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課件_第1頁
第三章 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課件_第2頁
第三章 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課件_第3頁
第三章 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課件_第4頁
第三章 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0-3歲)心理發(fā)展的一般特點:學會獨立行走、言語能力很大發(fā)展、開始最初游戲活動、各種心理活動帶有明顯的直覺行動性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第一節(jié)嬰兒期的動作發(fā)展一、嬰兒動作發(fā)展對心理發(fā)展的意義(一)動作發(fā)展是心理發(fā)展的源泉或前提(二)嬰兒動作是心理發(fā)展的外部表現(xiàn)(三)嬰兒動作發(fā)展促進了空間認知的發(fā)展(四)嬰兒動作發(fā)展促進了社會交往能力的發(fā)展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二、嬰兒動作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1.從整體動作向分化動作發(fā)展2.從不隨意動作向隨意動作發(fā)展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順序性(1)頭尾原則:從上到下,抬頭、翻身、坐、爬、站、行走(2)近遠原則:從中心到外周(3)大小原則:從大肌肉動作到小肌肉動作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三、嬰兒主要動作的發(fā)展1.頭部:發(fā)展的順序是俯臥時能抬頭,然后坐著時頭能垂直,最后仰臥時能抬頭。2.軀干部:軀干部的主要動作是翻身和坐。3.手臂和手:首先,拇指和其余四指對立的抓握動作,這是人類操作物體的典型方式。其次,兒童在抓握動作中,逐步形成眼手協(xié)調,即視覺和觸覺的協(xié)調運動。手的抓握動作約在周歲時接近完成。

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4.腿和腳:嬰兒在學會翻身、坐起的動作后逐漸學會了爬行。嬰兒最初往往用著地滑行來代替爬行,也就是嬰兒坐著,用手臂和腿推著身體前進;以后是匍匐爬行,腹部蠕動,用手臂帶動身體前進,兩條腿拖在后面;接著用膝蓋和手爬行;最早約在8個月時才能用手和腳作四肢爬行。1歲左右的兒童能扶著東西走路,14個月時能不用支持物自己獨立走幾步,一般在1歲半時能自如行走。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第二節(jié)嬰兒期的認知發(fā)展一、感知覺的發(fā)展(一)研究方法的突破1.習慣化范式習慣化去習慣化2.優(yōu)先注視范式(刺激偏愛程序)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二)視覺的發(fā)展在新生兒時期,視覺能力的發(fā)展水平在各種感覺能力中是最低的。1.視覺集中2.視覺追蹤3.顏色視覺4.對光的察覺5.視敏度。視敏度是精確地辨別物體(或物像)細微差別的能力。俗稱視力。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A:新生兒所見B:成人所見新生兒有限的調節(jié)能力與不佳的視覺敏銳度,使其母親臉孔看起來較模糊(照片A)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三)聽覺的發(fā)展嬰兒剛出生時,聽覺的發(fā)展水平高于視覺。1.聽覺辨別能力。嬰兒對聲音的反應主要有三種表現(xiàn):感受撫慰、警覺、痛苦反應2.語音感知。偏愛母親的聲音。3.音樂感知。偏愛輕松優(yōu)美的音樂曲調。4.視聽協(xié)調能力兒童的聽覺能力在十二三歲以前一直在增長,成年后聽覺能力逐漸緩慢降低,特別到老年期,高頻部分聽力喪失較多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即使是非常小的嬰兒也會對人類的聲音作出反應。

