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41-T 277-2023 裝配式鋼結構集成樓蓋應用技術規(guī)程 河南省工程建設標準(住建廳版)_第1頁
DBJ41-T 277-2023 裝配式鋼結構集成樓蓋應用技術規(guī)程 河南省工程建設標準(住建廳版)_第2頁
DBJ41-T 277-2023 裝配式鋼結構集成樓蓋應用技術規(guī)程 河南省工程建設標準(住建廳版)_第3頁
DBJ41-T 277-2023 裝配式鋼結構集成樓蓋應用技術規(guī)程 河南省工程建設標準(住建廳版)_第4頁
DBJ41-T 277-2023 裝配式鋼結構集成樓蓋應用技術規(guī)程 河南省工程建設標準(住建廳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技術質量處(地址:河南省鄭州市金水路103號,郵45 2術語和符號 22.1術語 22.2符號 33基本規(guī)定 54材料 74.1結構材料 74.2防護材料 85結構分析與設計 5.1一般規(guī)定 5.2計算分析 5.3構件設計 6結構節(jié)點設計 6.1設計原則 6.2裝配式斜支撐節(jié)點鋼框架結構樓蓋節(jié)點 6.3裝配式鋼束筒結構樓蓋節(jié)點 6.4樓蓋與樓蓋的連接 6.5腹桿與弦桿節(jié)點 7建筑設計 7.1一般規(guī)定 7.2建筑樓面 7.3建筑頂棚 8給排水設計 8.1管材和管件 8.2管道布置和敷設 9電氣設計 9.1管線敷設方式 9.2防雷及安全保護 10暖通空調設計 10.1管材和管件 10.2管道布置和敷設 11消防設計 11.1一般規(guī)定 11.2防火保護與防火封堵 11.3其它 12生產與運輸 12.1一般規(guī)定 12.2結構構件生產 12.3預置管線生產 12.4結構構件驗收 612.5預置管線驗收 12.6包裝及運輸 13安裝施工 13.1一般規(guī)定 13.2起重設備和吊具 13.3結構系統(tǒng)安裝 13.4管線系統(tǒng)安裝 14質量驗收 14.1一般規(guī)定 14.2結構系統(tǒng)驗收 14.3管線系統(tǒng)驗收 附錄A集成樓蓋的防火保護方法和構造 附錄B鋼柱和框架梁的防火保護方法和構造 40附錄C集成樓蓋防火保護構造示意圖 42附錄D防火隔熱材料主要技術性能參數 47本標準用詞說明 48引用標準名錄 49條文說明 7 1 2 2 3Chapter3BasicRequirements 5Chapter4Materials 7 74.2ProtectiveMate 8Chapter5StructuralAnalysisandDesign 5.3DesignofStruct Chapter6StructuralJointsDesign 6.2AssembledObliqueSupportJoin 6.3FloorJointsofAssembledSteelBeamStructure 6.4ConnectionbetweenFloorandFloor 206.5WebandChordJoints 21Chapter7DesignofBuildings 22 22 22 22Chapter8WaterSupplyandDrainageDesign 23 238.2PipingArrangem 23Chapter9ElectricalDesign 24 249.2LightningProtectionandSafet 24Chapter10HeatingVentilationandAirConditionningDesign 25 25 25Chapter11FireDesign 26 26 26 27Chapter12ProductionandTransportation 28 2812.2ProductionofStructuralComponents 2812.3ProductionofPresetPipeline 2912.4AcceptanceofStructuralComponents 30812.5AcceptanceofPresetPipeline 31 31Chapter13InstallationandConstruction 33 33 3313.3Construction 34 35Chapter14QualityAcceptance 36 36 36 37AppendixAFireProtectionMethodandDetailingofIntegratedfloor 38AppendixBFireProtectionMethodandDetailingofSteelColumnandFrame 40AppendixCFireProtectionDetailingSchematicofIntegratedfloor 42AppendixDMainTechnicalPerformanceParametersofFireInsulationMaterials 47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 48ListofQuotedStandards 49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5211.0.1為在我省工業(yè)與民用建筑(含構筑物)裝配式鋼結構集成樓蓋應用中貫徹執(zhí)行國家技術經濟政策,做到安全適用、經濟合理、綠色環(huán)保、確保質量,制定本標準。1.0.2本標準適用于我省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到8度地區(qū)工業(yè)與民用建筑的裝配式鋼結構集成樓蓋(以下簡稱“集成樓蓋”)的設計、制作、防護、安裝及驗收。1.0.3集成樓蓋的設計、制作、防護、安裝及驗收除應符合本標準的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國家、行業(yè)和我省現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22.1術語2.1.1裝配式鋼結構集成樓蓋integratedfloorforprefabricatedsteelstructure在工廠生產、現場整體吊裝的集成給排水、電氣、暖通、消防等管線和設備的鋼結構桁架與鋼筋混凝土樓板、建筑面層、防火頂棚組合形成的建筑部品。其中鋼結構桁架與鋼筋混凝土樓板合稱集成樓蓋板架;當集成樓蓋沒有鋼筋混凝土樓板時,鋼結構桁架組成的骨架,也可稱為集成樓蓋板架。2.1.2裝配式斜支撐節(jié)點鋼框架結構prefabricatedsteelframestructurewithdiagonalbracingjoints由立柱、斜支撐、集成樓蓋組成的鋼框架結構(圖2.1.2)。2.1.3裝配式鋼束筒結構prefabricatedsteelbundledtubestructure由鋼束筒、集成樓蓋組成的結構(圖2.1.3),圖中僅示出1個筒。2.1.4主桁架primarytruss集成樓蓋中與框架柱或框架梁連接的桁架,承受豎向荷載,與柱連接者同時承受水平荷載。2.1.5次桁架secondarytruss集成樓蓋中與主桁架相連接、樓蓋間無連接的桁架,僅承受豎向荷載。2.1.6雙拼桁架coupledtruss由兩根平行的主桁架通過橫向端板高強度螺栓連接形成的、共同受力的組合桁架。2.1.7樓蓋空腔floorcavity集成樓蓋中介于上部鋼筋混凝土樓板和下部防火頂棚之間的空隙,用于敷設給排水、電氣、暖通、消防等管線和設備。333121121-集成樓蓋;2-立柱;3-斜支撐32.2符號2.2.1作用和作用效應F——集中荷載;H——水平力;M——彎矩;N——軸心力;P——高強度螺栓的預拉力;Q——重力荷載;R——支座反力;V——剪切力;Sk——荷載標準值的效應;σ——法向應力;τ——剪切應力;v——荷載作用下結構的撓度;[v]——結構撓度的容許值。2.2.2材料指標E——鋼材的彈性模量;G——鋼材的剪變模量;N、N、N——一個螺栓的抗拉、抗剪和承壓承載力設計值;f——鋼材的抗拉、抗壓和抗彎強度設計值;ftb、fvb、fcb——螺栓的抗拉、抗剪和承壓強度設計值;ftw、fvw、fcw——對接焊縫的抗拉、抗剪和承壓強度設計值;ffw——角焊縫的抗拉、抗剪和抗壓強度設計值;fv——鋼材的抗剪強度設計值;fy——鋼材的屈服強度(或屈服點)。2.2.3幾何參數A——毛截面面積;An——凈截面面積;I——毛截面慣性矩;4In——凈截面慣性矩;S——毛截面面積矩;W——毛截面模量;Wn——凈截面模量;L——跨度,全長;l——長度;h——高度;d——間距,孔徑;e——偏心距;λ——長細比;α、β——夾角。