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小升初語文無憂銜接專題19同步講義:《誡子書》新課預習(原卷版+解析)_第1頁
統(tǒng)編版小升初語文無憂銜接專題19同步講義:《誡子書》新課預習(原卷版+解析)_第2頁
統(tǒng)編版小升初語文無憂銜接專題19同步講義:《誡子書》新課預習(原卷版+解析)_第3頁
統(tǒng)編版小升初語文無憂銜接專題19同步講義:《誡子書》新課預習(原卷版+解析)_第4頁
統(tǒng)編版小升初語文無憂銜接專題19同步講義:《誡子書》新課預習(原卷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19《誡子書》同步教學講義學習目標學習目標1、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熟讀成誦,積累警句;理解課文內容。2、把握文章脈絡,體會本文簡潔而充滿智慧的語言。3、感受諸葛亮的人格魅力,體會文章主旨,思考其現(xiàn)實意義。知識梳理知識梳理助讀資料1.文題解讀“誡”,告誡、勸勉?!白印保话阏J為是指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皶?,書信?!罢]子書”,即作者諸葛亮寫給兒子,旨在告誡、勸勉的信。以此為題,點明了文章的主要內容,簡潔明了。2.創(chuàng)作背景這篇文章作于蜀漢建興十二年(元234年),是諸葛亮晚年寫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諸葛亮一生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為了蜀漢國家事業(yè)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于是寫下這篇書信告誡諸葛瞻。3.作者簡介諸葛亮(181一234),字孔明,瑯琊陽都(今山東沂南南)人。三國時蜀漢政治家、軍事家。曾隱居隆中,于劉備稱帝后任蜀國丞相。劉禪繼位,封他為武鄉(xiāng)候,領益州牧。謐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4.知識鏈接一種應用性文體—書?!皶保磿?,如手書、家書等。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它的文學功能多種多樣:可以抒情,可以寫景,可以寫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進謁顯貴,勉勵后學。書信的實用性和審美性完美結合起來,形成別具特色的書牘文傳統(tǒng)。文本解讀1.劃分節(jié)奏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2.文本解讀原文注釋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翻譯】君子的品行,以寧靜專一來涵養(yǎng)德行,以節(jié)儉生活來培養(yǎng)品德。不能夠內心恬淡,不慕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能夠平和安靜就不能實現(xiàn)自己遠大的目標。學習必須寧靜專一,增長才干必須刻苦學習,不刻苦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堅定不移的志向就無法使學業(yè)成功。放縱懈怠就不能振奮精種;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年紀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隨同歲月而消失,最終像枯枝落葉般凋落、衰殘,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只有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的窮家破舍里、到那時再悲傷嘆息又怎么來得及!【注釋】[夫]助詞,用于句首,表示發(fā)端。[靜]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以]連詞,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淡泊]內心恬淡,不慕名利。[無以]沒有什么可以拿來,沒辦法。[明志]明確志向。明,明確、堅定。[致遠]達到遠大目標。致,達到。[廣才]增長才干。[淫慢]放縱懈怠。淫,放縱。慢,懈怠。[勵精]振奮精神。勵,振奮。[險躁]輕薄浮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險,輕薄。[治性]修養(yǎng)性情。治,修養(yǎng)。[年與時馳]年紀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馳,疾行,指迅速逝去。[意與日去]意志隨同歲月而消失。[枯落]凋落,衰殘。比喻人年老志衰,沒有用處。[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窮廬]窮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18.[將復何及]又怎么來得及。文句解讀1.本文是作者寫給兒子的信,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2.作者開篇提出“修身養(yǎng)德”,他認為怎樣才能做到“修身養(yǎng)德”呢?用自己的話簡要說說。要“靜”與“儉”。“靜”就是淡泊、寧靜,是一種屏除雜念和干擾而寧靜專一的精神狀態(tài)。只有內心寧靜,方能自省、自察。“靜以修身”強調內心寧靜對個人品德修養(yǎng)的重要作用?!皟€”就是節(jié)儉、儉樸?!皟€以養(yǎng)德”強調物質生活的低要求對個人品德修煉的關鍵性作用。3.作者又明確了“靜”與“明志”“成才”的關系,“靜”與“明志”“成才”分別有怎樣的關系?結合具體內容說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中強調了“明志”“致遠”是“淡泊”“寧靜”的目的,即作者認為明確志向和達到目標是目的,其途徑是“淡泊”“寧靜”,并用雙重否定句的句式強調“淡泊”和“寧靜”的重要性。“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中闡述了“靜”“學”“志”“才”之間的關系,即人的才學是通過學習來增長的,而學習時要靜,要想學有所成必須先立志。作者強調了這四者的關系,其核心是學習,途徑是靜,前提是立志,目的是成才。4.“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一句是從什么角度闡述“靜”的?又是怎樣闡述的?從反面闡述“靜”。這句話強調了“淫慢”“險躁”所造成的危害,強調了“靜”的價值。5.“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一句闡述了什么道理?惜時。時光飛逝,如果不珍惜時間就一事無成,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到年老時后悔就來不及了。6.從全文來看,諸葛亮是從哪幾個方面如何來“誡子”的?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首先提出核心思想:修身養(yǎng)德。開篇以“君子”起,便以一種高標準的道德規(guī)范來要求其子,求其為君子之道。其次君子要志向遠大,志當存高遠??鬃佑醒裕骸叭娍蓨Z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绷⒅臼浅蓪W的先決條件。再次要勤學成才。“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將立志、學習與成才結合在一起,闡明了學習的動機、目的和心智條件。而且不能好高騖遠。最后要珍惜時間,“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敝T葛亮認為成才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志、學、才。他主張以儉養(yǎng)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是互相聯(lián)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須努力學習,要想學有所得,就必須確立大志(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礎,而“修身、養(yǎng)德”是成才的關鍵。四、基礎知識(一)通假字險躁則不能治性。“治”通“冶”,修治,修養(yǎng)。(二)古今異義1.“非寧靜無以致遠”寧靜古:指安靜,精力集中。今:指環(huán)境上的安靜,不嘈雜。2.“險躁則不能治性”險古:輕浮。今:危險,不安全。3.“淫慢則不能勵精”慢古:怠惰散漫。今:指速度緩慢。(三)詞類活用1.非淡泊無以明志明:形容詞使動用法,使……明確。2.非寧靜無以致遠遠:形容詞活用為名詞,遠大志向。3.非志無以成學志:名詞活用為動詞,立志。4、非學無以廣才廣: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增長。(四)一詞多義1.之學而時習之代詞,代指學過的知識君子之行結構助詞,的2.以靜以修身介詞,表目的非寧靜無以致遠介詞,用來3.志非淡泊無以明志遠大志向非志無以成學名詞活用為動詞,立志夫學須靜也動詞,學習非志無以成學名詞,學業(yè)(五)特殊句式①倒裝句。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正確語序為:"以靜修身,以儉養(yǎng)德。②判斷句。夫學需靜也"……也"表判斷③倒裝句。將復何及賓語前置,應為:"將復及何"五、主題思想《誡子書》中作者概括了自己做人治學的經驗,勸勉兒子勤學立志,表達了自己對后代寄予志存高遠的厚望。六、寫作特色?語言智慧理性,簡潔精警。這篇文言文雖只86個字,卻道出了諸如學與靜、才與學、學與志等多種關系,富有人生智慧,因此成為修身立志的名篇。?感情真摯。本文以父親的身份告誡兒子讀書修身,靜心養(yǎng)德,保國愛民,平治天下,既有慈父的殷殷期望,又有圣賢的諄諄教誨,感人肺腑。?駢散結合。本文除開頭“夫君子之行”和最后的“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外,中間運用了多組駢句。驕散句的結合,使得本文節(jié)奏明快、舒緩自如,讀起來朗朗上口,且富有氣勢。七、古代修身名言1.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窘忉尅烤臃辞笥谧约?,小人苛求于別人。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窘忉尅烤有牡丶儩?,胸懷寬廣,小人心中長懷憂懼。3.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窘忉尅亢檬聣氖露际亲约鹤龅?,災禍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來的。4.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窘忉尅烤悠綍r積累才干,等待時機而行動。5.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夸。盡管你是一個強者,可是一定還有比你更強的人,所以不要在別人面前驕傲自滿,自己夸耀自己。專項練習專項練習一、積累運用1.下列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淡泊(bó)