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四)味覺和嗅覺的發(fā)展

味覺是新生兒出生時最發(fā)達的感覺。嬰兒剛一出生就表現(xiàn)出明確的味覺偏愛,與苦、酸、咸或中性的液體(如水)相比,他們更偏愛甜味。新生兒同樣具有明顯的嗅覺偏好。新生兒能區(qū)別出若干種氣味。他們對不良氣味產生退縮反應,對不同食物的氣味以不同的方式作出反應,甚至對成人認為令人愉快或討厭的不同氣味表現(xiàn)出與成人相同的面部表情。一星期的嬰兒能區(qū)別其母親與別人的氣味。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動覺搖動,舉高或四處走動都給新生兒提供了基本的動覺刺激,這是和運動、認知、社會性發(fā)展相聯(lián)系的。動覺刺激的作用在于使嬰兒保持安靜與警覺狀態(tài),可以喚醒嬰兒或平息其過度的興奮。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五)空間知覺的發(fā)展1.形狀知覺美國心理學家范茨(Fantz,1961)利用嬰兒的視覺偏好研究其形狀知覺。“視覺偏好”是指嬰兒注視具有某一特點的目標的時間明顯超過注視其他目標的時間的現(xiàn)象。嬰兒偏愛復雜的刺激、信息量多的圖形、對他們具有社會意義的形狀,不喜歡沒有圖案的模式。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Fantz關于新生兒的圖案偏好的測試。嬰兒偏好觀看復雜的刺激物更勝于較簡單的黑白橢圓形。然而嬰兒并沒有較喜歡似臉孔的圖或較不喜歡混雜的臉孔。

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2.深度知覺測量嬰兒深度知覺的常用工具是吉布森和沃克(1960)創(chuàng)設的一種稱為“視覺懸崖”(簡稱視崖)的裝置。這是一種特殊的裝置,把嬰兒放在厚玻璃板的平臺中央,平臺一側下面緊貼著玻璃放有方格圖案,另一側則在一定距離下面布置了同樣方格圖案,造成一種視覺印象:前一側是淺灘,后一側是深灘。實驗時,母親輪流在兩側呼喚嬰兒,實驗記錄嬰兒的爬向。這個實驗表明:(1)6個月的嬰兒已經具有深度知覺;(2)對嬰兒視崖研究還發(fā)現(xiàn),嬰兒存在著深度恐懼。

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3.方位知覺

皮亞杰等人的許多研究材料都說明,兒童先學會辨別上下方位,然后能夠辨別前后,最后才會辨別左右。3歲兒童已能辨別上下方位,4歲兒童已能辨別前后方位,5歲開始以自身為中心辨別左右方位,7—8歲時才能辨別以別人的身體為基準的左右方位,以及兩個物體之間的左右方位,即初步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對性。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二、思維的發(fā)展嬰兒期思維的典型特征是直覺行動思維。直覺行動思維是指思維依靠動作進行,只能反映動作所觸及到的事物。1.直觀性和行動性2.間接性和概括性3.缺乏預見性和計劃性4.狹隘性5.思維與語言開始聯(lián)系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三、言語發(fā)展理論1.習得論強化說(斯金納)社會學習說(班杜拉)2.先天論轉換生成語法理論(喬姆斯基)3.交互作用論(皮亞杰)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①

習得論斯金納(B.F.Skinner,1904--1990)認為,兒童掌握語言是強化和模仿的結果,父母會對嬰兒接近成人語法的語言給予強化。班杜拉(AlbertBandura,1925--)則認為,兒童通過認真聆聽和模仿年齡較大的同伴的言語掌握了人類語言。習得論在解釋人類語言獲得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研究發(fā)現(xiàn),母親是否給兒童贊許,更多依賴于兒童講話的真實性,而不是語法的正確性(Baron,1992;Brown,Cazden&Bellugi,1969);同時也沒有證據(jù)表明兒童通過模仿成人言語而獲得語法規(guī)則。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②

先天論喬姆斯基(NoamChomsky,1928--)認為,嬰幼兒之所以能夠掌握語言,是因為人類具有語言獲得裝置(LAD),一種與生俱來的語言處理結構。全世界所有兒童在大致相同的年齡達到一定的語言發(fā)展階段,大腦有關部位受傷或病變,就喪失了語言能力,這似乎印證了先天論的觀點。但很多研究顯示,兒童的語言環(huán)境也在以各種方式促進語言學習。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③