2.2.4計算參數及其它n——螺栓連接件數目;n1——所計算截面上的螺栓數目;nf——高強度螺栓的傳力摩擦面數目;nv——螺栓的剪切面數目;——鋼號修正系數,其值為235與鋼材牌號中屈服強度數值的比值的平方根。53.0.1集成樓蓋由鋼筋混凝土樓板、鋼桁架、建筑面層、防火頂棚及集成在樓蓋空腔內的給排水、電氣、暖通、消防等管線和設備組成(圖3.0.1)。集成樓蓋主結構為雙向鋼桁架,其它各組成部件根據工程需要布置。5A5A一2413A62565881-鋼筋混凝土樓板;2-柱座;3-吊盒;4-壓型鋼板;5-桁9-巖棉板;10-防火頂棚;11-直飲水管;12-消防給水管;13-生活給水管;3.0.2集成樓蓋可用于裝配式斜支撐節(jié)點鋼框架結構、裝配式鋼框架結構、裝配式鋼束筒結構等結構體系。應用時應滿足本標準和現行國家、行業(yè)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3.0.3集成樓蓋設計、布置應充分考慮標準化、工業(yè)化,便于裝配,減少構配件的種類和規(guī)格。3.0.4集成樓蓋平面布置的主要尺寸宜符合集成樓蓋的模數,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模數協(xié)調標準》GB/T50002、《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技術標準》GB/T51232等的有關規(guī)定。3.0.5集成樓蓋設計時,以下功能區(qū)不宜跨集成樓蓋布置:1樓梯間和電梯井道;62給排水、電氣、暖通等設備專業(yè)井道;3廚房、衛(wèi)生間、浴室、游泳館等有防水要求的房間。3.0.6集成樓蓋中主桁架的撓度不宜超過表3.0.6所列的容許值,鋼筋混凝土樓板的撓度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的規(guī)定。T]為永久荷載和可變荷載標準值產生的撓度的容許值,[υQ]為可變荷載標準值產生的撓度3.0.7集成樓蓋應具有適宜的舒適度。樓蓋結構的豎向振動頻率不宜小于3Hz,豎向振動加速度峰值不應大于表3.0.7的限值。樓蓋結構豎向振動加速度可按現行行業(yè)標準《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要求計算。3.0.8集成樓蓋體系應具有良好的水平剛度和整體性,應符合下列要求:1樓板與集成樓蓋桁架應可靠連接,集成樓蓋與鋼框架梁或柱之間應有可靠連接;2集成樓蓋單元之間應采取可靠措施保證樓蓋體系的整體性;3當集成樓蓋樓層有大洞口時,宜在洞口周邊集成樓蓋內設置鋼水平支撐,并采用現澆樓板。3.0.9集成樓蓋應符合現行國家有關建筑隔聲設計的規(guī)定。3.0.10集成樓蓋應符合現行國家及地方有關建筑節(jié)能設計的規(guī)定。3.0.11集成樓蓋的防火、防腐除應符合本標準的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國家、行業(yè)和我省現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滿足可靠性、安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74.1結構材料4.1.1集成樓蓋結構用鋼材應符合下列要求:1鋼材應滿足國家現行有關標準所規(guī)定的性能、技術與質量要求;2鋼材宜采用現行國家標準《碳素結構鋼》GB/T700中規(guī)定的Q235鋼和現行國家標準《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GB/T1591中規(guī)定的Q355鋼、Q390鋼和Q420鋼;3鋼材應具有屈服強度,斷后伸長率,抗拉強度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證,在低溫使用環(huán)境下尚應具有沖擊韌性的合格保證;對焊接結構尚應具有碳或碳當量的合格保證。焊接承重結構以及重要的非焊接承重結構所用的鋼材,應具有彎曲試驗的合格保證;對直接承受動力荷載或需進行疲勞驗算的構件,其所用鋼材尚應具有沖擊韌性的合格保證;4承受水平地震作用的主桁架的鋼材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鋼材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抗拉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大于0.85;鋼材應有明顯的屈服臺階,且伸長率不應小于20鋼材應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沖擊韌性;5鋼板的厚度和外形尺寸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熱軋鋼板和鋼帶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許偏差》GB/T709的規(guī)定;熱軋工字鋼、槽鋼、角鋼、H型鋼和鋼管等型材產品的規(guī)格、外形、重量和允許偏差應符合相關的現行國家標準的規(guī)定;冷彎型鋼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許偏差、力學性能、表面質量、焊縫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冷彎型鋼通用技術要求》GB/T6725的規(guī)定。4.1.2焊接材料應符合下列要求:1手工焊接采用的焊條,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非合金鋼及細晶粒鋼焊條》GB/T5117或《熱強鋼焊條》GB/T5118的規(guī)定,選擇的焊條型號應與主體金屬力學性能相適應;2自動焊接或半自動焊接采用的焊絲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熔化焊用鋼絲》GB/T及《低合金鋼藥芯焊絲》GB/T17493的規(guī)定;3埋弧焊用焊絲和焊劑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埋弧焊用碳鋼焊絲和焊劑》GB/T5293、《埋弧焊用低合金鋼焊絲和焊劑》GB/T12470的規(guī)定,并應與主體金屬的力學性能相適應;4氣體保護焊采用的焊絲,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氣體保護電弧焊用碳鋼、低合金鋼焊絲》GB/T8110的規(guī)定,使用的氬氣或二氧化碳氣體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氬》GB/T4842或現行行業(yè)標準《焊接用二氧化碳》HG/T2537的規(guī)定;5當兩種不同強度的鋼材相連接時,宜采用與低強度鋼材相適應的焊接材料。84.1.3緊固件材料應符合下列要求:1鋼結構連接用普通螺栓的性能和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緊固件機械性能螺栓、螺釘和螺柱》GB/T3098.1的規(guī)定,規(guī)格及尺寸應分別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六角頭螺栓C級》GB/T5780與《六角頭螺栓》GB/T5782的規(guī)定;2鋼結構連接用高強度螺栓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用高強度大六角頭螺栓》《鋼結構用高強度大六角頭螺栓、大六角螺母、墊圈技術條件》GB/T1231的規(guī)定。鋼結構用扭剪型高強度螺栓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用扭剪型高強度螺栓連接副》GB/T3632、《鋼結構用扭剪型高強度螺栓連接副技術條件》GB/T3633的規(guī)定;3圓柱頭焊釘(栓釘)應以ML15鋼或ML15Al鋼制作。焊釘(栓釘)連接件的材料及焊接用瓷環(huán)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弧螺柱焊用圓柱頭焊釘》GB/T10433的規(guī)定;4自攻螺釘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自鉆自攻或《自攻螺釘》GB/T5282~5285的規(guī)定;5螺栓、錨栓連接的強度設計值、高強度螺栓的預拉力值以及高強度螺栓連接的鋼材摩擦面抗滑移系數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和《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標準》GB50018的有關規(guī)定。