險躁(zào) B.致遠(zhì)

枯落(kū)C.淫慢(yíng)

窮廬(lú) D.勵精(lì)

治性(zhì)2.下列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B.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C.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D.年/與時馳,意/與日去3.下列詞語中的“窮”與“悲守窮廬”中的“窮”意思相近的一項是(

)A.理屈詞窮 B.窮追猛打 C.窮鄉(xiāng)僻壤 D.山窮水盡4.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非淡薄無以明志 B.非寧靜無以至遠C.淫慢則不能厲精 D.險躁則不能治性5.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做任何事情都要按一定的步驟循序漸進,否則會讓自己陷入效率低下的忙碌中。B.畢業(yè)晚會即將舉行,一向熱衷集體活動的明明同學上躥下跳,做著各種準備工作。C.他們響應號召,見異思遷,毅然放棄都市的優(yōu)越條件,扎根西部建功立業(yè)。D.如果不想迷失在紛繁復雜的世界里,我們必須擇善而從,在真理的引領下前行。6.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誡子書》選自《諸葛亮集·文集》,題目中的“子”一般認為是指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B.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C.“誡子書”中的“誡”是告誡、勸勉的意思;“書”是書寫的意思,這里是名詞活用為動詞。D.“非寧靜無以致遠”和“險躁則不能治性”兩句中的加點詞是一對反義詞。7.對這篇短文的分析,錯誤的一項是()A.“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說明了“淡泊”“寧靜”是實現(xiàn)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強調他們是與人的志向相關的。B.“學須靜也”的“學”已經不只是一般的學習,而含有修養(yǎng)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靜”也不只是單純的寧靜,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C.“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從反面說明了“淡泊”“寧靜”的重要性。D.“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表達了君子不與外界同流合污,獨善其身的良好愿望。二、情景默寫8.根據(jù)要求默寫。(1)諸葛亮在《誡子書》中主要闡述的觀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誡子書》中常被人們用來表明“志當存高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誡子書》中闡述“學、才、志”關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誡子書》中闡釋過度享樂和急躁會對人修身養(yǎng)性產生不利影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課內閱讀(一)閱讀下文,完成后面小題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9.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1)非學無以廣才()

(2)淫慢則不能勵精()(3)險躁則不能治性()