交互作用論語言發(fā)展來源于生理成熟、認知發(fā)展和不斷變化的語言環(huán)境之間復雜的交互作用,其中兒童與同伴之間溝通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語言環(huán)境(Bohannon&Bonvillian,1997;Tomasello,1995)。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一、情緒情緒獲得的理論解釋:(1)學習理論:(2)知覺再認:圖式相似(知覺過程)(3)社會認知:觀點采擇第三節(jié)嬰兒期的社會性發(fā)展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一)笑嬰兒笑的發(fā)展分為三個階段(鮑爾比等):(1)內源性微笑:這是人類最原始的笑,其出現(xiàn)是在出生后的數(shù)周之內。嬰兒笑時都是閉著眼睛,是在淺睡中因身體舒適而引起的情緒反應。第三節(jié)嬰兒期的社會性發(fā)展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2)功能性的笑:從第二周開始,嬰兒開始睜開眼睛笑,到第四周之后,嬰兒會因周圍的新奇刺激出現(xiàn)而笑,每每面對人的面孔(無分熟人或陌生人)而發(fā)笑。又稱無差別的社會性微笑。此時嬰兒的笑會為母親帶來愉快的滿足,將對嬰兒加倍的疼愛。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3)有差別的社會性微笑:在四個月以前的嬰兒,見到人會笑是不加選擇的;見到熟面孔會笑,見到生面孔也笑。到了四個月以后,嬰兒只對熟面孔笑,對生面孔不但不笑,而且會出現(xiàn)面部疑懼的表情。嬰兒此時的笑已帶有社會的意義了(Stern,1974)。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二)哭嬰兒啼哭的原因:饑餓、瞌睡、身體不佳、心理不適、感覺無聊。(工具性、社會性)“問題”學生?哭就代表餓?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三)恐懼的發(fā)展1.本能的恐懼2.與知覺和經驗相聯(lián)系的恐懼(4個月左右開始)3.怕生(陌生人焦慮,6-8個月時出現(xiàn))影響怕生的因素: (1)父母是否在場。 (2)環(huán)境的熟悉性。 (3)陌生人的特點。 (4)撫養(yǎng)者的多少。 (5)嬰兒與母親的親密程度。 (6)嬰兒接受的刺激。4.華生的恐懼訓練實驗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測謊儀圖示情緒與測謊儀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根據(jù)生理反應的變化及問題解答和詞語聯(lián)想的反應綜合考查。1992年10月10日《中國青年報》和1993年3月10日有關測謊器在中國的報道。準確率達95%測謊器可提供判案的線索,但不能提供判決的根據(jù).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二、氣質托馬斯、切斯等將兒童氣質劃分為三種類型:1.容易型。這類氣質的嬰幼兒約占40%。他們的生活及生理機能的規(guī)律性強,容易適應環(huán)境,容易接受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總是情緒愉快,愛玩,對成人的招呼反應較強。因而在整個兒童期都受到成人的極大關懷和注意。2.困難型。這類氣質的嬰幼兒約占10%。他們經常大聲哭鬧,容易煩躁和發(fā)怒,愛發(fā)脾氣,不易撫慰。在生活及生理機能方面缺乏規(guī)律性,對新刺激畏縮,接受變化難。心情總是不好,在游戲中也不愉快。成人需要花很大精力才能使他們接受愛撫,由于成人的撫愛經常得不到正面反饋,成人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往往較不密切。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3.遲緩型。這類氣質類型的嬰幼兒約占15%。他們的活動水平很低,行為反應強度較弱,常常是安靜地退縮,對新事物適應緩慢。如果堅持和他積極地接觸,他們會逐漸地產生良好的反應。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對新刺激慢慢地發(fā)生興趣,慢慢地活躍起來。隨著年齡增長,這一類兒童的發(fā)展情況因成人撫愛和教育情況之不同而分化。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經典氣質類型劃分:1.膽汁質:2.多血質:3.粘液質:4.抑郁質: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氣質測驗下面60道題,可以幫助你大致確定自己的氣質類型,在回答這些問題時,你認為:

很符合自己情況的記2分

比較符合的記1分

介于符合與不符合之間的記0分

比較不符合的記-1分

完全不符合的記-2分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1.做事力求穩(wěn)妥,一般不做無把握的事。2.遇到可氣的事就怒不可遏,想把心里話全說出來才痛快。3.寧可一個人干事,不愿很多人在一起。4.到一個新環(huán)境很快就能適應。5.厭惡那些強烈的刺激,如尖叫,嗓音,危險鏡頭等。6.和人爭吵時,總是先發(fā)制人,喜歡挑剔別人。7.喜歡安靜的環(huán)境。8.我善于和人交往。9.羨慕那種善于克制自己感情的人。10.生活有規(guī)律,很少違反作息制度。

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11.在多數(shù)情況下情緒是樂觀的。

12.碰到陌生人覺得很拘束。

13.遇到令人氣憤的事,能很好地自我克制。

14.做事總是有旺盛的精力。

15.遇到問題總是舉棋不定,優(yōu)柔寡斷。

16.在人群中從不覺得過分約束。

17.在情緒高昂的時候,覺得干什么都有趣,情緒低落的時候,又覺得什么都沒有意思。

18.當注意力集中于一事物時,別的事很難使我分心。

19.理解問題總比別人快。

20.碰到危險情境,常有一種極度恐怖感。

21.對學習,工作,懷有很高的熱情。

22.能夠長時間做枯燥,單調的工作。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23.符合自己興趣的事情,干起來鏡頭十足,否則就不想干。

24.一點小事就能引起情緒波動。

25.厭做那種需要耐心,細致的工作。

26.與人交往不卑不亢。

27.喜歡參加熱烈的活動。

28.愛看感情細膩,描寫人物內心活動的文學作品。

29.工作學習時間長了,常感到厭倦。

30.不喜歡長時間談論一個問題,愿意實際動手干。

31.寧愿侃侃而談,不愿竊竊私語。

32.別人總是說我悶悶不樂。

33.理解問題常比別人慢些。

34.疲倦時只要短暫休息就能精神抖擻,重新投入工作。

35.心里有話寧愿自己想,不愿說出來。

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36.認準一個目標就希望盡快實現(xiàn),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37.學習,工作同樣一段時間后,常比別人更疲倦。

38.做事有些莽撞,常常不考慮后果。

39.老師或他人講授新知識,技術時,總希望他講得慢些,多重復幾遍。

40.能夠很快的忘記不愉快的事情。

41.做作業(yè)或完成一件工作總比別人花時間多。

42.喜歡運動量大的劇烈體育運動,或者參加各種文藝活動。

43.不能很快地把注意力從一件事轉移到另一件事上去。

44.接受一個任務后,就希望把它迅速解決。

45.認為墨守成規(guī)比冒風險強些。

46.能夠同時注意幾件事物。

47.當我煩悶的時候,別人很難使我高興起來。

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48.愛看情節(jié)起伏,激動人心的小說。

49.對工作抱認真嚴謹,始終一貫的態(tài)度。

50.和周圍的人關系總是相處不好。

51.喜歡復習學過的知識,重復做熟練的工作。

52.希望做變化大,花樣多的工作。

53.小時侯會背的詩歌,我似乎比別人記得清楚。

54.別人說我“出語傷人”,可我并不覺得這樣。

55.在體育活動中,常因反應慢而落后。

56.反應敏捷,頭腦機智。

57.喜歡有條理而不甚麻煩的工作。

58.興奮的事常使我失眠。

59.老師講新概念,常常聽不懂,但是弄懂了以后很難忘記。

60.假如工作枯燥無味,馬上就會情緒低落。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膽汁質題號269141721273136384248505458總分

