用戶可以在任何一個新聞組里分享信息并參與對信息的討論,由于用戶每天在該平臺的各個新聞組中發(fā)布的文章內容超過一百萬篇,因此RemarQCommunities不會一一對用戶發(fā)布上傳的內容進行主動審查,但是其確實具有過濾新聞組中包含的信息并篩選其成員免于登錄某些新聞組(例如包含色情內容的新聞組)的能力。ALSScanALSScan,Inc.v.RemarQCommunities,Inc.,239F.3d619(4thCir.2001).該案的討論焦點在于能否認定ALSScan發(fā)出的通知為“適格通知”?!稊底智臧鏅喾ā冯m然對“形式要件”加以了較為細致的規(guī)定,但同時也說明通知符合“實質要件”也是有效通知,也就是說只要網絡服務提供者能夠依據該通知的內容定位到侵權內容,那么即使該通知存在部分瑕疵,也應當是一份“適格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當積極作為,承擔法律規(guī)定的注意義務。在該案件中,ALSScan向RemarQCommunities發(fā)出通知的內容雖然缺少具體的位置,但是RemarQCommunities可以通過自身的技術手段輕而易舉的進行定位,所以法院最后認為,ALSScan向網絡服務提供者所發(fā)出的侵權通知為有效通知,服務提供者不能以通知不適格無效為由而躲進避風港中。這一判決意義重大,實質上是減輕了版權人的維權負擔,因為當版權人面臨多重版權侵權情況時,要對各個侵權信息一一進行列舉說明其實是非常難的,因此當通知中的內容足以讓網絡服務提供者通過自身的技術手段識別到具體侵權信息時,那么該通知符合“實質要件”,是一份有效通知,大大減輕了多重版權持有人的維權成本。1.2“紅旗規(guī)則”的中注意義務的具體認定美國早在判例法中就發(fā)展出了網絡服務提供者幫助侵權歸責要件之一的“應知規(guī)則”,早在1995年著名的“RTCv.Netcom”一案中,加州地方法院就在判決中指出,當網絡服務提供者“知道”侵權行為,但仍為實施侵權的網絡用戶提供實質幫助,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并且該法院還明確地說明這里的“知道”包含“有理由知道”,也就是我們說的“明知”和“應知”SeeReligiousTech.Centerv.NetcomOnlineComm.Citeas907F.Supp.1361(N.D.Cal.1995).。后來“應知規(guī)則”逐漸發(fā)展為“紅旗規(guī)則”。SeeReligiousTech.Centerv.NetcomOnlineComm.Citeas907F.Supp.1361(N.D.Cal.1995).在《數字千年版權法》出臺前,因為“有理由知道”這一標準過于抽象,所以對“紅旗規(guī)則”的具體認定并不明確,美國在司法實踐中對不同案件的認定會產生不一樣的判決結果。在《數字千年版權法》出臺后,將“紅旗規(guī)則”明確的規(guī)定在了“避風港條款”中,以成文法化的方式對“應知”的標準進行了規(guī)定,當侵權信息已經如同一面紅旗一樣鮮明矚目,飄揚在網絡服務提供者面前時,此時網絡服務提供者就構成了“應知”,應當承擔注意義務。而“紅旗規(guī)則”作為“避風港規(guī)則”的免責條款,對免責的條件做出了規(guī)定,除非網絡服務提供者不存在“應知”的情形,否則一旦被認定為“應知”侵權行為,就應當毫不遲疑的采取措施制止侵權行為,只有這樣,才能得以避風港的庇護??梢钥闯觯凹t旗規(guī)則”在美國的具體適用指的是,網絡服務提供者對侵權信息的存在不滿足實際知道,也不存在明顯昭示侵權信息存在的環(huán)境和事實。如果存在明顯昭示侵權信息存在的環(huán)境和事實,那么就可認定網絡服務提供者構成對侵權行為的“應知”,此時如果網絡服務提供者對侵權信息視而不見,就未承擔注意義務,需要承擔相應責任。雖然美國在成文法中并沒有對“應知”是“特定知道”還是“一般知道”做出規(guī)定,但是究其理論和判例,美國司法領域認為“應知”在紅旗規(guī)則中應當是“特定知道”,也就是說在具體適用“紅旗規(guī)則”時,網絡服務提供者必須是對具體、特定的侵權信息達到“應知”的程度,而不是“一般知道”。YouTube作為一家全球知名的在線視頻服務提供商,雖然也發(fā)布了一些規(guī)定來盡量避免用戶上傳侵權視頻,但是它的網站上受版權保護的視頻卻比比皆是,這導致自己招惹上官司。2007年傳媒公司Viacom就以侵權為由對YouTube提起訴訟ViacomInternational,Inc.v.YouTube,Inc.,No.07Civ.2103.。原告Viacom認為被告YouTube上存在大量的版權屬于原告的視頻,這些視頻甚至直接使用了與原告相關的“標簽”,但被告卻沒有將這些視頻一一刪除,而是放任這些侵權視頻的泛濫。