4.1.4集成樓蓋樓板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5;采用強度等級400MPa及以上的鋼筋時,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30。4.1.5集成樓蓋樓板中縱向受力鋼筋及分布筋可采用HRB400、HRB500、HRBF400、HRBF500、HRB335、RRB400、HPB300鋼筋和CRB600H鋼筋;其質量應分別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筋混凝土用鋼第1部分:熱軋光圓鋼筋》GB1499.1、《鋼筋混凝土用鋼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GB1499.2、《鋼筋混凝土用余熱處理鋼筋》GB13014和現行地方標準《CRB600H高強鋼筋應用技術規(guī)程》DBJ41/T167的規(guī)定。4.2防護材料4.2.1鋼結構防銹和防腐蝕采用的涂料、鋼材表面的除銹等級以及防腐蝕構造要求等,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涂覆涂料前鋼材表面處理表面清潔度的目視評定第1部分:未涂覆過的鋼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層后的鋼材表面的銹蝕等級和處理等級》GB/T8923.1和現行行業(yè)標準《建筑鋼結構防腐蝕技術規(guī)程》JGJ/T251的規(guī)定。在設計文件應注明所要求的鋼材除銹等級和所采用的涂料(或鍍層)和涂(鍍)層厚度。除特殊需要外,設計中不宜考慮因銹蝕而加大鋼材的截面厚度。4.2.2鋼結構防火涂料的品種和技術性能,應符合設計文件和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防火涂料》GB14907等的有關規(guī)定。4.2.3鋼結構防銹防腐涂料應與防火涂料相兼容。94.2.4防火用巖棉板、纖維增強硅酸鈣板等的品種、規(guī)格、耐久性能、燃燒性能等指標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要求。4.2.5鋼結構防銹防腐涂料、防火涂料、巖棉板、纖維增強硅酸鈣板等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huán)境污染控制標準》GB50325和《建筑環(huán)境通用規(guī)范》GB55016的規(guī)5.1一般規(guī)定5.1.1集成樓蓋結構采用以概率理論為基礎的承載力極限狀態(tài)設計方法,以可靠指標度量結構的可靠度,采用分項系數的設計表達式進行設計。5.1.2承重結構應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進行設計。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設計時,應采用荷載效應的基本組合,必要時尚應考慮荷載效應的偶然組合。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設計時,應按規(guī)定分別采用荷載效應的標準組合或準永久組合。5.1.3結構安全等級及設計使用年限、設計用途應符合下列要求:1集成樓蓋結構的安全等級和使用年限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工程結構通用規(guī)范》GB55001、《建筑結構可靠性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50068的規(guī)定;2設計應明確建筑的用途,在設計使用年限內未經技術鑒定或設計許可,不得改變建筑的用途和使用環(huán)境。5.1.4集成樓蓋結構應采用下列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設計表達式:1持久設計狀況、短暫設計狀況:0S≤R(5.1.4-1)2地震設計狀況:S≤R/YRE(5.1.4-2)式中:Y0——結構的重要性系數:安全等級為一級時不應小于1.1,安全等級為二級時不應小于1.0,安全等級為三級時不應小于0.9;S——承載能力極限狀況下作用組合的效應設計值:對持久或短暫設計狀況應按作用的基本組合計算;對地震設計狀況應按作用的地震組合計算;R——結構構件的承載力設計值;YRE——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根據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確定。5.1.5集成樓蓋結構構件的抗震等級,相應的計算和構造措施要求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和現行行業(yè)標準《高層民用建筑鋼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99確定。5.2計算分析5.2.1結構上的作用應符合下列要求:1結構上的直接作用(荷載)應根據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及其它相關標準確定;地震作用應根據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確定,間接作用和偶然作用應根據有關的標準或具體情況確定;2對集成樓蓋預制構件的起吊、運輸及安裝驗算時,考慮各階段的作用及動力效應,動力系數可取1.5,安裝過程中就位、臨時固定時可取1.2。5.2.2作用及作用組合的效應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工程結構通用規(guī)范》GB55001、《建筑結構可靠性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50068、《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進行計算,結構設計中的各項參數(重要性系數、分項系數、組合系數、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等)應按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采用。5.2.3結構分析的計算模型應符合下列要求:1結構分析采用的計算簡圖、幾何尺寸、計算參數、邊界約束條件、構件單元材料本構關系以及構造措施等應符合結構的實際工作狀況;2計算軟件的技術條件應符合本標準及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3所有計算軟件的計算結果,應經分析判斷確認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設計。5.2.4集成樓蓋主桁架參與房屋建筑結構整體的彈性計算分析、彈塑性分析時宜采用空間桿系模型。5.2.5集成樓蓋桁架弦桿與柱焊接為剛性連接,螺栓連接為半剛性連接,應建立相應的單元模擬桁架端部轉動和受力的關系。5.3構件設計5.3.1集成樓蓋(圖5.3.1)的鋼桁架可采用軋制或冷彎鋼構件焊接制作。桁架按照桿系結構建模計算,桁架上、下弦桿為連續(xù)剛性連接,腹桿按兩端鉸接構件計算,計算方法按照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執(zhí)行。5.3.2桁架上、下弦槽鋼為兩端連續(xù)的拉(壓)彎構件,平面內計算長度為節(jié)點間長度,平面外計算長度為側向支撐點間的距離,按照公式(5.3.2)計算圖5.3.2所示1點~4點的強度,對于不滿足本條第1款條件的構件穩(wěn)定性計算按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要求進行。1當上弦有混凝土樓板并與其牢固相連、能阻止上弦的側向位移時,上弦桿可不計算構件的整體穩(wěn)定性;2與下弦側向焊接的永久性吊頂主龍骨可視為下弦的側向支撐?!