(4)年與時馳()10.下列句中“之”與“夫君子之行”中“之”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兩狼之并驅如故 B.禽獸之変詐幾何哉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11.請將下列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12.下列對這篇文言文的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說明了“淡泊”“寧靜”是實現(xiàn)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強調它們與人的志向是相關的。B.“夫學須靜也”的“學”不僅僅指一般的學習,更指修養(yǎng)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靜”也不僅僅指單純的寧靜,更指淡泊名利的意味。C.“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從反面說明了“淡泊”“寧靜”的重要性。D.“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表達了君子不與外界同流合污,獨善其身的良好愿望。13.諸葛亮在書信中告誡兒子,一個人要成才需要具備哪些條件?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誡子書諸葛亮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14.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君子之行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B.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太丘舍去C.意與日去

目似瞑,意暇甚 D.非淡泊無以明志

博學而篤志1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2)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16.下列對文章內容和寫法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諸葛亮勸勉兒子勤學勵志、修身養(yǎng)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險躁”。B.諸葛亮認為成才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立志,二是學習,三是惜時。C.從“學須靜也”可以看出,學習環(huán)境對成就學業(yè)也很重要,只要環(huán)境安靜,就一定有更好的學習效果。D.本文句式整齊,讀來朗朗上口,短小精干,言簡意賅,在今天仍有很強的教育意義。17.諸葛亮對兒子是怎樣做到言傳身教的?請結合選文和【鏈接材料】簡要回答。【鏈接材料】初,亮自表后主①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②衣食,自有余饒③。至于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④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⑤。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及卒,如其所言。(選自諸葛亮《言家事》)〖注〗①后主:劉備之子劉禪,繼位后由諸葛亮輔佐。②子弟:兒子兄弟。③余饒:寬裕。④悉仰:全都依賴。⑤尺寸:這里指收入。拓展提升拓展提升閱讀下文,完成練習?!炯住糠蚓又?,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乙】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四歲而孤,母鄭守節(jié)自誓親誨之學。家貧,至以獲①畫地學書。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及加冠②,嶷然有聲③。一日,修得唐韓愈遺稿于廢書簏④中,讀而心慕焉??嘀咎劫憿荩鼘嬍?,必欲并轡⑥絕馳而追與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選自《宋史·歐陽修傳》,有刪改)【注釋】①獲:植物名,形狀像蘆葦。②加冠: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加冠(束發(fā)戴帽)儀式,表示已經成人。③嶷(yí)然有聲:很高的聲望。④簏(lù):竹編的盛物器具。⑤賾(zé):精微,深奧。⑥并轡(pèi):兩匹馬并排前進。18.請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1)意與日去:______

(2)幼敏悟過人:______19.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四歲而孤

思而不學則殆(《〈論語〉十二章》)B.及加冠,嶷然有聲

及其家穿井(《穿井得一人》)C.必欲并轡絕馳而追與之并

而兩狼之并驅如故(《狼》)D.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儉以養(yǎng)德(《誡子書》)20.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1)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2)家貧,至以獲畫地學書。21.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母鄭守節(jié)自誓親誨之學22.【乙】文中哪些內容能體現(xiàn)諸葛亮所說的“非志無以成學”。(請用原文語句回答)二、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面小題?!炯住糠蚓又校o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選自諸葛亮《誡子書》)【乙】羆①性儉率,不事邊幅。嘗有臺使②至羆為設食使乃裂去薄餅緣。羆曰:“耕種收獲,其功已深,舂爨③造成,用力不少,爾之選擇,當是未饑。”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慚。又客與羆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羆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愧色。(選自《周書·王羆傳》)注:①羆(pí):王羆,北周大將。②臺使:中央最高行政機構尚書省派出的使者。③舂爨(cuàn):舂,用杵搗去谷物的皮殼或搗碎;爨,生火做飯。23.用斜線“/”給下面句子斷句。(限兩處)嘗有臺使至羆為設食使乃裂去薄餅緣24.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1)靜以修身()(2)險躁則不能治性()(3)命左右撤去之()(4)客甚愧色()25.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當是未饑

則是無信B.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

下車引之C.羆意嫌之

意與日去D.及瓜皮落地

將復何及2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2)羆性儉率,不事邊幅。27.[甲]文的君子的操守要注重什么?[乙]文中王羆的做到了哪一點?結合[乙]文分析。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空]子書諸葛亮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乙】陳諫議①教子宋陳諫議家有劣馬性暴不可馭,蹄嚙②傷人多矣。一日,諫議入廄③,不見是馬,因詰④仆:“彼馬何以不見?”仆言為陳堯咨售之賈人矣。堯咨者,陳諫議之子也。諫議遽⑤召子,曰:“汝為貴臣⑥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賈人安能蓄⑦之?是移禍于人也!”急命人追賈人取馬,而償其直,戒⑧仆養(yǎng)之終老。時人稱陳諫議有古仁人之風。【注釋】①諫議:官職名稱。②嚙:咬。③廄(jiù):馬圈,馬棚。④詰:責問,迫問。⑤遽(jù):迅速,急忙。⑥貴臣:朝中重臣。⑦蓄:蓄養(yǎng)。⑧戒:告誡。28.解釋下列語句中的加點詞。(1)非寧靜無以致遠:_____________

(2)是移禍于人也:_____________(3)非學無以廣才:_______________

(4)而償其直:_________________2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30.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汝為貴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賈人安能蓄之?31.從甲、乙兩文看,諸葛亮和陳諫議在教育子女上有什么異同?