法院在對案情進行詳細了解后,就YouTube公司能否因“避風港規(guī)則”而免責展開了討論而討論的焦點就在于《數字千年版權法》中規(guī)定的“應知”究竟是指對特定侵權內容的知道,還是指對侵權內容一般性的知道。通過對整個案件的詳細梳理和對法律體系的整體回顧,法院認為YouTube并不滿足于“紅旗規(guī)則”中的“應知”狀態(tài),因此可以適用免責條款,因為無論是“通知-反通知規(guī)則”中的“明知”還是“紅旗規(guī)則”中的“應知”,其知道的對象都應當是具體的作品侵權行為,即需滿足“特定知道”。最后法院做出的判決中指出,YouTube對其網站中存在的普遍侵權行為存在認識,并不適用于“紅旗規(guī)則”中的“應知”,不足以認定其主觀“知道”,可適用于免責條款。ViacomInternational,Inc.v.YouTube,Inc.,No.07Civ.2103.事實上,自《數字千年版權法》出臺至今,僅有一小部分案件與“紅旗規(guī)則”的適用相關,然而就算是這僅有的少數案件中也都認為“紅旗規(guī)則”中的“應知”是“特定知道”,而不是“一般知道?!标P于《數字千年版權法》中“紅旗規(guī)則”的“應知”的認定,美國法院堅持從主客觀兩個方面結合討論認定,缺一不可。在關于《數字千年版權法》的報告中,參議院曾有如下論述,在“紅旗規(guī)則”的具體認定中,要判斷網絡服務提供者是否認識到了如同“紅旗”的侵權事實,要結合主客觀兩個因素加以判斷SenateReportontheDigitalMillenniumCopyrightActof1998,Report105-190.105thCongress,2dSession,p.44.,一方面,主觀因素是指網絡服務提供者是否意識到了侵權信息的存在,另一方面,客觀因素是指以“理性人”的眼光去判定該侵權事實是否真的已經如同“紅旗”一樣鮮明矚目。該“理性人”如果處于和網絡服務提供者相同的環(huán)境,能夠認識到侵權事實已經如同“紅旗”,那么就可認定為“應知”。由此可知,美國“紅旗規(guī)則”的具體適用中,應通過主客觀共同認定的方法去判斷網絡服務提供者是否“應知”,并且主客觀因素認定缺一不可。SenateReportontheDigitalMillenniumCopyrightActof1998,Report105-190.105thCongress,2dSession,p.44.1.3“制止侵權必要措施規(guī)則”中注意義務的具體認定“避風港規(guī)則”中規(guī)定了網絡服務提供者得以免責的一系列條件,上述兩個規(guī)則是對“知道要件”的論述,如果網絡服務提供者滿足了“知道要件”,仍然想要豁免侵權責任,那么“制止侵權必要措施規(guī)則”就是接下來的關鍵判定因素?!稊底智臧鏅喾ā分袑τ凇爸浦骨謾啾匾胧笔侨绱艘?guī)定的,網絡服務提供者在“明知”或“應知”侵權事實的存在后,只有毫不遲疑的立即采取措施刪除侵權信息或者屏蔽、斷開侵權鏈接,才能進入避風港,免于承擔侵權責任。我們從該條款的規(guī)定中可以看出,“制止侵權必要措施規(guī)則”要求網絡服務提供者“毫不遲疑的移除侵權信息或者斷開侵權信息的鏈接”司曉、費蘭芳:《電子商務平臺服務提供者的商標間接侵權責任研究——論《侵權責任法》第36條在電子商務商標侵權中的適用》,載《知識產權》2012年第3期,第35-40頁。。分析對網絡服務提供者的注意義務要求,需要結合美國判例中對“實質性幫助要件”做出的規(guī)定,因為“制止侵權必要措施”實質上是對“實質性幫助要件”的否定,即在滿足“知道要件”后,網絡服務提供者不再向侵權人提供實質性幫助,才能滿足免責的條件,進入避風港。美國判例中對“實質性幫助要件”做了如下規(guī)定,網絡服務提供者對侵權行為“明知”或“應知”時,若其對侵權行為和內容仍然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并且完全有能力制止侵權行為的繼續(xù),但卻無動于衷,仍舊為侵權人提供服務,那么此時網絡服務提供者就對侵權行為構成了“實質性幫助”。美國在司法實踐中,對認定構成“實質性幫助”的標準要求較低,一般來說正常的業(yè)務行為都滿足實質性幫助的認定SeeReligiousTech.Centerv.NetcomOnlineComm.Citeas907F.Supp.1361(N.D.Cal.1995)Perfect10,Inc.v.A,Inc.Citeas508F.3d1146(9thCir.2007).。司曉、費蘭芳:《電子商務平臺服務提供者的商標間接侵權責任研究——論《侵權責任法》第36條在電子商務商標侵權中的適用》,載《知識產權》2012年第3期,第35-40頁。SeeReligiousTech.Centerv.NetcomOnlineComm.Citeas907F.Supp.1361(N.D.Cal.1995)Perfect10,Inc.v.A,Inc.Citeas508F.3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