馈馈躥(5.3.2)式中:N——所計算構件段范圍內的軸心拉力或軸心壓力設計值;An——桿件凈截面面積;Mx、My——所計算構件段范圍內同一截面處繞x軸和繞y軸的彎矩設計值;、Wny——分別為繞x軸、y軸的凈截面模量;Yx——繞x軸1、2、3、4點的截面塑性發(fā)展系數,根據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要求確定其截面板件寬厚比等級,當截面板件寬厚比等級不滿足S3級要求時,取1.0,滿足S3級要求時,取1.05。采用冷彎型鋼時取1.0;Yy——繞y軸1、2、3、4點的截面塑性發(fā)展系數,根據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要求確定其截面板件寬厚比等級,當截面板件寬厚比等級不滿足S3級要求時,取1.0,滿足S3級要求時,計算1、2點時取1.05,計算3、4點時取1.2。采用冷彎型鋼時取1.0;f——鋼材的抗彎強度設計值。5.3.3桁架腹桿可采用肢尖相對的、有可靠連接的雙角鋼或槽鋼,計算可簡化為軸心受力構件。強度計算按公式(5.3.3-1)、(5.3.3-2);穩(wěn)定性計算應符合公式(5.3.3-3)的要求。桿件平面內、外的計算長度取節(jié)點間長度。(5.3.3-1)≤0.7fu(5.3.3-2)≤1.0(5.3.3-3)式中:N——所計算桿件的最大軸力設計值;An——腹桿凈截面面積;A——腹桿毛截面面積;fu——鋼材的抗拉強度最小值;φ——軸心受壓構件整體穩(wěn)定系數,根據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確定。5.3.4當桁架腹桿兩個角鋼間無綴板時,也可按照實際兩個角鋼分別計算,每個角鋼為承受軸力的軸心受力構件計算,平面內、外計算長度為節(jié)點間長度。構件強度及穩(wěn)定性按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要求進行。5.3.5與柱連接的主桁架板件寬厚比,應符合表5.3.5的規(guī)定,最小板件受力厚度不得小于5mm。5.3.6未與柱連接的主桁架、次桁架板件寬厚比,應符合表5.3.6的規(guī)定,受力板件最小厚度不得小于4mm。5.3.7桁架壓桿的長細比不宜大于120εk,拉桿不宜大于180εk。5.3.8集成樓蓋中樓板采用壓型鋼板混凝土樓板。壓型鋼板作為混凝土澆筑的模板,不考慮壓型鋼板參與受力,單獨配置板底鋼筋和板面分布鋼筋。鋼筋混凝土樓板的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的相關規(guī)定,并應符合下列要求:1樓板底部鋼筋應根據計算確定,每個波槽內至少應布置一根縱向鋼筋;2樓板可采用栓釘、抗剪鋼板等抗剪件與鋼桁架可靠連接;3當栓釘穿透鋼板焊接于鋼梁時,其直徑不得大于19mm,焊接后栓釘高度應大于壓型鋼板波高加30mm,栓釘頂面保護層厚度不得小于15mm,栓釘間距不宜大于200mm;4壓型鋼板混凝土樓板上表面應布置分布鋼筋,分布鋼筋直徑不應小于6mm,最大間距不應大于200mm,且需雙向布置;5樓板內鋼筋連接可采用綁扎搭接或焊接。連接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位于同一連接區(qū)段內的受拉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于50%。6.1設計原則6.1.1集成樓蓋結構連接主要包括:集成樓蓋主桁架與框架柱的連接、集成樓蓋主桁架與框架梁的連接、集成樓蓋主桁架與斜支撐的連接、集成樓蓋主桁架之間的連接、集成樓蓋內部的連接。6.1.2集成樓蓋主桁架與框架柱、斜支撐的連接計算,應根據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的有關規(guī)定,符合下列要求:1連接的承載力設計值,不應小于相連構件的承載力設計值;2連接的極限承載力應大于相連構件的塑性承載力與鋼結構抗震設計的連接系數α的乘積。6.1.3集成樓蓋主桁架與框架柱、斜支撐的連接采用高強度螺栓連接不能滿足本標準6.1.2條規(guī)定時,其承載力應大于相連構件在永久荷載、活荷載、風荷載、地震作用等荷載組合下最大內力;連接設計應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在多遇地震組合內力作用下進行彈性設計,第二階段在罕遇地震組合內力下進行彈塑性設計,連接的極限承載力應大于構件的彈塑性分析最大內力與鋼結構抗震設計的連接系數α的乘積。6.1.4焊縫的坡口形式和尺寸,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手工電弧焊焊縫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GB985和《埋弧焊焊縫坡口基本形式和尺寸》GB986的規(guī)定采用,或選用其它適用的形式。6.1.5高強度螺栓孔徑應按表6.1.5匹配,承壓型連接螺栓孔徑不應大于螺栓公稱直徑2mm,其它構造滿足現行行業(yè)標準《鋼結構高強度螺栓連接技術規(guī)程》JGJ82的有關要求??仔?.2裝配式斜支撐節(jié)點鋼框架結構樓蓋節(jié)點6.2.1裝配式斜支撐節(jié)點鋼框架結構集成樓蓋的主桁架與柱連接(圖6.2.1)時,連接的承載力設計值不應小于相連構件的承載力設計值;連接的極限承載力應大于相連構件的塑性承載力與鋼結構抗震設計的連接系數α的乘積,按下列公式驗算:M≥αMp(6.2.1-1)Vuj≥α(ΣMp/ln)+VGb(6.2.1-2)式中:M、Vuj——基于極限抗拉強度最小值的連接受彎、剪承載力;Mp——桁架的全塑性受彎承載力;VGb——桁架在重力荷載代表值作用下,按簡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設計值;ln——桁架的凈跨;α——連接系數,按表6.2.1的規(guī)定采用。6.2.2當主桁架與柱采用高強度螺栓連接不滿足本標準第6.2.1條規(guī)定時,可按照本條和本標準第6.2.3條進行節(jié)點設計。主桁架與柱連接節(jié)點的承載力設計值,應大于相連構件在永久荷載、活荷載、風荷載和地震作用下構件組合最大內力設計值;高強度螺栓不得滑移。其構造圖按圖6.2.2-1,計算簡圖按圖6.2.2-2,按下列公式驗算。Vy1Ny1NM2M3NMNN(6.2.2-1)式中:NNv1式中:NNN、N單個高強度螺栓的受剪、受拉承載力設計值。螺栓承受的最大剪力設計值Nv1為:Nv1=(6.2.2-2)螺栓承受的最大拉力設計值Nt1為:Nt1單個高強螺栓的抗拉承載力設計值N和抗剪承載力設計值N按現行行業(yè)標準《鋼結構高強度螺栓連接技術規(guī)程》JGJ82的有關要求計算確定。6.2.3螺栓連接的極限承載力驗算不滿足本標準第6.2.1條規(guī)定時,可采用罕遇地震的彈塑性設計,進行節(jié)點的極限承載力驗算。可采用靜力彈塑性分析或動力彈塑性時程分析結果,連接的極限承載力大于構件的彈塑性分析最大內力與鋼結構抗震設計的連接系數α的乘積。應分別按下列公式計算,滿足公式(6.2.3-1)或(6.2.3-2)的要求,同時滿足公式(6.2.3-4)的要求。(6.2.3-1)式中:α——連接系數,按表6.2.1的規(guī)定采用。罕遇地震下最大受力螺栓承受的最大剪力值N為:(6.2.3-2)罕遇地震下最大受力螺栓承受的最大拉力值N為:(6.2.3-3)單個螺栓的孔壁局部承壓極限承載力N為:(6.2.3-4)單個螺栓栓桿的抗剪極限承載力Nu為:Nu=0.58Afub(6.2.3-5)單個螺栓的抗拉極限承載力N為:N=Afub(6.2.3-6)式中:fu——母材抗拉強度;fub——螺栓抗拉強度;A——螺栓有效截面面積;d——螺栓公稱直徑;Npdz、MpdzVpdz——罕遇地震下桁架端部的軸力值、最大彎矩值、剪力值。、6.2.4集成樓蓋主桁架與柱連接節(jié)點處的螺栓數量不得少于6個。6.2.5主桁架與斜支撐連接節(jié)點可采用焊接或高強度螺栓連接,斜支撐與主桁架連接端應考慮節(jié)點彎矩,斜支撐按照框架構件計算,其構造可按圖6.2.5-1,計算簡圖可按圖6.2.5-2。1焊接連接時,連接的承載力設計值不應小于相連構件的承載力設計值,連接的極限承載力應大于相連構件的屈服承載力;連接的極限承載力應按公式(6.2.1-1)、(6.2.1-2)驗算。2螺栓連接采用高強度摩擦型螺栓連接,不滿足本標準第6.2.1條規(guī)定時,可按照本標準第6.2.2條和第6.2.3條進行節(jié)點設計。 NMFMVyVy16.3裝配式鋼束筒結構樓蓋節(jié)點6.3.1裝配式鋼束筒結構集成樓蓋的主桁架與柱采用高強度螺栓連接,不滿足本標準第6.2.1條規(guī)定時,可按照本標準第6.2.2、6.2.3條進行節(jié)點設計。節(jié)點構造如圖6.3.1。6.3.2托座應能承擔集成樓蓋傳來的全部豎向荷載,并滿足式(6.2.1-2)所規(guī)定的抗震設計要求。