得分

多血質題號4811161923252934404446525660總分

得分

粘液質題號1710131822263033394345495557總分

得分

抑郁質題號3512152024283235374147515359總分

得分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該測驗評分方法如下:

1.如果某一項或兩項的得分超過20,則為典型的該氣質。例如膽汁質項超過20,則為典型膽汁質;粘液質和抑郁質項得分都超過20分,則為典型粘液-抑郁質混和型。

2.如果某一項或兩項以上得分在20以下,10以上,其它各項得分較低,則為該項一般氣質。例如,一般多血質;一般膽汁-多血質混合型。

3.假若各項得分都在10分以下但某項或幾項得分較其余項為高(相差5分以上),則為略傾向于該氣質(或幾項混合)。例如略偏粘液質型;多血質-膽汁質混合型。

其余類推。

一般來說,正分值越高,表明被試越具有該項氣質的典型特征;反之,分值越低或越負,表明越不具備該項特征。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膽汁質

心理特點:坦率熱情;精力旺盛,容易沖動;脾氣暴躁;思維敏捷;但準確性差;情感外露,但持續(xù)時間不長。

典型表現(xiàn):膽汁質又稱不可遏止型或戰(zhàn)斗型。具有強烈的興奮過程和比較弱的抑郁過程,情緒易激動,反應迅速,行動敏捷,暴躁而有力;在語言上,表情上,姿態(tài)上都有一種強烈而迅速的情感表現(xiàn);在克服困難上有不可遏止和堅韌不拔的勁頭,而不善于考慮是否能做到;性急,易爆發(fā)而不能自制。這種人的工作特點帶有明顯的周期性,埋頭于事業(yè),也準備去克服通向目標的重重困難和障礙。但是當精力耗盡時,易失去信心。

適合職業(yè):管理工作、外交工作、駕駛員、服裝紡織業(yè)、餐飲服務業(yè)、律師、運動員、冒險家、新聞記者、演員、軍人、公安干警等。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多血質

心理特點:活潑好動,善于交際;思維敏捷;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情緒情感容易產生也容易變化和消失,容易外露;體驗不深刻。

典型表現(xiàn):多血質又稱活潑型,敏捷好動,善于交際,在新的環(huán)境里不感到拘束。在工作學習上富有精力而效率高,表現(xiàn)出機敏的工作能力,善于適應環(huán)境變化。在集體中精神愉快,朝氣蓬勃,愿意從事合乎實際的事業(yè),能對事業(yè)心向神往,能迅速地把握新事物,在有充分自制能力和紀律性的情況下,會表現(xiàn)出巨大的積極性。興趣廣泛,但情感易變,如果事業(yè)上不順利,熱情可能消失,其速度與投身事業(yè)一樣迅速。從事多樣化的工作往往成績卓越。

合適的職業(yè):導游、推銷員、節(jié)目主持人、演講者、外事接待人員、演員、市場調查員、監(jiān)督員等等。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粘液質

心理特點:穩(wěn)重,考慮問題全面;安靜,沉默,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忍耐。情緒不易外露;注意力穩(wěn)定而不容易轉移,外部動作少而緩慢。

典型表現(xiàn):這種人又稱為安靜型,在生活中是一個堅持而穩(wěn)健的辛勤工作者。由于這些人具有與興奮過程向均衡的強的抑制,所以行動緩慢而沉著,嚴格恪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和工作制度,不為無所謂的動因而分心。粘液質的人態(tài)度持重,交際適度,不作空泛的清談,情感上不易激動,不易發(fā)脾氣,也不易流露情感,能自治,也不常常顯露自己的才能。這種人長時間堅持不懈,有條不紊地從事自己的工作。其不足是有些事情不夠靈活,不善于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惰性使他因循守舊,表現(xiàn)出固定性有余,而靈活性不足。從容不迫和嚴肅認真的品德,以及性格的一貫性和確定性。

適合職業(yè):外科醫(yī)生、法官、管理人員、出納員、會計、播音員、話務員、調解員、教師、人力人事管理主管等。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抑郁質