專題19《誡子書》同步教學講義學習目標學習目標1、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熟讀成誦,積累警句;理解課文內容。2、把握文章脈絡,體會本文簡潔而充滿智慧的語言。3、感受諸葛亮的人格魅力,體會文章主旨,思考其現(xiàn)實意義。知識梳理知識梳理助讀資料1.文題解讀“誡”,告誡、勸勉?!白印?,一般認為是指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書”,書信?!罢]子書”,即作者諸葛亮寫給兒子,旨在告誡、勸勉的信。以此為題,點明了文章的主要內容,簡潔明了。2.創(chuàng)作背景這篇文章作于蜀漢建興十二年(元234年),是諸葛亮晚年寫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諸葛亮一生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為了蜀漢國家事業(yè)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于是寫下這篇書信告誡諸葛瞻。3.作者簡介諸葛亮(181一234),字孔明,瑯琊陽都(今山東沂南南)人。三國時蜀漢政治家、軍事家。曾隱居隆中,于劉備稱帝后任蜀國丞相。劉禪繼位,封他為武鄉(xiāng)候,領益州牧。謐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4.知識鏈接一種應用性文體—書?!皶保磿?,如手書、家書等。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它的文學功能多種多樣:可以抒情,可以寫景,可以寫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進謁顯貴,勉勵后學。書信的實用性和審美性完美結合起來,形成別具特色的書牘文傳統(tǒng)。文本解讀1.劃分節(jié)奏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2.文本解讀原文注釋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翻譯】君子的品行,以寧靜專一來涵養(yǎng)德行,以節(jié)儉生活來培養(yǎng)品德。不能夠內心恬淡,不慕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能夠平和安靜就不能實現(xiàn)自己遠大的目標。學習必須寧靜專一,增長才干必須刻苦學習,不刻苦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堅定不移的志向就無法使學業(yè)成功。放縱懈怠就不能振奮精種;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年紀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隨同歲月而消失,最終像枯枝落葉般凋落、衰殘,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只有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的窮家破舍里、到那時再悲傷嘆息又怎么來得及!【注釋】[夫]助詞,用于句首,表示發(fā)端。[靜]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以]連詞,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淡泊]內心恬淡,不慕名利。[無以]沒有什么可以拿來,沒辦法。[明志]明確志向。明,明確、堅定。[致遠]達到遠大目標。致,達到。[廣才]增長才干。[淫慢]放縱懈怠。淫,放縱。慢,懈怠。[勵精]振奮精神。勵,振奮。[險躁]輕薄浮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險,輕薄。[治性]修養(yǎng)性情。治,修養(yǎng)。[年與時馳]年紀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馳,疾行,指迅速逝去。[意與日去]意志隨同歲月而消失。[枯落]凋落,衰殘。比喻人年老志衰,沒有用處。[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窮廬]窮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18.[將復何及]又怎么來得及。文句解讀1.本文是作者寫給兒子的信,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2.作者開篇提出“修身養(yǎng)德”,他認為怎樣才能做到“修身養(yǎng)德”呢?用自己的話簡要說說。要“靜”與“儉”?!办o”就是淡泊、寧靜,是一種屏除雜念和干擾而寧靜專一的精神狀態(tài)。只有內心寧靜,方能自省、自察?!办o以修身”強調內心寧靜對個人品德修養(yǎng)的重要作用。“儉”就是節(jié)儉、儉樸。“儉以養(yǎng)德”強調物質生活的低要求對個人品德修煉的關鍵性作用。3.作者又明確了“靜”與“明志”“成才”的關系,“靜”與“明志”“成才”分別有怎樣的關系?結合具體內容說說?!胺堑礋o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中強調了“明志”“致遠”是“淡泊”“寧靜”的目的,即作者認為明確志向和達到目標是目的,其途徑是“淡泊”“寧靜”,并用雙重否定句的句式強調“淡泊”和“寧靜”的重要性。“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中闡述了“靜”“學”“志”“才”之間的關系,即人的才學是通過學習來增長的,而學習時要靜,要想學有所成必須先立志。作者強調了這四者的關系,其核心是學習,途徑是靜,前提是立志,目的是成才。4.“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一句是從什么角度闡述“靜”的?又是怎樣闡述的?從反面闡述“靜”。這句話強調了“淫慢”“險躁”所造成的危害,強調了“靜”的價值。5.“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一句闡述了什么道理?惜時。時光飛逝,如果不珍惜時間就一事無成,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到年老時后悔就來不及了。6.從全文來看,諸葛亮是從哪幾個方面如何來“誡子”的?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首先提出核心思想:修身養(yǎng)德。開篇以“君子”起,便以一種高標準的道德規(guī)范來要求其子,求其為君子之道。其次君子要志向遠大,志當存高遠??鬃佑醒裕骸叭娍蓨Z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绷⒅臼浅蓪W的先決條件。再次要勤學成才?!胺驅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將立志、學習與成才結合在一起,闡明了學習的動機、目的和心智條件。而且不能好高騖遠。最后要珍惜時間,“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諸葛亮認為成才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志、學、才。他主張以儉養(yǎng)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是互相聯(lián)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須努力學習,要想學有所得,就必須確立大志(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礎,而“修身、養(yǎng)德”是成才的關鍵。四、基礎知識(一)通假字險躁則不能治性?!爸巍蓖ā耙薄?,修治,修養(yǎng)。(二)古今異義1.“非寧靜無以致遠”寧靜古:指安靜,精力集中。今:指環(huán)境上的安靜,不嘈雜。2.“險躁則不能治性”險古:輕浮。今:危險,不安全。3.“淫慢則不能勵精”慢古:怠惰散漫。今:指速度緩慢。(三)詞類活用1.非淡泊無以明志明:形容詞使動用法,使……明確。2.非寧靜無以致遠遠:形容詞活用為名詞,遠大志向。3.非志無以成學志:名詞活用為動詞,立志。4、非學無以廣才廣: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增長。(四)一詞多義1.之學而時習之代詞,代指學過的知識君子之行結構助詞,的2.以靜以修身介詞,表目的非寧靜無以致遠介詞,用來3.志非淡泊無以明志遠大志向非志無以成學名詞活用為動詞,立志夫學須靜也動詞,學習非志無以成學名詞,學業(yè)(五)特殊句式①倒裝句。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正確語序為:"以靜修身,以儉養(yǎng)德。②判斷句。夫學需靜也"……也"表判斷③倒裝句。將復何及賓語前置,應為:"將復及何"五、主題思想《誡子書》中作者概括了自己做人治學的經驗,勸勉兒子勤學立志,表達了自己對后代寄予志存高遠的厚望。六、寫作特色?語言智慧理性,簡潔精警。這篇文言文雖只86個字,卻道出了諸如學與靜、才與學、學與志等多種關系,富有人生智慧,因此成為修身立志的名篇。?感情真摯。本文以父親的身份告誡兒子讀書修身,靜心養(yǎng)德,保國愛民,平治天下,既有慈父的殷殷期望,又有圣賢的諄諄教誨,感人肺腑。?駢散結合。本文除開頭“夫君子之行”和最后的“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外,中間運用了多組駢句。驕散句的結合,使得本文節(jié)奏明快、舒緩自如,讀起來朗朗上口,且富有氣勢。七、古代修身名言1.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解釋】君子反求于自己,小人苛求于別人。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解釋】君子心地純潔,胸懷寬廣,小人心中長懷憂懼。3.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窘忉尅亢檬聣氖露际亲约鹤龅?,災禍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來的。4.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解釋】君子平時積累才干,等待時機而行動。5.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夸。盡管你是一個強者,可是一定還有比你更強的人,所以不要在別人面前驕傲自滿,自己夸耀自己。專項練習專項練習一、積累運用1.下列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淡泊(bó)