6.4樓蓋與樓蓋的連接6.4.1樓蓋與樓蓋連接包括桁架梁之間的拼接節(jié)點和集成樓蓋拼縫的灌縫連接。6.4.2主桁架梁之間的拼接節(jié)點采用高強螺栓連接,不滿足本標準第6.2.1條規(guī)定時,可按照本標準第6.2.2條和第6.2.3條進行節(jié)點設計。桁架梁之間的連接節(jié)點的示意圖和構造圖見圖6.4.2-1和圖6.4.2-2。221┘1└ ┌216.4.3相鄰集成樓蓋之間鋼筋混凝土樓板邊緣接縫處應采用比樓板混凝土高一個等級的微膨脹混凝土或者聚合物水泥砂漿填實。6.5腹桿與弦桿節(jié)點6.5.1桁架弦桿與斜腹桿及豎腹桿采用焊接連接(圖6.5.1),連接可按軸力等強原則進行彈性設計或依據構件最大內力組合進行彈性設計。 6.5.2應按圖6.5.1在桁架梁上、下弦桿與腹桿相交的節(jié)點處,梁腹桿夾角間,上、下弦槽口處,焊接鋼蓋板,以加強節(jié)點;蓋板厚度同弦桿,長度同弦桿寬度,寬度蓋滿兩腹桿間整個區(qū)域。7.1一般規(guī)定7.1.1建筑設計應按照模數協(xié)調的原則實現構配件模數化和標準化、設備產品定型化。集成樓蓋平面布置的主要尺寸應以基本結構網格尺寸為模數,建筑平面布局尺寸宜為基本網格模數的倍數。7.1.2集成樓蓋宜實行建筑與裝修設計一體化,并一次性施工到位。建筑設計應統(tǒng)籌考慮結構、給排水、電氣、暖通、消防等專業(yè)的設計要求。7.2建筑樓面7.2.1樓面面層材料宜采用輕質材料,并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7.2.2廚房、衛(wèi)生間、浴室等有防水要求的房間樓面應滿足建筑防水設計的有關要求。7.3建筑頂棚7.3.1集成樓蓋用于衛(wèi)生間、浴室等有水房間時,頂棚應采用防水、防潮、防腐的材料。用于公共浴室、游泳館等易產生凝結水房間的頂棚應有凝結水的排放措施。7.3.2集成樓蓋下部不宜采取二次吊頂裝修的方式,如需二次吊頂,吊頂龍骨需與集成樓蓋下部桁架采取可靠連接且不應影響集成樓蓋的整體耐火性能。8.1管材和管件8.1.1給水系統(tǒng)采用的管材和管件,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產品標準的要求。管材和管件的工作壓力不得大于產品標準公稱壓力或標稱的允許工作壓力。8.1.2生活給水管道應選用耐腐蝕和安裝連接方便可靠的管材,宜采用不銹鋼管,亦可采用塑料給水管、塑料和金屬復合管、銅管。8.1.3生活給水管道上使用的各類閥門的材質,應耐腐蝕和耐壓。根據管材、管徑大小和所承受壓力的等級及使用溫度,可采用全銅、全不銹鋼和全塑閥門等。8.1.4消防給水管道的管材和管件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8.1.5排水管道應采用建筑排水塑料管及管件或柔性接口機制排水鑄鐵管及相應管件。當連續(xù)排水溫度大于40℃時,應采用金屬排水管或耐熱塑料排水管。8.1.6當構造內無存水彎的衛(wèi)生器具與生活污水管道或其他可能產生有害氣體的排水管道連接時,必須在排水口以下設存水彎。存水彎的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嚴禁采用活動機械密封替代水封。8.2管道布置和敷設8.2.1給排水管道不得布置在遇水會引起燃燒、爆炸的原料、產品和設備的上面。8.2.2給水管道不得敷設在煙道、風道、排水溝內。給水管道不得穿過大便槽和小便槽。8.2.3給水管道上的各種閥門,宜裝設在便于檢修和便于操作的位置或者設檢修口。8.2.4當給排水管道外表面可能結露時,給排水管道應做防結露保冷層,防結露保冷層的計算和構造,應按現行國家標準《設備及管道保冷技術通則》GB/T1179執(zhí)行。8.2.5敷設在有可能結凍的房間的給排水管道應有防凍措施。8.2.6排水管道的敷設坡度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GB50015的要8.2.7當建筑塑料排水管穿越樓層、防火墻、管道井井壁時,應根據建筑物性質、管徑和設置條件以及穿越部位防火等級等要求設置阻火裝置。9.1管線敷設方式9.1.1敷設在集成樓蓋空腔內的電線、電纜及弱電線路應采用阻燃低煙無鹵型。9.1.2下列建筑宜采用使用壽命與建筑生命周期等同的線纜:1人員密集公共建筑;2耐火等級為一級的倉庫、廠房;3不便于檢修的場所,例如高大空間等。9.1.3配電線路及弱電線路敷設在集成樓蓋空腔內時應穿金屬保護管或密閉金屬槽盒;當配電線路采用礦物絕緣類不燃電纜時,可采用明敷在空腔內的方式。當橋架、燈具等吊裝于集成樓蓋下方時,應預留吊具連接件,并與桁架可靠連接。9.1.4燈具不宜采用嵌入式安裝,當必須嵌入安裝時,燈具應采用不燃燒的材料,且采取隔熱措施。9.2防雷及安全保護9.2.1作為屋面的集成樓蓋,應預留屋面接閃器支架連接件,與桁架可靠連接,且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GB50057的規(guī)定。9.2.2集成樓蓋內桁架等金屬體之間應可靠連接,并與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統(tǒng)連接成整體的電氣通路。10.1管材和管件10.1.1敷設在集成樓蓋空腔內的空調及供暖冷熱媒管道管材均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要求,材質和壁厚的選擇,應根據工程的耐久年限、管材的性能以及系統(tǒng)的冷熱媒溫度、工作壓力等條件確定。10.1.2敷設在集成樓蓋空腔內通風、空調風管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金屬風管與非金屬風管的材料品種、規(guī)格、性能與厚度均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的規(guī)定。風管應為燃燒性能A級的材料;2排煙風管應采取隔熱措施,做法按本標準第11.2.14條的規(guī)定采用。10.1.3集成樓蓋空腔內空調及供暖冷熱媒管道的保溫材料可采用巖棉、玻璃棉、橡塑(燃燒性能B1級),厚度及容重均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要求。10.1.4集成樓蓋空腔內風管的保溫材料可采用巖棉及玻璃棉。當采用厚度不小于30mm、容重不低于60kg/m3的巖棉氈包覆(或與集成樓蓋耐火極限相同的防火風管時)時,可采用普通風口;當采用玻璃棉保溫時,應在風管穿越樓蓋防火保護層處根據需要設置70℃、150℃、280℃動作溫度的防火閥。10.2管道布置和敷設10.2.1敷設在集成樓蓋空腔內的空調及供暖水管連接方式:普通鋼管管徑≤DN70時,采用螺紋連接DN70時,采用法蘭或焊接連接;不銹鋼管管徑≤DN50時,采用卡壓連接,>DN50時,采用溝槽連接;銅管均采用焊接連接。10.2.2通風井、排煙井及敷設在集成樓蓋空腔內的風管設置方式、嚴密性均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43的規(guī)定。11.1一般規(guī)定11.1.1建筑的分類、耐火等級、總平面布置、防火分區(qū)、平面布置、安全疏散等防火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和《建筑防火通用規(guī)范》GB55037的規(guī)定。11.1.2建筑消防設施的設計,應符合國家、行業(yè)和我省現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11.2防火保護與防火封堵11.2.1集成樓蓋的防火保護措施應根據裝配式鋼結構的特點、耐火極限、燃燒性能及使用環(huán)境等因素合理確定。11.2.2集成樓蓋的整體耐火性能不應低于相應耐火等級建筑有關梁的耐火性能要求。當采用在鋼桁架底部整體包覆巖棉板和纖維增強硅酸鈣板進行防火保護時,應符合本標準附錄A的規(guī)定。11.2.3集成樓蓋空腔內的柱座除受鋼桁架底部的防火保護外,還應采取附加的防火保護措施。附加防火保護措施可采用包覆30mm厚、容重不低于120kg/m3的硅酸鋁棉氈,或噴涂耐火極限不低于1.50h的鋼結構防火涂料。11.2.4裝配式鋼束筒結構柱和框架梁的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的要求。當柱和框架梁采用包覆巖棉板和纖維增強硅酸鈣板進行防火保護時,應符合本標準附錄B的規(guī)定。11.2.5建筑外墻與各層集成樓蓋間的縫隙,應采用巖棉等防火封堵材料進行防火封堵,做法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防火封堵應用技術標準》GB/T5l410的要求。