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課+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與社會治理+導學案 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1頁
第17課+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與社會治理+導學案 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2頁
第17課+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與社會治理+導學案 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3頁
第17課+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與社會治理+導學案 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4頁
第17課+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與社會治理+導學案 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7課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與社會治理學案課標導航了解中國古代以賦役征發(fā)為首要目的的戶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層管理組織;知道中國古代王朝在社會救濟和優(yōu)撫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學習重點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和基層管理組織學習難點中國古代戶籍制度和基層管理組織與古代其他制度的關系知識導航一、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與社會治理1.歷代戶籍制度的演變戰(zhàn)國時期國家大規(guī)模編排民戶,制定戶籍。公元前375年,秦獻公“為戶籍相伍”,即以五家為“伍”的辦法編排戶口秦朝實行分類登記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戶籍外,還有宗親貴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賈的市籍等漢朝(1)丞相主管全國戶籍工作,各級地方政府有專門人員主管戶籍,定期進行人口調查(2)東漢末年,戰(zhàn)事頻繁,人口流動加劇,豪強地主與國家爭奪人口,戶籍散亂隋朝命州縣官“大索貌閱”,重新核定戶籍,嚴防不實唐朝唐承隋制,管理更嚴,戶籍三年一造宋朝戶籍分主戶與客戶。主戶指擁有土地、繳納賦稅的稅戶,客戶指沒有土地的佃戶元朝戶口類型比較復雜,按職業(yè)可以分為軍戶、民戶、匠戶、站戶等,統(tǒng)稱為“諸色戶計”。一旦定籍,世代相襲,不得變動明朝(1)繼承了元朝以職業(yè)定戶籍的做法,戶籍分民籍、軍籍、匠籍等(2)明朝戶籍冊稱“黃冊”,以里甲制為基礎,每里一冊,詳列各戶人口、田土、房屋清朝(1)普通戶籍基本沿襲明制,戶籍管理相對松弛(2)清前期,賦役實行固定丁銀、攤丁入畝后,戶籍的作用大為削弱。(3)乾隆年間,朝廷諭令戶籍永停編審,此后政府只是按照一定的組織制度登記人口數(shù)量2.歷代基層組織與社會治理(1)基層組織秦漢縣下設鄉(xiāng)和里。鄉(xiāng)里制度基本為后世所沿襲唐朝以百戶為里,五里為鄉(xiāng),城內設坊,郊外設村,設里正、坊正、村正明朝實行里甲制,十戶為一甲,一百一十戶為一里,設甲首、里長(2)社會治理①特點:注重建立基層民眾的自我管理與相互監(jiān)督機制。②演變秦漢建立什伍組織,以五家為伍,十家為什,百家為里,互相監(jiān)督唐朝建立鄰保制度,以四家為鄰,五鄰為保,彼此之間相互監(jiān)督北宋王安石實施保甲制明朝王守仁在南贛推行十家牌法,要求十家總編為一牌,每日沿門按牌察看動靜,發(fā)現(xiàn)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舉報清朝a.實行里甲制,后來改而推行編制嚴密的保甲制b.兼具區(qū)劃和戶籍管理性質的鄉(xiāng)里制與旨在維護社會治安的保甲制合一3.歷代社會救濟與優(yōu)撫政策(1)原因:①古代社會生產(chǎn)力水平低,每逢自然災害發(fā)生時,人民生活缺少保障。②孟子、墨子等思想的影響。(3)表現(xiàn)社會救濟優(yōu)撫政策漢朝:建立常平倉制度秦漢:賜給高齡老人手杖——鳩杖,以示尊重隋唐:政府既重視官方儲備,也大力提倡民間積儲唐朝:政府設有收容貧老、孤兒和乞討流浪人員的專門機構宋朝:宗族內部的救助活動逐漸興起-明清:慈善組織開始興起,出現(xiàn)了善堂、善會等慈善機構明初:朝廷令各地有司優(yōu)撫高年平民(4)作用:社會救濟為民眾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證人口繁衍和正常生產(chǎn)活動的進行,有利于維護統(tǒng)治。習題鞏固1.在湖北云夢出土的秦簡中,有登錄戶主姓名、妻子、兒女的年齡,以及財產(chǎn),如奴婢、田宅等;在居延漢簡中也保存了戶籍的片段,每戶名下,均登錄屬于本戶的人口及奴婢、田宅、牛馬、車輛等狀況。這些信息可以直接印證()A土地私有是否取得優(yōu)勢地位B邊疆地區(qū)農(nóng)耕經(jīng)濟的發(fā)展狀況C治理體系向基層延伸的情況D政府對私有財產(chǎn)權的重視程度2東晉政府對南方原始居民以黃紙進行登記,稱為"黃籍";對從北方南渡而來的人口以白紙進行登記,稱為"白籍",不向白籍人口征發(fā)賦役。自東晉成帝至陳文帝,政府先后進行了十次土斷,與世家大族爭奪人口。該時期戶籍制度的變化()A反映了專制集權的加強B解決了人口隱匿的問題C導致了士族勢力的沒落D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3.唐代《考課令》將戶口增減作為評定州縣官員考第的一項重要指標,若"撫育有方、戶口增益",則會升進相應的考第;若"撫養(yǎng)乖方、戶口減損",則會降等。由此可知,唐代()A地方考核的標準化B強化戶籍管理維護統(tǒng)治C注重維護財稅基礎D官員行政能力得到強化4.明朝把全國人口按職業(yè)分為民、軍、匠三類進行造冊登記:軍戶提供兵役;民戶提供賦役;匠戶名目繁多,有灶戶(煮鹽業(yè))、樂戶(娛樂業(yè))等。各種戶籍世襲固定,嚴禁私自逃亡換籍。這些措施()A抑制了土地兼并B加劇了社會階層分化C有利于社會管理D減緩了人口增長趨勢5.(2024.泰州高二上期末)隋朝開皇五年,全國實行"大索貌閱",按人查對戶口,戶口不實者,里正、黨長流配遠方。堂兄弟以下則要分居。這次檢括戶口"計帳進四十四萬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萬一千五百口"。隋朝"大索貌閱"()A.導致中國人口增加B旨在減輕農(nóng)民負擔C,配合推行租庸調制D.增加了政府的收入6.(2023.承德高二聯(lián)考)唐武德九年,給事中魏征在上疏中稱:"今之共治,所寄惟在縣令刺史,年常貌閱,并悉委之。""貌閱"反映刺史的職責是()A.清丈土地B.評定資品C.整頓吏治D.核定戶籍7.(2024臺州高二上期末)北宋初,客戶占總人口的40%,到1072年,客戶所占比例下降到30%。這種變化()A.說明擁有土地的佃戶數(shù)量增幅較大B.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C.源于政府"大索貌閱"制度的推行D.反映了政府以職業(yè)劃分戶籍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