險躁(zào) B.致遠(zhì)

枯落(kū)C.淫慢(yíng)

窮廬(lú) D.勵精(lì)

治性(zhì)【答案】C【詳解】此題考查學生對字音的掌握情況,這就要求學生平時的學習中注意字音的識記和積累,特別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題,要熟悉漢語拼音規(guī)則,同時可根據(jù)形聲字的聲旁來推斷它的讀音。C項的注音有誤,“淫”應讀“yín”。2.下列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B.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C.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D.年/與時馳,意/與日去【答案】C【詳解】C.句意: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勤奮學習。“夫”為發(fā)語詞,其后應斷開?!皩W”與“才”是兩個分句的主語,其后應斷開。故斷句為: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故選C。3.下列詞語中的“窮”與“悲守窮廬”中的“窮”意思相近的一項是(

)A.理屈詞窮 B.窮追猛打 C.窮鄉(xiāng)僻壤 D.山窮水盡【答案】C【詳解】“悲守窮廬”的“窮”是貧窮的意思;A:窮,窮盡;B:窮,連續(xù)、徹底C:窮,貧窮;D:窮,盡。4.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非淡薄無以明志 B.非寧靜無以至遠C.淫慢則不能厲精 D.險躁則不能治性【答案】D【詳解】此題考查學生對字形的掌握情況,對漢字字形的正確書寫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注意字形的識記和積累,特別是形近字,這樣才能輕松應對該種題型。A.薄-泊;B.至-致;C.厲-勵。故選D。5.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做任何事情都要按一定的步驟循序漸進,否則會讓自己陷入效率低下的忙碌中。B.畢業(yè)晚會即將舉行,一向熱衷集體活動的明明同學上躥下跳,做著各種準備工作。C.他們響應號召,見異思遷,毅然放棄都市的優(yōu)越條件,扎根西部建功立業(yè)。D.如果不想迷失在紛繁復雜的世界里,我們必須擇善而從,在真理的引領下前行。【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的是成語的理解與辨析。A項,“循序漸進”指(學習、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驟逐漸深入或提高,與前文重復。B項,“上躥下跳”比喻人上下奔走,四處活動。含貶義,不合語境。C項,“見異思遷”的意思是看見不同的事物就改變主意,指意志不堅定,喜愛不專一。含貶義,用在此處不合適。D項,“擇善而從”指采納正確的意見或選擇好的方法加以實行。用在此處正確。6.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誡子書》選自《諸葛亮集·文集》,題目中的“子”一般認為是指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B.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C.“誡子書”中的“誡”是告誡、勸勉的意思;“書”是書寫的意思,這里是名詞活用為動詞。D.“非寧靜無以致遠”和“險躁則不能治性”兩句中的加點詞是一對反義詞?!敬鸢浮緾【詳解】C.“書”是指書信,沒有活用現(xiàn)象。故選C。7.對這篇短文的分析,錯誤的一項是()A.“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說明了“淡泊”“寧靜”是實現(xiàn)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強調他們是與人的志向相關的。B.“學須靜也”的“學”已經不只是一般的學習,而含有修養(yǎng)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靜”也不只是單純的寧靜,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C.“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從反面說明了“淡泊”“寧靜”的重要性。D.“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表達了君子不與外界同流合污,獨善其身的良好愿望。【答案】D【詳解】D項對這篇短文的分析錯誤?!氨馗F廬,將復何及”的含義是要有一番作為,不要老守窮年,老了就來不及了。二、情景默寫8.根據(jù)要求默寫。(1)諸葛亮在《誡子書》中主要闡述的觀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誡子書》中常被人們用來表明“志當存高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誡子書》中闡述“學、才、志”關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誡子書》中闡釋過度享樂和急躁會對人修身養(yǎng)性產生不利影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敬鸢浮快o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詳解】理解型默寫題一般都在題干中給出明確要求,這種題目是對平時閱讀背誦能力的巧妙檢測。理解型默寫題比直接型默寫題難度要稍大一些,但答案一般具有唯一性。學生不僅要識記默寫的內容,還要對課文有較好的感知能力,要在對原文內容理解的基礎上根據(jù)題干要求作答。通常情況下,只要熟悉原文,理解其含意和作用,就不難寫出對應的內容。注意“儉、淡泊、致、淫、勵、躁”的書寫。三、課內閱讀(一)閱讀下文,完成后面小題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9.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1)非學無以廣才()