11.2.6集成樓蓋之間的拼接縫處上、下表面均用不燃材料進行防火封堵,做法應符合本標準第C.0.1條規(guī)定。11.2.7穿越樓蓋的管道井,應在每層集成樓蓋處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相應集成樓蓋耐火極限的防火板和防火封堵材料等進行防火分隔,應符合本標準第C.0.2條的規(guī)定。11.2.8管線穿越集成樓蓋所形成的孔洞、縫隙,均應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密實封堵。當采用受高溫或火焰作用易變形的管道時,應在貫穿集成樓蓋部位的兩側采取防火措施。11.2.9電梯井和樓梯穿越集成樓蓋處四周應采取防火分隔措施,應符合本標準第C.0.3條的規(guī)定。當采用厚度為2.0mm的鍍鋅鋼板進行分隔時,鋼板靠電梯井側內壁涂刷耐火極限不低于集成樓蓋耐火極限的防火涂料。11.2.10通風井、排煙井井壁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0h。風井穿越集成樓蓋處四周應采取防火分隔措施,宜采用不小于2.0mm厚的鍍鋅鋼板進行分隔,內壁涂刷耐火極限不低于集成樓蓋耐火極限的防火涂料。具體做法應符合本標準第C.0.4條的規(guī)定。11.2.11當集成樓蓋的防火頂棚上設置可開啟的檢修口時,每塊集成樓蓋的檢修口數量不應多于1個,檢修口的尺寸不宜大于600mm×600mm。檢修口處的蓋板采用與樓板相同防火保護方式。11.2.12當集成樓蓋的防火頂棚上設置燈槽及其它開口時,應采取防火保護措施。燈槽開口處宜采用槽盒并在槽盒周圍采用30mm厚、容重不低于120kg/m3的硅酸鋁棉包覆,或在筒燈外壁涂刷耐火極限不低于集成樓蓋耐火極限的防火涂料進行防火保護。11.2.13集成樓蓋空腔內應采取水平防火分隔措施,水平分隔長度或寬度均不應大于25m,建筑面積不應大于400m2。防火墻、設備用房的防火隔墻在樓蓋空腔內的對應位置也應設置水平防火分隔措施。當采用12mm厚的纖維增強硅酸鈣板在樓蓋空腔內進行水平防火分隔時,應符合本標準第C.0.5條的規(guī)定。11.2.14集成樓蓋空腔內,與風口連接的通風、空調和防排煙系統(tǒng)的風道應采用厚度不小于30mm、容重不低于60kg/m3的巖棉包覆;當與風口連接的管道采用玻璃棉包覆時,應在風管穿越樓蓋防火保護層處根據需要設置70℃、150℃、280℃動作溫度的防火閥;做法應符合本標準第C.0.4條的規(guī)定。11.3.1預先安裝在集成樓蓋內的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應根據噴頭的響應等級、流量系數等因素綜合確定噴頭布置參數。當采用正方形布置時,噴頭應采用下垂型擴大覆蓋面積灑水噴頭。其布置間距和設計參數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GB50084的要求。11.3.2空調和通風系統(tǒng)豎向風管與每層水平風管交接處的水平管段上應設置公稱動作溫度為70℃的防火閥。水平風管跨越防火分區(qū)時,應在跨越處設置公稱動作溫度為70℃的防火閥,防火閥兩側各2.0m范圍內的風管應采用耐火風管。11.3.3消防配電線路應滿足火災時連續(xù)供電的需要,當敷設在集成樓蓋空腔內時,應穿金屬導管或采用封閉式金屬槽盒保護;當采用礦物絕緣類不燃性電纜時可不穿金屬導管保護。敷設在集成樓蓋空腔內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的傳輸線路,應穿金屬管或采用封閉式金屬槽盒保護。12.1一般規(guī)定12.1.1生產單位應具有保證生產質量要求的工藝和設施,并有完善的質量管理及安全保證體系和必要的檢測試驗手段。12.1.2集成樓蓋部品部件應在工廠生產,生產過程及管理宜應用信息管理技術,生產工序宜形成流水作業(yè)。12.1.3集成樓蓋部品部件生產檢驗合格后,生產企業(yè)應提供出廠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鋼材原材料質量證明文件、復試報告和焊縫探傷檢測等證明文件。出廠合格證的內容應包含:1產品名稱;2型號標記;3生產批次或生產編號;4制造廠商標和名稱、地址、聯(lián)系方式;5執(zhí)行標準;6檢驗結論;7檢驗員簽字或蓋章及日期。12.1.4生產單位宜建立質量可追溯的信息化管理系統(tǒng)和編碼標識系統(tǒng)。12.2結構構件生產12.2.1生產單位應嚴格按照施工圖組織生產,需對施工圖進行修改時,應取得設計單位同意,并簽署設計變更文件。12.2.2批量生產的鋼構件應配備保障制作精度的工藝裝備,構造復雜的構件應進行工藝性試驗。12.2.3生產應配備保障精度的工藝裝備,工藝裝備除應滿足承載力、剛度、精度和整體穩(wěn)定性的要求外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鋼構件生產的模具宜采用鋼制模具;2模具應易于拆組,并能可靠抵抗構件在制作時產生的沖擊力、焊接產生的應力;3接觸面除有特別規(guī)定外,應進行粗糙面處理。12.2.4鋼構件焊接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焊接規(guī)范》GB50661的要求。12.2.5首次采用的鋼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接頭形式、焊接位置、焊后熱處理制度以及焊接工藝參數、預熱和后熱措施等各種參數的組合條件,應在鋼結構構件制作及安裝施工之前按照規(guī)定程序進行焊接工藝評定,并制定焊接操作規(guī)程,焊接施工過程應遵守焊接操作規(guī)程規(guī)定。12.2.6鋼結構必須采取有效的防腐蝕措施,構造上應考慮便于檢查、清刷、油漆及避免積水,閉口截面構件沿全長和端部均應焊接封閉。12.2.7鋼材表面銹蝕等級不應低于B級,鋼結構構件表面處理應采用拋丸或噴砂除銹,除銹質量等級不應低于Sa2.5。除銹后應采取防止油污、沾水及其它損傷的措施。12.2.8鋼構件防腐涂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宜在室內進行涂裝作業(yè);2防腐涂裝應按設計文件的規(guī)定執(zhí)行。當設計文件未規(guī)定時,應依據建筑不同部位對應環(huán)境要求進行防腐涂裝系統(tǒng)設計;3涂裝作業(yè)應按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工程施工規(guī)范》GB50755的規(guī)定執(zhí)行;4焊接和螺栓處的涂裝,在出廠的時候螺栓連接處和焊接的位置不做涂裝,待螺栓和焊接完成之后再刷一層防腐涂料。12.2.9必要時鋼構件宜在出廠前進行預拼裝,構件預拼裝可采用實體預拼裝或數字模擬預拼裝。12.2.10預制樓板生產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壓型鋼板應采用成型機加工,成型后基板不應有裂紋;2鋼筋混凝土預制樓板加工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guī)范》GB50666的規(guī)定。12.3預置管線生產12.3.1預置在集成樓蓋空腔內的管線應根據設計圖紙進行深化,滿足集成化、標準化、裝配化要求。12.3.2預置在集成樓蓋空腔內的管線應設置支(吊)架,并與鋼結構可靠連接。12.3.3各專業(yè)管線應分層布置、分層施工,各專業(yè)管線之間的距離不應小于標準要求的最小距離。12.3.4預先安裝在集成樓蓋空腔內的預置管路應符合下列要求:1預置管路的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預留的管口位置偏差不超過15mm;2給水管道的嚴密性應滿足設計要求;3排水管道的嚴密性應滿足設計要求;4排水主管及水平干管應做通球試驗;5熱水管道的嚴密性應滿足設計要求;6風管的嚴密性應滿足設計要求。12.3.5預先安裝在集成樓蓋空腔內的線纜應符合下列要求:1電線電纜標識、套管標簽的內容正確、清晰,線束布線走向、分叉應符合設計要求;2檢測線束中某一點與其它點之間的線路是通路還是斷路,應滿足設計要求;3內置線束中任一線路對地絕緣電阻值及線間的絕緣電阻值應不低于20MΩ;4內置線纜及配套設備應無擊穿、閃絡和飛弧。12.4結構構件驗收12.4.1鋼結構構件的質量驗收應符合下列要求:1構件生產過程中,各分項工程(隱蔽工程)應有檢查記錄和驗收合格單。