心理特點:沉靜、對問題感受和體驗深刻;持久;情緒不容易表露;反應遲緩但是深刻;準確性高。

典型表現(xiàn):有較強的感受能力,易動感情、情緒體驗的方式較少,但是體驗的持久而有力,能觀察到別人不容易察覺到的細節(jié),對外部環(huán)境變化敏感,內心體驗深刻,外表行為非常遲緩、忸怩、怯弱、懷疑、孤僻、優(yōu)柔寡斷,容易恐懼。

適合職業(yè):校對、打字、排版、檢察員、雕刻工作、刺繡工作、保管員、機要秘書、藝術工作者、哲學家、科學家。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三、社會性依戀依戀是嬰兒與主要撫養(yǎng)者(通常是母親)之間的特殊的社會性情感聯(lián)結,也是嬰兒情感社會化的重要標志。(一)嬰兒依戀的發(fā)展階段依戀在出生后的6個月中逐漸出現(xiàn)??梢詣澐譃槿齻€一般性階段:1、無差別的社會反應階段:“對人的偏好”階段2、有差別的社會反應階段:“對人的區(qū)分”階段3、特殊情感聯(lián)結階段:“特定依戀”階段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二)嬰兒依戀的類型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依戀的實證研究(MaryD.Ainsworth)三位參與者:母親,陌生人(一位成人女性)和嬰兒。實驗在一個房間中進行,這個房間母親和嬰兒都不熟悉,布置得類似游戲室,有供成人使用的椅子和雜志,墻上有歡快的圖畫,有充足的玩具供嬰兒玩耍。房間一面的墻壁安置了一塊單向玻璃,供實驗者觀察室內情況。母親知道有這么一種設備,并且知道觀察者在后面,但嬰兒不知道。陌生情境測驗有以下幾個情節(jié):母親和嬰兒被帶入陌生房間,在母親在場的情況下,嬰兒被鼓勵去探索和使用玩具,幾分鐘后,陌生人進入屋內和母親交談,并接近嬰兒,接著母親離開房間,短暫離開后,母親返回,與嬰兒重新在一起,陌生人離開。研究者主要了解嬰兒與母親分離、重聚后的反應,以及嬰兒對陌生人的反應。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根據(jù)實驗的結果,愛斯沃斯區(qū)分了三種依戀類型:安全型:嬰兒在母親離開房間時心煩意亂,在母親回來后主動尋求接近、安慰和接觸,但并不因為母親不在場而不知所措,他們一般能很好地適應因陌生情境、陌生人以及母親來去帶來的壓力;不安全—回避型:嬰兒在與母親分離時很少苦惱,在與母親重聚時很少高興;嬰兒對母親和陌生人的行為反應,表現(xiàn)出較少的分化;不安全—矛盾型:嬰兒在母親離開后變得極為不安和焦慮,在母親返回后也不能安靜下來,對母親表現(xiàn)出生氣和抵制,同時又表現(xiàn)出接觸的需要。在此基礎上,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依戀的第四種類型:紊亂型,特征是回避和反抗行為的混合,這類嬰兒對與母親的重聚常常顯得煩惱或擔憂。

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安全型依戀對個體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留守兒童“留守兒童”這一概念在1994年首次提出,最早是指父母在國外工作、學習而被留在國內的孩子。慢慢演變?yōu)楫斍耙饬x上,指父母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鄉(xiāng)的孩子。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產生:社會轉型、城市化(上世紀80年代起)—流動人口(2000年普查已超過1億)—留守家庭(留守老人、留守妻子、留守兒童)—留守兒童自2002年后尤其是進入2004年,“留守兒童”這一現(xiàn)象引發(fā)了社會的廣泛注意和重視。留守兒童概況第三章嬰兒期的心理發(fā)展2004年7月1日《新京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兒研究所孫宏艷指出,農村留守兒童有6755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