(2)淫慢則不能勵精()(3)險躁則不能治性()

(4)年與時馳()10.下列句中“之”與“夫君子之行”中“之”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兩狼之并驅如故 B.禽獸之変詐幾何哉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11.請將下列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12.下列對這篇文言文的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說明了“淡泊”“寧靜”是實現(xiàn)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強調它們與人的志向是相關的。B.“夫學須靜也”的“學”不僅僅指一般的學習,更指修養(yǎng)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靜”也不僅僅指單純的寧靜,更指淡泊名利的意味。C.“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從反面說明了“淡泊”“寧靜”的重要性。D.“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表達了君子不與外界同流合污,獨善其身的良好愿望。13.諸葛亮在書信中告誡兒子,一個人要成才需要具備哪些條件?結合文章內容談談?!敬鸢浮?.增長懈怠修養(yǎng)疾行,指迅速逝去10.B11.(1)以寧靜心緒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以節(jié)儉生活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2)不恬靜寡欲就無法明確自己的志向,不能夠和平安靜就無法達到遠大目標。12.D13.①第一立志,“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②第二學習,“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③第三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解析】9.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句意為: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干。廣,增長;(2)句意為:放縱懈怠就不能振奮精神。慢,懈?。唬?)句意為:輕浮急躁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治,修養(yǎng);(4)句意為:年紀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馳,疾行,指迅速逝去。10.本題考查文言虛詞“之”的用法。例句“夫君子之行”中的“之”:助詞,的。A.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B.之:助詞,的;C.之:代詞,代學問和事業(yè);D.之:助詞,湊音節(jié);故選B。11.本題考查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在翻譯句子時首先要注意重點的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和詞類活用的情況,先按照原句子的順序翻譯,然后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習慣進行語序調整。重點詞語:(1)靜: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以,連詞,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修養(yǎng);(2)廣,增長;無以,沒有什么可以拿來,沒辦法。12.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D.“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表達了作者希望兒子不虛度年華,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的愿望;故選D。13.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概括能力。從“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可以看出,不清心寡欲,就沒有什么可以拿來使自己的志向堅定、明確,不安定清靜,就沒有什么可以拿來使自己實現(xiàn)遠大目標。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干,沒有堅定不移的志向就無法使學業(yè)成功。據(jù)此分析可知,一個人要成才首先要先立志;從“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可知,學習必須靜心專一,增長才干必須刻苦學習。因此,一個人要成才就必須學習;從“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可知,作者希望兒子不虛度年華,要珍惜時間。據(jù)此分析一個人要成才就要珍惜時間?!军c睛】參考譯文:君子的品行,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yǎng)身心,依靠儉樸節(jié)約的作風來培養(yǎng)品德。不清心寡欲,就沒有什么可以拿來使自己的志向堅定、明確,不安定清靜,就沒有什么可以拿來使自己實現(xiàn)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增長才干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干,沒有堅定不移的志向就無法使學業(yè)成功。放縱懈怠就不能振奮精神,輕浮急躁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年紀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隨同歲月而消失,最終像枯枝敗葉般凋落、衰殘,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只有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的窮家破舍里,到那時再悲傷嘆息又怎么來得及?。ǘ╅喿x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誡子書諸葛亮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14.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君子之行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B.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太丘舍去C.意與日去