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查方法:驗收合格單必須簽字齊全、日期準確;2構件應在顯著部位標識構件編號、生產日期和質量驗收標志。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查方法:核查構件編號的生產日期和質量驗收標志準確;3構件的裝配孔位、預埋件、連接件和預留孔洞的數量、規(guī)格應符合設計要求,允許偏差應符合設計要求。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查方法:對照構件制作圖和變更圖進行觀察和測定。12.4.2集成樓蓋板架外形尺寸偏差及檢驗方法應符合表12.4.2的規(guī)定。檢查數量:同一工作班生產的同類型產品,經全數自檢、互檢合格后,專檢、抽檢不應少于30%,且不少于5件。檢查方法:鋼尺、激光尺、靠尺、調平尺、油漆測厚儀、經檢定的模板檢查?!?.512.4.3當集成樓蓋板架的施工質量不符合本標準要求時,應按下列規(guī)定進行處理:1經返工重做或更換構(配)件的,應重新進行驗收;2經有資質的檢測單位檢測鑒定能夠達到設計要求的,應予以驗收;3經有資質的檢測單位檢測達不到設計要求,但經原設計單位核算認可能夠滿足結構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可予以驗收;4經返修或加固處理的分項、分部工程,雖然改變外形尺寸但仍能滿足安全使用要求,可按處理技術方案和協(xié)商文件進行驗收;5通過返修或加固處理仍不能滿足安全使用要求的集成樓蓋,嚴禁驗收。12.4.4檢驗合格后,質檢人員應簽發(fā)合格證和說明書,宜在構件表面醒目位置標明工程名稱、執(zhí)行標準、構件型號、生產日期、合格/返工返修狀態(tài)、生產單位及質量驗收標志等信12.4.5其它構件的驗收應按現行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地方標準執(zhí)行。12.5預置管線驗收12.5.1預置管道驗收應符合下列要求:1預置管路的形位尺寸采用直尺、卷尺檢測;2給水管的嚴密性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42的要求進行驗收;3排水管的嚴密性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42的要求進行驗收;4排水主管及水平干管通球試驗應合格。通球試驗球徑不小于排水管道管徑的2/3,通球率達到100%;5熱水管道的嚴密性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42的要求進行驗收;6風管的嚴密性驗收應按現行國家標準《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43的要求進行驗收。12.5.2預置線纜驗收應符合下列要求:1線纜回路標識應標識清楚、明確;2使用萬用表對電線、電纜進行導通測試應合格,或通過專用檢測設備自動檢測;3絕緣電阻測量應按現行行業(yè)標準《額定電壓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絕緣電纜電線和軟線》JB/T8734的規(guī)定進行;4采用耐壓測試儀按現行行業(yè)標準《額定電壓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絕緣電纜電線和軟線》JB/T8734的規(guī)定進行耐電壓測試,并滿足合格的要求。測試電壓持續(xù)時間60s。對于不能承受測試儀高壓沖擊的電器元件(如浪涌抑制器、半導體元件及電容器等)應將其短接或斷開。12.6包裝及運輸12.6.1集成樓蓋應有永久性標識,標識應符合下列要求:1標識內容由生產單位自行規(guī)定;2永久性標識可采用鋼印、壓痕等不易更改的方式;3一般性標識可采用噴(涂)印、蓋印、粘貼標簽;4標識位置應統(tǒng)一規(guī)范,內容清晰、易辨識;5集成樓蓋標識宜設置安裝位置代碼。12.6.2包裝應滿足以下要求:1構配件宜成套包裝,不同規(guī)格型號宜分類,構配件之間宜加隔墊,小件宜打包;2成套包裝內應附清單,外包裝應貼醒目標識;3包裝宜有防水、防潮、防塵和防損措施。12.6.3集成樓蓋的儲存應符合下列要求:1集成樓蓋的儲存場地宜為混凝土硬化地面或經人工處理的自然地坪,堆放時的支承位置應經計算確定并應滿足平整度和地基承載力及變形要求,場地應有排水措施;2堆放時,每層構件間應設置墊塊,墊塊應在同一垂直線上,且應墊實;集成樓蓋堆碼高度不宜超過4層,多層堆放時宜在吊盒或桁架節(jié)點位置增設墊塊;3構件宜平放,標識向外。12.6.4運輸應滿足以下要求:1構配件應水平放置、與運輸工具之間應采取防護措施;2構件裝運時應綁扎牢固,防止移動或傾倒;3必要時,構件運輸應設有專用運輸工裝和支撐;4運輸工裝、固定工具宜回收循環(huán)使用。12.6.5集成樓蓋上有配載物時,應進行試吊檢查樓蓋的平衡情況及配載物的固定狀態(tài)。13.1一般規(guī)定13.1.1施工單位應具備相應的施工資質,并應建立安全、質量和環(huán)境管理體系。13.1.2工程實施前,應由施工單位項目經理主持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及與其配套的專項施工方案、深化設計施工圖等技術文件,并經企業(yè)技術負責人審批,按有關規(guī)定報送監(jiān)理工程師或業(yè)主代表。13.1.3安裝前應對施工人員進行全面技術培訓和安全交底,起重指揮、起重工、電工、電焊工和無損檢測人員等特種作業(yè)人員,必須經過專業(yè)技能培訓且專業(yè)考試合格,持特種作業(yè)資格證書上崗,并定期進行體檢。13.1.4安裝用的起重設備、專用機具和工具,應滿足管理和施工要求,并定期進行檢驗,保證施工安全。起重吊裝作業(yè)應符合現行行業(yè)標準《建筑施工起重吊裝工程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276的要求。13.1.5集成樓蓋的安裝和質量驗收,必須使用經計量檢定、校準合格的測量儀器和計量器13.1.6安裝前,應對構件外形尺寸、螺栓孔直徑及位置、連接件尺寸、焊縫、構件表面涂層和表面質量、變形情況等進行全面檢查,在符合設計文件和有關標準要求后,方能進行安裝工作。13.1.7需要利用已安裝的結構懸掛其它構件和設備時,應提交相關安裝方案的強度、穩(wěn)定驗算結果,并征得設計單位同意。對已安裝結構及其表面涂層,應采取措施做好保護。13.1.8集成樓蓋必須質量檢驗合格后方可運輸至施工現場進行安裝。制作廠應將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交安裝單位。安裝前,應按集成樓蓋明細表、安裝排列圖和設計文件核對進場集成樓蓋及配載構件的規(guī)格、數量,檢查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13.2起重設備和吊具13.2.1集成樓蓋安裝宜采用外附著式或內爬式塔式起重機、汽車起重機、履帶式起重機、屋面起重機等定型產品。選用非定型產品作為起重設備時,應按國家和地方現行相關標準和規(guī)定進行驗算或試驗檢驗,經認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13.2.2應依據吊裝方案及起重設備性能、工程結構特點、現場環(huán)境、作業(yè)效率等因素綜合選定起重設備。13.2.3當采用外附著式或內爬式塔式起重機進行鋼結構安裝時,應符合下列要求:1起重機與鋼結構相連接的附著位置或爬升支撐系統(tǒng),應得到鋼結構設計單位的同意,進行結構安全驗算,并采取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2應編制起重機安裝、附著、加節(jié)頂升、拆卸專項施工方案及應急救援預案;3起重機安裝完成、附著完成、加節(jié)頂升完成,各階段分別經組織驗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13.2.4塔式起重機的安裝拆卸和使用管理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塔式起重機安全規(guī)程》GB5144、現行行業(yè)標準《建筑塔式起重機安裝、使用、拆卸安全技術規(guī)程》JGJ196和《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guī)程》JGJ33中的相關規(guī)定。13.2.5吊裝重量不應超過起重設備的額定起重量。吊裝作業(yè)嚴禁超載、斜拉或起吊不明重量的物體。