目似瞑,意暇甚 D.非淡泊無以明志

博學而篤志1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2)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16.下列對文章內容和寫法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諸葛亮勸勉兒子勤學勵志、修身養(yǎng)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險躁”。B.諸葛亮認為成才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立志,二是學習,三是惜時。C.從“學須靜也”可以看出,學習環(huán)境對成就學業(yè)也很重要,只要環(huán)境安靜,就一定有更好的學習效果。D.本文句式整齊,讀來朗朗上口,短小精干,言簡意賅,在今天仍有很強的教育意義。17.諸葛亮對兒子是怎樣做到言傳身教的?請結合選文和【鏈接材料】簡要回答?!炬溄硬牧稀砍酰磷员砗笾鳍僭唬骸俺啥加猩0税僦?,薄田十五頃,子弟②衣食,自有余饒③。至于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④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⑤。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奔白洌缙渌?。(選自諸葛亮《言家事》)〖注〗①后主:劉備之子劉禪,繼位后由諸葛亮輔佐。②子弟:兒子兄弟。③余饒:寬裕。④悉仰:全都依賴。⑤尺寸:這里指收入。【答案】14.D15.(1)以寧靜來修養(yǎng)身心,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品德。(2)放縱懈怠就不能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16.C17.勸勉兒子“儉以養(yǎng)德”“淡泊明志”,身為蜀國丞相的諸葛亮,為官光明磊落,靠俸祿為生,不以權謀私?!窘馕觥?4.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A.名詞,言行操守/動詞,行走;B.消逝,逝去/離開;C.名詞,意志/名詞,神情;D.都是名詞,志向;故選D。15.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文言文翻譯的基本要求是“信、達、雅”,基本原則是“留、替、調、補、刪”。翻譯句子時還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語:(1)靜,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以,連詞,表目的;修身,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養(yǎng)德,培養(yǎng)品德。(2)淫慢,放縱懈怠;勵精,振奮精神;險躁,輕薄浮躁;治性,修養(yǎng)性情。16.本題考查內容與寫法理解分析。C.由“學須靜也,才須學也”可知,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勤奮學習。強調了“靜”與“學”的重要性。C項中“只要環(huán)境安靜,就一定有更好的學習效果”是錯誤的;故選C。17.本題考查內容理解與拓展。結合原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可知,諸葛亮勸勉兒子“儉以養(yǎng)德”“淡泊明志”。結合【鏈接材料】“至于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可知,身為蜀國丞相的諸葛亮,為官光明磊落,靠俸祿為生,不以權謀私。這是諸葛亮對兒子的身教?!军c睛】參考譯文:誡子書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的德行操守,依靠內心安靜來修養(yǎng)身心,以儉樸節(jié)約財物來培養(yǎng)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勤奮學習。如果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干,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v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逐漸消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窮困的破舍里,到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鏈接材料】先前,諸葛亮自己向后主上表章說:“成都有桑樹八百株,有不是很肥沃的田十五頃,兒子兄弟的穿衣吃飯,他們都會有盈余。而我在外當官,沒有其他的花費,全靠公家的俸祿過活,沒有做其他的兼職營生來增加自己的收入。等到我死的時候,不會出現(xiàn)那種有多余的綢布,多余的錢財這樣的狀況來辜負陛下。”到了他死的時候,果真像他所說的那樣。拓展提升拓展提升閱讀下文,完成練習?!炯住糠蚓又?,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乙】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四歲而孤,母鄭守節(jié)自誓親誨之學。家貧,至以獲①畫地學書。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及加冠②,嶷然有聲③。一日,修得唐韓愈遺稿于廢書簏④中,讀而心慕焉??嘀咎劫憿?,忘寢食,必欲并轡⑥絕馳而追與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選自《宋史·歐陽修傳》,有刪改)【注釋】①獲:植物名,形狀像蘆葦。②加冠: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加冠(束發(fā)戴帽)儀式,表示已經成人。③嶷(yí)然有聲:很高的聲望。④簏(lù):竹編的盛物器具。⑤賾(zé):精微,深奧。⑥并轡(pèi):兩匹馬并排前進。18.請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1)意與日去:______