使用的吊具和索具的性能、規(guī)格應滿足吊運要求,并與環(huán)境條件相適應;作業(yè)前應對吊具與索具進行檢查,確認完好后方可投入使用;承載時不得超過額定荷載。13.3結構系統(tǒng)安裝13.3.1集成樓蓋板架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1可按建筑物的平面形狀、起重設備的數量和起重能力、現場施工條件等因素劃分安裝流水區(qū)段,采用流水、平行、專業(yè)搭接相結合的施工方法;2確定集成樓蓋板架安裝順序,平面上應從中間向四周擴展,豎向應由下向上安裝。并編制安裝順序表;3鋼結構安裝應根據結構特點形成空間穩(wěn)定的剛度單元,對未形成穩(wěn)定體系的部分,必須增加臨時支撐或采取臨時固定措施;4安裝構件時,應保證下部構件完成安裝、栓接并驗收合格后,方能繼續(xù)上部構件的安裝。13.3.2制訂安裝偏差控制技術方案,集成樓蓋的安裝應全程跟蹤測量,偏差應消除在當前層內,累計偏差應控制在設計要求之內。13.3.3吊裝程序應符合施工組織設計的規(guī)定。施工作業(yè)時,應嚴格按照設計所確定的吊點位置進行起吊或支撐。纜風繩設置應明確。對不規(guī)則構件的吊裝,應明確吊點位置、捆綁、安裝、校正和固定方法。13.3.4每塊集成樓蓋板架宜設置4個吊點(圖13.3.4),吊點短邊距b宜為0.2~0.3B;當L>7.8m時,吊點長邊距離l宜為0.2~0.3L;當L≤7.8m時,吊點宜靠板邊緣。吊點位置也可經計算確定,宜靠近桁架設置。13.3.5吊裝前應清除表面上的油污、冰雪、泥沙和灰塵等雜物。構件在運輸、堆放和安裝過程中被磨損的涂層,以及結構的現場焊縫、高強度螺栓與安裝連接部位,應按規(guī)定涂裝。13.3.6安裝時,集成樓蓋板架樓面堆放的單位面積施工荷載應予限制,不得超過設計樓面荷載值。13.3.7高強度螺栓應在干燥通風的室內按包裝箱上注明的批號、規(guī)格分類存放。高強度螺栓的入庫驗收,應按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5和現行行業(yè)標準《鋼結構高強度螺栓連接技術規(guī)程》JGJ82的要求進行。13.3.8高強度螺栓安裝應滿足以下要求:1高強度螺栓強度、規(guī)格應符合設計文件要求;2緊固軸力符合設計規(guī)定,并達到規(guī)定的扭矩值;3高強度螺栓現場安裝時應能自由穿入螺栓孔,不得強行穿入。螺栓不能自由穿入時,可采用鉸刀或銼刀修整螺栓孔,不得采用氣割擴孔,擴孔數量應征得設計單位同意,修整后或擴孔后的孔徑不應超過螺栓直徑的1.2倍;4高強度螺栓連接副的施擰順序和初擰、復擰扭矩應符合設計要求和現行行業(yè)標準《鋼結構高強度螺栓連接技術規(guī)程》JGJ82的規(guī)定。13.4管線系統(tǒng)安裝13.4.1集成樓蓋空腔內的管線施工質量應符合設計文件和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42、《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43、《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規(guī)范》GB50606、《智能建筑工程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339和《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303的規(guī)定。13.4.2管道波紋補償器、法蘭及焊接接口不應設置在鋼梁或鋼柱的預留孔中。13.4.3在有防腐防火保護層的鋼結構上安裝管道或設備支(吊)架時,宜采用非焊接方式固定;采用焊接時應對被損壞的防腐防火保護層進行修補。13.4.4管線安裝施工應做好成品保護。14.1一般規(guī)定14.1.1集成樓蓋各組成部件應按所屬各分項(部)工程進行現場檢驗和驗收,除應符合本標準的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與市政工程施工質量控制通用規(guī)范》GB55032、《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tǒng)一標準》GB50300、《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5、《鋼結構通用規(guī)范》GB55006和現行行業(yè)標準《高層民用建筑鋼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99等的有關規(guī)定。14.1.2集成樓蓋應按下列規(guī)定進行質量控制:1集成樓蓋的制作過程應由監(jiān)理單位進行全程監(jiān)理,生產廠家應設置駐場監(jiān)理單位。構件進場實行進場驗收制度;2集成樓蓋安裝和施工按施工技術標準進行質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應進行檢查;3相關各專業(yè)工種之間,應進行交接檢驗,并經監(jiān)理工程師(建設單位技術負責人)檢查認可。14.1.3集成樓蓋安裝過程中的隱蔽工程驗收和交接檢驗,應提供必要的圖片、影像資料。1集成樓蓋的進場檢驗由施工單位、監(jiān)理單位和建設單位共同完成;2集成樓蓋安裝工程中的隱蔽工程驗收由施工單位、監(jiān)理單位共同完成,交接檢驗由施工單位、監(jiān)理單位和建設單位在安裝施工過程中共同完成。14.1.4集成樓蓋進場時,制作廠應提供每個構件的質量記錄及產品合格證,提供集成樓蓋鋼構件焊縫的外觀檢查和內部缺陷檢查,栓釘的位置及焊接質量,以及涂層的厚度和附著力等檢測資料。14.1.5集成樓蓋地面工程驗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9的有關規(guī)定。14.1.6集成樓蓋作為屋面結構使用時,其驗收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屋面工程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7的有關規(guī)定。14.1.7集成樓蓋建筑的使用維護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技術標準》GB/T51232的相關要求和規(guī)定。14.2結構系統(tǒng)驗收14.2.1集成樓蓋鋼結構、混凝土樓面的施工質量要求和驗收標準應按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5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4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14.2.2集成樓蓋鋼結構工程緊固件連接工程應按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5規(guī)定的質量驗收方法和質量驗收項目執(zhí)行,同時尚應符合現行行業(yè)標準《鋼結構高強度螺栓連接技術規(guī)程》JGJ82的規(guī)定。14.2.3集成樓蓋鋼結構防腐蝕涂裝工程應按國家現行標準《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5、《建筑防腐蝕工程施工規(guī)范》GB50212、《建筑防腐蝕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GB/T50224和現行行業(yè)標準《建筑鋼結構防腐蝕技術規(guī)程》JGJ/T251的規(guī)定進行驗收;金屬熱噴涂防腐和熱鍍鋅防腐工程,應按現行國家標準《熱噴涂金屬和其他無機覆蓋層鋅、鋁及其合金》GB/T9793和《熱噴涂金屬零部件表面的預處理》GB/T11373等有關規(guī)定進行質量驗收。14.2.4安裝工程可按樓層或施工段等劃分為一個或若干個檢驗批。鋼結構安裝檢驗批應在進場驗收和焊接連接、緊固件連接、制作等分項工程驗收合格的基礎上進行驗收。14.2.5集成樓蓋驗收前,應提供下列文件和記錄:1設計變更文件;2鋼材的質量證明文件和抽樣檢驗報告、預拌混凝土的質量證明文件、預制構件進場質量證明文件;3預制構件的安裝記錄、隱蔽工程記錄、焊縫檢測資料、螺栓檢測資料;4檢驗批(分項)驗收記錄;5其他必要的文件和記錄等。14.3管線系統(tǒng)驗收14.3.1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