(2)幼敏悟過人:______19.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四歲而孤

思而不學則殆(《〈論語〉十二章》)B.及加冠,嶷然有聲

及其家穿井(《穿井得一人》)C.必欲并轡絕馳而追與之并

而兩狼之并驅如故(《狼》)D.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儉以養(yǎng)德(《誡子書》)20.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1)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2)家貧,至以獲畫地學書。21.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母鄭守節(jié)自誓親誨之學22.【乙】文中哪些內容能體現(xiàn)諸葛亮所說的“非志無以成學”。(請用原文語句回答)【答案】18.(1)意志(2)聰明19.B20.(1)放縱懈怠就無法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2)因家里貧窮,以至于只能用蘆荻作筆,在地上學習寫字。21.母鄭/守節(jié)自誓/親誨之學22.(修得唐韓愈遺稿于廢書箴中),讀而心慕焉??嘀咎劫懀鼘嬍?,必欲并轡絕馳而追與之并。(答出其中兩個分句即可)【解析】18.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1)句意:意志隨歲月逐漸消逝。意:意志;(2)句意:歐陽修就聰敏過人。敏:聰明。19.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表順承,就/表轉折,但是、卻;B.動詞,等到/動詞,等到;C.代詞,他/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D.介詞,憑借/介詞,用;故選B。20.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重點詞有:(1)淫慢:放縱懈怠;勵精:振奮精神;險躁:輕薄浮躁;治性:修養(yǎng)性情;(2)貧:貧窮;至:以至于;以:用;學書:指學習寫字。21.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合語法,然后斷句。句意:母親鄭氏決心不改嫁,(在家)親自教歐陽修讀書學習。“母鄭”為主語,“守節(jié)自誓”“親誨之學”點明其母“守節(jié)”與“親誨”的行為;故斷為:母鄭/守節(jié)自誓/親誨之學。22.本題考查內容理解。注意要用原文回答?!胺侵緹o以成學”意思是: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凸顯“志”對“學”的指引作用;“修得唐韓愈遺稿于廢書簏中,讀而心慕焉??嘀咎劫?,忘寢食,必欲并轡絕馳而追與之并”,寫歐陽修在廢書簍中得到了唐朝韓愈的遺稿,讀后心里十分欣慕,于是苦心孤詣、廢寢忘食的學習,想要努力追上韓愈并與他比肩齊名;正因為歐陽修有了學習的目標(韓愈),促使其發(fā)奮學習,才有所成就,體現(xiàn)了“非志無以成學”?!军c睛】參考譯文:【甲】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依靠內心安靜來修養(yǎng)身心,以儉樸節(jié)約財物來培養(yǎng)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勤奮學習。如果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干,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放縱懈怠就無法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逐漸消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窮困的破舍里,到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乙】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四歲時父親就死了,母親鄭氏決心不改嫁,(在家)親自教歐陽修讀書學習。因家里貧窮,以至于只能用蘆荻在地上練習寫字。幼年時,歐陽修就聰敏過人,讀過一遍書就能背誦下來。等到成年時,更是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譽。有一天,歐陽修在廢書簍中得到了唐朝韓愈的遺稿,讀后心里十分欣慕。(于是)苦心孤詣地探幽索隱,廢寢忘食,決心要努力追上韓愈并與他比肩齊名,最終,(歐陽修)憑著他的文章名滿天下。二、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面小題?!炯住糠蚓又?,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ㄟx自諸葛亮《誡子書》)【乙】羆①性儉率,不事邊幅。嘗有臺使②至羆為設食使乃裂去薄餅緣。羆曰:“耕種收獲,其功已深,舂爨③造成,用力不少,爾之選擇,當是未饑。”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慚。又客與羆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羆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蜕趵⑸?。(選自《周書·王羆傳》)注:①羆(pí):王羆,北周大將。②臺使:中央最高行政機構尚書省派出的使者。③舂爨(cuàn):舂,用杵搗去谷物的皮殼或搗碎;爨,生火做飯。23.用斜線“/”給下面句子斷句。(限兩處)嘗有臺使至羆為設食使乃裂去薄餅緣24.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1)靜以修身()(2)險躁則不能治性()(3)命左右撤去之()(4)客甚愧色()25.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當是未饑

則是無信B.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

下車引之C.羆意嫌之

意與日去D.及瓜皮落地

將復何及2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2)羆性儉率,不事邊幅。27.[甲]文的君子的操守要注重什么?[乙]文中王羆的做到了哪一點?結合[乙]文分析?!敬鸢浮?3.嘗有臺使至/羆為設食/使乃裂去薄餅緣。24.摒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輕薄手下,身邊的人臉色25.A26.(1)如果不內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沒辦法明確志向,如果不寧靜專一就沒辦法達到遠大目標。(2)王羆為人儉樸直率,不講究衣著容貌的整潔。27.[甲]文的君子的操守要注重的是“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乙]文中王羆的做到了“儉以養(yǎng)德”,一是他因使者把薄餅的邊緣撕去,而命令隨從將飯肴撤走,二是他嫌棄客人把瓜皮削得很厚,而拾起地上的瓜皮吃?!窘馕觥?3.本題考查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文言語句的節(jié)奏劃分一般以句意、語法結構并結合內容理解為劃分依據(jù)。本句的意思是:曾經有一次,朝廷派來一位使者,王羆為他設下飯肴,使者竟然把薄餅的邊緣撕去;故根據(jù)句意即可斷向為:嘗有臺使至/羆為設食/使乃裂去薄餅緣。2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時,要注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解釋詞語,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1)句意為:以摒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來修養(yǎng)身心。靜,摒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2)句意為: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險,輕?。唬?)句意為:命令身邊的人將飯肴撤走。左右,手下,身邊的人;(4)句意為:客人臉色很慚愧。色,臉色。25.本題考查一詞多義。作答本題,重點在于文言詞語的積累,同時也可以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A.都是動詞,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是”;B.動詞,伸/動詞,牽,拉;C.名詞,心里/名詞,意志;D.動詞,等到/動詞,來得及;故選A。26.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的時候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1)重點詞:非,不;淡泊,內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明確志向;寧靜,寧靜專一;致,達到;遠,遠大目標。(2)重點詞:儉,簡樸;率,直率;事,注意;邊幅,衣著容貌的整潔。27.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分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結合題目的提示,找出相關的語句,概括即可。根據(jù)[甲]文中的“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可知,諸葛亮認為君子的要注重“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即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根據(jù)[乙]文中的“嘗有臺使至羆為設食使乃裂去薄餅緣。羆曰:‘耕種收獲,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爾之選擇,當是未饑。’命左右撤去之”可知,王羆因使者把薄餅的邊緣撕去,而命令隨從將飯肴撤走;根據(jù)[乙]文“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羆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可知,王羆嫌棄客人把瓜皮削得很厚,而拾起地上的瓜皮吃;由此可知,這兩處都體現(xiàn)了王羆的儉樸,做到了“儉以養(yǎng)德”?!军c睛】參考譯文[甲]君子的行為操守,以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就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就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